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0974A - 端子 - Google Patents

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0974A
CN108140974A CN201680061718.9A CN201680061718A CN108140974A CN 108140974 A CN108140974 A CN 108140974A CN 201680061718 A CN201680061718 A CN 201680061718A CN 108140974 A CN108140974 A CN 1081409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lical spring
babinet
electric wire
conductive componen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171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0974B (zh
Inventor
西田诗朗
西岛诚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409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09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09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09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1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coil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3Contact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g. pl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54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wire spring
    • H01R4/4863Coil spring
    • H01R4/4872Coil spring axially compressed to retain wire end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端子(10)构成为具备:箱体(20);螺旋弹簧(30),其以压缩状态收纳于箱体(20)的内部;第1导电构件(40),其夹持在螺旋弹簧(30)的一端与箱体(20)的内壁之间,第1导电构件(40)的触点部(43)能向使螺旋弹簧(30)进一步压缩的方向移动;以及电线(60),其具有可挠性,连接到第1导电构件(40),电线(60)配设于螺旋弹簧(30)的外部。

Description

端子
技术领域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涉及端子。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通过使触点彼此碰触而电连接的供电装置,已知日本特开2002-274290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供电装置。该供电装置由设置于车身侧的阴接头和设置于车门侧的阳接头构成,阴接头使中空筒状的箱体的一端从车身面向外部地设置。在箱体的内部设置有左右一对端板和被夹持在这些端板之间并压缩的螺旋弹簧。在位于车身侧的端板固定有板簧构件,板簧构件的一端通过与设置于阴接头的触点碰触而电连接。另一方面,在板簧构件的另一端连接有绝缘电线,绝缘电线在螺旋弹簧的内部通过并引出到箱体的外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742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供电装置中,因为绝缘电线配置于螺旋弹簧的内部,所以不能使用电线直径大于螺旋弹簧的内径的绝缘电线。因此,也考虑到不能使用于大电流用的供电装置的情况。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端子构成为具备:箱体;螺旋弹簧,其以压缩状态收纳于所述箱体的内部;第1导电部件,其夹持在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第1导电部件的触点部能向使所述螺旋弹簧进一步压缩的方向移动;以及电线,其具有可挠性,连接到所述第1导电构件,所述电线配设于所述螺旋弹簧的外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能使用电线直径大于螺旋弹簧的内径的电线,所以能使用与在螺旋弹簧的内部配置电线的情况相比要粗的电线。另外,因为螺旋弹簧以压缩状态收纳于箱体的内部,所以即使触点部的移动量较少,也能得到较大的接触压力。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端子也可以设为以下结构。
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具备第2导电部件,该第2导电部件夹持在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电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1导电构件,所述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2导电构件,从所述电线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区域配设于所述箱体的外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从电线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区域配设于箱体的外部,所以能使用电线直径大于箱体的内部空间的电线,从而能使用与在箱体的内部配置电线的情况相比要粗的电线。
