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00218A - 电磁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电磁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600218A
CN114600218A CN201980101683.0A CN201980101683A CN114600218A CN 114600218 A CN114600218 A CN 114600218A CN 201980101683 A CN201980101683 A CN 201980101683A CN 114600218 A CN114600218 A CN 1146002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ire insertion
load
insertion port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10168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600218B (zh
Inventor
佐渡裕儿
林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6002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02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6002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6002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50/00Details of electromagnetic relays
    • H01H50/14Terminal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Supporting Of Heads In Record-Carrier Devic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电磁接触器(1)具有插入口部件(8),其具有供安装有连接端子(14)的电线(15)插入的电线插入口(8a),形成有构成电线插入通路(P1)的筒部(8d),该电线插入通路(P1)是从电线插入口(8a)插入的电线(15)的通路。另外,电磁接触器(1)具有第二框体(3),其具有在从电线插入通路(P1)将电线拉出的方向即拉拔方向与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的端面相对而构成该电线插入通路(P1)的分隔板(3a),对导电性金属件(11)和将连接端子(14)向该导电性金属件(11)压接的弹簧(12)进行收容。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在与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相对的端面,具有朝向拉拔方向而形成的切口(8f)。

Description

电磁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进行电流通路的开闭的电磁接触器。
背景技术
电磁接触器设置于电源和负载设备之间的电流通路,用于进行电流通路的开闭。作为将电线与在电磁接触器设置的导电性金属件进行连接的连接方式,通常已知将剥离包覆层后的电线通过螺钉而紧固于导电性金属件的螺钉方式、以及将在剥离包覆层后的电线对插芯等连接端子进行加箍的该连接端子通过弹簧的压力与导电性金属件压接的弹簧方式。
作为弹簧方式,例如已知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使得用于将测试插头插入的开口即测试插头开口与用于将操作工具导入的开口即操作工具开口相邻,并且从端子的中心线向侧方偏移而配置,由此能够实现电磁接触器的规模的小型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246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另外,近年来,将电磁接触器的框体由多个部件构成,关于这些多个部件之中的一部分的部件,在螺钉方式和弹簧方式中设为相同的构造,由此能够实现电磁接触器的制造成本的减少。
在弹簧方式的电磁接触器中,在电线的通路即电线插入通路在电线的拉拔方向由多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下,由于这些多个部件的制造波动,有时在电线插入通路的拉拔方向会产生台阶。如果产生如上所述的台阶,则在将安装有连接端子的电线从电磁接触器拉出时,有时连接端子被台阶钩挂,导致电线的拉拔作业所涉及的作业性的降低。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抑制安装有连接端子的电线的拉拔作业所涉及的作业性降低的电磁接触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中,具有:插入口部件,其具有供安装有连接端子的电线插入的电线插入口,形成有构成电线插入通路的筒部,该电线插入通路是从电线插入口插入的电线的通路;以及框体,其形成有在从电线插入通路将电线拉出的方向即拉拔方向与插入口部件的筒部的端面相对而构成该电线插入通路的分隔板,对导电性金属件和将连接端子向该导电性金属件压接的弹簧进行收容,插入口部件的筒部在与框体的分隔板相对的端面,具有朝向拉拔方向而形成的切口。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电磁接触器,能够实现抑制安装有连接端子的电线的拉拔作业所涉及的作业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的斜视图。
图2是关于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表示插入口部件被拆下后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的正视图。
图4是关于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表示第二框体被拆下后的状态的正视图。
图5是关于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沿图3的I-I线的剖视图。
图6是关于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表示在负载用电线插入口插入有1根负载用电线的状态的斜视图。
