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4225A -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4225A
CN105824225A CN201510012016.9A CN201510012016A CN105824225A CN 105824225 A CN105824225 A CN 105824225A CN 201510012016 A CN201510012016 A CN 201510012016A CN 105824225 A CN105824225 A CN 1058242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olving force
handle box
relative
wedge base
phot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201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24225B (zh
Inventor
罗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01201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24225B/zh
Priority to JP2017504101A priority patent/JP2017521727A/ja
Priority to EP15825452.4A priority patent/EP3153933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5/084489 priority patent/WO2016011925A1/zh
Priority to US15/015,241 priority patent/US9740163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824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4225A/zh
Priority to US15/616,072 priority patent/US985169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24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4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以及包括该驱动组件的感光鼓单元,一种处理盒及包含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处理盒用旋转力驱动组件,设置于处理盒内的感光元件的一端,旋转力驱动组件包括啮合部分,调整机构,以及中间连接部分;啮合部分用以接收外部驱动力;调整机构使啮合部分相对于处理盒的纵向方向上具有位移量,并使啮合部分的轴向相对与感光元件的轴线具有偏移量;中间连接部分,在啮合部分和感光元件轮毂之间传递扭矩并且连接部至少有一部分设置成是可挠性的;可绕性部分为一个柔性轴。能够保证将动力稳定地从图像形成装置内传递至处理盒。

Description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以及包括该驱动组件的感光鼓单元,一种处理盒及包含该处理盒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激光打印技术凭借着打印成本的优势,非常受用户的青睐。现有技术中的激光打印机,属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一种。其内安装有可拆卸的处理盒,处理盒上设置有旋转元件,这些旋转元件至少包括显影元件、感光元件、充电元件中的一种,这些旋转元件作为处理盒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安装至激光打印机之后,能被激光打印机内的驱动机构施加的旋转力直接或者间接的驱动。
如图1、图2所示,现有旋转元件与激光打印机内驱动机构的一种配合方式是:图像形成装置2内驱动机构上设置有一个动力传递部件21(具有轴线L3),处理盒内的旋转元件101(具有轴线L1)端部设置有一个轮毂102以及一个耦合部件100(具有轴线L2),轮毂102与旋转元件101紧固链接,所述轮毂102的轴线与所述旋转元件101的轴线同轴,轮毂102的端部与耦合部件100通过与耦合部件100端部的一个万向球连接;当打开激光打印机的门盖25,将处理盒安装至激光打印机2的处理盒安装部24时,耦合部件100沿着导轨23会有一个向前倾斜的过程(图2(b)所示),这样可以与动力传递部件21啮合,当处理盒安装至预定的位置时,耦合部件100与动力传递部件21同轴地啮合(图2(a)所示),这样耦合部件100可以向旋转部件101传递动力;取出处理盒时,动力传递部件21与耦合部件100发生相对倾斜会出现图2(b)所示的倾斜状态,这样就可以把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内取出。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上述啮合机构存在以下不足:耦合部件100不能很好地按照预定的轨迹,与驱动机构上的突起24啮合,即耦合部件23的啮合爪不能很好地与突起24上的传递销啮合,这样会影响处理盒的正常安装。另外,万向球的连接方式,不能很好地保证旋转部件在旋转的过程中,其轴心很好地与驱动部件的轴心同轴,容易影响打印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以解决现有处理盒用驱动组件不能够保证将动力稳定地从图像形成装置内传递至处理盒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处理盒用旋转力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处理盒内的感光元件的一端;
所述旋转力驱动组件包括啮合部分,调整机构,以及中间连接部分;
所述的啮合部分用以接收外部驱动力;
所述的调整机构使所述啮合部分相对于所述处理盒的纵向方向上具有位移量,并使所述啮合部分的轴线相对与所述感光元件的轴线具有偏移量;
所述的中间连接部分,在啮合部分和感光元件之间传递扭矩并且连接部至少有一部分设置成是可挠性的;
所述的可扰性部分为一个柔性轴。
包括设置于所述处理盒的感光元件的一端的感光元件轮毂;
所述的啮合部分为旋转力接收部件;
所述的调整机构包括挡板、底座、弹簧以及感光元件轮毂,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挡板中并可与所述挡板相对滑动,所述弹簧抵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感光元件轮毂之间;
