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9420A - 座椅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座椅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9420A
CN108349420A CN201680064251.3A CN201680064251A CN108349420A CN 108349420 A CN108349420 A CN 108349420A CN 201680064251 A CN201680064251 A CN 201680064251A CN 108349420 A CN108349420 A CN 108349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ok
claw
shell
loc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42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刀根大祐
岩佐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349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94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 B60N2/3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loading platform
    • B60N2/366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convertible for other use into a loading platform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k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4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provided with a lock mechanism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back-re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04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11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back-rest being hinged on the cushion, e.g. "portefeuille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05/00General mechanical or structural details
    • B60N2205/20Measures for elimination or compensation of play or backlas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锁定装置,具备:基座,其具有以座椅和车体中的任意一者并接纳设置于上述座椅和上述车体中的任意另一者的撞击器的方式设置的槽部;壳体,其具有以与上述基座对置地设置并接纳上述撞击器的方式构成的槽部;钩,其设置在上述基座与上述壳体之间,能够旋转,并通过至少与上述壳体的槽部配合来形成夹住上述撞击器的锁定状态;卡爪,其设置在上述基座与上述壳体之间,能够旋转,并与上述钩的周面卡合而将上述钩保持为锁定状态;以及凸轮,其设置在上述基座与上述壳体之间,能够旋转,并将保持锁定状态的上述钩向锁定方向按压,上述钩的局部和上述卡爪的局部在它们的轴线方向上相互重叠。

Description

座椅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车辆的座椅锁定于车体的座椅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的座椅锁定装置具备:设有接纳撞击器的嵌入槽的基座部件、与基座部件的嵌入槽配合来夹住撞击器的锁闩、与锁闩卡合而将锁闩保持为锁定状态的卡爪、对保持为锁定状态的锁闩施加朝向锁定方向的按压力的凸轮板。锁闩、卡爪以及凸轮板分别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基座部件旋转。另外,锁闩具有与嵌入槽内的撞击器卡合的束缚槽。根据锁闩的旋转位置上的差异,束缚槽在嵌入槽内变为打开状态或者关闭状态。锁闩始终被朝束缚槽打开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施力。卡爪和凸轮板始终分别被朝逆时针方向施力。
随着撞击器向在嵌入槽内处于打开状态的束缚槽形成压入,锁闩克服朝向顺时针方向的作用力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伴随着该锁闩的旋转,卡爪克服朝向逆时针方向的作用力而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不久卡爪的外周部分与设置于锁闩的外周部分的锁定接受部卡合。由此,锁闩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受限,并且锁闩的束缚槽维持关闭的状态。另外,设置于锁闩的侧表面的被按压部受凸轮板的外周部分按压,由此锁闩欲沿逆时针方向(锁定方向)旋转。随着该锁闩的旋转,撞击器被按压于嵌入槽的内壁,由此抑制撞击器的晃动。
专利文献1:日本授权特许第4383147号公报
根据专利文献1的座椅锁定装置,卡爪的外周部分与设置于锁闩的外周部分的锁定接受部卡合,由此限制锁闩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由此锁闩维持锁定状态。另外,存在因座椅的扭动等,使锁闩沿其旋转轴(例如与凸轮板相反的一侧)错位而令锁闩与卡爪的卡合解除之虞,但该锁闩的错位受锁闩(例如设置有该束缚槽的部分)与基座部件的抵接限制。
这里,为了更稳定地抑制锁闩的错位,需要使锁闩的在锁定状态下横穿嵌合槽的部分在旋转方向上的尺寸相比于嵌合槽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足够大。这是因为,例如在锁定状态下,在锁闩的设置有束缚槽的部分位于嵌合槽内的状态下,锁闩不会被基座部件充分挡住。
