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9797A - 光纤的制造方法、光纤的制造装置及光纤 - Google Patents

光纤的制造方法、光纤的制造装置及光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9797A
CN108349797A CN201680064227.XA CN201680064227A CN108349797A CN 108349797 A CN108349797 A CN 108349797A CN 201680064227 A CN201680064227 A CN 201680064227A CN 108349797 A CN108349797 A CN 108349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optical fiber
primary
glass fibre
hard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42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崎卓
相马之
相马一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49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979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7/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flakes, fibres, or filaments from softened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 C03B37/01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 C03B37/02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rawing or extruding, e.g. direct drawing of molten glass from nozzles; Cooling fins therefor
    • C03B37/025Manufacture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by drawing or extruding, e.g. direct drawing of molten glass from nozzles; Cooling fins therefor from reheated softened tubes, rods, fibres or filaments, e.g. drawing fibres from preforms
    • C03B37/027Fibr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sorts of glass, e.g. glass optical fibres
    • C03B37/02718Thermal treatment of the fibre during the drawing process, e.g. coo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5/00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 C03C25/10Coa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Fibres Or Filaments (AREA)
  •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res, And Optical Fiber Bund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光纤(G2)的制造方法,该光纤(G2)是在拉丝出的玻璃纤维(G1)包覆紫外线硬化性树脂而成的,在该光纤(G2)的制造方法中,在利用加热炉(4)对光纤母材(G)进行加热而拉丝出玻璃纤维(G1)并卷绕为止的期间,具有下述工序:冷却工序,对包覆紫外线硬化性树脂之前的玻璃纤维(G1)进行冷却;一次涂敷工序,在冷却的玻璃纤维(G1)的周围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初级树脂,在使初级树脂硬化之前在初级树脂的周围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次级树脂,使初级树脂及次级树脂硬化;以及二次涂敷工序,利用辊(12)对包覆有初级树脂及次级树脂的光纤(G2)的行进方向进行改变后,在次级树脂的周围追加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树脂并使其硬化。

Description

光纤的制造方法、光纤的制造装置及光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的制造方法、光纤的制造装置及光纤。
背景技术
在光纤制造装置中,通过生产技术的提高,寻求光纤的拉丝的进一步的高速化。
专利文献1是涉及光纤拉丝装置的发明,公开有在经过了第1涂覆装置及硬化炉中的纺丝纤维进入第2以及之后的涂覆装置之前,使该纺丝纤维与高冷却效率的纤维引导装置、例如绞盘或轮子接触,并进行拉丝。
专利文献2是涉及包覆线条体的制造方法的发明,公开有在利用第1紫外线照射装置对涂敷有树脂的线条体照射紫外线之后,对线条体的行进方向进行改变,利用与第1紫外线照射装置不同的第2紫外线照射装置对树脂照射紫外线,由此使涂敷于线条体的树脂硬化而形成包覆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2-2418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625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光纤的制造方法,是在拉丝出的玻璃纤维包覆紫外线硬化性树脂而成的光纤的制造方法,
在该光纤的制造方法中,
在利用加热炉对光纤母材进行加热而拉丝出玻璃纤维并卷绕为止的期间,具有下述工序:
冷却工序,对包覆所述紫外线硬化性树脂之前的所述玻璃纤维进行冷却;
