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1603A - 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21603A CN108621603A CN201810210751.4A CN201810210751A CN108621603A CN 108621603 A CN108621603 A CN 108621603A CN 201810210751 A CN201810210751 A CN 201810210751A CN 108621603 A CN108621603 A CN 1086216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portion
- medium
- sensor
- detection
- sensor wra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与光学检测机构同等程度的异物检测的高精度化和设备调节的简便化的异物检测方法。本发明将对随着向介质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部和介质的相对移动而能够与液体喷出部接触的对象物进行检测的检测板部设为通过与介质的接触而引起形变位移的板状,并从被设置在与介质面对面的检测板部的介质侧板面上的压电薄膜传感器取得与检测板部的形变位移相对应的电信号。在此基础上,以与检测板部分离的方式而设置传感器罩,并且该传感器罩以与介质侧板面非接触的方式而覆盖压电薄膜传感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有向被输送的介质喷出油墨等液体的液体喷出装置。在这样的液体喷出装置中,存在有介质会在输送过程中翘起、或者在介质的表面上附着有异物的情况。当翘起的介质本身或介质表面的异物与液体喷出部接触时,则有可能存在介质与液体喷出部中的至少一方发生损坏的情况。因此,为了对介质或异物与液体喷出部的接触进行抑制,而公开了各种各样的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通过光学检测机构来对介质的翘起进行检测,从而对介质与液体喷出部的接触进行抑制的液体喷出装置(喷墨记录装置)。另外,关于介质表面的异物的有无,也能够利用该专利文献1中所提出的光学检测机构来进行检测。
然而,虽然该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这种光学检测机构能够实现高精度下的异物的检测,但另一方面,需要实施介质的一端侧的投光部与另一端侧的受光部的光轴调节等的高精度的设备调节。此外,在激光的振荡控制中还需要各种电气控制设备。由此,要求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与光学检测机构同等程度的异物检测的高精度化、或设备调节的简便化的异物检测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351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且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而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了一种液体喷出装置。该液体喷出装置具备:支承部件,其对介质进行支承;液体喷出部,其以与所述介质面对面的方式被配置并向所述介质喷出液体;检测板部,其呈板状,且通过与随着所述介质和所述液体喷出部的相对移动而能够与所述液体喷出部接触的对象物的接触而引起形变位移;压电薄膜传感器,其被设置在与所述介质面对面的所述检测板部的介质侧板面上,并输出与所述检测板部的形变位移相对应的电信号;传感器罩,其与所述检测板部分离,并以与所述介质侧板面非接触的方式而覆盖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而且,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在所述相对移动的方向上位于所述传感器罩与所述液体喷出部之间,所述传感器罩在与所述支承部件对置的方向上位于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之间。
该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采用如下方式来实施附着于介质表面上的异物或弯曲的介质的检测。当在介质表面上附着有异物或介质本身发生了弯曲时,板状的检测板部与异物或弯曲的介质相接触,从而检测板部发生形变。检测板部的形变通过能够实现极小的形变检测的压电薄膜传感器而高灵敏度地被检测出来。而且,虽然异物或弯曲的介质的这类对象物与传感器罩发生接触,但是并不易于与被传感器罩所覆盖的压电薄膜传感器相接触。其结果为,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除了能够高精度地实施异物检测以外,还能够保护可实现高精度的异物检测的压电薄膜传感器。此外,由于在将压电薄膜传感器设置在检测板部上之后,无需进行传感器位置调节等,因此不需要特别的设备调节或电气控制设备。其结果为,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在提高了异物的检测精度的基础上,实现机械性的设备调节的简便化。
(2)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传感器罩在被施加了与对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构成材料施加力时所述表面构成材料发生变形的最小力相比较小的力时发生弹性变形,并且所述传感器罩的顶端随着所述弹性变形而与所述检测板部接触。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具有以下的两个优点。首先,第一,由于在对象物与传感器罩和支承部件的表面构成材料接触时,传感器罩先于支承部件的表面构成材料而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在支承部件表面上不易引起因对象物进入支承部件与传感器罩之间而造成的凹陷等损伤。第二,根据传感器罩相对于压电薄膜传感器的位置关系,由于传感器罩以朝向介质相对于液体喷出部的介质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的方式而与检测板部分离,因此对象物先于检测板部而与传感器罩接触。以此方式,与对象物接触的传感器罩发生弹性变形而与检测板部接触,从而使该检测板部诱发形变位移。通过该形变诱发,从而使压电薄膜传感器在对象物到达检测板部之前,输出与检测板部的形变位移相对应的电信号。其结果为,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在提高了异物的检测精度的基础上,实现提前的异物检测。
(3)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构成材料为呈现屈服性能的材质的情况下,所述传感器罩在与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构成材料的屈服应力相比较弱的力下发生变形,并且所述传感器罩的顶端随着所述变形而与所述检测板部接触,在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构成材料为不呈现屈服性能的材质的情况下,所述传感器罩在与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构成材料的0.2%屈服强度相比较弱的力下发生变形,并且所述传感器罩的顶端随着所述变形而与所述检测板部接触。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由于在对象物与传感器罩和支承部件的表面构成材料接触时,传感器罩先于支承部件的表面构成材料而发生变形,因此在支承部件表面上不易引起因对象物进入到支承部件与传感器罩之间而造成的凹陷等损伤。
(4)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传感器罩在与所述对象物接触而引起变形的情况下,在配置有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的区域以外与所述介质侧板面接触,从而使所述检测板部诱发形变位移。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具有以下的优点。由于传感器罩在介质相对于液体喷出部的介质移动方向的上游侧与检测板部分离,因此对象物先于检测板部而与传感器罩接触。以此方式,由于与对象物接触的传感器罩发生变形而使检测板部诱发形变位移,因此压电薄膜传感器在对象物到达检测板部之前输出与检测板部的形变位移相对应的电信号。其结果为,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能够在提高了异物的检测精度的基础上,实现提前的异物检测。而且,由于经由与对象物接触而发生变形的传感器罩不会与压电薄膜传感器发生干涉,因此不会对压电薄膜传感器造成损伤。
