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8473A - 座位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座位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98473A
CN108698473A CN201780012805.XA CN201780012805A CN108698473A CN 108698473 A CN108698473 A CN 108698473A CN 201780012805 A CN201780012805 A CN 201780012805A CN 108698473 A CN108698473 A CN 1086984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air
user
air conditioner
condition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280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98473B (zh
Inventor
藤井贵央
加古英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698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8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984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84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28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coming from the vehicle ventilation system, e.g. air-conditioning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1/00285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for vehicle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5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sucked from the seat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6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 B60N2/560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 B60N2/5621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 B60N2/5657Heating or ventilating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ction by air blown towards the seat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B60H1/00021Air flow details of HVAC devices
    • B60H2001/00185Distribution of conditionned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B60H2001/003Component temperature regulation using an air flow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的座位空调装置。座位空调装置(5)应用于具有座位背部(13)和座位坐垫部(12)的座位(11),座位背部配置于车室内空间(10),支承用户的上半身侧,座位坐垫部支承用户的下半身侧。座位空调装置具有:多个通风管道(51、54、55、56、56C),多个通风管道设于座位背部以及座位坐垫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从座位吹出的空气或向座位的内部吸入的空气的通风路。并且,多个通风管道中的一部分通风管道构成为与不同于一部分通风管道的其他通风管道独立,以便能够使与在其他通风管道中流动的空气温度不同的空气流通在一部分通风管道中流动。

Description

座位空调装置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6年2月23日申请的日本申请号2016-32211号,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座位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座位的空调功能要求马上变冷或马上变暖的即效性以及不产生温度偏差的均匀的温热感。根据这样的要求,提出能够在从座位的落座面吹出空气的吹出模式和从座位的落座面吸入空气的吸入模式之间进行切换的空调座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25536号公报
本发明的发明人关于用户对座位空调装置要求的功能进行了调查。根据该调查的结果,判定近年来有要求在座位空调装置中,消除困意、局部温度调整等与以往不同的功能的倾向。
着眼于这样的倾向,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了通过对用户的上半身侧以及下半身侧的至少一方施加不同的温热感,从而应对上述用户的要求。
另外,以往的座位空调装置的构造以对用户施加均匀的温热感为前提进行设计,因此难以对用户施加不同的温热感。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用户施加不同的温热感的座位空调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座位空调装置应用于具有座位背部和座位坐垫部的座位,座位配置于车室内空间,座位背部支承用户的上半身侧,座位坐垫部支承用户的下半身侧。
座位空调装置在座位背部以及座位坐垫部的至少一方设有多个通风管道,该多个通风管道形成从座位吹出的空气的通风路或向座位吸入的空气的通风路。
并且,多个通风管道中的一部分通风管道构成为与不同于一部分通风管道的其他通风管道独立,以便能够使与在其他通风管道中流动的空气温度不同的空气流通在一部分通风管道中流动。
这样,在座位背部以及座位坐垫部的至少一方设置多个通风管道时,例如,能够同时吹出风量、温度等不同的空气,或者能够同时进行空气的吹出和空气的吸入。并且,在使多个通风管道中的一部分通风管道与其他通风管道独立时,通过使温度、风量等不同的空气向多个通风管道流通,能够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其他观点,在座位空调装置中,多个通风管道构成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以使得在各自内部流通的空气不混合。
由此,由于在多个通风管道的内部流通的空气不混合,因此通过使温度、风量等不同的空气向多个通风管道流通,能够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第一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室内空调单元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座位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座位背部的表侧的座位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座位坐垫部的表侧的座位的俯视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包含第二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室内空调单元的概略结构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的变形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11是包含第三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2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座位背部的表侧的座位的主视图。
图13是包含第四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4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座位背部的表侧的座位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座位坐垫部的表侧的座位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座位背部的表侧的座位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座位坐垫部的表侧的座位的俯视图。
图18是包含第六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19是第六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20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1是包含第七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2是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23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24是包含第八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对与在先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事项相同或者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有时省略其说明。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在说明构成要素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关于构成要素的其他部分,能够应用在先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要素。以下的实施方式只要在组合没有特别障碍的范围内,在没有特殊明示的情况下,能够将各实施方式彼此局部地组合。
(第一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7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有:构成对车室内空间10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单元的室内空调单元2;以及应用于配置在车室内空间10的座位11的座位空调装置5。需要说明的是,在各附图中所示的上下、左右、前后所示的箭头表示车辆搭载时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前后方向。
首先,关于室内空调单元2,参照图1、图2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室内空调单元2配置在车室内空间10的最前部的仪表盘IP的内侧。
如图2所示,室内空调单元2在构成其外壳的空调壳体21的内部收纳有空调用鼓风机23、蒸发器24、加热器芯28等。在空调壳体21的空气流最上游侧配置有切换并导入车室内空气(以下,称作内气)以及车室外空气(以下,称作外气)的内外气切换箱22。
内外气切换箱22形成有向空调壳体21内导入内气的内气导入口22a、向空调壳体21内导入外气的外气导入口22b。另外,在内外气切换箱22配置有调整内气导入口22a以及外气导入口22b的开口面积的内外气切换门22c。内外气切换门22c根据从后述控制装置100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其动作。
在内外气切换箱22的空气流下游侧配置有空调用鼓风机23。空调用鼓风机23是将经由内外气切换箱22吸入的空气向车室内空间10送风的鼓风机。空调用鼓风机23利用根据来自后述的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信号能够变更转速的电动鼓风机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空调用鼓风机23的风扇,能够采用离心风扇、轴流风扇、横流风扇等。
在空调用鼓风机23的空气流下游侧配置有蒸发器24。蒸发器24是使在内部流通的制冷剂与从空调用鼓风机23送风的送风空气热交换,来冷却该送风空气的冷却用热交换器。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24与未图示的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膨胀阀等一起构成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
在空调壳体21内的蒸发器24的空气流下游侧形成有供通过蒸发器24后的空气流动的温风通路25、冷风旁通通路26以及使从温风通路25和冷风旁通通路26流出的空气混合的混合空间27。
在温风通路25配置有用于对通过蒸发器24后的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器芯28。加热器芯28是使对未图示的发动机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和通过蒸发器24后的送风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对送风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用热交换器。在本实施方式中,蒸发器24以及加热器芯28构成内置于室内空调单元2的温度调整设备。
冷风旁通通路26是不使通过蒸发器24后的空气通过加热器芯28,而用于导向混合空间27的空气通路。因此,在混合空间27混合的送风空气的温度根据通过温风通路25的空气以及通过冷风旁通通路26的空气的风量比例而变化。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蒸发器24的空气流下游侧,并且在温风通路25以及冷风旁通通路26的入口侧配置有使向温风通路25以及冷风旁通通路26流入的冷风的风量比例变化的空气混合门29。空气混合门29作为调整混合空间27内的空气温度的温度调整部件发挥作用。空气混合门29根据从后述控制装置100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其动作。
另外,在空调壳体21的空气流最下游部,设有使在混合空间27进行了温度调整的送风空气吹出的第一~第四空调开口部30~33。第一空调开口部30是向车室内空间10的乘员的上半身吹出空气的开口部。第二空调开口部31是向乘员的脚边吹出空气的开口部。第三空调开口部32是向车辆前面的窗玻璃W的内侧吹出空气的开口部。第四空调开口部33是向座位空调装置5供给空气的开口部。需要说明的是,在第四空调开口部33连接有后述座位空调装置5的主管部件52。
