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91484A - 电容器及用于制造电容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容器及用于制造电容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91484A
CN108091484A CN201710730631.2A CN201710730631A CN108091484A CN 108091484 A CN108091484 A CN 108091484A CN 201710730631 A CN201710730631 A CN 201710730631A CN 108091484 A CN108091484 A CN 1080914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electrode
main body
electrode
capacitor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306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91484B (zh
Inventor
尹根政
具贤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 Mecha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0914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14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914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914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0Stacke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005Electrodes
    • H01G4/012Form of non-self-supporting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01G4/232Terminals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a stacked or rolled capaci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 Ceramic Capaci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容器及用于制造电容器的方法。所述电容器包括:主体,包括介电层以及交替地设置同时在它们之间具有所述介电层的多个第一内电极和多个第二内电极,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第四表面、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上并包括从所述第三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的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邻的部分的第一延伸部;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第四表面上并包括从所述第四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的与所述第四表面相邻的部分的第二延伸部;以及镀覆防止构件,覆盖设置在所述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

Description

电容器及用于制造电容器的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6年11月23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6-0156600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全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容器及用于制造电容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电子产品朝向电子产品小型化的最近趋势,最近也要求多层陶瓷电子组件小型化并具有大容量。
因此,实现介电层和内电极的纤薄和多层已是生产者通过各种方法试图达到的目标。最近,由于介电层的厚度已变薄,因此制造了层叠的层的数量增加的电容器。
同时,根据对电子产品小型化的需求,需要可减小在安装电子产品时所需的面积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电容器,所述电容器能够在将电容器安装在板上时通过防止焊料附着到主体的沿着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表面来提高电容器的沿着电容器的宽度方向的安装密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还可提供一种电容器,所述电容器能够通过使外电极形成为薄膜以具有均匀的厚度来提高电容器的沿着电容器的长度方向的安装密度并减小安装电容器所需的长度。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电容器可包括:主体,包括介电层和多个第一内电极和多个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交替地设置同时在它们之间具有所述介电层,所述主体还包括彼此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彼此背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彼此背对、连接到与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连接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并通过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暴露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中的每个内电极的一端;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上并包括从所述第三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的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邻的部分的第一延伸部;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第四表面上并包括从所述第四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的与所述第四表面相邻的部分的第二延伸部;以及镀覆防止构件,用于覆盖设置在所述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用于制造电容器的方法可包括:制备包括介电层和多个第一内电极和多个第二内电极的主体,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交替地设置同时在它们之间具有所述介电层,所述主体还包括彼此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彼此背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彼此背对、连接到与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连接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并通过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暴露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中的每个内电极的一端;在所述第三表面上形成包括从所述第三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的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邻的部分的第一延伸部的第一外电极;在所述第四表面上形成包括从所述第四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的与所述第四表面相邻的部分的第二延伸部的第二外电极;以及形成镀覆防止构件,以覆盖设置在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和其它方面、特征和其它优点将被更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的透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沿着图1的I-I’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图2的A部分的放大的截面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的透视图;以及
