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37916A -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137916A
CN108137916A CN201680061692.8A CN201680061692A CN108137916A CN 108137916 A CN108137916 A CN 108137916A CN 201680061692 A CN201680061692 A CN 201680061692A CN 108137916 A CN108137916 A CN 1081379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fibre
elastomer
resin composition
poly carbonat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616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137916B (zh
Inventor
东条千纮
赵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ahi Fiber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Fiber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Fiber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Fiber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1379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79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1379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1379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01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0005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fibre reinforce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9/00Use of pretreated ingredients
    • C08K9/04Ingredients treated with organic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3/00Compositions of epoxy resin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3/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3/10Block- or graft-co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069/00Use of PC, i.e. polycarbonate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mould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309/00Use of inorganic materia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29K2303/00 - B29K2307/00, as reinforcement
    • B29K2309/08G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483/00Use of polymers hav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in the main chain, as fill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3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diame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2Physical properties
    • C08K2201/004Additives being defined by their leng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7/00Use of ingredient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 C08K7/02Fibres or whiskers
    • C08K7/04Fibres or whiskers inorganic
    • C08K7/14Gla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14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polymeric 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制造在保持优异的冲击强度的同时、刚性、外观改进的成型品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具体而言,提供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聚碳酸酯树脂、通过集束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和弹性体,该玻璃纤维具有4~15μm的质均纤维直径、和100~250μm的质均纤维长度,该弹性体为丙烯酸树脂接枝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该聚碳酸酯树脂与该玻璃纤维的质量比(聚碳酸酯树脂:玻璃纤维)为80~95:5~20,该弹性体与该玻璃纤维的质量比(弹性体/玻璃纤维)为0.10~0.30。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更详细而言,涉及能够提供在保持优异的冲击强度的同时、刚性(特别是弯曲强度)、外观改进的成型品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由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制造的成型品(以下也简称为“成型品”)的冲击强度、外观设计性优异,因此作为各种产业用材料(例如家电产品、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的壳体等)而被广泛使用。
