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75869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75869A
CN108475869A CN201680074954.4A CN201680074954A CN108475869A CN 108475869 A CN108475869 A CN 108475869A CN 201680074954 A CN201680074954 A CN 201680074954A CN 108475869 A CN108475869 A CN 108475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component
shell
front wall
wall por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495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475869B (zh
Inventor
木村章夫
西岛诚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475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5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475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75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1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coil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12End pieces terminating in an eye, hook, or fork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in the sock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33Contact members made of resilient wi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连接器(1)的端子(10)包括外壳(20)和第1导电部件(40)。第1导电部件(40)具有与对方侧端子接触的触点部(43),触点部(43)能向使螺旋弹簧(30)进一步压缩的压缩方向(Y)移动。外壳(20)由金属材料构成,具有从顶壁(21)的前方侧端部(21A)向第1导电部件侧折弯的前方壁部(22)。前方壁部(22)设置为以不妨碍第1导电部件(40)向压缩方向(Y)移动的距离靠近螺旋弹簧(30)。前方壁部(22)包括支承部(28),支承部(28)对第1导电部件的前方壁部侧的一端部(45)进行支承,且支承部(28)在触点部移动时使一端部(45)能向压缩方向(Y)移动。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连接器,详细地讲,涉及包含于连接器、对在该连接器连接时能移动的导电部件进行收纳的外壳。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通过使触点彼此抵靠从而电连接的供电装置,已知日本特开2002-274290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由设置于车辆的车身侧的阴接头(相当于“连接器”)和设置于车门侧的阳接头构成。阴接头以使中空筒状的外壳的一端从车身面向外部的方式设置。在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左右一对端板、被夹持在这些端板之间并压缩的螺旋弹簧、以及与螺旋弹簧连接的板簧部件(相当于“导电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742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供电装置中,构成为:在由绝缘部件构成的端板设置有座部(凹部),并在该凹部收纳有螺旋弹簧的端部。并且,成为如下结构:端板的凹部受到由阴接头和阳接头连接时的螺旋弹簧引起的接触压力。因此,在端板由例如合成树脂构成的情况下,在来自螺旋弹簧的较高接触压力(弹压力)施加于端板的凹部的情况下,或者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有可能端板产生蠕变现象等。当端板产生蠕变现象等时,甚至有可能破坏树脂,从而供电装置的可靠性下降。因此,期望可应对较高环境温度和螺旋弹簧的较高弹压力并且紧凑的连接器。此时,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本说明书提供可应对较高环境温度和螺旋弹簧的较高弹压力并且紧凑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具备端子和收纳所述端子的壳体,所述端子包括:外壳,其具有顶壁,收纳于所述壳体内;螺旋弹簧,其以向朝向所述外壳的所述顶壁的压缩方向压缩的状态收纳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以及第1导电部件,其具有与对方侧端子的触点部,被夹持在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触点部能向使所述螺旋弹簧进一步压缩的所述压缩方向移动,所述外壳由金属材料构成,所述外壳具有前方壁部,该前方壁部设置为以不妨碍所述第1导电部件向所述压缩方向移动的距离靠近所述螺旋弹簧,且所述前方壁部从所述顶壁的前方侧端部向所述第1导电部件侧折弯,所述前方壁部包括支承部,该支承部对所述第1导电部件的前方壁部侧的一端部进行支承,且所述支承部在所述触点部移动时使所述一端部能向所述压缩方向移动。
