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86672U -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 Google Patents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86672U
CN209086672U CN201822060417.3U CN201822060417U CN209086672U CN 209086672 U CN209086672 U CN 209086672U CN 201822060417 U CN201822060417 U CN 201822060417U CN 209086672 U CN209086672 U CN 209086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ce
head
force transfer
transfer unit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6041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锋
何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rint Rite Unicorn Imag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6041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86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86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8667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传递齿轮、旋转力接收头、输出臂、力传递机构和轴向复位机构。旋转力接收头与传递齿轮在传递齿轮的轴向上相对固定,输出臂固定在旋转力接收头上,力传递机构套设在旋转力接收头上,力传递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受力部、接合槽和配合部,配合部与传递齿轮内部的第一导向部配合,第一受力部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力传递机构沿着第一导向部的延伸方向,在输出臂与接合槽接合的位置和输出臂与接合槽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轴向复位机构用于驱动力传递机构复位。该旋转力传递组件能够提高落机顺畅性。

Description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的处理盒及其旋转力传递组件与辊。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是一种利用电子照相原理把图像形成于打印介质如纸张上的设备,包括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一体机等,通常包括主机及可拆卸地安装于主机内的处理盒。其中,处理盒上设置有旋转元件和接收打印机等主机提供的旋转驱动力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旋转元件至少包括显影元件、感光鼓、充电元件中的一种,处理盒安装至主机之后,旋转力传递组件与主机的传动轴配合并接收驱动机构提供的旋转力,进而带动旋转元件转动。
公布号为CN102067042A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公布了一种处理盒,现其旋转力传递组件采用圆球式万向节。这种圆球式万向节容易从齿轮中脱出,或者偏离方向,特别是在运输过程中,这种现象更易出现,此外,圆球式万向节结构比较难与主机的传动轴啮合,从而造成圆球式万向节的传输功能丧失或工作不稳定。为了使圆球式万向节能够与主机的驱动机构配合,通常需要设置扭簧及限位件来对其进行定位,这便增加了零部件的数量,使处理盒的结构复杂化。
另外,现有的另外一种处理盒,其旋转力传递组件具有伸缩功能,即旋转力传递组件的旋转力接收头可沿着感光鼓的轴线往复移动,移动到第一位置时,驱动头与打印机的传动轴啮合,移动到第二位置时,驱动头与打印机的传动轴脱离。但这种联结结构比较复杂,并且将处理盒的驱动头与打印机的传动轴进行联结及脱离的过程不够顺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落机顺畅性,保证处理盒的旋转力传递组件与成像装置的驱动轴准确联接,同时旋转力传递组件与驱动轴易于脱离的旋转力传递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旋转力传递组件的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辊的处理盒。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力传递组件,包括传递齿轮、旋转力接收头、输出臂、力传递机构和轴向复位机构。传递齿轮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沿着平行于传递齿轮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部。旋转力接收头与传递齿轮连接并用于接收旋转驱动力,旋转力接收头与传递齿轮在传递齿轮的轴向上相对固定。输出臂固定在旋转力接收头上并在旋转力接收头的径向上自旋转力接收头的侧壁向外延伸。力传递机构套设在旋转力接收头上,力传递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受力部、接合槽和配合部;配合部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延伸,配合部与第一导向部配合,第一受力部在外力作用下带动力传递机构沿着第一导向部的延伸方向,在输出臂与接合槽接合的位置和输出臂与接合槽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轴向复位机构的第一端抵接在力传递机构上,轴向复位机构的第二端抵接在容纳腔的端壁上,轴向复位机构用于驱动力传递机构复位。
