CN108882680B - 脱粒筒 - Google Patents

脱粒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2680B
CN108882680B CN201780014538.XA CN201780014538A CN108882680B CN 108882680 B CN108882680 B CN 108882680B CN 201780014538 A CN201780014538 A CN 201780014538A CN 108882680 B CN108882680 B CN 1088826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shing
threshing cylinder
plate
circumferential
cylinde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453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2680A (zh
Inventor
佐村木仁
正野润一
中畠章博
乙仓进
北冈治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mar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328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2614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826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26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26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26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18Threshing devices
    • A01F12/22Threshing cylinders with tee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18Threshing devic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脱粒筒中,在周向上分割而成的多个分割遮蔽板卷绕于与脱粒筒轴固接的前侧板和后侧板的状态下,多个脱粒齿框架以隔着所述分割遮蔽板的状态拆装自如地固接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脱粒齿框架的个数大于所述分割遮蔽板的个数,在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的各自的外表面上配置有多个脱粒齿框架。

Description

脱粒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供给至脱粒室的割取穗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筒。
背景技术
作为对供给至脱粒室的割取穗秆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筒,提出有如下脱粒筒,该脱粒筒具有:固接于脱粒筒轴的前部及后部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多个支承杆,它们以沿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配置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前侧板以及所述后侧板;以及多个脱粒齿,它们以朝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支承杆(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10)。
在所述脱粒筒中,割取穗秆自由地进入由前侧板、后侧板以及多个支承杆形成的脱粒筒主体的内部空间,因此,割取穗秆容易卷绕于所述脱粒筒轴、所述支承杆,从而脱粒效率有可能变差。
此外,专利文献1~5中公开有如下内容:作为所述支承杆而使用中空的管部件;以及使安装孔在与所述中空管部件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贯通,并在将脱粒齿插入于所述安装孔、且使所述脱粒齿在以所述脱粒筒轴为基准的径向上向外侧延伸的状态下,在径向内侧以及外侧的2处部位将所述脱粒齿固接于所述中空管部件。
相对于所述专利文献1~10中记载的脱粒筒,下述专利文献11中公开有如下脱粒筒,该脱粒筒具有:固接于脱粒筒轴的前部及后部的前侧板和后侧板;多个支承杆,它们以沿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配置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前侧板以及所述后侧板;以及多个脱粒齿,它们以朝径向外侧延伸的方式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支承杆,其中,所述脱粒筒具备遮蔽板,该遮蔽板是将相邻的支承杆之间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板状的遮蔽板,该遮蔽板位于比将相邻的支承杆的外周面彼此连结的虚拟外表面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所述专利文献11中记载的脱粒筒的优点在于,能够获得由支承于所述支承杆的多个脱粒齿所实现的脱粒作用,并且因所述遮蔽板的存在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割取穗秆进入脱粒筒主体的内部空间,进而,因使得所述遮蔽板位于比所述虚拟外表面更靠径向内侧的位置而能够实现所述遮蔽板与脱粒室的内表面之间的处理空间的尽可能的扩大。
然而,关于所述脱粒齿的维护以及/或者更换,所述专利文献11中记载的脱粒筒还存有改善的余地。
由于较大的负荷在脱粒处理时施加于所述脱粒齿,因此,有可能产生进行所述脱粒齿的维护以及/或者更换的需要。
在所述专利文献11所记载的脱粒装置中,所述前侧板、所述后侧板以及所述支承杆形成框架体(脱粒筒主体),所述遮蔽板以拆装自如的方式与所述框架体连结。
即,在所述专利文献11所记载的结构中,所述支承杆本身形成脱粒筒主体,所述支承杆的拆卸成为非常繁琐的作业。
此外,虽然所述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由遮蔽板将相邻的支承杆之间覆盖而防止割取穗秆向脱粒筒主体的内部侵入的内容,但是,在该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结构中,遮蔽板焊接固定于支承杆,因此,支承杆的维护以及/或者更换作业变得更加繁琐。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489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中国实用新型第ZL96204624.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3:中国实用新型第ZL200320110474.9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中国实用新型第ZL200320111091.3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5:中国实用新型第ZL200720018949.X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6:中国实用新型第ZL96201207.6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7:中国实用新型第ZL01234314.5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8:中国实用新型第ZL02240781.2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9:中国实用新型第ZL200420041319.0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10:中国实用新型第ZL200420051275.X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11:日本特许第54371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粒筒,该脱粒筒绕脱粒筒轴的轴线配置有多个脱粒齿框架,该脱粒齿框架具有支承杆以及固接于所述支承杆的多个脱粒齿,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割取穗秆向内部空间侵入,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所述脱粒齿框架的维护以及/或者更换。