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12012A - 端子台 - Google Patents

端子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12012A
CN108512012A CN201711153310.7A CN201711153310A CN108512012A CN 108512012 A CN108512012 A CN 108512012A CN 201711153310 A CN201711153310 A CN 201711153310A CN 108512012 A CN108512012 A CN 1085120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portion
terminal
joint face
incorporating section
body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533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12012B (zh
Inventor
小野真広
藤原泰治郎
森田和明
米山弘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mr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m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887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80595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Omron Corp filed Critical Omr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5120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20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120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120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15Terminal blocks providing connections to wire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03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 H01R11/07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the connecting locations being of the same type but different siz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64Press fit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2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the cable being clamped between assembled parts of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01R4/36Conductive members located under tip of screw
    • H01R4/363Conductive members located under tip of screw with intermediate part between tip and conductive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18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 H01R4/481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the spring shape allowing insertion of the conductor end when the spring is unbiased
    • H01R4/4821Single-blade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18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 H01R4/4827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with an opening in the housing for insertion of a release too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assembling or disassembling contact members with insulating base, case or sleeve
    • H01R43/22Hand too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416Means for guiding or retaining wires or cables connected to terminal blo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42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6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 H01R9/2683Marking plate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4Spring housing details
    • H01R4/4842Spring housing details the spring housing being provided with a single opening for insertion of a spring-activating too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46Busbar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5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am, wedge, cone or ball also combined with a screw
    • H01R4/52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cam, wedge, cone or ball also combined with a screw which is spring load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准确地对使用者告知电线的连接状况的端子台。端子台包括:状态显示部(40),显示第3开口部(113)中导体部与端子电极部(20)为连接状态还是非连接状态;以及显示用可动构件(50),具有:本体部(51),能够在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的方向上往返移动;接触部(52),能够与自第1开口部(111)插入至收纳部(12)中的导体部接触;力传送部(53),当自第1开口部(111)向收纳部(12)中插入导体部时,使本体部(51)朝向端子连接面(11)移动;以及转动机构部(54、55),能够使状态显示部(40)转动,以与本体部(51)的往返移动相应地在连接状态与非连接状态之间变更状态显示部(40)的显示。

Description

端子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推入连接式的端子台。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揭示一种端子台,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端子连接面,具有能够插拔电线的开口部及与该开口部邻接而配置的观测窗;以及收纳部,设于内部且连接于开口部。在所述端子台中,与电线的插拔相应地,在收纳部的与端子连接面交叉的方向的大致中心将绕转动轴转动的长条的显示体设于收纳部。在该显示体中一体地设有设于长边方向的一端且配置为能够通过显示体的转动而自观测窗露出的显示部,通过该显示部是否自观测窗露出,来对使用者告知电线的连接状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实用新案登录第309893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所述端子台中,显示体的转动轴至显示部为止的距离长,例如有时在小型的端子台中无法在收纳部中充分地确保显示部的转动区域。该情况下,不管电线的连接状况如何,显示部一直自观测窗露出,有无法对使用者告知准确的电线的连接状况的担忧。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准确地对使用者告知电线的连接状况的端子台。
[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端子台包括:
绝缘性的壳体,具有:端子连接面,呈直线排列而设有能够供电线的导体部插拔的第1开口部、与所述第1开口部邻接且能够供夹具插拔的第2开口部、及第3开口部;以及收纳部,设于内部且连接于所述第1开口部、所述第2开口部、及所述第3开口部;
端子电极部,配置于所述收纳部且能够与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接触;
板弹簧,一端具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固定部,另一端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并配置于所述收纳部内,所述弹性部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之间夹持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将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设为连接状态,并且所述弹性部与自所述第2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夹具接触,解除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导体部的接触,将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设为非连接状态;
状态显示部,配置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端子连接面的附近,且能够绕在相对于自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所述第1开口部至所述第3开口部的排列方向而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壳体,并且在所述第3开口部中显示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为所述连接状态还是所述非连接状态;以及