并且,在第一~第四空调开口部30~33的空气流上游侧配置有调整开口面积的第一~第四模式门30a~33a。第一~第四模式门30a~33a构成切换吹出口模式的吹出口模式切换部。第一~第四模式门30a~33a根据从后述控制装置100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器动作。
接着,对座位空调装置5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构成为能够设定从座位11的表侧吸入空气的吸入模式、以及将在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的吹出模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室内空调单元2构成将从座位11吹出的空气的温度调整为与内气不同的温度的温度调整部。
如图1所示,座位空调装置5设于配置在车室内空间10的前方的座位11。设有座位空调装置5的座位11具有:支承乘员的下半身的座位坐垫部12,支承乘员的上半身的座位背部13以及支承乘员的头部的头枕部14。
座位坐垫部12是支承用户(即,乘员)的臀部以及大腿部的部件。座位坐垫部12具有:覆盖座位11的成为用户的接触面的表侧的表皮部件121以及被表皮部件121覆盖的垫部件122。
座位背部13是主要支承用户的腰部以及背部的部件。座位背部13与座位坐垫部12同样地具有:覆盖座位11的成为用户的接触面的表侧的表皮部件131以及被表皮部件131覆盖的垫部件132。
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各自的表皮部件121、131虽未图示,由与用户接触的表皮、配置在表皮的里侧的坐垫部构成。表皮由机织物、网孔片材等具有通气性的部件构成。另外,坐垫部由绵、合成树脂制的海绵等具有通气性的部件构成。
并且,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各自的垫部件122、132配置在表皮部件121、131的里侧。垫部件122、132是发挥坐垫作用的部件,与表皮部件121、131相比具有足够大的厚度。垫部件122、132与表皮部件121、131不同,由没有通气性的材料(例如,聚氨酯泡沫等发泡材料)构成。需要说明的是,虽未图示,在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各自的内部设置有成为骨架的金属制的框。
作为座位空调装置5的构成要素,在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分别配置有形成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的空气的通风路的主吹出管道51。该主吹出管道51跨过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双方配置。
作为在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各自的表皮部件121、131侧开口的开口部,主吹出管道51设有第一吹出开口部511以及第二吹出开口部512。
本实施方式的主吹出管道51以从设于座位坐垫部12的第一吹出开口部511、以及设于座位背部13的第二吹出开口部512双方吹出空气的方式在座位11的内部分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吹出开口部511以及第二吹出开口部512构成在座位11的表侧与主吹出管道51连通的吹出部。
另外,主吹出管道51以供在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流通的方式经由主管部件52与室内空调单元2连接。具体而言,主吹出管道51的另一端侧经由主管部件52与室内空调单元2的第四空调开口部33连接。
在此,主管部件52由座位连接部521以及空调连接部522构成。座位连接部521的一端侧在座位11的里侧与主吹出管道51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侧与形成于车辆的底面部15的贯通孔151连接。座位连接部521由波纹状的管构成,以使得能够与座位11的向上下方向、前后方向的移动对应。需要说明的是,座位连接部521只要是具有可挠性的管,也可以采用波纹状的管以外的管。
空调连接部522的一端侧连接于底面部15的贯通孔151,另一端侧连接于室内空调单元2的第四空调开口部33。空调连接部522以不影响车室内空间10的美观性的方式配设在底面部15的下方以及仪表盘IP的内侧。
在空调连接部522设有辅助从室内空调单元2侧向主吹出管道51侧吹送的空气的送风的第一辅助鼓风机53。第一辅助鼓风机53由能够根据来自后述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信号变更转速的电动鼓风机构成。作为第一辅助鼓风机53的风扇,能够采用离心风扇、轴流风扇、横流风扇等。
在此,在使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温度调整后的空气经由主吹出管道51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的结构中,在座位11的整个表面使均匀的温度的空气吹出。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从座位11的各部位同时吹出不同温度的空气,不会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
在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的观点中,考虑利用单一的通风管道,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并且从座位11的表侧吸入空气的结构。
然而,在利用单一的通风管道进行空气的吹出以及空气的吸入的结构中,不能同时进行空气的吹出以及空气的吸入,不能对用户同时赋予不同的温热感。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为了对用户的下半身侧赋予不同的温热感,对于座位坐垫部12,与主吹出管道51分开地配置形成从座位11的表侧吸入的空气的通风路的第一吸入管道54。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为了向用户的上半身侧赋予不同的温热感,对于座位背部13,与主吹出管道51分开地配置形成从座位11的表侧吸入的空气的通风路的第二吸入管道55。
在第一吸入管道54,作为向座位坐垫部12的表皮部件121侧开口的开口部,设有第一吸入开口部54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吸入开口部541构成在座位坐垫部12的表侧与第一吸入管道54连通的吸入部。
另外,在第一吸入管道54配置有经由第一吸入开口部541从座位坐垫部12的表侧吸入空气的第一吸入鼓风机542。第一吸入鼓风机542由能够根据来自后述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信号变更转速的电动鼓风机构成。作为第一吸入鼓风机542的风扇,能够采用离心风扇、轴流风扇、横流风扇等。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吸入管道54在座位坐垫部12的里侧,即在底面侧开口。由此,利用第一吸入鼓风机542从座位坐垫部12的表侧吸入空气的空气向座位坐垫部12的里侧排出。
在第二吸入管道55,作为在座位背部13的表皮部件131侧开口的开口部,设有第二吸入开口部55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吸入开口部551构成在座位背部13的表侧与第二吸入管道55连通的吸入部。
另外,在第二吸入管道55配置有经由第二吸入开口部551从座位背部13的表侧吸入空气的第二吸入鼓风机552。第二吸入鼓风机552由能够根据来自后述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信号变更转速的电动鼓风机构成。作为第二吸入鼓风机552的风扇,能够采用离心风扇、轴流风扇、横流风扇等。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吸入管道55在座位背部13的里侧,即在背面侧开口。由此,利用第二吸入鼓风机552从座位背部13的表侧吸入空气的空气向座位背部13的里侧排出。
本实施方式的主吹出管道51成为与第一吸入管道54以及第二吸入管道55独立的结构,以使得能够使与在第一吸入管道54以及第二吸入管道55流动的空气不同温度的空气流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吹出管道51构成与除了主吹出管道51以外的其他通风管道独立的一部分的通风管道。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主吹出管道51、第一吸入管道54以及第二吸入管道55彼此独立构成,以使得在各自内部流通的空气不混合。即,主吹出管道51、第一吸入管道54以及第二吸入管道55在座位11的内部构成为彼此不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主吹出管道51以及第一吸入管道54在座位坐垫部12构成彼此独立的两个通风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主吹出管道51以及第二吸入管道55在座位背部13形成彼此独立的两个通风路。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吹出管道51以及第一吸入管道54构成设于座位坐垫部12的内部的多个通风管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吹出管道51以及第二吸入管道55构成设于座位背部13的内部的多个通风管道。
在此,在用户坐在座位11的状态下,座位背部13利用下方侧的部位支承用户的腰部,利用上方侧的部位支承用户的背部分。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座位背部13在比上下方向的中央部更靠近下方侧的位置,设有支承腰部的腰支承部位130a,在比上下方向的中央部更靠近上方侧的位置,设有支承背部分的背部支承部位130b。具体而言,腰支承部位130a是在座位11的内部配置有板状的腰板13a的位置。另外,背部支承部位130b是腰板13a与头枕部14之间的部位。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座位11的不同,有利用腰板13a支承腰部以及背部分的结构,有时无法辨别腰支承部位130a与背部支承部位130b的边界。因此,腰支承部位130a能够定义为座位背部13的比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靠近下方侧的部位。另外,背部支承部位130b能够定义为座位背部13的比上下方向的中央部靠近上方侧的部位。
并且,在座位背部13中,支承腰部的下方侧的部位与支承背部分的上方侧的部位相比,具有用户的身体的压力容易集中的倾向。即,座位背部13具有作用于腰支承部位130a的压力容易比作用于背部支承部位130b的压力高的倾向。在本实施方式中,腰支承部位130a构成座位背部13的高座压部位。
座位背部13的下方侧的部位与上方侧的部位相比,由于与用户的紧贴度高,因此在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空气的情况下,空气的压力损失较大,难以确保足够的吹出风量。因此,在座位背部13的下方侧的部位,与其周围的部位相比,为了确保向用户提供的温热感,需要供给与内气具有温度差的空气。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座位背部13的第二吹出开口部512以及第二吸入开口部551上下分开设定。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座位背部13中,将第二吸入开口部551设定在比第二吹出开口部512更靠近上方侧的位置。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背部13中,吸入空气的吸入区域SBin和吸入空气的吹出区域SBout形成在不同的位置。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背部13中,在高座压部位即腰支承部位130a设定有第二吹出开口部512,在除了高座压部位以外的部位即背部支承部位130b设定有第二吸入开口部551。
另一方面,在用户坐在座位11的状态下,座位坐垫部12利用后方侧的部位支承用户的臀部,在前方侧的部位支承用户的大腿部。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座位坐垫部12在比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更靠近后方侧的位置设有支承臀部的臀部支承部位120a,在比前后方向的中央部更靠近前方侧的位置设有支承大腿部的大腿部支承部位120b。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坐垫部12中,比前后方向的中央部靠近后方侧的部位构成臀部支承部位120a,比前后方向的中央部靠近前方侧的部位构成大腿部支承部位120b。
并且,在座位坐垫部12中,支承臀部的后方侧的部位与支承大腿部的前方侧的部位相比,有用户的身体的压力容易集中的倾向。即,有座位坐垫部12作用于臀部支承部位120a的压力容易比作用于大腿部支承部位120b的压力高的倾向。在本实施方式中,臀部支承部位120a构成座位坐垫部12的高座压部位。
座位坐垫部12的后方侧的部位与前方侧的部位相比,由于与用户紧贴度高,因此在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空气的情况下,空气的压力损失较大,难以确保足够的吹出风量。因此,在座位坐垫部12的后方侧的部位,与其周围的部位相比,为了确保向用户提供的温热感,需要供给与内气具有温度差的空气。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座位坐垫部12的第一吹出开口部511以及第一吸入开口部541前后分开设定。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座位坐垫部12中,将第一吸入开口部541设定在比第一吹出开口部511更靠近前方侧的位置。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坐垫部12中,吸入空气的吸入区域SCin和吹出空气的吹出区域Scout形成在不同的位置。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坐垫部12中,在高座压部位即臀部支承部位120a设定有第一吹出开口部511,在除了高座压部位以外的部位即大腿部支承部位120b设定有第一吸入开口部541。
接着,参照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气控制部即控制装置100进行说明。控制装置100利用包含CPU、ROM以及RAM等存储部的微型计算机及其周边电路构成。并且,控制装置100基于存储于存储部内的控制程序进行各种运算、处理,控制连接于输出侧的各种设备的动作。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100的存储部利用非迁移的实体存储介质构成。
控制装置100是控制室内空调单元2以及座位空调装置5的动作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00构成控制温度调整部即室内空调单元2的调温控制部。
在控制装置100的输出侧连接有室内空调单元2的构成设备即内外气切换门22c、空调用鼓风机23、空气混合门29、第一~第四模式门30a~33a等。另外,在控制装置100的输出侧连接有座位空调装置5的构成设备即第一辅助鼓风机53、第一吸入鼓风机542、第二吸入鼓风机552等。
在控制装置100的输入侧连接有:检测内气温Tr的内气传感器101、检测外气温Tam的外气传感器102、检测向车室内空间10照射的日照量Ts的日照传感器103等各种传感器组。
另外,在控制装置100的输入侧连接有检测由于困意等而使用户的兴奋度降低的兴奋降低状态的兴奋降低检测部104。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兴奋降低检测部104,采用基于用户的心率检测用户的兴奋度的降低的装置。
