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806C - 加热器和带有加热器的定影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热器和带有加热器的定影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806C
CN1081806C CN95116683A CN95116683A CN1081806C CN 1081806 C CN1081806 C CN 1081806C CN 95116683 A CN95116683 A CN 95116683A CN 95116683 A CN95116683 A CN 95116683A CN 1081806 C CN1081806 C CN 108180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well heater
width
fixing device
resisto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166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125A (zh
Inventor
大塚康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2307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869191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63214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H08162262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7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80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806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加热器,包括:一加长的基件;在基件上纵向伸展的第一和第二电阻器;一导电部分,其位置邻近基件的一端,用于电气连接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以及各个电极,其位置在邻近基件另一端处,用于向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供电,以便由各个电极生成热量。

Description

加热器和带有加热器的定影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可与诸如复印机和印刷机这样的一种成象设备一起使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用于其定影装置的加热器。
近来,已经提出一种膜片加热式加热装置并付诸实施。
这样一种加热装置的一项实例示于图9(a)。
在图9(a)中,8表示的是一膜片;9是一压辊;10是一加热件;以及11是一支承件,用于支承加热件。在此加热装置中,带有未经定影调色图象T的记录材料P被送入加热件10与压辊9之间的“挟钳”中,膜片8则居于其中间,而未经定影的调色图象由来自加热件10的热量通过膜片8使之固定在记录材料上面。
膜片加热式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可以使用一种具有低热容的加热件或者薄膜,它们的温度上升迅速,因而加热件的温度可以迅速提高,从而可节省电能并缩短待机时间。
图9(b)和图9(a)是此种加热件的顶视平面图。
在图9(b)中,10表示的是一加热件,它包括:一加热器基底2;一发热电阻(能转热元件)片3位于加热器基底2的一侧边处;一导体模片4;一导电片4a;两个供电电极片5和6;以及一表面保护层7用于盖住发热电阻片3和导体模片4,以及类似元件。
发热电阻片3的制成方法是:通过网板压印或类似办法,把由银钯(Ag/Pb)、Ta2N或类似材料制成的电阻材料糊剂(电阻糊剂)沿纵向在例如一陶瓷基材上面涂敷出厚度为10微米和宽度为1-3微米的一层,而后予以烧结。
导体模片4沿陶瓷基材的纵向表面制成,形状为一基本上平行于发热电阻片3而延伸的带条状。
两个供电电极片5、6在陶瓷基材2的一个端相邻并列。
发热电阻片3的一端由导电片4a与供电电极片5作电气连接。导体模片4在同一端部的一端与另一供电电极片6电气连接。发热电阻片3的另一端与导体模片4的另一端彼此电气连接。
导体模片4、导电片4a和两个供电电极片5、6的制成方法是:采用网板压印或类似办法,把诸如Ag这样的导电材料糊剂模敷并烧结在陶瓷基材2的表面上。
基本上平行的发热电阻片3和导体模片4构成了在陶瓷基材端部的两个供电电极片5、6之间并沿着加热件长度方向的供电送路和回路。
在此实例的情况下,用于发热电阻片3的两个供电电极片5、6位于邻近加热件基底(陶瓷基材)的纵向一端,因而对加热件10的连接器的供电可以在邻近纵向一端处实现,从而使供电线路得到简化,并且易于布线操作。
采用这种结构,发热电阻片3构成了供电送路,而回路是由具有低电阻因而不易发热的导体模片4构成。在此情况下,在送路一侧和回路一侧的加热件两部分处会出现热膨胀系数的差别,以使加热件比较容易破坏。
加热件10的基底2具有较大的宽度,使得可能设置导体模片4。不过,如果要增大发热电阻片3的宽度以提高定影性能,从电压耐压的观点来看,基底2的宽度就必须增大,其结果生产率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器和带有这种加热器的一种定影装置,其中因热膨胀不同而导致的应变所造成的加热件的破损可有效地得到防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加热件和一种定影装置,其中即使提高定影性能也不会降低生产率。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加热器,它包括:一加长的基件;第一和第二电阻器,沿着所述基件的纵向延伸;一导电部分,邻近所述基件的一端,用于电气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以及各个电极,用于向所述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供电以便由所述各个电极产生热量。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象定影设备,它包括:一加热器;一膜片,它的一面可与所述加热器滑动接触,而另一表面可与一记录材料一起移动。在此设备中未经定影的图象可借助来自所述加热器的热量而定影于记录材料上面;所述加热器包括:一加长的基件;在所述基件上纵向伸展的第一和第二电阻器,一导电部分,位于所述基件的一端,用于电气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以及位于所述基件的另一端处电极,用于向所述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供电,以便由各个电极生成热量。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一些目的、特性和优点在结合附图考查下述发明之后会更为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是符合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定影装置的剖面视图。