图7是关于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在负载用电线插入口插入有1根电线的状态下沿图3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关于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在负载用电线插入口插入有2根电线的状态下沿图3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关于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表示向工具插入口插入工具前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关于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表示向工具插入口插入工具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关于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表示从电线插入口将电线拉出后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关于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表示电线被插入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3是关于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表示绝缘管的端面与形成为V字状的切口在2点进行接触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4是关于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表示绝缘管的端面与V字状的切口在1点进行接触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5是关于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表示越过台阶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受本实施方式限定。
图1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的斜视图。图2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表示将第一插入口部件组8A及第二插入口部件组8B拆下后的状态的斜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的正视图。图4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表示将第二框体3拆下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首先,对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坐标系进行说明。在电磁接触器1中,将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和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的排列方向即第1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另外,将第一框体2和第二框体3的排列方向且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设为前后方向。此外,在上下方向,设置有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侧为电磁接触器1的上方,设置有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侧为电磁接触器1的下方。另外,在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一框体2侧为电磁接触器1的后方,设置有第二框体3侧为电磁接触器1的前方。在从电磁接触器1的后方朝向前方的方向左手侧为电磁接触器1的左方,在从电磁接触器1的后方朝向前方的方向右手侧为电磁接触器1的右方。下面,在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X轴、沿左右方向延伸的Y轴及沿上下方向延伸的Z轴构成的坐标系中,对电磁接触器1的构造进行说明。此外,根据设置电磁接触器1时的姿态,有时电磁接触器1的上下方向和铅垂方向不一致。
如图1~图4所示,电磁接触器1的框体100主要由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3及第三框体4构成,这些第一框体2、第二框体3及第三框体4由绝缘材料形成。在第一框体2安装有第二框体3及第三框体4。
第一框体2主要对在图1~图4中未图示的后面记述的开闭部60进行收容。该第一框体2在螺钉方式的电磁接触器和弹簧方式的电磁接触器中成为相同的构造,能够实现电磁接触器的制造成本的减少。
第二框体3对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第一插入口部件组8A及第二插入口部件组8B进行收容,由此具有:电源用电线插入部组5A,其被插入与对负载设备供给电力的电源连接的电源用电线;以及负载用电线插入部组6A,其被插入与负载设备连接的负载用电线。详细地说,第二框体3对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插入口部件8排列为一列而一体化的第一插入口部件组8A进行收容,由此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排列为一列的电源用电线插入部组5A,同样地,对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插入口部件8排列为一列而一体化的第二插入口部件组8B进行收容,由此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5个)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排列为一列的负载用电线插入部组6A。此外,电源用电线插入部组5A及负载用电线插入部组6A为大致相同的构造,相对于图3所示的穿过电磁接触器1的中心的面α而对称地配置。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无需特别区分的情况下,不是使用电源用电线插入部组5A及负载用电线插入部组6A,而是使用构成它们的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及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进行说明。另外,关于插入至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的电源用电线及插入至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的负载用电线,也是在无需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简记为电线。另外,安装于电源用电线的连接端子及安装于负载用电线的连接端子分别相当于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第1连接端子及第2连接端子,在无需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简记为连接端子。
