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45192A - 驱动传递装置和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驱动传递装置和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45192A
CN108345192A CN201810061240.0A CN201810061240A CN108345192A CN 108345192 A CN108345192 A CN 108345192A CN 201810061240 A CN201810061240 A CN 201810061240A CN 108345192 A CN108345192 A CN 1083451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transfer
connector
slave end
side connector
transfer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6124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45192B (zh
Inventor
奥野和秀
田中博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180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8248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3451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51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451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451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75Details relating to xerographic drum, band or plate, e.g. replacing, testing
    • G03G15/757Drive mechanisms for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gea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11Feeding devices for picking up or separation of copy she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1/101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without axial retaining means rotating with the coup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1/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 F16H21/1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all movement being in, or parallel to, a single plane
    • F16H21/16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all movement being in, or parallel to, a single plane for interconverting rotary motion and reciprocating motion
    • F16H21/18Crank gearings; Eccentric g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7/00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 F16H37/02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gearing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H1/00 - F16H35/00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or friction gear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8Driving control for rotary photosensitive medium, e.g. speed control, stop position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using a processing cartridge, whereby the process cartridge comprises at least two image processing means in a single unit
    • G03G21/1839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 G03G21/1857Means for handling the process cartridge in the apparatus body for transmitting mechanical drive power to the process cartridge, drive mechanisms, gears, couplings, braking mechanisms
    • G03G21/186Axial coup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一种驱动传递装置,包括驱动侧联接件、从动侧联接件和设置在它们之间的中间传递部件。驱动侧联接件和中间传递部件彼此接合而能够沿第一方向运动。从动侧联接件和中间传递部件彼此接合而能够沿与第一方向相交的第二方向运动。中间传递部件由保持侧联接件保持或者由与保持侧联接件接合的轴部件保持,保持侧联接件是驱动侧联接件和从动侧联接件中的一个。中间传递部件与非保持侧联接件的接合允许围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和围绕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非保持侧联接件是另一个联接件。以及一种成像设备。

Description

驱动传递装置和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驱动力从驱动侧传递到从动侧的驱动传递装置,并且涉及包括这种驱动传递装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上,十字滑块(Oldham)联接机构用于将可旋转部件的旋转(旋转力)传递到与该可旋转部件大致同轴设置的另一可旋转部件。通常,Oldham联接机构由一对联接件和设置在所述联接件之间的中间传递部件构成,在所述联接件上形成突出部分,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包括两个端部部分,在两个端部部分处,槽部分能够与联接件的突出部分接合。
图30的部分(a)是示出通用Oldham联接件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在驱动(侧)联接件991上,形成有沿着与驱动侧联接件991的旋转轴线z1垂直的x方向延伸的突出部分991a。在从动(侧)联接件992上,形成有沿着与从动侧联接件992的旋转轴线z2和x方向垂直的y方向延伸的突出部分992a。在中间传递部件993上,形成有能够与突出部分991a接合的槽部分993a和能够与突出部分992a接合的槽部分993b。当驱动(驱动力)传递到驱动侧联接件991时,突出部分991a和槽部分993a彼此接合而能够相对彼此运动,并且突出部分992a和槽部分993b彼此接合而能够相对彼此运动。
通过上述构造,即使在两个联接件的旋转轴线z1和旋转轴线z2相对彼此偏心时,中间传递部件993也旋转,使得沿x方向的偏心在突出部分991a和槽部分993a之间被吸收,使得沿y方向的偏心在突出部分992a和槽部分993b之间被吸收。因此,能够允许偏心。
此外,即使在旋转轴线z1和旋转轴线z2之间形成偏角时,中间传递部件993也旋转,使得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在突出部分991a和槽部分993a之间被吸收,并且使得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在突出部分992a和槽部分993b之间被吸收。因此,能够允许偏角。
附带地,传统上在驱动(驱动力)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下文称作设备主组件)与能够插入设备主组件和从设备主组件移除的插入移除单元之间同轴传递的情况中,提出具有如日本特开专利申请(JP-A)Hei 11-338211公开的构造的Oldham联接机构。在该构造中,Oldham联接机构的所有构成元件设置在设备主组件侧上。当插入移除单元被插入设备主组件时,在设置在设备主组件侧上的Oldham联接机构的联接件与设置在设备主组件中的接合部件之间建立接合。结果,驱动(驱动力)在设备主组件与插入移除单元之间传递。
在上述构造中,除了Oldham联接机构之外,需要另一接合部件,但是为了使成像设备小型化,如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报Hei 6-25707中公开的那样,已知不需要提供接合部件的构造。在该构造中,Oldham联接机构的一个联接件由设备主组件保持,另一联接件由插入移除单元保持。此外,为了在插入移除单元的插入和移除期间防止中间传递部件断开,中间传递部件由任一联接件保持或者由与联接件接合的轴部件保持。
图31是包括中间传递构件113的驱动传递装置。中间传递构件113包括设置在驱动侧上的输出轴111的旋转轴线z3和与旋转轴z3同轴设置在从动侧上的输入轴112的旋转轴线z4。中间传递构件113包括设置在上述轴线之间的内齿轮113a,内齿轮113a与设置在驱动侧输出轴111上的外齿轮111a和设置在从动侧输入轴112上的外齿轮112a接合。该中间传递构件113仅由驱动侧输出轴111和从动侧输入轴112支撑。此外,输出轴111上的外齿轮111a和输入轴112上的外齿轮112a均由冠状齿轮构成。结果,中间传递构件113能够相对于X方向(图31中的上下方向)和垂直于旋转轴线z3和z4的Y方向(图31中的前后方向)倾斜。此外,驱动侧输出轴111的旋转轴线z3的偏心和从动侧输入轴112的旋转轴线z4的偏心被允许,使得驱动(驱动力)能够从输出轴111稳定地传递到输入轴112(JP-A2015-179233)。
附带地,在日本实用新型申请公报Hei 6-25707中公开的构造中,在中间传递部件和保持中间传递部件的保持(侧)联接件之间的接合部分处,不容易允许偏角。例如,在图30的部分(a)中,在中间传递部件993通过未示出的方法由作为保持侧联接件的驱动侧联接件991保持的情况中,在槽部分993a和突出部分991a之间的接合部分处,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可动范围变窄。而且在中间传递部件993和作为不保持中间传递部件993的非保持侧联接件的从动侧联接件992之间的接合部分处,这些部件不能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自由运动。因此,作为整个Oldham联接机构,不容易允许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当Oldham联接件具有不容易允许的偏角时,偏角导致麻烦,使得产生旋转不均匀、振动和噪音,并且增进磨损从而缩短Oldham联接件的寿命。此外,当具有不容易允许的偏角的Oldham联接件用在成像设备中时,Oldham联接件导致图像问题,使得由于旋转不均匀和振动而在图像上出现被称作条带的条形不均匀。
为了在上述Oldham联接件中允许偏角,考虑采用中间传递部件的槽部分设有游隙的构造,如JP-A Hei 11-338211中那样。然而,在使用包括没有游隙的槽部分的中间传递部件的Oldham联接件与使用包括设有游隙的槽部分的中间传递部件的Oldham联接件之间,中间传递部件与非保持侧联接件的接合状态不同。图30的部分(b)和(c)是示意图,均示出在中间传递部件的槽部分和作为非保持侧联接件的从动侧联接件992的突出部分992a之间提供偏心但是不形成偏角的情况中的接合部分的运动。图30的部分(b)是在使用包括没有游隙的槽部分993b的中间传递部件993的情况中的示意图,图30的部分(c)是在使用包括设有游隙的槽部分994b的中间传递部件994的情况中的示意图。在没有偏角的情况中,如图30的部分(b)所示,在中间传递部件993的槽部分993b和从动侧联接件992的突出部分992a之间的接合部分在这些部分彼此表面接触的同时运动。然而,如图30的部分(c)所示,在中间传递部件994的槽部分994b和从动侧联接件992的突出部分992a之间的接合部分在这些部分彼此线接触的同时运动。当这些部分在彼此线接触的接合部分处运动时,与表面接触的情况相比,这些部分在高压状态中彼此滑动,从而促进磨损。因此,具有该构造的Oldham联接件与通用的Oldham联接件相比,使用寿命减少。
当上述Oldham联接件接合时,不管旋转方向如何,防止突出部分992a与槽部分993b的接合以及突出部分991a与槽部分993a的接合的消除。即,形成这样的状态,驱动总是连接到设置在Oldham联接件接合部分下游侧的供给辊对。在该情况中,在成像设备中产生卡塞,当在片材卡在下游供给辊对之间的状态中使用者试图通过拉出片材而清除卡塞时,需要用于将供给辊对旋转到Oldham联接件接合部分上游的位置的操作力。结果,操作力可能过大地增加并且过大的力施加在片材上从而片材被撕裂。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供给辊对上游侧提供驱动消除离合机构是有效的。然而,除了Oldham联接机构之外,当添加用于解除(消除)沿一个方向的驱动的离合机构时,构件数量增加,从而驱动单元尺寸增加。