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54832B - 片材传送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片材传送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54832B
CN103154832B CN201180048814.7A CN201180048814A CN103154832B CN 103154832 B CN103154832 B CN 103154832B CN 201180048814 A CN201180048814 A CN 201180048814A CN 103154832 B CN103154832 B CN 1031548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roller
transfer path
send
rever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488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54832A (zh
Inventor
黑田明
绪方敦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154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4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54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54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4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concerning sheet refeed sections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e.g. intermediate stack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2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 G03G15/2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more than one step according to groups G03G13/02 - G03G13/20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pying both sides of an original or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1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 G03G15/232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15/234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n both sides of a recording or image-receiving material using a singl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by inverting and refeeding the image receiving material with an image on one face to the recording member to transfer a second image on its second face, e.g. by using a duplex tray; Details of duplex trays or inver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eparation, Sorting, Adjustment, Or Bending Of Sheets To Be Conveyed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Conveyance By Endless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一种传送片材(S)的片材传送装置(5),包括:第一传送路径(50),片材沿该第一传送路径传送;第二传送路径(51),片材沿该第二传送路径送回至第一传送路径;反向传送辊对(6),其进行正向旋转,以便传送从第一传送路径传送的片材,然后进行反向旋转,以便将片材传送给第二传送路径;送回辊对(7),其布置在第二传送路径中;以及控制部分,该控制部分使得送回辊对以重叠方式夹持在前片材和在后片材,然后,该控制部分使得与在前片材接触的第一辊(7a)旋转,同时使得与在后片材接触的第二辊(7b)停止,以使得在前片材传送给第一传送路径,且在后片材留在第二传送路径中。

Description

片材传送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材传送装置以及一种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要求成像装置进一步节约资源,双面打印已经越来越多地用于满足该要求。因此,在具有双面打印功能的成像装置中,要求更高的双面打印速度,以便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在具有双面打印功能的成像装置中实现更高的打印速度,例如空白片材和一面已打印的片材以与单面打印情况相同的间隔被交替地传送。通过交替打印空白片材和一面已打印的片材,能够实现更高的打印速度。因此,需要使得至少两张在较早阶段已经一面打印的纸反向和进行传送(在双面打印开始时要传送这两张纸),并使得相应纸处于待命状态。
同时,具有双面打印功能的常规成像装置具有以下结构。也就是,当进行双面打印时,在打印开始时两张片材通过分别使得在前片材停止在在前片材停止位置并使得在后片材停止在在后片材停止位置而处于待命状态(见专利文献1)。
在前片材停止位置和在后片材停止位置根据要使用的成像装置来预先设置,因此不能根据要打印的片材的尺寸来变化。因此,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常规成像装置中,即使在小尺寸片材的情况下,在前片材和在后片材之间的间隔(打印间隔)也不能减小,因此提供了不必要的打印间隔。那么,这种不必要的打印间隔抑制了打印速度的增加。
与之相比,还公开有一种成像装置,其中,平行地提供允许在前片材和在后片材待命的两个传送路径,且通过使得相应片材在传送路径上待命而减小打印间隔(传送间隔)(见专利文献2)。不过,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常规成像装置中,提供了两个传送路径,因此需要提供用于将片材交替地分选至相应传送路径的结构以及用于将片材交替地送回给成像部分的结构。因此,该装置变得复杂,且制造成本增加。不过,近年来需要使得成像装置的尺寸减小,平行地提供两个传送路径使得整个成像装置的尺寸增加,因此认为阻碍了减小尺寸的需求。