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穿过所述挡板与所述底座可相对旋转地连接,所述柔性轴一端与所述穿过所述挡板的旋转力接收部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感光元件轮毂连接,所述弹簧套接在所述柔性轴外。
所述底座为楔形底座,所述楔形底座中部设置有用以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配合的通孔,所述的楔形底座具有处于相对侧的两个倾斜面,在所述楔形底座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突起,所述挡板中部具有用以放置楔形底座的中空部分,所述的中空部分相对侧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相对的两个平面和一对处于相对侧的用于与所述的楔形底座的倾斜面配合的倾斜面,所述相对的两个平面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楔形底座上的突起配合的凹陷部分。
所述楔形底座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的突起为相对位置不在同一连线上的相互错开设置,所述挡板上的两个凹陷部分也对应地为相对位置也不在同一连线上的相互错开设置。
所述的凹陷部分的形状为上端开口比下端开口窄的类似倒三角形的结构,所述倒三角的结构具有两侧相对的倾斜面,且所述凹陷部分靠近较窄处设置一个突起部分。
所述凹陷部分上的突起部分的上端部分设置有一个顶点,顶点两侧为倾斜面,所述的突起部分还包括两个相对的平面。
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的楔形底座的两侧平面上的突起相对应地处于所述凹陷部分上的突起的顶点的上方;在旋转力接收部件收到外力作用下,所述的楔形底座的相对侧面上的突起分别与所述两个凹陷部分上的一倾斜面相对滑动。
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的主体部分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主体部分外圆周上设置有凸台,使得圆柱形外圆周的直径D2小于直径D1,所述主体部分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通过卡簧与所述卡槽与所述底座连接。
所述柔性轴为多层钢丝绞绕而成,内外层钢丝的旋向一致。
所述柔性轴一端通过方孔或方形块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连接,另一端也通过方孔或方形块与所述感光元件轮毂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感光鼓单元,包括感光鼓和处理盒用驱动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处理盒用驱动组件为任一上述的处理盒用驱动组件。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框架和感光鼓单元,其特征是,所述感光鼓单元为任一上述的感光鼓单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打印机和处理盒,其特征是,所述处理盒为任一上述的处理盒。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还包括挡板、底座、弹簧、连接轴以及感光元件轮毂,旋转力接收部件穿过挡板与底座可相对旋转的固定连接,挡板与底座之间可沿挡板所在的面相对滑动并沿旋转力接收部件轴向方向相对移动,连接轴为柔性轴,柔性轴一端与穿过挡板的旋转力接收部件连接,另一端与感光元件轮毂连接,弹簧套接在柔性轴外并抵接于底座与感光元件轮毂之间。能够保证将动力稳定地从图像形成装置内传递至处理盒,解决了现有处理盒用驱动组件不能够保证将动力稳定地从图像形成装置内传递至处理盒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激光打印机的局部视图;
图2(a)、2(b)为现有技术中第三种处理盒上感光元件与图像形成装置内驱动齿轮配合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处理盒的立体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旋转力驱动组件的立体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旋转力驱动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旋转力驱动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旋转力接收部件立体视图;
图8为本发明旋转力接收部件剖面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其一部件柔性轴的立体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其一部件柔性轴的立体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其一部件柔性轴的部分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其一部件楔形底座的立体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其一部件挡板的立体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其一部件挡板的另一底部方向的视图;
图15为图13所示的B-B剖面视图;
图16为图6所示的A-A剖面视图;
图17a至图17d为本发明的处理盒在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中旋转力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动力驱动部件的相对位置变化视图;
图18a至图18d为本发明的处理盒从图像形成装置中拆卸旋转力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动力驱动部件的相对位置变化视图;
图19所示为旋转力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传递部件啮合的过程中所述楔形底座与所述挡板的相对运动示意图;
图20所示为旋转力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传递部件啮合的过程中所述楔形底座与所述挡板的相对运动示意图;
图21所示为旋转力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传递部件啮合的过程中所述楔形底座与所述挡板的相对运动示意图;