由上述方案可见,将处理盒插入打印机的盒仓中,在第一受力部接受作用力之前,输出臂位于接合槽中,输出臂位于与接合槽接合的位置。接着,向前推送处理盒,第一受力部受到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且背向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端的作用力后,第一受力部带动力传递机构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移动至输出臂与接合槽分离的位置,旋转力接收头相对于力传递机构在力传递机构的周向上自由转动。接着,继续推送处理盒,施加在第一受力部的作用力消失,轴向复位机构驱动力传递机构恢复至输出臂与接合槽接合的位置,处理盒落机完成。在旋转力接收头相对于力传递机构在力传递机构的周向上自由转动的位置,可实现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与打印机传动轴顺畅地接合和脱离,从而使处理盒顺利地装入打印机中或者从打印机中顺畅地取出。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力传递机构包括推送件和旋转力传递件,推送件和旋转力传递件均套设在旋转力接收头上,推送件和旋转力传递件沿着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布置,旋转力传递件与抵接在推送件远离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端一侧。第一受力部位于推送件上,配合部设置在旋转力传递件的外周壁上,接合槽位于旋转力传递件靠近推送件的一端,推送件推动旋转力传递件在输出臂与接合槽接合的位置和输出臂与接合槽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
由此可见,通过推送件向旋转力传递件施加沿着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的作用力,旋转力传递件实现沿着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移动,从而实现输出臂与接合槽接合和分离。同时,当输出臂与接合槽接合时,输出臂向旋转力传递件施加旋转作用力,从而带动旋转力传递件转动,由于旋转力传递件与传递齿轮在周向上相对固定,因此旋转力传递件带动传递齿轮转动,从而实现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进一步的方案是,接合槽具有依次连接的限位壁、底壁和导向壁,限位壁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设置,输出臂的端部位于接合槽中并与限位壁邻接,限位壁用于限制输出臂在旋转力传递件周向上的位移。
由此可见,导向壁的设置便于输出臂顺利地进入接合槽中或者从接合槽中滑出。
再进一步的方案是,导向壁为弧形壁,在旋转力传递件的周向上,弧形壁的第一端与底壁连接,弧形壁的第二端与旋转力传递件的端壁连接。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台,限位台朝传递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推送件还包括主体部、限位部和第二导向部,主体部套设在旋转力接收头上,第二导向部自主体部远离凸爪端一侧向远离主体部的方向延伸,第二导向部的端部抵接在旋转力传递件上,限位部自第二导向部的外周壁沿径向向外延伸,限位部与限位台配合限制推送件在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上的位移。
由此可见,限位部与限位台配合作用,以限制推送件在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上的位移。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输出臂的长度小于第二导向部的内径。
由此可见,输出臂的长度小于第二导向部的内径,这样,当输出臂从接合槽中滑出时,输出臂与旋转力传递件的端壁邻接并位于第二导向部中,避免第二导向部与输出臂发生干涉。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轴向复位机构为弹性件,弹性件套设在旋转力接收头外,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在旋转力传递件上,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在传递齿轮的端壁上。
由此可见,保证输出臂能够顺利复位,即输出臂顺利进入接合槽中,从而进行旋转驱动力的传递。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旋转力传递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向第一受力部施加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且背向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端的作用力。驱动机构包括推杆,推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推杆具有第二受力部和施力部,第二受力部和施力部分别位于推杆的延伸方向的两端,施力部用于向第一受力部施加作用力,第二受力部用于接受外力。
由此可见,驱动机构向第一受力部施加作用力,从而实现输出臂与接合槽的接合和分离。
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力传递组件还包括轴承板,轴承板安装在力传递机构靠近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端的一侧,轴承板上开设有与推杆平行设置的引导槽,推杆位于引导槽中,推杆可沿着引导槽的延伸方向移动。
由此可见,轴承板用于引导推杆的移动,保证推杆受力后能够向第一受力部施加作用力。
进一步的方案是,轴承板上开设有定位孔,力传递机构靠近凸爪端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延伸,定位柱穿设在定位孔中并可沿着定位孔的延伸方向移动,第一受力部位于定位柱的端部。
由此可见,在力传递机构沿着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移动时,定位柱与定位孔配合用于对力传递机构的移动方向进行引导。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推杆的施力部具有朝向第一受力部倾斜的斜面,斜面与第一受力部抵接。
由此可见,推杆受到的作用力的方向垂直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而第一受力部需要接收的作用力的方向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斜面的设置便于实现驱动力作用方向的转变。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导向部为设置在容纳腔的内壁上并朝传递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的凸起,配合部为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延伸的凹槽,第一导向部位于配合部中。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旋转力传递组件还包括转角限制机构,转角限制机构包括扭簧,扭簧安装在力传递机构靠近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端的一侧,力传递机构上设置有安装柱和限位槽。扭簧包括簧圈和两个扭臂,旋转力接收头夹持在两个扭臂之间,两个扭臂的端部伸入限位槽中,簧圈套设在安装柱上。
