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8555B - 气体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气体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98555B
CN108698555B CN201780010666.7A CN201780010666A CN108698555B CN 108698555 B CN108698555 B CN 108698555B CN 201780010666 A CN201780010666 A CN 201780010666A CN 108698555 B CN108698555 B CN 1086985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gnition
gas generator
igniter
bottom plate
c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06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98555A (zh
Inventor
田中雄佑
小山弘朗
金治基纮
长谷川真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Kayak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Kayak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Kayak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Kayaku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6985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85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985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85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B60R21/264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using only solid reacting substances, e.g. pellets, pow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BEXPLOSIVE CHARGES, e.g. FOR BLASTING, FIREWORKS, AMMUNITION
    • F42B3/00Blasting cartridges, i.e. case and explosive
    • F42B3/10Initiators therefor
    • F42B3/103Mounting initiator heads in initiators; Sealing-plu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BEXPLOSIVE CHARGES, e.g. FOR BLASTING, FIREWORKS, AMMUNITION
    • F42B3/00Blasting cartridges, i.e. case and explosive
    • F42B3/10Initiators therefor
    • F42B3/12Bridge initi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29Igni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021/2607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characterised by cas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Bags (AREA)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气体发生器(1C)具备:筒状的壳体,包括顶板部及底板部(11);点火器(40),包括装填着点火药(46)的点火部(41);以及固定部(30),由将点火器(40)固定到底板部(11)上的树脂成形体构成。固定部(30)包括将点火部(41)的外周面包围的环状壁部(35);环状壁部(35)具有:下部侧覆盖部(36),在底板部(11)侧沿周向连续地设置,以固接在点火部(41)的外周面上并将该外周面覆盖;以及上部侧围绕部(38),以从点火部(41)的外周面隔开距离取位的方式设置在顶板部侧。

Description

气体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装入在乘员保护装置中的气体发生器,特别涉及被装入在气囊装置中的气体发生器,所述气囊装置被装备在汽车等中。
背景技术
以往,从汽车等的乘员的保护的观点,作为乘员保护装置的气囊装置已经普及。气囊装置以保护乘员免受在车辆等碰撞时发生的冲击的目的装备,通过在车辆等碰撞时瞬时地使气囊膨胀及展开,气囊成为缓冲垫来承接乘员的身体。
气体发生器是以下这样的设备:被装入在该气囊装置中,在车辆等碰撞时借助来自控制单元的通电而将点火器点火,借助在点火器中产生的火焰使气体发生剂燃烧而瞬时地产生大量的气体,由此使气囊膨胀及展开。
气体发生器存在各种各样的构造,但作为适合在驾驶席侧气囊装置中使用的气体发生器,有外形为短尺寸大致圆柱状的盘型气体发生器,作为适合在侧气囊装置或气帘装置、助手席侧气囊装置、膝部气囊装置等中使用的气体发生器,有外形为长尺寸大致圆柱状的筒型气体发生器。
近年来,在气体发生器中,从其轻量化及制造的容易化等的观点,有采用借助以树脂材料为原料的镶嵌成形来将点火器固定到壳体上的构造的情况。具体而言,例如在盘型气体发生器中,采用以下这样的构造:通过将一片金属制的板状部件进行压力加工等,制作在底板部上形成有开口部的有底筒状的下部侧壳,以插通到该开口部中的方式配置点火器,通过使绝缘性的流动性树脂材料流入到这些点火器与下部侧壳之间的空间中并使其固化,形成树脂成形体,经由形成的树脂成形体将点火器固定到下部侧壳上。
作为公开了该构造的文献,例如有日本特开2001-165600号公报(专利文献1)及日本特开2010-17355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2-504073号公报(专利文献3)等。
此外,在气体发生器中,为了在从动作开始较早的阶段得到较高的气体输出,将由点火器产生的热粒子(即火焰)有效率地向气体发生剂(在气体发生剂与点火器之间配置有导火药的情况下向该导火药)引导变得重要。因此,有通过以将装填着点火药的点火器的大致圆柱状的点火部的周围包围的方式配置某个部件、而将由点火器产生的热粒子的行进方向收拢、由此对热粒子赋予指向性的情况。
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2及3所公开的气体发生器中,做成了点火部的外周面中的大致全域被较厚的树脂成形体覆盖的结构,借助该部分的树脂成形体,对由点火器产生的热粒子的行进方向赋予指向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65600号公报 。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7355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12-504073号公报 。
但是,在如上述专利文献2及3所公开的气体发生器那样、将点火部的外周面中的大致全域用较厚的树脂成形体覆盖的情况下,在点火器的动作时发生的冲击直接施加在该树脂成形体上,担心会因为该冲击而在树脂成形体自身或该树脂成形体与其所固接的部件的界面处发生龟裂。该龟裂根据其发生状况如何,会成为在气体发生器的动作中产生不良状况的原因。
例如,在发生的龟裂达到了气体发生器的外部的情况下,在气体发生器的动作时,壳体的内部的空间和壳体的外部的空间在不希望的部分处连通,引起气体发生剂的燃烧状态成为不希望的状态的不良状况。
对于这一点,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气体发生器中,采用了仅将点火部的外周面中的其下端侧的部分用树脂成形体覆盖的结构,所以能够大幅地抑制上述那样的龟裂的发生。
但是,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由于点火部的周围处于完全不被其他部件覆盖的状态,所以不会给由点火器产生的热粒子的行进方向赋予指向性,不能有效率地将热粒子向气体发生剂或导火药引导,结果不能在从动作开始较早的阶段得到较高的气体输出。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从动作开始较早的阶段得到较高的气体输出、并且能够防止动作时的不良状况的发生的气体发生器。
基于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气体发生器具备壳体、点火器和固定部。上述壳体由将轴向的端部封堵的顶板部及底板部、和由设置有气体喷出口的周壁部构成的筒状的部件形成,在内部包括收容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在上述点火器中,装填有用来使上述气体发生剂燃烧的点火药。上述固定部将上述点火器固定到上述底板部上;在上述底板部上设置有开口部。上述点火器包括点火部和端子针,所述点火部限定收容着上述点火药的点火室,所述端子针为了将上述点火药点燃而连接在上述点火部上,并以插通到上述开口部中的方式配置。上述固定部由以将上述开口部封堵并将上述点火器与上述底板部之间的空间填充的方式设置的树脂成形体构成。上述树脂成形体包括将上述点火部的外周面包围的环状壁部。上述环状壁部具有下部侧覆盖部和上部侧围绕部,所述下部侧覆盖部在上述底板部侧沿周向连续地设置,以固接在上述点火部的外周面上并将该外周面覆盖,所述上部侧围绕部以从上述点火部的外周面隔开距离而取位的方式被设置在上述顶板部侧。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气体发生器中,上述点火部也可以具有上端封堵且下端开口的大致圆筒状的杯体、和将上述杯体的下端封堵并支承上述端子针的塞栓。在此情况下,上述杯体也可以包括位于上述底板部侧且与上述塞栓接触的接触部、和通过位于上述顶板部侧且面向上述点火室而不与上述塞栓接触的非接触部。此外,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下部侧覆盖部将上述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并且上述上部侧围绕部面向上述非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气体发生器中,上述环状壁部也可以还具有上部侧辅助覆盖部,所述上部侧辅助覆盖部以位于形成在上述点火部的外周面与上述上部侧围绕部之间的间隙的内部中的方式在上述顶板部侧沿周向连续地设置,以固接在上述点火部的外周面上并将该外周面覆盖。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在上述上部侧围绕部的表面上设置有浇口痕。
