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751326U - 蜗式升降机构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蜗式升降机构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751326U
CN206751326U CN201720474027.3U CN201720474027U CN206751326U CN 206751326 U CN206751326 U CN 206751326U CN 201720474027 U CN201720474027 U CN 201720474027U CN 206751326 U CN206751326 U CN 206751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ing mechanism
shelter
snail formula
outer tube
formula elev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7402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应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oiner Machinery & Automati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oiner Machinery & Automat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oiner Machinery & Automati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oiner Machinery & Automati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7402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751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751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751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方舱升降装置。具体公开了蜗式升降机构,包括与传动链配合设置的驱动轮和驱动装置,在驱动轮与驱动装置之间配设有蜗轮蜗杆减速器,当驱动装置带动驱动轮旋转时,方舱支座在传动链的带动下进行升降;而蜗式升降系统包括用于分别支设于方舱四角上的四个蜗式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通过蜗轮减速器的转化提供较大的转动扭矩、减小驱动装置的扭矩要求,且利用蜗轮蜗杆的自锁性能使方舱升降平稳、操作安全快速,适应于快速的野外抢险救援等行动的使用需求;而采用传动杆依次连接蜗式升降机构组成的升降系统,保证方舱四个支撑点同时升降,只需一人单点操作,节省人力、提高升降效率。

Description

蜗式升降机构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舱升降装置,特别是一种蜗式升降机构及系统。
背景技术
方舱的结构类似于集装箱,通常由金属板材焊接而成,而方舱通常都配有载车,一般为皮卡车,通过载车运载至所需要的地方,其标准也是参考集装箱标准制定的,与集装箱相比,方舱具有更高的机动性能,利用方舱的空间配置各种物品和设备,可为野外抢险救援等行动提供可靠保障,随着方舱在应急救援、消防、通信、军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方舱的升降在使用和转运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
配备了设备和物件的方舱重量较重,要实现将方舱到皮卡车的装载或卸下,通常采用的是在方舱的四个角上分别设置升降装置对方舱进行支撑和升降,传统的升降装置需要四个人在方舱的四个角同时手摇,费时且费力,较难实现方舱四角同时升降,存在物件损坏和安全风险。
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研发出一种电动方舱升降装置,该方舱升降装置设置有两根支腿,其中一根为支腿立于地面的接地支腿(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另一根为与方舱固定的方舱支座,并设置连接支杆将两个支腿连接起来,利用链条将方舱支座和接地支腿连接,驱动电机带动驱动轮旋转、链条安装在驱动轮上,链条带动内套管在外套管内伸出或收回,外套管与方舱支座同步上升或下降,实现方舱的升降操作。
但这种电动的升降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升降效率低、升降时间较长;2、升降较重的方舱时,需要配备的电机扭矩要求高,且较重的方舱在升降到目标位置后因自身重力,方舱存在向下的冲力摆动或不平稳的状况;3、在没有电力供应状态下就不能使用,为方舱升降操作带来不便。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方舱升降装置进行改进,以更适应于快速的野外抢险救援等行动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方舱升降装置中,纯手动的升降装置费时费力且存在安全风险,而电动升降装置存在升降效率低、对电机扭矩要求高,且在方舱自重较大时,方舱存在冲力摆动或不平稳的状况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蜗式升降机构及系统,该升降机构通过蜗轮减速器的转化提供较大的转动扭矩、减小驱动装置的扭矩要求,且利用蜗轮蜗杆的自锁性能使方舱升降平稳、操作安全快速,适应于快速的野外抢险救援等行动的使用需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蜗式升降机构,包括与传动链配合设置的驱动轮和驱动装置,在驱动轮与驱动装置之间配设有蜗轮蜗杆减速器,当驱动装置带动驱动轮旋转时,方舱支座在传动链的带动下进行升降。