(5)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传感器罩在使所述检测板部诱发形变位移的最小力下不会引起塑性变形。如果采用这种方式,则由于能够避免传感器罩的无意的塑性变形,因此能够确保压电薄膜传感器的保护的实效性、和与对象物接触时的对检测板部的形变位移诱发的实效性。
(6)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所述传感器罩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并进行接地设置。如果采用这种方式,能够排除或抑制静电对压电薄膜传感器的影响。
此外,本发明能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以图像形成装置、印刷装置等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具有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的记录装置的概要结构的概要侧视图。
图2为以俯视观察的方式概要性地表示液体喷出装置中所包含的滑架的周围结构的概要俯视图。
图3为以沿着图2的E-E线而剖切检测单元的方式来表示检测部结构的说明图。
图4为以在喷出方向上俯视观察检测单元的方式来表示检测部结构的说明图。
图5为结合传感器罩而以立体的方式来表示检测单元所具有的异物检测板的概要的说明图。
图6为以沿着图4的G-G线进行剖切的方式来表示压电薄膜传感器的配置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7为表示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电结构的框图。
图8为以放大观察的方式概要性地表示基于异物检测板和压电薄膜传感器的异物检测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9为表示异物的检测精度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10概要性地表示经由传感器罩的异物检测的状况和传感器保护的状况的说明图。
图11为以对稳态时的姿态和变形时的姿态进行对比的方式来表示改变例的传感器罩的说明图。
图12为以根据传感器罩形状的不同而进行对比的方式来表示传感器罩顶端相对于施加于传感器罩上的载荷的垂直方向位移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表示具有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的记录装置10的概要结构的概要侧视图。图2为以俯视观察的方式概要性地表示液体喷出装置40中所包含的滑架51的周围结构的概要俯视图。
记录装置10由对介质P进行输送的输送部49和向介质P喷出油墨的液体喷出装置40组成。首先,对输送部49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输送部49具备对介质P进行放卷的安置部54、对介质P进行收卷的收卷部55、对介质P进行输送的输送辊45、47。这些安置部54、输送辊45、47以及收卷部55分别通过送出电机26、输送电机27、收卷电机28而被驱动。此外,沿着从安置部54起至收卷部55为止的输送路径而设置有作为对介质P进行支承的支承部件的压印板42、43、44。因此,通过对输送辊45、47与收卷部55进行驱动,从而使介质P沿着压印板42、43、44而被输送。压印板43作为以大致水平的方式来对介质P进行输送的平压印板而被构成。由液体喷出装置40实施的朝向介质P的油墨的喷出在该压印板43的位置处、即介质P被保持为水平的位置处被实施。
将从安置位部54朝向收卷部55的介质P的输送方向称为输送方向A。此外,将该介质P的宽度方向(在图1中,为纸面方向)称为交叉方向B。将与输送方向A和交叉方向B均交叉的方向称为喷出方向D。在其他的附图中,也适当地图示了这些方向A、B、D。
由于介质P通过由收卷部55实施的收卷而向输送方向A被输送,因此收卷部55、输送辊45、安置部54向图示的方向C进行旋转。在从安置部54起至收卷部55为止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对介质P进行加热的三个加热器46、48、53。加热器46为被设置在压印板42内的红外线辐射类型的加热器,并从背面对介质P进行加热。由于在由液体喷出装置40实施的液体的喷出之前对介质P进行加热,因此也将该加热称为预加热。加热器48在压印板43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处,被设置在隔着介质P而与压印板43对置的位置上。该加热器48也为红外线辐射类型,并对刚刚通过液体喷出装置40而被喷出至介质P上的油墨进行干燥。加热器53被设置在隔着介质P而与压印板44对置的位置上。该加热器53为,用于使通过液体喷出装置40而被喷出至介质P上的油墨牢牢地固定在介质P上的加热器。另外,这些加热器并不限定于红外线辐射类型,也可以为吹出暖风的类型的加热器等,只要为使介质P或介质P上的油墨干燥的加热器即可,可以采用任意类型的加热器。
接下来,对液体喷出装置4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液体喷出装置40具备记录头52、用于使所述记录头52相对于介质P而进行相对移动的滑架51、以及实施介质P上的异物等的检测的检测单元100。滑架51通过以滑架电机25为驱动源的未图示的机构,从而能够相对于介质P而在输送方向A上进行相对移动。记录头52以及检测单元100沿着图1中的交叉方向B而设置有多个。在图2中示出了该状况。
如图2所示,在滑架51上,沿着交叉方向B而交替地配置有十五个记录头52。该记录头52相当于本发明中的液体喷出部。在各个记录头52中,沿着交叉方向B排列喷出油墨滴的喷嘴而形成的喷嘴列52a以对应于油墨种类的数量而设置。虽然七个记录头52和八个记录头52以相对于输送方向A而仅分开预定的距离的方式被配置,但是当着眼于关于一种油墨的喷嘴列52a时,则在十五个记录头52所具备的喷嘴列52a中,喷嘴间距成为等间隔。即,设置在滑架51上的记录头52作为覆盖介质P的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的行式头而被构成。另外,作为记录头52也可以使用如下的其他类型的记录头,即,使在交叉方向B上的长度短于图2所示的滑架51的滑架上沿着交叉方向B而交错地配置有少于图2所示的数量的记录头52的滑架在输送方向A上进行往复移动的串行头,或者沿着输送方向A而排列有喷嘴列且使滑架51在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的串行头等。
检测单元100相对于设置有这十五个记录头52的位置而被设置在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即滑架51的端部51a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交叉方向B上使用了四个检测单元100。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沿着交叉方向B的四个检测单元100的端部到端部的宽度(以下,称为检测单元100的全长)设为与介质P的宽度大致相同。当然,也可以将检测单元100的全长设为窄于介质P的宽度,并在使滑架51于交叉方向B上进行移动的同时,反复实施后述的检测动作。关于这样的检测动作,将在后文中进行详细说明。
接下来,对检测单元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为以沿着图2的E-E线而对检测单元100进行剖切的方式来表示检测部结构的说明图。图4为以在喷出方向D上俯视观察检测单元100的方式来表示检测部结构的说明图。图5为结合传感器罩140而以立体的方式来表示检测单元100所具有的异物检测板110的概要的说明图。图6为以沿着图4的G-G线进行剖切的方式来表示压电薄膜传感器120的配置的状况的说明图。另外,在图3中,为了确保目视确认性,而省略了表示部件截面的阴影线。
如图4所示,检测单元100以由框架100F包围异物检测板110的方式而具备异物检测板110,并且在异物检测板110上具备异物检测用的压电薄膜传感器120。如图3所示,框架100F通过螺栓130而被固定在滑架51上,并在包围了异物检测板110的状态下,将异物检测板110保持在与记录头52相比靠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