根据本结构,收纳端子的外壳、即对能向使螺旋弹簧进一步压缩的方向移动的第1导电部件进行收纳的外壳利用金属材料构成。因此,当端子与对方侧端子接触时,第1导电部件的触点部使螺旋弹簧进一步压缩,从而即使是外壳的顶壁从螺旋弹簧受到较高接触压力(弹压力)的情况,在较高环境温度下外壳也不会产生蠕变现象。
另外,外壳具有前方壁部,该前方壁部相对于螺旋弹簧以不妨碍第1导电部件向压缩方向移动的距离靠近地设置,且所述前方壁部从顶壁的前方侧端部向第1导电部件侧折弯,前方壁部包括支承部,该支承部对第1导电部件的前方壁部侧的一端部(前方端部)进行支承,且所述支承部在触点部移动时使一端部能向压缩方向移动。
即,能构建如下结构:能使形成得距离螺旋弹簧近的前方壁部的支承部支承第1导电部件的前方端部,并且能使前方端部向压缩方向移动。由此,与例如在外壳没有设置前方壁部、仅由外壳的侧壁支承第1导电部的结构相比,能缩短第1导电部件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并且能使第1导电部件可靠地移动。另外,由于能缩短第1导电部件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从而能缩短外壳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其结果,能使连接器紧凑化。即,根据本结构的连接器,能应对较高环境温度和螺旋弹簧的较高弹压力,并且能紧凑化。
在上述连接器中也可以为,所述第1导电部件具有作为所述第1导电部件的所述一端部的、与其他部分相比宽度形成得窄的卡合部,所述前方壁部包括作为所述支承部的窗部,所述卡合部能以卡合于所述窗部的状态向所述压缩方向移动。
根据本结构,在第1导电部件向螺旋弹簧的压缩方向移动时,第1导电部件的卡合部能以卡合于窗部的状态移动。由此,能使第1导电部件稳定地移动。
另外,在上述连接器中也可以为,所述端子进一步包括:第2导电部件,其保持于所述壳体,并从所述壳体延伸;和电线,其连接所述第1导电部件和所述第2导电部件,所述电线包括:第1端部,其与所述第1导电部件连接;第2端部,其与所述第2导电部件连接;以及中间部分,其连结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所述中间部分在所述壳体内以从所述第1端部朝向所述第2端部向所述压缩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
根据本结构,与作为连接器的端子电极仅利用第1导电部件取出到壳体的外部的情况相比,通过使电线夹在第1导电部件与第2导电部件之间,从而能利用电线吸收在端子与对方侧端子接触时的第1导电部件的移动。
另外,中间部分在壳体内以从第1端部朝向第2端部在压缩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例如,能将中间部分在上下方向配设成S字状。由此,与例如将中间部分在前后方向配设成U字状的情况相比,能使电线在壳体内的前后方向上的占据空间狭窄。即,能缩短壳体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由此,能使连接器进一步紧凑。
另外,在上述连接器中也可以为,所述外壳具有从所述顶壁的后方侧端部向所述第1导电部件侧折弯的折弯部,所述折弯部包括与所述后方侧端部连续的弧部和与所述弧部连续地延伸的延伸部。
根据本结构,外壳的顶壁的另一端为具有弧部的折弯部。因此,例如即使是电线的中间部分伴随第1导电部件的移动而与金属制的顶壁的另一端部接触的情况,也能抑制电线的中间部分被顶壁的另一端部损伤。例如,在电线由编织线构成的情况下,可抑制顶壁的角使编织线断线。即,可利用具有弧部的折弯部保护电线。
发明效果
根据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连接器,能应对较高环境温度和螺旋弹簧的较高弹压力,并且能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是连接器所包含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3是从与电线相反的一侧观看端子的侧视图。
图4是端子的仰视图。
图5是端子的主视图。
图6是从电线侧观看端子的侧视图。
图7是端子的俯视图。
图8是沿图3中的A-A线的示意剖视图。
图9是示出使对方侧连接器嵌合于连接器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通过从图9的状态使对方侧触点部抵靠于第1导电部件从而将第1导电部件压入到外壳内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1.连接器的结构