专利文献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H03-013463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o.2004-051330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材传送装置和一种成像装置,它们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提高双面打印的生产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它包括:第一传送路径,片材沿该第一传送路径传送;第二传送路径,从第一传送路径传送的片材沿该第二传送路径送回至第一传送路径;反向传送辊对,该反向传送辊对进行正向旋转,以便传送由第一传送路径传送的片材,然后进行反向旋转,以便将片材传送给第二传送路径;送回辊对,该送回辊对布置在第二传送路径中,该送回辊对将通过反向传送辊对的反向旋转而传送的片材送回至第一传送路径;以及控制部分,该控制部分使得送回辊对以重叠方式夹持在前片材和由反向传送辊对在在前片材之后传送的在后片材,然后,该控制部分使得送回辊对的与在前片材接触的第一辊旋转,同时使得送回辊对的与在后片材接触的第二辊停止旋转,以使得在前片材传送给第一传送路径,且在后片材留在第二传送路径中。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它们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提高生产率。
通过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将清楚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的总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送回辊对的透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送回辊对的驱动单元的剖视图。
图4A是示出其中由送回辊对夹持的两张片材中的一张被传送的状态的视图。
图4B是示出其中由送回辊对夹持的一张片材被传送的状态的视图。
图5A是示出其中第一片材在第二传送路径中的第一位置处待命的状态的视图。
图5B是示出其中送回辊对旋转使得第一片材在第二位置待命和并且第二片材和第一片材由送回辊对夹持的状态的视图。
图6A是示出其中第二送回辊旋转使得第二片材被传送且第一片材在第二位置处待命的状态的视图。
图6B是示出其中第二片材被传送至第三位置且第一片材在第二位置处待命的状态的视图。
图7A是示出其中第一送回辊旋转使得第一片材被传送且第二片材在第三位置待命的状态的视图。
图7B是示出其中已经在两面上形成图像的第一片材被传送且第二片材运动至第一位置的状态的视图。
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的总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反向传送辊对的透视图。
图10A是示出其中第一驱动齿轮通过第一切换单元而沿与输入齿轮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0B是示出其中第一驱动齿轮通过第一切换单元而沿与输入齿轮相同的方向旋转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11A是示出其中反向传送辊对进行正向旋转以便传送第一片材的状态的视图。
图11B是示出其中反向传送辊对进行反向旋转以使得第一片材反向的状态的视图。
图12A是示出其中反向传送辊对进行正向旋转以便传送第一片材和第二片材的状态的视图。
图12B是示出其中反向传送辊对的第一反向传送辊进行反向旋转以使得第一片材反向,且反向传送辊对的第二反向传送辊进行正向旋转以便传送第二片材的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介绍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片材传送装置和成像装置。根据本发明示例实施例的成像装置是具有能够在片材的两面进行打印的双面打印功能的成像装置,例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和上述产品的多功能机器。此外,成像装置包括片材传送装置,该片材传送装置能够在成像装置中反向的同时传送片材。在下面的示例实施例中通过将激光束打印机作为成像装置来进行介绍。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至图4B,下面将介绍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的总体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送回辊对7的透视图。图3是图2中所示的送回辊对7的驱动单元的剖视图。图4A是示出其中由送回辊对7夹持的两张片材S中的一张被传送的状态的视图。图4B是示出其中由送回辊对7夹持的一张片材S被传送的状态的视图。
首先将参考图1介绍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的总体结构。如图1中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主体2、片材供给部分3、成像部分4、用作片材传送装置的片材传送部分5以及片材传送控制部分8。
打印机主体2形成激光束打印机1的外观。打印机主体2包括:壳体20,用于在壳体20内容纳片材供给部分3、成像部分4和片材传送部分5;片材供给盒21,该片材供给盒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20的下部部分;以及片材排出托盘22,该片材排出托盘形成于壳体20的上部部分中。片材供给盒21容纳一张堆垛在另一张上的片材S。片材排出托盘22接收已经经历双面打印的片材。
片材供给部分3包括:供给辊30,该供给辊将容纳于片材供给盒21中的片材S供给至片材传送部分5;以及分离部分31,该分离部分与供给辊30一起分离片材。分离部分31包括:分离垫32,该分离垫与供给辊30压力接触,以便使得片材一张张地分离;以及分离保持器33,该分离保持器保持分离垫32。片材供给部分3使用分离垫32将容纳于片材供给盒21中的片材S一张张地分离,同时使用供给辊30将已分离的片材S供给至片材供给部分5。
成像部分4根据预定图像信息而在片材S上形成图像。成像部分4包括感光鼓40、激光扫描仪单元41、显影部分42、转印辊43和定影部分44。激光扫描仪单元41利用根据图像信息形成的信息光来照射感光鼓40。显影部分42使得形成于感光鼓40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转印辊43将已显影的图像转印至片材S上。定影部分44使得已转印的图像定影在片材S上。
片材传送部分5包括第一传送路径50、第二传送路径51、片材排出路径52、切换部件53、第一传感器54、第二传感器55、第三传感器56、传送辊对57、片材排出辊58、反向传送辊对6和送回辊对7。
第一传送路径50是传送片材S(例如空白片材和一面已打印的片材)的传送路径。第一传送路径50在它的沿片材S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分成两个分支。分成两个分支的第一传送路径50在一侧与片材供给盒21连接。从片材供给盒21传送的片材在该片材沿第一传送路径50传送时由成像部分4进行一面打印。第一传送路径50还在它的下游侧分成两个分支。在下游侧分成两个分支的第一传送路径50形成在朝向片材排出托盘22的一侧。
第二传送路径51是将已经在片材S的一面上打印了图像的片材S送回至第一传送路径50的传送路径。第二传送路径51在它的上游侧与第一传送路径50(该第一传送路径50在它的下游侧分成两个分支)的另一侧连接。另一方面,第二传送路径51在它的下游侧与第一传送路径50(该第一传送路径50在它的上游侧分成两个分支)的另一侧连接。
此外,第二传送路径51包括后缘撤退部分51a。该后缘撤退部分51a设置于第二传送路径51的上游侧(在与第一传送路径50连接的连接部分和第二传送路径51的弯曲部分51b之间)。后缘撤退部分51a以当片材S在第二传送路径51中的预定位置处在停止状态下待命时能够使得片材S的后缘撤退的方式形成。
