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44078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44078U
CN202444078U CN2012201012360U CN201220101236U CN202444078U CN 202444078 U CN202444078 U CN 202444078U CN 2012201012360 U CN2012201012360 U CN 2012201012360U CN 201220101236 U CN201220101236 U CN 201220101236U CN 202444078 U CN202444078 U CN 202444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e groove
metal device
hole
cable
me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1012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高太郎
尾田聪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44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440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01R13/41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by frictional grip in grommet, panel or ba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5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 H01R13/5804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 H01R13/5808Means for relieving strain on wire connection, e.g. cord grip, for avoiding loosening of connections between wires and terminals within a coupling device terminating a cable comprising a separate cable clamping part formed by a metallic element crimped around the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被插进插入孔的电缆被插入支撑凹槽中所含的金属装置的通孔中。支撑凹槽中所含的金属装置弹性变形,以便当在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对其压缩时,通孔的尺寸缩小。具体地,该连接器包括金属装置和外壳,外壳又包括支撑凹槽和插入孔,支撑凹槽用于以这样的方式包含所述金属装置,即在所述通孔的至少一个延伸方向上限制所述金属装置的位移;插入孔用于插入电缆,所述插入孔与所述支撑凹槽以这样的方式相连,即被插入所述插入孔的所述电缆被插入所述支撑凹槽中所含的所述金属装置的所述通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能够促进将电缆固定至外壳的工作。

Description

连接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实用新型要求2012年3月9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名称为“连接器”在先提交日本专利申请No.2011-052210的优先权。上述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包括在此以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连接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将电缆固定于外壳的结构。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No.H06-040499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技术,其用于通过金属装置卷曲电缆的尖端,并且然后将该金属装置固定在外壳内。更特别地,首先将电缆的尖端插入金属装置的通孔内,然后,以金属装置卷曲该尖端。最后,为了将金属装置安装在外壳上,将装备有该金属装置的电缆的尖端插入外壳内。