一边参照图1至图10的附图一边说明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具备端子10和壳体H。此外,图1是在端子10安装于壳体H的情况下与图9中的A-A线对应的连接器1的示意剖视图。另外,在图1中,端子10的前方用箭头X示出,端子10的上方及螺旋弹簧30的压缩方向用箭头Y示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连接器1是使用于设置于车辆的逆变器和电动机的电连接的连接器,但是连接器1的适用例不限于此。另外,通常在电动机进行逆变控制时使用三相交流,因此连接器1包括三个端子,但是各端子的结构相同,因此在以下说明中仅对一个端子10进行说明。另外,关于连接器1,也仅对与各端子10共用、关联的部分进行说明。
1-1.端子
如图2所示,端子10包括外壳20、以压缩状态收纳于外壳20的内部的螺旋弹簧30、第1导电部件40及第2导电部件50、以及使两导电部件40、50能导通地连接的电线60。本实施方式中的电线60为由铜合金等金属线制成的编织线。此外,电线60不限于编织线。另外,在图2中,端子10的前方用箭头X示出,端子10的上方及螺旋弹簧30的压缩方向用箭头Y示出。
外壳20由金属材料构成,例如是对由SUS(不锈钢)材料等构成的一片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成的。此外,金属材料不限于SUS材料。如图2及图3所示,外壳20具备顶壁21、前方壁部22、从顶壁21的两侧缘向下方延伸的一对侧壁23、以及从侧壁23的下缘以与顶壁21对置的配置向内延伸的一对后方支承部24。
如图1等所示,前方壁部22从顶壁21的前方侧端部21A向第1导电部件侧垂直地折弯。前方壁部22设置为以不妨碍第1导电部件40向螺旋弹簧的压缩方向(图1等的箭头Y方向:以下仅记载为“压缩方向Y”)移动的距离靠近后述的螺旋弹簧30。换言之,前方壁部22设置为以至少不妨碍螺旋弹簧30的压缩动作的距离靠近螺旋弹簧30。另外,前方壁部22包括对后述的第1导电部件40的卡合部(“前方壁部侧的一端部”的一例)45进行支承的窗部(“支承部”的一例)28。窗部28在后述的第1导电部件40的触点部43移动时使第1导电部件40的卡合部45能向压缩方向Y移动。即,伴随第1导电部件40的触点部43的移动,第1导电部件40的卡合部45能以卡合于窗部28的状态、换言之在不脱离窗部28的情况下向压缩方向Y移动。
在各侧壁23形成有向前方(图2的箭头X方向)延伸的臂部23A。另外,臂部23A的顶端部折弯,形成为与前方壁部22的前表面抵接的抵接部23B。另外,如图4所示,一对后方支承部24配置于第1导电部件40的图示右端侧、换言之为第1导电部件40的后端侧。
如图5所示,在侧壁23中的臂部23A的下部与后方支承部24之间设置有第1开口25。在侧壁23中的第1开口25的上方设置有宽度比第1开口25的宽度窄且在上下方向长的第2开口26。
另外,如图5所示,在顶壁21的、与形成有前方壁部22的前方侧端部21A相反的一侧的后方侧端部21B设置有折弯部29。折弯部29从后方侧端部21B向第1导电部件侧折弯。折弯部29包括与后方侧端部21B连续的第1弧部29A(“弧部”的一例)、与第1弧部29A连续地向下侧(与图5的箭头Y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延伸部29B、与延伸部29B连续的第2弧部29C、以及与第2弧部29C连续地(向图5的箭头X方向)延伸到外壳20内的折返部29D。折弯部29为了保护电线(编织线)60避免被顶壁21的后方侧端部21B损伤而设置。
另外,如图8所示,对第1导电部件40的卡合部45进行支承的窗下缘部28A(换言之为前方支承部)与顶壁21的间隔大于后方支承部24与顶壁21的间隔。换言之,窗下缘部28A和后方支承部24配置成使得窗下缘部28A和顶壁21的间隔与后方支承部24和顶壁21的间隔不同。另外,窗下缘部28A和后方支承部24以呈同一平面的方式配置。即,顶壁21与由窗下缘部28A及后方支承部24形成的平面并不平行,该平面以预定的角度倾斜以使得后方支承部24相对于窗下缘部28A成为图8的上方(箭头Y方向)。
螺旋弹簧30通过将SUS等金属线材卷绕成线圈状而成,以向朝向外壳的顶壁21的压缩方向Y(参照图8的箭头)压缩的状态收纳于外壳20的内部。具体地讲,螺旋弹簧30以压缩状态被第1导电部件40和轴心70的凸缘部72夹持。因此,螺旋弹簧30弹压第1导电部件40和轴心凸缘部72双方。由于该弹压力,第1导电部件40被夹持在螺旋弹簧30的下端(“一端”的一例)31与后方支承部24的内壁及窗下缘部28A之间。另外,轴心凸缘部72被夹持在螺旋弹簧30的上端32与顶壁21的内壁之间。
另外,如图8所示,在螺旋弹簧30的内部收纳有轴心70。轴心70从外壳的顶壁21向螺旋弹簧30的轴方向突出。即,轴心70的端部71贯穿顶壁21的贯穿孔27而配置。轴心70例如由黄铜等金属制成,呈圆柱状。轴心70的端部71通过从上方被锻打并紧固从而压接于固装孔54的孔缘部。与轴心70的端部71连续的凸缘部72被夹持在螺旋弹簧30的上端32与顶壁21的内壁之间。
轴心70的下端位于比第1导电部件40的弹簧支架部41的内壁靠上方。详细地讲,轴心70的下端以在第1导电部件40被对方侧端子110向上方抬起的情况下(参照图10),在轴心70的下端和第1导电部件40不干扰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位于下方的方式配置。通过这样,能抑制螺旋弹簧30倾斜或者在中途折弯。