在所述广泛的用途之下,为了改良成型品的物性而进行了各种尝试。
例如,已知向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添加补强材料(例如玻璃纤维)、填充剂(例如无机填料),从而提高成型品的弹性模量。
另一方面,已知,如果将玻璃纤维添加至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则成型品的外观降低(专利文献1)。
此外,还已知因玻璃纤维的添加,成型品的冲击强度降低。
另一方面,已知,如果将弹性体添加至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则成型品的冲击强度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367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人以改良成型品的冲击强度为目的,向含玻璃纤维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添加弹性体时发现,发生的问题是,在成型品(特别是注射成型品)的表面上产生因弹性体和玻璃纤维的不均匀存在而导致的流痕、或者因玻璃纤维浮起而导致其外观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发现,如果向聚碳酸酯树脂中以特定的配合比添加特定种类的玻璃纤维和特定种类的弹性体,则能够制造在保持优异的冲击强度的同时、刚性、外观改进的成型品。基于所述见解,本发明人等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下述1~8。
1.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
聚碳酸酯树脂、通过集束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和弹性体,
该玻璃纤维具有4~15μm的质均纤维直径、和100~250μm的质均纤维长度,
该弹性体是丙烯酸树脂接枝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该聚碳酸酯树脂与该玻璃纤维的质量比(聚碳酸酯树脂:玻璃纤维)为80~95:5~20,
该弹性体与该玻璃纤维的质量比(弹性体/玻璃纤维)为0.10~0.30。
2.前述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集束剂为双酚A型的环氧树脂。
3.前述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双酚A型的环氧树脂具有450~5000g/eq的环氧当量。
4.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弹性体相对于该弹性体的总质量包含10~40质量%的丙烯酸树脂。
5.前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弹性体为颗粒状,且具有0.1~0.5μm的一次粒径。
6.前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为注射成型用树脂组合物。
7.将前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得到的物品。
8.前述7所述的物品,其为注射成型品。
发明的效果
如后述实施例所示那样,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能够提供在保持优异的冲击强度的同时、刚性(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特别是弯曲强度)、外观改进的成型品。因此,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以往的产品所没有的附加价值的成型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包含聚碳酸酯树脂、通过集束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和弹性体作为必须成分。以下,针对各成分详细描述。
聚碳酸酯树脂
作为聚碳酸酯树脂,可以不加特别限制地使用包含碳酸酯键(-O-(C=O)-O-)的热塑性树脂。
作为聚碳酸酯树脂,优选为包含源自芳族化合物的基团与碳酸酯键的热塑性树脂、即芳族聚碳酸酯树脂。
作为芳族化合物,可以举出例如双酚A、双酚F、双酚B等。
作为芳族聚碳酸酯树脂的具体例,可以举出使双酚A与光气反应而得到的物质(双酚A聚碳酸酯树脂)。
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从成型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2000~35000、更优选为15000~25000。粘均分子量可以通过JIS K7252测定。
本发明中,可以单独使用1种聚碳酸酯树脂,也可以组合使用多种聚碳酸酯树脂。
聚碳酸酯树脂公知物质,可以从市场容易地获取,或者可以制备。
玻璃纤维
作为玻璃纤维,只要满足后述质均纤维直径和质均纤维长度,则可以不加特别限制地使用能够与聚碳酸酯树脂配合的物质。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玻璃纤维的质均纤维直径为4~15μm、优选为7~13μm、更优选为7~11μm。如果平均纤维直径为4~15μm,则能够得到外观优异、且刚性(特别是弯曲强度)改进的成型品(特别是注射成型品)。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玻璃纤维的质均纤维长度为60~350μm、优选为100~300μm、更优选为120~300μm。如果平均纤维长度为60~250μm,则可以得到维持了优异的冲击强度、同时具有玻璃纤维的流痕受到抑制的平滑表面的外观优异的成型品(特别是注射成型品),所述玻璃纤维的流痕是因成型时(特别是注射成型时)的玻璃纤维的不均匀存在而在成型品表面产生的。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包含的玻璃纤维的纤维直径和纤维长度可以通过例如下述方式测定:在550℃下从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使树脂成分通过燃烧而消失,从而提取玻璃纤维,根据所提取的玻璃纤维的放大图像,进行测定。应予说明,上述树脂成分燃烧温度(550℃)低于玻璃纤维的软化温度(600℃以上),不会对玻璃纤维的纤维直径、纤维长度造成影响。此外,质均纤维直径和质均纤维长度可以通过例如下述方式得到:测定从所提取的玻璃纤维中随机抽选的200根以上的纤维直径和纤维长度,算出测定值的质量平均,从而得到。
作为玻璃纤维的构成成分,例如,可以举出作为主成分的二氧化硅,除此之外,作为任选成分,可以举出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硼。
本发明中,玻璃纤维中的碱金属氧化物(氧化锂、氧化钠、氧化钾等)的含量相对于玻璃纤维的总质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下、进一步更优选为3质量%以下。作为具有这样的构成成分的玻璃,可以举出E玻璃、S玻璃。