在此,用户的心率有伴随用户的兴奋度降低而减少的倾向。因此,兴奋降低检测部104在用户的心率比规定值减少的情况下,将表示兴奋降低状态的信号向控制装置100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兴奋降低检测部104,不限于基于用户的心率,也可以采用基于用户的眨眼的次数,来检测用户的兴奋度的降低的视觉运动检测装置。
在此,用户的眨眼的次数有随着用户的兴奋度降低而减少的倾向。因此,视觉运动检测装置只要是在用户的眨眼的次数比规定次数减少的情况下,将表示兴奋降低状态的信号输出到控制装置100的结构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在用户的兴奋度降低时,有用户的眨眼的速度降低、或者用户的视点比通常向下方降低的倾向。因此,视觉运动检测装置也可以是在眨眼的速度比规定值降低、或者视点比基准位置向下方降低时,将表示兴奋降低状态的信号向控制装置100输出的结构。
另外,在控制装置100的输入侧连接有配置于仪表盘IP附近的操作面板105。作为各种操作开关,在操作面板105设有空调动作开关105a、车室内温度的设定开关105b、座位空调装置5的座位动作开关105c等。
空调动作开关105a是将如下要求信号向控制装置100输出的开关:该要求信号用于使空调用鼓风机23动作并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对向车室内空间10吹出的空气实施温度调整。
座位动作开关105c是将如下要求信号向控制装置100输出的开关:该要求信号用于实施来自座位11的表侧的空气的吹出、或者来自座位11的表侧的空气的吸入。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是使对连接于其输出侧的作为控制对象的各种设备进行控制的控制部一体构成的结构。并且,控制装置100作为控制对象的各构成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的硬件、软件控制各构成设备的动作的控制部发挥作用。
例如,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在利用兴奋降低检测部104检测到兴奋降低状态时,执行从通常的座位空调模式向兴奋用的座位空调模式切换的模式切换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100的执行模式切换处理的硬件、软件构成模式控制部100a。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室内空调单元2以及座位空调装置5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室内空调单元2的动作进行说明。室内空调单元2在空调动作开关105a开启时,控制装置100控制室内空调单元2的各种构成设备,对车室内空间10进行空气调节。
首先,控制装置100基于各种传感器组的检测信号以及操作面板105的操作信号,计算目标吹出温度TAO。TAO是为了使车室内空间10的温度接近由操作面板105的设定开关105b设定的设定温度Tset而需要的吹出空气温度。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0基于由设定开关105b设定的设定温度Tset、内气温Tr、外气温Tam、日照量Ts,利用以下数学式F1计算TAO。
TAO=Kset×Tset-Kr×Tr-Kam×Tam-Ks×Ts+C…(F1)
需要说明的是,数学式F1所示的Kset、Kr、Kam、Ks为控制增益,C为修正用常数。
然后,控制装置100以如下方式向各种设备输出控制信号:基于TAO,确定空调用鼓风机23的转速、内外气切换门22c、第一~第三模式门30a~32a、空气混合门29的开度等,获得确定的控制状态。控制装置100反复进行操作信号以及检测信号的读取、TAO的计算、新控制状态的确定、控制信号的输出等一系列的处理。
由此,通过使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调整为所期望的温度的空气向车室内空间10吹出,而使车室内空间10的温度接近由设定开关105b设定的设定温度Tset。
接下来,对座位空调装置5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座位动作开关105c开启时,座位空调装置5控制装置100控制座位空调装置5的各种构成要素,实施来自座位11的表侧的空气的吹出、或来自座位11的表侧的空气的吸入。
以下,参照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座位空调装置5的控制处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7表示在空调动作开关105a以及座位动作开关105c双方开启时,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
如图7所示,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00中执行使标志、计时器等初始化的初始化处理。然后,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10中读取各种传感器组的检测信号以及操作面板105的操作信号等各种信号。
接下来,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20中判定用户是否为兴奋降低状态。具体而言,在步骤S12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利用兴奋降低检测部104是否检测到兴奋降低状态。
在步骤S120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中,在判定为不是兴奋降低状态的情况下,即,利用兴奋降低检测部104未检测到兴奋降低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30执行通常的座位空调模式的控制处理。
在此,例如,在夏天炎热天气的环境下,热容量大的座位11存储温热。在该状态下,在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空气时,可能会向用户即乘员吹出热风。
另外,例如,在冬天极寒天气的环境下,在热容量大的座位11存储冷热。在该状态下,在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空气时,可能向用户即乘员吹出冷风。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在通常的座位空调模式时,首先,使座位空调装置5在吸入模式下启动,在启动后经过规定时间(例如,1分钟~5分钟)后,执行从吸入模式向吹出模式切换的控制处理。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0在使第一辅助鼓风机53停止的状态下,使第一吸入鼓风机542以及第二吸入鼓风机552动作后,使第一吸入鼓风机542以及第二吸入鼓风机552停止而使第一辅助鼓风机53动作。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100在使第一辅助鼓风机53的动作开始时,控制第四模式门33a,以使第四空调开口部33成为开放状态。
这样,在通常的座位空调模式下,首先,在使座位空调装置5在吸入模式下启动时,能够除去积存在座位11的热气以及冷气。因此,在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空气时,能够抑制吹出使用户不适的温风以及冷风。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0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中,在判定为兴奋降低状态的情况下,即,在利用兴奋降低检测部104检测到兴奋降低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40执行兴奋用的座位空调模式的控制处理。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0使第一辅助鼓风机53、第一吸入鼓风机542以及第二吸入鼓风机552动作,并且以使第四空调开口部33为开放状态的方式控制第四模式门33a。由此,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并且从座位11的表侧吸入座位11周围的空气。
具体而言,在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中,经由主吹出管道51吹出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与此同时,在座位坐垫部12中,经由第一吸入管道54吸入座位坐垫部12周围的空气。另外,在座位背部13中,经由第二吸入管道55吸入座位坐垫部12周围的空气。
在步骤S130的处理或步骤S140的处理后,控制装置100判定是否在步骤S150中停止座位空调装置5。具体而言,在步骤S150的判定处理中,在将座位动作开关105c设定为关闭的情况下,判定为座位空调装置5停止,并在座位动作开关105c维持为开启的情况下判定为座位空调装置5未停止。
在利用步骤S150的判定处理判定为座位空调装置5停止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使第一辅助鼓风机53、第一吸入鼓风机542以及第二吸入鼓风机552中的动作的鼓风机停止。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在步骤S150的判定处理中使座位空调装置5不停止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维持第一辅助鼓风机53、第一吸入鼓风机542以及第二吸入鼓风机552中的动作的鼓风机的动作状态。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中,将主吹出管道51、第一吸入管道54以及第二吸入管道55这多个通风管道设于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双方。并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中,主吹出管道51以能够使与内气不同的温度的空气流通的方式,与第一吸入管道54以及第二吸入管道55独立地构成。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中,主吹出管道51、第一吸入管道54以及第二吸入管道55分别彼此独立构成。
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对于设于座位背部13以及座位坐垫部12双方的多个通风管道,能够使风量、温度等不同的空气流通。其结果是,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在座位背部13以及座位坐垫部12双方,能够对于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
这样,在对于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的情况下,由于座位11整体难以对用户施加过冷、过热等不均的温热感,因此能够确保用户的舒适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设于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双方的多个通风管道的一部分用于由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温度调整后的空气的吹出,剩余的用于空气的吸入用。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多个通风管道中的主吹出管道51用于由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温度调整后的空气的吹出,剩余的第一吸入管道54以及第二吸入管道55用于空气的吸入。
由此,由于能够将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温度调整后的舒适的空气向用户吹出,因此与利用专用的装置调整从座位11吹出的空气的温度的结构相比,能够用简单的结构确保用户的舒适性。
尤其是,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座位背部13以及座位坐垫部12双方同时进行空气的吹出和空气的吸入的结构中,通过使座位11附近的风向大幅变化,能够对于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这在谋求防止用户的困意方面有效。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在座位背部13设有多个通风管道,即主吹出管道51以及第二吸入管道55。因此,能够对于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用户的上半身赋予不同的温热感。由此,通过提供使用户感觉到皮肤表面的温度变化的机会,能够谋求防止困意。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中,在座位背部13的高座压部位即腰支承部位130a设定有第二吹出开口部512,在背部支承部位130b设定有第二吸入开口部511。由此,由于能够从座位背部13的支承用户的腰部的高座压部位供给与内气具有温度差的空气,因此能够对用户提供足够的温热感。另外,在从座位背部13的除了高座压部位以外的部位吸入空气的构造中,能够充分确保空气的吸入量,因此容易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中,能够谋求抑制用户的上半身的闷热等,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在座位坐垫部12设有多个通风管道,即主吹出管道51以及第一吸入管道54。由此,在与座位11接触时,能够对容易闷热的用户的下半身赋予不同的温热感,因此能够谋求用户的舒适性的提高。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中,在座位坐垫部12的高座压部位即臀部支承部位120a设定有第一吹出开口部511,在大腿部支承部位120b设定有第一吸入开口部541。由此,由于能够从座位坐垫部12中的支承用户的臀部的高座压部位供给与内气具有温度差的空气,因此能够对用户提供充分的温热感。另外,在从座位坐垫部12的除了高座压部位以外的部位吸入空气的构造中,能够充分确保空气的吸入量,因此容易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因此,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中,能够抑制用户的下半身的闷热等,而谋求用户的舒适性的提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在用户的兴奋度降低时,经由主吹出管道51,执行将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的控制处理。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在用户的兴奋度降低时,执行同时实施来自主吹出管道51的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的吹出和来自各吸入管道54、55的空气的吸入的控制处理。