由此可见,旋转力接收头夹持在两个扭臂之间,两个扭臂的端部伸入限位槽中,从而实现对旋转力接收头旋转角度的控制,以便于将处理盒安装到打印机时,旋转力接收头能够顺畅地与传动轴接合。
进一步的方案是,旋转力接收头包括凸爪、被夹持部和杆部,被夹持部位于凸爪和杆部之间,被夹持部的径向截面为非圆形面,被夹持部被夹持在两个扭臂之间。
由此可见,被夹持部的径向截面为非圆形面,便于实现对旋转力接收头旋转角度的控制。
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辊,辊包括辊体及安装在辊体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旋转力传递组件为上述旋转力传递组件。
为实现上述第三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处理盒包括盒体以及可旋转地支承于盒体两端壁之间的辊,辊包括辊体及安装在辊体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旋转力传递组件为上述旋转力传递组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接收头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推送件、转角限制机构和推杆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推送件、扭簧和轴承板的结构分解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转角限制机构的结构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件第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件第二视角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扭簧与旋转力接收头配合位置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隐藏部分部件后的剖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输出臂与接合槽处于接合位置的结构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输出臂从接合槽中滑出过程中的状态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一实施例中输出臂与接合槽处于分离位置的结构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二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二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的结构分解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主要针对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由于本实用新型处理盒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旋转力传递组件与辊,在处理盒实施例的说明中已包含对旋转力传递组件实施例和辊实施例的说明。
处理盒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处理盒包括盒体10以及可旋转地支承于盒体10两端壁之间的辊,辊包括辊体及安装在辊体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1。本实施例中的辊是感光鼓,在其他实施例中辊也可以为显影辊或送粉辊等。旋转力传递组件1用于与打印机的传动轴100联结而接收旋转力,并将接收的旋转力传递给鼓筒与其他旋转件。
参见图2至图4,旋转力传递组件1包括传递齿轮11、旋转力接收头12、输出臂17、力传递机构、转角限制机构15、轴向复位机构、轴向限位件、驱动机构和轴承板18。
参见图4和图6,传递齿轮11的外形大致为圆柱形,位于传递齿轮11的径向外壁上设有斜齿轮110,用于将传递齿轮11接收的旋转力传递给其他旋转件。传递齿轮11设有在其一轴向端敞口的容纳腔111,另一轴向端的端壁114上形成有与容纳腔111连通的定位孔113,容纳腔111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对朝传递齿轮11的径向中心延伸的导向部112,导向部112在平行于传递齿轮11的轴向上位于容纳腔111的内壁的中部。导向部112为设置在容纳腔的内壁上并朝传递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的凸起。旋转力接收头12安装在容纳腔111内,旋转力接收头12与传递齿轮11连接并用于接收打印机的传动轴100传输的旋转驱动力,旋转力接收头12与传递齿轮11在传递齿轮11的轴向上相对固定。
参见图4和图5,旋转力接收头12包括杆部123和位于杆部123的一个轴向端的被夹持部125、限位部126、颈部127和凸爪124。被夹持部125、限位部126和颈部127均位于凸爪124和杆部123之间,并且杆部123、被夹持部125、限位部126、颈部127和凸爪124依次连接。颈部127的径向截面为非圆形面,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颈部127的径向截面为椭圆形。旋转力接收头12具有凸爪124的一端为凸爪端,远离凸爪124的一端为固定端。限位部126的直径大于颈部127的横截面的长轴。
参见图6,轴向限位件包括固定部128和卡簧161,固定部128连接在杆部123远离凸爪端的一端,固定部128的直径小于杆部123的直径,固定部128插入传递齿轮11的定位孔113中并从端壁114伸出,且定位孔113的直径小于杆部123的直径,固定部128的周壁上开设有卡簧槽1281,卡簧161卡接在卡簧槽1281中,卡簧161位于传递齿轮11外部且卡簧161与端壁114的外表面邻接。由于杆部123的直径大于固定部128的直径,因此在杆部123与固定部128的连接处形成有台阶,该台阶与传递齿轮11的端壁114的内表面邻接,因此,卡簧161与台阶配合限制旋转力接收头12在传递齿轮11轴向上的位移,使得旋转力接收头12在传递齿轮11的轴向上与传递齿轮11相对固定。
参见图7至图11,力传递机构包括推送件131和旋转力传递件132,推送件131和旋转力传递件132均套设在旋转力接收头12上,推送件131、旋转力传递件132、旋转力接收头12以及传递齿轮11同轴设置,且推送件131和旋转力传递件132沿着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向布置,旋转力传递件132抵接在推送件131远离旋转力接收头12的凸爪端一侧。