图5A至图10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电容器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
电容器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的透视图,图2示意性地示出沿着图1的I-I’线截取的截面图,以及图3示意性地示出图2的A部分的放大的截面图。
将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
参照图1至图3,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100可包括主体110、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以及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
主体110可形成为具有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L的两个端表面、沿着其宽度方向W的两个端表面以及沿着其厚度方向T的两个端表面的六面体。也就是说,主体110可包括彼此背对的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连接到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并彼此背对的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以及彼此背对、连接到与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连接的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的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这里,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指的是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厚度方向T彼此背对的两个端表面,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指的是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L彼此背对的两个端表面,以及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指的是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宽度方向W彼此背对的两个端表面。
主体110可通过沿着厚度方向T层叠多个介电层111然后烧结所述多个介电层111而形成。主体110的形状和尺寸以及堆叠的介电层111的数量不限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的形状、尺寸和数量。
此外,形成主体110的多个介电层111可处于烧结状态,并可彼此一体化,使得在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情况下相邻的介电层111之间的边界不容易被看见。
介电层111可具有根据电容器100的电容设计任意改变的厚度,并可包括具有高介电常数的陶瓷粉末,例如,钛酸钡(BaTiO3)基粉末或钛酸锶(SrTiO3)基粉末。然而,介电层111的材料不限于此。此外,根据本公开的目的,可向陶瓷粉末添加各种陶瓷添加剂、有机溶剂、塑化剂、粘结剂、分散剂等。
用于形成介电层111的陶瓷粉末的平均粒径不受具体限制,而可调整以获得本公开的目的,并可调整为例如400nm或更小。
多个内电极121和122可包括具有彼此不同的极性的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并且内电极121和122可按照预定厚度形成,同时在它们之间具有沿着主体110的厚度方向T层叠的多个介电层111。
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可通过印刷包括导电金属的导电膏而形成为沿着介电层111的层叠方向交替地暴露到主体110的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并可通过设置在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之间的介电层111而彼此绝缘。
也就是说,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33可分别通过交替地暴露到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表面的部分而电连接到形成在主体110的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上的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
因此,当向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施加电压时,彼此背对的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之间可累积电荷。在这种情况下,电容器100的电容可与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彼此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成比例。
也就是说,在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彼此重叠的区域的面积显著地增大的情况下,具有相同尺寸的电容器的电容也可显著地增大。
如下面将描述的,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100中,由于外电极具有薄且均匀的厚度,因此可显著地增大内电极重叠的面积,从而实现具有高容量的电容器。
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的宽度可根据用途而确定。例如,考虑到主体110的尺寸,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的宽度可被确定在0.2mm至1.0mm的范围内,但不限于此。
此外,形成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的导电膏中包括的导电金属可以是镍(Ni)、铜(Cu)、钯(Pd)、银(Ag)、铅(Pb)、铂(Pt)或它们的合金,但不限于此。
外电极131和132可包括分别设置在主体110的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上的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
第一外电极131可包括设置在主体110的第三表面3上的第一连接部131a以及从第一连接部131a延伸到第一表面1、第二表面2、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的与第三表面3相邻的部分的第一延伸部131b。第二外电极132可包括设置在主体110的第四表面4上的第二连接部132a以及从第二连接部132a延伸到第一表面1、第二表面2、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的与第四表面4相邻的部分的第二延伸部132b。
