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922722A -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922722A
CN107922722A CN201680046743.XA CN201680046743A CN107922722A CN 107922722 A CN107922722 A CN 107922722A CN 201680046743 A CN201680046743 A CN 201680046743A CN 107922722 A CN107922722 A CN 1079227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composition
copolymer
carbon number
poly carbonate
carbonat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467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本义生
村上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922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9227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8Block or graft polymers
    • C08G64/186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G77/445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 C08G77/448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carbonat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12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unsaturated nitri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which oxygen atoms are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8L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C08L33/1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btained by polymerisation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23/00 - C08L53/00
    • C08L55/02ABS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共聚物(B)和共聚物(C),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含有特定结构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所述共聚物(B)具有源自丙烯腈和苯乙烯的结构单元且不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所述共聚物(C)具有源自丁二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上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为0.1~10质量%,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上述丙烯腈的结构单元和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上述苯乙烯的结构单元的总含量为8~45质量%,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上述丁二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10质量%,上述(A)的粘均分子量(Mv)为20,000~25,000。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聚合物(以下也称为“PC-POS”)由于其高耐冲击性、耐化学品性及阻燃性等优异的性质而受到关注。因此,期待包含PC-POS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被广泛用于电气设备领域、电子设备领域、汽车领域等各种领域。特别是,在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影机、电动工具等的壳体、及其他日用品中的应用正在扩展。
关于上述包含PC-POS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对进一步提高耐冲击性、阻燃性、以及赋予流动性等其他特性进行了研究。例如,专利文献1、2中公开了以下热塑性树脂:其分别含有规定量的聚碳酸酯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以下也称为“A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以下也称为“ABS”)、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含磷阻燃剂,从而提高流动性、阻燃性而不使冲击强度实质性地恶化。
在专利文献3、4中,作为维持优异的阻燃性且满足成形性、耐冲击性、刚性、且能够成形为热稳定性优异的成形体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公开了含有聚碳酸酯树脂、苯乙烯系树脂及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和/或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硅化合物等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并且,专利文献5公开了以下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含有聚碳酸酯和/或具有脂肪族链段的共聚聚酯碳酸酯、ABS系树脂和/或AS(丙烯腈-苯乙烯)树脂、磷酸酯系化合物、及聚硅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并且,即使成形得很薄也具有优异的阻燃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5240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8-5160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19189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5550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4-2856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能够成形为薄壁且大型的成形体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要求ABS树脂等级的高流动性。然而,以往若想要使包含PC-POS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提高,则有冲击强度降低的倾向,难以高等级地兼顾流动性与冲击强度。
进而,若为了提高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耐冲击性而添加ABS树脂、AS树脂等,则存在阻燃性及耐化学品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流动性、阻燃性及耐化学品性优异且能够得到具有高冲击强度的成形体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经过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包含PC-POS及特定共聚物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通过将该树脂组合物中的POS嵌段部分的含量及共聚物中的共聚成分的含量分别设为特定的范围,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下述[1]~[16]。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共聚物(B)和共聚物(C),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含有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具有:包含下述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嵌段、以及包含下述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
所述共聚物(B)具有源自丙烯腈和苯乙烯的结构单元、且不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
所述共聚物(C)具有源自丁二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
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上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为0.1~10质量%,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上述丙烯腈的结构单元和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上述苯乙烯的结构单元的总含量为8~45质量%,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上述丁二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10质量%,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Mv)为20,000~25,000,
[式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芴二基、碳数7~15的芳基烷撑基、碳数7~15的芳基烷叉基、-S-、-SO-、-SO2-、-O-或-CO-;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2]根据上述[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中的上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为0.1~15质量%。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中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链长为30~500。
[4]根据上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共聚物(B)包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B-1)。
[5]根据上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共聚物(B)包含丙烯腈-苯乙烯二元共聚物(B-2)。
[6]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共聚物(C)包含选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7]根据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共聚物(C)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
[8]根据上述[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共聚物(C)的平均粒径为100nm~300nm。
[9]根据上述[5]~[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上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B-1)的含量为8~100质量份、上述丙烯腈-苯乙烯二元共聚物(B-2)的含量为20质量份以下、上述共聚物(C)的含量为1~8质量份。
[10]根据上述[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还包含阻燃剂(D)。
[11]根据上述[10]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D)成分为磷系阻燃剂。
[12]根据上述[1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磷系阻燃剂为缩合磷酸酯。
[13]根据上述[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上述阻燃剂(D)的含量为10~40质量份。
[14]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共聚物(B)、共聚物(C)和阻燃剂(D),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含有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具有:包含下述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嵌段、以及包含下述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
所述共聚物(B)具有源自丙烯腈和苯乙烯的结构单元、且不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
