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50900B -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50900B
CN108350900B CN201680065013.4A CN201680065013A CN108350900B CN 108350900 B CN108350900 B CN 108350900B CN 201680065013 A CN201680065013 A CN 201680065013A CN 108350900 B CN108350900 B CN 10835090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peller
rotor
motor
rotor holder
upper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50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50900A (zh
Inventor
早光亮介
宫本雄三
上田智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3509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09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509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509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5/00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 A47L5/1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 A47L5/22Structural features of suction cleaners with power-driven air-pumps or air-compressors, e.g. driven by motor vehicle engine vacuum with rotary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66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 F04D29/661Combating cavitation, whirls, noise, vibration or the like; Balancing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662Balancing of ro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7/00Radial-flow pumps, e.g. centrifugal pumps;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08Centrifugal pumps
    • F04D17/16Centrifugal pumps for displacing without appreciable compress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25/06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 F04D25/0613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tegration in the pump the electric motor being of the inside-out type, i.e. the rotor is arranged radially outside a central st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5/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25/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25/08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working fluid being air, e.g. for 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8Sealings
    • F04D29/16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 F04D29/161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162Sealings between pressure and suction side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of a centrifugal flow whee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1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fans or blow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26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 F04D29/28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287Rotors specially for elastic fluids for centrifug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for radial-flow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with adjust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0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 pumps
    • F04D29/4226Fan casings
    • F04D29/4253Fan casings with axial entry and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7Rotor cores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H02K1/2786Outer rotors
    • H02K1/2787Out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 H02K1/2789Outer rotors the magnetisation axis of the magnets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rotor axis the rotor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ircumferentially positioned magnets
    • H02K1/2791Surface mounted magnets; Inse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02K1/30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using intermediate parts, e.g. spid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4Balanc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 H02K7/08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ary shaft at only one end of the rot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loads, e.g. with hand-held machine tools or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Electric Suction Cleaner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示例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具备具有轴的马达、固定于轴的叶轮、叶轮罩、以及马达罩。马达具备:具有固定于轴且向上侧开口的有盖圆筒状的转子支架的转子部;与转子部在径向上对置的定子部;以及相对于定子部能够旋转地支撑轴的轴承。马达罩是沿轴向延伸且向下侧开口的筒状。叶轮具有:沿周向配置的多个动叶片;配置于动叶片的下侧的下套筒;配置于动叶片的上侧且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的上套筒;以及构成于上套筒的上侧平衡修正部。转子支架具有:转子支架圆筒部;配置于转子支架圆筒部的下侧的转子支架底部;以及构成于转子支架圆筒部和转子支架底部的至少任一个的下侧平衡修正部。

Description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有叶轮的送风装置。例如,日本国公开公报特开2003-129995号公报所记载的送风装置公开了具备将质量的分布做成非对称的不平衡部件的技术。