检测单元100通过未图示的螺栓而将上罩100C固定在框架100F的上端上,从而从板上表面一侧对异物检测板110进行保护。此外,检测单元100通过螺栓133而将传感器罩140固定在框架100F的下端上,从而从板下表面一侧对异物检测板110进行保护。该上罩100C和传感器罩140针对每个检测单元而设置,并且通过四个检测单元100并排,从而以跨及交叉方向B的整个区域的方式从上下表面侧对异物检测板110进行保护。关于传感器罩140,将以与异物检测板110的结构相关联的方式而在后文中进行叙述。
异物检测板110为单一的板材,并且相当于检测板部,所述检测板部对可能随着记录头52的扫描或介质P的输送而与记录头52的喷嘴形成面F接触的异物、形成在介质P上的褶皱、折痕或破损、所提及的翘起的介质P本身这类对象物的存在进行检测。在图3中,将这些对象物作为异物S而进行了图示。关于异物检测,将在后文中进行叙述。
实现异物检测的异物检测板110连续地具备第一板部111、第二板部112、第三板部113和第四板部114。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确保用于形状维持的刚性、为了诱发后述的异物检测时的可靠的形变,异物检测板110采用经过0.2~0.5mm左右的不锈钢的板材的冲压成型从而被定形并形成的板材。另外,也可以由铝、钛等板材来形成异物检测板110。此外,异物检测板110也可以使用能够实现刚性确保与可靠的形变诱发的聚酰胺、聚碳酸酯等工程塑料,还可以设为这些塑料的模具一体成型品等。
第一板部111通过螺栓131和螺母132而以横跨其整个面的方式被固定在框架100F上,并且将连续的第二板部112和第三板部113保持为悬臂状。在此,悬臂状是指,在与喷嘴列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在图4中为输送方向A)上,仅通过一侧的端部(在图4中为第一板部111)而将异物检测板110固定在框架100F上,而另一侧的端部未被固定且成为自由端的状态。此外,该第一板部111在远离被收纳于滑架51中的记录头52的位置处,经由框架100F而被固定在滑架51上。
第二板部112为后文所述的压电薄膜传感器120的安装对象部位,并具有开口部112c。该第二板部112从第一板部111起朝向记录头52侧屈曲而连续,且相对于介质P而倾斜地配置。而且,该第二板部112与介质P所成的角θ(参照图3)被设为25°。在该情况下,第二板部112与介质P所成的角θ只需为30°以下即可,且是根据沿着输送方向A的检测单元100的尺寸或成为检测对象的异物的最小尺寸、所要求的检测灵敏度等而被规定的。
第三板部113从第二板部112起屈曲并连续,并被设为以在其与介质P之间留有间隙的方式而与介质P对置的形状。具体而言,该第三板部113为与介质P平行的板部位,且沿着输送方向A而被设为3mm的宽度。而且,与介质P之间的间隙是根据作为检测对象的最小异物的大小而被规定的,在实施方式中,以使第三板部113与介质P的间隙成为0.5~2.0mm的方式,将异物检测板110在其第一板部111处固定在框架100F上。在该第三板部113上连续有向远离介质P的一侧弯曲的第四板部114。
压电薄膜传感器120在已经叙述的第二板部112上设置有两个,并且通过板配线123而对检测薄膜部121和输出电路部122进行连接。检测薄膜部121被设为长方形形状,且以排列有引起与第二板部112的形变位移相对应的电压变化的压电元件的方式而设置,并且经由板配线123而将压电元件的电压变化输送至输出电路部122。输出电路部122将检测薄膜部121的电压变化转换为与第二板部112的形变位移相对应的电信号并输出。本实施方式的压电薄膜传感器120中的检测薄膜部121具有在作用有拉伸力时产生向正侧的压电变化的电压变化特性,并且通过适当的粘合剂而被粘合安装在与介质P面对面的第二板部112的第一板面112a上。该第一板面112a相当于本发明中的介质侧板面。压电薄膜传感器120中的输出电路部122通过适当的粘合剂而被粘合安装在第二板部112的第一板面112a的背面侧的第二板面112b上。第一板面112a的检测薄膜部121经过形成在第二板部112上的开口部112c,并经由板配线123而与第二板面112b的输出电路部122电连接。另外,在图5中,省略了板配线123的图示。
如图4~图6所示,在异物检测板110的第二板部112上,沿着交叉方向B而设置有两个已经叙述的压电薄膜传感器120。各个压电薄膜传感器120的检测薄膜部121以长度方向沿着介质P的宽度方向、即图中的交叉方向B的方式而被安装在第二板部112的第一板面112a上。该压电薄膜传感器120经由输出电路部122而将与在第二板部112上发生的形变相对应的电信号输出至后文所述的控制部18。由于第二板部112的形变是在图3中所说明的异物S与异物检测板110、详细而言为第二板部112或第三板部113发生接触时产生的,因此压电薄膜传感器120在异物接触时输出电信号。而且,由于压电薄膜传感器120具备压电元件以排列成薄膜状的方式而被构成的传感器结构,因此在将第二板部112的微小的形变作为位移而检测出来之后,输出与第二板部112的微小的形变相对应的电信号。
传感器罩140为单一的板材,并以屈曲成大致90°的方式而连续地具备被固定在框架100F上的固定板部141、和相对于介质P而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罩板部142。而且,经由固定板部141而被固定在框架100F上的传感器罩140位于介质P相对于记录头52而进行移动的介质移动方向、即介质P的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并与异物检测板110中的第二板部112分离。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传感器罩140在使罩板部142的顶端与第二板部112的第一板面112a处于非接触的状态的基础上,通过罩板部142和固定板部141而对压电薄膜传感器120进行覆盖。如图5所示,由于传感器罩140在交叉方向B上具有与异物检测板110大致相同的长度,因此跨及整个区域而覆盖压电薄膜传感器120。而且,罩板部142在于介质P一侧覆盖了压电薄膜传感器120之后,在输送方向A上,使其顶端朝向从压电薄膜传感器120的设置区域向第三板部113一侧偏离的位置、即配置有压电薄膜传感器120的区域以外,且不使其与压电薄膜传感器120发生干涉。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如下方式,即,使罩板部142以与介质P大致平行的方式从固定板部141起屈曲,并在其顶端与第二板部112的第一板面112a之间留有非干涉区域K,且在此基础上使其与介质P之间的间隙成为3.0~4.0mm。该间隙被设为宽于第三板部113与介质P之间的间隙(0.5~2.0mm)。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确保用于形状维持的刚性、为了诱发后文所述的异物检测时的可靠的形变,与异物检测板110同样地,传感器罩114也采用经过0.2~0.5mm左右的不锈钢的板材的冲压成型从而被定形并形成的板材。通过对这样的材料与厚度进行规定,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传感器罩140设为如下的板材,即,在与图1所示的压印板43的表面构成材料、即压印板网状材料的0.2%屈服强度相比较弱的力下发生变形,并且传感器罩140的顶端随着变形而与第二板部112接触的板材。这里所提及的0.2%屈服强度为,代替屈服应力而在力学系统中被使用的应力。此外,由于传感器罩140采用与异物检测板110相同的材质与厚度,因此在使异物检测板110、详细而言为第二板部112诱发形变位移的最小力下不会发生塑性变形。此外,传感器罩140由作为导电性材料的不锈钢制成,并实施了接地设置。虽然在图3中,模式化地示出了通过接地配线而接地的情况,但是也可以经由固定有传感器罩140的框架100F等而进行接地设置。
接下来,对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0的电结构进行说明。图7为表示实施方式的记录装置10的电结构的框图。在控制部18中,设置有掌管记录装置10的整体的控制的CPU19。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存储了CPU19所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等的ROM21和能够临时存储数据的RAM22相连接。