所述共聚物(C)具有源自丁二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
上述共聚物(C)是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上述阻燃剂(D)是属于缩合磷酸酯的磷系阻燃剂,
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上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为0.1~10质量%,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上述丙烯腈的结构单元和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上述苯乙烯的结构单元的总含量为8~45质量%,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上述丁二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10质量%,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Mv)为20,000~25,000,
[式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芴二基、碳数7~15的芳基烷撑基、碳数7~15的芳基烷叉基、-S-、-SO-、-SO2-、-O-或-CO-;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15]根据上述[14]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上述共聚物(B)的含量为8~100质量份,上述共聚物(C)的含量为1~8质量份,上述阻燃剂(D)的含量为10~40质量份。
[16]一种成形体,其包含上述[1]~[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流动性、阻燃性及耐化学品性优异且能够得到具有高冲击强度的成形体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可任意采用视为优选的规定,可认为优选情况彼此的组合是更优选的。另外,在本说明书中,“XX~YY”的记载意指“XX以上且YY以下”。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共聚物(B)和共聚物(C),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含有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具有:包含下述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嵌段、以及包含下述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所述共聚物(B)具有源自丙烯腈和苯乙烯的结构单元、且不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所述共聚物(C)具有源自丁二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上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为0.1~10质量%,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上述丙烯腈的结构单元和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上述苯乙烯的结构单元的总含量为8~45质量%,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上述丁二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10质量%,上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Mv)为20,000~25,000。
[式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芴二基、碳数7~15的芳基烷撑基、碳数7~15的芳基烷叉基、-S-、-SO-、-SO2-、-O-或-CO-。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聚碳酸酯树脂(A)〕
本发明所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A)(以下也称为“(A)成分”)的特征在于,其含有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以下也称为“PC-POS(A-1)”或“(A-1)成分”)。需要说明的是,如下所述,作为(A)成分,也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条件下包含除了(A-1)成分以外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2)。
聚碳酸酯树脂(A)中的包含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优选为0.1~15质量%,更优选为0.25~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4~6.0质量%。若上述含量为0.1质量%以上,则提高冲击强度的效果更高,若为15质量%以下,则易于避免冲击强度的降低。
此处,(A)成分中的上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可通过核磁共振(NMR)算出。
聚碳酸酯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Mv)为20,000~25,000,优选为21,000~24,000,进一步优选为22,000~23,000。若(A)成分的粘均分子量在该范围,则流动性与耐冲击性的平衡更优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粘均分子量(Mv)是通过用乌式粘度管测定20℃下的二氯甲烷溶液(浓度单位:g/L)的特性粘度〔η〕,并根据Schnell公式(〔η〕=1.23×10-5×Mv0.83)而算出的值。
关于(A)成分中的(A-1)成分的含量,从将(A)成分中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优选调节至上述范围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100质量%,更优选为15~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0~100质量%。
若(A-1)成分为10质量%以上,则不需要提高(A-1)成分中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在PC-POS的制造上是优选的。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
PC-POS(A-1)是具有包含下述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嵌段、以及包含下述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
[式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芴二基、碳数7~15的芳基烷撑基、碳数7~15的芳基烷叉基、-S-、-SO-、-SO2-、-O-或-CO-。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PC-POS(A-1)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并且,PC-POS(A-1)中的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种类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PC-POS(A-1)中的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也是同样的。
上述通式(I)中,作为R1及R2各自独立表示的卤素原子,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
作为R1及R2各自独立表示的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各种丁基(所谓“各种”,表示包含直链状及所有支链状的基团,以下也同样)、各种戊基、各种己基。作为R1及R2各自独立表示的烷氧基,可举出烷基部位为上述烷基的情况。
作为R1及R2,均优选为碳数1~4的烷基或碳数1~4的烷氧基。
作为X表示的烷撑基,可举出例如甲撑基、乙撑基、三甲撑基、四甲撑基、六甲撑基等,优选碳数1~5的烷撑基。作为X表示的烷叉基,可举出乙叉基、异丙叉基等。作为X表示的环烷撑基,优选为碳数5~10的环烷撑基,可举出环戊烷二基、环己烷二基、环辛烷二基等。作为X表示的环烷叉基,可举出例如环己叉基、3,5,5-三甲基环己叉基、2-金刚烷叉基等,优选为碳数5~10的环烷叉基,更优选为碳数5~8的环烷叉基。作为X表示的芳基烷撑基的芳基部位,可举出苯基、萘基、联苯基、蒽基等成环碳数6~14的芳基。作为X表示的芳基烷叉基的芳基部位,可举出苯基、萘基、联苯基、蒽基等成环碳数6~14的芳基。
a及b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优选为0~2,更优选为0或1。
通式(II)中,作为R3及R4各自独立表示的卤素原子,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作为R3及R4各自独立表示的烷基、烷氧基,可举出与R1及R2的情况相同的基团。作为R3及R4各自独立表示的芳基,可举出苯基、萘基等。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R3及R4,均优选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均更优选为甲基。
PC-POS(A-1)中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链长优选为30~500,更优选为30~150,进一步优选为30~120。若PC-POS(A-1)中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链长为30以上,则耐冲击性充分。若PC-POS(A-1)中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链长为500以下,则制造共聚物时的操作性良好。
作为包含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结构,优选由下述通式(II-I)~(II-III)表示。
[式中,R3~R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多个R3~R6可彼此相同或不同。Y表示-R7O-、-R7COO-、-R7NH-、-R7NR8-、-COO-、-S-、-R7COO-R9-O-或-R7O-R10-O-,多个Y可彼此相同或不同。上述R7表示单键、直链、支链或环状烷撑基、芳基取代烷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撑基、或二芳撑基。R8表示烷基、烯基、芳基或芳烷基。R9表示二芳撑基。R10表示直链、支链或环状烷撑基、或二芳撑基。β表示源自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2价基团、或者源自二羧酸或二羧酸卤化物的2价基团。n表示聚有机硅氧烷的平均链长。p和q各自为1以上的整数,p与q之和为n-2。]
作为R3~R6各自独立表示的卤素原子,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作为R3~R6各自独立表示的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各种丁基、各种戊基及各种己基。作为R3~R6各自独立表示的烷氧基,可举出烷基部位为上述烷基的情况。作为R3~R6各自独立表示的芳基,可举出苯基、萘基等。
作为R3~R6,均优选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
通式(II-I)、(II-II)和/或(II-III)中的R3~R6均优选为甲基。
作为Y表示的-R7O-、-R7COO-、-R7NH-、-R7NR8-、-COO-、-S-、-R7COO-R9-O-或-R7O-R10-O-中的R7所表示的直链或支链烷撑基,可举出碳数1~8、优选为碳数1~5的烷撑基,作为环状烷撑基,可举出碳数5~15、优选为碳数5~10的环烷撑基。
PC-POS(A-1)中的包含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优选为2.0~15质量%,更优选为3.0~8.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2~7.5质量%。若该含量为2.0质量%以上,则所得树脂组合物的耐冲击性更良好。并且,若为15质量%以下,则制造PC-POS(A-1)时的操作性更良好。
PC-POS(A-1)的粘均分子量(Mv)优选为10,000~25,000,更优选为12,000~23,000。若(A-1)成分的粘均分子量为该范围,则容易取得流动性与耐冲击性的平衡。
为了使构成本发明中所用的PC-POS(A-1)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具有该特征,可以使用以下通式(1)、(2)和/或(3)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作为原料。
[式中,R3~R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多个R3~R6可彼此相同或不同。Y表示-R7O-、-R7COO-、-R7NH-、-R7NR8-、-COO-、-S-、-R7COO-R9-O-或-R7O-R10-O-,多个Y可彼此相同或不同。上述R7表示单键、直链、支链或环状烷撑基、芳基取代烷撑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撑基、或二芳撑基。R8表示烷基、烯基、芳基或芳烷基。R9表示二芳撑基。R10表示直链、支链或环状烷撑基、或二芳撑基。Z表示氢原子或卤素原子,多个Z可彼此相同或不同。β表示源自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2价基团、或者源自二羧酸或二羧酸卤化物的2价基团。p和q各自为1以上的整数,p与q之和为n-2。n表示聚有机硅氧烷的平均链长。]
