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825402A -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825402A
CN112825402A CN202011299008.4A CN202011299008A CN112825402A CN 112825402 A CN112825402 A CN 112825402A CN 202011299008 A CN202011299008 A CN 202011299008A CN 112825402 A CN112825402 A CN 112825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necting device
housing
contact element
open 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990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825402B (zh
Inventor
福尔克尔·贾尔姆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Phoenix Contact GmbH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12825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54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8254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8254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18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 H01R4/481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the spring shape allowing insertion of the conductor end when the spring is unbiased
    • H01R4/4821Single-blade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28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 H01R4/4833Sliding arrangements, e.g. sliding 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46Busbar detail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电导线(2)的连接装置(1),其包括壳体(10)、电流导体(13)和接触元件(11),所述接触元件能够从打开位置转移到接触位置中,以便使电导线(2)与电流导体(13)接触。在此,设置有可相对于壳体(10)调整地支承的显示元件(15),该显示元件与接触元件(11)耦合,以便显示接触元件(11)是处于打开位置中还是处于接触位置中。

Description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由实践中已知完全不同结构形式的电连接装置。在螺栓连接中,例如电导线以被剥皮的导体端部插入到插孔中,并且然后通过拧紧以夹紧地固定在螺栓连接中。与之相对,在弹簧力端子中,电导线被插入到插口中并且与弹簧的腿部贴靠,其中,弹簧作用在电导线上,使得电导线被机械锁定并且此外例如与汇流条电接触。
在这种连接装置中期望的是,能够实现电导线的简单连接。在此可以有利的是,在将电导线插入时,连接装置自动闭合,也就是说接触元件自动从打开位置转换到接触位置中,以便安全且可靠地与插入到壳体的插孔中的电导线接触。这种自动的触发在此不仅在相对刚性的电导线中、例如在电导线上布置有接线套筒或在金属丝的情况下是可能的,而且在电导线以相对小的插入力插入到壳体的插孔中的情况下也是可能的,例如在电导线呈绞合导体的形式的情况下。
然而在此要考虑的是,可以将连接装置以其打开位置发货,以便在常规使用的范围内实现电导线的直接连接。因此,在运输这种连接装置时,该连接装置的接触元件即使在冲击作用或振动时也应尽可能不触发。
在DE 20 2016 104 971U1中描述了一种弹簧力端子,该弹簧力端子具有可弯曲的保持弹簧,该保持弹簧用于将夹紧弹簧锁定在打开位置中,其中,夹紧弹簧能够从打开位置转移到接触位置中并且通过工具又返回到打开位置中。
在EP 3 367 508A1中描述了一种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具有状态指示器,该状态指示器通过插入的电缆的作用指示足够深地插入的并且与其接触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一步改进的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装置。
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主体来实现。
因此,提供了一种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包括壳体、电流导体和接触元件。接触元件可以从打开位置转移到接触位置,以将电导线(在壳体内部)与电流导体接触。在此,设置有相对于壳体可调节地支承的显示元件,该显示元件与接触元件耦合,使得利用显示元件可以指示接触元件是位于打开位置中还是位于接触位置中。