图2是图1中的挟钳的放大视图。
图3是一加热件的顶视平面图。
图4表明一加热件的一侧面的温度分布。
图5是使用符合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一种成像设备的剖面视图。
图6是符合又一实施例的一加热件的顶视平面图。
图7表明加热器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
图8是符合另一实施例的一加热件的顶视平面图。
图9(a)是一种通常定影装置的挟钳的放大视图。
图9(b)是图9(a)中加热件的顶视平面图。
图10是符合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一加热件的顶视平面图。
图11是示于图10的一加热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12是符合另外一项实施例的一加热件的顶视平面图。
图13是图12中一加热件的横截面视图。
图14是一电阻片压印装置的透视图。
图15表明一种压印方法。
图16是一加热器基材坯板在电阻片压印之后的顶视平面图。
图17是一加热器基材坯板在导电片制成之后的顶视平面图。
图18是一加热器基材坯板在电阻片修剪之后的顶视平面图。
图19是一加热器基材坯板在玻璃层制成之后的顶视平面图。
图20表明一种加热件制作过程。
图21、22是其他各实施例的加热件的顶视平面图。
图23表明一种电阻片分割修剪方法。
图24表明激光修剪的运动轨线。
图25、26表明通过挟钳的记录材料的温度变化。
图27表明符合另一项实施例的一种定影装置。
图1是符合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定影装置的剖面视图,图2是图1中一定影挟钳的放大视图,图3是图1中一加热件的顶视平面图,而图5是使用本发明定影装置的一成像设备的剖面视图。
参照图5,首先说明成像设备。
此实施例的成像设备是一种属于原件托板往复式、转鼓式和装卸式处理卡盒的电摄影复印机。
一装置外壳用100标示;101是一往复式原件托板,由诸如玻璃板或类似材料的透明板件制成,置放在装置外壳的顶板102上面。它在外壳的顶板102上面以某一预定速度可以左右移动。
一原件用G标示,它面朝下置放在原件托板101上面,与一位置标记对齐,并由一个原件压平板103置放在它上面。
一缝口部分(原件照明部分)用104标示,它成形在外壳的顶板102之中,并沿着垂直于图纸(亦即垂直于原件托板101的多次往复运动方向)的方向伸展。
原件G的图象表面,在原件托板101上面朝下,在原件托板101的多次往复运动过程的朝右一段期间内从右边到左边经过缝口部分104。在此期间,它受到来自灯具105的、穿过缝口部分104和透明原件托板101的光线L的照射和扫描。由原件反射出来的光线可借助于一成象组件106在一光敏滚筒107的表面上成象。
感光鼓107包括一诸如氧化锌光敏层、有机半导体光敏层或者类似物这样的光敏层,并且围绕一中心支持轴108以某一预定的圆周速度沿箭头指明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在转动期间,它由一充电器109均匀地充为正极或无极性。已充电的表面经原件图象曝光(狭缝曝光),使符合于原件图象的静电潜象形成在感光鼓107上面。
此静电潜象可通过一显象装置110依靠加热而使用树脂材料等的色调剂使之连续显影,所得色调剂图象则送入具有一转印排放装置111的转印部分。
一装纸盒用S标示,盒中的纸张依靠盒中的一送纸辊112一一送出。然后,由两个定位辊113在感光鼓107上面的调色成象部分的开头端抵达转印排放装置111的那一时刻送进纸张,此转印料纸P的开头端也同时抵达转印排放装置111与光敏鼓107之间的位置。
色调剂图象接着由转印排放装置111从光敏鼓107转印到纸张上的一个表面上。
此时具有已转印图象的张纸由一未示出的分离装置从鼓107的表面分离下来,并送至一定影装置20,在此对未经定影的色调剂图象作热定影。随后,纸张由两个排放辊116排放到纸张排放盘117,成为一张图片。
光敏鼓107的表面在图象转印之后由一清洗装置118予以清洗,以便除去诸如残余调色剂这样的沉积杂物,以便重复地用于成象。
PC标示一处理卡盒,它可拆卸地安装在主总成100之中的卡盒装卸部分120里面。在此实例中,它包括一作为图象载体的整体感光鼓107、一充电器109、一显影装置110,以及一清洗装置118(四个处理器),它们作为一个单元是可拆卸地安装起来的。
现在参照图1说明定影装置。
一加热件用1标示;8是一由聚酰亚胺或类似材料制成的耐热膜片,厚度比如说大约是40微米至100微米;9是一压辊作为加压体用于把膜片8推向一表面保护层的表面。一玻璃层用7标示,它是加热件20的膜片滑动表面。
在此实施例中,此装置属于一种压辊驱动式的。一圆筒形耐热膜片8,包括一由聚酰亚胺或类似材料制成的基材膜片和一由PFA或PTRFE或具有分离特性的类似物制成的耐热树脂材料,松动地围绕一具有刚性和绝热性质的加热件托座11伸展,此托座支承着本发明的加热件1。压辊9以某一预定的推压力触压其间带有膜片8的加热件1,从而与带有膜片8的加热件1形成一只“挟钳”。
压辊9由一驱动装置M带动沿着箭头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膜片8借助于因压辊9的转动而在辊9与膜片8外表面之间形成的摩擦力来接受转动力,使圆筒形膜片8可围绕具有加热件1的加热件托座11沿着由箭头A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加热件1的侧向)转动。
膜片8是由压辊9使之转动的,而加热件1的温度则因其通电而上升到某一预定温度。在此状态下,带有未经定影的色调剂图像T的记录材料P(有待加热的纸状材料)被送入膜片8与压辊9之间的挟钳之中。纸张与膜片8表面保持接触而穿过定影挟钳N。在此期间,加热件1的热量通过膜片8施加于记录材料,从而使未经定影的色调剂图像T固定在记录材料P的表面上面。已经穿过定影挟钳N的记录材料P因膜片曲率而从膜片8的表面脱离下来。
现在参照图3说明加热件。
此实施例中的加热件1,如图3所示,它包括两个电阻器,亦即第一和第二发热电阻片3a和3b,它们彼此平行地延伸在一陶瓷基材2的一面上,其方向垂直于膜片8和记录材料P运动方向A。电阻片是用一种电阻糊剂在以压印的方法制成为具有某种预定宽度和厚度的带条形状的,这种糊剂是一种诸如银和钯(Ag/Pb)或Ta2N等金属与玻璃糊剂的混合物,并在大约800℃温度下予以烧结。第一和第二发热电阻片所用的电阻糊剂材料是同样的,且其宽度和厚度也几乎相同。加热器基底2是一种具有耐热性、电绝缘性和低热容性的陶瓷基材,其长度为240毫米、宽度为10毫米,厚度为1毫米。