然而,上述申请中的工作复杂,因为在将电缆固定于外壳之前,需要重复插入和固定的过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将克服上述缺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这样的连接器,其能够促进将电缆固定至外壳的工作。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金属装置,其中形成通孔;以及外壳,所述外壳包括:支撑凹槽,其用于以这样的方式包含所述金属装置,即在所述通孔的至少一个延伸方向上限制所述金属装置的位移,以及插入孔,其用于插入电缆,所述插入孔与所述支撑凹槽以这样的方式相连,即被插入所述插入孔的所述电缆被插入所述支撑凹槽中所含的所述金属装置的所述通孔;其中,所述支撑凹槽中所含的所述金属装置弹性变形,以便当在所述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上对其压缩时,所述通孔的尺寸变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案,提供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金属装置,其中形成通孔;第二金属装置,其中形成通孔;以及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支撑凹槽,其用于以这样的方式包含所述第一金属装置,即至少在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限制所述第一金属装置的位移;第二支撑凹槽,其用于以这样的方式包含所述第二金属装置,即至少在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限制所述第二金属装置的位移;以及插入孔,其用于插入电缆,所述插入孔与所述第一支撑凹槽和所述第二支撑凹槽以这样的形式相连,即被插入所述插入孔的所述电缆继而被插入所述第一支撑凹槽中所含的所述第一金属装置的所述通孔,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凹槽中所含的所述第二金属装置的所述通孔中;其中:所述第一支撑凹槽内所含的所述第一金属装置弹性变形,以便当在所述第一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对其压缩时,所述通孔的尺寸变小,并且接触所述电缆的绝缘外涂层;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凹槽内所含的所述第二金属装置弹性变形,以便当在所述第二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对其压缩时,所述通孔的尺寸变小,并且接触在所述电缆尖端暴露的金属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依照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具有其中形成通孔的金属装置以及外壳。在以上情况下,形成用于包含金属装置的支撑凹槽和用于插入电缆的插入孔。支撑凹槽至少在通孔的延伸方向限制金属装置的位移。插入孔与支撑凹槽相连。将插入该插入孔的电缆插入支撑凹槽中所含的金属装置的通孔中。支撑凹槽中所含的金属装置弹性变形,以便当在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中压缩时,通孔的尺寸缩小。与上述申请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作简单,因为能够通过以下方式固定电缆,即在支撑凹槽中放置金属装置、将电缆插入该插入孔,并且然后压缩支撑凹槽中所含的金属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案,金属装置具有压缩部分,其在远离通孔的方向突出,其为相对于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的方向。本方法能够主要通过变形该压缩部分而降低通孔的尺寸。在该方案,压缩部分可具有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的门牙形部分,即通孔的边缘在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突出,并且接触该电缆。本方法能够这样固定电缆,即将其三明治形夹在提供用于压缩部分的门牙形部分和面对该门牙形部分的部分之间。此外,可在面对通孔边缘上的门牙形部分的部分上形成接收部分,其具有沿电缆的外面外形的弯曲形状。本方法使得难以分散从门牙形部分施加至电缆的压力。在该方案,在支撑凹槽宽度方向中的压缩部分的两侧上,金属装置都可具有在相对于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突出的突出体。在本方法中,能够使用该突出体,从而在支撑凹槽中包含该金属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案,金属装置是由弯曲金属板组成的终端,并且可具有第一板部分和第二板部分。第一板部分具有压缩部分以及其中形成的通孔。第二板部分具有用于连接另外的终端的连接部分以及其中形成的通孔。第一板部分和第二板部分彼此层压,以便通孔连续。本方法能够防止压缩部分变形的影响对接触部分施加接触,因为在不同的板部分上提供压缩部分和接触部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案,金属装置为这样的金属装置,其接触电缆的绝缘外涂层。本方法能够通过金属装置将电缆固定于外壳,而同时保持电缆的绝缘。在本实用新型的最后方案中,压缩部分具有以这样的方式形成的门牙形部分,即通孔的边缘在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突出,并且当在凹槽的深度方向压缩该压缩部分时,门牙形部分切割电缆的绝缘外涂层,并且接触内部的金属线。