片材排出路径52是将已经经历了双面打印的片材S传送给片材排出托盘22的传送路径。片材排出路径52在片材排出路径52的沿片材S的片材排出方向的上游侧与第一传送路径50连接。具体地说,片材排出路径52在成像部分4的下游侧与第一传送路径50连接。片材排出路径52在片材排出路径52的沿片材排出方向的下游侧与片材排出托盘22连接。切换部件53附接于第一传送路径50和片材排出路径52之间的连接部分。切换部件53将片材S的传送方向从第一传送路径50切换至片材排出路径52,以便将经历了双面打印的片材S传送给片材排出托盘22。
第一传感器54布置在第一传送路径50上、片材供给部分3和成像部分4之间。第一传感器54检测片材S在片材供给部分3和成像部分4之间通过第一传送路径50。第二传感器55布置在第一传送路径50的下游侧(在切换部件53的下游侧)。第二传感器55检测片材S在切换部件53的下游侧通过第一传送路径50。第三传感器56布置在第二传送路径51的进入口处(在与第一传送路径50连接的连接部分处)。第三传感器56检测被反向的片材S传送给第二传送路径51。
传送辊对57布置在第一传送路径50上,并沿第一传送路径50传送片材S(该片材S被供给或传送给第一传送路径50)。片材排出辊对58布置在片材排出路径52上,并将由切换部件53从第一传送路径50传送至片材排出路径52的片材S传送给片材排出托盘22。
反向传送辊对6布置在第一传送路径50(该第一传送路径50在下游侧分成两个分支)的一侧(片材排出托盘22侧)。反向传送辊对6进行正向旋转以便从第一传送路径50传送片材S,以及进行反向旋转以便使得传送的片材S反向。具体地说,反向传送辊对6进行正向旋转,以便将从第一传送路径50传送的片材S传送给第一传送路径50(该第一传送路径50分成两个分支)的一侧(片材排出托盘22侧),然后进行反向旋转,以便将片材S传送给第二传送路径51。这样,当片材S被送回至第一传送路径50时,片材S的打印表面颠倒。应当知道,在第一实施例中,反向传送辊对6包括可独立旋转的第一反向传送辊6a、和可旋转部件6b,该可旋转部件6b设置为自由地与第一反向传送辊6a接触和分离。
送回辊对7布置在第二传送路径51上,并传送已传送给第二传送路径51的片材S。此外,送回辊对7包括第一送回辊7a和第二送回辊7b,并形成为能够同时将两张片材夹持在第一送回辊7a和第二送回辊7b之间。第一送回辊7a和第二送回辊7b可彼此独立地旋转。
下面将参考图2和图3介绍送回辊对7的旋转机构的结构,该送回辊对7包括可独立旋转的第一送回辊7和第二送回辊7b。如图2和图3中所示,送回辊对7包括输入齿轮70、第一送回单元71a和第二送回单元71b。
输入齿轮70将驱动力从动力源(未示出)传递给第一送回单元71a和第二送回单元71b。第一送回单元71a包括第一驱动单元72a、第一驱动齿轮73a、空转齿轮74a、75a和76a、第一送回辊7a以及辊旋转轴77a。
如图3中所示,第一驱动单元72a包括旋转轴78a、离合器齿轮78b、电磁离合器78c、扭矩限制器78d和输出齿轮78e。离合器齿轮78b与输入齿轮70啮合,并传递来自输入齿轮70的驱动力。电磁离合器78c附接在旋转轴78a上,并将驱动力(该驱动力从离合器齿轮78b传递来)传递给旋转轴78a或者切断驱动力。应当知道,离合器齿轮78b可旋转地附接在旋转轴78a上,且在电磁离合器78c未被致动的状态下,来自输入齿轮70的驱动力并不传递给旋转轴78a。另一方面,当电磁离合器78c被致动时,离合器齿轮78b与电磁离合器78c的转子啮合,以便使得旋转轴78a克服扭矩限制器78d的制动力而旋转。
当驱动力由电磁离合器78c切断时,扭矩限制器78d对旋转轴78a制动,以便防止空转。输出齿轮78e附接在旋转轴78a上,并与空转齿轮74a、75a和76a啮合。输出齿轮78e将从旋转轴78a传递来的驱动力传递给空转齿轮74a、75a和76a。
空转齿轮74a、75a和76a与第一驱动齿轮73a啮合,并将从输出齿轮78e传递来的驱动力传递给第一驱动齿轮73a。第一驱动齿轮73a固定在辊旋转轴77a上,并通过从空转齿轮74a、75a和76a传递的驱动力使得辊旋转轴77a旋转。第一送回辊7a固定在辊旋转轴77a上,并通过辊旋转轴77a的旋转而旋转。此外,第一送回辊7a的表面具有这样的摩擦系数,使得第一送回辊7a和片材S之间的摩擦力大于要传送的两张片材S之间的摩擦力。
第二送回单元71b包括第二驱动单元72b、第二驱动齿轮73b和辊旋转轴77b。第二送回单元71b与第一送回单元71a的区别在于第二送回单元71b不包括空转齿轮74a、75a和76a,但是第二送回单元71b的其它零部件与第一送回单元71a的零部件相同。因此,第一送回单元71a的说明也用于说明第二送回单元71b,因此省略第二送回单元71b的说明。第二送回单元71b的第二驱动单元72b的零部件与第一驱动单元72a(图3)的零部件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它们的说明。
下面将参考图4A和图4B介绍用于通过送回辊对7来传送片材S的情况,该送回辊对包括可独立旋转的第一送回辊7a和第二送回辊7b。
在图4A和图4B中,假定“μp”是要传送的片材S之一和第一送回辊7a或第二送回辊7b之间的摩擦系数,“μk”是要传送的片材S之间的摩擦系数,且“R”是第一送回辊7a和第二送回辊7b中的每个的半径。此外,假定“T”是作用在辊旋转轴77a上的制动扭矩,“N”是作用在第一送回辊7a和第二送回辊7b之间的压力。那么,如图4A中所示,夹持两张片材的送回辊对7中的各第一送回辊7a和第二送回辊7b的制动扭矩T可以表示如下:
N·μk≤T/R    (1)
如公式(1)所示,当重叠的两张片材S中的一张和抵靠该片材S的辊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两张片材S之间的摩擦力时,抵靠辊的片材S能够克服片材S之间的摩擦力而通过该片材S和辊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送。类似地,当抵靠另一张片材的辊停止时,该片材S能够通过该片材S和辊之间的摩擦力而克服两张片材S之间的摩擦力保持停止状态。换句话说,通过使得第一送回辊7a和第二送回辊7b中的一个或两个旋转,能够选择性地传送抵靠第一送回辊7a的片材S和抵靠第二送回辊7b的片材S。
此外,如图4B中所示,夹持一张片材S的送回辊对7中的各第一送回辊7a和第二送回辊7b的制动扭矩T可以表示如下:
T/R<N·μp   (2)
如公式(2)所示,当片材S和抵靠该片材S的辊之间的力大于辊的制动扭矩时,能够通过使辊旋转而选择性地传送片材S。
片材传送控制部分8控制切换部件53、传送辊对57、片材排出辊对58、反向传送辊对6和送回辊对7的驱动。此外,片材传送控制部分8独立地控制送回辊对7的第一送回辊7a和第二送回辊7b的旋转。片材传送控制部分8使得第一送回辊7a和第二送回辊7b中的一个或两个旋转,以便选择性地传送抵靠第一送回辊7a的片材S和抵靠第二送回辊7b的片材S中的一张或两张。
下面将参考图5A至图7B以及图1来介绍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在双面打印开始时传送片材S的操作。应当知道,在下文中,首先被传送的片材(在前片材)称为“第一片材S1”;被第二传送的在后片材(在在先片材之后传送的在后片材)称为“第二片材S2”;被第三传送的片材称为“第三片材S3”,而被第四传送的片材称为“第四片材”。
此外,片材传送控制部分8控制切换部件53、传送辊对57、片材排出辊对58、反向传送辊对6和送回辊对7(第一送回辊7a和第二送回辊7b)的驱动,且下面的说明主要涉及相应零部件。
图5A是示出其中第一片材S1在第二传送路径51中的第一位置G处待命的状态的视图。图5B是示出其中送回辊对7被驱动使得第一片材S1在第二位置H处待命且第二片材S2在重叠在第一片材S1上的同时被夹持的状态的视图。图6A是示出其中第二送回辊7b旋转使得第二片材S2被传送且第一片材S1在第二位置H处待命的状态的视图。图6B是示出其中第二片材S2被传送至第三位置F且第一片材S1在第二位置H处待命的状态的视图。图7A是示出其中第一送回辊7a旋转使得第一片材S1被传送且第二片材S2在第三位置F待命的状态的视图。图7B是示出其中其两面上都形成有图像的第一片材S1被传送且第二片材S2运动至第一位置G的状态的视图。
