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76855A - 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76855A
CN108376855A CN201810088018.XA CN201810088018A CN108376855A CN 108376855 A CN108376855 A CN 108376855A CN 201810088018 A CN201810088018 A CN 201810088018A CN 108376855 A CN108376855 A CN 1083768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line
connector
connection port
contac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8801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76855B (zh
Inventor
金子智也
秋山茂�
尾田聪也
小林大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8136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8125276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ublication of CN1083768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68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76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768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28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 H01R4/48365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with integral release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 H01R13/668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with built-in sens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18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18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 H01R4/481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the spring shape allowing insertion of the conductor end when the spring is unbiased
    • H01R4/4823Multiblade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18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 H01R4/4827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adapted for axial insertion of a wire end with an opening in the housing for insertion of a release too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46Busbar details
    • H01R4/4848Busba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15Terminal blocks providing connections to wire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4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 H01R4/4809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pring, clip, or other resilient member using a leaf spring to bias the conductor toward the busbar
    • H01R4/4828Spring-activa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or integrally formed with the spring housing
    • H01R4/483Pivoting arrangements, e.g. lever pushing on the sp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其虽然小型且结构单,但是能够可靠地检测一线和一端子是否接触,可靠性高且成本低。一种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能够与一线连接,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彼此电分离;以及外壳,覆盖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至少一部分,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均包括:一安装部,安装于外壳上;一弹性连接部,从安装部向线的插入方向延伸;以及一触点部,位于弹性连接部的前端,能够与插入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的一线的一导线接触。

Description

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其被构造成仅通过将一线插入(推入)一端子中的动作,就在线被端子夹持的同时使线与端子导通连接,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电检测线是否连接于端子的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设备包括具有如下方式的一连接器,即,连接有线(wire)的端子被焊接于一印刷电路板的表面上,且被一绝缘外壳包围。这种连接器包括一所谓的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仅通过将线插入端子的动作,就在使线被夹持于端子的同时使线和端子导通连接(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这种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具有如下的优点,不仅在将线插入端子的过程中,而且在将线从端子中拔出以将它们分离的过程也简单。具体地,通过仅用指尖或螺丝刀等按压形成于绝缘外壳上的一施压臂,能够容易地将在夹持状态下的线与端子分离。