然而,随着锁闩的旋转方向尺寸的变大,锁闩所需要的旋转量(旋转角度范围)增大,所以座椅锁定装置的体积也变大。座椅锁定装置有进一步减小体积的要求,但需要增大锁闩的在旋转方向上的尺寸成为阻碍座椅锁定装置体积小型化的一个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进一步减小体积的座椅锁定装置。
解决上述课题的座椅锁定装置具备:基座,其具有以设置于座椅和车体中的任意一者并接纳设置于上述座椅和上述车体中的任意另一者的撞击器的方式构成的槽部;壳体,其具有以与上述基座对置地设置并接纳上述撞击器的方式构成的槽部;钩,其设置在上述基座与上述壳体之间,能够旋转,并至少与上述壳体的槽部配合而形成夹住上述撞击器的锁定状态的;卡爪,其设置在上述基座与上述壳体之间,能够旋转,并通过与上述钩的周面卡合而将上述钩保持为锁定状态;以及凸轮,其设置在上述基座与上述壳体之间设置,能够旋转,将被保持为锁定状态的上述钩向锁定方向按压,上述钩的局部和上述卡爪的局部在它们的轴线方向上相互重叠。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的搭载位置的座椅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座椅锁定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2的座椅锁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4是图3的座椅锁定装置的处于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之间的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图3的座椅锁定装置处于解锁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采用了更小直径的撞击器的情况下的图3的座椅锁定装置处于锁定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7是沿图3的7-7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8是其它实施方式的座椅锁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9是图8的座椅锁定装置的与图7对应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将座椅锁定装置设置于车辆的后部的座椅的具体一个实施方式。
<座椅的简要结构>
如图1所示,后部的座椅10具有供乘客就座的座垫11、供乘客倚靠后背的座椅靠背12。座椅靠背12设置为能够以其下端部为中心相对于座垫11旋转。座椅靠背12在图1中实线所示的直立位置与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前倾位置之间移动。
座椅靠背12的上部侧表面设置有座椅锁定装置13。座椅靠背12为直立位置时,座椅锁定装置13与设置于车体的U形的撞击器14卡合从而保持座椅靠背12的姿势。即,座椅10卡止于车体。通过与座椅锁定装置13连结的线15的拉扯操作,解除座椅锁定装置13与撞击器14的卡合,由此能够使座椅靠背12从直立位置向前倾位置旋转。线15作为操作部件发挥功能。
<座椅锁定装置>
接着,详细说明座椅锁定装置的结构。
如图2所示,座椅锁定装置13具有作为基座发挥功能的基座托架20、壳体30、副基座托架40。
基座托架20由金属材料形成为截面呈L形。基座托架20具有固定于未图示的座椅框架(具体而言,座椅托架)的呈矩形的安装板21a、和与安装板21a正交的呈矩形的支承板21b。在安装板21a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螺纹孔22a。用于将基座托架20固定于座椅托架的未图示的螺栓分别插通于这些螺纹孔22a、22a。支承板21b上设置有两个插通孔23、24。这些插通孔23、24沿支承板21b的长边方向排列。另外,在基座托架20上设置有供撞击器14插入的槽部25。槽部25以将从安装板21a的两个长边侧缘中与支承板21b相反一侧的长边侧缘的中央附近起切到支承板21b的中部的区间部分切去的形式设置。槽部25的设置于支承板21b的部分形成为随着趋向安装板21a(图2中的下方)而宽度扩大的梯形。
壳体30的侧表面与基座托架20的支承板21b对置。壳体30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为箱状,向支承板21b开口。在壳体30(准确地说是壳体30的平坦端壁)设置有圆筒状的突起部31和插通孔32。突起部31位于与基座托架20的插通孔23相同的轴线上。插通孔32位于与基座托架20的插通孔24相同的轴线上。另外,壳体30中,在突起部31的四周设置有环状的弹簧插入孔33。另外,壳体30上设置有供撞击器14插入的槽部34。槽部34以将图2的壳体30的下部切去的形式设置。从突起部31的轴线方向观察壳体30时,槽部34与基座托架20的槽部25重叠。
副基座托架40由金属材料形成为矩形板状。副基座托架40上设置有两个插通孔41、42。这些插通孔41、42沿副基座托架40的长边方向排列。插通孔41位于与壳体30的突起部31以及基座托架20的插通孔23相同的轴线上。插通孔42位于与壳体30的插通孔32以及基座托架20的插通孔24相同的轴线上。
在基座托架20与壳体30之间设置有作为座椅锁定装置13的其它结构部件的卡爪销51、钩销52、钩53、卡爪54、凸轮55、锁扣56、卡爪弹簧57以及凸轮弹簧58。
<卡爪销/钩销>
卡爪销51的第一端部穿过基座托架20的插通孔23。卡爪销51的第二端部插通于壳体30的突起部31和副基座托架40的插通孔41。另外,钩销52的第一端部插通于基座托架20的插通孔24,钩销52的第二端部插通于壳体30的插通孔32和副基座托架40的插通孔42。卡爪销51通过其两端部分别被铆接,由此与基座托架20、壳体30以及副基座托架40结合。钩销52通过其两端部分别被铆接,由此与基座托架20、壳体30以及副基座托架40结合。副基座托架40维持与壳体30的端壁接触的状态。
<钩>
钩53设置为能够相对于钩销52旋转。钩53由金属材料形成。钩53具有供钩销52穿过的轴承孔61、和供撞击器14插入的束缚槽62。束缚槽62作为朝与轴承孔61的轴线正交的方向(图2中的左方)延伸的位于第一突出部62a与第二突出部62b之间的槽而构成。第一突出部62a以比第二突出部62b接近轴承孔61的位置为起点而设置。图2中,第一突出部62a位于比第二突出部62b靠上方的位置。另外,第一突出部62a比第二突出部62b长。
钩53具有卡定部63和被按压部64。卡定部63在钩53的外周部分的以轴承孔61为基准的处于与束缚槽62相反一侧的部位突出设置。卡定部63向远离轴承孔61的方向(图2中的右斜上方)延伸。卡定部63上设置有卡定孔63a。被按压部64在钩53的外周部分在第一突出部62a与卡定部63之间突出设置。被按压部64向远离轴承孔61的方向(图2中的上方)延伸。在被按压部64上与壳体30相反一侧的侧表面设置有台阶部64a。台阶部64a设置被按压部64的在由顶端面和位于钩53的旋转方向上的与卡定部63相反一侧的侧表面64b形成的角部。