供电电极片5、6并列在陶瓷基材的同一端处。
第一发热电阻片3a一侧上的一端通过导电片4a和供电电极片5通电。第二发热电阻片3b同一侧上的一端通过导电片4b通电至另一供电电极片6。两个发热电阻片3a、3b的各自另一端都由导电件4c通电。这种情况下,对电极部分的供电只需在基材2的一个端部处进行。
导电片4a、4b、4c和供电电极片5、6都是用烧结和模敷(通过网板压印或类似方法)诸如Ag或类似物的导电材料糊剂于陶瓷,基材2的表面之上的方法而制成的。
玻璃层7同样是用网板压印和烧结玻璃糊剂的方法而制成的。作为涂敷层的玻璃层7可以是像四氟乙烯树酯材料那样的氟树酯材料,或者是电绝缘性的和耐热的陶瓷。
可以按照以下次序顺序地压印和烧结
(1)第一和第二电阻片3a、3b,
(2)导电片4a、4b、4c和两个供电电极片5、6,
(3)玻璃层7;也可以用压印(1)和(2)以及随后把它们烧结在一起并在最后压印和烧结(3)的顺序进行制作,或者也可用压印(1)、(2)和(3)以及随后把它们全部烧结在一起的方法来制作。
加热器1是从电极片5与6之间的一未示出的供电电路取得电能的,发热电阻片3a和3b借此构成在每个长度上生成热量的回路以提高其温度。温度的增高可由一温度传感元件12检测,检测所得的温度可反馈至温度控制电路,从而可使加热器的温度被控制在某一预定的温度水平上。
电阻片的转向点处具有低电阻的导电片4c,可以防止该处发热。
在本实施例中,电阻片3a和3b可产生基本上相同的热量。图4表明加热器1沿着宽度方向的温度分布。由送回两路提供的温度分布形成了两个峰值。
这样,热量基本上是相同的,因而加热器两侧边处的热膨胀也无显著差别。结果,加热器1可防止破损。
当有待加热的材料沿着加热器1的宽度方向(箭头A)移动时,加热周期是由电阻片的宽度确定的,因此本实施例的加热器1与图9中的加热器10相比可提供较大的加热效果。在使本实施例的加热器1时,由于加热器1透过膜片8的各高温部分可在较宽的范围内触及有待加热的纸件P,因而提高了加热效率。
在图2中,H标示的是膜片横截面上定影挟钳之中的热流。在定影挟钳N中,两股热流从第一和第二电阻片3a和3b生成,流率得到加大。第一与第二电阻片3a与3b之间的温度与加热器外部相比,因其温度保持效应而保持高温,从而也提高了加热效率。
在一般通常的加热器10的情况中,由于只使用一个加热源的热流,因而热流H在单一电阻片3的底部而急剧减小。
因此,使用本实施例的加热器,与通常的结构相比,可提供非常高的加热效率,因而定影温度可以降低,从而可以避免加热器托座11的热致变质。
在本实施例中,图9(b)中的导电材料模片4是一电阻器,尽管此电阻器的面积增大,而基件的宽度并不需较大,因而加热器的生产率得以提高。
现在参照图6和7说明符合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加热器。此实施例的加热器基本上类似于图3中的加热器,因而仅就其不同之处作一说明。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发热电阻器3a(送路)和第二发热电阻器(回路)通过适当选定电阻糊剂材料可以具有不同的单位长度电阻。
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电阻器3a的电阻低于第二电阻器3b的电阻。
在供电于电极片5与6之间时,第一电阻片3a和第二电阻片3b产生不同的热量。
图7表明此实施例加热器在宽度上的温度分布。在图3实施例的加热器中,温度分布在送回两路上具有基本上相等的峰值。然而,在此实施例中,前峰值低于后峰值,如图7所示。由于两个电阻器都可生成热量,因而此加热器与其中只有一个电阻器生成热量的加热器相比,可防止破损或开裂。
当有待加热件沿着加热器宽度方向移动时,下游(前边)电阻片3b(第二片),比起上游(后边)第一片3a来,要赋予相对较大的电阻。这样,单位时间供给有待加热件的热量就取决于加热件与有待加热件之间的温差,因而有待加热件靠近较高温度的加热器而提高了有待加热件的温度,并且因而可提供较大的加热效果。因此,加热效率由于在下游一边增大加热量而进一步得到提高。
另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当加热器与有待加热件之间脱离开时,温度最好立即降下。比如,在电子摄影机图像定影设备的情况下,可以理解,通过充分冷却色调剂图像并随后使之与加热器分离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调色偏差。更具体地说,在此实施例的加热设备用作电子摄影印相机图像定影设备时,最好是在色调剂图像经过加热和融合在记录材料P上面之后,等温度降至融合或熔化温度以后再从膜片8脱开,因为这时色调剂偏差可以减小。在这种情况下,在加热器上游(送路)处的第一发热电阻器3a的电阻做得大于在下游一边(回路)的第二发热电阻器3b的电阻,据此,加热器宽度上的温度分布如图2中点划线所示。这样,回路中的温度则低于送路中的温度。因此,上游一边的加热量变得较大,以致当在下游一边分离时,记录材料P的温度就得到降低,从而改进了分离操作。
从上述可以理解,第一和第二发热电阻片3a和3b的电阻值(加热量)可以按照不同目的而予以确定。、
现在参照图8说明又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发热电阻片3a和3b都使用同一种电阻糊剂用模敷压印方法制成带条,所用糊剂是一种玻璃糊剂与银—银或另一金属的混合物,并在800℃温度下予以烧结。不过,第一和第二电阻片3a和3b具有不同的宽度。
在图8(a)中,第一发热电阻片3a(送路)的宽度Wa大于第二发热电阻片3b(回路)的宽度Wb。
在图8(b)中,反过来,第二发热电阻片3b(回路)的宽度Wb大于第一发热电阻片3a(送路)的宽度Wa。
通过在电极片5与6之间供应电能,第一片3a和第二片3b产生不同的热量。
在图8(a)中的加热器1的情况下,送路(上游)和回路(下游)具有的温度分布如图7中的实线所示,送路低于回路。
在图8(b)中的加热器1的情况下,反过来,像图7中的点划线那样,回路低于送路。
如图8(a)所示,如果在下游一边的第二片3b的宽度Wb小于第一片3a的宽度,则上游一边的加热不很强烈,因而可以防止图像拖尾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记录材料P急剧加热,导致纸张中的水分蒸发,将色调剂向后部吹散而造成的。
如果,如图8(b)所示,第一电阻片(上游)的宽度Wa小于第二下游电阻片3b的宽度,则在上游一边的温度较高,以致陶瓷底板温度在电阻器的上游一边也较高,因而热量传向耐热膜片11使定影性能得到提高。
因而也可取得与前述各实施例中的加热器或加热设备同样的一些良好效果。
与图6实施例相比,第一和第二发热电阻片3a和3b可以用一次压印工艺制成,使生产率得以提高。
一种可能的替代办法是,分别对电阻片3a和对电阻片3b实施网板压印作业,但采用不同的压印糊剂粘度和压挤速度以形成不同的电阻片厚度,从而使电阻不同。
按照前述各实施例,使用送回发热电阻片,可以增大加热面积和加热周期。