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脱粒筒,该脱粒筒具备:前侧板和后侧板,它们固接于脱粒筒轴;遮蔽板,其以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协同而形成将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围覆盖的内部空间的方式卷绕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以及多个脱粒齿框架,它们包括长条的支承杆以及沿所述支承杆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隙地配置的多个脱粒齿,所述遮蔽板具有在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上分割而成的多个分割遮蔽板,所述多个脱粒齿框架以如下姿势在隔着所述遮蔽板的状态下拆装自如地固接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该多个脱粒齿框架的支承杆以与所述脱粒筒轴大致平行的状态在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且所述多个脱粒齿朝径向外侧延伸,所述脱粒齿框架的个数大于所述分割遮蔽板的个数,在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的各自的外表面上配置有多个脱粒齿框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脱粒筒,在周向上分割而成的多个分割遮蔽板卷绕于与脱粒筒轴固接的前侧板和后侧板的状态下,沿周向排列的多个脱粒齿框架在隔着所述分割遮蔽板的状态下拆装自如地固接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脱粒齿框架的个数大于所述分割遮蔽板的个数,在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的各自的外表面上配置有多个脱粒齿框架,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割取穗秆进入脱粒筒的内部空间,并且可以仅将包含产生了磨损以及/或者损伤的脱粒齿的一个脱粒齿框架从所述脱粒筒拆下。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具有容易产生磨损以及/或者损伤的脱粒齿的脱粒齿框架的维护以及/或者更换。
另外,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提供一种脱粒筒,该脱粒筒具备:前侧板和后侧板,它们固接于脱粒筒轴;遮蔽板,其以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协同而形成将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围覆盖的内部空间的方式卷绕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以及多个脱粒齿框架,它们包括长条的支承杆以及沿所述支承杆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隙地配置的多个脱粒齿,所述前侧板具有固接于所述脱粒筒轴的前侧径向延伸部、以及沿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延伸的前侧周向延伸部,所述后侧板具有以与所述前侧径向延伸部对置的方式固接于所述脱粒筒轴的后侧径向延伸部、以及沿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延伸的后侧周向延伸部,所述遮蔽板具有在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上分割而成的多个分割遮蔽板、且卷绕于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以及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所述支承杆具有:长条的杆主体,所述多个脱粒齿固接于该杆主体;以及多个安装托架,它们以彼此在所述杆主体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方式固接于所述杆主体,当沿所述脱粒筒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以及所述遮蔽板以使得朝向径向外侧的多个平坦面在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上排列的方式形成为多边形状,在所述杆主体位于所述遮蔽板的平坦面上的状态下,所述多个脱粒齿框架隔着所述遮蔽板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接于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以及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的对应的平坦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脱粒筒,当沿所述脱粒筒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固接于脱粒筒轴的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周向延伸部、以及卷绕于所述周向延伸部的多个分割遮蔽板以使得朝向径向外侧的多个平坦面在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上排列的方式形成为多边形状,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脱粒齿框架在该脱粒齿框架的长条的杆主体位于所述遮蔽板的平坦面上的状态下,隔着所述遮蔽板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接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的周向延伸部的对应的平坦面,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割取穗秆进入脱粒筒的内部空间,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割取穗秆夹入于所述杆主体以及所述遮蔽板之间的间隙,可以仅将包含产生了磨损以及/或者损伤的脱粒齿的一个脱粒齿框架从所述脱粒筒拆下。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具有容易产生磨损以及/或者损伤的脱粒齿的脱粒齿框架的维护以及/或者更换。
优选地,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以及所述遮蔽板的所述平坦面的个数为所述多个脱粒齿框架的个数的2倍。
在该情况下,一个脱粒齿框架位于所述遮蔽板的一个平坦面上,在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一侧与所述一个脱粒齿框架相邻的下一个脱粒齿框架,位于在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一侧与所述一个平坦面相邻的第二个平坦面上。
优选地,本发明所涉及的脱粒筒还可以具有:第一中间板,其在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固接于所述脱粒筒;以及第二中间板,其在所述第一中间板以及所述后侧板之间固接于所述脱粒筒。
所述第一中间板以及第二中间板具有固接于所述脱粒筒轴的中间径向延伸部、以及沿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延伸的中间周向延伸部。
在该情况下,在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的各自的外表面上配置的所述多个脱粒齿框架在该分割遮蔽板夹入于所述安装托架与所述中间周向延伸部之间的状态下,还借助紧固连结部件而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接于所述第一中间板以及第二中间板的中间周向延伸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能够应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脱粒筒的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2是所述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
图3是所述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4是所述联合收割机的传动示意图。
图5是所述脱粒筒的侧视图。
图6是所述脱粒筒的立体图。