图22所示为旋转力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传递部件啮合的过程中所述楔形底座与所述挡板的相对运动示意图;
图23所示为旋转力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传递部件啮合的过程中所述楔形底座与所述挡板的相对运动示意图;
图24所示为旋转力驱动组件与图像形成装置的动力传递部件脱离啮合的过程中所述楔形底座与所述挡板的相对运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容易、清楚地理解本发明涉及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图3至图15的具体的实施例方式进行说明。
图3为本发明的主要的实施方式。图3中,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处理盒,处理盒1包括显影单元12以及清洁单元11,其内至少有显影剂,充电元件,显影元件以及感光元件。当将处理盒1安装进入图像形成装置(图中未示出)中之后,通过图像形成装置驱动处理盒内的旋转部件旋转,如通过图像形成装置内的动力传递部件21与设置在处理盒内旋转力驱动组件13啮合,当图像形成装置启动之后,由动力传递部件21将旋转动力传递给旋转力驱动组件13,从而使处理盒1内的旋转元件旋转,如使旋转元件之一的感光元件旋转,再通过感光元件或感光元件上设置的部件驱动处理盒内的其它旋转元件(如充电元件、显影元件等),最终达到使处理盒1内的显影剂转印到打印介质上的目的。
如图3所示,坐标Y方向为处理盒1的纵向方向,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引导处理盒1安装的轨道(图中未示出),具体地,该轨道会引导处理盒1沿着与处理盒的纵向方向垂直的方向,即沿着坐标X方向进行安装。其中,13为设置在处理盒1的纵向方向的端部的旋转力驱动组件,该旋转力驱动组件13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在处理盒纵向方向的端部,在图像形成装置内与处理盒1的安装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设置有旋转力驱动部件21,并与处理盒1设置有旋转力驱动组件13的端部相对。当处理盒1安装进入图像形成装置内,旋转力驱动组件13与动力传递部件21啮合传递动力。所述的旋转力驱动组件包括啮合部分,调整部分以及中间连接部分;所述的啮合部分用以接收外部驱动力;所述的调整机构使所述啮合部分相对于所述处理盒的纵向方向上具有位移量,并使所述啮合部分的轴线相对与所述感光元件的轴线具有基本平行的偏移量;所述的中间连接部分,在啮合部分和感光元件轮毂之间传递扭矩。
以下更具体地介绍本发明所在的旋转力驱动组件13,图4即为本发明的旋转力驱动组件13的立体视图,图5为旋转力驱动组件13的爆炸视图,图5所示,旋转力驱动组件13包括旋转力接收部件131,挡板132,楔形底座133,卡簧134,柔性轴135,弹簧136以及感光元件轮毂137,本实施例中,将旋转力驱动组件13设置在感光元件111的其一端部,所述感光元件轮毂137与所述感光元件111同轴并固定连接,在不受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轴向与所述的感光元件轮毂的轴线为同轴设置。所述的啮合部分为旋转力接收部件131,所述的调整机构包括挡板132,楔形底座133以及弹簧136,所述的中间连接部分至少有一部分设置成是可扰性的,所述的可扰性部分为所述柔性轴135。
图6为旋转力驱动组件13的装配示意图。如图6所示,感光元件轮毂137的外圆周上设置有齿轮1373,其内部具有中空部分1371,底部具有凸台1372,凸台1372上设置有方形孔1374;131为本发明的旋转力接收部件,其端部具有多个卡爪1311,本实施例优选为两个卡爪,用以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内的旋转力驱动头啮合传递动力;如图7所示,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主体部分为圆柱形结构,其外圆周上设置有凸台1313,使得旋转动力接收部件131其一部分圆柱外圆周的直径D2小于其一部分圆柱的外圆周直径D1(如图8所示),直径为D1的圆柱部分更靠近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卡爪1311所在的端部,该主体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有卡槽1314用以安装卡簧134;另外,如图8所示的为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剖面视图,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内部设置有孔1312,该孔的形状为方形。
图9所示的135为本发明的柔性轴,该柔性轴135包括主体部分1351,第一端部1352和第二端部1353;其中,主体部分1351为圆柱形,第一端部1352和第二端部1353被切割成方形以与所述感光元件轮毂137端部的方形孔1374配合以及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131内的方形孔1312配合。所述的方形孔可以设置在所述柔性轴的两端,相应地可将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的端部做成可与所述方向孔配合的方形柱,相应地在所述的感光元件轮毂内设置与所述方形孔配合的方形柱。
具体地,该柔性轴的结构为多层钢丝绞绕而成,如图10所示的J处,显示的是柔性轴135的内部构造,是另一层绞绕而成的钢丝,被包裹在外层内;再如图11所示的部分剖视图K处,显示的是柔性轴135由多层钢丝绞绕而成;具体地,所述各层钢丝的绞绕的方向相同,即同为右旋或同为左旋方向;所述的多层钢丝,可以是两层,三层或以上;具体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设置,可以通过改变钢丝的直径或者改变该柔性轴的绞绕的层数来改变柔性轴的刚性以及改变其传递扭矩的能力。
图6中所示133为楔形底座,图12所示为所述楔形底座133的立体视图,楔形底座133中部设置有通孔1331,通孔用以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圆柱形主体部分配合,通孔1331的直径D3小于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上的外圆周直径D1,并与图8所示D2部分的圆柱配合;将旋转力接收部件131装入楔形底座133的通孔1331中后,再通过图6所示的卡簧134卡在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卡槽1314中,楔形底座的上顶面1334与转力接收部件131的凸台1313的表面抵接,便可使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楔形底座相对固定连接,并且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楔形底座133可相对转动;所述的楔形底座具有处于相对侧的两个斜面1333a和1333b,在所述楔形底座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突起1332a和1332b。