以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连接装置,其尤其如下地改进,使得用户始终能够以简单的方式识别连接装置的状态。例如,接触元件可锁定在打开位置。在此,在连接电导体之前,出于安全的原因不需要插入工具来确保接触元件也真正锁定在打开位置。由此,不仅操作的舒适性得以改善,而且也可以一眼就识别出,连接装置在电导线插入的情况下是否也处于接触位置中。因此,即使在多个例如并排布置的连接装置的情况下也可以以特别快的方式检查所有连接装置的正确状态,其中,通过指示装置进行的该检查特别不容易出错。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电流导体以电流条的形式构成。电流条例如具有条区段,电导线通过接触元件与该条区段挤压贴靠,从而电导线与条区段电接触。在电流条上例如可以连接另一电导线,或者电流条可以具有电接头,例如用于将连接装置布置在电路板上或者用于与所对应的插接连接器连接。
可选地,接触元件可以(尤其多次地)从接触位置返回到打开位置,尤其是通过在操作方向上的力作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元件如此支承在壳体上,使得显示元件能够相对于壳体在与操作方向不同的方向上运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元件围绕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在壳体上。这一方面能够实现节省空间的布置。此外,由此还可以将显示元件布置成,使得显示元件不会由于外部的作用而无意地被调节。
显示元件与接触元件这样地耦联,使得不仅在接触元件从打开位置转换到接触位置中时、而且在接触元件从接触位置转换到打开位置中时,显示元件都相对于壳体进行调节。接触元件在其每个位置上确定显示元件的位置。因此,始终可以清楚地看到接触元件处于哪个位置中。
可选地,显示元件通过耦合元件与接触元件耦合。耦合元件例如与显示元件铰接地耦合和/或与接触元件铰接地耦合。耦合元件将显示元件与接触元件连接。耦合元件例如设置用于将力从接触元件传递到显示元件上,尤其是在两个可能的方向上,例如推力和拉力。例如,耦合元件是调节弓。
可选地,耦合元件相对于显示元件的旋转轴线偏心地与显示元件嵌接。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耦合元件的特别简单的实施方式。例如耦合元件嵌接到显示元件中。
替代地或附加地,耦合元件与接触元件的一个区段嵌接,例如嵌接在其中的开口中。
显示元件可以具有多个指示区域,尤其是多个在形状和/或颜色(例如信号颜色)上不同的指示区域。因此,能够快速地识别指示装置的状态。例如,红色的指示区域代表接触位置并且绿色的指示区域代表打开位置。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壳体具有观察区域,显示元件的一个区段在该观察区域上可见。在此可以规定,根据接触元件的位置,(仅)显示元件的指示区域之一在观察区域上可见。
在一种改进方案中规定,显示元件的指示区域中的一个大于指示区域中的另一个。这例如实现了对于具有不同大小的横截面的电导线的补偿。例如,对应于接触位置的指示区域大于对应于打开位置的指示区域。较大的指示区域例如在显示元件的调节方向上比较小的指示区域大。
可选地,显示元件以轮子或辊子的形式构造。显示元件尤其在以轮子和/或辊子的形式的实施方式中可运动地、尤其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的轴承容纳部中。
可选地规定,摆动元件可运动地、特别是可旋转地保持在至少一个支承部上,并且被构造用于在保持位置中将接触元件保持在其打开位置中,其中,摆动元件由于电导线的作用能够从保持位置到达、特别是可枢转到释放位置中,在释放位置中,接触元件被释放以便转换到接触位置中。摆动元件用于在保持位置中锁定接触元件,使得接触元件保持在其打开位置。在打开位置中,电导线可以被插入(例如,插入到连接装置的壳体的插孔中),而这不会被接触元件阻碍,即,接触元件不会伸入到用于电导线的容纳区域中,并且因此不会妨碍或甚至阻碍电导线的插入。通过摆动元件可旋转的支承实现了尤其轻松地调节回保持位置,从而少量的力就足以使连接装置复位。在插入到插孔中时,电导线与摆动元件的触发区域相互作用,使得摆动元件从其保持位置转换到释放位置中。由此,接触元件被释放,从而接触元件从打开位置过渡到接触位置中并且连接装置能够因此(自动地)闭合。在接触位置中,接触元件将所引入的电导线压靠到电流导体上。以这种方式,能够构造并且确保电导线与电流导体的可靠的电接触。因此,电导线电连接至电流导体(并可选地连接至与电流导体相连的电气或电子构件)。通过摆动元件,接触元件被安全且可靠地保持在打开位置中。这尤其使得能够实现连接装置以打开位置发货,其中在连接装置运输时,连接装置的例如由于冲击作用或由于振动的自动触发至少明显变得困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接触元件由弹簧元件构成,尤其由弹簧钢制成。例如,这种弹簧元件可以由(压力作用的)螺旋扭力弹簧或(通过拉伸腿拉力作用的)拉伸弹簧构成。因此,接触元件能够弹性地移动和偏转,以便尤其是在插入电导线时能够实现连接装置的自动闭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接触元件具有(例如相对于连接装置的壳体位置固定地支撑的)支撑区段以及能够相对于支撑区段弹簧弹性地偏转的接触区段,该接触区段用于使电导线与所述电流导体接触。接触区段通过摆动元件锁定在连接装置的打开位置中。在接触位置中,接触区段与此相对地与电导线处于接触的(尤其是电接触的)贴靠中,以便例如将电导线的剥除绝缘层的导体端部压靠到连接装置的电流条上并且因此电导线与电流条电接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接触区段在接触元件的打开位置弹性地相对于支撑区段张紧。在接触区段通过摆动元件锁定并且因此保持就位的打开位置中,接触区段因此相对于支撑区段弹簧机械地预紧。如果电导线作用到摆动元件的触发区域上并且由此解锁摆动元件,则接触区段被释放并且由于其弹簧弹性的应力自动地调整到接触位置中,以便接触电导线。