该升降机构配设蜗轮蜗杆减速器,利用减速器的大传动比,能将驱动装置的转矩转化为较大的输出扭矩提供给驱动轮和传动链,提高升降效率,降低对驱动装置本身扭矩的要求、节约驱动装置选型成本,适应于重量较重的方舱升降;另外,利用蜗轮蜗杆的自锁性能,当方舱在升降到目标位置后,防止方舱因自身重力带来的冲力摆动,使方舱升降平稳、操作安全快速,适应于快速的野外抢险救援等行动的使用需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配设有离合器。具体可采用牙嵌式离合器,通电时离合器接通、传递动力,实现方舱升降;断电时离合器分离,升降动作停止,并且可通过蜗轮蜗杆的自锁性能使升降装置安全可靠。
而针对另外一个技术问题,在没有电力供应时升降机构就不能使用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蜗轮蜗杆减速器上还设有手动切换装置,用于断开驱动装置与驱动轮的连接。这样在驱动装置没有驱动源供应的状况下,可采用手动转动驱动轮进行升降操作,不影响升降机构的正常使用。
另外,为了提高方舱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需要在升降时保持接地支腿和方舱支座相对位置的稳定,因此在连接支杆上设有锁定机构,但现有的锁定机构均需手动操作,存在方舱的升降操作效率低、 人工手动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因此采用了以下方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连接支杆上设有强制开合装置,包括与连接支杆上锁孔配合设置的锁舌杆,所述锁舌杆两端之间的任一部位铰接于接地支腿上,所述锁舌杆一端为锁舌,另一端铰接有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的自由端与设于外套管下端的限位部件铰接,所述限位部件与外套管铰接。
本强制开合装置将锁舌杆的端部与传动部件铰接,而传动部件再与设置于外套管下端的限位部件铰接,通过将限位部件铰接与外套管上,由于在外套管与内套管完全重叠即内套管收回时,锁舌处于解锁状态,所以在方舱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即内套管的伸出或收回的过程中,限位部件将绕铰接点转动,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内套管未完全收回,限位部件同内套管的铰接点高于其与传动部件的铰接点时,与限位部件铰接的传动部件均处于被迫向下拉的状态,此时,与传动部件铰接的锁舌杆端部被一起向下拉,而整个锁舌杆绕接地支腿上的铰接点转动,导致锁舌杆另一端的锁舌向上运动,插入锁孔并固定牢靠、达到自动锁定连接支杆的作用,这样,就能保证方舱升降时的安全和稳定;
而在方舱下降到极限位置时,即内套管完全收回到外套管内时,限位部件将绕其与内套管的铰接点反向旋转,当限位部件同内套管的铰接点位置等于或低于其与传动部件的铰接点时,传动部件被迫向上推,此时,与传动部件铰接的锁舌杆端部被一起向上运动,进而导致锁舌杆的锁舌向斜下方运动,使锁舌脱离锁孔,达到自动解锁、并让接地支腿自动收拢的目的。综上所述,该强制开合装置在方舱上升或下降时自动将连接支杆锁定,在方舱下降至极限位置时自动解锁连接支杆,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锁定和解锁过程快速可靠、操作效率高,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隐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传动部件为杆状结构的长连杆,设置于接地支腿外侧。将传动部件设置为长连杆,便于锁舌杆与限位部件的连接和传动,而杆状结构的设计便于设置在接地支腿外侧、减少对其他部件操作的影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部件为板状结构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外套管铰接,且该铰接点与限位板同长连杆的铰接部错位布置。限位部件设置成板状结构,其与外套管的铰接点与限位板同传动部件的铰接部位错开来设置,使得在外套管带动限位板转动时能将传动部件向上或向下拉伸传动,进而实现锁舌杆的锁定或解锁;进一步地,合理设置两个铰接点错开的距离,能确保达到锁舌解锁的尺寸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板与外套管铰接的部件为限位轴,所述限位板以限位轴为中心旋转。限位板通过限位轴与外套管连接,让限位板能绕该限位轴旋转进而带动传动部件与锁舌杆的联合运动,当方舱上升或下降时,通过锁舌将连接支杆位置锁定,达到对整个强制开合装置支撑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限位板与内套管还对应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内套管上的定位件、及在限位板上对应设置的定位槽,当定位件随内套管收回到外套管内时,所述定位件与定位槽相组合。限位板与内套管配合设置的定位结构,当方舱下降至极限位置时,通过定位件和定位槽的配合,限制内套管持续往上收,起到安全保护整个升降机构的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定位件为安装在内套管底端管壁上的滚轮轴,在所述滚轮轴上设有与定位槽尺寸相适应的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滚轮轴上的轴承与内套管外壁之间的距离与外套管的管壁厚度相适应,当定位件随内套管收回到外套管内时,滚轮轴与外套管的下端面接触。内套管收回到外套管内后,外套管落入内套管与轴承之间的间隙中,将外套管下降的极限位置限定,防止升降机构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接地支腿上设有用于连接支杆连接的支杆连接板,所述连接支杆与支杆连接板铰接。