作为R3~R6各自独立表示的卤素原子,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和碘原子。作为R3~R6各自独立表示的烷基,可举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各种丁基、各种戊基及各种己基。作为R3~R6各自独立表示的烷氧基,可举出烷基部位为上述烷基的情况。作为R3~R6各自独立表示的芳基,可举出苯基、萘基等。
作为R3~R6,均优选为氢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
作为通式(1)、(2)和/或(3)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优选R3~R6均为甲基。
作为Y表示的-R7O-、-R7COO-、-R7NH-、-R7NR8-、-COO-、-S-、-R7COO-R9-O-或-R7O-R10-O-中的R7所表示的直链或支链烷撑基,可举出碳数1~8、优选为碳数1~5的烷撑基,作为环状烷撑基,可举出碳数5~15、优选为碳数5~10的环烷撑基。
作为R7表示的芳基取代烷撑基,可以在芳香环上具有烷氧基、烷基这样的取代基,作为其具体结构,可示出例如下述通式(4)或(5)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具有芳基取代烷撑基的情况下,烷撑基键结于Si。
[式中,c表示正整数,通常为1~6的整数。]
R7、R9及R10所示的二芳撑基是指两个芳撑基直接连接或者经由二价有机基团连接而成的基团,具体而言,为具有-Ar1-W-Ar2-所示结构的基团。此处,Ar1及Ar2表示芳撑基,W表示单键或2价有机基团。W所示的2价有机基团例如为异丙叉基、甲撑基、二甲撑基、三甲撑基。
作为R7、Ar1及Ar2所示的芳撑基,可举出苯撑基、萘撑基、联苯撑基、蒽撑基等成环碳数6~14的芳撑基。这些芳撑基也可以具有烷氧基、烷基等任意取代基。
作为R8所示的烷基,为碳数1~8、优选为1~5的直链或支链的基团。作为烯基,可举出碳数2~8、优选为2~5的直链或支链的基团。作为芳基,可举出苯基、萘基等。作为芳烷基,可举出苯基甲基、苯基乙基等。
R10所示的直链、支链或环状烷撑基与R7同样。
作为Y,优选为-R7O-、且R7为芳基取代烷撑基、特别是具有烷基的酚系化合物的残基,更优选为源自烯丙基苯酚的有机残基、源自丁香酚的有机残基。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通式(2)中的p及q,优选为p=q,即p=(n-2)/2、q=(n-2)/2。
n如上所述,优选为20~85,更优选为20~75,进一步优选为20~60。
另外,β表示源自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2价基团或者源自二羧酸或二羧酸卤化物的2价基团,例如可举出以下通式(6-1)~(6-5)所示的2价基团。
作为通式(1)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可举出例如以下的通式(1-1)~(1-11)的化合物。
上述通式(1-1)~(1-11)中,R3~R6、n及R8如上述定义所示,优选的基团也相同。c表示正整数,通常为1~6的整数。
这些物质之中,就聚合容易度的观点而言,优选为上述通式(1-1)所示的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另外,就获取容易度的观点而言,优选作为上述通式(1-2)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的α,ω-双[3-(邻羟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上述通式(1-3)所示化合物中的一种的α,ω-双[3-(4-羟基-3-甲氧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此外,作为聚有机硅氧烷原料,也可以使用具有以下通式(1-12)的物质。
式中,R3及R4与上述R3及R4相同。通式(1-12)所示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平均链长为(r×m),(r×m)的范围与上述n相同。
使用上述(1-12)作为聚有机硅氧烷原料的情况下,聚有机硅氧烷嵌段优选具有下述通式(II-IV)所示的重复单元。
[式中的R3、R4、r及m如上述所示]
除了上述记载的物质之外,还可以合适地使用日本特表2013-523938号公报、日本特开平4-225059号公报、日本特表2006-518803号公报及国際公开第2013/115604号等所记载的聚有机硅氧烷化合物。
用于获得聚有机硅氧烷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测定值的凝胶渗透色谱(GPC)装置没有特别制限,可以利用通常市售型号的GPC装置,例如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差示折光仪(RI)内置型GPC测定仪“HLC-8200”。具体而言,作为GPC柱,使用东曹株式会社制造的“TSK-GEL G4000HXL”与“TSK-GEL G2000HXL”连接而得的柱。柱温设定为40℃,洗脱液使用四氢呋喃(THF),以1.0mL/分钟的流速进行测定。
上述聚有机硅氧烷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根据日本特开平11-217390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使环三硅氧烷与二硅氧烷在酸性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合成α,ω-二氢有机五硅氧烷,接着在硅氢化反应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该α,ω-二氢有机五硅氧烷与酚性化合物(例如2-烯丙基苯酚、4-烯丙基苯酚、丁香酚、2-丙烯基苯酚等)等进行加成反应,由此可获得粗聚有机硅氧烷。另外,根据日本特许第2662310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使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四甲基二硅氧烷在硫酸(酸性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使所得的α,ω-二氢聚有机硅氧烷与上述同样地在硅氢化反应用催化剂的存在下与酚性化合物等进行加成反应,由此可获得粗聚有机硅氧烷。需要说明的是,α,ω-二氢聚有机硅氧烷可根据其聚合条件适当调节其链长n而使用,也可以使用市售的α,ω-二氢聚有机硅氧烷。
作为上述硅氢化反应用催化剂,可举出过渡金属系催化剂,其中,从反应速度及选择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使用铂系催化剂。作为铂系催化剂的具体例,可举出氯铂酸、氯铂酸的醇溶液、铂的烯烃络合物、铂与含乙烯基的硅氧烷的络合物、铂载二氧化硅、铂载活性碳等。
优选为:通过使粗聚有机硅氧烷与吸附剂接触,而使粗聚有机硅氧烷中所含的、源自用作上述硅氢化反应用催化剂的过渡金属系催化剂的过渡金属吸附于吸附剂而被除去。
作为吸附剂,例如可使用具有以下的平均细孔直径的吸附剂。若平均细孔直径为以下,则能够有效地除去粗聚有机硅氧烷中的过渡金属。就该观点而言,吸附剂的平均细孔直径优选为以下、更优选为以下、进一步优选为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以下。并且,就相同的观点而言,吸附剂优选为多孔性吸附剂。
作为吸附剂,只要为具有上述平均细孔直径的吸附剂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例如活性白土、酸性白土、活性碳、合成沸石、天然沸石、活性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氧化镁系吸附剂、硅藻土、纤维素等,优选为选自活性白土、酸性白土、活性碳、合成沸石、天然沸石、活性氧化铝、二氧化硅及二氧化硅-氧化镁系吸附剂中的至少1种。
使粗聚有机硅氧烷中所含的过渡金属吸附于吸附剂后,可以将吸附剂通过任意分离手段从聚有机硅氧烷中分离。作为从聚有机硅氧烷中分离吸附剂的手段,可举出例如过滤器、离心分离等。使用过滤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膜滤器、烧结金属过滤器、玻璃纤维过滤器等过滤器,特别优选使用膜滤器。
在吸附过渡金属后,就从聚有机硅氧烷中分离吸附剂的观点而言,吸附剂的平均粒径通常为1μm~4mm,优选为1~100μm。
使用上述吸附剂的情况下,其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粗聚有机硅氧烷100质量份,可以使用优选为1~30质量份、更优选为2~20质量份范围的量的多孔性吸附剂。
需要说明的是,在因所处理的粗聚有机硅氧烷的分子量高而不是液体状态的情况下,在利用吸附剂进行吸附及进行吸附剂的分离时,可以加热至聚有机硅氧烷成为液体状态的温度。或者,也可以溶解于二氯甲烷、己烷等溶剂中进行。
《PC-POS(A-1)的制造方法》
作为制造本发明所用的PC-POS(A-1)的方法,可使用界面聚合法(光气法)、吡啶法、酯交换法等公知的制造方法。特别是在界面聚合法的情况下,包含PC-POS(A-1)的有机相与包含未反应物、催化剂残渣等的水相的分离工序变得容易,利用碱清洗、酸清洗、纯水清洗进行的各清洗工序中的包含PC-POS(A-1)的有机相与水相的分离变得容易,可高效地获得PC-POS(A-1)。
PC-POS(A-1)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制限,可参照公知的PC-POS的制造方法、例如日本特开2010-241943号公报等所记载的方法进行制造。
具体而言,可如下制造:使预先制造的聚碳酸酯低聚物与上述聚有机硅氧烷溶解于非水溶性有机溶剂(二氯甲烷等),添加二元酚系化合物(双酚A等)的碱性化合物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等),使用叔胺(三乙胺等)、季铵盐(三甲基苄基氯化铵等)作为聚合催化剂,在封端剂(对叔丁基苯酚等1元酚)的存在下进行界面缩聚反应而制造。另外,PC-POS(A-1)也可以通过使聚有机硅氧烷与二元酚与光气、碳酸酯或氯甲酸酯进行共聚而制造。
聚碳酸酯低聚物可以在二氯甲烷、氯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通过二元酚与光气、三光气这样的碳酸酯前体的反应而制造。需要说明的是,使用酯交换法制造聚碳酸酯低聚物时,也可以通过二元酚与碳酸二苯酯这样的碳酸酯前体的反应而制造。
作为二元酚,优选使用下述通式(i)所示的二元酚。
式中,R1、R2、a、b及X如上述所示。
作为上述通式(i)所示的二元酚,可举出例如双(羟基芳基)烷烃类、双(羟基芳基)环烷烃类、二羟基芳基醚类、二羟基二芳基硫醚类、二羟基二芳基亚砜类、二羟基二芳基砜类、二羟基联苯类、二羟基二芳基芴类、二羟基二芳基金刚烷类等。这些二元酚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双(羟基芳基)烷烃类,可举出例如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2,2-双(4-羟基苯基)丁烷、2,2-双(4-羟基苯基)辛烷、双(4-羟基苯基)苯基甲烷、双(4-羟基苯基)二苯基甲烷、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萘基甲烷、1,1-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溴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氯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氯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溴苯基)丙烷等。
作为双(羟基芳基)环烷烃类,可举出例如1,1-双(4-羟基苯基)环戊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3,5,5-三甲基环己烷、2,2-双(4-羟基苯基)降冰片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十二烷等。作为二羟基芳基醚类,可举出例如4,4’-二羟基二苯醚、4,4’-二羟基-3,3’-二甲基苯醚等。
作为二羟基二芳基硫醚类,可举出例如4,4’-二羟基二苯硫醚、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硫醚等。作为二羟基二芳基亚砜类,可举出例如4,4’-二羟基二苯基亚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亚砜等。作为二羟基二芳基砜类,可举出例如4,4’-二羟基二苯基砜、4,4’-二羟基-3,3’-二甲基二苯基砜等。
作为二羟基联苯类,可举出例如4,4’-二羟基联苯等。作为二羟基二芳基芴类,可举出例如9,9-双(4-羟基苯基)芴、9,9-双(4-羟基-3-甲基苯基)芴等。作为二羟基二芳基金刚烷类,可举出例如1,3-双(4-羟基苯基)金刚烷、2,2-双(4-羟基苯基)金刚烷、1,3-双(4-羟基苯基)-5,7-二甲基金刚烷等。
作为上述以外的二元酚,可举出例如4,4’-[1,3-亚苯基双(1-甲基乙叉基)]双酚、10,10-双(4-羟基苯基)-9-蒽酮、1,5-双(4-羟基苯基硫基)-2,3-二氧杂戊烷等。
上述二元酚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
这些物质之中,优选双(羟基苯基)烷烃类,更优选双酚A。使用双酚A作为二元酚的情况下,在上述通式(i)中,X为异丙叉基,且a=b=0。
为了调节所得PC-POS的分子量,可以使用封端剂。作为封端剂,可举出例如苯酚、对甲酚、对叔丁基苯酚、对叔辛基苯酚、对枯基苯酚、对壬基苯酚、间十五烷基苯酚及对叔戊基苯酚等一元酚。这些一元酚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上述界面缩聚反应后,通过适当静置而分离为水相和有机溶剂相[分离工序]、将有机溶剂相进行清洗(优选为依次用碱性水溶液、酸性水溶液、水进行清洗)[清洗工序]、将所得有机相进行浓缩[浓缩工序]及干燥[干燥工序],从而可以得到PC-POS共聚物。
上述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制造。作为制造方法,可举出例如以下所示的方法。