图7是沿着图5中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5中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着图5中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是所述脱粒筒的分解立体图,其示出了从前方观察的状态。
图11是所述脱粒筒的分解立体图,其示出了从后方观察的状态。
图12是所述脱粒筒所具备的脱粒齿框架的立体图。
图13是沿着图5中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脱粒筒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对应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脱粒筒600的联合收割机1进行说明。
图1~图4中分别示出了所述联合收割机1的左视图、右视图、俯视图以及传动示意图。
如图1~图4所示,所述联合收割机1具备:行驶机体10;左右一对行驶履带20,它们与所述行驶机体10连结;发动机25,其载置于所述行驶机体10;变速器30,其插入安装于从所述发动机25至所述行驶履带20的传动路径;驾驶部40,其载置于所述行驶机体10;割取部100,其与所述行驶机体10的前方连结;脱粒装置200,其对由所述割取部100割取到的割取穗秆进行脱粒处理;以及谷粒箱50,其贮存借助所述脱粒装置200而生成的谷粒。
如图1~图3所示,所述驾驶部40配置于所述行驶机体10的前部、且配置于机体宽度方向一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机体宽度方向一侧以及另一侧分别意味着朝向所述联合收割机1的前进方向时的右侧及左侧。
所述驾驶部40具有:驾驶席41,其能够供操纵者就坐;以及各种操作部件,它们配置于所述驾驶席41的附近。
所述操作部件包括:转向操作部件42,其对所述联合收割机1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主变速操作部件43和副变速操作部件44,它们对所述联合收割机1的行驶速度进行变更;脱粒离合器操作部件45,其对所述脱粒装置200的驱动及停止进行切换操作;以及割取离合器操作部件46,其对所述割取装置100的驱动及停止进行切换操作。
如图1~图3所示,利用所述驾驶部40的下方的空间将所述发动机25支承于所述行驶机体10。
所述发动机25具有:发动机主体26,其在所述驾驶部40的下方空间被支承于所述行驶机体10;第一输出轴27a,其从所述发动机主体26向机体宽度方向另一侧延伸;以及第二输出轴和第三输出轴27b、27c,它们从所述发动机主体26向机体宽度方向一侧延伸。
所述变速器30构成为:对从所述发动机25能动地输入的旋转动力进行变速,并将该旋转动力朝向所述一对行驶履带20输出。
如图1及图3所示,所述变速器30在比所述发动机25更靠前方的位置配置于所述驾驶部40的下方。
详细而言,所述变速器30具有:变速箱31,其支承于所述行驶机体10;变速器输入轴32,其从所述变速箱31向机体宽度方向另一侧延伸;以及变速机构,其对经由所述变速器输入轴32而输入的旋转动力进行变速。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所述变速机构,所述变速器30具有:液压式无级变速装置(HST)等主变速装置35(参照图4),其根据针对所述主变速操作部件43的操作而进行无级变速;以及齿轮式变速装置等副变速装置(未图示),旋转动力从所述主变速装置35能动地输入至该副变速装置,该副变速装置根据针对所述副变速操作部件44的操作而进行多级变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HST35的泵轴作为所述变速器输入轴32而发挥作用。
所述割取装置100以升降自如的方式与所述行驶机体10连结,能够利用升降用液压缸装置60(参照图1)对所述割取装置100的高度进行调节。
此外,将工作油从附加设置于所述发动机25的液压泵28(参照图4)向所述升降用液压缸装置60供给。
所述割取装置100具有:供料室110,其划分出将割取穗秆朝向在所述脱粒装置200的脱粒室201的前部设置的脱粒口输送的输送路径;供给输送机115,其配设于所述供料室110内;横长斗状的谷物收割台120,其与所述供料室110的前端连接;耙拢绞龙125,其配设于所述谷物收割台120内;带搂齿梁的耙拢拔禾轮130,其配设于所述耙拢绞龙125的前方且配设于上方;以及割刀140,其配设于所述耙拢绞龙125的前方且配设于下方。
所述供给输送机115具有:割取输入轴116,其沿机体宽度方向而配设于输送方向末端侧(后方);割取从动轴117,其沿机体宽度方向而配设于输送方向始端侧(前方);驱动侧旋转体118a,其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割取输入轴116;从动侧旋转体118b,其支承于所述割取从动轴117;以及输送体118c,其卷绕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118a以及所述从动侧旋转体118b。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升降用液压缸装置60(参照图1)插入安装于所述供料室110的下表面与所述行驶机体10之间,所述割取装置100能够借助所述升降用液压缸装置60而绕所述割取输入轴116进行升降。
此外,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割取装置100还具有从所述谷物收割台120的机体宽度方向两侧向前方延伸的左右一对分禾体150。
根据所述结构,对于所述左右一对分禾体150之间的未割取穗秆,利用所述耙拢拔禾轮130对穗稍侧进行耙拢,并且利用所述割刀140对茎秆侧进行割取。
对于由所述割刀140割取后的割取穗秆,利用所述耙拢绞龙125使其在所述谷物收割台120内向所述供料室110的前端开口附近聚集,利用所述供给输送机115将其从所述供料室110的前端开口朝向后端开口输送,并将其从所述脱粒口投入至所述脱粒室201内。
如图1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所述联合收割机1具有前滚筒机构160,该前滚筒机构160将从所述供给输送机115输送来的割取穗秆向所述脱粒室201的脱粒口送入。
所述前滚筒机构160具有:前滚筒驱动轴161,其在所述供给输送机115的输送末端与所述脱粒口之间沿着机体宽度方向;以及前滚筒(喂入轮)162,其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前滚筒驱动轴161,利用所述前滚筒162将向所述供给输送机115的输送末端输送的割取穗秆从所述脱粒口投入至所述脱粒室201内。
如图1及图4等所示,所述脱粒装置200具备:所述脱粒室201,其由立起设置于所述行驶机体10的机框形成;脱粒筒轴210,其沿前后方向而配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脱粒筒600,其在由所述脱粒筒轴210驱动旋转的状态下收容于所述脱粒室201内;以及承接网230(参照图1),其配设于所述脱粒筒220的下方。
后文中对所述脱粒筒600的详情进行叙述。
利用所述脱粒筒600从割取穗秆进行脱粒而得到的脱粒物中的、比所述承接网230的网眼开口小的谷粒等脱粒物,从所述承接网230向下漏出,并由所述脱粒装置200的下述筛选机构250进行筛选处理。
另一方面,比所述承接网230的网眼开口大的秸秆屑等脱粒物,借助所述脱粒筒220的输送作用而从设置于所述脱粒室201后方的排尘口205排出。
优选地,在所述脱粒筒220的上方设置有能够对安装角度进行变更的多个送尘阀(未图示),通过对所述送尘阀的安装角度进行变更而能够调整所述脱粒室201内的脱粒物的输送速度。
所述脱粒装置200还具有从脱粒物中对谷粒进行筛选的所述谷粒筛选机构250,所述脱粒物从所述承接网230向下漏出。
所述谷粒筛选机构250具有:摆动筛选体260,其对从所述承接网230向下漏出的脱粒物进行比重筛选;以及筛选风供给体280,其将筛选风朝向所述摆动筛选体260供给。
所述摆动筛选体260具有:摆动筛选驱动轴261,利用从所述发动机25能动地传递的动力对该摆动筛选驱动轴261进行驱动;以及摆动筛选盘265,利用所述摆动筛选驱动轴261而使该摆动筛选盘265摆动。
所述摆动筛选盘265包括谷粒盘、粗筛、谷粒筛以及逐稿器等。
所述筛选风供给体280具有:扬谷机轴281,利用从所述发动机25能动地传递的动力对该扬谷机轴281进行驱动;以及扬谷风扇285,利用所述扬谷机轴281对该扬谷风扇285进行驱动。
所述谷粒筛选机构250还具有:一等品导槽301,通过所述摆动筛选体260的比重筛选作用以及所述筛选风供给体280的风力筛选作用而从脱粒物筛选出的谷粒(精粒等一等品)汇集于该一等品导槽301;一等品输送机构310,其配设于所述一等品导槽301内;扬谷输送机构320,其将利用所述一等品输送机构310输送来的一等品输送至所述谷粒箱50内;二等品导槽302,来自所述脱粒物的谷粒以及秸秆的混合物(二等品)汇集于该二等品导槽302;二等品输送机构330,其配设于所述二等品导槽302内;以及二等品返还输送机构340,其使得由所述二等品输送机机构330输送来的二等品向所述摆动筛选盘265的筛选始端侧返回。
此处,对所述联合收割机1的传动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所述发动机25的所述第二输出轴以及第三输出轴27b、27c分别对所述液压泵28以及冷却风扇29进行驱动。