玻璃纤维的形状只要能够与聚碳酸酯树脂配合则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磨碎纤维和短切原丝(chopped strand)。
玻璃纤维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制造方法而得到。例如,可以将通过直接熔融法(通过熔融炉连续地将玻璃原料玻璃化并导入前炉(forehearth),在前炉的底部安装套管(bushing)从而进行纺丝的方法)、再熔融法(将已熔融的玻璃加工为弹子(marble)、碎玻璃(cullet)或棒状后,进行再熔融从而纺丝的方法)等而得到的500~1500根的绞料通过集束剂集束,并切断以使得达到长度为1.5~6mm的纤维长度从而得到短切原丝,将所得短切原丝通过锤磨机、球磨机粉碎从而得到磨碎纤维。
本发明中使用的玻璃纤维通过集束剂而被表面处理。通过表面处理,提高了玻璃纤维与聚碳酸酯树脂的界面粘接,能够提高成型品的刚性(特别是弯曲强度),并且可以抑制玻璃纤维向成型品的表面移动而浮起(成型品的外观降低)。
作为集束剂,只要是能够应用于玻璃纤维中的物质,则可以不加特别限制地使用,优选为环氧树脂,更优选为双酚A型或双酚F型的环氧树脂(即,将双酚A或双酚F用作原料之一而得到的环氧树脂)。
作为集束剂而使用的环氧树脂优选不含胺化合物、酸酐等固化剂,并且在玻璃纤维表面上为热塑性的状态。
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优选为450~5000g/eq、更优选为800~3600g/eq、进一步优选为850~3000g/eq。
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可以按照JIS K7236测定。
此外,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制造中使用的环氧树脂优选在室温下(25℃)下为固体。
如果将环氧当量为450~5000g/eq、且在室温下为固体的环氧树脂(特别是双酚A型或双酚F型的环氧树脂)用作集束剂,则将通过该集束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与聚碳酸酯树脂熔融混炼从而制造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时,该集束剂在玻璃纤维表面上呈现液状,进一步提高了玻璃纤维与聚碳酸酯树脂之间的界面粘接。该界面粘接的提高在将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型为成型品时,进一步抑制了玻璃纤维向成型品的表面移动而浮起,因此成型品的外观进一步提高。
具有上述物性的集束剂是公知物质,可以从市场容易地获取,或者可以制备。
表面处理可以不加特别限制地使用作为利用集束剂进行的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方法而以往公知的方法来实施。
聚碳酸酯树脂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聚碳酸酯树脂:玻璃纤维)为80~95:5~20、优选为85~95:5~15、更优选为85~90:10~15。如果聚碳酸酯树脂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为80~95:5~20,则能够得到刚性(特别是弯曲强度)、冲击强度和外观的平衡优异的成型品。
弹性体
本发明中使用的弹性体是丙烯酸树脂接枝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
作为弹性体的主链的二甲基聚硅氧烷中的重复单元(C2H6OSi)的重复单元数(聚合度)例如为1,000~100,000、优选为2,000~100,000、更优选为10,000~100,000。如果聚合度为1,000~100,000,则能够抑制室温下的流动、粘附。
进一步,与丙烯酸树脂聚合的硅烷偶联剂(例如乙烯基三烷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烷氧基硅烷、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烷氧基硅烷、3-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烷氧基硅烷等)优选键合于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的主链中或其末端,以使得丙烯酸树脂容易接枝于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的主链中或其末端。
接枝于主链的丙烯酸树脂可以为均聚物、也可以为共聚物。
作为构成丙烯酸树脂的单体,可以举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具体而言,可以举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等。进一步,丙烯酸树脂为共聚物时,还可以进一步组合使用苯乙烯、丙烯腈等乙烯基单体。
构成丙烯酸树脂的单体的聚合度例如为300~10,000、优选为500~10,000、更优选为500~5,000。
弹性体中的丙烯酸树脂的含量相对于该弹性体的总质量优选为10~40质量%、更优选为20~30质量%。
本发明不受特定理论限定,但可以认为,将规定量的丙烯酸树脂(10~40质量%)接枝于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的技术上的含义如下所述。
未接枝的弹性体(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单体)与聚碳酸酯树脂不粘接,因此在橡胶与树脂的界面处形成空间(原纤)。通过该原纤,提高了成型品的冲击强度。
另一方面,未接枝的弹性体与聚碳酸酯树脂不粘接,会引起与成型时的树脂组合物的流动相关的多种现象。
例如,在树脂组合物中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不均匀存在时,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多的部分的流动性与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少的部分的流动性相比更低。该流动性的不均匀存在在成型品上产生流痕,降低了其外观。
与此相对地,如果按照本发明,在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中接枝规定量的丙烯酸树脂,则在所得弹性体中的一部分(接枝的丙烯酸树脂)与聚碳酸酯树脂之间引起粘接。通过该粘接,弹性体与聚碳酸酯树脂的相容性提高,弹性体在树脂组合物中的不均匀存在受到抑制,成型品中的流痕的产生受到抑制。
进一步,本发明中,接枝的丙烯酸树脂的量被限制为规定量,因此,与聚碳酸酯树脂粘接的部分被限制为弹性体中的一部分,在除了粘接部分之外的部分形成原纤。
因此,本发明中,能够在得到弹性体的配合效果(成型品的冲击强度提高)的同时,解决因配合弹性体而产生的课题(流痕产生)。
本发明中使用的弹性体优选为颗粒状。颗粒状的弹性体的熔融混炼时的称量性优异,且与聚碳酸酯树脂的混合性也优异。