图6所示的132为本发明的挡板部件,图13为所述挡板的立体视图,所述挡板132中部具有中空部分1321,用以放置楔形底座133。所述的中空部分1321相对侧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两个凹陷部分1322a以及1322b,用以放置楔形底座133上设置的突起1332a和1332b。
图14所示为所述挡板132从底面方向的视图,如图示,所述的中空部分1321的内表面包含有一对处于相对侧的倾斜面1321a以及1321b,此两个倾斜面用于与所述的楔形底座的倾斜面1333a以及1333b配合;所述的中空部分1321的内表面还包含有相对的两个平面1321c以及1321d;分别在平面1321c和1321d上设置图13所述的凹陷部分1322a以及1322b,并如图14中虚线圆所示部分;凹陷部分1322a与1322b结构相同,位置相对地分别设置在平面1321c和1321d上,但相对位置不在同一连线上,而是相互错开设置;所述的凹陷部分的形状为上端开口比下端开口窄的类似倒三角形的结构,如图15剖面视图所示;凹陷部分1322a包括镜像对称的倾斜面1322a1以及1322a2,并在此两个斜面的镜像对称所参照的中轴线上设置朝向中空部分1321内部凸出的突起1323a;由于凹陷部分1322b的结构与1322a相同,所述的凹陷部分1322b具有对称的倾斜面1322b1以及1322b2,还设置有突起1323b。
图15所示为所述挡板132的剖面视图B-B,凹陷部分1322b的形状以及在挡板上的位置如虚线圆部分所示,L为挡板132的中心线;突起1323b的上部为尖端部分,具有顶点1323b1,以及位于顶点1323b1两侧的倾斜面1323b2和1323b3以及两侧的平面1323b4和1323b5。
通过对旋转力驱动组件13的各部件的结构的理解,那么旋转力驱动组件13的装配关系可以得到理解。具体地,如图6所示为旋转力驱动组件13的装配示意图,先将楔形底座133安装其形状的匹配关系装入挡板132的中空部分1321中,其中,楔形底座133装入挡板132的中空部分1321之后的匹配关系如图16的A-A剖视图所示,楔形底座133的突起1333a以及1333b分别位于挡板132的凹陷部分1322a以及1322b中;然后将旋转力接收部件131装入楔形底座133的通孔1331中,将卡簧134卡进卡槽1314中,以使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楔形底座133相对固定;然后将柔性轴135的一端插入感光元件137的方形孔1374中,将弹簧136套在柔性轴135上,再将先前装配好的楔形底座133和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以及挡板132作为一整体安装到感光元件轮毂137上,旋转力接收部件的方形孔1312需对准柔性轴135的另一端进行安装,再通过螺钉将挡板固定在处理盒上,以将旋转力驱动组件固定在处理盒上。通过柔性轴135的端部与感光元件轮毂和楔形底座的方形孔之间的配合可以达到传递动力的目的。装配完之后,感光元件轮毂137与感光元件111同轴并相对固定,柔性轴135和弹簧136被设置在感光元件轮毂137以及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之间,弹簧136一端与感光元件轮毂137的凸台面1372抵接,另一端与楔形底座133的下底面抵接,装配好之后,弹簧具有一定的压缩量可使楔形底座133与挡板132的内部中空部分保持接触,并且楔形底座133与挡板132可相对滑动,两者相对滑动的同时带动旋转力接收部件131沿着其自身的轴线L2方向具有位移量,并使轴线L2与感光元件轮毂的轴线L1(所述感光元件轮毂的轴线与所述感光元件的轴线同轴)可产生相对基本平行的偏移;在楔形底座133与挡板132没有相对滑动之前,楔形底座上突起1332a与1332b分别位于挡板132上的突起1323b和1323a的顶点1323b1和1323a1的上方;在楔形底座133与挡板132相对滑动的同时,楔形底座上突起1332a与1332b可同时相对于倾斜面1322b1和1322a2滑动,或者同时相对于倾斜面1322b2和1322a1滑动。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打印机和上述处理盒,以下更具体地说明如何将处理盒安装至打印机中。图17a至图17d所示为将处理盒安装至打印机中,位于处理盒1的端部的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位于打印机内的旋转力驱动头21啮合的过程示意图,图中,箭头所示方向为处理盒1的安装方向(所述安装方向与所述处理盒的纵向方向垂直)。当沿着箭头所示方向将处理盒1安装至打印机中,旋转驱动力接收部件131的端部触碰到设置在打印机中的旋转力驱动头21的端部,此时,两者处于发生干涉阶段,如图17b所示;随着将处理盒1进一步进行安装,通过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旋转力驱动头2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促使楔形底座133相对于挡板132发生滑动,此时,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会朝着与处理盒1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即楔形底座133的斜面1333a与与之啮合的倾斜面1321a发生相对移动;此时,设置在楔形底座上的凸起1333b沿着挡板132内的凹陷部分1322b上的倾斜面1322b2滑动,凸起1333a沿着凹陷部分1322a内的倾斜面1322a1滑动;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轴线L2与感光元件轮毂137的轴线L1发生平行偏移,并且旋转接收部件131在其自身轴线L1的方向上沿着与旋转力接收部件在处理盒上伸出端相反的方向发生回缩,并逐渐使得柔性轴135发生一定的弯曲变形,如图17b和图17c所示;直到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端部与旋转力驱动头21避让开,如图17c所示,通过弹簧136的回弹作用使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伸出并通过其端部的卡爪1311与旋转力驱动头21端部的凸起211啮合,此时,柔性轴恢复原始状态,如图17d,所示从而使处理盒安装到位。启动打印机,便可通过旋转力驱动头21将动力传递至旋转力接收部件131,再通过柔性轴将旋转动力传递至感光元件轮毂137,再将动力传递给处理盒中的旋转元件。