首先,使环三硅氧烷与二硅氧烷在酸性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合成α,ω-二氢聚有机硅氧烷。此时,通过改变环三硅氧烷与二硅氧烷的投料比,可以合成具有期望平均链长的α,ω-二氢聚有机硅氧烷。接着,在硅氢化反应用催化剂的存在下,使该α,ω-二氢聚有机硅氧烷与烯丙基苯酚、丁香酚等具有不饱和脂肪族烃基的酚化合物进行加成反应,由此可制造具有期望平均链长的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
另外,在该阶段,低分子量的环状聚有机硅氧烷、过量的上述酚化合物以杂质的形式残存,因此,优选在减圧下进行加热,蒸馏去除这些低分子化合物。
<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2)>
如上所述,作为(A)成分,也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程度下包含除了(A-1)成分以外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2)(以下也称为“(A-2)成分”)。(A-2)成分使用芳香族二元酚系化合物而得到,其可用于调节(A)成分所含的、包含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
(A-2)成分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的粘均分子量(Mv)就物性方面的观点而言优选为10,000~40,000,更优选为13,000~30,000。
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2)优选不具有上述通式(II)所示的重复结构,且主链包含下述通式(III)所示的重复单元。作为这种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可没有特别制限地使用各种公知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
[式中,R9及R10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S-、-SO-、-SO2-、-O-或-CO-。d及e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作为R9及R10的具体例,可举出与上述R1及R2相同的基团,优选的基团也相同。作为R9及R10,更优选为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1~6的烷氧基。作为X’的具体例,可举出与上述X’相同的基团,优选的基团也相同。d及e各自独立地优选为0~2,更优选为0或1。
具体而言,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可使用通过如下方法而获得的物质:在对反应为非活性的有机溶剂、碱性水溶液的存在下,使其与芳香族二元酚系化合物及光气进行反应后,添加叔胺或季铵盐等聚合催化剂进行聚合的界面聚合法;将芳香族二元酚系化合物溶解于吡啶或者吡啶与非活性溶剂的混合溶液中,导入光气而直接制造的吡啶法等以往的芳香族聚碳酸酯的制造方法。
在上述反应时,根据需要使用分子量调节剂(封端剂)、支化剂等。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上述芳香族二元酚系化合物,可举出下述通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式中,R9、R10、X'、d及e如上述定义所示,优选的基团也相同。]
作为该芳香族二元酚系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例如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双(4-羟基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乙烷、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等双(羟基苯基)烷烃系、4,4’-二羟基联苯、双(4-羟基苯基)环烷烃、双(4-羟基苯基)氧化物、双(4-羟基苯基)硫醚、双(4-羟基苯基)砜、双(4-羟基苯基)亚砜、双(4-羟基苯基)酮等。
这些之中,优选为双(羟基苯基)烷烃系二元酚,更优选为双酚A。
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2)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共聚物(B)〕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作为(B)成分,包含具有源自丙烯腈及苯乙烯的结构单元且不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通过使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含有该(B)成分,可获得流动性优异、且因具有源自丙烯腈的结构单元而与上述(A)成分的相容性也良好的树脂组合物。
作为该(B)成分,可举出丙烯腈-苯乙烯二元共聚物(AS)、以及使丙烯腈及苯乙烯与其他成分进一步共聚而成的三元以上的共聚物等。
作为上述其他成分的具体例,可举出:聚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不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橡胶(SBS)、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丁二烯-丙烯酸系橡胶、异戊二烯橡胶、异戊二烯-苯乙烯橡胶、异戊二烯-丙烯酸系橡胶、乙烯-丙烯橡胶、乙烯-丙烯-二烯橡胶等。其中,特别优选为聚丁二烯。此处所使用的聚丁二烯可使用低顺式聚丁二烯(例如含有1,2-乙烯基键1~30摩尔%、1,4-顺式键30~42摩尔%的聚丁二烯)、高顺式聚丁二烯(例如含有1,2-乙烯基键20摩尔%以下、1,4-顺式键78摩尔%以上的聚丁二烯)中的任一者,并且,也可为它们的混合物。
作为上述三元以上的共聚物的具体例,可举出: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AS)、使丙烯腈及苯乙烯与聚丁二烯聚合而成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丙烯腈-(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共聚物(AES)等。
上述共聚物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上述共聚物中,就提高流动性、且通过含有橡胶成分而也提高耐冲击性的方面而言,(B)成分优选至少包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B-1)(以下也称为“(B-1)成分”)。并且,就提高流动性的方面而言,也可进一步包含丙烯腈-苯乙烯二元共聚物(B-2)(以下也称为“(B-2)成分”)。
(B-1)成分中的源自丁二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为8~75质量%,更优选为8~5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8~25质量%。若(B-1)成分中的源自丁二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8质量%以上,则成形体的耐冲击性进一步提高。
(B-2)成分的以温度200℃、载重10kgf测得的熔体体积速率(MVR)优选为3~150cm3/10分钟。通过使(B-2)成分的MVR为上述范围,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使用源自丁二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0~70质量%的成分作为上述(B-1)成分的情形时,就提高流动性的观点而言,所使用的(B-2)成分的上述MVR更优选为50~150cm3/10分钟。
MVR可利用依据ISO1133的方法进行测定。
关于作为上述(B-1)成分的ABS的市售品,可举出:“Santac AT-05”、“KralasticSXH-330”(以上,日本A&L株式会社制)、“Toyolac 500”、“Toyolac 700”(以上,东丽株式会社制)、“PA-756”(奇美实业公司制)、“HR181”(KUMHO PETROCHEMICAL公司制)等。并且,关于作为上述(B-2)成分的AS的市售品,可举出:“290FF”(Techno Polymer公司制)、“S100N”、“S200N”、“S101N”(以上、UMG ABS株式会社制)、“PN-117C”(奇美实业公司制)等。
〔共聚物(C)〕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作为(C)成分,包含具有源自丁二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的共聚物。通过含有该(C)成分,可获得耐冲击性尤其优异的树脂组合物。
作为该(C)成分,可举出:使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苯乙烯与聚丁二烯聚合而成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四元共聚物(MA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MB)等。
上述共聚物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就提高耐冲击性的方面而言,(C)成分优选包含选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
(C)成分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0~300nm,更优选为125~275nm,进一步优选为150~250nm。若(C)成分的粒径为100nm以上且300nm以下,则可获得具有更高的耐冲击特性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成分的平均粒径的测定方法是利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进行测定。具体而言,针对将以(A-2)成分/(C)成分=质量比率95/5进行熔融混炼而得到的物质再进行注射成形而得到的2mm厚的平板,根据基于透射型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照片,作为100个粒子的直径的数量平均值来算出。
作为MBS的市售品,可举出:“Metablen C223A”(Mitsubishi Rayon株式会社制造)、“Denka TH Polymer”(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Kaneace B”(株式会社Kaneka制造)、“Paraloid EXL2620”(Dow Chemical公司制造)等。作为MABS的市售品,可举出:“DenkaCL Polymer”、“Denka TE Polymer”、“Denka TP Polymer”(以上为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等。作为MB的市售品,可举出:“Kaneace M-711”(株式会社Kaneka制造)、“ParaloidEXL2603”、“Paraloid EXL2690”(以上为Dow Chemical公司制造)等。
此处,在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相对于(A)成分100质量份的(B)成分((B-1)成分、(B-2)成分)、及(C)成分的优选含量如下所述。若各成分的含量为下述范围,则流动性及耐冲击性的平衡更良好。
关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相对于(A)成分100质量份,优选的是,(B)成分的含量为8~100质量份及(C)成分的含量为1~8质量份。更优选的是,(B)成分的含量为8~70质量份及(C)成分的含量为1~6质量份。
关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相对于(A)成分100质量份,优选的是,(B-1)成分的含量为8~100质量份、(B-2)成分的含量为20质量份以下、及(C)成分的含量为1~8质量份。更优选的是,(B-1)成分的含量为8~50质量份、(B-2)成分的含量为1~20质量份、及(C)成分的含量为1~6质量份。并且,在(B-1)成分的源自丁二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0~70质量%的情形时,上述含量中,相对于(A)成分100质量份,优选的是,(B-1)成分的含量为8~15质量份、(B-2)成分的含量为10~25质量份、及(C)成分的含量为1~6质量份。
在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包含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在全部树脂组合物中为0.1~10质量%,优选为0.5~8.0质量%,更优选为0.7~5.0质量%。
若该含量小于0.1质量%,则所得成形体的冲击强度不充分。并且,若该含量为10质量%以下,则在经济性的方面优选。
此处,树脂组合物中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及链长是通过核磁共振(NMR)测定而算出的值。
并且,关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上述源自丁二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10质量%。若源自丁二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小于3质量%,则成形体的耐冲击性不足,若超过10质量%,则流动性及阻燃性降低。就上述观点而言,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上述丁二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为3~8质量%,更优选为3.5~6质量%。