基于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气体发生器具备壳体、点火器和固定部。上述壳体由将轴向的端部封堵的顶板部及底板部、和由设置有气体喷出口的周壁部构成的筒状的部件形成,在内部包括收容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在上述点火器中,装填有用来使上述气体发生剂燃烧的点火药。上述固定部将上述点火器固定到上述底板部上;在上述底板部上设置有开口部。上述点火器包括点火部和端子针,所述点火部限定收容着上述点火药的点火室,所述端子针为了将上述点火药点燃而连接在上述点火部上,并以插通到上述开口部中的方式配置。上述固定部由以将上述开口部封堵并将上述点火器与上述底板部之间的空间填充的方式设置的树脂成形体构成。上述树脂成形体包括将上述点火部的外周面包围的环状壁部。上述环状壁部具有下部侧覆盖部和上部侧覆盖部,所述下部侧覆盖部在上述底板部侧沿周向连续地设置,以固接在上述点火部的外周面上并将该外周面覆盖,所述上部侧覆盖部在上述顶板部侧沿周向断续地设置,以固接在上述点火部的外周面上并将该外周面覆盖。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气体发生器中,上述点火部也可以具有上端封堵且下端开口的大致圆筒状的杯体、和将上述杯体的下端封堵并支承上述端子针的塞栓。在此情况下,上述杯体也可以包括位于上述底板部侧且与上述塞栓接触的接触部、和通过位于上述顶板部侧且面向上述点火室而不与上述塞栓接触的非接触部。此外,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下部侧覆盖部将上述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并且上述上部侧覆盖部将上述非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气体发生器中,上述环状壁部也可以还具有上部侧辅助覆盖部,所述上部侧辅助覆盖部以位于在周向上分断的上述上部侧覆盖部之间的方式在上述顶板部侧沿周向断续地设置,以固接在上述点火部的外周面上并将该外周面覆盖;在此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上部侧辅助覆盖部的径向上的厚度比上述上部侧覆盖部的径向上的厚度薄。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气体发生器中,也可以在上述上部侧覆盖部的表面上设置有浇口痕。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技术方案的气体发生器也可以还具备外插在上述环状壁部上的外插零件;在此情况下,上述外插零件的内周面与上述环状壁部的外周面也可以压接。
在基于上述本发明的第1及第2技术方案的气体发生器中,上述外插零件也可以是以面向上述点火部的方式配置的收容导火药的杯状部件。
根据本发明,能够做成能够在从动作开始较早的阶段得到较高的气体输出、并且能够防止动作时的不良状况的发生的气体发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发生器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附近的构造的放大示意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附近的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动作后的点火器附近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固定部的制造次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有关第1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附近的构造的放大示意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有关第1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附近的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体发生器的概略图。
图9是表示图8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附近的构造的放大示意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附近的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图8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动作后的点火器附近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图8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固定部的制造次序的示意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有关第2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附近的构造的放大示意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有关第2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附近的构造的示意俯视图。
图15是表示有关第3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附近的构造的放大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是对被装入到搭载在汽车的方向盘等中的气囊装置中的盘型气体发生器应用了本发明的例子。另外,在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对于相同或共通的部分在图中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气体发生器的概略图。此外,图2及图3分别是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附近的构造的放大示意剖视图及示意俯视图。首先,参照这些图1至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A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A具有轴向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被封堵的短尺寸大致圆筒状的壳体,通过在该壳体的内部设置的收容空间中收容作为内部构成零件的固定部30、点火器40、增强杯50、导火药56、气体发生剂61、下部侧支承部件62、上部侧支承部件63、缓冲件64及过滤器70等而构成。此外,主要收容上述内部构成零件中的气体发生剂61的燃烧室60位于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的收容空间中。
短尺寸大致圆筒状的壳体包括下部侧壳10和上部侧壳20。下部侧壳10及上部侧壳20分别由通过将例如轧制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进行压力加工而形成的压力成形品构成。作为构成下部侧壳10及上部侧壳20的金属制的板状部件,使用例如由不锈钢或钢铁、铝合金、不锈合金等构成的金属板,适当地使用在被施加了440[MPa]以上780[MPa]以下的拉伸应力的情况下也不发生断裂等破损的所谓的高强度钢板。
下部侧壳10及上部侧壳20分别被形成为有底大致圆筒状,通过以它们的开口面彼此面对的方式组合并接合而构成壳体。下部侧壳10具有底板部11和周壁部12,上部侧壳20具有顶板部21和周壁部22。由此,壳体的轴向的一端部及另一端部分别被底板部11和顶板部21封堵。另外,在下部侧壳10与上部侧壳20的接合中,可以适当地利用电子束焊接或激光焊接、摩擦压接等。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下部侧壳10的底板部11的中央部,设置有朝向顶板部21侧突出的突状筒部13,由此,在下部侧壳10的底板部11的中央部,形成有凹陷部14。突状筒部13是经由上述的固定部30将点火器40固定的部位,凹陷部14是作为用来在固定部30上设置阴型连接器部34的空间的部位。
突状筒部13被形成为有底大致圆筒状,在位于其顶板部21侧的轴向端部上,设置有在俯视的状态下为非点对称形状(例如D字状、酒杯型形状、长圆形状等)的开口部15。该开口部15是供点火器40的一对端子针42插通的部位。
点火器40包括点火部41和连接在该点火部41上的上述的一对端子针42。点火部41在其内部中具有通过在动作时点燃燃烧而产生火焰的点火药46、和用来使该点火药46点燃的未图示的电阻体(桥丝)46。一对端子针42为了使点火药46点燃而被连接在点火部41上。
更详细地讲,如图2所示,点火部41包括:作为杯体的引爆杯44,由上端封堵且下端开口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构成;以及塞栓43,由将该引爆杯44的下端封堵的大致圆盘状的部件构成;上述的点火药46及电阻体被收容在作为由这些引爆杯44和塞栓43限定的空间的点火室45中。
引爆杯44具有将金属制的内侧杯44a及树脂制的外侧杯44b叠合的二重构造,构成点火室45的上壁及侧壁。塞栓43由金属制的部件形成,构成点火室45的下壁。此外,在构成引爆杯44的内侧杯44a的上壁的部分上,设置有刻痕44a1。
点火部41通过将塞栓43内插到设置在引爆杯44的下端上的开口中而构成。因此,引爆杯44的侧壁具有与塞栓43接触的接触部A、和通过面向点火室45而不与塞栓43接触的非接触部B。这里,接触部A位于壳体的底板部11侧,非接触部B位于壳体的顶板部21侧。另外,引爆杯44和塞栓43借助例如焊接等被接合。
