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40296B - 报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报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40296B
CN108140296B CN201680058507.XA CN201680058507A CN108140296B CN 108140296 B CN108140296 B CN 108140296B CN 201680058507 A CN201680058507 A CN 201680058507A CN 108140296 B CN108140296 B CN 108140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tate
unit
report
determin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5850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40296A (zh
Inventor
森考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40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0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40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40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1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actuating a signalling device
    • B60R25/102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actuating a signalling device a signal being sent to a remote location, e.g. a radio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 a police station, a security company or the ow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01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1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actuating a signalling device
    • B60R25/104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actuating a signalling devic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heft warning signal, e.g. visual or audible signals with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5/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 G07C5/008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to a remotely located station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5/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 G07C5/08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performance data other than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with or without registering driving, working, idle or waiting time
    • G07C5/0816Indicating performance data, e.g. occurrence of a malfunction
    • G07C5/0825Indicating performance data, e.g. occurrence of a malfunction using optical mea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24Reminder alarms, e.g. anti-loss alar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6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to restrict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1/00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lectrical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325/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20Communication devices for vehicle anti-theft devices
    • B60R2325/205Mobile phone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2209/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 - G07C9/38
    • G07C2209/6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roups G07C9/00174 - G07C9/00944
    • G07C2209/62Comprising means for indicating the status of the lock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182Level alarms, e.g. alarms responsive to variables exceeding a threshold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187Machine fault alarm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08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communication transmission l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033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for providing handsfree use or a loudspeaker mode in telephone sets
    • H04M1/604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 H04M1/6075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 a vehicle
    • H04M1/6083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 a vehicle by interfacing with the vehicle audio system
    • H04M1/6091Portable telephones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adapted for handsfree use in a vehicle by interfacing with the vehicle audio system including a wireless interf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6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sed or fraudulent calling