可以规定,支承部(至少在接触元件的打开位置中)至少部分地在空间上布置在接触元件的支撑区段和接触区段之间。这实现了一种扁平的结构形式。此外,通过这种布置,摆动元件可以布置在接触区段的后面,并且在保持位置以保持区段包围接触区段。由此实现了特别可靠的锁定并且同时无阻碍且干脆的解锁。可选地,电导线沿着插入方向可插入到连接装置的插孔中。在此可以规定,所述支承部至少在摆动元件的保持位置中相对于插入方向布置在摆动元件的将接触元件保持在打开位置中的保持区段的后面。通过这种布置实现了接触元件在打开位置中的自强化的并且由此尤其可靠的保持。摆动元件作为整体围绕支承部可枢转,特别是从释放位置枢转到保持位置,并且特别是在摆动元件不变形的情况下枢转。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接触元件形成为一体式部件,特别是形成为一体式弯曲金属片部件。接触元件例如可以由弹簧钢制成并且例如构成为冲压弯曲件。接触元件可以具有螺旋扭力弹簧的形式。替代地或附加地,摆动元件形成为一体式部件,特别形成为一体式弯曲金属片部件。然而,接触元件和/或摆动元件也可以由不同的单独部件组装而成。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装置具有操作元件,其例如以能沿着操作方向移动地支承在连接装置的壳体上的推杆的形式,用于作用到接触元件上。操作元件尤其可以用于将接触元件从接触位置转换到打开位置中,从而通过操纵该操作元件来使接触元件与电导线脱离接触并且由此可以将电导线从所述连接装置上松开。如果接触元件构造为螺旋扭力弹簧(或者包括螺旋扭力弹簧),则操作元件例如可以作用于该螺旋扭力弹簧的腿部,以便调节该腿部并且由此将接触元件从接触位置转移到打开位置中。
壳体具有用于插入电导体的插孔。插孔可以被布置在操作元件与显示元件之间。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于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的构思。其中:
图1示出了具有壳体、电流导体、接触元件和摆动元件的连接装置的视图;
图2示出了连接装置的部件的分解图;
图3A示出了连接装置的俯视图,其中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中的接触元件;
图3B示出了连接装置的俯视图,其中示出了处于接触位置中的接触元件;
图4示出了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接触元件并且部分剖开地示出;
图5示出了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处于接触位置的接触元件;
图6A、6B示出了分别具有连接电导线的连接装置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处于接触位置的接触元件并且部分剖开地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实现电导线2连接的连接装置1。所示的连接装置1可以与安装轨可卡锁地构造,或者例如也是插接连接器的组成部分。
连接装置1具有壳体10,在该壳体上形成有插孔100,电导线2能够沿着插入方向E插入到插孔中。壳体10限定了(腔形式的)容纳部101,电导线2能够以(剥除绝缘皮的)导体端部20通过插入到插孔100中而被引入到该容纳部中,以便在容纳部101内与布置在壳体10中的、呈电流条13形式的电流导体电接触。
在所示的示例中,电流条13包括连接区段132,该连接区段用于与另一零件建立电连接。通过电流条13(和特别是连接区段132)可以将插入容纳部101中的电导线2与该另一零件电连接。
图2示出了连接装置1的多个部件,其根据图1分别布置在壳体10上、尤其布置在壳体10中。下面尤其根据图1和2说明连接装置1的结构。
接触元件11以多次弯曲的弹簧元件的形式构造。接触元件11在此一件式地构成,例如通过冲压和弯曲一件弹簧钢制造。此外,尤其示出了摆动元件12、电流条13(其仅部分地示出)和操纵元件14。
接触元件11包括接触区段110,其通过弯曲部111连接到支撑区段112。支撑区段112在壳体10中贴靠在壁上(见图1)。接触区段110可以相对于支撑区段112移位,其中,特别是弯曲部111弹性地弯曲(其曲率改变)。弯曲部111在壳体10中围绕壳体10的支撑件102延伸。由此可以防止支撑区段112在接触区段110移位时相对于壳体10运动。
接触区段110可以通过在弯曲部111的区域中弯曲接触元件11而相对于支撑区段112移位。其中,接触元件11可在接触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转换并且预紧在接触位置中。在安装状态下,接触区段110贴靠在电流条13上或者贴靠在布置在电流条13和接触区段110之间的电导线2上。在电流条13上构造止挡131,在此为构造在条区段130上并且从该条区段伸出的棱边的形式。止挡131限定接触区段110的调节区域。在打开位置中,接触区段110与接触位置相比更靠近支撑区段地布置。