显示用可动构件,配置于所述收纳部中且具有:本体部,沿与所述端子连接面交叉的方向延伸,且能够在与所述端子连接面交叉的方向上往返移动;接触部,配置于所述端子电极部的附近,且能够与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接触;力传送部,连接于所述本体部,且当自所述第1开口部向所述收纳部中插入所述导体部时,使所述本体部朝向所述端子连接面移动;以及转动机构部,配置于所述端子连接面的附近且所述状态显示部的附近的所述本体部,能够使所述状态显示部转动,以与所述本体部的往返移动相应地在所述连接状态与所述非连接状态之间变更所述状态显示部的显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所述实施方式的端子台,包括在第3开口部中显示导体部与端子电极部为连接状态还是非连接状态的状态显示部。由此,例如即便为小型的端子台,也可在收纳部中确保状态显示部的转动区域,可对使用者告知准确的电线的连接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端子台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端子台的正面图。
图3是将电线的导体部插入至图1的端子台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4是将电线的导体部与夹具插入至图1的端子台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5是图1的端子台的端子电极部的立体图。
图6是图1的端子台的显示用可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7是图1的端子台的状态显示部的立体图。
图8是图1的端子台的变形例的正面图。
图9是图8的端子台的端子电极部的立体图。
图10是图8的端子台的显示用可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图8的端子台的状态显示部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端子台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的端子台的正面图。
图14是图12的端子台的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的立体图。
图15是将电线的导体部插入至图12的端子台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16是将电线的导体部与夹具插入至图12的端子台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17是用以对图12的端子台的操作感进行说明的图。
图18是图12的端子台的变形例的正面图。
图19是图18的端子台的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的立体图。
图20是将电线的导体部插入至图18的端子台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21是将电线的导体部与夹具插入至图18的端子台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端子台的平面图。
图23是将电线的导体部插入至图22的端子台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24是将电线的导体部与夹具插入至图22的端子台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端子台的立体图。
图26是图25的端子台的正面图。
图27是去除了图25的端子台的端子电极部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28是图25的端子台的端子电极部的立体图。
图29是图25的端子台的状态显示部的立体图。
图30是图25的端子台的显示用可动构件的立体图。
图31是将电线的导体部插入至图25的端子台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32是将电线的导体部插入至图25的端子台之前的状态的状态显示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33是将电线的导体部插入至图25的端子台之后的状态的状态显示部附近的放大图。
[符号的说明]
1:端子台
10:壳体
11:端子连接面
12:收纳部
13:电线插入引导壁部
14:倾斜壁部
15:分隔壁部
16、56、146:贯通孔
20、120:端子电极部
21:横板部
22:第1纵板部
23:第2纵板部
24:矩形贯通孔
25:固定用孔
26、42、642:突出部
30:板弹簧
31:固定部
32:弹性部
33:弯曲部
40、140:状态显示部
41:圆柱体
43:连接显示区域
44:非连接显示区域
45:切口部
46:转动轴部
50、150:显示用可动构件
51、151:本体部
52:接触部
53:弹性腕部(作为力传送部的施力部的一例)
54:第1爪部(转动机构部的一例)
55:第2爪部(转动机构部的一例)
57:转动支点部
58:连接部
60: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
61:第1接触部
62:第2接触部
63:第1突起部
64:移动限制部
65:转动部
66:第1构件
67:第2构件
68、168、641:腕部
70:第2突起部
80:电线
81:导体部
90:夹具
100:电线插入区域
101:第1壁部
102:第2壁部
103:第3壁部
104:第4壁部
105:第1收纳凹部
106:第2收纳凹部
107:阶差部
110:夹具插入区域
111:第1开口部
112:第2开口部
113:第3开口部
121:第1区域
122:第2区域
123:第1通路部
124:第2通路部(矩形贯通孔)
125:显示收纳部
126:第1可动构件用倾斜面
127:第2可动构件用倾斜面
141:板弹簧用倾斜面
142:第1间隙形成面
143:第2间隙形成面
144、145:间隙
147:收纳切口部
152:突起部
153:切口部
221:槽部
401、601:转动轴
461:前端部
462:环状凹部
511:倾斜面
521:接触面
611:第1面
612:第2面
A、B、C:位移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依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再者,以下的说明中,视需要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语(例如,包含“上”、“下”、“右”、“左”、“侧”、“端”的用语),但这些用语的使用是为了容易理解参照附图的发明,并非通过这些用语的含义来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另外,以下的说明从本质上来说只不过为例示,并非意图限制本发明、其应用物、或者其用途。进而,附图为示意性者,各尺寸的比率等未必与实际者一致。
(第1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如图1所示,包括具有矩形盒状的绝缘性的壳体10。该壳体10具有设有能够插拔电线80的导体部81(图6及图7所示)的第1开口部111、能够供夹具90(图7所示)插拔的第2开口部112、及第3开口部113的端子连接面11。
在所述端子台1中,端子连接面11为壳体10的上部的矩形面(即,图1的上表面),第1开口部111、第2开口部112、及第3开口部113是沿端子连接面11的长边方向隔开间隔且呈直线排列而设置。第1开口部111配置于第2开口部112及第3开口部113之间。即,第2开口部112及第3开口部113分别与第1开口部111邻接。
壳体10如图2所示,含有具有端子连接面11的第1壁部101、与第1壁部101相对向的第2壁部102、与第1壁部101及第2壁部102大致正交且相互相对向的第3壁部103及第4壁部104,厚度方向的其中一面(即,图2的纸面贯通方向的跟前侧的面)开口。
另外,壳体10具有设于由第1壁部~第4壁部101、102、103、104包围的内部,并且与第1开口部111、第2开口部112、及第3开口部113连接的收纳部12。该收纳部12包含连接有第1开口部111及第2开口部112的第1区域121、与连接有第3开口部113的第2区域122,第1区域121中收纳有端子电极部20与板弹簧30,第2区域122中收纳有状态显示部40与显示用可动构件50。再者,将第2壁部102的与端子连接面11相对向的内面设为收纳部12的底面。
收纳部12的第1区域121与第2区域122是由自第1开口部111沿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例如,大致正交)的方向(即,图2的上下方向)以支撑端子电极部20的方式延伸的电线插入引导壁部13分隔。另外,在电线插入引导壁部13与第2壁部102之间设有将第1区域121与第2区域122相连的第1通路部123。
收纳部12的第1区域121中设有沿壳体10的厚度方向的俯视时具有大致台形状的倾斜壁部14。该倾斜壁部14具有:板弹簧用倾斜面141,与电线插入引导壁部13相对向,且以随着朝向电线80的插入方向(即,自图2的上侧至下侧)而接近电线插入引导壁部13的方式倾斜;第1间隙形成面142,与第3壁部103相对向,且相对于电线插入引导壁部13大致平行地延伸;以及第2间隙形成面143,与第2壁部102相对向,且在与第1间隙形成面142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板弹簧用倾斜面141与电线插入引导壁部13之间设有电线插入区域100与夹具插入区域110,所述电线插入区域100为存在经由第1开口部111而插入电线80的导体部81的可能性的区域,所述夹具插入区域110为存在经由第2开口部112而插入夹具90的可能性的区域。在第1间隙形成面142与第3壁部103之间及第2间隙形成面143与第2壁部102之间分别设有能够配置端子电极部20的间隙144、145。
再者,第2壁部102中设有将第2壁部102在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例如,大致正交)的方向上贯通并与壳体10的外部相连的两个贯通孔146。各贯通孔146分别配置于与后述的端子电极部20的横板部21的两端部相对应的第2壁部102的部分。
收纳部12的第2区域122中设有第2通路部124,其是由电线插入引导壁部13与第4壁部104构成,沿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例如,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与第1通路部123及第3开口部113相连。在该第2通路部124的第3开口部113附近设有收纳状态显示部40的显示收纳部125。
另外,第2通路部124在第1通路部123与显示收纳部125之间设有第1可动构件用倾斜面126与第2可动构件用倾斜面127。第1可动构件用倾斜面126在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的方向上设于较具有端子连接面11的第1壁部101而言靠近第2壁部102的第4壁部104上,且以随着接近端子连接面11的第3开口部113而远离电线插入引导壁部13的方式倾斜。该第1可动构件用倾斜面126与后述的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弹性腕部53接触,产生对显示用可动构件50施加的朝向端子连接面11的施加力。另外,第2可动构件用倾斜面127在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的方向上设于较第2壁部102而言靠近第1壁部101的第4壁部104上,且以随着接近端子连接面11的第3开口部113而接近电线插入引导壁部13的方式倾斜。该第2可动构件用倾斜面127与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弹性腕部53接触,限制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朝向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的移动。
端子电极部20如图2及图3所示,为沿壳体10的厚度方向的俯视时具有大致U字形状的板状体,且包含:矩形板状的横板部21,相对于端子连接面11大致平行地延伸;第1纵板部22及第2纵板部23,分别自该横板部21的长边方向的两端在与端子连接面11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该端子电极部20如图2所示,横板部21配置于第2间隙形成面143与第2壁部102之间的间隙145,第1纵板部22配置于第1间隙形成面142与第3壁部103之间的间隙144,第2纵板部23沿电线插入引导壁部13而配置。