这样,加热效率就可提高。此外,由于热膨胀不同的应变所造成的加热器破损现象,即使加热急剧下降也可防止。
在前述各实施例中,发热电阻片采用一次回折,但也可以制成多次回折的形状。
现在参照图10和11说明本发明的再一实施例。基本结构与图3中的一样,因而只就不同之处作一说明。
图10是一加热器的顶视平面图,而图11是此加热器的放大剖面视图。
在图11中,C标示的是玻璃层7长边与基件之间的基件余边宽度。在此实施例中,设置了余边C。
设置余边是为了防止玻璃层7的玻璃进入陶瓷基件的分割槽内;这一点此后还要说明。如果玻璃层7的玻璃进入陶瓷基材的分割槽内,则在分割时陶瓷整体的开裂会很不稳定,因而会出现废品。此实施例就是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在此实施列中,可以取得与前述各实施例中相同的一些良好效果。
现在参照图12对于一项实施例作出说明,在此实施例中,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彼此靠近。图12是从耐热膜片一侧观看时符合此实施例的一加热器的平面示意图。图13是加热器1的放大横截面示意图。
加热器1的第一和第二发热电阻片3a和3b是按下述方式制作的。一个电阻片,具有相应于第一和第二电阻片3a和3b两者的宽度,压印并烧结在陶瓷基件上面。然后,沿着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用激光修剪法沿着纵向切开,因而形成两块电阻片3a和3b。其他结构与前述加热器1一样。
此实施例的加热器1具有类似于前所述加热器的性能,此外,与图10实施例的加热器相比,此加热器的宽度有所减少。从与加热器宽度有关的电压耐压性、压印精度极限、定影性能和加工成本的观点来看,这是很有好处的。更具体地说,可以最小的加热器宽度满足电压耐压性方面的规定,同时使材料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以及可以最小的加热度宽度满足在使用图像加热定影设备的情况下的定影特性。
图14-20表明加热器1的制作过程。
(a)在图14中,14标示的是一大块陶瓷坯板,从中可以切出许多加热器板片。在此实施例中,坯板14是矾土板,厚度为1毫米,宽度为70毫米,长度为240毫米,从中可以切出11块加热器板片1。为了便于切割和分离成为分离的加热器,坯板14用激光划针或金属模具每隔一定距离(大约6.36毫米)形成多条槽道或排孔。
15标示的是一用于支承坯板14的支承台。坯板14放置在支承台15上面,其位置由背面的真空吸力固定住。
16标示的是一模片压印网板,17是以张力拉平并支承网板的网框。18标志的是网板16的压印模片部分。11块平行的带状模片,各自具有相应于第一和第二电阻片3a和3b两者的宽度,形成在相应于坯板14上面各个加热器部分的位置处。网板的压印模片部分18具有较低的网眼密度,电阻糊剂可以透入。
19标示的是一挤压器,所起的作用是,使电阻糊剂散开,以便电阻糊剂透过网板的压印模片部分18沉积下来而具有一致的厚度。
20标示的是一配发器,用以在挤压器19前方沿着移动方向提供一定数据的电阻糊剂。配发器20从一未画出的糊剂容器中取得电阻糊剂。
(b)在坯板14支承于其上的支承台上面,如图15所示,网板16是与之对中地叠置的。电阻糊剂由挤压器19前方的配发器20提供,而后,挤压器19沿着箭头S的方向移动,借此在坯板18上面对应11块加热器板片部位的预定位置处形成其宽度相应于第一和第二电阻片3a和3b两者的电阻片,随后再使之干燥。
图16是压印后坯板14的顶视平面示意图。图20(a)是其一部分的放大横截面示意图。3A标示的是一宽幅电阻片,相应于在对应于各加热器的预定表面位置处由压印所形成的第一和第二电阻片3a和3b。
(c)接下来,图中并未画出,将一具有导电片4a、4b和4c以及两块电极片5和6的网板对中地叠置在坯板14的加热器板片部分上面,随后,模片4a、4b、4c、5和6用导电糊剂压印出来。图17是在此压印之后坯板14的顶视平面图。
(d)经过(b)和(c)两道工序,电阻片3A,导电片4a、4b和4c,以及两个供电电极片5和6,都压印在坯板14上面,然后,坯板14在某一预定温度下烧结一段预定的时间。
(e)坯板14上面的宽幅电阻片在烧结之后用激光修剪或磨削方法在宽度中央沿着长度分割成第一和第二电阻片3a和3b。
图11是坯板14在分割切开之后的顶视平面示意图。图20(b)是其一部分的放大剖面视图,其中3c标示分割修剪线。
(f)随后,将一用于压印作为电绝缘层的玻璃层的网板在分割切削工序之后叠置在对应于坯板14的加热器部分的预定位置处(图中并未示出)。再后,玻璃层模片7用玻璃糊剂压印出来。接着,在某一预定温度下烧结一段预定的时间。
图10是坯板14在压印和烧结玻璃层模片7之后的部分断开的平面示意图。图20(c)是其一部分的放大横截面视图。
(g)接着,坯板14沿着各条槽道或排孔13分割成为分离的加热器,得到11个加热器。
上述一系列工序也可作如下变动:一宽幅电阻片3A压印出来并予以烧结,再用激光修剪或磨削方法把此片分割成为第一和第二电阻片;导电片4a、4b和4c压印出来并予以烧结,或者压印并烧结导电片4a、4b、4c以及电极片5和6以及玻璃层模片7。
下面针对加热器的宽度作一说明。在上述图19和12中各实施例的加热器之中,W1和W2是第一和第二电阻片3a和3b的宽度。
A是第一与第二电阻片3a与3b之间的间隙。
B是第一和第二电阻片3a和3b的外沿以外玻璃层的宽度。
C是纵向边沿与分割槽道13之间玻璃层7的宽度(余边)。
因此,加热器1的宽度是A+2B+2C+W1+W2。
为安全起见,UL1950、CSA950、IEC950等规定了AC导线之间或者AC与地线之间的距离。电阻片3a和3b构成了具有相反极性的主要AC元件,其间的间隙A在抽样检查时要求具有1KV的电压耐压指标,尺寸B对于100伏至少是1.6毫米,而对于200伏是2.0毫米。
至于尺寸C,要求大约0.3毫米。
在第一和第二电阻片3a和3b如同图10实施例的加热器1之中那样由压印方法制成时,在电阻片3a和3b宽度方向上压印的扩展在经验上大约是0.2毫米或者大一些。为了保证玻璃层7的电压耐压能力,玻璃宽度至少是0.1毫米。在确保电压耐压能力和电阻片3a与3b之间距离,以便具有如同图10工序之中的精度的情况下,距离A至少是0.5毫米。
在第一和第二电阻片3a和3b的宽度W1和W2要求是1.2毫米时,图10实施例之中加热器的宽度至少是:
A+2B+2C+W1+W2=0.5+2×1.6+2×0.3+1.2+1.2=6.7毫米
在此加热器的情况下,从一块具有70毫米宽度的陶瓷坯板14中可以切出10个加热器,而浪费3毫米。
另一方面,按照此实施例的工艺,相应于第一和第二片3a和3b的宽幅电阻片3A首先压印和烧结在陶瓷基板上面,随后宽幅片3A通过激光修剪或磨削,特别是利用激光,分割成为两块电阻片3a和3b,则第一与第二片之间的间隙可以减小到最低限度。结果,如果从高电压耐压性的观点出发来选定玻璃层7,电阻片3a与3b之间的距离(A)可以减小到0.1毫米。
因而,加热器的宽度可以是6.36毫米(几乎等于70/11毫米)。结果,从一块具有70毫米宽度的陶瓷坯板14中可以切出11块加热器板片,因此可以制作出较大数量的加热器且无量小的浪费。参照图21,此图表明其中电阻器如何划分的另外一项实施例。