进而,关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上述源自苯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为5~35质量%,上述源自丙烯腈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优选为3~10质量%。若源自苯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5质量%以上,则流动性更良好,若为35质量%以下,则容易避免成形体的耐冲击性降低。并且,若源自丙烯腈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质量%以上,则与(A)成分的相容性更良好,若为10质量%以下,则容易避免成形体的耐冲击性降低。
就上述观点而言,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更优选上述源自苯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7~2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8~15质量%。并且,更优选上述源自丙烯腈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8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6质量%。
进而,关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上述源自苯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及上述源自丙烯腈的结构单元的总含量为8~45质量%。若上述源自苯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及上述源自丙烯腈的结构单元的总含量为8~45质量%,则流动性良好,容易避免成形体的耐冲击性降低。
就上述观点而言,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更优选上述源自苯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及上述源自丙烯腈的结构单元的总含量为8~3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0~25质量%。
在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包含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与上述源自丁二烯的结构单元的总含量优选为3.5~15质量%,更优选为4.0~10质量%。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与源自丁二烯的结构单元均使耐冲击性提高。因此,若上述总含量为3.5质量%以上,则可获得更高的耐冲击性。并且,若为15质量%以下,则可进一步抑制流动性降低。
〔阻燃剂(D)〕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优选还包含阻燃剂作为(D)成分。
作为阻燃剂,只要在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具有提高燃烧性的效果,则无特别限制,可例示各种公知的阻燃剂,例如磷系阻燃剂、卤素系阻燃剂、金属盐系阻燃剂。在这些各种公知的阻燃剂中,就赋予高阻燃性的观点而言,优选使用磷系阻燃剂作为(D)成分。
作为磷系阻燃剂,可举出红磷或磷酸酯系阻燃剂。
作为磷酸酯系阻燃剂,特别优选为不含卤素的阻燃剂,可举出包含磷酸酯的单体、低聚物、聚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者。具体而言,可举出: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辛酯、磷酸三丁氧基乙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苯酯、磷酸甲苯基二苯酯、磷酸辛基二苯酯、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磷酸二异丙基苯酯、磷酸三(二甲苯)酯、磷酸三(异丙基苯基)酯、磷酸三萘酯、双酚A双磷酸酯、对苯二酚双磷酸酯、间苯二酚双磷酸酯、间苯二酚-磷酸二苯酯、三氧基苯三磷酸酯等、或者它们的取代体、缩合物等。其中,优选使用缩合磷酸酯。
作为可合适地用作磷酸酯系阻燃剂的市售的磷酸酯化合物,例如可举出:大八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TPP”[磷酸三苯酯]、“TXP”[磷酸三(二甲苯)酯]、“CR733S”[间苯二酚双(二苯基磷酸酯)]、“CR741”[双酚A双(二苯基磷酸酯)]、“PX200”[1,3-亚苯基-四(2,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PX201L”[1,4-亚苯基-四(2,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PX202”[4,4'-亚联苯基-四(2,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等。
上述磷酸酯系阻燃剂是通过二元酚类及Ar·OH所表示的一元酚类与磷酰氯的反应而获得。
这些阻燃剂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的(D)成分的含量相对于上述(A)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10~40质量份,更优选为10~3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5~30质量份。若该含量为10质量份以上,则可获得更良好的阻燃性,并且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并且,若为40质量份以下,则容易维持耐冲击性及耐热性。
〔其他成分〕
在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可在不明显损害本发明效果的程度下适当含有其他成分。
作为其他成分,例如可举出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脱模剂、阻燃助剂、无机填充材料、着色剂(染料、颜料)等添加剂。
作为抗氧化剂,可举出磷系抗氧化剂、硫系抗氧化剂、及酚系抗氧化剂等。
作为磷系抗氧化剂,并无特别限制。作为代表例,可举出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亚磷酸2-乙基己基二苯酯,此外可举出亚磷酸三烷基酯、亚磷酸三环烷基酯、亚磷酸三芳基酯、磷酸三烷基酯、磷酸三环烷基酯、磷酸三芳基酯等。其中,可合适地使用亚磷酸三芳基酯、及磷酸三芳基酯。
作为硫系抗氧化剂,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季戊四醇四(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四[亚甲基-3-(十二烷基硫基)丙酸酯]甲烷。
作为酚系抗氧化剂,并无特别限制,合适地使用受阻酚系。其中,优选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季戊四醇-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等。
在本发明中,在使用抗氧化剂的情形时,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抗氧化剂,优选使用磷系抗氧化剂,更优选单独使用磷系抗氧化剂、或者并用磷系抗氧化剂与硫系抗氧化剂和/或酚系抗氧化剂而使用。
抗氧化剂的调配量相对于上述(A)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0.001~5质量份,更优选为0.005~3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1~1质量份。若抗氧化剂的调配量为上述范围内,则可充分地防止树脂组合物在成形时的变色或分子量降低,可提高抗氧化效果。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使用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羟基苯基三嗪系、环状亚胺基酯系、氰基丙烯酸酯系等紫外线吸收剂。紫外线吸收剂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优选使用选自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及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使用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二苯甲酮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举出: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苄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硫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硫氧基三水合物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5-磺酸钠二苯甲酮、双(5-苯甲酰基-4-羟基-2-甲氧基苯基)甲烷、2-羟基-4-正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及2-羟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等。
作为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举出: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异丙苯基苯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异丙苯基-6-苯并三唑苯基)、2,2’-对亚苯基双(1,3-苯并噁嗪-4-酮)、及2-[2-羟基-3-(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以及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与能够和该单体共聚的乙烯基系单体的共聚物、2-(2’-羟基-5-丙烯酰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与能够和该单体共聚的乙烯基系单体的共聚物等具有2-羟基苯基-2H-苯并三唑骨架的聚合物等。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的紫外线吸收剂的调配量相对于上述(A)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0.001~1质量份,更优选为0.005~0.7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1~0.5质量份。若紫外线吸收剂的调配量为0.001质量份以上,则可充分地抑制成形体产生黄变等着色。并且,若为1质量份以下,则在经济性方面优选,并且,在成形时也不会发生模具污染。
作为脱模剂,可使用脂肪酸酯、聚烯烃系蜡、氟油、石蜡等。其中,优选为脂肪酸酯,例如优选为硬脂酸单甘油酯、硬脂酸二甘油酯、硬脂酸单山梨糖醇酯、山嵛酸单甘油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硬脂酸酯、丙二醇单硬脂酸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甘油单硬脂酸酯等偏酯、或者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这些物质可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中的脱模剂的调配量相对于上述(A)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0.01~3质量份,更优选为0.1~2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2~2质量份。
阻燃助剂优选与阻燃剂(D)并用而使用,可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或氧化锑化合物。其中,优选使用PTFE,理想为使用具有原纤维形成能力的PTFE。并且,还理想为使用包含PTFE粒子及有机系聚合物粒子的混合粉体。
作为用于制造有机系聚合物粒子的单体的具体例,可举出:苯乙烯系单体;(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单体;氰化乙烯基系单体;乙烯醚系单体;羧酸乙烯酯系单体;烯烃系单体;二烯系单体等。特别优选使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单体。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单体是指丙烯酸烷基酯系及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这两者的单体。
通过使这些单体聚合,可获得有机系聚合物粒子。上述单体可使用1种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有机系聚合物粒子,优选为包含(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共聚物的粒子。
阻燃助剂的调配量相对于上述(A)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0.1~2质量份,更优选为0.3~1.5质量份。
作为无机填充材料,可举出:滑石、云母、高岭土、硅藻土、碳酸钙、硫酸钙、硫酸钡、玻璃纤维、碳纤维、钛酸钾纤维等。其中,优选为板状的滑石、云母等、或者玻璃纤维、碳纤维等纤维状的填充材料。通过调配无机填充材料,可进一步提高阻燃性或尺寸稳定性。
这些物质可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无机填充材料的调配量相对于上述(A)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5~5质量份。若上述调配量为0.1质量份以上,则可充分地获得提高阻燃性或尺寸稳定性的效果,若为10质量份以下,则容易维持流动性、耐冲击性。
作为着色剂,可举出:苝系染料、香豆素系染料、硫靛蓝系染料、蒽醌系染料、噻吨酮系染料、亚铁氰化物、芘酮系染料、喹啉系染料、酞菁系染料的染料等。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物性>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优异。具体而言,成为以温度260℃、载重2.16kg测得的MFR通常为10g/10分钟以上、优选为15g/10分钟以上、更优选为20g/10分钟以上的树脂组合物。