一种蜗式升降系统,包括用于分别支设于方舱四角上的四个蜗式升降机构,在其中一个蜗式升降机构上连有驱动装置,四个所述蜗式升降机构通过传动杆依次连接传动。
采用传动杆将四个蜗式升降机构连接,并在其中一个蜗式升降机构上配设驱动装置,这样就能保证四个蜗式升降机构带动方舱升降的动作一致性,即用一点输入驱动能,就能带动方舱四个支撑点同时升降,加上蜗轮蜗杆的自锁性能,是的采用该蜗式升降系统的方舱升降过程安全快捷、操作效率高;而利用蜗式升降机构上的手动切换装置,在采用手动升降时,也能通过联动杆传动,即只需一人单点操作,节省人力、提高升降效率,且使用的工况范围广。
而采用传动杆依次连接蜗式升降机构组成的升降系统,保证方舱四个支撑点同时升降,只需一人单点操作,节省人力、提高升降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传动杆的两端设有直齿锥齿轮对,该直齿锥齿轮对包括相互配合的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所述直齿锥齿轮对与传动杆或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杆轴相连。利用直齿锥齿轮对转化传动杆的力,适应于分别设置在方舱四个角上的蜗式升降机构的位置特点,将一个方向的力转换到与这个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保证方舱四个角上蜗式升降机构驱动的同步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在单根接地支腿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上述的强制开合装置。在接地支腿两侧对称设置两根强制开合装置,保证强制开合的效果和结构稳定。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升降机构通过蜗轮减速器的转化提供较大的转动扭矩、减小驱动装置的扭矩要求,且利用蜗轮蜗杆的自锁性能使方舱升降平稳、操作安全快速,适应于快速的野外抢险救援等行动的使用需求;
2、在蜗轮蜗杆减速器上配设离合器,通电时离合器接通、传递动力,实现方舱升降;断电时离合器分离,升降动作停止,并且可通过蜗轮蜗杆的自锁性能使升降装置安全可靠;并在蜗轮蜗杆减速器上设手动切换装置,在没有驱动源供应的状况下,可采用手动转动驱动轮进行升降操作,不影响升降机构的正常使用;
3、设置于连接支杆上的强制开合装置在方舱上升或下降时自动将连接支杆锁定,保证方舱升降动作稳定安全;在方舱下降到极限位置后自动解锁连接支杆,使升降机构自动收拢,且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锁定和解锁过程快速可靠、操作效率高,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隐患;
4、限位部件设置成板状结构,其与外套管的铰接点与限位板同传动部件的铰接部位错开来设置,使得在外套管带动限位板转动时能将传动部件向上或向下拉伸传动,进而实现锁舌杆的锁定或解锁;进一步地,合理设置两个铰接点错开的距离,能确保达到锁舌解锁的尺寸要求;
5、限位板与内套管配合设置的定位结构,当方舱下降至极限位置时,通过定位件和定位槽的配合,限制内套管持续往上收,起到安全保护整个升降机构的作用;内套管收回到外套管内后,外套管落入内套管与轴承之间的间隙中,将外套管下降的极限位置限定,防止升降机构损坏;
6、该蜗式升降系统采用传动杆将四个蜗式升降机构连接,并在其中一个蜗式升降机构上配设驱动装置,这样就能保证四个蜗式升降机构带动方舱升降的动作一致性,即用一点输入驱动能,就能带动方舱四个支撑点同时升降,加上蜗轮蜗杆的自锁性能,是的采用该蜗式升降系统的方舱升降过程安全快捷、操作效率高;而利用蜗式升降机构上的手动切换装置,在采用手动升降时,也能通过联动杆传动,即只需一人单点操作,节省人力、提高升降效率,且使用的工况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蜗式升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蜗式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蜗式升降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蜗式升降机构的强制开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限位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5中滚轮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强制开合装置的锁舌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外套管,2-内套管,3-传动链,301-张紧滑轮,302-下链轮,303-驱动轮,304-传动链轮,4-方舱支座,5-方舱,6-下连接支杆,7-上连接支杆,701-锁孔,8-长连杆,9-锁舌杆,901-铰接孔,10-限位板,1001-限位轴孔,1002-连杆连接孔,1003-定位槽,11-滚轮轴,1101-轴承,12-蜗轮蜗杆减速器,1201-主动锥齿轮,1202-从动锥齿轮,1203-蜗轮同步轮,1204-蜗杆轴,1205-传动连接杆,13-手动切换装置,14-传动杆,15-电机,16-限位轴,17-支杆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蜗式升降机构,包括支设在地面的接地支腿和与方舱5连接的方舱支座4,所述接地支腿包括外套管1和设置在外套管1之内的内套管2,还包括分别连接于方舱支座4和外套管1上的传动链3,所述传动链3配设有与驱动装置连接的驱动轮303,所述传动链3通过驱动装置驱动运转时,外套管1和方舱支座4同步上升和下降;作为本发明的特别设计,在驱动轮303与驱动装置之间连有涡轮蜗杆减速器12,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电机15,当电机15带动驱动轮303旋转时,方舱支座4在传动链3的带动下进行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12还配设有离合器。