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60869A - 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60869A
CN108360869A CN201810095429.1A CN201810095429A CN108360869A CN 108360869 A CN108360869 A CN 108360869A CN 201810095429 A CN201810095429 A CN 201810095429A CN 108360869 A CN108360869 A CN 1083608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sprocket
fixed
upper layer
low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954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60869B (zh
Inventor
张巨勇
杨华根
黄稼元
徐迪
崔华锋
曹金华
李春光
李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0954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608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3608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08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608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608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2Small garages, e.g. for one or two ca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6/00Buildings for parking cars, rolling-stock, aircraft, vessels or like vehicles, e.g. garages
    • E04H6/02Small garages, e.g. for one or two cars
    • E04H6/06Small garages, e.g. for one or two cars with means for shifting or lifting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侧方位自驾停车不方便,草皮砖停车位并未充分利用空间。本发明包括上层停车机构和下层停车机构;上层停车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上层主动链轮、上层从动链轮、上层链条、第一链条组、第二电机和第二链条组;第一链条组带动上层支架水平移动,第二链条组带动上载车板升降;下层停车机构包括滑块、第三电机、下层主动链轮、下层从动链轮、下层链条、第三链条组和直线轨道;第三链条组带动下载车板水平移动。本发明实现一位两车,使停车位增加一倍;避免侧方停车避让难、转向难、乱停乱放的现象;若突发停电,可改为手动。

