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5223A - 离子发生装置、离子发生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离子发生装置、离子发生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5223A
CN107925223A CN201680011294.5A CN201680011294A CN107925223A CN 107925223 A CN107925223 A CN 107925223A CN 201680011294 A CN201680011294 A CN 201680011294A CN 107925223 A CN107925223 A CN 1079252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nerating device
ion generating
resin
sparking electrode
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12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925223B (zh
Inventor
西田弘
冈野哲之
大江信之
山下光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9252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52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9252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52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7/00Ion beam tubes
    • H01J27/02Ion sources; Ion guns
    • H01J27/26Ion sources; Ion guns using surface ionisation, e.g. field effect ion sources, thermionic ion sour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L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STERILISING MATERIALS OR OBJECTS IN GENERAL;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CHEMICAL ASPECTS OF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MATERIALS FOR BANDAGES,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OR SURGICAL ARTICLES
    • A61L9/00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 A61L9/16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using physical phenomena
    • A61L9/22Ionis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38Particle charging or ionising stations, e.g. using electric discharge, radioactive radiation or flames
    • B03C3/383Particle charging or ionising stations, e.g. using electric discharge, radioactive radiation or flames using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3/00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 B60H3/0071Electrically conditioning the air, e.g. by ioni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92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by electrical means, e.g. by applying electrostatic fields or high volta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7/00Ion beam tubes
    • H01J27/02Ion sources; Ion guns
    • H01J27/20Ion sources; Ion guns using particle beam bombardment, e.g. ionisers
    • H01J27/22Metal ion 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9/00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 H01T19/04Devices providing for corona discharge having point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oxicology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Plasma Technology (AREA)

Abstract

制造离子发生装置时一致性能下降的风险。离子发生装置(1)包括通过放电产生离子的放电电极(21),放电电极具有(i)用于将该放电电极安装于本装置的安装部(33a)、和(ii)包括多个线形的导体的毛刷部。安装部(33a)捆扎所述毛刷部的基端部以保持,绝缘密封材料(41)密封安装部(33a)的基端部。并且,保护树脂(29)至少覆盖毛刷基端面(25t)。

Description

离子发生装置、离子发生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离子发生装置、该离子发生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该离子发生装置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杀菌或除臭等,使用离子发生装置。
一般而言,离子发生装置具备通过放电产生离子的放电电极。在离子发生装置中,例如,通过在施加有高电压的放电电极的前端和感应电极之间产生电晕放电而产生离子。
作为通过如上那样施加高电压而产生离子的放电电极,已知有毛刷状放电电极,该电极是捆绑多个纤维状导体的根部而成的。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毛刷状放电电极,该放电电极是将碳纤维束的一部分从金属管的一端部伸出规定长度,并在该状态将金属管与碳纤维束的另一端部压合固定而成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3-229232号公报(2003年8月15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8-34220号公报(2008年2月14日公开)]
专利文献3: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12-38510号公报(2012年2月23日公开)]
专利文献4:日本国登录实用新案公报[实用新案登录第3112435号公报(2005年8月11日公开)]
专利文献5:日本国登录实用新案公报[实用新案登录第3174998号公报(2012年4月19日公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此,制造离子发生装置时,为了对高电压可以绝缘保护,一部分的部材通过树脂密封。作为一个例子,可以想到用于将放电电极安装于基板的安装部的基端部通过树脂密封的构成。
但是,如后面所述,通过树脂密封安装部的基端部时,树脂材料会附着于放电电极,有可能离子发生装置的性能下降。