第三框体4对第三插入口部件组8C进行收容,由此具有供操作用电线插入的操作用电线插入部组7A。详细地说,第三框体4对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插入口部件8排列为一列而一体化的第三插入口部件组8C进行收容,由此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操作用电线插入部组7A。此外,操作用电线插入部组7A成为依照电源用电线插入部组5A及负载用电线插入部组6A的构造。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无需特别区分的情况下,不是使用操作用电线插入部组7A,而是使用构成它们的操作用电线插入部7进行说明。同样地,关于插入至操作用电线插入部7的操作用电线,也在无需特别区分的情况下简记为电线。
图5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沿图3的I-I线的剖视图。使用该图5进一步详述。如该图5所示,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及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各自具有插入口部件8、弹簧式端子9和将框体100的一部分形成的壳体10。弹簧式端子9由固定于第二框体3的导电性金属件11和与该导电性金属件11的前端部11a卡合的弹簧12构成。弹簧式端子9将在电线的端部安装的连接端子14夹持于导电性金属件11的前端部11a和弹簧12之间,由此通过弹簧12的弹性力使连接端子14与导电性金属件11压接,将导电性金属件11和电线15进行电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式端子9作为连接端子14将附带绝缘管13的插芯直接夹持而导通,但弹簧式端子9也可以作为连接端子14将没有附带绝缘管13的插芯直接夹持而导通。关于由附带绝缘管13的插芯构成的连接端子14,使用图6~图15在后面记述。另外,操作用电线插入部7具有依照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及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的构造,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此外,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所具有的插入口部件8、导电性金属件11及弹簧12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1插入口部件、第1导电性金属件及第1弹簧,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所具有的插入口部件8、导电性金属件11及弹簧12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2插入口部件、第2导电性金属件及第2弹簧。
如图3~图5所示,插入口部件8具有在Y方向的两端配置的2个电线插入口8a、在Y方向的两端配置的2个工具插入口8b及在Y方向的中央配置的1个验电孔8c等多个开口,将这些多个开口朝向电磁接触器1的正面而固定于壳体10及第二框体3。在将电线配线于电磁接触器1时,如果将在电线15的端部安装的连接端子14从插入口部件8的电线插入口8a向内部插入,则由于插入口部件8形成为筒状,因此连接端子14被引导至导电性金属件11的前端部11a和弹簧12之间。通过弹簧12的弹性力将连接端子14压接于导电性金属件11,由此将电线15和导电性金属件11电连接。另一方面,在从电磁接触器1将电线15拉出时,如果从插入口部件8的工具插入口8b将工具插入,则由于插入口部件8形成为筒状,因此工具被引导至弹簧12和连接端子14之间。通过工具使弹簧12弹性变形,从而在该弹簧12和导电性金属件11之间形成间隙,将电线15拆下,由此电线15和导电性金属件11的电连接被解除。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Y方向的左方配置的电线插入口8a和在Y方向左方配置的工具插入口8b相对应,并且在Y方向的右方配置的电线插入口8a和在Y方向右方配置的工具插入口8b相对应,在每1个插入口部件8能够插入2根电线。另外,在对电线和导电性金属件11的通电进行确认时,如果从插入口部件8的验电孔8c将验电用的(未图示的)验电针插入至验电针用通路P3,则由于插入口部件8形成为筒状,因此验电针的前端与弹簧12接触。由此,能够对导通进行确认。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验电针插入至1个验电孔8c,从而能够对2根电线的导通进行确认。壳体10配置为将导电性金属件11的前端部11a及弹簧12覆盖,确保了绝缘性。此外,在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所具有的插入口部件8形成的电线插入口8a及在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所具有的插入口部件8形成的电线插入口8a,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电源用电线插入口及负载用电线插入口。
如图5所示,电磁接触器1具有开闭部60,该开闭部60对将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的导电性金属件11和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的导电性金属件11电连接还是绝缘进行切换。开闭部60具有:电磁铁部61,其由固定铁心52、操作线圈66及可动铁心54构成;以及可动部62,其具有横杆57及可动接触件41。操作线圈66卷绕于固定铁心52的中央脚。可动铁心54与固定铁心52隔开间隔而相对配置。横杆57由绝缘材料形成,经由连结板59而与可动铁心54连结。可动接触件41配置于在横杆57的头部设置的保持孔,与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的导电性金属件11及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的导电性金属件11各自相对。可动接触件41通过与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的导电性金属件11及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的导电性金属件11这两者接触而流过电流,形成电路。电磁接触器1如上所述,具有5个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及5个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Y方向上的中央的3个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构成对流过大电流的电路进行开闭的主触点,Y方向上的端部的2个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构成对流过小电流的电路进行开闭的辅助触点。另外,Y方向上的中央的3个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构成对流过大电流的电路进行开闭的主触点,Y方向上的端部的2个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构成对流过小电流的电路进行开闭的辅助触点。
