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430782A - 液体供给单元 - Google Patents

液体供给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430782A
CN108430782A CN201680076152.7A CN201680076152A CN108430782A CN 108430782 A CN108430782 A CN 108430782A CN 201680076152 A CN201680076152 A CN 201680076152A CN 108430782 A CN108430782 A CN 108430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supply unit
contact site
electrode
fluid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761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品田聪
石泽卓
清水芳明
深泽教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430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4307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液体喷射装置与液体容纳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的降低的技术。能够安装于具有第一电极(930a)和第二电极(930b)的液体喷射装置(50)上的液体供给单元(20)具有:第一接触部(cpb),其在液体供给单元(20)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50)的状态下,能够与第一电极(930a)接触;第二接触部(cpb),其在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50)的状态下,能够与第二电极(930b)接触;以及壁部(40),其配置有第一接触部(cpb)和第二接触部(cpb),第一接触部(cpb)配置于壁部(40)的第一壁面(S1),第二接触部(cpb)配置于壁部中与第一壁面(S1)为相反侧的第二壁面(S2)。

Description

液体供给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单元。
背景技术
在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简称为“打印机”)中,作为供给墨水的墨水容器(以下称为“容器”),可以使用搭载有小型电路基板的容器(参见专利文献1)。这种电路基板用于存储与墨水有关的信息,例如,存储有与容器中容纳的墨水颜色相关的信息,并将该信息通知给喷墨式打印机。另外,电路基板用于在打印机主体中对容器已安装在设置于喷墨式打印机的容器支架(以下,亦简称为“支架”)上的情况进行检测。为了这些用途,在电路基板的表面设置了与用途种类相应的多个具有导电性的接触部(端子)。当容器被安装于支架后,电路基板的各接触部与支架侧的对应的各电极接触而导通。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600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所谓的托架装载型打印机的情况下,容器被搭载于托架。托架在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托架所具有的打印头将墨水喷出。在这样的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中,由于托架加减速时的振动,电路基板的接触部相对于支架的电极有可能会发生错位。另一方面,在所谓的非托架装载型打印机的情况下,容器被固定安装在打印机主体中的非托架的部分上,从而不进行往复移动。然而,伴随着印刷振动,例如,以托架的往复移动所伴随的振动为起因,电路基板的接触部相对于支架的电极有可能会发生错位。诸如此类,在电路基板的接触部相对于支架的电极发生错位的情况下,容器与打印机的电连接的稳定性会下降。因此,会产生以下问题:无法获得与墨水有关的信息、或者对容器是否安装发生误检、对墨水余量发生误检等。此外,在灰尘等异物以及喷出的墨滴等附着于电路基板的接触部而导致接触部之间发生短路的情况下,容器与打印机的电连接的稳定性也会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生上述问题。
另外,上述问题不仅限于打印机,在任何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中也是共通的。另外,不仅是容器,在任何能够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容纳单元中也是所共通的。另外,在取代电路基板而在容器的壳体表面设置接触部的结构中也是共通的。因此,期望一种能够抑制液体喷射装置与液体容纳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的降低的技术。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作出的,能够以下述的实施方式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能够安装于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液体喷射装置上的液体供给单元。该液体供给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接触部,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该第一接触部能够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第二接触部,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该第二接触部能够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以及壁部,其配置有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配置于所述壁部的第一壁面,所述第二接触部配置于所述壁部中与所述第一壁面为相反侧的第二壁面。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在壁部上,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被分开配置在互为相反面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上。因此,与将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配置于同一面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大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中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进行接触的面的面积。因此,即使在液体供给单元相对于液体喷射装置发生错位时,也能够抑制液体喷射装置与液体容纳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的降低。此外,由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被分开配置在互为相反面的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因此能够抑制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附着于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两面而使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发生的短路。因此,能够抑制液体喷射装置与液体容纳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的降低。
(2)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中,也可以设置成,还具有液体容纳部,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与所述壁部之间。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在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第二电极位于液体容纳部与壁部之间,因此,利用液体容纳部,至少将第二接触部与液体供给单元的外部隔开。因此,可以抑制喷出的液体、灰尘等异物附着于第二接触部。
(3)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中,也可以设置成,还具有:第一面;第二面,其与所述第一面对置;第三面,其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交;第四面,其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交,并与所述第三面对置;第五面,其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三面以及所述第四面相交;第六面,其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三面以及所述第四面相交,并与所述第五面对置;液体供给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面,并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以及限制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五面,并对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时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姿态进行限制,所述壁部形成所述第五面的至少一部分,在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观察所述液体供给单元时,所述液体供给部位于距离所述第五面比距离所述第六面更近的位置,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均位于所述液体供给部与所述限制部之间。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在从第一面朝向第二面的方向观察液体供给单元时,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均位于液体供给部与限制部之间,因此与将这些接触部配置在相对于液体供给部而远离限制部的位置处的结构相比,能够利用限制部使位置精度提高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位置精度。
(4)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中,也可以设置成,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所述第一面至所述第六面的各个面,所述壳体具有容纳部,该容纳部至少在所述第一面上开口,并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容纳所述第二电极。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由于具有在第一面上开口且在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容纳第二电极的容纳部,因此在进行将液体容纳单元向液体喷射装置的安装动作的同时,能够进行将第二电极容纳于容纳部而使第二电极与第二接触部接触的动作。因此,与将这两个动作(安装动作和接触动作)作为分别进行的动作的结构相比,能够容易地或者短时间地进行液体容纳单元的安装。
(5)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中,也可以设置成,所述容纳部还在第三面上开口。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由于容纳部在第一面之外的第三面上开口,利用该第三面,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将容纳部内附着的异物除去等的维护。
(6)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中,也可以设置成,所述容纳部还在第四面上开口。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将容纳部内附着的异物除去等的维护。
(7)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中,也可以设置成,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的所述容纳部的开口与所述第一面上形成的所述容纳部的开口相连。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由于形成于第三面和第四面中的至少一方上的开口与形成于第一面上的容纳部的开口相连,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第二电极向容纳部的插入,并且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将容纳部内附着异物除去等的保养。
(8)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中,也可以设置成,所述壳体具有壁,该壁形成有在所述第五面上开口且与所述容纳部连通的贯通部,并形成所述第五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壁部由具有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的电路基板构成,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被容纳于所述贯通部,所述第一壁面形成所述第五面的一部分。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由于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被容纳于贯通部,因此被容纳的部分的错位被通孔的内壁部分限制。因此,能够抑制电路基板错位。另外,与电路基板完全没有容纳于壁(贯通部)的结构相比,能够使液体容纳单元小型化。