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驱动传递装置,包括:驱动侧联接件;从动侧联接件;和中间传递部件,其设置在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之间,构造成将来自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侧联接件,其中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彼此接合而能够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一方向垂直于作为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其中所述从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彼此接合而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并且垂直于作为所述从动侧联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由保持侧联接件保持或者由与所述保持侧联接件接合的轴部件保持,所述保持侧联接件是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中的一个,并且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与非保持侧联接件的接合允许围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和围绕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所述非保持侧联接件是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中的另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包括:单元,该单元包括从动侧联接件并且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驱动侧联接件;和中间传递部件,其设置在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之间,构造成将来自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侧联接件,其中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彼此接合而能够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一方向垂直于作为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其中所述从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彼此接合而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并且垂直于作为所述从动侧联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由保持侧联接件保持或者由与所述保持侧联接件接合的轴部件保持,所述保持侧联接件是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中的一个,并且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与非保持侧联接件的接合允许围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和围绕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所述非保持侧联接件是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中的另一个。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将清楚本发明的其他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设置有可拆装的单元的打印机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示出打印机中的排出单元和驱动单元的布置位置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联接部分的透视图。
图4的部分(a)和(b)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联接部分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5的部分(a)和(b)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联接部分关于Y方向的偏心吸收原理的示意图。
图6的部分(a)和(b)是示出联接部分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吸收原理的示意图。
图7的部分(a)和(b)是示出联接部分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吸收原理的示意图。
图8的部分(a)和(b)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联接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9的部分(a)和(b)是示出联接部分关于Y方向的偏心吸收原理的示意图。
图10的部分(a)和(b)是示出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吸收原理的示意图。
图11的部分(a)和(b)是示出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吸收原理的示意图。
图12是示出实施例3中的联接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13是示出作为成像设备的示例的激光打印机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剖视图。
图14是示出排出单元和驱动单元的布置的透视图。
图15的部分(a)和(b)分别是用于示出排出单元和驱动传递部分的示意图。
图16的部分(a)和(b)分别是用于示出驱动单元和驱动传递部分的示意图。
图17的部分(a)和(b)是用于示出联接棘轮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18的部分(a)和(b)是用于示出输入齿轮的形状的示意图。
图19是用于示出在从成像设备上方观察接合部分的情况中的接合部分的示意图。
图20的部分(a)和(b)、图21的部分(a)和(b)以及图22的部分(a)和(b)是用于示出排出单元的输入齿轮的结构和状态的示意图。
图23是用于示出实施例3中的联接部分的分解透视图。
图24的部分(a)和(b)是用于示出联接棘轮和输入齿轮的滑动运动的示意图。
图25是用于示出联接棘轮的滑动的示意图。
图26的部分(a)和(b)是用于示出联接部分之间的接合和撤回的示意图。
图27是用于示出卡在排出辊对之间的片材的清除的示意图。
图28是用于示出实施例4中的联接部分的示意图。
图29的部分(a)和(b)是用于示出实施例2中的联接部分的示意图。
图30的部分(a)、(b)和(c)是用于示出传统的Oldham联接件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1是用于示出通过使用传统齿轮来吸收偏心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构件的尺寸、材料、形状和相对布置应当根据本发明所应用的装置(设备)的结构和各种情况而适当改变。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应限于下面的实施例,除非另外指出。
[实施例1]
(成像设备)
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作为成像设备的示例的激光打印机1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在图1中,激光打印机1包括激光打印机主组件(下文称作设备主组件)2,设备主组件包括除了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激光打印机1的单元之外的部分。激光打印机1包括用于通过电子照相类型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3、用于将片材S供给到成像部分3的片材供给装置4、用于将从成像部分3排出的片材S上的图像定影的定影单元7、等等。
成像部分3包括盒单元31,并包括激光扫描仪32,盒单元31包括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31a,激光扫描仪32用于将感光鼓31a曝光。在成像期间,感光鼓31a通过激光扫描仪32曝光,使得在感光鼓31a的表面上形成潜像,之后,潜像被显影从而在感光鼓31a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片材供给装置4包括供给盒4a和供给辊4b,供给盒4a设置成能够插入设备主组件2和能够从设备主组件2移除,供给辊4b设置在供给盒4a的上部处,用于供给容纳在供给盒4a中的片材S。
与上述成像部分3的调色剂成像操作并行地,容纳在供给盒4a中的片材S被供给辊4b供给,之后通过传送辊4c和延迟辊4d分离和传送,然后传送到对齐辊对5。从而,片材S传送到对齐辊对5,之后在预定时刻由对齐辊对5传送到由感光鼓31a和转印辊6a形成的转印部6。
之后,在转印部6处将形成在感光鼓31a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传送至转印部6的片材S的一个表面(第一表面)上。之后,片材被供给到定影单元7并在定影单元7中被加热加压,使得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S的所述一个表面(第一表面)上。
这样,在图像定影之后,片材S穿过排出单元8并且排出到设置在设备主组件2的上表面上的排出托盘11上。在图像形成在片材S的两个表面(两侧)上的情况中,片材S未排出到排出托盘11上,而是穿过用于双面打印(成像)的路径12,然后再次传送到对齐辊对5。之后,重复上述过程,使得图像形成在与图像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上。
(成像设备中的排出单元和驱动单元)
将描述排出单元8和驱动单元9的详细结构。
如图1所示,排出单元8是一个单元,包括路径切换部件8c、排出辊对8a、用于双面打印的反向辊对8d等,用于将从定影单元7供给的片材S供给到排出托盘11或者用于双面打印的路径12。对于从定影单元7供给的片材S,通过路径切换部件8c选择用于供给片材S的辊对。在完成片材S上的成像(打印)的情况中,片材S被路径切换部件8c供给到排出辊对8a,使得在升高全满状态检测标记8b的同时片材S被排出辊对8a排出到排出托盘11上。在当图像要形成在片材S的两个表面上时在第一表面上的成像完成的阶段中,对于片材,片材S的路径被路径切换部件8c切换,并且片材S被传送到用于双面打印的反向辊对8d,而不是排出辊对8a。用于双面打印的反向辊对8d的旋转在预定时刻反转,使得片材S穿过用于双面打印的路径12并且再次供给到对齐辊对5。之后,重复上述过程,使得图像形成在片材S的与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上。
排出单元8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在排出单元8的组装期间,门部件13通过沿图1的箭头R1方向旋转而打开,并且螺钉被移除,然后排出单元8被沿图1的箭头H2方向拉出,从而从设备主组件2拆卸排出单元8。
如图2所示,驱动单元9设置在设备主组件2的框架部件14上。驱动单元9布置在排出单元8附近,同时将框架部件14夹持在驱动单元9与排出单元8之间,并且将驱动(驱动力)传递到定影单元7和排出单元8。在排出单元8中,通过从驱动单元9传递的驱动,排出辊对8a和用于双面打印的反向辊对8d旋转。驱动单元9和排出单元8两者相对于框架部件14定位。
(驱动单元和排出单元的驱动传递)
将参照图3描述从驱动单元9到排出单元8的驱动传递。
从驱动单元9到排出单元8的驱动传递通过联接部分10实施,联接部分10由驱动(侧)联接件92、驱动单元9的中间传递部件93和排出单元8的从动(侧)联接件85构成。驱动侧联接件92通过从中间齿轮95传递到其的驱动而旋转,中间齿轮95经由未示出的驱动齿轮系接收来自马达91的驱动,马达91是驱动源。中间传递部件93与驱动侧联接件92接合,因此,来自驱动侧联接件92的驱动传递到中间传递部件93从而中间传递部件93旋转。该中间传递部件93与排出单元8的从动侧联接件85接合,使得联接部分10用作Oldham联接件,从而驱动从驱动单元9传递到排出单元8。从动侧联接件85将驱动传递到排出辊对87,从而旋转排出辊对8a或者用于双面打印的反向辊对8d。
这里,在驱动侧联接件92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的位置偏差由于以下同时存在的位置偏差而增加。这些位置偏差包括驱动单元9中的驱动侧联接件92的位置偏差、在驱动单元9与框架部件14之间的位置偏差、在框架部件14与排出单元8之间的位置偏差、以及在排出单元8中的从动侧联接件85的位置偏差。因此,联接部分10需要吸收驱动侧联接件92与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的位置偏差。在该构造中,中间传递部件93布置在驱动侧联接件92与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结果,联接部分10用作Oldham联接件,因此在联接部分10中,能够吸收驱动单元9与排出单元8之间的位置偏差。即,作为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传递装置的联接部分10包括驱动单元9的驱动侧联接件92、排出单元8的从动侧联接件85、以及中间传递部件93。该中间传递部件93布置在驱动侧联接件92与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并且将来自驱动侧联接件92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从动侧联接件85。
(驱动单元的联接部分)
将参照图4具体描述构成驱动单元9侧上的联接部分10的驱动侧联接件92和中间传递部件93。图4的部分(a)和(b)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联接部分10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4的部分(a)是在从驱动侧联接件92侧看去时联接部分10的透视图,图4的部分(b)是在从从动侧联接件85侧看去时联接部分10的透视图。
通过从图3所示的中间齿轮95传递到齿轮部分92c的驱动,驱动侧联接件92沿着图4中的箭头Γ1围绕旋转轴线Z1旋转,旋转轴线Z1是轴部件94的中心线。
中间传递部件93包括爪部分93f作为相对于驱动侧联接件92沿第一方向(X方向)可移动地被保持的保持部分,第一方向垂直于驱动侧联接件92的旋转轴线Z1,驱动侧联接件92是两个联接件之一。通过图4所示的爪部分93f与驱动侧联接件92的孔92b的接合,中间传递部件93在驱动侧联接件92的旋转轴线Z1的方向上被驱动侧联接件92锁定。通过该锁定,即使在设备主组件2的组装期间以及在排出单元8的插入和移除期间,中间传递部件93也能够被保持而不与驱动单元9脱离(断开)。此外,锁定部分能够移动而不阻止驱动侧联接件92与中间传递部件93之间在垂直于旋转轴线Z1的箭头X方向上的相对运动,驱动侧联接件92的突出部分92a沿箭头X方向延伸。因而,中间传递部件93能够被作为保持(侧)联接件的驱动侧联接件92可移动地保持。
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示例描述了中间传递部件93被作为保持侧联接件的驱动侧联接件(其是构成联接部分10的两个联接件之一)保持的构造,但是中间传递部件93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采用中间传递部件93被从动侧联接件(其是上述两个联接件中的另一个)保持的构造。此外,还可以采用中间传递部件93被与保持侧联接件接合的轴部件保持的构造。
(排出单元的联接部分)
将参照图4描述构成排出单元8侧中的联接部分10的从动侧联接件85。
从动侧联接件85是非保持(侧)联接件并且与由作为保持侧联接件的驱动侧联接件92保持的中间传递部件93接合,使得驱动从中间传递部件93传递到从动侧联接件85,非保持侧联接件是构成联接部分10的两个联接件中的另一个联接件。通过从中间传递部件93传递的驱动,从动侧联接件85沿图4所示的箭头Γ2方向围绕旋转轴线Z2(其是排出(单元)框架的轴部分86a的中心线)旋转,使得驱动通过齿轮部分85f传递到排出辊齿轮87。
(联接部分的偏心吸收)
接下来,通过关注偏心(其是在旋转轴线Z1和旋转轴线Z2之间的距离偏差)吸收,将描述在联接部分10将来自驱动单元9的驱动传递到排出单元8时联接部分10的运动。
如图4的部分(a)所示,驱动侧联接件92设有沿旋转轴线Z1方向中凸地突出并且沿垂直于旋转轴线Z1的X方向延伸的突出部分92a。中间传递部件93设有凹形槽部分93a,凹形槽部分93a关于旋转轴线Z1方向与驱动侧联接件92相对,并且布置成关于旋转轴线Z1方向沿着突出部分92a延伸。驱动侧联接件92的突出部分92a和中间传递部件93的槽部分93a彼此接合而能够沿垂直于驱动侧联接件92的旋转轴线Z1的X方向(第一方向)运动。结果,在中间传递部件93与沿图4中的箭头Γ1方向旋转的驱动侧联接件92之间,驱动侧联接件92的突出部分92a和中间传递部件93的槽部分93a相对彼此沿X方向运动。结果,在中间传递部件93与沿图4中的箭头Γ1方向旋转的驱动侧联接件92之间,驱动被传递而吸收关于X方向的偏心。