一次涂敷工序,在冷却的所述玻璃纤维的周围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初级树脂,在使所述初级树脂硬化之前在所述初级树脂的周围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次级树脂,使所述初级树脂及所述次级树脂硬化;以及
二次涂敷工序,利用辊对包覆有所述初级树脂及所述次级树脂的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改变后,在所述次级树脂的周围追加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树脂并使其硬化。
另外,本公开的光纤的制作装置,是在拉丝出的玻璃纤维包覆紫外线硬化性树脂而成的光纤的制作装置,
该光纤的制造装置具有:
加热炉,其对光纤母材进行加热而使该光纤母材软化;
冷却装置,其对从软化的所述光纤母材拉丝出的玻璃纤维进行冷却;
一次涂敷装置,其在冷却的所述玻璃纤维的周围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初级树脂及次级树脂;
一次紫外线照射装置,其使涂敷于所述玻璃纤维的所述初级树脂及次级树脂硬化;
辊,其对所述初级树脂及所述次级树脂硬化后的所述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改变;
二次涂敷装置,其在利用所述辊改变了行进方向的所述光纤的周围追加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树脂;以及
二次紫外线照射装置,其使通过所述二次涂敷装置涂敷的树脂硬化。
另外,本公开的光纤具有:
玻璃纤维;
在所述玻璃纤维的周围包覆的紫外线硬化性的一层初级树脂层;以及
在所述初级树脂层的周围包覆的紫外线硬化性的多层次级树脂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能够实施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的制造方法的光纤制造装置的一个方式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现有例所涉及的光纤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光纤制造装置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概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课题>
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光纤拉丝装置那样,在经由绞盘或轮子对光纤进行冷却的方法中,不能在光纤的周方向上均匀地进行冷却。因此,第2以及之后的涂覆装置中的树脂的涂敷变得不均匀,有可能发生树脂的厚度不均匀。另外,如果将线速速度提高,则纺丝纤维以高温状态直接进入第1涂覆装置,在拉丝的高速化方面存在极限。
另外,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包覆线条体的制造方法,是将用于形成对玻璃纤维的周围进行包覆的包覆层的全部紫外线硬化性树脂涂敷之后,分为第1紫外线照射装置和第2紫外线照射装置而进行该树脂的硬化。即,将用于形成包覆层的树脂一次性地全量涂敷,因此需要以在对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改变时树脂不会变形的程度,利用第1紫外线照射装置对树脂进行硬化,在拉丝的高速化方面存在极限,并且不能大幅地减小直至对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改变为止的距离。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增大光纤的拉丝设备的规模而能够以高线速对光纤进行拉丝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光纤的制造装置及光纤。
<本公开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无需增大光纤的拉丝设备的规模而能够以高线速对光纤进行拉丝。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要>
首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概要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的制造方法是,
(1)在拉丝出的玻璃纤维包覆紫外线硬化性树脂而成的光纤的制造方法,
在该光纤的制造方法中,
在利用加热炉对光纤母材进行加热而拉丝出玻璃纤维并卷绕为止的期间,具有下述工序:
冷却工序,对包覆所述紫外线硬化性树脂之前的所述玻璃纤维进行冷却;
一次涂敷工序,在冷却的所述玻璃纤维的周围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初级树脂,在使所述初级树脂硬化之前在所述初级树脂的周围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次级树脂,使所述初级树脂及所述次级树脂硬化;以及
二次涂敷工序,利用辊对包覆有所述初级树脂及所述次级树脂的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改变后,在所述次级树脂的周围追加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树脂并使其硬化。
根据上述光纤的制造方法,在一次涂敷工序中在玻璃纤维的周围涂敷最终应涂敷的树脂中的一部分的树脂以及使其硬化之后,对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然后在二次涂敷工序中涂敷剩余的树脂以及使其硬化。因此,能够减少在一次涂敷工序中所使用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的数量,能够在已有的拉丝塔配置长尺寸的冷却装置。因此,无需增大光纤的拉丝设备的规模而能够以高线速对光纤进行拉丝。
(2)优选为,在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中追加涂敷该树脂的方法,是在所述一次涂敷工序中涂敷的所述次级树脂的周围利用单个包覆模而涂敷一层树脂的单模方式,在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中所使用的树脂是所述次级树脂。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在一次涂敷工序中涂敷如下厚度的次级树脂,即,在该厚度下具有可承受与辊之间的接触的强度,能够在二次涂敷工序中涂敷次级树脂的剩余的厚度。