(9)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中,也可以设置成,具有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数量比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数量多。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由于第一接触部的数量比第二接触部的数量更多,因此能够使从第一电极施加到第一接触部的力的合计比从第二电极施加到第二接触部的力的合计大。因此,能够使施加到电路基板上的力的方向设为从第一电极朝向第二电极,因此能够抑制电路基板从壁脱落。
(10)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中,也可以设置成,还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壁面上的存储装置,所述第二接触部用于向所述存储装置供给电源。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由于能够将用于供给电源用的第二接触部配置为面向容纳部,因此抑制了第二接触部的短路,从而能够抑制因过电流流经用于供给电源的电路而导致该电路损坏。
(11)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中,也可以设置成,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由于第一接触部与第一面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接触部与第一面之间的距离,因此在与壁部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从第一面朝向第二面的方向)上,能够使第一接触部的位置和第二接触部的位置相同。因此,从第一电极施加的力的至少一部分与从第二电极施加的力的至少一部分能够彼此抵消,能够抑制因这些力而导致的壁部的错位。
(12)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中,也可以设置成,还具有第三接触部,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该第三接触部能够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三距离时,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三距离。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由于第二距离大于第一距离且小于第三距离,因此在与壁部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从第一面朝向第二面的方向),能够配置成:从第一面朝向第二面,依次配置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第三接触部。因此,在与壁部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来自第一电极的力与来自第二电极的力平衡性较好地施加给壁部,能够抑制因这些力导致的壁部的错位。
(13)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中,也可以设置成,还具有:第一面;第二面,其与所述第一面对置;第三面,其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交;第四面,其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交,并与所述第三面对置;第五面,其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三面以及所述第四面相交;第六面,其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三面以及所述第四面相交,并与所述第五面对置;以及液体供给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面,并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所述壁部配置于所述第一面,在所述壁部上,所述第一壁面面向从所述第三面朝向所述第四面的方向,所述第二壁面面向从所述第四面朝向所述第三面的方向。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单元,在具有从第一面至第六面的各个面并且壁部配置于第一面的结构的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够抑制液体喷射装置与液体容纳单元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的降低。
上述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多个结构要素并不均为必须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适当地对多个结构要素的一部分的结构要素进行变更、删除、替换为新的其他的结构要素、删除限定内容的一部分。另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达成本说明书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将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含有的技术性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上述本发明中的其他方式所含有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进行组合而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独立的方式。
本发明也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例如,能够通过液体容纳单元的制造方法、液体喷射装置的制造方法、墨水容器、以及搭载有墨水容器的打印机等实施方式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搭载有应用了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的墨水容器的打印机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容器20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容器20的仰视图。
图4是在电路基板40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容器20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在电路基板40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容器20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图4中的容器20的A-A截面的截面图。
图7是将电路基板40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容器20的容纳部30附近的结构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电路基板40的表面S1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电路基板40的背面S2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托架60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外侧电极支架92的详细结构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内侧电极支架94的详细结构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安装状态下的容器20和支架61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4是表示安装状态下的电路基板40、外侧电极支架92以及内侧电极支架94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
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安装状态下的电路基板40与支架侧电极部91的接触状态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墨水容器的第一形态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变形例的第一形态的容器20a的截面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18是将变形例的第一形态的容器20a中的电路基板40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容纳部30附近的结构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墨水容器的第二形态的侧视图。
图2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第二形态的容器20b的截面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21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二形态的容器20b中,将电路基板40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容纳部30的附近的结构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2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墨水容器的第三形态的侧视图。
图2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三形态的容器20c的截面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24是在变形例的第三形态的容器20c中,将电路基板40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容纳部30附近的结构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图25是表示搭载有应用了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的墨水容器的打印机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
图2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20d的外观立体图。
图27是将电路基板40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容器20d的外观立体图。
图28是表示支架61a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29是表示安装状态下的容器20d和支架61a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30是表示应用了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的墨水容器20e的立体图。
图31是容器20e的侧视图。
图32是容器20e的仰视图。
图3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托架60b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4是表示图33所示的支架侧电极部100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
图35是表示安装容器20e时的容器20e和支架61a的截面的第一截面图。
图36是表示安装容器20e时的容器20e和支架61a的截面的第二截面图。
图37是表示安装容器20e时的容器20e和支架61a的截面的第三截面图。
图38是表示变形例中的电路基板40b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39是将安装状态下的端子431a和外侧电极931的接触部分放大表示的截面图。
图40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电路基板40c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41是表示容器的形状的变形例的概念图。
图42是表示变形例中的液体供给单元的结构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20、20a~20f:墨水容器;20g:液体供给单元;21、21A、21B:第一面;21C:斜面;22、22A、22B:第二面;23、23A、23B:第三面;24、24A、24B:第四面;25、25A、25B:第五面;26、26A、26B:第六面;28、28A、28B、28C:外壳;29:壁;30、30A、30B:容纳部;31、31a、31A:开口;32、32a、32A:通孔;33、33a、33b、33A:开口;34、34a:缺口部;40、40a、40b、40c:电路基板;41:第一端子列;42:第二端子列;43:第三端子列;50、50a:打印机;60、60b:托架;60a:打印头单元;61、61a、61b:支架;62:打印头;62A:壁部;64A:壁部;65A:壁部;80:罐;82:管;91:支架侧电极部;92:外侧电极支架;94:内侧电极支架;95:墨水导入针;96:壁;97:突起部;100:支架侧电极部;121:狭缝;130a:第一电极;130b:第二电极;130c:第三电极;192:第一电极支架;194:第二电极支架;196:连接部;200、201、201A、201B:液体容纳部;210:第一限制部;211:液体供给部;212:液体供给部;219:供给部配置孔;220:第二限制部;231:手柄;232:凸部;260:操作突起;280:液体供给部;284:薄板部件;288:供给开口部;291:下方部;321、321a:台阶部;420:存储装置;431~439、431a~439a:端子(第一端子~第九端子);510:控制部;517:柔性电缆;522:托架电机;524:驱动带;529:输送杆;532:输送电机;534:压纸卷筒;539:管;601:壁部;602:壁部;603:壁部;620:通孔;622:墨水导入针;623:轴孔;640:墨水接纳管;644:多孔过滤器;648:弹性部件;660:壁;661:壁;691:电极部;692:外侧电极支架;693a:第一电极;693b:第二电极;693c:第三电极;694:内侧电极支架;800:手柄;800c:轴;810:支架侧限制部;830:操作部;921:狭缝;922:支撑台部;930a:第一电极;930b:第二电极;930c:第三电极;931~939:外侧电极;941:狭缝;942:支撑台部;CT:中心轴;CX:中心轴;F1、F2、F 3:力;L41、L42、L42a、L43:假想直线;P:印刷介质;P1:接触点;RP:弯曲点;S1:表面;S2:背面;S61a:壁面;S61b:底面;S92:顶面;S94:顶面;S96:顶面;cpa:触点;cpb:接触部;d1:距离;d2:距离;d2a:距离;d3:距离;th: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按照以下顺序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A.第一实施方式:在铅垂方向上装卸墨水容器的方式