此外,塞栓43支承着一对端子针42。具体而言,在塞栓43的中央部设置有贯通孔,以插通该贯通孔的方式插入一对端子针42的一方,用绝缘性的接合部43a将其接合在塞栓43上,在塞栓43的下表面的既定位置处,借助焊接等接合着一对端子针42的另一方。另外,作为绝缘性的接合部43a的具体的材质,可以举出玻璃或树脂等。
在上述一对端子针42中的一方的位于点火室45内的前端部分上,以将与塞栓43之间连结的方式安装着上述电阻体,点火药46以将该电阻体包围或接近于该电阻体的方式取位。
这里,作为电阻体,通常利用镍铬合金线或含有铂及钨的合金制的电阻线等;作为点火药,通常使用ZPP(锆-高氯酸钾)、ZWPP(锆-钨-高氯酸钾)、收敛酸铅等。
在检测到碰撞时,既定量的电流经由端子针42流到电阻体中。通过既定量的电流流到电阻体中,在电阻体中产生焦耳热,点火药46开始燃烧。通过燃烧产生的高温的火焰通过容纳着点火药46的引爆杯44以刻痕44a1为起点破裂而向外部流出。从电流流到电阻体中到点火器40动作的时间,在电阻体利用镍铬合金线的情况下通常是2毫秒以下。
如图1及图2所示,点火器40在以端子针42插通到设置在突状筒部13上的开口部15中的方式被从下部侧壳10的内侧插入的状态下被安装在底板部11上。具体而言,在设置在底板部11上的突状筒部13的周围,设置有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固定部30,点火器40通过被该固定部30保持而被固定在底板部11上。
固定部30由以下述方式设置的树脂成形体形成:该树脂成形体将设置在下部侧壳10的底板部11上的开口部15封堵,并将下部侧壳10的底板部11与点火器40之间的空间填充。更详细地讲,固定部30是通过使用模的注射成形(更特定地讲,是镶嵌成形)形成的,通过以经由设置在底板部11上的开口部15从底板部11的内表面的一部分到达外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使绝缘性的流动性树脂材料附着在底板部11上、并使其固化而形成。
点火器40在固定部30的成形时,为以端子针42插通在开口部15中的方式被从下部侧壳10的内侧插入的状态,通过在该状态下上述的流动性树脂材料流入以将点火器40与下部侧壳10之间的空间填充,经由固定部30被固定在底板部11上。
作为通过注射成形形成的固定部30的原料,适当地选择使用在硬化后耐热性及耐久性、耐腐蚀性等良好的树脂材料。在此情况下,并不限于以环氧树脂等为代表的热硬化性树脂,也可以使用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酰胺树脂(例如尼龙6或尼龙66等)、聚丙烯硫化物树脂、聚丙烯氧化物树脂等为代表的热塑性树脂。在选择这些热塑性树脂作为原料的情况下,为了在成形后确保固定部30的机械强度,优选的是使这些树脂材料含有玻璃纤维等作为填料。但是,在仅用热塑性树脂就能够确保充分的机械强度的情况下,不需要添加上述那样的填料。
固定部30具有将下部侧壳10的底板部11的内表面的一部分覆盖的内侧固定部31、将下部侧壳10的底板部11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覆盖的外侧固定部32、和位于设置在下部侧壳10的底板部11上的开口部15内、与上述内侧固定部31及外侧固定部32分别连续的连结部33。
固定部30在内侧固定部31、外侧固定部32及连结部33的各自的底板部11侧的表面处固接在底板部11上。此外,固定部30分别固接在点火器40的点火部41的下方端部附近的部分的侧面及下表面、和点火器40的端子针42的上方端附近的部分的表面上。
由此,开口部15成为被端子针42和固定部30完全埋入的状态,通过确保该部分处的密封性而确保了壳体的内部的空间的气密性。另外,由于开口部15如上述那样被形成为俯视非点对称形状,所以通过将该开口部15用连结部33埋入,这些开口部15及连结部33也作为防止固定部30相对于底板部11旋转的旋转阻止机构发挥功能。
这里,如图2及图3所示,内侧固定部31包括将点火部41的引爆杯44的外周面包围的环状壁部35。此外,该环状壁部35具有位于底板部11侧的下部侧覆盖部36、和位于顶板部21侧的上部侧覆盖部37。关于这些部分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固定部30的外侧固定部32的面向外部的部分上,形成有阴型连接器部34。该阴型连接器部34是用来接纳用于将点火器40与控制单元(未图示)连线的电气配线的阳型连接器(未图示)的部位,位于设置在下部侧壳10的底板部11上的凹陷部14内。点火器40的端子针42的下方端附近的部分露出而配置在该阴型连接器部34内。在阴型连接器部34中被插入阳型连接器,由此实现电气配线的芯线与端子针42的电气的导通。
此外,也可以使用在被固定部30覆盖的部分的底板部11的表面的既定位置处预先设置有粘接剂层的下部侧壳10进行上述注射成形。该粘接剂层可以通过在上述底板部11的既定位置上预先涂敷粘接剂并使其硬化而形成。
如果这样,则硬化的粘接剂层位于底板部11与固定部30之间,所以能够更牢固地使由树脂成形体构成的固定部30固接在底板部11上。因而,如果以包围设置在底板部11上的开口部15的方式将上述粘接剂层沿着周向环状地设置,则在该部分处能够确保更高的密封性。
这里,作为预先涂敷于底板部11的粘接剂,适当地使用含有在硬化后耐热性及耐久性、耐腐蚀性等良好的树脂材料作为原料的材料,例如特别适当地使用含有氰基丙烯酸酯类树脂或硅类树脂作为原料的材料。另外,作为上述粘接剂也可以使用在上述树脂材料以外,含有酚类树脂、环氧类树脂、蜜胺类树脂、尿素类树脂、聚酯类树脂、醇酸类树脂、聚氨酯类树脂、聚酰亚胺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丙烯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聚醋酸乙烯类树脂、聚四氟乙烯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类树脂、丙烯腈-苯乙烯类树脂、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缩醛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苯醚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聚苯硫醚类树脂、聚砜类树脂、聚醚砜类树脂、多芳基类树脂、聚醚醚酮类树脂、聚酰胺亚酰胺类树脂、液晶聚合物、苯乙烯类橡胶、烯烃类橡胶等的粘接剂。
如图1所示,在底板部11上,以将突状筒部13、固定部30及点火器40覆盖的方式组装着作为杯状部件的增强杯50。增强杯50具有底板部11侧的端部开口的有底大致圆筒形状,在内部包括收容着导火药56的导火室55。增强杯50以朝向收容着气体发生剂61的燃烧室60内突出取位的方式配置,以使设置在其内部中的导火室55面向点火器40的点火部41。
增强杯50具有限定上述导火室55的顶壁部51及侧壁部52、和从侧壁部52的开口端侧的部分朝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的延伸设置部53。延伸设置部53以沿着下部侧壳10的底板部11的内表面延伸的方式形成。具体而言,延伸设置部53具有以沿着设置有突状筒部13的部分及其附近的底板部11的内底面的形状的方式弯成的形状,在其径向外侧的部分处包含以凸缘状伸出的前端部54。
延伸设置部53的前端部54沿着壳体的轴向被配置在底板部11与下部侧支承部件62之间,由此沿着壳体的轴向被底板部11与下部侧支承部件62夹入。这里,下部侧支承部件62处于被配置在其上方的气体发生剂61、缓冲件64、上部侧支承部件63及顶板部21朝向底板部11侧推压的状态,所以增强杯50成为其延伸设置部53的前端部54被下部侧支承部件62朝向底板部11侧推压的状态,相对于底板部11被固定。
此外,增强杯50的侧壁部52的下端被较轻地压入到包括固定部30的环状壁部35的内侧固定部31中。由此,增强杯50的侧壁部52的内周面和包括固定部30的环状壁部35的内侧固定部31的外周面处于压接的状态。即,增强杯50相当于被外插在包括环状壁部35的内侧固定部31上的外插零件,摩擦卡合在该内侧固定部31上。
这是为了以下目的的精心设计:在将收容着导火药56的增强杯50向包括下部侧壳10的子组件组装时,以其上下成为相反的状态进行组装以免导火药56洒落,然后,为了将气体发生剂61及过滤器70等向该子组件组装,再进行颠倒以使其上下成为相反时,使得被组装在上述子组件上的增强杯50不从该子组件脱落。
增强杯50在顶壁部51及侧壁部52的哪个上都不具有开口,将设置在其内部的导火室55包围。该增强杯50在通过点火器40动作而导火药56被点燃的情况下随着导火室55内的压力上升或产生的热的传导而破裂或熔融,其机械强度使用比较低的强度。
因此,作为增强杯50,适当地使用由铝、铝合金等金属制的部件,或以环氧树脂等为代表的热硬化性树脂、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聚酰胺树脂(例如尼龙6或尼龙66等)、聚丙烯硫化物树脂、聚丙烯氧化物树脂等为代表的热塑性树脂等树脂制的部件构成的结构。
另外,作为增强杯50,在这样的结构以外,还可以使用由以铁或铜等为代表那样的机械强度较高的金属制的部件构成、在其侧壁部52上具有开口、粘贴着密封带以将该开口封闭的结构等。
被填充到导火室55中的导火药56被通过点火器40动作而产生的火焰点火,通过燃烧而产生热粒子。作为导火药56,需要能够使气体发生剂61切实地开始燃烧,通常,使用由以B/KNO3、B/NaNO3、Sr(NO32等为代表的金属粉/氧化剂构成的组成物,或由氢化钛/高氯酸钾构成的组成物,由B/5-氨基四唑/硝酸钾/三氧化钼构成的组成物等。导火药56使用粉状的导火药、或用粘合剂成形为既定的形状的导火药等。作为由粘合剂成形的导火药56的形状,例如有颗粒状、圆柱状、片状、球状、单孔圆筒状、多孔圆筒状、药片状等各种各样的形状。
收容着气体发生剂61的燃烧室60位于壳体的内部的空间中的、环绕配置有上述增强杯50的部分的空间中。具体而言,如上述那样,增强杯50被突出配置在形成在壳体的内部中的燃烧室60内,设置在面向该增强杯50的侧壁部52的外表面的部分处的空间、以及设置在面向顶壁部51的外表面的部分处的空间构成为燃烧室60。
此外,在将收容有气体发生剂61的燃烧室60在壳体的径向上环绕的空间中,沿着壳体的内周配置有过滤器70。过滤器70具有圆筒状的形状,以其中心轴与壳体的轴向实质上一致的方式配置。
气体发生剂61是被通过点火器40动作产生的热粒子点燃、通过燃烧而产生气体的药剂。作为气体发生剂61,优选的是使用非叠氮化合物类气体发生剂,通常作为包含燃料、氧化剂和添加剂的成形体而构成。作为燃料,使用例如三唑衍生物、四唑衍生物、胍类衍生物、偶氮二甲酰胺衍生物、肼类衍生物等或它们的组合。具体而言,适当地使用例如硝基胍或硝酸胍、氰基胍、5-氨基四唑等。此外,作为氧化剂,使用例如碱性硝酸铜等碱性硝酸盐、或高氯酸铵、高氯酸钾等的高氯酸盐、从碱金属、碱土类金属、过渡金属、氨中选择的包含阳离子的硝酸盐等。作为硝酸盐,适当地使用例如硝酸钠、硝酸钾等。此外,作为添加剂,可以举出粘合剂或渣形成剂、燃烧调整剂等。作为粘合剂,可以适当地使用例如羧甲基纤维素的金属盐、硬脂酸盐等有机粘合剂,或合成水滑石、酸性白土等无机粘合剂。作为渣形成剂,可以适当地使用氮化硅、硅石、酸性白土等。此外,作为燃烧调整剂,可以适当地使用金属氧化物、硅铁、活性炭、石墨等。