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用于对记录头52进行驱动的头驱动部23相连接。此外,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电机驱动部24相连接。该电机驱动部24与用于使滑架51移动的滑架电机25、作为安置部54的驱动源的送出电机26、作为输送辊45的驱动源的输送电机27、作为收卷部55的驱动源的收卷电机28相连接,并对这些电机进行驱动。此外,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用于对加热器46、加热器48以及加热器53进行驱动的加热器驱动部33相连接。而且,CPU19经由系统总线20而与输入输出部31相连接,输入输出部31与每个异物检测板110的两个压电薄膜传感器120、以及作为将记录数据等输入至记录装置10的外部装置的PC29相连接。另外,PC29也可以不为外部装置,而作为记录装置10的结构要素之一。
在压电薄膜传感器120输出了伴随于第二板部112的形变而产生的电信号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通过上述的控制部18的控制,从而停止由被设置在滑架51上的记录头52实施的油墨的喷出以及介质P和记录头52之间的相对移动。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在压电薄膜传感器120输出了伴随于第二板部112的形变而产生的电信号的情况下,将异物检测的情况显示于显示部上,或者通过点灯或蜂鸣音等进行通知。
关于由以上所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实施的异物检测,以包括异物的大小的方式来进行说明。首先,对穿过传感器罩140的罩板部142与介质P之间的较小的异物检测进行说明。图8为以放大观察的方式概要性地表示基于异物检测板110和压电薄膜传感器120的异物检测的状况的说明图。图9为表示异物的检测精度的状况的说明图。如图8所示,介质P的表面的异物S在随着介质P的输送而穿过了罩板部142的下方之后,到达异物检测板110的第二板部112或第三板部113,并将该第二板部112或第三板部113上推。由于罩板部142与介质P之间的间隙为3.0~4.0mm,且第三板部113与介质P之间的间隙为0.5~2.0mm,因此将第二板部112或第三板部113上推的异物S的小大为0.5~3.0mm。而且,通过上述的板部的上推,从而使第二板部112以第一板部111的固定位置、详细而言为与框架100F的铅直的固定位置为中心,而如箭头标记T所示的那样弯曲并挠曲,由此在第二板部112上产生形变。
由于该变形以第一板面112a一侧被拉伸的方式而发生,因此对于被安装在该第一板面112a上的检测薄膜部121而言,如箭头标记H所示那样作用有拉伸力。如此,已经被安装在第二板部112的第一板面112a上的检测薄膜部121将基于在作用有拉伸力时引起向正侧的压电变化的这一电压变化特性,而将向正侧的压电变化传递至输出电路部122,并且即使该形变是微小的,输出电路部122也会将与第二板部112的形变相对应的电信号输出至控制部18。由于检测薄膜部121以符合其具有的电压变化特性的方式来承受拉伸力,因此会高精度地引起电压变化。如果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在图9中以实线表示的输出电压变化为,将具有在作用有拉伸力时引起向正侧的压电变化的电压变化特性的检测薄膜部121安装在第二板部112的第一板面112a上的情况下的输出电压变化。在图9中以虚线表示的输出电压变化为,将具有在作用有拉伸力时引起向正侧的压电变化的电压变化特性的检测薄膜部121安装在第二板部112的第二板面112b上的情况下的输出电压变化。根据这些输出电压变化的对比可明确知晓如下内容,即,通过将具有在作用有拉伸力时引起向正侧的压电变化的电压变化特性的检测薄膜部121安装在随着异物检测而会有拉伸力作用的一侧的第一板面112a上,从而与将具有在作用有拉伸力时引起向正侧的压电变化的电压变化特性的检测薄膜部121安装在第二板部112的第二板面112b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将自基准电位的位移量提高10%左右。
控制部18在从压电薄膜传感器120接收到伴随于异物检测而产生的电信号时,停止由记录头52实施的油墨的喷出以及由输送部49(参照图1)实施的介质P的输送中的至少一方。其结果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即使不使用光学检测机构,也能够以与之同等程度的较高的精度而实施介质P上的异物S的检测。此外,虽然异物S与第二板部112的第一板面112a接触,但是不会与第二板面112b的输出电路部122发生干涉。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除了高精度的异物检测之外,还能够保护在电信号的输出中不可或缺的压电薄膜传感器120的输出电路部122。此外,在由已经被安装于第二板部112上的压电薄膜传感器120实施的介质P的异物S的检测时,这些异物S未到达记录头52(参照图8)。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能够以较高的准确度而对因异物S和记录头52的接触而引起的介质P或记录头52的损伤进行抑制。此外,异物S的检测以来自压电薄膜传感器120的电信号的值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的方式来进行判断。因此,通过对阈值进行调节,从而也能够对异物S的检测灵敏度进行调节。
接下来,对随着介质P的输送而与传感器罩140接触的大小的异物检测进行说明。图10为概要性地表示经由传感器罩140的异物检测的状况和传感器保护的状况的说明图。由于罩板部142与介质P之间的间隙为3.0~4.0mm,因此随着介质P的输送而与传感器罩140接触的异物S的大小为3.0mm以上。当这样的异物S随着介质P的输送而到达传感器罩140的固定板部141时,异物S会沿着输送方向A而被挤入固定板部141中。通过该挤入,从而使罩板部142以固定板部141的固定位置、详细而言为与框架100F的铅直的固定位置为中心,而如箭头标记M所示的那样以旋转的方式发生变形。通过该变形,从而使以留有非干涉区域K的方式与第二板部112处于非接触的状态的罩板部142与第二板部112相接触,从而如箭头标记M所示的那样将该第二板部112上推。因此,由于在第二板部112上像已经叙述的那样产生了形变,因此该形变会被压电薄膜传感器120检测出来,从而像已经叙述的那样停止由记录头52实施的油墨的喷出以及由输送部49(参照图1)实施的介质P的输送中的至少一方。此外,异物S与压电薄膜传感器120的接触本身也通过传感器罩140而被避免。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能够更可靠地对实现高精度的异物检测的压电薄膜传感器120进行保护。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中,将传感器罩140设为,在与图1所示的压印板43的表面构成材料、即压印板网状材料的0.2%屈服强度相比较弱的力下发生变形,并且传感器罩140的顶端随着变形而与第二板部112相接触的板材。因此,传感器罩140容易因到达传感器罩140的固定板部141的异物S而发生变形。具体而言,由于在弱于0.2%屈服强度的力下发生变形,并且传感器罩140的顶端会随着变形而与第二板部112接触,因此传感器罩140先于作为压印板43的表面构成材料的压印板网状材料而发生变形,并且通过传感器罩140的顶端与第二板部112接触,从而对与异物S的接触进行检测。其结果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在压印板43的表面上不易引起因异物S进入到压印板43与传感器罩140之间而造成的凹陷等的损伤。此外,传感器罩140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优选为,根据传感器罩140的材料或压印板43的表面构成材料的类别而适当地进行变更。即,只需采用如下的结构即可,即,在异物S进入到压印板43与传感器罩140之间时,传感器罩140在小于压印板43的表面构成材料发生变形的最小力的力下发生弹性变形,且传感器罩140的顶端随着弹性变形而与第二板部112接触,从而能够得到直至可实施异物检测的状态为止的异物检测板110的位移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使通过与异物S的接触而发生变形的传感器罩140、详细而言为罩板部142,如图10所示那样,在不与压电薄膜传感器120发生干涉的区域内与第二板部112的第一板面112a接触,从而在第二板部112上诱发形变位移。因此,通过在异物S到达第二板部112或第三板部113之前的、对应于第二板部112的形变位移的电信号的从压电薄膜传感器120的输出,从而能够实现提前的异物检测。