第1导电部件40是对铜合金等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成的,如图8所示,具有对螺旋弹簧30的下端31进行支承的弹簧支架部41、由外壳20的后方支承部24支承的电线连接部42、以及卡合部45。卡合部45作为第1导电部件40的前方壁部侧的一端部而形成为比其他部分狭窄的宽度(参照图4)。
另外,第1导电部件40具有与后述的对方侧端子110(参照图9)接触的触点部43。另外,第1导电部件40被夹持在螺旋弹簧的下端31与外壳20的内壁(24、28A)之间,触点部43能向使螺旋弹簧30进一步压缩的压缩方向Y移动。
本实施方式中的电线60例如用电阻焊连接到电线连接部42。弹簧支架部41位于窗下缘部28A与后方支承部24之间,通过外壳20的第1开口25而露出到外壳20的外部。弹簧支架部41的下表面为触点部43。触点部43配置于螺旋弹簧30的轴线上且窗下缘部28A与后方支承部24之间。
第1导电部件40大部分收纳于外壳20的内部,但是设置于弹簧支架部41的两侧缘的一对伸出片44和卡合部45配置于外壳20的外部。一对伸出片44分别收纳于一对第1开口25。伸出片44通过在后方(与图5中的箭头X相反的方向)抵接于第1开口25的开口缘部,以及在前方向(图5中的箭头X方向)抵接于前方壁部22,从而抑制第1导电部件40向前后方向移动,并且容许第1导电部件40向上方(图5中的箭头Y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与第1导电部件40同样,第2导电部件50是通过对铜合金等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成的。第2导电部件50保持于壳体H,并从壳体H延伸出。详细地讲,如图8所示,第2导电部件50具有向上方(图8的箭头Y方向)立起的电线连接部52、和与电线连接部52连续地向上方立起的设备侧连接部53。在设备侧连接部53设置有设备安装用的螺栓孔55。
如图8所示,电线60包括与第1导电部件40的电线连接部42连接的第1端部61、与第2导电部件50的电线连接部52连接的第2端部62、以及连结第1端部61和第2端部62的中间部分63。中间部分63配置于外壳20的外部,呈大致S字状(参照图1)。电线60具有可挠性,因此当第1导电部件40和第2导电部件50相对移动时,中间部分63会挠曲变形。
1-2.壳体
如图1等所示,壳体H由上下一对绝缘部件80、90构成,在其内部收纳有端子10。
如图1所示,在下侧绝缘部件90的底壁设置有第1肋91,第1肋91抵接于外壳20的后方支承部24。另外,在下侧绝缘部件90设置有嵌合凹部93,嵌合凹部93具有使第1导电部件40的触点部43露出到外部的开口。在第1肋91的隔着嵌合凹部93的相反侧设置有第2肋92。外壳20的前方壁部22的下端位于由第2肋92和下侧绝缘部件90形成的凹部94。由此,可抑制外壳20在壳体H的内部向前后方向(图1中的图示左右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如图1等所示,上侧绝缘部件80包括收纳部81、延伸部82以及上壁部83。收纳部81以比上壁部83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并收纳第2导电部件50的电线连接部52及电线60的第2端部62等。另外,在收纳部81设置有延伸部82,延伸部82保持第2导电部件50,并且使第2导电部件50的设备侧连接部53延伸到壳体H的外部。在延伸部82的下方配置有电线60。
即,由收纳部81和下侧绝缘部件90形成有收纳电线60的纵长的电线收纳空间LS。在电线收纳空间LS内收纳有电线60,且电线60在侧视时呈纵长的S字状。另外,如图1所示,上侧绝缘部件80的上壁部83具有厚壁部84,厚壁部84抵接于外壳20的顶壁21。
2.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关系
例如图9所示,与连接器1嵌合的对方侧连接器100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对方侧壳体101和与对方侧壳体101嵌件成型的对方侧端子110。对方侧端子110呈L字状,在其一端侧设置有与第1导电部件40的触点部43相对的对方侧触点部111。在对方侧触点部111的上表面通过从对方侧触点部111的面侧进行锻打而形成有球状部112。对方侧触点部111配设于嵌合部113,嵌合部113能嵌合到连接器1的嵌合凹部93的内部。
当使对方侧连接器100的嵌合部113嵌合到连接器1的嵌合凹部93的内部时,球状部112与触点部43接触。如图10所示,当使嵌合部113进一步嵌合时,第1导电部件40抬起,螺旋弹簧30被压缩。另外,电线60由于第1导电部件40的移动而稍微挠曲。螺旋弹簧30预先形成为压缩状态,因此仅仅稍微挠曲就产生较大弹力。这样,产生螺旋弹簧30的弹力,利用该弹力使对方侧端子110的球状部112与端子10的触点部43之间产生预定的接触压力。因此,对方侧端子110和第2导电部件50通过第1导电部件40及电线60能导通地连接。
3.本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端子10的外壳20、即收纳能向使螺旋弹簧30进一步压缩的方向移动的第1导电部件40的外壳20由金属材料构成。因此,当端子10与对方侧端子110接触时,第1导电部件40的触点部43使螺旋弹簧30进一步压缩,从而即使是外壳20的顶壁21从螺旋弹簧30受到较高接触压力(弹压力)的情况,在较高环境温度下外壳20也不会产生蠕变现象。