在日本国公开公报特开2003-129995号公报所记载的送风装置中,公开了质量的分布为非对称的不平衡部件装配于旋转子的与不平衡位置相反的相位的技术。然而,在这种送风装置中,在装配了框架之后,难以进行风扇、旋转子以及轴的组装体的不平衡修正。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发明的示例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目的在于,即使在装配马达罩之后,也可进行马达与叶轮的组装体的不平衡修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示例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具备:具有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配置的轴的马达;固定于上述轴的叶轮;包围上述叶轮的径向外侧以及上侧且在中央具有吸气口的叶轮罩;以及配置于比上述叶轮罩靠下侧且配置于比上述马达靠径向外侧的马达罩。上述马达具备:具有固定于上述轴且向上侧开口的有盖圆筒状的转子支架的转子部;与上述转子部在径向上对置的定子部;以及相对于上述定子部能够旋转地支撑上述轴的轴承。上述马达罩是沿轴向延伸且向下侧开口的筒状。上述叶轮具有:沿周向配置的多个动叶片;配置于上述动叶片的下侧的下套筒;配置于上述动叶片的上侧,且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的上套筒;以及构成于上述上套筒的上侧平衡修正部。上述转子支架具有:转子支架圆筒部;配置于上述转子支架圆筒部的下侧的转子支架底部;以及构成于上述转子支架圆筒部和上述转子支架底部的至少任一个的下侧平衡修正部。
本发明的示例性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吸尘器具备上述的送风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一个实施方式,即使在装配马达罩之后,也能够进行马达与叶轮的组装体的不平衡修正。另外,提供一种具备这种送风装置的吸尘器。
有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罩等的仰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罩等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圆环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叶轮的俯视图。
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叶轮的立体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转子部的仰视图。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叶轮的立体图。
图10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叶轮的平面图。
图11是吸尘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J延伸的方向设为轴向。另外,将轴向上侧简称为上侧,将轴向下侧简称为下侧。此外,轴向、上下方向、上侧以及下侧是为了简单地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方向。另外,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将与中心轴J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省略了截面上的斜线。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示例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进行记载。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的纵向剖视图。送风装置1具有马达10和叶轮50。
马达10具有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J配置的轴11。马达10具有转子部20、定子部30、以及轴承40。轴承40相对于定子部30能够旋转地支撑轴11。
<转子部>
转子部20具有固定于轴11且向上侧开口的有盖圆筒状的转子支架21。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支架21直接固定于轴11。但是,转子支架21也可以经由其它部件固定于轴11。
转子支架21具有转子支架圆筒部22、转子支架底部23、以及下侧平衡修正部24。转子支架圆筒部22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位。在转子支架圆筒部22的内周面固定有磁体25。磁体25是圆筒状。
转子支架底部23位于转子支架圆筒部22的下侧。若更加具体地叙述,则转子支架底部23是从转子支架圆筒部22的下端向内侧延伸的大致板状的部位。
转子支架21具有下侧平衡修正部24。下侧平衡修正部24构成于转子支架圆筒部22和转子支架底部23的至少任一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平衡修正部24位于转子支架圆筒部22的外侧。然而,下侧平衡修正部24也可以构成于转子支架底部23的一部分。
<定子部>
定子部30与转子部20在径向上对置。定子部30具有定子芯31,在定子芯31,经由绝缘子32卷绕导线,从而形成线圈33。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0是所谓的外转子型。因此,定子芯31与固定于转子支架圆筒部22的内周面的磁体25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位于内侧。
定子部30具有轴承外壳34、安装板35、以及电路基板37。轴承外壳34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轴承外壳34是在内表面保持轴承40的筒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40是球轴承。但是,轴承40也可以是滑动轴承等。
安装板35位于比转子支架21、定子芯31靠上侧。安装板35在比轴承外壳34靠外侧沿与轴11正交的方向扩展。安装板35的内侧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轴承外壳34。安装板35由金属制的部件形成。安装板35具有从外缘沿径向突出的安装板凸缘部36。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板凸缘部36沿周向形成于三个部位。
马达10还具有电路基板37,该电路基板37位于比安装板35靠下侧而且转子支架21的上侧。电路基板37在比轴承外壳34靠外侧沿与轴11正交的方向扩展。也就是,电路基板37的外端位于比轴承外壳34的外端靠外侧。电路基板37的内端固定于轴承外壳34。电路基板37具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引线38。另外,从形成于定子芯31的线圈33引出的引出线与电路基板37电连接。电路基板37与引出线的电连接例如通过焊锡固定来实现。
<叶轮>
送风装置1具有位于比马达10靠上侧的叶轮50。叶轮50固定于轴11。由此,伴随固定于轴11的马达10旋转,固定于轴11的叶轮50也与轴11一起绕中心轴J旋转。叶轮50的径向外侧以及上侧由叶轮罩60包围。
叶轮50具有多个动叶片51、下套筒52、上套筒53、以及上侧平衡修正部54。上侧平衡修正部54构成于上套筒53。若更加详细地叙述,则上侧平衡修正部54在上套筒53的上表面位于外侧的区域。
多个动叶片51沿周向配置。即、叶轮50具有沿周向配置的多个动叶片51。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动叶片51全部构成为相同的形状。即、动叶片51的种类是一个种类。但是,多个动叶片51也可以是分别不同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一部分动叶片的径向长度较长,另一部分动叶片的径向长度较短。
下套筒52位于动叶片51的下侧。即、叶轮50具有配置于动叶片51的下侧的下套筒52。多个动叶片51的下部与下套筒52连结。在下套筒52的内侧构成有上下贯通的贯通孔521,在贯通孔521压入并固定轴11。但是,下套筒52与轴11的固定也可以是压入以外的方法。在本实施方式中,下套筒52的上表面在中央部最高,且随着朝向外侧而平缓地位于下侧。由此,上侧流动的空气沿下套筒52的上表面被引导至径向外侧,因此提高叶轮50的送风效率。此外,下套筒52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沿与轴11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平板状。
下套筒52的下表面的内侧位于比下套筒52的下表面的其它部位靠上侧。下套筒52的下表面是随着从内侧朝向外侧而平滑地位于下侧的形状。下套筒52在其下表面具有沿周向配置的多个下套筒肋522。下套筒肋522的下端的轴向位置与下套筒52的外缘的轴向位置大致相同。但是,下套筒52的下端也可以位于比下套筒52的外缘靠上侧。下套筒肋522随着从内侧朝向外侧而位于叶轮的旋转方向R后方侧。由此,在叶轮50旋转时,下套筒肋522也成为一体地旋转,因此能够向外侧排出位于下套筒52与后述的扩散器70的上表面之间的空气。另外,通过形成下套筒肋522,从而提高叶轮50的刚性。