由此,在乘员的兴奋度降低时,经由主通风管道51将与在各吸入管道54、55流通的空气不同的温度的空气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能够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能够提供使用户感觉到皮肤表面的温度变化的机会,恢复乘员的兴奋度。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主吹出管道51、第一吸入管道54以及第二吸入管道55为分别独立构成的座位空调装置5,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吸入管道54以及第二吸入管道55即便使在彼此流通的空气混合,也几乎不会对坐在座位11的用户的温热感造成影响。因此,第一吸入管道54以及第二吸入管道55也可以使管的一部分通用化,以使得在彼此流通的空气混合。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关于第二实施方式,参照图8以及图9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在能够在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双方同时吹出不同的温度的空气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代替在第一实施方式说明的第一吸入管道54、第二吸入管道55,而具有辅助吹出管道56。即,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分别与主吹出管道51分开地配置有形成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的空气的通风路的辅助吹出管道56。该辅助吹出管道56跨过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双方配置。
在辅助吹出管道56设置有在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各自的表皮部件121、131侧开口的第三吹出开口部561以及第四吹出开口部56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吹出开口部511以及第二吹出开口部512构成与主吹出管道51连通的第一吹出部,第三吹出开口部561以及第四吹出开口部562构成与辅助吹出管道56连通的第二吹出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背部13中,辅助吹出管道56的第四吹出开口部562设定在比主吹出管道51的第二吹出开口部512更靠近上方侧的位置。具体而言,在座位背部13中,在高座压部位即腰支承部位130a设定有第二吹出开口部512,在除了高座压部位以外的部位即背部支承部位130b设定有第四吹出开口部56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坐垫部12中,辅助吹出管道56的第三吹出开口部561设定在比主吹出管道51的第一吹出开口部511更靠近前方侧的位置。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坐垫部12中,在高座压部位即臀部支承部位120a设定有第一吹出开口部511,在除了高座压部位以外的部位即大腿部支承部位120b设定有第三吹出开口部561。
本实施方式的辅助吹出管道56以能够从座位坐垫部12的第三吹出开口部561以及座位背部13的第四吹出开口部562双方吹出空气的方式,在座位11的内部分支。另外,辅助吹出管道56经由辅助管部件57与室内空调单元2连接,以供由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温度调整后的空气流通。
在此,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室内空调单元2的空调壳体21中,在蒸发器24与加热器芯28之间形成有使通过蒸发器24后的空气向外部流出的中间开口部34。
辅助吹出管道56经由辅助管部件57与室内空调单元2的中间开口部34连接,以供与在主吹出管道51流通的空气不同的温度的空气流通。
在此,辅助管部件57由座位连接部571以及空调连接部572构成。座位连接部571的一端侧在座位11的里侧与辅助吹出管道56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侧与形成于车辆的底面部15的贯通孔152连接。座位连接部571由波纹状的管构成,以使得能够与座位11的向上下方向、前后方向的移动对应。需要说明的是,座位连接部571只要是具有可挠性的管,也可以采用除了波纹状的管以外的管。
空调连接部572的一端侧与底面部15的贯通孔152连接,另一端侧与室内空调单元2的中间开口部34连接。空调连接部572配设在面部15的下方以及仪表盘IP的内侧,以使得不影响车室内空间10的美观性。
在空调连接部572设有辅助从室内空调单元2侧向辅助吹出管道56侧的空气的送风的第二辅助鼓风机58。第二辅助鼓风机58由能够根据来自后述控制装置100的控制信号变更转速的电动鼓风机构成。作为辅助鼓风机58的风扇,能够采用离心风扇、轴流风扇、横流风扇等。
本实施方式的主吹出管道51以及辅助吹出管道56成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以使得在各自内部流通的空气不混合。即,主吹出管道51以及辅助吹出管道56以在座位11的内部彼此不连通的方式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主吹出管道51以及辅助吹出管道56,在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双方构成彼此独立的两个通风路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吹出管道51以及辅助吹出管道56构成设于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双方的多个通风管道。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的动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执行的控制处理仅在图7的步骤S130所示的通常的座位空调模式以及图7的步骤S140所示的兴奋用的座位空调模式的内容不同,关于其他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在图7的步骤S130所示的通常的座位空调模式时,以使设于辅助管部件57的第二辅助鼓风机58停止的状态使设于主管部件52的第一辅助鼓风机53动作。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100在使第一辅助鼓风机53的动作开始时,控制第四模式门33a,以使得第四空调开口部33成为开放状态。
由此,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即利用蒸发器24以及加热器芯28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
另一方面,在图7的步骤S140所示的兴奋用的座位空调模式时,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使设于主管部件52的第一辅助鼓风机53以及设于辅助管部件57的第二辅助鼓风机58双方动作。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100在使第一辅助鼓风机53的动作开始时,控制第四模式门33a,以使得第四空调开口部33成为开放状态。
由此,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的蒸发器24以及加热器芯28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并且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通过室内空调单元2的蒸发器24后的冷风。
具体而言,在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中,经由主吹出管道51吹出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的蒸发器24以及加热器芯28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与此同时,在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中,经由辅助吹出管道56吹出通过室内空调单元2的蒸发器24后的冷风。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关于根据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获得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获得。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中,设于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双方的多个通风管道分别连接于室内空调单元2,以使得在内部流通的空气成为不同的温度。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中,设于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双方的主吹出管道51以及辅助吹出管道56分别连接于室内空调单元2,以使得在内部流通的空气成为不同的温度。
由此,从设于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双方的多个通风管道能够同时吹出不同的温度的空气。尤其是,在能够同时吹出不同的温度的空气的结构中,由于容易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因此在防止用户的困意以及实现座位11的局部的温度调整方面优选。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辅助管部件57配置第二辅助鼓风机58的示例,但不限于此。从空调用鼓风机23送风的空气还流入辅助管部件57。因此,第二辅助鼓风机58也可以省略。在该情况下,有时可能无意间经由辅助管部件57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空气。因此,优选在室内空调单元2设有开闭中间开口部34的开闭门。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经由辅助管部件57使辅助吹出管道56连接于室内空调单元2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在辅助吹出管道56中,例如,如图10所示,也可以构成为经由辅助管部件57与车室内空间10连通,以使得流通内气。
这样,根据在一部分通风管道吹出由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在其他通风管道吹出内气的结构,能够在座位背部13以及座位坐垫部12双方同时吹出不同的温度的空气。尤其是,在能够同时吹出不同温度的空气的结构中,容易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因此在防止用户的困意以及实现座位11的局部的温度调整方面优选。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关于第三实施方式,参照图11以及图1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在能够经由辅助吹出管道56向用户的颈部吹出冷风的方面与第二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辅助吹出管道56在座位背部13的内部分支为两个。在辅助吹出管道56中,在座位背部13的内部分支的一方的分支部56a的一端侧设有第四吹出开口部562,并且在另一方的分支部56b的一端侧设有头部吹出开口部563。
本实施方式的设于一方的分支部56a的第四吹出开口部562在与用户的背部分相对的部位,即座位背部13的上方侧的部位开口。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设于另一方的分支部56b的头部吹出开口部563在与用户的颈部相对的部位,即座位背部13的比第四吹出开口部562更靠近上方侧的部位开口。
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关于根据与第二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获得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能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获得。
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中,在座位背部13的与用户的背部分对应的部位以及与用户的颈部对应的部位设有辅助吹出管道56的第四吹出开口部562以及头部吹出开口部563。由此,除了难以由用户的身体施加压力的用户的背部分以外,能够对容易从衣服露出的用户的颈部吹出冷风。因此,能够使用户感觉到皮肤表面的温度变化,而谋求防止困意。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辅助吹出管道56的两个分支部56a、56b双方设于座位背部13的内部的示例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辅助吹出管道56的两个分支部56a、56b中的向用户的颈部开口的分支部56b配设在座位背部13的外部的结构。在如上所述的结构中,能够抑制经由向用户的颈部开口的分支部56b吹出的空气的温度由于积存在座位背部13的内部的冷热以及温热而变化。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关于第四实施方式,参照图13~图15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双方能够同时吹出不同的温度的空气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除了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主吹出管道51、第一吸入管道54、第二吸入管道55以外,还具有辅助吹出管道56C。即,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分别与主吹出管道51分开地配置有形成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的空气的通风路的辅助吹出管道56C。
本实施方式的辅助吹出管道56C不设于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的垫部件122、132的内部,而沿着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双方的外表面设置。
在辅助吹出管道56C中,在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各自的表侧,设置有向车辆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的两侧开口的第三吹出开口部561A以及第四吹出开口部562A。
