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025699B - 行人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行人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025699B
CN108025699B CN201780003085.0A CN201780003085A CN108025699B CN 108025699 B CN108025699 B CN 108025699B CN 201780003085 A CN201780003085 A CN 201780003085A CN 108025699 B CN108025699 B CN 1080256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tip end
end portion
vehicle
pedestrian pro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030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025699A (zh
Inventor
舟桥良治
渡边努
黑田晋
佐藤元春
中西祐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zd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zd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zd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Mazd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025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56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0256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02569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6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airba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46Soft diffus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1/38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means for lifting bonn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6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 B60S1/08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 electrically driv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2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021/01204Actuation parameters of safety arrangents
    • B60R2021/01211Expansion of air bags
    • B60R2021/01231Expansion of air bags control of expansion timing or sequen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SSERVICING, CLEANING, REPAIRING, SUPPORTING, LIFTING, OR MANOEUVRING OF VEH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S1/00Cleaning of vehicles
    • B60S1/02Cleaning windscreens, windows or optical devices
    • B60S1/04Wipers or the like, e.g. scrapers
    • B60S1/0452Position of the wipers relative to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1Cow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ir Bag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形态的行人保护装置,具备:具备在前挡风玻璃6的右侧的区域上展开的右气囊22R的右气囊装置20R,以及具备在左侧的区域上展开的左气囊22L的左气囊装置20L。雨刮器装置14包括右雨刮器14R,以及在比该右雨刮器14R的转动支点更靠近车辆1的中央部的位置上具有转动支点的左雨刮器14L。右气囊22R以及左气囊22L具有在车辆1的中央部互相上下重叠的梢端部26。各气囊装置20R、20L使右气囊22R比左气囊22L先行展开。

Description