本实施例采用牙嵌式离合器,通电时离合器接通、传递动力,实现方舱升降;断电时离合器分离,升降动作停止,并且通过蜗轮蜗杆的自锁性能使升降装置安全可靠。
而针对另外一个技术问题,在没有电力供应时升降机构就不能使用的问题:
本实施例采用在蜗轮蜗杆减速器12上设手动切换装置13来实现。这样在驱动装置没有驱动源供应的状况下,可采用手动转动驱动轮进行升降操作,不影响升降机构的正常使用。具体地,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加工出的外花键齿,并在轮毂孔壁上加工出内花键齿,使其为花键连接,在无电力供应时,通过断开花键连接,在用手动转动驱动轮时,涡轮蜗杆减速器不会影响方舱的正常升降,实现手动升降的需求。
综上,本实施例的蜗式升降机构利用蜗轮蜗杆减速器大传动比的性能,将驱动装置的转动能转化为较大的输出扭矩提供给驱动轮和传动链,减少对电动驱动装置即电机本身扭矩的要求、节约驱动装置成本,适应于重量较重的方舱升降;并且利用蜗轮蜗杆的自锁性能,能减少方舱停止升降时的冲力摆动,使方舱升降平稳、操作安全快速,适应于快速的野外抢险救援等行动的使用需求;
另一方面,通过在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输出轴上配设离合器,通电时离合器接通、传递动力,实现方舱升降;断电时离合器分离,升降动作停止,并且可通过蜗轮蜗杆的自锁性能使升降装置安全可靠;而且在驱动装置配设的手动切换装置,在没有驱动源供应的状况下,可采用手动转动驱动轮进行升降操作,不影响升降机构的正常使用,实现手动升降。
实施例2
如图5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1所述的蜗式升降机构,在上连接支杆7上设有强制开合装置,包括与上连接支杆7上锁孔701配合设置的锁舌杆9,所述锁舌杆9两端之间中部铰接于外套管1上的支杆连接板17上,在锁舌杆9中部对应设置锁舌孔901,所述锁舌杆9一端为锁舌,另一端铰接有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的自由端与设于外套管1下端的限位部件铰接,所述限位部件与外套管1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部件为杆状结构的长连杆8,设置于接地支腿外侧。将传动部件设置为长连杆,便于锁舌杆与限位部件的连接和传动,而杆状结构的设计便于设置在接地支腿外侧、减少对其他部件操作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件为板状结构的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与外套管1铰接,且该铰接点与限位板10同长连杆8的铰接部错位布置。限位部件设置成板状结构,其与外套管的铰接点与限位板同传动部件的铰接部位错开来设置,使得在外套管带动限位板转动时能将传动部件向上或向下拉伸传动,进而实现锁舌杆的锁定或解锁;进一步地,合理设置两个铰接点错开的距离,能确保达到锁舌解锁的尺寸要求。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限位板10与外套管1铰接的部件为限位轴16,所述限位板10以限位轴16为中心旋转。限位板通过限位轴与外套管连接,让限位板能绕该限位轴旋转进而带动传动部件与锁舌杆的联合运动,当方舱上升或下降时,通过锁舌将连接支杆位置锁定,达到对整个强制开合装置支撑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蜗式升降机构中的强制开合装置将锁舌杆的端部与传动部件铰接,而传动部件再与设置于外套管下端的限位部件铰接,通过将限位部件铰接与外套管上,由于在外套管与内套管完全重叠即内套管收回时,锁舌处于解锁状态,所以在方舱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即内套管的伸出或收回的过程中,限位部件将绕铰接点转动,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内套管未完全收回,限位部件同内套管的铰接点高于其与传动部件的铰接点时,与限位部件铰接的传动部件均处于被迫向下拉的状态,此时,与传动部件铰接的锁舌杆端部被一起向下拉,而整个锁舌杆绕接地支腿上的铰接点转动,导致锁舌杆另一端的锁舌向上运动,插入锁孔并固定牢靠、达到自动锁定连接支杆的作用,这样,就能保证方舱升降时的安全和稳定;
而在方舱下降到极限位置时,即内套管完全收回到外套管内时,限位部件将绕其与内套管的铰接点反向旋转,当限位部件同内套管的铰接点位置等于或低于其与传动部件的铰接点时,传动部件被迫向上推,此时,与传动部件铰接的锁舌杆端部被一起向上运动,进而导致锁舌杆的锁舌向斜下方运动,使锁舌脱离锁孔,达到自动解锁、并让接地支腿自动收拢的目的。综上所述,该强制开合装置在方舱上升或下降时自动将连接支杆锁定,在方舱下降至极限位置时自动解锁连接支杆,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锁定和解锁过程快速可靠、操作效率高,避免了人工操作的安全隐患。
实施例3