此外,如图4的部分(b)所示,从动侧联接件85和中间传递部件93彼此接合而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第二方向垂直于作为从动侧联接件85的旋转中心的轴线并且与第一方向交叉。具体地,从动侧联接件85和中间传递部件93彼此接合而能够沿Y方向运动,Y方向垂直于作为从动侧联接件85的旋转中心的旋转轴线Z2并且与作为第一方向的X方向交叉。在该实施例中,作为第二方向,作为示例描述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但是第二方向不限于此。第二方向可以优选是与第一方向在一定范围内相交的方向,包括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
在从动侧联接件(非保持侧联接件)85和中间传递部件93之间的接合在垂直于从动侧联接件85的旋转轴线Z2的截面中仅仅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中进行,或者仅在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中进行。这里,各个象限是当从动侧联接件85的旋转轴线是原点时在由x轴和y轴构成的坐标平面中划分的四个区域,X方向(第一方向)是x轴,Y方向(第二方向)是y轴。具体地,将参照图4和5描述象限。
将使用图4和5描述在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的接合和运动。图5的部分(a)和(b)是示出在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的接合部分的运动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中间传递部件93包括能够与从动侧联接件85可动地接合的两个爪部分93b和93c,从动侧联接件85是两个联接件中的另一个联接件。两个爪部分93b和93c是接合部分,能够与从动侧联接件85接合而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第二方向垂直于从动侧联接件85的旋转轴线Z2并且与第一方向交叉。中间传递部件93的两个爪部分93b和93c设置在关于旋转轴线Z1彼此相对的位置,旋转轴线Z1作为构成中间传递部件93的旋转中心的第一轴线。此外,中间传递部件93的两个爪部分93b和93c是沿旋转轴线Z1的第一轴向突出的两个中间突出部分,旋转轴线Z1作为构成中间传递部件93的旋转中心的第一轴线。两个爪部分93b和93c分别包括平坦表面部分93d和93e,作为用于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从动侧联接件85的中间传递表面。作为中间传递表面的平坦表面部分93d和93e是关于第一轴向(旋转轴线Z1方向)相交的相交表面(或弧形表面)。平坦表面部分93d和93e是当驱动侧联接件92沿至少一个方向(图4所示的箭头Γ1)旋转时关于驱动侧联接件92的旋转方向与从动侧联接件85接触的接触部分。中间传递部件93的两个爪部分93b和93c关于旋转轴线Z1方向设置在与上述槽部分93a相反的一侧。
另一方面,能够与中间传递部件93接合的从动侧联接件85包括两个爪部分(突出部分)85b和85c,爪部分85b和85c设置在经由旋转轴线Z2彼此相对的位置处而沿轴向突出,旋转轴线Z2构成从动侧联接件85的旋转中心。从动侧联接件85的两个爪部分85b和85c关于旋转轴线Z2方向彼此相对设置,从而当驱动侧联接件92沿一个方向旋转时相对于从动侧联接件85的旋转方向分别与中间传递部件93的两个爪部分93b和93c接合。两个爪部分85b和85c设置在关于作为第二轴线的旋转轴线Z2彼此相对的位置处,第二轴线构成从动侧联接件85的旋转中心。此外,从动侧联接件85的两个爪部分85b和85c是两个被驱动的突出部分,沿着作为第二轴线的旋转轴线Z2的旋转轴线Z2方向(第二轴向)突出,第二轴线构成从动侧联接件85的旋转中心。两个爪部分85b和85c分别包括平坦表面部分85d和85e,它们作为从动传递表面,通过它们与作为中间传递表面的平坦表面部分93d和93e的接触,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从动传递表面。与上述两个爪部分93b和93c类似,两个爪部分85b和85c是在驱动侧联接件92沿至少一个方向旋转时关于旋转方向接触爪部分93b和93c的接触部分。
在中间传递部件93的爪部分93b和93c的平坦表面部分93d和93e分别与从动侧联接件85的爪部分85b和85c的平坦表面部分85d和85e表面接触的同时,实施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的驱动传递。
结果,从动侧联接件85的平坦表面部分85d和85e和中间传递部件93的平坦表面部分93d和93e沿着Y方向(第二方向)相对彼此运动,Y方向垂直于从动侧联接件85的旋转轴线Z2并垂直于X方向(第一方向)。即,这些平坦表面部分在图5的部分(a)的状态和图5的部分(b)的状态之间运动。因此,联接部分10能够通过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沿Y方向的相对运动而在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吸收关于Y方向的偏心。
从而,联接部分10不仅能够允许关于X方向(第一方向)的偏心,而且能够允许关于Y方向(第二方向)的偏心。
在上面已经描述了不存在偏角的情况,偏角是在驱动侧联接件92的旋转轴线Z1与从动侧联接件85的旋转轴线Z2之间的轴线偏离。如图5所示,在存在偏心但不存在偏角的情况中,在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彼此表面接触的同时实施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的接合部分的运动。因而,与点接触和线接触的情况相比,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在低压状态中彼此滑动,因此表面接触在抑制磨损和耐久性方面是有利的。
(联接部分的偏角吸收)
接下来,将描述存在偏角的情况,偏角是驱动侧联接件92的旋转轴线Z1与从动侧联接件85的旋转轴线Z2之间的轴线偏离。首先将描述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α,然后将描述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β。
首先,将描述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α。图6的部分(a)和(b)是示出在驱动侧联接件92的旋转轴线Z1与从动侧联接件85的旋转轴线Z2之间存在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α的情况中在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的接合部分的示意图。图6的部分(a)和(b)均包括关于X方向的正视图、俯视图和另一正视图。图6的部分(b)包括在与图6的部分(a)的情况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存在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α的情况中的这些视图。
如图6的部分(a)所示,在旋转轴线Z1和旋转轴线Z2之间沿一个方向产生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α的情况中,在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的接合部分如下作用。即,中间传递部件93的一个爪部分93b和从动侧联接件85的一个爪部分85b围绕在另一爪部分93c和另一爪部分85c之间的接触部分旋转运动而彼此隔开。结果,在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的接合能够允许(吸收)围绕沿X方向(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关于一个方向的偏角α。附带地,通过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的接合允许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α的范围优选可以是0°到15°的范围。在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的接合也可以允许大于15°的偏角。这里,在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的接合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其中中间传递部件93的两个爪部分93b和93c分别接触从动侧联接件85的关于旋转方向与爪部分93b和93c相对的两个爪部分85b和85c。
另一方面,如图6的部分(b)所示,在旋转轴线Z1和旋转轴线Z2之间沿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α的情况中,在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的接合部分如下作用。即,中间传递部件93的一个爪部分93c和从动侧联接件85的一个爪部分85c围绕在另一爪部分93b和另一爪部分85b之间的接触部分旋转运动而彼此隔开。结果,在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的接合能够允许(吸收)围绕沿X方向(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关于相反方向的偏角α。
然后,将描述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在通用Oldham联接件的情况中,在两个联接件中的每一个联接件与中间传递部件之间的接合部分的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被用于吸收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的接合部分和关于轴向设置在相反侧的接合部分吸收。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图9所示的驱动侧联接件92的孔部分92b和中间传递部件93的爪部分93f相对于Z1方向被锁定。即,驱动侧联接件92和中间传递部件93彼此接合而能够相对彼此沿X方向运动,中间传递部件93被驱动侧联接件92可动地保持。因此,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不容易被驱动侧联接件92的突出部分92a和中间传递部件95的槽部分93a之间的接合部分吸收(允许),该接合部分设置在关于轴向与用于吸收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的接合部分相反的一侧上。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在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的接合部分不仅吸收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而且吸收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图7的部分(a)和(b)是示出在驱动侧联接件92的旋转轴线Z1和从动侧联接件85的旋转轴线Z2之间存在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β的情况中在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的接合部分的示意图。图7的部分(a)和(b)均包括关于X方向的正视图、俯视图和另一正视图。图7的部分(b)包括在与图7的部分(a)的情况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存在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β的情况中的这些视图。
如图7所示,在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非保持侧联接件)85之间的接合不是在突出部分和槽部分之间的接合,而是在爪部分之间的接合。爪部分之间的这种接合允许围绕直线的旋转运动,该直线将一个爪部分93b和一个爪部分85b之间的接触部分与另一爪部分93c和另一爪部分85c之间的接触部分连接。因此,如图7的部分(a)和(b)所示,在中间传递部件93的爪部分93b和从动侧联接件85的爪部分85b之间的接合是能够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运动的接合。此外,在中间传递部件93的爪部分93c和从动侧联接件85的爪部分85c之间的接合也是能够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运动的接合。因此,在旋转轴线Z1和旋转轴线Z2之间存在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β的情况中,在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非保持侧联接件)85之间的接合如下作用。即,在爪部分93b和爪部分85b之间的接合和在爪部分93c和爪部分85c之间的接合两者围绕沿Y方向(第二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运动,从而能够吸收(允许)上述偏角β。通过在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的接合允许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β的范围优选可以是0°到15°的范围。也可以允许在大于15°的范围中的偏角β。
因此,在作为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传递装置的联接部分(Oldham联接件)中,在中间传递部件93和从动侧联接件85之间能够吸收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α和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β。因此,能够允许沿任意方向的偏角。
中间传递部件93的两个爪部分93b和93c接触从动侧联接件(非保持侧联接件)的与平坦表面部分93d和93e相对的平坦表面部分85d和85e。在两个爪部分93b和93c的上述接触状态中,爪部分93b和93c在关于旋转方向与平坦表面部分93d和93e相反的一侧与相对的从动侧联接件不接触。
因而,根据本实施例,在通过使得联接件借助联接件的爪部分的接合而容易允许其间的偏角而抑制旋转不均匀、振动和噪音的同时,在两个联接件的轴线彼此平行的情况中,通过其间的表面接触抑制两个联接件之间的磨损,从而能够实现寿命延长。
[实施例2]
(联接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准备使用联接部分20来代替实施例1中所用的联接部分10的成像设备。在上述实施例1中,作为示例描述了联接部分10,其中在中间传递部件和非保持侧联接件之间的接合是在爪部分之间的接合。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示例,将描述联接部分20,其中在中间传递部件和非保持侧联接件之间的接合是在圆柱形突出部分和U形槽部分之间的接合,U形槽部分形成为能够与圆柱形突出部分接合。图8的部分(a)和(b)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联接部分20的分解透视图。本实施例中的联接部分20由驱动侧联接件(保持侧联接件)92、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非保持侧联接件)185构成。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联接部分20,在驱动侧联接件(保持侧联接件)92和中间传递部件193之间的接合和保持的构造类似于上述实施例1。下面,在联接部分20中,将参照附图描述在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作为非保持侧联接件的从动侧联接件185之间的接合。
