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714926A -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體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714926A
TW201714926A TW105125034A TW105125034A TW201714926A TW 201714926 A TW201714926 A TW 201714926A TW 105125034 A TW105125034 A TW 105125034A TW 105125034 A TW105125034 A TW 105125034A TW 201714926 A TW201714926 A TW 2017149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composition
polycarbonate resin
mass
group
copolym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5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12634B (zh
Inventor
Yoshio Okamoto
Tsuyoshi Murakami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Publication of TW201714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4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12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1263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4/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n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4/18Block or graft polymers
    • C08G64/186Block or graft 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7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linkage containing silico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77/42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 C08G77/445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 C08G77/448Block-or graft-polymers containing polysiloxane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ester sequences containing polycarbonate seque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n aromatic carbocyclic ring;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5/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hydrocarbons
    • C08L25/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08Copolymers of styrene
    • C08L25/12Copolymers of styrene with unsaturated nitri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which oxygen atoms are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8L3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acrylic acid esters
    • C08L33/1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methyl methacryl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49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51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 C08K5/52Phosphorus bound to oxygen only
    • C08K5/521Esters of phosphoric acids, e.g. of H3PO4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2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 C08L2205/02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C08L -group containing two or more polymers of the same hierarchy C08L, and differing only in parameters such as density, comonomer content, molecular weight, struc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btained by polymerisation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L23/00 - C08L53/00
    • C08L55/02ABS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Manufacture Of Macromolecular Shaped Article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包含:聚碳酸酯樹脂(A),其含有特定結構之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共聚物(B),其具有源自丙烯腈及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且不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及共聚物(C),其具有源自丁二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且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之含量為0.1~10質量%,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丙烯腈之結構單元與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之合計為8~45質量%,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丁二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3~10質量%,且上述(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Mv)為20,000~25,000。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體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體。
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聚合物(以下亦稱為「PC-POS」)由於其較高之耐衝擊性、耐化學品性、及阻燃性等優異之性質而受到關注。因此,期待包含PC-POS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被廣泛用於電氣設備領域、電子設備領域、汽車領域等各種領域。尤其,正廣泛地用於行動電話、行動個人電腦、數位相機、攝錄影機、電動工具等之殼體、及其他日常用品。
關於上述包含PC-POS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亦對進一步提高耐衝擊性或阻燃性、及賦予流動性等其他特性進行研究。例如於專利文獻1、2中揭示有如下熱塑性樹脂,其分別含有特定量之聚碳酸酯樹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以下亦稱為「AS」)或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以下亦稱為「ABS」)、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共聚物、及含磷阻燃劑,且不使衝擊強度實質性地惡化而提高流動性或阻燃性。
於專利文獻3、4中,作為維持優異之阻燃性並且滿足成形性、耐衝擊性、剛性,且能夠成形熱穩定性優異之成形體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揭示有含有聚碳酸酯樹脂、苯乙烯系樹脂、及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及/或含官能基之聚矽氧化合物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又,於專利文獻5中揭示有如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包含聚 碳酸酯及/或具有脂肪族片段之共聚酯碳酸酯、ABS系樹脂及/或AS(丙烯腈-苯乙烯)樹脂、磷酸酯系化合物、及聚矽氧烷-聚碳酸酯嵌段共聚物,且即便較薄地成形,亦具有優異之阻燃性。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52401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表2008-51601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0-191898號公報
[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2001-55500號公報
[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特開平4-285655號公報
對於能夠成形薄壁且大型之成形體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要求ABS樹脂等級之較高之流動性。然而,先前若欲使包含PC-POS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提高,則有衝擊強度降低之傾向,難以較高等級地兼顧流動性與衝擊強度。
進而,若為了提高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或耐衝擊性而添加ABS樹脂或AS樹脂等,則存在阻燃性及耐化學品性降低之問題。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在於提供一種流動性、阻燃性及耐化學品性優異且能夠獲得具有較高之衝擊強度之成形體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本發明者等人努力研究,結果發現,於包含PC-POS及特定之共聚物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藉由將該樹脂組合物中之POS嵌段部分之含量及共聚物中之共聚成分之含量分別設為特定之範圍,可解決 上述問題,從而完成本發明。
即,本發明係關於下述[1]~[16]。
[1]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包含:聚碳酸酯樹脂(A),其含有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該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具有包含下述通式(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碳酸酯嵌段及包含下述通式(I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共聚物(B),其具有源自丙烯腈及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且不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及共聚物(C),其具有源自丁二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且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之含量為0.1~10質量%,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丙烯腈之結構單元與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之合計為8~45質量%,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丁二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3~10質量%,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Mv)為20,000~25,000。
[式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X表示單鍵、碳數1~8之伸烷基、碳數2~8之亞烷基、碳數5~15之伸環烷基、碳數5~15之亞環烷基、茀二基、碳數7~15之芳基伸烷基、碳數7~15之芳基亞烷基、-S-、-SO-、-SO2-、-O-或-CO-;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 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a及b分別獨立地表示0~4之整數]