虽然前述的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具有这样的优点,但是由于端子被一壳体覆盖,所以不可能目视确认线已被插入端子中。因此,为了确认线确实已经被插入,需要拉拽线的动作;然而,若大力地拉拽线,则可能导致诸如线被拔出或端子损坏等缺陷。
此外,即使在壳体上设置孔等从而能够目视确认线是否被插入,但是由于连接器的小型化趋势,孔或端子也很小,这可能会导致视觉误判。
因此,为了克服这样的缺点,提出一种连接器,其能够电检测一线是否插入连接器中且与连接器可靠地导通连接(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图20是一现有的连接器的一剖视图。
在图中,811是连接器的一壳体,且851是布置在壳体811的一内部空间820中的一端子。此外,891是安装于壳体811的一开关,其中开关891的可移动部能够从内部空间820的一顶板822向下突出。开关891被构造成,在可移动部从顶板822向下突出的状态下打开,在可移动部被压入顶板822的状态下关闭。具有一楔片862和一倾动片863的一导电的弹性元件861安装于端子851,其中开关891的可移动部在初始状态下被倾动片863压入顶板822中。
这里,当一导线951通过形成于壳体811的前表面上的一通孔821插入内部空间820中时,弹性元件861的楔片862和倾动片863借助弹性力按压于导线951的下表面且与导线951的下表面接触。从而,导线951经由弹性元件861与端子851导通。此外,如图所示,由于倾动片863被导线951压下,所以开关891的可移动部变为向下突出的状态。从而,开关891打开,电检测到导线951和端子851已导通连接。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号US8328586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32015号公报
然而,在前述现有的连接器中,结构复杂,难以小型化,使得制造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这里,为了解决现有的问题,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该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简单结构且小型,可靠性高,并且制造成本低,能够可靠地检测一线和一端子是否接触。
因此,一种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能够与一线连接,包括:一第一端子和一第二端子,彼此电分离;以及一外壳,一体形成,覆盖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均包括:一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外壳;一弹性连接部,从所述安装部向所述线的插入方向延伸;以及一触点部,位于所述弹性连接部的前端,能够与插入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线的一导线接触。
在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的另一方面,所述安装部还包括卡止固定于所述外壳上的一固定部。
此外,在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还均包括一前方固定部,该前方固定部位于比所述触点部更靠所述线的插入方向的前方的位置,且该前方固定部卡止固定于所述外壳。
此外,在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端子的触点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触点部在所述线未插入的初始状态下彼此分离。
此外,另外还在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端子的触点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触点部在与所述线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离比所述线的导线的直径小的一间隔。
此外,另外还在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端子的触点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触点部在所述线的插入方向上处于不同的位置。
此外,另外还在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以沿所述线的插入方向延伸的一假想直线作为对称轴线性对称的形状,且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设置于所述假想直线的左右两侧。
此外,另外还在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的另一方面,当所述线被插入时,所述第一端子的触点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触点部从两侧夹持所述线的导线并与所述线的导线接触,从而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彼此导通。
此外,另外还在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均包括连接于一基板的一连接图案的一连接部,且所述连接图案连接于对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是否彼此导通进行检测的一检测电路。
根据本发明,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小型且结构简单,能够可靠地检测一线和一端子是否接触,并且提高可靠性且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第一实施方式的一连接器的一立体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一分解图。
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端子的一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端子的一俯视图。
图5是图4的部分C的一放大图,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端子的主要部分的一放大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一壳体的一纵剖视图。
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有线的一连接器的一纵剖视图。
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有一线的一端子的一立体图。
图9是一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端子的一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部分D的一放大图,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端子的主要部分的一放大图。