    • H04M1/6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 H04M1/67Preventing unauthorised calls from a telephone set by electron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GPS signal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Naviga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报告系统具备:车载通信装置,其搭载于车辆,且将与所述车辆相关的状态信息向所述车辆的周围发送;以及便携终端,其具有从所述车载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状态信息的接收部。所述便携终端还具有:报告部,其进行向利用者报告的报告动作;第一判定部,其基于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向所述利用者报告的所述报告动作;第二判定部,其取得本终端或所述车辆中的至少一方的位置信息,并判定所述取得的位置信息是否为预先设定的报告禁止区域内;以及决定控制部,其基于所述第一判定部及所述第二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决定是否使所述报告部进行所述报告动作。

Description

报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报告系统。
本申请基于在2015年10月21日申请的日本国特愿2015-207266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操作忘记通知系统,其具备车载通知装置,该车载通知装置与用户携带的便携终端进行通信连接,并将与车辆的用户的操作忘记相关的信息经由中心或者通过直接通信向便携终端发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操作忘记通知系统中,从车辆预先登记的便携终端当接收到与操作忘记相关的信息时,将该信息向用户报告。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40349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操作忘记通知系统中,车载通知装置仅根据规定的判定条件来进行用户的操作忘记的判定,因此存在不能反映用户的意图、不能适当地判别用户有意图的状态和操作忘记的状态这样的问题。另外,针对这样的问题,在将便携终端移出到与车辆直接通信的直接通信圈外的情况用作操作忘记有无的判定开始条件,经由中心从便携终端向用户进行通知的情况下,根据车辆或便携终端的状态不同而有时不能进行通信。
例如,在车辆存在于地下等不能与中心进行通信的场所的情况下,或在便携终端遗落在车内等情况下,有时不能向用户进行通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的报告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报告系统具备:车载通信装置,其搭载于车辆,且将与所述车辆相关的状态信息向所述车辆的周围发送;以及便携终端,其具有从所述车载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状态信息的接收部,其中,所述便携终端还具有:报告部,其进行向利用者报告的报告动作;第一判定部,其基于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向所述利用者报告的所述报告动作;第二判定部,其取得本终端或所述车辆中的至少一方的位置信息,并判定所述取得的位置信息是否为预先设定的报告禁止区域内;以及决定控制部,其基于所述第一判定部及所述第二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决定是否使所述报告部进行所述报告动作。
(2)在上述(1)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在由所述第一判定部判定为需要进行所述报告动作且由所述第二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本终端或所述车辆存在于所述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所述决定控制部决定不使所述报告部进行所述报告动作。
(3)在上述(2)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判定部对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息与作为不需要进行所述报告动作的所述车辆的状态的预先设定的基准状态进行比较,在所述比较的结果不同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进行所述报告动作。
(4)在上述(1)至(3)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车载通信装置定期地发送与所述车辆相关的所述状态信息,所述第一判定部基于所述接收部的接收结果来判定所述本终端的位置是否从所述车载通信装置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通信范围外,在判定为所述本终端的所述位置从所述车载通信装置的所述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所述通信范围外的情况下,基于在即将进行所述变化时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所述报告动作。
(5)在上述(4)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判定部在从取得所述状态信息所包含的表示下车条件成立的情况的下车信息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状态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所述报告动作。
(6)在上述(5)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判定部在从取得所述状态信息所包含的表示所述下车条件成立的情况的所述下车信息起到经过所述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取得了所述状态信息所包含的表示乘车条件成立的情况的乘车信息的情况下,不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所述报告动作。
(7)在上述(4)至(6)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便携终端还具备检测所述本终端是否为静止状态的行为检测部,所述第一判定部在取得所述状态信息所包含的表示下车条件成立的情况的下车信息、且基于所述接收部的所述接收结果而判定为所述本终端的所述位置为所述通信范围内、并且由所述行为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本终端为所述静止状态的情况时,基于所述状态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所述报告动作。
(8)在上述(5)至(7)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下车条件在检测出如下情况时成立,该情况是在所述车辆停车时所述车辆的车门中的任一车门从关闭状态成为了打开状态的情况。
(9)在上述(4)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判定部在所述接收部中定期地接收所述状态信息时的所述接收结果中的电场强度从为基准以上的状态变化为小于基准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本终端的所述位置从所述车载通信装置的所述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所述通信范围外。
(10)在上述(3)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便携终端还具备从所述利用者接受所述基准状态的变更的变更接受部。
(11)在上述(5)的方案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便携终端还具备从所述利用者接受所述规定时间的变更的变更接受部。
(12)在上述(9)的方案的基础上,也可以是,所述便携终端还具备从所述利用者接受所述电场强度的所述基准的变更的变更接受部。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1)至(3)的方案,决定控制部基于第一判定部及第二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决定是否使进行报告动作的报告部进行报告动作,由此能够适当地报告利用者非意图地使车辆成为了不优选的状态的情况,并且能够不进行使利用者厌烦的报告。其结果是,报告系统能够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
根据上述(4)的方案,第一判定部在判定为本终端的位置从车载通信装置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通信范围外的情况下,基于在即将变化时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报告动作。
根据上述(5)的方案,第一判定部在取得下车信息之后经过了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基于状态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由此在使车辆驻车后的位置附近便携终端停留了规定时间的期间的情况下,即,在例如使车辆驻车的位置附近的房间、店铺等中持有便携终端的利用者停留了规定时间的期间的情况下,即便便携终端未移出到通信范围外,也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报告动作。