如图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背部13中,辅助吹出管道56C的第四吹出开口部562A设定在比主吹出管道51的第二吹出开口部512更靠近车辆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另外,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坐垫部12中,辅助吹出管道56C的第三吹出开口部561A设定在比主吹出管道51的第一吹出开口部511更靠近车辆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辅助吹出管道56C在座位11的外部分支,以使得能够从座位坐垫部12的第三吹出开口部561A以及座位背部13的第四吹出开口部562A双方吹出空气。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辅助吹出管道56C与在第二实施方式说明的辅助吹出管道56同样地,经由辅助管部件57连接于室内空调单元2,以供在室内空调单元2的内部流动的空气流通。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辅助管部件57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与室内空调单元2的中间开口部34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辅助吹出管道56C与主吹出管道51不同,设于座位11的外部,因此在辅助吹出管道56C的内部流通的空气不与在主吹出管道51的内部流通的空气混合。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主吹出管道51、第一吸入管道54、第二吸入管道55以及辅助吹出管道56C,在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双方构成彼此独立的三个通风路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吹出管道51、第一吸入管道54以及辅助吹出管道56C构成设于座位坐垫部12的多个通风管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吹出管道51、第二吸入管道55以及辅助吹出管道56CA构成设于座位背部13的多个通风管道。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的动作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执行的控制处理仅在图7的步骤S130所示的通常的座位空调模式以及图7的步骤S140所示的兴奋用的座位空调模式的内容方面不同,其他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在图7的步骤S130所示的通常的座位空调模式时,首先,在使第一辅助鼓风机53以及第二辅助鼓风机58停止的状态下,使第一吸入鼓风机542以及第二吸入鼓风机552动作。然后,控制装置100在使第一吸入鼓风机542以及第二吸入鼓风机552动作起经过规定时间(例如,1分钟~5分钟)后,使第一吸入鼓风机542以及第二吸入鼓风机552停止,并使第一辅助鼓风机53动作。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100在使第一辅助鼓风机53的动作开始时,控制第四模式门33a,以使得第四空调开口部33成为开放状态。
这样,在通常的座位空调模式下,首先,通过使座位空调装置5在吸入模式启动,能够除去积存在座位11的温热以及冷热。因此,在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空气时,能够抑制吹出使用户不舒适的温风以及冷风。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在图7的步骤S140所示的兴奋用的座位空调模式时,分别使第一辅助鼓风机53、第二辅助鼓风机58、第一吸入鼓风机542以及第二吸入鼓风机552动作。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装置100在使第一辅助鼓风机53的动作开始时,控制第四模式门33a,以使得第四空调开口部33成为开放状态。
由此,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的蒸发器24以及加热器芯28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并且从座位11的表侧吸入座位11周围的空气。另外,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通过室内空调单元2的蒸发器24后的冷风。
其他结构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关于根据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获得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能够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获得。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形成于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双方的多个通风路部的一部分用于供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以及在室内空调单元2的内部流通的冷风的吹出,剩余的用于空气的吸入。由此,由于能够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不同的温度的空气,并且能够使座位11附近的风向大幅度变化,因此能够可靠地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能够进行困意防止以及座位11的局部的温度调整。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关于第五实施方式,参照图16以及图17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变更座位11的第一吹出开口部511、第二吹出开口部512、第一吸入开口部541以及第二吸入开口部551的配置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在此,在座位背部13中,下方侧的部位的车辆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与其周围的部分相比,有容易由用户的身体施加压力的倾向。由此,座位背部13的下方侧的部位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在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空气的情况下,空气的压力损失较大,而难以确保足够的吹出风量。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使第二吸入管道55的第二吸入开口部551向座位背部13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开口,并使主吹出管道51的第二吹出开口部512向座位背部13的中央部分开口。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设于座位背部13的第二吸入管道55的第二吸入开口部551为U形,并在开口部551的内侧设定有主吹出管道51的第二吹出开口部512。
另一方面,在座位坐垫部12中,后方侧的部位的车辆宽度方向(即,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与其周围的部分相比,有容易由用户的身体施加压力的倾向。由此,座位坐垫部12的后方侧的部位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在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空气的情况下,空气的压力损失较大,而难以确保足够的吹出风量。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使第一吸入管道54的第一吸入开口部541向座位坐垫部12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开口,使主吹出管道51的第一吹出开口部511向座位坐垫部12的中央部分开口。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使设于座位坐垫部12的第一吸入管道54的第一吸入开口部541成为U形,并在第一吸入开口部541的内侧设定有主吹出管道51的第一吹出开口部511。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关于根据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获得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获得。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各自的容易由用户的身体施加压力的部位,设为吹出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的结构。由此,由于能够从座位11的支承用户的臀部的高座压部位供给与内气具有温度差的空气,因此能够对用户提供足够的温热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各自的难以由用户的身体施加压力的部位吸入空气。在如上所述的构造中,由于能够充分确保空气的吸入量,因此容易对用户施加不同的温热感。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中变更第一吹出开口部511、第二吹出开口部512、第一吸入开口部541、第二吸入开口部551的配置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中,使辅助吹出管道56的第三、第四吹出开口部561、562向座位11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两侧开口,并使主吹出管道51的第一、第二吹出开口部511、512向座位11的中央部分开口。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关于第六实施方式,参照图18~图20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双方设置第一座位加热部61以及第二座位加热部62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坐垫部12中,在表皮部件121与垫部件122之间设有第一座位加热部61。第一座位加热部61加热用户的下半身,由通过通电而发电的电加热器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主吹出管道51以及第一吸入管道54配置为贯通第一座位加热部61,以使得不被第一座位加热部61封堵内部。
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背部13中,在表皮部件131与垫部件132之间设有第二座位加热部62。第二座位加热部62加热用户的上半身,通过由通电而发电的电加热器构成。需要说明的是,主吹出管道51以及第二吸入管道55配置为贯通第二座位加热部62,以使得不被第二座位加热部62封堵内部。
第一座位加热部61以及第二座位加热部62分别根据来自控制装置100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其动作。具体而言,如图19所示,在控制装置100的输出侧连接有第一座位加热部61以及第二座位加热部62。
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在冬季等那样外气的温度低于内气的温度的环境下,控制装置100通过使第一座位加热部61以及第二座位加热部62动作,而对用户提供即效性的制热。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制热时的座位空调装置5的控制处理,参照图20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20表示在外气的温度低于内气的温度的环境下,在使空调动作开关105a以及座位动作开关105c双方开启时,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
如图20所示,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00中执行使标志、计时器等初始化的初始化处理,在步骤S110读取各种传感器组的检测信号以及操作面板105的操作信号等各种信号。
接下来,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20中判定用户是否处于兴奋降低状态。具体而言,在步骤S12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是否利用兴奋降低检测部104检测到兴奋降低状态。
在步骤S120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中,在判定为不是兴奋降低状态的情况下,即,利用兴奋降低检测部104未检测到兴奋降低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30A执行通常的座位加热模式的控制处理。
在此,例如,在冬季极寒的环境下,冷热积存在热容量大的座位11。在该状态下,在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空气时,可能会向用户即乘员吹出冷风。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中,在通常的座位加热模式时,首先,向各座位加热部61、62通电,在开始通电后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1分钟~5分钟)后,执行使座位空调装置5启动的控制处理。
这样,在通常的座位加热模式下,首先,在向各座位加热部61、62通电时,能够除去积存在座位11的冷热。因此,在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空气时,能够抑制吹出使用户不适的冷风。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0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中,在判定为兴奋降低状态的情况下,即,利用兴奋降低检测部104检测到兴奋降低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40A中执行兴奋用的座位空调模式的控制处理。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0向各座位加热部61、62通电,并且使第一辅助鼓风机53动作。由此,在使座位11变热的同时,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
在步骤S130A的处理或步骤S140A的处理后,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50中判定是否停止座位空调装置5以及各座位加热部61、62。
在步骤S15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停止座位空调装置5以及各座位加热部61、62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使第一辅助鼓风机53以及各座位加热部61、62中的动作的设备停止。
另一方面,在步骤S15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未使座位空调装置5以及各座位加热部61、62停止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维持第一辅助鼓风机53以及各座位加热部61、62中的动作的设备的动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外气的温度超过内气的温度的环境下,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处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中,虽然添加了各座位加热部61、62,但基本上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关于根据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获得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获得。