图11是一第三实施方式的一端子的一立体图。
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端子的一俯视图。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一壳体的一纵剖视图。
图14是一立体图,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一连接器安装于一基板前的状态。
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一纵剖视图。
图16是沿图15中的箭头E-E方向的一剖视图,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一第一横剖视图。
图17是沿图15中的箭头F-F方向的一剖视图,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一第二横剖视图。
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插入有一线的端子的一立体图。
图19是一第四实施方式的一端子的一俯视图。
图20是一现有的连接器的一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连接器
11 外壳
12f 前面部
12r 后面部
12s 侧面部
13 顶面部
13a 端子后方压入部
14 端子露出孔
15 杆止挡部
16 夹持解除杆
17 挠性伸长部
17a 第一伸长段
17b 弯曲段
17c 第二伸长段
18 端子前方压入部
19 端子后方卡合部
21 插入孔
24 施压部
26 通孔
50A 第一端子
50B 第二端子
51A 第一基部
51B 第二基部
52A 第一前方连接部
52B 第二前方连接部
53A 第一后方连接部
53B 第二后方连接部
54A 第一垂直伸长段
54B 第二垂直伸长段
55A 第一前方伸长段
55B 第二前方伸长段
56A 第一中间伸长段
56B 第二中间伸长段
57A 第一接触片
57B 第二接触片
58A 第一前方卡合部
58B 第二前方卡合部
59A 第一弹性连接部
59B 第二弹性连接部
91 基板
95 前方连接图案
95A 第一前方连接图案
95B 第二前方连接图案
96 后方连接图案
96A 第一后方连接图案
96B 第二后方连接图案
150 线
151 导线
152 绝缘包覆层
541A 第一水平伸长段
541B 第二水平伸长段
542A 第一后方卡合部
542B 第二后方卡合部
561A 第一连接解除部
561B 第二连接解除部
571A 第一触点部
571B 第二触点部
811 壳体
820 内部空间
821 通孔
822 顶板
851 端子
861 弹片元件
862 楔片
863 倾动片
891 开关
951 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一第一实施方式的一连接器的一立体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一分解图,图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端子的一立体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端子的一俯视图,图5是图4的部分C的一放大图,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端子的主要部分的一放大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一壳体的一纵剖视图,图7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有线的一连接器的一纵剖视图,而图8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插入有一线的一端子的一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原理的示例,且在附图中示出具体实施方式并且在说明书中详细说明了具体实施方式,且应理解的是,不旨在限定为本文所示的构造。
本发明不限于以下描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基于本发明的精神进行各种变形,且变形后的技术方案不排除在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之外。
本实施方式中的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向的表述用于说明示例的各种元件的构造以及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尽管当各元件处于图中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表述是恰当的,但是当这些元件的位置的描述改变时,这些表述也将相应地改变。
在图中,1是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的一连接器,其安装于一基板91的表面上,一线150插入到连接器1中。应注意的是,如图7所示,线150是在作为芯线的一导线151周围包覆一绝缘包覆层152而成的线,其中导线151的距前端预定长度范围内的部分去除绝缘包覆层152而露出。连接器1可用于各种设备或装置等,诸如工业用电气电子设备、家庭用电气电子设备、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然而本文为了便于说明,假定连接器1是安装于诸如用于电子设备等的印刷电路板、一柔性扁平线缆(FFC)、一柔性电路板(FPC)等的基板91的表面上的连接器。
应注意的是,有时将线150的插入方向(X轴的正方向)作为前方进行描述,而将拔出方向(X轴的负方向)作为后方进行描述。
如图所示,连接器1具有:作为一对端子的一第一端子50A和一第二端子50B,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是通过压力加工对由金属等导电材料制成的一板材进行成形而成的;以及一外壳11,由诸如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一体成形制成,对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周围的大致整体进行覆盖。此外,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通过诸如焊接等连接方法与作为形成于基板91的表面上的连接图案的一第一前方连接图案95A、一第二前方连接图案95B、一第一后方连接图案96A以及一第二后方连接图案96B电连接且物理连接。
如图4所示,应注意的是,第一前方连接图案95A和第二前方连接图案95B以沿线150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假想直线L作为对称轴线性对称的方式配置在一假想直线L的左右两侧,并且第一后方连接图案96A和第二后方连接图案96B以沿线150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假想直线L作为对称轴线性对称的方式配置在一假想直线L的左右两侧。同样地,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也具有以假想直线L作为对称轴线性对称的形状,且配置在假想直线L的左右两侧。