[2]如上述[1]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中之上述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之含量為0.1~15質量%。
[3]如上述[1]或[2]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中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鏈長為30~500。
[4]如上述[1]至[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共聚物(B)包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B-1)。
[5]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共聚物(B)包含丙烯腈-苯乙烯二元共聚物(B-2)。
[6]如上述[1]至[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共聚物(C)包含選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7]如上述[1]至[6]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共聚物(C)為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
[8]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共聚物(C)之平均粒徑為100nm~300nm。
[9]如上述[5]至[8]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上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B-1)之含量為8~100質量份,上述丙烯腈-苯乙烯二元共聚物(B-2)之含量為20質量份以下,且上述共聚物(C)之含量為1~8質量份。
[10]如上述[1]至[9]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進而包含阻燃劑(D)。
[11]如上述[10]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D)成分 為磷系阻燃劑。
[12]如上述[11]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磷系阻燃劑為縮合磷酸酯。
[13]如上述[10]至[12]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上述阻燃劑(D)之含量為10~40質量份。
[14]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包含:聚碳酸酯樹脂(A),其含有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該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具有包含下述通式(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碳酸酯嵌段及包含下述通式(I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共聚物(B),其具有源自丙烯腈及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且不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共聚物(C),其具有源自丁二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及阻燃劑(D);且上述共聚物(C)為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上述阻燃劑(D)為作為縮合磷酸酯之磷系阻燃劑,且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之含量為0.1~10質量%,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丙烯腈之結構單元與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之合計為8~45質量%,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丁二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3~10質量%,且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Mv)為20,000~25,000。
[式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X表示單鍵、碳數1~8之伸烷基、碳數2~8之亞烷基、碳數5~15之伸環烷基、碳數5~15之亞環烷基、茀二基、碳數7~15之芳基伸烷基、碳數7~15之芳基亞烷基、-S-、-SO-、-SO2-、-O-或-CO-;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a及b分別獨立地表示0~4之整數]
[15]如上述[14]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上述共聚物(B)之含量為8~100質量份,上述共聚物(C)之含量為1~8質量份,且上述阻燃劑(D)之含量為10~40質量份。
[16]一種成形體,其包含如上述[1]至[15]中任一項所記載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流動性、阻燃性及耐化學品性優異且能夠獲得具有高衝擊強度之成形體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以下,對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進行詳細說明。再者,於本說明書中,可任意地採用視為較佳之規定,可認為較佳者彼此之組合更佳。又,於本說明書中,「XX~YY」之記載係指「XX以上且YY以下」。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特徵在於包含:聚碳酸酯樹脂(A),其含有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該聚碳酸酯-聚有 機矽氧烷共聚物(A-1)具有包含下述通式(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碳酸酯嵌段及包含下述通式(I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共聚物(B),其具有源自丙烯腈及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且不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及共聚物(C),其具有源自丁二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且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之含量為0.1~10質量%,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丙烯腈之結構單元與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之合計為8~45質量%,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丁二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3~10質量%,且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Mv)為20,000~25,000。
[式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X表示單鍵、碳數1~8之伸烷基、碳數2~8之亞烷基、碳數5~15之伸環烷基、碳數5~15之亞環烷基、茀二基、碳數7~15之芳基伸烷基、碳數7~15之芳基亞烷基、-S-、-SO-、-SO2-、-O-或-CO-;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a及b分別獨立地表示0~4之整數]
[聚碳酸酯樹脂(A)]
本發明所使用之聚碳酸酯樹脂(A)(以下亦稱為「(A)成分」)之特 徵在於含有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以下亦稱為「PC-POS(A-1)」或「(A-1)成分」)。再者,如下所述,作為(A)成分,亦可於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程度含有(A-1)成分以外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A-2)。
聚碳酸酯樹脂(A)中之包含通式(I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之含量較佳為0.1~15質量%,更佳為0.25~10質量%,進而較佳為0.4~6.0質量%。若上述含量為0.1質量%以上,則衝擊強度之提高效果更高,若為15質量%以下,則容易避免衝擊強度之降低。
此處,(A)成分中之上述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之含量可藉由核磁共振(NMR)算出。
聚碳酸酯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Mv)為20,000~25,000,較佳為21,000~24,000,進而較佳為22,000~23,000。若(A)成分之黏度平均分子量為該範圍,則流動性與耐衝擊性之平衡度更優異。
再者,於本發明中,黏度平均分子量(Mv)係藉由烏氏黏度管測定20℃下之二氯甲烷溶液(濃度單位:g/L)之極限黏度[η],並根據Schnell之式([η]=1.23×10-5×Mv0.83)而算出之值。
關於(A)成分中之(A-1)成分之含量,就將(A)成分中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之含量較佳為調整為上述範圍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100質量%,更佳為15~100質量%,進而較佳為20~100質量%。
若(A-1)成分為10質量%以上,則無需提高(A-1)成分中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之含量,於PC-POS之製造上較佳。
<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
PC-POS(A-1)係具有包含下述通式(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碳酸酯嵌段及包含下述通式(I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的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
[式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X表示單鍵、碳數1~8之伸烷基、碳數2~8之亞烷基、碳數5~15之伸環烷基、碳數5~15之亞環烷基、茀二基、碳數7~15之芳基伸烷基、碳數7~15之芳基亞烷基、-S-、-SO-、-SO2-、-O-或-CO-;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a及b分別獨立地表示0~4之整數]
PC-POS(A-1)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又,PC-POS(A-1)中之通式(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種類可僅為1種,亦可包含2種以上。關於PC-POS(A-1)中之通式(I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亦同樣。
上述通式(I)中,作為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之鹵素原子,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
作為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之烷基,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各種丁基(所謂「各種」,表示包含直鏈狀及所有支鏈狀者,以下同樣)、各種戊基、各種己基。作為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之烷氧基,可列舉烷基部位為上述烷基之情形。
作為R1及R2,較佳為均為碳數1~4之烷基或碳數1~4之烷氧基。
作為X所表示之伸烷基,例如可列舉亞甲基、伸乙基、三亞甲基、四亞甲基、六亞甲基等,較佳為碳數1~5之伸烷基。作為X所表 示之亞烷基,可列舉亞乙基、亞異丙基等。作為X所表示之伸環烷基,較佳為碳數5~10之伸環烷基,可列舉環戊烷二基、環己烷二基、環辛烷二基等。作為X所表示之亞環烷基,例如可列舉亞環己基、3,5,5-三甲基亞環己基、2-亞金剛烷基等,較佳為碳數5~10之亞環烷基,更佳為碳數5~8之亞環烷基。作為X所表示之芳基伸烷基之芳基部位,可列舉苯基、萘基、聯苯基、蒽基等成環碳數6~14之芳基。作為X所表示之芳基亞烷基之芳基部位,可列舉苯基、萘基、聯苯基、蒽基等成環碳數6~14之芳基。
a及b分別獨立地表示0~4之整數,較佳為0~2,更佳為0或1。
通式(II)中,作為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之鹵素原子,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碘原子。作為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之烷基、烷氧基,可列舉與R1及R2之情形相同者。作為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之芳基,可列舉苯基、萘基等。