Description

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侧方停放的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增长,城市中汽车的保有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一些拥有两辆以上汽车的家庭非常普遍,而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很少有足够的空间供人们停车。随着车辆数量的急剧增长,城市停车问题日益突出。当前,市场上的停车场大都建立于规划车库内,但城市土地空间日益稀缺的今天,我们的购车需求仍在飞速增长,并且可改建成立体车库的空间越来越少,车位供不应求导致许多违法停车现象,例如:非法占用公道:有些甚至占用绿化用地破坏草皮等。
在繁忙的街道、在拥挤的小区,一方面停车位数量紧张、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因停车不规范而导致紧邻的停车位不能正常停靠车辆,从而造成了停车资源的浪费,甚至会因空间狭小而导致在车辆进出车位时和紧邻的车辆发生刮蹭现象。
为解决停车难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如下途径:
1、侧方无阻碍一位两车停车装置:在一个车位空间内上下分别停放一辆车,达到一个侧方车位停放两车的效果:下车位车主手动自驾挪进和挪出停车位,上车位通过四杆拉升机构呈弧线上升下降完成停取。该装置的缺点如下:由于是侧方位自驾停车,单个车位横向跨距过大,不利于四杆机构的稳定性,废材耗力占空间,且下层侧方位需要车主自主停车对于新手来说也是一个考验。
2、一种新型移动式侧方停车装置:只有一个车位空间,安装于草坪绿地,车主将车停在载车板上,通过载车板的移动,将车停入指定车位。该装置的缺点如下:结构单一且只能停放一辆车,未有效解决车位紧缺问题,平衡杆自动旋转下降结构稳定性有待考量。
3、草皮砖停车位:由于停车位的供应紧张,市面上开始出现草皮砖停车位,利用草皮砖之间的缝隙植草达到部分绿化且可用于停车的效果,因为它相对绿色环保又缓解了停车位不足的压力,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同和采用。草皮砖停车位的缺点:草皮砖停车位用久后草皮砖容易凹陷凸起,使停车位不平整:其次,铺完草皮砖后,所留下植草的面积小,绿化效果不够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可以采用无线遥控操作,也可以手动操作,有序、规范、安全、快捷地完成侧方停车,使用时方便、快捷且能有效增加车位,缓解小区等地方车位紧缺问题。
本发明包括上层停车机构和下层停车机构。所述的上层停车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上层主动链轮、上层从动链轮、上层链条、第一链条组、第二电机和第二链条组。第一电机的底座固定在主支架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上层主动链轮固定,上层从动链轮固定在上层链轮主轴上,上层主动链轮与上层从动链轮通过上层链条连接;上层链轮主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主支架上;所述的第一链条组包括第一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第一链条和上层转轴;第一主动链轮固定在上层链轮主轴上,第一从动链轮固定在上层转轴上,第一主动链轮与第一从动链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上层转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主支架上,且上层链轮主轴一端与上层手轮通过上层离合器连接;两个第一链条组对称设置在主支架两端;对称固定在上层支架两端的两块上层连接块与两个第一链条组的第一链条分别固定;上层支架底部两端均铰接有滚轮。第二电机的底座固定在上层支架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升降主动链轮通过第一离合器连接;第二电机上配有断电时用于制动的电磁制动器;升降从动链轮固定在升降主动轴上,并与升降主动链轮通过升降链条连接;升降主动轴和升降从动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上层支架两端;升降主动轴的一端与涡轮通过第二离合器连接;蜗杆通过轴承支承在上层支架上,并与涡轮啮合;蜗杆一端固定有升降手轮;所述的第二链条组包括第二主动链轮、第二从动链轮、缠绕链轮组和第二链条;所述的缠绕链轮组包括第一缠绕链轮和第二缠绕链轮;第二主动链轮固定在升降主动轴上;第二从动链轮固定在升降从动轴上;第一缠绕链轮和第二缠绕链轮均与上层支架铰接;所述的第二链条包括主动链段、从动链段、第一三叉链连接件、第二三叉链连接件、第一缠绕链段和第二缠绕链段;主动链段两端分别与第一三叉链连接件和第二三叉链连接件固定;从动链段两端分别与第一三叉链连接件和第二三叉链连接件固定;主动链段和从动链段围成一个环状,主动链段套置在第二主动链轮上,从动链段套置在第二主动链轮上;第一缠绕链段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三叉链连接件上,另一端绕过第一缠绕链轮并与上载车板一端固定;第二缠绕链段的一端固定在第二三叉链连接件上,另一端绕过第二缠绕链轮并与上载车板另一端固定;两个第二链条组关于上载车板对称设置。
所述的下层停车机构包括滑块、第三电机、下层主动链轮、下层从动链轮、下层链条、第三链条组和直线轨道;第三电机的底座固定在主支架底部;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下层主动链轮固定,下层从动链轮固定在下层链轮主轴上,下层主动链轮与下层从动链轮通过下层链条连接;下层链轮主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主支架底部,且下层链轮主轴一端与下层手轮通过下层离合器连接;所述的第三链条组包括第三主动链轮、第三从动链轮、第三链条和下层转轴;第三主动链轮固定在下层链轮主轴上;第三从动链轮固定在下层转轴上,并与第三主动链轮通过第三链条连接;下层转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主支架上;两个第三链条组对称设置在主支架两端;对称固定在下载车板两端的两块下层连接块与两个第三链条组的第三链条分别固定。滑块固定在下载车板底面,并与直线滑轨构成滑动副;直线滑轨固定在主支架上。
所述的上载车板两端均铰接有斜板。
所述的下载车板两端均铰接有斜板。
所述的下载车板底面固定有阵列排布的四个公路轮支架;公路轮支架上铰接公路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目前小区等车辆密集区车位停放车辆时,车主需自驾通过侧方停车技术停放在指定车位,虽有个别辅助侧方停车的专利,但都未能得到普及。本发明可有效避免侧方停车避让难、转向难、乱停乱放的现象,车主只需直接将车开至载车板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在小区现有规划车位的基础上,实行改装,不会影响现有车位、临近车位的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小区现有停车位的基础上实现一位两车,使停车位增加一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上下车位互不干扰、无阻碍停车,上车位停车、取车均不受下车位影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自动实现斜板收放,弥补载车板与地面高度差,使车辆顺利开上或离开载车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车主可在车内实现遥控整个停车、取车的过程,停车过程舒适、方便、快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实现快速停车、取车过程,对小区交通不存在任何阻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装置停车过程中具有断电自锁保护功能,防止突然断电造成车主生命财产安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装置设有手动驱动机构,在断电情况下,可将电力驱动切换成手动驱动,完成停、取车全