A1.打印机的结构:
A2.容器20的结构:
A3.电路基板40的详细结构:
A4.托架60的详细结构:
A5.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B.第二实施方式:在水平方向上装卸墨水容器的方式
C.第三实施方式:旋转地装卸墨水容器的方式
D.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A.第一实施方式:
A1.打印机的结构:
图1是表示搭载有应用了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的墨水容器的打印机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在图1中,将使用状态下的打印机50的结构的一部分截除以明示出内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状态是指打印机50喷出墨水进行印刷的状态。在图1中,设定了在使用状态下与铅垂方向平行的Z轴。另外,设定了X轴和Y轴,以使在使用状态下,X-Y平面与水平面平行。+Z方向为铅垂上方,-Z方向为铅垂下方。在此后的附图中的X轴、Y轴和Z轴沿着与该图1的X轴、Y轴和Z轴相同的方向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50是面向个人的小型喷墨式打印机,喷出多种颜色的墨水进行印刷。具体来说,打印机50可以喷出黑色、黄色、品红色、淡品红色、青色和淡青色共计6色(6种)的墨水。另外,也可以构成为代替该6种而能够喷出任意数量的种类的墨水。使用者通过将容纳有各颜色的墨水的后述的墨水容器20(以下称为“容器20”)在打印机50上自由装卸,从而进行向打印机50的墨水补充。在使用的状态下,打印机50载置在与水平面平行的面上,例如桌子的上面等。
打印机50具有:托架60、输送杆529、控制部510、柔性电缆517、驱动带524、托架电机522、输送电机532、压纸卷筒534以及六个容器20。
托架60具有支架61和打印头62。在本实施方式中,打印机50为所谓的托架装载型打印机,是容器20被搭载于在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托架60上的类型的打印机。在本实施方式中,扫描方向是与Y轴平行的方向。在支架61中,最多可以安装六个容器20。另外,在图1中,安装有六个容器20。支架61从安装的容器20中将墨水向打印头62引导。打印头62具有在使用状态下向铅垂下方开口的、未图示的多个喷嘴,从这些喷嘴向印刷介质P喷出墨滴。在本实施方式中,印刷介质P是印刷用纸,但不仅限于印刷用纸,也可以使用标签、布等任意介质作为印刷介质P。输送杆529具有细棒状的外观形状,与扫描方向平行配置。输送杆529支撑托架60,使托架60能够沿着扫描方向移动。
控制部510控制打印机50的各部。控制部510与托架60通过柔性电缆517电连接。打印头62根据从控制部510输出的控制信号喷出墨滴,由此在印刷介质P上形成文字、图像。根据经由柔性电缆517而从托架60接收的信号,控制部510对支架61上是否安装有容器20、安装于支架61上的容器20内的墨水的种类进行确定。
驱动带524是环形带,与扫描方向平行且与输送杆529平行地配置。驱动带524上安装有托架60。托架电机522驱动驱动带524。通过驱动驱动带524,使托架60沿扫描方向往复移动。
输送电机532旋转驱动压纸卷筒534。压纸卷筒534具有圆柱状的外观形状,以长度方向(轴线方向)与扫描方向平行地配置。压纸卷筒534位于印刷介质P的铅垂下方,与印刷介质P相接。通过旋转驱动压纸卷筒534,使印刷介质P在副扫描方向上被输送。副扫描方向是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与X轴平行的方向。上述托架电机522和输送电机532被控制部510控制。
A2.容器20的结构:
图2是容器20的外观立体图。图3是容器20的仰视图。在图2和图3中,为了明示使用状态下的容器20的姿态,示出了X轴、Y轴和Z轴。容器20是伴随着墨水的消耗而间歇地将外部的空气导入液体容纳部200的、所谓的半密闭型的墨水容器。
容器20的外观形状大致为长方体形状。容器20具备:外壳28、液体容纳部201、液体供给部211、手柄231以及电路基板40。
外壳28具有露出于外部的六个面,具体而言是第一面21、第二面22、第三面23、第四面24、第五面25、第六面26。第一面21相当于底面。第二面22相当于顶面,并与第一面21对置。第三面23~第六面26相当于侧面。第三面23与第一面21和第二面22相交。所谓“相交”,广义地包含以下情况:各面的一部分的外缘之间相接的情况、与面平行地将各面延长(延伸)而得到的假想面之间相交的情况。第四面24与第一面21和第二面22相交,并与第三面23对置。第五面25与第一面21、第二面22、第三面23和第四面24相交。第六面26与第一面21、第二面22、第三面23和第四面24相交,并与第五面25对置。六个面21~26为大致平面。大致平面广义上是指,面整个区域为完全平坦的情况、以及面的一部分有凹凸的情况。也就是说,包含了即使面的一部分多少有些凹凸,也能够有把握构成容器20的外壳28的面和壁的情况。第一面21~第六面26的俯视下的外形均为长方形。外壳28由聚丙烯(PP)等合成树脂形成。另外,也可以是外壳28的一部分由树脂制膜形成。
外壳28上形成有后述的容纳部30。容纳部30形成为从形成于第一面21的开口31朝向铅垂上方(+Z的方向)延伸的有底的孔。在容器20安装于支架61的状态下,支架61所具有的后述的电极部插入容纳部30。容纳部30(空间)的形状呈大致长方体形状。
液体容纳部201作为容纳墨水的腔室而形成于外壳28的内部。液体容纳部201经由设置在外壳28内部的未图示的墨水供给路经而向液体供给部211供给墨水。另外,外壳28上设置的未图示的大气连通孔与液体容纳部201连通,伴随墨水的消耗将大气导入液体容纳部201中。
液体供给部211具有从第一面21朝向-Z方向突出的筒状的外观形状,支架61所具有的后述的墨水导入针95插入液体供给部211。液体供给部211将从液体容纳部201供给墨水经由支架61向打印头62供给。如图2所示,在第一面21上,液体供给部211配置于更靠近第五面25和第六面26中的第五面25的位置。
手柄231具有薄板状体的外观形状,与第五面25接合并从第五面25朝向+X方向和+Z方向突出。手柄231在大致中央部分处具有朝向+X方向突出的凸部232。如后述那样,在容器20安装于支架61的状态(以下称为“安装状态”)下,凸部232与支架61接触,以限制容器20从支架61脱落、以及限制容器20在支架61内错位。使用者从支架61取下容器20时,操作手柄231使其靠近第五面25,从而能够解除手柄231和支架61的接触。
电路基板40是在表面和背面配置有多个端子的薄板状的部件,其配置于第五面25的下方,并形成第五面25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在+Z方向和-X方向上观察,电路基板40位于液体供给部211和手柄231之间。如图2和图3所示,在电路基板40的露出于外部的面(相当于+X方向的端面的面,以下称为“表面S1”)上,配置有七个端子。虽然在图2中并未示出,但在与表面S1为相反侧的面(相当于-X方向的端面的面,以下称为“背面S2”)上也配置了两个端子。关于电路基板40和端子的详细结构,将在后面叙述。
图4是在电路基板40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容器20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在电路基板40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容器20的侧视图。在图5中,示出了在从第五面25朝向第六面26方向(-X方向)上观察时的容器20的侧视图。
如图4所示,在外壳28的下方且靠近第五面25的位置上,形成有容纳部30。另外,在形成外壳28的一部分的+X方向的壁29上,在第一面21附近形成有贯穿厚度方向的通孔32。因此,在第五面25上设置有作为通孔32的一端的开口33。电路基板40以封堵开口33的方式设置于第五面25上。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从容纳部30访问设置在电路基板40的背面S2上的未图示的端子。
图6是表示图4中的容器20的A-A截面的截面图。图7是将电路基板40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容器20的容纳部30附近的结构放大表示的立体图。另外,在图7中,将外壳28上的+Y方向的壁(具有第四面24的壁)除去,以看清内部的方式示出了容器20。
如图6所示,在容器20的外壳28内部,容纳部30位于+X方向的端部且为-Z方向的端部的位置。如图6和图7所示,能够从设置于第一面21的开口31对容纳部30进行访问。虽然在图6和图7中省略了表示,但是能够从容纳部30通过通孔32对以封堵开口33的方式配置的电路基板40的背面S2进行访问。
A3.电路基板40的详细结构:
图8是表示电路基板40的表面S1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电路基板40的背面S2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在图8和图9中,为了明示使用状态下的电路基板40的姿态,示出了X轴、Y轴和Z轴。
如图8所示,在电路基板40的表面S1上配置有七个端子(第一端子431、第二端子432、第三端子433、第四端子434、第五端子435、第六端子436、第七端子437)。三个端子431~433与Y轴方向平行地排成一列,形成了第三端子列43。另外,剩下的四个端子434~437与Y轴方向平行并且空出规定的间隔而排成一列,形成了第一端子列4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端子列与第一端子列相比位于上方(+Z方向)。
如图9所示,在电路基板40的背面S2配置有两个端子(第八端子438、第九端子439)和存储装置420。两个端子438、439与Y轴方向平行地排列,形成第二端子列42。在背面S2上,在上方配置有存储装置420,在下方配置有第二端子列42。存储装置420存储有与容器20中容纳的墨水相关的信息,例如墨水种类、墨水余量等信息。
各端子431~439均具有矩形的俯视形状,由导电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端子431~439的表面构成为大致平面。作为导电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对铜(Cu)实施了镀金(Au)而成的材料。在安装状态下,各端子431~439与支架61所具备的后述的电极相接。关于各端子431~439与支架61的接触方式,在后面进行说明。
第一端子431和第三端子433均为短路检测用的端子,并且是容器20的装卸检测用的端子。第一端子431和第三端子433在电路基板40内部电连接。该电连接例如由形成在电路基板40的表面、内部的未图示的导电图案、以及将该导电图案与存储装置420的未图示的端子连接的焊接导线而形成的导电路径而实现。第七端子437是用于高电压信号(例如,表示各插槽是否安装有容器20的信号)的交换的端子。在支架61上,沿着Y轴方向设置有六个插槽(安装空间)(参照图10),后文将详细描述。各插槽是否安装有容器20是指,这六个插槽中是否有哪一个插槽的容器脱落。
第二端子432、第五端子435、第六端子436、第八端子438以及第九端子439均与存储装置420电连接,用于存储装置420的动作控制、从存储装置420读取数据、对存储装置420写入数据等。具体来说,第二端子432用于向存储装置420供给复位信号。第五端子435用于存储装置420中的数据输入以及从存储装置420输出数据。第六端子436用于向存储装置420供给时钟信号。第八端子438是向存储装置420供给DC电源的端子。第九端子439是接地用的端子(接受接地电压的0V的供给的端子)。第四端子434与第七端子437同样,是用于高电压信号交换的端子。向第四端子434以及第七端子437输入的信号的电压约为40V,除这两个端子434、437以及第九端子439以外,向其他端子输入的信号的电压约为3.3V。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40中,端子组被分散配置在表面S1和背面S2上,因此,与将所有的端子配置在一个面上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大各端子的大小。另外,由于在表面S1上只设置了信号用的端子而不存在阻抗低的电力线的端子,因此缓和了因来自外部的异物造成的短路等不良影响。
A4.托架60的详细结构:
图10是表示托架60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支架61具有顶部开口的箱状的外观形状,并包括有+X方向的壁面S61a、以及与壁面S61a正交的-Z方向的底面S61b。如图1所示,六个容器20在Y轴方向上排成一列地容纳于支架61。换言之,六个容器20以相邻的两个容器20中的一个容器20的第三面23与另一个容器20的第四面24面对的方式安装在支架61上。为了实现这样的容器20的安装方式,在支架61上沿Y轴方向设置有六个插槽(安装空间)。如图10所示,各插槽具有支架侧电极部91、墨水导入针95、间隔壁96以及突起部97。
支架侧电极部91具备外侧电极支架92和内侧电极支架94。外侧电极支架92具有薄板状的外观形状,以从支架61内侧的底面朝向上方立起的方式配置在壁面S61a的附近。外侧电极支架92容纳有后述的七个电极,这七个电极的一部分向-X方向侧露出。内侧电极支架94具有薄板状的外观形状,相对于外侧电极支架92在-X方向上隔开规定的距离配置。内侧电极支架94与外侧电极支架92同样,从支架61内侧的底面朝向上方立起配置。内侧电极支架94容纳有后述的两个电极,这两个电极的一部分向+X方向侧露出。
图11是表示外侧电极支架92的详细结构的主视图。外侧电极支架92具有如下结构:七个外侧电极931、932、933、934、935、936、937嵌入在与Z轴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七个狭缝921中。图中虽未示出,但各外侧电极931~937的下方部分以向-X方向突出的方式弯曲。并且,该弯曲部分中最向-X方向突出的部分作为与电路基板40的规定的端子进行接触的触点cpa而发挥功能。后述中,亦将外侧电极931~937中具有触点cpa的、弯曲的部分简称为“弯曲部”。外侧电极931的触点cpa在安装状态下与电路基板40的第一端子431接触。同样地,在安装状态下,外侧电极932的触点cpa与第二端子432接触、外侧电极933的触点cpa与第三端子433接触、外侧电极934的触点cpa与第四端子434接触、外侧电极935的触点cpa与第五端子435接触、外侧电极936的触点cpa与第六端子436接触、外侧电极937的触点cpa与第七端子437接触。因此,三个外侧电极931~933的三个触点cpa与Y轴平行地排成一列配置。另外,剩下的四个外侧电极934~937的四个触点cpa与Y轴平行地排成一列配置。后述中,有时会将具有与第一端子列41接触的触点cpa的四个外侧电极934~935统称为第一电极930a。另外,有时会将具有与第三端子列43接触的触点cpa的三个外侧电极931~933统称为第三电极930c。