上套筒53位于动叶片51的上侧。上套筒53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531。即、叶轮50具有配置于动叶片51的上侧且具备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531的上套筒53。多个动叶片51的上部与上套筒53连结。在上套筒53的中央部构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531。由此,从比叶轮50靠上侧吸入的空气通过上套筒53的贯通孔531被吸入至叶轮50内部。上套筒53是随着从内端朝向外侧而平滑地位于下侧的形状。因而,被吸入至叶轮50内部的空气沿上套筒53的下表面和下套筒52的上表面顺畅地被引导至下侧且外侧。
<叶轮罩>
叶轮罩60包围叶轮50的径向外侧以及上侧。另外,叶轮罩60在中央具有吸气口61。由此,能够经由吸气口61将送风装置1的上侧的空气吸入至送风装置1内。从吸气口61吸入的空气通过形成于上套筒53的贯通孔531而被导入至叶轮50内。
叶轮罩60具有:形成吸气口61的叶轮罩上缘部62;从叶轮罩上缘部62的外侧平滑地向外侧且下侧扩展的叶轮罩倾斜部63;从叶轮罩倾斜部63的外侧向上侧突出的叶轮罩突出部64;以及从叶轮罩突出部64的外侧向下侧延伸的叶轮罩筒部65。
叶轮罩倾斜部63的下表面隔着间隙与上套筒53的上表面对置。在叶轮罩倾斜部63的下表面与上套筒53的上表面之间构成的间隙大致固定。由此,能够抑制空气流入叶轮罩倾斜部63与上套筒53之间而送风装置1的送风效率下降。
叶轮罩突出部64是从叶轮罩倾斜部63的外侧向上侧突出的部位。叶轮罩突出部64以中心轴J为中心形成为环状。叶轮罩突出部64的下表面位于比叶轮罩倾斜部63的下表面外侧靠上侧。即、在叶轮罩突出部64所处的区域内,叶轮罩60的下表面向上侧凹陷。上侧平衡修正部54位于构成于叶轮罩突出部64的下侧的空间。
叶轮罩筒部65的内表面从比叶轮50的外端靠外侧以构成平滑的曲面的方式向下侧且外侧扩展。由此,能够将从叶轮50排出的空气顺畅地引导至外侧且下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叶轮罩筒部65的内表面在比上套筒53的下端靠下侧具有向内侧且下侧凸起的叶轮罩导向部66。叶轮罩导向部66和后述的扩散器平板部71隔着间隙对置。在轴向上,上述间隙在与下套筒52的上表面大致相同的位置或者下侧具有变得最狭窄的部位。由此,能够使从叶轮50排出的空气的静压临时升高,能够提高送风装置1的送风效率。
<扩散器>
送风装置1还具有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定子部30靠上侧的扩散器70。扩散器70具有扩散器平板部71和上侧静叶片72。扩散器平板部71沿与轴11正交的方向扩展。扩散器平板部71位于比定子部30靠上侧,而且,位于比下套筒52靠下侧。扩散器平板部71的上表面在轴向上隔着间隙与下套筒52的下表面对置。
扩散器70在叶轮罩60的下侧固定于定子部30。更为具体而言,安装板35与扩散器70固定。也就是,扩散器平板部71的下表面与安装板凸缘部36固定。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紧固扩散器70和定子部30。安装板35是沿与轴11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平板状的金属部件,因此,通过使安装板凸缘部36的上表面和扩散器平板部71的下表面面接触,从而能够精度良好地在与轴11正交的方向上固定安装板35和扩散器平板部71。此外,安装板35、扩散器70也可以是由其它材料形成的部件。
扩散器70具有沿轴向贯通的扩散器贯通孔73。即、在扩散器平板部71的中央构成有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大致圆状的扩散器贯通孔73。轴承外壳34的至少一部分与扩散器贯通孔73嵌合。由此,能够提高轴承外壳34与扩散器70的同轴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轴承外壳34的上侧的外侧,形成有与扩散器贯通孔73嵌合的嵌合部341。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嵌合部341与扩散器贯通孔73的缘的一部分嵌合,能够提高轴承外壳34与扩散器70的同轴度,并且进行固定。但是,扩散器70与定子部30的固定也可以利用其它构造。例如,也可以牢固地固定轴承外壳34的一部分和扩散器70的一部分,且使安装板35和扩散器70分离。
扩散器70具有从扩散器平板部71的外侧向下侧延伸的筒状的扩散器筒部74。沿周向配置的多个上侧静叶片72位于扩散器筒部74的外表面。即、扩散器70具有多个上侧静叶片72。多个上侧静叶片72在比扩散器平板部71靠外侧沿周向配置。上侧静叶片72的外侧与以筒状延伸的中央罩75连结。
中央罩75的上侧与叶轮罩筒部65的下侧连结。上侧静叶片72位于比叶轮50的外端靠外侧且下侧。由此,在叶轮罩60内被引导的空气通过由扩散器筒部74的外表面和中央罩75的内表面构成的流路向下侧排出。此时,通过在流路配置有上侧静叶片72,从而能够将在流路内流动的空气顺畅地引导至下侧。因而,能够提高送风装置1的送风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扩散器平板部71、上侧静叶片72、以及中央罩75是一体的树脂部件。但是,扩散器平板部71、上侧静叶片72、以及中央罩75也可以是分体的部件。另外,中央罩75和叶轮罩60也可以是一体。即、叶轮罩筒部65也可以延伸至比图1所示的靠下侧,且叶轮罩筒部65的下端位于比上侧静叶片72所在的区域靠下侧。
<马达罩>
图2是表示马达罩80等的仰视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送风装置1具有马达罩80。马达罩80位于叶轮罩60的下侧,且位于马达10的径向外侧。另外,马达罩80是沿轴向延伸且向下侧开口的筒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马达罩80的外侧配置有下侧静叶片81和鼓风机壳82。下侧静叶片81是在马达罩80的外表面沿周向以等间隔配置的静叶片。下侧静叶片81的外侧与鼓风机壳82连结。鼓风机壳82是沿轴向延伸的筒状。鼓风机壳82的上部与中央罩75的下部连结。马达罩80和鼓风机壳82在径向上隔着间隙对置,构成供从上侧静叶片72排出的空气流动的流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罩80、下侧静叶片81、以及鼓风机壳82是一体的树脂部件。但是,马达罩80、下侧静叶片81、以及鼓风机壳82也可以是分体的部件。
鼓风机壳82具有鼓风机壳外筒部83、鼓风机壳连接部84、以及鼓风机壳内筒部85。鼓风机壳外筒部83是与中央罩75的下部连结且从中央罩75的下部向轴向下侧延伸的筒状的部位。鼓风机壳外筒部83的下部朝向内侧平滑地弯曲,且与鼓风机壳连接部84连接。鼓风机壳连接部84是随着朝向内侧而平滑地向下侧弯曲的部位。鼓风机壳连接部84的内侧与鼓风机壳内筒部85连接。鼓风机壳内筒部85是与鼓风机壳连接部84的下部连接且向下侧延伸的筒状的部位。
由于鼓风机壳82是上述那样的构造,因此从上侧静叶片72向下侧排出的空气沿构成于鼓风机壳外筒部83的内侧的流路朝向下侧流动,沿鼓风机壳连接部84的内侧朝向内侧流动,且沿鼓风机壳内筒部85的内侧朝向下侧流动。在此,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搭载于吸尘器的情况等,有时在从吸气口61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垃圾、水分。此时,需要不使垃圾、水分接触马达。在送风装置1中,在马达10的外侧配置有马达罩80,因此即使在吸入的空气中含有垃圾、水分,也不会进入到比马达罩80靠内侧,从而能够使垃圾、水分不接触马达10。
图3是表示马达罩80等的立体图。马达罩80在周向的至少一个部位具有引线保持部87。因而,马达罩80具有筒状的马达罩筒部86和引线保持部87。引线38由引线保持部87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引线保持部87是构成于马达罩80的一部分的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引线保持部87的外端位于比马达罩筒部86的外端靠外侧,引线保持部87的内端位于比马达罩筒部86的内端靠内侧。即、在马达罩80中,引线保持部87是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且构成为比马达罩筒部86沿径向鼓出的形状。由此,能够保持引线38。在没有引线保持部87且引线38从电路基板37向下侧延伸的状态下,引线38会因流动于送风装置1内的空气而摆动。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构成引线保持部87,从而能够抑制引线38较大地摆动。
引线保持部87的外端鼓出至比马达罩筒部86靠外侧,因此由马达罩80和鼓风机壳82构成的流路的径向宽度在引线保持部87的外侧变得比在马达罩筒部86的外侧狭窄。另外,在引线保持部87的外侧未配置下侧静叶片81。在流路内的空气的流动中,希望尽可能地使流路为轴对称的形状。由此,流路截面积以中心轴J为中心成为轴对称,因此空气所受的阻力、空气的压力分布接近轴对称,送风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构成有引线保持部87,因此从轴向观察时,流路在引线保持部87的外侧变得狭窄。因此,通过不在引线保持部87的外侧配置下侧静叶片81,从而与配置下侧静叶片81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流路的截面积增加。因而,空气在流路内流动时,在马达罩筒部86的外侧和引线保持部87的外侧,能够使空气所受的阻力、压力达到相近的条件,提高送风装置1的送风效率。此外,引线保持部87也可以是其它形状、结构,因此在由本实施方式以外的构造构成引线保持部87时,适当选择与上述构造不同的构造来调整流路截面积、压力分布即可。
此外,引线保持部87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也可以在马达罩80内表面形成钩,将引线38的一部分固定于钩。另外,引线保持部87也可以构成于扩散器70的下表面,也可以沿扩散器70向外侧延伸,且固定于上侧静叶片72的一部分,从而引出至送风装置1的外侧。引线保持部87的上端位于比马达罩筒部86的上端靠下侧。即、马达罩筒部86的上表面具有朝向下侧凹陷的马达罩凹部88,引线保持部87的上端与马达罩凹部88对应。