第一连接部131a和第二连接部132a可分别与暴露到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的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接触,以用于将连接到外部的电源连接到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
第一延伸部131b和第二延伸部132b可用于增大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对主体110的粘附力。
参照图1,镀覆防止构件150可设置在主体110的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上。
镀覆防止构件150可覆盖设置在主体110的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上的第一延伸部131b和第二延伸部132b。
镀覆防止构件150可用于当在外电极131和132上形成镀层141和142时防止在主体110的第五表面5上和第六表面6上形成镀层。
镀覆防止构件150可由例如环氧树脂的绝缘材料形成,但不限于此。
在将电容器安装在板上的情况下,电容器可附着到板,同时,电容器使用焊料电连接到板的电极焊盘。
通常,外电极可包括设置在电容器的主体的端表面上的电极层和从电极层延伸到相邻的周边表面的延伸部,并且镀层可形成在包括延伸部的整个外电极上。
当电容器安装在板上时,焊料也可附着到延伸部。
也就是说,电容器安装在板上所需的面积可包括电容器的面积以及形成焊料的面积。
然而,由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100包括覆盖设置在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上的第一延伸部131b和第二延伸部132b的镀覆防止构件150,因此可防止在主体110的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上形成焊料。因此,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100可减小电容器安装在板上所需的沿着其宽度方向的面积,并可增大电容器的沿着其宽度方向的安装密度。
主要使用将主体110浸在包括金属成分的膏体中的方法作为用于形成外电极的传统的方法。
在通过浸渍方法形成外电极的情况下,由于外电极因膏体的流动性和粘性可能不会被均匀地涂覆,因此外电极的中央部分的涂覆厚度与拐角部分的涂覆厚度之间可能会产生差异。
如此,在外电极的厚度形成的不均匀的情况下,在被厚厚地涂覆的中央部分中可能会产生玻璃珠或气泡,从而导致镀覆缺陷和形状缺陷,并且被薄薄地涂覆的拐角部分可能会易受镀覆溶液渗入的影响,从而导致可靠性的劣化。
此外,在意于补偿易受镀覆溶液渗入的影响的拐角部分的情况下,需要增大中央部分的涂覆厚度来增大电容,这可能会对电容器的尺寸可增大的量施加限制。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第一镀层141和第二镀层142可设置在设置于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L上的两个端表面上的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上,并且覆盖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
由于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不是通过传统的浸渍方法形成,因此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可各自形成在主体110的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上,并可最低限度地形成在第一表面1、第二表面2、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上,使得外电极可形成为具有薄且均匀的厚度。
结果,可增大内电极的形成面积,以显著地增大内电极重叠的面积,从而实现具有高容量的电容器。
此外,与通过传统的浸渍方法形成的外电极不同,由于外电极形成为具有均匀的厚度的薄膜,因此可减小电容器的将电容器安装在板上所需的长度,从而增大电容器的沿着电容器的长度方向的安装密度。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与传统的浸渍方法不同,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可通过片转移(sheet transfer)方法或板转移(pad transfer)方法形成。
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可由与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的导电金属相同的导电金属形成,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可由铜(Cu)、银(Ag)、镍(Ni)或它们的合金形成。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当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的厚度为T1并且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在设置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中的最外边的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的点处的厚度为T2时,可满足关系0.8≤T2/T1≤1.2。
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的厚度T1可指的是:当从沿着主体11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点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绘制虚拟线时,外电极的与该虚拟线相交处的厚度。
类似地,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在设置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中的最外边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的点处的厚度T2可指的是:当从设置于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厚度方向的最外部的内电极的位置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绘制虚拟线时,外电极的与该虚拟线相交处的厚度。
由于T2/T1的比满足0.8≤T2/T1≤1.2,因此可通过减小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的厚度T1与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在设置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中的最外边的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的点处的厚度T2之间的偏差来防止可靠性的劣化。
在T2/T1的比小于0.8或超过1.2的情况下,由于可能会增大外电极的厚度偏差,因此镀液可能会渗入具有薄的厚度的部分,从而导致可靠性的劣化。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当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在主体110的拐角部分中的厚度为T3时,可满足关系0.4≤T3/T1≤1.0。
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在主体110的拐角部分中的厚度T3可指的是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的形成在主体110的拐角部分的区域中的厚度。
由于T3/T1的比满足0.4≤T3/T1≤1.0,因此可通过减小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的厚度T1与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在主体110的拐角部分处的厚度T3之间的偏差来防止可靠性的劣化。