钩53以局部暴露的形式被缓冲部件65覆盖。卡定部63和被按压部64向外部暴露。钩53的侧表面和束缚槽62的内表面被缓冲部件65覆盖。将缓冲部件65上的在被按压部64的基端部的附近将钩53的在轴向上位于相互相反侧的两个侧表面覆盖的部分(轴承孔61的周边部分)相互连结的部分,作为被抵接部66发挥功能。从轴承孔61的轴线方向观察,被抵接部66具有与轴承孔61同轴的圆弧面。缓冲部件65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卡爪/凸轮>
卡爪54和凸轮55设置为分别能够相对于卡爪销51旋转。另外,卡爪54和凸轮55分别保持朝沿着卡爪销51的轴线的方向的移动受限制的状态。卡爪54位于凸轮55与基座托架20之间。在卡爪销51的轴线方向上,卡爪54和凸轮55设置在与钩53大致对齐的位置。
卡爪54由金属材料形成为板状。卡爪54具有供卡爪销51穿过的轴承孔71、和供锁扣56的局部插入的连结孔72。另外,在卡爪54的外周部,在形成有轴承孔71的部分和形成有连结孔72的部分之间的部分设置有呈带有圆角的三角形状的卡合突起部73。卡合突起部73向钩53突出。在卡合突起部73的外边缘部,在与连结孔72对应一侧的部分设置有旋转限制面74。旋转限制面74形成以轴承孔71的轴线为中心的圆弧面状。在卡合突起部73的外边缘部,在与轴承孔71对应一侧的部分设置有曲面状的引导面75。在旋转限制面74与引导面75相交处的卡合突起部73的相当于顶点的部分设置有圆弧面状的抵接部76。另外,在卡爪54的与凸轮55对置的侧表面设置有圆柱状的突起部77。在卡爪54的与凸轮55相反一侧的侧表面设置有限制突起部78。限制突起部78设置于旋转限制面74的附近。另外,限制突起部78从旋转限制面74向钩53突出。
凸轮55由金属材料形成为板状。凸轮55具有供卡爪销51穿过的轴承孔81。另外,凸轮55的外周部设置有按压突起部82和卡定突起部83。从轴承孔81的轴线方向观察,按压突起部82和卡定突起部83位于以轴承孔81为基准的相互相反侧。按压突起部82向钩53延伸。卡定突起部83向与钩53相反一侧延伸。按压突起部82的顶端面形成平缓的曲面状。另外,从轴承孔81的轴线方向观察,在按压突起部82的侧边缘部设置有呈凹状的曲面的卡合面84。按压突起部82的顶端面与卡合面84通过平滑的曲面连续。
<锁扣>
锁扣56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锁扣56具有截面为U形的支承部91、筒状的衬套92以及矩形的连结部93。支承部91与衬套92经由连结部93相互连结。支承部91的中心轴线与衬套92的中心轴线相互正交。支承部91设置于连结部93的第一端部的附近,衬套92设置于连结部93的第二端部的附近。衬套92的顶端部从与凸轮55相反一侧嵌入卡爪54的连结孔72。连结部93与衬套92间的边界部分设置有环状的弹簧钩槽94。
线15由长轴部15a和短轴部15b形成为L形。短轴部15b贯通连结部93并插通于衬套92。长轴部15a上的与短轴部15b连结的部分在嵌入支承部91的内部的状态下受支承部91支承。长轴部15a经由基座托架20与壳体30之间的间隙向外部导出。长轴部15a的外端部也可以与设置于座椅靠背12的未图示的手柄连结。
<卡爪弹簧/凸轮弹簧>
如图3所示,卡爪弹簧57是压缩螺旋弹簧。卡爪弹簧57的第一端部卡定于钩53的卡定孔63a。卡爪弹簧57的第二端部卡定于锁扣56的弹簧钩槽94。因此,钩53被卡爪弹簧57的弹力始终向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施力。卡爪54被卡爪弹簧57的弹力始终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施力。
凸轮弹簧58是扭转螺旋弹簧。凸轮弹簧58的第一端部与设置于壳体30的内壁的弹簧钩突起部30a卡定。凸轮弹簧58的第二端部与图3的凸轮55的卡定突起部83的下部(钩53的与第一突出部62a对置一侧的部分)卡定。因此,凸轮55被凸轮弹簧58的弹力始终向图3中的逆时针方向施力。
<锁定状态>
在座椅锁定装置13束缚撞击器14的锁定状态下,座椅锁定装置13的各构成部件维持下面那样的状态。
如图3所示,卡爪54的抵接部76与缓冲部件65的被抵接部66抵接。抵接部76维持被卡爪弹簧57的弹力按压于被抵接部66的状态。另外,在卡爪54的旋转限制面74与钩53的被按压部64(准确地说是被按压部64的侧表面64b)之间形成有间隙。另外,从卡爪销51的轴向观察,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与钩53的台阶部64a相互重叠。钩53的台阶部64a与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能够在钩销52的轴线方向相互卡合。
凸轮55的按压突起部82的顶端面抵接于钩53的被按压部64的侧表面64b,准确地说,抵接于侧表面64b的与台阶部64a对应的部分。钩53的被按压部64的侧表面64b与凸轮55的按压突起部82的顶端面抵接,由此限制由卡爪弹簧57的弹力引起的钩53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此外,从卡爪销51的轴向观察,从卡爪销51的中心到凸轮55的按压突起部82的顶端面的距离比从卡爪销51的中心到卡爪54的旋转限制面74的距离稍长。因此,在卡爪54的旋转限制面74与钩53的被按压部64之间形成上述间隙。
此时,钩53的姿势如下。即从钩销52的轴向观察,钩53保持在束缚槽62的中心线L1与壳体30的槽部34的中心线L2交叉(这里为正交)的位置。第一突出部62a和第二突出部62b也分别与壳体30的槽部34的中心线L2交叉。另外,图3虽然未示出,但束缚槽62、第一突出部62a以及第二突出部62b也与基座托架20的槽部25的中心轴线分别交叉。
从钩销52的轴向观察,第一突出部62a位于比壳体30的槽部34稍靠上方的位置。另外,从钩销52的轴向观察,第二突出部62b横穿壳体30的槽部34。从钩销52的轴向观察,第二突出部62b的顶端(图3中虚线表示的第二突出部62b的右端部)在与槽部34的中心线L2正交的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上,与构成槽部34的壳体30的周壁对齐。缓冲部件65的覆盖第二突出部62b的部分从槽部34突出其厚度的量。
在钩53的第二突出部62b与壳体30的槽部34中的底部(图3的槽部34的上部)之间夹住撞击器14。钩53因其被按压部64的侧表面64b受凸轮55按压而要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但因经由第二突出部62b将撞击器14按压于壳体30的槽部34的底部,故该钩53沿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受限。
<座椅锁定装置的解锁动作>