如图21所示,具有大宽度的电阻片3A沿着一条曲线被分割,以形成第一和第二电阻片3a和3b,因此,最高温度部分随着记录材料和耐热膜片穿过挟钳N移动而从中心移向两端部分,同时电阻器整体的总热量还是一样的。这样,纸张(记录材料P)的热膨胀朝着两端部分逐渐发生,而较大的热膨胀同时发生。由于这一原因,纸张的皱纹得以消除。此外,蒸发现象从中心部分向两端部分逐渐发生,因而图象拖尾现象也得以消除。
图22表明另一实例,其中一块宽幅电阻片3A沿一条斜线被分割,以形成第一和第二电阻片3a和3b。这样,可以取得与图21中相类似的一些良好效果。
电阻片3a和3b轻易地压印出来或者宽幅电阻片3A轻易地作出分割时,要保证所需的电阻值是困难的,电阻分布的精度也不高,由于局部欠热或过热,容易发生图象偏移。
在此实施例中,电阻及其分布依靠对电阻材料的修剪来调节。
如果从电阻器的外部进行修剪,有效的加热宽度W1+W2+A就减小了,而修剪以后电阻材料的残留物质也不容易清除。为了确保玻璃层7的电压耐压能力,玻璃层的宽度通过限定修剪尺寸而加以确保。因而,加热器的宽度趋向于加大。
在此实施例中,修剪是在电阻器3a和3b内侧实施的。结果,由修整造成的电阻材料的残留物质就沉积在电阻片上面,如果电阻器3a与3b之间的电压耐力是由玻璃层7所决定的,就会引发某种问题。
在图23中,宽幅电阻片3A是用激光修剪方法分割成为第一和第二电阻片3a和3b的,而电阻是用局部修剪(3d)的办法予以部分调整的。
图23(a)表明从宽幅电阻片3A待分割出第一和第二电阻片3a和3b的状况。
图23(b)表明宽幅电阻片3A用分割修剪(3c)办法已分割成为第一和第二电阻片3a和3b的状况。
图23(c)和(d)表明在分割之后,沿电阻片3b回折端作出长度不大的局部修剪(3d),目的是部分地调整电阻。
图24表明激光修剪的轨线。
在图24(a)中,局部修剪3d在3c分割修剪之后在一边处开始,以调整电阻分布。
在图24(b)中,局部修剪3d正在进行。在作出宽度为10毫米—25毫米的局部修剪之后,电阻分布的区别并不显著,激光接着移动如虚线所示,以调整相邻部分的局部电阻。
图24(c)表明分割修剪3d在电阻片3a整个长度上反复进行的状况。当局部电阻处于某一预定水平中间时,修剪不再进行。
在图24(d)中,电阻片3a与3b之间由于分割修剪所造成的残留物质,在整个电阻片长度上可被除掉,残质借此被蒸发掉从而确保电阻片3a与3b之间的绝缘。不需要的话,这一步骤可以省去。
当第一和第二电阻器3a和3b如图10实施例的加热器那样,分别予以压印时,步骤(c)和(d)是足够的。
现在说明一下两个电阻片3a和3b之中的哪一个应当接受电阻调整。最好是,居于定影挟钳N下游的第二电阻片3b作局部修剪。原因如下:定影性能和偏移都取决于挟钳N中纸张的最终温度。如果处于下游一侧的第二电阻片36的电阻分布是均匀的,离开挟钳N的纸张温度沿着挟钳的整个长度就是均匀的,因而定影性能和偏移问题两方面都会令人满意。此外,调色剂的熔化程度均匀,光泽不均现象便不会发生。
图25表明穿过挟钳N的纸张(记录材料)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处于下游一侧的第二电阻片3b的电阻分布是均匀的。线条B表示上游电阻片3a上具有较高的电阻分布的一段,线条C是中间一段,而线条D表示低电阻段。
按照上述可以理解,纸张温度是由处于下游一侧的第二电阻片3b使之均匀的。
图26表明一实例,其中上游第一电阻片3a的电阻分布是均匀的。线条E表示下游第二电阻片3b具有较高的电阻分布的一段,线条F表示中间一段,而线条G表示低电阻段。
可以理解,从挟钳出来的纸张的温度是不均匀的,结果会出现色调剂偏移和图像定影不当这些现象。
按照此实施例的方法,即使电阻片有两条,也只是一条电阻片,更具体地说,只对处于下游一侧的第二电阻片3b进行局部修剪,这样,制造时间周期可以缩短,也使生产率得以提高。
参照图27,它表明一种图象定影设备,此设备是可以使用上述加热器的另一种图像加热设备。
图27(a)、(b)和(c)都是一种膜片加热式加热设备的实例。
在图27(a)中,一状为环形带条的耐热膜片8围绕三个平行零件伸展和抻直,这三个零件是第一膜片滚轮31、第二膜片滚轮32和加热器1。加压滚轮9被推向加热器1,膜片8居于其间。耐热膜片8由第一膜片辊31或电压辊9带动而使之转动。在第一膜片滚轮31用作驱动辊时,压辊9由膜片带动使之转动。
在图27(b)中,状为环形带条的耐热膜片8围绕两个构件即加热器1和一个膜片辊33伸展和抻直。压辊9被推向加热器1,膜片8居于其间,而耐热膜片8由膜片辊33或由压辊9带动使之转动。在膜片辊33用作驱动滚轮时,压滚9由膜片带动使之转动。
在图27(c)中,耐热膜片8不具有环形带条的形状,而是一条非环形膜片,它以很长一段绕在一输送轴34上面。此膜片通过加热器/被送至卷收轴35。压辊9被推向加热器1,在膜片居于其中间的情况下把膜片8送向卷收轴35。压辊9也是膜片驱动辊。
虽然本发明参照在此所披露的各种结构作了说明,但它并不局限于所阐述的细节,而且本申请意在包括那些可能属于本改进措施的目的或者以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的改型或变动。

Claims (33)

1.一种可用于成像设备中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加热器(1),它具有一加长的基底(2),在所述基底上纵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电阻器(3a,3b),一种电连接部分(4e),邻近所述基底的一端,用于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电阻器,第一和第二电极(5,6)仅设在邻近所述基底另一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电阻器电气连接,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供电而使第一和第二电极生成热量;
一种膜片(8),有一表面可与所述加热器滑动接触,该膜片的另一表面可以随与带有图像的记录材料(P)运动,其中所述膜片运动方向垂直于所述加热器的纵向,通过所述加热器的热量使记录材料上的图像加热;
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配置在所述基底的一个表面上,第一电极(5)固定成相对该基底的纵向不与所述第二电极(6)重叠,并与该第二电极板间隔开。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所述第一电阻器和所述第二电阻器具有不同的电阻。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器和所述第二电阻器具有不同的材料。
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器和所述第二电阻器在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宽度。