在T3/T1的比小于0.4或超过1.0的情况下,由于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的厚度偏差增大,因此镀液可能会渗入具有薄的厚度的部分,从而导致可靠性的劣化。
如图2所示,外电极131和132可包括设置在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上的第一镀层141和第二镀层142。
镀层141和142不限于此,而可包括镍镀层141a和142a以及设置在镍镀层141a和142a上的锡镀层141b和142b。
由于第一镀层141和第二镀层142在镀覆防止构件150设置在被设置于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上的第一延伸部131b和第二延伸部132b上之后形成,因此,第一镀层141和第二镀层142不会形成在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上。
因此,第一镀层141和第二镀层142可设置在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的设置于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上的部分上,并可从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延伸到第一表面1的部分或第二表面2的部分。
由于第一镀层141和第二镀层142不形成在主体110的第五表面5上,也不形成在主体110的第六表面6上,因此可防止当电容器100安装在板上时焊料沿着宽度方向附着到板,从而减小安装电容器100所需的宽度方向上的面积。
此外,当第一表面1或第二表面2被设置为安装表面时,由于第一镀层141和第二镀层142延伸到第一表面1的部分和第二表面2的部分,因此可提高电容器100与所安装的板的粘附强度。
图4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100’的透视图。
在描述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100’时,将省略与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100的组件相同的组件的描述。
参照图4,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100’的镀覆防止构件150’可覆盖主体110的整个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
由于镀覆防止构件150’覆盖主体110的整个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因此镀覆防止构件150’可防止镀层形成在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上,并防止导电异物渗入主体110,从而提高电容器100’的可靠性。
用于制造电容器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制造电容器的方法可包括:制备包括介电层和多个第一内电极及多个第二内电极的主体,其中,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交替地设置同时在它们之间具有介电层,所述主体包括彼此背对的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连接到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并彼此背对的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以及彼此背对、连接到与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连接的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的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并通过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暴露第一内电极和第二内电极中的每个内电极的一端;在第三表面3上形成包括从第三表面3延伸到第一表面1、第二表面2、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的与第三表面3相邻的部分的第一延伸部的第一外电极;在第四表面4上形成包括从第四表面4延伸到第一表面1、第二表面2、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的与第四表面4相邻的部分的第二延伸部的第二外电极;以及形成镀覆防止构件以覆盖被设置在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上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5A至图10描述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制造电容器的方法。然而,为了描述清楚,将参照图1至图4作为补充。
参照图5A至图5C,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表面上形成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的步骤可包括:制备主体110;将冲压弹性材料1160附着到表面板1150上;然后制备具有附着到冲压弹性材料1160的外电极形成片1130的构件;以及通过对主体110加压并使主体110粘结到外电极形成片1130而将外电极形成片1130附着到主体110。
首先,在制备主体110的操作中,可首先将包含诸如钛酸钡(BaTiO3)粉末等的粉末的浆体施加到载体膜上并使其干燥以制备多个生片,从而形成介电层。
可通过如下方法来制造生片:通过混合陶瓷粉末、粘结剂和溶剂来制造浆体,并通过刮刀方法将浆体制造为具有几μm的厚度的片形状。
接着,可制备包括导电金属粉末的导电膏。导电金属粉末可以是镍(Ni)、铜(Cu)、钯(Pd)、银(Ag)、铅(Pb)、铂(Pt)或它们的合金,其颗粒平均尺寸可以为0.1μm至0.2μm,并可制备包括40wt%至50wt%的导电金属粉末的内电极导电膏。
可通过使用印刷方法等将内电极导电膏涂覆到生片上来形成内电极图案。可使用丝网印刷法、凹版印刷法等作为印刷导电膏的方法。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可层叠200至300层的其上印刷有内电极图案的陶瓷生片,并压制和烧结所述陶瓷生片来制造主体110。
如上所述制造的主体110可形成为具有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L的两个端表面、沿着其宽度方向W的两个端表面以及沿着其厚度方向T的两个端表面的六面体。也就是说,主体110可包括彼此背对的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连接到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并彼此背对的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以及彼此背对并且连接到与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连接的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的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这里,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指的是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厚度方向T彼此背对的两个端表面,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指的是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L彼此背对的两个端表面,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指的是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宽度方向W彼此背对的两个端表面。此外,第一内电极121和第二内电极122可通过交替地暴露到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表面的部分分别电连接到形成在主体110的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上的第一外电极131和第二外电极132。