图18a至图18d所示为将处理盒从打印机中拆卸,设置在处理盒端部的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设置在打印机中的旋转力驱动头21脱离啮合的过程示意图。图18a所示为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旋转力驱动头131仍处于啮合的状态;当沿图中的箭头方向拆卸处理盒,通过旋转力驱动头21与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的相互作用,使得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促使楔形底座133相对于挡板132发生滑动;此时,楔形底座133的倾斜面1321b相对于与其接触的挡板132内的倾斜面1333b发生滑动,如图18b所示;同时设置在楔形底座上的凸起1333b沿着挡板132内的凹陷部分1322b上的倾斜面1322b1滑动,凸起1333a沿着凹陷部分1322a内的斜面1322a2滑动;在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旋转力驱动头21的相互作用下,使旋转力接收部件131逐渐回缩,并且其轴线L2相对与感光元件轮毂137的轴线L1发生平行偏移,随着处理盒1拆离打印机,进一步促使柔性轴135发生弯曲变形,如图18b和18c所示,直到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旋转力驱动头完全脱离啮合,如图18c所示;在弹簧136的作用下使旋转力接收部件131恢复原始状态,所述的柔性轴也恢复原始状态,如图18d所示;最后,处理盒1被拆离打印机。
图19至图22所示为旋转力驱动组件与打印机的动力传递部件啮合的过程中所述楔形底座与所述挡板的相对运动的示意图,为便于对相对运动的情况进行说明,此处仅将部件133标示为虚线,其余部件为剖面视图。如图19所示,所示虚线部分为楔形底座133,所示挡板132设置在所示感光元件轮毂137的端部,所述楔形底座设置于所述挡板132的中部;所述挡板132上设置突起部分1323a,所述楔形底座133的侧面上设置有突起1332a,所述的突起1332a在所述的挡板132上设置的凹陷部分1322b内相对滑动;当旋转力驱动组件处于不受外力作用的状态下,所述的楔形底座133上的突起部分1332a处于所述挡板132上的突起部分1323a的上方。
当将处理盒安装进入打印机,所述旋转力驱动组件上的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与所述打印机内的动力传递部件21抵触,两个部件抵触之间产生作用力作用于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131,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131再作用与所述楔形底座133,所述楔形底座133便产生如图20所示的相对于所述挡板132的滑动;即所述楔形底座133的倾斜面1333a与挡板132上的倾斜面1321a配合并相对滑动,所述楔形底座133上的突起1332a与所述挡板132上的突起部分上的倾斜面1323a3产生相对的滑动;因此,所述的楔形底座133便可带动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131相对与所述的感光元件轮毂137的轴线平行偏移;并且倾斜面1321a与倾斜面1323a3相互平行,可以限制楔形底座133沿与感光元件轮毂137的轴向垂直的方向的摆动。
当所述楔形底座133与所述挡板132相对滑动到一定范围之后,所述楔形底座133的倾斜面1333a的下端部与所述感光元件轮毂137的内表面1375接触,如图21所示。
如图22所示,所述的楔形底座133的倾斜面1333a与所述感光元件轮毂137的内表面接触后,阻挡了所述的楔形底座133与所述感光元件轮毂137的轴线的相对偏移,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131进一步受到作用力,并作用于所述的楔形底座133,所述的楔形底座133的倾斜面1333a抵接于所述感光元件轮毂内表面1375上,所述楔形底座的突起1332a与所述挡板上的突起1323a上的侧面1323a4接触;如此,可以通过两个平行面1375和1323a4约束楔形底座133的滑动,使所述的楔形底座133在与所述感光元件轮毂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具有位移量。
图23所示为图19至图22的所示的剖视图的相反方向的剖视图,图示虚线部分为所述楔形底座133。如图23所示,所述的楔形底座133的另一与所述凸起1332a所在的平面相对的平面上还设置有与突起1332a不对称设置的具有相同结构的突起1332b;同样,在所述挡板132的中空部分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的凹陷部分1322b所在的平面相对的平面上相同结构的凹陷部分1322a;所述的突起1332a在凹陷部分1322b内相对滑动的同时,所述的突起1332b在所述的凹陷部分1322a内相对滑动。其与图19至图22相同的运动情况在此不再累述。
通过上述的方式,可以约束楔形底座与挡板相对滑动的轨迹,并且防止楔形底座在滑动的过程中发生倾斜或者摆动,保证旋转力驱动组件工作的稳定性。
当将所述处理盒从所述打印机拆离时,所述设置于打印机内的动力传递部件21作用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131;进而,所述的旋转力接收部件131作用于所述的楔形底座133并使楔形底座133相对于所述挡板132滑动,如图24所示。此时,所述楔形底座133上的另一倾斜面1333b与所述挡板132的另一倾斜面1322b1相对滑动,所述楔形底座的突起1332a与所述挡板132的突起1323a上的倾斜面1323a2以及另一侧平面1323a5相对滑动,所述的楔形底座133的活动同以上所述,受到面1323a2与1322b1,以及面1323a5与1375之间的约束,可防止所述的楔形底座133在滑动的过程中发生倾斜或者摆动,保证旋转力驱动组件工作的稳定性。同样地,所述的突起1332b在所述的凹陷部分1322a中也具有相同的相对滑动的情况,在此不再累述。
以上情况在旋转力接收部件受到外部作用力时出现,当外作用力消失后,所述的楔形底座可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始状态。

Claims (13)

1.一种处理盒用旋转力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处理盒内的感光元件的一端,其特征是,
所述旋转力驱动组件包括啮合部分,调整机构,以及中间连接部分;