如图3所示,在端子电极部2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设有将端子电极部20在板厚方向贯通的矩形贯通孔24。该矩形贯通孔24跨越横板部21与各纵板部22、23的一部分而延伸,如图2所示,配置有后述的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接触部52。第1纵板部22上设有用以利用紧固构件(未图示)将端子电极部20固定于壳体10的固定用孔25。另外,第2纵板部23上设有朝向第1纵板部22突出的突出部26。再者,第2纵板部23的矩形贯通孔24被设置为不会妨碍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在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的方向上的移动。
如图2所示,板弹簧30具有一端的固定部31、能够相对于固定部31发生弹性变形的另一端的弹性部32、以及将固定部31与弹性部32连结的弯曲部33。固定部31固定于端子电极部20的第1纵板部22。弹性部32具有其板面沿倾斜壁部14的板弹簧用倾斜面141而成的形状,其前端延伸至端子电极部20为止而与突出部26接触。该弹性部32构成为能够朝向固定部31并通过(横切)电线插入区域100至夹具插入区域110为止发生弹性变形。
弹性部32在与端子电极部20的第2纵板部23之间夹持经由第1开口部111而插入至收纳部12的第1区域121中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能够将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连接(参照图6)。另外,弹性部32与自第2开口部112插入至收纳部12的第1区域121中的夹具90接触,从而能够解除弹性部32与导线80的导体部81的接触(参照图7)。
状态显示部40如图2所示,在第3开口部113中显示,是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进行连接的连接状态,还是导线80的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的连接已解除的非连接状态。该状态显示部40配置于收纳部12的第2区域122的显示收纳部125中,且能够绕在相对于自端子连接面11的第1开口部111至第3开口部113的排列方向而交叉的方向(即,图2的纸面贯通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401转动地支撑于壳体10。
具体而言,状态显示部40如图4所示,具有:圆柱体41,中心轴构成转动轴401;以及切口部45,设于该圆柱体41的外周的一部分且沿中心轴延伸。圆柱体41的外周的该切口部45的中间部设有朝与转动轴401交叉(例如,大致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42。再者,沿转动轴401方向的俯视下的切口部45占圆柱体41的面积的比率小于1/2。
另外,切口部45以外的圆柱体41的相对于转动轴401的外周面上设有连接显示区域43与非连接显示区域44。连接显示区域43例如为以红色或黄色等明显的颜色进行着色的区域,非连接显示区域44例如为以与圆柱体41的材料相同的颜色进行着色的区域(或者,在以与圆柱体41相同的材料形成状态显示部40的情况下,为非着色区域)。状态显示部40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如图2所示,自端子连接面11朝向壳体10的外部稍微突出。
显示用可动构件50如图2所示,具有本体部51、接触部52、作为力传送部的一例的施力部的一例的弹性腕部53、作为转动机构部的一例的第1爪部54及第2爪部55。
本体部51如图2所示,具有在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例如,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大致矩形板状,能够在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的方向上往返移动地配置于第2通路部124。如图5所示,在该本体部51的大致中央设有将本体部51在其板厚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56。
接触部52如图2所示,以自本体部51的与电线插入引导壁部13相对向的板面的长边方向的下端部朝向第1区域121突出的方式设置,并配置于第1通路部123。即,该接触部52配置于端子电极部20的附近的本体部51。该接触部52如图5所示,具有矩形棒状,且在其上表面(即,与端子连接面11相对向的面)具有接触面521。该接触面521配置为能够与经由第1开口部111而插入至收纳部12的第1区域121中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接触。
当自第1开口部111向收纳部12的第1区域121插入电线80的导体部81时,与电线80的导体部81接触的接触部52被按压至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远离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即,图2的下方)。伴随于接触部52被按压至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远离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本体部51也朝向第2壁部102移动(参照图6)。
弹性腕部53如图5所示,连接于本体部51的贯通孔56的上端缘部,自本体部51朝向第4壁部104且沿第2可动构件用倾斜面127延伸。该弹性腕部53在自第1开口部111向收纳部12的第1区域121插入电线80的导体部81时,朝向端子连接面11而对本体部51施力。详细而言,当自第1开口部111向收纳部12的第1区域121插入电线80的导体部81,本体部51朝向第2壁部102移动时,弹性腕部53的前端与第1可动构件用倾斜面126接触,朝向本体部51发生弹性变形。通过该弹性腕部53的弹性变形,朝向端子连接面11对本体部51施力(参照图6)。即,弹性腕部53构成为将电线80的导体部81对接触部52的按压力转换成弹性力,并传送至本体部51。
第1爪部54及第2爪部55如图2所示,配置于端子连接面11的附近且状态显示部40的附近的本体部51,能够使状态显示部40转动,以与本体部51的往返移动相应地在连接状态与非连接状态之间变更状态显示部40的显示。详细而言,第1爪部54及第2爪部55分别在自端子连接面11的所述第1开口部至所述第3开口部的排列方向(即,图2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配置为相互隔开间隔且能够通过本体部51的往返移动而个别地与状态显示部40的突出部42接触。
第1爪部54在本体部51的往返移动的方向、即本体部51的长边方向上配置于端子连接面11的附近,且自本体部51的与第4壁部104相对向的板面朝向第4壁部104突出。另外,第2爪部55在本体部51的长边方向上较本体部51的第1爪部54而言远离端子连接面11而配置,与第1爪部54同样地,自本体部51的与第4壁部104相对向的板面朝向第4壁部104突出。
另外,在第1爪部54与第2爪部55之间配置有状态显示部40的突出部42,第1爪部54及第2爪部55中的任一者能够与突出部42接触。即,通过本体部51朝远离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即,图2的下方)移动,以第1爪部54在状态显示部40的切口部45内与突出部42接触而使状态显示部40转动的方式显示连接状态(参照图6),通过本体部51朝靠近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即,图2的上方)移动,以在状态显示部40的切口部45内第1爪部54远离突出部42而第2爪部55与突出部42接触而使状态显示部40转动的方式显示非连接状态(参照图2)。
其次,使用图2、图6、及图7对将电线80的导体部81插入至第1开口部111、将夹具90插入至第2开口部112时的端子台1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将电线80的导体部81自端子台1的第1开口部111插入至收纳部12的第1区域121的电线插入区域100时,经插入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板弹簧30的弹性部32接触,将板弹簧30的弹性部32按压至远离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由此,板弹簧30的弹性部32对抗其弹簧力而发生弹性变形,电线80的导体部81如图6所示,被夹持在板弹簧30的弹性部32与端子电极部20的第2纵板部23之间,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成为连接状态。
进而,当将电线80的导体部81插入至收纳部12的第1区域121的电线插入区域100时,经插入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接触部52的接触面521接触,如图6所示,将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接触部52的接触面521按压至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远离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直至接触部52与第2壁部102接触为止。
此时,通过电线80的导体部81对接触部52的按压,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本体部51朝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远离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移动,第1爪部54与状态显示部40的突出部42接触,使状态显示部40绕图2所示的俯视下的逆时针方向自图2所示的位置(即,突出部42与端子连接面11大致平行地延伸的位置)转动至图6所示的位置(即,突出部42在与端子连接面11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位置)。由此,自第3开口部113露出连接显示区域43的至少一部分,第3开口部113中显示为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为连接状态。
继而,当自图6所示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为连接状态的端子台1的第2开口部112插入夹具90时,如图7所示,夹具90的前端与板弹簧30的弹性部32接触,使板弹簧30的弹性部32对抗其弹簧力进一步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解除板弹簧30的弹性部32与电线80的导体部81的接触,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成为非连接状态。以后可将收纳部12内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拔出至收纳部12外。
当在将收纳部12内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拔出至收纳部12外后,将收纳部12内的夹具90拔出至收纳部12外时,因夹具90而发生弹性变形的板弹簧30的弹性部32利用弹簧力而朝向端子电极部20的第2纵板部23移动,恢复至弹性部32的前端与端子电极部20的第2纵板部23的突出部26接触的图2所示的状态。
此时,解除电线80的导体部81及夹具90对接触部52的按压,与第1可动构件用倾斜面126接触而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腕部53朝向端子连接面11而对本体部51施力。由此,本体部51朝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接近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移动,第2爪部55与状态显示部40的突出部42接触,使状态显示部40绕图2所示的俯视下的顺时针方向自图6所示的位置转动至图2所示的位置。结果,自第3开口部113露出非连接显示区域44,第3开口部113中显示为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为非连接状态。