另一方面,所述发动机25的所述第一输出轴27a将用于对所述行驶部件20进行驱动的行驶系统旋转动力输出。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输出轴27a经由带轮传动机构等行驶系统环状体传动机构400而能动地与所述变速器输入轴32连结。
所述第一输出轴27a还进一步输出用于对所述脱粒装置200以及所述割取装置100进行驱动的作业系统旋转动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业系统旋转动力经由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外插于所述扬谷机轴281的机体宽度方向一侧的管轴500而向所述脱粒装置200以及所述割取装置100传递。
即,如图4所示,所述扬谷机轴281以绕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形成所述脱粒室201的机框,所述管轴500以相对旋转自如的方式外插于所述扬谷机轴281中的、比形成所述脱粒室201的机框更向机体宽度方向一侧延伸的部分(所述扬谷机轴281的机体宽度方向一侧)。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输出轴27a经由带轮传动机构等第一作业系统环状体传动机构410而能动地与所述管轴500连结。
此外,如图4所示,在所述第一作业系统环状体传动机构410插入安装有脱粒离合器290,该脱粒离合器290根据针对所述脱粒离合器操作部件45的操作而从所述发动机25向所述脱粒装置200以及所述割取装置100传递动力或者将该动力的传递切断。
并且,在所述联合收割机1中,如图4所示,在所述脱粒室201的前方设置有沿着机体宽度方向的脱粒筒输入轴510。
如图4、图5及图7所示,所述脱粒筒输入轴510以绕轴线旋转自如的方式支承于在所述脱粒室201的前方配置的传动箱520。
详细而言,所述脱粒筒输入轴510以如下状态绕轴线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所述传动箱520:机体宽度方向一侧从所述传动箱520向外侧延伸且在机体宽度方向上位于所述驾驶部40以及所述脱粒装置200之间的间隙,并且,机体宽度方向另一侧突出进入所述传动箱520内。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管轴500经由带轮传动机构等第二作业系统环状体传动机构420而能动地与所述脱粒筒输入轴510连结。
如图4所示,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前端部突出进入所述传动箱520内,并在所述传动箱520内能动地与所述脱粒筒输入轴510连结。
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所述脱粒筒输入轴510的机体宽度方向另一侧在所述传动箱520内终止延伸,在所述传动箱内经由锥齿轮机构530而能动地与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前端部连结。
并且,在所述联合收割机1中设置有作业系统传动轴540,该作业系统传动轴540的机体宽度方向一侧在所述传动箱520内以无法绕轴线相对旋转地与所述脱粒筒输入轴510的机体宽度方向另一侧连结的状态而沿机体宽度方向延伸,经由所述作业系统传动轴540而将来自所述发动机25的旋转动力向所述割取装置100以及所述筛选机构250传递。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作业系统传动轴540利用所述锥齿轮机构530而以无法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脱粒筒输入轴510连结。
即,在所述锥齿轮机构530的驱动侧锥齿轮上设置有花键孔,所述脱粒筒输入轴510的机体宽度方向另一侧插入于该花键孔,从而无法相对旋转,所述作业系统传动轴540的机体宽度方向一侧插入于所述驱动侧锥齿轮的花键孔,从而使得所述作业系统传动轴540以无法绕轴线相对旋转的方式与所述脱粒筒输入轴510连结。
接下来,对从所述作业系统传动轴540向所述割取装置100进行传动的传动构造进行说明。
如前所述,所述联合收割机1具有所述前滚筒机构160,从所述作业系统传动轴540向所述割取装置100经由所述前滚筒驱动轴161而传递动力。
所述作业系统传动轴540经由带轮传动机构等第三作业系统环状体传动机构430而能动地与所述前滚筒驱动轴161连结。
此外,如图4所示,在所述第三作业系统环状体传动机构430中插入安装有割取离合器190,该割取离合器190根据针对所述割取离合器操作部件46的操作而传递动力或者将该动力的传递切断。
所述前滚筒驱动轴161经由链轮传动机构等第四作业系统环状体传动机构440而能动地与所述割取输入轴116连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所述前滚筒驱动轴161与所述割取输入轴116之间插入安装有正转反转切换机构170,所述第四作业系统环状体传动机构440将旋转动力从所述前滚筒驱动轴161向所述正转反转切换机构170传递。
详细而言,在所述割取输入轴116的机体宽度方向另一侧且与所述割取输入轴116同轴地配设有割取传动轴105,所述前滚筒驱动轴161经由所述第四作业系传动机构455而能动地与所述割取传动轴105连结。
而且,在所述割取传动轴105与所述割取输入轴116之间插入安装有所述正转反转切换机构170。
在所述谷物收割台120设置有:收割台驱动轴121,其沿着机体宽度方向;以及耙拢轴122,其在对所述耙拢绞龙125进行支承的状态下沿着机体宽度方向,所述割取输入轴116的机体宽度方向一侧经由收割台驱动链460而能动地与所述收割台驱动轴121连结,所述收割台驱动轴121经由耙拢驱动链461而能动地与所述耙拢轴122连结。
所述耙拢轴122能动地与对所述耙拢拔禾轮130进行支承的拔禾轮轴131连结。
详细而言,所述耙拢轴122经由第一拔禾轮驱动链465而能动地与中间轴466连结,所述中间轴466经由第二拔禾轮驱动链467而能动地与所述拔禾轮轴131连结。
并且,所述收割台驱动轴121还经由割刀驱动曲柄机构470而能动地与所述割刀140连结。
接下来,对从所述作业系统传动轴540向所述筛选机构250进行传动的传动构造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所述作业系统传动轴540还经由带轮传动机构等第五作业系统环状体传动机构450而能动地与所述扬谷机轴281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旋转动力经由所述扬谷机轴281而能动地对所述一等品输送机构310、所述扬谷输送机构320、所述二等品输送机机构330、所述二等品返还输送机机构340以及所述摆动筛选轴261进行驱动。
详细而言,如图4所示,所述一等品输送机构310具有:一等品输送机轴311,其配设于所述一等品导槽301内;以及一等品输送机312,其设置于所述一等品输送机轴311。
所述扬谷输送机构320具有:扬谷轴321,其配设于扬谷筒325内,该扬谷筒325的下端侧与所述一等品导槽301的机体宽度方向一侧连通、且上端侧与所述谷粒箱50的投入口连通,该扬谷轴321的下端侧能动地与所述一等品输送机轴311连结;以及扬谷输送机322,其设置于所述扬谷轴321。
所述二等品输送机机构330具有:二等品输送机轴321,其配设于所述二等品导槽302内;以及二等品输送机322,其设置于所述二等品输送机轴321。
所述二等品返还输送机机构340具有:二等品返还轴341,其配设于二等品返还筒345内,该二等品返还筒345的下端侧与所述二等品导槽302的机体宽度方向一侧连通、且上端侧朝向所述摆动筛选盘265的筛选始端侧开口,该二等品返还轴341的下端侧能动地与所述二等品输送机轴321连结;以及二等品返还输送机342,其设置于所述二等品返还轴341。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扬谷机轴281的机体宽度方向另一侧经由输送机用带轮传动机构480而能动地与所述一等品输送机轴311以及所述二等品输送机轴321的机体宽度方向另一侧连结。
并且,所述二等品输送机轴321的机体宽度方向另一侧经由摆动筛选用带轮传动机构485而能动地与所述摆动筛选轴261的机体宽度方向另一侧连结。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所述脱粒筒600的详细构造进行说明。
图5及图6中分别示出了所述脱粒筒600的侧视图以及立体图。
图7~图9中分别示出了沿着图5中的VII-VII线、VIII-VIII线以及IX-IX线的剖视图。
并且,图10及图11中示出了所述脱粒筒600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0及图11等所示,所述脱粒筒600具备:前侧板620和后侧板630,它们固接于所述脱粒筒轴210;遮蔽板650,其卷绕于所述前侧板620以及所述后侧板630;以及多个脱粒齿框架700,它们拆装自如地固接于所述遮蔽板650的外表面。
如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前侧板620具有:前侧径向延伸部621,其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脱粒筒轴210;以及前侧周向延伸部625,其沿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周向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625通过焊接等而固接于所述前侧径向延伸部621的后表面。