如图8所示,从动侧联接件185设置有沿Y方向(第二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突出部分185b和用于将突出部分185b保持在从动侧联接件185的旋转轴线附近区域的保持部分185a。中间传递部件193设置有两个U形槽部分193b,U形槽部分193b形成为使得中间传递部件193的在从动侧联接件185的旋转轴线的附近区域被去除,并且使得圆柱形突出部分185b与槽部分193b接合。中间传递部件193还设有能够与驱动侧联接件92的突出部分92a接合的槽部分193a。
(联接部分的偏心吸收)
接下来,通过关注偏心(其是在旋转轴线Z1和旋转轴线Z2之间的距离偏差)吸收,将描述在联接部分20传递驱动(驱动力)时联接部分20的运动。
首先,类似于上述实施例1,驱动侧联接件92的突出部分92a和中间传递部件193的槽部分193a彼此接合而能够沿垂直于驱动侧联接件92的旋转轴线Z1的X方向(第一方向)运动。结果,在中间传递部件193与沿图8中的箭头Γ1方向旋转的驱动侧联接件92之间,驱动侧联接件92的突出部分92a和中间传递部件193的槽部分193a相对彼此沿X方向运动,类似于实施例1。结果,在中间传递部件193与沿图8中的箭头Γ1方向旋转的驱动侧联接件92之间,驱动被传递且吸收关于X方向的偏心。
然后,将描述在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之间的运动。图9的部分(a)和(b)是示出在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之间的接合部分的运动的示意图,并且示出了在联接部分20中关于Y方向的偏心吸收原理。
在中间传递部件193的两个槽部分193b的弯曲表面部分193c与从动侧联接件185的突出部分185b的弯曲表面部分185c表面接触的同时,实施在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之间的驱动传递。
结果,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在图9的部分(a)的状态和图9的部分(b)的状态之间运动,同时弯曲表面部分193c和185c彼此表面接触。即,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沿着垂直于旋转轴线Z2和X方向的Y方向相对彼此运动。因而,联接部分20能够在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之间吸收关于Y方向的偏心.
因而,联接部分20不仅能够允许关于X方向(第一方向)的偏心,而且能够允许关于Y方向(第二方向)的偏心。
在上面利用图9的部分(a)和(b),已经描述了不存在偏角的情况,偏角是在驱动侧联接件92的旋转轴线Z1与从动侧联接件185的旋转轴线Z2之间的轴线偏离。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在中间传递部件193的两个槽部分193b的弯曲表面部分193c和从动侧联接件185的突出部分185b的弯曲表面部分185c彼此表面接触的同时实施在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之间的接合部分的运动。因而,在本实施例中同样与实施例1类似,与点接触和线接触的情况相比,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在低压状态中彼此滑动,因此表面接触在抑制磨损方面和耐久性方面是有利的。
(联接部分的偏角吸收)
接下来,将描述存在偏角的情况,偏角是在驱动侧联接件92的旋转轴线Z1与从动侧联接件185的旋转轴线Z2之间的轴线偏离。首先将描述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α,然后将描述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β。
首先,将描述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α。图10的部分(a)和(b)是示出在驱动侧联接件92的旋转轴线Z1与从动侧联接件185的旋转轴线Z2之间存在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α的情况中在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之间的接合部分的示意图。图10的部分(a)和(b)均包括关于X方向的正视图、俯视图和另一正视图。图10的部分(b)包括在与图10的部分(a)的情况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存在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α的情况中的这些视图。
如图10的部分(a)所示,在旋转轴线Z1和旋转轴线Z2之间沿一个方向产生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α的情况中,在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之间的接合部分如下作用。即,在一侧上的中间传递部件193的一个槽部分193b和从动侧联接件185的突出部分185b围绕在另一侧上的另一槽部分193b和突出部分185b之间的接触部分旋转运动而彼此隔开。结果,在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之间的接合能够允许(吸收)围绕沿X方向(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关于所述一个方向的偏角α。这里,在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之间的接合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其中中间传递部件193的两个槽部分193b接触从动侧联接件185的关于旋转方向与槽部分193b相对的槽部分185b。
另一方面,如图10的部分(b)所示,在旋转轴线Z1和旋转轴线Z2之间沿与上述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α的情况中,在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之间的接合部分如下作用。即,在另一侧上的中间传递部件193的另一槽部分193b和从动侧联接件185的突出部分185b围绕在所述一侧上的所述一个槽部分193b和突出部分185b之间的接触部分旋转运动而彼此隔开。结果,在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之间的接合能够允许(吸收)围绕沿X方向(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关于相反方向的偏角α。
然后,将描述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
同样,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类似,在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之间的接合部分用于吸收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而且吸收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图11的部分(a)和(b)是示出在驱动侧联接件92的旋转轴线Z1和从动侧联接件185的旋转轴线Z2之间存在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β的情况中在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之间的接合部分的示意图。图11的部分(a)和(b)均包括关于X方向的正视图、俯视图和另一正视图。图11的部分(b)包括在与图11的部分(a)的情况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存在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β的情况中的这些视图。
如图11的部分(a)和(b)所示,在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非保持侧联接件)185之间的接合是在突出部分和槽部分之间的接合。然而,从动侧联接件185的突出部分185b具有圆柱形形状并且构成能够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运动的接合部分。因此,在旋转轴线Z1和旋转轴线Z2之间存在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β的情况中,在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之间的接合如下作用。即,在中间传递部件193的两个槽部分193b和从动侧联接件185的突出部分185b之间的接合围绕沿Y方向(第二方向)延伸的轴线旋转运动。结果,能够吸收(允许)上述偏角β。
因此,同样在作为在本实施例中的驱动传递装置的联接部分(Oldham联接件)中,在中间传递部件193和从动侧联接件185之间能够吸收围绕沿X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α和围绕沿Y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β。因此,类似于实施例1,能够允许沿任意方向的偏角。
从而,同样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使得联接件借助突出部分和槽部分的接合而容易允许其间的偏角而抑制旋转不均匀、振动和噪音的同时,在两个联接件的轴线彼此平行的情况中,通过其间的表面接触抑制两个联接件之间的磨损,从而能够实现寿命延长。
[实施例3]
(成像设备)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作为成像设备的示例的激光打印机1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
在图13中,激光打印机1包括激光打印机主组件(下文称作设备主组件)2,设备主组件2包括用于通过电子照相类型形成图像的成像部分3、用于将片材S供给到成像部分3的片材供给装置4。
成像部分3包括盒单元31,并包括激光扫描仪32,盒单元31包括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31a,激光扫描仪32用于将感光鼓31a曝光。在成像期间,感光鼓31a通过激光扫描仪32曝光,使得在感光鼓31a的表面上形成潜像,之后,潜像被显影从而在感光鼓31a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片材供给装置4包括供给盒4a和供给辊4b,供给盒4a设置成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主组件2,供给辊4b设置在供给盒4a的上部处,用于供给容纳在供给盒4a中的片材S。
与上述成像部分3的调色剂成像操作并行地,容纳在供给盒4a中的片材S被供给辊4b供给,之后通过传送辊4c和延迟辊4d分离和传送,然后传送到对齐辊对5。从而,片材S传送到对齐辊对5,之后在预定时刻由对齐辊对5传送到由感光鼓31a和转印辊6a形成的转印部6。
之后,在转印部6处将形成在感光鼓31a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传送至转印部6的片材S的一个表面上。之后,片材供给到定影单元7并在定影单元7中加热加压,使得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S的所述一个表面上。
在图像这样定影之后,片材S在升高全满状态检测标记8b的同时被如图13的点划线所示的排出单元8的排出辊对8a排出到设置在设备主组件2的上表面上的排出托盘11上。
(成像设备中的排出单元和驱动单元)
将参照图14描述排出单元8和驱动单元30。图14是示出成像设备中的排出单元8和驱动单元30的位置的透视图。
在图14中,排出单元8定位并固定至安装到侧板21的固定构件(未示出)和安装到侧板22的固定构件(未示出),并且布置在侧板21和22之间。排出单元8在C方向上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主组件。片材S沿E1方向从定影单元供给到排出单元8,然后沿E2方向从排出单元8供给到排出托盘。驱动单元30从一个侧板22的外侧安装到侧板22,然后用螺钉固定。
驱动单元30布置在排出单元8附近,同时将侧板22夹持在驱动单元和排出单元之间,并且将驱动(驱动力)传递到排出单元8。在排出单元8中,通过从驱动单元30传递的驱动,排出辊对8a旋转。驱动单元30和排出单元8两者相对于框架部件14定位。
(驱动单元和排出单元)
将参照图15和16描述从驱动单元30到排出单元8的驱动传递。图15的部分(a)是示出驱动单元30的透视图。图15的部分(b)是输出齿轮34(驱动侧联接件)和联接棘轮35(中间传递部件)的放大图。图16的部分(a)是示出排出单元8的透视图。图16的部分(b)是输入齿轮41(从动侧联接件)的放大图。
从图15所示的驱动单元30到图16所示的排出单元8的驱动传递通过作为驱动传递装置的联接部分50实施,联接部分50由输出齿轮34(驱动侧联接件)、联接棘轮35(中间传递部件)和输入齿轮41(从动侧联接件)构成。
联接部分50需要吸收在作为驱动侧联接件的输出齿轮34与作为从动侧联接件的输入齿轮41之间的位置偏差。在该构造中,作为中间传递部件的联接棘轮35布置在输出齿轮34与输入齿轮41之间。结果,联接部分50用作Oldham联接件,因此在联接部分50中,能够吸收驱动单元30与排出单元8之间的位置偏差。即,如图12和23所示,作为根据本实施例的驱动传递装置的联接部分50包括驱动单元30的输出齿轮34、排出单元8的输入齿轮41、以及联接棘轮35。驱动单元30的输出齿轮34是驱动侧联接件,排出单元8的输入齿轮41是从动侧联接件。联接棘轮35布置在输出齿轮34与输入齿轮41之间,并且是用于将来自输出齿轮34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输入齿轮41的中间传递部件。
如图15的部分(a)所示,驱动力从马达H经由位于驱动侧板38外侧的齿轮29和位于驱动侧板38内侧的齿轮33沿着H方向传递到作为驱动侧联接件的输出齿轮34,马达H是沿K方向被旋转驱动的驱动源。结果,作为驱动侧联接件的输出齿轮34沿L方向旋转。作为中间传递部件的联接棘轮35与输出齿轮34接合,因此输出齿轮34的驱动传递到联接棘轮35,使得联接棘轮35沿相同方向旋转。来自齿轮33的驱动分支并传递到齿轮36和37。齿轮33的驱动经由与齿轮33接合的齿轮36驱动定影单元的压辊(未示出)。此外,齿轮33的驱动经由与齿轮33同轴设置的齿轮37驱动定影单元的压力释放凸轮(未示出)。如图15的部分(b)所示,联接棘轮35包括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后面将利用图17描述联接棘轮35的详细形状。该联接棘轮35与排出单元8的输入齿轮41接合,使得联接部分50用作Oldham联接件,从而驱动从驱动单元30传递到排出单元8。
如图16的部分(a)所示,驱动从联接棘轮35传递到作为从动侧联接件的输入齿轮41,使得输入齿轮41沿G方向被旋转驱动。驱动从输入齿轮41沿F方向传递,使得作为排出辊对8a之一的排出辊43经由排出辊齿轮42旋转。排出辊43的驱动传递到用于双面打印的切换齿轮44,使得回转辊45被驱动。回转辊45能够通过用于双面打印的切换齿轮44的构造来切换其旋转方向,并且能够沿着表示为驱动方向的两个方向供给片材。如图16的部分(b)所示,输入齿轮41包括关于旋转方向与联接棘轮35的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相对的平坦表面部分41a和41b。平坦表面部分41a和41b与联接棘轮35的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接触,使得驱动传递到输入齿轮41。后面将利用图12、23和24描述从联接棘轮35到输入齿轮的驱动传递状态。此外,将利用图18描述输入齿轮41的详细形状。
(联接棘轮的形状)
参照图17,将描述联接棘轮35与输入齿轮41接合的接合部分。图17的(a)和(b)是联接棘轮35的放大图,其中图17的(a)是联接棘轮35的透视图,图17的(b)是联接棘轮35的侧视图。
如图17的部分(a)和(b)所示,联接棘轮35包括爪35j。爪35j是要由作为两个联接件之一的输出齿轮41保持的保持部分,从而能够沿垂直于输出齿轮34的旋转轴线35e的第一方向(图12所示的X方向)运动。爪35j具有用于将联接棘轮35安装到图12所示的输出齿轮34的形状。后面将利用图12和23描述爪35j的安装形状。