(3)优选为,在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中追加涂敷该树脂的方法,是在所述一次涂敷工序中涂敷的所述次级树脂的周围利用单个包覆模而涂敷一层树脂的单模方式,在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中所使用的树脂与所述次级树脂不同。
(4)优选为,在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中追加涂敷该树脂的方法,是在所述一次涂敷工序中涂敷的所述次级树脂的周围利用多个包覆模而涂敷至少二层树脂的双模方式。
(5)优选为,在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中追加涂敷该树脂的方法是具有第一追加涂敷工序和第二追加涂敷工序的串联方式,该第一追加涂敷工序是在所述一次涂敷工序中涂敷的所述次级树脂的周围追加涂敷树脂,该第二追加涂敷工序是在所述第一追加涂敷工序中涂敷的所述树脂的周围进一步追加涂敷树脂。
(6)优选为,在所述第二追加涂敷工序中涂敷的树脂是与所述次级树脂不同的树脂。
(7)优选为,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中的、第一层的树脂是所述次级树脂,第二层的树脂是构成着色层的着色树脂。
根据这些结构,能够在玻璃纤维的周围形成大于或等于3层的包覆层。
(8)光纤的制作方法,还包含下述工序:
在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之后,利用辊将所述光纤的朝向改变的工序;以及
三次涂敷工序,在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中涂敷的树脂的周围追加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树脂并使其硬化。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实现光纤的拉丝速度的进一步的高速化。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纤的制造装置是,
(9)在拉丝出的玻璃纤维包覆紫外线硬化性树脂而成的光纤的制作装置,
该光纤的制造装置具有:
加热炉,其对光纤母材进行加热而使该光纤母材软化;
冷却装置,其对从软化的所述光纤母材拉丝出的玻璃纤维进行冷却;
一次涂敷装置,其在冷却的所述玻璃纤维的周围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初级树脂及次级树脂;
一次紫外线照射装置,其使涂敷于所述玻璃纤维的所述初级树脂及次级树脂硬化;
辊,其对所述初级树脂及所述次级树脂硬化后的所述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改变;
二次涂敷装置,其在利用所述辊改变了行进方向的所述光纤的周围追加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树脂;以及
二次紫外线照射装置,其使通过所述二次涂敷装置涂敷的树脂硬化。
根据上述的光纤的制造装置,在一次涂敷装置中在玻璃纤维的周围涂敷最终应涂敷的树脂中的一部分的树脂,在利用一次紫外线照射装置使该一部分的树脂硬化之后,对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然后在二次涂敷装置及二次紫外线照射装置中涂敷剩余的树脂以及使其硬化。因此,能够减少在加热炉正下方配置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的数量,使用已有的拉丝塔配置长尺寸的冷却装置。因此,无需增大光纤的拉丝设备的规模而能够以高线速对光纤进行拉丝。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纤,
(10)具有:
玻璃纤维;
在所述玻璃纤维的周围包覆的紫外线硬化性的一层初级树脂层;以及
在所述初级树脂层的周围包覆的紫外线硬化性的多层次级树脂层。
根据该结构,初级树脂层和次级树脂层之间不易剥离,并且光纤的由于侧压而引起的传送损耗增加得到抑制。
并且,优选为将所述初级树脂层和所述次级树脂层相加的包覆厚度大于或等于27.5μm而小于50μm。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下面,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的制造方法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能够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光纤的制造方法而对光纤进行制造的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所示,光纤制造装置1具有:拉丝塔2,其沿大致铅垂方向直立设置;加热炉4,其对在拉丝塔2的上部设置的光纤母材G进行加热;以及冷却装置6,其对玻璃纤维G1进行冷却。并且,光纤制造装置1在冷却装置6的下方,具有第一包覆涂敷装置8、第一紫外线照射装置10及第一引导辊12。并且,光纤的制造装置1具有第二引导辊14、第二包覆涂敷装置16、第二紫外线照射装置18、第三引导辊20、绞盘22及卷绕线轴24。
对于光纤母材G,在拉丝塔2内其上部被把持,向加热炉4内输送而能够使其沿铅垂方向移动。向加热炉4内供给的光纤母材G通过加热炉4所具有的加热器5,其下端侧被加热而熔融,向下方被拉伸。光纤母材G向下方被拉伸而细径化,由此形成玻璃体的玻璃纤维G1。拉丝出的玻璃纤维G1沿第一行进方向d1进行移动。此外,也可以设为在加热炉4的下方设置例如激光式的外径测定器(未图示),对从加热炉4拉出的玻璃纤维G1的外径进行测定的结构。
在加热炉4的下方,沿第一行进方向d1设置有长尺寸的冷却装置6。冷却装置6为了充分对玻璃纤维G1进行冷却而沿玻璃纤维G1的第一行进方向d1具有规定的长度L1。冷却装置6在其主体部的中央的位置,在长度方向范围形成有供玻璃纤维G1穿过的插入孔。向该插入孔送入冷却气体,插入贯穿至插入贯穿孔的玻璃纤维G1被冷却。另外,冷却装置6的主体在其内部,沿长度方向形成有冷却流体用的流路,使得冷却流体在其内部进行循环。通过该冷却流体,插入孔内的冷却气体被冷却,玻璃纤维G1经过该冷却气体气氛中,从而能够将拉丝后的玻璃纤维G1冷却至适当的温度。由此,能够将玻璃纤维G1的温度下降至能够将树脂涂敷于外周的程度。