再者,作為R3及R4,較佳為均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更佳為均為甲基。
PC-POS(A-1)中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鏈長較佳為30~500,更佳為30~150,進而較佳為30~120。若PC-POS(A-1)中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鏈長為30以上,則耐衝擊性充分。若PC-POS(A-1)中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鏈長為500以下,則製造共聚物時之操作性良好。
作為包含通式(I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結構,較佳為以下述通式(II-I)~(II-III)表示。
[式中,R3~R6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複數個R3~R6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Y表示-R7O-、-R7COO-、-R7NH-、-R7NR8-、-COO-、-S-、-R7COO-R9-O-、或-R7O-R10-O-,複數個Y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上述R7表示單鍵、直鏈、支鏈或環狀伸烷基、芳基取代伸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芳基、或二伸芳基;R8表示烷基、烯基、芳基、或芳烷基;R9表示二伸芳基;R10表示直鏈、支鏈或環狀伸烷基、或二伸芳基;β表示源自二異氰酸酯化合物之二價基、或源自二羧酸或二羧酸之鹵化物之二價基;n表示聚有機矽氧烷之平均鏈長;p與q分別為1以上之整數,p與q之和為n-2]
作為R3~R6分別獨立地表示之鹵素原子,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作為R3~R6分別獨立地表示之烷基,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各種丁基、各種戊基、及各種己基。 作為R3~R6分別獨立地表示之烷氧基,可列舉烷基部位為上述烷基之情形。作為R3~R6分別獨立地表示之芳基,可列舉苯基、萘基等。
作為R3~R6,較佳為均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
通式(II-I)、(II-II)及/或(II-III)中之R3~R6較佳為均為甲基。
作為Y所表示之-R7O-、-R7COO-、-R7NH-、-R7NR8-、-COO-、-S-、-R7COO-R9-O-、或-R7O-R10-O-中之R7所表示之直鏈或支鏈伸烷基,可列舉碳數1~8、較佳為碳數1~5之伸烷基,作為環狀伸烷基, 可列舉碳數5~15、較佳為碳數5~10之伸環烷基。
PC-POS(A-1)中之包含通式(I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之含量較佳為2.0~15質量%,更佳為3.0~8.5質量%,進而較佳為3.2~7.5質量%。若該含量為2.0質量%以上,則所獲得之樹脂組合物之耐衝擊性更良好。又,若為15質量%以下,則製造PC-POS(A-1)時之操作性更良好。
PC-POS(A-1)之黏度平均分子量(Mv)較佳為10,000~25,000,更佳為12,000~23,000。若(A-1)成分之黏度平均分子量為該範圍,則容易取得流動性與耐衝擊性之平衡度。
為了使構成本發明所使用之PC-POS(A-1)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具有該特徵,可使用以下之通式(1)、(2)及/或(3)所表示之聚有機矽氧烷作為原料。
[式中,R3~R6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複數個R3~R6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Y表示-R7O-、-R7COO-、-R7NH-、-R7NR8-、-COO-、-S-、-R7COO-R9-O-、或-R7O-R10-O-,複數個Y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上述R7表示單鍵、直鏈、支鏈或環狀伸烷基、芳基取代伸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伸芳基、或二伸芳基;R8表示烷基、烯基、 芳基、或芳烷基;R9表示二伸芳基;R10表示直鏈、支鏈或環狀伸烷基、或二伸芳基;Z表示氫原子或鹵素原子,複數個Z可相互相同,亦可不同;β表示源自二異氰酸酯化合物之二價基、或源自二羧酸或二羧酸之鹵化物之二價基;p與q分別為1以上之整數,p與q之和為n-2;n表示聚有機矽氧烷之平均鏈長]
作為R3~R6分別獨立地表示之鹵素原子,可列舉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作為R3~R6分別獨立地表示之烷基,可列舉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各種丁基、各種戊基、及各種己基。作為R3~R6分別獨立地表示之烷氧基,可列舉烷基部位為上述烷基之情形。作為R3~R6分別獨立地表示之芳基,可列舉苯基、萘基等。
作為R3~R6,較佳為均為氫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
作為通式(1)、(2)及/或(3)所表示之聚有機矽氧烷,較佳為R3~R6均為甲基。
作為Y所表示之-R7O-、-R7COO-、-R7NH-、-R7NR8-、-COO-、-S-、-R7COO-R9-O-、或-R7O-R10-O-中之R7所表示之直鏈或支鏈伸烷基,可列舉碳數1~8、較佳為碳數1~5之伸烷基,作為環狀伸烷基,可列舉碳數5~15、較佳為碳數5~10之伸環烷基。
作為R7所表示之芳基取代伸烷基,可於芳香環具有如烷氧基、烷基之取代基,作為其具體結構,例如可例示下述通式(4)或(5)之結構。再者,於具有芳基取代伸烷基之情形時,伸烷基鍵結於Si。
[式中c表示正整數,通常為1~6之整數]
所謂R7、R9及R10所表示之二伸芳基是指兩個伸芳基直接連結、或經由二價有機基連結之基,具體而言為具有-Ar1-W-Ar2-所表示之結構之基。此處,Ar1及Ar2表示伸芳基,W表示單鍵、或二價有機基。W所表示之二價有機基例如為亞異丙基、亞甲基、二亞甲基、三亞甲基。
作為R7、Ar1及Ar2所表示之伸芳基,可列舉伸苯基、伸萘基、伸聯苯基、伸蒽基等成環碳數6~14之伸芳基。該等伸芳基亦可具有烷氧基、烷基等任意之取代基。
作為R8所表示之烷基,為碳數1~8、較佳為1~5之直鏈或支鏈者。作為烯基,可列舉碳數2~8、較佳為2~5之直鏈或支鏈者。作為芳基,可列舉苯基、萘基等。作為芳烷基,可列舉苯基甲基、苯基乙基等。
R10所表示之直鏈、支鏈或環狀伸烷基與R7同樣。
作為Y,較佳為-R7O-,且R7為芳基取代伸烷基,且尤其是具有烷基之酚系化合物之殘基,更佳為源自烯丙基苯酚之有機殘基或源自丁香酚之有機殘基。
再者,關於通式(2)中之p及q,較佳為p=q、即p=(n-2)/2、q=(n-2)/2。
n如上所述,較佳為20~85,更佳為20~75,進而較佳為20~60。
又,β表示源自二異氰酸酯化合物之二價基或源自二羧酸或二羧酸之鹵化物之二價基,例如可列舉以下之通式(6-1)~(6-5)所表示之 二價基。
作為通式(1)所表示之聚有機矽氧烷,例如可列舉以下之通式(1-1)~(1-11)之化合物。
上述通式(1-1)~(1-11)中,R3~R6、n及R8如上述定義,且較佳者亦相同。c表示正整數,通常為1~6之整數。
於該等中,就聚合之容易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上述通式(1-1)所表示之酚改性聚有機矽氧烷。又,就獲取之容易度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作為上述通式(1-2)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之一種之α,ω-雙[3-(鄰羥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矽氧烷、作為上述通式(1-3)所表示之化合物中之一種之α,ω-雙[3-(4-羥基-3-甲氧基苯基)丙基]聚二甲基矽氧烷。
此外,作為聚有機矽氧烷原料,亦可使用具有以下之通式(1-12)者。
[化10]
式中,R3及R4與上述者相同。通式(1-12)所表示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平均鏈長成為(r×m),(r×m)之範圍與上述n相同。
於使用上述(1-12)作為聚有機矽氧烷原料之情形時,聚有機矽氧烷嵌段較佳為具有下述通式(II-IV)所表示之重複單元。
[式中之R3、R4、r及m如上所述]
除上述所揭示者以外,亦可較佳地使用日本專利特表2013-52393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平4-225059號公報、日本專利特表2006-518803號公報、及國際公開第2013/115604號等所記載之聚有機矽氧烷化合物。
用以獲得聚有機矽氧烷之分子量及分子量分佈測定值之凝膠滲透層析儀(GPC)裝置並無特別限制,可利用一般市售之型GPC裝置,例如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示差折射計(RI)內置型GPC測定機「HLC-8200」。具體而言,作為GPC管柱,使用連結Tosoh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TSK-GEL G4000HXL」與「TSK-GEL G2000HXL」而成者。管柱溫度設定為40℃,溶析液使用四氫呋喃(THF),以流速1.0mL/分鐘進行測定。
上述聚有機矽氧烷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根據日本專利特開平11-217390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使環三矽氧烷與二矽氧烷於酸性觸媒存在下進行反應,合成α,ω-二氫有機五矽氧烷,繼而於矽 氫化反應用觸媒之存在下,使酚性化合物(例如2-烯丙基苯酚、4-烯丙基苯酚、丁香酚、2-丙烯基苯酚等)等與該α,ω-二氫有機五矽氧烷進行加成反應,藉此可獲得粗聚有機矽氧烷。又,根據日本專利第2662310號公報所記載之方法,使八甲基環四矽氧烷與四甲基二矽氧烷於硫酸(酸性觸媒)之存在下進行反應,使所獲得之α,ω-二氫聚有機矽氧烷與上述同樣地於矽氫化反應用觸媒之存在下與酚性化合物等進行加成反應,藉此可獲得粗聚有機矽氧烷。再者,α,ω-二氫聚有機矽氧烷可根據其聚合條件適當調整其鏈長n而使用,亦可使用市售之α,ω-二氫聚有機矽氧烷。
作為上述矽氫化反應用觸媒,可列舉過渡金屬系觸媒,其中就反應速度及選擇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使用鉑系觸媒。作為鉑系觸媒之具體例,可列舉氯鉑酸、氯鉑酸之醇溶液、鉑之烯烴錯合物、鉑與含乙烯基之矽氧烷之錯合物、擔載鉑之二氧化矽、擔載鉑之活性碳等。
較佳為,藉由使粗聚有機矽氧烷與吸附劑接觸,而使粗聚有機矽氧烷中所含之源自用作上述矽氫化反應用觸媒之過渡金屬系觸媒之過渡金屬吸附於吸附劑而去除。
作為吸附劑,例如可使用具有1000Å以下之平均孔隙直徑者。若平均孔隙直徑為1000Å以下,則可有效率地去除粗聚有機矽氧烷中之過渡金屬。就此種觀點而言,吸附劑之平均孔隙直徑較佳為500Å以下,更佳為200Å以下,進而較佳為150Å以下,進而更佳為100Å以下。又,就同樣之觀點而言,吸附劑較佳為多孔性吸附劑。
作為吸附劑,只要為具有上述平均孔隙直徑者,則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使用活性白土、酸性白土、活性碳、合成沸石、天然沸石、活性氧化鋁、二氧化矽、二氧化矽-氧化鎂系吸附劑、矽藻土、纖維素等,較佳為選自由活性白土、酸性白土、活性碳、合成沸石、 天然沸石、活性氧化鋁、二氧化矽及二氧化矽-氧化鎂系吸附劑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於使粗聚有機矽氧烷中所含之過渡金屬吸附於吸附劑後,吸附劑可藉由任意之分離手段而自聚有機矽氧烷分離。作為將吸附劑自聚有機矽氧烷分離之手段,例如可列舉過濾器或離心分離等。於使用過濾器之情形時,可使用膜濾器、燒結金屬過濾器、玻璃纖維過濾器等過濾器,尤佳為使用膜濾器。
於吸附過渡金屬後,就將吸附劑自聚有機矽氧烷分離之觀點而言,吸附劑之平均粒徑通常為1μm~4mm,較佳為1~100μm。
於使用上述吸附劑之情形時,其使用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粗聚有機矽氧烷100質量份,較佳為可使用1~30質量份、更佳為可使用2~20質量份之範圍之量之多孔性吸附劑。
再者,於因所要處理之粗聚有機矽氧烷之分子量較高而並非液體狀態之情形時,於進行利用吸附劑之吸附及吸附劑之分離時,亦可加熱至如聚有機矽氧烷成為液體狀態之溫度。或者,亦可溶解於二氯甲烷或己烷等溶劑中而進行。
《PC-POS(A-1)之製造方法》
作為製造本發明所使用之PC-POS(A-1)之方法,可使用界面聚合法(光氣法)、吡啶法、酯交換法等公知之製造方法。尤其是於界面聚合法之情形時,包含PC-POS(A-1)之有機相與包含未反應物或觸媒殘渣等之水相之分離步驟變得容易,利用鹼清洗、酸清洗、純水清洗之各清洗步驟中之包含PC-POS(A-1)之有機相與水相之分離變得容易,可高效率地獲得PC-POS(A-1)。
PC-POS(A-1)之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參照公知之PC-POS之製造方法、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10-241943號公報等所記載之方法而製造。
具體而言,可藉由如下方式製造,即,使預先製造之聚碳酸酯低聚物與上述聚有機矽氧烷溶解於非水溶性有機溶劑(二氯甲烷等)中,添加二元酚系化合物(雙酚A等)之鹼性化合物水溶液(氫氧化鈉水溶液等),使用三級胺(三乙胺等)或四級銨鹽(氯化三甲基苄基銨等)作為聚合觸媒,於末端封端劑(對第三丁基苯酚等一元酚)之存在下進行界面縮聚反應。又,PC-POS(A-1)亦可藉由使聚有機矽氧烷、二元酚及光氣、碳酸酯或氯甲酸酯進行共聚合而製造。
聚碳酸酯低聚物可於二氯甲烷、氯苯、氯仿等有機溶劑中藉由二元酚與如光氣或三光氣之碳酸酯前驅物之反應而製造。再者,於使用酯交換法製造聚碳酸酯低聚物時,亦可藉由二元酚與如碳酸二苯酯之碳酸酯前驅物之反應而製造。
作為二元酚,較佳為使用下述通式(i)所表示之二元酚。
式中,R1、R2、a、b及X如上所述。
作為上述通式(i)所表示之二元酚,例如可列舉:雙(羥基芳基)烷烴類、雙(羥基芳基)環烷烴類、二羥基芳基醚類、二羥基二芳基硫醚類、二羥基二芳基亞碸類、二羥基二芳基碸類、二羥基聯苯類、二羥基二芳基茀類、二羥基二芳基金剛烷類等。該等二元酚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混合2種以上而使用。