推送件131靠近凸爪端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1310,定位柱1310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向延伸,轴承板18安装在盒体10的侧壁上,并且位于力传递机构靠近旋转力接收头12的凸爪端的一侧,轴承板18上开设有定位孔181,定位柱1310穿设在定位孔181中并可沿着定位孔181的延伸方向移动。定位柱1310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受力部1300,第一受力部1300可从定位孔181中伸出,旋转力传递件13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配合部1321,配合部1321为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向延伸的凹槽,导向部112位于配合部1321中并与配合部1321配合连接,旋转力传递件132靠近推送件131的一端设置有接合槽1322,第一受力部1300接受驱动机构对其施加的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向且背向旋转力接收头12的凸爪端的作用力(如图7中箭头F所示方向)后,推送件131推动旋转力传递件132沿着导向部112的延伸方向,在输出臂17与接合槽1322接合的位置和输出臂17与接合槽1322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部112也可以为设置在容纳腔111的内壁上的凹槽,相应地,配合部1321为设置在旋转力传递件132的外周壁上并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向延伸的凸起,配合部1321位于导向部112中并与配合部1321配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输出臂17与接合槽1322接合的位置是指输出臂17在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线的投影与旋转力传递件132在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线的投影相重合的位置;输出臂17与接合槽1322分离的位置指输出臂17在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线的投影与旋转力传递件132在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线的投影不相重合的位置。
参见图6和图11,接合槽1322具有依次连接的限位壁1301、底壁1302和导向壁1303,限位壁1301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向设置,底壁1302垂直于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向设置,输出臂17的端部位于接合槽1322中并与限位壁1301邻接,限位壁1301用于限制输出臂17在旋转力传递件132周向上的位移。导向壁1303为弧形壁,在旋转力传递件132的周向上,弧形壁的第一端与底壁1302连接,弧形壁的第二端与旋转力传递件132的端壁1323连接。
如图6和图7所示,容纳腔111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台115,限位台115朝传递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推送件131包括主体部1311、限位部1312和导向部1313。定位柱1310位于主体部1311上并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线自主体部1311上远离导向部1313的一端向外延伸,主体部1311套设在旋转力接收头12上,导向部1313自主体部1311远离凸爪端一侧向远离主体部1311的方向延伸,导向部1313的端部抵接在旋转力传递件132的端壁1323上,限位部1312自导向部1313的外周壁沿径向向外延伸,限位部1312与限位台115配合限制推送件131在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向上的位移。
输出臂17固定在旋转力接收头12上并在旋转力接收头12的径向上自旋转力接收头12的侧壁向外延伸。如图14所示,输出臂17的长度L小于导向部1313的内径D。
参见图4、图7和图8,驱动机构用于向第一受力部1300施加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向且背向旋转力接收头12的凸爪端的作用力F。驱动机构包括推杆191和拉簧192,推杆19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向,推杆191具有第二受力部1911和施力部1912,第二受力部1911和施力部1912分别位于推杆191的延伸方向的两端,施力部1912用于向第一受力部1300施加作用力,第二受力部1911用于接受外力。轴承板18上还开设有与推杆191平行设置的引导槽182,推杆191位于引导槽182中,推杆191可沿着引导槽182的延伸方向移动。推杆191的施力部1912具有朝向第一受力部1300倾斜的斜面193,推杆191向第一受力部1300施加作用力时,斜面193与第一受力部1300抵接。拉簧192的一端连接在推杆191上靠近第二受力部1911的一端,拉簧192的另一端连接在盒体10上。
参见图9和图10,转角限制机构15由扭簧151和推送件131构成,扭簧151位于限位部126和杆部123之间,扭簧151包括簧圈和两个扭臂,旋转力接收头12的被夹持部125夹持在两个扭臂之间,且两个扭臂之间的距离小于限位部126的直径。推送件131上设置有安装柱101和限位槽1521,簧圈套设在安装柱101上,扭簧151的两个扭臂的端部伸入该限位槽1521中,限位槽1521由定位柱1310、导向柱1314以及顶壁1315围成,定位柱1310和导向柱1314均沿着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向自顶壁1315向外延伸,轴承板18上与导向柱1314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导向孔183,导向柱1314伸入导向孔183中并可在导向孔183中移动。定位柱1310和导向柱1314构成扭臂在其转动的周向上的限位。因此,扭簧151起到限制旋转力接收头12转动角度的作用。
如图6和图12所示,轴向复位机构在驱动机构释放对推送件131的第一受力部1300的作用力后,用于驱动力传递机构复位。轴向复位机构为弹性件,优选地,弹性件为弹簧133。旋转力传递件132远离推送件131的一端的端壁1324上开设有容纳槽1325,容纳槽1325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线向内延伸,弹簧133套设在旋转力接收头12外,弹簧133的第一端抵接在容纳槽1325的底壁上,弹簧133的第二端抵接在容纳腔111的端壁114上。
参见图7以及图14至图17,下面对本实施例中处理盒的装机和取出过程作如下描述。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装置的盒仓中,本实施例中成像装置为打印机,盒仓的顶壁或朝向插入口的侧壁上设置有驱动凸起(未图示),驱动凸起位于第二受力部1911的移动路径上,第二受力部1911的移动路径指第二受力部1911在处理盒安装到盒仓中时所经过的路径上。传动轴100设置在盒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侧壁上,传动轴100用于向处理盒提供旋转驱动力。
