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49760A - 玻璃纤维织物 - Google Patents

玻璃纤维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49760A
CN107849760A CN201680002281.1A CN201680002281A CN107849760A CN 107849760 A CN107849760 A CN 107849760A CN 201680002281 A CN201680002281 A CN 201680002281A CN 107849760 A CN107849760 A CN 1078497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quality
horizontal hair
vertical silk
silk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22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49760B (zh
Inventor
池尻广隆
远藤贞二
长田领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Bose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Bose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4784420&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7849760(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Bose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tto Bose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49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97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497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497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42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inorganic, e.g. basalt
    • D03D15/267Glas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00Woven fabrics designed to make specified articles
    • D03D1/0082Fabrics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306Inorganic insulating substrates, e.g. ceramic, g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纤维织物,其纺织性良好,能够降低厚度且能够抑制在纵丝和横丝之间产生缝隙,并且在被用于制成预浸材料时能够抑制产生翘曲和微孔。玻璃纤维织物由纵丝和横丝构成,所述玻璃纤维织物具备:7~14μm范围的厚度、每1m2是7~14g范围的质量、20~220cm3/cm2/秒范围的透气度,纵丝和横丝由多根具备3.5~4.4μm范围的实质相同的平均直径的玻璃丝集束而成,并且纵丝和横丝具备每1m是5.0×10‑7~1.7×10‑6kg范围的质量,横丝的质量(Wy)与该纵丝的质量(Wt)的比(Wy/Wt)为1.26~1.42的范围,横丝的质量(Wy)和横丝的纺织密度(Dy)的乘积与纵丝的质量(Wt)和纵丝的纺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为1.06~1.60的范围。

Description

玻璃纤维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纤维织物。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含浸了环氧树脂等树脂的玻璃纤维织物的预浸材料被用作印刷线路板的绝缘材料,该玻璃纤维织物是由利用多根玻璃丝集束而成的玻璃丝作为纵丝和横丝而构成。