因而,依照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具有第一金属装置,其中形成通孔,第二金属装置,其中形成通孔,以及外壳。外壳由以下部分组成,即第一支撑凹槽,其用于容纳第一金属装置,第二支撑凹槽,其用于容纳第二金属装置,以及插入孔,其中插入电缆。第一支撑凹槽至少在通孔的延伸方向上限制第一金属装置的位移。第二支撑凹槽至少在通孔的延伸方向上限制第二金属装置的位移。插入孔与第一支撑凹槽和第二支撑凹槽相连。继而将插入该插入孔的电缆插入第一支撑凹槽中所含的第一金属装置的通孔中,以及第二支撑凹槽中所含的第二金属装置的通孔中。第一支撑凹槽中所含的第一金属装置弹性变形,以便通孔的尺寸缩小,并且当在第一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压缩时,其接触电缆的绝缘外涂层。第二支撑凹槽中所含的第二金属装置弹性变形,以便通孔的尺寸缩小,并且当在第一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压缩时,其接触电缆的尖端处暴露的金属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简单,因为能够通过以下方法将电缆简单地固定在外壳中,即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支撑凹槽中放置第一和第二金属装置、将电缆插入该插入孔,并且然后压缩第一和第二金属装置。在该情况下,能够作为终端使用第二金属装置。
连接器可进一步包括第三金属装置,其中形成通孔,并且可在外壳中进一步形成用于包含第三金属装置的第三支撑凹槽。电缆同轴。在第一和第二支撑凹槽之间放置第三支撑凹槽,其与通孔连通,并且至少在通孔的延伸方向限制第三金属装置的位移。第三凹槽中所含的第三金属装置弹性变形,以便当在第三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压缩时,通孔的尺寸变小,并且接触暴露在该同轴电缆的尖端的金属线和绝缘外涂层之间的外导体。在本方法中,能够作为终端使用第三金属装置,其接触同轴电缆的外导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能够促进将电缆固定至外壳的工作。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的下述详细描述,将会最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运行的组织和方式及其进一步的目的和优点,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指代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A示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B示出图1A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示出图1A的连接器中所含的公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A示出图2的公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B示出图2的公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4示出图2的公连接器的顶视图;
图5A示出图2的公连接器中所含的终端的立体图;
图5B示出图5A的终端的立体图;
图6A示出图2的公连接器中的金属装置的立体图;
图6B示出图6A的金属装置的立体图;
图7A示出图2的公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7B示出图2的公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8A示出图2的公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8B示出图2的公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9A示出图2的公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9B示出图2的公连接器的截面图;
图10示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公连接器的截面图;以及
图11示出依照本实用新型的公连接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本实用新型可容许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特定实施例,应理解,应将该公开视为本实用新型原理的例证,并且无意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示的实施例。
同样地,对于特征或方面的参考有意描述本实用新型例子的特征或方面,不意味着其每个实施例都必须具有所述的特征或方面。此外,应明白,本说明图解了许多特征。虽然已将某些特征结合,从而示出潜在的系统设计,但是也可在未明确公开的其他组合中使用这些特征。因而,所述的组合无意为限制性的,除非另有说明。
在附图中图解的实施例中,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元件的结构和运动的方向表示,例如上、下、左、右、前和后,都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该元件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表示是适当的。然而,如果元件的位置说明变化,这些表示相应变化。
参考图1A-图1B,连接器1具有母连接器3和公连接器2,后者应被插入母连接器3中。图1A示出公连接器2被插入母连接器3之前的状态,而图1B示出公连接器2被插入母连接器3之后的状态。图1A中具有交替长和短虚线的箭头示出公连接器2的插入方向。