接着,说明座椅锁定装置13从锁定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时的动作。
如图3所示,在座椅锁定装置13维持着锁定状态时,凸轮55的按压突起部82的顶端面与钩53的被按压部64的侧表面64b抵接。另外,卡爪54的抵接部76与缓冲部件65的被抵接部66抵接。
如图4所示,将座椅锁定装置13从锁定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时,线15受到拉扯操作。随着该线15的拉扯操作,卡爪54克服卡爪弹簧57的弹力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另外,钩53被卡爪弹簧57的弹力向顺时针方向施力。因此,随着卡爪54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卡爪54的抵接部76相对于钩53的被按压部64从其基端侧向顶端侧滑动。
在卡爪54的突起部77与凸轮55的卡合面84在卡爪54的旋转方向上抵接以后,凸轮55克服凸轮弹簧58的弹力而与卡爪54一体地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不久,凸轮55与钩53的被按压部64(侧表面64b)间的卡合解除,接着卡爪54的抵接部76到达钩53的被按压部64的顶端角部(与台阶部64a对应的部分)。
卡爪54进一步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卡爪54的抵接部76越过钩53的被按压部64的顶端角部时,钩53的被按压部64的侧表面64b与卡爪54间的卡合状态解除。因此,钩53因卡爪弹簧57的弹力而迅速地向顺时针方向旋转。
如图5所示,随着钩53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第一突出部62a将撞击器14朝从壳体30的槽部34压出的方向按压。另外,随着钩53向顺时针方向的旋转,被按压部64的顶端面从卡爪54的引导面75的顶端侧朝基端侧在引导面75上滑动。不久,设置于钩53的外边缘部的限制部53a与设置于壳体30的周壁的限位器30b抵接,由此钩53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受限。此外,钩53的限制部53a设置于钩53的外边缘部的与束缚槽62的开口方向相反一侧的部位(图5的钩53的外边缘部的靠左侧的部位)。
从钩销52的轴向观察,维持钩53的限制部53a与壳体30的限位器30b抵接上的状态,由此束缚槽62在壳体30的槽部34内维持打开的状态,即,维持束缚槽62的开口与壳体30的槽部34重叠的状态即解锁状态。该解锁状态下,钩53的第一突出部62a以斜向横穿壳体30的槽部34的形式设置。钩53的第二突出部62b的顶端位于壳体30的槽部34之外。
钩53的限制部53a与壳体30的限位器30b抵接了的状态下,撞击器14完全脱离束缚槽62。维持钩53的限制部53a与壳体30的限位器30b抵接的状态,由此维持座椅锁定装置13的解锁状态。另外,卡爪54由于卡爪弹簧57的弹力欲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但该卡爪54的旋转因引导面75与被按压部64的顶端面的抵接而受限。因此,在线15的拉扯操作解除了时,维持座椅锁定装置13的解锁状态。
之后,座椅靠背12从直立位置向前倾位置旋转,座椅锁定装置13向远离撞击器14的方向移动,由此撞击器14顺利地脱离槽部34。
<座椅锁定装置的锁闩动作>
接着,说明座椅锁定装置13从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时的动作。
如图5所示,座椅锁定装置13维持着解锁状态时,钩53的束缚槽62的开口部分与壳体30的槽部34的开口部分重叠。另外,钩53的第一突出部62a斜着与壳体30的槽部34交叉(在图5中的从左上朝向右下的方向)。因此,在座椅靠背12从前倾位置向直立位置旋转时,撞击器14进入壳体30的槽部34,不久与钩53的第一突出部62a抵接。利用欲向壳体30的槽部34的底部进入的撞击器14按压钩53的第一突出部62a,由此,钩53克服卡爪弹簧57的弹力向逆时针方向旋转。随着该钩53沿逆时针方向的旋转,第一突出部62a向壳体30的槽部34的底部退避,由此撞击器14向槽部34的底部进入。即,撞击器14以推开第一突出部62a的形式向槽部34的底部移动。另外,随着钩53沿逆时针方向的旋转,被按压部64也向逆时针方向移动。此时,被按压部64的顶端面从卡爪54的引导面75的基端侧向顶端侧在引导面75上滑动。
如图4所示,若钩53进一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则不久钩53的被按压部64的顶端角部(与台阶部64a对应的部分)到达卡爪54的抵接部76。然后,钩53进一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钩53的被按压部64的顶端角部越过卡爪54的抵接部76时,卡爪54的引导面75与钩53的被按压部64的顶端面间的卡合状态解除。即,卡爪5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受到限制的状态得以解除。
如图3所示,若卡爪5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受到限制的状态得到解除,则卡爪54因卡爪弹簧57的弹力迅速地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卡爪54的旋转限制面74相对于钩53的被按压部64的侧表面64b从其顶端侧朝基端侧滑动。不久卡爪54的抵接部76与缓冲部件65的被抵接部66抵接,由此,卡爪54沿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受到限制。此外,撞击器14与槽部34的底部抵接上以后,钩53的第一突出部62a不受撞击器14按压。
另外,随着卡爪54沿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凸轮55也因凸轮弹簧58的弹力而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凸轮55的按压突起部82的顶端面比卡爪54稍晚地相对于钩53的被按压部64的侧表面64b从其顶端侧朝基端侧滑动。钩53的被按压部64受凸轮55的按压突起部82按压,由此,钩53克服卡爪弹簧57的弹力向逆时针方向稍微旋转。随着该钩53的微量旋转,第二突出部62b向壳体30的槽部34的底部进一步按压撞击器14。由此,撞击器14由于槽部34的底部和钩53的第二突出部62b,形成被夹住而不晃动的锁定状态。
<覆盖部件的被抵接部的作用>
这里,撞击器14的外径因车种等而异。