图6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表示在位于Y方向中央的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插入有1根电线15的状态的斜视图。一并参照图6,对插入口部件8及第二框体3的构造进行详述。
如图2及图6所示,插入口部件8具有构成从负载用的电线插入口8a插入的负载用的电线15的通路即负载用的电线插入通路P1的筒部8d及内壁部8e。第二框体3具有与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及内壁部8e抵接而构成负载用的电线插入通路P1的分隔板3a。插入口部件8收容于第二框体3,由此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的底面及内壁部8e的侧面分别与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的上表面及内表面抵接,构成负载用的电线插入通路P1。如上所述,电线15的通路即电线插入通路P1在电线15的插入方向(也是拉拔方向)由多个部件构成。另外,如图6所示,在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中的与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的抵接面朝向电线15的拉拔方向而形成有切口8f。切口8f从电线插入通路P1的内表面至外表面为止连续地形成为V字状。即,切口8f作为在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的厚度方向形成的V字状的贯通孔,形成于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的底面与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的上表面抵接,但无需必须抵接,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的底面只要与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的上表面相对即可。插入后的部件8的筒部8d的底面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插入口部件的筒部的端面。另外,插入口部件8具有构成从工具插入口8b插入的工具的通路即工具插入通路P2的内壁部8g。第二框体3具有与插入口部件8的内壁部8g抵接而构成工具插入通路P2的凸部3b。插入口部件8收容于第二框体3,由此插入口部件8的内壁部8g的内表面与第二框体3的凸部3b的侧面抵接,构成工具插入通路P2。此外,电源用的电线插入通路P1也与负载用的电线插入通路P1同样地构成,因此省略这里的重复说明。此外,构成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的插入口部件8所具有的筒部8d、切口8f、将对第二框体3的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进行收容的空间进行划分的分隔板3a及从电源用电线插入部5将电线15拉出的拉拔方向,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1筒部、第1切口、第1分隔板及第1拉拔方向。同样地,构成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的插入口部件8所具有的筒部8d、切口8f、将对第二框体3的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进行收容的空间进行划分的分隔板3a及从负载用电线插入部6将电线15拉出的拉拔方向,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第2筒部、第2切口、第2分隔板及第2拉拔方向。另外,电源用的电线插入通路P1及负载用的电线插入通路P1,分别相当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电源用电线插入通路及负载用电线插入通路。
另外,在弹簧方式的电磁接触器中,在电线的通路即电线插入通路在电线的拉拔方向由多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下,由于这些多个部件的制造波动,有时在电线插入通路的内周面会产生台阶。如果产生如上所述的台阶,则在将安装有连接端子的电线从电磁接触器拉出时,连接端子被台阶钩挂,有时导致电线的拉拔作业所涉及的作业性的降低。下面,使用图7及图8进行详述。此外,图7及图8是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表示沿图3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7示出了在电磁接触器1插入有1根电线15的状态,图8示出了在电磁接触器1插入有2根电线15的状态。另外,图8所示的状态例如是进行在将同一电源在多个电磁接触器1共用等情况下使用的配线即所谓的跨接配线时发生的状态。
在图7中,如根据插入有电线15的位于Y轴右方的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和没有插入电线15的位于Y轴左方的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的比较所知那样,绝缘管13比电线15直径大,因此位于Y轴右方的分隔板3a由安装于电线15的连接端子14(详细而言是绝缘管13)从电线插入通路P1的内表面朝向外表面推出,有时在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的底面和第二框体3的内壁部2a上表面的抵接面会产生台阶D。如果产生如上所述的台阶D,则在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的底面和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上表面之间的抵接面没有形成切口8f的电磁接触器(相当于现有技术)中,在将安装有连接端子14的电线15从电磁接触器拉出时,连接端子14被台阶D钩挂,有时导致电线15的拉拔作业所涉及的作业性的降低。此外,为了抑制电线15被台阶D钩挂的情况,虽然考虑使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的厚度比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薄,但在由安装于电线15的连接端子14从电线插入通路P1的内表面朝向外表面推出的状况下仍产生台阶D,因此依然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虽然考虑在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的底面设置将角部圆角的倒圆角,但在模具结构上是非常难的。