母连接器3具有外壳32,其通过使用绝缘树脂材料形成,终端34,其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以及支撑金属装置36,其由弯曲金属板形成,并且安装在电路板9上。外壳32具有基本以C形作为一个整体形成的三侧32a-32c(即,32a、32b、32c),和终端34,其安装在中间侧32a上,以及支撑金属装置36,其位于两个横向侧32b和32c上。将公连接器2固定在基本为C形的部分中,后者由三侧32a-32c形成。以板状形状形成终端34,并且在直立条件下由中间侧32a支撑。支撑金属装置36被固定到两横向侧32b、32c中,并且然后通过焊接或粘合剂而固定到电路板9上。为了闭锁公连接器2,分别在三侧32a-32c上形成闭锁凹槽37和38。
如图2-图4所示,公连接器2具有外壳4,其通过使用绝缘树脂材料形成,终端5,其由导电金属材料制成,以及金属装置6,其由金属材料支撑,以及电缆8,其能够被连接该公连接器2。在外壳4上,形成用于容纳终端5的支撑凹槽4a、用于容纳金属装置6的支撑凹槽4b、以及应将电缆8插入其中(参见图7)的插入孔4d。图3A示出将终端5和金属装置6分别放置在支撑凹槽4a和4b内之前的状态,并且图3B示出将终端5和金属装置6分别放置在支撑凹槽4a和4b内之后的状态。图3A中具有交替长和短虚线的箭头示出终端5和金属装置6的包含方向。在此使用的终端5和金属装置6的包含方向,即支撑凹槽4a和4b的深度方向定义为向下的方向,而电缆8的插入方向为向上的方向。上文中图1A中所示的公连接器2的插入方向相应于图2及下文中的向上方向。
以扁平盒状形状形成外壳4,其在垂直方向更短,并且第一半41在水平方向比第二半43稍微更宽。在第一半41的前表面上,形成向前突出的闭锁块48。将这些闭锁块48固定到母连接器3(参见图1A)上形成的闭锁凹槽37中。此外,在第二半43的两横向侧上,形成在水平方向向外突出的闭锁块49。将这些闭锁块49固定到母连接器3(参见图1A)上形成的闭锁凹槽38中。
在外壳4的第一半41中,连续在水平方向形成用于容纳终端5的支撑凹槽4a。以矩形框架状形状形成支撑凹槽4a,其相应于终端5的形状,并且在其中心提供制动器45。将终端5三明治形夹在支撑凹槽4a的后壁和制动器45之间,并且因此限制前后方向中的位移。支撑凹槽4a的后壁和制动器45之间的距离可与终端5的厚度相同,或比其稍微更大。此外,在水平方向将终端5压进支撑凹槽4a的两个侧壁之间,并且因此限制水平方向的位移和垂直方向的位移。
除了在支撑凹槽4a的后壁和制动器45之间的空间,还在支撑凹槽4a中的空间中布置用于终端5的一对接触部分56。该对接触部分56在这样的方向弯曲,以便两个接触部分彼此更加接近,并且其尖端在制动器45前彼此面对。此外,在外壳4的前面形成连接至支撑凹槽4a的切口4f。将在母连接器3上提供的终端34插入在外壳4的前端上形成的切口4f中,并且将其以三明治形夹在布置在支撑凹槽4a内部的一对接触部分56之间。
在外壳4的第二半43中,在水平方向连续形成用于容纳金属装置6的支撑凹槽4b。支撑凹槽4b这样形成,其在相应于金属装置6的形状的水平方向直线延伸。金属装置6被以三明治形夹在支撑凹槽4b的前壁和后壁之间,并且因此在前-后方向限制位移。支撑凹槽4b的前壁和后壁之间的距离可与金属装置6的厚度相同或比其稍大。此外,在水平方向将金属装置6压进支撑凹槽4b两壁之间,并且因此限制水平方向的位移和垂直方向的位移。
外壳4在其后末端面具有开口,并且形成在向前方向延伸的插入孔4d(参见图7A)。将电缆8从外壳4的后部到其前部插入该插入孔4d。插入孔4d被连接至支撑凹槽4a,其中容纳终端5,以及支撑凹槽4b,其中容纳金属装置6。换句话说,凹槽4a和4b以及插入孔4d的内部空间在外壳4内彼此连接。插入孔4d延伸至制动器45,并且被插入该插入孔4d的电缆8到达制动器45。对于插入孔4d,在制动器45和支撑凹槽4a,以及支撑凹槽4a和支撑凹槽4b之间,不提供上壁。
如图5A和图5B所示,终端5由被打出孔或蚀刻并且然后弯曲的金属板形成。终端5具有第一板部分52和第二板部分54,并且这些板部分弯曲,以便其互相交叠。第一板部分52和第二板部分54分别具有通孔52a和54a,其在板的厚度方向刺穿。第一板部分52具有压缩部分58,其在远离通孔52a的方向上突出。第二板部分54具有一对接触部分56,其在向前的方向上弯曲。
用于第一板部分52的压缩呈山峰状向上突出,而同时将其容纳在外壳4的支撑凹槽4a中(参见图8A)。压缩部分58由顶部边缘581、一对横梁部分583和门牙形部分585组成,其中在水平方向的中心提供顶部边缘581,并且在最上部部分伸出,一对横梁部分583从横向侧朝着顶部边缘581延伸,门牙形部分585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通孔52a的边缘在顶部边缘581的下部部分向下突出,并且其相互集成地连接。一对横梁部分583倾斜,以便中心在水平方向上比横向侧离通孔52a更远。在通孔52a的边缘上,以这样的形式形成面对门牙形部分585的部分上的接收部分55,从而沿被插入通孔52a中的电缆8的外部形状以半圆形形状弯曲。由于在电缆8的尖端上暴露的金属线81被插入终端5的通孔52a中,所以接收部分55的曲率相对大。
在压缩部分58水平方向的两侧上,提供向上突出的突出体53。这些突出体53被机械或手动压缩,例如在将终端5放置在支撑凹槽4a的同时向下压缩。在将终端5放置在支撑凹槽5a之后,基本在支撑凹槽4a的上部末端的相同高度上布置突出体53的上部末端。此外,在将终端5放置在支撑凹槽4a之后,压缩部分58的部分顶部边缘581位于支撑凹槽4a外部。支撑凹槽4a向下刺穿,并且将终端5压进水平方向中的支撑凹槽4a的侧壁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在终端5的两侧上形成具有每个都为锯齿形状的横向齿状部分51,并且这些横向齿状部分51在水平方向切入支撑凹槽4a的侧壁。在将终端5放置在支撑凹槽4a中之后,终端5的下部末端基本位于支撑凹槽4a的下部末端的相同高度上。