而且,由于经由与异物S的接触而变形的传感器罩140不与压电薄膜传感器120发生干涉,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因变形的传感器罩140而造成的压电薄膜传感器120的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中,通过将传感器罩140设为与异物检测板110同等或相同的板厚与材质,从而使传感器罩140在使第二板部112诱发形变位移的最小力下不至于引起塑性变形。因此,由于能够避免传感器罩140的无意的塑性变形,因此能够以较高的实效性而对压电薄膜传感器120进行保护,并且能够诱发与异物S接触时的第二板部112的形变位移。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中,在由作为导电性材料的不锈钢而形成传感器罩140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接地设置。因此,能够排除或者抑制静电对传感器罩140所覆盖的电薄膜传感器120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中,在传感器罩140中使固定板部141和罩板部142屈曲成大致90°。因此,由于易于引起异物S与固定板部141接触之后的按入,因此也容易诱发由罩板部142实现的第二板部112的形变位移,从而能够进行较高的准确度的异物检测。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中,采用了如下方式,即,当在第二板部112上设置压电薄膜传感器120时,在将压电薄膜传感器120的检测薄膜部121设为长方形形状的基础上,使该检测薄膜部121的长度方向沿着介质P的宽度方向。因此,在与介质P的宽度方向正交的输送方向A上检测薄膜部121所占用的区域变窄,从而能够实现具有第二板部112的异物检测板110的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中,经由框架100F而将第一板部111固定在收纳有记录头52的滑架51上。由此,在实施介质P上的异物S的检测时,只需经由第一板部111和框架100F而将已经安装有压电薄膜传感器120的异物检测板110固定在滑架51上即可,并且无需特别的设备调节或电气控制设备。其结果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能够在提高了异物S的检测精度的基础上,实现机械性的设备调节的简便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中,以沿着输送方向A而远离记录头52的方式将第一板部111固定于上游侧,并如图3所示那样,使第二板部112从该第一板部111起朝向记录头52侧而连续。由此,由于使从第二板部112起屈曲的第三板部113位于记录头52一侧,因此能够减小沿着介质P的输送方向A的装置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中,通过上罩100C而覆盖了异物检测板110的整个区域。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即使有笔或墨盒等的异物从其上方落到异物检测板110上,也能够避免异物检测板110的无意的损伤。除此之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中,在与第二板部112相比靠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处,通过传感器罩140而在介质P一侧覆盖了该第二板部112。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即使在介质P的异物S随着介质P的输送而接近异物检测板110、详细而言为第二板部112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该第二板部112的无意的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中,如图3所示,使第四板部114从第三板部113起向远离介质P的一侧屈曲。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由于即使在介质P向与图3所示的输送方向A的相反方向被输送时在检测单元100的位置处介质P发生了翘起,被反向输送的介质P也会被第四板部114按压,因此能够通过第四板部114而对被反向输送的介质的输送堵塞进行抑制。另外,也可以使图3所示的异物检测板110形成为以铅直线为轴而线对称地反转后的形状。即,也可以使第二板部112朝向与记录头52相比靠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而从第一板部111连续地屈曲。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第四板部114而将异物S导向至第三板部113。此外,在该情况下,第一板部111的安装位置并不限于图3所示的框架100F的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的框架,也可以将其安装在于输送方向A上与框架100F的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的框架对置的输送方向A的下游侧的框架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中,使第三板部113以与被输送的介质P平行的方式从第二板部112屈曲。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与第三板部113从第二板部112向下屈曲成凸出的锐角状的情况相比,能够在滑架51所收纳的记录头52与介质P在输送方向A上进行相对移动的情况下,对因第三板部113与介质P接触而引起的介质P的损伤的可能性进行抑制。另外,即便使第三板部113从第二板部112向下屈曲成凸出的锐角状,也不存在障碍。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中,将四单元的检测单元100安装固定在滑架51上,并设为能够进行记录装置10所能够对应的最大宽度的介质P上的异物检测。而且,四单元的检测单元100只不过是分别经由框架100F并通过螺栓紧固而被固定在滑架51上。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如果在任何一个检测单元100中发生了异物检测的功能不健全的情况,则能够很容易地更换该功能不健全的检测单元100,并且能够使功能不健全的情况很容易且提前恢复。除此之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中,在四单元的各个检测单元100中,只不过是通过螺栓紧固而将异物检测板110固定在框架100F上。由此,在功能不健全的检测单元100中,仅通过将上罩100C拆下并对功能不健全的检测单元100的异物检测板110进行更换,便能够使功能不健全的情况很容易且提前恢复。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中,以与将成为异物检测的对象的介质P跨及其宽度方向而分割成的分割区域对置的方式来设置四单元的检测单元100。由此,具有以下的优点。例如,如果异物S存在于图2所示的介质P的宽度方向(交叉方向B)的右端侧,则与该宽度方向右端的分割区域对置的图2的最右端的检测单元100会从压电薄膜传感器120发出大于对应于其他分割区域的检测单元100的电信号。在异物S存在于图2所示的介质P的宽度方向左端侧的情况下,或者在异物S存在于宽度方向中央的右侧或宽度方向中央的左侧的情况下也是一样的。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通过对从四单元的检测单元100输出的电信号的大小进行对比,从而能够对异物S存在于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的哪个位置进行辨别。
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装置40中,在四单元的检测单元100的每一个中,将两个压电薄膜传感器120沿着交叉方向B而设置在第二板部112上(参照图4、图5)。由此,提高了异物的检测精度。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改变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通过各种各样的结构来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在发明内容一栏所记载的各个方式中的技术特征所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改变例中的技术特征也是可以适当进行替换或组合的。此外,如果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未被作为必要的技术特征进行说明,则可以适当删除。