当开始双面打印时,第一片材S1从片材供给盒21供给至第一供给路径50,且图像通过成像部分4而形成于第一片材S1的第一面上。在其第一面上形成有图像的第一片材S1通过传送辊对57而朝着第一传送路径50的下游侧传送,且没有通过切换部件53传送给片材排出路径52。
当第一片材S1传送至第一传送路径50的下游侧时,第一片材S1通过布置在第一传送路径50的下游侧的反向传送辊对6而传送至第一传送路径50(该第一传送路径50在下游侧分成两个分支)的一侧(片材排出托盘22侧)。通过反向传送辊对6而传送至片材排出托盘22侧的第一片材S1的后缘经过第二传感器55,且当从此时经过预定时间段时,第一片材S1的后缘经过第一传送路径50的分支点E。当由于经过预定时间段而使得第一片材S1的后缘经过分支点E时,反向传送辊对6开始反向旋转。当反向传送辊对6进行反向旋转时,第一片材S1传送给第二传送路径51。
当第一片材S1由第二传送路径51中的送回辊对7夹持时,反向传送辊对6的可旋转部件6b与第一反向传送辊6a分离,第一反向传送辊6a停止旋转。当可旋转部件6b与第一反向传送辊6a分离时,在第一反向传送辊6a和可旋转部件6b之间形成间隙。应当知道,这时,第一片材S1的后缘侧位于第一反向传送辊6a和可旋转部件6b之间(的间隙中)。
同时,在第一片材S1后面的第二片材S2在执行了与第一片材S1相同的操作之后以与第一片材S1相同的方式到达反向传送辊对6。这时,第一反向传送辊6a和可旋转部件6b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已经到达反向传送辊对6的第二片材S2以第二片材S2和第一片材S1相互经过的方式被传送至片材排出托盘22侧,。
当由送回辊对7传送的第一片材S1的后缘经过第三传感器56时,与第一反向传送辊6a分离的可旋转部件6b朝着第一反向传送辊6a运动,且可旋转部件6b和第一反向传送辊6a在它们之间夹持第二片材S2。当反向传送辊对6夹持第二片材S2时,第一反向传送辊6a进行正向旋转,以便将第二片材S2进一步传送至片材排出托盘22侧。由反向传送辊对6传送的第二片材S2的后缘经过第二传感器55,且当从此时经过预定时间段时,第二片材S2的后缘经过第一传送路径50的分支点E。当由于经过预定时间段而使得第二片材S2经过分支点E时,反向传送辊对6开始反向旋转。当反向传送辊对6进行反向旋转时,第二片材S2以反向状态传送给第二传送路径51。这时,为了降低打印间隔,在第二片材S2后面的第三片材S3进一步供给至第一传送路径50。
如图5A中所示,当第一片材S1的前缘已经到达第二传送路径51中的第一位置G时,送回辊对7的电磁离合器78c切断驱动力。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驱动单元72a和第二驱动单元72b两者的电磁离合器78c都切断驱动。当驱动力被切断时,送回辊对7由于扭矩限制器78d而停止,使得第一片材S1进入在第一位置G处待命的状态。这时,如图1中所示,第一片材S1的后缘由于第一片材S1的硬度(恢复平面形状的力)而撤退至后缘撤退部分51a。
在送回辊对7以夹持第一片材S1的状态停止之后,第二片材S2通过反向传送辊对6而传送至第二传送路径51。这时,第二片材S2在重叠在第一片材S1上的同时沿第二传送路径51传送,但是第一片材S1的后缘撤退至后缘撤退部分51a,因此第二片材S2在重叠于第一片材S1上的同时被传送,但不会撞上第一片材S1。
如图5B中所示,当第二片材S2的前缘已经到达送回辊对7时,电磁离合器78c被致动,使得送回辊对7开始旋转。具体地说,第一送回单元71a和第二送回单元71b的电磁离合器78c被致动,使得旋转驱动力传递给第一送回辊7a和第二送回辊7b。当送回辊对7旋转时,第二片材S2进入送回辊对7,第一片材S1和第二片材S2在一个重叠在另一个上面的同时由送回辊对7夹持。在第二片材S2由送回辊对7夹持之后,可旋转部件6b与第一反向传送辊6a分离。
如图6A中所示,当第一片材S1的前缘已经到达第二位置H时,包括抵靠第一片材S1的第一送回辊7a的第一送回单元71a的电磁离合器78c脱开,使得第一片材S1停止在第二位置H。同时,用于将驱动传递给第二送回辊7b的第二送回单元71b的电磁离合器78c保持在传递驱动的状态。因此,包括抵靠第二片材S2的第二送回辊7b的第二送回单元71b传送第二片材S2。当第二片材S2在重叠于第一片材S1上的同时由第二送回辊7b传送时,第二片材S2的后缘侧位于在第一反向传送辊6a和与该第一反向传送辊6a分离的可旋转部件6b之间(的间隙中)。第二片材S2的后缘侧和第三片材S3的前缘侧在第一反向传送辊6a和可旋转部件6b之间相互经过。当第二片材S2由第二送回辊7b传送时,在第二片材S2后面的第三片材S3到达反向传送辊对6。因此,已经到达反向传送辊对6的第三片材S3以第三片材S3和第二片材S2在第一反向传送辊6a和可旋转部件6b之间的间隙中相互经过的方式朝着片材排出托盘22传送。
随后,如图6B中所示,当第二片材S2已经到达第三位置F时,第二送回单元71b的电磁离合器78c脱开,使得第二片材S2停止于第三位置F处。
当第一传感器54检测到在第二片材S2后面被供给的第三片材S3的后缘经过时,如图7A中所示,第一送回单元71a的电磁离合器78c被致动(连接),以使得第一送回辊7a旋转。当第一送回辊7a旋转时,抵靠第一送回辊的第一片材S1朝着成像部分4传送,且图像形成于第一片材S1的第二面上。这时,抵靠第二送回辊7b的第二片材S2以停止状态待命,而并不随着第一片材S1的运动而运动。
如图7B中所示,当第一片材S1的后缘离开送回辊对7时,第二送回单元71b的电磁离合器78c被致动(连接),使得第二片材S2再次被传送。当第二片材S2的前缘已经到达第一位置G时,第二送回单元71b的电磁离合器78c脱开,使得第二片材S2停止在第一位置G处。
当送回至第一传送路径50的第一片材S1已经在成像部分4中经历了第一片材S1的第二面的成像时,第一片材S1的传送方向通过切换部件53而从第一传送路径50切换至片材排出路径52,且第一片材S1传送给片材排出托盘22。
已经经历一面打印的第三片材S3通过反向传送辊对6而反向,然后,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操作,第三片材S3由正夹持第二片材S2的送回辊对7夹持。当第三片材S3进入送回辊对7时,第二片材S2向第二位置H运动。当随着第一片材S1的第二面的打印结束对从片材供给盒21供给的第四片材开始一面打印时,第二片材S2运动至第二位置H并在该第二位置H处待命。类似地,第三片材S3运动至第一位置G并在该第一位置G待命。
以与上述类似的方式,激光束打印机1首先以例如第一片材S1的第一面、第二片材S2的第一面和第三片材S3的第一面的顺序在三张片材上进行一面打印。然后,激光束打印机1以例如第一片材S1的第二面、第四片材的第一面和第二片材S2的第二面的顺序交替地重复已经经历一面打印的片材的送回和空白片材的供给。这样,双面打印能够以与一面打印相同的打印间隔进行。
如上述构成的、根据该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产生以下效果。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中,片材传送部分5的传送辊对7能够同时夹持第一片材S1和第二片材S2。此外,第一送回辊7a和第二送回辊7b可彼此独立地旋转。此外,第一送回辊7a和第二送回辊7b各自的摩擦系数比夹持于它们之间的第一片材S1和第二片材S2之间的摩擦系数更高。