在第1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中,包括在第3开口部113中显示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为连接状态还是非连接状态的状态显示部40。由此,例如即便为小型的端子台1,也可在收纳部12中确保状态显示部40的转动区域,可对使用者告知准确的电线80的连接状况。
另外,通过本体部51朝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远离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移动,以第1爪部54在状态显示部40的切口部45内与突出部42接触而使状态显示部40转动的方式显示连接状态,通过本体部51朝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靠近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移动,以第2爪部55在状态显示部40的切口部45内与突出部42接触而使状态显示部40转动的方式显示非连接状态。由此,例如即便为小型的端子台1,也可在收纳部12中充分地确保状态显示部40的转动区域,可对使用者告知更准确的电线80的连接状况。
另外,状态显示部40的连接显示区域43配置为在连接状态下自第3开口部113的至少一部分中露出。即,连接显示区域43是以若自第3开口部113的至少一部分中露出,则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为连接状态的方式配置。由此,进而即便为小型的端子台1,也可对使用者告知准确的电线80的连接状况。
另外,状态显示部40的圆柱体41的一部分自第3开口部113向壳体10的外部突出。由此,容易看到连接显示区域43,从而可对使用者告知更准确的电线80的连接状况。
再者,端子电极部、状态显示部、及显示用可动构件并不限于第1实施方式的端子电极部20、状态显示部40、及显示用可动构件50。例如,可采用图9~图11所示的端子电极部120、状态显示部140、及显示用可动构件150。
图9所示的端子电极部120中设有跨越横板部21与各纵板部22、23的一部分而延伸,且宽度方向的一者与外部相连的切口状的矩形贯通孔124。图10所示的状态显示部140具有设于圆柱体41的转动轴401方向的一部分,且沿转动轴401方向的俯视时切口部45占圆柱体41的面积的比率变得大于1/2的切口部45。在该状态显示部140中,在切口部45以外的圆柱体41的外周面仅设有连接显示区域43。另外,图11所示的显示用可动构件150具有长条棒状的本体部151。
如图8所示,在包括图9~图11所示的端子电极部120、状态显示部140、及显示用可动构件150的端子台1中,以如下方式进行配置,即,通过显示用可动构件150的本体部151穿过切口部45而朝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远离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移动,第1爪部54在切口部45内与突出部42接触,通过本体部151穿过切口部45而朝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靠近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移动,在切口部45内第1爪部54远离突出部42而第2爪部55与突出部42接触。由此,可使收纳部12省空间。
另外,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弹性腕部53并不限于与本体部51一体地形成的情况,可与本体部51分开构成。
另外,端子连接面11并不限于包含一个平面,可包含各开口部分别地或任意地组合配置而成的多个平面。
(第2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如图12~图16所示,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在,包括具有第2突起部70及第1突起部63的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以及不包括端子连接面11的第3开口部113、收纳部12的第2区域122、状态显示部40、及显示用可动构件50。
再者,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并省略说明,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在壳体10的收纳部12的第2壁部102的内面(即,收纳部12的底面)设有配置于第4壁部104侧端部的第1收纳凹部105、与较该第1收纳凹部105而言配置于第3壁部103侧的第2收纳凹部106。第1收纳凹部105中在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例如,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的面的第4壁部104侧的面较第4壁部104的内面而言位于外侧并形成阶差部107。
另外,在收纳部12的倾斜壁部14的板弹簧用倾斜面141的第2壁部102侧的端部设有朝板弹簧用倾斜面141开口的收纳切口部147。再者,在第2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中,第4壁部104兼任电线插入引导壁部13。
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如图13所示,配置于收纳部12的端子电极部20的附近,且构成为:能够绕在相对于端子连接面11的第1开口部111及第2开口部112排列的方向而交叉的方向(即,图13的纸面贯通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601转动地支撑于壳体10,并且能够伴随电线80的导体部81(图15及图16所示)的自第1开口部111向收纳部12的插入来进行转动,从而产生操作感。
具体而言,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如图14所示,具有:第1接触部61,能够与自第1开口部111插入至收纳部12中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接触;以及第2接触部62,能够经由板弹簧30的弹性部32而与自第2开口部112插入至收纳部12中的夹具90(图16所示)接触,并且具有与第1突起部63接触而产生操作感的第2突起部70。第1接触部61及第2接触部62可分开构成。
第1接触部61具有:第1面611,与电线80的导体部81接触;以及第2面612,与第1面相对向。第1接触部61的第1面611上设有自第1面611朝向端子连接面11突出的第1突起部63。
另外,第1接触部61的第2面612上设有配置于收纳部12的第1收纳凹部105的移动限制部64。移动限制部64包含:腕部641,自第2面612朝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例如,大致正交)且远离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延伸;以及突出部642,自该腕部641朝向第4壁部104突出。通过该突出部642与阶差部107来限制第1接触部61的朝接近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的移动。即,通过移动限制部64来将第1接触部61的移动范围限制在第1收纳凹部105内。
第2接触部62具有:转动部65,在中心配置有转动轴601;第1构件66,自转动部65在与转动轴60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以及第2构件67,自转动部65在与转动轴601正交且与第1构件66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与第1接触部61的第2面612接触。
转动部65配置于收纳部12的第2收纳凹部106。另外,第1构件66配置为朝向端子连接面11延伸,第2构件67配置为朝向第4壁部104延伸。再者,第1构件66如图13所示,当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为非连接状态时,被收纳在倾斜壁部14的收纳切口部147。
另外,第1构件66具有沿第2构件67的延伸方向延伸的腕部68。在该腕部68设有在远离第1构件66的前端朝向第2构件67突出的第2突起部70。
其次,使用图13、及图15~图17来对将电线80的导体部81插入至第1开口部111、将夹具90插入至第2开口部112时的端子台1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将电线80的导体部81自端子台1的第1开口部111插入至收纳部12的电线插入区域100时,经插入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弹性部32接触,将板弹簧30的弹性部32按压至远离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由此,板弹簧30的弹性部32对抗其弹簧力而发生弹性变形,电线80的导体部81如图15所示,被夹持在板弹簧30的弹性部32与端子电极部20的第2纵板部23之间,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成为连接状态。
进而,当将电线80的导体部81插入至收纳部12的电线插入区域100时,经插入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的第1接触部61接触,如图15所示,将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的第1接触部61按压至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远离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直至第1接触部61的第2面612与第2壁部102接触为止。
此时,通过电线80的导体部81对第1接触部61的按压,第2接触部62的第2构件67朝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远离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被按压,使第2接触部62绕图13所示的俯视下的顺时针方向自图13所示的位置(即,第1构件66被收纳在倾斜壁部14的收纳切口部147的位置)转动至图15所示的位置(即,第1构件66在与端子连接面11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位置)。
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自非连接状态成为连接状态以后的第2接触部62的转动中,第2接触部62的第1构件66的第2突起部70与第1接触部61的第1突起部63接触而产生操作感。即,通过操作感来对使用者告知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自非连接状态成为连接状态。再者,该操作感通过第2突起部70与第1突起部63接触至越过第1突起部63为止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在收纳部12中的插入负荷的变化、及第2突起部70越过第1突起部63时与第1接触部61的第1面611碰撞而产生的碰撞音来形成。
继而,当自图15所示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为连接状态的端子台1的第2开口部112插入夹具90时,如图16所示,夹具90的前端与板弹簧30的弹性部32接触,使板弹簧30的弹性部32对抗其弹簧力进一步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解除板弹簧30的弹性部32与电线80的导体部81的接触,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成为非连接状态。以后可将收纳部12内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拔出至收纳部12外。
此时,通过夹具90并经由板弹簧30来将第2接触部62的第1构件66朝向倾斜壁部14的板弹簧用倾斜面141按压,使第2接触部62绕图13所示的俯视下的逆时针方向自图15所示的位置转动至图13所示的位置。由此,第2接触部62的第1构件66被收纳在倾斜壁部14的收纳切口部147,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恢复至图13所示的状态。