另外,第一前方连接图案95A和第二前方连接图案95B彼此分离地形成,第一后方连接图案96A和第二后方连接图案96B彼此分离地形成,且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在线150没有插入的初始状态下彼此分离。
应注意的是,当整体说明第一前方连接图案95A和第二前方连接图案95B的情况,整体说明第一后方连接图案96A和第二后方连接图案96B的情况,整体说明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的情况,以及整体说明第一端子50A的各部分和第二端子50B的各部分的情况下,在说明中省略词语“第一”和“第二”以及字母“A”和“B”。
端子50具有:一细长的板状的基部51,平行于基板91的表面,且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延伸;一细长的板状的前方连接部52,从基部51的前端向前方延伸;以及一细长的板状的后方连接部53,从基部51的后端向后方延伸。前方连接部52和后方连接部53通过诸如焊接等连接方法分别连接于形成在基板91的表面上的一前方连接图案95和一后方连接图案96。应注意的是,基部51优选位于比前方连接部52和后方连接部53稍向上方(Z轴正向)的位置,且与基板91的表面分离。
此外,端子50包括:作为前方固定部的一前方卡合部58,在基部51的前端附近从基部51的外侧缘向上方垂直地延伸;作为安装部的一垂直伸长段54,在基部51的后端附近从基部51的外侧缘向上方垂直地延伸;以及一板簧状的弹性连接部59,从垂直伸长段54的前端向前方(线150的插入方向)延伸。弹性连接部59包括:一前方伸长段55,从垂直伸长段54的前端向前方延伸;一中间伸长段56,从前方伸长段55的前端向前方延伸;以及一接触片57,从中间伸长段56的前端向前方延伸。接触片57的前端,即弹性连接部59的前端的一触点部571是能够与线150的导线151接触的部分。
如图4所示,俯视时,左右的第一前方卡合部58A和第二前方卡合部58B彼此平行,左右的第一垂直伸长段54A和第二垂直伸长段54B彼此平行,左右的第一前方伸长段55A和第二前方伸长段55B以随着向前方而彼此接近的方式倾斜,左右的第一中间伸长段56A和第二中间伸长段56B彼此平行,且左右的第一接触片57A和第二接触片57B以随着向前方而彼此接近的方式倾斜。如图5所示,在线150未插入的初始状态下,第一接触片57A的作为前端的一第一触点部571A和第二接触片57B的作为前端的一第二触点部571B彼此接近,但是处于彼此隔开小于导线151的直径的一间隔W相对的状态。
此外,端子50包括:一水平伸长段541,从垂直伸长段54的上端向内侧延伸;以及一连接解除部561,从中间伸长段56的上端以向内侧弯曲的方式延伸。当从前后方向观察时,连接解除部561以形成向上方突出的圆弧的方式弯曲。如图4所示,左右的第一水平伸长段541A和第二水平伸长段541B接近但彼此分离;同样地,左右的第一连接解除部561A和第二连接解除部561B接近但彼此分离。
外壳11是下表面开放且在内部具有空腔的箱状的部件。此外,外壳11具有限定空腔的左右侧的一对侧面部12s、限定前侧的一前面部12f、限定后侧的一后面部12r以及限定上方的一顶面部13。在顶面部13上形成有作为单个单元的一夹持解除杆16,并且形成有用于形成夹持解除杆16的一端子露出孔14。此外,在侧面部12s的上端的与端子露出孔14对应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一槽状的杆止挡部15,以当夹持解除杆16的自由端(后端)被操作者的手指或者工具压下时,通过卡住手指或者工具,来防止夹持解除杆16的自由端过度地进入端子露出孔14中。此外,能够使线150插入外壳11内部的空腔中的一插入孔21形成于后面部12r上。
如图6所示,夹持解除杆16具有从外壳11延伸且具有提高弹性的弯曲结构的一挠性伸长部17。挠性伸长部17包括:一第一伸长段17a,从顶面部13沿水平方向延伸;一弯曲段17b,从第一伸长段17a的末端首先朝向下方沿垂直方向弯曲;以及一第二伸长段17c,首先从弯曲段17b的末端沿水平方向延伸,接着以向上倾斜的方式弯曲。由于夹持解除杆16具有这样结构的挠性伸长部17,因此具有高的弹性。此外,一施压部24形成在挠性伸长部17的自由端(末端)。当夹持解除杆16的自由端被操作者的手指或者工具压下时,施压部24进入左右的第一连接解除部561A和第二连接解除部561B之间,通过推压使第一连接解除部561A和第二连接解除部561B之间的间隔变宽。
此外,一通孔26形成于顶面部13上,以供已经从插入孔21插入的线150插入。从插入孔21插入的线150经由通孔26向前移动,从而插入外壳11中。
如图6所示,在外壳11的侧面部12s上形成有一端子前方压入部18,该端子前方压入部18是供端子50的前方卡合部58进入并与端子50的前方卡合部58卡合的孔部。此外,在侧面部12s的内侧面形成有一端子后方卡合部19,该端子后方卡合部19是收容端子50的垂直伸长段54的至少一部分并卡止该部分的凹入部。另外,如图1所示,在外壳11覆盖端子50的几乎整个周围的安装状态下,前方卡合部58进入并卡止于端子前方压入部18,作为安装部的垂直伸长段54的至少一部分收容在端子后方卡合部19中来安装于外壳11,从而端子50和外壳11可靠地结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于基板91的表面上的连接图案的第一前方连接图案95A和第二前方连接图案95B连接于未示出的一检测电路。并且,当线150插入连接器1,左右的第一接触片57A和第二接触片57B与导线151接触时,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彼此导通。结果,检测电路检测到第一前方连接图案95A和第二前方连接图案95B已彼此导通,从而检测出线150已经插入到连接器1中且导线151与端子50接触。
其次,将说明将线150插入上述构造的连接器1中来与连接器1连接的动作。
首先,操作者从安装于基板91的表面上的连接器1的后侧将线150的露出导线151的前端插入形成于外壳11的后面部12r上的插入孔21中。随后,当操作者向前移动线150时,线150的前端在通孔26中向前移动,从而使得线150插入外壳11。于是,导线151在水平伸长段541的下方以及左右的垂直伸长段54之间通过,进入到左右的第一弹性连接部59A和第二弹性连接部59B之间。
然后,当操作者继续向前移动线150时,线150的前端进入左右的第一接触片57A和第二接触片57B之间,一边外推来扩大第一接触片57A和第二接触片57B之间的间隔,一边在左右的第一触点部571A和第二触点部571B之间通过,到达图7和图8所示的位置。由此,变为线150向连接器1的连接完成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由于因线150而弹性变形的前方伸长段55和接触片57所引起的弹性力,使得接触片57,更具体地是接触片57的前端的触点部571从左右两侧按压导线151而夹持导线151,所以可靠地维持导线151和端子50的接触。此外,因为左右的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经由导线151彼此导通,所以连接于第一前方连接图案95A和第二前方连接图案95B的检测电路检测出线150已经插入连接器1中且导线151与端子50已经接触。
其次,将说明通过拔出已经插入到连接器1中的线150以解除连接器1和线150之间的连接的动作。
首先,操作者用手指或工具压下在连接有线150的连接器1的外壳11上所形成的夹持解除杆16的自由端。于是,施压部24进入左右的第一连接解除部561A和第二连接解除部561B之间,从而通过外推而扩宽第一连接解除部561A和第二连接解除部561B之间的间隔。由此夹持导线151的左右的接触片57之间的间隔被扩大,更具体地,使左右的接触片57的接触片57的前端的触点部571之间的间隔变大,导线151的夹持被解除。