如图6所示,假定例如采用直径比之前的撞击器14的直径小的撞击器14a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座椅锁定装置13从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时,对应于撞击器14与直径比其小的撞击器14a之间的差值,钩53向逆时针方向额外旋转。具体而言,钩53比图3所示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多旋转出旋转量(旋转角度)δ。由此,小径的撞击器14a被夹在钩53的第二突出部62b与壳体30的槽部34的底部之间而不晃动。此时,与图3所示的锁定状态比较,凸轮55的按压突起部82的顶端面比钩53的被按压部64的侧表面64b靠基端侧。
另外,从钩销52的轴线方向观察,被抵接部66具有与轴承孔61同轴的圆弧面。因此,在因撞击器14的外径不同(这里是更小的直径)而引起在座椅锁定装置13从锁定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时钩53的旋转量不同的情况下,卡爪54的旋转位置也不发生变动。另外,包含被抵接部66在内,缓冲部件65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因此,座椅锁定装置13从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时,利用金属制的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与合成树脂制的被抵接部66抵接,获得更高质感的敲击音。
<钩的台阶部和卡爪的限制突起部的作用>
接着,说明钩53的台阶部64a和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的作用。在座椅锁定装置13维持着图3所示的锁定状态情况下,由于某些原因而存在例如在座椅10产生扭动等之虞。
如图7所示,该情况下,有因座椅10的扭动等而使钩53受到朝向竖直方向的力F的作用之虞。这里,力F是朝向远离壳体30(端壁)的方向的力。因此,钩53受到力F,欲向远离壳体30的方向倾斜。然而,在卡爪销51的轴线方向上,钩53的台阶部64a与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相互对置。因此,钩53的台阶部64a与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抵接,使钩53向远离壳体30的方向倾斜受到限制。由此,稳定地维持钩53的被按压部64的侧表面64b与凸轮55的按压突起部82的顶端面之间的卡合状态、以及缓冲部件65的被抵接部66与卡爪54的抵接部76之间的卡合状态。
另外,台阶部64a在钩53上设置于供卡爪54和凸轮55分别卡合的被按压部64的顶端部分。该被按压部64的顶端部分是卡爪54和凸轮55直接卡合的部分,是在沿钩销52的轴线方向的力F作用于钩53时卡合最容易解除的部分。因此,优选在被按压部64的顶端部分设置台阶部64a。台阶部64a被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挡住,由此更好地抑制钩53的倾斜。
此外,还考虑到朝向与壳体30的端壁接近的方向的力(朝向与力F相反方向的力)作用于钩53的情况,但可以利用例如设置于壳体30的端壁的未图示的肋挡住钩53。
<第二突出部的长度>
另外,采用在朝向远离壳体30的方向的力F作用于钩53的情况下,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与钩53的台阶部64a卡合的结构,由此,能够将钩53的在旋转方向上的尺寸设定得更短,具体而言,将第二突出部62b的长度设定得更短。
这里,作为比较例,研究了采用例如分别省略台阶部64a和限制突起部78的结构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卡爪销51的轴线方向上,钩53与卡爪54不重叠,所以,有因座椅10的扭转等,使钩53朝沿钩销52的轴线方向的侧方错位,而令钩53与卡爪54的卡合状态解除之虞。为了维持该钩53与卡爪54间的卡合状态,考虑了采用例如以下的结构。
如图8所示,将钩53的旋转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更大,具体而言,将第二突出部62b的长度设定得更长。第二突出部62b的长度设定为,在座椅锁定装置13维持着锁定状态时,使包含第二突出部62b在内的钩53足够横穿基座托架20的槽部25的长度。因此,在钩销52的轴线方向上,钩53欲向与壳体30相反一侧倾斜的情况下,第二突出部62b的顶端从内侧抵接于基座托架20(准确地说,是槽部25的周边部分)。由此,抑制钩53向沿着钩销52的轴线方向的侧方的倾斜。
然而,在该情况下,从锁定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时的钩53的旋转量增大第二突出部62b的长度加长的量。因此,有包含壳体30在内的座椅锁定装置13的体积变大的隐忧。
对于这一点,根据图3等所示的本例的座椅锁定装置13,钩53欲向沿钩销52的轴线方向的方向倾斜时,钩53经由其台阶部64a被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挡住。不需要使第二突出部62b与基座托架20卡合,所以能够将钩53的第二突出部62b的长度设定得更短。在座椅锁定装置13维持锁定状态时,只要确保能够将撞击器14束缚于壳体30的槽部34的内部的长度即可,即,只要确保从钩销52的轴线方向观察,壳体30的槽部34封闭的长度即可。将座椅锁定装置13从锁定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时的钩53的旋转量也减少第二突出部62b的长度可进一步缩更为缩短的量。进而包含壳体30在内的座椅锁定装置13的整体体积也能够进一步减小。
但是,只要座椅锁定装置13的体积大小不成问题,也可以是,如图8所示,在钩53设置台阶部64a情况下,将第二突出部62b的长度设定得更长。在该情况下,通过台阶部64a与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抵接、以及第二突出部62b的顶端与基座托架20抵接,由此更可靠地限制钩53朝向钩销52的轴线方向的倾斜。另外,在台阶部64a和第二突出部62b的顶端部的两个位置,钩53的倾斜被挡住,所以能够将钩53的厚度设定得更薄。
<凸轮的尺寸>
另外,在将座椅锁定装置13从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时,在钩53的被按压部64与卡爪54卡合了的状态下,为了使钩53向逆时针方向进一步旋转,利用凸轮55的按压突起部82按压钩53的被按压部64的侧表面64b。由此,能够抑制凸轮55的长度并且向逆时针方向按压钩53。