另外,图17表示将电线80的导体部81插入至收纳部12直至图15所示的位置为止时的插入负荷的变化。图17的纵轴表示对电线80的导体部81的前端施加的负荷,图17的横轴表示将端子连接面11设为基准(=位移量零)时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的前端的位置。
如图17所示,对电线80的导体部81的前端施加的负荷随着将导体部81自第1开口部111插入至收纳部12而变大,在导体部81的前端与板弹簧30的弹性部32的前端接触而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成为连接状态时(即,在位移量A的位置),达到第1峰值。
进而,若将导体部81插入至收纳部12,则在导体部81的前端超过板弹簧30的弹性部32的前端时,对导体部81的前端施加的负荷一下子变小,在该状态下暂且持续平稳的状态。
而且,通过导体部81的在收纳部12中的插入,第2接触部62进行转动,在第2接触部62的第1构件66的第2突起部70与第1接触部61的第1突起部63接触而即将越过第1突起部63之前(即,位移量B的位置),对导体部81的前端施加的负荷也达到第2峰值。
之后,进而当将导体部81插入至收纳部12,第2突起部70越过第1突起部63时,对导体部81的前端施加的负荷一下子变小,第1接触部61与第2壁部102接触(=位移量C的位置),从而导体部81的在收纳部12中的插入结束。
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能够伴随导体部81的自第1开口部111向收纳部12的插入而转动。第1突起部63配置为在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自非连接状态成为连接状态以后,能够与通过导体部81的自第1开口部111向收纳部12的插入而转动的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接触。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上设有与第1突起部63接触而产生操作感的第2突起部70。由此,例如即便于在昏暗的作业环境下将电线80连接于端子台1的情况下,也可利用通过第1突起部63与第2突起部70的接触而产生的操作感来准确地对使用者告知电线80的连接状况。
另外,第1接触部61与第2接触部62可分开构成。由此,例如可分别利用不同的材料来构成第1接触部61与第2接触部62,从而可容易地调整第2突起部70越过第1接触部61时与第1接触部61的第1面611碰撞而产生的碰撞音。
再者,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并不限于第1接触部61与第2接触部62分开构成的情况。例如,如图18~图21所示,可一体地构成第1接触部61与第2接触部62。该情况下,如图19所示,第1接触部61与第2接触部62的第2构件67一体地形成,在第2接触部62的第1构件66上具有在相对于转动部65而与第1接触部61(或,第2构件67)相反的方向(即,图19的左方)上延伸的腕部168,在该腕部168的远离第2接触部62的前端设有朝第2接触部62的延伸方向且靠近转动部65的方向突出的第2突起部70。另外,在收纳部12的倾斜壁部14的收纳切口部147的第2壁部102侧的开口边设有朝向端子连接面11突出的第1突起部63。再者,在第2壁部102未设置第1收纳凹部105,仅设有第2收纳凹部106。
如此,通过一体地构成第1接触部61与第2接触部62,可削减端子台1的零件件数。由此,端子台1的组装变得容易,并且可减少制造成本。
(第3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如图22~图24所示,在以下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包括第1实施方式的端子连接面11的第3开口部113、收纳部12的第2区域122、状态显示部40、以及显示用可动构件50,且包括第2实施方式的具有第2突起部70的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
再者,在第3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并省略说明,对与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在第3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中,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接触部52兼任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的第1接触部61。即,在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接触部52的接触面521设有第1突起部63。
如此,通过端子台1包括状态显示部40及显示用可动构件50、与第2实施方式的具有第2突起部70的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及第1突起部63,导线80的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的连接状况除利用状态显示部40显示以外,也可通过利用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的第2突起部70与第1突起部63的接触产生操作感,来对使用者告知电线80的连接状况。因此,例如即便于在噪声及振动大的作业环境下将电线80连接于端子台1的情况下,以及即便于在昏暗的作业环境下将电线80连接于端子台1的情况下,均可对使用者告知准确的电线80的连接状况。
再者,关于利用状态显示部40告知连接状态、与通过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的第2突起部70与第1突起部63接触产生操作感来告知连接状态,例如可通过调整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第1爪部54与状态显示部40的突出部42接触的时机而以任意的顺序来进行。
例如,在明亮但噪声及振动大的作业环境下,通过先进行利用状态显示部40的显示,然后产生由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的第2突起部70与第1突起部63的接触引起的操作感,可进行以可视性优先的告知。另外,在昏暗但噪声及振动小的作业环境下,通过先产生由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的第2突起部70与第1突起部63的接触引起的操作感,然后进行利用状态显示部40的显示,可进行以操作感优先的告知。进而,通过同时进行利用状态显示部40的显示、与由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60的第2突起部70与第1突起部63的接触引起的操作感的产生,可进行诉之于多种感觉的告知。
(第4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如图25~图33所示,在将状态显示部40设于与能够供夹具90插拔的第2开口部112邻接的位置的方面,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
再者,在第4实施方式中,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编号并省略说明,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进行说明。
如图26及图27所示,在第4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中,端子电极部20的横板部21在与端子连接面11正交且与壳体10的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因此,在第4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中,在设于第2间隙形成面143与第2壁部102之间的间隙145中配置有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连接部58并非端子电极部20。
另外,在端子连接面11中,第1开口部111及第3开口部113分别邻接于第2开口部112,第1开口部111配置于端子连接面11的第3壁部103侧,第3开口部113配置于端子连接面11的第4壁部104侧。即,在第4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中,第3壁部103兼任电线插入引导壁部13。
进而,收纳部12中设有将第1区域121与第2区域122分隔的分隔壁部15,在分隔壁部15与第2壁部102之间设有将第1区域121与第2区域122相连的第1通路部123。
另外,在分离壁部15与倾斜壁部14的第1间隙形成面142之间配置有端子电极部20的第1纵板部22与板弹簧30的固定部31。在分隔壁部15设有能够收纳端子电极部20的第1纵板部22的切口部153。在切口部153的内部设有对第1纵板部22进行定位的突起部152。该突起部152被设为能够相对于自第1纵板部22的前端面在与横板部21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槽部221(图28所示)而插入。
如图29所示,在状态显示部40设有自圆柱体41的转动轴方向的一端面朝转动轴方向突出的转动轴部46。该转动轴部46具有锥形形状的前端部461、与设于转动轴部46的延伸方向的中间的环状凹部462,如图25所示,插入至设于壳体10的第3开口部113,并将壳体10在其板厚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6中。再者,在贯通孔16的内周面设有能够与环状凹部462卡合的卡合突起(未图示),并将转动轴部46支撑为能够转动。
如图30所示,显示用可动构件50具有:大致矩形板状的本体部51,在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第1爪部54及第2爪部55,设于本体部51的靠近端子连接面11的端部(即,图30的上端);连接部58,设于本体部51的延伸方向中的远离端子连接面11的端部(即,图30的下端);以及接触部52,设于连接部58的延伸方向中的远离本体部51的方向的端部。
接触部52在相对于本体部51的延伸方向而交叉且随着接近端子连接面11而远离本体部51的方向上延伸。另外,在接触部52的延伸方向的靠近本体部51的端部的与壳体10的第2壁部102相对向的面设有转动支点部57。该转动支点部57被设为在自第1开口部111插入至收纳部12中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接触面521接触,朝向收纳部12的底面按压接触部52时,与壳体10的第2壁部102接触而成为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转动支点。
再者,显示用可动构件50构成为自转动支点部57至本体部51的靠近端子连接面11的一端的距离较自转动支点部57至接触部52的远离本体部51的端部的距离而言更长。
此处,参照图27及图31~图33来对将电线80的导体部81插入至收纳部12的第2区域122的电线插入区域100时的状态显示部40及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动作进行说明。
当将电线80的导体部81自图27所示的端子台1的第1开口部111插入至收纳部12的第2区域122的电线插入区域100时,如图31所示,经插入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接触部52的接触面521接触。而且,将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接触部52的接触面521通过电线80的导体部81而按压至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远离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直至接触部52与第2壁部102接触为止。