近年,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高性能化的发展,所述印刷线路板和所述预浸材料也被要求向薄型化发展。因此,提出了降低了厚度的一种玻璃纤维织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为了得到这种降低了厚度的玻璃纤维织物,公知有以下一种进行开纤加工的方法:通过水流、水压、轧辊的压力、超声波所产生的振动等,将被集束的玻璃丝的排列等向性地推展开,在降低纵丝和横丝的厚度的同时,缩小纵丝或横丝之间的缝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0273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420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当为了降低所述玻璃纤维织物的厚度而进一步缩小构成纵丝和横丝的玻璃丝的平均直径、并且进一步减少构成纵丝和横丝的玻璃丝的数量时,则即使进行了开纤加工,也会出现以下问题:即在纵丝或横丝之间产生缝隙,并在利用该玻璃纤维织物制成上述预浸材料时,因该缝隙而导致产生微孔。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玻璃纤维织物。该玻璃纤维织物纺织性良好、能够降低厚度且能够抑制在纵丝和横丝之间产生缝隙、并且在被用于制成预浸材料时能够抑制产生翘曲和微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玻璃纤维织物由纵丝和横丝构成,所述玻璃纤维织物具备:7~14μm范围的厚度、每1m2是7~14g范围的质量、20~220cm3/cm2/秒范围的透气度,该纵丝和横丝由多根具备3.5~4.4μm范围的实质相同的平均直径的玻璃丝集束而成,并且该纵丝和横丝具备每1m是5.0×10-7~1.7×10-6kg范围的质量,该横丝的质量(Wy)与该纵丝的质量(Wt)的比(Wy/Wt)为1.26~1.42的范围,该横丝的质量(Wy)和该横丝的纺织密度(Dy)的乘积与该纵丝的质量(Wt)和该纵丝的纺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为1.06~1.60的范围。
本发明的玻璃纤维织物由纵丝和横丝构成,为了将其用于能够适用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高性能化的预浸材料,该玻璃纤维织物需要具备7~14μm范围的厚度、每1m2是7~14g范围的质量。在本发明的玻璃纤维织物中,当其厚度超过14μm、或者当每1m2的质量超过14g时,该玻璃纤维织物则不能适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高性能化。另外,在本发明的玻璃纤维织物中,在技术上很难实现厚度低于7μm或者每1m2的质量低于7g。
另外,本发明的玻璃纤维织物需要具备20~220cm3/cm2/秒范围的透气度。在本发明的玻璃纤维织物中,在透气度超过220cm3/cm2/秒时,利用该玻璃纤维织物制成预浸材料时不能抑制微孔的产生。另外,在本发明的玻璃纤维织物中,在技术上很难实现透气度低于20cm3/cm2/秒。
在本发明的玻璃纤维织物中,为使厚度达到所述范围,所述纵丝和所述横丝需要由20~60范围根数的玻璃丝集束而成,其中,该玻璃丝需要具备3.5~4.4μm范围的实质相同的平均直径。当构成所述纵丝或所述横丝的所述玻璃丝的平均直径超过4.4μm时,玻璃纤维织物的厚度将超过所述范围。另外,在技术上很难实现构成所述纵丝或横丝的所述玻璃丝的平均直径低于3.5μm。
另外,在本发明的玻璃纤维织物中,为使每1m2的质量和透气度在所述范围内,所述纵丝和所述横丝需要具备每1m是5.0×10-7~1.7×10-6kg范围的质量。当所述纵丝或所述横丝的每1m的质量超过1.7×10-6kg时,玻璃纤维织物的每1m2的质量将超过所述范围。另外,当所述纵丝或所述横丝的每1m的质量低于5.0×10-7kg时,则玻璃纤维织物的透气度超过所述范围。
当用所述纵丝和所述横丝纺织玻璃纤维织物时,由于该纵丝被配置于纺织生产线的长度方向上,处于被施加有拉力的状态,因而不易移动。所以即使进行开纤加工,也难以降低丝的厚度,相互间的间隔容易张开。另一方面,由于所述横丝被配置于纺织生产线的宽度方向上,处于未被施加拉力的状态,因而容易移动。所以经过开纤加工,丝的厚度容易减少,相互间的间隔容易变窄。然而,虽说横丝的丝的厚度容易减小且相互间的间隔容易变窄,但如果为了缩小存在于玻璃纤维织物中的间隙而通过提高纺织密度来增加横丝的量,则会导致纺织性劣化,另外,由于在纵丝方向和横丝方向上的卷曲比率的变化而使织造收缩产生很大的差异,至使在制造预浸材料时产生翘曲。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对维持纺织性且防止制造预浸材料时产生翘曲并降低存在于玻璃纤维织物中的间隙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下述研究成果:通过改变所述纵丝和所述横丝的质量,就能够维持纺织性且在制造预浸材料时不会产生翘曲、并且能够降低存在于玻璃纤维织物中的间隙。