本发明为基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制造离子发生装置时抑制性能下降的风险。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子发生装置包括通过放电产生离子的放电电极,所述放电电极具有,用于将该放电电极安装于本装置的安装部、和包括多个线形的导体的毛刷部,所述安装部捆扎所述毛刷部的基端部以保持,所述离子发生装置还设有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所述第一树脂密封所述安装部的基端部,所述第二树脂至少覆盖所述毛刷部的基端面。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起到在制造离子发生装置时可以抑制性能下降的风险的效果。
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子发生装置的放电电极以及其周边的构成的图。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子发生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子发生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正视图、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4是,示出了图2以及图4所示的放电电极以及保护板的概略构成的正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子发生装置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子发生装置的概略构成的正视图、俯视图及侧视图。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气设备的内部构成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气设备中送风方向和安装部的板面的朝向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2以及图4,阐述离子发生装置1的概略构成。图2是,示出了离子发生装置1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了离子发生装置1的概略构成的正视图、俯视图及侧视图。
如图2及图3所示,离子发生装置1具备:方形壳体10(外壳)、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12、高压变压器13(高压电路)、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盖体15、放电电极21、22及保护板51、52(突出部件)。
壳体10为前面及上面开口的箱形,由绝缘性树脂制成。壳体10的前部安装有外部连接用基板11。另外,壳体10内从前方依次收纳有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12、高压变压器13、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另外,壳体10的上面设有盖体15以覆盖外部连接用基板11、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12、高压变压器13。
外部连接用基板11的表面上设有多个(例如六个)连接端子16。多个连接端子16分别由外部连接用基板11的表面上所形成的导电膜所形成,例如通过印刷图案、电镀、溅射、CVD(ChemicalVaporDeposition)等形成。该导电膜由例如铜(Cu)、铝(Al)、金(Au)及它们的合金等材质构成,另外,具有数十μm级的膜厚(例如35μm的膜厚)。各连接端子16配置为在外部连接用基板11支撑在壳体10上的状态下露出壳体10的外侧。
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12上配置有高压变压器驱动电路。该高压变压器驱动电路用于通过来自外部的输入电压驱动高压变压器13。
高压变压器13通过上述高压变压器驱动电路驱动并用于升高输入电压。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上配置有离子发生元件。通过向该离子发生元件施加经高压变压器13升压后的电压使其产生正离子及负离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上述离子发生元件具备放电电极21、22及环状感应电极23、24。放电电极21安装于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一侧部,感应电极23形成在放电电极21的安装位置的周围。放电电极22安装于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另一侧部,感应电极24形成在放电电极22的安装位置的周围。
感应电极23为用于在与放电电极21之间形成电场的电极,感应电极24为用于在与放电电极22之间形成电场的电极。放电电极21为用于在与感应电极23之间产生负离子的电极,放电电极22为用于在与感应电极24之间产生正离子的电极。需要说明的是,感应电极23、24形成接地电位。
如图3所示,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表面覆盖有绝缘密封材料41(第一树脂、成型树脂)。作为绝缘密封材料41,例如,可以使用:加热硬化型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绝缘密封材料41可以是将树脂材料加热硬化而形成。
该绝缘密封材料41密封放电电极21、22的安装部33a、34a的基端部。此外,如后面所述,安装部33a、34a是,用于将放电电极21、22安装于作为本装置的离子发生装置1(更具体而言是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部件。通过设有绝缘密封材料41,对高电压可以绝缘保护安装部33a、34a。
绝缘密封材料41是,到相当于盖体15的表面的位置为止,覆盖绝缘密封材料41上,以使与盖体15的表面例如成为大致齐平。放电电极21、22从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表面垂直设置,且从绝缘密封材料41的表面突出。
放电电极21为具备多个线形的导体25,且为具备形成为毛刷状的前端部31及安装于多个导体25的基端部33的毛刷状放电电极。另外,放电电极22为具备多个线形的导体26,且具备形成为毛刷状的前端部32及安装于多个导体26的基端部34的毛刷状放电电极。
此外,前端部31、32是指从基端部33、34向前的部分,具体而言是指从捆绑为毛刷状的导体25、26的前端25a、26a至该导体25、26上,与基端部33、34的连接端(接触端)之间的部分。另外,线形包含丝状、纤维状、金属丝状。
放电电极21、22的前端部31、32由例如,金属、碳纤维、导电纤维、导电树脂等导电性材料形成。前端部31、32上的多个导体25、26每根的外径为5μm以上、30μm以下。通过将上述导体25、26的外径设为5μm以上,可以在确保上述导体25、26的机械强度的同时抑制上述导体25、26的电磨损。另外,通过将导体25、26的外径设为30μm以下,形成如头发一样弯曲的导体25、26,导体25、26容易产生扩散及摇摆。
导体25、26也可以分别为外径7μm的碳纤维,或者,也可以为外径12μm或25μm的SUS(不锈钢)制的导电纤维。
放电电极21的基端部33具备金属板状安装部33a及捆扎部33b,该安装部33a用于将放电电极21安装在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上,该捆扎部33b用于在上述连接端处捆扎前端部31上的多个导体25。同理,放电电极22的基端部34也具备金属板状安装部34a及捆扎部34b,该安装部34a用于将放电电极22安装在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上,该捆扎部34b用于在上述连接端处捆扎前端部32上的多个导体26。
接着,参照图4说明放电电极21的前端部31的长度。图4为表示图2及图3所示的放电电极21及保护板51的概略构成的正视图,示出了放电电极21的前端部31的形状根据施加于放电电极21(及感应电极23之间)上的电压而产生的变化的情况。此外,图中未示出的放电电极22也相同。
图4所示的L1表示放电电极21的前端部31的长度,即,多个线形的导体25从基端部33突出的长度(突出长度)。另外,图4所示的L2表示放电电极21的基端部33从盖体15,即从绝缘密封材料41突出(露出)的长度(突出长度)。