行人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护与车辆碰撞的行人的行人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研发出了装载有在车辆碰撞行人时保护行人的行人保护装置的车辆。作为这种行人保护装置,已知有例如使左右一对气囊从发动机罩后端部膨胀展开(以下简称为展开)并吸收行人所受到的撞击的装置(专利文献1)。又,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以使左右气囊的梢端部,即,使车辆中央侧的端部互相上下重叠的形式形成各气囊,由此可以使左右气囊不在其间形成间隙就能进行展开的发明。根据上述行人保护装置,防止了行人陷入左右气囊之间,因此有效提高了对行人的撞击吸收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4428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967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使左右气囊的梢端部互相重叠的行人保护装置中,为了在确保一定的厚度的同时使气囊互相易于重叠,有使各个梢端部的厚度变薄的倾向。但是,如果如此使各气囊的梢端部的厚度变薄,则有例如在展开中气囊的梢端部相撞并弹起等阻碍顺利展开的状况。因此,有将之改善的需求。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左右气囊更加顺利且切实地重叠并展开。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申请人考虑使左右气囊存有时间差地进行展开。藉此,可抑制气囊的梢端部相撞并弹起的现象。但是,在如专利文献2的使气囊从发动机罩后端部的下表面侧展开的行人保护装置中,左右气囊分别以覆盖雨刮器的形式进行展开,因此有例如在展开过程中气囊卡在雨刮器上而推迟气囊的展开,就结果而言,有左右气囊的梢端部相撞而阻碍气囊的展开的状况。因此,希望能够进一步解决上述问题。
上述问题可通过如下的本发明来解决。即,本发明是装载于具备配置于前挡风玻璃前方的前围板(cowl)部且向同一方向摇动的一对雨刮器以及覆盖发动机室且后端部位于所述前围板部的上方的发动机罩的车辆的行人保护装置,具备:第一气囊装置,所述第一气囊装置在以车辆的中央部为界将车宽方向的一侧定义为第一区域、将另一侧定义为第二区域时配置于第一区域中的所述发动机罩的后端部的下方,且具备在沿所述前挡风玻璃中属于第一区域的部分展开的第一气囊;以及第二气囊装置,所述第二气囊装置配置于第二区域中的所述发动机罩的后端部的下方,且具备在沿所述前挡风玻璃中属于第二区域的部分展开的第二气囊;所述一对雨刮器包括擦拭所述前挡风玻璃中主要属于第一区域的部分的第一雨刮器;以及在比该第一雨刮器的转动支点更靠近所述车辆的中央部的位置上具有转动支点,且擦拭所述前挡风玻璃中主要属于第二区域的部分的第二雨刮器;所述第一气囊以及所述第二气囊分别具有在沿车宽方向的车辆的中央部互相上下重叠的梢端部;所述第一气囊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气囊装置使所述第一气囊的梢端部的展开比所述第二气囊的梢端部的展开先完成。
根据该结构,第二气囊的梢端部的展开完成于第一气囊的梢端部展开完成之后,因此在第一、第二气囊展开时难以发生气囊的梢端部相撞并弹起的现象。而且,由第一、第二气囊展开的区域和第一、第二雨刮器的位置关系,在气囊展开时使第一、第二雨刮器的雨刮器刮片所难以妨碍(难以卡住)的第一气囊的梢端部先行展开,因此能够更加切实地使第一气囊的梢端部的展开比第二气囊的梢端部的展开先完成。因此,能够使第一、第二气囊更加顺利且切实地重叠并展开。
在上述的行人保护装置中,优选是所述第一气囊以及所述第二气囊中至少一侧的气囊具备将所述第二气囊的梢端部引导至所述第一气囊的梢端部的上侧的引导部。
根据该结构,可使第二气囊的梢端部轻易地重叠于先行完成展开的第一气囊的梢端部的上侧。因此,能够使第一、第二气囊更加顺利且切实地重叠并展开。
另,作为更加具体的结构,所述车辆具备在沿车宽方向的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两端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部,所述第一气囊装置使所述第一气囊中的所述梢端部比所述柱部侧的端部先充满展开用气体,所述第二气囊装置使所述第二气囊中的柱部侧的端部比所述梢端部先充满展开用气体。
根据该结构,在使第一、第二气囊装置同时工作的情况下,即,在同时开始向第一、第二气囊填充气体的情况下,就结果而言,仍能够使第一气囊的梢端部的展开比第二气囊的梢端部的展开先完成。
此时,更为具体地,所述第一、第二气囊分别具备:沿所述前围板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气囊基部;从该气囊基部沿所述柱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气囊侧部;和形成于所述气囊基部及所述气囊侧部的内部的展开用气体流路;所述第一气囊的展开用气体流路具有使气囊基部比气囊侧部先充满展开用气体的形状;所述第二气囊的展开用气体流路具有使气囊侧部比气囊基部先充满展开用气体的形状。
根据该结构,对于具备从前围板部以覆盖两侧的柱部的形式展开的第一、第二气囊的第一、第二气囊装置,能够良好地使第一气囊的梢端部的展开比第二气囊的梢端部的展开先完成。
又,作为其他具体的结构,也可以具备为了使所述第一气囊比所述第二气囊先进行工作而控制所述第一、第二气囊装置的工作的控制装置。
根据该结构,第一气囊装置比第二气囊装置先进行工作,由此第一气囊的梢端部的展开比第二气囊的梢端部的展开先完成。
此时,所述控制装置通常可以使所述第一气囊比所述第二气囊先进行工作,但也可以是仅在所述第一雨刮器工作时,为了使所述第一气囊比第二气囊先进行工作而控制所述第一、第二气囊装置的工作。
即,还可以是在雨刮器工作中,由于第二雨刮器尤其容易妨碍第二气囊的展开,因此仅在该种情况下,使气囊的展开之间存有时间差。
又,在如上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中,所述前围板部包括具备后侧低于前侧的段差部的前围栅板(cowl grille),所述第一、第二雨刮器配置于所述段差部是较为有用的。
根据上述结构,在所述发动机罩的后端部与所述前围板部之间配置有第一、第二气囊装置的情况下,第一、第二雨刮器难以妨碍第一、第二气囊的展开,因此能够使左右气囊更加顺利且切实地展开。