图12是表示内侧电极支架94的详细结构的主视图。内侧电极支架94具有如下结构:两个内侧电极938、939嵌入在与Z轴平行的方向上延伸设置的两个狭缝941中。各内侧电极938、939下方部分以向+X方向突出的方式弯曲。并且,该弯曲部分中最向+X方向突出的部分作为与电路基板40的规定的端子进行接触的触点cpa而发挥功能。后述中,亦将内侧电极938、939中,具有触点cpa的弯曲的部分简称为“弯曲部”。
内侧电极支架94在安装状态下容纳于容纳部30,与电路基板40的背面S2上配置的两个端子438、439接触。具体来说,内侧电极938的触点cpa在安装状态下与第八端子438接触。另外,内侧电极939的触点cpa在安装状态下与第九端子439接触。因此,两个内侧电极938、939的两个触点cpa与Y轴平行地排列配置。后述中,有时也将两个内侧电极938、939统称为第二电极930b。本实施方式中,内侧电极支架94的俯视下的宽度(与Y轴方向平行的方向的长度)比外侧电极支架92的俯视下的宽度小。
上述的第一电极930a、第二电极930b以及第三电极930c均具有将细的金属制的线材弯曲而成的结构。该弯曲部分具有弹性(弹簧性),能够向该弯曲部的突出方向及其相反方向发生挠曲。关于第一电极930a~第三电极930c的挠曲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如图10所示,墨水导入针95具有筒状的外观形状,配置为从支架61内侧的底面S61b朝向上方立起。另外,图中虽未示出,墨水导入针95的顶端(+Z方向的端部)加工成尖细。墨水导入针95在安装状态下插入容器20的液体供给部211。墨水导入针95与设置于支架61的底部的未图示的墨水供给路经连通,经由该墨水供给路经向打印头62供给墨水。
突起部97构成为在支架61的-Y方向的壁部的上方部分处朝向-X方向突出的突起。在安装状态下,突起部97与容器20的手柄231的凸部232接触,从而限制容器20的错位以及从插槽脱落等。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支架61的各插槽中,容器20从铅垂上方朝向下方移动(下降)而被容纳(安装)。此时,容器20以使墨水导入针95插入自身的液体供给部211中的方式被定位。另外,在插入完成时,手柄231的凸部232与突起部97的规定部分接触。
图13是表示安装状态下的容器20和支架61的结构的截面图。在图13中,示出了与图6所示的截面位置相同的截面。在图13中,对支架侧电极部91附近的结构进行了放大表示,分别省略了容器20的-X方向结构的一部分、以及支架61的+X方向和-Y方向的一部分的结构。
如图13所示,在安装状态下,电路基板40的存储装置420和第二端子列42容纳于通孔32。另外,内侧电极支架94容纳于容纳部30。第二电极930b的弯曲部的前端侧(+X方向的端部侧)容纳于通孔32,并与电路基板40的第二端子列42相接。另外,第一电极930a与第一端子列41相接、第三电极930c与第三端子列43相接。
手柄231的凸部232的上端部与突起部97的下方表面的-X方向的端部接触。在该状态下,如果容器20向上方移动,则凸出部232会碰到突起部97,因此该移动被限制。因此,容器20从支架61的脱落被抑制。另外,提高了各端子431~439的位置精度。将容器20从支架61拆卸时,使用者通过使手柄231的上端部朝着靠近外壳28的方向(即,-X方向)接近外壳28,从而能够使凸部232离开突起部97。在该状态下,通过将容器20向铅垂上方(+Y方向)抬起,使用者能够从支架61上拆卸容器20。
图14是表示安装状态下的电路基板40、外侧电极支架92以及内侧电极支架94的详细结构的说明图。在图14中,省略了容器20的外壳28和支架61的下方部分。如图14所示,第一电极930a在多个位置弯曲,并被容纳于外侧电极支架92的狭缝921中,弯曲部从主体表面向-X方向露出。外侧电极支架92的各狭缝921上设置有支撑台部922,第一电极930a沿着支撑台部922弯曲配置。第一电极930a的弯曲部以弯曲点RP为基点向-X方向突出而离开支撑台部922的方式配置。因此,该弯曲部由于没有支撑台部922的支撑而能够向-X方向或+X方向挠曲。与第一电极930a同样,在第三电极930c中,弯曲部也以弯曲点RP为基点向-X方向突出而能够向-X方向或+X方向挠曲。在支架61上未安装有容器20的状态下,第一电极930a和第三电极930c的弯曲部位于比图14所示的安装状态更偏向-X方向(离开支撑台部922的方向)的位置。
第二电极930b在多个位置弯曲,并被容纳于外侧电极支架94的狭缝941中,弯曲部从主体表面露出。内侧电极支架94的各狭缝941中设置有支撑台部942,第二电极930b沿着支撑台部942弯曲配置。第二电极930b的弯曲部以弯曲点RP为起点向+X方向突出而离开支撑台部942的方式配置。因此,该弯曲部由于没有支撑台部942的支撑而能够向-X方向或+X方向挠曲。在支架61上未安装有容器20的状态下,第二电极930b的弯曲部位于比图14所示的安装状态更偏向+X方向(离开支撑台部942的方向)的位置。
将容器20向支架61安装时,电路基板40从下方朝向上方的方向(+Y方向)插入外侧电极支架92和内侧电极支架94之间。如上所述,由于第一电极930a~第三电极930c的弯曲部具有弹性,在插入电路基板40时分别向支撑台部922、942的方向弯曲,因此不妨碍电路基板40的插入。并且,当处于图14所示的安装状态时,第一电极930a的触点cpa与第一端子列41相接。此时,第一电极930a的弯曲部欲向+X方向返回,因此会对第一端子列41施加-X方向的力F1。在第三电极930c中也同样,在安装状态下,触点cpa与第三端子列43相接,通过第三电极930c而对第三端子列43施加-X方向的力F3。另外,在第二电极930b中也同样,在安装状态下,触点cpa与第二端子列42相接,通过第二电极930b而对第二端子列42施加+X方向的力F2。这样一来,朝向与端子垂直的方向对第一端子列41、第二端子列42和第三端子列43施加力,因此各端子列41~43与各电极930a~930c的电连接的稳定性得以提高。
图15是示意性地示出安装状态下的电路基板40与支架侧电极部91的接触状态的说明图。在图15中,以电路基板40的表面S1为正面的方式示出了电路基板40。另外,在图15中,用虚线示出了背面S2侧的结构。
如图15所示,在各端子中与各触点cpa接触的接触部cpb位于各端子的大致中央。因此,第一端子列41的四个接触部cpb位于假想直线L41上。同样,第二端子列42的两个接触部cpb位于假想直线L42上。同样,第三端子列43的三个接触部cpb位于假想直线L43上。并且,这三个假想直线L41~L43彼此平行(与Y轴方向平行)且互不重叠。
如图15所示,关于第一面21与各假想直线L41~L43之间的距离,其关系为:第一面21与假想直线L41之间的距离d1最小,第一面21与假想直线L42之间的距离d2第二小,第一面21与假想直线L43之间的距离d3最大。这是由于各端子列41~43与第一面21之间的距离形成有如下关系所致:第一端子列41与第一面21之间的距离最小,第二端子列42与第一面21之间的距离第二小,第三的端子列43与第一面21之间的距离最大。根据这种距离关系,如图13和图14所示,能够使电路基板40所具有的端子431~439沿着从第一面21朝向第二面22方向,按照第一端子列41、第二端子列42、第三端子列43的顺序配置。因此,能够使来自外侧电极支架92的-X方向的力F1、F3与来自内侧电极支架94的+X方向的力F2平衡性较好地施加到电路基板40,从而能够抑制由这些力F1~F3导致的电路基板40的错位、歪斜。
在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20中,在电路基板40中,第一端子列41以及第三端子列43与第二端子列42被分开配置在互为相反的表面S1和背面S2上。因此,与将这三个端子列41~43配置于表面S1或者背面S2的某一方的结构相比,能够增大各端子的大小(面积)。因此,即使在容器20相对于打印机50(支架61)发生错位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止容器20与打印机50(支架61)的电连接的稳定性的降低。此外,由于第一端子列41以及第三端子列43与第二端子列42被分开配置在互为相反的表面S1和背面S2上,因此能够抑制以下情况发生:从打印头62喷出的墨水附着于第一端子列41和第二端子列42这两方而导致这两个端子列之间发生短路;或者该墨水附着于第三端子列43和第二端子列42这两方而导致这两个端子列之间发生短路。因此,能够抑制打印机50与容器20之间的电连接的稳定性的降低。
另外,在安装状态下,内侧电极支架94具备的内侧电极938、939位于容纳部30内部。换言之,在安装状态下,内侧电极938、939位于液体容纳部201与电路基板40之间。因此,能够抑制墨水、灰尘等异物附着到内侧电极938、939上,并且能够抑制墨水、异物附着到与内侧电极938、939相接的第二端子列42上。
另外,从第一面21朝向第二面22方向(+Y方向)观察容器20时,三个端子列41~43均位于液体供给部211与手柄231之间。因此,与将三个端子列41~43配置成相对于液体供给部211从手柄231离开的方向(-X方向)上的结构相比,能够利用手柄231(凸部232)使位置精度得以提高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三个端子列41~43的位置精度。
另外,由于容器20的外壳28具有向表面S1开口且在安装状态下容纳内侧电极支架94的容纳部,因此在向打印机50(支架61)进行容器20的安装动作的同时,能够进行将内侧电极支架94容纳到容纳部30而使第二电极930b与第二端子列42接触的动作。因此,与将这两个动作作为分别进行的动作相比,能够容易地或者短时间地进行容器20的安装。
另外,在电路基板40中,配置于表面S1的端子数量(七个)多于配置于背面S2的端子数量(两个)。因此,从第一电极930a和第三电极930c施加到表面S1(第一端子列41和第三端子列43)的合计的力(力F1+力F3)大于从第二电极930b施加到背面S2(第二端子列42)的合计的力(力F2)。因此,能够将施加到电路基板40的合计的力(力F1+力F 2+力F 3)的方向设为从第一电极930a和第三电极930c朝向第二电极930b的方向(-X方向),从而能够抑制电路基板40从容器20的第五面25脱落。
另外,配置在电路基板40的背面S2上的第二端子列42是用于向存储装置420供给电源的端子。在因墨水、异物附着等导致这两个端子发生短路的情况下,在未图示的电源电路中会流过过电流,从而会有电源电路损伤的可能性。然而,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20,由于第二端子列42配置成面向容纳部30,因此与配置成面向容器20的外部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墨水、异物的附着,从而能够抑制电源电路的损伤。
另外,关于各端子列41~43与第一面21之间的距离,设定为:第一端子列41与第一面21之间的距离d1最小,第二端子列42与第一面21之间的距离d2第二小,第三端子列43与第一面21之间的距离d3最大,因此,能够使从第一电极930a施加的力F1和从第三电极930c施加的力F3与从第二电极930b施加的力F2在铅垂方向(沿Z轴的方向)上平衡性较好地施加给电路基板40,从而能够抑制因这些力F1~F3导致的电路基板40的错位。
另外,由于第一端子列41以及第三端子列43与第二端子列42被分开配置在互为相反的表面S1和背面S2上,因此能够在使电路基板40的表面S1及背面S2的面积保持不变而使各端子431~439的大小减小的情况下,将各端子间的距离增大。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抑制各端子间发生短路,能够使电连接的可靠性提高。另外,也能够在使各端子431~439的大小减小且保持各端子间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减小表面S1及背面S2的面积。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电路基板40的小型化,能够对容器20的小型化做出贡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930a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电极的下位概念。另外,第二电极930b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电极的下位概念,第三电极930c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三电极的下位概念,打印机50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下位概念,容器20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液体容纳单元的下位概念,第一电极930a的接触部cpb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接触部的下位概念,第二电极930b的接触部cpb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接触部的下位概念,第三电极930c的接触部cpb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三接触部的下位概念,电路基板40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壁部的下位概念,手柄231(凸部23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限制部,外壳28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壳体的下位概念,通孔3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通孔的下位概念,壁29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壁的下位概念,表面S1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壁面,背面S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二壁面。
A5.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A5-1.第一形态:
图1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墨水容器的第一形态的侧视图。图16与图5同样,示出了在电路基板40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容器20a的侧面。图17是表示变形例的第一形态中的容器20a的截面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17示出了与图6同样位置的截面。图18是在变形例的第一形态中的容器20a中,将电路基板40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容纳部30附近的结构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一形态的容器20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20的不同点在于替代通孔32而形成缺口部34。容器20a中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20相同,因此对于同一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6至图18所示,在第五面25上,替代开口33而形成有开口33a。与开口33不同,该开口33a到达第五面25的下端。另外,在第一面21上,替代开口31而形成有开口31a。与开口31不同,该开口31a到达+X方向的端部。并且,开口33a和开口31a以相连的方式形成了缺口部34。
具有以上结构的变形例的第一形态的容器20a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20同样的效果。此外,容器20a具备缺口部34,在电路基板40安装后的状态下,在电路基板40的下方不存在外壳28的壁29。因此,在向支架61安装容器20a时,能够抑制内侧电极支架94的第二电极930b摩擦着该壁到达第二端子列42。由此,能够抑制第二电极930b的损伤、壁29的损伤。
A5-2.第二形态:
图1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墨水容器的第二形态的侧视图。图19与图5同样,示出了在电路基板40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容器20b的侧面。图2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二形态的容器20b的截面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20示出了与图6同样位置的截面。图21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二形态的容器20b中,将电路基板40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容纳部30的附近的结构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二形态的容器20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20的不同点在于具备通孔32a以替代通孔32。容器20b中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20相同,因此对于同一结构要素标注附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通孔32a在深度方向(X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上具备台阶部321。在-Z方向上观察,台阶部321具有从开口33a的边缘朝向开口的中心伸出的框状的外观形状。但是,并未从-Z方向的边缘伸出。也就是说,在-X方向上观察,具有下方为缺口且在上方折回的外观形状。开口33a大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20的开口33。具体来说,具有在-X方向上能够容纳电路基板40的大小。电路基板40被容纳于通孔32a,并且其周缘部中的+Y方向的缘部、+Z方向的缘部、-Y方向的缘部与台阶部321的+X方向的面相接。在此,从台阶部321的+X方向的面到第五面25的长度与电路基板40的厚度(X轴方向的长度)一致。因此,如图20所示,在电路基板40容纳于通孔32a的状态下,电路基板40的表面S1的X轴方向的位置与第五面25的X轴方向的位置一致。因此,在电路基板40中,仅第一端子列41和第三端子列43相对于第五面25向+X方向突出。
如图20所示,在外壳28的壁29中,位于电路基板40的铅垂下方的部分(以下称为“下方部291”),其厚度(X轴方向的长度)小于壁29的其他部分的厚度(X轴方向的长度)。下方部291的厚度形成为与电路基板40的厚度相同的厚度。因此,如图20所示,下方部291的内侧的面(-X方向的面)的X轴方向的位置与电路基板40的背面S2的X轴方向的位置一致。
具有以上结构的变形例的第二形态的容器20b和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20具有同样的效果。另外,由于电路基板40的表面S1的轴方向的位置与第五面25的X轴方向的位置一致,因此在向支架61安装容器20b时,第一电极930a和第三电极930c无需越过电路基板40的厚度的阶梯差而到达第一端子列41和第三端子列43。因此,因越过第一电极930a和第三电极930c阶梯差时的冲击而损伤两个端子列41、43及电路基板40的情况被抑制。同样,由于电路基板40的背面S2的X轴方向的位置与下方部291的-X方向的面的X轴方向的位置一致,因此在向支架61安装容器20b时,第二电极930b从下方部291向电路基板40移动时无需越过阶梯差。因此,与那些越过阶梯差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第二电极930b及电路基板40的损伤。
A5-3.第三实施方式:
图2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墨水容器的第三形态的侧视图。图22与图5同样,示出了在电路基板40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容器20c的侧面。图2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三形态的容器20c的截面的一部分的截面图。图23示出了与图6同样位置的截面。图24是在变形例的第三形态的容器20c中,将电路基板40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容纳部30附近的结构放大表示的立体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三形态的容器20c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一形态的容器20a的不同点在于,替代缺口部34而具备缺口部34a。容器20c中其他结构与变形例的第一形态的容器20a相同,因此对于同一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缺口部34a具备台阶部321a。台阶部321a与上述变形例的第二形态的容器20b的不同点在于,+Y方向的伸出部分与-Y方向的伸出部分均到达第五面25的下端。另外,缺口34a的+X方向的开口33b(第五面25上形成的开口33b)大于变形例的第一形态的开口33a。具体来说,具有在-X方向上能够容纳电路基板40的大小。并且,电路基板40配置于缺口部34a,并且其周缘部中的+Y方向的缘部、+Z方向的缘部、-Y方向的缘部与台阶部321a的+X方向的面相接。
具有以上结构的变形例的第三形态的容器20c,不仅具有与变形例的第一形态的容器20a同样的效果,并且具有与变形例的第二形态的容器20b同样的效果。
B.第二实施方式:
图25是表示搭载有应用了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的墨水容器的打印机的简要结构的立体图。图25与图1同样,将打印机50a的一部分截除以明示出内部。
第二实施方式的打印机50a是非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50的不同点在于:具有用于实现非托架装载的结构要素、容器20a的具体结构、容器20a的安装方向以及拆卸方向是水平方向、能够喷出的墨水种类是四种。由于打印机50a中的其他结构与打印机50相同,因此对于同一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另外,在图25中,省略了图1所示的输送杆529、压纸卷筒534等一部分的结构要素。
作为实现非托架装载的结构要素,打印机50a具备支架61a以替代支架61。另外,打印机50a具备打印头单元60a以替代托架60。打印头单元60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托架60的不同点在于:不具备支架61、以及连接有后述的管539。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支架61a未搭载于打印头单元60a,而是固定设置于打印机50a的箱体中。另外,支架61a与打印头单元60a通过按每种墨水颜色准备的多个管539而相互连接。通过打印机50a的未图示的泵机构,容器20d内的墨水被抽吸并供给单元60a。支架61a构成为能够安装四个容器20d。
图2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20d的外观立体图。在图26中,为了明示使用状态下的容器20d的姿态,示出有X轴、Y轴和Z轴。容器20d和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20同样,是所谓的半密闭型的墨水容器。
容器20d的外观形状是大致长方体形状。容器20d具备:外壳28A、液体容纳部201A、液体供给部212以及电路基板40。电路基板4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40相同,因此省略了详细的说明。
外壳28A具有露出在外部的六个面,具体为:第一面21A、第二面22A、第三面23A、第四面24A、第五面25A以及第六面26A。各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50的六个面21~26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液体容纳部201A形成于外壳28A的内部,并容纳墨水。液体供给部212是配置于供给部配置孔219内及其里侧的筒状部件,支架61a所具有的后述的墨水导入针622插入液体供给部212。液体供给部212使从液体容纳部201A供给来的墨水经由支架61a和管539向打印头单元60a供给。在外壳28A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供给部配置孔219。向-X方向上观察,液体供给部212以自身的轴线穿过供给部配置孔219的中心的方式配置。
在外壳28A中,在第一面21A与第五面25A的相交部分附近形成有容纳部30A。容纳部30A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20中的容纳部30相同的功能。容纳部30A形成为从形成于第一面21A的开口31A朝向水平方向(-X方向)延伸的有底孔,在容器20d插入支架61a的状态下,支架61a所具有的后述的电极部691插入容纳部30A。
图27是电路基板40拆卸后的状态下的容器20d的外观立体图。如图27所示,外壳28A的+Z方向的壁(包含第五面25A的壁)上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且与容纳部30A连通的通孔32A。在第五面25A形成有开口33A,该开口33A形成了通孔32A的端部。电路基板40以封堵该开口33A的方式配置于第五面25A。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从容纳部30访问配置于电路基板40的背面S2上的第二端子列42。
图28是表示支架61a的结构的截面图。图28示出了图25中的B-B截面。但是,在图28中,容器20d未安装于支架61a。
支架61a具有壁部62A、以及分别与壁部62A正交且互相对置的两个壁部64A、65A,并具有向-X方向上开口的箱状的外观形状。壁部64A相当于支架61a的底(铅垂下方的部分)。壁部65A相当于支架61a的顶面(铅垂上方的部分)。各容器20d朝着+X方向向支架61a(各插槽)安装,朝着-X方向从支架61a(各插槽)拆卸。
如图25所示,四个容器20d在Y轴方向上排成一列地容纳于支架61a。换言之,四个容器20d以相邻的两个容器20d中的一个容器20d的第三面23A与另一个容器20d的第四面24A面对的方式安装在支架61a上。为了实现这样的容器20d的安装方式,在支架61a上沿Y轴方向设置有四个插槽(安装空间)。B-B截面是与这四个插槽中的一个插槽的Y轴方向的中央位置处的X-Z平面平行的截面。
如图28所示,各插槽具备墨水导入针622和电极部691。在安装状态下,墨水导入针622插入容器20d的液体供给部212中。墨水导入针622具有尖细的筒状的外观形状,内部形成有供墨水流通的轴孔623。墨水导入针622配置为从壁部62A朝向-X方向立起。墨水导入针622的+X侧的端部,即与壁部62A相接的部分连接有用于与管539连接的未图示的连接器,轴孔623与管539在该连接器中连通。
电极部691配置于壁部62A与壁部65A相交的部分。电极部691具有外侧电极支架692以及内侧电极支架694。外侧电极支架692配置为与壁部65A的内侧面(插槽的顶面)及壁部62A的内侧面相接。内侧电极支架694相对于外侧电极支架692在-Z方向上隔开规定的距离配置。内侧电极支架694以从壁部62A的内侧面朝向-X方向立起的方式配置。外侧电极支架692的详细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外侧电极支架92相同。外侧电极支架692具有与第一电极930a对应的第一电极693a。另外,外侧电极支架692具备与第三电极930c对应的第三电极693c。内侧电极支架694的详细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内侧电极支架94相同。内侧电极支架694具有与第二电极930b对应的第二电极693b。
图29是表示安装状态下的容器20d和支架61a的结构的截面图。在图29中,示出了与图28所示的截面相同位置的截面。另外,在图29中省略了液体供给部212的-X方向侧的结构。在安装状态下,墨水导入针622插入液体供给部212。此时,墨水导入针622的中心轴CT与液体供给部212的中心轴彼此一致。
在安装状态下,内侧电极支架694容纳于容纳部30A。内侧电极支架694的第二电极693b与第二端子列42相接。另外,第一电极693a与第一端子列41相接。第三的电极693c与第三端子列43相接。
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容器20d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20同样的效果。
C.第三实施方式:
图30是表示应用了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液体供给单元的墨水容器20e的立体图。图31是容器20e的侧视图。图32是容器20e的仰视图。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与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50在托架的详细结构以及容器的详细结构方面不同。第三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50相同,因此对于同一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在图30中,为了明示使用状态下的容器20e的姿态,示出有X轴、Y轴和Z轴。容器20e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墨水容器20同样,是所谓的半密闭型的墨水容器。