另外,在图8所示的状态下,2根电线15之中的位于Y轴右方的电线15的绝缘管13的Y轴右方侧的侧面,与位于Y轴右方的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抵接,同样地,2根电线15之中的位于Y轴左方的电线15的绝缘管13的Y轴左方侧的侧面,与位于Y轴左方的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抵接。因此,2根电线15的绝缘管13从Y轴左右方向被按压而成为圆弦形状,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在Y轴左右方向被按压而台阶D1及D2与图7的状态相比扩大。如果产生如上所述的台阶D1及D2,则与图7所示的状态同样地,在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的底面和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上表面之间的抵接面没有形成切口8f的电磁接触器(相当于现有技术)中,在将安装有连接端子14电线15从电磁接触器拉出时,连接端子14被台阶D1及D2钩挂,电线15的拉拔作业所涉及的作业性进一步降低。
对于这点,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中,如使用图5及图6所述那样,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在与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相对的抵接面,具有朝向拉拔方向形成的切口8f,该切口8f作为在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的厚度方向形成的V字状的贯通孔,形成于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关于通过该结构实现的作用效果,使用图9~图15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在电磁接触器1的电线插入口8a插入有电线15,向工具插入口8b插入工具Dr前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0是表示在电磁接触器1的电线插入口8a插入有电线15,向电磁接触器1的工具插入口8b插入工具Dr后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在电磁接触器1的工具插入口8b插入有工具Dr,从电线插入口8a将电线15拉出后的状态的示意图。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在这些图9~图11中,省略插入口部件8的图示。
另外,图12~图15是表示从图10所示的状态向图11所示的状态的转换的图,即,详细地表示从电磁接触器1的电线插入口8a将电线15不断拉出的状况的图。详细地说,图12是表示绝缘管13的端面13a到达切口8f前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3是表示绝缘管13的端面13a到达切口8f,与该切口8f在2点进行接触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绝缘管13的端面与切口8f在1点进行接触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5是表示绝缘管13的端面越过台阶的状态的示意图。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在这些图12~图15中,省略工具Dr的图示。
在从电磁接触器1将电线拉出时,首先,如图9所示,从未图示的插入口部件8的工具插入口8b插入工具Dr。如果将工具Dr从工具插入口8b插入,则如图10所示,由于插入口部件8形成为筒状,因此工具Dr被插入口部件8引导,引导至弹簧12的前端和连接端子14之间。在这里,通过工具Dr使弹簧12弹性变形,由此在该弹簧12和导电性金属件11之间形成间隙。如果形成间隙,则通过弹簧12进行的向连接端子14的压接被解除,因此如图11所示,能够将电线15拆下。如上所述,电线15和导电性金属件11的电连接被解除。
从绝缘管13的端面13a到达筒部8d的切口8f前的状态(图12)起,如果开始电线15从插入口部件8的拉出,则绝缘管13的端面13a与在筒部8d的底面和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上表面之间的抵接面产生的台阶D发生干涉。此时,在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的底面朝向电线15的拉拔方向形成有切口8f,因此如图13所示,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的底面和绝缘管13的端面13a不平行,而是带有一定的角度而发生干涉。即,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的底面和绝缘管13的端面13a不是以面进行接触,而是通过作为A点表示的2点进行接触。在通过该2点进行接触的状态下,如果进一步将电线15在拉拔方向拉动,则在拉拔方向行进,如图14所示,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的底面和绝缘管13的端面13a在作为点B表示的1点进行接触。在通过该1点进行接触的状态下进一步将电线15在拉拔方向拉动,由此连接端子14在拉拔方向行进,绝缘管13的端面13a向台阶D的钩挂脱离,如图15所示,成为电线15被拉出的状态。