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一个侧视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另一个侧视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中下层停车机构的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中第二链条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滚轮,2、主支架,3、上层主动链轮,4、上层支架,5、上层停车机构,6、下层停车机构,7、第一电机,8、上层从动链轮,9、第一链轮组,9-1、第一主动链轮,9-2、第一从动链轮,9-3、上层转轴,10、第二电机,11、升降主动链轮,12-1、第一缠绕链轮,12-2、第二缠绕链轮,13、第二链条组,13-1、第二主动链轮,13-2、第二从动链轮,14、滑块,15、第三电机,16、下层主动链轮,17、直线滑轨,18、第三链条组,18-1、第三主动链轮,18-2、第三从动链轮,19、公路轮,20、主动链段,21、第一三叉链连接件,22、第二三叉链连接件,23、从动链段,24、第一缠绕链段,25、第二缠绕链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解释本发明,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包括上层停车机构和下层停车机构。
如图2和4所示,上层停车机构5包括第一电机7、上层主动链轮3、上层从动链轮8、上层链条、第一链条组9、第二电机10和第二链条组13。第一电机7的底座固定在主支架2上;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与上层主动链轮3固定,上层从动链轮8固定在上层链轮主轴上,上层主动链轮与上层从动链轮通过上层链条连接;上层链轮主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主支架上;第一链条组9包括第一主动链轮9-1、第一从动链轮9-2、第一链条和上层转轴9-3;第一主动链轮9-1固定在上层链轮主轴上,第一从动链轮9-2固定在上层转轴9-3上,第一主动链轮与第一从动链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上层转轴9-3通过轴承支承在主支架上,且上层链轮主轴一端与上层手轮通过上层离合器连接;两个第一链条组9对称设置在主支架两端;对称固定在上层支架4两端的两块上层连接块与两个第一链条组9的第一链条分别固定;上层支架底部两端均铰接有滚轮1。第二电机10的底座固定在上层支架上;第二电机10的输出轴与升降主动链轮11通过第一离合器连接;第二电机10上配有断电时用于制动的电磁制动器;升降从动链轮固定在升降主动轴上,并与升降主动链轮通过升降链条连接;升降主动轴和升降从动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上层支架两端;升降主动轴的一端与涡轮通过第二离合器连接;蜗杆通过轴承支承在上层支架上,并与涡轮啮合;蜗杆一端固定有升降手轮;第二链条组13包括第二主动链轮13-1、第二从动链轮13-2、缠绕链轮组和第二链条;缠绕链轮组包括第一缠绕链轮12-1和第二缠绕链轮12-2;第二主动链轮13-1固定在升降主动轴上;第二从动链轮13-2固定在升降从动轴上;第一缠绕链轮12-1和第二缠绕链轮12-2均与上层支架铰接;第二链条包括主动链段20、从动链段23、第一三叉链连接件21、第二三叉链连接件22、第一缠绕链段24和第二缠绕链段25;主动链段20两端分别与第一三叉链连接件21和第二三叉链连接件22固定;从动链段23两端分别与第一三叉链连接件21和第二三叉链连接件22固定;主动链段20和从动链段23围成一个环状,主动链段20套置在第二主动链轮13-1上,从动链段23套置在第二主动链轮13-1上;第一缠绕链段2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三叉链连接件上,另一端绕过第一缠绕链轮12-1并与上载车板一端固定;第二缠绕链段25的一端固定在第二三叉链连接件22上,另一端绕过第二缠绕链轮12-2并与上载车板另一端固定;两个第二链条组13关于上载车板对称设置;上载车板两端均铰接有斜板。
如图3所示,下层停车机构6包括滑块14、第三电机15、下层主动链轮16、下层从动链轮、下层链条、第三链条组18和直线轨道17;第三电机15的底座固定在主支架底部;第三电机15的输出轴与下层主动链轮16固定,下层从动链轮固定在下层链轮主轴上,下层主动链轮与下层从动链轮通过下层链条连接;下层链轮主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主支架底部,且下层链轮主轴一端与下层手轮通过下层离合器连接;第三链条组18包括第三主动链轮18-1、第三从动链轮18-2、第三链条和下层转轴;第三主动链轮18-1固定在下层链轮主轴上;第三从动链轮18-2固定在下层转轴上,并与第三主动链轮18-1通过第三链条连接;下层转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主支架上;两个第三链条组18对称设置在主支架两端;对称固定在下载车板两端的两块下层连接块与两个第三链条组18的第三链条分别固定;下载车板两端均铰接有斜板。滑块14固定在下载车板底面,并与直线滑轨17构成滑动副;直线滑轨17固定在主支架上;下载车板底面还固定有阵列排布的四个公路轮支架;公路轮支架上铰接公路轮19。
该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的工作原理:
正常通电状态下,上层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第一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第二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下层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
需要在下载车板上停车时,第三电机15正转(其余电机均停转),动力经下层主动链轮16、下层链条和下层从动链轮的传动传给第三链条组18,第三链条组18带动下载车板向外侧运动,下载车板到位后第三电机15停转;直线滑轨17与滑块14构成的滑动副对下载车板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公路轮19对下载车板起支撑和减阻的作用;将下载车板两端的斜板放下(斜板也看采用控制气缸推杆的方式来实现自动收放),车主将车开上下载车板之后,收起斜板,第三电机15反转,将下载车板收回,然后第三电机15停转。需要取停放在下载车板上的车时第三电机15和斜板的操作方式与停车时相同即可。
需要在上载车板上停车时,第一电机7正转(其余电机均停转),动力经上层主动链轮3、上层链条和上层从动链轮8的传动传给第一链轮组9;第一链轮组9带动上层支架连同上载车板一起向外侧平移,上层支架到位后第一电机7停转;滚轮1对上层支架起到支撑和减阻的作用;然后,第二电机10正转,动力经升降主动链轮11、升降链条和升降从动链轮的传动传给第二链条组13;第二链条组13带动上载车板竖直下降,上载车板下降到位后第二电机10停转。将上载车板两端的斜板放下,车主停好车后,收起斜板,第二电机10反转,上载车板上升到位后,第二电机10停转,第一电机7反转,上层支架连同上载车板一起移回。需要在上载车板上取车时,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10和斜板的操作方式与停车时相同即可。
若突发停电,电磁制动器会将第二电机10锁死,从而避免上载车板不受控制地下降伤人或损坏车辆。而突发停电时,若上载车板还未停放到位,可以先接合第二离合器,然后分离第一离合器,从而通过升降手轮手动带动蜗杆、涡轮转动和升降主动轴,进而带动上载车板上升;这里,由于蜗杆和涡轮具有自锁功能,上载车板不会由于车辆重力而下降,而蜗杆和涡轮具有大传动比,升降手轮可以带动上载车板;上载车板上升到位后,接合上层离合器,上层手轮手动带动上层链轮主轴,上载车板移回,停放到位;最后,恢复上层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第一离合器处于接合状态,第二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而突发停电时,若下载车板还未停放到位,可以接合下层离合器,从而通过下层手轮带动下层链轮主轴,下载车板移回,停放到位;最后,恢复下层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