在这种状态下,当操作者向后方拉拽线150时,线150顺利地后退,从形成于外壳11的后面部12r上的插入孔21拔出。此后,操作者解除对夹持解除杆16的自由端的压下。由此端子50复原为初始状态,变为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彼此分离而不接触的状态,结果,连接于第一前方连接图案95A和第二前方连接图案95B的检测电路检测出第一前方连接图案95A和第二前方连接图案95B不导通,从而检测出连接器1和线150的连接解除。
应注意的是,这里说明了前方连接图案95和后方连接图案96彼此分离且单独形成的示例;然而,前方连接图案95和后方连接图案96也可以一体形成。
此外,在制造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的情况下,例如,以第一后方连接部53A和第二后方连接部53B的后端部与料带连接的状态连续压制成形。如果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形成以与料带的进给方向正交的线,即图4中所示的假想直线L为对称轴的线性对称的形成,则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即使是具有空隙而分离的状态,也能够以与一个端子一样的方式进行压制成形。因此,连续制造端子方便。
然而,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不必须限定于线性对称,例如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可以在线150的插入方向上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分离,分别形成第一接触片57A和第二接触片57B。
此外,可以考虑其它形成方式,诸如,通过使第一端子50A的第一弹性连接部59A从第一水平伸长段541A而不是从第一垂直伸长段54A延伸,使第二端子50B的第二弹性连接部59B从第二基部51B延伸,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以分离状态安装于外壳11上。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触点部571A和第二触点部571B相对于基板水平地配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是能够连接于线150的一快速连接连接器,具有: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彼此电分离;以及外壳11,一体形成且覆盖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的至少一部分。此外,端子50均包括:垂直伸长段54,安装于外壳11;弹性连接部59,从垂直伸长段54向线150的插入方向延伸;以及触点部571,位于弹性连接部59的前端,能够与插入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之间的线150的导线151接触。结果,虽然连接器1的结构小而简单,但是连接器1能够确可靠地检测线150和端子50是否接触,可靠性高,且制造成本低。
此外,端子50均包括前方卡合部58,该前方卡合部58位于触点部571更靠线150的插入方向的前方的位置,卡止且固定于外壳11。由此,端子50和外壳11更可靠地结合,并且端子50相对于外壳11可靠地定位,且稳定地维持端子50的姿势。因此,在线150没有插入的状态下,能可靠地维持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彼此分离的状态。
此外,在线150没有插入的初始状态下,第一端子50A的第一触点部571A和第二端子50B的第二触点部571B彼此分离。另外,第一端子50A的第一触点部571A和第二端子50B的第二触点部571B在与线150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离比线150的导线151的直径小的一间隔W。此外,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具有以沿着线150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假想直线L作为对称轴线性对称的形状,设置于假想直线L的左右两侧。因此,在线150未插入的状态下,可靠地维持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彼此分离的状态。
此外,当插入线150时,第一端子50A的第一触点部571A和第二端子50B的第二触点部571B从两侧夹持线150的导线151而接触,从而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彼此导通。此外,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分别包括与基板91的后方连接图案96连接的后方连接部53,后方连接图案96连接于一检测电路,检测电路检测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是否导通。由此,当插入线150时,左右的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经由导线151彼此导通,因此检测电路能够可靠地检测出线150已经插入连接器1中且导线151与端子50已经接触。
其次,将说明一第二实施方式。注意的是,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构造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且省略其说明。此外,将省略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动作和效果的说明。
图9是一第二实施方式的一端子的一俯视图,而图10是图9的部分D的一放大图,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端子的主要部分的一放大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具有以假想直线L作为对称轴大致线性对称的形式,但是严格来说,它们不是线性对称的,第一弹性连接部59A和第二弹性连接部59B的部分,具体地说是第一接触片57A和第二接触片57B不是线性对称的,第一接触片57A的作为前端的第一触点部571A和第二接触片57B的作为前端的第二触点部571B在线150的插入方向上处于不同的位置。
在一示出的例子中,在俯视观察时,左侧的第一接触片57A的第一触点部571A处于假想直线L上,或处于从假想直线L向右侧突出的位置上。另一方面,在俯视观察时,右侧的第二接触片57B的第二触点部571B处于比第一触点部571A更靠前方的假想直线L上的位置,或处于比第一触点部571A更靠前方且从假想直线L向左侧突出的位置上。此外,第一接触片57A和第二接触片57B在前后方向上隔开一间隔Q。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在线150未插入的初始状态下彼此分离。
应注意的是,连接器1的其它方面的构造和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相同,将省略其说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的触点部571处于假想直线L上,或者从假想直线L向相对侧突出的位置。由此,当将线150插入连接器1来与连接器1连接时,由线150的前端推压分开的左右的触点部571的位移量增加。结果,通过线150弹性变形的前方伸长段55和接触片57所发挥的弹性力增加,使得左右的触点部571以更强的力夹持导线151,所以能够更可靠地维持导线151和端子50的接触。