接触区段110基本上是平坦的并且具有端部棱边,接触区段110可以利用该端部棱边作用于被引入容纳部101中的电导线2(并且当没有电导线2被引入其中时,该端部棱边在接触位置中抵靠到电流条13的止挡131上)。如果将电导线2引入到容纳部101中并且接触元件11位于接触位置中,则该电导线(弹簧弹性地)夹紧在电流条13和接触元件11之间。在此,在电流条13与电导线2之间建立电接触。为了防止电导线2被无意地从容纳部101中拉出,接触区段110在接触位置中倾斜于插入方向E地并且从弯曲部111开始跟随插入方向E地延伸。接触区段110的端部棱边因此用作倒钩。电流条13的止挡131也起到倒钩的作用。
上述的摆动元件12可运动地支承在壳体10中,在此可转动地支承在壳体10的支承销107上。摆动元件12因此可围绕旋转轴线D2相对于壳体10(并且相对于接触元件11)摆动,尤其作为整体摆动并且不弯曲。在此,摆动元件12可摆动到保持位置(例如参见图4),在该保持位置中,摆动元件以保持爪120形式的保持区段将接触元件11锁定在打开位置中。保持爪120这样构成,使得它可以围绕接触元件11的接触区段110的端部棱边,以便将接触区段保持在打开位置中。此外,摆动元件12可摆动到释放位置(例如参见图6A),在该释放位置,保持爪120从与接触区段110的咬合中松开并且由此释放该接触区段。特别是在图4中可看到的复位弹簧123将摆动元件12挤压到保持位置中。复位弹簧123安装在摆动元件12上,在此插入到摆动元件中的槽中,并且支撑在接触元件11的基底上(对此可替换地支撑在壳体10上)。
如果电导线2沿着插入方向E从上向下插入到容纳部101中,那么旋转轴线D2就比保持爪120布置得更高(即更向上)。由此实现保持爪120的自锁。如果例如在打开位置中由振动等引起的力作用于具有接触元件11的连接装置1,则接触区段110作用于保持爪120的力在保持爪120与接触区段110的更深的啮合的方向上引起作用于摆动元件12的转矩。这防止松开并且实现了在打开位置中的特别可靠的保持。
摆动元件12的触发区域121(特别参见图4)用于与伸入到容纳部101中的电导线2相互作用,以便通过将保持爪120从接触区段110松开、从而接触区段由于弯曲部111的预紧朝向电流条13运动而将接触元件11从打开位置转换到接触位置。摆动元件12的触发区域121在此构造为平坦的。在摆动元件12的保持位置中,触发区域121平行于接触元件11的基底113地定向。在此,触发区域121在保持位置中垂直于插入方向E地定向。触发区域121(在此通过弯曲的区段,在此是一体地)与保持爪120连接。
如果电导线2作用到触发区域121上(将该触发区域向下压),则这引起摆动元件12围绕旋转轴线D2旋转。替代地或附加地,可以规定,由于在触发区域121上的力作用而发生的摆动元件12的弹性变形使保持爪120脱离与接触区段110的嵌接。由此,接触区段110弹向电流条13的方向。
接触元件11还包括背钩114,其在电流条13的背离接触元件11的接触区段110的一侧上延伸。由此,电流条13在接触位置中在背钩114和接触区段110(和必要时引入的电导线2)之间夹紧。为此,电流条13可选地具有切口,背钩114穿过该切口。背钩114从基底113伸出,在此与其垂直。
接触元件11能够从接触位置复位到打开位置中。由此,可以将首先连接并且可靠地固定的电导线2在需要时再次(无损坏地)从容纳部101中移出。
为此,接触元件11包括复位区段116。从接触区段110的视角来看,复位区段116在垂直于插入方向E(并且垂直于旋转轴线D2)的方向上布置在电流条13的另一侧。为此,连接区段115从接触区段110(垂直于接触区段)突出,复位区段116又从连接区段(垂直于连接区段)突出。连接区段115将复位区段116与接触区段110连接。
呈所谓推杆形式的操作元件14在壳体10的引导部103中以能纵向沿着操作方向B移动的方式引导。在此,操作方向B平行于插入方向E延伸。引导部103可从外部,例如通过特别是螺丝刀形式的工具,穿过引导孔104进入。为此,操作元件14具有在此呈缺口形式的操作区域140。因此,操作元件14可以沿着引导部103被压靠接触元件11的复位区段116。结果是接触区段110连同与其相邻的连接区段115和复位区段116相对于支撑区段112(向下)枢转,在此弯曲部111张紧。在此,复位区段116沿着复位元件14的端侧的复位面141滑动。复位元件14的复位面141布置在与操作区域140相对置的一侧上。复位面141弯曲地形成以便简化复位区段116沿其的滑动。复位区段116是平坦的,并且在接触位置相对于插入方向E倾斜。
连接区域115被设计为平坦的并且具有棱边,当到达打开位置时,该棱边与基底113贴靠。由此,打开位置被清楚地限定并且对于使用者而言在复位时可通过触觉良好地识别。
连接装置1此外包括显示元件15。显示元件15相对于壳体10可调节地支承在壳体10上,在此支承在壳体10的轴承容纳部中。在此,显示元件15(通过容纳部152)套装到壳体10的支承销108上并且可围绕旋转轴线D1转动地保持在其上。显示元件15以轮子的形式构造,例如参见图2。显示元件15具有外周面,在所述外周面上设有多个、在此为两个指示区域150A、150B。指示区域150A、150B彼此不同,在此通过其颜色,替代地或附加地通过其他可视觉和/或可触觉识别的特征来区分。
壳体10具有观察窗106形式的观察区域。显示元件15布置在观察窗106后面。通过观察窗106可以从外面看到显示元件15的一部分。根据显示元件15相对于壳体10的旋转位置,可在观察窗106中看到显示元件15的一个或另一个指示区域150A、150B。
显示元件15用于显示接触元件11是处于打开位置还是处于接触位置。为此,显示元件15与接触元件11、具体而言与接触区段110耦联,使得接触区段110相对于壳体10的(尤其是每个)运动引起显示元件15相对于壳体10的运动。显示元件15因此提供状态显示。