图4的(a)中,表示未向放电电极21施加电压的状态。此时,在放电电极21的前端部31,多个线形的导体25的前端处于闭合状态。
图4的(b)中,表示向放电电极21施加高电压脉冲的状态。此时,在放电电极21的前端部31,多个上述导体25分别因极性相同而电相斥,因此,上述导体25弯曲,其结果,从而形成刷毛前端打开的形状。
另一方面,由于在上述导体25的前端产生正离子,如上所述,多个上述导体25形成刷毛前端打开的形状,因此,产生正离子的区域的面积增大。因此,与针状放电电极相比,施加相同电压时,本实施方式的放电电极21的离子产生量增大。
图4的(c)中,表示进一步向放电电极21施加高电压脉冲的状态。此时,在放电电极21的前端部31,由于多个上述导体25彼此之间的电斥力增大,因此,形成毛刷前端进一步打开的形状。因此,离子产生量进一步增大。
另外,放电电极21的多个导体25被极性不同的感应电极23电吸引。因此,存在上述导体25中的一根或多根向感应电极23侧大幅度弯曲的担心。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导体25的突出长度L1小于基端部33的突出长度L2。因此,即使上述导体25被感应电极23电吸引并弯曲或者人接触等机械力作用于上述导体25使其弯曲,该导体25也不会与绝缘密封材料41接触。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以下不良情况的产生:在该导体25与绝缘密封材料41接触的接触部产生异常放电、漏电等,导致离子产生量降低或为零;壳体10内的变压器驱动电路用基板12、高压变压器13及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上产生异常放电、漏电等而破损;及离子发生装置1的噪声值增大。
另外,壳体10上由于高压变压器13而带有静电,因此,有时盖体15或绝缘密封材料41的表面上会附着尘埃等。特别是在绝缘密封材料41为加热硬化型环氧树脂等情况下,由于摩擦阻力较高,因此容易附着尘埃等,所以可能产生如上所述的异常放电、漏电等。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抑制该导体25与绝缘密封材料41接触的接触部产生异常放电、漏电等。
此外,作为放电电极21的前端部31、32的长度(上述导体25、26的突出长度L1),只要设定为如上所述那样小于基端部33、34的突出长度L2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但是,若前端部31、32的长度过短,则上述导体25、26难以弯曲,因此,上述导体25、26的扩展及摇摆变小,不能充分起到毛刷状放电电极的效果。另外,前端部31、32的长度越长,离子发生装置1体积越大。
因此,优选前端部31、32的长度采用3mm以上。此外,前端部31、32的长度也可以为5mm以上。另外,优选基端部33、34的突出长度L2为前端部31、32的长度(上述导体25、26的突出长度L1)的5倍以下。
接着,参照图2~图4对上述保护板51、52进行说明。离子发生装置1在制成之后至安装在各种电气设备之前这一期间,不一定以图2及图3所示的状态放置在放置台(未图示)上。例如,也可以在该状态反转而成的状态下放置在上述放置台上。
这样一来,当制造工序等中离子发生装置1倾翻时,存在产生破损(变形)的担心,如放电电极21、22与上述放置台等地板体(地板)接触,导致刷毛部分被压扁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各放电电极21、22相邻地突出设置有保护板51、52,分别用于保护放电电极21、22。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设置有放电电极21、22的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设于方形壳体10的上面的后部的一端。
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为矩形,放电电极21、22沿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长度方向排列。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面向边10a设置,以使作为与放电电极21、22的排列方向平行的边即长边14a,平行于壳体10的后部的边10a。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10的上面的后部的两侧端部与各放电电极21、22相邻地突出设置有保护板51、52。
保护板51、52隔着放电电极21、22并排设置在放电电极21、22的排列方向即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长度方向(即与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长边14a平行的方向)上。
保护板51、52的高度最大值大于放电电极21、22的高度,保护板51、52以相对于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表面较放电电极21、22的前端部31、32更为突出的方式,垂直地突出设置在绝缘密封材料41上或盖体15上部或者与盖体15一体成型。
由此,即使在离子发生装置1倾翻等情况下,也可以防止放电电极21、22与上述放置台等离子发生装置1外部的物体直接接触,从而防止因该接触引起的破损等。
在此,保护板51、52的高度是指上下方向的长度,即,从绝缘密封材料41的表面至保护板51的上面的高度、以及从绝缘密封材料41的表面至保护板52的上面的高度。
作为保护板51、52的高度,只要以相对于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表面较放电电极21、22的前端部31、32更为突出的方式形成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但是,当保护板51、52的高度增加时,离子发生装置1的体积相应增大。因此,作为保护板51、52的高度,例如,优选形成为,在离子发生装置1倾翻的情况下,放电电极21、22不会与上述放置台等离子发生装置1外部的物体直接接触这样的高度。
例如,优选从绝缘密封材料41的表面至保护板51、52的上面的高度形成为如下高度,即稍大于放电电极21、22上从绝缘密封材料41的表面至前端部31、32的前端的高度(即从绝缘密封材料41的表面至导体25、26的前端25a、26a的高度最大值)。
另外,保护板51、52分别与放电电极21、22间隔配置,使得放电电极21、22和保护板51、52之间的距离大于放电电极21、22的前端部31、32的长度。
因此,如图4的(b)、(c)所示,无论因导体25彼此之间或者导体26之间相互排斥,前端部31、32散开而导致无论导体25、26倾倒为何种角度,导体25、26均不会与保护板51、52直接接触,可以防止产生漏电。
隔着保护板51、52观察放电电极21、22时(即从与壳体10的边10a平行的方向观察离子发生装置1时),保护板51、52分别形成为板状,在该板状中,保护板51、52上与放电电极21、22的前端部31、32相对的部分形成缺口。因此,在保护板51上,与放电电极21相对地形成有露出前端部31的开口部51a。另一方面,在保护板52上,与放电电极22相对于地形成有露出前端部32的开口部52a。
通过如上那样在保护板51、52上形成开口部51a、52a,不会因保护板51、52阻碍放电电极21、22释放离子,从而能够良好地释放离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安装部33a、34a以板面的法线方向为前后方向的方式安装在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上。导体25、26容易倒向上述金属板状安装部33a、34a厚度较小的方向,另外,不易倒向上述金属板状安装部33a、34a厚度较大方向。因此,放电电极21、22容易倒向前后方向,不易倒向左右方向。因此,放电电极21、22的左右方向上所设置的保护板51、52不会接近放电电极21、22的导体25、26,可以有效防止漏电。
换而言之,优选放电电极21、22上的板状安装部33a、34a以从该安装部33a、34a至板面的法线方向上不存在保护板51、52的方式安装于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
接着,参照图1,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放电电极的周边构成。图1是,示出放电电极以及其周边构成的图,(a)是正视图,(b)是侧面图。此外,图1中作为放电电极的例子示出放电电极21,但是,以下的说明中放电电极22也是相同。