作為雙(羥基芳基)烷烴類,例如可列舉:雙(4-羥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酚A]、2,2-雙(4-羥基苯基)丁烷、2,2-雙(4-羥基苯基)辛烷、雙(4-羥基苯基)苯基甲烷、雙(4-羥基苯基)二苯基甲烷、2,2-雙(4-羥基-3-甲基苯基)丙烷、雙(4- 羥基苯基)萘基甲烷、1,1-雙(4-羥基-3-第三丁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溴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氯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氯苯基)丙烷、2,2-雙(4-羥基-3,5-二溴苯基)丙烷等。
作為雙(羥基芳基)環烷烴類,例如可列舉:1,1-雙(4-羥基苯基)環戊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己烷、1,1-雙(4-羥基苯基)-3,5,5-三甲基環己烷、2,2-雙(4-羥基苯基)降烷、1,1-雙(4-羥基苯基)環十二烷等。作為二羥基芳基醚類,例如可列舉:4,4'-二羥基二苯醚、4,4'-二羥基-3,3'-二甲基苯醚等。
作為二羥基二芳基硫醚類,例如可列舉:4,4'-二羥基二苯硫醚、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硫醚等。作為二羥基二芳基亞碸類,例如可列舉:4,4'-二羥基二苯基亞碸、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基亞碸等。作為二羥基二芳基碸類,例如可列舉:4,4'-二羥基二苯基碸、4,4'-二羥基-3,3'-二甲基二苯基碸等。
作為二羥基聯苯類,例如可列舉4,4'-二羥基聯苯等。作為二羥基二芳基茀類,例如可列舉:9,9-雙(4-羥基苯基)茀、9,9-雙(4-羥基-3-甲基苯基)茀等。作為二羥基二芳基金剛烷類,例如可列舉:1,3-雙(4-羥基苯基)金剛烷、2,2-雙(4-羥基苯基)金剛烷、1,3-雙(4-羥基苯基)-5,7-二甲基金剛烷等。
作為上述以外之二元酚,例如可列舉4,4'-[1,3-伸苯基雙(1-甲基亞乙基)]雙酚、10,10-雙(4-羥基苯基)-9-蒽酮、1,5-雙(4-羥基苯硫基)-2,3-二氧雜戊烷等。
上述二元酚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混合2種以上而使用。
於該等中,較佳為雙(羥基苯基)烷烴類,更佳為雙酚A。於使用雙酚A作為二元酚之情形時,於上述通式(i)中,X為亞異丙基,且a=b=0。
為了調整所獲得之PC-POS之分子量,可使用末端封端劑。作為末端封端劑,例如可列舉:苯酚、對甲酚、對第三丁基苯酚、對第三辛基苯酚、對異丙苯基苯酚、對壬基苯酚、間十五烷基苯酚及對第三戊基苯酚等一元酚。該等一元酚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組合兩種以上而使用。
於上述界面縮聚反應後,適當靜置而分離成水相與有機溶劑相[分離步驟],將有機溶劑相進行清洗(較佳為依序利用鹼性水溶液、酸性水溶液、水進行清洗)[清洗步驟],將所獲得之有機相進行濃縮[濃縮步驟]及乾燥[乾燥步驟],藉此可獲得PC-POS共聚物。
上述酚改性聚有機矽氧烷可藉由公知之方法製造。作為製造法,例如可列舉以下所示之方法。
首先,使環三矽氧烷與二矽氧烷於酸性觸媒存在下進行反應,合成α,ω-二氫聚有機矽氧烷。此時,藉由變更環三矽氧烷與二矽氧烷之添加比,可合成具有所需之平均鏈長之α,ω-二氫聚有機矽氧烷。繼而,於矽氫化反應用觸媒之存在下,使烯丙基苯酚或丁香酚等具有不飽和脂肪族烴基之酚化合物與該α,ω-二氫聚有機矽氧烷進行加成反應,藉此可製造具有所需之平均鏈長之酚改性聚有機矽氧烷。
又,於該階段,低分子量之環狀聚有機矽氧烷或過量之上述酚化合物會以雜質之形式殘留,因此較佳為於減壓下進行加熱,將該等低分子化合物蒸餾去除。
<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A-2)>
如上所述,作為(A)成分,亦可於無損本發明之效果之程度包含(A-1)成分以外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A-2)(以下亦稱為「(A-2)成分」)。(A-2)成分係使用芳香族二元酚系化合物而獲得,可用於調整(A)成分中所含之含有通式(I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之含量。
關於(A-2)成分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之黏度平均分子量(Mv),就物性面之觀點而言,較佳為10,000~40,000,更佳為13,000~30,000。
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A-2)係不具有上述通式(II)所表示之重複結構者,且較佳為主鏈包含下述通式(II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者。作為此種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可無特別限制地使用各種公知之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
[式中,R9及R10分別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X'表示單鍵、碳數1~8之伸烷基、碳數2~8之亞烷基、碳數5~15之伸環烷基、碳數5~15之亞環烷基、-S-、-SO-、-SO2-、-O-或-CO-;d及e分別獨立地表示0~4之整數]
作為R9及R10之具體例,可列舉與上述R1及R2相同者,且較佳者亦相同。作為R9及R10,更佳為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作為X'之具體例,可列舉與上述X相同者,且較佳者亦相同。d及e分別獨立地較佳為0~2,更佳為0或1。
具體而言,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可使用藉由如下方法而獲得者,即,於對反應為惰性之有機溶劑、鹼性水溶液之存在下,使其與芳香族二元酚系化合物及光氣進行反應後,添加三級胺或四級銨鹽等聚合觸媒進行聚合之界面聚合法;或將芳香族二元酚系化合物溶解於吡啶或吡啶與惰性溶劑之混合溶液中,導入光氣而直接製造之吡啶法等先前之芳香族聚碳酸酯之製造法。
於上述反應時,視需要使用分子量調節劑(末端封端劑)、支化劑等。
再者,作為上述芳香族二元酚系化合物,可列舉下述通式(III')所表示者。
[式中,R9、R10、X'、d及e如上述定義,且較佳者亦相同]
作為該芳香族二元酚系化合物之具體例,例如可列舉:2,2-雙(4-羥基苯基)丙烷[雙酚A]、雙(4-羥基苯基)甲烷、1,1-雙(4-羥基苯基)乙烷、2,2-雙(4-羥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等雙(羥基苯基)烷烴系、4,4'-二羥基聯苯、雙(4-羥基苯基)環烷烴、雙(4-羥基苯基)氧化物、雙(4-羥基苯基)硫醚、雙(4-羥基苯基)碸、雙(4-羥基苯基)亞碸、雙(4-羥基苯基)酮等。
於該等中,較佳為雙(羥基苯基)烷烴系二元酚,更佳為雙酚A。
上述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A-2)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共聚物(B)]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作為(B)成分,包含具有源自丙烯腈及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且不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之共聚物。藉由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含有該(B)成分,可獲得流動性優異,且因具有源自丙烯腈之結構單元而與上述(A)成分之相溶性亦良好之樹脂組合物。
作為該(B)成分,可列舉丙烯腈-苯乙烯二元共聚物(AS)、以及使丙烯腈及苯乙烯與其他成分進一步共聚合而成之三元以上之共聚物 等。
作為上述其他成分之具體例,可列舉:聚丁二烯、(甲基)丙烯酸酯(其中甲基丙烯酸甲酯除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橡膠(SBS)、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BR)、丁二烯-丙烯酸系橡膠、異戊二烯橡膠、異戊二烯-苯乙烯橡膠、異戊二烯-丙烯酸系橡膠、乙烯-丙烯橡膠、乙烯-丙烯-二烯橡膠等。其中,尤佳者為聚丁二烯。此處所使用之聚丁二烯可使用低順式聚丁二烯(例如含有1,2-乙烯基鍵1~30莫耳%、1,4-順式鍵30~42莫耳%者)、高順式聚丁二烯(例如含有1,2-乙烯基鍵20莫耳%以下、1,4-順式鍵78莫耳%以上者)之任一者,又,亦可為該等之混合物。
作為上述三元以上之共聚物之具體例,可列舉: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AS)、使丙烯腈及苯乙烯與聚丁二烯聚合而成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丙烯腈-(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共聚物(AES)等。
上述共聚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上述共聚物中,就提高流動性且藉由含有橡膠成分而亦提高耐衝擊性之方面而言,較佳為(B)成分至少包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B-1)(以下亦稱為「(B-1)成分」)。又,就提高流動性之方面而言,亦可進而包含丙烯腈-苯乙烯二元共聚物(B-2)(以下亦稱為「(B-2)成分」)。
(B-1)成分中之源自丁二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較佳為8~75質量%,更佳為8~50質量%,進而較佳為8~25質量%。若(B-1)成分中之源自丁二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8質量%以上,則成形體之耐衝擊性進一步提高。
(B-2)成分之以溫度200℃、荷重10kgf測得之熔體體積速率(MVR)較佳為3~150cm3/10分鐘。藉由(B-2)成分之MVR為上述範 圍,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進一步提高。尤其是使用源自丁二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30~70質量%者作為上述(B-1)成分之情形時,就提高流動性之觀點而言,所使用之(B-2)成分之上述MVR更佳為50~150cm3/10分鐘。
MVR可藉由依據ISO1133之方法進行測定。
關於作為上述(B-1)成分之ABS之市售品,可列舉:「Santac AT-05」、「Kralastic SXH-330」(以上為日本A&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Toyolac 500」、「Toyolac 700」(以上為Toray股份有限公司製造)、「PA-756」(奇美實業公司製造)、「HR181」(KUMHO PETROCHEMICAL公司製造)等。又,關於作為上述(B-2)成分之AS之市售品,可列舉:「290FF」(Techno Polymer股份有限公司製造)、「S100N」、「S200N」、「S101N」(以上為UMG AB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PN-117C」(奇美實業公司製造)等。
[共聚物(C)]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包含具有源自丁二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之共聚物作為(C)成分。藉由含有該(C)成分,可獲得耐衝擊性尤其優異之樹脂組合物。
作為該(C)成分,可列舉:使甲基丙烯酸甲酯及苯乙烯與聚丁二烯聚合而成之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四元共聚物(MA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MB)等。
上述共聚物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其中,就提高耐衝擊性之方面而言,(C)成分較佳為包含選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更佳為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
(C)成分之平均粒徑較佳為100~300nm,更佳為125~275nm,進而較佳為150~250nm。若(C)成分之粒徑為100nm以上且300nm以下,則可獲得具有更高之耐衝擊特性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C)成分之平均粒徑之測定方法係藉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進行測定。具體而言,針對於將以(A-2)成分/(C)成分=質量比率95/5進行熔融混練而成者進行射出成形而得之2mm厚之平板,根據藉由透過型電子顯微鏡觀察之照片,以100個粒子之直徑之數量平均值算出。
作為MBS之市售品,可列舉:「Metablen C223A」(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Denka TH Polymer」(電氣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Kaneace B」(Kan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Paraloid EXL2620」(Dow Chemical製造)等。作為MABS之市售品,可列舉:「Denka CL Polymer」、「Denka TE Polymer」、「Denka TP Polymer」(以上為電氣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等。作為MB之市售品,可列舉:「Kaneace M-711」(Kan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Paraloid EXL2603」、「Paraloid EXL2690」(以上為Dow Chemical製造)等。
此處,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相對於(A)成分100質量份之(B)成分((B-1)成分、(B-2)成分)、及(C)成分之較佳含量如下所述。若各成分之含量為下述範圍,則流動性及耐衝擊性之平衡度更良好。