在第一行进方向d1上的冷却装置6的下方,设置有对玻璃纤维G1涂敷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的第一包覆涂敷装置8。在第一包覆涂敷装置8贮存有液状的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第一包覆涂敷装置8是所谓的双模方式的装置,作为包覆模而具有以同轴状设置有多个孔部的双模。通过双模,能够在玻璃纤维G1的周围同时涂敷初级树脂和次级树脂这2层紫外线硬化性树脂。在玻璃纤维G1的周围涂敷的初级树脂例如以大于或等于170μm而小于等于210μm的包覆直径涂敷,优选以200μm的包覆直径涂敷。另外,在初级树脂的周围涂敷的次级树脂是由在硬化后比构成初级树脂的树脂材料硬的树脂材料构成的。次级树脂例如以大于或等于5μm而小于或等于15μm的厚度涂敷,优选以10μm的厚度涂敷。次级树脂难以以小于或等于5μm的厚度均匀地涂敷于初级树脂的周围,如果大于或等于15μm的厚度,则难以通过第一紫外线照射装置10充分地使其硬化。
在第一行进方向d1上的第一包覆涂敷装置8的下方,配置有用于使涂敷的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硬化的第一紫外线照射装置1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例如设置有3台第一紫外线照射装置10。第一紫外线照射装置10例如是利用多灯的UV灯对涂敷了树脂的光纤G2照射紫外线,使紫外线硬化性的初级树脂及次级树脂硬化的结构。通过第一包覆涂敷装置8在玻璃纤维G1的外周涂敷2层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然后,利用第一紫外线照射装置10使紫外线硬化树脂硬化,由此制作出在玻璃纤维G1的周围形成有初级树脂包覆层及次级树脂包覆层的光纤G2。此外,也可以够成为,在第一紫外线照射装置10的下方设置未图示的外径测定器,以使利用外径测定器进行测定的光纤G2的外径成为规定值的方式,通过第一包覆涂敷装置8涂敷紫外线硬化性树脂。
在第一行进方向d1上的第一紫外线照射装置10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引导辊12。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加热炉4至第一引导辊12为止的玻璃纤维G1及光纤G2的路径线设为第一路径线PL1。第一引导辊12将经过了第一紫外线照射装置10的光纤G2的行进方向,从第一行进方向d1变更为第二行进方向d2。第二行进方向d2优选在从拉丝塔2的最下部观察时为斜上方向。
在第一引导辊12的下游侧,配置有第二引导辊14。第二引导辊14设置于拉丝塔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使得光纤G2沿着与第一行进方向d1不同的第二行进方向d2移动。而且,第二引导辊14将经由第一引导辊12而沿着第二行进方向d2移动的光纤G2的行进方向变更为与第二行进方向d2不同的第三行进方向d3。第三行进方向d3优选为与第一行进方向d1大致平行的向下的方向。
在第二引导辊14的下方,设置有对光纤G2涂敷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的第二包覆涂敷装置16。第二包覆涂敷装置16是所谓的单模方式的装置,作为包覆模而具有在光纤G2的周围能够以单层涂敷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的单模。在第二包覆涂敷装置16涂敷的树脂,例如能够设为与利用第一包覆涂敷装置8涂敷的次级树脂相同的树脂材料。在第二包覆涂敷装置16涂敷的次级树脂例如以大于或等于230μm而小于或等于260μm的包覆直径涂敷,优选以240μm的包覆直径涂敷。
此外,包覆直径并不限定于240μm。例如,也可以为更细的直径,将最终的包覆直径设为200μm。在该情况下,在第一包覆涂敷装置8中,在玻璃纤维G1的周围涂敷的初级树脂,例如以大于或等于150μm而小于或等于190μm的包覆直径涂敷,优选以170μm的包覆直径涂敷,在初级树脂的周围涂敷的次级树脂与前述同样地,例如以大于或等于5μm而小于或等于15μm的厚度涂敷,优选以10μm的厚度涂敷。而且,在第二包覆涂敷装置16中,涂敷次级树脂,涂敷为最终的包覆直径成为大于或等于180μm而小于或等于220μm,优选包覆直径成为200μm。在该情况下,初级树脂和次级树脂相加后的包覆厚度是,如果将玻璃直径设为125μm,则成为大于或等于27.5μm而小于或等于47.5μm。
另外,也可以为更细的直径,例如将玻璃直径设为80μm,将最终的包覆直径设为160μm。在该情况下,在第一包覆涂敷装置8中,在玻璃纤维G1的周围涂敷的初级树脂,例如以大于或等于100μm而小于或等于140μm的包覆直径涂敷,优选以120μm的包覆直径涂敷,在初级树脂的周围涂敷的次级树脂与前述同样地,例如以大于或等于5μm而小于或等于15μm的厚度涂敷,优选以10μm的厚度涂敷。而且,在第二包覆涂敷装置16中,涂敷次级树脂,涂敷为最终的包覆直径成为大于或等于140μm而小于或等于180μm,优选包覆直径成为160μm。在该情况下,初级树脂和次级树脂相加后的包覆厚度是,如果将玻璃直径设为80μm,则成为大于或等于30μm而小于或等于50μm。
在第二包覆涂敷装置16的下方,设置有3台第二紫外线照射装置18,该第二紫外线照射装置18用于使在光纤G2的周围追加涂敷的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硬化。第二紫外线照射装置18是与第一紫外线照射装置10相同的装置。通过利用第二包覆涂敷装置16在光纤G2的外周追加涂敷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然后利用第二紫外线照射装置18使紫外线硬化性树脂进行硬化反应,由此形成包覆层。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在第二紫外线照射装置18的下方设置未图示的外径测定器,以使利用外径测定器进行测定出的光纤G2的外径成为规定值的方式,通过第二包覆涂敷装置16涂敷紫外线硬化性树脂。