如上所述,捆扎部33b是捆扎(铆接)包括多个线形的导体25的毛刷(也可以称为毛刷部)的基端部以保持。并且,安装部33a的基端部通过绝缘密封材料41被密封。
并且,如图1所示,通过捆扎部33b捆扎的毛刷的基端部被保护树脂29(第二树脂)覆盖。该保护树脂29至少覆盖毛刷的基端面的部件。
此外,图1中,毛刷的基端面称为毛刷基端面25t。另外,保护树脂29可以是,例如,UV(紫外线)硬化性树脂等的树脂材料。保护树脂29是,通过对树脂材料照射紫外线使其硬化而形成。
以下,说明设有保护树脂29的优点。如上所述,线形的导体25分别具有非常小的外径(例如,7μm)。换而言之,各导体是以具有非常细长的形状的方式形成。
因此,捆扎多个导体25的毛刷的基端部(例如,毛刷基端面25t)上附着液体时,导体25之间产生显著的毛细管力,该液体通过毛细管力向毛刷的上部渗透。
并且,为了确保绝缘密封材料41的绝缘性能,制造绝缘密封材料41,优选设置用于提高绝缘密封材料41的质量的工序。作为一个例子,该工序可以是,对密封安装部33a的基端部的树脂材料(绝缘密封材料41的材料)进行真空消泡处理(后述的第二工序)。
上述处理中,通过真空消泡处理树脂材料,可以防止在绝缘密封材料41的内部中产生空隙,由此,可以确保绝缘密封材料41的绝缘性能。
但是,对树脂材料进行真空消泡时,排出树脂材料内的气泡的同时,有可能树脂材料飞散。因此,飞散的树脂材料贴合于毛刷的基端部时,该树脂材料通过毛细管力向毛刷的上部渗透。
并且,向毛刷的上部渗透树脂材料硬化时,可能抑制线形导体25的扩展。而且,放电电极21的离子产生能力会下降。即,会发生离子发生装置1的性能降低的缺点。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这样的缺点,设有保护树脂29。此外,保护树脂29在上述真空消泡的处理之前,作为离子发生装置1的部材预先设置。如上所述,由于保护树脂29覆盖毛刷基端面25t,从而可以防止异物(液体)附着于毛刷基端面25t。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1,由于设有保护树脂29,从而即便树脂材料飞散,可以防止飞散的树脂材料附着于毛刷基端面25t。并且,可以抑制制造离子发生装置时性能降低的风险。
此外,保护树脂29也作为粘结剂发挥功能,从而也可以得到将毛刷的基端部更加牢固的捆扎的优点。此时,为了说明该优点,讨论未设有保护树脂29的情况。
此时,毛刷的基端部仅通过捆扎部33b进行捆扎。因此,从捆扎部33b拔出一根导体25时,捆扎部33b的捆扎力(捆扎毛刷的基端部的力)会减弱。
并且,随着该捆扎力的减弱,从捆扎部33b很容易拔出导体25。因此,即便从捆扎部33b只拔出一根导体25的情况下,因捆扎力的减弱,导体25更加容易拔出,由此,有可能所有的导体25从捆扎部33b拔出。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1中,保护树脂29至少覆盖毛刷基端面25t而设置。因此,除了捆扎部33b之外,也通过保护树脂29可以保持毛刷的基端部。并且,如上所述,可以起到更加牢固捆扎毛刷的基端部的优点。
另外,硬化前的保护树脂29优选与硬化前的绝缘密封材料41相比,具有高粘度。作为一个例子,硬化前的绝缘密封材料41的粘度是1.6Pa·s,硬化前的保护树脂29的粘度是30Pa·s。如上所述,可以理解,硬化前的保护树脂29与硬化前的绝缘密封材料41相比,具有非常高的粘度(约18倍的粘度)。
根据该构成,硬化前的保护树脂29的粘度与硬化前的绝缘密封材料41的粘度相比高,由此,即便在保护树脂29硬化前,可以防止保护树脂29通过毛细管力快速地向毛刷的上部渗透。
即,形成保护树脂29的工序(后述的第三工序,例如,对保护树脂29的树脂材料照射紫外线硬化的工序)中,可以防止保护树脂29通过毛细管力快速地向毛刷的上部渗透。并且,可以更可靠地抑制放电电极21的离子产生能力的下降。
另外,保护树脂29的硬化前的粘度与绝缘密封材料41的硬化前的粘度高,从而即便硬化前的保护树脂29从毛刷基端面25t渗透,从保护树脂29的毛刷基端面25t渗透会慢,毛刷的基端部很容易硬化而停止。因此,保护树脂29不渗透到毛刷的上部,从而抑制放电电极的离子产生能力的下降。
此外,制造本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1的方法是,可以如下表述。即,该制造方法包含:放电电极21形成保护树脂29的工序(第一工序);形成保护树脂29的工序之后,将密封安装部33a的基端部的树脂材料真空消泡的工序(第二工序);使真空消泡的树脂材料硬化以形成绝缘密封材料41的工序(第三工序)。
如上所述,第一工序(例:对硬化前的保护树脂29照射紫外线的工序)中,预先形成保护树脂29,从而即便第二工序中飞散树脂材料,可以防止树脂材料附着于毛刷基端面25t。
因此,不会降低离子发生装置的性能,在第三工序中,可以形成高品质的(绝缘性能良好的)绝缘密封材料41。如上所述,根据上述制造方法,不会降低离子发生装置1的性能,可以制造离子发生装置1。
(变形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保护板51、52隔着放电电极21、22并排设置在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长度方向上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作为保护板的形成位置及高度,只要即使在离子发生装置1倾翻等情况下,也可以防止导体25、26与离子发生装置1外部的物体直接接触即可,也可以仅设置一个保护板。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设于壳体10的后部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也可以设于壳体10的前部、或者设于中央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有感应电极23、24,但也可以省略感应电极而由放电电极21、22产生正离子及负离子。但是,使用感应电极23、24时,放电电极21、22中的电场强度增大,离子产生量增加,故优选。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以及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另外,为了方便说明,对与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标记,省略其说明。
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离子发生装置2的概略构成的立体图,图6为表示离子发生装置2的概略构成的正视图、俯视图及侧视图。
离子发生装置2中,分别用于保护放电电极21、22的保护板61、62(突出部件)隔着放电电极21、22并排设置在与放电电极21、22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即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宽度方向(即与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短边14b平行的方向)上,其中,保护板61、62代替保护板51、52,同时,放电电极21、22的安装部33a、34a容易倒向的方向不同;在壳体10的侧面设有凹部90以代替外部连接用基板11,在该凹部90内设有多个连接端子91;除这两点外,其具有与实施方式一中的离子发生装置1相同的结构。
保护板61、62的高度最大值大于放电电极21、22的高度,保护板61、62以相对于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表面较放电电极21、22的前端部31、32更为突出的方式,垂直地突出设置在绝缘密封材料41上或盖体15的上部或者与盖体15一体成型。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离子发生装置2倾翻等情况下,也可以防止放电电极21、22与上述放置台等离子发生装置2外部的物体直接接触,从而可以防止该接触引起的破损等。
在此,保护板61、62的高度表示上下方向的长度,即,从绝缘密封材料41的表面至保护板61的上面的高度、以及从绝缘密封材料41的表面至保护板62的上面的高度。另外,保护板61、62的上面具体表示后述梁部71、81的上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保护板61、62的高度,与保护板51、52相同,只要相对于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表面较放电电极21、22的前端部31、32更为突出即可,没有特别限定。