接着,可执行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表面上形成第一外电极和第二外电极的操作。
首先,为了在主体110的外表面上形成外电极,可将冲压弹性材料1160附着到表面板1150,然后可制备具有附着到冲压弹性材料1160的外电极形成片1130的构件。
该方法还可包括在冲压弹性材料1160上附着剥离膜(release film)1170并将外电极形成片1130附着到剥离膜1170上。
表面板1150可以是用作支撑用于在主体110的外表面上形成外电极的构件的构件。表面板1150可使用任何材料而不受限制,只要其是具有低的热变形的材料即可。例如,可使用由石头制成的石面板。
冲压弹性材料1160可用于切割附着到主体110的外表面的外电极形成片1130,从而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两个端表面上形成外电极。
冲压弹性材料1160可使用任何材料而不受限制,只要其是具有弹性的材料即可。例如,冲压弹性材料1160可以是冲压橡胶。
剥离膜1170也可用于切割附着到主体110的外表面的外电极形成片1130,并且其材料不受限制。例如,剥离膜1170可以是PET膜。
外电极形成片1130可处于外电极形成膏被薄薄地涂覆的状态,然后直到干燥操作可完成外电极形成片1130。
具体地,可通过使包括铜(Cu)、镍(Ni)、钯(Pd)、铂(Pt)、金(Au)、银(Ag)、铅(Pb)或它们的合金的导电金属与粘合剂、塑化剂、分散剂等混合来制备外电极形成膏。
接着,当根据外电极的所必需厚度使用刮刀浇筑设备等涂覆外电极形成膏、然后执行干燥操作时,可制备外电极形成片1130。
通常,在现有技术中,已使用将主体浸在外电极膏中的方法作为在主体的外表面上形成外电极的方法。
然而,在通过传统的浸渍方法形成外电极的情况下,由于因主体的变形以及膏体的流动性和粘性难以均匀地涂覆,因此产生了膏体的涂覆厚度差异。
此外,由于紧凑性低,导致镀液可能会渗入部件中的被薄薄地涂覆的部分,从而导致可靠性的劣化,并且膏体被厚厚地涂覆的部分中可能会产生玻璃暴露到表面的玻璃珠或气泡,从而导致镀覆缺陷和形状缺陷问题。结果,已存在需要增大镀层的厚度的问题。
然而,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在主体的外表面上形成外电极的操作中,通过片转移或板转移方法而不通过传统的浸渍方法在主体的外表面上形成外电极,外电极的涂覆厚度可以是薄且均匀的。
因此,由于可增大内电极的形成面积,因此与具有相同尺寸的现有的电容器相比,可显著地增大电容。
参照图5B,可通过对主体110的第三表面3加压并使主体110的第三表面3粘结到外电极形成片1130以使外电极形成片1130附着到主体110。
参照图5C,可通过使用冲压弹性材料1160切割外电极形成片1130而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表面上形成外电极131。
此外,在剥离膜1170附着到冲压弹性材料1160的情况下,由于外电极形成片1130通过剥离膜1170被切割,因此外电极131可形成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表面上。
可通过剥离膜1170从主体110的拐角部分切割外电极形成片1130。
可使用与传统的浸渍方法不同的片转移或板转移方法作为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表面上形成外电极131的方法。
虽然图5C示出了仅形成一个外电极131的操作,但可添加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表面上形成另一外电极的操作。
图6A至图6C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形成电容器的外电极的工艺图。
参照图6A至图6C,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表面上形成外电极131的操作可包括:制备具有附着到表面板1150的受压弹性材料1140的构件;以及通过加热表面板1150以对主体110加压并使主体110粘结到受压弹性材料1140从而使外电极131延伸到主体110的第一表面1、第二表面2、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来形成延伸部。
在图6B中,通过将具有形成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表面上的外电极的主体110压到具有附着到表面板1150的受压弹性材料1140的构件,外电极131可延伸到主体110的第一表面1、第二表面2、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
这里,由于可通过加热表面板1150增大形成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表面上的外电极的柔性,因此外电极可延伸到主体110的带部。
此外,通过加热表面板1150,外电极131可从第三表面3延伸到第一表面1、第二表面2、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并且也可增强主体110和外电极131之间的粘附力。
受压弹性材料1140可使用任意材料而不受限制,只要其是具有弹性的材料即可。例如,受压弹性材料1140可以是受压橡胶。
受压橡胶可具有比作为冲压弹性材料1160的冲压橡胶的弹性小的弹性。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当外电极131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的厚度为T1以及外电极131在设置内电极中的最外边的内电极的位置处的厚度为T2时,可满足关系0.8≤T2/T1≤1.2。
外电极131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的厚度T1可指的是:当从沿着主体11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点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绘制虚拟线时,外电极的与该虚拟线相交处的厚度。
类似地,外电极131在设置内电极中的最外边的内电极的位置处的厚度T2可指的是:当从设置于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厚度方向的最外部的内电极的位置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绘制虚拟线时,外电极的与该虚拟线相交处的厚度。
由于T2/T1的比满足0.8≤T2/T1≤1.2,因此可通过减小外电极131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的厚度T1与外电极131在设置内电极中的最外边的内电极的点处的厚度T2之间的偏差来防止可靠性的劣化。
在T2/T1的比小于0.8或超过1.2的情况下,由于外电极的厚度偏差增大,因此镀液可能会渗入具有薄的厚度的部分,从而导致可靠性的劣化。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当外电极131在主体110的拐角部分中的厚度为T3时,可满足关系0.4≤T3/T1≤1.0。
外电极131在主体110的拐角部分中的厚度为T3可指的是外电极131的形成在主体110的拐角部分的区域中的厚度。
由于T3/T1的比满足0.4≤T3/T1≤1.0,因此可通过减小外电极131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的厚度T1与外电极131在主体110的拐角部分处的厚度T3之间的偏差来防止可靠性的劣化。
在T3/T1的比小于0.4或超过1.0的情况下,由于外电极的厚度偏差增大,因此镀液可能会渗入具有薄的厚度的部分,从而导致可靠性的劣化。
图7A至图7F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形成电容器的外电极的工艺图。
参照图7A至图7F,用于制造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容器的方法可包括:制备主体110;将受压弹性材料1140附着到表面板1150上,然后制备具有附着到受压弹性材料1140的外电极形成片1130的构件;通过对主体110加压并使主体110粘结到外电极形成片1130而将外电极形成片1130附着到主体110;通过加热表面板1150使外电极形成片1130延伸到主体110的带部;制备具有附着到表面板1150的冲压弹性材料1160的构件;以及通过对附着有外电极形成片1130的主体110加压并使附着有外电极形成片1130的主体110粘结到冲压弹性材料1160上以切割外电极形成片1130,从而在主体110的外表面上形成外电极131。