在第二紫外线照射装置18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引导辊20。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第二引导辊14至第三引导辊20为止的光纤G2的路径线设为第二路径线PL2。第三引导辊20将光纤G2的行进方向朝向后面记述的绞盘22而进行变更。经过了第二紫外线照射装置18的光纤G2经由第三引导辊20而引入绞盘22,通过绞盘22而被施加规定的张力。通过该绞盘22,光纤G2进一步向下游侧被输送。在绞盘22的下游侧,光纤G2被卷绕于卷绕线轴24。
图2是现有例所涉及的光纤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2所示,现有例所涉及的光纤制造装置1A具有:拉丝塔2;加热炉4,其设置于拉丝塔2的上部,对光纤母材G进行加热;以及冷却装置6A,其冷却玻璃纤维G1。并且,光纤制造装置1A在冷却装置6A的下部,具有包覆涂敷装置8、紫外线照射装置10A、引导辊12A、绞盘22以及线轴24。
在现有例所涉及的光纤制造装置1A中,通过单个包覆涂敷装置8,在玻璃纤维G1的周围涂敷用于形成包覆层的树脂全量。为了将该包覆层充分地硬化,在包覆涂敷装置8的下方设置有5台紫外线照射装置10A。在拉丝塔2的长度方向上,将从加热炉4至5台紫外线照射装置10A为止配置为一列,因此冷却装置6A的长度L2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冷却装置6的长度L1短。
<实施例>
针对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制造装置、和图2所示的现有例所涉及的光纤制造装置,进行了光纤的拉丝速度的评价。
在各制造装置中,对将光纤拉丝为使得光纤的包覆层(初级树脂及次级树脂)完全地硬化的情况下的速度进行了评价,其结果,与现有例所涉及的光纤制造装置相比,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制造装置中,能够将拉丝速度提高约1成左右。
在光纤制造装置中,如果试图实现光纤拉丝的高速化,则为了提高光纤的冷却效率而需要加长冷却装置。因此,也会考虑将拉丝塔比现有技术设得高而设置长尺寸的冷却装置。但是,如果改变已有的拉丝塔的高度,则要花费高额的费用和时间。
另一方面,如以上说明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光纤母材G利用加热炉4加热而拉丝出玻璃纤维G1并卷绕为止的期间,通过下述工序而制造光纤G2,即:冷却工序,对包覆紫外线硬化性树脂之前的玻璃纤维G1进行冷却;一次涂敷工序,在冷却的玻璃纤维G1的周围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初级树脂,并且在使初级树脂硬化之前在初级树脂的周围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次级树脂,并使其硬化;以及二次涂敷工序,利用引导辊12、14对包覆有初级树脂及次级树脂的光纤G2的行进方向进行改变后,在次级树脂的周围追加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树脂并使其硬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一次涂敷工序中涂敷的树脂厚度比现有技术薄,因此能够以少的数量的紫外线照射装置充分地使在一次涂敷工序中涂敷于光纤G2的树脂硬化。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减少在第一路径线PL1中配置在加热炉4及冷却装置6的正下方的第一紫外线照射装置10的台数。例如,将在图2所示的现有例中配置了5台的紫外线照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减少至3台。由此,无需进行将拉丝塔2加高等设备改善,能够将冷却装置6的长度L1设得比现有例的冷却装置6A的长度L2长而提高冷却能力。因此,无需将光纤G2的拉丝设备的规模增大,能够提高光纤G2的拉丝速度。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玻璃纤维G1及光纤G2以高速进行拉丝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将玻璃纤维G1及光纤G2充分冷却之后进行树脂的涂敷。另外,能够利用少的数量的第一紫外线照射装置10使树脂充分地硬化,因此能够抑制经由第一及第二引导辊12、14而对光纤G2的行进方向进行变更时的光纤G2的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二次涂敷工序中追加涂敷树脂的方法是,在通过第一包覆涂敷装置8所具有的单个包覆模而在一次涂敷工序中涂敷的次级树脂的周围涂敷一层次级树脂的单模方式。根据该结构,在一次涂敷工序中将如下厚度的次级树脂,即,在该厚度下具有可承受与引导辊12之间的接触的强度的次级树脂涂敷在初级树脂的周围,在二次涂敷工序中涂敷次级树脂的剩余的厚度,从而能够维持高线速,并涂敷最终所需的厚度的次级树脂以及使其硬化。
另外,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光纤制造装置1制造出的光纤G2具有:玻璃纤维G1;在玻璃纤维G1的周围包覆的紫外线硬化性的一层初级树脂层;以及在初级树脂层的周围包覆的紫外线硬化性的多层次级树脂层。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G2设为最初仅对初级树脂层和次级树脂层的内侧(第一层的次级树脂层)进行硬化的结构,因此与现有的次级树脂层只有1层的光纤相比较,能够得到在初级树脂层和次级树脂层之间树脂不易剥离这样的显著的效果。即,如现有技术所示,在次级树脂层为1层的情况下,在使初级树脂层和次级树脂层的整体同时进行硬化时,从次级树脂层的最外部进行硬化,因此由于与硬化相伴的收缩而在初级树脂层和次级树脂层的内部容易残留应力。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下述结构,即,在一次涂敷工序中将次级树脂层在初级树脂层的周围较薄地进行涂敷而使初级树脂层和该第一层的次级树脂层硬化后,在二次涂敷工序中在第一层的次级树脂层的周围涂敷第二层的次级树脂层以及使其硬化,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层的次级树脂层的厚度比现有技术薄,因此在一次涂敷工序中的硬化时的次级树脂层的收缩较少,在初级树脂层及第一层的次级树脂层的内部不易残留应力。另外,在二次涂敷工序中在第二层的次级树脂层硬化时初级树脂层和第一层的次级树脂层已经硬化,因此不易受到影响。因此,在初级树脂层及次级树脂层的内部不易残留应力。并且,利用3台第一紫外线照射装置10对第一层的次级树脂层直接照射紫外线后,从3台第二紫外线照射装置18照射而穿过第二层的次级树脂层的紫外线也会照射至该第一层的次级树脂层。另一方面,对第二层的次级树脂层只有从3台第二紫外线照射装置18直接照射紫外线。因此,第一层的次级树脂层的紫外线照射量比第二层的次级树脂层多。因此,能够使第一层的次级树脂层比第二层的次级树脂层更硬,与现有的次级树脂层为1层的光纤相比较,能够抑制初级树脂层的变形。由此,能够实现树脂不易剥离的效果、光纤G2的由侧压引起的传送损耗增加得到抑制这样的效果。