根据上述(6)的方案,第一判定部在取得状态信息所包含的表示下车条件成立的情况的下车信息后直至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取得了状态信息所包含的表示乘车条件成立的情况的乘车信息的情况下,不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报告动作,因此在持有便携终端的利用者从车辆一次下车但立即向车辆乘车的情况下不进行报告动作,因此能够抑制不必要的报告。
根据上述(7)的方案,第一判定部在取得下车信息、且由行为检测部在所述通信范围内检测出本终端为静止状态的情况时,基于状态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由此在使车辆驻车的位置附近等处便携终端静止的情况下,即在例如由利用者将便携终端放置于使车辆驻车的位置附近的房间、店铺的桌子等的情况下,即便便携终端未移出到通信范围外,也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报告动作。
根据上述(9)的方案,第一判定部在便携终端中定期地接收状态信息时的电场强度从为基准以上的状态变化成小于基准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终端的位置从车载通信装置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通信范围外,由此例如若决定相对于电场强度的平均值等的基准,则能够减少利用者的便携终端的把持方式或车辆周边的电波环境引起的偏差,能够以恒定的规定距离进行判定。
根据上述(10)的方案,便携终端还具备从利用者接受基准状态的变更的变更接受部,由此能够成为按照利用者的使用方式的设定,能够进一步提高便利性。
根据上述(11)的方案,便携终端还具备从利用者接受规定的时间的变更的变更接受部,由此能够成为按照利用者的使用方式的设定,能够进一步提高便利性。
根据上述(12)的方案,便携终端具备从利用者接受电场强度的基准的变更的变更接受部,由此能够成为按照利用者的使用方式的设定,能够进一步提高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报告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由便携终端的控制部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报告禁止区域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用于设定报告禁止区域及基准状态的判定项目的界面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显示于触摸面板的界面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另一界面画面的图。
图7是表示另一界面画面的图。
图8是表示由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的控制部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用于变更判定基准的界面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的功能结构的图。
图11是表示由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的控制部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报告系统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报告系统1的结构的图。报告系统1具有便携终端10和搭载于车辆50的通信单元52。便携终端10具备通信部12、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接收部14、位置确定部16、触摸面板22、扬声器24、控制部30及存储部38。
控制部30例如通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处理器执行程序来实现。另外,控制部30也可以通过LSI(Large Scale Integration)、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来实现。存储部38例如通过RAM(Random Access Memory)、ROM(Read Only Memory)、HDD(Hard DiskDrive)、闪存器等存储装置来实现。
通信部12通过与车辆5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来接收信息。便携终端10例如通过Bluetooth(注册商标)、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等与车辆50定期地通信。GNSS接收部14例如从构成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LONASS、Galileo等的多个卫星接收电波。位置确定部16通过基于由GNSS接收部14接收到的电波进行定位运算来确定本终端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便携终端10也可以从能够通过无线LAN进行连接的装置(访问点、无线基地站)来接收表示本终端的位置的信息。
触摸面板22通过将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等显示部与能够通过坐标检测机构检测操作者的触摸位置的输入部重叠而构成。显示部显示操作用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开关。输入部在检测出对GUI开关的触摸操作、轻拂操作、挥击操作等时,生成表示进行了向GUI开关的触摸操作的情况的操作信号并将其向控制部30输出。
扬声器24根据来自控制部30的信号而输出控制部30所存储的各种声音或信号音的数据。扬声器24例如输出保持便携终端10的利用者能够识别的警报音。
控制部30具有第一判定部32、第二判定部34及决定控制部36。第一判定部32基于由通信部12接收到的状态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向利用者进行报告动作。报告动作是指例如触摸面板22、扬声器24输出状态信息的动作。第二判定部34取得本终端或车辆50中的至少一方的位置信息,并判定所取得的位置信息是否为预先设定的报告禁止区域内。报告禁止区域是指预先由利用者设定的禁止报告动作的区域。
决定控制部36基于第一判定部32及第二判定部34的判定结果,来决定是否使进行报告动作的触摸面板22、扬声器24等报告部进行报告动作。决定控制部36例如在由第一判定部32判定为需要进行报告动作且由第二判定部34判定为本终端或车辆50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决定不进行报告动作。控制部30的处理的详细情况见后述。
在车辆50中搭载有通信单元52、车辆侧GNSS接收部54、车辆侧位置确定部56、各种车辆状态传感器60、各种车载设备62、蓄电池64及综合控制单元70。通信单元52基于综合控制单元70的控制而与便携终端1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通信单元52将后述的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向车辆的周围的规定的通信范围发送。通信单元52将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以规定的间歇周期定期地发送。车辆侧GNSS接收部54从多个卫星例如多个GPS卫星接收电波。车辆侧位置确定部56通过基于由车辆侧GNSS接收部54接收到的电波进行定位运算来确定车辆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车辆50也可以从其他的车辆、能够通过无线LAN进行连接的装置(访问点、无线基地站)取得表示车辆的位置的信息。另外,车辆侧位置确定部56也可以通过将由车辆侧GNSS接收部54接收到的电波与其他的方法组合来确定车辆的位置。其他的方法是指例如基于搭载于车辆的加速度传感器(未图示)、陀螺传感器(未图示)等的检测结果来导出本车辆的位置变化的方法。
各种车辆状态传感器60检测车辆50的各种状态。各种车辆状态传感器60例如是点火开关、门锁状态传感器、车门开关、通信状态传感器、各种车载设备62的开关、速度传感器等。点火开关检测车辆50的行驶驱动源即内燃机或马达的动作状态。门锁状态传感器检测设置于车辆50的车门的门锁单元的开锁或上锁的状态。车门开关检测设置于车辆50的车门的开闭状态。通信状态传感器检测通用的通信线即CAN通信线等车载网络的动作模式。各种车载设备62的开关检测各种车载设备62的动作状态。速度传感器检测车辆的速度。
车载设备62例如是门锁单元、空调装置、显示装置、危险警示灯等。蓄电池64是向车辆50供给电力的蓄电池。
综合控制单元70统括控制车辆50。综合控制单元70在与便携终端10进行无线通信的连接确立之后,以规定的间歇周期与便携终端10相互通信。综合控制单元70通过与便携终端10的相互通信而将包含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的信号定期地发送。
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例如为点火开关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门锁单元是开锁状态还是上锁状态、车门是打开状态还是关闭状态、通信单元52是睡眠状态还是唤醒状态、车载通信网络是省电力状态还是通常状态、或者车载设备的电源是接通状态还是断开状态等信息。