处理盒的装机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将处理盒插入打印机的盒仓中,在第二受力部1911与驱动凸起接触之前,输出臂17位于接合槽1322中,输出臂17位于与接合槽1322接合的位置。
接着,向前推送处理盒,第二受力部1911与驱动凸起接触后,第二受力部1911在驱动凸起的反作用力下驱动推杆191沿着引导槽182的延伸方向移动,推杆191的斜面193与第一受力部1300抵接,并向第一受力部1300施加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向且背向旋转力接收头12的凸爪端的作用力F,推送件131推动旋转力传递件132沿着传递齿轮11的导向部112的延伸方向向远离凸爪端的一侧移动,弹簧133受力压缩。
接着,输出臂17在导向壁1303的引导下从接合槽1322中出来,此时,输出臂17在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线的投影与旋转力传递件132在旋转力接收头12的轴线的投影不相重合的位置,即输出臂17位于与接合槽1322分离的位置,旋转力接收头12相对于力传递机构在力传递机构的周向上自由转动,扭簧151限制了旋转力接收头12在周向上转动的角度,从而当凸爪124与打印机的传动轴100发生抵碰干涉时,旋转力接收头12转动一定角度进行避让,从而使得旋转力接收头12能够顺畅地与打印机的传动轴100接合,保证了处理盒落机的顺畅性。
接着,旋转力接收头12与传动轴100接合。
接着,继续推送处理盒,第二受力部1911与驱动凸起分离,推杆191在拉簧192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沿着引导槽182的延伸方向移动,驱动机构释放对推送件131的第一受力部1300的作用力。同时,在弹簧133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弹簧133推送旋转力传递件132并带动推送件131沿着传递齿轮11的导向部112向靠近凸爪端一侧移动。
接着,输出臂17在导向壁1303的引导下进入接合槽1322中,并与限位壁1301抵接,此时输出臂17位于与接合槽1322接合的位置。处理盒落机完成。
处理盒安装到打印机以后,旋转力接收头12接收传动轴100传递的旋转驱动力后通过旋转力传递件132传递给传递齿轮11,从而驱动传递齿轮11转动。
处理盒从打印机中取出的过程与处理盒的装机过程相反,在此不再做详细描述。
处理盒第二实施例
作为本实用新型处理盒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上述处理盒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予以说明。
本实施例中,驱动凸起设置在盒仓中具有传动轴100的侧壁上,且驱动凸起位于第一受力部2300移动所经过的路径上。
参见图18至图20,本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2由传递齿轮21、旋转力接收头22、输出臂27、力传递机构、转角限制机构25、轴向复位机构、轴向限位件和轴承板28构成。即本实施例中旋转力传递组件2不具有旋转力传递组件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
将处理盒插入打印机的盒仓中后,第一受力部2300接触驱动凸起后,第一受力部2300在驱动凸起的反作用力下带动力传递机构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22的轴向移动至输出臂27与接合槽2322分离的位置,旋转力接收头22相对于力传递机构在力传递机构的周向上自由转动,并且扭簧251限制了旋转力接收头22在周向上转动的角度。旋转力接收头22与传动轴100接合。接着,继续推送处理盒,第一受力部2300与驱动凸起分离,弹簧233驱动力传递机构恢复至输出臂27与接合槽2322接合的位置。
由上可见,将处理盒插入打印机的盒仓中,在第一受力部接受作用力之前,输出臂位于接合槽中,输出臂位于与接合槽接合的位置。接着,向前推送处理盒,第一受力部受到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且背向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端的作用力后,第一受力部带动力传递机构沿着平行于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移动至输出臂与接合槽分离的位置,旋转力接收头相对于力传递机构在力传递机构的周向上自由转动。旋转力接收头与传动轴接合。接着,继续推送处理盒,施加在第一受力部的作用力消失,弹簧驱动力传递机构恢复至输出臂与接合槽接合的位置,处理盒落机完成。在旋转力接收头相对于力传递机构在力传递机构的周向上自由转动的位置,可实现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与打印机传动轴顺畅地接合和脱离,从而使处理盒顺利地装入打印机中或者从打印机中顺畅地取出。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递齿轮,所述传递齿轮的内部开设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沿着平行于所述传递齿轮的轴向延伸的第一导向部;
旋转力接收头,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与所述传递齿轮连接并用于接收旋转驱动力,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与所述传递齿轮在所述传递齿轮的轴向上相对固定;
输出臂,所述输出臂固定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上并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径向上自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侧壁向外延伸;
力传递机构,所述力传递机构套设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上,所述力传递机构上设置有第一受力部、接合槽和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沿着平行于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延伸,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第一导向部配合,所述第一受力部可带动所述力传递机构沿着所述第一导向部的延伸方向,在所述输出臂与所述接合槽接合的位置和所述输出臂与所述接合槽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