在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电磁接触器1中,在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中的与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的抵接面,朝向电线15的拉拔方向而形成有切口8f,该切口8f作为在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的厚度方向形成的V字状的贯通孔,设为形成于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由此,在将电线15拉出时,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的底面和绝缘管13的端面13a不平行,而是能够保持一定的角度,因此向在绝缘管13的端面13a产生的台阶D的钩挂容易脱离,能够实现安装有连接端子14的电线15的拉出作业所涉及的作业性降低的抑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在第二框体3的分隔板3a的厚度方向形成的V字状的贯通孔,形成于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但如果插入口部件8的筒部8d的底面和绝缘管13的端面13a不平行而是能够具有一定的角度,则并不限定于V字状的贯通孔。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设为U字状的贯通孔。由此,使得能够将对树脂部件进行成型的情况下所需的模具的构造简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切口8f,无需V字状的贯通孔、U字状的贯通孔,即,从筒部8d的内表面至外表面为止连续地形成。至少可以以台阶D~D2的Y轴方向的宽度(参照图7及图8)的量设置有切口。由此,也能够得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包含变形例的)的电磁接触器的结构,表示本发明的内容的一个例子,也可以与其他公知技术进行组合,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对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省略、变更。
标号的说明
1电磁接触器,2第一框体,3第二框体,3a分隔板,3b凸部,4第三框体,5电源用电线插入部,6负载用电线插入部,7操作用电线插入部,8插入口部件,8a电线插入口,8b工具插入口,8c验电孔,8d筒部,8e内壁部,8f切口,8g内壁部,8A第一插入口部件组,8B第二插入口部件组,8C第三插入口部件组,9弹簧式端子,10壳体,11导电性金属件,11a前端部,12弹簧,13绝缘管,13a端面,14连接端子,15电线,41可动接触件,52固定铁心,54可动铁心,57横杆,59连结板,60开闭部,61电磁铁部,62可动部,66操作线圈,100框体,P1电线插入通路,P2工具插入通路,P3验电针通路,D、D1、D2台阶,Dr工具。

Claims (7)

1.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插入口部件,其具有供安装有连接端子的电线插入的电线插入口,形成有构成电线插入通路的筒部,该电线插入通路是从所述电线插入口插入的所述电线的通路;以及
框体,其形成有在从所述电线插入通路将所述电线拉出的方向即拉拔方向与所述插入口部件的所述筒部的端面相对而构成该电线插入通路的分隔板,对导电性金属件和将所述连接端子向该导电性金属件压接的弹簧进行收容,
所述插入口部件的所述筒部在与所述框体的所述分隔板相对的所述端面,具有朝向所述拉拔方向而形成的切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中,
所述切口形成为V字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中,
所述切口从所述筒部的内表面至外表面为止连续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中,
在所述插入口部件形成有供工具插入的工具插入口、及从所述工具插入口插入的所述工具的通路即工具插入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接触器,其中,
所述电线的所述连接端子具有比该电线大直径的绝缘管。
6.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插入口部件,其具有供一端与电源连接并且在另一端安装有第1连接端子的电源用电线插入的电源用电线插入口,形成有构成电源用电线插入通路的第1筒部,该电源用电线插入通路是从所述电源用电线插入口插入的所述电源用电线的通路;
第2插入口部件,其具有供一端与负载设备连接并且在另一端安装有第2连接端子的负载用电线插入的负载用电线插入口,形成有构成负载用电线插入通路的第2筒部,该负载用电线插入通路是从所述负载用电线插入口插入的所述负载用电线的通路;以及
框体,其形成有在从所述电源用电线插入通路将所述电源用电线拉出的方向即第1拉拔方向与所述第1插入口部件的所述第1筒部的端面相对而构成该电源用电线插入通路的第1分隔板、以及在从所述负载用电线插入通路将所述负载用电线拉出的方向即第2拉拔方向与所述第2插入口部件的所述第2筒部的端面相对而构成该负载用电线插入通路的第2分隔板,对第1导电性金属件、将所述第1连接端子向该第1导电性金属件的一端压接的第1弹簧、第2导电性金属件、将所述第2连接端子向该第2导电性金属件的一端压接的第2弹簧、以及切换是将所述第1导电性金属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2导电性金属件的另一端电连接或绝缘的开闭部进行收容,
所述第1插入口部件的所述第1筒部在与所述框体的所述第1分隔板相对的所述端面,具有朝向所述第1拉拔方向而形成的第1切口。
7.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插入口部件,其具有供一端与电源连接并且在另一端安装有第1连接端子的电源用电线插入的电源用电线插入口,形成有构成电源用电线插入通路的第1筒部,该电源用电线插入通路是从所述电源用电线插入口插入的所述电源用电线的通路;
第2插入口部件,其具有供一端与负载设备连接并且在另一端安装有第2连接端子的负载用电线插入的负载用电线插入口,形成有构成负载用电线插入通路的第2筒部,该负载用电线插入通路是从所述负载用电线插入口插入的所述负载用电线的通路;以及
框体,其形成有在从所述电源用电线插入通路将所述电源用电线拉出的方向即第1拉拔方向与所述第1插入口部件的所述第1筒部的端面相对而构成该电源用电线插入通路的第1分隔板、以及在从所述负载用电线插入通路将所述负载用电线拉出的方向即第2拉拔方向与所述第2插入口部件的所述第2筒部的端面相对而构成该负载用电线插入通路的第2分隔板,对第1导电性金属件、将所述第1连接端子向该第1导电性金属件的一端压接的第1弹簧、第2导电性金属件、将所述第2连接端子向该第2导电性金属件的一端压接的第2弹簧、以及切换是将所述第1导电性金属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2导电性金属件的另一端电连接或绝缘的开闭部进行收容,
所述第2插入口部件的所述第2筒部在与所述框体的所述第2分隔板相对的所述端面,具有朝向所述第2拉拔方向而形成的第2切口。
CN201980101683.0A 2019-11-01 2019-11-01 电磁接触器 Active CN1146002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42983 WO2021084732A1 (ja) 2019-11-01 2019-11-01 電磁接触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0218A true CN114600218A (zh) 2022-06-07