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器和所述第二电阻器具有不同厚度。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一个用于检测所述基底的温度传感器(1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基底是矾土。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器的宽度,沿着垂直于纵向的方向量取,从其中央部分向一端部逐渐增大,而所述第二电阻器的宽度从其中央部分向一端部逐渐减小。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器的宽度,沿着垂直于纵向的方向量取,从其一端向其另一端逐渐增大,而所述第二电阻器的宽度从其一端向其另一端逐渐减小,该另一端邻近所述第一电阻器的另一端。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器与所述第二电阻器之间没有一间隙,该间隙由激光修剪方式制成。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器和第二电阻器的电阻用激光修剪方法予以调整。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器和邻近所述第二电阻器的那一边受到修剪。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第二电阻器沿纵向配置在所述第一电阻器的下游,而所述第二电阻器的电阻可以予以调整。
14.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一支撑构件,与所述加热器协同的形成一挟钳而膜片居于其中间。
15.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是其中当记录材料通过挟钳时,记录材料上定影的图像是未经定影的色粉图像。
16.一种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是其中第一和第二电阻器在记录材料的运动方向上挟钳的宽度范围内。
17.一种可用于成像设备的定影装置中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加长的基底(2);
在所述基底上纵向延伸的第一和第二电阻器(3a,3b);
一种电连接部分(4c)邻近所述基底的一端,用于电气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电阻器;
仅邻近所述基底的另一端提供的第一和第二电极(5,6)并分别与第一和第二电阻器电气连接;
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之间供电而使第一和第二电阻器产生热量;
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配置在所述基底的一个表面上,而所述第一电极(5)固定成相对于基底的纵向不会与所述第二电极(6)重叠并与该第二电极间隔开。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阻器具有不同的电阻。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阻器用不同材料制成。
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阻器在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宽度。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阻器具有不同厚度。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用于检测所述基底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是矾土。
24.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器的宽度,沿垂直于纵向的方向量取,从其中央部分向一端部逐渐增大,而所述第二电阻器的宽度从其中央部分向一端部逐渐减小。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器的宽度,沿垂直于纵向的方向量取,从其一端向其另一端逐渐增大,而所述第二电阻器的宽度从其一端向其另一端逐渐减小,该另一端邻近所述第一电阻器的另一端。
26.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阻器之间设有一间隙,该间隙由激光修剪方式制成。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阻器的电阻由激光修剪予以调整。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器邻近所述第二电阻器的那一边受到修剪。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器和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电连接部分(4a),沿垂直于纵向的方向量取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宽度小于沿同一方向量取的所述第一电阻器的宽度。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用于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器和第二电极的第二电连接部分(4b),沿垂直于纵向的方向量取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宽度小于沿同一方向量取的所述第二电阻器的宽度。
3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器和第一电极的第二电连接部分(4a),沿垂直于纵向的方向量取的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分的宽度小于沿同一方向量取的所述第一电阻器的宽度。
3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用连接所述第二电阻器和第二电极的第二电连接部分(4b),沿垂直于纵向的方向量取的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宽度小于沿同一方向量取的所述第二电阻器的宽度。
3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电极配置在所述基底的同一边。