例如为了使钩53向相对于壳体30的槽部34的底部按压撞击器14的方向旋转,也可考虑采用在钩53的位于钩销52的轴线方向上的侧表面设置突起部等被按压部,利用凸轮按压该被按压部的结构。然而,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需要将凸轮的长度延长到钩53的侧表面的突起部的位置。因此,凸轮55变大,并且凸轮55的旋转量也增加。因此,有座椅锁定装置13的体积(特别是图3等中的在上下方向上的尺寸)的大型化的隐忧。
对于这一点,根据本例的凸轮55,不需要确保凸轮55的长度到达在钩销52的轴线方向上与钩53重叠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凸轮55的尺寸,进而座椅锁定装置13的体积也能小型化。
<实施方式的效果>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车辆的碰撞时等,由于座椅10的扭转等而使钩53欲向沿着钩销52的轴线方向的侧方移动(欲倾斜),但该钩53向侧方的移动因钩53的局部(即台阶部64a)与卡爪54的局部(即限制突起部78)卡合而受到限制。因此,只要第二突出部62b的长度确保在锁定状态下束缚槽62在壳体30的槽部34内封闭的长度即可。因此,与采用通过使第二突出部62b的顶端与基座托架20卡合来限制钩53向侧方的错位的结构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第二突出部62b的长度设定得更短。而且能够使从锁定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时的钩53的旋转量减少第二突出部62b的长度可缩短的量。进而进一步减小座椅锁定装置13的体积(特别是图3等中的座椅锁定装置1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体积)。
(2)另外,钩53的台阶部64a与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卡合来抑制钩53向侧方的错位,所以基座托架20的设计自由度提高。例如在采用不设置钩53的台阶部64a和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的结构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第二突出部62b的顶端与基座托架20的槽部25的周边部分卡合来抑制钩53向侧方的错位。在采用该结构的情况下,需要将第二突出部62b的长度设定为至少在锁定状态下第二突出部62b大幅横穿基座托架20的槽部25等,令基座托架20的设计自由度受到限制。对于这一点,根据本例,不需要使第二突出部62b必须与基座托架20卡合,所以能够将第二突出部62b的长度设定得更短等,基座托架20的设计自由度提高。
(3)台阶部64a在钩53上设置于供卡爪54和凸轮55分别卡合的部分即被按压部64的顶端部。该被按压部64的顶端部经由台阶部64a被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挡住,由此能够更好地抑制钩53的倾斜。另外,被按压部64的顶端部(被按压部64中在径向上离钩53的旋转轴线最远的顶端部)是在钩53中最容易脱离与卡爪54以及凸轮55的啮合的部分。利用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挡住该被按压部64,由此能够确保针对钩53向侧方错位(倾斜)的保持强度。因此,能够使钩53的厚度更薄,使钩53进一步轻型化。
(4)另外,在钩53没有受到朝向竖直方向的力F作用的通常时候,座椅锁定装置13维持锁定状态时,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维持进入钩53的台阶部64a的状态。即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以进入到钩53的台阶部64a中的形式重叠。在钩销52的轴线方向,能够使座椅锁定装置13的体积进一步减小该限制突起部78进入台阶部64a的量。
(5)在将座椅锁定装置13从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时,利用凸轮55的按压突起部82按压钩53的被按压部64的侧表面64b。与在钩53的侧表面设置突起部并由凸轮55按压该突起部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凸轮55的长度并且向逆时针方向按压钩53。另外,能够与抑制凸轮55的长度的能力相应地,进一步减少凸轮55的旋转量,使凸轮55的在旋转方向上的范围更小。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座椅锁定装置13的体积(特别是图3等中的座椅锁定装置13的在上下方向上的体积)。
(6)另外,能够仅通过钩53与卡爪54的卡合,就确保了钩53的在旋转方向(撞击器14的进入方向)上的支承强度和钩销52的在轴线方向上的支承强度。
(7)从钩销52的轴线方向观察,缓冲部件65的被抵接部66具有与轴承孔61同轴的圆弧面。因此,例如由于撞击器14的外径根据车种等而异,从锁定状态向解锁状态切换时的钩53的旋转量不同的情况下,卡爪54的旋转位置也不会发生变动。
(8)另外,包含被抵接部66在内缓冲部件65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因此,从解锁状态向锁定状态切换时,通过金属制的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与合成树脂制的被抵接部66抵接,而获得更高质感的敲击音。
(9)卡爪弹簧57的第一端部卡定于钩53的卡定孔63a,卡爪弹簧57的第二端部卡定于锁扣56的弹簧钩槽94。由此,不需要在卡爪54另外设置用于对卡爪弹簧57的第二端部形成卡定的部分。卡爪弹簧57的弹力作用于卡爪54上的设置有连结孔72的部分。从对卡爪54旋转施力的观点考虑,优选使卡爪弹簧57的弹力作用于卡爪54上的与轴承孔71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即,卡爪54的设置有连结孔72的部分是卡爪弹簧57的弹力作用最大的点。因此,卡爪弹簧57的弹力更好地作用于卡爪54。卡爪54被以预期的弹力旋转施力。此外,锁扣56是合成树脂制,但线15的短轴部15b插入锁扣56的衬套92。因此,即使卡爪弹簧57卡定于锁扣56的衬套92,也能确保可耐受该卡爪弹簧57的弹力的强度。
<其它实施方式>
此外,本实施方式可进行以下改变来实施。
·本例中,在钩53的被按压部64设置有台阶部64a,但钩53的设置台阶部64a的位置也可以适当地改变。例如,只要是从钩销52的轴线方向观察,在钩53的外边缘部上的从被按压部64到第一突出部62a的范围,则可以在任意的位置设置台阶部64a。只要是在钩销52的轴线方向,台阶部64a能够与卡爪54的局部(例如限制突起部78)卡合即可。