虽然在已经叙述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如下结构,即,传感器罩140为单一的板材,并以屈曲成大致90°的方式而连续地设置有被固定在框架100F上的固定板部141和相对于介质P而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罩板部142,但并不限于此。图11为以对稳态时的姿态和变形时的姿态进行对比的方式来表示改变例的传感器罩145的说明图。除了截面形状与已经叙述的传感器罩140有所不同之外,该改变例的传感器罩145具有与传感器罩140相同的结构。传感器罩145为单一的板材,并连续地设置有固定板部146、第一罩板部147和第二罩板部148。固定板部146通过螺栓133和未图示的螺母而以横跨其整个面的方式被固定在框架100F上,并且将连续的第一罩板部147和第二罩板部148保持为悬臂状。第一罩板部147从固定板部146起朝向记录头52一侧屈曲而连续,且相对于介质P而倾斜地配置。第二罩板部148从第一罩板部147起屈曲并连续,并被设为相对于介质P而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形状,并且在第二罩板部148的顶端与第二板部112的第一板面112a处于非接触的状态的基础之上,通过第一罩板部147和第二罩板部148而对压电薄膜传感器120进行覆盖。
图12为以根据传感器罩形状的不同而进行对比的方式来表示传感器罩顶端相对于施加于传感器罩上的载荷的垂直方向位移量的说明图。具体而言,假定异物与传感器罩相接触,从而在向传感器罩140的固定板部141的下端以及传感器罩145的第一罩板部147的下端分别朝向输送方向A施加了载荷时,对传感器罩140的罩板部142的顶端以及传感器罩145的第二罩板部148的顶端朝向垂直方向(D方向)的上方所发生的位移的位移量进行测量的情况。如图12所示,可知晓如下内容,即,传感器罩145的位移量约为传感器罩140的位移量的二倍。因此,可以说是,与传感器罩140的形状相比,传感器罩145的形状能够在更小的力下获得更大的位移量。即,传感器罩145的形状的传感器罩能够提高异物的检测精度,进而能够减小因与异物的接触而引起的压印板43的表面构成材料的变形。
虽然在已经叙述的实施方式中,将检测薄膜部121设为长方形形状,但是也可以设为长方形以外的形状。此外,虽然当将检测薄膜部121设置在第二板部112上时,以长度方向沿着介质P的宽度方向的方式而使检测薄膜部121与介质P的输送方向正交,但是也可以使检测薄膜部121沿着介质P的输送方向或者与输送方向交叉。
虽然在已经叙述的实施方式中,将传感器罩140设为如下的板材,即,传感器罩140的顶端在与图1所示的压印板43的表面构成材料、即压印板网状材料的0.2%屈服强度相比较弱的力下变形至与第二板部112接触的板材,但是如果压印板43为其表面上不具备压印板网状材料的金属制的压印板,则也可以不考虑0.2%屈服强度。此外,在压印板网状材料不为铝、铜以及钛等的不呈现屈服性能的材质,而是钢等的呈现屈服性能的材质时,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板材,即,传感器罩140的顶端在与作为压印板43的表面构成材料的压印板网状材料的屈服应力(引起塑性变形的最小力)相比较弱的力下变形至与第二板部112接触的板材。
虽然在已经叙述的实施方式中,由导电性材料来形成传感器罩140并进行接地设置,但是如果在压电薄膜传感器120中不实施静电对策,则也可以由非导电性材料例如工程塑料来形成传感器罩140,或者不进行接地设置。
虽然在已经叙述的实施方式中,将传感器罩140设为屈曲的板材,但是也可以采用网状或冲压金属的板材屈曲而形成。
虽然在已经叙述的实施方式中,经由框架100F而将异物检测板110固定在滑架51上,但是也可以将框架100F以独立于滑架51的方式而设置在与记录头52相比靠输送方向上游侧处,并将异物检测板110固定在该框架100F上。也就是说,也可以以从滑架51独立出来的方式来设置异物检测板110。此外,也可以将框架100F本身收纳于滑架51中,或者也可以由滑架51的框体来构成框架100F从而对异物检测板110进行固定。
虽然在已经叙述的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如下方式,即,在使第一板部111远离记录头52的基础上,使第二板部112朝向记录头52一侧而连续,但是也可以使第二板部112以朝向远离记录头52的一侧、即输送方向上游侧的方式而与第一板部111连续。
虽然在已经叙述的实施方式中,将第二板部112与介质P所成的角θ设为25°,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第二板部112与介质P所成的角θ设为30°以下,并将第二板部112与被铅直固定的第一板部111所成的角θ设为超过90°且120°以下。
虽然在已经叙述的实施方式中,以从第三板部113起向远离介质P的一侧屈曲的方式来设置第四板部114,但是也可以省略该第四板部114,或者将第三板部113的自由端的截面形状设为圆弧状。
虽然在已经叙述的实施方式中,使第三板部113与介质P平行,但是也可以设为向介质P一侧弯曲的形状。
虽然在已经叙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使第三板部113沿着交叉方向B而在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但是也可以使该第三板部113与交叉方向B倾斜地交叉并在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虽然在已经叙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检测单元100采用了在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被设置于滑架51的端部51a上的结构,但并不限于此,在作为记录头52而使用将喷嘴列沿着输送方向A排列且使滑架51在介质P的宽度方向上进行往返移动的串行头的情况下,检测单元100可采用分别设置在交叉方向B上的滑架51的两侧面上的方式。
符号说明
10…记录装置;18…控制部;19…CPU;20…系统总线;21…ROM;22…RAM;23…头驱动部;24…电机驱动部;25…滑架电机;26…送出电机;27…输送电机;28…收卷电机;31…输入输出部;33…加热器驱动部;40…液体喷出装置;42…压印板;43…压印板;44…压印板;45、47…输送辊;46…加热器;48…加热器;49…输送部;51…滑架;51a…端部;52…记录头;52a…喷嘴列;53…加热器;54…安置部;55…收卷部;100…检测单元;100C…上罩;100F…框架;110…异物检测板;111…第一板部;112…第二板部;112a…第一板面;112b…第二板面;112c…开口部;113…第三板部;114…第四板部;120…压电薄膜传感器;121…检测薄膜部;122…输出电路部;123…板配线;130…螺栓;131…螺栓;132…螺母;133…螺栓;140…传感器罩;141…固定板部;142…罩板部;145…传感器罩;A…输送方向;B…交叉方向;D…喷出方向;F…喷嘴形成面;H…箭头标记;K…非干涉区域;M…箭头标记;P…介质;S…异物;T…箭头标记。
Claims (6)
1.一种液体喷出装置,具备:
支承部件,其对介质进行支承;
液体喷出部,其以与所述介质面对面的方式被配置并向所述介质喷出液体;
检测板部,其呈板状,且通过与随着所述介质和所述液体喷出部的相对移动而能够与所述液体喷出部接触的对象物的接触而引起形变位移;
压电薄膜传感器,其被设置在与所述介质面对面的所述检测板部的介质侧板面上,并输出与所述检测板部的形变位移相对应的电信号;
传感器罩,其与所述检测板部分离,并以与所述介质侧板面非接触的方式而覆盖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
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在所述相对移动的方向上位于所述传感器罩与所述液体喷出部之间,
所述传感器罩在与所述支承部件对置的方向上位于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罩在被施加了与对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构成材料施加力时所述表面构成材料发生变形的最小力相比较小的力时发生弹性变形,并且所述传感器罩的顶端随着所述弹性变形而与所述检测板部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在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构成材料为呈现屈服性能的材质的情况下,所述传感器罩在与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构成材料的屈服应力相比较弱的力下发生变形,并且所述传感器罩的顶端随着所述变形而与所述检测板部接触,