因此,例如在送回辊对7夹持第一和第二片材S1和S2的情况下,通过使得第一和第二送回辊7a和7b中的一个或两个旋转,能够选择性地传送第一和第二片材S1和S2中的一个或两个。此外,通过停止第一和第二送回辊7a和7b中的一个或两个的旋转,能够选择地停止第一和第二片材S1和S2中的一个或两个的传送。因此,第一片材S1和第二片材S2能够在一个重叠于另一个上的同时待命,这降低了打印间隔。因此,包括片材传送部分5(该片材传送部分5能够提高双面打印的生产率)的激光束打印机1能够具有简单的结构。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在第二传送路径51的上游侧(沿传送方向)包括后缘撤退部分51a,该后缘撤退部分51a使得在前的第一片材S1的后缘能够撤退。因此,即使在在后的第二片材S2在第一片材S1在第二传送路径51中待命的情况下进入第二传送路径51时,也能够防止第二片材S2的前缘与第一片材S1的后缘接触。因此,第二片材S2能够很容易地进入第二传送路径51。因此,第二片材S2能够在重叠于第一片材S1上的同时布置在第二传送路径51上。
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在第二传送路径51中包括多个待命位置F、G和H,第一片材S1的前缘将布置在各待命位置F、G和H处。此外,第一片材S1和第二片材S2以重叠状态待命。如上所述,通过逐步提供待命位置,用于送回的位置(第二位置H)能够固定,而不管片材的尺寸如何。因此,不需要提供根据例如最大片材来预设的待命位置,这能够减小可能在第一片材S1和第二片材S2之间产生的不需要的打印间隔。
第二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图8至图10B介绍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A。图8是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A的总体结构的剖视图。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反向传送辊6A的透视图。图10A是示出其中第一驱动齿轮64a通过第一切换单元63a而沿与输入齿轮62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状态的视图。图10B是示出其中第一驱动齿轮64a通过第一切换单元63a而沿与输入齿轮62相同的方向旋转的视图。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A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的区别在于片材传送部分的反向传送辊对。因此,在第二实施例中,将主要介绍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也就是片材传送部分5A的反向传送辊对6A。
应当知道,在第二实施例中,具有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中相同结构的零部件由相同参考符号表示,并在这里省略它们的说明。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具有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结构的零部件产生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效果。
首先将参考图8介绍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A的总体结构。如图8中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A包括打印机主体2、片材供给部分3、成像部分4、用作片材传送装置的片材传送部分5A以及片材传送控制部分8A。
片材传送部分5A包括第一传送路径50、第二传送路径51、第一传感器54、第二传感器55、第三传感器56、传送辊对57、反向传送辊对6A和送回辊对7。
如图9中所示,反向传送辊对6A包括输入齿轮62、第一反向传送单元61a和第二反向传送单元61b。输入齿轮62将来自动力源(未示出)的驱动力传递给第一反向传送单元61a和第二反向传送单元61b。第一反向传送单元61a包括第一切换单元63a、第一驱动齿轮64a、第一辊旋转轴65a和第一反向传送辊60a。第一切换单元63a与输入齿轮62和第一驱动齿轮64a啮合,并将驱动力从输入齿轮62传递给第一驱动齿轮64a。
此外,第一切换单元63a包括与输入齿轮62啮合的第一齿轮67a、与第一齿轮67a啮合的第二齿轮68a以及与第二齿轮68a啮合的第三齿轮69a。第一切换单元63a可通过旋转部分(未示出)而绕第一齿轮67a枢轴转动,使得第二齿轮68a或第三齿轮69a与第一驱动齿轮64a啮合。
例如,如图10A中所示,当第二齿轮68a与第一驱动齿轮64a啮合时,第一驱动齿轮64a沿与输入齿轮62相反的方向旋转。此外,例如如图10B中所示,当第一切换单元63a旋转以使得第三齿轮69a与第一驱动齿轮64a啮合时,第一驱动齿轮64a沿与输入齿轮62相同的方向旋转。换句话说,通过使得第一切换单元63a旋转,第一驱动齿轮64a的旋转方向能够独立地设置。
第一驱动齿轮64a附接在第一辊旋转轴65a的末端上。第一驱动齿轮64a通过从第一切换单元63a传递来的驱动力而使得第一辊旋转轴65a旋转。
第一反向传送辊60a固定在第一辊旋转轴65a上,并通过第一辊旋转轴65a的旋转而旋转。此外,第一反向传送辊60a具有这样的摩擦系数,使得第一反向传送辊60a和片材S之间的摩擦力大于要传送或者反向的片材S之间的摩擦力。
第二反向传送单元61b具有与第一反向传送单元61a相同的结构。因此,通过用措辞“第二”代替在第一反向传送单元61a的说明中的措辞“第一”,第一反向传送单元61a的说明也用于第二反向传送单元61b的说明,且这里省略了第二反向传送单元61b的说明。
应当知道,第一反向传送单元61a通过压缩弹簧66而压靠第二反向传送单元61b,且第一反向传送辊60a压靠第二反向传送单元61b的第二反向传送辊60b。
下面将参考图11A至图12B以及图8介绍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A开始双面打印时传送片材S的操作。
图11A是示出其中反向传送辊对6A进行正向旋转以便传送第一片材S1的状态的视图。图11B是示出其中反向传送辊对6A进行反向旋转以便使第一片材S1反向的状态的视图。图12A是示出其中反向传送辊对6A进行正向旋转以便传送第一片材S1和第二片材S2的状态的视图。图12B是示出其中反向传送辊对6A的第一反向传送辊60a进行反向旋转以便使得第一片材S1反向,且反向传送辊对6A的第二反向传送辊60b进行正向旋转以便传送第二片材S2的状态的视图。
应当知道,在第二实施例中,直到第一片材S1等的前缘到达反向传送辊对6A之前进行的操作以及在第一片材S1等通过反向传送辊对6A反向之后进行的操作都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对它们的说明。第二实施例的说明涉及在第二片材S2通过反向传送辊对6A传送至片材排出托盘22侧之后以及直到第二片材S2被反向并传送至第二传送路径51之前进行的操作。此外,在下文中,“正向旋转”是指用于将片材S传送给片材排出托盘22侧的旋转方向,“反向旋转”是指用于使得片材S反向和将片材S传送给第二传送路径51的旋转方向。
当第一片材S1的前缘已经到达反向传送辊对6A时,反向传送辊对6A的第一反向传送辊60a和第二反向传送辊60b进行正向旋转。具体地说,如图11A中所示,在反向传送辊对6A中,第一切换单元63a的第三齿轮69a与第一驱动齿轮64a啮合,第二切换单元63b的第二齿轮68b与第二驱动齿轮64b啮合。因此,反向传送辊对6A进行正向旋转,且第一片材S1进入第一反向传送辊60a和第二反向传送辊60b之间,因此第一片材S1向在下游侧分成两个分支的第一传送路径50的一侧(片材排出托盘22侧)传送。
由反向传送辊对6A传送的第一片材S1的后缘经过第二传感器55,且当从此时经过预定时间段时,第一片材S1的后缘经过第一传送路径50的分支点E。当由于经过预定时间段而使得第一片材S1的后缘经过分支点E时,反向传送辊对6A开始反向旋转。具体地说,如图11B中所示,在反向传送辊对6A中,第一切换单元63a的第二齿轮68a与第一驱动齿轮64a啮合,且第二切换单元64a的第三齿轮69b与第二驱动齿轮64b啮合。因此,反向传送辊对6A进行反向旋转,第一片材S1传送给第二传送路径51。