图2是表示由便携终端10的控制部3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首先,控制部30判定便携终端10是否从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通信范围外(步骤S100)。例如控制部30的第一判定部32在本终端中定期地接收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时的电场强度从为基准以上的状态变化成小于基准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本终端的位置从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通信范围外。第一判定部32也可以判定电场强度的时间平均值是否从为基准以上的状态变化成小于基准的状态。第一判定部32例如在本终端中定期地接收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时的电场强度从为基准以上的状态变化成小于基准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终端10从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通信范围外而切断与车辆50的通信。
在判定为便携终端10未从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通信范围外的情况下,本流程图的一个例程结束。
在便携终端10从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通信范围外的情况下,便携终端10的第一判定部32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报告动作(步骤S102)。第一判定部32例如判定对在电波的接收即将停止(便携终端10变化到了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外)时接收到的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和预先设定的不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的车辆50的基准状态进行比较的结果是否不同。车辆50的基准状态例如由利用者预先设定。车辆50的基准状态是利用者从车辆50下车了的情况下的所期望的车辆50的状态。车辆50的基准状态例如是点火开关的断开状态、门锁单元的上锁状态、车门的关闭状态、通信单元52的睡眠状态、车载通信网络的省电力状态、车载设备的电源断开状态等信息。另外,车辆50的基准状态也可以是对车辆50的行李箱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行李箱的门关闭的状态、危险警示灯熄灭的状态。
控制部30的决定控制部36在由第一判定部32对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和基准状态进行比较的结果不同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进行报告动作。决定控制部36例如在点火开关为接通状态、门锁单元为开锁状态、车门为打开状态等而该状态与基准状态不同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进行报告动作。另外,决定控制部36也可以在满足预先设定的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进行报告动作。设定的条件例如是在对车辆50的行李箱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行李箱的门打开的状态下门锁单元被上锁了的状态、在危险警示灯点亮的状态下门锁单元被上锁了的状态的情况。
另一方面,控制部30的决定控制部36在由第一判定部32对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和基准状态进行比较的结果相同的情况下,判定为不需要进行报告动作。
在判定为不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的情况下,本流程图的一个例程的处理结束。
在判定为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的情况下,第二判定部34判定是否进行了报告禁止区域的设定(步骤S104)。报告禁止区域是预先由利用者设定的区域,是即便在满足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的条件的情况下也禁止报告动作的区域。在未进行报告禁止区域的设定的情况下,决定控制部36使触摸面板22、扬声器24进行报告动作(步骤S108)。
在进行了报告禁止区域的设定的情况下,第二判定部34判定便携终端10是否位于报告禁止区域内(步骤S106)。在便携终端10位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决定控制部36使报告动作不进行而使本流程图的一个例程结束。在便携终端10不位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决定控制部36使触摸面板22、扬声器24进行报告动作(步骤S108)。由此,本流程图的一个例程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处理中判定便携终端10的位置是否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但也可以代替便携终端10的位置而判定车辆50的位置是否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在该情况下,控制部30在车辆50的位置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使报告动作不进行。另外,控制部30也可以在便携终端10及车辆50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使报告动作不进行。
根据上述的处理,例如即便在判定为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的情况下,在便携终端10位于报告禁止区域时,控制部30也不使触摸面板22或扬声器24进行报告动作。图3是表示报告禁止区域的一例的图。在由利用者设定了报告禁止区域A的情况下,即便在判定为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的情况下,在持有便携终端10的利用者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A内的位置P1时,控制部30也不使触摸面板22或扬声器24进行报告动作。另一方面,在判定为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的情况下,在持有便携终端10的利用者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A外的位置P2时,控制部30使触摸面板22或扬声器24进行报告。由此,报告系统1能够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报告动作,在不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的情况下不进行令人厌烦的报告。
例如,在未对车辆50的门锁单元上锁且利用者使车辆50停止于自己住宅H的车库时,未对车辆50的门锁单元进行上锁的状态与基准状态不同的情况下,第一判定部32有时判定为需要进行报告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由第二判定部34判定为便携终端10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决定控制部36也不使报告动作进行。由此,在车辆50停止于不需要进行上锁的场所的情况下,能够不进行使利用者厌烦的报告。
说明报告禁止区域及基准状态的判定项目的设定。图4是表示用于设定报告禁止区域及基准状态的判定项目的界面画面IM的一例的图。控制部30根据利用者的触摸面板22的操作而使触摸面板22的显示部显示界面画面IM。在界面画面IM上例如显示设定报告禁止区域的开关SW1、设定判定模式的开关SW2、以及设定报告动作的判定项目的开关SW3。控制部30使存储部38存储根据利用者对开关SW1~SW3的操作而设定的信息。
利用者通过对开关SW1进行操作来设定报告禁止区域。利用者例如通过设定登记的报告禁止区域的中心位置及距中心位置的半径来设定报告禁止区域。
利用者通过对开关SW2进行操作来设定判定模式。利用者设定在便携终端10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不使报告动作进行、或者在车辆50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不使报告动作进行。例如,在设定为在车辆50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不使报告动作进行时,即便在判定为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的情况下,在车辆50位于报告禁止区域内时,控制部30也不使触摸面板22或扬声器24进行报告动作。另一方面,在判定为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的情况下,在车辆50位于报告禁止区域外时,控制部30使触摸面板22或扬声器24进行报告动作。利用者也可以设定为在便携终端10及车辆50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不使报告动作进行。