在气体发生剂61的成形体的形状中,有颗粒状、药片状、圆柱状等粒状、盘状等各种各样的形状。此外,在圆柱状的结构中,也使用在成形体内部中具有贯通孔的有孔状(例如单孔筒形状或多孔筒形状等)的成形体。这些形状优选的是根据装入气体发生器1A的气囊装置的规格适当选择,优选的是,例如选择在气体发生剂61的燃烧时气体的生成速度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形状等,选择与规格对应的最优的形状。此外,优选的是,除了气体发生剂61的形状以外,还将气体发生剂61的线燃烧速度、压力指数等纳入考虑而适当选择成形体的尺寸及填充量。
过滤器70利用例如将不锈钢或钢铁等的金属线材卷绕并烧结而成的结构、或通过将编入了金属线材的网材压力加工而压固的结构、或者将开孔金属板卷绕而成的结构等。这里,作为网材,具体而言使用针织品编织的金属网及平织的金属网、卷曲织的金属线材的集合体等。此外,作为开孔金属板,例如使用在金属板上以交错状设入切缝并将其压扩而形成孔、并加工为网眼状的多孔金属板,或在金属板上穿孔并通过将此时在孔的周缘上发生的毛刺压扁而使其平坦化的钩形金属板(hook metal)等。在此情况下,形成的孔的大小及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而适当变更,也可以在相同金属板上包含不同大小或形状的孔。另外,作为金属板,例如可以适当地使用钢板(软钢)或不锈钢板,此外可以使用铝、铜、钛、镍或它们的合金等的非铁金属板。
过滤器70在由燃烧室60产生的气体在该过滤器70中通过时,作为通过将气体具有的高温的热带走而将气体冷却的冷却机构发挥功能,并且也作为将气体中包含的残渣(渣)等除去的除去机构发挥功能。因而,为了将气体充分地冷却并且使得残渣不被释放到外部,需要使得在燃烧室60内产生的气体切实地在过滤器70中通过。
在燃烧室60中的位于底板部11侧的端部附近配置有下部侧支承部件62。下部侧支承部件62具有在底部设置有开口的有底圆筒状的形状,以将过滤器70与底板部11的边界部分覆盖的方式,实质上被分配配置在这些过滤器70和底板部11上。由此,下部侧支承部件62在燃烧室60的上述端部附近位于底板部11与气体发生剂61之间。
该下部侧支承部件62在动作时,是用来防止在燃烧室60中产生的气体从过滤器70的下端与底板部11之间的间隙在不经由过滤器70的内部的情况下流出的流出防止机构。下部侧支承部件62是通过将例如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压力加工等而形成的部件,适当地通过由普通钢或特殊钢等的钢板(例如,冷轧钢板或不锈钢板等)形成的部件构成。
在燃烧室60中的位于顶板部21侧的端部上,配置有上部侧支承部件63。上部侧支承部件63具有有底圆筒状的形状,以将过滤器70与顶板部21的边界部分覆盖的方式,被分配配置在这些过滤器70和顶板部21上。由此,上部侧支承部件63在燃烧室60的上述端部附近位于顶板部21与气体发生剂61之间。
该上部侧支承部件63在动作时,是用来防止在燃烧室60中产生的气体从过滤器70的上端与顶板部21之间的间隙在不经由过滤器70的内部的情况下流出的流出防止机构。上部侧支承部件63与下部侧支承部件62同样,是通过将例如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压力加工等而形成的部件,适当地通过由普通钢或特殊钢等的钢板(例如,冷轧钢板或不锈钢板等)形成的部件构成。
在该上部侧支承部件63的内部,以与收容在燃烧室60中的气体发生剂61接触的方式配置有环状形状的缓冲件64。由此,缓冲件64在燃烧室60的顶板部21侧的部分中位于顶板部21与气体发生剂61之间,将气体发生剂61朝向底板部11侧推压。
该缓冲件64是以防止由成形体构成的气体发生剂61因振动等而粉碎为目的设置的部件,适当地由陶瓷纤维的成形体或石棉、发泡树脂(例如发泡硅、发泡聚丙烯、发泡聚乙烯等)、以氯丁二烯及EPDM为代表的橡胶等形成的部件构成。
在面对过滤器70的部分的上部侧壳20的周壁部22上,设置有多个气体喷出口23。该多个气体喷出口23是用来将通过了过滤器70的气体向壳体的外部导出的部件。
此外,在上部侧壳20的周壁部22的内周面上,粘贴着金属制的密封带24,以将上述多个气体喷出口23封闭。作为该密封带24,可以使用在单面上涂敷着粘接部件的铝箔等,借助该密封带24确保了燃烧室60的气密性。
接着,参照图1对上述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A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搭载有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A的车辆碰撞的情况下,由另外设置在车辆中的碰撞检测机构检测到碰撞,基于此,借助来自另外设置在车辆中的控制单元的通电,点火器40动作。通过点火器40动作,收容在点火部41中的点火药46点燃,随之,覆盖点火部41的引爆杯44破裂。
收容在导火室55中的导火药56被通过点火器40动作产生的火焰点燃而燃烧,产生大量的热粒子。借助该导火药56的燃烧,增强杯50破裂或熔融,上述的热粒子向燃烧室60流入。
借助流入的热粒子,收容在燃烧室60中的气体发生剂61被点燃而燃烧,产生大量的气体。由燃烧室60产生的气体通过过滤器70的内部,此时,被过滤器70带走热而冷却,并且气体中含有的渣被过滤器70除去,向壳体的外周缘部流入。
随着壳体的内压的上升,由将上部侧壳20的气体喷出口23封堵的密封带24进行的封闭被打破,气体经由气体喷出口23向壳体的外部喷出。喷出的气体被向邻接于气体发生器1A而设置的气囊的内部导入,将气囊膨胀及展开。通过以上,气体发生器1A的动作完成。
接着,特别地参照图2及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A的点火器40附近的结构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2及图3,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A中,由树脂成形体形成的固定部30的内侧固定部31包括将点火部41的引爆杯44的外周面包围的环状壁部35,该环状壁部35具有位于底板部11侧的下部侧覆盖部36和位于顶板部21侧的上部侧覆盖部37。
下部侧覆盖部36在底板部11侧沿周向连续地设置,以固接在点火部41的引爆杯44的外周面上并将该外周面覆盖。即,下部侧覆盖部36具有沿着周向不中断的环状板形状。由此,引爆杯44的外周面中的底板部11侧的部分处于被该下部侧覆盖部36完全覆盖的状态。
另一方面,上部侧覆盖部37在顶板部21侧沿周向断续地设置,以固接在点火部41的引爆杯44的外周面上并将该外周面覆盖。即,上部侧覆盖部37具有处于沿着周向一部分被中断的状态的大致环状板形状。由此,引爆杯44的外周面中的顶板部21侧的部分处于其一部分被该上部侧覆盖部37覆盖并且其余部分露出的状态。另外,位于上部侧覆盖部37在周向上被中断的部分处的下部侧覆盖部36的上表面被构成为大致平面状。
这里,下部侧覆盖部36以将引爆杯44的接触部A的一部分覆盖的方式设置,上部侧覆盖部37以将引爆杯44的非接触部B的一部分覆盖的方式设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A和非接触部B的边界被配置在比下部侧覆盖部36和上部侧覆盖部37的边界更靠顶板部21侧的位置,所以以下部侧覆盖部36的全部部分将接触部A覆盖的方式设置,以上部侧覆盖部37的底板部11侧的部分将接触部A覆盖、并且上部侧覆盖部37的顶板部21侧的部分将非接触部B局部地覆盖的方式设置。
通过这样构成,在气体发生器1A的动作时,能够防止因为通过点火器40动作而发生的冲击,在由树脂成形体形成的固定部30自身或该固定部30与作为其所固接的部件的下部侧壳10及点火器40(特别是点火器40)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给气体发生器1A的动作带来不良状况那样的不希望的龟裂,并且能够对由点火器40产生的热粒子的行进方向赋予指向性。以下,对于其理由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动作后的点火器附近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如上述那样,在点火器40的动作时,通过点火药46开始燃烧,引爆杯44以刻痕44a1为起点破裂。此时,点火室45的内部的压力大幅地上升,所以引爆杯44的破裂部分朝向径向外侧打开,结果,在气体发生器1A的动作后,成为图4所示那样的状态。
此时,引爆杯44的破裂部分受到上述点火室45的内部的压力而变形,所以其变形的基点为引爆杯44的接触部A和非接触部B的边界附近。因而,引爆杯44在其非接触部B处受到较强的冲击。
这里,如上述那样,引爆杯44的非接触部B被固定部30的环状壁部35中的在周向上断续地设置的上部侧覆盖部37局部地覆盖。因此,施加在非接触部B上的冲击也施加在该上部侧覆盖部37上,但由于该上部侧覆盖部37沿着周向被中断,所以处于被分断的状态的各个上部侧覆盖部37能够弹性地变形,能够将该冲击吸收。
因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将在点火器40的动作时发生的冲击通过处于被分断的状态的各个上部侧覆盖部37弹性地变形而吸收,所以在包括该上部侧覆盖部37的固定部30上不会发生大的龟裂。另外,假如在将上部侧覆盖部用沿周向连续的较厚的壁构成的情况下,由于该上部侧覆盖部几乎不能弹性地变形,所以不能将在点火器的动作时发生的冲击充分地吸收,在包括该上部侧覆盖部的固定部处发生大的龟裂的可能性变高。
此外,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引爆杯44的外周面处于被处于分断的状态的上部侧覆盖部37覆盖的状态,所以能够抑制引爆杯44的破裂部分朝向径向外侧较大地打开,能够将由点火器40产生的热粒子的行进方向收拢为朝向顶板部21侧的方向。因此,能够对由点火器40产生的热粒子的行进方向赋予指向性。