因此,在本发明的玻璃纤维织物中,对于所述纵丝和所述横丝,该横丝的质量(Wy)与该纵丝的质量(Wt)的比(Wy/Wt)在1.26~1.42的范围,该横丝的质量(Wy)和该横丝的纺织密度(Dy)的乘积与该纵丝的质量(Wt)和该纵丝的纺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为1.06~1.60的范围,这样,所述横丝的相互间的间隔不易张开,且能够将透气度保持在所述范围内。
如果所述横丝的质量(Wy)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的比(Wy/Wt)低于1.26时、或者该横丝的质量(Wy)和该横丝的纺织密度(Dy)的乘积与该纵丝的质量(Wt)和该纵丝的纺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低于1.06时,则所述透气度超过220cm3/cm2/秒,因而不能防止在利用玻璃纤维织物制成预浸材料时产生微孔。
另外,如果所述横丝的质量(Wy)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的比(Wy/Wt)超过1.42时、或者该横丝的质量(Wy)和该横丝的纺织密度(Dy)的乘积与该纵丝的质量(Wt)和该纵丝的纺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超过1.60时,用所得到的玻璃纤维织物制造预浸材料时则会产生翘曲,至使纺织本身变得困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织物由纵丝和横丝构成,其具备:7~14μm、优选为10~13μm范围的厚度;每1m2是7~14g、优选为8~11g范围的质量;20~220cm3/cm2/秒、优选为40~200cm3/cm2/秒、更优选为50~150cm3/cm2/秒范围的透气度。
另外,依据JIS R 3420,所述玻璃纤维织物的厚度通过微米测量仪进行测量;所述玻璃纤维织物的重量用依据JIS R 3420的平衡称进行测量;依据JIS R 3420,所述玻璃纤维织物的透气度通过弗雷泽型(Frazier type)透气度测试机进行测量。
这里的所述纵丝和所述横丝由多根玻璃丝集束而成,该玻璃丝具备3.5~4.4μm范围的实质上相同的平均直径(构成纵丝的玻璃丝和构成横丝的玻璃丝实质上具有相同的平均直径),该纵丝和横丝具备每1m是5.0×10-7~1.7×10-6kg范围的质量。该纵丝的纺织密度(Dt)和该横丝的纺织密度(Dy)例如在80~115根/25.4mm的范围,该横丝的质量(Wy)与该纵丝的质量(Wt)的比(Wy/Wt)在1.26~1.42的范围,该横丝的质量(Wy)和该横丝的织密度(Dy)的乘积与该纵丝的质量(Wt)和该纵丝的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为1.06~1.60的范围。
所述玻璃丝是通过将指定的玻璃配料(glass batch)(玻璃原材料)熔融并纤维化加工而得,例如可以采用具备下述纤维组分的配料:E玻璃纤维(通用玻璃纤维)组分(含有52~56质量%的SiO2、5~10质量%的B2O3、12~16质量%的Al2O3、且CaO和MgO的合计为20~25质量%、Na2O、K2O以及Li2O的合计为0~1质量%);高强度玻璃纤维组分(含有57~70质量%的SiO、18~30质量%的Al2O3、0~13质量%的CaO、5~15质量%的MgO、且Li2O、Na2O以及K2O的合计为0~1质量%、0~1质量%的TiO2、0~2质量%的B2O3);低介电常数玻璃纤维组分(含有50~60质量%的SiO2、18~25质量%的B2O3、10~18质量%的Al2O3、2~9质量%的CaO、0.1~6质量%的MgO、且Na2O、K2O以及Li2O的合计为0.05~0.5质量%、0.1~5质量%的TiO2)。从通用性的观点来看,所述玻璃丝优选E玻璃纤维组分。另外,从在制作预浸材料时抑制翘曲的观点来看,所述玻璃丝优选所述高强度玻璃纤维组分,且更优选下述玻璃纤维组分:64~66质量%的SiO2、24~26质量%的Al2O3、9~11质量%的MgO、且SiO2、Al2O3以及MgO的合计为99质量%以上。所述玻璃丝例如将20~60范围根数的玻璃丝以本身是公知的方法集束而成所述纵丝或所述横丝。另外,熔融玻璃配料并经纤维化后得到玻璃丝、然后将该多根玻璃丝集束得到纵丝或横丝的过程称作纺丝。
构成所述纵丝的玻璃丝和构成所述横丝的玻璃丝优选具备3.6~4.1μm范围的实质相同的平均直径。这里的“具备实质上相同的平均直径”是指基于IPC-4412A规格具有相同的公称直径(nominal diameter)。另外,玻璃丝的平均直径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以500倍的倍率进行测定。
所述纵丝和所述横丝优选具备每1m是9.0×10-7~1.7×10-6kg范围的质量,更优选具备每1m是1.2×10-6~1.7×10-6kg范围的质量。另外,纵丝和横丝的重量使用依据JISR 3420的平衡称进行测定。
横丝的质量(Wy)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的比(Wy/Wt)优选是1.26~1.40的范围,更优选是1.27~1.37的范围,尤其优选是1.28~1.34的范围,特别优选是1.29~1.33的范围。