利用者通过对开关SW3进行操作来设定基准状态的判定项目。控制部30针对设定了基准状态的判定项目的基准状态来判定是否不同于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如图所示,在车辆50的车门的未锁定的通知被设定为无效的情况下,第一判定部32即便在车辆50的门锁为打开状态,也判定为不需要进行报告动作。如图所示,在电源接通通知及危险警示开启通知被设定为有效的情况下,第一判定部32在电源为接通状态或危险警示为开启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进行报告动作。设定基准状态的判定项目的开关SW3例如包括将门锁单元的上锁状态、通信单元52的睡眠状态、车载通信网络的省电力状态、或车载设备的电源的断开状态等设定为基准状态的开关。
说明决定控制部36作为报告动作而向触摸面板22输出的信息(参照步骤S108)的界面画面。图5是表示显示于触摸面板22的界面画面IM1的一例的图。例如,决定控制部36使触摸面板22作为车辆50的状态一览而显示成为报告对象的多个项目。
例如,门锁单元的上锁状态(lock)或开锁状态(unlock)、规定的安全的状态(安全设定状态)、电源的接通状态或断开状态(电源状态)、车门的开闭状态(车门开闭状态)、前照灯的点亮状态(前照灯)、以及危险警示灯的点亮状态(危险警示)等为报告对象的项目。另外,决定控制部36强调显示接收到的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和预先设定的基准状态不同的项目。在图示的例子中,车门的上锁状态和安全的设定状态被设定为基准状态。在该情况下,在接收到的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中车门为打开状态且安全为未设定的情况下,强调显示接收到的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和预先设定的基准状态不同的项目即门锁单元的开锁状态(unlock)及规定的安全的未设定状态(unset)的项目。
图6是表示另一界面画面IM2的图。决定控制部36也可以将作为报告动作的对象的多个项目中的仅接收到的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和预先设定的基准状态不同的项目作为警告一览而进行显示。在图示的例子中,将接收到的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和预先设定的基准状态不同的项目即门锁单元的开锁状态(unlock)及规定的安全的未设定状态(unset)的项目显示于界面画面IM2。
图7是表示另一界面画面IM3的图。决定控制部36也可以使画面显示作为报告动作的对象的多个项目中的接收到的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和预先设定的基准状态不同的项目,并显示用于将表示显示出的项目的界面画面关闭的开关、用于输入对显示出的项目进行确认的开关。图示的例子是在预先设定的基准状态为车辆50被上锁了的状态且接收到的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为开锁(未上锁)状态的情况下,显示于显示部的界面画面。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在判定为便携终端10从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通信范围外且本终端或车辆50不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根据需要来进行报告动作,因此能够适当地报告利用者非意图地使车辆50成为了不优选的状态的情况,并且能够不进行使利用者厌烦的报告。其结果是,报告系统1能够提高利用者的便利性。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报告系统1在便携终端10从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通信范围外且本终端或车辆50不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进行报告动作,但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报告系统1中,即便便携终端10为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在下车条件成立的状态下经过规定时间且在本终端或车辆50不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无论便携终端10是否存在于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也都根据需要进行报告动作。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报告系统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一判定部32取得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所包含的表示下车条件成立的情况的下车信息,在从取得下车信息时起经过了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基于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来判定是否使进行报告动作的触摸面板22、扬声器24进行报告动作,或者是否需要由触摸面板22、扬声器24进行报告动作。下车条件例如在检测出如下情况时成立,该情况是在车辆50的停车时车辆50的车门中的任一车门从关闭状态成为了打开状态的情况。
另外,第一判定部在取得状态信息所包含的表示下车条件成立的情况的下车信息之后到经过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取得了状态信息所包含的表示乘车条件成立的情况的乘车信息的情况下,不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报告动作。乘车条件例如在检测出如下情况时成立,该情况是在下车条件成立之后,成为了打开状态的车门成为关闭状态且该车门再次成为了打开状态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下车条件或乘车条件不限于通过车门的关闭状态或打开状态进行检测的情况,也可以基于搭载于车辆50的各种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定成立。各种传感器例如是搭载于车辆50的对利用者就座到车辆50的座位的情况进行检测的就座传感器、对车辆50的转向装置被把持的情况进行检测的转向装置把持传感器等。
图8是表示由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10的控制部3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首先,控制部30判定便携终端10是否从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通信范围外(步骤S200)。在判定为便携终端10未从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通信范围外的情况下,便携终端10的第一判定部32基于从车辆50接收到的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来判定下车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202)。在下车条件未成立的情况下,本流程图的一个例程结束。
在下车条件成立的情况下,第一判定部32判定从下车条件成立时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步骤S204)。在从下车条件成立时起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第一判定部32基于从车辆50接收到的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来判定乘车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206)。
在乘车条件未成立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200的处理,在乘车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本流程图的一个例程结束。
在从下车条件成立时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或者在步骤S200中判定为便携终端10从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通信范围外的情况下,第一判定部32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报告动作(步骤S208)。第一判定部32例如判定对刚接收到的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和预先设定的不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的车辆50的基准状态进行比较的结果是否不同。