根据以上,通过做成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A,能够对由点火器40产生的热粒子的行进方向赋予指向性,所以能够在从动作开始较早的阶段中得到较高的气体输出,并且由于在固定部30上不会发生大的龟裂,所以能够防止动作时的不良状况的发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A中,环状壁部35的下部侧覆盖部36的外径和上部侧覆盖部37的外径构成为大致相同,并且除了环状壁部35以外的部分的内侧固定部31的外径构成为与这些下部侧覆盖部36的外径及上部侧覆盖部37的外径大致相同。由此,成为包括环状壁部35的内侧固定部31的外周面由大致圆周面构成。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与没有设置上部侧覆盖部37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被压入到该内侧固定部31中的增强杯50的压入量相应于设置了上部侧覆盖部37的量沿着增强杯50的轴向构成得更长,所以能够提高增强杯50相对于内侧固定部31的组装强度。因而,在将增强杯50组装到包括下部侧壳10的子组件上之后、到将该增强杯50进一步相对于下部侧壳10固定之前的期间中,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增强杯50脱落(例如,在进行上述的将工件的上下颠倒过来的作业时、或在工序间的输送时在工件整体上发生了倾斜的情况下等,增强杯50脱落)。
另外,为了更容易且切实地进行上述增强杯50的压入,包括环状壁部35的内侧固定部31的增强杯50被压入的部分的外形优选的是做成朝向顶板部21侧稍稍尖细的锥形状。在此情况下,上述的包括环状壁部35的内侧固定部31的外周面在严格的意义上由圆锥面构成。
此外,从提高增强杯50向内侧固定部31的组装强度的观点,优选的是确保压入量,以使得增强杯50的侧壁部52的内周面不仅被压接在上部侧覆盖部37的外周面及下部侧覆盖部36的外周面上,也被压接在位于比下部侧覆盖部36更靠底板部11侧的部分的内侧固定部31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固定部的制造次序的示意剖视图。如上述那样,固定部30由通过使用模的注射成形(更特定地讲是镶嵌成形)形成的树脂成形体构成,在该固定部30的形成时,利用图5所示那样的注射成形用的上侧模具100及下侧模具101。
具体而言,首先,对于预先通过压力成形制造出的下部侧壳10,安设上侧模具100及下侧模具101。此时,在上侧模具100的安设之前安设下侧模具101,以端子针42插通到设置在下部侧壳10的突状筒部13上的开口部15中的方式,从下部侧壳10的内侧将预先制造出的点火器40安设到下侧模具101上。由此,在上侧模具100及下侧模具101的内部,形成与固定部30对应的形状的腔室C。
在此状态下,经由设置在上侧模具100上的流动性树脂材料的注入用的浇口100a使流动性树脂材料流入到腔室C中,然后,通过流入的流动性树脂材料固化,形成固定部30。由此,下部侧壳10的底板部11与点火器40之间的空间被固定部30填充,点火器40被固定到下部侧壳10上。在该固定部30的形成后,将上侧模具100及下侧模具101的安设解除。
这里,浇口100a优选的是如图示那样,被配置在设置于固定部30中的环状壁部35上的上部侧覆盖部37的表面(更优选的是,位于在组装后处于分断的状态的上部侧覆盖部37的各个顶板部21侧的上表面)上。另外,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成为在处于分断的状态的上部侧覆盖部37的各自的表面上设置浇口痕37a。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在点火器40的动作时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在固定部30上发生龟裂。这是因为,在注射成形时,从多个浇口100a同时流入的流动性树脂材料的腔室C的内部中的接触部位于与相邻的上部侧覆盖部37之间对应的部分的下部侧覆盖部36,该接触部不位于处于分断的状态的上部侧覆盖部37的各自上。
即,由于该接触部是与其他部分相比强度容易下降的部分,所以在其位于在点火器40的动作时受到较强的冲击的上部侧覆盖部37的情况下,在该上部侧覆盖部37上容易发生龟裂。但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成为该接触部位于在点火器40的动作时仅受到比较弱的冲击的下部侧覆盖部36,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包括下部侧覆盖部36及上部侧覆盖部37的环状壁部35的整体上发生龟裂。
(第1变形例)
图6及图7分别是表示有关基于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附近的构造的放大示意剖视图及示意俯视图。以下,参照这些图6及图7,对有关第1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1B进行说明。
如图6及图7所示,有关第1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1B在与上述气体发生器1A相比的情况下,仅在设置在固定部30上的环状壁部35除了下部侧覆盖部36及上部侧覆盖部37以外还包括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这一点上不同。
具体而言,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以位于在周向上分断的上部侧覆盖部37之间的方式设置。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的轴向上的长度构成为比上部侧覆盖部37的轴向上的长度短,此外,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的径向上的厚度构成为比上部侧覆盖部37的径向上的厚度薄。这里,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以将引爆杯44的非接触部B的一部分覆盖的方式设置。另外,位于上部侧覆盖部37在周向上被中断的部分处的下部侧覆盖部36的上表面构成为大致平面状。
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与上部侧覆盖部37同样,是设置为在气体发生器1B的动作时将通过点火器40动作而发生的冲击承接并吸收的部位,但其厚度构成得充分薄。因此,即使在设置了该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的情况下,在周向上分断的上部侧覆盖部37的各自的弹性变形的容易度也不会大幅受损。
因而,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得到与上述气体发生器1A的情况同样的效果,能够在从动作开始较早的阶段得到较高的气体输出,并且能够防止动作时的不良状况的发生。
(实施方式2)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气体发生器的概略图。此外,图9及图10分别是表示图8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附近的构造的放大示意剖视图及示意俯视图。首先,参照这些图8至图10,对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C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8至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C在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气体发生器1A比较的情况下,仅在设置于固定部30上的环状壁部35的结构方面不同。
具体而言,如图9及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C中,设置在由树脂成形体形成的固定部30的内侧固定部31上的环状壁部35具有位于底板部11侧的下部侧覆盖部36和位于顶板部21侧的上部侧围绕部38。
下部侧覆盖部36在底板部11侧沿周向连续地设置,以固接在点火部41的引爆杯44的外周面上并将该外周面覆盖。即,下部侧覆盖部36具有沿着周向不会中断的环状板形状。由此,引爆杯44的外周面中的底板部11侧的部分处于被该下部侧覆盖部36完全覆盖的状态。
另一方面,上部侧围绕部38以从点火部41的引爆杯44的外周面隔开距离取位的方式在顶板部21侧沿周向连续地设置。即,上部侧围绕部38具有沿着周向不会中断的环状板形状,但该上部侧围绕部38不固接在引爆杯44的外周面上。由此,引爆杯44的外周面中的顶板部21侧的部分处于露出的状态,在上部侧围绕部38与引爆杯44之间形成有间隙G。另外,限定间隙G的部分的下部侧覆盖部36的上表面被构成为大致平面状。
这里,下部侧覆盖部36以将引爆杯44的接触部A的一部分覆盖的方式设置,上部侧围绕部38以面向引爆杯44的非接触部B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接触部A与非接触部B的边界被配置在比下部侧覆盖部36与上部侧围绕部38的边界更靠顶板部21侧的位置,所以以下部侧覆盖部36的全部的部分将接触部A覆盖的方式设置,以上部侧围绕部38的底板部11侧的部分面向接触部A、并且上部侧围绕部38的顶板部21侧的部分面向非接触部B的方式设置。
通过这样构成,在气体发生器1C的动作时,能够防止因为通过点火器40动作而发生的冲击,在由树脂成形体形成的固定部30自身或该固定部30与作为其所固接的部件的下部侧壳10及点火器40(特别是点火器40)之间的界面处发生给气体发生器1C的动作带来不良状况那样的不希望的龟裂,并且能够对由点火器40产生的热粒子的行进方向赋予指向性。以下,对其理由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图8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动作后的点火器附近的状态的示意剖视图。在点火器40的动作时,通过点火药46开始燃烧,引爆杯44以刻痕44a1为起点破裂。此时,点火室45的内部的压力大幅地上升,所以引爆杯44的破裂部分朝向径向外侧打开,结果,在气体发生器1C的动作后,成为图11所示那样的状态。
此时,引爆杯44的破裂部分受到上述点火室45的内部的压力而变形,所以其变形的基点为引爆杯44的接触部A与非接触部B的边界附近。因而,引爆杯44在其非接触部B处受到较强的冲击。
这里,如上述那样,引爆杯44的非接触部B被固定部30的环状壁部35中的上部侧围绕部38经由间隙G包围。因此,施加在非接触部B上的冲击通过非接触部B变形并接触在上部侧围绕部38上,而也施加在该上部侧围绕部38上,但相应于设置间隙G的量,该冲击的传递被缓和。
因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随着设置有间隙G,能够防止在点火器40的动作时发生的冲击原样被传递给上部侧围绕部38,所以不会在包括该上部侧围绕部38的固定部30上发生大的龟裂。
此外,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引爆杯44的外周面处于被隔开既定的距离设置的上部侧围绕部38包围的状态,所以能够抑制引爆杯44的破裂部分朝向径向外侧较大地打开,能够将由点火器40产生的热粒子的行进方向收拢于朝向顶板部21侧的方向。因此,能够对由点火器40产生的热粒子的行进方向赋予指向性。