在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构成材料为不呈现屈服性能的材质的情况下,所述传感器罩在与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构成材料的0.2%屈服强度相比较弱的力下发生变形,并且所述传感器罩的顶端随着所述变形而与所述检测板部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罩在与所述对象物接触而引起变形的情况下,在配置有所述压电薄膜传感器的区域以外与所述介质侧板面接触,从而使所述检测板部诱发形变位移。
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罩在使所述检测板部诱发形变位移的最小力下不会引起塑性变形。
6.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所述传感器罩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并进行接地设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58632 | 2017-03-24 | ||
JP2017058632A JP6822260B2 (ja) | 2017-03-24 | 2017-03-24 | 液体吐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21603A true CN108621603A (zh) | 2018-10-09 |
CN108621603B CN108621603B (zh) | 2021-08-06 |
Family
ID=63706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210751.4A Active CN108621603B (zh) | 2017-03-24 | 2018-03-14 | 液体喷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399365B2 (zh) |
JP (1) | JP6822260B2 (zh) |
CN (1) | CN108621603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10384A (zh) * | 2019-09-01 | 2019-11-05 | 宋彦宏 | 一种液压管路的来油测量指示仪及检测方法 |
CN111175311A (zh) * | 2018-11-13 | 2020-05-19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传感器系统 |
CN111797503A (zh) * | 2020-06-05 | 2020-10-20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一种控制压电薄膜连接器脱离屈曲的方法 |
CN112858390A (zh) * | 2020-12-31 | 2021-05-28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异物测试装置和异物测试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1094764A (ja) * | 2019-12-16 | 2021-06-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印刷装置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36525A (ja) * | 2000-07-21 | 2002-02-05 | Konica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CN1795106A (zh) * | 2003-05-30 | 2006-06-28 | 株式会社理光 | 成像装置 |
CN101184626A (zh) * | 2005-05-30 | 2008-05-21 | 爱克发印艺公司 | 防碰撞方法及检测器 |
JP2013035184A (ja) * | 2011-08-05 | 2013-02-21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吐出装置 |
CN104441979A (zh) * | 2013-09-24 | 2015-03-2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04553327A (zh) * | 2013-10-18 | 2015-04-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吐装置 |
CN204488230U (zh) * | 2015-02-06 | 2015-07-22 | 上海梓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防刮蹭打印材料的喷车装置 |
CN104908418A (zh) * | 2014-03-10 | 2015-09-1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
CN105538928A (zh) * | 2016-02-05 | 2016-05-04 | 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续式喷墨印花生产线喷头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5564034A (zh) * | 2014-11-04 | 2016-05-11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及头保护方法 |
CN108394181A (zh) * | 2017-02-06 | 2018-08-1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36202A (en) * | 1990-08-31 | 1992-08-04 | Atochem North America, Inc | Material sensor |
US5486063A (en) * | 1995-01-09 | 1996-01-23 | Intermec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ing the length of label or tag media by detecting changes in relative thickness |
JP2000356507A (ja) * | 1999-06-15 | 2000-12-26 | Canon Inc | シート種検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308525A (ja) * | 2001-04-18 | 2002-10-2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記録紙先端検出装置 |
JP4532844B2 (ja) * | 2003-04-17 | 2010-08-2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表面性識別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4785399B2 (ja) * | 2005-04-01 | 2011-10-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識別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7024379A (ja) * | 2015-07-28 | 2017-02-02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 |
JP6769114B2 (ja) * | 2016-05-30 | 2020-10-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 |