又,在如上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中,所述第二气囊的所述梢端部呈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从前方侧向后方侧梢端变细的形状,所述第一气囊的所述梢端部呈从所述后方侧向所述前方侧梢端变细的形状是较为优选的。
根据该结构,使得位于上侧的气囊(第二气囊)难以窜向后方,进一步改善了行人的撞击吸收能力。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行人保护装置,能够使左右(第一、第二)气囊更加顺利且切实地重叠并展开。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装载有根据本发明的行人保护装置的车辆(汽车)的平面图;
图2是所述车辆的剖视图(图1的II-II线剖视图);
图3是气囊装置以及冲起执行器(Pop-up actuator)处于工作状态时的所述车辆的平面图;
图4是所述车辆的剖视图(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说明气囊装置的展开过程的车辆的剖面示意图,(a)示出了气囊的展开中的状态,(b)示出了气囊的展开完成时的状态;
图6是根据变形例的右气囊以及左气囊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变形例的右气囊以及左气囊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形态。
[整体结构]
图1是示出装载有根据本发明的行人保护装置的车辆1的平面图,图2是所述车辆1的剖视图(图1的II-II线剖视图)。另,车辆1是右侧具备驾驶座、左侧具备副驾驶座的右侧驾驶规格的汽车,以车宽方向上的中央部为界右侧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区域,左侧相当于第二区域。
如图1、图2所示,车辆1具备:覆盖其前部的发动机室2的发动机罩4(也称为罩板)、设置于发动机室2前方的保险杠罩面(bumper face)3、覆盖位于发动机室2的后方的车室7的前挡风玻璃6、以及位于前挡风玻璃6的前方的前围板部10。
所述发动机罩4设置于车辆1的前部,由一至多枚铝合金材质的板所构成,且形成为较容易因来自外部的碰撞而变形的结构。发动机罩4于后端部4a的左右两端部的位置通过铰链机构5(参照图4)可开闭地支持于车身。铰链机构5一方面通常以使发动机罩4进行前开开闭的形式连接后端部4a和车身,另一方面在因与行人的碰撞而使后述冲起执行器28工作时,形成为受到该冲起执行器28的来自下方的上推力而如图4所示地进行变形以允许发动机罩4的后端部4a弹起(冲起)的结构。通过该结构,在与行人碰撞时,可在发动机罩4的下方形成充足的空间而促使发动机罩4的变形,以减缓对行人的撞击。
所述前挡风玻璃6其左右两端由作为车身的一部分的A柱8(相当于本发明的柱部)所支持,且其前端部通过密封构件以及前围盖板(cowl panel)11支持于车身。
所述前围板部10由所述前围盖板11和配置于其上方的前围栅板12所构成。前围板部10上配设有雨刮器装置14。
雨刮器装置14具备:配置于驾驶座侧且从前挡风玻璃6的中央部主要擦拭右侧的区域的右雨刮器14R;配置于副驾驶座侧且从前挡风玻璃6的中央部主要擦拭左侧的区域的左雨刮器14L;以及配置于所述前围栅板12的下方的驱动机构。本示例中,右雨刮器14R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雨刮器,左雨刮器14L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雨刮器。
详图省略,驱动机构包括:旋转自如地支持于所述前围栅板12的一对枢轴、电动马达18、以及将该电动马达18的旋转驱动力在各枢轴的正转以及反转的反复运动之间转换并传递至该枢轴的曲轴机构。一侧枢轴上连接有右雨刮器14R,另一侧枢轴上连接有左雨刮器14L,藉此,可使两雨刮器14R、14L同步地向相同方向摇动(转动)。
各雨刮器14R、14L分别具备基端部固定于所述枢轴的雨刮器臂15和连接该雨刮器臂15的梢端部的雨刮器刮片16。右雨刮器14R的转动支点,即雨刮器臂15的基端部(枢轴)位于沿车宽方向的右侧端部附近,左雨刮器14L的转动支点位于车宽方向中央部。而且,在未使用雨刮器装置14时,各雨刮器14R、14L以如下方式配置于规定的收纳位置(图1所示位置):右雨刮器14R的雨刮器刮片16沿前挡风玻璃6与前围栅板12的分界线位于车宽方向中央部,左雨刮器14L的雨刮器刮片16沿所述分界线成一行地排列于右雨刮器14R的雨刮器刮片16左侧。
另,前围栅板12中,与各雨刮器14R、14L(雨刮器臂15)的可动区域对应的部分上分别如图2所示地形成有后侧低于前侧的段差部13,该段差部13内分别配设有左右雨刮器14R、14L。
所述发动机罩4的后端部4a与所述前围板部10之间配设有行人用气囊装置20。行人用气囊装置20包括:右气囊装置20R,所述右气囊装置20R固定于较发动机罩4的后端部4a的车宽方向中央部靠右侧的区域的反面的、如图1所示的与右雨刮器14R的雨刮器臂15的基端部相对的位置;左气囊装置20L,所述左气囊装置20L固定于较发动机罩4的后端部4a的车宽方向中央部靠左侧的区域的反面的、与所述右气囊装置20R左右对称的位置。另,本示例中,右气囊装置20R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气囊装置,左气囊装置20L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气囊装置。
各气囊装置20R、20L分别由气囊22(22R、22L)、容纳处于折叠状态的气囊22(22R、22L)的箱体21、以及向气囊22(22R、22L)供给展开用(膨胀用)的气体的未图示的充气机所构成。
图3是气囊装置20R、20L以及冲起执行器28处于工作状态时的车辆1的平面图,图4是该车辆1的剖视图(图3的IV-IV线剖视图)。
如图3所示,右气囊装置20R的气囊(称为右气囊22R/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气囊)从车宽方向的中央部主要向右侧(驾驶座侧)的区域展开,另一方面,左气囊装置20L的气囊(称为左气囊22L/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气囊)从车宽方向的中央部主要向左侧(副驾驶座侧)的区域展开。藉此,能够连续且大面积地在车宽方向上的全部区域覆盖发动机罩4的后方。