其次,将说明一第三实施方式。应注意的是,具有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构造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且省略其说明。此外,将省略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动作和效果的说明。
图11是一第三实施方式的一端子的一立体图,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端子的一俯视图,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一壳体的一纵剖视图,图14是一立体图,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一连接器安装于一基板前的状态,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一纵剖视图,图16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一第一横剖视图,是沿图15中的箭头E-E方向的一剖视图,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一第二横剖视图,是沿图15中的箭头F-F方向的一剖视图,图1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插入有一线的端子的一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端子50不具有从垂直伸长段54的上端向内侧延伸的水平伸长段541;取代该水平伸长段541而具有从垂直伸长段54的上端进一步向上方延伸的作为一固定部的一后方卡合部542。此外,如图13所示,在外壳11的侧面部12s上的端子后方卡合部19的上方形成有一端子后方压入部13a,端子后方压入部13a是供后方卡合部542进入并卡止该后方卡合部542的孔部。
此外,如图14和图15所示,当安装有将端子50的大致整个周围覆盖的外壳11的安装状态时,如图17所示,前方卡合部58进入端子前方压入部18且卡止固定于端子前方压入部18,并且如图16所示,后方卡合部542进入端子后方压入部13a且卡止固定于端子后方压入部13a,因此端子50和外壳11更可靠地结合。
此外,位于基部51前端附近和后端附近的前方卡合部58和后方卡合部542进入并卡止于作为孔部且形成于外壳11的端子前方压入部18和端子后方压入部13a,所以可靠地使端子50相对于外壳11定位,并且稳定地维持端子50的姿势。从而,设置于假想直线L的左右两侧的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稳定维持,第一接触片57A的第一触点部571A和第二接触片57B的第二触点部571B之间的小间隔W也能够稳定维持。
特别地,因为位于作为弹性连接部59的基端的垂直伸长段54的上端处的后方卡合部542处在被外壳11保持的状态下,所以作为弹性连接部59的前端的触点部571的位置稳定维持,可靠地维持左右的触点部571之间的小间隔W。
因此,即使在端子50的制造工序中和/或在将端子50连接于基板91的前方连接图案95和后方连接图案96的工序中包含误差,因为可靠地维持第一触点部571A和第二触点部571B之间的小间隔W,所以在线150未插入的初始状态下,也能够可靠地维持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彼此分离的状态,防止检测电路发生误检测。
如图14所示,优选在将本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器1向基板91的表面安装时,在端子50和外壳11已结合的状态下,就是说在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相对于外壳11进行定位从而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被外壳11保持的状态下,第一前方连接部52A和第二前方连接部52B载置在基板91上的第一前方连接图案95A和第二前方连接图案95B上,且第一后方连接部53A和第二后方连接部53B载置在基板91上的第一后方连接图案96A和第二后方连接图案96B上,通过诸如焊接等连接方法连接。应注意的是,在图14中,为了便于说明,连接器1的姿势是颠倒的。
从而,当连接器1已经安装于基板91的表面上的状态下,设置于假想直线L的左右两侧的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稳定维持,其中第一接触片57A的第一触点部571A和第二接触片57B的第二触点部571B之间的小间隔W也能够稳定维持。
应注意的是,连接器1的其它方面的构造和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垂直伸长段54均包括卡止固定于外壳11的后方卡合部542。因此,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的相对位置关系能够稳定维持,而第一触点部571A和第二触点部571B之间的小间隔W也能够稳定维持。
其次,将说明一第四实施方式。应注意的是,具有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相同的构造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且省略其说明。此外,同样地,将省略与前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动作和相同的效果的说明。
图19是一第四实施方式的一端子的一俯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具有以假想直线L作为对称轴大致线性对称的形状,但是严格来说,它们不是线性对称的,且第一弹性连接部59A和第二弹性连接部59B的部分,具体为第一接触片57A和第二接触片57B不是线性对称的,而是作为第一接触片57A的前端的第一触点部571A和作为第二接触片57B的前端的第二触点部571B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彼此错开。
在图中所示的例子中,在俯视观察时,左侧的第一接触片57A的第一触点部571A位于假想直线L上,或位于从假想直线L向右侧突出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俯视观察时,右侧的第二接触片57B的第二触点部571B比第一触点部571A更靠前方,且位于假想直线L上,或位于从假想直线L向左侧突出的位置。此外,第一接触片57A和第二接触片57B在前后方向上分离。因此,与前述第二实施方式一样,第一端子50A和第二端子50B在线150未插入的初始状态下彼此分离。
应注意的是,连接器1的其它方面的构成和动作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的触点部571位于假想直线L上,或位于从假想直线L向相对侧突出的位置。由此当将线150插入连接器1来与连接器1连接时,被线150的前端推压而分开的左右的触点部571的位移量增加。结果,通过线150而发生弹性变形的前方伸长段55和接触片57所发挥的弹性力增加,使得左右的触点部571以更强的力夹持导线151,所以能够更可靠地维持导线151和端子50的接触。