以上,详细且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的前提下进行各种变更或修正。另外,在上述说明的结构部件的数量、位置、形状等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变更至为了实施本发明而优选的数量、位置、形状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二包覆涂敷装置16追加涂敷的树脂是与利用第一包覆涂敷装置8涂敷的次级树脂相同的树脂,但并不限定于该例子。利用第二包覆涂敷装置16追加涂敷的树脂也可以是与次级树脂不同的树脂,例如能够涂敷作为识别用着色层而使用的着色树脂。根据该结构,在光纤的拉丝工序中,能够在玻璃纤维的周围形成大于或等于3层的包覆层。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包覆涂敷装置16具有单模,但并不限定于该例子。作为第二包覆涂敷装置,也可以与第一包覆涂敷装置8同样地,采用具有以同轴状设置有多个孔部的双模的结构。在如上所述的双模方式的第二包覆涂敷装置中,能够设为下述结构,即,作为第一层而涂敷与次级树脂相同的树脂,作为第二层而涂敷与次级树脂不同的树脂。作为第二层的树脂,例如能够涂敷上述的着色树脂或作为光缆等的最外皮而使用的材质比次级树脂硬的树脂。另外,在双模方式的第二包覆涂敷装置中,也能够设为下述结构,即,作为第一层而涂敷与次级树脂不同的树脂,作为第二层而涂敷识别用着色树脂。
另外,作为第二包覆涂敷装置,也可以采用将包覆第一层的树脂的涂敷装置和包覆第二层的树脂涂敷装置分别独立地设置的、所谓的串联方式。即,在第二包覆涂敷装置中追加涂敷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的方法能够设为具有下述工序的结构:第一追加涂敷工序,在利用第一包覆涂敷装置涂敷的次级树脂的周围追加涂敷第一层的树脂而使其硬化;以及第二追加涂敷工序,在通过第一追加涂敷工序涂敷的第一层的树脂的周围进一步追加涂敷第二层的树脂而使其硬化。在该情况下,例如能够在第一追加涂敷工序中作为第一层而涂敷次级树脂(利用第一包覆涂敷装置涂敷的次级树脂的剩余部分),在第二追加涂敷工序中作为第二层涂敷与次级树脂不同的着色树脂。根据该机构,也能够在光纤的拉丝工序中,在玻璃纤维的周围形成大于或等于3层的包覆层。
例如,也可以设为在从第一引导辊12至第二引导辊14为止的期间设置追加的紫外线照射装置的结构。由此,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光纤G2的包覆层的未硬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有加热炉4的正下方的第一路径线PL1、和设置于第1路径线PL1的下游侧的第二路径线PL2,但也可以设为如图3所示的光纤制造装置100所示,进而在第二路径线PL2的下游侧具有第三路径线PL3的结构。在图3中,在上述说明的二次涂敷工序之后,包含有将光纤G2的行进方向(朝向)利用引导辊20、114进行改变的工序;以及利用第三包覆涂敷装置116追加涂敷紫外线硬化性树脂,利用第三紫外线照射装置118使树脂硬化的三次涂敷工序。根据该结构,例如,能够在一次涂敷工序及二次涂敷工序中在玻璃纤维G1的周围对最终应涂敷的树脂中的一部分的树脂进行涂敷以及使其硬化之后,在三次涂敷工序中对剩余的树脂进行涂敷以及使其硬化。由此,能够在各路径线PL1~PL3中将应该进行硬化的树脂的厚度减薄,因此能够进一步将光纤G2的拉丝速度高速化。
本申请要求基于在2015年11月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即特愿2015-216394的优先权,将上述日本申请中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引入。
标号的说明
1:光纤制造装置
2:拉丝塔
4:加热炉
5:加热器
6:冷却装置
8:第一包覆涂敷装置
10:第一紫外线照射装置
12:第一引导辊
14:第二引导辊
16:第二包覆涂敷装置
18:第二紫外线照射装置
20:第三引导辊
22:绞盘
24:卷绕线轴
G:光纤母材
G1:玻璃纤维
G2:光纤
PL1:第一路径线
PL2:第二路径线
PL3:第三路径线

Claims (11)

1.一种光纤的制造方法,该光纤是在拉丝出的玻璃纤维包覆紫外线硬化性树脂而成的,
在该光纤的制造方法中,
在利用加热炉对光纤母材进行加热而拉丝出玻璃纤维并卷绕为止的期间,具有下述工序:
冷却工序,对包覆所述紫外线硬化性树脂之前的所述玻璃纤维进行冷却;
一次涂敷工序,在冷却的所述玻璃纤维的周围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初级树脂,在使所述初级树脂硬化之前在所述初级树脂的周围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次级树脂,使所述初级树脂及所述次级树脂硬化;以及
二次涂敷工序,利用辊对包覆有所述初级树脂及所述次级树脂的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改变后,在所述次级树脂的周围追加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树脂并使其硬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中追加涂敷该树脂的方法,是在所述一次涂敷工序中涂敷的所述次级树脂的周围利用单个包覆模而涂敷一层树脂的单模方式,在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中所使用的树脂是所述次级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中追加涂敷该树脂的方法,是在所述一次涂敷工序中涂敷的所述次级树脂的周围利用单个包覆模而涂敷一层树脂的单模方式,在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中所使用的树脂与所述次级树脂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中追加涂敷该树脂的方法,是在所述一次涂敷工序中涂敷的所述次级树脂的周围利用多个包覆模而涂敷至少二层树脂的双模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中追加涂敷该树脂的方法是具有第一追加涂敷工序和第二追加涂敷工序的串联方式,该第一追加涂敷工序是在所述一次涂敷工序中涂敷的所述次级树脂的周围追加涂敷树脂,该第二追加涂敷工序是在所述第一追加涂敷工序中涂敷的所述树脂的周围进一步追加涂敷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二追加涂敷工序中涂敷的树脂是与所述次级树脂不同的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中的、第一层的树脂是所述次级树脂,第二层的树脂是构成着色层的着色树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的制造方法,其中,