尤其是,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在用户的兴奋度降低时,在向各座位加热部61、62通电的状态下,执行经由主吹出管道51将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的控制处理。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在用户的兴奋度降低时,能够执行同时实施基于各座位加热部61、62的制热以及吹出来自主吹出管道51的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的控制处理。
由此,在乘员的兴奋度降低时,除了基于各座位加热部61、62的制热以外,还经由主通风管道51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空气,从而能够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能够提供使用户感觉到皮肤表面的温度变化的机会,能够恢复乘员的兴奋度。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通常的座位加热模式下,首先,在向各座位加热部61、62通电后,执行使座位空调装置5启动的控制处理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不限于此。
控制装置100也可以构成为在通常的座位加热模式时,例如,不使座位空调装置5启动,而执行向各座位加热部61、62通电的控制处理。
(第七实施方式)
接着,关于第七实施方式,参照图21~图23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双方设置有第一座位加热部61以及第二座位加热部62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坐垫部12中,在表皮部件121与垫部件122之间设有第一座位加热部61。同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座位背部13中,在表皮部件131与垫部件132之间设有第二座位加热部62。需要说明的是,主吹出管道51以及辅助吹出管道56配置为贯通各座位加热部61、62,以使内部不被各座位加热部61、62封堵。
如图22所示,各座位加热部61、62与控制装置100的输出侧连接,根据从控制装置100输出的控制信号控制其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中,为了把握室内空调单元2的制热能力,连接有检测加热器芯28的温度的加热器芯温度传感器106。加热器芯温度传感器106例如由检测向加热器芯28流入的冷却水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直接检测加热器芯28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构成。
其他结构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同样。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制热时的座位空调装置5的控制处理,参照图23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23表示在外气的温度低于内气的温度的环境下,在空调动作开关105a以及座位动作开关105c双方开启时,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
如图23所示,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00执行使标志、计时器等初始化的初始化处理,在步骤S110读取各种传感器组的检测信号以及操作面板105的操作信号等各种信号。
接下来,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20中判定用户是否为兴奋降低状态。具体而言,在步骤S12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是否利用兴奋降低检测部104检测到兴奋降低状态。
关于步骤S120的判定处理的结果,在判定为不是兴奋降低状态的情况下,即,利用兴奋降低检测部104未检测到兴奋降低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30B中执行通常的座位加热模式的控制处理。
在此,例如,在冬季的极寒的环境下,有时流入加热器芯28的冷却水的温度极低。在该状态下,在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空气时,可能向用户即乘员吹出冷风。
在此,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在通常的座位加热模式时,在使座位空调装置5停止的状态下向各座位加热部61、62通电。这样,在通常的座位加热模式下,向各座位加热部61、62通电时,能够抑制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使用户不适的冷风。
接下来,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32中,判定利用加热器芯温度传感器106检测的加热器芯温度是否为规定值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规定值,至少是内气的温度以上的值,例如,规定值设定为由设定开关105b设定的设定温度Tset。
在步骤S132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中,在判定为加热器芯温度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34执行通常的座位空调模式的控制处理。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在通常的座位空调模式时,在向各座位加热部61、62通电的状态下,使座位空调装置5启动。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0在使设于辅助管部件57的第二辅助鼓风机58停止的状态下,使设于主管部件52的第一辅助鼓风机53动作。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0的判定处理的结果中,在判定为兴奋降低状态的情况下,即,利用兴奋降低检测部104检测到兴奋降低状态的情况下,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40B执行兴奋用的座位空调模式的控制处理。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100向各座位加热部61、62通电,并且使设于主管部件52的第一辅助鼓风机53以及设于辅助管部件57的第二辅助鼓风机58双方动作。由此,在使座位11变热的同时,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以及通过室内空调单元2的蒸发器24后的冷风。
在步骤S134的处理或步骤S140B的处理后,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50判定是否使座位空调装置5以及各座位加热部61、62停止。
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5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使座位空调装置5以及各座位加热部61、62停止的情况下,使各辅助鼓风机53、58以及各座位加热部61、62中的动作的设备停止。
另一方面,控制装置100在步骤S15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座位空调装置5以及各座位加热部61、62未停止的情况下,维持各辅助鼓风机53、58以及各座位加热部61、62中的动作的设备的动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外气的温度超过内气的温度的环境下,控制装置100执行的处理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虽然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中添加各座位加热部61、62,但基本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因此,关于根据与第二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获得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能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获得。
尤其是,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100在用户的兴奋度降低时,在向各座位加热部61、62通电的状态下,执行从座位11的表侧吹出利用室内空调单元2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以及通过蒸发器24后的冷风的控制处理。
由此,在乘员的兴奋度降低时,除了基于来自各座位加热部61、62以及室内空调单元2的空气的吹出进行的制热以外,还进行通过蒸发器24后的冷风的吹出,从而能够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能够提供使用户感觉到皮肤表面的温度变化的机会,能够恢复乘员的兴奋度。
(第八实施方式)
接着,关于第八实施方式,参照图24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将利用与室内空调单元2独立的温度调整部7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向座位空调装置5供给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4所示,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有与室内空调单元2独立的温度调整部7。温度调整部7由例如能够生成温热以及冷热的热泵、使用了珀尔帖元件等的调温机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温度调整部7配设在底面部15的下方以及仪表盘IP的内侧,以不影响车室内空间10的美观性。需要说明的是,温度调整部7也可以配置在座位11的内部、座位背部13的背面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主吹出管道51经由主管部件52与温度调整部7连接,以供利用温度调整部7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流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主管部件52以一端侧与主吹出管道51连接,另一端侧与车室内空间10连通的方式开放。
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关于根据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获得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座位空调装置5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获得。
尤其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使利用与室内空调单元2独立的温度调整部7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向用户吹出,因此在座位空调装置5启动时,能够维持室内空调单元2的车室内空间10的调温功能。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代表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能够如以下那样进行各种变形。
如上述各实施方式那样,对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双方,优选设置彼此独立的多个通风管道,但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对于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中的座位坐垫部12设置彼此独立的多个通风管道。在该情况下,在与座位11接触时,能够对容易闷热的用户的下半身赋予不同的温热感。
另外,也可以对于座位坐垫部12以及座位背部13中的座位背部13设置彼此独立的多个通风管道。在该情况下,能够对对于温度变化敏感的用户的上半身赋予不同的温热感。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考虑到用户的身体的压力的施加情况,以将向多个通风管道的一端侧开口的开口部配置在不同的位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
向多个通风管道的一端侧开口的开口部例如也可以交替排列地配置。由此,由于容易在座位11产生温度不均,因此能够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对于主管部件52或辅助管部件57等的管部件配置辅助鼓风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对于通风管道配置辅助鼓风机。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利用兴奋降低检测部104检测到兴奋降低状态的情况下,以从通常的座位空调模式切换到兴奋用的座位空调模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
座位空调装置5例如也可以在从座位空调装置5的启动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20分钟~60分钟)的情况下,从通常的座位空调模式切换为兴奋用的座位空调模式。另外,座位空调装置5在连续的车辆运转状态持续规定时间(例如,20分钟~60分钟)的情况下,也可以转换用户心情,执行兴奋用的座位空调模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特别明示了必需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显必需的情况等以外,不言自明,不一定都是必需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提及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数值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明示了必需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显限定为特定的数的情况等以外,不限于该特定的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提及构成要素等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限定为特定的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以外,其形状,位置关系等不作限定。