注意的是,本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说明了与优选实施方式及示范性实施方式相关的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说明书的公开内容自然会构思出处于随附权利要求书和其精神内的各种其它的实施方式、修改以及变形。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

Claims (9)

1.一种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能够与一线连接,包括:一第一端子和一第二端子,彼此电分离;以及一外壳,一体形成,覆盖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均包括:一安装部,安装于所述外壳;一弹性连接部,从所述安装部向所述线的插入方向延伸;以及一触点部,位于所述弹性连接部的前端,能够与插入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之间的线的一导线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其中,所述安装部均包括卡止固定于所述外壳上的一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均包括一前方固定部,该前方固定部位于比所述触点部更靠所述线的插入方向的前方的位置,且该前方固定部卡止固定于所述外壳。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的触点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触点部在所述线未插入的初始状态下彼此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的触点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触点部在与所述线的插入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离比所述线的导线的直径小的一间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的触点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触点部在所述线的插入方向上处于不同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具有以沿所述线的插入方向延伸的一假想直线作为对称轴线性对称的形状,且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设置于所述假想直线的左右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其中,当所述线被插入时,所述第一端子的触点部和所述第二端子的触点部从两侧夹持所述线的导线并与所述线的导线接触,从而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彼此导通。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均包括连接于一基板的一连接图案的一连接部,且所述连接图案连接于对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是否彼此导通进行检测的一检测电路。
CN201810088018.XA 2017-01-30 2018-01-30 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768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762451950P 2017-01-30 2017-01-30
US62/451,950 2017-01-30
JP2017181361A JP2018125276A (ja) 2017-01-30 2017-09-21 速結端子コネクタ
JP2017-181361 2017-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76855A true CN108376855A (zh) 2018-08-07
CN108376855B CN108376855B (zh) 2019-11-08

Family

ID=62980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8801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376855B (zh) 2017-01-30 2018-01-30 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6181B2 (zh)
CN (1) CN10837685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6292A (zh) * 2020-01-23 2021-07-23 旭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测试电子装置的接触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30500B2 (ja) * 2018-06-22 2021-09-01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回路基板装置
US11657670B2 (en) 2021-03-16 2023-05-23 Aristocrat Technologies, Inc. Segmented display assembly for gaming device
CN216145850U (zh) * 2021-04-22 2022-03-29 瀚荃股份有限公司 夹线连接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0558A (en) * 1993-06-14 1994-06-14 Supplie & Co. Import/Export Inc. Quick connect and disconnect electrical terminal
JPH07122307A (ja) * 1993-10-26 1995-05-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速結端子装置
US6048095A (en) * 1997-08-11 2000-04-11 Ohkura Electric Co., Ltd. External connection mechanism of temperature-measuring type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WO2005013424A1 (fr) * 2003-07-25 2005-02-10 Fci Contact electrique a serti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99505A (en) * 1961-08-16 1963-07-30 Cable Electric Products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US5703757A (en) * 1996-01-31 1997-12-30 Alcoa Fujikura Limited Electronic vehicular junction box having reduced size and weight