轴向复位机构,所述轴向复位机构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力传递机构上,所述轴向复位机构的第二端抵接在所述容纳腔的端壁上,所述轴向复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力传递机构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力传递机构包括推送件和旋转力传递件,所述推送件和所述旋转力传递件均套设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上,所述推送件和所述旋转力传递件沿着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布置,所述旋转力传递件抵接在所述推送件远离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端一侧;
所述第一受力部位于所述推送件上,所述配合部设置在所述旋转力传递件的外周壁上,所述接合槽位于所述旋转力传递件靠近所述推送件的一端,所述推送件推动所述旋转力传递件在所述输出臂与所述接合槽接合的位置和所述输出臂与所述接合槽分离的位置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槽具有依次连接的限位壁、底壁和导向壁,所述限位壁平行于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设置,所述输出臂的端部位于所述接合槽中并与限位壁邻接,所述限位壁用于限制所述输出臂在所述旋转力传递件周向上的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壁为弧形壁,在所述旋转力传递件的周向上,所述弧形壁的第一端与所述底壁连接,所述弧形壁的第二端与所述旋转力传递件的端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台,所述限位台朝所述传递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
所述推送件还包括主体部、限位部和第二导向部,所述主体部套设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上,所述第二导向部自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凸爪端一侧向远离所述主体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导向部的端部抵接在所述旋转力传递件上,所述限位部自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外周壁沿径向向外延伸,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台配合限制所述推送件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上的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导向部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向复位机构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旋转力接收头外,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抵接在所述力传递机构上,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抵接在所述容纳腔的端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向所述第一受力部施加沿着平行于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且背向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端的作用力;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所述推杆具有第二受力部和施力部,所述第二受力部和所述施力部分别位于所述推杆的延伸方向的两端,所述施力部用于向所述第一受力部施加作用力,所述第二受力部用于接受外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还包括轴承板,所述轴承板安装在所述力传递机构靠近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端的一侧,所述轴承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推杆平行设置的引导槽,所述推杆位于所述引导槽中,所述推杆可沿着所述引导槽的延伸方向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板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力传递机构靠近所述凸爪端的一侧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沿着平行于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延伸,所述定位柱穿设在所述定位孔中并可沿着所述定位孔的延伸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受力部位于所述定位柱的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杆的施力部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受力部倾斜的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第一受力部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部为设置在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并朝所述传递齿轮的径向中心延伸的凸起,所述配合部为沿着平行于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轴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一导向部位于所述配合部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还包括转角限制机构,所述转角限制机构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安装在所述力传递机构靠近所述旋转力接收头的凸爪端的一侧,所述力传递机构上设置有安装柱和限位槽;
所述扭簧包括簧圈和两个扭臂,所述旋转力接收头夹持在两个所述扭臂之间,两个所述扭臂的端部伸入所述限位槽中,所述簧圈套设在所述安装柱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旋转力传递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力接收头包括凸爪、被夹持部和杆部,所述被夹持部位于所述凸爪和所述杆部之间,所述被夹持部的径向截面为非圆形面,所述被夹持部被夹持在两个所述扭臂之间。