但是,当保护板61、62的高度增加时,离子发生装置2的体积相应增大。因此,作为保护板61、62的高度,优选形成为,例如,在离子发生装置2倾翻的情况下,放电电极21、22不会与上述放置台等离子发生装置2外部的物体直接接触这样的高度。
例如,优选从绝缘密封材料41的表面至保护板61、62的上面的高度形成为如下高度,即稍大于放电电极21、22上从绝缘密封材料41的表面至前端部31、32的前端的高度(即从绝缘密封材料41的表面至导体25、26的前端25a、26a的高度最大值)。
保护板61、62彼此间隔相对配置,使得放电电极21、22和保护板61、62之间的距离大于放电电极21、22的前端部31、32的长度。
即,彼此相邻的保护板61、62之间的距离形成为放电电极21、22的前端部31、32的长度的2倍以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无论因导体25彼此之间或者导体26彼此之间相互排斥,前端部31、32散开而导致导体25、26倾倒为何种角度,导体25、26均不会与保护板61、62直接接触,可以防止产生漏电。
此外,例如,图5及图6中的前端部31、32有时因放电产生的静电而在导体25、26上附着尘埃等,从而导致放电量降低。因此,使用者有时需要拆下电气设备上所搭载的离子发生装置2,进行清扫以从前端部31、32的导体25、26除去尘埃等。
在此,上述保护板61、62之间的距离只要形成为放电电极21、22的前端部31、32的长度的2倍以上即可,其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设置为使用者的手指不会接触前端部31、32的导体25、26的距离。由此,可以防止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前端部31、32的导体25、26。
保护板61、62分别形成为眼镜状。具体而言,保护板61具备梁部71、支撑部72、73及支撑部74,其中,所述梁部71由与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表面平行的横板构成,所述支撑部72、73为支撑梁部71的两端的支柱,所述支撑部74为支撑梁部71的中央部的支柱。
彼此相邻的支撑部72、74之间及支撑部74、73之间设有开口。因此,保护板61上设有两个开口部61a、61b。
同理,保护板62也具备梁部81、支撑部82、83及支撑部84,其中,所述梁部81由与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表面平行的横板构成,所述支撑部82、83为支撑梁部81的两端的支柱,所述支撑部84为支撑梁部81的中央部的支柱。
彼此相邻的支撑部82、84之间及支撑部84、83之间设有开口。因此,保护板62上设有两个开口部62a、62b。
支撑部72、73分别彼此相对地突出设置在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另外,支撑部74与支撑部72、73彼此相对地突出设置在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
同理,支撑部82、83也分别彼此相对地突出设置在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另外,支撑部84与支撑部82、83彼此相对地突出设置在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
由此,梁部71、81分别与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长边14a平行地从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架设至另一端部。
隔着保护板61、62观察(即从与壳体10的边10a平行的方向观察离子发生装置2时)放电电极21、22时,放电电极21从开口部62a、61b露出,同时,放电电极22从开口部62b、61a露出。
这些开口部61a、61b、62a、62b例如,作为使搬运离子发生装置2的放电电极21、22所发生的离子的气体通过的通风口发挥功能。
在图5及图6所示的例子中,放电电极21、22的前端部31、32的前端部分(即导体25、26的前端部分)以被梁部71、81隐藏的高度于保护板61、62。
但是,保护板61、62的高度(即从绝缘密封材料41的表面至梁部71、81的上面的高度)只要设置为大于从绝缘密封材料41的表面至导体25、26的前端25a、26a的高度即可,也可以形成为如下高度,即放电电极21整体从开口部62a、61b露出,同时,放电电极22整体从开口部62b、61a露出。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如上所述那样放电电极21的至少一部分从开口部62a、61b露出,同时,放电电极22的至少一部分从开口部62b、61a露出,不会因保护板61、62阻碍放电电极21、22释放离子,从而良好地释放离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状安装部33a、34a以板面的法线方向为左右方向的方式安装在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上。如上所示,导体25、26容易倒向上述金属板状安装部33a、34a的厚度较小的方向,不易倒向上述金属板状安装部33a、34a的厚度较大的方向。
因此,放电电极21、22容易倒向左右方向,不易倒向前后方向。因此,放电电极21、22的前后方向上所设置的保护板61、62不会接近放电电极21、22的导体25、26,可以有效防止漏电。
换而言之,优选放电电极21、22上的板状安装部33a、34a以从该安装部33a、34a至板面的法线方向上不存在保护板61、62的方式安装于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
因此,如图5及图6所示,保护板61、62与放电电极21、22相邻地配置在与离子发生元件用基板14的短边14b平行的方向上,因此,导体25、26和保护板61、62不会接近,可以有效防止漏电。
此外,虽然省略了说明,但本实施方式自然也可以进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变形。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7以及图8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具备离子发生装置的电气设备进行说明。图7为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气设备100的内部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首先,参照图7阐述电气设备100的构成。
此外,下面,以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离子发生装置1作为离子发生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使用离子发生装置2作为离子发生装置的情况也相同。
如图7所示,电气设备100用于形成通风道102的风扇用壳体101的一部分上安装有离子发生装置1,该在通风道102为将离子发生装置1所产生的离子导向外部的通道。
因此,上述通风道102内设有离子发生装置1及送风装置103,该送风装置103吹送用于搬运离子发生装置1所产生的离子的气体。离子发生装置1设于送风装置103的送风方向的下游侧。此外,上述送风装置103可以为多叶片风扇、横流风扇或其它风扇。
另外,离子发生装置1可以为与电气设备100组建为一体的构成,也可以可拆卸地设置在电气设备100中。通过将离子发生装置1可拆卸地设置在电气设备100中,可以更换或清扫离子发生装置1,电气设备100容易维修。
作为电气设备100,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离子发生器、空调、除湿机、加湿器、空气净化器、暖风扇或其它设备。电气设备100可以为住宅用,也可以为车载用。例如,为了调整住宅室内、大厦的房间、医院病房、汽车车厢内、飞机机舱内或船舶内等的空气,优选使用电气设备100。
如上所述,安装部33a可以板状形成。安装部33a为板状时,优选考虑电气设备100的送风方向,设定板状的安装部33a的板面的朝向。
以下,参照图8,阐述电气设备100的送风方向和安装部33a的板面的朝向之间的关系。图8的(a)是,示出电气设备100的送风方向和安装部33a的板面的朝向之间的关系的图。
此外,图8的(a)中,作为放电电极的例子示出放电电极21,但是,以下的说明中放电电极22也是相同。另外,图8的(b)是,示出放大图8的(a)的放电电极21的付近的立体图。
此时,图8中,为了将离子放出电气设备100的外部,吹送搬运该离子的气体的方向称为送风方向。如图8所示,优选离子发生装置1安装于电气设备100,以使安装部33a的板面平行于送风方向。