另外,外壳20的前方壁部22设置为以不妨碍第1导电部件40向螺旋弹簧30的压缩方向(图1的箭头Y方向)移动的距离靠近螺旋弹簧30。另外,前方壁部22以从顶壁21的前方侧端部21A向第1导电部件侧折弯的方式形成。并且,前方壁部22包括对第1导电部件40的卡合部(前方壁部侧的一端部)45进行支承的窗部28(支承部),该窗部28在触点部43移动时使卡合部45能向压缩方向移动。
即,能构建如下结构:能使形成于距离螺旋弹簧30最近处的前方壁部22的窗部28、详细为窗下缘部28A支承第1导电部件40的卡合部45,并且能使卡合部45向压缩方向Y移动。由此,与例如在外壳20没有设置前方壁部22、仅利用外壳的侧壁支承第1导电部件40的结构相比,能缩短第1导电部件40的前后方向(图5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并且能使第1导电部件40可靠地移动。另外,通过缩短第1导电部件4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从而能缩短外壳20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其结果,能使连接器1紧凑化。
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能应对较高环境温度和螺旋弹簧30的较高弹压力,并且能使连接器1紧凑化。
另外,当第1导电部件40向螺旋弹簧30的压缩方向Y移动时,第1导电部件40的卡合部45能以卡合于前方壁部22的窗部28的状态移动。由此,能使第1导电部件40稳定地移动。
另外,第1导电部件40通过电线60及第2导电部件50与外部连接。因此,与作为连接器1的导电部件仅利用第1导电部件40取出到壳体H的外部并与外部连接的情况相比,通过使电线60夹在第1导电部件40与第2导电部件50之间,从而能利用电线60吸收在端子10与对方侧端子110接触时的第1导电部件40的移动。由此,能使伴随第1导电部件40的移动的影响在连接器1内减少。
另外,电线60的中间部分63在壳体内以从第1端部61朝向第2端部62向螺旋弹簧30的压缩方向(图1的箭头Y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例如图1所示,将中间部分63在上下方向(压缩方向Y)配设成纵长的S字状。由此,与例如将中间部分在前后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配设成U字状的情况相比,能缩窄电线60在壳体内的前后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上占据的空间。即,能缩短壳体H的前后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的长度。由此,能使连接器1进一步紧凑。另外,使第2导电部件50的形状如图5等所示形成为没有弯曲部的直线状的单纯形状。
另外,外壳20的顶壁21的后方侧端部21B形成为具有第1弧部29A及延伸部29B的折弯部29。因此,即使是例如电线60的中间部分63伴随第1导电部件40的移动而与金属制的顶壁21的后方侧端部21B接触的情况,也能抑制顶壁21的后方侧端部21B损伤电线60的中间部分63。例如,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电线60由编织线构成的情况下,可抑制由于顶壁21的后方侧端部21B的角部使编织线断线。即,可利用具有第1弧部29A的折弯部29保护电线60。
<其他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例如下面的各种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利用设置于前方壁部22的窗部28构成前方侧支承部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前方侧支承部也可以由例如将前方壁部22的下端部向外壳20的内侧方向(与图1的箭头X方向相反的方向)折弯而形成的下端折弯部构成。即使是这样的支承部的结构,也能对第1导电部件40的前方壁部侧的一端部(卡合部)45进行支承,并且一端部45能向压缩方向(图1的箭头Y方向)移动。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端子10包括第2导电部件50和对第1导电部件40和第2导电部件50进行连接的电线60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第2导电部件50也可以省略,而且第2导电部件50及电线60也可以省略。
另外,在包括第2导电部件50及电线60的情况下,第2导电部件50及电线60的配设方式不限于图5及图8所示的方式、即侧视时为纵长的S字状。例如,电线60也可以配设成侧视时在前方(图5的箭头X方向)开口的U字状。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为,第2导电部件50的形状在侧视时为L字状,水平方向(图5的箭头X方向)的一端(与设备侧连接部53相反的一侧)位于外壳20内,并将该一端设为电线连接部52。此时,第2导电部件50的一端也可以构成螺旋弹簧30的支架部。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外壳20具有从顶壁21的后方侧端部21B向第1导电部件侧折弯的折弯部29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外壳20也可以不具有折弯部29。