如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后侧板630具有:后侧径向延伸部631,其以与所述前侧径向延伸部621对置的方式固接于所述脱粒筒轴210;以及后侧周向延伸部635,其沿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周向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635通过焊接等而固接于所述后侧径向延伸部621的前表面。
所述遮蔽板650以与所述前侧板620以及所述后侧板630协同而形成将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周围覆盖的内部空间的方式卷绕于所述前侧板620以及所述后侧板630。
如图8~图11所示,所述遮蔽板650具有在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周向上分割而成的多个分割遮蔽板。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遮蔽板650具有在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周向上大致分割为2部分的第一遮蔽板以及第二遮蔽板650(1)、650(2)。
所述脱粒齿框架700具有:长条的支承杆710;以及多个脱粒齿730,它们沿所述支承杆710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隙地配置。
如图5~图11所示,所述多个脱粒齿框架700以如下姿势在隔着所述遮蔽板650的状态下拆装自如地固接于所述前侧板620以及所述后侧板630:该多个脱粒齿框架700的支承杆710以与所述脱粒筒轴210大致平行的状态在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且所述多个脱粒齿730向径向外侧延伸。
图12中示出了所述脱粒齿框架700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10~图12等所示,所述支承杆710具有:长条的杆主体711,所述多个脱粒齿730固接于该杆主体711;以及多个安装托架715,它们以彼此在所述杆主体711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杆主体71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所述杆主体711形成为中空的四方管。
即,所述杆主体711具有:底壁和上壁711a、711b,它们在装配于所述脱粒筒600的状态下分别位于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径向内侧及外侧;以及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711c、711d,它们分别位于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周向一侧及另一侧。
所述安装托架715具有前侧安装托架715F以及后侧安装托架715R,所述前侧安装托架715F以及后侧安装托架715R在所述脱粒筒轴210的轴线方向上设置于分别与所述前侧板620以及所述后侧板630相同的位置。
所述前侧安装托架715F以及所述后侧安装托架715R分别具有:第一第二安装片和第二安装片715a、715b,它们隔着所述杆主体711的底壁711a而向所述杆主体711的宽度方向一侧及另一侧延伸;第一连结片715c,其将所述杆主体711的第一侧壁711c和所述第一安装片连结;以及第二连结片715d,其将所述杆主体711的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二安装片715b连结。
图13中示出了沿着图5中的XIII-XIII线的剖视图。
如图13所示,所述多个脱粒齿730以如下状态通过焊接等而固接于所述杆主体711的所述底壁711a以及所述上壁711b:下端部从所述杆主体711的底壁711a向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径向内侧延伸、且上端部从所述杆主体711的上壁711b向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径向外侧延伸。
如图13所示,所述安装托架715构成为:以使得所述脱粒齿730的下端部不会与所述遮蔽板650发生干涉的方式使所述杆主体711的底壁711a与所述遮蔽板650之间存在间隙765、且能够使所述杆主体711配置于所述遮蔽板650上。
此外,图13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所述脱粒筒600任意具备的下述第二中间安装托架715C(2)。
所述第二中间安装托架715C(2)以及下述第一中间安装托架715C(1)具有与所述前侧安装托架715F以及所述后侧安装托架715R相同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脱粒齿框架700配置于所述遮蔽板650的外表面上,所述遮蔽板650卷绕于所述前侧安装托架620以及所述后侧安装托架630,所述脱粒齿框架700在隔着所述遮蔽板650的状态下拆装自如地固接于所述前侧板620以及所述后侧板630。
详细而言,在所述安装托架715的所述第一安装片以及第二安装片715a、715b形成有供螺栓等紧固连结部件720插通的安装孔717(参照图12)。
在构成所述遮蔽板650的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650(1)、650(2)上,在卷绕于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625以及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635的状态下与对应的所述安装托架715的安装孔717对置的位置,形成有贯通孔652(参照图10以及图11)。
并且,在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625以及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635上,在与所述安装托架715的安装孔717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装配孔627。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650(1)、650(2)卷绕于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625以及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635的状态下配置于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650(1)、650(2)的外表面上的所述多个脱粒齿框架700,借助插通于所述安装托架715的安装孔717、所述遮蔽板650的贯通孔652、所述前侧板620的装配孔627以及所述后侧板630的装配孔627的所述紧固连结部件720而在隔着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650(1)、650(2)的状态下拆装自如地固接于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625以及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635。
在此,如图7~图11所示,将所述脱粒筒600所具备的所述脱粒齿框架700的个数大于所述分割遮蔽板650(1)、650(2)的个数,以使得在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650(1)、650(2)的各自的外表面上分别存在多个所述脱粒齿框架700。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遮蔽板650具有所述第一分割遮蔽板以及第二分割遮蔽板650(1)、650(2)这2个分割遮蔽板,与此相对,具备6个所述脱粒齿框架700。
在该情况下,在各分割遮蔽板650(1)、650(2)的外表面上配置有3个所述脱粒齿框架700。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设置所述遮蔽板650而能够获得有效地防止割取穗秆向所述脱粒筒600的内部空间侵入的效果,并且能够容易地进行所述脱粒齿框架700的维护以及/或者更换。
即,在针对割取穗秆的脱粒处理中,有时所述脱粒齿730会产生磨损、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构成所述遮蔽板650的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650(1)、650(2)的各自的外表面上配置有多个(在图示的方式中为3个)所述脱粒齿框架700,利用所述多个(在图示的方式中为3个)脱粒齿框架700并借助紧固连结部件720而拆装自如地将一个分割遮蔽板650(1)、650(2)固接于所述前侧板620以及所述后侧板630。