如图6A-图6B中所示,金属装置6由经打孔或蚀刻的金属板形成。金属装置6具有类似于第一板部分52的形状。换句话说,金属装置6具有在板的厚度方向刺穿的通孔6a,以及压缩部分68,其在远离通孔6a的方向突出。用于金属装置6的压缩部分68呈山峰状向上突出,而同时将其容纳在外壳4的支撑凹槽4a中(参见图9A)。压缩部分68由顶部边缘681、一对横梁部分683和门牙形部分685组成,其中在水平方向的中心提供顶部边缘581,并且其在最上部部分伸出,一对横梁部分683从横向侧朝着顶部边缘681延伸,门牙形部分685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通孔6a的边缘在顶部边缘681的下部部分向下突出。一对横梁部分683倾斜,以便中心在水平方向上比横向侧离通孔6a更远。在通孔6a的边缘上,以这样的形式形成面对门牙形部分685的部分上的接收部分65,从而沿被插入通孔6a中的电缆8的外部形状以半圆形形状弯曲。由于被电缆8的绝缘外涂层83覆盖的部分被插入金属装置6的通孔6a中,所以接收部分65的曲率相对大。
在压缩部分68水平方向的两侧上,提供向上突出的突出体63。这些突出体63被机械或手动压缩,例如在将装置6放置在支撑凹槽4b的同时向下压缩。在将金属装置6放置在支撑凹槽4b之后,基本在支撑凹槽4b的上部末端的相同高度上布置突出体63的上部末端。此外,在将金属装置6放置在支撑凹槽4b之后,压缩部分68的部分顶部边缘681位于支撑凹槽4b外部。支撑凹槽4b向下刺穿,并且将金属装置6压进水平方向中的支撑凹槽4b的侧壁之间。在水平方向上,在金属装置6的两侧上形成具有每个都为锯齿形状的横向齿状部分61,并且这些横向齿状部分61在水平方向切入支撑凹槽4b的侧壁。在将金属装置6放置在支撑凹槽4a中之后,金属装置6的下部末端基本位于支撑凹槽4b的下部末端的相同高度上。
图7A示出将终端5和金属装置6分别放置在支撑凹槽4a和4b中之后的状态,以及将电缆8插入终端5和金属装置6之前的状态。在外壳4中,其中终端5和金属装置6被分别放置在支撑凹槽4a和4b中,插入孔4d、放置在支撑凹槽4a中的通孔52a和54a、以及放置在支撑凹槽4b中的金属装置6的通孔6a线性连续,并且因此形成电缆的插入路径。图7A中的箭头及交替的长和短虚线示出电缆8的插入方向。
图7B示出将电缆8插入终端5和金属装置6之后的状态。被插入该插入孔4d的电缆8被插入放置在支撑凹槽4a中的终端5的通孔52a、52b中,以及放置在支撑凹槽4b中的金属装置6的通孔6a中。更特别地,暴露在电缆8的尖端的金属线81被插入放置在支撑凹槽4a中的终端5的通孔52a、52b中,并且由绝缘外部涂层83覆盖的一部分电缆8被插入放置在支撑凹槽4b中的金属装置6的通孔6a中。插入电缆8,直到金属线81达到外壳4的制动器45。由于对于制动器45和支撑凹槽4a之间以及支撑凹槽4a和支撑凹槽4b之间的插入孔4d未提供上壁,所以可能确认已将电缆8从外壳4上部插入多远。通过向下压缩终端5而弯曲电缆8,并且将金属装置6分别放置在支撑凹槽4a和支撑凹槽4b中,并且向其中插入电缆8。
图8A示出将电缆8插入终端5之后和压缩终端5之前的状态。图8B示出压缩终端5之后的状态。被放置在支撑凹槽4a并且电缆8被插入其中的终端5弹性变形,以便当向下压缩该压缩部分58时,通孔52a的尺寸缩小,以便卷曲电缆8的金属线81。形成终端5,以便压缩部分58主要向下变形,并且当压缩部分58向下变形时,通孔52的尺寸变小,因此使通孔52a的边缘在压力下接触电缆8的金属线81。例如可机械或手动执行压缩。在压缩时间里,可使用夹具,例如在暴露在支撑凹槽4a的下部侧上的终端5的下部末端上使用夹具。结果,来自上部的压缩力以及来自底部的反作用力被施加至终端5,以便将其垂直地以三明治形夹紧。
压缩前,呈山峰状向上突出的压缩部分58被推入支撑凹槽4a中,并且当中心处的顶部边缘581被向下压缩时,其被变形为扁平形状或凹形(即向下凹的形状)。当中心处的顶部边缘581被向下压缩时,在水平方向的顶部边缘581的两侧上提供的一对横梁部分583中颠倒倾斜方向。换句话说,倾斜方向变化,以便一对横梁部分583在水平方向的中心处比横向侧更接近通孔52a。在压缩部分58变形后,电缆8的金属线被三明治形夹在顶部边缘581的下部侧上形成的门牙形部分585和接收部分55之间。结果,将终端5固定在电缆8的金属线81上。在本实施例中,门牙形部分585的下部末端扁平,但是门牙形部分585的形状不限于该例子;其可向下突出或向上弯曲。适当调整门牙形部分585和接收部分55的形状,以便电缆8的金属线81能够被放置在门牙形部分585和接收部分55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图9A示出将电缆8插入金属装置6之后并且压缩金属装置6之前的状态。图9B示出压缩金属装置6之后的状态。金属装置6也以类似于终端5的方式变形。换句话说,放置在支撑凹槽4b中并且被电缆8插入其中的金属装置6弹性变形,以便当向下压缩该压缩部分68时,通孔6a的尺寸缩小,因而卷曲电缆8的外部涂层83。金属装置6变形,以便压缩部分68主要向下变形,并且当压缩部分68向下变形时,通孔6a的尺寸缩小,因此通孔6a的边缘在压力下接触电缆8的外部涂层83。例如可机械或手动执行压缩。在压缩时间里,可使用夹具,例如在暴露在支撑凹槽4b的下部侧上的金属装置6的下部末端上使用夹具。结果,来自上部的压缩力以及来自底部的反作用力被施加至金属装置6,以便将其以三明治形夹紧。
压缩前,呈山峰状向上突出的压缩部分68被推入支撑凹槽4b中,并且当中心处的顶部边缘681被向下压缩时,其被变形为扁平形状或凹形(即向下凹的形状)。当中心处的顶部边缘681被向下压缩时,在水平方向的顶部边缘681的两侧上提供的一对横梁部分683中颠倒倾斜方向。换句话说,倾斜方向变化,以便一对横梁部分683在水平方向的中心处比横向侧更接近通孔6a。在压缩部分68变形后,电缆8被三明治形夹在顶部边缘681的下部侧上形成的门牙形部分685和接收部分66之间。结果,将金属装置6固定在电缆8的外部涂层83。在本实施例中,门牙形部分685的下部末端扁平,但是门牙形部分685的形状特别不限于该例子;其可向下突出或向上弯曲。适当调整门牙形部分685和接收部分66的形状,以便电缆8的外部涂层83能够被放置在门牙形部分685和接收部分66之间形成的空间内