根据以上,通过做成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C,能够对由点火器40产生的热粒子的行进方向赋予指向性,所以能够在从动作开始较早的阶段得到较高的气体输出,并且由于在固定部30上不会发生大的龟裂,所以能够防止动作时的不良状况的发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C中,环状壁部35的下部侧覆盖部36的外径和上部侧围绕部38的外径被构成为大致相同,并且除了环状壁部35以外的部分的内侧固定部31的外径被构成为与这些下部侧覆盖部36的外径及上部侧围绕部38的外径大致相同。由此,包括环状壁部35的内侧固定部31的外周面由大致圆周面构成。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与没有设置上部侧围绕部38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被压入到该内侧固定部31中的增强杯50的压入量相应于设置了上部侧围绕部38的量沿着增强杯50的轴向构成得更长,所以能够提高增强杯50相对于内侧固定部31的组装强度。因而,在将增强杯50组装到包括下部侧壳10的子组件上之后、到将该增强杯50进一步相对于下部侧壳10固定之前的期间中,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增强杯50脱落(例如,在进行上述的将工件的上下颠倒过来的作业时、或在工序间的输送时在工件整体上发生了倾斜的情况下等,增强杯50脱落)。
另外,为了更容易且切实地进行上述增强杯50的压入,包括环状壁部35的内侧固定部31的增强杯50被压入的部分的外形优选的是做成朝向顶板部21侧稍稍尖细的锥形状。在此情况下,上述的包括环状壁部35的内侧固定部31的外周面在严格的意义上由圆锥面构成。
此外,从提高增强杯50向内侧固定部31的组装强度的观点,优选的是确保压入量,以使得增强杯50的侧壁部52的内周面不仅被压接在上部侧围绕部38的外周面及下部侧覆盖部36的外周面上,也被压接在位于比下部侧覆盖部36更靠底板部11侧的部分的内侧固定部31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图12是表示图8所示的气体发生器的固定部的制造次序的示意剖视图。如上述那样,固定部30由通过使用模的注射成形(更特定地讲是镶嵌成形)形成的树脂成形体构成,在该固定部30的形成时,利用图12所示那样的注射成形用的上侧模具100及下侧模具101。
具体而言,首先,对于预先通过压力成形制造出的下部侧壳10,安设上侧模具100及下侧模具101。此时,在上侧模具100的安设之前安设下侧模具101,以端子针42插通到设置在下部侧壳10的突状筒部13上的开口部15中的方式,从下部侧壳10的内侧将预先制造出的点火器40安设到下侧模具101上。由此,在上侧模具100及下侧模具101的内部,形成与固定部30对应的形状的腔室C。
在此状态下,经由设置在上侧模具100上的流动性树脂材料的注入用的浇口100a使流动性树脂材料流入到腔室C中,然后,通过流入的流动性树脂材料固化,形成固定部30。由此,下部侧壳10的底板部11与点火器40之间的空间被固定部30填充,点火器40被固定到下部侧壳10上。在该固定部30的形成后,将上侧模具100及下侧模具101的安设解除。
这里,浇口100a优选的是如图示那样,被配置在设置于固定部30中的环状壁部35上的上部侧围绕部38的表面(更优选的是,在组装后位于上部侧围绕部38的顶板部21侧的上表面的多个部位)上。另外,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成为在上部侧围绕部38的表面的多个部位处设置浇口痕38a。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在点火器40的动作时能够更有效地防止在固定部30上发生龟裂。这是因为,在注射成形时,从多个浇口100a同时流入的流动性树脂材料的腔室C的内部中的接触部位于下部侧覆盖部36,并且位于不与引爆杯44的外周面接触的上部侧围绕部38。
即,由于该接触部是与其他部分相比强度容易下降的部分,所以在其在点火器40的动作时受到了较强的冲击的情况下,在该部分处容易发生龟裂。但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成为该接触部位于在点火器40的动作时仅受到比较弱的冲击的下部侧覆盖部36、以及通过设置间隙G而不会受到较强的冲击的上部侧围绕部38,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包括下部侧覆盖部36及上部侧围绕部38的环状壁部35的整体上发生龟裂。
(第2变形例)
图13及图14分别是表示有关基于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附近的构造的放大示意剖视图及示意俯视图。以下,参照这些图13及图14,对有关第2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1D进行说明。
如图13及图14所示,有关第2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1D在与上述气体发生器1C相比的情况下,仅在设置在固定部30上的环状壁部35除了下部侧覆盖部36及上部侧围绕部38以外还包括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这一点上不同。
具体而言,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以位于形成在引爆杯44的外周面与上部侧围绕部38之间的间隙G的内部中的方式设置。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的轴向上的长度构成为比上部侧围绕部38的轴向上的长度短,此外,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的径向上的厚度构成得充分薄。此外,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以将引爆杯44的非接触部B的一部分覆盖的方式设置。另外,限定间隙G的部分的下部侧覆盖部36的上表面被构成为大致平面状。
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其厚度构成得充分薄,所以比较容易弹性变形。因此,在气体发生器1D的动作时,能够将通过点火器40动作而发生的冲击承接并吸收。
因而,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得到与上述气体发生器1C的情况同样的效果,能够在从动作开始较早的阶段得到较高的气体输出,并且能够防止动作时的不良状况的发生。
(第3变形例)
图15是表示有关基于上述本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的点火器附近的构造的放大示意剖视图。以下,参照该图15,对有关第3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1E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有关第3变形例的气体发生器1E在与上述气体发生器1D相比的情况下,其结构主要在上部侧围绕部38的轴向长度被构成得较短这一点上不同。
具体而言,上部侧围绕部38与以位于形成在该上部侧围绕部38与引爆杯44的外周面之间的间隙G的内部中的方式设置的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相比,其轴向长度被构成得较短,由此,上部侧围绕部38的位于顶板部21侧的轴向端部位于比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的位于顶板部21侧的轴向端部更靠底板部11侧。另外,限定间隙G的部分的下部侧覆盖部36的上表面被构成为大致平面状。
此外,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以仅大致面向引爆杯44的接触部A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上部侧围绕部38也以仅面向引爆杯44的接触部A的一部分的方式设置。
另外,上述结构的环状壁部35如果改变视角,则也可以理解为,在其位于顶板部21侧的轴向端部上形成有环状槽部。
这里,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其厚度被构成得充分薄,更特定地,与上部侧围绕部38的厚度相比构成得充分薄,所以比较容易弹性变形。因此,在气体发生器1E的动作时,能够将通过点火器40动作而发生的冲击用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承接并吸收,能够有效地抑制该冲击传播到下部侧覆盖部36及上部侧围绕部38。即,借助在上部侧围绕部38与引爆杯44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G中的没有设置上部侧辅助覆盖部39的空间(换言之,上述环状槽部)的存在,能够有效地抑制通过点火器40动作而发生的冲击的传播。
此外,通过在环状壁部35上设置有上部侧围绕部38,虽然因其轴向长度较短,与上述第2变形例的情况相比得到的效果的程度变小,但能够抑制引爆杯44的破裂部分朝向径向外侧较大地打开,也能够将由点火器40产生的热粒子的行进方向收拢于朝向顶板部21侧的方向。
因而,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得到与上述气体发生器1D的情况同样的效果,能够在从动作开始较早的阶段得到较高的气体输出,并且能够防止动作时的不良状况的发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发生器1E中,也是环状壁部35的下部侧覆盖部36的外径和上部侧围绕部38的外径构成为大致相同,并且除了环状壁部35以外的部分的内侧固定部31的外径构成为与这些下部侧覆盖部36的外径及上部侧围绕部38的外径大致相同。由此,包括环状壁部35的内侧固定部31的外周面由大致圆周面构成。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与没有设置上部侧围绕部38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被压入到该内侧固定部31中的增强杯50的压入量相应于设置了上部侧围绕部38的量沿着增强杯50的轴向构成得更长,所以能够提高增强杯50相对于内侧固定部31的组装强度。因而,在将增强杯50组装到包括下部侧壳10的子组件上之后、到将该增强杯50进一步相对于下部侧壳10固定之前的期间中,也能够有效地抑制增强杯50脱落(例如,在进行上述的将工件的上下颠倒过来的作业时、或在工序间的输送时在工件整体上发生了倾斜的情况下等,增强杯50脱落)。