参照图7A,首先,可将受压弹性材料1140附着到表面板1150,然后可制备具有附着到受压弹性材料1140的外电极形成片1130的构件。
由于上面已经描述了表面板1150、受压弹性材料1140和外电极形成片1130,因此将在下文中省略其重复的描述,并且将省略与用于制造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电感器的方法中的内容相同的内容的描述。
参照图7B,通过对主体110的第三表面3加压并使主体110的第三表面3粘结到外电极形成片1130,可将外电极形成片1130附着到主体110。
在该操作中,通过加热表面板1150,可使外电极形成片1130延伸到主体110的第一表面1、第二表面2、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
此外,在主体110再次与包括表面板1150的构件分开的情况下,如图7C所示,受压弹性材料1140可返回到初始位置,并且外电极形成片1130可设置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表面上并且延伸到主体110的第一表面1、第二表面2、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
参照图7D,可在表面板1150上制备具有冲压弹性材料1160附着到其的构件,并且如图7E所示,可执行对附着有外电极形成片1130的主体110加压并使其粘结到冲压弹性材料1160上以切割外电极形成片1130的操作。
接着,在主体110再次与包括表面板1150的构件分开的情况下,如图7F所示,冲压弹性材料1160可返回到初始位置,并且外电极形成片1130可延伸到主体110的第一表面1、第二表面2、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使得外电极131可形成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表面上,如图8所示。
在如上所述的在主体110的第三表面3和第四表面4上形成外电极131和132之后,可执行形成镀覆防止构件150的操作。
参照图9,镀覆防止构件150可形成在主体110的沿着主体110的沿着宽度方向的两个端表面(即,主体110的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上。
镀覆防止构件150可由诸如环氧树脂等的绝缘材料形成,以覆盖外电极131和外电极132的设置在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上的延伸部。
也就是说,镀覆防止构件150可形成在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的至少一部分上,但不限于此。例如,镀覆防止构件150可形成为覆盖整个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
最后,参照图10,可执行在形成于第三表面3上的第一外电极131上形成第一镀层141以及在形成于第四表面4上的第二外电极132上形成第二镀层142的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镀覆防止构件150形成在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上,因此镀层不会形成在外电极的设置在第五表面5和第六表面6上的延伸部上。
因此,第一镀层141可形成在主体110的第三表面3以及从第三表面3延伸的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上,第二镀层142可形成在主体110的第四表面4以及从第四表面4延伸的第一表面1和第二表面2上。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由于电容器包括覆盖外电极的设置在主体的沿着主体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表面上的延伸部的镀覆防止构件,因此当在板上安装电容器时防止焊料形成在电容器的该端表面上,从而可增大电容器的沿着电容器的宽度方向的安装密度。
此外,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当外电极在主体的沿着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的厚度为T1以及外电极在设置内电极中的最外边的内电极的点处的厚度为T2时,由于电容器满足关系0.8≤T2/T1≤1.2,因此可通过使外电极形成为薄膜以具有均匀的厚度而增大电容器的沿着电容器的长度方向的安装密度,并减小了安装电容器所需的长度。
虽然已经示出并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但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修改和变型。

Claims (14)

1.一种电容器,包括:
主体,包括介电层和多个第一内电极和多个第二内电极,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交替地设置同时在它们之间具有所述介电层,所述主体还包括彼此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彼此背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彼此背对、连接到与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连接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并通过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暴露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中的每个内电极的一端;
第一外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三表面上并包括从所述第三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的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邻的部分的第一延伸部;
第二外电极,设置在所述第四表面上并包括从所述第四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的与所述第四表面相邻的部分的第二延伸部;以及
镀覆防止构件,覆盖设置在所述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中,满足0.8≤T2/T1≤1.2,其中,T1为所述第一外电极在所述主体的沿着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的厚度,并且T2为所述第一外电极在设置所述多个内电极中的最外边的第一内电极位置处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中,所述镀覆防止构件覆盖整个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所述电容器还包括:
第一镀层,设置在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外电极上;以及
第二镀层,设置在设置于所述第四表面上的所述第二外电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器,其中,镀层不设置在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器,其中,所述第一镀层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和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所述第二镀层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和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
7.一种用于制造电容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包括介电层和多个第一内电极和多个第二内电极的主体,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交替地设置同时在它们之间具有所述介电层,所述主体还包括彼此背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连接到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并彼此背对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以及彼此背对、连接到与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连接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并通过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暴露所述第一内电极和所述第二内电极中的每个内电极的一端;