第一判定部32例如在对刚接收到的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和预先设定的不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的车辆50的基准状态进行比较的结果不同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进行报告动作。
在判定为不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的情况下,本流程图的处理结束。在判定为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的情况下,第二判定部34判定是否进行了报告禁止区域的设定(步骤S210)。在未进行报告禁止区域的设定的情况下,决定控制部36使触摸面板22、扬声器24进行报告动作(步骤S214)。
在进行了报告禁止区域的设定的情况下,第二判定部34判定本终端是否位于报告禁止区域内(步骤S212)。在本终端位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决定控制部36使报告动作不进行而使本流程图的一个例程结束。在本终端不位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决定控制部36使触摸面板22、扬声器24进行报告动作(步骤S214)。由此,本流程图的一个例程结束。
利用者能够通过对在便携终端10的触摸面板22上显示的开关SW进行操作来变更上述的处理的判定基准。图9是表示用于变更判定基准的界面画面IM4的一例的图。例如在界面画面IM4上显示用于规定通信范围的电场强度的阈值(参照步骤S200)的开关SW10、用于对由第一判定部32判定便携终端10是否存在于通信范围内用的规定的时间(参照步骤S204)进行变更的开关SW11。利用者能够通过对开关SW10进行操作来将用于规定通信范围的电场强度的时间阈值设定变更为大、中或小。利用者能够通过对开关SW11进行操作来将用于由第一判定部32判定便携终端10是否存在于通信范围内的规定的时间设定变更为长、中或短。控制部30(变更接受部)接受由利用者进行了设定变更的判定基准,并使存储部38存储接受到的判定基准。控制部30基于存储的判定基准来执行处理。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在便携终端10判定为从取得下车信息时起到经过规定的时间为止的期间,便携终端10的位置未变化到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外且本终端或车辆50不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由此,在使车辆50驻车的位置附近便携终端10停留了规定时间的期间的情况下,即,在例如使车辆50驻车的位置附近的房间、店铺等中持有便携终端10的利用者停留了规定时间的期间的情况下,即便便携终端10未移出到通信范围外,也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报告动作。
另外,便携终端10即便在判定为使报告动作进行的情况下,在本终端或车辆50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也不使报告动作进行。由此,若将平时使车辆50驻车的位置附近的房间、店铺等设定为报告禁止区域,则即便在有意图地使车门成为打开状态、开锁状态的情况下,报告系统1也能够不进行使利用者厌烦的报告。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报告系统1在便携终端10从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通信范围外且本终端或车辆50不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进行报告动作,但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报告系统1A中,即便便携终端10A为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在下车条件成立、且检测出本终端为静止状态、并且本终端或车辆50不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无论便携终端10A是否存在于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也都根据需要进行报告动作。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报告系统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10A的功能结构的图。便携终端10A除了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10的功能结构以外,还具备动作传感器(行为检测部)20。动作传感器20例如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传感器等。动作传感器20通过检测便携终端10A有无移动来输出便携终端10A是否为静止状态的信号。第一判定部32在取得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所包含的表示下车条件成立的情况的下车信息且在通信范围内由动作传感器20检测出便携终端10A为静止状态的情况时,基于与车辆50相关的状态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报告动作。
图11是表示由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终端10A的控制部30执行的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首先,控制部30判定便携终端10A是否从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通信范围外(步骤S300)。在判定为便携终端10A未从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通信范围外的情况下,便携终端10A的第一判定部32基于从车辆50接收到的状态信息来判定下车条件是否成立(步骤S302)。在下车条件未成立的情况下,本流程图的一个例程结束。
在下车条件成立的情况下,第一判定部32基于从车辆50接收到的状态信息来判定是否检测出了便携终端10A为静止状态的情况(步骤S304)。第一判定部32在从动作传感器20取得了表示便携终端10A为静止状态的情况的信号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终端10A为静止状态。在便携终端10A不是静止状态的情况下,本流程图的一个例程结束。
在便携终端10A为静止状态的情况、或者判定为便携终端10A从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通信范围外的情况下,第一判定部32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报告动作(步骤S306)。在判定为不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的情况下,本流程图的处理结束。在判定为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的情况下,第二判定部34判定是否进行了报告禁止区域的设定(步骤S308)。在未进行报告禁止区域的设定的情况下,决定控制部36使触摸面板22、扬声器24进行报告动作(步骤S312)。
在进行了报告禁止区域的设定的情况下,第二判定部34判定本终端是否位于报告禁止区域内(步骤S310)。在本终端位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决定控制部36使报告不进行而使本流程图的一个例程结束。在本终端未位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决定控制部36使触摸面板22、扬声器24进行报告动作(步骤S312)。由此,本流程图的一个例程结束。
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在便携终端10A取得下车信息且由动作传感器20在通信范围内检测出本终端为静止状态的情况时,基于状态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报告动作,由此在使车辆50驻车的位置附近等处便携终端10A静止的情况下,即,在例如利用者将便携终端10A放置于使车辆50驻车的位置附近的房间、店铺的桌子等的情况下,即便便携终端10A未移出到通信范围外,也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报告动作。