为了将显示元件15与接触元件11耦合,在此设置有调节弓16形式的耦合元件。在接触元件11上构造开口117,调节弓16嵌接到该开口中。调节弓16可转动地支承在开口117中。在此,开口构造在接触元件11的弯曲部111的一侧上,在该侧上也构造有接触区段110。在所示示例中,接片118从连接区段115突出(替代地,直接从接触区段110突出)。开口117形成在接片118上。
调节弓16在此通过长形的金属丝构成,该金属丝具有笔直延伸的中间部分,该中间部分的两个端部分别弯曲。在此,一个弯曲的端部嵌接到接触元件11上的开口117中,另一个端部嵌接到显示元件15上的开口151中。显示元件15上的开口151相对于显示元件15的旋转轴线D1偏心地布置。调节弓16延伸穿过壳体10的通道109。
接触区段110相对于壳体10的调节因此引起调节弓16相对于壳体10的移动并且由此又引起显示元件15相对于壳体10的转动。以此方式根据接触区段110的位置分别将相应的指示区域150A、150B移动到观察窗106后面。
因此,从外面通过对观察窗106的简单观察可直接看到接触元件11正位于哪个位置中。
图3A示出了接触元件11的打开位置的状态。在此,绿色的指示区域150A在观察窗106中可见。在俯视图中也可以看到电流条13的止挡131,但因为该电流条设置在壳体10的内部,一般仅以陡峭的视角并且在良好的光线条件下以及在具有内部结构的相应知识的情况下能够看到。根据图3A,所述连接装置1准备就绪。
图3B示出接触元件11的接触位置的状态。在此,红色的指示区域150B在观察窗106中可见(另一种颜色在此通过阴影线示出)。接触区段110比在打开位置中延伸到容纳部101中的更多。接触元件11被触发。
特别地,根据图3A和3B可以看出,插孔100(和容纳部101)被布置在操作元件14与显示元件15之间。
尤其在多个连接装置1并排布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观察观察窗106例如来快速检查,是否所有的连接装置1都处于期望的状态中。
图4示出了接触元件11的打开位置,在该位置中弯曲部111被张紧。接触区段110与摆动元件12的保持爪120嵌接。在观察窗106中可以看到绿色的指示区域150A(在图4的视图中不可见并且因此单独示出)。
与此相对,图5示出了接触元件11的接触位置。在此,接触区段110相对于壳体10并且相对于打开位置枢转,并且弯曲部111弹性地扩宽。在观察窗106中可看到红色的指示区域150B。显示元件15在打开位置与接触位置之间通过接触区段110的作用经由调节弓16相对于壳体10旋转。
图6A和6B示出了具有不同横截面的电导线2可以连接到连接装置1。在此,在图6A中示出了相对较粗的电导线2,在图6B中示出了相对较细的电导线2。在较粗的电导线2的情况下,接触区段110以比在较细的电导线2的情况下相对更强的张紧状态(更靠近打开位置)与导体端部20接触。因为红色的指示区域150B(通常对应于接触位置的指示区域)相应构造为大的(参见例如图2),尤其大于打开位置的指示区域150A,所以在这两种情况下在观察窗上可看到所述(在此为红色的)指示区域150B的一部分。
代替或除了不同的颜色,指示区域150A、150B也可以不同地成形。例如,可以如此构造所述指示区域之一,使得其可以通过所述观察窗106伸出(所述观察窗可以相应地是宽的)。
所示出的连接装置1也可以被称为捕捉端子或弹力捕捉端子。
附图标记说明
1 连接装置
10 壳体
100 插孔
101 容纳部
102 (对于弯曲部)的支撑件
103 引导部
104 引导孔
106 观察窗(观察区域)
107 支承销(支承部)
108 支承销
109 通道
11 接触元件
110 接触区段
111 弯曲部
112 支撑区段
113 基底
114 背钩
115 连接区段
116 复位区段
117 开口
118 接片
12 摆动元件
120 保持爪(保持区段)
121 触发区域
123 复位弹簧
124 支承部
13 电流条(电流导体)
130 条区段
131 止挡
132 连接区段
14 操作元件
140 操作区域
141 复位面
15 显示元件
150A、150BA 指示区域
151 开口
152 (用于支承销的)容纳部
16 调节弓(耦合元件)
2 导体
20 导体端部
B 操作方向
D1,D2 旋转轴线
E 插入方向

Claims (17)

1.一种用于连接电导线(2)的连接装置(1),包括壳体(10)、电流导体(13)和接触元件(11),所述接触元件能够从打开位置转移到接触位置中,以便使所述电导线(2)与所述电流导体(13)接触,
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所述壳体(10)能够调节地支承的显示元件(15),所述显示元件与所述接触元件(11)耦合,以便显示所述接触元件(11)是处于打开位置中还是处于接触位置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元件(15)以能够围绕旋转轴线(D1)旋转的方式支承在所述壳体(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11)在从打开位置转换到接触位置时和在从接触位置转换到打开位置时相对于所述壳体(10)调节所述显示元件(15)。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元件(15)通过耦合元件(16)与所述接触元件(11)耦合。