通过电线80的导体部81对接触部52的按压,本体部51以转动支点部57为中心并绕图31所示的俯视下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朝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接近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移动。即,接触部52兼任将电线80的导体部81对接触部52的按压力传送至本体部51,并使本体部51朝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接近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移动的力传送部。
此时,本体部51朝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接近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移动,第1爪部54与状态显示部40的切口部45接触。由此,本体部51使状态显示部40绕图31所示的俯视下的逆时针方向自图32所示的位置(即,突出部42在与端子连接面11大致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位置)转动至图33所示的位置(即,突出部42在与端子连接面11大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并配置于第1爪部54与第2爪部55之间的位置)。结果,连接显示区域43的至少一部分自第3开口部113露出,第3开口部113中显示为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为连接状态。
另外,当将夹具插入至第2开口部112中,并将收纳部12内的电线80的导体部81拔出至收纳部12外时,解除电线80的导体部81对接触部52的按压,利用本体部51及连接部58的自重,本体部51朝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远离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被施力,并以转动支点部57为中心绕图31所示的俯视下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显示用可动构件50恢复至图27所示的状态。
此时,本体部51朝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远离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移动,第1爪部54与状态显示部40的突出部42接触。由此,本体部51使状态显示部40绕图31所示的俯视下的顺时针方向自图33所示的位置转动至图32所示的位置。结果,非连接显示区域44自第3开口部113露出,第3开口部113中显示为电线80的导体部81与端子电极部20为非连接状态。
再者,在本体部51的连接有连接部58的一侧的端部设有在随着远离端子连接面11而远离本体部51的方向上倾斜的倾斜面511。由此,当利用电线80的导体部81而将接触部52朝向收纳部12的底面按压时,本体部51的在接近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上的移动变得平滑。
另外,在分隔壁部15与第2壁部102及第4壁部104之间设有如下空间:本体部51以转动支点部57为中心进行转动时,朝与端子连接面11交叉且接近或离开端子连接面11的方向移动,从而可使状态显示部40转动。
在第4实施方式的端子台1中,壳体10的第3开口部113配置为与第2开口部112邻接。由此,可在插入电线80的第1开口部111与设有状态显示部40的第3开口部113之间设置距离,因此例如在将电线80的导体部81插入至第1开口部111时,难以利用使用者的手等将状态显示部40隐藏,从而容易确认状态显示部40。结果,可对使用者告知准确的电线的连接状况。
另外,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接触部52相对于本体部51的延伸方向而交叉,且以随着接近端子连接面11而远离本体部51的方式延伸,并且在接触部52的延伸方向的本体部51侧的端部设有与壳体10接触而成为显示用可动构件50的转动支点的转动支点部57,接触部52兼任力传送部。由此,可容易以简单的构成来确认将电线80的导体部81插入至第1开口部111时的状态显示部40,从而可对使用者告知准确的电线的连接状况。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最后对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端子台包括:
绝缘性的壳体,具有:端子连接面,呈直线排列而设有能够供电线的导体部插拔的第1开口部、与所述第1开口部邻接且能够供夹具插拔的第2开口部、及第3开口部;以及收纳部,设于内部且连接于所述第1开口部、所述第2开口部、及所述第3开口部;
端子电极部,配置于所述收纳部且能够与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接触;
板弹簧,一端具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固定部,另一端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并以如下方式配置于所述收纳部内,即,所述弹性部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之间夹持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将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设为连接状态,并且所述弹性部与自所述第2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夹具接触,解除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导体部的接触,将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设为非连接状态;
状态显示部,配置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端子连接面的附近,且能够绕在相对于自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所述第1开口部至所述第3开口部的排列方向而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壳体,并且在所述第3开口部中显示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为所述连接状态还是所述非连接状态;以及
显示用可动构件,配置于所述收纳部中且具有:本体部,沿与所述端子连接面交叉的方向延伸,且能够在与所述端子连接面交叉的方向上往返移动;接触部,配置于所述端子电极部的附近,且能够与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接触;力传送部,连接于所述本体部,且当自所述第1开口部向所述收纳部中插入所述导体部时,使所述本体部朝向所述端子连接面移动;以及转动机构部,配置于所述端子连接面的附近且所述状态显示部的附近的所述本体部,能够使所述状态显示部转动,以与所述本体部的往返移动相应地在所述连接状态与所述非连接状态之间变更所述状态显示部的显示。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端子台,包括在第3开口部中显示导体部与端子电极部为连接状态还是非连接状态的状态显示部。由此,例如即便为小型的端子台,也可在收纳部中确保状态显示部的转动区域,可对使用者告知准确的电线的连接状况。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端子台中,
所述状态显示部具有:
圆柱体,具有设于外周的一部分且沿中心轴延伸的切口部,所述中心轴构成所述转动轴;以及
突出部,设于所述外周的所述切口部的中间部且朝与所述转动轴交叉的方向突出;
所述显示用可动构件的所述转动机构部具有:
第1爪部及第2爪部,分别在自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所述第1开口部至所述第3开口部为止排列的方向上延伸,并且配置为相互隔开间隔且能够通过所述本体部的往返移动而个别地与所述突出部接触;
在所述本体部的往返移动的方向上,所述第1爪部配置为较所述第2爪部而言更靠近所述端子连接面,在所述第1爪部与所述第2爪部之间配置有所述突出部,所述第1爪部及所述第2爪部中的任一者能够与所述突出部接触,
通过所述本体部朝远离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方向移动,以所述第1爪部在所述切口部内与所述突出部接触而使所述状态显示部转动的方式显示所述连接状态,通过所述本体部朝靠近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方向移动,以在所述切口部内所述第1爪部远离所述突出部而所述第2爪部与所述突出部接触而使所述状态显示部转动的方式显示所述非连接状态。
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端子台,例如即便为小型的端子台,也可在收纳部中充分地确保状态显示部的转动区域,可对使用者告知更准确的电线的连接状况。
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端子台是以如下方式进行配置:
通过所述显示用可动构件的所述本体部穿过所述切口部而朝远离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方向移动,所述第1爪部在所述切口部内与所述突出部接触,通过所述本体部穿过所述切口部而朝靠近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方向移动,在所述切口部内所述第1爪部远离所述突出部而所述第2爪部与所述突出部接触。
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端子台,显示用可动构件的本体部穿过状态显示部的切口部而进行往返移动,因此可使收纳部省空间。由此,例如即便为小型的端子台,也可在收纳部中充分地确保状态显示部的转动区域,可对使用者告知更准确的电线的连接状况。
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端子台中,
所述状态显示部在所述切口部以外的所述圆柱体的所述外周具有显示所述连接状态的连接显示区域,
所述连接显示区域配置为在所述连接状态下自所述第3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中露出。
根据第4实施方式的端子台,进而即便为小型的端子台,也可对使用者告知准确的电线的连接状况。
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端子台中,
所述状态显示部的所述圆柱体的所述外周的一部分自所述第3开口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突出。
根据第5实施方式的端子台,容易看到连接显示区域,从而可对使用者告知更准确的电线的连接状况。
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端子台包括:
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配置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端子电极部的附近,且能够绕在相对于自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所述第1开口部至所述第3开口部的排列方向而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壳体,并且伴随所述导体部的自所述第1开口部向所述收纳部的插入来进行转动,从而产生操作感;以及
第1突起部,配置于所述收纳部,在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自所述非连接状态成为所述连接状态以后,能够与通过所述导体部的自所述第1开口部向所述收纳部的插入而转动的所述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接触;
所述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具有:
第1接触部,能够与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接触;以及