还包含下述工序:
在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之后,利用辊将所述光纤的朝向改变的工序;以及
三次涂敷工序,在所述二次涂敷工序中涂敷的树脂的周围追加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树脂并使其硬化。
9.一种光纤的制造装置,该光纤是在拉丝出的玻璃纤维包覆紫外线硬化性树脂而成的,
该光纤的制造装置具有:
加热炉,其对光纤母材进行加热而使该光纤母材软化;
冷却装置,其对从软化的所述光纤母材拉丝出的玻璃纤维进行冷却;
一次涂敷装置,其在冷却的所述玻璃纤维的周围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初级树脂及次级树脂;
一次紫外线照射装置,其使涂敷于所述玻璃纤维的所述初级树脂及次级树脂硬化;
辊,其对所述初级树脂及所述次级树脂硬化后的所述光纤的行进方向进行改变;
二次涂敷装置,其在利用所述辊改变了行进方向的所述光纤的周围追加涂敷紫外线硬化性的树脂;以及
二次紫外线照射装置,其使通过所述二次涂敷装置涂敷的树脂硬化。
10.一种光纤,其具有:
玻璃纤维;
在所述玻璃纤维的周围包覆的紫外线硬化性的一层初级树脂层;以及
在所述初级树脂层的周围包覆的紫外线硬化性的多层次级树脂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纤,其中,
将所述初级树脂层和所述次级树脂层相加的包覆厚度大于或等于27.5μm而小于50μm。
CN201680064227.XA 2015-11-04 2016-10-24 光纤的制造方法、光纤的制造装置及光纤 Withdrawn CN1083497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6394 2015-11-04
JP2015216394 2015-11-04
PCT/JP2016/081462 WO2017077895A1 (ja) 2015-11-04 2016-10-24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光ファイバ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光ファイ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9797A true CN108349797A (zh) 2018-07-31

Family

ID=58662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4227.XA Withdrawn CN108349797A (zh) 2015-11-04 2016-10-24 光纤的制造方法、光纤的制造装置及光纤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7077895A1 (zh)
CN (1) CN108349797A (zh)
RU (1) RU2018116645A (zh)
WO (1) WO201707789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7961A (zh) * 2019-05-23 2020-11-2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的制造方法及光纤的制造装置
CN111977964A (zh) * 2019-05-23 2020-11-2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的制造方法及光纤的制造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7579B2 (ja) * 2017-04-10 2019-01-2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16283A (ja) * 1997-10-14 1999-04-27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被覆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CN1487319A (zh) * 2002-06-07 2004-04-07 ��ʽ�����ٲ� 具有第一套层和第二套层的光纤和光缆以及热胀系数选择方法
CN101467085A (zh) * 2007-05-08 2009-06-24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制造方法及光纤制造装置
CN102584000A (zh) * 2012-02-28 2012-07-18 南京烽火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窗口化剥离光纤带的光纤制造方法
JP2012167012A (ja) * 2012-04-12 2012-09-06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紡糸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74639A (ja) * 1987-04-30 1988-11-11 Showa Electric Wire & Cable Co Ltd 光フアイバの製造方法
JP2583996B2 (ja) * 1988-08-30 1997-02-1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ファイバの被覆装置