CN114600218B CN114600218B (zh) 2023-07-14

Family

ID=74096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101683.0A Active CN114600218B (zh) 2019-11-01 2019-11-01 电磁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813130B1 (zh)
KR (1) KR102440027B1 (zh)
CN (1) CN114600218B (zh)
WO (1) WO2021084732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1081A (zh) * 2016-03-07 2017-09-15 欧姆龙株式会社 无螺丝接线桩
JP2018101563A (ja) * 2016-12-21 2018-06-28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における電線接続構造
CN108512012A (zh) * 2017-02-28 2018-09-07 欧姆龙株式会社 端子台
CN108511927A (zh) * 2017-02-28 2018-09-07 欧姆龙株式会社 端子台
CN109716591A (zh) * 2018-01-15 2019-05-03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连接端子座、电气设备
CN110299267A (zh) * 2018-03-23 2019-10-01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的连接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106710U1 (de) 2001-04-18 2001-08-09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Elektrische Klemme
JP4416693B2 (ja) 2005-04-28 2010-0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磁接触器
JP6805953B2 (ja) 2017-02-28 2020-12-2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台
JP6624241B2 (ja) 2018-06-13 2019-12-25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配線用接続器具、電気機器及び回路遮断器
JP7020350B2 (ja) 2018-09-06 2022-02-16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補助接点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71081A (zh) * 2016-03-07 2017-09-15 欧姆龙株式会社 无螺丝接线桩
JP2018101563A (ja) * 2016-12-21 2018-06-28 富士電機機器制御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における電線接続構造
CN108512012A (zh) * 2017-02-28 2018-09-07 欧姆龙株式会社 端子台
CN108511927A (zh) * 2017-02-28 2018-09-07 欧姆龙株式会社 端子台
CN109716591A (zh) * 2018-01-15 2019-05-03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连接端子座、电气设备
CN110299267A (zh) * 2018-03-23 2019-10-01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的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600218B (zh) 2023-07-14
JP6813130B1 (ja) 2021-01-13
KR102440027B1 (ko) 2022-09-06
KR20220034927A (ko) 2022-03-18
JPWO2021084732A1 (ja) 2021-11-18
WO2021084732A1 (ja) 2021-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34488B2 (ja) 端子およびそれを伴う電気コネクタ
JP556324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WO2013047178A1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CN109994868B (zh) 端子装置和包括该端子装置的电力转换器
CN103730751A (zh) 防触指连接器
CN104205510A (zh) 电耦合元件
KR100790339B1 (ko) 전기 자동차에 사용되는 암형 커넥터 및 그 암형 커넥터에접속되는 수형 커넥터
CN114600218A (zh) 电磁接触器
JP2011171036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7264864B2 (ja) コネクタ
CN217507692U (zh) 检查用连接器以及检查用单元
US20230049348A1 (en) Wire harness
JP2015125855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7404949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CN114600217B (zh) 触点开闭器及连接辅助销
JP6624241B2 (ja) 配線用接続器具、電気機器及び回路遮断器
KR102023204B1 (ko) 커넥터 조립체
KR102385903B1 (ko) 커넥터
CN216055456U (zh) 一种新型电连接器
CN114175867B (zh) 电子模块
WO2022102344A1 (ja) 接続装置、及び電気モジュール
JP6039507B2 (ja) コネクタ端子
US11615932B2 (en) Pluggable connecting device for contactors and a contactor
JP2019067630A (ja) プラグ装置及び配電システム
EP2380243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to such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