在马达罩筒部86的上表面构成向下侧凹陷的马达罩凹部88。马达罩凹部88沿周向配置有多个。在马达罩凹部88的上侧配置安装板凸缘部36。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板凸缘部36和马达罩凹部88在轴向上隔着间隙对置。即、马达罩凹部88构成使马达罩80的内侧和外侧连通的连通路881。
在送风装置1中,如图1所示,由叶轮罩60、中央罩75以及鼓风机壳82构成空气流路的外表面。然而,构成流路的外表面的部件不必为三个部件,例如也可以由叶轮罩60单独构成。即、也可以是叶轮罩60的轴向长度比图1所示的长,且叶轮罩筒部65是以大致相同的直径向下侧延伸的形状。在具有该结构的送风装置中,从叶轮排出的空气顺畅地被引导至下侧,因此提高送风效率。
另一方面,在送风装置1中,通过鼓风机壳连接部84向内侧引导流动于流路的空气。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流路更接近马达罩80。因此,能够使从流路向下侧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从马达罩80的下侧流入马达罩80的内侧,且在马达罩80内部朝向上侧流动,从而冷却马达10。冷却了马达10的空气通过连通路881向马达罩80的外侧排出,再次在马达罩80的外侧朝向下侧流动。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中,动叶片51、上侧静叶片72、以及下侧静叶片81的个数全部相互不同。在一般的送风装置中,伴随叶轮的旋转,在送风装置内产生噪音、振动。尤其是,在动叶片的个数、静叶片的个数相等的情况、每个的个数处于倍数的关系的情况下,存在噪音、振动被放大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送风装置1中,动叶片51的个数、上侧静叶片72的个数、以及下侧静叶片81的个数相互是质数。因而,不会像上述那样地噪音、振动被放大。并且,在送风装置1中,动叶片51的个数、上侧静叶片72的个数、以及下侧静叶片81的个数全部是不同的质数。因而,进一步降低噪音、振动。
<下侧平衡修正部>
在马达10的径向外侧构成有下侧平衡修正部24。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平衡修正部24由固定于转子支架圆筒部22的外表面的圆环部件26构成。通过在马达10的径向外侧构成下侧平衡修正部24,从而平衡修正的作业变得容易。图4是圆环部件26的俯视图。如图1以及图4所示,圆环部件26具有圆环部件底部261、圆环部件筒部262、以及多个圆环部件壁部263。圆环部件26与转子支架21是分体的树脂部件。圆环部件26固定于转子支架圆筒部22的外周面的下侧。
圆环部件底部261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环状的部位。圆环部件底部261的内端固定于转子支架圆筒部22的外周面。圆环部件筒部262是从圆环部件底部261的外缘向上侧延伸的筒状。圆环部件壁部263是从圆环部件筒部262的内表面向内侧延伸的部位。圆环部件壁部263的内端与转子支架圆筒部22的外表面抵接。根据该结构,转子支架圆筒部22和圆环部件26构成向上侧开口且沿周向划分出的多个空间。在修正马达10与叶轮50的组装体的平衡时,能够通过将平衡锤264放入上述多个空间的至少一个来修正组装体相对于中心轴J的质量分布。由此,修正组装体的旋转平衡。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转子支架圆筒部22的外侧构成下侧平衡修正部24,因此与在转子支架圆筒部22的内表面构成下侧平衡修正部24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平衡修正的作业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平衡修正部24由圆环部件26构成,但是也可以由其它部件、方法构成。
<上侧平衡修正部>
图5是叶轮50的俯视图,图6是叶轮50的立体图。如图1、图5、以及图6所示,叶轮50具有上侧平衡修正部54。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平衡修正部54构成于上套筒53上表面。上套筒53具有第一凸部541、第二凸部542、以及上套筒壁部543。第一凸部541是从上套筒上表面向上侧突出的环状的部位。第二凸部542是从上套筒上表面向上侧突出的环状的部位。第二凸部542位于比第一凸部541靠外侧。即、上套筒53具有:从上套筒53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且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凸部541;以及配置于比第一凸部541靠径向外侧,从上套筒53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且沿周向延伸的第二凸部542。与比第一凸部541靠径向内侧的上套筒53与叶轮罩60的下表面的轴向间隙相比,第一凸部541和第二凸部542的至少一方与叶轮罩60的下表面的轴向间隙更狭窄。由此,能够抑制通过叶轮50而排出至径向外侧的空气流入上套筒53与叶轮罩60的下表面之间,因此提高送风装置1的送风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凸部542配置于上套筒的外缘。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通过叶轮50而排出至径向外侧的空气流入上套筒53与叶轮罩60的下表面之间。多个上套筒壁部543沿周向配置,且将第一凸部541和第二凸部542连接。即、上套筒53具有沿周向配置且将第一凸部541和第二凸部542连接的多个上套筒壁部543。由此,能够提高上套筒53的刚性。
根据上述结构,在上套筒53上表面,沿周向构成多个由第一凸部541、第二凸部542以及上套筒壁部543划分且向上侧开口的空间。也就是,上套筒53具有由第一凸部541、第二凸部542、以及多个上套筒壁部543构成的多个上侧平衡修正部54。在上侧平衡修正部54的至少一个配置平衡锤544。也就是,在修正马达10与叶轮50的组装体的平衡时,通过将平衡锤544放入上述多个空间的至少一个,能够修正组装体相对于中心轴J的质量分布。由此,修正组装体的旋转平衡。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上套筒53上表面构成上侧平衡修正部54,因此即使在构成组装体之后也能够容易地进行平衡修正。即、提高对组装体进行平衡修正时的作业性。
第一凸部541的上端配置于比第二凸部542的上端靠上侧。即、第一凸部541突出至比第二凸部542靠上侧。通过构成第二凸部542,能够降低排出至比叶轮50靠外侧的空气的一部分流入上套筒53的上表面。另外,第一凸部541突出至比第二凸部542靠上侧,因此能够减少由第一凸部541、第二凸部542、以及上套筒壁部543构成的空间内的空气流入至比第一凸部541靠内侧的情况。另外,即使空气进入比第二凸部542靠内侧,也以在比第一凸部541靠外侧的方式发挥作用。即、通过第一凸部541的上端位于比第二凸部542的上端靠上侧,从而提高上套筒53上表面与叶轮罩60之间的迷宫特性。
相比每个上套筒壁部543的外端,每个上套筒壁部543的内端位于叶轮的旋转方向R前方侧。即、相比每个上套筒壁部543的径向外端,每个上套筒壁部543的径向内端配置于叶轮的旋转方向R前方侧。如图5以及图6所示,每个上套筒壁部543弯曲成随着从内侧朝向外侧而平滑地位于叶轮的旋转方向R后方侧。即、每个上套筒壁部543是与每个动叶片51类似的形状。由此,当叶轮50旋转时,上套筒壁部543也与叶轮50一起旋转,每个上套筒壁部543作为动叶片发挥作用,能够将位于在上套筒53的上表面与叶轮罩60之间构成的空间的空气向外侧排出。另外,能够减少通过叶轮50而排出至外侧的空气流入上套筒53的上表面的情况。也就是,通过上套筒壁部543与叶轮50一起旋转,从而上套筒壁部543具有迷宫功能。并且,第一凸部541的上端位于比第二凸部542的上端靠上侧,因此位于第一凸部541与第二凸部542之间的空气更容易向外侧排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套筒壁部543随着从内侧朝向外侧而平滑地向叶轮的旋转方向R后方侧弯曲,但上套筒壁部543也可以是其它形状。例如,上套筒壁部543也可以是随着从内侧朝向外侧而位于叶轮的旋转方向R后方侧的平板状的部位。另外,上套筒壁部543的上端的轴向高度和第一凸部541的上端的轴向高度相同。由此,通过使上套筒壁部543更高,能够将在上套筒53的上表面与叶轮罩60之间构成的空间内的空气更加效率良好地向外侧排出。
上套筒壁部543的数量和动叶片51的数量不同。由此,在叶轮50绕中心轴J旋转一圈时,由动叶片51产生的风噪声的数量和由上套筒壁部543产生风噪声的数量不同。因而,能够抑制动叶片51的风噪声和上套筒壁部543的风噪声同时产生而成为较大的噪音。