随后,沿第一传送路径50传送的第二片材S2的前缘经过第二传感器55,如图12A中所示,反向传送辊对6A再次开始正向旋转。因此,正以反向状态传送的第一片材S1再次传送给片材排出托盘22侧。这时,如图8中所示,反向传送辊对6A将第二片材S2与第一片材S1一起夹持(接收)。
在第二片材S2与第一片材S1一起由反向传送辊对6A夹持之后,如图12B中所示,反向传送辊对6A的第一反向传送辊60a进行反向旋转,且反向传送辊对6A的第二反向传送辊60b进行正向旋转。具体地说,第一切换单元63a的第二齿轮68a与第一驱动齿轮64a啮合,以便将第一片材S1传送给第二传送路径51。此外,第二切换单元63b的第二齿轮68b与第二驱动齿轮64b啮合,以便将第二片材S2传送给片材排出托盘22侧。通过这样的操作,第一片材S1和第二片材S2能够以这样的方式传送,即第一片材S1和第二片材S2甚至在重叠的状态下也能沿不同方向彼此经过。
除了由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结构产生的效果之外,如上述构成的、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A还产生以下效果。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束打印机1A包括反向传送辊对6A,该反向传送辊对6A包括能够相互独立地改变旋转方向的第一反向传送辊60a和第二反向传送辊60b。因此,反向传送辊对6A能够执行将片材S排出至片材排出托盘22的操作。因此,不需要提供用于排出已经进行了双面打印的片材的切换部件53和片材排出路径52。因此,制造成本能够降低,此外能够降低激光束打印机1A的高度。
上面已经介绍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此外,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的效果仅仅认为是由本发明产生的最合适效果,因此本发明的效果并不局限于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的效果。
本申请要求日本专利申请No.2010-230413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为2010年10月13日,该文献整体被本文参引。
参考标号表
1    激光束打印机(成像装置)
2    打印机主体
3    片材供给部分(片材供给装置)
4     成像部分
5     片材传送部分
6、6A 反向传送辊对
7     送回辊对
7a    第一送回辊
7b    第二送回辊
8、8A 片材传送控制部分
50    第一传送路径
51    第二传送路径
S     片材
S1    第一片材(被第一传送的片材)
S2    第二片材(被第二传送的片材)
S3    第三片材(被第三传送的片材)

Claims (14)

1.一种传送片材的片材传送装置,包括:
第一传送路径,片材沿该第一传送路径传送;
第二传送路径,从第一传送路径传送的片材沿该第二传送路径送回至第一传送路径;
反向传送辊对,该反向传送辊对进行正向旋转以传送从第一传送路径传送的片材,然后进行反向旋转,以便将片材传送给第二传送路径;
送回辊对,该送回辊对布置在第二传送路径中,该送回辊对将通过反向传送辊对的反向旋转而传送的片材送回至第一传送路径;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传送装置还包括:
控制部分,该控制部分使得送回辊对以重叠方式夹持在前片材和由反向传送辊对在在前片材之后传送的在后片材,然后,该控制部分使得送回辊对的与在前片材接触的第一辊旋转,同时使得送回辊对的与在后片材接触的第二辊停止旋转,以使得在前片材传送给第一传送路径,且在后片材留在第二传送路径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控制部分在送回辊对只夹持在前片材的状态下停止送回辊对的旋转,然后使得送回辊对夹持在后片材,以使得在后片材重叠在在前片材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在送回辊对夹持在前片材和在后片材的状态下,控制部分使得所述第二辊旋转,同时停止所述第一辊的旋转,以便传送在后片材,然后使得所述第一辊旋转,同时停止所述第二辊的旋转,以便将在前片材传送给第一传送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在送回辊对夹持在前片材和在后片材的状态下,控制部分使得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都旋转,以便同时传送在前片材和在后片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在送回辊对以重叠方式夹持在前片材和在后片材的状态下,在在后片材之后的另一片材在第一传送路径中传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其中:在重叠于停止的在前片材上的同时由送回辊对传送的在后片材的后缘侧以及在第一传送路径中传送的所述另一片材的前缘侧在反向传送辊对处相互经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还包括:后缘撤退部分,该后缘撤退部分设置于第二传送路径中在反向传送辊对和送回辊对之间,当送回辊对在夹持片材的状态下停止时,后缘撤退部分使得片材的后缘撤退。
8.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传送装置;以及
成像部分,该成像部分在从片材传送装置供给的片材上形成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控制部分在送回辊对只夹持在前片材的状态下停止送回辊对的旋转,然后使得送回辊对夹持在后片材,以使得在后片材重叠在在前片材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在送回辊对夹持在前片材和在后片材的状态下,控制部分使得所述第二辊旋转,同时停止所述第一辊的旋转,以便传送在后片材,然后使得所述第一辊旋转,同时停止所述第二辊的旋转,以便将在前片材传送给第一传送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在送回辊对夹持在前片材和在后片材的状态下,控制部分使得所述第一辊和第二辊都旋转,以便同时传送在前片材和在后片材。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在送回辊对以重叠方式夹持在前片材和在后片材的状态下,在在后片材之后的另一片材在第一传送路径中传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在重叠于停止的在前片材上的同时由送回辊对传送的在后片材的后缘侧以及在第一传送路径中传送的所述另一片材的前缘侧在反向传送辊对处相互经过。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还包括:后缘撤退部分,该后缘撤退部分设置于第二传送路径中在反向传送辊对和送回辊对之间,当送回辊对在夹持片材的状态下停止时,后缘撤退部分使得片材的后缘撤退。
CN201180048814.7A 2010-10-13 2011-10-05 片材传送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Active CN1031548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0413 2010-10-13
JP2010-230413 2010-10-13