5.根据权利要求3和4所述的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元件(16)相对于所述显示元件(15)的旋转轴线(D1)偏心地与所述显示元件(15)嵌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元件(16)与所述接触元件(11)的区段(115)嵌接。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元件(15)具有多个在形状和/或颜色方面不同的指示区域(150A、150B)。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具有观察区域(106),其中,根据所述接触元件(11)的位置,所述显示元件(15)的其中一个指示区域(150A、150B)在所述观察区域(106)上可见。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元件(15)的其中一个指示区域(150B)大于另一个指示区域(150A)。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元件(15)以轮子或辊子的形式构造。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能够转动地保持在至少一个支承部(107)上的摆动元件(12),摆动元件构造用于在保持位置上将所述接触元件(11)保持在所述打开位置上,并且该摆动元件能够通过所述电导线(2)的作用从所述保持位置到达释放位置,以便释放所述接触元件(11)以转换到所述接触位置。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11)通过弹簧元件构成。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11)具有相对于所述壳体(10)位置固定地支撑的支撑区段(112)和相对于所述支撑区段(112)能弹簧弹性地偏转的接触区段(110),所述接触区段用于使所述电导线(2)与所述电流导体(13)电接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区段(110)在所述接触元件(11)的打开位置相对于所述支撑区段(112)弹性张紧。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元件(11)形成为一体式弯曲金属片部件。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操作元件(14),所述操作元件用于作用于所述接触元件(11),以便将所述接触元件(11)从所述接触位置转换到所述打开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用于插入所述电导体(2)的插孔(100)布置在所述操作元件(14)和所述显示元件(15)之间。
CN202011299008.4A 2019-11-19 2020-11-19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装置 Active CN1128254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131143.8 2019-11-19
DE102019131143.8A DE102019131143A1 (de) 2019-11-19 2019-11-19 Anschlusseinrichtung zum Anschließen einer elektrischen Lei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825402A true CN112825402A (zh) 2021-05-21
CN112825402B CN112825402B (zh) 2023-06-20

Family

ID=73288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99008.4A Active CN112825402B (zh) 2019-11-19 2020-11-19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826112A1 (zh)
CN (1) CN112825402B (zh)
DE (1) DE10201913114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18045A (zh) * 2021-12-22 2024-04-23 赞托贝尔照明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至支承轨道的电气模块及配套的接触元件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02372A1 (de) * 1983-01-25 1984-07-26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4950 Minden Schraubenlose klemme
JPH0645260U (ja) * 1992-11-30 1994-06-1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端子装置
DE29807956U1 (de) * 1998-05-04 1999-07-08 WECO Wester, Ebbinghaus GmbH & Co KG, 63452 Hanau Anschlußklemme mit Kniehebelbetätigung
JP2001035596A (ja) * 1999-07-27 2001-02-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端子装置
TW200607191A (en) * 2004-06-25 2006-02-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Quick connection terminal device