(总结)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所示的第一观点,座位空调装置在座位背部以及座位坐垫部的至少一方设有多个通风管道,该多个通风管道形成从座位吹出的空气或向座位吸入的空气的通风路。并且,多个通风管道中的一部分通风管道构成为与不同于一部分通风管道的其他通风管道独立,以便能够使与在其他通风管道中流动的空气温度不同的空气流通。
根据第二观点,一部分通风管道构成为供从座位吹出的空气流通,并且与温度调整部连接,该温度调整部将从座位吹出的空气的温度调整为与车室内空气的温度不同的温度。
这样,在经由一部分通风管道,使利用温度调整部调整为与车室内空气的温度不同的温度的空气从座位吹出时,能够对用户赋予与车室内空间不同的温热感。
根据第三观点,在座位空调装置中,温度调整部由对车室内空间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单元构成。由此,能够吹出调整为对于用户舒适的温度的空气,因此能够确保用户的舒适性。另外,在利用对车室内空间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单元来构成温度调整部时,与添加对在一部分通风管道流通的空气的温度进行调整的专用的装置的结构相比,能够谋求座位空调装置的简单化。
根据第四观点,座位空调装置的其他通风管道包含吸入管道,吸入管道供从座位的构成与用户接触的面的表侧向座位的内部吸入的空气流通。
由此,座位空调装置既能够从座位的表面侧经由一部分通风管道吹出利用温度调整部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又能够从座位的表面侧经由其他通风管道所包含的吸入管道吸入利用温度调整部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并且,在座位背部以及座位坐垫部的至少一方的部件中,同时进行空气的吹出和空气的吸入时,通过使座位附近的风向大幅度变化,从而能够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这在防止用户的困意方面有效。
根据第五观点,在座位空调装置中,在座位的构成与用户接触的面的表侧,在用户坐在座位的落座状态下,在支承用户的臀部以及腰部的高座压部位设定有与一方的通风管道连通的吹出部。另外,在除了高座压部位以外的部位设定有与吸入管道连通的吸入部。
由此,能够从座位的支承用户的臀部以及腰部的高座压部位供给与车室内空气具有温度差的空气,因此能够对用户提供充分的温热感。另外,在从座位的除了高座压部位以外的部位吸入空气的构造中,能够充分确保空气的吸入量,因此容易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
根据第六观点,在座位空调装置中,吹出部以及吸入部至少设定在座位背部的构成与用户接触的面的表侧。并且,吹出部设定在比吸入部更靠近座位背部的下方侧的位置。
用户的腰部利用座位背部的下方侧的部位支承。因此,在座位背部将吹出部设定在比吸入部更靠近下方侧的位置,从而既能够抑制用户的上半身的闷热,又能够对用户提供充分的温热感。
根据第七观点,在座位空调装置中,吹出部以及吸入部至少设定在座位坐垫部的构成与用户接触的面的表侧。并且,吹出部设定在比吸入部更靠近座位背部的前方侧的位置。
用户的臀部利用座位坐垫部的后方侧的部位支承。因此,在座位背部将吹出部设定在比吸入部更靠近后方侧的位置,从而既能够抑制用户的下半身的闷热,又能够对用户提供充分的温热感。
根据第八观点,座位空调装置的其他通风管道包含供从座位吹出的空气流通的吹出管道。并且,吹出管道与车室内空间连通,以供车室内空气流通。
由此,座位空调装置既能够经由一部分通风管道吹出利用温度调整部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又能够经由其他通风管道所包含的吹出管道吹出车室内空气。并且,在座位背部以及座位坐垫部的至少一方同时吹出不同温度的空气的结构中,容易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因此在防止用户的困意以及实现座位的局部的温度调整方面优选。
根据第九观点,座位空调装置的其他通风管道包含供从座位吹出的空气流通的吹出管道。吹出管道与温度调整部连接,以供利用温度调整部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流通。并且,一部分通风管道以及吹出管道单独地与温度调整部连接,以便能够使不同温度的空气流通。
由此,能够从座位的表侧经由一部分通风管道以及其他通风管道所包含的吹出管道同时吹出不同温度的空气。这样的结构容易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因此在防止用户的困意以及实现座位的局部的温度调整方面优选。
根据第十观点,在座位空调装置中,在座位的构成与用户接触的面的表侧,在用户坐在座位的落座状态下,在支承用户的臀部以及腰部的高座压部位设定有与一方的通风管道连通的第一吹出部。并且,在除了高座压部位以外的部位设定有与吹出管道连通的第二吹出部。
由此,由于能够从座位的支承用户的臀部以及腰部的高座压部位供给与车室内空气具有温度差的空气,因此能够对用户提供充分的温热感。另外,从座位的除了高座压部位以外的部位吹出温度不同的空气,从而既能够充分确保座位整体的空气的吹出量,又能够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
根据第十一观点,在座位空调装置中,第一吹出部以及第二吹出部至少设定于座位背部的构成与用户接触的面的表侧。并且,第一吹出部设定在比第二吹出部更靠近座位背部的下方侧的位置。
这样,在座位背部,将第一吹出部设定在比第二吸入部更靠近下方侧的位置,从而既能够抑制用户的上半身的闷热,又能够对用户提供充分的温热感。
根据第十二观点,在座位空调装置中,第一吹出部以及第二吹出部至少设定在座位坐垫部的构成与用户接触的面的表侧。并且,第一吹出部设定在比第二吹出部更靠近座位背部的前方侧的位置。
这样,在座位坐垫部将第一吹出部设定在比第二吸入部更靠近后方侧的位置,从而既能够抑制用户的下半身的闷热,又能够对用户提供充分的温热感。
根据第十三观点,在座位空调装置中,具有控制温度调整部的调温控制部。并且,调温控制部控制温度调整部,以使得在用户的兴奋度降低的兴奋降低状态的情况下,在一部分通风管道流通的空气与在其他通风管道流通的空气成为不同的温度。
这样,在用户的兴奋度降低时,从座位的表侧经由多个通风管道中的一部分通风管道吹出与在其他通风管道流通的空气不同的温度的空气,能够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对用户赋予不同的温热感能够提供使用户感受到皮肤表面的温度变化的机会,能够恢复用户的兴奋度。
根据第十四观点,在座位空调装置中,多个通风管道构成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以使得在各自内部流通的空气不混合。由此,由于在多个通风管道的内部流通的空气不混合,因此通过使温度、风量等不同的空气向多个通风管道流通,能够对用户充分地赋予不同的温热感。

Claims (14)

1.一种座位空调装置,应用于具有座位背部(13)和座位坐垫部(12)的座位(11),所述座位配置于车室内空间(10),所述座位背部支承用户的上半身侧,所述座位坐垫部支承用户的下半身侧,所述座位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多个通风管道(51、54、55、56、56C),所述多个通风管道设于所述座位背部以及所述座位坐垫部中的至少一方,形成从所述座位吹出的空气的通风路或向所述座位的内部吸入的空气的通风路,
所述多个通风管道中的一部分通风管道构成为与不同于所述一部分通风管道的其他通风管道独立,以便能够使与在所述其他通风管道中流动的空气温度不同的空气流通在所述一部分通风管道中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部分通风管道构成为供从所述座位吹出的空气流通,并且与温度调整部(2、7)连接,所述温度调整部将从所述座位吹出的空气的温度调整为与车室内空气的温度不同的温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调整部由对所述车室内空间进行空气调节的空调单元(2)构成。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座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通风管道包含吸入管道(54、55),所述吸入管道供从所述座位的构成与用户接触的面的表侧向所述座位的内部吸入的空气流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位的构成与用户接触的面的表侧,在高座压部位(120a、130a)设定有与一方的所述通风管道连通的吹出部(511、512),在除了所述高座压部位以外的部位(120b、130b)设定有与所述吸入管道连通的吸入部(541、551),所述高座压部位是在用户坐在所述座位上的落座状态下,支承用户的臀部以及腰部的部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部(512)以及所述吸入部(551)至少设定在所述座位背部的构成与用户接触的面的表侧,
所述吹出部设定在比所述吸入部更靠近所述座位背部的下方侧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座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吹出部(511)以及所述吸入部(541)至少设定在所述座位坐垫部的构成与用户接触的面的表侧,
所述吹出部设定在比所述吸入部更靠近所述座位背部的前方侧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通风管道包含供从所述座位吹出的空气流通的吹出管道(56),
所述吹出管道与所述车室内空间连通,以供车室内空气流通。
9.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其他通风管道包含供从所述座位吹出的空气流通的吹出管道(56),
所述吹出管道与所述温度调整部连接,以供利用所述温度调整部进行了温度调整的空气流通,
所述一部分通风管道以及所述吹出管道分别与所述温度调整部连接,以便能够使不同温度的空气流通。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座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位的构成与用户接触的面的表侧,在高座压部位设定有与一方的所述通风管道连通的第一吹出部(511、512),在除了所述高座压部位以外的部位设定有与所述吹出管道连通的第二吹出部(561、562),所述高座压部位是在用户坐在所述座位上的落座状态下,支承用户的臀部以及腰部的部位。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吹出部(512)以及所述第二吹出部(562)至少设定于所述座位背部的构成与用户接触的面的表侧,
所述第一吹出部设定在比所述第二吹出部更靠近所述座位背部的下方侧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座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吹出部(511)以及所述第二吹出部(561)至少设定在所述座位坐垫部的构成与用户接触的面的表侧,
所述第一吹出部设定在比所述第二吹出部更靠近所述座位背部的前方侧的位置。
13.如权利要求2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座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控制所述温度调整部的调温控制部(100),
所述调温控制部控制所述温度调整部,以使得在成为用户的兴奋度降低的兴奋降低状态的情况下,使在所述一部分通风管道流通的空气与在所述其他通风管道流通的空气成为不同的温度。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位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通风管道构成为彼此独立的结构,以使得在各自内部流通的空气不混合。
CN201780012805.XA 2016-02-23 2017-01-26 座位空调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6984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32211 2016-02-23
JP2016032211 2016-02-23
PCT/JP2017/002713 WO2017145630A1 (ja) 2016-02-23 2017-01-26 シート空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8473A true CN108698473A (zh) 2018-10-23
CN108698473B CN108698473B (zh) 2021-09-07

Family

ID=59686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280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698473B (zh) 2016-02-23 2017-01-26 座位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47230B2 (zh)
JP (1) JP6504308B2 (zh)
CN (1) CN108698473B (zh)
DE (1) DE112017000948T5 (zh)
WO (1) WO201714563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2214A (zh) * 2021-07-26 2021-11-23 浙江玻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热电半导体加热制冷吹风吸风功能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47433B2 (ja) 2015-06-12 2019-07-24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移動調整システム
JP6528705B2 (ja) * 2016-03-11 2019-06-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輻射ヒータ装置
JP5971638B1 (ja) * 2016-05-12 2016-08-17 株式会社三重木型製作所 接触検出装置
KR102641823B1 (ko) * 2017-02-22 2024-02-29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 시트 공조장치
US11186338B2 (en) * 2017-08-24 2021-11-30 Polaris Industries Inc. Remote control system for comfort-management device(s)
DE102017220770A1 (de) * 2017-11-21 2019-05-23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Klimatisierungssystem eines Fahrzeugsitzes mit komfortoptimierter Betriebsweise durch bedarfsgerechte Umschaltung des Sitzbelüftungssystems