其理由是为了,通过安装部33a的板面平行于送风方向,可以减少安装部33a中受到送风的面的面积。因此,防止安装部33a妨碍送风的情况,从而电气设备100可以实现有效地送风。
另外,通过安装部33a设为板状,与安装部形成为直径小的(细长)管状时相比,可以提高该安装部的的机械强度。因此,即便对安装部33a施加外力,可以降低安装部33a的变形(例:弯曲)或者损坏的可能性。
(变形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电气设备100具备送风装置103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送风装置103不是必须的。例如,也可以通过热对流将离子发生装置1所产生的离子排出外部。
(总结)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子发生装置(1)包括通过放电产生离子的放电电极(例如,放电电极21),上述放电电极具有,用于将该放电电极安装于本装置的安装部(例如,安装部33a)、和包括多个线形的导体(例如,导体25)的毛刷部,上述安装部捆扎上述毛刷部的基端部以保持,所述离子发生装置还设有第一树脂(绝缘密封材料41)和第二树脂(保护树脂29),所述第一树脂密封上述安装部的基端部,所述第二树脂至少覆盖上述毛刷部的基端面(毛刷基端面25t)。
如上所述,线形的导体分别具有非常小的外径。换而言之,各导体是以具有非常细长的形状的方式形成。因此,捆扎多个导体的毛刷的基端部上附着液体时,导体之间产生显著的毛细管力,该液体通过毛细管力向毛刷的上部渗透。
另外,如上所述,形成第一树脂时,有可能飞散树脂材料(第一树脂的材料)。这样的壳体会在为了提高第一树脂的品质真空消泡树脂材料的情况下发生。并且附着于导体的树脂材料硬化时,抑制线形的导体的扩展,从而放电电极的离子产生能力会下降。
但是,根据上述构成,捆扎部设有至少覆盖毛刷部的基端面的第二树脂。因此,即便飞散树脂材料,可以防止飞散的树脂材料附着于毛刷部的基端面。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子发生装置,可以起到抑制制造时的性能低下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子发生装置,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第二树脂的硬化前的粘度高于上述第一树脂的硬化前的粘度。
根据上述的构成,第二树脂的硬化前的粘度与第一树脂的硬化前的粘度相比高,由此,即便在第二树脂硬化前,可以防止该第二树脂通过毛细管力快速地向毛刷的上部渗透。因此,可以起到更可靠地抑制放电电极的离子而保持能力的下降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子发生装置,在上述第一或者第二实施方式中,优选从上述第二树脂的上述毛刷部的基端面渗透被该毛刷部的基端部停止。
根据上述的构成,即便硬化前的第二树脂从毛刷部的基端面渗透,该第二树脂不会渗透到毛刷部的上部。因此,可以起到更可靠地抑制放电电极的离子而保持能力的下降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的制造方法是,在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任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子发生装置的制造方法,优选包括:上述放电电极形成第二树脂的工序;形成上述第二树脂的工序之后,真空消泡密封安装部的基端部的树脂材料的工序;使真空消泡的树脂材料硬化以形成上述第一树脂的工序。
如上所述,在真空消泡树脂材料的工序中,即便飞散该树脂材料,可以防止飞散的树脂材料附着于毛刷部的基端面。因此,根据上述构成,可以起到不会降低离子发生装置的性能,制造该离子发生装置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气设备(100)优选包括上述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任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子发生装置。
根据上述构成,可以起到实现包括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子发生装置的电气设备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气设备,在上述第五实施方式中,优选设有上述离子发生装置,所述离子发生装置为了将上述离子放出至上述电气设备的外部,吹送搬运该离子的气体的方向作为送风方向,上述安装部为板状,该安装部的板面平行于上述送风方向。
根据上述构成,板状的安装部中,可以减少受到送风的面的面的面积。因此,防止板状的安装部妨碍送风的情况。另外,通过安装部设为板状,与安装部形成为直径小的(细长)管状时相比,可以提高该安装部的的机械强度。即,电气设备实现有效地送风的同时,可以起到提高安装部的的机械强度的效果。
(付记事项)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中能够进行各种变更,将分别公开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而且,通过将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本发明的其它表述)
此外,本发明也能够如下表述。
即,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离子发生装置包括:基板;放电电极,其保持于上述基板以产生离子;成型树脂,其使上述放电电极突出,覆盖上述基板,上述放电电极含有多个线形的导体、和铆接所述多个导体的捆扎部,上述多个导体的成型树脂侧的端部涂布树脂。
符号说明
1、2 离子发生装置
21、22 放电电极
25、26 导体
25t 毛刷基端面(毛刷部的基端面)
29 保护树脂(第二树脂)
33a、34a 安装部
41 绝缘密封材料(第一树脂)
100 电气设备

Claims (5)

1.一种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放电产生离子的放电电极,
所述放电电极具有,用于将该放电电极安装于本装置的安装部、和包括多个线形的导体的毛刷部,
所述安装部捆扎所述毛刷部的基端部以保持,
所述离子发生装置还设有第一树脂和第二树脂,所述第一树脂密封所述安装部的基端部,所述第二树脂至少覆盖所述毛刷部的基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树脂的硬化前的粘度高于所述第一树脂的硬化前的粘度。
3.一种制造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放电电极形成第二树脂的工序;
形成所述第二树脂的工序之后,真空消泡密封所述安装部的基端部的树脂材料的工序;
使真空消泡的树脂材料硬化以形成所述第一树脂的工序。
4.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离子发生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所述离子放出至所述电气设备的外部,吹送搬运该离子的气体的方向作为送风方向,
所述安装部为板状,其安装于所述离子发生装置,以使该安装部的板面平行于所述送风方向。
CN201680011294.5A 2015-09-02 2016-02-09 离子发生装置、离子发生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气设备 Active CN1079252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73250 2015-09-02
JP2015173250A JP6526525B2 (ja) 2015-09-02 2015-09-02 イオン発生装置、イオン発生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機器
PCT/JP2016/053833 WO2017038111A1 (ja) 2015-09-02 2016-02-09 イオン発生装置、イオン発生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5223A true CN107925223A (zh) 2018-04-17
CN107925223B CN107925223B (zh) 2019-11-19

Family