關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相對於(A)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B)成分之含量為8~100質量份、及(C)成分之含量為1~8質量份。更佳為(B)成分之含量為8~70質量份、及(C)成分之含量為1~6質量份。
關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相對於(A)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B-1)成分之含量為8~100質量份、(B-2)成分之含量為20質量份以下、及(C)成分之含量為1~8質量份。更佳為(B-1)成分之含量為8 ~50質量份、(B-2)成分之含量為1~20質量份、及(C)成分之含量為1~6質量份。又,於(B-1)成分之源自丁二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30~70質量%之情形時,上述含量係相對於(A)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B-1)成分之含量為8~15質量份、(B-2)成分之含量為10~25質量份、及(C)成分之含量為1~6質量份。
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包含通式(I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之含量於總樹脂組合物中為0.1~10質量%,較佳為0.5~8.0質量%,更佳為0.7~5.0質量%。
若該含量未達0.1質量%,則所獲得之成形體之衝擊強度不充分。又,若該含量為10質量%以下,則於經濟性之方面較佳。
此處,樹脂組合物中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之含量及鏈長係藉由核磁共振(NMR)測定而算出之值。
又,關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丁二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3~10質量%。若源自丁二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未達3質量%,則成形體之耐衝擊性不足,若超過10質量%,則流動性及阻燃性降低。就上述觀點而言,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較佳為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丁二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3~8質量%,更佳為3.5~6質量%。
進而,關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較佳為5~35質量%,上述源自丙烯腈之結構單元之含量較佳為3~10質量%。若源自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5質量%以上,則流動性更良好,若為35質量%以下,則容易避免成形體之耐衝擊性降低。又,若源自丙烯腈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3質量%以上,則與(A)成分之相溶性更良好,若為10質量%以下,則容易避免成形體之耐衝擊性降低。
就上述觀點而言,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更佳為上述源 自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7~20質量%,進而較佳為8~15質量%。又,更佳為上述源自丙烯腈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3~8質量%,進而較佳為3~6質量%。
進而,關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及上述源自丙烯腈之結構單元之含量之合計為8~45質量%。若上述源自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及上述源自丙烯腈之結構單元之含量之合計為8~45質量%,則流動性良好,容易避免成形體之耐衝擊性降低。
就上述觀點而言,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更佳為上述源自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及上述源自丙烯腈之結構單元之含量之合計為8~30質量%,進而較佳為10~25質量%。
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包含通式(I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與上述源自丁二烯之結構單元之合計含量較佳為3.5~15質量%,更佳為4.0~10質量%。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與源自丁二烯之結構單元均使耐衝擊性提高。因此,若上述合計含量為3.5質量%以上,則可獲得更高之耐衝擊性。又,若為15質量%以下,則可進一步抑制流動性降低。
[阻燃劑(D)]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較佳為進而包含阻燃劑作為(D)成分。
作為阻燃劑,只要為於本發明之效果之範圍內具有提高燃燒性之效果者,則無特別限制,可例示各種公知之阻燃劑,例如磷系阻燃劑、鹵素系阻燃劑、金屬鹽系阻燃劑。於該等各種公知之阻燃劑中,就賦予較高之阻燃性之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磷系阻燃劑作為(D)成分。
作為磷系阻燃劑,可列舉紅磷或磷酸酯系阻燃劑。
作為磷酸酯系阻燃劑,尤佳為不含鹵素者,可列舉包含磷酸酯之單體、低聚物、聚合物或該等之混合物者。具體而言,可列舉: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辛酯、磷酸三丁氧基乙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甲酚酯、磷酸甲酚酯二苯酯、磷酸辛酯二苯酯、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磷酸二異丙酯苯酯、磷酸三(二甲苯)酯、磷酸三(異丙基苯基)酯、磷酸三萘酯、雙酚A雙磷酸酯、對苯二酚雙磷酸酯、間苯二酚雙磷酸酯、間苯二酚-磷酸二苯酯、三氧基苯三磷酸酯等、或該等之取代體、縮合物等。其中,較佳為使用縮合磷酸酯。
作為可較佳地用作磷酸酯系阻燃劑之市售之磷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舉:大八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TPP」[磷酸三苯酯]、「TXP」[磷酸三(二甲苯)酯]、「CR733S」[間苯二酚雙(二苯基磷酸酯)]、「CR741」[雙酚A雙(二苯基磷酸酯)]、「PX200」[1,3-伸苯基-四(2,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PX201L」[1,4-伸苯基-四(2,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PX202」[4,4'-伸聯苯基-四(2,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等。
上述磷酸酯系阻燃劑係藉由二元酚類及Ar-OH所表示之一元酚類與磷醯氯之反應而獲得。
該等阻燃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併用2種以上。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之(D)成分之含量相對於上述(A)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10~40質量份,更佳為10~30質量份,進而較佳為15~30質量份。若該含量為10質量份以上,則可獲得更良好之阻燃性,並且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進一步提高。又,若為40質量份以下,則容易維持耐衝擊性及耐熱性。
[其他成分]
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可於不明顯損害本發明之 效果之程度適當含有其他成分。
作為其他成分,例如可列舉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脫模劑、阻燃助劑、無機填充材料、著色劑(染料、顏料)等添加劑。
作為抗氧化劑,可列舉磷系抗氧化劑、硫系抗氧化劑、及酚系抗氧化劑等。
作為磷系抗氧化劑,並無特別限制。作為代表例,可列舉亞磷酸三(壬基苯基)酯、亞磷酸2-乙基己酯二苯酯,此外可列舉亞磷酸三烷基酯、亞磷酸三環烷基酯、亞磷酸三芳基酯、磷酸三烷基酯、磷酸三環烷基酯、磷酸三芳基酯等。其中,可較佳地使用亞磷酸三芳基酯、及磷酸三芳基酯。
作為硫系抗氧化劑,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季戊四醇四(3-月桂基硫代丙酸酯)、四[亞甲基-3-(十二烷基硫基)丙酸酯]甲烷。
作為酚系抗氧化劑,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使用受阻酚系。其中,較佳為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季戊四醇-四[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6-己二醇-雙[3-(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酯]、1,3,5-三甲基-2,4,6-三(3,5-二第三丁基-4-羥基苄基)苯等。
於本發明中,於使用抗氧化劑之情形時,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作為抗氧化劑,較佳為使用磷系抗氧化劑,更佳為單獨使用磷系抗氧化劑、或併用磷系抗氧化劑與硫系抗氧化劑及/或酚系抗氧化劑而使用。
抗氧化劑之調配量相對於上述(A)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0.001~5質量份,更佳為0.005~3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01~1質量份。若抗氧化劑之調配量為上述範圍內,則可充分地防止樹脂組合物之成形時之變色或分子量降低,可提高抗氧化效果。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可使用二苯甲酮系、苯并三唑系、羥基苯 基三系、環狀亞胺基酯系、氰基丙烯酸酯系等紫外線吸收劑。紫外線吸收劑可單獨使用1種,亦可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作為紫外線吸收劑,較佳為使用選自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及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中之至少一種,更佳為使用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
作為二苯甲酮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2,4-二羥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苄氧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磺醯基二苯甲酮、2-羥基-4-甲氧基-5-磺醯基三水合物二苯甲酮、2,2'-二羥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4,4'-四羥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羥基-4,4'-二甲氧基-5-磺酸鈉二苯甲酮、雙(5-苯甲醯基-4-羥基--2-甲氧基苯基)甲烷、2-羥基-4-正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及2-羥基-4-甲氧基-2'-羧基二苯甲酮等。
作為苯并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2-(2-羥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異丙苯基苯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第三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羥基-3,5-二第三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辛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5-第三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羥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亞甲基雙(4-異丙苯基-6-苯并三唑苯基)、2,2'-對伸苯基雙(1,3-苯并-4-酮)、及2-[2-羥基-3-(3,4,5,6-四氫鄰苯二甲醯亞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以及2-(2'-羥基-5-甲基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和可與該單體共聚合之乙烯基系單體之共聚物或2-(2'-羥基-5-丙烯醯氧基乙基苯基)-2H-苯并三唑和可與該單體共聚合之乙烯基系單體之共聚物等具有2-羥基苯基-2H-苯并三唑骨架之聚合物等。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之紫外線吸收劑之調配量相對於上述(A)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0.001~1質量份,更佳為0.005~0.7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01~0.5質量份。若紫外線吸收劑之調配量為0.001質量份以上,則可充分地抑制成形體產生黃變等著色。又,若為1質量份以下,則於經濟性方面較佳,又,亦不存在成形時產生模具污染之情況。