容器20e的外观形状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容器20e具备:外壳28B、液体容纳部201B、液体供给部280、第一限制部210、第二限制部220、操作突起260以及电路基板40a。
外壳28B具有露出于外部的六个面,具体而言是第一面21B、第二面22B、第三面23B、第四面24B、第五面25B以及第六面26B。各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打印机50的六个面21~26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但是,第一面21B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面21不同。即,第一面21B的+X方向的端部形成为朝向+Z方向的斜面21C。第一面21B与第五面25B在该斜面21C相交。
液体容纳部201B形成于外壳280B的内部,并容纳墨水。液体供给部280将从液体容纳部201B供给来的墨水向后述的支架61b供给。液体供给部280具有与第一面21B相接的圆筒状的供给开口部288。如图32所示,在供给开口部288的内侧的+Z方向的端部,配置有俯视形状为大致矩形的薄板部件284。薄板部件284由泡沫树脂构成。薄板部件284与连通液体容纳部201B的墨水供给路经相接,保持从液体容纳部201B供给来的墨水。
在安装状态下,第一限制部210与后述的支架61b的手柄800相接,从而限制容器20e向Z方向的移动。第一限制部210配置在第五面25B中的下方侧,更具体而言配置在第五面25B与斜面21C的相交部分附近,并从向+X方向突出。在安装状态下,第二限制部220插入后述的支架61b的通孔620中。第二限制部220配置于第六面26B中的Z轴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分处,从第六面26B朝向-X方向突出。操作突起260是在容器20e的安装和拆卸时,由使用者操作的部分。操作突起260配置于第五面25B中的+Z方向的端部(即,第五面25B与第二面22B的相交部分),并朝向+X方向突出。
电路基板40a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40的不同点在于:斜面21C上连接有端面、表面S1及背面S2均露出于容器20e的外部。电路基板40a的其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40相同,因此对于同一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32所示,电路基板40a以使厚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且在+Z方向观察时表面S1及背面S2与容器20e的中心轴CX平行、并且电路基板40a的厚度方向(Y轴方向)的中央位于中心轴CX上的方式配置于斜面21C上。中心轴CX是与向+Z方向观察时的容器20e的长边方向即X轴方向平行的轴,并且是穿过容器20e的短边方向(Y轴方向)的中央的轴。电路基板40a的表面S1朝着-Y方向,电路基板40a的背面S2朝着+Y方向。
图3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托架60b的结构的立体图。第三实施方式中的托架60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托架60的不同点在于:具备支架61a以替代支架61。托架60b中的其他结构与托架60相同,因此对于同一个结构要素(打印头62)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支架61b具有壁部601、以及与壁部601分别正交且相互对置的两个壁部602、603,并且具有在+Z方向(铅垂上方)上开口的箱状的外观形状。壁部601相当于支架61b的底。壁部602配置在支架61b的+X方向端、壁部603配置在支架61b的-X方向端。
与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托架60同样,在支架61b中形成有在Y轴方向上排列的六个插槽。在壁部603上与各插槽对应的位置处,形成有在厚度方向(X轴方向)上贯通壁部603的通孔620。通孔620的俯视形状为矩形。在安装状态下,上述容器20e的第二限制部220插入通孔620中。各插槽具备:第一间隔壁660、第二间隔壁661、墨水接纳管640、弹性部件648、手柄800以及支架侧电极部100。
第一间隔壁660被配置在各插槽的边界部分,将邻接的插槽间隔开。第一间隔壁660配置于壁部601的-X方向的端部,具有向+Z方向立起的薄板状的外观形状。第二间隔壁661也同样配置在各插槽的边界部分,将邻接的插槽间隔开。第二间隔壁661配置于壁部601的+X方向的端部,具有向+Z方向立起的薄板状的外观形状。
墨水接纳管640配置于各插槽的壁部603附近的壁部601上。墨水接纳管640具有筒状的外观形状,配置成从壁部601朝向+Z方向突出。在安装状态下,墨水接纳管640容纳于上述容器20e的供给开口部288的内部,并与薄板部件284相接。
弹性部件648具有弹性,以包围墨水接纳管640的方式配置。在安装状态下,弹性部件648将液体供给部280的周围密闭,抑制墨水从液体供给部280漏出。弹性部件648对容器20e施加有包含+Z方向的成分的作用力。
手柄800被配置在各插槽的壁部602附近。手柄800是在容器20e安装和拆卸时由使用者操作的部位。如后述那样,手柄800在安装状态下与容器20e的第一限制部210相接。
支架侧电极部100配置于各插槽的壁部602附近的壁部601上。支架侧电极部100在安装状态下与电路基板40a的各端子列41~43相接并电连接。支架侧电极部100具有凹状的截面形状,在安装状态下夹持电路基板40a。
图34是表示图33所示的支架侧电极部100的详细结构的立体图。支架侧电极部100具备第一电极支架192、第二电极支架194以及连接部196。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侧电极支架92同样,第一电极支架192容纳有在安装状态下与电路基板40a的第一端子列41及第三端子列43相接的电极组。具体来说,与第一端子列41相接的第一电极130a以及与第三端子列43相接的第三电极130c容纳于狭缝121中。第一电极130a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电极930a同样的结构。第三电极130c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三电极930c同样的结构。狭缝121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狭缝921同样的结构。第一电极支架192的顶面S92形成为越朝向+X方向而越位于+Z方向的斜坡状。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内侧电极支架94同样,第二电极支架194容纳有在安装状态下与电路基板40a的第二端子列42相接的第二电极130b。第二电极130b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电极930b同样的结构。第二电极支架194的顶面S94形成为与S92同样的斜坡状。
两个电极支架192、194在Y轴方向上隔开规定的距离配置,各支架所具有的电极与另一方支架所具有的电极对置地配置。上述规定的距离与电路基板40a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大致相等。连接部196使两个电极支架192、194的-Z方向的一部分相互连接。在连接部196中,未与两个电极支架192、194相接的中央部分处露出有顶面S96。顶面S96形成为与上述顶面S92、S94同样的斜坡状。该顶面S96在安装状态下与电路基板40a的端面相对。
图35是表示安装容器20e时的容器20e和支架61a的截面的第一截面图。图36是表示安装容器20e时的容器20e和支架61a的截面的第二截面图。图37是表示安装容器20e时的容器20e和支架61a的截面的第三截面图。将容器20e安装时的容器20e和支架61b的结构要素的姿态的经时变化按照图35、图36、图37的顺序表示。
如图35~图37所示,在支架61b中,墨水接纳管640的顶端(+Z方向的端部)配置有多孔过滤器644。多孔过滤器644设置有多个微细的孔,利用该孔保持墨水。多孔过滤器644在安装时与薄板部件284相接。
如图35~图37所示,在支架61b中,手柄800具有操作部830、支架侧限制部810和轴800c。操作部830位于手柄800中最靠+Z方向的位置,是由使用者操作的部位。支架侧限制部810具有设置在手柄800上的凹槽状的外观形状,在安装状态下与容器20e的第一限制部210相接。轴800c作为轴800c进行旋转动作时的轴而发挥功能。
容器20e安装时,容器20e首先朝着插槽向下方移动,并以使第二限制部220插入通孔620的方式使+X方向略微位于上方的倾斜的姿态被定位,形成图35所示的姿态。在这个阶段,支架61b的墨水接纳管640尚未插入液体供给部280(供给开口部288)内部。另外,电路基板40a尚未与支架侧电极部100相接。
接着,如图36所示,第二限制部220插入通孔620,容器20e整体顺时针地转动。在这个阶段,墨水接纳管640的上方的一部分容纳于液体供给部280(供给开口部288)的内部。另外,电路基板40a的下方的一部分插入支架侧电极部100的第一电极支架192与第二电极支架194之间的空隙中。
接着,如图37所示,在安装已经基本完成的阶段,第二限制部220完全插入通孔620。另外,墨水接纳管640几乎完全容纳于供给开口部288。墨水接纳管640的顶端的多孔过滤器644与容器20e的薄板部件284相接。第一限制部210与支架侧限制部810相接并卡合。通过第一限制部210与支架侧限制部810卡合,抑制了容器20e的错位,特别是+Z方向的错位。因此,容器20e从插槽的脱落也被抑制。
如图37所示,在安装已经基本完成的阶段,在电路基板40a中,配置有第二端子列42的部分、以及图37未示出的、配置有第一端子列41及第三端子列43的部分被插入支架侧电极部100的第一电极支架192与第二电极支架194之间的空隙中。并且,第二端子列42与第二电极130b相接。另外,第一端子列41与第一电极130a相接、第三端子列43与第三电极130c相接。
在从安装状态将容器20e拆卸的情况下,使用者使手柄800的操作部830向+X方向移动。由此,手柄800以轴800c为旋转轴顺时针地旋转,支架侧限制部810从下方向上方抬起第一限制部210。因此,电路基板40a从支架侧电极部100离开,容器20e以第二限制部220为支点使+X方向侧朝向上方的方式旋转而从插槽脱离。
以上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容器20e也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20同样的效果。
D.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D1.变形例1:
在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各端子431~439的表面为大致平面的结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图38是表示变形例中的电路基板40b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38中,与图15同样地,以电路基板40b的表面S1为正面的方式示出了电路基板40。另外,在图15中,用虚线示出了背面S2侧的结构。
变形例1的电路基板40b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40的不同点在于具备端子431a~439a以替代端子431~439。电路基板40b中的其他结构与电路基板40相同,因此对于同一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作为电路基板40b的导体部的各端子431a-439a在其中央形成有通孔th。该通孔th到达电路基板40b的基板。
图39是将安装状态下的端子431a和外侧电极931的接触部分放大表示的截面图。在图39中,示出了与通过端子431a的通孔th的位置的X-Z平面平行的截面。
如图39所示,外侧电极931的弯曲部的前端部分(-X方向的端部分)插入通孔th。并且,端子431a在两个接触点P1、P2处与外侧电极931接触。这两个接触点P1和P2是通孔th的表面侧的周缘上的点。另外,外侧电极931在Y轴方向上具有厚度,因此接触点P1、P2实际上是指与Y轴方向平行的线或者区域。另外,其他端子432a~439a也同样具有两个接触点。
具有这样的电路基板40b的容器具有与各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40a中也同样,也可以是各端子431~439具备通孔th的结构。在上述变形例的结构中,两个接触点P1、P2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下位概念。
D2.变形例2:
各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40、40a以及上述变形例1的电路基板40b中的各端子的配置形态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1的配置形态。图40是表示变形例2中的电路基板40c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图40中,与图15和图39同样,以电路基板40c的表面S1为正面的方式示出了电路基板40c。另外,在图40中,用虚线表示背面S2侧的结构。
变形例2的电路基板40c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40的不同点在于第八端子438和第九端子439的配置位置。电路基板40c中的其他的结构与电路基板40相同,因此对于同一结构要素标注同一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40所示,变形例2的电路基板40c中的第二端子列42(两个端子438、439)的位置与电路基板40中的第二端子列42的位置相比位于下方。具体来说,变形例2中的第二端子列42在电路基板40c中的Z轴方向的位置与第一端子列41在电路基板40c中的Z轴方向的位置一致。因此,在变形例2中,连接第二端子列42的两个接触部cpb的假想直线L42a与连接第一端子列41的四个接触部cpb的假想直线L41一致。因此,第一面21与假想直线L41之间的距离d1等于第一面21与假想直线L42a之间的距离d2a。
在这样的结构中,向-Y方向观察,第一电极930a和第二电极930b在Z轴方向的相同位置处夹持电路基板40并对电路基板40c施加互为相反方向的力。因此,在电路基板40c上,可以抵消这些力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抑制因这些力而导致的电路基板40c的错位、变形。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路基板40a和变形例1的电路基板40b中,也同样地可以改变第八端子438和第九端子439的位置。
D3.变形例3:
图41是表示容器的形状的变形例的概念图。作为一个例子,图41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20的变形例。在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容器20、20a~20e的外壳28、28A、28B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图2、图26、图30),但形状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安装于对应支架61、61a、61b的形状即可,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在图41中以虚线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外壳28。
例如,如图41所示,外壳28C具有椭圆形或者长圆形的侧面。向+X方向观察容器20f时,容器20f沿Y轴方向具有一定的宽度。外壳28C的底的靠近手柄231的位置处配置有液体供给部211。在外壳28C的比-X方向的端部略微靠-Z方向的位置处配置有电路基板40。在外壳28C中,在液体供给部211与电路基板40之间形成有表面开口的容纳部30B。在外壳28C的比-X方向的端部略微靠+Z方向的位置处配置有手柄231。
这样,若确保了容器20、20a~20e的兼容性,则外壳的形状就不限于各实施方式的外壳28、28A、28B的形状。
D.变形例4:
在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应用有本发明的液体容纳单元的墨水容器的例子,但不限于墨水容器,本发明能够适用于能够容纳并供给墨水的任意的液体容纳单元。图42是表示变形例中的液体供给单元的结构的说明图。在各实施方式中,容器20、20a~20e在外壳28、28A、28B的内侧具有液体容纳部201、201A、201B,但是液体容纳部201、201A、201B的位置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如图42所示的液体供给单元20g那样,在外壳28的外侧配置有作为液体容纳部的罐80。罐80经由管82与液体供给部212连接。
D5.变形例5:
在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与支架61、61a、61b的电极相接的接触部(端子)被配置于电路基板40、40a~40c上,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外壳28、28A、28B、28C的表面上直接形成接触部(端子)。这样的接触部(端子)例如能够通过溅射、丝网印刷等而在外壳28、28A、28B、28C的表面上形成薄的导电材料层而构成。在这样的结构中,可以将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20的通孔32等用于对背面S2的第二端子列42进行访问的、厚度方向的通孔予以省略。也就是说,能够不在相关部分上设置通孔,而是在该部分的外侧表面上形成第一端子列41和第三端子列43,并在该部分的容纳部30侧表面上形成第二端子列42。即,一般来说,能够将配置有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的任意结构的壁部适用于本发明的液体供给单元中。
D6.变形例6: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电路基板40已安装的状态下,能够访问容纳部30的开口仅有开口31,但是除了开口31以外,也可以在第三面23和第四面24A中的至少一方设置开口。通过设置成这种结构,能够利用追加的开口而容易地进行将容纳部30内附着的灰尘等异物以及墨水除去等的维护。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可以在第三面23和第四面24A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开口。此外,也可以将这些追加设置的开口设置成延伸至外壳28、28A的下端并与开口31、31A连通而成的狭缝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容易地除去容纳部30、30A内附着的灰尘等异物以及墨水。
D7.变形例7:
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电路基板40、40a所具备的端子数量不限于七个,也可以是2以上的任意数量。例如,也可以使第八端子438移动到表面S1上,从而在表面S1上配置八个端子,在背面S2上配置一个端子(仅第九端子439)。在该结构中,也可以使背面S2上配置的唯一端子即第九端子439形成于整个背面S2。由于接地的电极优选为电阻较小,因此通过设置成这种结构,能够实现相关的需求。此外,第九端子439(接地用端子)能够作为电磁屏蔽发挥功能而抑制高频影响。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配置于表面S1上的端子的数量也可以在配置于背面S2上的端子的数量以下。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的端子位置上,也可以配置与各实施方式中的用途为不同用途的端子。另外,在表面S1及背面S2配置的端子列的数量也可以分别设为任意数量。
D8.变形例8:
各实施方式中的墨水容器以及打印机的结构,仅仅是一个例子,能够进行除上述变形例1~7以外的各种变更。例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内侧电极支架94的俯视宽度(与Y轴方向平行方向的长度)比外侧电极支架92的俯视宽度小,但取而代之也可以是:内侧电极支架94的俯视宽度比外侧电极支架92的俯视宽度大。另外,在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同样设置。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外侧电极支架92和内侧电极支架94由不同的部件构成,但也可以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同样地由一个部件(单元)构成。另外,虽然容纳部30的形状为大致长方体形状,但也可以用其他任意形状来代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设为使与内侧电极支架94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大小为越靠近开口31越大的形状。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更容易地将内侧电极支架94引导至容纳部30内部。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第二形态和第三形态中,电路基板40的表面S1的Z轴方向的位置与第五面25的X轴方向的位置一致。换言之,电路基板40在X轴方向(厚度方向)上被容纳在通孔32a或缺口部34a中。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结构。例如,也可以是电路基板40的X轴方向的一部分从通孔32a或缺口部34a中露出。即,也可以采用电路基板40的厚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容纳在通孔32a或缺口部34a中的任意结构。
D9.变形例9:
虽然打印机50、50a为喷墨式打印机,但也能够采用喷射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任意液体喷射装置。例如,以下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
(1)传真装置等图像记录装置
(2)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用的彩色滤光片的制造中所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装置
(3)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场发射显示器(FieldEmission 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装置。
(4)喷射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含有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5)作为精密移液器的试样喷射装置
(6)润滑油的喷射装置
(7)树脂液的喷射装置
(8)对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精确定位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
(9)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10)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11)其他的具备喷出任意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另外,上述“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含呈粒状、泪状、拖尾成丝状的状态。另外,此处所说的“液体”是指,只要是能够由液体喷射装置进行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粘度高或低的液体状态的材料、以及溶胶、凝胶水、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融液)那样的液体状态的材料也包含在“液体”中。另外,不限于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态物构成的功能性材料的粒子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者混合而成的溶液等也包含在“液体”中。另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例子,可以列举出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过的墨水和液晶等。在此,墨水是指包含一般的水性墨水以及油性墨水,连同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状组合物在内的物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各样的结构实施。例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达成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对与发明内容中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进行适当的替换、组合。另外,只要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不是作为必要部分进行说明,就可以适当地进行删除。

Claims (17)

1.一种液体供给单元,其能够安装于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液体喷射装置上,
所述液体供给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接触部,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该第一接触部能够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
第二接触部,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该第二接触部能够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以及
壁部,其配置有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
所述第一接触部配置于所述壁部的第一壁面,所述第二接触部配置于所述壁部中与所述第一壁面为相反侧的第二壁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液体容纳部,
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二电极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与所述壁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一面;
第二面,其与所述第一面对置;
第三面,其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交;
第四面,其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交,并与所述第三面对置;
第五面,其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三面以及所述第四面相交;
第六面,其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三面以及所述第四面相交,并与所述第五面对置;
液体供给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面,并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以及
限制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五面,并对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时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姿态进行限制,
所述壁部形成所述第五面的至少一部分,
在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第二面的方向观察所述液体供给单元时,所述液体供给部位于距离所述第五面比距离所述第六面更近的位置,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均位于所述液体供给部与所述限制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所述第一面至所述第六面的各个面,
所述壳体具有容纳部,该容纳部至少在所述第一面上开口,并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容纳所述第二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部还在所述第三面上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部还在所述第四面上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面和所述第四面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的所述容纳部的开口与所述第一面上形成的所述容纳部的开口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4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有壁,该壁形成有在所述第五面上开口且与所述容纳部连通的贯通部,并形成所述第五面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壁部由具有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的电路基板构成,