-
2017
- 2017-03-24 JP JP2017058632A patent/JP6822260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14 CN CN201810210751.4A patent/CN108621603B/zh active Active
- 2018-03-14 US US15/921,122 patent/US1039936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036525A (ja) * | 2000-07-21 | 2002-02-05 | Konica Corp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CN1795106A (zh) * | 2003-05-30 | 2006-06-28 | 株式会社理光 | 成像装置 |
CN101184626A (zh) * | 2005-05-30 | 2008-05-21 | 爱克发印艺公司 | 防碰撞方法及检测器 |
JP2013035184A (ja) * | 2011-08-05 | 2013-02-21 | Seiko Epson Corp | 液体吐出装置 |
CN104441979A (zh) * | 2013-09-24 | 2015-03-2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记录装置 |
CN104553327A (zh) * | 2013-10-18 | 2015-04-29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吐装置 |
CN104908418A (zh) * | 2014-03-10 | 2015-09-16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图像记录装置和图像记录方法 |
CN105564034A (zh) * | 2014-11-04 | 2016-05-11 | 佳能株式会社 | 打印装置及头保护方法 |
CN204488230U (zh) * | 2015-02-06 | 2015-07-22 | 上海梓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防刮蹭打印材料的喷车装置 |
CN105538928A (zh) * | 2016-02-05 | 2016-05-04 | 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续式喷墨印花生产线喷头保护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394181A (zh) * | 2017-02-06 | 2018-08-1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喷出装置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75311A (zh) * | 2018-11-13 | 2020-05-19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传感器系统 |
CN111175311B (zh) * | 2018-11-13 | 2023-01-13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传感器系统 |
CN110410384A (zh) * | 2019-09-01 | 2019-11-05 | 宋彦宏 | 一种液压管路的来油测量指示仪及检测方法 |
CN110410384B (zh) * | 2019-09-01 | 2024-03-08 | 宋彦宏 | 一种液压管路的来油测量指示仪及检测方法 |
CN111797503A (zh) * | 2020-06-05 | 2020-10-20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一种控制压电薄膜连接器脱离屈曲的方法 |
CN111797503B (zh) * | 2020-06-05 | 2023-10-20 |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 一种控制压电薄膜连接器脱离屈曲的方法 |
CN112858390A (zh) * | 2020-12-31 | 2021-05-28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异物测试装置和异物测试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399365B2 (en) | 2019-09-03 |
JP2018161745A (ja) | 2018-10-18 |
CN108621603B (zh) | 2021-08-06 |
US20190168521A1 (en) | 2019-06-06 |
JP6822260B2 (ja) | 2021-0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621603A (zh) | 液体喷出装置 | |
US8746694B2 (en) | In-line substrate media sensor and protective guide | |
US8922226B2 (en) | Production line det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10431019A (zh) | 包括应变计传感器的流体喷射管芯 | |
US8857947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aper position sensing using transparent transport belt | |
CN108394181A (zh) | 液体喷出装置 | |
JP4882551B2 (ja) | 液滴吐出装置 | |
CN108621564A (zh) | 液体喷出装置 | |
CN101678424A (zh) | 用于滚圆板材段的方法和装置 | |
JP6562000B2 (ja) | 搬送ベルトの張力調整方法、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TWI677441B (zh) | 列印條及列印系統 | |
US10081176B2 (en) |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 |
US20030011663A1 (en)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and determining trajectories of ink droplets | |
US7604329B2 (en) | Liquid ejection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2006168195A (ja) | 記録装置 | |
JP6821533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
JPH11325811A (ja) | 間隙寸法検出方法、間隙寸法検出用積層体および間隙寸法検出装置 | |
EP3173239B1 (en) | Method of monitoring a jetting unit | |
US10792942B2 (en) | Measuring the thickness of a print media | |
US20030052954A1 (en) |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JP2006335572A (ja) | 印刷技術機械を通してシートを搬送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2019005925A (ja) |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検査方法 | |
JP6475100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 |
JP2019162728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CN113524676A (zh) | 打印头组件和三维打印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