图10示出另一公连接器的截面图。对与上述实施例中类似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因而将省略详细解释。在该变体中,为终端5提供的门牙形部分587向下以锐角突出。另一方面,在被插入终端5的通孔52a中的电缆8中,金属线不暴露于外部;以外部涂层83覆盖金属线81。当向下压缩该压缩部分58时,以锐角突出的门牙形部分587切割电缆8的外部涂层83,并且接触内部的金属线83。因此,终端5被电连接至金属线83,而不预先暴露内部的金属线83。
图11示出依照第二变体的公连接器的截面图。对与上述实施例中类似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因而将省略详细解释。在该变体中,外壳2具有支撑凹槽4c,其用于容纳具有与金属装置6相同形状的终端7,支撑凹槽4c在用于容纳终端5的支撑凹槽4a和用于容纳金属装置6的支撑凹槽4b之间形成。该支撑凹槽4c也与电缆8的插入孔4d相连。电缆8为同轴电缆,并且具有外导体,其用于暴露在尖端暴露的金属线81和绝缘外部涂层83之间的地线。其中暴露外导体85的被插入该插入孔4d中的一部分电缆8被插入通孔7a中。当向下压缩终端7时,该部分弹性变形,并且因此卷曲电缆8的外导体85。因此,将终端7用作接地终端。
虽然外壳4中的支撑凹槽4a、4b和4c在描述的实施例中被分别插入终端5、金属装置6和终端7中,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外壳4可直接绕终端5和金属装置6形成(即,所谓的包模成型)。此外,虽然在这些实施例中,在外壳4中形成的支撑凹槽4a和4b向下刺穿,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支撑凹槽4a和4b可每个都具有底部。只要支撑凹槽4a和4b至少在一个方向开口,就能够包含和压缩终端5和金属装置6。
另外,虽然外壳4中形成的支撑凹槽4a和4b每个都具有足够大的深度,用于完全容纳终端5和金属装置6,但是本实用新型不特别限于这些实施例;支撑凹槽4a和4b可每个都具有仅容纳部分终端5和金属装置6的深度。此外,虽然在这些实施例中,分别在终端5和金属装置6中形成的通孔52a、54a和6a每个都具有完全闭合的形状,但是本实用新型不特别限于这些实施例;只要该形状为这样的,即能够插入并且固定电缆8,就可不完全闭合。
另外,在这些实施例中,虽然当将终端5放置在支撑凹槽4a中时,部分压缩部分58布置在支撑凹槽4a外部,但是本实用新型不特别限于这些实施例;压缩部分58可被完全放置在支撑凹槽4a的内部。在该情况下,通过夹具等等压缩该压缩部分58。此外,在这些实施例中,虽然在压缩该压缩部分58后,压缩部分58被完全布置在支撑凹槽4a的内部,但是本实用新型不特别限于这些实施例;部分压缩部分58可放置在支撑凹槽4a外部,及时压缩该压缩部分58后也是如此。金属装置6也是如此。最后,在这些实施例中,虽然在压缩部分58的一对横梁部分583中,倾斜方向颠倒,以便压缩该压缩部分58后,中心在水平方向比横向侧更靠近通孔6a,但是本实用新型不特别限于这些实施例;可不颠倒倾斜方向。金属装置6也是如此。
虽然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可以预见,不偏离以上说明和附加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出各种更改。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金属装置,其中形成通孔;以及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
支撑凹槽,其用于以这样的方式包含所述金属装置,即在所述通孔的至少一个延伸方向上限制所述金属装置的位移,以及
插入孔,其用于插入电缆,所述插入孔与所述支撑凹槽以这样的方式相连,即被插入所述插入孔的所述电缆被插入所述支撑凹槽中所含的所述金属装置的所述通孔;
其中,所述支撑凹槽中所含的所述金属装置弹性变形,以便当在所述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上对其压缩时,所述通孔的尺寸变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装置包含压缩部分,所述压缩部分在远离所述通孔的方向上突出,其为相对于所述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部分包括门牙形部分,所述门牙形部分形成为使所述通孔的边缘在所述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突出,从而接触所述电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面对所述通孔的边缘上的所述门牙形部分的部分上形成接收部分,所述接收部分具有沿所述电缆的外部外形的弯曲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装置在所述支撑凹槽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压缩部分的两侧上包含突出体,所述突出体在相对于所述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的方向上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装置为终端,其由弯曲金属板组成,并且包含第一板部分和第二板部分,所述第一板部分包含压缩部分,并且其中形成所述通孔,所述第二板部分包含接触部分,用于接触另一终端,并且其中形成所述通孔,其中,所述第一板部分和所述第二板部分以这样的方式彼此交叠,即,以使得所述通孔相连的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装置为这样的金属装置,其接触所述电缆的绝缘外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部分包含门牙形部分,所述门牙形部分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所述通孔的边缘在所述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突出,其中,当所述压缩部分被在所述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压缩时,所述门牙形部分切割所述电缆的所述绝缘外涂层,并且接触内部的金属线。