详尽地说明,右气囊22R具有L字型的形状,所述L字型的形状具有沿前围板部10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气囊基部24a和从该气囊基部24a的右端沿右侧的A柱8向上方延伸的气囊侧部24b。又,左气囊22L从平面图上观察呈与右气囊22R左右对称的形状,即具有逆L字型的形状,所述逆L字型的形状具有沿前围板部10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气囊基部24a和从该气囊基部24a的左端沿左侧的A柱8向上方延伸的气囊侧部24b。
各气囊22R、22L的气囊基部24a如图3所示,各气囊基部24a形成为维持为一定厚度的整体,且在前挡风玻璃6以及前围板部10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互相上下重叠的结构。详尽地,如图5中的(b)所示,右气囊22R的气囊基部24a的梢端部(左端部)26具有从右方向左方自上表面向下表面接近而梢端向下倾斜的楔形的形状,左气囊22L的气囊基部24a的梢端部(右端部)26具有从左方向右方自下表面向上表面接近而梢端向上倾斜的楔形的形状。藉此,如同一附图所示,在右气囊22R的气囊基部24a的梢端部26的上侧搁有左气囊22L的气囊基部24a的梢端部26,各气囊22R、22L的气囊基部24a在车辆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仅于规定尺寸W内互相重叠。
另,各气囊22R、22L形成为在展开时所述梢端部26以外的部分均约为一定厚度的结构,气囊基部24a的所述梢端部26形成为其在重叠的状态下与其以外的部分(梢端部26以外的部分)约为相同厚度的结构。藉此,展开的各气囊22R、22L形成为具有大致一定厚度的整体。
所述发动机室2中,各气囊装置20R、20L的前方分别配设有使发动机罩4冲起的冲起执行器28。冲起执行器28具有内部装有未图示的充气机的执行器主体部29a和以可向上方突出的形式受到执行器主体部29a支持的杆29b,在通过后述G传感器30a~30d检测到与行人碰撞时,充气机工作,如图4所示通过使杆29b从执行器主体部29a突出来使发动机罩4冲起。图2以及图4中省略图示,发动机罩4的反面设置有增强部,所述杆29b通过该增强部将发动机罩4从下方推起。
上述气囊装置20R、20L以及各冲起执行器28在车辆1与行人碰撞时进行工作,该碰撞由配置于保险杠罩面3内侧的四个G传感器30a~30d进行检测。这些G传感器30a~30d检测由碰撞负荷的作用而在车辆1的前后方向上产生的加速度或减速度并将该检测信号输出至ECU(electrical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32。ECU32对车辆1进行整体控制,且众所周知地由CPU、ROM、RAM等构成的微处理器所组成,并基于从上述G传感器30a~30d输入的检测信号,使冲起执行器28以及各气囊装置20R、20L工作。
另,ECU32基于存储于其中的工作程序来使气囊装置20R、20L以及各冲起执行器28工作。该工作程序中,以各冲起执行器28基于来自G传感器30a~30d之中任何一个的检测信号的输入来进行工作,且各气囊装置20R、20L在发动机罩4开始冲起的时刻进行工作的形式对工作时刻进行编程。而且,对于各气囊装置20R、20L,以使右气囊装置20R略早于左气囊装置20L进行工作的形式对工作时刻进行编程。即,左气囊22L的展开完成于右气囊22R的展开完成之后。
[作用效果]
上述车辆1在来自任何一个G传感器30a~30d的检测信号输入至ECU32,并由此检测到车辆1碰撞行人时,各冲起执行器28以及各气囊装置20R、20L进行工作。藉此,各气囊22R、22L从发动机罩4和前围板部10之间向前挡风玻璃6侧展开。在各气囊22R、22L展开时,各气囊基部24a的梢端部26在车辆1的车宽方向中央部互相重叠,藉此,防止了左右气囊22R、22L之间形成间隙。因此,能够有效防止行人陷入左右气囊22R、22L之间。
而且,如上所述,各气囊装置20R、20L的工作由ECU32以使左气囊22L的展开完成于右气囊22R的展开完成之后的形式进行控制,因此在展开中,较难发生左右气囊22R、22L的梢端部相撞并弹起的现象。因此,可使左右气囊22R、22L的梢端部26顺利地相互重叠。
此时,在上述车辆1中使右气囊22R而非左气囊22L先行展开,因此能够抑制先行动的气囊受到雨刮器装置14影响的情况,换言之存在能够更加切实地使左右气囊22R、22L存有时间差地进行展开的优点。
即,上述车辆1中,在未使用雨刮器装置14时,各雨刮器14R、14L配置于如图1所示的收纳位置。因此,在使左气囊22L先进行展开的假定情况下,在该展开过程中,左气囊22L会碰撞右雨刮器14R的雨刮器臂15,或者会卡在右雨刮器14R的雨刮器刮片16的左梢端上而使展开推迟,就结果而言,等同于左右气囊22R、22L的梢端部26相撞并弹起等而阻碍顺利展开。相对于此,在使右气囊22R先进行展开的情况下,该右气囊22R沿雨刮器臂15的上部在前挡风玻璃6上展开,难以发生右气囊22R碰撞右雨刮器14R的雨刮器臂15,或是卡在雨刮器刮片16而阻碍展开的现象。因此,根据上述实施形态的使右气囊22R先进行展开的结构,能够使先行动的气囊(即右气囊22R)更加切实地进行展开,藉此,能够更加切实地使左右气囊22R、22L的展开之间存在时间差。因此,根据上述车辆1,能够使左右气囊更加顺利且切实地重叠并展开。
而且,右气囊22R具有其梢端部26的上表面梢端向下倾斜的形状,左气囊22L具有其梢端部26的下表面梢端向上倾斜的形状。即,右气囊22R的梢端部26的上表面以及左气囊22L的梢端部26的下表面是将左气囊22L的梢端部26引导至右气囊22R的梢端部26的上侧的引导面(相当于本发明的引导部)。因此,在如上所述使右气囊22R先进行展开的情况下,如图5中的(a)、(b)所示,左气囊22L的梢端部26在引导下可轻易地重叠于先行展开的右气囊22R的梢端部26的上侧。因此,根据上述车辆1,在这一点上也能够使左右气囊22R、22L更加顺利且切实地重叠并展开。