第2接触部,能够经由所述弹性部而与自所述第2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夹具接触并转动,并且具有与所述第1突起部接触而产生操作感的第2突起部。
根据第6实施方式的端子台,例如于在噪声及振动大的作业环境下将电线连接于端子台的情况下,以及于在昏暗的作业环境下将电线连接于端子台的情况下,均可对使用者告知准确的电线的连接状况。
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端子台中,
所述壳体的所述第3开口部配置为与所述第2开口部邻接。
根据第7实施方式的端子台,可在插入电线的第1开口部与设有状态显示部的第3开口部之间设置距离,因此例如在将电线的导体部插入至第1开口部时,难以利用使用者的手等将状态显示部隐藏,从而容易确认状态显示部。结果,可对使用者告知准确的电线的连接状况。
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端子台中,
所述显示用可动构件的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本体部的延伸方向而交叉,且以随着接近所述端子连接面而远离所述本体部的方式延伸,并且在所述接触部的延伸方向的所述本体部侧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壳体接触而成为所述显示用可动构件的转动支点的转动支点部,
所述接触部兼任所述力传送部。
根据第8实施方式的端子台,可容易以简单的构成来确认将电线的导体部插入至第1开口部时的状态显示部,从而可对使用者告知准确的电线的连接状况。
再者,通过适宜地组合所述各种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的任意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可发挥各自所具有的效果。另外,能够实现实施方式彼此的组合或实施例彼此的组合或者实施方式与实施例的组合,并且也能够实现不同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中的特征彼此的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例如可应用于德国工业标准(Deutsche Industrie Normen,DIN)导轨安装型的端子台。

Claims (8)

1.一种端子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性的壳体,具有:端子连接面,呈直线排列而设有能够供电线的导体部插拔的第1开口部、与所述第1开口部邻接且能够供夹具插拔的第2开口部、及第3开口部;以及收纳部,设于内部且连接于所述第1开口部、所述第2开口部、及所述第3开口部;
端子电极部,配置于所述收纳部且能够与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接触;
板弹簧,一端具有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固定部,另一端具有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并配置于所述收纳部内,所述弹性部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之间夹持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将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设为连接状态,并且所述弹性部与自所述第2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夹具接触,解除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导体部的接触,将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设为非连接状态;
状态显示部,配置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端子连接面的附近,且能够绕在相对于自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所述第1开口部至所述第3开口部的排列方向而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壳体,并且在所述第3开口部中显示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为所述连接状态还是所述非连接状态;以及
显示用可动构件,配置于所述收纳部中且具有:本体部,沿与所述端子连接面交叉的方向延伸,且能够在与所述端子连接面交叉的方向上往返移动;接触部,配置于所述端子电极部的附近的所述本体部,且能够与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接触;力传送部,连接于所述本体部,且当自所述第1开口部向所述收纳部中插入所述导体部时,使所述本体部朝向所述端子连接面移动;以及转动机构部,配置于所述端子连接面的附近且所述状态显示部的附近的所述本体部,能够使所述状态显示部转动,以与所述本体部的往返移动相应地在所述连接状态与所述非连接状态之间变更所述状态显示部的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显示部具有:
圆柱体,具有设于外周的一部分且沿中心轴延伸的切口部,所述中心轴构成所述转动轴;以及
突出部,设于所述外周的所述切口部的中间部且朝与所述转动轴交叉的方向突出;
所述显示用可动构件的所述转动机构部具有:
第1爪部及第2爪部,分别在自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所述第1开口部至所述第3开口部的排列方向上延伸,并且配置为相互隔开间隔且能够通过所述本体部的往返移动而个别地与所述突出部接触;
在所述本体部的往返移动的方向上,所述第1爪部配置为较所述第2爪部而言更靠近所述端子连接面,在所述第1爪部与所述第2爪部之间配置有所述突出部,所述第1爪部及所述第2爪部中的任一者能够与所述突出部接触,
通过所述本体部朝远离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方向移动,以所述第1爪部在所述切口部内与所述突出部接触而使所述状态显示部转动的方式显示所述连接状态,通过所述本体部朝靠近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方向移动,以在所述切口部内所述第1爪部远离所述突出部而所述第2爪部与所述突出部接触而使所述状态显示部转动的方式显示所述非连接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显示用可动构件的所述本体部穿过所述切口部而朝远离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方向移动,所述第1爪部在所述切口部内与所述突出部接触,通过所述本体部穿过所述切口部而朝靠近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方向移动,在所述切口部内所述第1爪部远离所述突出部而所述第2爪部与所述突出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显示部在所述切口部以外的所述圆柱体的所述外周具有显示所述连接状态的连接显示区域,
所述连接显示区域配置为在所述连接状态下自所述第3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中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状态显示部的所述圆柱体的所述外周的一部分自所述第3开口部向所述壳体的外部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配置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端子电极部的附近,且能够绕在相对于自所述端子连接面的所述第1开口部至所述第3开口部的排列方向而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转动轴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壳体,并且伴随所述导体部的自所述第1开口部向所述收纳部的插入来进行转动,从而产生操作感;以及
第1突起部,配置于所述收纳部,在所述导体部与所述端子电极部自所述非连接状态成为所述连接状态以后,能够与通过所述导体部的自所述第1开口部向所述收纳部的插入而转动的所述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接触;
所述可动操作感产生构件具有:
第1接触部,能够与自所述第1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导体部接触;以及
第2接触部,能够经由所述弹性部而与自所述第2开口部插入至所述收纳部中的所述夹具接触并转动,并且具有与所述第1突起部接触而产生操作感的第2突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的所述第3开口部配置为与所述第2开口部邻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端子台,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用可动构件的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本体部的延伸方向而交叉,且以随着接近所述端子连接面而远离所述本体部的方式延伸,并且在所述接触部的延伸方向的所述本体部侧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壳体接触而成为所述显示用可动构件的转动支点的转动支点部,
所述接触部兼任所述力传送部。
CN201711153310.7A 2017-02-28 2017-11-17 端子台 Active CN1085120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37548 2017-02-28
JP2017-037548 2017-02-28
JP2017-088768 2017-04-27
JP2017088768A JP6805953B2 (ja) 2017-02-28 2017-04-27 端子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2012A true CN108512012A (zh) 2018-09-07
CN108512012B CN108512012B (zh) 2019-09-20

Family

ID=60327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53310.7A Active CN108512012B (zh) 2017-02-28 2017-11-17 端子台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074917B1 (zh)
EP (1) EP3367508B1 (zh)
CN (1) CN10851201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5402A (zh) * 2019-11-19 2021-05-21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装置
CN114600218A (zh) * 2019-11-01 2022-06-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48909B2 (ja) 2018-03-14 2021-03-2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台
JP6988848B2 (ja) 2018-03-14 2022-01-05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20863B1 (fr) * 1994-06-01 1996-08-14 Legrand Sa Appareil électrique à borne de connexion équipé d'un voyant, tel que bloc de jonction ou autre.