在上述结构中,可以仅将包含产生了磨损、损伤的脱粒齿730的一个脱粒齿框架700在所述分割遮蔽板650(1)、650(2)借助剩余的脱粒齿框架700而装配于所述前侧板620以及所述后侧板630的状态下拆下。
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具有脱粒齿730的脱粒齿框架700的维护以及/或者更换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及图6所示,在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650(1)、650(2)中的至少一个分割遮蔽板上设置有使得所述脱粒筒600的内部空间向外侧敞开的开口(未图示),所述开口被借助紧固连结部件656而拆装自如地装配于所述分割遮蔽板的罩655覆盖。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提高产生对所述脱粒筒600的内部空间进行处理的需要时的作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9等所示,当沿所述脱粒筒轴210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625、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635以及所述遮蔽板650以朝向径向外侧的多个平坦面排列在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周向上的方式形成为多边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沿所述脱粒筒轴210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625、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635以及所述遮蔽板650具有12个所述平坦面800在周向上排列而成的12边形状。
而且,所述多个脱粒齿框架700在所述支承杆710位于所述遮蔽板650的平坦面800上的状态下,以能够拆装的方式隔着所述遮蔽板650而固接于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625以及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635的对应的平坦面800。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即,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脱粒齿框架700在位于所述遮蔽板650的外表面上的状态下,借助所述安装托架715而与所述遮蔽板650一起固接于所述前侧板620以及所述后侧板630。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13所示,在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径向上,在所述遮蔽板650的外表面与所述杆主体711的底壁711a的外表面(以所述脱粒筒轴210为基准而朝向径向内侧的面)之间能产生间隙765。
若割取穗秆在利用所述脱粒筒600对割取穗秆的脱粒处理时夹入于所述间隙765,则负荷有可能会施加于所述脱粒筒600的传动构造,并且脱粒效率有可能变差。
关于这一点,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若使得所述多个脱粒齿框架700位于所述遮蔽板650的平坦面800上,则能够利用位于所述遮蔽板650的相邻的平坦面800之间的角部810对割取穗秆朝径向外侧进行引导,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割取穗秆夹入于所述间隙765。
优选地,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625、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635以及所述遮蔽板650的所述平坦面800的数量,为所述脱粒筒600所具备的所述多个脱粒齿框架700的个数的2倍。
如图7~图9等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所述脱粒筒600具有6个所述脱粒齿框架700。因此,所述平坦面800的个数为12个。
在此基础上,一个脱粒齿框架700位于所述遮蔽板650的一个平坦面上,相对于所述一个脱粒齿框架700在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周向一侧相邻的下一个脱粒齿框架700,位于相对于所述一个平坦面800在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周向一侧相邻的第二个平坦面800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9等所示,所述安装托架715构成为:在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周向上收纳于对应的所述平坦面800内,由此,能够实现所述脱粒齿框架700的拆装作业的容易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所述脱粒筒600上设置有:第一中间板640(1),其在所述前侧板620以及所述后侧板630之间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脱粒筒轴210;以及第二中间板640(2),其在所述第一中间板640(1)以及所述后侧板630之间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脱粒筒轴210。
所述第一中间板以及第二中间板640(1)、640(2)分别具有:中间径向延伸部641,其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脱粒筒轴210;以及中间周向延伸部645,其沿所述脱粒筒轴210的周向延伸。
在该情况下,构成所述遮蔽板650的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650(1)、650(2)除了卷绕于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625以及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635之外,还卷绕于所述第一中间板以及第二中间板640(1)、640(2)的所述中间周向延伸部645。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6、图10以及图11等所示,设置于所述支承杆710的所述安装托架715除了所述前侧安装托架715F以及所述后侧安装托架715R之外,还具有分别借助紧固连结部件720而拆装自如地与所述第一中间板以及第二中间板640(1)、640(2)连结的第一中间安装托架以及第二中间安装托架715C(1)、715C(2)。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所述支承杆710的所述安装托架715在所述脱粒筒轴210的轴线方向上,具有配置于与所述前侧板620、所述第一中间板640C(1)、所述第二中间板640C(2)以及所述后侧板630分别相同的位置的所述前侧安装托架715F、所述第一中间安装托架715C(1)、所述第二中间安装托架715C(2)以及所述后侧安装托架715R。
在构成所述遮蔽板650的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650(1)、650(2)上,在卷绕于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625、所述第一中间板640C(1)的所述中间周向延伸部645、所述第二中间板640C(2)的所述中间周向延伸部645以及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635的状态下,在与所述第一中间安装托架以及第二中间安装托架715C(1)、715C(2)的安装孔717对应的位置也形成有贯通孔652(参照图10以及图11)。
在所述第一中间板640(1)的中间周向延伸部645以及所述第二中间板640(2)的中间周向延伸部645上,分别在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中间安装托架以及第二中间安装托架715的安装孔对置的位置处形成有装配孔。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脱粒齿框架710在配置于所述遮蔽板650上的状态下,借助紧固连结部件720除了拆装自如地固接于所述前侧板620以及所述后侧板630之外,还拆装自如地固接于所述第一中间板以及第二中间板640C(1)、640C(2)。