JP2006286376A (ja) * 2005-03-31 2006-10-19 Kawamura Electric Inc 速結端子
DE102007051697A1 (de) * 2007-10-26 2009-04-30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Anschlussklemme mit Öffnungseinrichtung
CN102204015A (zh) * 2008-08-27 2011-09-28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电连接端子
CN104425907A (zh) * 2013-08-26 2015-03-18 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导线端子座改良结构
CN105449382A (zh) * 2014-08-22 2016-03-30 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电性导线端子座的改良结构
WO2017072092A1 (de) * 2015-10-30 2017-05-04 Eaton Electrical Ip Gmbh & Co. Kg Kontaktierungsvorrichtung zum kontaktieren eines elektrischen leiters an eine elektrische leiterbahn
CN108512012A (zh) * 2017-02-28 2018-09-07 欧姆龙株式会社 端子台
EP3506432A2 (en) * 2017-12-27 2019-07-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Terminal device and power converter including the same
WO2019176661A1 (ja) * 2018-03-14 2019-09-1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29878A1 (fr) * 2001-09-20 2003-03-21 Entrelec Dispositif de raccordement a ressort de connexion manoeuvre par une came
JP5043727B2 (ja) * 2008-03-19 2012-10-10 東洋技研株式会社 端子台
DE102015101893B4 (de) * 2015-02-10 2022-01-20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Leiteranschlussklemme
DE202016104971U1 (de) 2016-09-08 2017-12-11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Direktsteckklemme für einen Leiter
JP6801516B2 (ja) * 2017-02-28 2020-12-16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台
JP6848909B2 (ja) * 2018-03-14 2021-03-2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台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02372A1 (de) * 1983-01-25 1984-07-26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4950 Minden Schraubenlose klemme
JPH0645260U (ja) * 1992-11-30 1994-06-14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端子装置
DE29807956U1 (de) * 1998-05-04 1999-07-08 WECO Wester, Ebbinghaus GmbH & Co KG, 63452 Hanau Anschlußklemme mit Kniehebelbetätigung
JP2001035596A (ja) * 1999-07-27 2001-02-09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端子装置
TW200607191A (en) * 2004-06-25 2006-02-16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Quick connection terminal device
JP2006286376A (ja) * 2005-03-31 2006-10-19 Kawamura Electric Inc 速結端子
DE102007051697A1 (de) * 2007-10-26 2009-04-30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Anschlussklemme mit Öffnungseinrichtung
CN102204015A (zh) * 2008-08-27 2011-09-28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电连接端子