又,根据上述车辆1,前围栅板12中,与各雨刮器14R、14L(雨刮器臂15)的可动区域对应的部分上形成有段差部13,该段差部13上分别配设有左右雨刮器14R、14L。根据上述结构,雨刮器14R、14L难以妨碍气囊22R、22L的展开,因此在这一点上也具有能够使气囊22R、22L顺利且切实地展开的优点。
又,根据上述车辆1,由于各气囊装置20R、20L在各冲起执行器28工作且发动机罩4开始冲起的时刻进行工作,藉此,也具有能够通过各气囊22R、22L的展开来辅助发动机罩4的冲起动作,并使各气囊22R、22L尽可能迅速地展开的优点。
[其他、变形例等]
另,上述车辆1是根据本发明的行人保护装置所适用的车辆1的优选的实施形态的例示,其具体结构在不偏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
(1)上述实施形态中,形成为ECU32以使各气囊22R、22L的展开完成时刻之间产生时间差的形式控制各气囊装置20R、20L的工作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是以使各气囊装置20R、20L同时工作,且使各气囊22R、22L的展开完成时刻之间出现时间差的形式,使各气囊22R、22L在构造上存有差异。作为一个示例,可以考虑采用如图6所示的气囊22R、22L的结构。
图6是第一气囊22R、第二气囊22L的展开状态的剖视图。如同一附图所示,第一气囊22R、第二气囊22L的内部分别通过分隔壁34形成有展开用气体流路35,气囊基部24a的侧面形成有气体的入口36。
而且,右气囊22R的展开用气体流路35如图6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形成为从所述入口36导入的气体,沿气囊基部24a向其梢端部26流动,于此处进行U型转弯并向反方向流动,接着从气囊侧部24b的基端部向着梢端部流动,并于此处进行U型转弯的结构。即,右气囊22R形成有可以使气囊基部24a比气囊侧部24b先行充满气体的展开用气体流路35。
另一方面,左气囊22L的展开用气体流路35形成为以与右气囊22R相反的路线来填充气体的结构。即,左气囊22L的展开用气体流路35如图6中的虚线箭头所示,形成为自入口36导入的气体,从气囊基部24a的基端部沿气囊侧部24b向着其梢端部流动,于此处进行U型转弯并到达气囊基部24a,接着沿气囊基部24a向着其梢端部26流动,并于此处进行U型转弯的结构。即,左气囊22L形成有可以使气囊侧部24b比气囊基部24a先行充满气体的展开用气体流路35。
根据上述气囊22R、22L的结构,对于右气囊22R使气囊基部24a先进行展开,对于左气囊22L使气囊侧部24b先进行展开。因此,在使各气囊装置20R、20L同时工作的情况下,右气囊22R的梢端部26的展开仍比左气囊22L的梢端部26的展开完成得更早。因此,通过上述结构也可以享有与上述的车辆1相同的作用效果。
(2)各气囊22R、22L的具体形状可以从提高其展开性能、行人的撞击吸收能力等的观点出发进行适当变更。例如,各气囊22R、22L的气囊基部24a的梢端部26是如图7所示的剖面形状亦可。即,图7所示示例中,右气囊22R的梢端部26形成为前侧的厚度薄于后侧的结构,左气囊22L的梢端部26形成为后侧的厚度薄于前侧的结构。根据该结构,使得位于上侧的左气囊22L(梢端部26)难以窜向后方,进一步改善了行人的撞击吸收能力。
(3)上述实施形态中,以左气囊22L(气囊基部24a)的梢端部26切实地重叠于右气囊22R(气囊基部24a)的梢端部26上的形式,如图5中的(b)所示地在各梢端部26上设置有引导面。即,形成为右气囊22R的梢端部26的上表面相对下表面梢端向下倾斜,左气囊22L的梢端部26的下表面相对上表面梢端向上倾斜的形状。但是,也可以是仅在右气囊22R的任何一方的梢端部26上设置如上所述的引导面。
又,也可以是气囊22R、22L的梢端部26的剖面形状(与图5中的(b)对应的剖面的形状)为相对厚度方向中心厚度均等地进行变化的简单的梢端变细的形状。又,只要能在展开完成时使得各气囊22R、22L的梢端部26互相良好地重叠,那么各梢端部26不一定要是梢端变细(楔形)而是具有一定的厚度的形状亦可。
(4)上述实施形态中,左气囊22L的梢端部26重叠于右气囊22R的梢端部26的上侧,当然,也可以是右气囊22R的梢端部26重叠于左气囊22L的梢端部26的上侧。即,也可以是左气囊22L的梢端部26钻入先行完成展开的右气囊22R的梢端部26的下侧。此时,例如,以使气囊22R、22L的梢端部26的剖面形状(即引导面的形状)与如图5中的(b)所示例子相反的形式形成该气囊22R、22L的梢端部26是较为优选的。
(5)上述实施形态未特别提及,还可以是所述ECU32根据雨刮器装置14是否工作来变更各气囊装置20R、20L的工作时刻。具体而言,还可以是在雨刮器装置14停止时,使各气囊装置20R、20L同时工作,仅在雨刮器装置14工作时,以使右气囊装置20R早于左气囊装置20L进行工作的形式,控制各气囊装置20R、20L的工作。
即,由于雨刮器工作中左雨刮器14L尤其容易妨碍左气囊22L的展开,因此还可以仅在该种情况下使气囊的展开之间存在时间差。
(6)上述实施形态的车辆1为右侧驾驶规格,但本发明同样也可适用于左侧驾驶规格。此时,雨刮器装置14的雨刮器14R、14L的朝向为与图1左右相反的朝向,因此只要左气囊22L的展开比右气囊22R的展开先行完成,且右气囊22R(气囊基部24a)的梢端部26重叠于左气囊22L(气囊基部24a)的梢端部26之上即可。根据该结构,对于左侧驾驶规格的车辆1也可享有与右侧驾驶规格的车辆1相同的作用效果。此时,左气囊装置20L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气囊装置,右气囊装置20R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气囊装置,左雨刮器14L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雨刮器,右雨刮器14R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雨刮器。
另,较少见地,存在虽为右侧驾驶规格的车辆1但具备和左侧驾驶规格的车辆1相同的雨刮器装置14的情况,此时,只要装载和左侧驾驶规格相同的行人保护装置即可。相反地,对左侧驾驶规格的车辆1中那些具备和右侧驾驶规格的车辆1相同的雨刮器装置14的车辆,只要装载和右侧驾驶规格相同的行人保护装置即可。