所述的啮合部分用以接收外部驱动力;
所述的调整机构使所述啮合部分相对于所述处理盒的纵向方向上具有位移量,并使所述啮合部分的轴线相对于所述感光元件的轴线具有偏移量;
所述的中间连接部分,在啮合部分和所述感光元件之间传递扭矩并且连接部至少有一部分设置成是可挠性的;
所述的可扰性部分为一个柔性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盒用旋转力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地设置于所述处理盒的感光元件的一端的感光元件轮毂,其特征是,
所述的啮合部分为旋转力接收部件;
所述的调整机构包括挡板、底座、弹簧以及感光元件轮毂,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挡板中并可与所述挡板相对滑动,所述弹簧抵接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感光元件轮毂之间;
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穿过所述挡板与所述底座可相对旋转地连接,所述柔性轴一端与所述穿过所述挡板的旋转力接收部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感光元件轮毂连接,所述弹簧套接在所述柔性轴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用旋转力驱动组件,其特征是,
所述底座为楔形底座,所述楔形底座中部设置有用以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配合的通孔,所述的楔形底座具有处于相对侧的两个倾斜面,在所述楔形底座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上设置有突起,所述挡板中部具有用以放置楔形底座的中空部分,所述的中空部分相对侧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相对的两个平面和一对处于相对侧的用于与所述的楔形底座的倾斜面配合的倾斜面,所述相对的两个平面面上分别设置有与所述楔形底座上的突起配合的凹陷部分。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盒用旋转力驱动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楔形底座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的突起为相对位置不在同一连线上的相互错开设置,所述挡板上的两个凹陷部分也对应地为相对位置也不在同一连线上的相互错开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处理盒用旋转力驱动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凹陷部分的形状为上端开口比下端开口窄的类似倒三角形的结构,所述倒三角的结构具有两侧相对的倾斜面,且所述凹陷部分靠近较窄处设置一个突起部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盒用旋转力驱动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凹陷部分上的突起部分的上端部分设置有一个顶点,顶点两侧为倾斜面,所述的突起部分还包括两个相对的平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盒用旋转力驱动组件,其特征是,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的楔形底座的两侧平面上的突起相对应地处于所述凹陷部分上的突起的顶点的上方;在旋转力接收部件收到外力作用下,所述的楔形底座的相对侧面上的突起分别与所述两个凹陷部分上的一倾斜面相对滑动。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盒用旋转力驱动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的主体部分为圆柱形结构,所述主体部分外圆周上设置有凸台,使得圆柱形外圆周的直径D2小于直径D1,所述主体部分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通过卡簧与所述卡槽与所述底座连接。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处理盒用旋转力驱动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柔性轴为多层钢丝绞绕而成,内外层钢丝的旋向一致。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处理盒用旋转力驱动组件,其特征是,所述柔性轴一端通过方孔或方形块与所述旋转力接收部件连接,另一端也通过方孔或方形块与所述感光元件轮毂连接。
11.一种感光鼓单元,包括感光鼓和处理盒用旋转力驱动组件,其特征是,所述处理盒用旋转力驱动组件为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处理盒用旋转力驱动组件。
12.一种处理盒,包括框架和感光鼓单元,其特征是,所述感光鼓单元为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光鼓单元。
13.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打印机和处理盒,所述打印机包括可提供旋转动力的旋转力驱动头,其特征是,所述处理盒为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处理盒,所述旋转力驱动头与所述旋转力驱动组件啮合传递动力。
CN201510012016.9A 2013-09-29 2015-01-10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5824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2016.9A CN105824225B (zh) 2015-01-10 2015-01-10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JP2017504101A JP2017521727A (ja) 2014-07-25 2015-07-20 回転力駆動ユニット、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15825452.4A EP3153933A4 (en) 2014-07-25 2015-07-20 Rotational force drive component, processing box and image formation device