作為脫模劑,可使用脂肪酸酯、聚烯烴系蠟、氟油、石蠟等。其中,較佳為脂肪酸酯,例如較佳為硬脂酸單甘油酯、硬脂酸甘油二酯、硬脂酸單山梨糖醇酯、山萮酸單甘油酯、季戊四醇單硬脂酸酯、季戊四醇二硬脂酸酯、丙二醇單硬脂酸酯、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甘油單硬脂酸酯等部分酯、或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或者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中之脫模劑之調配量相對於上述(A)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0.01~3質量份,更佳為0.1~2質量份,進而較佳為0.2~2質量份。
阻燃助劑較佳為與阻燃劑(D)併用而使用,可使用聚四氟乙烯(PTFE)或氧化銻化合物。其中,較佳為使用PTFE,較理想為使用具有原纖維形成能之PTFE。又,亦較理想為使用包含PTFE粒子及有機系聚合物粒子之混合粉體。
作為用以製造有機系聚合物粒子之單體之具體例,可列舉:苯乙烯系單體;(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單體;氰化乙烯基系單體;乙烯醚系單體;羧酸乙烯酯系單體;烯烴系單體;二烯系單體等。尤佳為使用(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單體。再者,所謂(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單體係指丙烯酸烷基酯系及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之兩者之單體。
藉由使該等單體聚合,可獲得有機系聚合物粒子。上述單體可使用1種或混合2種以上而使用。作為有機系聚合物粒子,較佳為包含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系共聚物之粒子。
阻燃助劑之調配量相對於上述(A)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0.1~2質量份,更佳為0.3~1.5質量份。
作為無機填充材料,可列舉:滑石、雲母、高嶺土、矽藻土、碳酸鈣、硫酸鈣、硫酸鋇、玻璃纖維、碳纖維、鈦酸鉀纖維等。其中,較佳為板狀之滑石、雲母等、或玻璃纖維、碳纖維等纖維狀之填充材料。藉由調配無機填充材料,可進一步提高阻燃性或尺寸穩定性。
該等可單獨使用1種、或組合2種以上而使用。
無機填充材料之調配量相對於上述(A)成分100質量份,較佳為0.1~10質量份,更佳為0.5~5質量份。若上述調配量為0.1質量份以上,則可充分地獲得阻燃性或尺寸穩定性之提高效果,若為10質量份以下,則容易維持流動性、耐衝擊性。
作為著色劑,可列舉:苝系染料、香豆素系染料、硫靛藍系染料、蒽醌系染料、9-氧硫系染料、亞鐵氰化物、芘系染料、喹啉系染料、酞菁系染料之染料等。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物性>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優異。具體而言,成為以溫度260℃、荷重2.16kg測得之MFR通常為10g/10分鐘以上、較佳為15g/10分鐘以上、更佳為20g/10分鐘以上之樹脂組合物。
MFR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制,通常成為100g/10分鐘以下。該MFR可依據ASTM D1238進行測定。
又,作為表示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之另一指標,有Q值或螺旋流動長度(SFL)。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成為以溫度260℃、荷重100kg測得之Q值通常為0.10mL/秒以上、較佳為0.20mL/秒以上、更佳為0.25mL/秒以上之樹脂組合物。Q值之上限並無特別限制,通常 成為1.0mL/秒以下。
進而,關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利用料缸溫度240℃、模具溫度40℃、厚度2.0mm之螺旋流動模具,於壓力設定125MPa下成形時之流動長度(SFL)通常為35cm以上,較佳為42cm以上,更佳為45cm以上。該Q值及SFL具體而言可藉由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如上所述,由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具有較高之流動性,故而例如亦可成形薄壁且大型之成形體。
關於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夏比衝擊強度,於製成厚度4mm之成形體時之溫度23℃下之測定值通常為15kJ/m2以上,較佳為20kJ/m2以上,更佳為30kJ/m2以上。夏比衝擊強度係自厚度4mm之成形體製作附有缺口之試片,依據ISO 179於溫度23℃下進行測定,具體而言可藉由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較佳為基於UL94(美國保險商實驗室(Underwriters Laboratory)‧Subject94)標準之阻燃性於厚度1.5mm之成形體中滿足5V等級。又,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較佳為基於UL94標準之阻燃性於厚度1.2mm之成形體中滿足V-1等級。該阻燃性可藉由依據UL94標準之垂直燃燒試驗進行測定,具體而言可藉由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進行測定。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耐化學品性優異。所謂耐化學品性優異係指具有將與溶劑、乳化劑、防腐劑、油劑等化學品接觸時引起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物理性質之降低抑製得較低之耐受性。具體而言,係指於三點彎曲試驗法中,在施加1.0%之應變後塗佈規定之化學品並放置200小時後,未觀察到龜裂、破裂及裂紋等外觀變化。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製造方法>
接下來,對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係藉由調配上述(A)、(B)及(C)成分、進而視需要使用之(D)成分、進而其他一般之成分並進行混練而獲得。
此時之調配及混練可藉由利用通常使用之機器、例如帶式混合機、轉鼓等進行預混合,並使用亨舍爾混合機、班布里混合機、單螺桿擠出機、雙螺桿擠出機、多螺桿擠出機、雙向捏合機等之方法而進行。
混練時之加熱溫度通常於240~300℃之範圍適當選擇。
再者,聚碳酸酯樹脂(A)以外之成分亦可預先與聚碳酸酯樹脂(A)進行熔融混練,即亦可作為母料添加。
[成形體]
本發明之成形體係包含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者。
本發明之成形體係藉由以使用上述熔融混練成形機進行熔融混練之組合物、或由該組合物獲得之顆粒作為原料,利用射出成形法、射出壓縮成形法、擠出成形法、吹塑成形法、加壓成形法、真空成形法及發泡成形法等使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成形而獲得。
尤佳為,藉由上述熔融混練方法,製造顆粒狀之成形原料,繼而使用該顆粒,並使用射出成形、射出壓縮成形,藉此可製成成形體。
再者,作為射出成形方法,亦可採用用於防止外觀之凹痕、或用於輕量化之氣體注入成形方法。
<成形體之物性>
關於以上述方式獲得之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成形體,使用厚度4mm之試片依據ISO 178於23℃下測得之彎曲強度通常 為85~95MPa,彎曲彈性模數通常為2,000~3,000MPa。
再者,具體而言,上述特性值均藉由實施例所記載之方法而測定。
本發明之成形體之耐熱性亦優異。
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包含其之成形體可較佳地用於汽車零件(例如外裝、內裝、儀錶面板等)、電子設備或資訊設備之外殼等。
[實施例]
藉由實施例更詳細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該等任何限定。
(1)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鏈長及含量
藉由NMR測定,基於聚二甲基矽氧烷之甲基之積分值比而算出。
<聚二甲基矽氧烷之鏈長之定量方法>
1H-NMR測定條件
NMR裝置:JEOL RESONANC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ECA500
探針:50TH5AT/FG2
觀測範圍:-5~15ppm
觀測中心:5ppm
脈衝重複時間:9秒
脈衝寬度:45°
NMR試樣管:5
樣品量:30~40mg
溶劑:氘氯仿
測定溫度:室溫
累計次數:256次
烯丙基苯酚末端聚二甲基矽氧烷之情形
A:於δ-0.02~0.5附近觀測到之二甲基矽氧烷部之甲基之積分值
B:於δ2.50~2.75附近觀測到之烯丙基苯酚之亞甲基之積分值
聚二甲基矽氧烷之鏈長=(A/6)/(B/4)
丁香酚末端聚二甲基矽氧烷之情形
A:於δ-0.02~0.5附近觀測到之二甲基矽氧烷部之甲基之積分值
B:於δ2.40~2.70附近觀測到之丁香酚之亞甲基之積分值
聚二甲基矽氧烷之鏈長=(A/6)/(B/4)
<PC-PDMS中之聚二甲基矽氧烷嵌段部分含量之定量方法>
例)使烯丙基苯酚末端聚二甲基矽氧烷進行共聚合而得之對第三丁基苯酚(PTBP)末端聚碳酸酯中之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合量之定量方法
NMR裝置:JEOL RESONANCE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之ECA-500
探針:與TH5 5 NMR試樣管對應
觀測範圍:-5~15ppm
觀測中心:5ppm
脈衝重複時間:9秒
脈衝寬度:45°
累計次數:256次
NMR試樣管:5
溶劑:氘氯仿
測定溫度:室溫
A:於δ1.5~1.9附近觀測到之BPA部之甲基之積分值
B:於δ-0.02~0.3附近觀測到之二甲基矽氧烷部之甲基之積分 值
C:於δ1.2~1.4附近觀測到之對第三丁基苯基部之丁基之積分值
a=A/6
b=B/6
c=C/9
T=a+b+c
f=a/T×100
g=b/T×100
h=c/T×100
TW=f×254+g×74.1+h×149
PDMS(wt%)=g×74.1/TW×100
(2)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及聚碳酸酯系樹脂組合物之黏度平均分子量
黏度平均分子量(Mv)係使用烏氏黏度計測定20℃下之二氯甲烷溶液(濃度單位:g/L)之黏度,並根據其求出極限黏度[η],藉由下式(Schnell式)而算出。
[η]=1.23×10-5×Mv0.83
製備例1
<聚碳酸酯低聚物製造>
於5.6質量%氫氧化鈉水溶液中,相對於其後溶解之雙酚A(BPA)添加2000ppm之二亞硫磺酸鈉。於其中以BPA濃度成為13.5質量%之方式將BPA溶解,製備BPA之氫氧化鈉水溶液。以該BPA之氫氧化鈉水溶液40L/hr、二氯甲烷15L/hr之流量且以光氣4.0kg/hr之流量連續地通過內徑6mm、管長30m之管型反應器。管型反應器具有套管部分,於套管中經由冷卻水將反應液之溫度保持為40℃以下。將流出管型反應器之反應液連續地導入至具備後掠式葉片之內容積40L之附有 擋板之槽型反應器,於其中進而以BPA之氫氧化鈉水溶液2.8L/hr、25質量%氫氧化鈉水溶液0.07L/hr、水17L/hr、1質量%三乙胺水溶液0.64L/hr進行添加而進行反應。藉由連續地抽出自槽型反應器溢出之反應液並靜置而將水相分離去除,採集二氯甲烷相。
以此方式獲得之聚碳酸酯低聚物之濃度為329g/L,氯甲酸酯基濃度為0.74mol/L。
製造例1
<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1)之製造>
於具備隔板、漿型攪拌葉片及冷卻用套管之50L槽型反應器中,添加上述製備例1中製造之聚碳酸酯低聚物溶液15L、二氯甲烷9.0L、聚二甲基矽氧烷之平均鏈長n為90之鄰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聚二甲基矽氧烷(PDMS)384g及三乙胺8.8mL,於攪拌下向其中添加6.4質量%氫氧化鈉水溶液1389g,進行10分鐘聚碳酸酯低聚物與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PDMS之反應。
於該聚合液中添加對第三丁基苯酚(PTBP)之二氯甲烷溶液(將PTBP 137g溶解於二氯甲烷2.0L中所得者)、雙酚A之氫氧化鈉水溶液(使雙酚A 1012g溶解於將氫氧化鈉577g及二亞硫磺酸鈉2.0g溶解於水8.4L中所得之水溶液中而得者),進行50分鐘聚合反應。
為了進行稀釋,添加二氯甲烷10L,攪拌10分鐘後,分離成包含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之有機相與包含過量之雙酚A及氫氧化鈉之水相,並單離出有機相。
關於如此獲得之PC-PDMS共聚物之二氯甲烷溶液,對其溶液依序利用15體積%之0.03mol/L氫氧化鈉水溶液、0.2mol/L鹽酸進行清洗,繼而利用純水反覆清洗直至清洗後之水相中之導電度成為0.01μS/m以下。
將藉由清洗獲得之PC-PDMS共聚物之二氯甲烷溶液進行濃縮、 粉碎,並將所獲得之薄片於減壓下以120℃進行乾燥,製造PC-PDMS共聚物1。
所獲得之PC-PDMS共聚物1之藉由核磁共振(NMR)求出之PDMS嵌段部分之含量為6.0質量%,黏度值為47.5,黏度平均分子量Mv為17,700。
製造例2
<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PC-PDMS共聚物2)之製造>
於製造例1中,使用聚二甲基矽氧烷之平均鏈長n為40之鄰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PDMS,除此以外,以與製造例1同樣之方式製造PC-PDMS共聚物2。
所獲得之PC-PDMS共聚物2之藉由NMR求出之PDMS嵌段部分之含量為6.0質量%,黏度值為47.5,黏度平均分子量Mv為17,700。
將上述製造例中使用之烯丙基苯酚末端改性聚二甲基矽氧烷之PDMS之平均鏈長n、PDMS之使用量、對第三丁基苯酚(PTBP)之使用量、所獲得之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之PDMS嵌段部分之含量、黏度值、黏度平均分子量Mv示於表1。再者,本發明之製造例中測得之黏度值係依據ISO1628-4(1999)而測定之值。
[性能評價]
<流動性評價>
(MFR)