在所述第三表面上形成包括从所述第三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的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邻的部分的第一延伸部的第一外电极;
在所述第四表面上形成包括从所述第四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的与所述第四表面相邻的部分的第二延伸部的第二外电极;以及
形成镀覆防止构件,以覆盖设置在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第一外电极的步骤包括:
制备冲压弹性材料,并使外电极形成片附着到所述冲压弹性材料来制备具有外电极形成片的构件;以及
通过对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加压并使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粘结到所述外电极形成片而使所述外电极形成片附着到所述主体,以及
通过使用所述冲压弹性材料切割所述外电极形成片而在所述第三表面上形成所述第一外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形成所述第一外电极的步骤包括:
制备具有受压弹性材料并使所述受压弹性材料附着到表面板上的构件;以及
通过加热所述表面板并对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加压且使所述主体的所述第三表面粘结到所述受压弹性材料以使所述第一外电极从所述第三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的与所述第三表面相邻的部分来形成所述第一延伸部。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形成所述第一外电极时,满足0.8≤T2/T1≤1.2,其中,T1为所述第一外电极在所述主体的沿着所述主体的厚度方向的中央部分中的厚度,并且T2为所述第一外电极在设置所述第一内电极中的最外边的第一内电极位置处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镀覆防止构件形成为覆盖整个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形成所述镀覆防止构件之后,
在形成于所述第三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外电极上形成第一镀层,以及在形成于所述第四表面上的所述第二外电极上形成第二镀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五表面和所述第六表面上不形成镀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镀层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和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所述第二镀层延伸到所述第一表面的部分和所述第二表面的部分。
CN201710730631.2A 2016-11-23 2017-08-23 电容器及用于制造电容器的方法 Active CN1080914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56600A KR101891085B1 (ko) 2016-11-23 2016-11-23 커패시터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2016-0156600 2016-11-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91484A true CN108091484A (zh) 2018-05-29
CN108091484B CN108091484B (zh) 2022-01-07

Family

ID=62147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30631.2A Active CN108091484B (zh) 2016-11-23 2017-08-23 电容器及用于制造电容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47429B2 (zh)
KR (1) KR101891085B1 (zh)
CN (1) CN1080914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116146A (ko) * 2019-08-02 2019-10-14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세라믹 전자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4239A (ja) * 2002-02-12 2003-08-22 Murata Mfg Co Ltd 電子部品の外部電極製造方法
CN101047069A (zh) * 2006-03-28 2007-10-03 Tdk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电子芯片元件中形成外部电极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19150A (zh) * 2012-01-18 2013-07-2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多层陶瓷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80947A (zh) * 2012-09-26 2014-03-2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多层陶瓷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71735A (zh) * 2012-12-11 2014-06-1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多层陶瓷电容器及制造该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方法
CN104979096A (zh) * 2014-04-14 2015-10-1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多层陶瓷电容器、其制造方法和具有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69950A (ja) * 1994-08-30 1996-03-12 Murata Mfg Co Ltd 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外部電極形成方法
CN1238873C (zh) * 2001-03-26 2006-01-2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陶瓷电子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0533631B1 (ko) 2003-10-27 2005-12-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외부 단자 전극 도포 방법
KR20050071733A (ko) * 2004-01-02 2005-07-0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개선된 구조의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KR100756348B1 (ko) 2006-01-24 2007-09-10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적층 세라믹 콘덴서 외부전극용 도전성 페이스트 조성물