另外,如图示那样,为了更容易且切实地进行上述增强杯50的压入,包括环状壁部35的内侧固定部31的增强杯50被压入的部分的外形优选的是做成朝向顶板部21侧稍稍尖细的锥形状。在此情况下,上述的包括环状壁部35的内侧固定部31的外周面在严格的意义上由圆锥面构成。
此外,从提高增强杯50向内侧固定部31的组装强度的观点,优选的是确保压入量,以使得增强杯50的侧壁部52的内周面不仅被压接在上部侧围绕部38的外周面及下部侧覆盖部36的外周面上,也被压接在位于比下部侧覆盖部36更靠底板部11侧的部分的内侧固定部31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及2以及其变形例中,例示了由通过将金属制的部件压力加工而成形的压力成形品构成上部侧壳及下部侧壳的情况,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借助压力加工与其他加工(锻造加工或拉深加工、切削加工等)的组合而形成的上部侧壳及下部侧壳,也可以使用仅借助上述其他加工而形成的上部侧壳及下部侧壳。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及2以及其变形例中,例示了在下部侧壳上设置突状筒部的情况,但当然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到没有设置该突状筒部的结构的气体发生器中。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及2以及其变形例中,例示做成将增强杯压入到包括环状壁部的内侧固定部中的结构的情况而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其他部件压入到内侧固定部中。例如,作为上述的外插零件,也可以设想将壳体的内部的空间分隔的隔壁部件或上述的下部侧支承部件等,将这些零件压入到内侧固定部中。
此外,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及其变形例中,例示将设置在环状壁部上的上部侧覆盖部沿周向分断为3个的情况而进行了说明,但其分断数并不限定于此。进而,关于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及2以及其变形例中例示的壳体或点火器、固定部、增强杯等各种构成零件的具体的形状等,也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就能够适当进行其变更。
进而,在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及2以及其变形例中,例示将本发明应用到盘型气体发生器中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应用对象并不限定于此,当然也能够应用到例如筒型气体发生器等其他种类的气体发生器中。另外,在将本发明应用到筒型气体发生器中的情况下,作为上述外插零件,除了增强杯以外,还可以想到将壳体的内部的空间分隔的间隔壁部件及壳体自身等。
这样,此次公开的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在全部的点上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划定,此外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等价的意义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A~1E 气体发生器;10 下部侧壳;11 底板部;12 周壁部;13 突状筒部;14 凹陷部;15 开口部;20 上部侧壳;21 顶板部;22 周壁部;23 气体喷出口;24 密封带;30 固定部;31 内侧固定部;32 外侧固定部;33 连结部;34 阴型连接器部;35 环状壁部;36 下部侧覆盖部;37 上部侧覆盖部;37a 浇口痕;38 上部侧围绕部;38a 浇口痕;39 上部侧辅助覆盖部;40 点火器;41 点火部;42 端子针;43 塞栓;43a 接合部;44 引爆杯;44a 内侧杯;44a1 刻痕;44b 外侧杯;45 点火室;46 点火药;50 增强杯;51 顶壁部;52 侧壁部;53 延伸设置部;54 前端部;55 导火室;56 导火药;60 燃烧室;61 气体发生剂;62 下部侧支承部件;63 上部侧支承部件;64 缓冲件;70 过滤器;100 上侧模具;100a 浇口;101 下侧模具;A 接触部;B 非接触部;C 腔室;G 间隙。

Claims (10)

1.一种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筒状的壳体,由将轴向的端部封堵的顶板部及底板部、和设置有气体喷出口的周壁部构成,在内部包括收容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
点火器,装填有用来使前述气体发生剂燃烧的点火药;以及
固定部,将前述点火器固定到前述底板部上;
在前述底板部上设置有开口部;
前述点火器包括点火部和端子针,所述点火部限定收容着前述点火药的点火室,所述端子针为了将前述点火药点燃而连接在前述点火部上,并以插通到前述开口部中的方式配置;
前述固定部由树脂成形体构成,所述树脂成形体以将前述开口部封堵并将前述点火器与前述底板部之间的空间填充的方式设置;
前述树脂成形体包括将前述点火部的外周面包围的环状壁部;
前述环状壁部具有下部侧覆盖部和上部侧围绕部,所述下部侧覆盖部在前述底板部侧沿周向连续地设置,以固接在前述点火部的外周面上并将该外周面覆盖,所述上部侧围绕部以从前述点火部的外周面隔开距离而取位的方式被设置在前述顶板部侧,
还具备外插在前述环状壁部上的外插零件;
前述外插零件由以面向前述点火部的方式配置的收容导火药的杯状部件构成,
前述杯状部件由借助前述导火药的燃烧而破裂或者熔融的机械强度较低的部件构成,
前述环状壁部具有朝向前述顶板部侧而尖细的形状,
前述杯状部件的内周面覆盖并压接于包含前述上部侧围绕部的前述环状壁部的外周面的整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点火部具有上端封堵且下端开口的大致圆筒状的杯体、和将前述杯体的下端封堵并支承前述端子针的塞栓;
前述杯体包括位于前述底板部侧且与前述塞栓接触的接触部、和通过位于前述顶板部侧且面向前述点火室而不与前述塞栓接触的非接触部;
前述下部侧覆盖部将前述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并且前述上部侧围绕部面向前述非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环状壁部还具有上部侧辅助覆盖部,所述上部侧辅助覆盖部以位于形成在前述点火部的外周面与前述上部侧围绕部之间的间隙的内部中的方式在前述顶板部侧沿周向连续地设置,以固接在前述点火部的外周面上并将该外周面覆盖。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上部侧围绕部的表面上设置有浇口痕。
5.一种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筒状的壳体,由将轴向的端部封堵的顶板部及底板部、和设置有气体喷出口的周壁部构成,在内部包括收容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
点火器,装填有用来使前述气体发生剂燃烧的点火药;以及
固定部,将前述点火器固定到前述底板部上;
在前述底板部上设置有开口部;
前述点火器包括点火部和端子针,所述点火部限定收容着前述点火药的点火室,所述端子针为了将前述点火药点燃而连接在前述点火部上,并以插通到前述开口部中的方式配置;
前述固定部由树脂成形体构成,所述树脂成形体以将前述开口部封堵并将前述点火器与前述底板部之间的空间填充的方式设置;
前述树脂成形体包括将前述点火部的外周面包围的环状壁部;
前述环状壁部具有下部侧覆盖部和上部侧覆盖部,所述下部侧覆盖部在前述底板部侧沿周向连续地设置,以固接在前述点火部的外周面上并将该外周面覆盖,所述上部侧覆盖部在前述顶板部侧沿周向断续地设置,以固接在前述点火部的外周面上并将该外周面覆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点火部具有上端封堵且下端开口的大致圆筒状的杯体、和将前述杯体的下端封堵并支承前述端子针的塞栓;
前述杯体包括位于前述底板部侧且与前述塞栓接触的接触部、和通过位于前述顶板部侧且面向前述点火室而不与前述塞栓接触的非接触部;
前述下部侧覆盖部将前述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并且前述上部侧覆盖部将前述非接触部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环状壁部还具有上部侧辅助覆盖部,所述上部侧辅助覆盖部以位于在周向上分断的前述上部侧覆盖部之间的方式在前述顶板部侧沿周向断续地设置,以固接在前述点火部的外周面上并将该外周面覆盖,
前述上部侧辅助覆盖部的径向上的厚度比前述上部侧覆盖部的径向上的厚度薄。
8.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上部侧覆盖部的表面上设置有浇口痕。
9.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外插在前述环状壁部上的外插零件;
前述外插零件的内周面与前述环状壁部的外周面压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前述外插零件是以面向前述点火部的方式配置的收容导火药的杯状部件。
CN201780010666.7A 2016-02-10 2017-02-09 气体发生器 Active CN1086985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23698 2016-02-10
JP2016-023698 2016-02-10
PCT/JP2017/004747 WO2017138612A1 (ja) 2016-02-10 2017-02-09 ガス発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8555A CN108698555A (zh) 2018-10-23
CN108698555B true CN108698555B (zh) 2021-03-12

Family