CN104425907A (zh) * 2013-08-26 2015-03-18 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导线端子座改良结构
CN105449382A (zh) * 2014-08-22 2016-03-30 进联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电性导线端子座的改良结构
WO2017072092A1 (de) * 2015-10-30 2017-05-04 Eaton Electrical Ip Gmbh & Co. Kg Kontaktierungsvorrichtung zum kontaktieren eines elektrischen leiters an eine elektrische leiterbahn
CN108512012A (zh) * 2017-02-28 2018-09-07 欧姆龙株式会社 端子台
EP3506432A2 (en) * 2017-12-27 2019-07-0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Terminal device and power converter including the same
JP2019117776A (ja) * 2017-12-27 2019-07-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端子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力変換装置
WO2019176661A1 (ja) * 2018-03-14 2019-09-19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端子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18045A (zh) * 2021-12-22 2024-04-23 赞托贝尔照明有限公司 用于连接至支承轨道的电气模块及配套的接触元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131143A1 (de) 2021-05-20
CN112825402B (zh) 2023-06-20
EP3826112A1 (de) 202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03998U (zh)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装置
KR102190635B1 (ko) 전도체 단자
EP2947718B1 (en) Spring loaded clamping connection terminal
US8727819B2 (en) Contact clamp and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clamp
CN215377706U (zh)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装置
KR100895547B1 (ko) 커넥터 요소를 위한 고정 장치 및 상기 장치를 구비한커넥터
US7413485B2 (en) Plug-in connector with secondary locking device
JP3935990B2 (ja) 電子装置用の接続部材
JP4427564B2 (ja) コネクタプラグ
WO2012127541A1 (ja) 電線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602617B2 (ja) コネクタ部材
JP2016021398A (ja) バネ接続部材と小型のアクチュエータとを備える電気的な接続デバイス、および複数の当該バネのコンタクトを備える多極プラグコネクタ
EP3550673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electrical terminals locking feature
EP3376609A1 (en) Female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female connector and male connector
US20080248668A1 (en) Plug
CN111313161B (zh) 接线端子
CN112825402B (zh) 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连接装置
EP2240983B1 (en) Locking electrical receptacle
EP373477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osition holder
EP1065757B1 (en) Half-fitting detection connector
CN110832707A (zh) 连接器
JP2019102442A (ja) 電気プラグコネクタ
US2017026402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flat conductor
CN114521310A (zh) 用于电连接器的壳体
US6997726B2 (en) Connector housing with short-circuit brid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