联接棘轮35包括能够与作为两个联接件中的另一联接件的输入齿轮41可动地接合的接合部分35A和35B。联接棘轮35的接合部分35A和35B是沿着旋转轴线35e的轴向(第一轴向)突出的中间突出部分,并且设置在关于该轴线彼此相对的位置,旋转轴线35e作为是联接棘轮35的旋转中心的第一轴线。联接棘轮35的接合部分35A和35B包括下述的两个第一表面和两个与第一表面不同的第二表面。
联接棘轮35的接合部分35A和35B包括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这些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是在输出齿轮34沿一个方向(图15的部分(a)所示的L方向)旋转时与输入齿轮41接合的、用于传递旋转驱动力的中间传递表面(第一表面),输入齿轮41是两个联接件中的另一联接件。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与输入齿轮41接合从而能够沿着垂直于旋转轴线41e并垂直于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图12所示的Y方向)运动,旋转轴线41e作为是输入齿轮41的旋转中心的第一轴线。在本实施例中,作为第二方向,描述了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作为示例,但是第二方向不限于此。第二方向可优选是与第一方向在一定范围内相交的方向,包括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
两个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在夹持旋转轴线35e的同时成行布置,旋转轴线35e是联接棘轮35的旋转中心。两个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设置在关于旋转轴线35e对称的位置。两个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是相对于与输出齿轮34、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41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平坦表面(平面)成小于90°的角度P1的平坦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角度P1是85°。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设置在在一侧上(在本实施例中在输入齿轮侧上)沿联接棘轮35的轴向突出的两个突出部分上。在输出齿轮34沿一个方向(图15的部分(a)所示的L方向)旋转时,联接棘轮35的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通过与相对的输入齿轮41的平坦表面部分41a和41b表面接触而与平坦表面部分41a和41b接合,从而将驱动传递到相对的输入齿轮41。
联接棘轮35的接合部分35A和35B包括平坦表面部分(第二表面)35c和35d,当在输出齿轮34的旋转静止期间输入齿轮41沿上述第一方向旋转时,平坦表面部分35c和35d与输入齿轮41的平坦表面部分41c和41d相对滑动和脱离。两个平坦表面部分35c和35d设置在关于旋转轴线35e对称的位置。两个平坦表面部分35c和35d是相对于与输出齿轮34、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41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平坦表面成大于90°的角度P2的平坦表面。即,平坦表面部分35c和35d是相对于联接棘轮35的旋转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平坦表面部分35c和35d设置在两个接合部分(中间突出部分)35A和35B上,并且布置在关于联接棘轮35的旋转轴线与设置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上,两个接合部分35A和35B设置成关于联接棘轮35的轴向向一侧突出。
在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41之间的接合部分(设置有两个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以及两个平坦表面部分35c和35d的两个突出部分)35A和35B构成用于传递仅沿一个方向的旋转驱动力的棘轮齿。
(输入齿轮的形状)
参照图18,将描述输入齿轮41与联接棘轮35接合的接合部分41A和41B。图18的部分(a)和(b)是输入齿轮41的放大图,其中图18的部分(a)是输入齿轮41的透视图,图18的部分(b)是输入齿轮41的侧视图。
如图18的部分(a)和(b)所示,输入齿轮41包括能够与联接棘轮35的两个接合部分35A和35B可动地接合的接合部分41A和41B。输入齿轮41的接合部分41A和41B是在一侧(联接棘轮侧)上沿着旋转轴线41e的轴向(第二轴向)突出的从动突出部分,并且设置在关于该轴线彼此相对的位置,旋转轴线41e作为是输入齿轮41的旋转中心的第二轴线。输入齿轮41的接合部分41A和41B包括下述的两个第一表面和两个与第一表面不同的第二表面。输入齿轮41包括作为从动传递表面的平坦表面部分(第一表面)41a和41b,通过与联接棘轮35的两个接合部分35A和35B接触,旋转驱动力传递到平坦表面部分41a和41b。平坦表面部分41a和41b与联接棘轮35接合而能够沿垂直于旋转轴线41e并垂直于上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图12所示的Y方向)运动,旋转轴线41e作为是输入齿轮41的旋转中心的第二轴线。
与联接棘轮35的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的情况类似,两个平坦表面部分41a和41b在夹持作为第二轴向的旋转轴线41e的同时成行布置,旋转轴线41e是输入齿轮41的旋转中心。两个平坦表面部分41a和41b设置在关于旋转轴线41e对称的位置。两个平坦表面部分41a和41b是相对于与输出齿轮34、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41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平坦表面(平面)成小于90°的角度P1的平坦表面。在本实施例中,角度P1是85°。平坦表面部分41a和41b(在本实施例中在联接棘轮侧上)设置在在一侧上沿联接棘轮35的轴向突出的作为上述从动突出部分的接合部分41A和41B上。在输出齿轮34沿一个方向(图15的部分(a)所示的L方向)旋转时,输入齿轮41的平坦表面部分41a和41b通过与相对的联接棘轮35的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表面接触而与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接合,从而将驱动传递到相对的输入齿轮41。
与联接棘轮35的情况类似,输入齿轮41的接合部分41A和41B包括成大于90°的角度P2的平坦表面部分(第二表面)41c和41d。两个平坦表面部分41c和41d设置在关于旋转轴线41e对称的位置。两个平坦表面部分41c和41d是相对于与输出齿轮34、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41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平坦表面成大于90°的角度P2的平坦表面。即,平坦表面部分41c和41d是相对于输入齿轮41的旋转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并且是与联接棘轮35的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接触的接触表面。平坦表面部分41c和41d设置在突出部分上,并且布置在关于输入齿轮41的旋转方向与设置平坦表面部分41a和41b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上,所述突出部分关于联接棘轮35的轴向设置在一侧上。当在输出齿轮34的旋转静止期间输入齿轮41沿着上述第一方向旋转的情况中,当在平坦表面部分41c和41d上施加一定值以上的扭矩时,平坦表面部分41c和41d与联接棘轮的相对的平坦表面部分35c和35d相对滑动,使得输入齿轮41从联接棘轮35脱离。这里,随着平坦表面部分的角度P2增加(其大于90°),用于使相对表面(平坦表面部分41c、41d、35c、35d)彼此脱离的扭矩设定在越小值。当在平坦表面部分上施加不小于取决于平坦表面部分的角度P2的设定扭矩的扭矩时,上述平坦表面部分彼此滑动,使得其间的接合消除(脱离)。
从而,与联接棘轮35的接合部分的情况类似,输入齿轮41与联接棘轮35接合的接合部分41A和41B也构成了棘轮齿。输入齿轮41与联接棘轮35接合的接合部分41A和41B是两个突出部分,其设置有两个平坦表面部分41a、41b和两个平坦表面部分41c、41d。
(排出单元和驱动单元的接合部分)
将利用图19描述在排出单元8和驱动单元30之间的接合。图19是示出排出单元8和驱动单元30的状态的俯视(平面)图(从上方看去)。排出单元8能够沿C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主组件,如上参照图13所述。驱动单元30的联接棘轮35和排出单元8的输入齿轮彼此接合,因此当排出单元8沿C方向安装到设备主组件和从设备主组件拆下时,接合部分保持彼此接合,使得排出单元8不能安装到设备主组件和从设备主组件拆下。因此,输入齿轮41沿M方向撤回,使得在输入齿轮41和联接棘轮35之间的接合消除(解除),从而能够实施排出单元8沿C方向的安装和拆卸而不保持其间的接合。
将利用图20至22描述输入齿轮41的撤回。图20至22是用于示出输入齿轮41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0的部分(a)、图21的(a)和图22的(a)是透视图,均示出在输入齿轮41周边的输入齿轮41的结构,图20的部分(b)、图21的(b)和图22的(b)是剖视图,均示出在输入齿轮41周边的输入齿轮41的结构。在图20的部分(a)和(b)示出的状态中,输入齿轮41和设置在输入齿轮41与排出(单元)框架46之间的联接弹簧47彼此分离以说明输入齿轮41和联接弹簧47的结构。图21的部分(a)和(b)示出了在驱动单元30的联接棘轮35与联接弹簧47接合时输入齿轮41和联接弹簧47的状态。输入齿轮41总是被联接弹簧47沿N方向(朝向相对的联接棘轮35的方向)推压。在图22的部分(a)和(b)示出的状态中,驱动单元30的联接棘轮35从输入齿轮41脱离并且沿压缩联接弹簧47的M方向(也在图19中示出)撤回,用于将排出单元8安装到成像设备中以及从成像设备拆卸排出单元8。此外,输入齿轮41的钩部分41f与排出框架46的钩部分46a接合,使得撤回状态被保持。
(驱动传递齿轮部分的位置偏差吸收)
图12和23示出了排出单元8的输入齿轮41、驱动单元30的联接棘轮35、和输出齿轮34的结构。利用虚线所示的边界,要安装到驱动单元30的构件在A侧(驱动侧)中示出,要安装到排出单元8的构件在B侧(从动侧)中示出。联接棘轮35能够经由突出部分34a和凹进部分35g在垂直于输出齿轮34的旋转轴线的第一方向(X方向)上与输出齿轮34相对滑动。联接棘轮35通过爪35j与输出齿轮34的孔34b的接合而实施保持(防止脱离)功能。即,联接棘轮35由输出齿轮34保持而能够沿X方向运动。联接棘轮35和输出齿轮34沿T方向围绕轴39旋转。
如上参照图16所述,输入齿轮41的平坦表面部分41a和41b与联接棘轮35的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接触和接合,使得驱动(输出齿轮力)从联接棘轮35传递到输入齿轮41。结果,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41沿T方向围绕排出框架46的轴46b旋转。
将描述联接棘轮35与输入齿轮41之间的滑动运动。图24的部分(a)和(b)是示意剖视图,示出了在联接棘轮35与输入齿轮41之间的接合部分的运动。对于联接棘轮35与输入齿轮41,旋转轴线35e和旋转轴线41e彼此偏心。当输出齿轮34沿一个方向旋转时,联接棘轮35的接合部分35A和35B分别与输入齿轮41的接合部分41A和41B接合,从而实施两者之间的驱动传递。具体地,在联接棘轮35的接合部分35A和35B的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分别与输入齿轮41的接合部分41A和41B的平坦表面部分41a和41b表面接触的同时实施驱动传递。结果,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41在图24的部分(a)的状态与图24的部分(b)的状态之间移动。此时,平坦表面部分35a和41a以及平坦表面部分35b和41b沿着垂直于旋转轴线35e、41e和X方向的Y方向相对彼此滑动运动。因此,在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41之间,能够吸收关于Y方向的偏心。在本实施例中,平坦表面部分35a关于Y方向的宽度U2和平坦表面部分35b关于Y方向的宽度U1是6mm,平坦表面部分41a关于Y方向的宽度W2和平坦表面部分41b关于Y方向的宽度W1是2mm,从而能够在一侧上进行大约2mm的滑动运动(大约4mm范围)。
如上所述,对于输出齿轮34和输入齿轮41,采用关于两个方向(X、Y)具有自由度的构造,使得由于中心轴线偏心导致的偏差被吸收,从而旋转驱动被顺利传递。
(滑动量)
图25是从图23所示的Q方向看去的输出齿轮34和联接棘轮35的示意图。联接棘轮35能够沿着垂直于轴39的第一方向(X方向)从长圆孔35h的每一端分别以运动量T1和T2滑动到轴39。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插设在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41之间的构件的数量与公差之间的关系,滑动量T1和T2中的每一个设定为一侧大约2.0mm(大约4.0mm范围)。
然而,滑动量T1和T2中的每一个不限于一侧大约2.0mm,而是也可以对应于构造设定。
(接合部分)
在图26的部分(a)示出的状态中,在正常打印期间(当输出联接件34沿一个方向(AA方向)旋转时),在输出侧(驱动侧)上的联接棘轮35和在输入侧(从动侧)上的输入齿轮41彼此接合,从而传递驱动。如上参照图12、16和23所述,输入齿轮41的平坦表面部分41a和41b与联接棘轮35的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接触,使得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41两者沿着AA方向旋转,如图26的部分(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平坦表面部分35a、35b、41a和41b的角度P1小于90°,因此在输出齿轮34的驱动旋转期间在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41之间的接合未解除(消除)。
图26的(b)示出了在用户沿图27所示的DD方向拉出卡在排出辊43附近的片材S的情况中在输出侧(驱动侧)上的联接棘轮35和在输入侧(从动侧)上的输入齿轮41之间的接合状态。在该情况中,排出辊43通过被拉出的片材S而沿着DD方向旋转,使得输入齿轮41位于与图26的部分(a)的状态相反的输出侧上。因此,相对于旋转被停止的联接棘轮35(输出齿轮34),输入齿轮41沿BB方向旋转,使得输入齿轮41的平坦表面部分41c(41d)接触与输入齿轮41相对的联接棘轮35的平坦表面部分35c(35d)。平坦表面部分41c、41d和平坦表面部分35c、35d的角度P2大于90°。因此,当两个平坦表面部分41c、41d以及与这两个平坦表面部分41c、41d相对的两个平坦表面部分35c、35d彼此接触并且在这些平坦表面部分上施加一定值以上的扭矩时,两个平坦表面部分41c、41d与两个平坦表面部分35c、35d彼此滑动,使得输入齿轮41抵抗弹簧47的推压力沿CC方向(沿轴向与联接棘轮35分开的方向)撤回。即,通过作为倾斜表面的平坦表面部分35c、35d与作为接触倾斜表面的接触表面的平坦表面部分41c、41d的接触,在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之间的相对位置比在传递旋转驱动力时分开得更多。当输入齿轮41以此方式撤回时,在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41之间的接合解除(脱离)。