所述电路基板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被容纳于所述贯通部,
所述第一壁面形成所述第五面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4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
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数量比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数量多。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壁面上的存储装置,
所述第二接触部用于向所述存储装置供给电源。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权利要求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权利要求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三接触部,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该第三接触部能够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
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三距离时,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三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具有:
第一面;
第二面,其与所述第一面对置;
第三面,其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交;
第四面,其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交,并与所述第三面对置;
第五面,其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三面以及所述第四面相交;
第六面,其与所述第一面、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三面以及所述第四面相交,并与所述第五面对置;以及
液体供给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面,并向所述液体喷射装置供给液体,
所述壁部配置于所述第一面,
在所述壁部上,所述第一壁面面向从所述第三面朝向所述第四面的方向,所述第二壁面面向从所述第四面朝向所述第三面的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第一接触部,
所述第一接触部的数量比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数量多。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壁面上的存储装置,
所述第二接触部用于向所述存储装置供给电源。
16.根据权利要求13至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供给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第三接触部,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该第三接触部能够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
在所述液体供给单元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的状态下,将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二距离、所述第三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面之间的距离设为第三距离时,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一距离且小于所述第三距离。
CN201680076152.7A 2015-12-28 2016-11-18 液体供给单元 Pending CN1084307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56018 2015-12-28
JP2015-256018 2015-12-28
PCT/JP2016/084226 WO2017115583A1 (ja) 2015-12-28 2016-11-18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430782A true CN108430782A (zh) 2018-08-21

Family

ID=59224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76152.7A Pending CN108430782A (zh) 2015-12-28 2016-11-18 液体供给单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39380A1 (zh)
JP (1) JPWO2017115583A1 (zh)
CN (1) CN108430782A (zh)
WO (1) WO201711558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5680B (zh) * 2018-12-26 2021-04-21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
CN113442591A (zh) * 2020-03-25 2021-09-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59624B2 (ja) * 2016-02-25 2020-09-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用着脱体
CN107901611B (zh) * 2017-10-12 2023-06-20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芯片及墨盒
JP2020151894A (ja) * 2019-03-19 2020-09-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06090A (ja) * 1986-10-23 1988-05-11 Asahi Glass Co Ltd メモリ−カ−ド装置
JPH0468477U (zh) * 1990-10-26 1992-06-17
CN1623789A (zh) * 2002-11-26 2005-06-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和记录装置
CN101716854A (zh) * 2008-10-09 2010-06-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以及液体供应单元
JP2010208280A (ja) * 2009-03-12 2010-09-24 Seiko Epson Corp 回路基板および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CN201856448U (zh) * 2010-10-28 2011-06-08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芯片及喷墨打印机
CN104723692A (zh) * 2015-04-09 2015-06-24 珠海诚威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存储件和墨盒
US20160089894A1 (en) * 2014-09-25 2016-03-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and print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34796Y2 (zh) * 1986-12-27 1990-09-19
JPH0629077U (ja) * 1992-09-04 1994-04-15 九州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用クリーナ
CN104994880B (zh) * 2013-02-13 2018-04-03 久光制药株式会社 微针涂敷用组合物及微针装置
JP6269332B2 (ja) * 2014-03-25 2018-01-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装着機構および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06090A (ja) * 1986-10-23 1988-05-11 Asahi Glass Co Ltd メモリ−カ−ド装置
JPH0468477U (zh) * 1990-10-26 1992-06-17
CN1623789A (zh) * 2002-11-26 2005-06-0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和记录装置
CN101716854A (zh) * 2008-10-09 2010-06-0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路基板以及液体供应单元
JP2010208280A (ja) * 2009-03-12 2010-09-24 Seiko Epson Corp 回路基板および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CN201856448U (zh) * 2010-10-28 2011-06-08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芯片及喷墨打印机
US20160089894A1 (en) * 2014-09-25 2016-03-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tank and printing apparatus
CN104723692A (zh) * 2015-04-09 2015-06-24 珠海诚威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存储件和墨盒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25680B (zh) * 2018-12-26 2021-04-21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卡匣
CN113165402A (zh) * 2018-12-26 2021-07-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
CN113442591A (zh) * 2020-03-25 2021-09-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13442591B (zh) * 2020-03-25 2023-09-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39380A1 (en) 2019-02-07
WO2017115583A1 (ja) 2017-07-06
JPWO2017115583A1 (ja) 2018-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30782A (zh) 液体供给单元
CN202283819U (zh) 印刷材料盒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CN103313857B (zh) 盒、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印刷装置、液体容纳容器、印刷系统、以及端子连接结构
CN102161263B (zh) 液体喷射系统、液体收容容器
CN106218224B (zh) 液体供给单元
CN103203997A (zh) 液体消耗装置、液体供应部件以及液体供应系统
CN103204006B (zh)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US20100091070A1 (en) Circuit Board and Liquid Supplying Unit
CN103203998A (zh) 液体容纳体以及液体消耗装置
US7914135B2 (en) Liquid cartridge and circuit board
EP2105307A2 (en) LIquid jetting system, liquid container, holder, and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having holder
CN105966079A (zh) 液体收容体单元
US10470298B2 (en) Circuit board including dummy electrode formed on substrate
CN104972764B (zh) 液体容纳容器
CN108430783A (zh) 液体供给单元
CN105383179B (zh) 液体供应单元
US10752008B2 (en) Liquid supply unit
CN109515002A (zh) 容器
CN105398222B (zh) 液体容纳体、电连接器和液体消耗装置
CN105196702B (zh) 用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N106457841B (zh) 液体供应单元以及液体消耗系统
CN109664619A (zh) 副罐及消耗品消耗系统
CN106004059A (zh) 盒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CN109835066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8566776A (zh) 液体供给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