·本例中,为了抑制钩53向侧方的移动,使钩53的台阶部64a与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卡合,但也可以是,采用省略钩53的台阶部64a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如图9所示,座椅锁定装置13维持着锁定状态时,以使钩53的与壳体30相反一侧的侧表面和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在卡爪销51的轴线方向上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钩53和卡爪54。这样,在朝向远离壳体30的方向的力F作用于钩53的情况下,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与钩53的与壳体30相反一侧的侧表面卡合。在卡爪销51的轴线方向上,钩53的与壳体30相反一侧的侧表面抵接于卡爪54的限制突起部78,由此限制钩53向远离壳体30的方向移动。
·本例中,举出了将撞击器14设置于车体,将座椅锁定装置13设置于座椅靠背12的例子,但也可以如下设置。即,也可以将座椅锁定装置13设置于车体,将撞击器14设置于座椅靠背12。另外,也可以在座垫11设置座椅锁定装置13,在车体的地面上设置撞击器14。另外,也可以在座垫11设置撞击器14,在车体的地面上设置座椅锁定装置13。

Claims (5)

1.一种座椅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座,其具有以设置于座椅和车体中的任意一者并接纳设置于上述座椅和上述车体中的任意另一者的撞击器的方式构成的槽部;
壳体,其具有以与上述基座对置地设置并接纳上述撞击器的方式构成的槽部;
钩,其设置在上述基座与上述壳体之间,能够旋转,并至少与上述壳体的槽部配合而形成夹住上述撞击器的锁定状态;
卡爪,其设置在上述基座与上述壳体之间,能够旋转,并通过与上述钩的周面卡合而将上述钩保持为锁定状态;以及
凸轮,其设置在上述基座与上述壳体之间,能够旋转,将保持锁定状态的上述钩向锁定方向按压,
上述钩的局部和上述卡爪的局部在它们的轴线方向上相互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凸轮向上述锁定方向按压上述钩的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座椅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钩的外缘设置有在该钩的厚度方向上具有台阶差的台阶部来作为上述钩的上述局部,上述卡爪的上述局部以进入该台阶部的形式与台阶部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钩的外缘突出设置有供上述卡爪和上述凸轮分别卡合的被按压部,
上述钩的与上述卡爪重叠的上述局部,是在上述被按压部中离上述钩的轴线最远的顶端部分的与上述壳体相反一侧的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卡爪弹簧,其设置在上述钩与上述卡爪之间,对上述钩和上述卡爪施加使它们相互朝内旋转的力;和
锁扣,其具有贯通上述卡爪的衬套,并被构成为,对用以使上述卡爪克服上述卡爪弹簧的弹力向解除与上述钩间卡合状态的方向旋转地被操作的棒状的操作部件形成支承,
上述卡爪弹簧的第一端部卡定于上述钩的卡止孔,上述卡爪弹簧的第二端部卡定于上述衬套。
CN201680064251.3A 2015-11-09 2016-11-08 座椅锁定装置 Pending CN1083494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19591 2015-11-09
JP2015219591A JP6613829B2 (ja) 2015-11-09 2015-11-09 シートロック装置
PCT/JP2016/083054 WO2017082236A1 (ja) 2015-11-09 2016-11-08 シートロッ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9420A true CN108349420A (zh) 2018-07-31

Family

ID=58695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4251.3A Pending CN108349420A (zh) 2015-11-09 2016-11-08 座椅锁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90565A1 (zh)
JP (1) JP6613829B2 (zh)
CN (1) CN108349420A (zh)
WO (1) WO201708223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7751B (zh) * 2016-09-20 2021-11-19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车辆座椅总成
CN109328152B (zh) * 2017-05-30 2021-04-13 三井金属爱科特株式会社 座椅锁定装置
CN116620133A (zh) 2018-01-29 2023-08-22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锁止装置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JP6984486B2 (ja) 2018-02-26 2021-12-2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用ロック装置
JP6718481B2 (ja) * 2018-04-27 2020-07-08 三井金属アクト株式会社 シートロック装置
CZ201937A3 (cs) * 2019-01-22 2020-04-01 Brano A.S. Ovládací mechanismus západky zámku
US11370332B2 (en) 2020-06-19 2022-06-28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Latch mechanism for seat assembly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3772A (zh) * 2005-06-08 2008-06-0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锁定装置
CN101357607A (zh) * 2007-08-03 2009-02-0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用座椅的锁紧装置