上套筒壁部543的至少一个在周向上配置于相邻的动叶片51之间。即、上套筒壁部543的至少一个的径向外端配置于某动叶片51的径向外端和与该动叶片51相邻的动叶片51的径向外端的周向之间。由此,上套筒壁部543和动叶片51配置于周向的不同的场所,因此上套筒53的平衡变得良好,平衡良好地提高整体的刚性。另外,在叶轮50旋转时,抑制上套筒壁部543产生的风噪声和动叶片51产生的风噪声在周向的特定的场所产生,因此能够降低叶轮50产生的噪音。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叶轮50具有上侧平衡修正部54,转子支架21具有下侧平衡修正部24。由此,在构成叶轮50与马达10的组装体之后,能够在组装体的两个部位进行平衡修正。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转子支架21的下侧构成下侧平衡修正部24,在上套筒53上表面构成上侧平衡修正部54,因此,即使在扩散器70固定于马达10之后,也能够容易地进行组装体的平衡修正。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罩80向下侧开口。也就是,马达罩80是筒状,且不是堵塞下侧的结构。由此,在装入马达罩80之后,也能够在下侧平衡修正部24进行平衡修正。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平衡修正部54通过在上套筒53的上表面形成第一凸部541、第二凸部542、以及上套筒壁部543而构成,通过在上套筒53的上表面配置平衡锤544来修正平衡。但是,上侧平衡修正部54也可以是其它结构。例如,也可以是被称为所谓负平衡的机构:通过切掉上套筒53的外缘的一部分来调整叶轮50的重量,从而修正叶轮50与马达10的组装体的平衡。该情况下,上侧平衡修正部54的形状关于中心轴J为非对称。由此,能够修正叶轮50的平衡。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申请发明的示例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A进行记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A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重复的部位省略说明。另外,对于作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部位、部件,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来表现。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A的转子部20A的仰视图。以下参照图1以及图7,列举第二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A的结构。此外,对于各部件、部位的详情,仅详细叙述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地方,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地方,不详细叙述。即、送风装置1A具备:具有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J配置的轴11的马达10A;固定于轴11的叶轮50;包围叶轮50的径向外侧以及上侧且在中央具有吸气口61的叶轮罩60;位于叶轮罩60的下侧且位于马达10A的径向外侧的马达罩80;以及位于叶轮罩60的下侧且位于马达罩80的径向外侧的鼓风机壳82。马达10A具备:具有固定于轴11且向上侧开口的有盖圆筒状的转子支架21A的转子部20A;与转子部20A在径向上对置的定子部30;以及相对于定子部30能够旋转地支撑轴11的轴承40。马达罩80是沿轴向延伸且向下侧开口的筒状。鼓风机壳82是沿轴向延伸且向下侧开口的筒状。叶轮50具有沿周向配置的多个动叶片51。转子支架21具有转子支架圆筒部22、和位于转子支架圆筒部22的下侧的转子支架底部23A。马达罩80的下端位于比上述鼓风机壳82的下端靠轴向上侧,马达罩80在比马达罩80的下端靠上侧具有将马达罩80的径向内侧和外侧连通的连通路881。
在上述的结构中,叶轮罩60、马达罩80、以及鼓风机壳82在送风装置1A中构成将从叶轮50排出至外侧的空气向下侧引导的流路。在此,在日本特开2003-129995号公报所记载的送风装置中,在马达的外侧未配置马达罩,因此以从叶轮排出的气体所含的垃圾、水分不接触马达的方式冷却马达是困难的。然而,若在马达的外侧配置马达罩,则从叶轮排出的空气不接触马达,因此难以冷却马达。因而,需要实现即从叶轮排出的空气所含的垃圾、水分不接触马达,又冷却马达的送风装置。
在送风装置1A中,马达罩80的下端位于比鼓风机壳82的下端靠轴向上侧。因此,在由叶轮罩60、马达罩80、以及鼓风机壳82构成的流路流动的空气的大部分朝向比马达罩80靠下侧排出。然而,在流路流动的空气的一部分在向马达罩80的下侧排出后,向比马达罩80靠内侧蔓延,在马达罩80的内侧朝向轴向上侧流动。由此,能够冷却马达10A。冷却了马达10A后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将马达罩80的径向内侧和外侧连通的连通路881而向马达罩80的外侧排出。此外,在将送风装置1A搭载于吸尘器等时,存在希望尽可能使从送风装置1A排出的空气的温度高的情况。在搭载了送风装置1A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能够利用从叶轮50排出的空气的一部分冷却马达10A,能够通过导热来使空气的温度上升。因此,通过连通路881再次在马达罩80外侧的流路向下流动的空气的温度比从叶轮50排出的空气的温度高。因而,能够从送风装置1A排出温度更高的空气。
另外,送风装置1A还具有扩散器70,该扩散器70在叶轮罩60的下侧固定于定子部30,且至少一部分位于比上述定子部30靠上侧。并且,定子部30具有:在内表面保持轴承40且在外表面保持定子芯31的筒状的轴承外壳34;以及与轴承外壳34紧固,且在比轴承外壳34靠外侧沿与轴11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安装板35。安装板35与扩散器70固定。
通过送风装置1A具有上述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马达10A的冷却特性。第二实施方式的安装板35是金属制的部件。并且,安装板35与定子芯31、轴承40等温度容易变高的部件连接。因此,在马达10A的温度变高时,热容易从容易成为热源的定子芯31等部件传导至安装板35。并且,积蓄于安装板35的热被流动于马达罩80的内侧的空气冷却。因而,马达10A的冷却特性提高。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扩散器70具有:沿径向扩展的扩散器平板部71;以及从扩散器平板部71的外端向轴向下侧延伸的扩散器筒部74。连通路881位于比扩散器筒部74的下端靠轴向上侧。由此,在径向上构成于扩散器筒部74与马达罩80之间的空间与流路内相比成为负压,因此冷却了马达10A的空气经由连通路881容易流动。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马达10A。
安装板35位于比扩散器筒部74的下端靠轴向上侧。由此,安装板35配置于构成有连通路881的区域的附近。因而,在马达罩80内朝向上侧流动的空气接触安装板35而冷却安装板35,并通过连通路881向马达罩80的外侧排出。因此,进一步提高马达10A的冷却特性。
并且,安装板35的一部分构成连通路881的一部分。即、参照图1、图7,安装板35具有安装板凸缘部36,安装板凸缘部36经由马达罩凹部88向马达壳的外侧突出。因此,由马达罩凹部88的一部分和安装板凸缘部36的一部分构成使马达罩80在径向上连通的连通路881。因此,在马达罩80内朝向上侧流动的空气沿安装板35的一部分通过连通路881并向马达罩80的外侧排出。根据该结构,能够效率良好地冷却安装板35,能够更加有效地吸取安装板35以及定子部30所具有的热。
如图7所示,转子支架21A在转子支架底部23A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转子支架贯通孔231A。转子支架贯通孔231A在转子支架底部23A构成有多个。转子支架贯通孔231A是长边方向朝向径向的贯通孔。转子支架贯通孔231A沿周向构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周向以等间隔构成有八个。但是,转子支架贯通孔231A也可以是其它形状、配置,也可以比八个少,也可以比八个多。由此,能够将流入马达罩80的内侧的空气效率良好地引导至马达10A的内部,能够有效地冷却线圈33、定子芯31等部位。
轴承外壳34和安装板35A均为金属。由此,能够提高轴承外壳34和安装板35A的导热性,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冷却定子部30。
下侧平衡修正部24A由配置于转子支架21A的外表面的凹部或者贯通孔构成。凹部或者贯通孔以非轴对称的方式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下侧平衡修正部24A是形成于转子支架底部23A的凹部。通过在转子支架底部23A的优选部位形成凹部,能够局部去除转子支架21A的壁,因此能够修正叶轮50与马达10A的组装体的平衡。此外,下侧平衡修正部24A也可以是贯通孔、切口等,也可以构成于多个部位。另外,下侧平衡修正部24A也可以构成于转子支架筒部22。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通过所谓负平衡来进行组装体的平衡修正。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申请发明的示例性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B进行记述。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B的说明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重复的部位省略说明。另外,对于作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的部位、部件,存在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来表现的情况。
图8是第三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1B的纵向剖视图。送风装置1B具备马达10B、叶轮50B、以及叶轮罩60B。马达10B具有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J配置的轴11B。叶轮50B固定于轴11B。叶轮罩60B包围叶轮50B的径向外侧以及上侧,且在中央具有吸气口61B。
图9和图10分别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叶轮50B的立体图和平面图。参照图8、图9、以及图10,叶轮50B具有多个动叶片51B、下套筒52B、以及上套筒53B。多个动叶片51B沿周向配置。在叶轮50B中,动叶片51B的数量是十个,且交替地配置径向的长度较长的五个主叶片和径向的长度较短的五个辅助叶片。主叶片的径向内端配置于比上套筒53B的径向内端靠内侧。