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所述箱体具备支承所述第1导电构件的一端侧的一端侧支承部和支承所述第1导电构件的所述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支承部,所述触点部配置于所述螺旋弹簧的轴线上、且所述一端侧支承部与所述另一端侧支承部之间。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在螺旋弹簧的轴线上配置触点部,所以能将螺旋弹簧的弹力直接传递到触点部。进一步地,因为将从螺旋弹簧传递到触点部的力分散于一端侧支承部和另一端侧支承部这两个部位由其支承,所以也能使用弹力进一步大的螺旋弹簧。
发明效果
根据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端子,能使用电线直径大于螺旋弹簧的内径的电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与电线相反的一侧观看端子的侧视图。
图3是端子的仰视图。
图4是端子的主视图。
图5是从电线侧观看端子的侧视图。
图6是端子的俯视图。
图7是图2中的A-A线剖视图。
图8是示出使对方侧连接器与连接器嵌合前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从图8的状态使对方侧触点部与第1导电部件碰触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通过从图9的状态使对方侧触点部与第1导电部件碰触从而将第1导电部件压入到箱体内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端子的使用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1的附图说明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端子10构成为具备:箱体20;螺旋弹簧30,其以压缩状态收纳于箱体20的内部;第1导电部件40和第2导电部件50,其配置于螺旋弹簧30的两端;以及电线60,其使两导电部件40、50能导通地连接。本实施方式中的电线60设为由铜合金等的金属线构成的编织线。
箱体20是通过对SUS材料等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构成的,如图2所示,构成为具备:顶壁21;一对侧壁22,其从顶壁21的两侧缘向下方延伸;以及多个支承部23、24,其从侧壁22的下缘以与顶壁21对置的配置朝内延伸。如图3所示,多个支承部23、24包括配置于第1导电部件40的图示左端侧的一对一端侧支承部23、和配置于第1导电部件40的图示右端侧的一对另一端侧支承部24。
如图4所示,在侧壁22的一端侧支承部23与另一端侧支承部24之间设置有第1开口25。在侧壁22的第1开口25的上方设置有第2开口26,第2开口26的宽度比第1开口25的宽度窄,而在上下方向比第1开口25长。另外,如图7所示,一端侧支承部23和顶壁21的间隔大于另一端侧支承部24和顶壁21的间隔。一端侧支承部23和另一端侧支承部24以形成同一平面的方式配置。
螺旋弹簧30是通过将SUS等金属线材卷绕成线圈状而构成的,被第1导电部件40和第2导电部件50以压缩状态夹持。因此,螺旋弹簧30弹压第1导电部件40和第2导电部件50双方。通过该弹压力,第1导电部件40被夹持在螺旋弹簧30的下端与各支承部23、24的内壁之间,第2导电部件50被夹持在螺旋弹簧30的上端与顶壁21的内壁之间。
第1导电部件40是对铜合金等的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构成的,如图7所示,具有:弹簧支座部41,其支承螺旋弹簧30的下端;和电线连接部42,其被箱体20的另一端侧支承部24支承。本实施方式中的电线60通过焊接或者紧固而连接到电线连接部42。弹簧支座部41位于一端侧支承部23与另一端侧支承部24之间,在箱体20的第1开口25露出到箱体20的外部。弹簧支座部41的下表面形成为与后述的对方侧端子110的触点部43。触点部43配置于螺旋弹簧30的轴线上、且一端侧支承部23与另一端侧支承部24之间。
第1导电部件40大部分收纳于箱体20的内部,但是设置于弹簧支座部41的两侧缘的一对伸出片44和从电线连接部42侧的端缘向下方设置的弯曲片45配置于箱体20的外部。一对伸出片44分别收纳于一对第1开口25。伸出片44通过在前后方向(图4中的图示左右方向)抵接于第1开口25的开口缘部,从而抑制第1导电部件40向前后方向的移动,并且容许第1导电部件40向上方的移动。
另一方面,第2导电部件50是通过对铜合金等的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构成的,具有:弹簧支座部51,其支承螺旋弹簧30的上端;电线连接部52,其配置于与第1导电部件40的电线连接部42对置的位置;以及设备侧连接部53,其以与电线连接部52正交的配置向上方立起。另外,在设备侧连接部53设置有螺栓孔55和卡止孔56。
在弹簧支座部51的两侧缘设置有一对伸出片57。一对伸出片57分别收纳于一对第2开口26。伸出片57通过在前后方向(图4中的图示左右方向)抵接于第2开口26的开口缘部,从而抑制第2导电部件50向前后方向的移动,并且容许第2导电部件50向下方的移动。
如图7所示,电线60包括:第1端部61,其连接到第1导电部件40的电线连接部42;第2端部62,其连接到第2导电部件50的电线连接部52;以及中间部分63,其将第1端部61和第2端部62连结。中间部分63配置于箱体20的外部,呈大致U字状。电线60具有可挠性,因此当第1导电部件40和第2导电部件50相对地移动时,中间部分63会挠曲变形。因为中间部分63始终配置于箱体20的外部,所以电线直径不会被螺旋弹簧30的大小、箱体20的大小限制。因此,能使用大电流用的较粗的电线60。另外,因为在箱体20的内部仅收纳有螺旋弹簧30,所以也能使用比当前使用的螺旋弹簧30大的螺旋弹簧。