9.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第一金属装置,其中形成通孔;
第二金属装置,其中形成通孔;以及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
第一支撑凹槽,其用于以这样的方式包含所述第一金属装置,即至少在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限制所述第一金属装置的位移;
第二支撑凹槽,其用于以这样的方式包含所述第二金属装置,即至少在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限制所述第二金属装置的位移;以及
插入孔,其用于插入电缆,所述插入孔与所述第一支撑凹槽和所述第二支撑凹槽以这样的形式相连,即被插入所述插入孔的所述电缆继而被插入所述第一支撑凹槽中所含的所述第一金属装置的所述通孔,以及所述第二支撑凹槽中所含的所述第二金属装置的所述通孔中;
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凹槽内所含的所述第一金属装置弹性变形,以便当在所述第一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对其压缩时,所述通孔的尺寸变小,并且接触所述电缆的绝缘外涂层;以及
所述第二支撑凹槽内所含的所述第二金属装置弹性变形,以便当在所述第二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对其压缩时,所述通孔的尺寸变小,并且接触在所述电缆尖端暴露的金属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缆为同轴电缆;
所述连接器进一步包含第三金属装置,该第三金属装置中形成通孔;以及
所述外壳进一步包含第三支撑凹槽,其用于容纳所述第三金属装置,所述第三支撑凹槽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凹槽和所述第二支撑凹槽之间,与所述插入孔相连,并且至少在所述通孔的延伸方向限制所述第三金属装置的位移;
其中,所述第三支撑凹槽中所含的所述第三金属装置弹性变形,以便当在所述第三支撑凹槽的深度方向对其压缩时,所述通孔的尺寸缩小,并且接触外导体,所述外导体被暴露在以下两者之间,即暴露在所述同轴电缆的尖端上的金属线和所述绝缘外涂层之间。
CN2012201012360U 2011-03-09 2012-03-09 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4407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52210A JP5700807B2 (ja) 2011-03-09 2011-03-09 コネクタ
JP2011-052210 2011-03-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44078U true CN202444078U (zh) 2012-09-19

Family

ID=46795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10123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44078U (zh) 2011-03-09 2012-03-09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36539B2 (zh)
JP (1) JP5700807B2 (zh)
CN (1) CN202444078U (zh)
TW (1) TWM4604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3658A1 (zh) * 2019-10-16 2021-04-22 常熟市斯佳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插头用压线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15761B (zh) * 2012-06-19 2015-11-25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DE102015111675A1 (de) * 2015-07-17 2017-01-19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Steckverbinder und Verformungswerkzeug hierzu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00012A (en) * 1946-06-27 1952-06-10 Aircraft Marine Prod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3612747A (en) * 1969-02-14 1971-10-12 Shlesinger Jr Bernard E Nonstrip connector for insulated electrical conductors and electrical conductors therefor