使用颗粒状的弹性体时,弹性体颗粒的一次粒径优选为0.1~0.5μm、更优选为0.3~0.5μm。如果一次粒径为0.1~0.5μm,则熔融混炼时的利用电动进料器的称量性高,不会产生树脂组合物中的含量的变动。一次粒径可以按照JIS Z8825测定。
具有上述物性的弹性体是公知物质,可以从市场容易地获取,或者可以制备。例如,可以使用日信化学工业制CHALINE R-170S(硅酮橡胶含量:70质量%;丙烯酸树脂含量:30质量%)。
弹性体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弹性体/玻璃纤维)为0.10~0.30、优选为0.10~0.25、更优选为0.15~0.25。如果弹性体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为0.10~0.30,则可以在得到玻璃纤维的配合效果(成型品的刚性(特别是弯曲强度)提高)和弹性体的配合效果(成型品的冲击强度提高)的同时,得到外观优异的成型品。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在不损害本发明的规定的效果、特性的范围内,可以配合公知的添加剂作为任选成分。例如,如果与抗氧化剂配合,则能够抑制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时、成型时的聚碳酸酯树脂的分解。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可以不加特别限制地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作为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来实施。作为优选的制造方法,可以举出例如:将聚碳酸酯树脂、通过集束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弹性体、和任选成分用混合机等混合、并通过挤出机熔融混炼从而粒料化的方法。
制造条件可以适当设定,没有特别限制,如果熔融混炼时的加热温度为220℃~300℃的范围,则能够抑制聚碳酸酯树脂的分解,故而优选。
对于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通过不加特别限制地应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作为聚碳酸酯成型品的成型法,可以制成成型品。作为成型法,可以举出例如注射成型法、挤出成型法、压缩成型法、压延成型法(calendaring molding)等。
其中,对于注射成型法,可以适合使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
成型条件可以适当设定,没有特别限定,如果成型时的树脂温度为220℃~300℃的范围,则能够抑制聚碳酸酯树脂的分解,故而优选。
将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得到的成型品(或物品)(以下也称为“本发明的成型品(或物品)”)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根据成型品的使用目的适当设定,优选为0.3~5mm、更优选为1~3mm。如果成型品的厚度为0.3~5mm,则能够得到轻量性和强度优异的成型品。
本发明的成型品的弯曲弹性模量(刚性的指标之一)优选为2.5~4.5GPa、更优选为3.0~4.5GPa。如果弯曲弹性模量为2.5~4.5GPa,则能够适合地用于要求高强度的用途。弯曲弹性模量可以按照JIS K7171测定。
本发明的成型品的冲击强度用带有V型缺口的Charpy冲击试验测定时,优选为9~15KJ/m2、更优选为10~15KJ/m2。如果带有V型缺口的Charpy冲击强度为9~15KJ/m2,则能够适合地用于要求高强度的用途。冲击强度可以按照JIS K7111测定。
本发明的成型品的弯曲强度(刚性的指标之一)优选为90~105MPa、更优选为95~105MPa。如果弯曲强度为90~105MPa,则能够适合地用于要求高强度的用途。弯曲强度可以按照JIS K7171测定。
本发明的成型品的质均表面粗糙度(Rz)优选为0.20~0.80μm、更优选为0.20~0.75μm。表面粗糙度是成型品的外观的指标,其值越低,则外观越良好。因此,如果质均表面粗糙度为0.20~0.80μm,则能够适合地用于要求优异的外观的用途。表面粗糙度可以按照JISB0601测定。
本发明的成型品能够不加特别限制地用于与以往公知的聚碳酸酯树脂成型品相同的用途。适合地,可以应用于需要识别所应用的物品的内部的部位、例如外板、外壳、开口构件等。作为具体例,可以举出下述(1)~(6)所述的用途。
(1)电视、收音机、摄像机、录像机、音频播放器、DVD播放器、电话机、显示器、计算机、收银机(register)、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各种部件、外板和外壳等电子设备用部件
(2)移动电话、PDA、照相机、幻灯片放映机、钟表、计算器、测量器、显示设备等精密机械等的壳和罩类等精密设备用部件
(3)天窗、晴雨挡(door visor)、后窗、侧窗等汽车用部件
(4)建筑用玻璃、隔音墙、车库、日光房、格栅类等建筑用部件
(5)塑料大棚、温室等农业用部件
(6)照明罩、百叶窗、室内器具类等家具用部件等。
实施例
接着,通过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效果,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实施例。
(实施例1)
将90.0质量份的双酚A聚碳酸酯树脂(粉体状;粘均分子量为19,000(通过JIS K7252测定))、和
3.0质量份的颗粒状的丙烯酸树脂接枝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二甲基聚硅氧烷的聚合度为50,000;丙烯酸树脂是聚合度为5,000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相对于丙烯酸树脂接枝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弹性体)的总质量的丙烯酸树脂含量:30质量%)混合,得到混合物。
将所得混合物从具有2个原料投入口的双螺杆熔融混炼挤出机的第1供给口投入该挤出机内。
接着,从第2投入口,将10.0质量份的短切原丝状的玻璃纤维(通过25℃下为固体、环氧当量为875g/eq(通过JIS K7236测定)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E玻璃纤维;混炼前的纤维长度为3mm、纤维直径为13μm、集束根数为1100根)使用电动进料器投入该挤出机,在280℃的温度下熔融混炼,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聚碳酸酯树脂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聚碳酸酯树脂:玻璃纤维)为90:10,弹性体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弹性体/玻璃纤维)为0.30。
(实施例2)