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织物能够通过下述方式制得:使用所述纵丝和所述横丝,利用自身是公知的织机进行纺织,并实施开纤加工。所述织机可以列举例如:喷气(airjet)式或喷水(water jet)式等喷射式织机、梭子(shuttle)式织机、剑杆(rapier)式织机等。另外,上述织机的纺织方法例如可以列举:平纹纺织法、缎纹纺织法、鱼子纹织法、斜纹纺织法等。所述开纤例如可以列举:通过水流压力的开纤、通过以液体为媒介的高频振动的开纤、通过具有表面压力的液体压力的开纤、利用轧辊施压的开纤。在这些开纤加工中,为了使纵丝和横丝经过开纤加工后保持均匀的纱线宽度,优选使用通过水流压力的开纤或者利用以液体为媒介的高频振动的开纤,并且从能够抑制开纤加工引起的玻璃纤维织物外观上的欠缺(例如,纹理弯曲)的方面来说,更优选并用上述两种方式。
所述纵丝的纺织密度(Dt)和横丝的纺织密度(Dy)优选是80~100根/25.4mm范围、更优选是93~97根/25.4mm的范围。所述横丝的质量(Wy)和横丝的纺织密度(Dy)的乘积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和纵丝的纺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优选是1.20~1.50的范围,更优选是1.25~1.40的范围,尤其优选是1.27~1.37的范围,特别优选是1.28~1.34的范围。
在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织物中,通过具备7~14μm范围的厚度以及每1m2是7~14g范围的质量,就能够使用于对应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薄型化、高性能化的预浸材料中。另外,通过使本实施方式的玻璃纤维织物具备20~220cm3/cm2/秒范围的透气度,用其制成所述预浸材料时,能够抑制微孔的产生。
接下来,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
【实施例】
[实施例1]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通过使用玻璃配料进行纺丝,制得对直径4μm的玻璃丝进行集束而成的每1m的质量是1.29×10-6kg的纵丝。其中,该玻璃配料被调配成在熔融时成为E玻璃纤维组分(密度2.6g/cm3)。然后,同样地制得对直径4μm的玻璃丝进行集束而成的每1m的质量是1.65×10-6kg的横丝。此时,所述横丝的质量(Wy)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的比(Wy/Wt)为1.28。
接着,使用喷气式织机纺织出所述纵丝的纺织密度和所述横丝的纺织密度均为95根/25.4mm的编织平纹的玻璃纤维织物,并通过水流压力进行开纤以及通过以液体为媒介的高频振动进行开纤。在所得到的玻璃纤维织物中,所述横丝的质量(Wy)和该横丝的纺织密度(Dy)的乘积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和该纵丝的纺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为1.28、厚度为13μm、每1m2的质量为11g、透气度为130cm3/cm2/秒。
而且,所得到的玻璃纤维织物的纺织性良好,并且将其制成预浸材料时不产生翘曲,也没有产生微孔。结果如表1所示。另外,在表1中,纺织性是指在24小时内、除了横丝的交换等所需的最低限度的织机运转停止以外、用没有由于断纱等故障而引起的织机运转停止的织机运转时间、除以实际的织机运转时间、所得的值纺织性是指以下的数值:在24小时内,实际的织机运转时间除以下述织机运转时间后的值,该织机运转时间是指,24小时中去掉因交换经丝等最低限度所需的织机运转停止时间且不产生因断纱等故障而导致的织机运转停止的时间。当纺织性是0.9以上时,制造效率良好;当是0.7以上时,适用于工业制造;而当纺织性低于0.7时,则不适用于工业制造。
[实施例2]
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通过使用玻璃配料进行纺丝,制得对直径4μm的玻璃丝进行集束而成的每1m的质量是0.99×10-6kg的纵丝。其中,该玻璃配料被调配成在熔融时成为E玻璃纤维组分(密度2.6g/cm3)。然后,同样地制得对直径4μm的玻璃丝进行集束而成的每1m的质量是1.29×10-6kg的横丝。此时,所述横丝的质量(Wy)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的比(Wy/Wt)为1.30。