依據ASTM D1238測定溫度260℃、荷重2.16kg下之MFR。
(Q值)
依據JIS K7210,利用高架式流變儀測定溫度260℃、荷重100kg下之Q值。
(SFL值)
利用料缸溫度240℃、模具溫度40℃、厚度2.0mm之螺旋流動模具,使各例中獲得之顆粒於壓力設定125MPa下成形,測定此時之流動長度(cm)。
<耐衝擊性評價>
(夏比衝擊強度)
自各例中獲得之厚度4mm之試片製作附有缺口之試片,依據ISO 179,於溫度23℃下測定夏比衝擊強度。數值越大,表示耐衝擊性越良好。
<機械特性評價>
(彎曲試驗)
使用各例中獲得之厚度4mm之試片,依據ISO 178,於溫度23℃、彎曲速度2mm/分鐘之條件下測定彎曲強度及彎曲彈性模數。數值越大,表示彎曲特性越良好。
<耐熱性評價>
(荷重變形溫度)
使用各例中獲得之厚度4mm之試片,依據ISO 75-1、2之測定方法,於荷重1.8MPa下測定荷重變形溫度(HDT)。荷重變形溫度越高,表示耐熱性越良好。
<阻燃性評價>
(UL94燃燒性)
關於各例中獲得之厚度1.5mm之試片,依據UL94垂直阻燃試驗(美國保險商實驗室‧Subject94)進行5V燃燒試驗(n=5),求出5次燃燒時間之合計(秒)。於阻燃性評價中,將滿足5V等級者記為「5V」,將不滿足5V等級者記為「5V-OUT」。
關於各例中獲得之厚度1.2mm之試片,依據UL94垂直阻燃試驗(美國保險商實驗室‧Subject94)進行燃燒試驗(n=5),求出5次燃燒時間之合計(秒)。於阻燃性評價中,將滿足V-0等級者記為「V-0」,將滿足V-1等級者記為「V-1」,將不滿足者記為「V-OUT」。
<耐化學品性評價>
(三點彎曲試驗)
關於各例中獲得之厚度4.0mm之ISO啞鈴試片,藉由三點彎曲試驗法施加1.0%之應變,於施加有拉伸應力之部位塗抹規定之化學品,於23℃下放置200小時後,確認外觀變化。以樣品數(n)為3進行試驗,依照如下基準進行評價。
關於3個樣品,分別將無外觀變化者記為「A」,將有裂紋產生者記為「B」,將有龜裂或破裂者記為「C」。
再者,化學品使用以下兩種。
「telluss 68」(Shell telluss S2 M 68「油壓作動油」,Showa-Shell石油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EP-1」(NT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實施例1~5及比較例1~10
以表2所示之比率混合各成分,使用附有排氣孔之50mm 之單軸擠出機於樹脂溫度280℃下進行造粒,獲得包含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顆粒。
使用射出成形機(型號:「IS100EN」,東芝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製 造),使由上述方法獲得之顆粒於料缸溫度240℃、模具溫度40℃之成形條件下射出成形而獲得試片。使用所獲得之試片進行上述性能評價。
實施例及比較例中使用之表2所示之各成分之詳細情況如以下所述。
<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
PC-PDMS共聚物1(製造例1所記載之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
PC-PDMS共聚物2(製造例2所記載之聚碳酸酯-聚二甲基矽氧烷共聚物)
<芳香族聚碳酸酯樹脂(A-2)>
「Tarflon FN2200」(雙酚A聚碳酸酯,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黏度值56.1,黏度平均分子量Mv=21,500)
「Tarflon FN1900」(雙酚A聚碳酸酯,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黏度值51.0,黏度平均分子量Mv=19,200)
「Tarflon FN1700」(雙酚A聚碳酸酯,出光興產股份有限公司製造,黏度值47.5,黏度平均分子量Mv=17,700)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B-1)>
「Kralastic SXH-330」(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日本A&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源自丁二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12質量%)
「Santac AT05」(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日本A&L股份有限公司製造,源自丁二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14質量%)
「HR181」(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KUMHO PETROCHEMICAL公司製造,源自丁二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60質量%)
<丙烯腈-苯乙烯二元共聚物(B-2)>
「S101N」(丙烯腈-苯乙烯二元共聚物(AS),UMG ABS股份有限公司製造,MVR[溫度200℃,荷重10kgf]:95cm3/10分鐘)
<共聚物(C)>
「M-701」(Kaneace M-701(MBS),平均粒徑500nm,Kan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M-711」(Kaneace M-711(MBS),平均粒徑200nm,Kaneka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Metablen C223A」(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MBS),平均粒徑260nm,Mitsubishi Rayon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Paraloid EXL2690」(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MB),平均粒徑200nm,Dow Chemical製造)
「Paraloid EXL2603」(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MB),平均粒徑200nm,Dow Chemical製造)
<阻燃劑(D)>
「CR-741」(芳香族縮合磷酸酯系阻燃劑,大八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阻燃助劑>
「Fluon AD939E」(PTFE水性分散液,旭硝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
將各種評價結果示於表2。
根據表2可知,本發明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之流動性、阻燃性、耐衝擊性及耐化學品性優異,且機械特性、耐熱性亦良好。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流動性、阻燃性及耐化學品性優異且能夠獲得具有較高之衝擊強度之成形體的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由於該樹脂組合物能夠成形薄壁且大型之成形體,故而可較佳地用於汽車零件(例如外裝、內裝、儀錶面板等)、電子設備或資訊設備之外殼等。

Claims (15)

  1. 一種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包含:聚碳酸酯樹脂(A),其含有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該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具有包含下述通式(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碳酸酯嵌段及包含下述通式(II)所表示之重複單元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共聚物(B),其具有源自丙烯腈及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且不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及共聚物(C),其具有源自丁二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結構單元;且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之含量為0.1~10質量%,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丙烯腈之結構單元與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苯乙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之合計為8~45質量%,總樹脂組合物中之上述源自丁二烯之結構單元之含量為3~10質量%,且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之黏度平均分子量(Mv)為20,000~25,000, [式中,R1及R2分別獨立地表示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或碳數1~6之烷氧基;X表示單鍵、碳數1~8之伸烷基、碳數2~8 之亞烷基、碳數5~15之伸環烷基、碳數5~15之亞環烷基、茀二基、碳數7~15之芳基伸烷基、碳數7~15之芳基亞烷基、-S-、-SO-、-SO2-、-O-或-CO-;R3及R4分別獨立地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6之烷基、碳數1~6之烷氧基或碳數6~12之芳基;a及b分別獨立地表示0~4之整數]。
  2. 如請求項1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中之上述聚有機矽氧烷嵌段部分之含量為0.1~15質量%。
  3. 如請求項1或2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聚碳酸酯-聚有機矽氧烷共聚物(A-1)中之聚有機矽氧烷嵌段之鏈長為30~500。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共聚物(B)包含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B-1)。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共聚物(B)包含丙烯腈-苯乙烯二元共聚物(B-2)。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共聚物(C)包含選自由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所組成之群中之至少一種。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共聚物(C)為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共聚物(C)之平均粒徑為100nm~300nm。
  9. 如請求項5至8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上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B-1)之含量為8~100質量份,上述丙烯腈-苯乙烯二元共聚物(B-2)之含量為20質量份以下,且上述共聚物(C)之含量為1~8質量份。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進而包含阻 燃劑(D)。
  11. 如請求項10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阻燃劑(D)為磷系阻燃劑。
  12. 如請求項11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上述磷系阻燃劑為縮合磷酸酯。
  13.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進而包含阻燃劑(D),該阻燃劑(D)為作為縮合磷酸酯之磷系阻燃劑,且上述共聚物(C)為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二元共聚物。
  14. 如請求項10至13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其中相對於上述聚碳酸酯樹脂(A)100質量份,上述阻燃劑(D)之含量為10~40質量份。
  15. 一種成形體,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
TW105125034A 2015-08-12 2016-08-05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體 TWI7126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9587 2015-08-12
JP2015159587A JP5914737B1 (ja) 2015-08-12 2015-08-12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4926A true TW201714926A (zh) 2017-05-01
TWI712634B TWI712634B (zh) 2020-12-11

Family

ID=55951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5034A TWI712634B (zh) 2015-08-12 2016-08-05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體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1021604B2 (zh)
JP (1) JP5914737B1 (zh)
KR (1) KR20180039072A (zh)
CN (1) CN107922722A (zh)
DE (1) DE112016003663T5 (zh)
TW (1) TWI712634B (zh)
WO (1) WO201702632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2978B2 (ja) * 2014-11-24 2017-03-08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製造された成形品