将丙烯酸树脂接枝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配合量变更为1.0质量份,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聚碳酸酯树脂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聚碳酸酯树脂:玻璃纤维)为90:10,弹性体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弹性体/玻璃纤维)为0.10。
(实施例3)
将双酚A聚碳酸酯树脂的配合量设为95.0质量份,将丙烯酸树脂接枝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的配合量设为1.5质量份,将短切原丝状玻璃纤维的投入量变更为5.0质量份,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聚碳酸酯树脂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聚碳酸酯树脂:玻璃纤维)为95:5,弹性体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弹性体/玻璃纤维)为0.30。
(实施例4)
将90.0质量份的双酚A聚碳酸酯树脂(粉体状;粘均分子量为19,000(通过JIS K7252测定))、
2.5质量份的实施例1中使用的丙烯酸树脂接枝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和
10.0质量份的磨碎纤维状玻璃纤维(通过25℃下为固体、环氧当量为3600g/eq(通过JIS K7236测定)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E玻璃纤维;混炼前的平均纤维长度为210μm、纤维直径为7μm)混合,得到混合物。
将所得混合物从实施例1中使用的双轴熔融混炼挤出机的第1供给口投入该挤出机内。
接着,在280℃的温度下熔融混炼,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聚碳酸酯树脂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聚碳酸酯树脂:玻璃纤维)为90:10,弹性体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弹性体/玻璃纤维)为0.25。
(实施例5)
将双酚A聚碳酸酯树脂的配合量设为80.0质量份,将丙烯酸树脂接枝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的配合量设为2.0质量份,将磨碎纤维状玻璃纤维的配合量变更为20.0质量份,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聚碳酸酯树脂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聚碳酸酯树脂:玻璃纤维)为80:20,弹性体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弹性体/玻璃纤维)为0.10。
(比较例1)
不添加丙烯酸树脂接枝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聚碳酸酯树脂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聚碳酸酯树脂:玻璃纤维)为90:10,弹性体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弹性体/玻璃纤维)为0.0。
(比较例2)
将丙烯酸树脂接枝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的配合量变更为5.0质量份,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聚碳酸酯树脂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聚碳酸酯树脂:玻璃纤维)为90:10,弹性体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弹性体/玻璃纤维)为0.50。
(比较例3)
将丙烯酸树脂接枝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变更为“未接枝丙烯酸树脂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聚合度为100000),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聚碳酸酯树脂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聚碳酸酯树脂:玻璃纤维)为90:10,弹性体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弹性体/玻璃纤维)为0.25。
(比较例4)
将丙烯酸树脂接枝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的添加量变更为0.5质量份,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4相同的方法,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聚碳酸酯树脂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聚碳酸酯树脂:玻璃纤维)为90:10,弹性体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弹性体/玻璃纤维)为0.05。
(比较例5)
不添加丙烯酸树脂接枝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除此之外,按照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聚碳酸酯树脂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聚碳酸酯树脂:玻璃纤维)为80:20,弹性体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弹性体/玻璃纤维)为0.0。
(玻璃纤维的纤维直径和纤维长度的测定)
将实施例1~5和比较例1~5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在550℃的电炉中使树脂成分燃烧,提取玻璃纤维。根据所得玻璃纤维的200倍放大图像,随机抽选200个的试验片,使用尺子测定放大的玻璃纤维图像,算出玻璃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和质均纤维长度。
(成型品的制作)
使用注射成型机,在树脂熔融温度为280℃、模具温度为120℃的条件下,将实施例1~5、比较例1~5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注射成型,得到成型品。针对成型品,进行下述评价。
(表面粗糙度的测定)