另外,便携终端10A即便在判定为使报告动作进行的情况下,在本终端或车辆50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时,也不使报告动作进行。由此,若将平时使车辆50驻车的位置附近的房间、店铺等设定为报告禁止区域,则即便在有意图地将便携终端10A放置于使车辆50驻车的位置附近的房间、店铺的桌子等上,报告系统1A也能够不进行使利用者厌烦的报告。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控制部30判定由便携终端10、10A确定的本终端的位置是否与预先存储于存储部38的自己住宅的位置一致,在判定为本终端的位置与自己住宅的位置一致的情况下,即便在便携终端10、10A移出到了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外时、便携终端10、10A在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下车条件成立的状态持续了规定的时间时或者成为了静止状态时,也不进行报告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不同的实施方式而说明了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理,但也可以并行执行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理。另外,也可以执行将各实施方式的处理适当组合的处理。例如,可以将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的处理组合,在下述(1)、(2)、(3)中的任一情况下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报告动作,(1)便携终端10从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通信范围外且本终端或车辆50不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2)即便为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在下车条件成立的状态下经过规定时间且本终端或车辆50不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3)即便为通信单元52的通信范围内,在下车条件成立、检测出本终端为静止状态的情况且本终端或车辆50不存在于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
以上,使用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丝毫不被这样的实施方式限定,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形及替换。
符号说明:
1、1A··报告系统;10、10A··便携终端;12··通信部(接收部);14··GNSS接收部;16··位置确定部;20··动作传感器(行为检测部);22··触摸面板(报告部);24··扬声器(报告部);30··控制部(变更接受部);32··第一判定部;34··第二判定部;36··决定控制部;38··存储部;50··车辆;52··通信单元(车载通信装置);54··车辆侧GNSS接收部;56··车辆侧位置确定部;60··各种车辆状态传感器;62··各种车载设备;64··蓄电池;70··综合控制单元。

Claims (11)

1.一种报告系统,其具备:
车载通信装置,其搭载于车辆,且将与所述车辆相关的状态信息向所述车辆的周围发送;以及
便携终端,其具有从所述车载通信装置接收所述状态信息的接收部,其中,
所述便携终端还具有:
报告部,其进行向利用者报告的报告动作;
第一判定部,其基于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向所述利用者报告的所述报告动作;
第二判定部,其取得本终端或所述车辆中的至少一方的位置信息,并判定所述取得的位置信息是否为预先设定的报告禁止区域内;以及
决定控制部,其基于所述第一判定部及所述第二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决定是否使所述报告部进行所述报告动作,
所述车载通信装置定期地发送与所述车辆相关的所述状态信息,
所述第一判定部基于所述接收部的接收结果来判定所述本终端的位置是否从所述车载通信装置的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通信范围外,在判定为所述本终端的所述位置从所述车载通信装置的所述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所述通信范围外的情况下,基于在即将进行所述变化时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所述报告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告系统,其中,
在由所述第一判定部判定为需要进行所述报告动作且由所述第二判定部判定为所述本终端或所述车辆存在于所述报告禁止区域内的情况下,所述决定控制部决定不使所述报告部进行所述报告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报告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判定部对由所述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状态信息与作为不需要进行所述报告动作的所述车辆的状态的预先设定的基准状态进行比较,在所述比较的结果不同的情况下,判定为需要进行所述报告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告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判定部在从取得所述状态信息所包含的表示下车条件成立的情况的下车信息起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状态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所述报告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报告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判定部在从取得所述状态信息所包含的表示所述下车条件成立的情况的所述下车信息起到经过所述规定时间为止的期间,取得了所述状态信息所包含的表示乘车条件成立的情况的乘车信息的情况下,不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所述报告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告系统,其中,
所述便携终端还具备检测所述本终端是否为静止状态的行为检测部,
所述第一判定部在取得所述状态信息所包含的表示下车条件成立的情况的下车信息、且基于所述接收部的所述接收结果而判定为所述本终端的所述位置为所述通信范围内、并且由所述行为检测部检测出所述本终端为所述静止状态的情况时,基于所述状态信息来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所述报告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报告系统,其中,
所述下车条件在检测出如下情况时成立,该情况是在所述车辆停车时所述车辆的车门中的任一车门从关闭状态成为了打开状态的情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报告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判定部在所述接收部中定期地接收所述状态信息时的所述接收结果中的电场强度从为基准以上的状态变化为小于基准的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所述本终端的所述位置从所述车载通信装置的所述通信范围内变化到了所述通信范围外。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报告系统,其中,
所述便携终端还具备从所述利用者接受所述基准状态的变更的变更接受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报告系统,其中,
所述便携终端还具备从所述利用者接受所述规定时间的变更的变更接受部。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报告系统,其中,
所述便携终端还具备从所述利用者接受所述电场强度的所述基准的变更的变更接受部。
CN201680058507.XA 2015-10-21 2016-09-28 报告系统 Active CN1081402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7266 2015-10-21
JP2015-207266 2015-10-21
PCT/JP2016/078609 WO2017068921A1 (ja) 2015-10-21 2016-09-28 報知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40296A CN108140296A (zh) 2018-06-08
CN108140296B true CN108140296B (zh) 2020-04-03

Family

ID=58556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58507.XA Active CN108140296B (zh) 2015-10-21 2016-09-28 报告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4695B2 (zh)
JP (1) JP6482147B2 (zh)
CN (1) CN108140296B (zh)
DE (1) DE112016004833T5 (zh)
WO (1) WO20170689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12016004833T5 (de) * 2015-10-21 2018-07-05 Honda Motor Co., Ltd. Benachrichtigungssystem
WO2018135508A1 (ja) * 2017-01-18 2018-07-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車両運行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運行管理方法