下套筒52B配置于动叶片51B的下侧。下套筒52B的径向内侧与外侧相比向轴向上侧突出,下套筒52B的上表面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平滑地向下侧且外侧弯曲。上套筒53B配置于动叶片51B的上侧,且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531B。
在叶轮罩60B的下侧配置有鼓风机壳82B。鼓风机壳82B是沿轴向延伸的大致圆筒状。叶轮罩60B的下端部与鼓风机壳82B的上端部固定。鼓风机壳82B通过沿周向配置的多个静叶片72B而与马达罩80B连接。马达罩80B是沿轴向延伸且向下侧开口的筒状。鼓风机壳82B、静叶片72B、以及马达罩80B是一体的部件。由叶轮罩60B、鼓风机壳82B以及马达罩80B构成流路。即、送风装置1B还具有马达罩80B,该马达罩80B配置于比叶轮罩60B靠下侧,而且比马达10B靠径向外侧。在马达罩80B的径向外表面,沿周向配置有多个静叶片72B。即、在马达罩80B的径向外侧,在流路内配置有多个静叶片72B。由此,能够将流动于流路内的空气顺畅地引导至下侧。因而,从叶轮50B排出的空气沿叶轮罩60B的内表面被引导至流路,且朝向轴向下侧顺畅地被排出。与送风装置1的情况不同,在送风装置1B中,空气在流路内以直线状流动,因此流速不易降低,从而提高送风装置1B的送风效率。
上套筒53B具有第一凸部541B和第二凸部542B。第一凸部541B和第二凸部542B是环状的部位。第一凸部541B从上套筒53B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且沿周向延伸。第二凸部542B从上套筒53B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且沿周向延伸。第二凸部542B配置于比第一凸部541B靠径向外侧。
与比第一凸部541B靠径向内侧的上套筒53B与叶轮罩60B的下表面的轴向间隙相比,第一凸部541B和第二凸部542B的至少一方与叶轮罩60B的下表面的轴向间隙更狭窄。即、叶轮罩60B的下表面与上套筒53B的上表面的轴向间隙在形成有第一凸部541B或者第二凸部542B的区域狭窄。由此,在叶轮罩60B与第一凸部541B或者第二凸部542B之间可得到迷宫效果,能够抑制从叶轮50B排出的空气流入叶轮罩60B与上套筒53B的间隙,提高送风装置的效率。
第一凸部541B的上端配置于比第二凸部542B的上端靠上侧。也就是,第一凸部541B比第二凸部542B向上侧突出。由此,能够使叶轮罩60B的下表面与第一凸部541B的轴向间隙更狭窄,因此提高迷宫效果。另外,与使第二凸部542B更向上侧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叶轮50B的径向外侧的重量,因此旋转平衡变得良好,叶轮50B的振动也变小。另外,第二凸部542B配置于上套筒53B的径向外缘。由此,能够更加抑制从叶轮50B排出的空气流入上套筒53B的上表面。
上套筒53B具有沿周向配置且将第一凸部541B和第二凸部542B连接的多个上套筒壁部543B。由此,提高上套筒53B的刚性。另外,每个上套筒壁部543B的径向内端配置为比每个上套筒壁部543B的径向外端靠叶轮50B的旋转方向R前方侧。由此,当叶轮50B旋转时,流入到叶轮50B的上表面的空气通过上套筒壁部543B而向径向外侧排出。因而,提高叶轮罩60B的下表面与上套筒53B的间隙的迷宫功能。
上套筒壁部543B的上端的轴向高度和第一凸部541B的上端的轴向高度相同。因而,在叶轮50B,上套筒壁部543B和第一凸部541B是相同的高度,且均比第二凸部542B高。由此,通过使上套筒壁部543B更高,能够将在上套筒53B的上表面与叶轮罩60B之间构成的空间内的空气更加效率良好地向外侧排出。
在送风装置1B中,上套筒壁部543B的数量是十一,动叶片51B的数量是十。即、上套筒壁部543B的数量和动叶片51B的数量不同。由此,在叶轮50B绕中心轴J旋转一圈时,由动叶片51B产生的风噪声的数量和由上套筒壁部543B产生的风噪声的数量不同。因而,能够抑制动叶片51B的风噪声和上套筒壁部543B的风噪声同时产生而成为较大的噪音。尤其是在送风装置1B中,上套筒壁部543B的数量和动叶片51B的数量相互为质数。因而,在叶轮50B旋转一圈时,上套筒壁部543B产生的风噪声和动叶片51B产生的风噪声同时产生的情况进一步变少,能够更加抑制噪音。另外,上套筒壁部543B的至少一个在周向上配置于相邻的动叶片51B之间。即、至少一个上套筒壁部543B的径向外端配置于相邻的动叶片51B的每一个的径向外端的周向之间。由此,上套筒53B的平衡变得良好,且平衡良好地提高整体的刚性。另外,在叶轮50B旋转时,可抑制上套筒壁部543B产生的风噪声和动叶片51B产生的风噪声同时产生的情况,因此能够降低叶轮50B产生的噪音。
叶轮50B具有构成于上套筒53B的上侧平衡修正部54B。若更加详细地叙述,则上套筒53B具有由第一凸部541B、第二凸部542B、以及多个上套筒壁部543B构成的多个上侧平衡修正部54B。即、上侧平衡修正部54B是由第一凸部541B、第二凸部542B、上套筒壁部543B以及上套筒53B的上表面构成,且向轴向上侧开口的空间。在上侧平衡修正部54B的至少一个配置平衡锤544B。由此,能够修正叶轮50B的动平衡。
此外,叶轮50B的动平衡也可以由其它方法修正。例如,也可以通过切削第一凸部541B、第二凸部542B以及上套筒壁部543B的至少一个的部位来修正叶轮50B的动平衡。即、上侧平衡修正部54B的形状也可以是关于中心轴J为非对称。由此,即使在没有平衡锤544B等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修正叶轮50B的动平衡。
马达10B具有定子部30B、转子部20B以及轴承40B。定子部30B与转子部20B在径向上对置。定子部30B具有轴承外壳34B、固定于轴承外壳34B的径向外表面的定子芯31B、以及在比定子芯31B靠上侧固定于轴承外壳34B的径向外表面的电路基板37B。通过在定子芯31B经由绝缘子(未图示)卷绕与电路基板37B电连接的导线,从而形成线圈33B。轴承40B固定于轴承外壳34B的内表面。轴承40B相对于定子部30B能够旋转地支撑轴11B。轴承外壳34B的上端部固定于马达罩80B。
定子部30B具有:在内表面保持轴承40B的筒状的轴承外壳34B;以及在比轴承外壳34B靠外侧,沿与轴11B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安装板35B。安装板35B与马达罩80B固定。由此,能够将外转子型的马达10B与马达罩80B固定。即、在外转子型的马达10B中,在后述的转子支架底部23B配置于比定子芯31B靠上侧的情况下,无法将转子支架21B固定于马达罩80B。但是,在送风装置1B中,转子支架底部23B配置于比定子芯31B靠下侧,轴承外壳34B、安装板35B配置于上侧,因此能够将安装板35B固定于马达罩80B。此外,轴承外壳34B和安装板35B是一体的部件,但也可以是分体的部件。另外,安装板35B通过压入而固定于马达罩80B,但也可以用其它固定方法。
马达罩80B具有沿轴向贯通的马达罩贯通孔73B。马达罩贯通孔73B是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形的孔。轴承外壳34B的至少一部分与马达罩贯通孔73B嵌合。若更加详细地叙述,形成于轴承外壳34B的上端部的安装板35B固定于马达罩80B的径向内端部。由此,能够将轴承外壳34B和马达罩80B以与中心轴J成为同轴的方式固定。
马达10B具有配置于比安装板35B靠下侧且比转子支架21B靠上侧的电路基板37B。电路基板37B固定于轴承外壳34B的径向外侧,且在轴向上配置于安装板35B的下表面与转子支架21B的上端之间。电路基板37B具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引线(未图示)。从引线供给的电流经由电路基板37B而供给至绕组线。马达罩80B在周向的至少一个部位具有供引线插通的马达罩贯通孔881B。由此,能够使引线延伸至马达罩80B的外侧。
转子部20B具有固定于轴11B且向上侧开口的有盖圆筒状的转子支架21B。转子支架21B具有固定于轴11B的转子支架底部23B、以及从转子支架底部23B的径向外侧向上侧延伸的大致圆筒状的转子支架圆筒部22B。转子支架底部23B配置于转子支架圆筒部22B的下侧。在转子支架圆筒部22B的内表面固定有大致圆筒状的磁体25B。
转子支架圆筒部22B还具有从转子支架圆筒部22B的上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转子支架凸缘部27B。转子支架凸缘部27B构成下侧平衡修正部24B。即、转子支架21B具有下侧平衡修正部24B。由此,在马达10B的径向外侧构成下侧平衡修正部24B。换言之,转子支架21B具有:转子支架圆筒部22B;配置于转子支架圆筒部22B的下侧的转子支架底部23B;以及构成于转子支架圆筒部22B和转子支架底部23B的至少任一个的下侧平衡修正部24B。在下侧平衡修正部24B例如固定平衡锤264B。由此,能够修正马达10B的旋转平衡。并且,通过利用上侧平衡修正部54B和下侧平衡修正部24B的每一个来修正旋转平衡,能够在马达10B、轴11B以及叶轮50B成为一体的旋转体进行两面平衡修正。
此外,在送风装置1B中,在外转子型马达构成有下侧平衡修正部24B,但马达10B也可以是内转子型。另外,下侧平衡修正部24B也可以由转子支架凸缘部27B以外的部位构成。例如,也可以切削转子支架圆筒部22B的一部分,降低该部位的重量,从而修正转子部20B的动平衡。
图11是表示吸尘器100的立体图。吸尘器100具有上述的送风装置。由此,在搭载于吸尘器100的送风装置中,能够提高送风效率。
以上,对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以及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各结构及它们的组合等是一个例子,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及其变更。另外,本发明不被实施方式限定。

Claims (12)