使用(株)小坂研究所制的表面粗糙度计SE300-39,按照JIS B0601,测定厚度为3mm的150mm见方的注射成型品表面的微细凹凸的深度和高度。基于该测定值,算出质均表面粗糙度。
(弯曲强度的测定)
按照JIS K7171,进行测定。
(弯曲弹性模量的测定)
按照JIS K7171,进行测定。
(Charpy冲击强度的测定)
按照JIS K7111,进行测定。
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是否使用丙烯酸树脂接枝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弹性体)。
使用了弹性体的实施例1的成型品与未使用弹性体的比较例1的成型品相比,冲击强度和外观(表面粗糙度)显著更优异。
在实施例5与比较例5的比较中,也得到同样的结果。
实施例1和比较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弹性体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弹性体/玻璃纤维)。
对于未满足本发明中规定的弹性体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的范围(0.10~0.30)的质量比(0.50)的比较例2的成型品,“刚性”的指标、即弯曲强度与实施例1的成型品相比更差。
实施例4和比较例3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弹性体中有无接枝。
使用通过丙烯酸树脂进行了接枝的弹性体的实施例4的成型品与使用未接枝的弹性体的比较例3的成型品相比,外观显著更优异。
实施例4和比较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弹性体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
未满足本发明中规定的弹性体与玻璃纤维的质量比的范围(0.10~0.30)的质量比(0.05)的比较例4的成型品与实施例1的成型品相比,冲击强度和外观更差。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可以在各种工业领域中加以利用。

Claims (8)

1.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
聚碳酸酯树脂、通过集束剂进行了表面处理的玻璃纤维、和弹性体,
该玻璃纤维具有4~15μm的质均纤维直径、和100~250μm的质均纤维长度,
该弹性体是丙烯酸树脂接枝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橡胶,
该聚碳酸酯树脂与该玻璃纤维的质量比(聚碳酸酯树脂:玻璃纤维)为80~95:5~20,
该弹性体与该玻璃纤维的质量比(弹性体/玻璃纤维)为0.10~0.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集束剂为双酚A型的环氧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双酚A型的环氧树脂具有450~5000g/eq的环氧当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弹性体相对于该弹性体的总质量包含10~40质量%的丙烯酸树脂。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弹性体为颗粒状,且具有0.1~0.5μm的一次粒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为注射成型用树脂组合物。
7.将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得到的物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物品,其为注射成型品。
CN201680061692.8A 2015-10-20 2016-08-12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Active CN1081379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06236 2015-10-20
JP2015206236A JP6678001B2 (ja) 2015-10-20 2015-10-20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PCT/JP2016/073730 WO2017068840A1 (ja) 2015-10-20 2016-08-12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137916A true CN108137916A (zh) 2018-06-08
CN108137916B CN108137916B (zh) 2020-04-28

Family

ID=58556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61692.8A Active CN108137916B (zh) 2015-10-20 2016-08-12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291197A1 (zh)
EP (1) EP3366724B1 (zh)
JP (1) JP6678001B2 (zh)
KR (1) KR101984447B1 (zh)
CN (1) CN108137916B (zh)
HK (1) HK1255636A1 (zh)
WO (1) WO2017068840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1960A (zh) * 2000-11-02 2004-06-02 耐冲击改性聚碳酸酯组合物
JP2006176612A (ja) * 2004-12-22 2006-07-06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携帯電話筐体用難燃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電話用筐体
CN1950184A (zh) * 2004-05-13 2007-04-18 旭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树脂强化用玻璃纤维以及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88062A (ja) * 1983-10-20 1985-05-17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ポリカ−ボネ−ト樹脂組成物
US4749738A (en) * 1986-12-19 1988-06-07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exhibiting improved wear resistance