CN95116683A 1994-08-30 1995-08-30 加热器和带有加热器的定影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80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6230780A JPH0869191A (ja) 1994-08-30 1994-08-30 加熱体、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30780/94 1994-08-30
JP6321438A JPH08162262A (ja) 1994-11-30 1994-11-30 加熱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21438/94 1994-11-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25A CN1137125A (zh) 1996-12-04
CN1081806C true CN1081806C (zh) 2002-03-27

Family

ID=26529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1668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1806C (zh) 1994-08-30 1995-08-30 加热器和带有加热器的定影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6323460B1 (zh)
EP (1) EP0699974B1 (zh)
KR (1) KR0156450B1 (zh)
CN (1) CN1081806C (zh)
DE (1) DE69513112T2 (zh)
ES (1) ES2137424T3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43607C (zh) * 2004-06-21 2009-09-23 佳能株式会社 像加热装置及用于该装置上的加热器
CN100555111C (zh) * 2004-06-21 2009-10-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加热器
CN107615879A (zh) * 2016-01-29 2018-01-19 株式会社美铃工业 加热器和具备该加热器的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加热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25023B2 (ja) * 2001-03-13 2008-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7057143B2 (en) * 2002-04-01 2006-06-06 Rohm Co., Ltd. Fixing heater and image fix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2004006299A (ja) * 2002-04-22 2004-01-08 Canon Inc 基板に発熱抵抗体を有するヒータ及びこのヒータを用いた像加熱装置
JP4599176B2 (ja) * 2004-01-23 2010-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ヒータ
JP5618771B2 (ja) 2010-11-11 2014-11-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5893261B2 (ja) * 2011-04-19 2016-03-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36221B2 (ja) * 2011-12-27 2017-05-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59974B2 (ja) * 2012-07-26 2016-08-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3622B2 (ja) 2014-05-19 2018-05-30 株式会社東芝 定着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の定着温度制御プログラム
ES2784515T3 (es) 2014-07-14 2020-09-28 Irca Spa Proceso para la producción de resistencias flexibles
JP6415188B2 (ja) * 2014-08-29 2018-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10631371B2 (en) * 2015-01-30 2020-04-21 Rohm Co., Ltd. Heater
US10274876B2 (en) * 2015-07-20 2019-04-30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Heater member for the fuser assembly of an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ing device
JP2017041411A (ja) * 2015-08-21 2017-02-23 ローム株式会社 ヒータ
JP2022181030A (ja) * 2021-05-25 2022-12-07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78411A (en) * 1968-03-11 1972-06-21 Johnson Matthey Co Ltd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heater elements
DE2718822A1 (de) * 1977-04-28 1978-11-02 Licentia Gmbh Heizelement
DE3248203A1 (de) * 1982-12-27 1984-06-28 A.B. Elektronik GmbH, 4712 Werne Elektrisches heizelement
JPS61188178A (ja) * 1985-02-15 1986-08-21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5068517A (en) * 1988-08-25 1991-11-26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 Printed strip heater