(7)上述实施形态中,发动机罩4的反面配置有各气囊装置20R、20L,但也可以是各气囊装置20R、20L配置于前围板部10。又,也可以是各气囊装置20R、20L中的一侧配置于发动机罩4的反面,另一侧配置于前围板部10。另,在气囊装置20R、20L配置于前围板部10的情况中,除该气囊装置20R、20L固定于前围板部10的上表面的情况以外,还包括气囊装置20R、20L固定于前围板部10的内部,且气囊22R、22L从该前围板部10进行展开的情况。
符号说明:
1  车辆;
4  发动机罩;
6  前挡风玻璃;
10 前围板部;
12 前围栅板;
14  雨刮器装置;
14R 右雨刮器(第一雨刮器);
14L 左雨刮器(第二雨刮器);
20  行人用气囊装置;
20R 右气囊装置(第一气囊装置);
20L 左气囊装置(第二气囊装置);
22R 右气囊(第一气囊);
22L 左气囊(第二气囊);
24a 气囊基部;
24b 气囊侧部;
26  梢端部;
32  ECU(控制装置)。

Claims (10)

1.一种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人保护装置装载于具备配置于前挡风玻璃前方的前围板部且向同一方向摇动的一对雨刮器以及覆盖发动机室且后端部位于所述前围板部的上方的发动机罩的车辆,
所述行人保护装置具备:
第一气囊装置,所述第一气囊装置在以车辆的中央部为界将车宽方向的一侧定义为第一区域、将另一侧定义为第二区域时配置于第一区域中的所述发动机罩的后端部的下方,且具备在沿所述前挡风玻璃中属于第一区域的部分展开的第一气囊;以及
第二气囊装置,所述第二气囊装置配置于第二区域中的所述发动机罩的后端部的下方,且具备在沿所述前挡风玻璃中属于第二区域的部分展开的第二气囊;
所述一对雨刮器包括擦拭所述前挡风玻璃中主要属于第一区域的部分的第一雨刮器;以及在比该第一雨刮器的转动支点更靠近所述车辆的中央部的位置上具有转动支点,且擦拭所述前挡风玻璃中主要属于第二区域的部分的第二雨刮器;
所述第一气囊以及所述第二气囊分别具有在沿车宽方向的车辆的中央部互相上下重叠的梢端部;
所述第一气囊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气囊装置使所述第一气囊的梢端部的展开比所述第二气囊的梢端部的展开先完成;
所述车辆具备在沿车宽方向的所述前挡风玻璃的两端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柱部,
所述第一气囊装置使所述第一气囊中的所述梢端部比所述柱部侧的端部先充满展开用气体,所述第二气囊装置使所述第二气囊中的柱部侧的端部比所述梢端部先充满展开用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气囊以及所述第二气囊中至少一侧的气囊具备将所述第二气囊的梢端部引导至所述第一气囊的梢端部的上侧的引导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气囊分别具备:沿所述前围板部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气囊基部;从该气囊基部沿所述柱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气囊侧部;和形成于所述气囊基部及所述气囊侧部的内部的展开用气体流路;
所述第一气囊的展开用气体流路具有使气囊基部比气囊侧部先充满展开用气体的形状;
所述第二气囊的展开用气体流路具有使气囊侧部比气囊基部先充满展开用气体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为了使所述第一气囊比所述第二气囊先进行工作而控制所述第一、第二气囊装置的工作的控制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仅在所述第一雨刮器运转时,为了使所述第一气囊比第二气囊先进行工作而控制所述第一、第二气囊装置的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1、2、3、5中任一项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围板部包括具备后侧低于前侧的段差部的前围栅板,
所述第一、第二雨刮器配置于所述段差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围板部包括具备后侧低于前侧的段差部的前围栅板,
所述第一、第二雨刮器配置于所述段差部。
8.根据权利要求1、2、3、5、7中任一项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气囊的所述梢端部呈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从前方侧向后方侧梢端变细的形状,所述第一气囊的所述梢端部呈从所述后方侧向所述前方侧梢端变细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气囊的所述梢端部呈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从前方侧向后方侧梢端变细的形状,所述第一气囊的所述梢端部呈从所述后方侧向所述前方侧梢端变细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气囊的所述梢端部呈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从前方侧向后方侧梢端变细的形状,所述第一气囊的所述梢端部呈从所述后方侧向所述前方侧梢端变细的形状。
CN201780003085.0A 2016-03-29 2017-03-15 行人保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256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6584 2016-03-29
JP2016066584A JP6350574B2 (ja) 2016-03-29 2016-03-29 歩行者保護装置