EP0803937B1 (en) * 1996-04-26 2001-06-2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Inertia locking connector
JP3098937U (ja) * 2003-06-30 2004-03-18 春日電機株式会社 ネジ無端子台の電線接続検知構造
US7115001B1 (en) * 2005-09-30 2006-10-03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Wire actuated terminal spring clamp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138421A (en) * 1961-07-31 1964-06-23 Zinsco Electrical Products Terminal for circuit breaker switch or the like
FR2373174A1 (fr) * 1976-12-03 1978-06-30 Telemecanique Electrique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US4851725A (en) * 1988-02-12 1989-07-2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Terminal block assembly for a leadless motor
JP2707754B2 (ja) 1989-09-08 1998-02-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記録媒体の残留検出方法
US5761543A (en) * 1992-10-29 1998-06-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anterior eye portion
US5492066A (en) * 1993-07-30 1996-02-20 Shinko Electric Co., Ltd. Transport system
JP2892945B2 (ja) * 1994-08-05 1999-05-1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US5494456A (en) * 1994-10-03 1996-02-27 Methode Electronics, Inc. Wire-trap connector with anti-overstress member
US6750916B1 (en) * 1997-05-30 2004-06-15 Olympus Corporation Protective lid having a flash unit incorporated therein for a digital camera
ES2267233T3 (es) * 1998-11-30 2007-03-01 Omron Corporation Componente electronico que comprende una unidad de control con soporte de bateria que incluye medios para prevenir la insercion de bateria al reves.
US6074242A (en) * 1998-12-31 2000-06-13 Methode Electronics, Inc. Wire-trap connector for solderless compression connection
JP4527242B2 (ja) * 2000-05-26 2010-08-18 Idec株式会社 接続装置
ES1047527Y (es) * 2000-11-03 2001-09-01 Codina M Cristina Moret Bloque para embornado de terminales de conductores.
JP3846849B2 (ja) * 2001-03-13 2006-11-15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接続装置
DE10119652A1 (de) * 2001-04-20 2002-11-14 Wieland Electric Gmbh Schraubenlose Anschlussklemme
JP3998174B2 (ja) * 2001-08-30 2007-10-24 ナイルス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
US6746286B2 (en) * 2002-03-06 2004-06-08 Ideal Industries, Inc. Push-in wire connector
DE50313417D1 (de) * 2002-04-12 2011-03-03 Weidmueller Interface Anschlussvorrichtung für Leiter
JP2004324744A (ja) * 2003-04-23 2004-11-18 Exedy Corp 流体式トルク伝達装置
TWI276269B (en) * 2004-08-18 2007-03-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Connector module
KR100868567B1 (ko) * 2005-06-30 2008-11-13 주식회사 히타치엘지 데이터 스토리지 코리아 터미널 및 이를 사용한 커넥터
TWI449281B (zh) * 2006-04-25 2014-08-11 Wago Verwaltungs Gmbh Electronic connector
JP5186767B2 (ja) * 2007-01-11 2013-04-2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レゾルバおよびレゾルバの製造方法
JP5231201B2 (ja) * 2008-12-25 2013-07-10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端子台及び該端子台の組立方法
US8465267B2 (en) * 2009-01-23 2013-06-18 Grundfos Pumps Corporation Power connectors for pump assemblies
JP5563241B2 (ja) * 2009-05-15 2014-07-30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電気コネクタ
US9257808B1 (en) * 2010-09-10 2016-02-09 Automated Wiring Systems, LLC Integrated wire harness batch production with double buffer assembly systems and methods
KR101289286B1 (ko) * 2012-01-09 2013-07-24 에버브라이튼주식회사 영상표시모듈의 파워 케이스 장치
US9185249B2 (en) * 2012-06-21 2015-11-10 Sanford L.P. Method of creating a label, a printing apparatus, and a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US9139023B2 (en) * 2012-06-21 2015-09-22 Sanford L.P. Label printing apparatus
DE202013100740U1 (de) * 2013-02-19 2013-03-08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Federkraftklemme für Leiter
EP2972752A1 (en) * 2013-03-15 2016-01-20 Sanford, L.P. Label files
TW201507300A (zh) * 2013-08-07 2015-02-16 Switchlab Inc 導線端子座改良結構
US9397444B1 (en) * 2015-06-01 2016-07-19 Dinkle Enterprise Co., Ltd. Terminal block wiring device
JP6418183B2 (ja) * 2016-03-07 2018-11-0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ねじなし端子台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720863B1 (fr) * 1994-06-01 1996-08-14 Legrand Sa Appareil électrique à borne de connexion équipé d'un voyant, tel que bloc de jonction ou autre.
EP0803937B1 (en) * 1996-04-26 2001-06-2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Inertia locking connector
JP3098937U (ja) * 2003-06-30 2004-03-18 春日電機株式会社 ネジ無端子台の電線接続検知構造
US7115001B1 (en) * 2005-09-30 2006-10-03 Rockwell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Inc. Wire actuated terminal spring clamp assembly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00218A (zh) * 2019-11-01 2022-06-0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器
CN114600218B (zh) * 2019-11-01 2023-07-1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磁接触器
CN112825402A (zh) * 2019-11-19 2021-05-21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12012B (zh) 2019-09-20
US10074917B1 (en) 2018-09-11
US20180248282A1 (en) 2018-08-30
EP3367508A1 (en) 2018-08-29
EP3367508B1 (en)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11927B (zh) 端子台
CN108512012A (zh) 端子台
US9276331B2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terminal
JP5059710B2 (ja) 差込み可能なプリントクリップ
CN104466533B (zh) 基板连接用电连接器装置
KR101558119B1 (ko) 회전축과 관련하여 피벗 운동 가능하게 지지된 작동 레버를 가지는 연결 단자
US7789671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with overlapping structure
CN105190321B (zh) 探针及使用探针的电子设备
US8100705B2 (en) Safety door for a rotatable power supply socket
KR102012843B1 (ko) 커넥터 단자 어셈블리
US5151038A (en) Adapter for contact rails
CN102725911B (zh) 速接端子装置
CN106921075A (zh) 卡缘连接器
CN101174523B (zh) 用于插接在电气转换开关装置上的插接装置
CN102025059B (zh) 连接器
WO2006083803A3 (en) Novel coaxial connector
US7658656B2 (en) Spring biased blade contact
JP5693720B2 (ja) 絶縁変位端子と係留される絶縁ボディとを含むプラグインコネクタ
ATE302480T1 (de) Steckverbinder mit schalter
JP6981396B2 (ja) 押ボタンスイッチ
JP2007172850A (ja) コンセントプラグアダプタ
CN109308979A (zh) 直流空气断路器
JP6243163B2 (ja)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JP2000021530A (ja) 電気部品用ソケット
JP5699283B2 (ja) 配線ダクト接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