Claims (4)

1.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包括上层停车机构和下层停车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停车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上层主动链轮、上层从动链轮、上层链条、第一链条组、第二电机和第二链条组;第一电机的底座固定在主支架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上层主动链轮固定,上层从动链轮固定在上层链轮主轴上,上层主动链轮与上层从动链轮通过上层链条连接;上层链轮主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主支架上;所述的第一链条组包括第一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第一链条和上层转轴;第一主动链轮固定在上层链轮主轴上,第一从动链轮固定在上层转轴上,第一主动链轮与第一从动链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上层转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主支架上,且上层链轮主轴一端与上层手轮通过上层离合器连接;两个第一链条组对称设置在主支架两端;对称固定在上层支架两端的两块上层连接块与两个第一链条组的第一链条分别固定;上层支架底部两端均铰接有滚轮;第二电机的底座固定在上层支架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升降主动链轮通过第一离合器连接;第二电机上配有断电时用于制动的电磁制动器;升降从动链轮固定在升降主动轴上,并与升降主动链轮通过升降链条连接;升降主动轴和升降从动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上层支架两端;升降主动轴的一端与涡轮通过第二离合器连接;蜗杆通过轴承支承在上层支架上,并与涡轮啮合;蜗杆一端固定有升降手轮;所述的第二链条组包括第二主动链轮、第二从动链轮、缠绕链轮组和第二链条;所述的缠绕链轮组包括第一缠绕链轮和第二缠绕链轮;第二主动链轮固定在升降主动轴上;第二从动链轮固定在升降从动轴上;第一缠绕链轮和第二缠绕链轮均与上层支架铰接;所述的第二链条包括主动链段、从动链段、第一三叉链连接件、第二三叉链连接件、第一缠绕链段和第二缠绕链段;主动链段两端分别与第一三叉链连接件和第二三叉链连接件固定;从动链段两端分别与第一三叉链连接件和第二三叉链连接件固定;主动链段和从动链段围成一个环状,主动链段套置在第二主动链轮上,从动链段套置在第二主动链轮上;第一缠绕链段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三叉链连接件上,另一端绕过第一缠绕链轮并与上载车板一端固定;第二缠绕链段的一端固定在第二三叉链连接件上,另一端绕过第二缠绕链轮并与上载车板另一端固定;两个第二链条组关于上载车板对称设置;
所述的下层停车机构包括滑块、第三电机、下层主动链轮、下层从动链轮、下层链条、第三链条组和直线轨道;第三电机的底座固定在主支架底部;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下层主动链轮固定,下层从动链轮固定在下层链轮主轴上,下层主动链轮与下层从动链轮通过下层链条连接;下层链轮主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主支架底部,且下层链轮主轴一端与下层手轮通过下层离合器连接;所述的第三链条组包括第三主动链轮、第三从动链轮、第三链条和下层转轴;第三主动链轮固定在下层链轮主轴上;第三从动链轮固定在下层转轴上,并与第三主动链轮通过第三链条连接;下层转轴通过轴承支承在主支架上;两个第三链条组对称设置在主支架两端;对称固定在下载车板两端的两块下层连接块与两个第三链条组的第三链条分别固定;滑块固定在下载车板底面,并与直线滑轨构成滑动副;直线滑轨固定在主支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载车板两端均铰接有斜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载车板两端均铰接有斜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载车板底面固定有阵列排布的四个公路轮支架;公路轮支架上铰接公路轮。
CN201810095429.1A 2018-01-31 2018-01-31 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 Active CN1083608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5429.1A CN108360869B (zh) 2018-01-31 2018-01-31 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095429.1A CN108360869B (zh) 2018-01-31 2018-01-31 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0869A true CN108360869A (zh) 2018-08-03
CN108360869B CN108360869B (zh) 2020-11-24