15.辊,所述辊包括辊体及安装在所述辊体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
16.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盒体以及可旋转地支承于所述盒体两端壁之间的辊,所述辊包括辊体及安装在所述辊体的一个轴向端的旋转力传递组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为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旋转力传递组件。
CN201822060417.3U 2018-12-07 2018-12-07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086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0417.3U CN209086672U (zh) 2018-12-07 2018-12-07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0417.3U CN209086672U (zh) 2018-12-07 2018-12-07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86672U true CN209086672U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26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60417.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086672U (zh) 2018-12-07 2018-12-07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8667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7493A (zh) * 2018-12-07 2019-03-0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处理盒和处理盒的装机方法
CN110286574A (zh) * 2019-07-26 2019-09-27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组件和处理盒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07493A (zh) * 2018-12-07 2019-03-0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处理盒和处理盒的装机方法
CN109407493B (zh) * 2018-12-07 2023-12-29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处理盒和处理盒的装机方法
CN110286574A (zh) * 2019-07-26 2019-09-27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组件和处理盒
CN110286574B (zh) * 2019-07-26 2024-04-05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驱动组件和处理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18075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N209086672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N105700305B (zh)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4597733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9407484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处理盒和处理盒的装机方法
WO2016107214A1 (zh) 显影盒
CN109946940A (zh) 一种处理盒的工作方法、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207882668U (zh) 处理盒
CN107479345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5824225B (zh) 一种处理盒用驱动组件、感光鼓单元、处理盒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8762015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N209606790U (zh) 处理盒和成像设备
CN208654547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N105676607A (zh) 显影盒
CN108227448A (zh) 处理盒及其装机方法和拆卸方法以及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107065487A (zh) 一种传动装置及其处理盒
CN107219736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和处理盒
CN105807585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109407493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处理盒和处理盒的装机方法
CN108873659A (zh) 处理盒
CN206930899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和处理盒
CN109917623A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碳粉容器、成像设备及装取方法
CN208721981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辊和处理盒
CN207799353U (zh)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CN209570806U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碳粉容器和成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22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