另外,在具有折弯部29的情况下,折弯部29的结构不限于图5及图8等所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仅有第1弧部29A的结构。即,延伸部29B、第2弧部29C以及折返部29D也可以省略。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利用上侧绝缘部件80和下侧绝缘部件90将壳体H上下分割地构成的例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壳体H设为一体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器
10:端子
20:外壳
21:顶壁
21:顶壁
21A:前方侧端部
21B:后方侧端部
22:前方壁部
28:窗部(支承部)
29:折弯部
29A:第1弧部(弧部)
29B:延伸部
30:螺旋弹簧
31:螺旋弹簧的下端(一端)
40:第1导电部件
43:触点部
45:卡合部(一端部)
50:第2导电部件
60:电线
61:第1端部
62:第2端部
63:中间部分
H:壳体

Claims (4)

1.一种连接器,具备端子和收纳所述端子的壳体,
所述端子包括:
外壳,其具有顶壁,所述外壳收纳于所述壳体内;
螺旋弹簧,其以向朝向所述外壳的所述顶壁的压缩方向压缩的状态收纳于所述外壳的内部;以及
第1导电部件,其具有与对方侧端子的触点部,所述第1导电部件被夹持在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外壳之间,所述触点部能向使所述螺旋弹簧进一步压缩的所述压缩方向移动,
所述外壳由金属材料构成,
所述外壳具有前方壁部,该前方壁部设置为以不妨碍所述第1导电部件向所述压缩方向移动的距离靠近所述螺旋弹簧,且所述前方壁部从所述顶壁的前方侧端部向所述第1导电部件侧折弯,
所述前方壁部包括支承部,该支承部对所述第1导电部件的前方壁部侧的一端部进行支承,且所述支承部在所述触点部移动时使所述一端部能向所述压缩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1导电部件具有作为所述第1导电部件的所述一端部的、与其他部分相比宽度形成得窄的卡合部,
所述前方壁部包括作为所述支承部的窗部,所述卡合部能以卡合于所述窗部的状态向所述压缩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端子进一步包括:
第2导电部件,其保持于所述壳体,并从所述壳体延伸;和
电线,其连接所述第1导电部件和所述第2导电部件,
所述电线包括:
第1端部,其与所述第1导电部件连接;
第2端部,其与所述第2导电部件连接;以及
中间部分,其连结所述第1端部和所述第2端部,
所述中间部分在所述壳体内以从所述第1端部朝向所述第2端部在所述压缩方向延伸的方式配设。
4.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外壳具有从所述顶壁的后方侧端部向所述第1导电部件侧折弯的折弯部,
所述折弯部包括与所述后方侧端部连续的弧部和与所述弧部连续地延伸的延伸部。
CN201680074954.4A 2015-12-25 2016-12-06 连接器 Active CN1084758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53015A JP6500771B2 (ja) 2015-12-25 2015-12-25 コネクタ
JP2015-253015 2015-12-25
PCT/JP2016/086135 WO2017110443A1 (ja) 2015-12-25 2016-12-06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75869A true CN108475869A (zh) 2018-08-31
CN108475869B CN108475869B (zh) 2020-01-31

Family

ID=59090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4954.4A Active CN108475869B (zh) 2015-12-25 2016-12-06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734745B2 (zh)
JP (1) JP6500771B2 (zh)
CN (1) CN108475869B (zh)
DE (1) DE112016006039T5 (zh)
WO (1) WO201711044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4532B (zh) * 2023-04-06 2024-03-0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逆變器組裝結構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0771B2 (ja) * 2015-12-25 2019-04-1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US10389055B1 (en) * 2018-06-20 2019-08-20 Delphia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240055791A1 (en) 2021-03-04 2024-02-15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Terminal module