PCT/CN2015/084489 WO2016011925A1 (zh) 2014-07-25 2015-07-20 旋转力驱动组件、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US15/015,241 US9740163B2 (en) 2013-09-29 2016-02-04 Rotational force driving assembly process cartridge
US15/616,072 US9851691B2 (en) 2013-09-29 2017-06-07 Detachably mountable process cartridge with a rotational force driving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012016.9A CN105824225B (zh) 2015-01-10 2015-01-10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4225A true CN105824225A (zh) 2016-08-03
CN105824225B CN105824225B (zh) 2020-01-10

Family

ID=56514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12016.9A Active CN105824225B (zh) 2013-09-29 2015-01-10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24225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5065A (zh) * 2016-09-30 2018-04-06 罗伊·范 用于感光鼓和墨粉盒的驱动联接和传递组件
CN108345192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佳能株式会社 驱动传递装置和成像设备
CN109031906A (zh) * 2018-07-31 2018-12-18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显影盒
CN110355826A (zh) * 2018-04-09 2019-10-2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柔性轴的锯高度调节机构
WO2024078636A1 (zh) * 2022-10-14 2024-04-18 珠海纳思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鼓单元和处理盒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434968Y (zh) * 2009-06-16 2010-03-3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CN201600554U (zh) * 2010-01-22 2010-10-06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鼓粉盒驱动联接组件
CN201654464U (zh) * 2010-03-03 2010-11-24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动力传递机构
CN101907858A (zh) * 2009-06-16 2010-12-0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感光鼓驱动组件
CN102200706A (zh) * 2010-03-22 2011-09-28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动力传递装置
CN102207727A (zh) * 2006-12-11 2011-10-05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202292546U (zh) * 2011-09-28 2012-07-04 山东科技大学 柔性扳手
CN202433675U (zh) * 2011-11-22 2012-09-12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中的驱动组件及包含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CN202886850U (zh) * 2012-11-12 2013-04-17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203230747U (zh) * 2012-04-27 2013-10-09 袁静 一种柔性轴连接器
CN103809420A (zh) * 2012-11-12 2014-05-21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7727A (zh) * 2006-12-11 2011-10-05 佳能株式会社 处理盒和成像装置
CN201434968Y (zh) * 2009-06-16 2010-03-3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鼓驱动组件
CN101907858A (zh) * 2009-06-16 2010-12-08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感光鼓驱动组件
CN201600554U (zh) * 2010-01-22 2010-10-06 珠海天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鼓粉盒驱动联接组件
CN201654464U (zh) * 2010-03-03 2010-11-24 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动力传递机构
CN102200706A (zh) * 2010-03-22 2011-09-28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感光元件动力传递装置
CN202292546U (zh) * 2011-09-28 2012-07-04 山东科技大学 柔性扳手
CN202433675U (zh) * 2011-11-22 2012-09-12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中的驱动组件及包含该驱动组件的处理盒
CN203230747U (zh) * 2012-04-27 2013-10-09 袁静 一种柔性轴连接器