US5162634A (en) * 1988-11-15 1992-11-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ixing apparatus
US5262834A (en) * 1988-12-06 1993-11-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ixing apparatus
JPH03226985A (ja) * 1990-02-01 1991-10-07 Canon Inc 定着装置
JP2720596B2 (ja) * 1990-11-20 1998-03-04 東芝ライテック株式会社 定着用加熱体、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4204981A (ja) * 1990-11-30 1992-07-27 Canon Inc 加熱装置
US5444521A (en) 1991-07-15 1995-08-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ixing device capable of controlling heating overshoot
EP0546495B1 (en) * 1991-12-09 1997-03-12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ogy Corporation Fixing heat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ixing heater
US5464964A (en) 1991-12-11 1995-1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changing set temperature in accordance with temperature of heater
US5376773A (en) * 1991-12-26 1994-1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er having heat generating resistors
US5306898A (en) * 1991-12-28 1994-04-26 Rohm Co., Ltd. Heater for sheet material
US5338919A (en) * 1991-12-28 1994-08-16 Rohm Co., Ltd. Heater for sheet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resistance of same
JPH05273880A (ja) * 1992-03-27 1993-10-22 Canon Inc 加熱装置
JP3161114B2 (ja) * 1992-12-29 2001-04-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JPH06274068A (ja) * 1993-03-19 1994-09-30 Canon Inc 加熱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43607C (zh) * 2004-06-21 2009-09-23 佳能株式会社 像加热装置及用于该装置上的加热器
CN100555111C (zh) * 2004-06-21 2009-10-28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加热装置及用于该装置的加热器
CN107615879A (zh) * 2016-01-29 2018-01-19 株式会社美铃工业 加热器和具备该加热器的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加热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137424T3 (es) 1999-12-16
EP0699974A3 (en) 1996-07-10
DE69513112D1 (de) 1999-12-09
EP0699974A2 (en) 1996-03-06
KR0156450B1 (ko) 1998-12-15
US6323460B1 (en) 2001-11-27
KR960008451A (ko) 1996-03-22
EP0699974B1 (en) 1999-11-03
CN1137125A (zh) 1996-12-04
DE69513112T2 (de) 2000-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806C (zh) 加热器和带有加热器的定影装置
CN1141624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使用的外部加热方法
CN1114843C (zh) 定影装置
CN1115606C (zh) 热定影设备
CN1174293C (zh) 定影装置
CN1790186A (zh) 图像加热设备和光泽度增强设备
CN1786845A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296783C (zh) 图像加热装置
CN1677272A (zh) 图像加热装置及其内使用的传送辊
CN1265252C (zh) 加热装置和加热方法
CN1577167A (zh) 图像加热设备
CN1716126A (zh) 图像加热装置和定影装置
CN1577163A (zh) 图像加热装置
CN1645272A (zh) 像加热装置以及用于该装置的加热器
CN1308778C (zh) 定影装置
CN1924729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311310C (zh) 成像装置
CN1652041A (zh) 具有从外部加热定影辊表面的加热器的像加热装置
CN101038476A (zh) 定影装置以及具备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652045A (zh) 具有从外部加热定影辊表面的加热器的像加热装置
CN102087499A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定影方法
CN1306346C (zh) 图像加热装置
CN1758157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215851A (zh) 定影装置
CN1495574A (zh) 加热定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2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408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