ID=58187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1294.5A Active CN107925223B (zh) 2015-09-02 2016-02-09 离子发生装置、离子发生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748733B2 (zh)
JP (1) JP6526525B2 (zh)
KR (1) KR101948460B1 (zh)
CN (1) CN107925223B (zh)
SG (1) SG11201706607YA (zh)
WO (1) WO201703811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01298B1 (ko) * 2015-02-17 2021-01-11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전기집진용 대전장치
JP6612084B2 (ja) * 2015-08-05 2019-11-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6526525B2 (ja) * 2015-09-02 2019-06-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イオン発生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機器
WO2018189928A1 (ja) * 2017-04-10 2018-10-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放電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FR3072891B1 (fr) * 2017-10-28 2019-11-08 Ancilia Protect Ltd Ioniseur equipe d’un accelerateur de flux ionique notamment pour la protection contre les moustiques
US20200330640A1 (en) * 2017-11-28 2020-10-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on generator, apparatus, method for providing climate-controlled space, method of stress reduction, method of improving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and method of improving degree of comfort
US10786818B2 (en) * 2018-02-09 2020-09-29 Aviation Clean Air, Llc Aircraft proactive air and surface purification component
EP3752209A4 (en) * 2018-02-12 2021-10-27 Global Plasma Solutions, Inc SELF-CLEANING ION GENERATOR DEVICE
CN112534663A (zh) * 2018-08-10 2021-03-19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产生装置
KR102616653B1 (ko) * 2018-12-14 2023-12-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탄소섬유 대전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가전기기
KR102537336B1 (ko) * 2022-08-31 2023-06-05 조효섭 공기살균장치
KR102582042B1 (ko) * 2023-06-23 2023-09-25 주식회사 쏠라페 대형 공간 확장 적용이 가능한 고농도 이온 발생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살균 정화 장치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48102A1 (en) * 1980-09-11 1982-03-24 PENNY & GILES POTENTIOMETERS LIMITED Air ionization devices
CN2524406Y (zh) * 2001-12-30 2002-12-04 西安交通大学 在放电尖端上生长碳纳米管阵列的负离子发生器
CN1589910A (zh) * 2003-09-03 2005-03-09 株式会社爱恩光 用于产生阴离子并净化空气的发光装置
JP2015005387A (ja) * 2013-06-20 2015-01-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93270B2 (ja) 1994-10-17 2003-04-07 増田 佳子 コロナ放電ユニット
US5958165A (en) * 1996-07-19 1999-09-28 Ngk Insulators,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eramic member
JPH1074576A (ja) * 1996-09-02 1998-03-17 Kazuo Okano イオン発生装置用放電電極
JPH11168276A (ja) * 1997-12-04 1999-06-22 Sony Corp 部品実装方法
JP2000340393A (ja) 1999-05-28 2000-12-08 Ishiyama Seisakusho:Kk 高圧印加式除電器の除電電極である放電電極のスパッタリング現象防止、オゾン発生防止、並びに発光作用防止又真空層内の帯電除去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03942B2 (ja) * 2001-03-15 2012-03-28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イオン発生装置
JP2003229232A (ja) 2002-01-31 2003-08-15 Nihon Seimitsu Co Ltd 電極および電極の製造方法
JP3089869U (ja) 2002-05-10 2002-11-15 實慶 孫 軟式安全マイナスイオン発生器
JP3112435U (ja) 2005-01-07 2005-08-11 侯彩鳳 マイナスイオン空気浄化灯
TWI282399B (en) * 2005-03-28 2007-06-11 Jiun-Guang Luo The device and method of an air ionizer (ion generator)
WO2007078135A1 (en) 2005-12-30 2007-07-12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Vehicle air purifier with a negative and positive ion generator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KR200429549Y1 (ko) 2006-07-05 2006-10-24 주식회사 성창에어텍 자동차용 공기청정기
JP2008034220A (ja) 2006-07-28 2008-02-14 Andes Denki Kk 放電電極素子およびイオナイザー
JP2008112714A (ja) * 2006-10-05 2008-05-15 Vector:Kk イオン風発生装置
JP2008101818A (ja) * 2006-10-18 2008-05-01 Hitachi Appliances Inc 空気調和機
KR100903315B1 (ko) 2006-10-31 2009-06-16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이온발생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2008257897A (ja) * 2007-03-31 2008-10-23 Yushin Precision Equipment Co Ltd 除電器の放電用電極
JP4783805B2 (ja) 2008-03-27 2011-09-28 春日電機株式会社 直流式バー形除電電極構造