TWI357507B (en) * 2007-05-23 2012-02-01 Kolon Inc Optical sheet
JP2009277770A (ja) * 2008-05-13 2009-11-26 Toshiba Corp 不揮発性半導体記憶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37170B2 (ja) * 2012-04-19 2014-12-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積層型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実装構造体
KR101751079B1 (ko) * 2012-06-28 2017-06-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세라믹 전자부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FR2992970B1 (fr) * 2012-07-09 2014-07-04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Utilisation de complexes de lanthanides pour le marquage optique de produits
KR101548793B1 (ko) 2013-01-14 2015-08-3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의 실장 기판 및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의 제조 방법
KR101499717B1 (ko) 2013-05-21 2015-03-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및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실장 기판
KR101444615B1 (ko) 2013-08-09 2014-09-2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적층 세라믹 커패시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109634B1 (ko) * 2015-01-27 2020-05-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파워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10460877B2 (en) * 2016-05-27 2019-10-29 Tdk Corporation Thin-film capacitor including groove portion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34239A (ja) * 2002-02-12 2003-08-22 Murata Mfg Co Ltd 電子部品の外部電極製造方法
CN101047069A (zh) * 2006-03-28 2007-10-03 Tdk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电子芯片元件中形成外部电极的方法和装置
CN103219150A (zh) * 2012-01-18 2013-07-2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多层陶瓷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80947A (zh) * 2012-09-26 2014-03-2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多层陶瓷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71735A (zh) * 2012-12-11 2014-06-18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多层陶瓷电容器及制造该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方法
CN104979096A (zh) * 2014-04-14 2015-10-14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多层陶瓷电容器、其制造方法和具有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891085B1 (ko) 2018-08-23
CN108091484B (zh) 2022-01-07
US20180144869A1 (en) 2018-05-24
US10347429B2 (en) 2019-07-09
KR20180058009A (ko) 2018-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76050B (zh) 多层陶瓷电子组件和具有多层陶瓷电子组件的印刷电路板
CN104658756B (zh) 多层陶瓷电子组件和其上安装有多层陶瓷电子组件的板
CN106206010B (zh) 多层陶瓷电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71930B (zh) 多层陶瓷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4517727B (zh) 多层陶瓷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和安装有该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电路板
US10804037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ultilayer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4240950B (zh) 多层陶瓷电容器和安装有该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板
CN104616890B (zh) 多层陶瓷电子组件及其上安装有该多层陶瓷电子组件的板
CN103219151B (zh) 多层陶瓷电子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4867673A (zh) 多层陶瓷电子组件以及其上安装有多层陶瓷电子组件的板
CN112563025B (zh) 陶瓷电子组件
CN104347270A (zh) 多层陶瓷电子部件、其上安装有该部件的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761934A (zh) 多层陶瓷电容器及具有该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板
CN105977021B (zh) 多层陶瓷组件
JP7207837B2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
CN106206011A (zh) 多层陶瓷电子组件、其制造方法和具有其的电路板
CN108269688A (zh) 电容器组件以及制造电容器组件的方法
CN104599839B (zh) 多层陶瓷电容器及其上安装有该多层陶瓷电容器的板
US11495407B2 (en) Capacitor component
CN109473279A (zh) 多层陶瓷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KR20120060868A (ko) 콘덴서
JP2022034017A (ja) 積層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US20150223340A1 (en) Multilayer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to be embedded in boar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having multilayer ceramic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8091484A (zh) 电容器及用于制造电容器的方法
JP2012009556A (ja) セラミック電子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