MFR的上限并无特别限制,通常成为100g/10分钟以下。该MFR可依据ASTM D1238进行测定。
并且,作为表示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的另一指标,有Q值或螺旋流动长度(SFL)。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成为以温度260℃、载重100kg测得的Q值通常为0.10mL/秒以上、优选为0.20mL/秒以上、更优选为0.25mL/秒以上的树脂组合物。Q值的上限并无特别限制,通常成为1.0mL/秒以下。
进而,关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利用料缸温度240℃、模具温度40℃、厚度2.0mm的螺旋流动模具,在压力设定125MPa下成形时的流动长度(SFL)通常为35cm以上,优选为42cm以上,更优选为45cm以上。该Q值及SFL具体可根据实施例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如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具有高的流动性,因此,也可成形为例如薄壁且大型的成形体。
关于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夏比冲击强度,在制成厚度4mm的成形体时的温度23℃下的测定值通常为15kJ/m2以上,优选为20kJ/m2以上,更优选为30kJ/m2以上。夏比冲击强度是由厚度4mm的成形体制作带有缺口的试验片,依据ISO 179在温度23℃下进行测定,具体可根据实施例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基于UL94(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nderwritersLaboratory)·Subject94)标准的阻燃性在厚度1.5mm的成形体中优选满足5V等级。并且,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基于UL94标准的阻燃性在厚度1.2mm的成形体中优选满足V-1等级。该阻燃性可通过依据UL94标准的垂直燃烧试验进行测定,具体可根据实施例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耐化学品性优异。所谓耐化学品性优异是指:具有将与溶剂、乳化剂、防腐剂、油剂等化学品接触时引起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物理性质的降低抑制得很低的耐性。具体而言,是指在三点弯曲试验法中,在施加1.0%的应变后涂布规定的化学品并放置200小时后,未观察到龟裂、破裂及裂纹等外观变化。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是通过调配上述(A)、(B)及(C)成分、进而视需要使用的(D)成分、进而其他一般成分并进行混炼而获得。
此时的调配及混炼可通过利用通常使用的机器、例如带式混合机、转鼓等进行预混合,并使用亨舍尔混合机、班布里混合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多螺杆挤出机、共捏合机等的方法而进行。
混炼时的加热温度通常在240~300℃的范围适当选择。
需要说明的是,聚碳酸酯树脂(A)以外的成分也可预先与聚碳酸酯树脂(A)进行熔融混炼,即作为母料进行添加。
[成形体]
本发明的成形体是包含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成形体。
本发明的成形体是通过以使用上述熔融混炼成形机进行熔融混炼而得到的组合物或者由该组合物获得的颗粒作为原料,并利用注射成形法、注射压缩成形法、挤出成形法、吹塑成形法、加压成形法、真空成形法及发泡成形法等进行成形而获得的。
特别合适的是,可通过上述熔融混炼方法,制造颗粒状的成形原料,继而使用该颗粒,并使用注射成形、注射压缩成形而制成成形体。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注射成形方法,也可采用用于防止外观凹痕或者用于轻量化的气体注入成形方法。
<成形体的物性>
关于以上述方式获得的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成形体,使用厚度4mm的试验片依据ISO 178在23℃下测得的弯曲强度通常为85~95MPa,弯曲弹性模量通常为2,000~3,000MPa。
需要说明的是,具体而言,上述特性值均根据实施例记载的方法而测定。
本发明的成形体的耐热性也优异。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包含其的成形体可合适地用于汽车部件(例如外饰、内饰、仪表面板等)、电子设备或信息设备的外壳等。
实施例
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
(1)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的链长及含量
通过NMR测定,基于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甲基的积分值比而算出。
<聚二甲基硅氧烷的链长的定量方法>
1H-NMR测定条件
NMR装置:(株)JEOL RESONANCE制ECA500
探针:50TH5AT/FG2
观测范围:-5~15ppm
观测中心:5ppm
脉冲重复时间:9秒
脉冲宽度:45°
NMR试样管:5φ
样品量:30~40mg
溶剂:氘代氯仿
测定温度:室温
累计次数:256次
烯丙基苯酚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情况
A:在δ-0.02~0.5附近观测到的二甲基硅氧烷部分的甲基的积分值
B:在δ2.50~2.75附近观测到的烯丙基苯酚的亚甲基的积分值
聚二甲基硅氧烷的链长=(A/6)/(B/4)
丁香酚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情况
A:在δ-0.02~0.5附近观测到的二甲基硅氧烷部分的甲基的积分值
B:在δ2.40~2.70附近观测到的丁香酚的亚甲基的积分值
聚二甲基硅氧烷的链长=(A/6)/(B/4)
<PC-PDMS中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嵌段部分含量的定量方法>
例)共聚有烯丙基苯酚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对叔丁基苯酚(PTBP)封端聚碳酸酯中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量的定量方法
NMR装置:(株)JEOL RESONANCE制ECA-500
探针:与TH5 5φNMR试样管对应
观测范围:-5~15ppm
观测中心:5ppm
脉冲重复时间:9秒
脉冲宽度:45°
累计次数:256次
NMR试样管:5φ
溶剂:氘代氯仿
测定温度:室温
A:在δ1.5~1.9附近观测到的BPA部分的甲基的积分值
B:在δ-0.02~0.3附近观测到的二甲基硅氧烷部分的甲基的积分值
C:在δ1.2~1.4附近观测到的对叔丁基苯基部分的丁基的积分值
a=A/6
b=B/6
c=C/9
T=a+b+c
f=a/T×100
g=b/T×100
h=c/T×100
TW=f×254+g×74.1+h×149
PDMS(wt%)=g×74.1/TW×100
(2)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及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的粘均分子量
粘均分子量(Mv)是使用乌氏粘度计测定20℃下的二氯甲烷溶液(浓度单位:g/L)的粘度,并根据其求出特性粘度[η],根据下式(Schnell式)而算出。
[η]=1.23×10-5×Mv0.83
制备例1
<聚碳酸酯低聚物制造>
在5.6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相对于其后溶解的双酚A(BPA)添加2000ppm的连二硫酸钠。在其中以BPA浓度成为13.5质量%的方式将BPA溶解,制备BP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以该BP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为40L/hr、二氯甲烷为15L/hr的流量且光气为4.0kg/hr的流量连续地通过内径6mm、管长30m的管型反应器。管型反应器具有套管部分,向套管中通入冷却水而将反应液的温度保持为40℃以下。将流出管型反应器的反应液连续地导入至具备后掠式叶片的内容积40L的具有挡板的槽型反应器,在其中进而以BP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为2.8L/hr、25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为0.07L/hr、水为17L/hr、1质量%三乙胺水溶液为0.64L/hr进行添加而进行反应。通过连续地抽出从槽型反应器溢出的反应液并静置而将水相分离去除,采集二氯甲烷相。
以此方式获得的聚碳酸酯低聚物的浓度为329g/L,氯甲酸酯基浓度为0.74mol/L。
制造例1
<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1)的制造>
在具备隔板、桨型搅拌叶片及冷却用套管的50L槽型反应器中,添加上述制备例1中制造的聚碳酸酯低聚物溶液15L、二氯甲烷9.0L、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平均链长n为90的邻烯丙基苯酚封端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384g及三乙胺8.8mL,在搅拌下向其中添加6.4质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389g,进行10分钟的聚碳酸酯低聚物与烯丙基苯酚封端改性PDMS的反应。
在该聚合液中添加对叔丁基苯酚(PTBP)的二氯甲烷溶液(将PTBP137g溶解于二氯甲烷2.0L而得到的溶液)、双酚A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使双酚A 1012g溶解于将氢氧化钠577g及连二硫酸钠2.0g溶解于水8.4L中所得的水溶液中而得者),进行50分钟聚合反应。
为了进行稀释,添加二氯甲烷10L,搅拌10分钟后,分离成包含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的有机相与包含过量的双酚A及氢氧化钠的水相,并分离出有机相。
关于如此获得的PC-PDMS共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对其溶液依次利用15体积%的0.03mol/L氢氧化钠水溶液、0.2mol/L盐酸进行清洗,继而利用纯水反复清洗直至清洗后的水相中的导电率成为0.01μS/m以下。
将通过清洗获得的PC-PDMS共聚物的二氯甲烷溶液进行浓缩、粉碎,并将所得薄片在减压下以120℃进行干燥,制造PC-PDMS共聚物1。
所得PC-PDMS共聚物1的通过核磁共振(NMR)求出的PDMS嵌段部分的含量为6.0质量%,粘度值为47.5,粘均分子量Mv为17,700。
制造例2
<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2)的制造>
在制造例1中,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平均链长n为40的邻烯丙基苯酚封端改性PDMS,除此以外,以与制造例1同样的方式制造PC-PDMS共聚物2。
所得PC-PDMS共聚物2的通过NMR求出的PDMS嵌段部分的含量为6.0质量%,粘度值为47.5,粘均分子量Mv为17,700。
将上述制造例中使用的烯丙基苯酚封端改性聚二甲基硅氧烷的PDMS的平均链长n、PDMS的使用量、对叔丁基苯酚(PTBP)的使用量、所得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的PDMS嵌段部分的含量、粘度值、粘均分子量Mv示于表1。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制造例中测得的粘度值是依据ISO 1628-4(1999)而测定的值。
[表1]
表1
[性能评价]
<流动性评价>
(MFR)
依据ASTM D1238,测定温度260℃、载重2.16kg时的MFR。
(Q值)
依据JIS K7210,利用高架式流变仪测定温度260℃、载重100kg时的Q值。
(SFL值)
利用料缸温度240℃、模具温度40℃、厚度2.0mm的螺旋流动模具,使各例中获得的颗粒在压力设定125MPa下成形,测定此时的流动长度(cm)。
<耐冲击性评价>
(夏比冲击强度)
由各例中获得的厚度4mm的试验片制作带有缺口的试验片,依据ISO 179,在温度23℃下测定夏比冲击强度。数值越大,表示耐冲击性越良好。
<机械特性评价>
(弯曲试验)
使用各例中获得的厚度4mm的试验片,依据ISO 178,在温度23℃、弯曲速度2mm/分钟的条件下测定弯曲强度及弯曲弹性模量。数值越大,表示弯曲特性越良好。
<耐热性评价>
(载重变形温度)
使用各例中获得的厚度4mm的试验片,依据ISO75-1、2的测定方法,在载重1.8MPa下测定载重变形温度(HDT)。载重变形温度越高,表示耐热性越良好。
<阻燃性评价>
(UL94燃烧性)
关于各例中获得的厚度1.5mm的试验片,依据UL94垂直阻燃试验(美国保险商实验室·Subject94)进行5V燃烧试验(n=5),求出5次燃烧时间的合计(秒)。在阻燃性评价中,将满足5V等级者记为“5V”,将不满足5V等级者记为“5V-OUT”。
关于各例中获得的厚度1.2mm的试验片,依据UL94垂直阻燃试验(美国保险商实验室·Subject94)进行燃烧试验(n=5),求出5次燃烧时间的合计(秒)。在阻燃性评价中,将满足V-0等级者记为“V-0”,将满足V-1等级者记为“V-1”,将不满足者记为“V-OUT”。
<耐化学品性评价>
(三点弯曲试验)
关于各例中获得的厚度4.0mm的ISO哑铃试验片,利用三点弯曲试验法施加1.0%的应变,在施加有拉伸应力的部位涂抹规定的化学品,在23℃下放置200小时后,确认外观变化。以样品数(n)为3进行试验,依照如下基准进行评价。
关于3个样品,分别将无外观变化者记为“A”,将有裂纹产生者记为“B”,将有龟裂或破裂者记为“C”。
需要说明的是,化学品使用以下2种。
“telluss 68”(Shell telluss S2M 68“液压油”,昭和壳牌石油株式会社制造)
“EP-1”(NTN株式会社制造)