JP5014269B2 (ja) * 2008-06-20 2012-08-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作業機における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CN201478694U (zh) 2009-08-27 2010-05-19 山东金泽尔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离子发生器
WO2011111293A1 (ja) * 2010-03-10 2011-09-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Led封止樹脂体、led装置およびled装置の製造方法
JP4803306B1 (ja) * 2010-04-07 2011-10-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電池パックの製造方法
JP2012038510A (ja) 2010-08-05 2012-02-23 Seiko Denki Kk イオン発生器
JP4949507B2 (ja) * 2010-08-20 2012-06-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5041495B2 (ja) 2010-11-01 2012-10-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
JP5192090B2 (ja) * 2011-05-18 2013-05-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TWM432712U (en) 2011-11-11 2012-07-01 da-peng Lai Wind powered negative ion generator
JP6004525B2 (ja) 2012-08-02 2016-10-1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KR102102759B1 (ko) 2013-05-13 2020-04-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온발생기 및 이를 갖는 공기조화기
CN106953237A (zh) * 2013-10-02 2017-07-14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装置和电气设备
JP6062561B2 (ja) * 2013-10-02 2017-01-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CN105493361B (zh) 2014-03-31 2018-01-09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装置和电气设备
CN204165142U (zh) 2014-08-27 2015-02-18 深圳市同盛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负离子空气净化器
JP6595823B2 (ja) 2015-07-10 2019-10-2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ブラシ電極の製造方法
JP6612084B2 (ja) * 2015-08-05 2019-11-2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6526525B2 (ja) * 2015-09-02 2019-06-0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イオン発生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機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048102A1 (en) * 1980-09-11 1982-03-24 PENNY & GILES POTENTIOMETERS LIMITED Air ionization devices
CN2524406Y (zh) * 2001-12-30 2002-12-04 西安交通大学 在放电尖端上生长碳纳米管阵列的负离子发生器
CN1589910A (zh) * 2003-09-03 2005-03-09 株式会社爱恩光 用于产生阴离子并净化空气的发光装置
JP2015005387A (ja) * 2013-06-20 2015-01-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53621A1 (en) 2018-02-22
CN107925223B (zh) 2019-11-19
US10748733B2 (en) 2020-08-18
JP2017050183A (ja) 2017-03-09
KR101948460B1 (ko) 2019-02-14
JP6526525B2 (ja) 2019-06-05
SG11201706607YA (en) 2018-03-28
WO2017038111A1 (ja) 2017-03-09
KR20170105091A (ko) 2017-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5223A (zh) 离子发生装置、离子发生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电气设备
CN107925224B (zh) 离子发生装置及电气设备
CN108780982A (zh) 离子发生装置以及离子发生装置的制造方法
US20170120256A1 (en) Electric dust coll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200808133A (en) Destaticizing apparatus and discharge module
ATE556467T1 (de)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WO2018207385A1 (ja) 放電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TWI645141B (zh) 放電裝置及電氣機器
CN207021513U (zh) 离子产生装置及电气设备
KR20100009424A (ko) 이온발생용 전극 구조물
JP6591823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WO2015050045A1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電気機器
JP2011086533A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WO2017038112A1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CN217464790U (zh) 一种用于超薄电晕消毒模块的高压模块
TW201814989A (zh) 放電裝置及電氣機器
CN109690893A (zh) 放电装置及电气设备
JP2006228513A (ja) イオン発生素子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イオン発生装置
TWI653994B (zh) Plasma generating component
CN215295280U (zh) 内置式等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消毒装置
TH3577C3 (th) อุปกรณ์สร้างไอออนประจุบวกและประจุลบสำหรับฆ่าเชื้อโรคในอากาศ
TH3577A3 (th) อุปกรณ์สร้างไอออนประจุบวกและประจุลบสำหรับฆ่าเชื้อโรคในอากาศ
CN204010852U (zh) 复合绝缘子
CN107320837A (zh) 一种用于微创手术器械的多孔导丝定位器
TW200729658A (en) Separation of high-voltage covering wires to avoid erosion due to electrical discharge in the fix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