接着,使用喷气式织机纺织出所述纵丝的纺织密度和所述横丝的纺织密度均为95根/25.4mm的编织平纹的玻璃纤维织物,并通过水流压力进行开纤以及通过以液体为媒介的高频振动进行开纤。在所得到的玻璃纤维织物中,所述横丝的质量(Wy)和该横丝的纺织密度(Dy)的乘积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和该纵丝的纺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为1.30、厚度为12μm、每1m2的质量为8.5g、透气度为220cm3/cm2/秒。
而且,所得到的玻璃纤维织物的纺织性良好,并且将其制成预浸材料时不产生翘曲,也没有产生微孔。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1]
首先,通过使用玻璃配料进行纺丝,制得对直径4μm的玻璃丝进行集束而成的每1m的质量是1.29×10-6kg的纵丝和横丝。其中,该玻璃配料被调配成在熔融时成为E玻璃纤维组分(密度2.6g/cm3)。此时,所述横丝的质量(Wy)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的比(Wy/Wt)为1.00。
接着,使用喷气式织机纺织出所述纵丝的纺织密度和所述横丝的纺织密度均为95根/25.4mm的编织平纹的玻璃纤维织物,并通过水流压力进行开纤以及通过以液体为媒介的高频振动进行开纤。在所得到的玻璃纤维织物中,所述横丝的质量(Wy)和该横丝的纺织密度(Dy)的乘积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和该纵丝的纺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为1.00、厚度为13μm、每1m2的质量为9.6g、透气度为240cm3/cm2/秒。
而且,所得到的玻璃纤维织物的纺织性良好,并且将其制成预浸材料时虽不产生翘曲,但是确认到产生微孔。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2]
在本比较例中,首先,通过使用玻璃配料进行纺丝,制得对直径4μm的玻璃丝进行集束而成的每1m的质量是0.99×10-6kg的纵丝。其中,该玻璃配料被调配成在熔融时成为E玻璃纤维组分(密度2.6g/cm3)。然后,同样地制得对直径4μm的玻璃丝进行集束而成的每1m的质量是1.65×10-6kg的横丝。此时,所述横丝的质量(Wy)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的比(Wy/Wt)为1.67。
接着,使用喷气式织机纺织出所述纵丝的纺织密度和所述横丝的纺织密度均为95根/25.4mm的编织平纹的玻璃纤维织物,并通过水流压力进行开纤以及通过以液体为媒介的高频振动进行开纤。在所得到的玻璃纤维织物中,所述横丝的质量(Wy)和该横丝的纺织密度(Dy)的乘积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和该纵丝的纺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为1.67、厚度为13μm、每1m2的质量为9.9g、透气度为180cm3/cm2/秒。
而且,将所得到的玻璃纤维织物制成预浸材料时,虽然没有产生微孔,但是确认到有翘曲,而且纺织性不良。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在本比较例中,首先,通过使用玻璃配料进行纺丝,制得对直径4μm的玻璃丝进行集束而成的每1m的质量是1.29×10-6kg的纵丝。其中,该玻璃配料被调配成在熔融时成为E玻璃纤维组分(密度2.6g/cm3)。然后,同样地制得对直径4μm的玻璃丝进行集束而成的每1m的质量是1.65×10-6kg的横丝。此时,所述横丝的质量(Wy)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的比(Wy/Wt)为1.28。
接着,使用喷气式织机纺织出所述纵丝的纺织密度和所述横丝的纺织密度均为95根/25.4mm的编织平纹的玻璃纤维织物,并通过水流压力进行开纤以及通过以液体为媒介的高频振动进行开纤。在所得到的玻璃纤维织物中,所述横丝的质量(Wy)和该横丝的纺织密度(Dy)的乘积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和该纵丝的纺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为1.62、厚度为15μm、每1m2的质量为12.9g、透气度为100cm3/cm2/秒。
而且,将所得到的玻璃纤维织物制成预浸材料时,虽然没有产生微孔,但是确认到有翘曲,而且纺织性也不良。结果如表1所示。
[比较例4]
在本比较例中,首先,通过使用玻璃配料进行纺丝,制得对直径4μm的玻璃丝进行集束而成的每1m的质量是1.29×10-6kg的纵丝。其中,该玻璃配料被调配成在熔融时成为E玻璃纤维组分(密度2.6g/cm3)。然后,同样地制得对直径4μm的玻璃丝进行集束而成的每1m的质量是1.65×10-6kg的横丝。此时,所述横丝的质量(Wy)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的比(Wy/Wt)为1.28。