Family

ID=630075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95429.1A Active CN108360869B (zh) 2018-01-31 2018-01-31 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36086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0907A (zh) * 2018-10-23 2019-04-12 胡金祥 高穹顶镶嵌式纵列横移泊车方法及设备
CN110397324A (zh) * 2019-07-29 2019-11-01 张锦华 一种地下双层升降式智能停车平台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8009764A1 (en) * 1987-06-04 1988-12-15 Otto Wöhr Gmbh Lifting device for a platform for storage of motor vehicles
JP2002003182A (ja) * 2000-06-22 2002-01-09 Shizuo Kamata 車輌床昇降装置
CN104831961A (zh) * 2015-05-21 2015-08-12 山东科技大学 垂直升降两层两车位家用立体车库的手摇升降装置
CN205531527U (zh) * 2016-03-31 2016-08-31 安徽马钢智能立体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吊点提升机构
CN205558397U (zh) * 2015-12-28 2016-09-07 梁锦华 一种立柱横移式立体车库
CN206751326U (zh) * 2017-05-02 2017-12-15 四川加力机电有限公司 蜗式升降机构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88009764A1 (en) * 1987-06-04 1988-12-15 Otto Wöhr Gmbh Lifting device for a platform for storage of motor vehicles
JP2002003182A (ja) * 2000-06-22 2002-01-09 Shizuo Kamata 車輌床昇降装置
CN104831961A (zh) * 2015-05-21 2015-08-12 山东科技大学 垂直升降两层两车位家用立体车库的手摇升降装置
CN205558397U (zh) * 2015-12-28 2016-09-07 梁锦华 一种立柱横移式立体车库
CN205531527U (zh) * 2016-03-31 2016-08-31 安徽马钢智能立体停车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多吊点提升机构
CN206751326U (zh) * 2017-05-02 2017-12-15 四川加力机电有限公司 蜗式升降机构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0907A (zh) * 2018-10-23 2019-04-12 胡金祥 高穹顶镶嵌式纵列横移泊车方法及设备
CN110397324A (zh) * 2019-07-29 2019-11-01 张锦华 一种地下双层升降式智能停车平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60869B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5913B (zh) 一种环状旋转式立体停车库
WO2015070520A1 (zh) 一种可折叠上下独立双层停车库
CN108360869A (zh) 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
CN109441160A (zh) 公共自行车地下停放装置
CN204531541U (zh) 一种可充电的立体车库
CN102661065A (zh) 立体车库
CN203201199U (zh) 一种平行于道路的立体停车设备
CN108487722A (zh) 一种平移式小型立体车库
CN110374368B (zh) 小型停车装置
CN206786582U (zh) 一种交通保障的太阳能路灯
CN206071163U (zh) 地下智能立体自行车库存储系统
CN202559805U (zh) 立体车库
CN202913746U (zh) 立体停车场
CN203867239U (zh) 一种移动升降立体车位
CN106481123A (zh) 旋转叉齿式立体车库
CN203383557U (zh) 一种带有可转动升降圆盘的辐射型立体车库
CN204531533U (zh) 一种紧凑型立体车库
CN109204620B (zh) 一种基于露天汽车车位的自行车停放装置
CN201835569U (zh) 三层套框升降存车完全独立式立体车库
CN205476675U (zh) 一种草坪停车位
CN108505787A (zh) 一种双层四连杆停车装置
CN211396837U (zh) 一种自动存取旋转复式停车场
CN208105996U (zh) 一种双层四连杆停车装置
CN219061094U (zh) 一种空间节省式立体车库
CN207194543U (zh) 杠杆式自行平移停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ang Huagen

Inventor after: Zhang Juyong

Inventor after: Huang Jiayuan

Inventor after: Xu Di

Inventor after: Cui Huafeng

Inventor after: Cao Jinhua

Inventor after: Li Chunguang

Inventor after: Li Ro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Juyong

Inventor before: Yang Huagen

Inventor before: Huang Jiayuan

Inventor before: Xu Di

Inventor before: Cui Huafeng

Inventor before: Cao Jinhua

Inventor before: Li Chunguang

Inventor before: Li Ro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