JP7020943B2 (ja) * 2018-02-02 2022-02-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7121257B2 (ja) * 2018-02-23 2022-08-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DE102018202999A1 (de) * 2018-02-28 2019-08-29 Robert Bosch Gmbh Vorrichtung zum Behandeln einer Komponente in einem Fahrzeuginnenraum
US10773615B2 (en) * 2018-05-03 2020-09-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with ventilated cooling
JP7163658B2 (ja) 2018-08-02 2022-11-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7174229B2 (ja) * 2018-08-31 2022-11-1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7201899B2 (ja) * 2018-10-01 2023-01-1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空調システム
WO2020045288A1 (ja) * 2018-08-31 2020-03-0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US11760434B2 (en) 2019-01-07 2023-09-19 Polaris Industries Inc. Recreational vehicles with heated components
WO2020230596A1 (ja) * 2019-05-14 2020-11-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温熱感調整装置
JP7459473B2 (ja) * 2019-05-14 2024-04-0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温熱感調整装置
DE102019116422B3 (de) 2019-06-18 2020-08-06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Entfeuchtungsanordn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sowie Fahrzeugsitz
US11524784B2 (en) * 2019-07-31 2022-12-13 B/E Aerospace, Inc. Ventilated seat assembly with active air flow
KR20210030553A (ko) * 2019-09-09 2021-03-1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
JP2021075187A (ja) * 2019-11-11 2021-05-20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113260217B (zh) * 2020-02-10 2023-03-31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数据中心的风管组件
JP7398669B2 (ja) 2020-03-23 2023-12-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座席温度調節装置
DE102021002914A1 (de) 2021-06-07 2022-12-08 Mercedes-Benz Group AG Polster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eines Kraftwagens
US11535131B1 (en) * 2021-07-30 2022-12-27 Rivian Ip Holdings, Llc Ventilated seat integrated into vehicle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HVAC) system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507A (zh) * 1996-10-07 1998-05-06 有限会社Jc联合 用于车座的空气调节装置
JPH1128928A (ja) * 1997-07-14 1999-02-02 Denso Corp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CN1533934A (zh) * 2003-04-02 2004-10-06 ��������ķ������ 机动车辆座位和用于这样的机动车辆座位的吹风机模块
WO2005096891A1 (ja) * 2004-03-31 2005-10-20 Ts Tech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7126047A (ja) * 2005-11-04 2007-05-24 Denso Corp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JP2007215695A (ja) * 2006-02-15 2007-08-30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4058238A (ja) * 2012-09-18 2014-04-03 Denso Corp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US20150217665A1 (en) * 2014-02-06 2015-08-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having a climate controlled seat utilizing a plenum volume and flexible hoses
JP2016000605A (ja) * 2014-06-12 2016-01-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78541A (ja) * 1997-04-08 1998-10-20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居眠り防止装置
DE19830797B4 (de) 1997-07-14 2007-10-04 Denso Corp., Kariya Fahrzeugsitz-Klimaanlage
DE10259648B4 (de) * 2002-12-18 2006-01-26 W.E.T. Automotive Systems Ag Klimatisierter Sitz und Klimatisier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n ventilierten Sitz
US7827805B2 (en) * 2005-03-23 2010-11-09 Amerigon Incorporated Seat climate control system
KR20060106507A (ko) * 2005-04-09 2006-10-12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차량용 시트 공조장치
JP2007150231A (ja) * 2005-10-27 2007-06-14 Denso Corp 熱電変換装置
JP5112024B2 (ja) 2007-11-28 2013-01-0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空調シート
US20090218855A1 (en) * 2008-02-26 2009-09-03 Amerigon Incorporated Climate control systems and devices for a seating assembly
DE112009002158B4 (de) * 2008-09-23 2012-10-18 Lear Corp. Belüftete Sitz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m Steuern derselben
US20120013153A1 (en) * 2010-07-16 2012-01-19 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ir-conditioned chair
DE112012007008T5 (de) * 2012-10-11 2015-07-02 Kongsberg Automotive Inc. Ventilierter und beheizter Fahrzeugsitzaufbau
JP6094373B2 (ja) * 2012-10-29 2017-03-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対流促進装置
CN104837676B (zh) * 2012-12-14 2016-12-2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车载制热装置
JP6311491B2 (ja) * 2014-06-30 2018-04-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US10766336B2 (en) 2016-02-23 2020-09-08 Denso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or vehicl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0507A (zh) * 1996-10-07 1998-05-06 有限会社Jc联合 用于车座的空气调节装置
JPH1128928A (ja) * 1997-07-14 1999-02-02 Denso Corp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CN1533934A (zh) * 2003-04-02 2004-10-06 ��������ķ������ 机动车辆座位和用于这样的机动车辆座位的吹风机模块
WO2005096891A1 (ja) * 2004-03-31 2005-10-20 Ts Tech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7126047A (ja) * 2005-11-04 2007-05-24 Denso Corp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JP2007215695A (ja) * 2006-02-15 2007-08-30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4058238A (ja) * 2012-09-18 2014-04-03 Denso Corp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US20150217665A1 (en) * 2014-02-06 2015-08-0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having a climate controlled seat utilizing a plenum volume and flexible hoses
JP2016000605A (ja) * 2014-06-12 2016-01-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82214A (zh) * 2021-07-26 2021-11-23 浙江玻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热电半导体加热制冷吹风吸风功能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04308B2 (ja) 2019-04-24
CN108698473B (zh) 2021-09-07
US10647230B2 (en) 2020-05-12
JPWO2017145630A1 (ja) 2018-06-21
US20190047449A1 (en) 2019-02-14
WO2017145630A1 (ja) 2017-08-31
DE112017000948T5 (de) 2018-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98473A (zh) 座位空调装置
US6928829B2 (en)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with seat air conditioning unit
JP6558490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5186795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5037926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6089018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8698487B (zh) 防止车辆中产生气味并从车辆中去除产生的气味的系统
CN107921844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US10343497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climate control system
JP2009125536A (ja) 空調シート
JP2008149998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2158226A (ja) シート空調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0607650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20121644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および暖房システム
JPH11263123A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JP6555420B2 (ja) シート送風装置
JPH11263116A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JP2002144849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1134633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3505726B2 (ja) 自動車用空調装置
KR20130058872A (ko) 차량용 공조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20037314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H11348525A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22187805A (ja) 車両用の空調装置
JP2018079739A (ja) 車両用シート空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