US20240128673A1 (en) 2021-03-04 2024-04-1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Terminal module
JP7435523B2 (ja) 2021-03-31 2024-02-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モジュール及びコネクタ
CN116964873A (zh) * 2021-03-31 2023-10-2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16897474A (zh) * 2021-03-31 2023-10-17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
JP2022169253A (ja) * 2021-04-27 2022-11-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導電性接続部材
JP2022187540A (ja) * 2021-06-08 2022-12-2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端子モジュール及びコネクタ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6025A (en) * 1991-07-24 1994-12-27 Bender & Wirth Gmbh & Co. Fixture for halogen lamps
JPH11260449A (ja) * 1998-03-06 1999-09-24 Yazaki Corp 車両用ドアの給電用接続装置
JP2002274290A (ja) * 2001-03-22 2002-09-25 Tokai Rika Co Ltd ドアジャンクションの給電装置
US6494748B1 (en) * 1999-11-16 2002-12-17 Yazaki Corporation Butt type contact terminal
US20050070173A1 (en) * 2003-09-26 2005-03-31 Qisheng Zheng Pogo type antenna connector
CN201000993Y (zh) * 2006-12-18 2008-01-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041904Y (zh) * 2007-04-24 2008-03-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1340032A (zh) * 2007-07-06 2009-01-07 周晓华 电源插座插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61655A (ja) 1981-10-08 1983-04-12 Nissan Motor Co Ltd 半導体装置
JPS5861655U (ja) * 1981-10-22 1983-04-26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自動車の摺動扉用電気接続器
US4604213A (en) * 1985-04-08 1986-08-05 Nalco Chemical Company Polymers of 1-acryloyl-4-methyl piperazine, methyl chloride or sulfate quaternary salts as flocculants
US4904213A (en) * 1989-04-06 1990-02-27 Motorola, Inc. Low impedance electric connector
US7077709B1 (en) * 2005-06-21 2006-07-18 L & K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Battery connector
JP2009026585A (ja) * 2007-07-19 2009-02-05 Yokowo Co Ltd ライトアングルタイプの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US7736202B1 (en) * 2009-01-14 2010-06-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Contact assembly for attachment to an electronics module
JP6569133B2 (ja) * 2015-10-28 2019-09-0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
JP6601203B2 (ja) * 2015-10-28 2019-11-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金具及びコネクタ