CN108219417B (zh) * 2016-12-15 2019-08-13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c/abs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2503315B1 (ko) * 2017-03-01 2023-02-23 이데미쓰 고산 가부시키가이샤 폴리카보네이트-폴리오가노실록세인 공중합체,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의 성형품
DE112018001079T5 (de) * 2017-03-01 2019-11-14 Idemitsu Kosan Co., Ltd. Flammhemmende Harzzusammensetzung auf Polycarbonat-Basis und Formprodukt davon
DE112018001108T5 (de) * 2017-03-01 2019-11-21 Idemitsu Kosan Co., Ltd. Polycarbonat-Harzzusammensetzung und Formprodukt daraus
JP7109419B2 (ja) * 2017-03-01 2022-07-2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DE112018003339T5 (de) * 2017-06-28 2020-03-12 Idemitsu Kosan Co., Ltd. Harzzusammensetzung auf Polycarbonatbasis und Formgegenstand daraus
JP2021028351A (ja) * 2017-09-13 2021-02-2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6978910B2 (ja) * 2017-11-29 2021-12-08 三菱エンジニアリングプラスチックス株式会社 金属接合用樹脂組成物、金属樹脂複合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864091B1 (en) * 2018-10-22 2022-03-30 SHPP Global Technologies B.V. Anti-drip compositions including transparent blends of pmma and pc-siloxane copolymer
CN111218015B (zh) * 2018-11-27 2021-10-15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一种有机硅组合物及反应产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2188340B1 (ko) 2018-11-29 2020-12-08 롯데첨단소재(주)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성형품
CN109942775B (zh) * 2019-02-22 2021-12-17 黎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车外饰件用纤维增强聚氨酯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E112022002972T5 (de) * 2021-06-09 2024-03-21 Idemitsu Kosan Co., Ltd. Polycarbonat-Harzzusammensetzung und Formkörper
JPWO2022260077A1 (zh) * 2021-06-09 2022-12-15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62310B2 (ja) 1989-07-07 1997-10-08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ジメチル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26611B2 (ja) 1990-12-27 2000-03-27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H04285655A (ja) 1991-03-13 1992-10-09 Nippon G Ii Plast Kk 難燃性樹脂組成物
JP3167149B2 (ja) * 1991-09-13 2001-05-21 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導電性樹脂組成物
JPH06287430A (ja) * 1993-04-02 1994-10-11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US6545089B1 (en) 1997-09-04 2003-04-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mpact modified carbonnate polymer composition having improved resistance to degradation and improved thermal stability
JP4306824B2 (ja) 1998-01-30 2009-08-05 東レ・ダウコーニング株式会社 有機官能性オルガノペンタシロキサンの製造方法、有機樹脂改質剤および有機樹脂
JP3623117B2 (ja) 1998-12-25 2005-02-23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3616791B2 (ja) 1999-08-18 2005-02-0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JP4201906B2 (ja) * 1999-02-04 2008-12-24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モールドデポジットが少ない難燃性樹脂組成物
JP5237511B2 (ja) * 1999-10-19 2013-07-1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4489242B2 (ja) * 2000-04-19 2010-06-23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改良された機械的強度を有する高流動の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難燃樹脂組成物
US7799855B2 (en) 2001-11-12 2010-09-21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use and method thereof
JP2004027112A (ja) * 2002-06-27 2004-01-29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2004035587A (ja) * 2002-06-28 2004-02-05 Idemitsu Petrochem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JP4620657B2 (ja) 2003-02-21 2011-01-26 サビック・イノベーティブ・プラスチックス・アイピー・ベスローテン・フェンノートシャップ 透明耐熱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その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との透明ブレンド及び製造方法
JP4615907B2 (ja) 2004-06-23 2011-01-19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体
US20060030647A1 (en) 2004-08-05 2006-02-09 Thomas Ebeling Flame retardant thermoplastic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us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thereof
JP4971590B2 (ja) * 2004-12-21 2012-07-11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JP2006199743A (ja) * 2005-01-18 2006-08-03 Idemitsu Kosan Co Ltd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US7723428B2 (en) * 2007-07-31 2010-05-25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Polycarbonate compositions with improved molding capability
JP5301855B2 (ja) * 2008-02-26 2013-09-25 帝人株式会社 難燃性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5170455B2 (ja) 2009-04-03 2013-03-2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芳香族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体
KR101113616B1 (ko) * 2009-09-14 2012-03-13 미쓰비시 엔지니어링-플라스틱스 코포레이션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성형체
KR101289201B1 (ko) 2010-03-29 2013-07-29 주식회사 삼양사 에스테르 결합을 갖는 히드록시 말단 실록산, 폴리실록산-폴리카보네이트 공중합체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3081161A1 (ja) * 2011-12-02 2013-06-06 帝人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ジ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共重合樹脂を含有する難燃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DE112013000211B4 (de) 2012-02-03 2018-06-21 Lg Chem. Ltd. Polyorganosiloxan,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von Polyorganosiloxan und mit dem Polyorganosiloxan modifiziertes Polycarbonatharz
JP6045825B2 (ja) * 2012-07-05 2016-12-1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及びその連続的な製造方法
JP6200137B2 (ja) 2012-09-14 2017-09-2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品
EP3040380A4 (en) * 2013-08-29 2017-03-29 Idemitsu Kosan Co., Ltd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CN110079069A (zh) * 2014-02-13 2019-08-02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JP6287430B2 (ja) 2014-03-25 2018-03-07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導電性接着シート、電磁波シールドシートおよ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6003663T5 (de) 2018-05-09
KR20180039072A (ko) 2018-04-17
US11021604B2 (en) 2021-06-01
US20180230305A1 (en) 2018-08-16
WO2017026325A1 (ja) 2017-02-16
TWI712634B (zh) 2020-12-11
JP2017036412A (ja) 2017-02-16
JP5914737B1 (ja) 2016-05-11
CN107922722A (zh) 2018-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2634B (zh) 聚碳酸酯樹脂組合物及其成形體
JP7081882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TWI663207B (zh)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TW201731952A (zh) 聚碳酸酯系樹脂組合物
JP7129133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ポリオルガノシロキサン共重合体、それを含む難燃性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JP7129134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品
TWI659060B (zh)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KR102671610B1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폴리오가노실록세인 공중합체, 그것을 포함하는 난연성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의 성형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