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端子10收纳于由上下一对绝缘构件80、90构成的壳体H的内部。由端子10和壳体H构成连接器11。在下侧的绝缘构件90的底壁设置有一对位置限制肋91。在一对位置限制肋91之间收纳有第1导电部件40的弯曲片45。由此,可抑制端子10在壳体H的内部沿前后方向(图8中的图示左右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在上侧的绝缘部件80设置有导出部81,导出部81将设备侧连接部53导出到壳体H的外部。在导出部81的内部设置有矛状部(lance)82。该矛状部82通过嵌入到设备侧连接部53的卡止孔56并卡止,从而抑制第2导电部件50移动到壳体H的内部。在导出部81的下方配置有电线60的中间部分63。中间部分63是从电线60的第1端部61到第2端部62的区域。中间部分63配设于箱体20的外部,但是配设于壳体H的内部,并与壳体H的内壁不干扰。
在下侧的绝缘部件90设置有嵌合凹部92,嵌合凹部92具有使第1导电部件40的触点部43露出到外部的开口。另一方面,与连接器11嵌合的对方侧连接器100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对方侧壳体101和与对方侧壳体101嵌件成型的对方侧端子110。对方侧端子110呈L字状,在其一端侧设置有与触点部43面对的对方侧触点部111。在对方侧触点部111的上表面,通过从下表面侧敲打而形成有在俯视时呈正圆形状的球状部112。对方侧触点部111配设于能与连接器11的嵌合凹部92的内部嵌合的嵌合部113。
当使嵌合部113嵌合到嵌合凹部92的内部时,如图9所示,球状部112与触点部43接触。当使嵌合部113进一步嵌合时,如图10所示,第1导电部件40抬起,从而螺旋弹簧30压缩。另外,电线60由于第1导电部件40的移动而稍微挠曲,但是不会与壳体H的内壁接触。因为螺旋弹簧30预先形成为压缩状态,所以仅仅稍微挠曲就产生较大弹力。这样,产生螺旋弹簧30的弹力,且通过该弹力,在对方侧端子110的球状部112与端子10的触点部43之间产生规定的接触压力。因此,对方侧端子110、第1导电部件40、电线60以及第2导电部件50能导通地连接。
接着,参照图11的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1的使用例。连接器11安装于安装凹部121,安装凹部121凹设于逆变器壳体120的下表面,仅导出部81和第2导电部件50的设备侧连接部53导入到逆变器壳体120的内部。另一方面,对方侧连接器100配设于安装孔131的内部,安装孔131贯穿设置于电动机壳体130。在安装孔131的周围设置有周壁132,对方侧壳体101的凸缘102支承于周壁132。
另外,在对方侧壳体101与周壁132之间夹持有橡胶圈133。进一步地,在电动机壳体130的上表面与逆变器壳体120之间夹持有以环绕对方侧连接器100的方式配置的密封件134。由此,可在两壳体120、130的内部确保止水区域,在该止水区域,两连接器11、100能导通地连接。根据这样的连接方式,不必用螺栓将对方侧端子110和第1导电部件40紧固,仅仅在电动机壳体130上搭载逆变器壳体120就可完成两连接器11、100的电连接,因此连接作业得以简化,且作业效率提高。
如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能使用电线直径大于螺旋弹簧30的内径的电线60,所以能使用与在螺旋弹簧30的内部配置电线60的情况相比要粗的电线60。另外,因为螺旋弹簧30以压缩状态收纳于箱体20的内部,所以即使触点部43的移动量较少,也能得到较大的接触压力。
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具备第2导电部件50,该第2导电部件50夹持在螺旋弹簧30的另一端与箱体20的内壁之间,电线60的一端连接到第1导电构件40,电线60的另一端连接到第2导电构件50,从电线60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区域配设于箱体20的外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从电线60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区域配设于箱体20的外部,所以能使用电线直径大于箱体20的内部空间的电线60,并能使用比在箱体20的内部配置电线的情况要粗的电线60。
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箱体20具备支承第1导电构件40的一端侧的一端侧支承部23和支承第1导电构件40的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支承部24,触点部43配置于螺旋弹簧30的轴线上、且一端侧支承部23与另一端侧支承部24之间。
根据这样的结构,因为在螺旋弹簧30的轴线上配置有触点部43,所以能将螺旋弹簧30的弹力直接传递到触点部43。进一步地,因为将从螺旋弹簧30传递到触点部43的力分散于一端侧支承部23和另一端侧支承部24这两个部位由其支承,所以也能使用弹力进一步大的螺旋弹簧。
<其他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公开的技术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也包括如下各种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配置于螺旋弹簧30的外部且箱体20的外部的电线60,但是也可以设为配置于螺旋弹簧30的外部且箱体20的内部的电线。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具有可挠性的电线例示了编织线,但是也可以使用芯线被绝缘包覆层覆盖的包覆电线。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触点部43配置于螺旋弹簧30的轴线上的结构,但是也可以设为配置于偏离螺旋弹簧30的轴线的位置的触点部。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由金属板材形成的箱体20,但是也可以使用树脂制的箱体。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俯视时呈正圆形状的球状部112,但是也可以设为在俯视时呈长圆形状或者椭圆形状的长球状部。
附图标记说明
10:端子
20:箱体
23:一端侧支承部
24:另一端侧支承部
30:螺旋弹簧
40:第1导电构件
43:触点部
50:第2导电构件
60:电线
61:第1端部(一端)
62:第2端部(另一端)
63:中间部分(从一端到另一端的区域)。