JP6477417B2 (ja) * 2015-10-28 2019-03-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6500771B2 (ja) * 2015-12-25 2019-04-1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6766635B2 (ja) * 2016-03-24 2020-10-1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モジュール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6025A (en) * 1991-07-24 1994-12-27 Bender & Wirth Gmbh & Co. Fixture for halogen lamps
JPH11260449A (ja) * 1998-03-06 1999-09-24 Yazaki Corp 車両用ドアの給電用接続装置
US6494748B1 (en) * 1999-11-16 2002-12-17 Yazaki Corporation Butt type contact terminal
JP2002274290A (ja) * 2001-03-22 2002-09-25 Tokai Rika Co Ltd ドアジャンクションの給電装置
US20050070173A1 (en) * 2003-09-26 2005-03-31 Qisheng Zheng Pogo type antenna connector
CN201000993Y (zh) * 2006-12-18 2008-01-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1041904Y (zh) * 2007-04-24 2008-03-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1340032A (zh) * 2007-07-06 2009-01-07 周晓华 电源插座插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4532B (zh) * 2023-04-06 2024-03-0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逆變器組裝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13609A1 (en) 2019-01-10
US11309651B2 (en) 2022-04-19
CN108475869B (zh) 2020-01-31
JP6500771B2 (ja) 2019-04-17
DE112016006039T5 (de) 2018-10-25
US10734745B2 (en) 2020-08-04
WO2017110443A1 (ja) 2017-06-29
US20200343665A1 (en) 2020-10-29
JP2017117693A (ja) 2017-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5869A (zh) 连接器
CN108140976B (zh) 连接器
CN201639002U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CN106025625B (zh) 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
CN103378449B (zh) 连接器
CN101740923B (zh) 阴阳连接构造
CN108140975A (zh) 端子
CN105390873A (zh) 连接器端子
US906518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US11575224B2 (en) Terminal module
CN102347575A (zh)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和插座
KR20180091325A (ko) 배터리 셀의 전압을 센싱하는 센싱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한 배터리 모듈 조립체
CN108140974A (zh) 端子
JP6090142B2 (ja) 端子および該端子の電線接続方法
CN201018082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1185294Y (zh) 电池连接器
CN202444078U (zh) 连接器
CN105051980A (zh) 电子元器件的装配构造和电气接线箱
CN103066439A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KR20100088944A (ko) 차폐 연결용 탄성편, 이를 구비한 차폐 커넥터 및 차폐 커넥터 세트
JP7139062B2 (ja) 端子の接続構造
KR101967506B1 (ko) 암형 전기 단자
CN104380405A (zh) 用于储存电能的存储单元
CN201323360Y (zh) 电连接器
CN201038451Y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