接着,使用喷气式织机纺织出所述纵丝的纺织密度为95根/25.4mm、所述横丝的纺织密度均为78根/25.4mm的编织平纹的玻璃纤维织物,并通过水流压力进行开纤以及通过以液体为媒介的高频振动进行开纤。在所得到的玻璃纤维织物中,所述横丝的质量(Wy)和该横丝的纺织密度(Dy)的乘积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和该纵丝的纺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为1.05、厚度为13μm、每1m2的质量为9.9g、透气度为350cm3/cm2/秒。
而且,所得到的玻璃纤维织物的纺织性良好,并且将其制成预浸材料时不产生翘曲,但是确认到产生了微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从表1明确可知,本发明涉及的实施例1、2的玻璃纤维织物的纺织性良好,透气度为130~220cm3/cm2/秒,且将其制成预浸材料时,不会产生翘曲,也没有产生微孔。
另一方面,关于横丝的质量(Wy)与纵丝的质量(Wt)的比(Wy/Wt)低于1.26、且所述横丝的质量(Wy)和该横丝的纺织密度(Dy)的乘积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和该纵丝的纺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是低于1.06的比较例1的玻璃纤维织物,其透气度超过220cm3/cm2/秒,并且将其制成预浸材料时,产生了微孔。
另外,关于横丝的质量(Wy)与纵丝的质量(Wt)的比(Wy/Wt)超过1.42、并且所述横丝的质量(Wy)和该横丝的纺织密度(Dy)的乘积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和该横丝的纺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超过1.60的比较例2的玻璃纤维织物,当将其制成预浸材料时,虽没有产生微孔,但产生了翘曲且纺织性不佳。
此外,关于所述横丝的质量(Wy)和该横丝的纺织密度(Dy)的乘积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和该纵丝的纺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超过1.60的比较例3的玻璃纤维织物,当将其制成预浸材料时,虽没有产生微孔,但由于产生了翘曲且纺织性的不佳,导致玻璃纤维织物的厚度增加。
进一步地,关于所述横丝的质量(Wy)和该横丝的纺织密度(Dy)的乘积与所述纵丝的质量(Wt)和该纵丝的纺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低于1.06的比较例4的玻璃纤维织物,其透气度超过220cm3/cm2/秒,当将其制成预浸材料时,产生了微孔。

Claims (1)

1.一种玻璃纤维织物,其特征在于,由纵丝和横丝构成,所述玻璃纤维织物具备:7~14μm范围的厚度、每平方米7~14g范围的质量、20~220cm3/cm2/秒范围的透气度,
该纵丝和该横丝由多根具备3.5~4.4μm范围的实质相同的平均直径的玻璃丝集束而成,并且该纵丝和该横丝具备每米5.0×10-7~1.7×10-6kg范围的质量,
该横丝的质量(Wy)与该纵丝的质量(Wt)的比(Wy/Wt)为1.26~1.42的范围,
该横丝的质量(Wy)和该横丝的纺织密度(Dy)的乘积与该纵丝的质量(Wt)和该纵丝的纺织密度(Dt)的乘积的比(Wy×Dy)/(Wt×Dt)为1.06~1.60的范围。
CN201680002281.1A 2015-08-12 2016-06-16 玻璃纤维织物 Active CN1078497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59612A JP5831665B1 (ja) 2015-08-12 2015-08-12 ガラスクロス
JP2015-159612 2015-08-12
PCT/JP2016/067934 WO2017018088A1 (ja) 2015-08-12 2016-06-16 ガラスクロス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49760A true CN107849760A (zh) 2018-03-27
CN107849760B CN107849760B (zh) 2019-03-05

Family

ID=54784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2281.1A Active CN107849760B (zh) 2015-08-12 2016-06-16 玻璃纤维织物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JP (1) JP5831665B1 (zh)
KR (1) KR101890384B1 (zh)
CN (1) CN107849760B (zh)