实施例1~5及比较例1~10
以表2所示的比例混合各成分,使用带有排气口的50mmφ的单螺杆挤出机在树脂温度280℃下进行造粒,获得包含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颗粒。
使用注射成形机(型号:“IS100EN”,东芝机械株式会社制造),使由上述方法获得的颗粒在料缸温度240℃、模具温度40℃的成形条件下注射成形而获得试验片。使用所得试验片进行上述性能评价。
实施例及比较例中使用的表2所示的各成分的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
PC-PDMS共聚物1(制造例1所记载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PC-PDMS共聚物2(制造例2所记载的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
<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A-2)>
“Tarflon FN2200”(双酚A聚碳酸酯、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粘度值=56.1、粘均分子量Mv=21,500)
“Tarflon FN1900”(双酚A聚碳酸酯、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粘度值=51.0、粘均分子量Mv=19,200)
“Tarflon FN1700”(双酚A聚碳酸酯、出光兴产株式会社制、粘度值=47.5、粘均分子量Mv=17,700)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B-1)>
“Kralastic SXH-330”(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日本A&L株式会社制、源自丁二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12质量%)
“Santac AT05”(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日本A&L株式会社制、源自丁二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14质量%)
“HR181”(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KUMHO PETROCHEMICAL公司制、源自丁二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60质量%)
<丙烯腈-苯乙烯二元共聚物(B-2)>
“S101N”(丙烯腈-苯乙烯二元共聚物(AS)、UMG ABS株式会社制、MVR[温度200℃、载重10kgf]:95cm3/10分钟)
<共聚物(C)>
“M-701”(Kaneace M-701(MBS)、平均粒径500nm、株式会社Kaneka制)
“M-711”(Kaneace M-711(MBS)、平均粒径200nm、株式会社Kaneka制)
“Metablen C223A”(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平均粒径260nm、Mitsubishi Rayon株式会社制)
“Paraloid EXL2690”(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MB)、平均粒径200nm、Dow Chemical公司制)
“Paraloid EXL2603”(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MB)、平均粒径200nm、Dow Chemical制)
<阻燃剂(D)>
“CR-741”(芳香族缩合磷酸酯系阻燃剂、大八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
<阻燃助剂>
“Fluon AD939E”(PTFE水性分散液、旭硝子株式会社制)
将各种评价结果示于表2。
[表2-1]
表2(1/3)
[表2-2]
表2(2/3)
[表2-3]
表2(3/3)
根据表2可知,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阻燃性、耐冲击性及耐化学品性优异,且机械特性、耐热性也良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流动性、阻燃性及耐化学品性优异且能够获得具有高冲击强度的成形体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由于该树脂组合物能够成形为薄壁且大型的成形体,因此,可合适地用于汽车部件(例如外饰、内饰、仪表面板等)、电子设备或信息设备的外壳等。

Claims (15)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包含聚碳酸酯树脂(A)、共聚物(B)和共聚物(C),
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含有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具有:包含下述通式(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碳酸酯嵌段、以及包含下述通式(II)所示的重复单元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
所述共聚物(B)具有源自丙烯腈和苯乙烯的结构单元、且不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
所述共聚物(C)具有源自丁二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构单元,
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所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为0.1~10质量%,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所述丙烯腈的结构单元和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所述苯乙烯的结构单元的总含量为8~45质量%,全部树脂组合物中的源自所述丁二烯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3~10质量%,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的粘均分子量(Mv)为20,000~25,000,
式中,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或碳数1~6的烷氧基;X表示单键、碳数1~8的烷撑基、碳数2~8的烷叉基、碳数5~15的环烷撑基、碳数5~15的环烷叉基、芴二基、碳数7~15的芳基烷撑基、碳数7~15的芳基烷叉基、-S-、-SO-、-SO2-、-O-或-CO-;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碳数1~6的烷基、碳数1~6的烷氧基或碳数6~12的芳基;a和b各自独立地表示0~4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中的所述聚有机硅氧烷嵌段部分的含量为0.1~15质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A-1)中的聚有机硅氧烷嵌段的链长为30~5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共聚物(B)包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B-1)。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共聚物(B)包含丙烯腈-苯乙烯二元共聚物(B-2)。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共聚物(C)包含选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共聚物(C)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共聚物(C)的平均粒径为100nm~300nm。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所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B-1)的含量为8~100质量份、所述丙烯腈-苯乙烯二元共聚物(B-2)的含量为20质量份以下、所述共聚物(C)的含量为1~8质量份。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还包含阻燃剂(D)。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阻燃剂(D)为磷系阻燃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磷系阻燃剂为缩合磷酸酯。
13.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还包含阻燃剂(D),该阻燃剂(D)是属于缩合磷酸酯的磷系阻燃剂,所述共聚物(C)为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
14.根据权利要求10~13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中,相对于所述聚碳酸酯树脂(A)100质量份,所述阻燃剂(D)的含量为10~40质量份。
15.一种成形体,其包含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201680046743.XA 2015-08-12 2016-08-02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 Pending CN1079227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9587 2015-08-12
JP2015159587A JP5914737B1 (ja) 2015-08-12 2015-08-12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PCT/JP2016/072636 WO2017026325A1 (ja) 2015-08-12 2016-08-02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922722A true CN107922722A (zh) 2018-04-17

Family

ID=55951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46743.XA Pending CN107922722A (zh) 2015-08-12 2016-08-02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1604B2 (zh)
JP (1) JP5914737B1 (zh)
KR (1) KR20180039072A (zh)
CN (1) CN107922722A (zh)
DE (1) DE112016003663T5 (zh)
TW (1) TWI712634B (zh)
WO (1) WO201702632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9417A (zh) * 2016-12-15 2018-06-29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c/abs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942775A (zh) * 2019-02-22 2019-06-28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外饰件用纤维增强聚氨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2978B2 (ja) * 2014-11-24 2017-03-08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製造された成形品
US11352478B2 (en) 2017-03-01 2022-06-07 Idemitsu Kosan Co., Ltd. Flame-retardant polycarbonate-based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product thereof
KR102488159B1 (ko) * 2017-03-01 2023-01-12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의 성형품
JP7109419B2 (ja) * 2017-03-01 2022-07-2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CN110366573B (zh) * 2017-03-01 2022-04-26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包含其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品
KR20240016451A (ko) * 2017-06-28 2024-02-06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의 성형품
JP2021028351A (ja) * 2017-09-13 2021-02-2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6978910B2 (ja) * 2017-11-29 2021-12-08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金属接合用樹脂組成物、金属樹脂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3227254B (zh) * 2018-10-22 2023-08-11 高新特殊工程塑料全球技术有限公司 包括pmma和pc-硅氧烷共聚物的透明共混物的抗滴落组合物