CN202886850U (zh) * 2012-11-12 2013-04-17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N103809420A (zh) * 2012-11-12 2014-05-21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盒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5065A (zh) * 2016-09-30 2018-04-06 罗伊·范 用于感光鼓和墨粉盒的驱动联接和传递组件
CN107885065B (zh) * 2016-09-30 2018-12-18 罗伊·范 用于感光鼓和墨粉盒的驱动联接和传递组件
CN108345192A (zh) * 2017-01-24 2018-07-31 佳能株式会社 驱动传递装置和成像设备
US11150592B2 (en) 2017-01-24 2021-10-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rive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0355826A (zh) * 2018-04-09 2019-10-22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柔性轴的锯高度调节机构
CN110355826B (zh) * 2018-04-09 2022-05-10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柔性轴的锯高度调节机构
CN109031906A (zh) * 2018-07-31 2018-12-18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显影盒
CN109031906B (zh) * 2018-07-31 2021-02-19 珠海市拓佳科技有限公司 显影盒
WO2024078636A1 (zh) * 2022-10-14 2024-04-18 珠海纳思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鼓单元和处理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4225B (zh) 2020-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4225A (zh)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201110941Y (zh) 驱动力传递部件及处理盒
DE112009005578B4 (de) Entwicklungsvorrichtung und elektrofotografisches Bilderzeugungsgerät
CN100524068C (zh) 驱动连接机构及包括该驱动连接机构的图像形成装置
DE112008000214B4 (de) Verwendung eines Kupplungselements einer Entwicklungsvorrichtung in einem elektrophotographischen Bildausbildungsgerät
EP2463723B1 (en) Developer cartridge with counting mechanism
CN105700305B (zh)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200297A (zh) 旋转力驱动组件及处理盒
CN104597733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EP3301513B1 (en) Drive coupling and transmitting assembly for photosensitive drum and toner cartridges
JP441960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5334711A (zh) 一种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204613597U (zh) 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209118075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N105807585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7479345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7219736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和处理盒
CN107065487A (zh) 一种传动装置及其处理盒
CN104035302B (zh) 一种显影盒
CN105807596A (zh) 处理盒及其旋转力传递组件与感光鼓
CN209086672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N106292236A (zh) 一种处理盒
WO2016011925A1 (zh) 旋转力驱动组件、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9407484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处理盒和处理盒的装机方法
US9152126B2 (en) Driving for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f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cartrid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9060, Guangdong District, Xiangzhou, Zhuhai Avenue, No. 01, building 3883, 2 floor, 7 floor, B District, 02, 03, 04, 1, 2, 3, 4, 5, 05, Zhuhai

Applicant after: Nasida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6, 519075 A District, 4 buildings, 63 North Pearl Road, Zhuhai,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Zhuhai Aipei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