如图5至图9所示,根据本实施例1所述的蜗式升降机构,所述限位板10与内套管2还对应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内套管2上的定位件、及在限位板10上对应设置的定位槽1003,当定位件随内套管2收回到外套管1内时,所述定位件与定位槽1003相组合。限位板与内套管配合设置的定位结构,当方舱下降至极限位置时,通过定位件和定位槽的配合,限制内套管持续往上收,起到安全保护整个升降机构的作用。
如图6所示,限位板10上设有用于与外套管1铰接的限位轴孔1001,还设有用于与长连杆8铰接的连杆连接孔1002。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定位件为安装在内套管2底端管壁上的滚轮轴11,在所述滚轮轴11上设有与定位槽尺寸相适应的轴承1101。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轴11上的轴承1101与内套管2外壁之间的距离与外套管1的管壁厚度相适应,当定位件随内套管2收回到外套管1内时,滚轮轴1101与外套管1的下端面接触。内套管收回到外套管内后,外套管落入内套管与轴承之间的间隙中,将外套管下降的极限位置限定,防止升降机构损坏。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提成一种蜗式升降系统,包括用于分别支设于方舱5四角上的四个蜗式升降机构,在其中一个蜗式升降机构上连有驱动装置,本实施例的驱动装置为电机15,四个所述蜗式升降机构通过传动杆14依次连接进行传动。
具体地,如图2所示,以设置有电机15的蜗式升降机构为第一蜗式升降机构,其通过传动杆14顺时针或逆时针依次与其他蜗式升降机构连接,最后一个蜗式升降机构与第一蜗式升降机构之间不需要设置传动杆14。这样就只需对第一蜗式升降机构驱动便可实现方舱的四个角同步升降,方便单人单点操作。
更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在传动杆14连接两个蜗式升降机构时,传动杆动杆的两端设有直齿锥齿轮对,该直齿锥齿轮对包括相互配合的主动锥齿轮1201和从动锥齿轮1202,所述直齿锥齿轮对与传动杆14或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杆轴1204相连,在蜗杆轴1204受到传动杆14的动能时,带动蜗轮同步轮1203旋转,而蜗轮同步轮1203与驱动轮303是配对设置的,进而启动升降机构的传动链运动,实现升降机构的升降操作;如图4所示,为了方便传动杆14的拆卸,在直齿锥齿轮对的接入口还设有传动连接杆1205,用于传动杆14的连接。利用直齿锥齿轮对转化传动杆的传力方向,适应于分别设置在方舱四个角上的蜗式升降机构的位置特性,将一个方向的力转换到与这个方向垂直的方向上,保证方舱四个角上蜗式升降机构驱动的同步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蜗式升降系统采用传动杆将四个蜗式升降机构连接,并在其中一个蜗式升降机构上配设驱动装置,这样就能保证四个蜗式升降机构带动方舱升降的动作一致性,即用一点输入驱动能,就能带动方舱四个支撑点同时升降,加上蜗轮蜗杆的自锁性能,是的采用该蜗式升降系统的方舱升降过程安全快捷、操作效率高;而利用蜗式升降机构上的手动切换装置,在采用手动升降时,也能通过联动杆传动,即只需一人单点操作,节省人力、提高升降效率,且使用的工况范围广。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蜗式升降机构,包括与传动链配合设置的驱动轮和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驱动轮与驱动装置之间配设有蜗轮蜗杆减速器,当驱动装置带动驱动轮旋转时,方舱支座在传动链的带动下进行升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式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轮蜗杆减速器配设有离合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蜗式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蜗轮蜗杆减速器上还设有手动切换装置,用于断开驱动装置与驱动轮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蜗式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连接支杆上设有强制开合装置,包括与连接支杆上锁孔配合设置的锁舌杆,所述锁舌杆两端之间的任一部位铰接于接地支腿上,所述锁舌杆一端为锁舌,另一端铰接有传动部件,所述传动部件的自由端与设于外套管下端的限位部件铰接,所述限位部件与外套管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蜗式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件为杆状结构的长连杆,所述限位部件为板状结构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外套管铰接,且其铰接点与限位板同长连杆的铰接部错位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蜗式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与外套管铰接的部件为限位轴,所述限位板以限位轴为中心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蜗式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与内套管还对应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内套管上的定位件、及在限位板上对应设置的定位槽,当定位件随内套管收回到外套管内时,所述定位件与定位槽相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蜗式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安装在内套管底端管壁上的滚轮轴,当定位件随内套管收回到外套管内时,滚轮轴与外套管的下端面接触。