因此,在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41之间的接合部分的上游侧上的载荷未施加在片材S上,因此能够拉出片材S而不产生以下现象:大负荷施加到片材S上从而片材S被撕裂,并且在片材S上施加过大的操作力。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中的联接部分能够经由作为中间传递部件的联接棘轮35吸收在驱动侧输出齿轮34与从动侧输入齿轮41之间关于X方向和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的偏差。此外,能够以紧凑的方式实现沿一个方向传递驱动的离合功能而不增加构件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描述了作为中间传递部件的联接棘轮35被作为驱动侧联接件的输出齿轮34可动地保持的构造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作为中间传递部件的联接棘轮35被作为从动侧联接件的输入齿轮41可动地保持的构造。此外,可以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联接棘轮35被与驱动侧联接件和从动侧联接件不同的另一构件(未示出)保持,从而能够与驱动侧联接件和从动侧联接件相对滑动。
[实施例4]
将描述根据实施例4作为驱动传递装置的联接部分。本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的通用结构类似于上述实施例3,因此将在本实施例中省略描述。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联接部分的结构也基本类似于上述实施例,因此具有类似功能的部件(部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符号表示并且省略描述。下面将利用图28和29描述中间传递部件和用于仅沿一个方向传递驱动的两个联接件之一的接合部分,该接合部分是本实施例的复制。
图28是示出构成根据本实施例的联接部分的输出齿轮34、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41的侧视图。图29的部分(a)是输入齿轮41的透视图,图29的部分(b)是联接棘轮35的透视图。如图29的(a)所示,设置在输入齿轮41的相应接合部分41A和41B处的作为从动传递表面(第一表面)的两个平坦表面部分41a和41b的角度P1与上述实施例3不同。具体地,平坦表面部分41a和41b形成均相对于与输出齿轮34、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41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平坦表面成90°以上的角度P1的平坦表面。此外,如图29的(b)所示,与平坦表面部分41a、41b相对的平坦表面部分35a、35b作为设置在联接棘轮35的相应接合部分35A和35B处的中间传递表面(第一表面),形成具有角度P1的倾斜表面。具体地,联接棘轮35的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形成均相对于与输出齿轮34、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41的旋转轴线垂直的平坦表面成90°以上的角度P1的倾斜表面。当联接棘轮35沿BB方向旋转时,联接棘轮35的平坦表面部分35a和35b与输入齿轮41的关于旋转方向和联接棘轮35相对的平坦表面部分41a、41b接触(接合),并且将驱动传递至输入齿轮41,使得联接棘轮35使输入齿轮41旋转。
在此,当在排出单元8的输入齿轮41的下游侧上的扭矩(例如,排出单元8的排出辊43和回转辊45的扭矩)是一定值以上时,上述相对表面彼此滑动。相对表面是平坦表面部分41a和35a以及平坦表面部分41b和35b。当联接棘轮35和输入齿轮41的相对表面彼此滑动时,输入齿轮41抵抗弹簧47的推压力沿CC方向(沿轴向与联接棘轮35分开的方向)移动,使得输入齿轮41与联接棘轮35的接合解除。这里,随着90°以上的角度P2越大,用于解除相对表面(平坦表面部分41a和35a、平坦表面部分41b和35b)之间的接合的扭矩是越小的设定扭矩,并且当施加不小于取决于该角度的设定扭矩的扭矩时,相对表面彼此滑动,从而接合解除。
从而,在输入齿轮41和联接棘轮35之间的接合部分不仅能够用于在允许偏心的第二方向(Y方向)上滑动运动,而且用作扭矩限制器。结果,在接合部分上施加不自然载荷的情况中,联接棘轮35对输入齿轮41的驱动断开,从而能防止齿轮等的断裂。在此,不自然负荷指的是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排出单元8的排出辊43以及回转辊45锁定的负荷,并且指的是在接合部分上施加过大扭矩的情况。
此外,在片材S卡在排出辊43中并且实施卡塞清除的情况下,类似于实施例3,输入齿轮41的平坦表面部分41c和41d以及联接棘轮35的平坦表面部分35c和35d彼此滑动。结果,输入齿轮41相对于联接棘轮35沿BB方向空转,并且沿CC方向撤回。在此,平坦表面部分41c和41d是设置在输入齿轮41的接合部分41A和41B处的第二表面,并且是与作为倾斜表面的平坦表面部分35c和35d接触的接触表面。平坦表面部分35c和35d是设置在联接棘轮35的接合部分35A和35B处的第二表面,并且是相对于联接棘轮35的旋转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
从而,在本实施例中,联接部分也能够经由作为中间传递部件的联接棘轮35吸收在驱动侧输出齿轮34与从动侧输入齿轮41之间关于X方向和垂直于X方向的Y方向的偏差。此外,能够以紧凑的方式实现沿一个方向传递驱动的离合功能而不增加构件的数量。
[其他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成像设备的设备主组件的单元,描述了排出单元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当制备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设备主组件并且包括通过从设备主组件侧传递驱动而旋转的部件的诸如盒单元或定影单元的单元时,也可以利用这样的单元。在包括这种能够可拆卸地安装的单元的成像设备中,即使在本发明应用于将驱动从设备主组件传递到该单元的驱动传递装置时也能够获得类似的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中间传递部件被驱动侧联接件可动地保持的构造作为示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中间传递部件被从动侧联接件可动地保持的构造。在这些情况中,前者是中间传递部件和从动侧联接件彼此接合的联接部分的构造,而后者是驱动侧联接件和中间传递部件彼此接合的联接部分的构造。即,采用这样的构造,其中驱动侧联接件包括驱动突出部分并且中间传递部件包括能够与驱动突出部分接合从而传递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驱动力的中间突出部分。
在该情况中,例如驱动侧联接件设有在实施例1中描述并且设置在中间传递部件93上的爪部分93b和93c作为驱动突出部分。然后,中间传递部件设有在实施例1中描述并且设置在从动侧联接件85上的爪部分85b和85c作为中间突出部分。类似于实施例1中描述的中间传递部件93的爪部分93b和93c,驱动侧联接件的驱动突出部分设置成沿作为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中心的第一轴线的第一轴向突出,并且包括用于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中间传递部件的驱动传递表面。此外,类似于实施例1中描述的从动侧联接件85的爪部分85b和85c,中间传递部件的中间突出部分设置成沿作为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中心的第二轴线的第二轴向突出。中间传递部件的中间突出部分包括中间传递表面,通过与驱动传递表面接触而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中间传递表面。此外,驱动传递表面包括与作为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中心的第一轴线的第一轴向交叉的交叉表面或弧形表面。同样通过利用这种构造,获得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效果。
可选地,驱动侧联接件设置有在实施例3、4中描述并且设置在联接棘轮35上的接合部分35A和35B作为驱动突出部分。然后,中间传递部件设有在实施例3、4中描述并且设置在输入齿轮41上的接合部分41A和41B作为中间突出部分。类似于实施例3、4中描述的联接棘轮35的接合部分35A和35B,驱动侧联接件的驱动突出部分设置成沿作为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中心的第一轴线的第一轴向突出。此外,驱动突出部分包括用于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中间传递部件的驱动传递表面并且包括相对于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此外,类似于实施例3、4中描述的输入齿轮41的接合部分41A和41B,中间传递部件的中间突出部分设置成沿作为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中心的第二轴线的第二轴向突出。此外,中间传递部件的中间突出部分包括中间传递表面,并且包括接触倾斜表面的接触表面,通过与驱动传递表面接触而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中间传递表面。同样通过利用这种构造,获得类似于上述实施例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打印机作为包括可拆装单元的成像设备,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利用诸如复印机、传真机和具有这些机器的组合功能的多功能机的其他成像设备。通过将本发明应用于这些成像设备的驱动传递装置,能够实现类似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电子照相类型作为记录类型,但是记录类型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使用诸如喷墨类型的其它记录类型。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从而包含所有这类修改和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3)

1.一种驱动传递装置,包括:
驱动侧联接件;
从动侧联接件;和
中间传递部件,中间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之间,并且构造成将来自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侧联接件,
其中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以能够沿第一方向运动的方式彼此接合,第一方向垂直于作为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
其中所述从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以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的方式彼此接合,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并且垂直于作为所述从动侧联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
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由保持侧联接件保持或者由与所述保持侧联接件接合的轴部件保持,所述保持侧联接件是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中的一个,并且
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与非保持侧联接件的接合允许围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和围绕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所述非保持侧联接件是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中的另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中,在垂直于作为所述非保持侧联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的截面中,当作为所述非保持侧联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是原点时,第一方向是x轴,第二方向是y轴,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与所述非保持侧联接件的接合仅仅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中或者仅仅在第二象限和第四象限中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包括两个突出部分,这两个突出部分设置成在关于作为旋转中心的轴线彼此相对的位置、沿轴向突出,并且
其中当所述驱动侧联接件至少沿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两个突出部分中的每一个包括接触部分,该接触部分接触关于旋转方向与所述接触部分相对的所述非保持侧联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中,在所述接触部分中的每一个接触部分接触关于旋转方向与所述接触部分相对的所述非保持侧联接件的状态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所述两个突出部分中的每一个在关于旋转方向与所述接触部分相反的一侧上不与所述非保持侧联接件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中,在所述两个突出部分中的每一个所述接触部分接触关于旋转方向与所述接触部分相对的所述非保持侧联接件的状态中,
所述两个突出部分中的一个与所述非保持侧联接件围绕另一突出部分的所述接触部分旋转运动,并且允许关于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并且
所述两个突出部分围绕将所述两个突出部分与所述非保持侧联接件接触的所述接触部分连接的直线旋转运动,并且允许关于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与所述非保持侧联接件的接合是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圆柱形突出部分与形成为与所述圆柱形突出部分接合的U形槽部分的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中,当所述两个联接件的旋转轴彼此平行时,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与所述非保持侧联接件的接合是表面接触。
8.一种驱动传递装置,包括:
驱动侧联接件;
从动侧联接件;和
中间传递部件,中间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之间,并且构造成将来自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侧联接件,