JP2011144506A (ja) * 2010-01-12 2011-07-28 Toyota Boshoku Corp ロッ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86551B2 (en) * 2001-10-08 2004-09-07 Lear Corporation Seat latching assembly
DE10348451B4 (de) * 2003-10-17 2008-11-06 Keiper Gmbh & Co.Kg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nd Fahrzeugsitz mit einer schwenkbaren Lehne und einer derartigen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US8511723B2 (en) * 2007-03-02 2013-08-20 Toyota Boshoku Kabushiki Kaisha Locking device
JP5056387B2 (ja) * 2007-12-07 2012-10-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US7959205B2 (en) * 2009-04-08 2011-06-14 Austem Co., Ltd. Latch assembly for vehicle seat
US8777315B2 (en) * 2011-01-27 2014-07-15 Bae Industries, Inc. High back seat latch with integrated handle
JP5614332B2 (ja) * 2011-02-28 2014-10-2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ロック装置
DE102011101284B4 (de) * 2011-05-06 2019-09-19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Verriegelungsvorrichtung
US8950810B2 (en) * 2011-11-18 2015-02-10 Toyo Seat Usa Corp. Latch mechanism for automotive seat assembly
JP5922482B2 (ja) * 2012-04-27 2016-05-24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シートの固定装置
JP5883345B2 (ja) * 2012-04-27 2016-03-15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シートの固定装置
DE102012011515A1 (de) * 2012-06-01 2013-12-05 Johnson Controls Gmbh Verriegelungseinheit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3772A (zh) * 2005-06-08 2008-06-0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锁定装置
CN101357607A (zh) * 2007-08-03 2009-02-0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车用座椅的锁紧装置
JP2011144506A (ja) * 2010-01-12 2011-07-28 Toyota Boshoku Corp ロッ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82236A1 (ja) 2017-05-18
JP6613829B2 (ja) 2019-12-04
US20180290565A1 (en) 2018-10-11
JP2017087930A (ja) 2017-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49420A (zh) 座椅锁定装置
KR101072788B1 (ko) 차량 시트용 래치 어셈블리
US7258400B2 (en) Vehicle-seat retracting apparatus
JP6022589B2 (ja) ヘッドレスト
US9327627B2 (en) Unlocking mechanism for inclinable headrest
US20170182916A1 (en) Headrest
JP6055836B2 (ja) ヘッドレスト
CN101357607A (zh) 车用座椅的锁紧装置
KR20200016112A (ko) 자율주행차의 좌석 회전장치
US8162393B2 (en) Headrest
WO2015194238A1 (ja) ヘッドレスト
JP2009502608A (ja) 車両座席用ロック装置
JP2012071642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
US8201881B2 (en) Clutch mechanism for vehicle seat
JP2011068201A (ja) アームレストの支持構造
KR20190016566A (ko) 회동체의 축지지 구조
US8201882B2 (en) Clutch mechanism for vehicle seat
JP6917316B2 (ja) リクライニング装置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KR101534529B1 (ko) 차량용 암레스트 어셈블리
JP2010137640A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クラッチ機構
US11505104B2 (en) Seat
JP2020153191A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JP695905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ロック装置
JP6354880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23009126A (ja) 車両用ドアトリ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73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