JP3297690B2 (ja) 1996-02-21 2002-07-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子台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US6257919B1 (en) * 1999-07-01 2001-07-10 Stephen Cutler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locking means
JP2002110291A (ja) 2000-09-28 2002-04-12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JP5102480B2 (ja) 2006-11-27 2012-12-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速結端子装置
EP1953869B1 (en) * 2007-02-05 2014-07-30 Morsettitalia S.p.A. Terminal block with jaw part for engagement with the flat pin of movable electric contacts
US7833038B1 (en) * 2009-04-08 2010-11-16 King Jr Lloyd Herbert Inline push-in wire connectors
DE102010014143B4 (de) 2010-04-07 2016-07-07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Anschlussklemme
DE102010014144C5 (de) 2010-04-07 2020-10-29 Wago Verwaltungsgesellschaft Mbh Elektrische Anschlussklemme
US8550838B2 (en) * 2011-07-25 2013-10-08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oke-in wire contact
KR101390960B1 (ko) * 2013-03-29 2014-05-02 몰렉스 인코포레이티드 포크인 커넥터
TWI511394B (zh) * 2014-06-10 2015-12-01 Tarn Yu Entpr Co Ltd Activation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CN204349083U (zh) 2015-01-30 2015-05-20 东莞市万科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导线快速连接端子及电气设备
TWI575826B (zh) * 2016-01-18 2017-03-21 Excel Cell Electronic Co Ltd Terminal block
US9484639B1 (en) * 2016-02-12 2016-11-01 Bingshui Chen Openable wire-mounting connector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20558A (en) * 1993-06-14 1994-06-14 Supplie & Co. Import/Export Inc. Quick connect and disconnect electrical terminal
JPH07122307A (ja) * 1993-10-26 1995-05-1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速結端子装置
US6048095A (en) * 1997-08-11 2000-04-11 Ohkura Electric Co., Ltd. External connection mechanism of temperature-measuring type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WO2005013424A1 (fr) * 2003-07-25 2005-02-10 Fci Contact electrique a serti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56292A (zh) * 2020-01-23 2021-07-23 旭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测试电子装置的接触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219306A1 (en) 2018-08-02
CN108376855B (zh) 2019-11-08
US10476181B2 (en) 201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76855B (zh) 快速连接端子连接器
JP5631074B2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US7775805B2 (en) Electrical terminal
CN101904058B (zh) 连接器及使用该连接器的电线短路方法
US7648377B2 (en) Connector having connection detecting means which is elastically deformable
CN104638403B (zh) 电连接器
CN102842806B (zh) 连接器装置
CN100459307C (zh) 拆卸操作容易的连接器装置
TWM343263U (en) Electrical contact
CN100442605C (zh) 连接器
CN108631101A (zh) 连接器
JP2007323867A (ja)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CN101490907B (zh) 电缆连接器
JP2011044405A (ja) コネクタ
CN104425918A (zh) 电连接器
JP4798277B2 (ja) コネクタ
KR20110135352A (ko) 결합검지수단을 가지는 커넥터
CN104733883B (zh) 电连接器
WO2014158124A2 (e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US777580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retention device
JP5247902B1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4151129B2 (ja) Fpc用コネクタ
TWI664784B (zh) Quick connect terminal connector
JP6195861B2 (ja) コネクタ
JP2006202606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