1.一种送风装置,其具备:
具有沿上下延伸的中心轴配置的轴的马达;
固定于上述轴的叶轮;
包围上述叶轮的径向外侧以及上侧且在中央具有吸气口的叶轮罩;以及
配置于比上述叶轮罩靠下侧且配置于比上述马达靠径向外侧的马达罩,
上述马达具备:
具有固定于上述轴且向上侧开口的有盖圆筒状的转子支架的转子部;
与上述转子部在径向上对置的定子部;以及
相对于上述定子部能够旋转地支撑上述轴的轴承,
上述马达罩是沿轴向延伸且向下侧开口的筒状,
上述送风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叶轮具有:
沿周向配置的多个动叶片;
配置于上述动叶片的下侧的下套筒;
配置于上述动叶片的上侧,且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的上套筒;以及
构成于上述上套筒的上侧平衡修正部,
上述转子支架具有:
转子支架圆筒部;
配置于上述转子支架圆筒部的下侧的转子支架底部;以及
构成于上述转子支架圆筒部和上述转子支架底部的至少任一个的下侧平衡修正部,
在上述转子支架的下侧构成上述下侧平衡修正部,在上述上套筒的上表面构成上述上侧平衡修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子部具有:
在内表面保持轴承的筒状的轴承外壳;以及
在比上述轴承外壳靠外侧沿与上述轴正交的方向扩展的安装板,
上述安装板与上述马达罩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罩具有沿轴向贯通的马达罩贯通孔,
上述轴承外壳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马达罩贯通孔嵌合。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侧平衡修正部由固定于上述转子支架圆筒部的外表面的圆环部件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下侧平衡修正部由配置于上述转子支架的外表面的凹部或者贯通孔构成,
上述凹部或者贯通孔以非轴对称的方式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套筒具有:
从上述上套筒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的环状的第一凸部;
配置于比上述第一凸部靠外侧,且从上述上套筒的上表面向上侧突出的环状的第二凸部;以及
沿周向配置且将上述第一凸部和上述第二凸部连接的多个上套筒壁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凸部的上端配置于比上述第二凸部的上端靠上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上述上套筒壁部的径向内端配置于比每个上述上套筒壁部的径向外端靠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前方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上述上套筒壁部的径向内端配置于比每个上述上套筒壁部的径向外端靠上述叶轮的旋转方向前方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马达罩的径向外表面,沿周向配置有多个静叶片。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马达还具有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配置于比上述安装板靠下侧,而且比上述转子支架靠上侧,
上述电路基板具有与外部电源电连接的引线,
上述马达罩在周向的至少一个部位具有供上述引线插通的马达罩贯通孔。
12.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11任一项中所述的送风装置。
CN201680065013.4A 2015-11-09 2016-11-08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Active CN10835090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9104 2015-11-09
JP2015219104 2015-11-09
PCT/JP2016/083016 WO2017082221A1 (ja) 2015-11-09 2016-11-08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50900A CN108350900A (zh) 2018-07-31
CN108350900B true CN108350900B (zh) 2020-11-06

Family

ID=5869520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5013.4A Active CN108350900B (zh) 2015-11-09 2016-11-08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201680064739.6A Withdrawn CN108291555A (zh) 2015-11-09 2016-11-08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4739.6A Withdrawn CN108291555A (zh) 2015-11-09 2016-11-08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20180245601A1 (zh)
EP (2) EP3376046A4 (zh)
JP (3) JP6717029B2 (zh)
CN (2) CN108350900B (zh)
WO (2) WO20170822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17029B2 (ja) * 2015-11-09 2020-07-0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および清掃機器
JP6493620B2 (ja) * 2016-02-24 2019-04-0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遠心送風機
JP6719670B2 (ja) 2017-06-22 2020-07-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送風機、電気掃除機、及び手乾燥装置
JPWO2019163371A1 (ja) * 2018-02-20 2021-03-1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ボス、回転ファン、電動送風機、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エアタオル
JP7116301B2 (ja) * 2018-06-15 2022-08-1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送風機
KR102105191B1 (ko) * 2018-10-24 2020-04-27 주식회사 현대케피코 전동식 진공펌프 및 조립방법
DE102018128827A1 (de) * 2018-11-16 2020-05-2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ompressor für einen Ansaugtrakt einer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eines Kraftfahrzeugs, Verbrennungskraftmaschin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Kraftfahrzeug
DE102019101096A1 (de) * 2019-01-16 2020-07-16 Ebm-Papst Mulfingen Gmbh & Co. Kg Strömungsleitvorrichtung und Gebläseanordnung mit Strömungsleitvorrichtung
KR102334621B1 (ko) * 2019-07-10 2021-12-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팬모터
KR102483761B1 (ko) * 2020-08-31 2023-0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모터 조립체
GB2606557A (en) * 2021-05-13 2022-11-16 Dyson Technology Ltd A compressor
GB2606558B (en) * 2021-05-13 2024-02-28 Dyson Technology Ltd A compressor
KR20230016454A (ko) * 2021-07-26 2023-02-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모터 어셈블리 및 그 제조방법
EP4317699A1 (de) * 2022-08-04 2024-02-07 Vorwerk & Co. Interholding GmbH Drehklangreduzierte gebläseeinhei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47993A (ja) * 1994-03-07 1995-09-26 Hitachi Ltd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動送風機の回転バランス修正方法
US5591008A (en) * 1990-11-03 1997-01-07 Papst-Motoren Gmbh & Co., Kg Fan impellers