JP6792209B2 (ja) * 2017-09-11 2020-11-25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通信装置
JP6930323B2 (ja) * 2017-09-14 2021-09-0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通信装置
JP6977638B2 (ja) * 2018-03-19 2021-12-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048370B2 (ja) * 2018-03-20 2022-04-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情報提供装置
GB2576161B (en) * 2018-08-06 2022-11-09 Brown Patrick Wearable strap
JP7246002B2 (ja) * 2018-09-20 2023-03-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制御ユニットおよび制御システム
TWI676087B (zh) * 2018-11-29 2019-11-01 東訊股份有限公司 驟變自動偵測告警系統
CN111422127A (zh) * 2019-04-25 2020-07-17 法国圣戈班玻璃公司 车门防撞预警系统、车窗玻璃结构以及车门防撞预警方法
JP7051767B2 (ja) * 2019-08-21 2022-04-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7095008B2 (ja) * 2020-03-18 2022-07-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車両制御方法、及び、車両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KR20220064599A (ko) * 2020-11-12 2022-05-19 주식회사 가린시스템 차량의 원격시동장치를 이용한 빅데이터 기반의 능동 서비스 제공방법 및 시스템
JP2023051218A (ja) * 2021-09-30 2023-04-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通知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4068008A (ja) 2022-11-07 2024-05-17 株式会社ユピテル システム等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3777A (ja) * 2004-06-16 2006-02-02 Denso Corp 駐車中車両の状態報知システム
JP2006235823A (ja) * 2005-02-23 2006-09-07 Toyota Motor Corp 操作忘れ通知装置
CN104584594A (zh) * 2012-09-28 2015-04-29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通信装置
CN105453531A (zh) * 2013-08-30 2016-03-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载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及程序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40349A (ja) 2004-02-25 2005-09-08 Denso Corp 車両操作忘れ通知システムおよび車載通知装置
DE112016004833T5 (de) * 2015-10-21 2018-07-05 Honda Motor Co., Ltd. Benachrichtigungssystem
US10531236B2 (en) * 2016-11-03 2020-01-0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Universal mute for internet of things enabled devices
US10083588B1 (en) * 2017-07-05 2018-09-25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Vehicle safety notification system
US10326726B1 (en) * 2017-12-01 2019-06-1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lert modification based on social media activity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33777A (ja) * 2004-06-16 2006-02-02 Denso Corp 駐車中車両の状態報知システム
JP2006235823A (ja) * 2005-02-23 2006-09-07 Toyota Motor Corp 操作忘れ通知装置
CN104584594A (zh) * 2012-09-28 2015-04-29 株式会社电装 车辆用通信装置
CN105453531A (zh) * 2013-08-30 2016-03-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载装置、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及程序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068921A1 (ja) 2017-04-27
CN108140296A (zh) 2018-06-08
JPWO2017068921A1 (ja) 2018-08-02
JP6482147B2 (ja) 2019-03-13
US10974695B2 (en) 2021-04-13
US20180290622A1 (en) 2018-10-11
DE112016004833T5 (de) 2018-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40296B (zh) 报告系统
JP6372688B2 (ja) 車両用通信システム
US8629767B2 (en) System for providing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reminder
JP5327149B2 (ja) 車載通信装置
JP4389838B2 (ja) 遠隔操作装置、遠隔操作装置の制御方法、遠隔操作システム
RU2640723C2 (ru) Система и способ для напоминания пользователю об оставленных в автомобиле вещах
US20170136990A1 (en) Electronic key system
US1056254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ehicle valet control devices
JP2005240349A (ja) 車両操作忘れ通知システムおよび車載通知装置
JP6075762B2 (ja) 車載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車両制御装置、車両制御システム、携帯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0202043A (ja) 車両用消費電力低減装置
JP2016107792A (ja) 報知システム
JP6021698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車載システム、制御装置、車両制御装置、車両制御システム、携帯端末、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8699859B (zh) 车辆用上锁开锁控制系统
JP2014125779A (ja) 車両ドア制御システム
KR20140052230A (ko) 차량 내 휴대 단말 기기 방치 방지 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06235823A (ja) 操作忘れ通知装置
JP2020147172A (ja)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車両制御装置
WO2015008428A1 (ja) 紛失防止装置
JP2017155604A (ja)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JP2005344335A (ja) ドアロック制御システム、ドアロック制御装置およびドアロック制御方法
JP5228724B2 (ja) 車両用電源制御装置
JP2017182347A (ja) 車両用通信システム、車両周辺情報送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388254B2 (ja)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JP2005146666A (ja) スマートエントリー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