CN111218015B (zh) * 2018-11-27 2021-10-1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有机硅组合物及反应产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2188340B1 (ko) 2018-11-29 2020-12-08 롯데첨단소재(주)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형품
DE112022002974T5 (de) * 2021-06-09 2024-03-21 Idemitsu Kosan Co., Ltd. Polycarbonat-Harzzusammensetzung und Formkörper
KR20240018485A (ko) * 2021-06-09 2024-02-13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성형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7430A (ja) * 1993-04-02 1994-10-11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CN101809085A (zh) * 2007-07-31 2010-08-18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的模塑能力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CN103958607A (zh) * 2011-12-02 2014-07-30 帝人株式会社 含有聚碳酸酯-聚二有机硅氧烷共聚树脂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WO2015029841A1 (ja) * 2013-08-29 2015-03-0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CN106133057A (zh) * 2014-02-13 2016-11-16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62310B2 (ja) 1989-07-07 1997-10-08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ジメチル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26611B2 (ja) 1990-12-27 2000-03-27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H04285655A (ja) 1991-03-13 1992-10-09 Nippon G Ii Plast Kk 難燃性樹脂組成物
JP3167149B2 (ja) * 1991-09-13 2001-05-21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導電性樹脂組成物
US6545089B1 (en) 1997-09-04 2003-04-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mpact modified carbonnate polymer composition having improved resistance to degradation and improved thermal stability
JP4306824B2 (ja) 1998-01-30 2009-08-05 東レ・ダウコーニング株式会社 有機官能性オルガノペンタシロキサンの製造方法、有機樹脂改質剤および有機樹脂
JP3623117B2 (ja) 1998-12-25 2005-02-23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3616791B2 (ja) 1999-08-18 2005-02-0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4201906B2 (ja) * 1999-02-04 2008-12-24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デポジットが少ない難燃性樹脂組成物
JP5237511B2 (ja) * 1999-10-19 2013-07-1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4489242B2 (ja) * 2000-04-19 2010-06-23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改良された機械的強度を有する高流動の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難燃樹脂組成物
US7799855B2 (en) 2001-11-12 2010-09-21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use and method thereof
JP2004027112A (ja) * 2002-06-27 2004-01-29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2004035587A (ja) * 2002-06-28 2004-02-05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4620657B2 (ja) 2003-02-21 2011-01-26 サビック・イノベーティブ・プラスチックス・アイピー・ベスローテン・フェンノートシャップ 透明耐熱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その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との透明ブレンド及び製造方法
JP4615907B2 (ja) 2004-06-23 2011-01-1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体
US20060030647A1 (en) 2004-08-05 2006-02-09 Thomas Ebeling 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us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JP4971590B2 (ja) * 2004-12-21 2012-07-11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JP2006199743A (ja) * 2005-01-18 2006-08-03 Idemitsu Kosan Co Ltd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JP5301855B2 (ja) * 2008-02-26 2013-09-25 帝人株式会社 難燃性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5170455B2 (ja) 2009-04-03 2013-03-2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WO2011030772A1 (ja) * 2009-09-14 2011-03-17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KR101289201B1 (ko) 2010-03-29 2013-07-29 주식회사 삼양사 에스테르 결합을 갖는 히드록시 말단 실록산,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3827217A (zh) 2012-02-03 2014-05-28 Lg化学株式会社 新型聚有机硅氧烷、含有该聚有机硅氧烷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改性聚碳酸酯树脂
JP6045825B2 (ja) * 2012-07-05 2016-12-1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及びその連続的な製造方法
JP6200137B2 (ja) 2012-09-14 2017-09-2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6287430B2 (ja) 2014-03-25 2018-03-07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導電性接着シート、電磁波シールドシートおよ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87430A (ja) * 1993-04-02 1994-10-11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CN101809085A (zh) * 2007-07-31 2010-08-18 沙伯基础创新塑料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的模塑能力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CN103958607A (zh) * 2011-12-02 2014-07-30 帝人株式会社 含有聚碳酸酯-聚二有机硅氧烷共聚树脂的阻燃性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WO2015029841A1 (ja) * 2013-08-29 2015-03-0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CN106133057A (zh) * 2014-02-13 2016-11-16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19417A (zh) * 2016-12-15 2018-06-29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c/abs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219417B (zh) * 2016-12-15 2019-08-13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c/abs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942775A (zh) * 2019-02-22 2019-06-28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外饰件用纤维增强聚氨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42775B (zh) * 2019-02-22 2021-12-17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外饰件用纤维增强聚氨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14737B1 (ja) 2016-05-11
DE112016003663T5 (de) 2018-05-09
JP2017036412A (ja) 2017-02-16
US20180230305A1 (en) 2018-08-16
KR20180039072A (ko) 2018-04-17
TW201714926A (zh) 2017-05-01
WO2017026325A1 (ja) 2017-02-16
US11021604B2 (en) 2021-06-01
TWI712634B (zh) 2020-1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22722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体
JP7081882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CN106133057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JP2020172665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CN107709460A (zh)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
CN108431137A (zh)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
TWI753122B (zh) 聚碳酸酯系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品
CN107922624A (zh)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的制造方法
CN107429051A (zh)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体
CN110366574A (zh)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包含该共聚物的阻燃性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品
CN107429049A (zh)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品
CN110366573A (zh) 聚碳酸酯-聚有机硅氧烷共聚物、包含其的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品
CN105980477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9804018A (zh) 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和成形体
WO2021132590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
CN110402270A (zh) 阻燃性聚碳酸酯系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形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