其中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以能够沿第一方向运动的方式彼此接合,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轴,
其中所述从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以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的方式彼此接合,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并且垂直于所述从动侧联接件的旋转轴,并且
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与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中任一个接合的接合部分仅仅沿一个方向传递旋转驱动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包括保持部分和接合部分,所述保持部分由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中的一个联接件以能够沿垂直于所述一个联接件的旋转轴的第一方向运动的方式保持,所述接合部分与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中的另一个联接件以能够沿与第一方向相交并垂直于所述另一个联接件的旋转轴的第二方向运动的方式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与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中任一个接合的所述接合部分设置为两个构成元件,所述两个构成元件相对于所述两个构成元件的旋转中心成行布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与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中任一个接合的所述接合部分是棘轮齿,当所述驱动侧联接件沿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棘轮齿通过在相对表面之间的接触接合而传递驱动力,并且当在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停止旋转期间所述从动侧联接件沿所述一个方向旋转时在施加一定值以上的扭矩的情况下,所述棘轮齿通过相对表面之间的滑动而消除接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中,当所述驱动侧联接件沿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与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中任一个接合的所述接合部分通过在相对表面之间的接触接合而传递驱动力,并且当在所述接合部分上施加一定值以上的扭矩时,所述接合部分通过相对表面之间的滑动而消除接合。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具有第一表面和不同于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当所述驱动侧联接件沿一个方向旋转时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与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中任一个的接合在所述第一表面处传递旋转驱动力,当在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停止旋转期间所述从动侧联接件沿所述一个方向旋转时在所述第二表面处通过相对于所述一个联接件的滑动而消除接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中,第二表面是相对于垂直于所述驱动侧联接件、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的旋转轴的平坦表面成大于90°的角的表面,当在所述一个联接件的与第二表面相对的相对表面上施加一定值以上的扭矩时,通过这些表面之间的滑动而消除接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中,第一表面是相对于垂直于所述驱动侧联接件、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的旋转轴的平坦表面成小于90°的角的表面,并且通过与所述一个联接件的关于旋转方向与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进行表面接触接合而传递驱动力。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其中,第一表面是相对于垂直于所述驱动侧联接件、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的旋转轴的平坦表面成大于90°的角的表面,并且通过与所述一个联接件的关于旋转方向与第一表面相对的表面进行表面接触接合而传递驱动力,当在第一表面上施加一定值以上的扭矩时,通过这些表面之间的滑动而消除接合。
17.一种驱动传递装置,包括:
驱动侧联接件;
从动侧联接件;和
中间传递部件,中间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之间,并且构造成将来自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侧联接件,
其中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包括驱动突出部分,所述驱动突出部分具有用于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驱动传递表面并且沿着第一轴线的第一轴向突出,第一轴线是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轴,
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包括中间突出部分,所述中间突出部分具有中间传递表面并且沿着第二轴线的第二轴向突出,第二轴线是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通过与所述驱动传递表面接触而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中间传递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驱动传递表面具有与第一轴向交叉的交叉表面或具有与第一轴向交叉的弧形表面。
18.一种驱动传递装置,包括:
驱动侧联接件;
从动侧联接件;和
中间传递部件,中间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之间,并且构造成将来自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侧联接件,
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包括中间突出部分,所述中间突出部分具有用于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侧联接件的中间传递表面并且沿着第一轴线的第一轴向突出,第一轴线是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
其中所述从动侧联接件包括从动突出部分,所述从动突出部分具有从动传递表面并且沿着第二轴线的第二轴向突出,第二轴线是所述从动侧联接件的旋转轴,通过与所述中间传递表面接触而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传递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中间传递表面具有与第一轴向交叉的交叉表面或具有与第一轴向交叉的弧形表面。
19.一种驱动传递装置,包括:
驱动侧联接件;
从动侧联接件;和
中间传递部件,中间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之间,并且构造成将来自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侧联接件,
其中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包括驱动突出部分,所述驱动突出部分具有用于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驱动传递表面和相对于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所述驱动突出部分沿着第一轴线的第一轴向突出,第一轴线是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轴,
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包括中间突出部分,所述中间突出部分具有中间传递表面和接触所述倾斜表面的接触表面,并且沿着第二轴线的第二轴向突出,第二轴线是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通过与所述驱动传递表面接触而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中间传递表面,
其中在所述驱动传递表面和所述中间传递表面彼此接触的同时通过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而传递旋转驱动力,并且
其中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布置成使得它们的相对位置通过所述倾斜表面和所述接触表面之间的接触而比在传递旋转驱动力时分开得更多。
20.一种驱动传递装置,包括:
驱动侧联接件;
从动侧联接件;和
中间传递部件,中间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之间,并且构造成将来自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侧联接件,
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包括中间突出部分,所述中间突出部分具有用于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侧联接件的中间传递表面和相对于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并且沿着第一轴线的第一轴向突出,第一轴线是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轴,
其中所述从动侧联接件包括从动突出部分,所述从动突出部分具有从动传递表面和接触所述倾斜表面的接触表面,并且沿着第二轴线的第二轴向突出,第二轴线是所述从动侧联接件的旋转轴,通过与所述中间传递表面接触而将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传递表面,
其中在所述驱动传递表面和所述中间传递表面彼此接触的同时通过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的旋转而传递旋转驱动力,并且
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布置成使得它们的相对位置通过所述倾斜表面和所述接触表面之间的接触而比在传递旋转驱动力时分开得更多。
21.一种用于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包括:
主组件;
单元,该单元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主组件;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传递装置,
其中所述驱动传递装置构造成将驱动力从所述主组件传递到所述单元。
22.一种用于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包括:
单元,该单元包括从动侧联接件并且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
驱动侧联接件;和
中间传递部件,中间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之间,并且构造成将来自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侧联接件,
其中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以能够沿第一方向运动的方式彼此接合,第一方向垂直于作为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
其中所述从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以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的方式彼此接合,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并且垂直于作为所述从动侧联接件的旋转中心的轴线,
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由保持侧联接件保持或者由与所述保持侧联接件接合的轴部件保持,所述保持侧联接件是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中的一个,并且
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与非保持侧联接件的接合允许围绕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和围绕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轴线的偏角,所述非保持侧联接件是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中的另一个。
23.一种用于在片材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包括:
单元,该单元包括从动侧联接件并且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到所述成像设备;
驱动侧联接件;和
中间传递部件,中间传递部件设置在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之间,并且构造成将来自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所述从动侧联接件,
其中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以能够沿第一方向运动的方式彼此接合,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驱动侧联接件的旋转轴,
其中所述从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以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的方式彼此接合,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并且垂直于所述从动侧联接件的旋转轴,并且
其中所述中间传递部件与所述驱动侧联接件和所述从动侧联接件中任一个接合的接合部分仅仅沿一个方向传递旋转驱动力。
CN201810061240.0A 2017-01-24 2018-01-23 驱动传递装置和成像设备 Active CN1083451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10063 2017-01-24
JP2017-010064 2017-01-24
JP2017010064 2017-01-24