PCT/JP2011/073466 WO2012050145A1 (en) 2010-10-13 2011-10-05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54832A CN103154832A (zh) 2013-06-12
CN103154832B true CN103154832B (zh) 2015-07-22

Family

ID=44872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48814.7A Active CN103154832B (zh) 2010-10-13 2011-10-05 片材传送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720886B2 (zh)
EP (1) EP2628054B1 (zh)
JP (1) JP5355654B2 (zh)
KR (1) KR101502711B1 (zh)
CN (1) CN103154832B (zh)
WO (1) WO20120501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8252B2 (ja) * 2010-10-13 2013-06-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JP5594270B2 (ja) 2011-09-30 2014-09-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522141B2 (ja) 2011-09-30 2014-06-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US8941877B2 (en) 2012-03-12 2015-01-27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canning device
US9277070B2 (en) 2012-03-12 2016-03-0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scanning device
JP5930809B2 (ja) 2012-04-05 2016-06-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7930B2 (ja) 2013-04-25 2017-05-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253248B2 (ja) 2013-04-25 2017-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47071B2 (ja) 2013-04-25 2017-06-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50602B2 (ja) 2013-05-02 2017-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06906B2 (ja) 2014-03-10 2018-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JP6272093B2 (ja) 2014-03-10 2018-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9238562B2 (en) * 2014-03-31 2016-01-1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362086B2 (ja) * 2014-05-23 2018-07-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238560B1 (en) * 2014-09-19 2016-01-19 Fuji Xerox Co., Ltd. Conveyance device,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046179B2 (ja) * 2015-01-27 2016-12-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576178B2 (ja) * 2015-09-09 2019-09-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597189B2 (ja) * 2015-10-30 2019-10-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17195553A (ja) 2016-04-21 2017-10-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93420A (ja) 2016-04-21 2017-10-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38188B2 (ja) 2016-04-21 2020-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17194610A (ja) 2016-04-21 2017-10-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0703594B2 (en) 2017-10-30 2020-07-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JP6969421B2 (ja) * 2018-02-13 2021-11-2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247859B2 (en) * 2018-06-27 2022-02-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controlled sheet feeding
US10996610B2 (en) * 2018-12-21 2021-05-04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JP7537909B2 (ja) * 2020-05-20 2024-08-21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3690A (en) * 1989-12-06 1992-03-03 Ricoh Company, Ltd. Paper refeeding device for a copier operable in a two-sided copy mode for refeeding paper sheets from an intermediate tray
US6460687B1 (en) * 2002-02-01 2002-10-08 Phogenix Imaging, Llc Buffer with service loop and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8373A (ja) * 1982-04-13 1983-10-19 Minolta Camera Co Ltd 両面複写機
DE3852234T2 (de) * 1987-08-12 1995-05-04 Canon Kk Apparat zum Fördern von Bogen und Verfahren zum Fördern von Bogen.