如图5等所示,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脱粒筒600中,除了由所述遮蔽板650以及所述脱粒齿框架700形成的脱粒部600B之外,在比所述脱粒部600B更靠前方的位置处还设置有随着所述脱粒筒轴210的旋转而将割取穗秆朝向所述脱粒部600B输送的耙拢部600A。
所述耙拢部600A具有多个螺旋叶片760,这些螺旋叶片760与所述脱粒筒轴210的旋转相应地将割取穗秆朝向所述脱粒部600B输送,它们绕所述脱粒筒轴210的轴线等间隔地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11等所示,所述耙拢部600A具备截头圆锥状的滚筒体750,该滚筒体750以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脱粒筒轴210、且在后端面借助紧固连结部件而与所述前侧板620连结,所述多个螺旋叶片760设置于所述滚筒体750的外周面。
附图标记的说明
210 脱粒筒轴
600 脱粒筒
620 前侧板
621 前侧径向延伸部
625 前侧周向延伸部
630 后侧板
631 后侧径向延伸部
635 后侧周向延伸部
640(1)、640(2) 第一中间板以及第二中间板
641 中间径向延伸部
645 中间周向延伸部
650 遮蔽板
650(1)、650(2) 第一分解遮蔽板以及第二分解遮蔽板
700 脱粒齿框架
710 支承杆
711 杆主体
715 安装托架
717 安装片
720 紧固连结部件
730 脱粒齿
765 间隙
800 平坦面。

Claims (5)

1.一种脱粒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粒筒具备:前侧板和后侧板,它们固接于脱粒筒轴;遮蔽板,其以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协同而形成将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围覆盖的内部空间的方式卷绕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以及多个脱粒齿框架,它们包括长条的支承杆、以及沿所述支承杆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隙地配置的多个脱粒齿,
所述前侧板具有固接于所述脱粒筒轴的前侧径向延伸部、以及沿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延伸的前侧周向延伸部,
所述后侧板具有以与所述前侧径向延伸部对置的方式固接于所述脱粒筒轴的后侧径向延伸部、以及沿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延伸的后侧周向延伸部,
所述遮蔽板具有在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上分割而成的多个分割遮蔽板,
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卷绕于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以及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
所述支承杆具有:长条的杆主体,所述多个脱粒齿固接于该杆主体;以及多个安装托架,它们以彼此在所述杆主体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方式固接于所述杆主体,
在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的各自的外表面上配置有多个脱粒齿框架,
在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的各自的外表面上配置的所述多个脱离齿框架以该多个脱粒齿框架的杆主体以与所述脱粒筒轴大致平行的状态在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且所述多个脱粒齿朝径向外侧延伸的姿势,在所述分割遮蔽板夹入于所述安装托架与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以及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之间的状态下,借助装配于所述安装托架的紧固连结部件而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固接于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以及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粒筒具有:第一中间板,其在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固接于所述脱粒筒;以及第二中间板,其在所述第一中间板和所述后侧板之间固接于所述脱粒筒,
所述第一中间板以及第二中间板具有固接于所述脱粒筒轴的中间径向延伸部、以及沿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延伸的中间周向延伸部,
在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的各自的外表面上配置的所述多个脱粒齿框架在该分割遮蔽板夹入于所述安装托架与所述中间周向延伸部之间的状态下,也借助紧固连结部件而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接于所述第一中间板以及第二中间板的中间周向延伸部。
3.一种脱粒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粒筒具备:前侧板和后侧板,它们固接于脱粒筒轴;遮蔽板,其以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协同而形成将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围覆盖的内部空间的方式卷绕于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以及多个脱粒齿框架,它们包括长条的支承杆以及沿所述支承杆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隙地配置的多个脱粒齿,
所述前侧板具有固接于所述脱粒筒轴的前侧径向延伸部、以及沿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延伸的前侧周向延伸部,
所述后侧板具有以与所述前侧径向延伸部对置的方式固接于所述脱粒筒轴的后侧径向延伸部、以及沿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延伸的后侧周向延伸部,
所述遮蔽板具有在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上分割而成的多个分割遮蔽板,且卷绕于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以及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
所述支承杆具有:长条的杆主体,所述多个脱粒齿固接于该杆主体;以及多个安装托架,它们以彼此在所述杆主体的长度方向上分离的方式固接于所述杆主体,
当沿所述脱粒筒轴的轴线方向观察时,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以及所述遮蔽板以使得朝向径向外侧的多个平坦面排列在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上的方式形成为多边形状,
在所述杆主体位于所述遮蔽板的平坦面上的状态下,所述多个脱粒齿框架隔着所述遮蔽板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接于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以及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的对应的平坦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粒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侧周向延伸部、所述后侧周向延伸部以及所述遮蔽板的所述平坦面的个数为所述多个脱粒齿框架的个数的2倍,
一个脱粒齿框架位于所述遮蔽板的一个平坦面上,在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一侧与所述一个脱粒齿框架相邻的下一个脱粒齿框架,位于在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一侧与所述一个平坦面相邻的第二个平坦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脱粒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脱粒筒具有:第一中间板,其在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之间固接于所述脱粒筒;以及第二中间板,其在所述第一中间板和所述后侧板之间固接于所述脱粒筒,