JP2017-010063 2017-01-24
JP2017218073A JP7282483B2 (ja) 2017-01-24 2017-11-13 駆動伝達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18073 2017-1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45192A true CN108345192A (zh) 2018-07-31
CN108345192B CN108345192B (zh) 2022-03-22

Family

ID=62905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61240.0A Active CN108345192B (zh) 2017-01-24 2018-01-23 驱动传递装置和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150592B2 (zh)
CN (1) CN1083451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13228B2 (ja) 2017-12-21 2022-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JP2023173755A (ja) * 2022-05-26 2023-12-07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部材、転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85424U (ja) * 1983-05-27 1984-12-10 株式会社 前川製作所 可撓継手の構造
JPH02240411A (ja) * 1989-03-13 1990-09-25 Ricoh Co Ltd オルダム継手
US5022645A (en) * 1988-11-25 1991-06-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Disengageable coupling usable in a sheet transport mechanism
JPH0990853A (ja) * 1995-09-22 1997-04-04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70981A (ja) * 2000-08-30 2002-03-08 Canon Inc 回転力伝達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6734A (ja) * 2003-08-29 2005-03-24 Canon Inc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191092A1 (en) * 2004-02-26 2005-09-0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206446A (zh) * 2006-12-06 2008-06-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接合装置和使用该接合装置的成像装置
CN101435494A (zh) * 2007-11-13 2009-05-20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和装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110058851A1 (en) * 2009-09-09 2011-03-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artridge
CN102169319A (zh) * 2006-12-11 2011-08-31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202067076U (zh) * 2010-06-04 2011-12-07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驱动组件
US20120183331A1 (en) * 2011-01-18 2012-07-19 Shih-Chieh Huang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photo conductor drum
JP2014134788A (ja) * 2012-12-14 2014-07-24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516224A (zh) * 2013-09-29 2015-04-15 珠海凯威置业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力驱动组件以及处理盒
US9354560B2 (en) * 2014-01-28 2016-05-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793780A (zh) * 2013-12-06 2016-07-20 佳能株式会社 卡盒、处理盒及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CN105824225A (zh) * 2015-01-10 2016-08-03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89191Y2 (ja) 1992-08-27 1999-01-20 石川島検査計測株式会社 軸心位置測定装置
JPH11338211A (ja) 1998-05-27 1999-12-10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40185945A1 (en) * 2003-03-21 2004-09-23 Barron Richard J. Tapered slot coupling
US7903997B2 (en) 2006-12-06 2011-03-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upl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JP5311854B2 (ja) * 2007-03-23 2013-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現像装置、及び、カップリング部材
JP5328230B2 (ja) * 2008-06-10 2013-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前記カートリッジを用いた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KR101667927B1 (ko) * 2009-05-29 2016-10-20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그 동력전달유닛
JP5374607B2 (ja) * 2012-03-28 2013-12-25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オルダム継手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オルダム継手による軸の結合方法
JP6256793B2 (ja) 2013-08-13 2018-01-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力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00083B2 (ja) 2013-08-23 2018-03-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駆動伝達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5144090A1 (zh) * 2014-03-28 2015-10-01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接收单元及处理盒

Patent Citation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85424U (ja) * 1983-05-27 1984-12-10 株式会社 前川製作所 可撓継手の構造
US5022645A (en) * 1988-11-25 1991-06-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Disengageable coupling usable in a sheet transport mechanism
JPH02240411A (ja) * 1989-03-13 1990-09-25 Ricoh Co Ltd オルダム継手
JPH0990853A (ja) * 1995-09-22 1997-04-04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70981A (ja) * 2000-08-30 2002-03-08 Canon Inc 回転力伝達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6734A (ja) * 2003-08-29 2005-03-24 Canon Inc 駆動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191092A1 (en) * 2004-02-26 2005-09-0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206446A (zh) * 2006-12-06 2008-06-2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接合装置和使用该接合装置的成像装置
CN102169319A (zh) * 2006-12-11 2011-08-31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101435494A (zh) * 2007-11-13 2009-05-20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摩擦动力传递装置和装有该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US20110058851A1 (en) * 2009-09-09 2011-03-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cartridge
CN202067076U (zh) * 2010-06-04 2011-12-07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驱动组件
US20120183331A1 (en) * 2011-01-18 2012-07-19 Shih-Chieh Huang Transmission device for photo conductor drum
JP2014134788A (ja) * 2012-12-14 2014-07-24 Canon Inc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516224A (zh) * 2013-09-29 2015-04-15 珠海凯威置业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力驱动组件以及处理盒
CN105793780A (zh) * 2013-12-06 2016-07-20 佳能株式会社 卡盒、处理盒及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US9354560B2 (en) * 2014-01-28 2016-05-3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5824225A (zh) * 2015-01-10 2016-08-03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150592B2 (en) 2021-10-19
US20180210390A1 (en) 2018-07-26
CN108345192B (zh) 202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26400B2 (ja) 軸継ぎ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41295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8345192A (zh) 驱动传递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3154832B (zh) 片材传送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WO2014209048A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리클라이너
US10061256B2 (en) Driving syste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530357B2 (ja) 軸継ぎ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256793B2 (ja) 駆動力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247217A1 (en) System for driving damping rollers in rotary printing machines
EP192599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ower transmission unit thereof
KR20070110183A (ko) 구동전달기구 및 화상형성장치
CN101308344A (zh) 彩色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JP3540289B2 (ja) 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軸継ぎ手
JP7282483B2 (ja) 駆動伝達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31991A (ja) 駆動伝達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4950616B (zh) 驱动力传递装置和具备该驱动力传递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5076777A (ja) 軸結合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とそこに装着される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ベルトユニットと軸結合方法
JP2008215397A (ja) 駆動力正逆切替装置
JP4515226B2 (ja) 軸結合装置と回転伝達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0538354B1 (ko) 화상복합기의 동력전달장치
US1152611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313962B2 (ja) 駆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257757A (ja) 無背隙歯車
JPS633980A (ja) 印字装置
JP2004257566A (ja) 駆動力伝達部材の連結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