Claims (3)

1.一种端子,具备:
箱体;
螺旋弹簧,其以压缩状态收纳于所述箱体的内部;
第1导电部件,其夹持在所述螺旋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第1导电部件的触点部能向使所述螺旋弹簧进一步压缩的方向移动;以及
电线,其具有可挠性,连接到所述第1导电构件,
所述电线配设于所述螺旋弹簧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中,具备第2导电部件,该第2导电部件夹持在所述螺旋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内壁之间,
所述电线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1导电构件,所述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2导电构件,从所述电线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区域配设于所述箱体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箱体具备支承所述第1导电构件的一端侧的一端侧支承部和支承所述第1导电构件的所述另一端侧的另一端侧支承部,
所述触点部配置于所述螺旋弹簧的轴线上、且所述一端侧支承部与所述另一端侧支承部之间。
CN201680061718.9A 2015-10-28 2016-10-07 端子 Active CN1081409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1717 2015-10-28
JP2015-211717 2015-10-28
PCT/JP2016/079908 WO2017073291A1 (ja) 2015-10-28 2016-10-07 端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0974A true CN108140974A (zh) 2018-06-08
CN108140974B CN108140974B (zh) 2020-03-27

Family

ID=58630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1718.9A Active CN108140974B (zh) 2015-10-28 2016-10-07 端子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276962B2 (zh)
JP (1) JP6569133B2 (zh)
CN (1) CN108140974B (zh)
DE (1) DE112016004984B4 (zh)
WO (1) WO201707329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1203B2 (ja) * 2015-10-28 2019-11-06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金具及びコネクタ
JP6500771B2 (ja) * 2015-12-25 2019-04-1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コネクタ
JP6766635B2 (ja) * 2016-03-24 2020-10-14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端子モジュール
JP7384313B2 (ja) 2021-03-31 2023-11-2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4027A (ja) * 1995-12-14 1997-06-24 Showa Aircraft Ind Co Ltd ヒーティングカート内のパンタグラフ構造
EP1102365A2 (en) * 1999-11-16 2001-05-23 Yazaki Corporation Butt type contact terminal
CN2660716Y (zh) * 2003-09-23 2004-12-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203674102U (zh) * 2013-10-14 2014-06-25 安徽千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压的大电流磁保持继电器
CN104426035A (zh) * 2013-08-29 2015-03-18 李福宏 可承载重量的吊灯用插座和插头
CN204289796U (zh) * 2014-12-03 2015-04-22 深圳市万昌电子有限公司 可承受大电流的连接器端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421698A (zh) 1936-04-20
JPH1083850A (ja) * 1996-09-06 1998-03-31 Osada:Kk 端子台
JP2002274290A (ja) * 2001-03-22 2002-09-25 Tokai Rika Co Ltd ドアジャンクションの給電装置
DE10316385A1 (de) 2003-04-10 2004-11-04 Hirschmann Electronics Gmbh & Co. Kg Kontaktadapter für die Kontaktierung einer Antennenstruktur eines Fahrzeuges
JP4651965B2 (ja) * 2003-06-09 2011-03-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源収納室及び当該電源収納室を有する装置
TWM251335U (en) 2003-09-26 2004-1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64027A (ja) * 1995-12-14 1997-06-24 Showa Aircraft Ind Co Ltd ヒーティングカート内のパンタグラフ構造
EP1102365A2 (en) * 1999-11-16 2001-05-23 Yazaki Corporation Butt type contact terminal
CN2660716Y (zh) * 2003-09-23 2004-12-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4426035A (zh) * 2013-08-29 2015-03-18 李福宏 可承载重量的吊灯用插座和插头
CN203674102U (zh) * 2013-10-14 2014-06-25 安徽千恩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压的大电流磁保持继电器
CN204289796U (zh) * 2014-12-03 2015-04-22 深圳市万昌电子有限公司 可承受大电流的连接器端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0974B (zh) 2020-03-27
DE112016004984B4 (de) 2020-01-16
JPWO2017073291A1 (ja) 2018-05-24
DE112016004984T5 (de) 2018-08-02
US10276962B2 (en) 2019-04-30
US20180316113A1 (en) 2018-11-01
WO2017073291A1 (ja) 2017-05-04
JP6569133B2 (ja) 2019-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5869B (zh) 连接器
JP5603521B1 (ja) 接続構造体の製造方法、接続構造体、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圧着部材、及び圧着装置
CN108140974A (zh) 端子
WO2015151904A1 (ja) 圧着端子及び圧着端子と電線の接続構造
CN108140976B (zh) 连接器
CN108140975A (zh) 端子
CN111758190A (zh) 连接器
JP2018181456A (ja) 内導体端子及び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N203150745U (zh) 电子装置
CN107809016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WO2016203934A1 (ja) コネクタ
JP6399594B2 (ja) 絶縁性能を高めた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JP2014049200A (ja) 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02076433U (zh) 同轴电缆线连接器
CN218867423U (zh) 一种端子结构及其连接器
CN208508055U (zh) 用于导电连接器的弹片连接结构
TWI387168B (zh) 連接器及其組裝方法
JP2023159948A (ja) 圧着前端子
JP2023077157A (ja) シールド端子
JP2014049181A (ja) 圧着端子
JP4842634B2 (ja) フラット回路体
CN116897474A (zh) 连接器
TWM376046U (en) The connector
CN117996487A (zh) 连接端子以及电连接器
JP2006049089A (ja) 電線接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