JPH0225858A (ja) * 1988-07-14 1990-01-2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692957B2 (ja) 1989-06-12 1997-12-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再給紙搬送路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US5572308A (en) * 1994-03-24 1996-11-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url forming means
JP3313930B2 (ja) 1994-04-28 2002-08-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072323A (ja) 1998-09-01 2000-03-07 Canon Inc 搬送路切替手段を備える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ソータ
US6382616B1 (en) 1999-01-19 2002-05-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Aligning device for sheet finisher
JP2001010758A (ja) 1999-06-29 2001-01-16 Canon Inc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37495B2 (ja) 1999-07-09 2003-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88486A (ja) 1999-09-22 2001-04-03 Canon Inc 製本装置
US6554216B1 (en) * 2002-02-01 2003-04-29 Phogenix Imaging, Llc Buffer with service loop and method
JP2004051330A (ja) 2002-07-22 2004-02-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331647B2 (en) * 2004-10-04 2008-02-19 Olympus Corporatio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for the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image
US7753368B2 (en) 2007-01-26 2010-07-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5094438B2 (ja) 2007-01-26 2012-1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061712B2 (en) 2007-01-26 2011-11-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92854B2 (en) * 2009-08-27 2011-08-09 Xerox Corporation Sheet buffer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93690A (en) * 1989-12-06 1992-03-03 Ricoh Company, Ltd. Paper refeeding device for a copier operable in a two-sided copy mode for refeeding paper sheets from an intermediate tray
US6460687B1 (en) * 2002-02-01 2002-10-08 Phogenix Imaging, Llc Buffer with service loop and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050145A1 (en) 2012-04-19
JP2012101943A (ja) 2012-05-31
US20130187330A1 (en) 2013-07-25
KR101502711B1 (ko) 2015-03-13
CN103154832A (zh) 2013-06-12
EP2628054B1 (en) 2014-12-10
EP2628054A1 (en) 2013-08-21
JP5355654B2 (ja) 2013-11-27
US8720886B2 (en) 2014-05-13
KR20130079574A (ko) 2013-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4832B (zh) 片材传送装置以及成像装置
CN103153632B (zh) 片材传送设备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2381572B (zh) 图像处理装置
KR101643138B1 (ko) 양면인쇄 가능한 화상형성장치
JP201204635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844923B2 (en) Sheet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867900B2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KR20060134777A (ko) 시트 공급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2005187208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99057B2 (ja) 整合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2046874A (ja)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KR101367128B1 (ko) 양면 인쇄 화상형성장치
JP2891558B2 (ja) 用紙搬送装置
JP20061063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25048A (ja) 用紙搬送装置
JP2009122562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73844A (ja)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358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0826505A (ja) 給紙装置
JPH10231033A (ja) 給紙・搬送装置
JP2019002968A (ja) ロール部材、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35689A (ja) 給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用紙後処理装置
JPH073019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両面ユニット
JP2008184232A (ja) 駆動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JPH09136731A (ja) 用紙繰出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