ID=59563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0666.7A Active CN108698555B (zh) 2016-02-10 2017-02-09 气体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76061B2 (zh)
JP (1) JP6758329B2 (zh)
CN (1) CN108698555B (zh)
DE (1) DE112017000743B4 (zh)
WO (1) WO20171386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13002B4 (de) * 2016-07-15 2019-02-14 Joyson Safety Systems Germany Gmbh Gasgenerator für ein Gassackmodul eines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s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Gasgenerators
JP6888228B2 (ja) * 2017-07-20 2021-06-16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7190320B2 (ja) * 2018-10-12 2022-12-15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JP7257190B2 (ja) * 2019-03-06 2023-04-13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点火器組立体、保持部の成形方法、及びガス発生器
CN109990668A (zh) * 2019-03-28 2019-07-09 张祖雄 引爆管组件及其引爆药剂和引爆药剂的制造方法
JP7284044B2 (ja) * 2019-08-30 2023-05-30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点火器保持構造
JP2022113057A (ja) * 2021-01-22 2022-08-03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CN113280698A (zh) * 2021-06-02 2021-08-20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束能脊筋结构的传爆药壳
JP2023133020A (ja) * 2022-03-11 2023-09-22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点火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3963A (en) * 1998-03-19 2000-06-13 Oea, Inc. Initiator with injection molded insert member
DE19933922A1 (de) 1998-07-23 2000-02-24 Trw Inc Aufblasvorrichtungsstruktur, die zündbares Gaserzeugungsmaterial enthält
JP4426079B2 (ja) 1999-09-27 2010-03-03 ダイセル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ニシエータ組立体
US6644198B1 (en) * 2000-10-31 2003-11-11 Special Devices, Inc. Integral pyrotechnic initiator with molded connector
US6820556B1 (en) * 2001-11-21 2004-11-23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Initiator assembly
JP2006035970A (ja) 2004-07-26 2006-02-09 Daicel Chem Ind Ltd 点火器組立体
DE202005007611U1 (de) 2005-05-13 2005-09-22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Gasgenerator
US7854201B2 (en) * 2005-11-08 2010-12-21 Daicel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Igniter assembly
WO2009047086A1 (de) * 2007-10-05 2009-04-16 Takata-Petri Ag Gasgenerator für ein airbagmodul
DE102008049652B4 (de) 2008-09-30 2023-12-14 Zf Airbag Germany Gmbh Gasgenerator mit bewegbarer Überströmöffnung
WO2010037516A2 (de) * 2008-09-30 2010-04-08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Gasgenerator, verfahren zu seiner herstellung sowie modul mit gasgenerator
JP2010173559A (ja) 2009-01-30 2010-08-12 Nippon Kayaku Co Ltd ガス発生器
FR2960958B1 (fr) * 2010-06-02 2012-06-22 Livbag Generateur de gaz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P2662247A4 (en) * 2011-01-07 2014-04-23 Nippon Kayaku Kk GAS GENERATOR
JP5638963B2 (ja) * 2011-01-07 2014-12-10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US20130276664A1 (en) 2011-01-07 2013-10-24 Advanced Technology & Solution Co., Ltd. Gas generator
JP5922956B2 (ja) * 2012-03-12 2016-05-24 株式会社ダイセル ガス発生器
JP5944270B2 (ja) * 2012-08-29 2016-07-05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DE102012217070A1 (de) * 2012-09-21 2014-03-27 Karsten Schwuchow Anzünderträger, Anzündeinhei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Anzündeinheit
EP2979935B1 (en) * 2013-03-29 2018-05-09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Gas generator
JP2015157618A (ja) * 2013-06-26 2015-09-03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ガス発生器
DE102013012010B4 (de) * 2013-07-18 2023-02-02 Zf Airbag Germany Gmbh Schwingungsdämpfender Gasgenerator und Airbagmodu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einem solchen Gasgenerator
DE102013017383A1 (de) * 2013-10-21 2015-04-23 Trw Airbag Systems Gmbh Anzündeinheit,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Gasgenerator, Gasgenerator, Gassackmodul, Fahrzeugsicherheit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Anzündeinhei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8555A (zh) 2018-10-23
US20190054891A1 (en) 2019-02-21
WO2017138612A1 (ja) 2017-08-17
DE112017000743B4 (de) 2023-12-14
JP6758329B2 (ja) 2020-09-23
US10676061B2 (en) 2020-06-09
DE112017000743T5 (de) 2018-11-15
JPWO2017138612A1 (ja) 2018-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8555B (zh) 气体发生器
JP5944270B2 (ja) ガス発生器
JP6243404B2 (ja) ガス発生器
JP4817191B2 (ja) ガス発生器
CN108290542B (zh) 气体发生器
CN110799384A (zh) 气体发生器
JP2020157879A (ja) ガス発生器
JP6250434B2 (ja) ガス発生器
JP6910828B2 (ja) ガス発生器
JP2015009625A (ja) ガス発生器
CN108698556B (zh) 气体发生器
JP6084096B2 (ja) ガス発生器
WO2022158276A1 (ja) ガス発生器
JP2020006919A (ja) ガス発生器
JP7240943B2 (ja) ガス発生器
JP2019100677A (ja) 点火器
JP6084095B2 (ja) ガス発生器
JP2018075887A (ja) ガス発生器、及び、ガス発生器の遠隔給電システム
JP2021079950A (ja) ガス発生器
JP7478705B2 (ja) ガス発生器
JP7219194B2 (ja) ガス発生器
JP6947580B2 (ja) ガス発生器
JP2024143882A (ja) ガス発生器
JP2017056901A (ja) ガス発生器
JP2016203840A (ja) ガス発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