PCT/JP2017/010463 WO2017169796A1 (ja) 2016-03-29 2017-03-15 歩行者保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25699A CN108025699A (zh) 2018-05-11
CN108025699B true CN108025699B (zh) 2020-06-19

Family

ID=59965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03085.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025699B (zh) 2016-03-29 2017-03-15 行人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37657B2 (zh)
EP (1) EP3412518A4 (zh)
JP (1) JP6350574B2 (zh)
CN (1) CN108025699B (zh)
WO (1) WO20171697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19613B2 (ja) * 2018-03-28 2021-08-1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0850699B2 (en) * 2018-06-20 2020-12-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 airbag
US11125253B2 (en) * 2019-09-09 2021-09-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neumatic articulating structure system with internal tile architecture
US20210107419A1 (en) * 2019-10-09 2021-04-15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assembly
JP2023128139A (ja) * 2022-03-03 2023-09-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物体保護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1929A (en) * 1989-04-26 1991-07-16 Daimler-Benz Ag Safety device for the occupants of a motor vehicle
JPH07232615A (ja) * 1994-02-23 1995-09-05 Toyota Motor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0930368A (ja) * 1995-07-21 1997-02-04 Toyota Motor Corp 歩行者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7203815A (ja) * 2006-01-31 2007-08-16 Nippon Plast Co Ltd 車外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184149A (ja) * 2007-01-31 2008-08-14 Nippon Plast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4816701A (zh) * 2014-01-31 2015-08-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331649A (ja) * 1991-05-01 1992-11-19 Nissan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ウォッシャー装置
JP2005138749A (ja) * 2003-11-07 2005-06-02 Takata Corp 歩行者等の保護装置
JP4403913B2 (ja) 2004-07-30 2010-01-2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526593A (ja) * 2005-01-05 2008-07-24 オートモーティブ システムズ ラボラトリィ、 インク. エアバッグシステム
JP4342501B2 (ja) * 2005-10-18 2009-10-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893043B2 (ja) * 2006-01-17 2012-03-07 タカタ株式会社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5050356B2 (ja) * 2006-01-25 2012-10-17 タカタ株式会社 歩行者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291821B2 (ja) * 2006-01-25 2009-07-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997614B2 (en) * 2006-02-27 2011-08-16 Mazda Motor Corporation Airbag device
JP2007308110A (ja) * 2006-05-22 2007-11-29 Toyota Central Res & Dev Lab Inc 歩行者保護装置
KR101020549B1 (ko) * 2008-09-04 2011-03-09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외장에어백 장치