JP2002213394A (ja) * 2001-01-16 2002-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送風機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動送風機並びに電気掃除機
JP2003049799A (ja) * 2001-06-01 2003-02-21 Toshiba Tec Corp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CN101521439A (zh) * 2008-02-26 2009-09-0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平衡部件、电机和盘驱动装置
CN102758780A (zh) * 2011-04-26 2012-10-3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离心风扇
CN202545346U (zh) * 2011-01-27 2012-11-21 美蓓亚株式会社 离心式鼓风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98807U (zh) * 1975-02-06 1976-08-07
JPS5332406A (en) * 1976-09-08 1978-03-27 Hitachi Ltd Vane wheel
US4946348A (en) * 1989-02-14 1990-08-07 Airflow Research &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Centrifugal fan with airfoil vanes in annular volute envelope
JPH08109897A (ja) * 1994-10-12 1996-04-30 Nippondenso Co Ltd 多翼送風機
US5593281A (en) * 1995-10-02 1997-01-14 Jen-Lung D. Tai Dynamic balancing apparatus for ceiling fans
JP2002345288A (ja) * 2001-05-15 2002-11-29 Toshiba Tec Corp 三相ブラシレス電動機の起動方法、その駆動制御回路、電動送風機及び電気掃除機
DE10335260A1 (de) * 2003-08-01 2005-02-17 Daimlerchrysler Ag Sekundärluftfördereinrichtung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WO2005074106A1 (en) * 2004-01-29 2005-08-11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of balancing an suction unit comprising a ventilator and an electric motor
JP2010038027A (ja) * 2008-08-05 2010-02-18 Panasonic Corp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6011914B2 (ja) * 2012-07-05 2016-10-25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遠心ファン
KR20140062779A (ko) * 2012-11-15 2014-05-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임펠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동 송풍기
JP6585873B2 (ja) * 2013-08-09 2019-10-02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JP6260481B2 (ja) * 2013-10-21 2018-01-1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遠心送風機
CN203892257U (zh) * 2014-06-12 2014-10-22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电机的风机结构
JP2016086361A (ja) * 2014-10-28 2016-05-19 株式会社フォーバルテレコム 電話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JP6717029B2 (ja) * 2015-11-09 2020-07-01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送風装置、および清掃機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1008A (en) * 1990-11-03 1997-01-07 Papst-Motoren Gmbh & Co., Kg Fan impellers
JPH07247993A (ja) * 1994-03-07 1995-09-26 Hitachi Ltd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動送風機の回転バランス修正方法
JP2002213394A (ja) * 2001-01-16 2002-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動送風機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動送風機並びに電気掃除機
JP2003049799A (ja) * 2001-06-01 2003-02-21 Toshiba Tec Corp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CN101521439A (zh) * 2008-02-26 2009-09-02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平衡部件、电机和盘驱动装置
CN202545346U (zh) * 2011-01-27 2012-11-21 美蓓亚株式会社 离心式鼓风机
CN102758780A (zh) * 2011-04-26 2012-10-31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离心风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82222A1 (ja) 2017-05-18
JPWO2017082221A1 (ja) 2018-08-30
JPWO2017082222A1 (ja) 2018-08-30
EP3376047A1 (en) 2018-09-19
JP6717029B2 (ja) 2020-07-01
EP3376047A4 (en) 2019-07-24
CN108350900A (zh) 2018-07-31
JP2017089610A (ja) 2017-05-25
WO2017082221A1 (ja) 2017-05-18
US20180242800A1 (en) 2018-08-30
CN108291555A (zh) 2018-07-17
EP3376046A4 (en) 2019-08-07
EP3376046A1 (en) 2018-09-19
US20180245601A1 (en) 2018-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50900B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108350899B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US9605682B2 (en) Blower fan
JP2016223428A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CN203743072U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108026937B (zh) 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CN109098984B (zh) 压缩机
JP2007224779A (ja) ファンモータ
CN113482943B (zh) 电动送风机及电气设备
JP2019113000A (ja) 遠心ファン
CN109904971B (zh) 马达以及具有该马达的送风装置
CN216554502U (zh) 送风装置和吸尘器
JP2016223429A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JP6470055B2 (ja)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JP2017008920A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TWI769618B (zh) 風扇馬達
JP2019100314A (ja) 送風装置
CN114135501A (zh) 旋转设备
CN216642554U (zh) 转子组装件、送风装置及吸尘器
CN110566477A (zh) 一种风机及吸尘器
US11976669B2 (en) Housing for axial fan and axial fan
CN116335969A (zh) 送风装置
JP2019103356A (ja) モータ、及び、それを有する送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