所述第一中间板以及第二中间板具有固接于所述脱粒筒轴的中间径向延伸部、以及沿所述脱粒筒轴的周向延伸的中间周向延伸部,
在所述多个分割遮蔽板的各自的外表面上配置的所述多个脱粒齿框架在该分割遮蔽板夹入于所述安装托架与所述中间周向延伸部之间的状态下,也借助紧固连结部件而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固接于所述第一中间板以及第二中间板的中间周向延伸部。
CN201780014538.XA 2016-03-30 2017-02-23 脱粒筒 Active CN1088826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2892.XA CN113261433A (zh) 2016-03-30 2017-02-23 脱粒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8343A JP6608751B2 (ja) 2016-03-30 2016-03-30 扱胴
JP2016-068343 2016-03-30
PCT/JP2017/006798 WO2017169358A1 (ja) 2016-03-30 2017-02-23 扱胴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2892.XA Division CN113261433A (zh) 2016-03-30 2017-02-23 脱粒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2680A CN108882680A (zh) 2018-11-23
CN108882680B true CN108882680B (zh) 2021-06-08

Family

ID=5996423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4538.XA Active CN108882680B (zh) 2016-03-30 2017-02-23 脱粒筒
CN202110532892.XA Pending CN113261433A (zh) 2016-03-30 2017-02-23 脱粒筒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2892.XA Pending CN113261433A (zh) 2016-03-30 2017-02-23 脱粒筒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608751B2 (zh)
CN (2) CN108882680B (zh)
WO (1) WO20171693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7996B2 (ja) * 2018-02-27 2021-11-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
KR20200034568A (ko) * 2018-09-21 2020-03-31 가부시끼 가이샤 구보다 탈곡 장치 및 콤바인
JP2020048474A (ja) * 2018-09-26 2020-04-02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コンバイン
JP6975411B2 (ja) * 2019-12-24 2021-12-01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の扱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35762U (zh) * 1973-07-31 1975-04-15
JPS6119428A (ja) * 1984-07-04 1986-01-28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機における扱歯装置
JPS62164744U (zh) * 1986-04-11 1987-10-20
JP2595991Y2 (ja) * 1993-07-23 1999-06-02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における扱胴装置
JPH1128019A (ja) * 1997-07-10 1999-02-02 Kubota Corp 脱穀装置の扱胴構造
JP2003000039A (ja) * 2001-06-22 2003-01-07 Kubota Corp 扱 胴
JP4484779B2 (ja) * 2005-07-14 2010-06-16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の扱胴構造
CN102149270B (zh) * 2008-10-23 2015-11-25 杰尼士产业株式会社 脱粒滚筒
CN201323787Y (zh) * 2008-11-28 2009-10-14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收割机用轴流滚筒
JP5437117B2 (ja) * 2010-03-04 2014-03-12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
JP2012165662A (ja) * 2011-02-10 2012-09-06 Yanmar Co Ltd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JP2012175952A (ja) * 2011-02-28 2012-09-13 Iseki & Co Ltd 脱穀用の扱胴
JP2012231703A (ja) * 2011-04-28 2012-11-29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扱胴
CN103125217B (zh) * 2011-11-28 2015-11-18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脱粒装置
JP5921370B2 (ja) * 2012-07-10 2016-05-24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
JP6131899B2 (ja) * 2014-03-29 2017-05-24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の扱胴
CN204968599U (zh) * 2015-09-25 2016-01-20 十堰市双兴净化器有限公司 一种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脱粒滚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61433A (zh) 2021-08-17
WO2017169358A1 (ja) 2017-10-05
JP2017176035A (ja) 2017-10-05
CN108882680A (zh) 2018-11-23
JP6608751B2 (ja) 2019-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2680B (zh) 脱粒筒
JP5828581B2 (ja)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KR20120050927A (ko) 콤바인
JP6473052B2 (ja) 扱胴
WO2010095473A1 (ja) コンバイン
JP7166394B2 (ja) 扱胴
WO2016093201A1 (ja) コンバイン
WO2016204171A1 (ja) 扱胴
CN107426967B (zh) 脱粒筒
CN1087901C (zh) 全喂入式谷物联合收割机
JP5902336B1 (ja) 扱胴
JP6009603B1 (ja) 扱胴
JP6542107B2 (ja) コンバイン
JP6208651B2 (ja) コンバイン伝動構造
JP7190382B2 (ja) コンバイン
CN202104061U (zh) 联合收割机
JP6731880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38285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7006036A (ja) 扱胴
CN108882679B (zh) 联合收割机
WO2016129180A1 (ja) コンバイン
JP6320314B2 (ja) コンバイン伝動構造
JP6245765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339593B2 (ja) コンバイン
JP2011193785A (ja) 脱穀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Yangm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YANMAR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