US3728473A (en) * 1971-10-06 1973-04-17 Thomas & Betts Corp Multi-orifice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3912853A (en) * 1974-08-08 1975-10-14 Plessey Inc High dielectric strength cable connector
US4191442A (en) * 1978-05-25 1980-03-04 Panduit Corp.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wire harness using the connector
JPH0640499B2 (ja) * 1989-04-14 1994-05-25 株式会社茂治 コネクタにおけるクランプ金具
US5125851A (en) * 1991-09-23 1992-06-30 Molex Incorporated Insulation displacement terminal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0640499A (ja) 1992-07-15 1994-02-15 Sharp Corp 配送管中の漏洩検知装置
US5658163A (en) * 1995-12-19 1997-08-19 Molex Incorporated Terminal for connecting electrical wires
JP2001176603A (ja) * 1999-12-15 2001-06-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2001351727A (ja) * 2000-06-06 2001-12-21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4143014B2 (ja) * 2003-09-30 2008-09-03 日本圧着端子製造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73658A1 (zh) * 2019-10-16 2021-04-22 常熟市斯佳登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插头用压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36539B2 (en) 2014-01-28
TWM460445U (zh) 2013-08-21
US20120231660A1 (en) 2012-09-13
JP2012190621A (ja) 2012-10-04
JP5700807B2 (ja) 2015-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85016B2 (en) Female terminal with guiding piece
US7419411B2 (en) Exposed-spring female terminal
US7717759B2 (en) Female terminal with guiding piece
CN103378449B (zh) 连接器
EP2495813A1 (en) Crimp terminal
US9431720B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and connecting method of flat circuit body and terminal
CN102842838A (zh) 线缆连接器的制造方法及其线缆连接器
TW201014062A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105390873A (zh) 连接器端子
WO2013108927A1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and connecting method of flat circuit body and terminal
CN202444078U (zh) 连接器
CN102044767B (zh) 电连接器
CN102610939A (zh) 扁平电缆连接器组装体
CN201197003Y (zh) 电连接器
CN100505434C (zh) 多连接型插头连接器以及纵叠型和横置型插座连接器
CN104682054A (zh) 电池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01207470Y (zh) 电子卡连接器端子改良
JP2010049985A (ja)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金具付き電線
JP2010080189A (ja) 端子金具及び端子金具付き電線
CN100452558C (zh) 插座连接器
CN201966370U (zh) 端子结构及使用此端子结构的电连接器
JP2006019025A (ja) コネクタ
JP2006172738A (ja) プラグコネクタ、プラグコンタクト、及びプラグコネクタの組立方法
CN202363637U (zh) 电连接器
US9590322B2 (en) Connec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

Termination date: 202003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