KR101047561B1 (ko) * 2008-09-09 2011-07-0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외장에어백 장치
JP4680292B2 (ja) * 2008-11-04 2011-05-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4024059B (zh) * 2011-12-29 2016-08-2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汽车用安全气囊系统
US8851510B1 (en) * 2013-03-15 2014-10-07 Autoliv Asp, Inc. Curtain airbag assembly with a reinforced region
KR20150124003A (ko) * 2014-04-25 2015-11-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의 보행자 에어백 시스템
JP6097782B2 (ja) * 2015-03-31 2017-03-15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車外用エアバッグ
US9731677B1 (en) * 2016-04-18 2017-08-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assive restraint system
US10471927B1 (en) * 2017-09-13 2019-11-12 Waymo Llc Tethered airbag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31929A (en) * 1989-04-26 1991-07-16 Daimler-Benz Ag Safety device for the occupants of a motor vehicle
JPH07232615A (ja) * 1994-02-23 1995-09-05 Toyota Motor Corp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H0930368A (ja) * 1995-07-21 1997-02-04 Toyota Motor Corp 歩行者保護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7203815A (ja) * 2006-01-31 2007-08-16 Nippon Plast Co Ltd 車外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184149A (ja) * 2007-01-31 2008-08-14 Nippon Plast Co Ltd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4816701A (zh) * 2014-01-31 2015-08-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保护行人的气囊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092272A1 (en) 2019-03-28
WO2017169796A1 (ja) 2017-10-05
CN108025699A (zh) 2018-05-11
EP3412518A4 (en) 2018-12-19
US10737657B2 (en) 2020-08-11
JP2017177986A (ja) 2017-10-05
EP3412518A1 (en) 2018-12-12
JP6350574B2 (ja) 2018-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25699B (zh) 行人保护装置
CN108025698B (zh) 行人保护装置
JP4692565B2 (ja) 車両用後突センサ搭載構造
EP1937518B1 (en) Hood airbag device
CN101253072B (zh) 气囊以及气囊装置
WO2015162828A1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2003081052A (ja) 自動車のフード構造
JP7143237B2 (ja) フードポップアップ構造
CN107921924B (zh) 行人保护装置
JP2007191102A (ja)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JP6623021B2 (ja)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JP2015147505A (ja) 歩行者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歩行者保護装置
JP6372509B2 (ja) 歩行者保護装置
JP2009107518A (ja) 車両用歩行者保護装置
KR100805453B1 (ko) 조수석 에어백 도어 구조
JP6757455B2 (ja)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JP5107443B2 (ja) 車両におけるボンネット支持装置
JP4123263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JP4703292B2 (ja) 車両におけるボンネット支持装置
JP2020083258A (ja) 歩行者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137416A (ja) 車両用可動バンパ構造
JPH03109150A (ja) 自動車のエアバッグ装置
KR20140073843A (ko) 상용차의 가변 스티어링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