JP3254375B2 (ja) * 1996-05-16 2002-02-0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US7091267B2 (en) * 2002-03-19 2006-08-1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esinous compositions,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and articles fabricated from the composition
JP5073203B2 (ja) * 2005-12-21 2012-11-1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その成形品並びにフィルム及びシート
DE102007038438A1 (de) * 2007-08-16 2009-02-19 Bayer Materialscience Ag Glasfaserverstärkte Polycarbonat-Formmassen
JP2014136749A (ja) 2013-01-17 2014-07-28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ガラス繊維強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15089893A (ja) * 2013-11-05 2015-05-11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熱伝導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01960A (zh) * 2000-11-02 2004-06-02 耐冲击改性聚碳酸酯组合物
CN1950184A (zh) * 2004-05-13 2007-04-18 旭玻璃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聚碳酸酯树脂强化用玻璃纤维以及聚碳酸酯树脂成形品
JP2006176612A (ja) * 2004-12-22 2006-07-06 Mitsubishi Engineering Plastics Corp 携帯電話筐体用難燃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携帯電話用筐体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姜肇中: "《玻璃纤维应用技术》", 31 January 2004, 中国石化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078109A (ja) 2017-04-27
KR20180055867A (ko) 2018-05-25
KR101984447B1 (ko) 2019-05-30
CN108137916B (zh) 2020-04-28
US20180291197A1 (en) 2018-10-11
EP3366724A4 (en) 2019-06-12
JP6678001B2 (ja) 2020-04-08
EP3366724A1 (en) 2018-08-29
EP3366724B1 (en) 2020-06-03
WO2017068840A1 (ja) 2017-04-27
HK1255636A1 (zh) 2019-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95974B2 (ja) ナイロンポリマー複合材料
CN103890093B (zh) 玻璃纤维增强的聚碳酸酯阻燃树脂组合物
CN105038172A (zh) 强化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成形品
CN101469121B (zh) 一种高光泽、高硬度、抗紫外聚碳酸酯塑料合金
CN104736636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KR101602568B1 (ko) 말단 변성 폴리옥시알킬렌 글리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특성이 개선된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TW201840697A (zh) 包含丙烯酸系嵌段共聚物及光擴散劑之樹脂組成物
CN104419180A (zh) 一种玻纤增强无卤阻燃高韧性pc复合材料
JP2009046678A (ja) ガラス繊維強化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70335088A1 (en) Transparent abs resin composition
CN106433065A (zh) 一种高阻光玻纤增强pc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37916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KR101812892B1 (ko) 기계적 강도 및 표면 품질이 우수한 유리섬유 강화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KR102110431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성형품
KR20160062871A (ko) 유리섬유 강화 열가소성 난연수지 얼로이 조성물 및 성형품
CN115023630A (zh) 聚丙烯复合树脂光漫射板
CN111334017A (zh) 纤维状填料改性聚碳酸酯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5476027B2 (ja) As樹脂組成物
KR102087405B1 (ko) 보강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성형품
KR101685256B1 (ko) 폴리옥시알킬렌 글리콜 분지 폴리오가노실록산 화합물,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도광판
KR20170066829A (ko) 폴리아릴렌 설파이드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성형품
JP2011046839A (ja) 成形用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その成形硬化物、及び、成形硬化物の製造方法
KR101868672B1 (ko)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형성된 성형품
JPH0439353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CN108026349B (zh) 具有改善的机械性能的热塑性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5563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