JP2005162502A (ja) * 2003-11-28 2005-06-23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被覆線条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320191A (ja) * 2004-05-07 2005-11-17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素線の製造方法、光ファイバ素線の製造装置
JP2010117526A (ja) * 2008-11-12 2010-05-2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紫外線照射装置及び光ファイバの被覆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16283A (ja) * 1997-10-14 1999-04-27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被覆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CN1487319A (zh) * 2002-06-07 2004-04-07 ��ʽ�����ٲ� 具有第一套层和第二套层的光纤和光缆以及热胀系数选择方法
CN101467085A (zh) * 2007-05-08 2009-06-24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制造方法及光纤制造装置
CN102584000A (zh) * 2012-02-28 2012-07-18 南京烽火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窗口化剥离光纤带的光纤制造方法
JP2012167012A (ja) * 2012-04-12 2012-09-06 Fujikura Ltd 光ファイバ紡糸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7961A (zh) * 2019-05-23 2020-11-2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的制造方法及光纤的制造装置
CN111977964A (zh) * 2019-05-23 2020-11-24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的制造方法及光纤的制造装置
CN111977961B (zh) * 2019-05-23 2023-09-19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的制造方法及光纤的制造装置
CN111977964B (zh) * 2019-05-23 2023-12-05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光纤的制造方法及光纤的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7077895A1 (ja) 2018-08-23
WO2017077895A1 (ja) 2017-05-11
RU2018116645A (ru) 2019-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52146B2 (en)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fiber and an optical fiber so obtained
CN108349797A (zh) 光纤的制造方法、光纤的制造装置及光纤
JP2015214475A (ja) 延長された照射装置および非直線経路によるファイバの硬化
CN107728277A (zh) 一种中心束管式光缆集成生产线
CN107942432A (zh) 光纤的制作方法及光纤
JP2950264B2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
US11846407B2 (en) Bare optical fiber manufacturing method
JP2635475B2 (ja) 光ファイバの被覆形成方法
CN113292256A (zh) 一种光纤表面耐高温耐氢损聚酰亚胺涂覆工艺
KR20030089422A (ko) 광 파이버의 드로잉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9111626A1 (ja) 光ファイバ素線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7474388B1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
JPH01167264A (ja) 光ファイバの被覆方法
JPS615211A (ja) 光テ−プ型ユニツトの製造方法
JP2583996B2 (ja) 光ファイバの被覆装置
CN112979154A (zh) 光纤的制造方法
JP2023119763A (ja) 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JP5535057B2 (ja) 被覆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JPH0580238A (ja) 光フア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04029087A (ja) テープ状光ファイバ心線の製造装置,製造方法およびテープ状光ファイバ心線
JPH05221694A (ja)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
JPH0717742A (ja) 着色光ファイバ心線の製造方法
JPH11116283A (ja) 被覆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JPH09301744A (ja) 被覆光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JPH11268933A (ja) 単心光ファイバ心線又はテープ状心線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