9.一种蜗式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分别支设于方舱四角上的四个蜗式升降机构,在其中一个蜗式升降机构上连有驱动装置,四个所述蜗式升降机构通过传动杆依次连接传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蜗式升降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传动杆的两端设有直齿锥齿轮对,该直齿锥齿轮对包括相互配合的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所述直齿锥齿轮对与传动杆或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杆轴相连。
CN201720474027.3U 2017-05-02 2017-05-02 蜗式升降机构及系统 Active CN206751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74027.3U CN206751326U (zh) 2017-05-02 2017-05-02 蜗式升降机构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74027.3U CN206751326U (zh) 2017-05-02 2017-05-02 蜗式升降机构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751326U true CN206751326U (zh) 2017-12-15

Family

ID=60616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74027.3U Active CN206751326U (zh) 2017-05-02 2017-05-02 蜗式升降机构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75132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7035A (zh) * 2017-05-02 2017-07-18 四川加力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蜗式升降机构及系统
CN108360869A (zh) * 2018-01-31 2018-08-0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
CN114105010A (zh) * 2022-01-24 2022-03-01 杭州恒宏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机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57035A (zh) * 2017-05-02 2017-07-18 四川加力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蜗式升降机构及系统
WO2018201972A1 (zh) * 2017-05-02 2018-11-08 四川加力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蜗式升降机构及系统
CN108360869A (zh) * 2018-01-31 2018-08-0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单体式双层无阻碍侧方车库装置
CN114105010A (zh) * 2022-01-24 2022-03-01 杭州恒宏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51326U (zh) 蜗式升降机构及系统
CN106957035A (zh) 一种蜗式升降机构及系统
WO2023221302A1 (zh) 用于风机及大型施工设备自主安装的吊臂系统
CN104876135B (zh) 一种具有自动锁定和解锁功能的折叠式塔机
CN102234077A (zh) 自动收放尾绳手动绞磨
CN103552935B (zh) 一种爬杆类机械升降平台
CN201209277Y (zh) 吊物口安全护栏装置
CN101963046B (zh) 顶驱滑插式折叠导轨板
CN103753207B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主轴的翻转装置
CN105019765B (zh) 滑动副门板式吊物孔安全防护装置
CN206719178U (zh) 一种强制开合装置及系统
CN206599399U (zh) 轮毂拆装专用车
CN2379090Y (zh) 多用途微型擦窗机
CN107777602A (zh) 一种起重运输机械及其作业方法
CN205973587U (zh) 一种多用吊架
CN206606986U (zh) 一种升降装置的强制开合机构
CN201309517Y (zh) 具有自装自卸功能的挂车
CN211078143U (zh) 一种箱式变电站平衡吊装结构
CN203959691U (zh) 一种舱盖座椅吊车
CN203911362U (zh) 一种用于输变电安装、检修的提升机构
CN207061712U (zh) 一种小型混合动力水泵起吊装置
CN205772694U (zh) 一种电梯门锁开锁装置
CN112591686B (zh) 一种立柱攀爬机构
CN213976717U (zh) 一种单臂悬臂吊配重装置
CN110091114A (zh) 一种用于重型箱体翻转的变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