HK (1) HK1248288B (zh)
TW (1) TWI680214B (zh)
WO (1) WO201701808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7871A (zh) * 2018-06-21 2018-12-28 北京点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玻璃纤维制备阻燃布的方法
WO2020125813A1 (zh) * 2018-12-18 2020-06-25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纤维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20764B1 (ja) * 2016-08-03 2016-11-02 日東紡績株式会社 ガラスクロス
JP7169053B2 (ja) * 2017-07-19 2022-11-10 旭化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クロス、プリプレグ、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WO2019065940A1 (ja) * 2017-09-29 2019-04-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プリプレグ、金属張積層板、及び配線板
JP7010684B2 (ja) * 2017-12-11 2022-02-10 旭化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クロス、プリプレグ、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JP7320388B2 (ja) * 2019-06-26 2023-08-03 旭化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クロス、プリプレグ、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JP7400258B2 (ja) * 2019-08-09 2023-12-19 株式会社レゾナック Frp前駆体の製造方法、frp前駆体、積層板、多層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半導体パッケージ
JP7485862B1 (ja) 2023-02-17 2024-05-16 旭化成株式会社 ガラスクロス、プリプレグ、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54293A (ja) * 2003-07-31 2005-03-03 Unitika Glass Fiber Co Ltd 超軽量ガラスクロス
CN1639398A (zh) * 2002-02-28 2005-07-13 吉维迪意大利有限公司 利用扁平玻璃纤维织成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JP2005213656A (ja) * 2004-01-27 2005-08-11 Asahi Schwebel Co Ltd ガラスクロス
CN200961174Y (zh) * 2006-05-08 2007-10-17 德宏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纤维布结构
JP2012001855A (ja) * 2010-06-18 2012-01-05 Nitto Boseki Co Ltd ガラス繊維織物の製造方法、ガラス繊維織物及びプリプレグ
CN102482809A (zh) * 2009-08-26 2012-05-30 旭化成电子材料株式会社 印刷电路板用玻璃纤维布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27335A (zh) 1973-07-13 1975-03-20
JPH0692218B2 (ja) * 1987-12-11 1994-11-16 旭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衝撃吸収用バッグ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3756066B2 (ja) 2001-02-16 2006-03-15 旭シュエーベル株式会社 プリント配線板用ガラスクロス
JP2005105437A (ja) * 2003-09-29 2005-04-21 Asahi Kasei Fibers Corp エアバッグ用袋織基布
JP5112827B2 (ja) * 2007-11-21 2013-01-09 ナミックス株式会社 繊維強化未硬化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繊維強化未硬化フィルム
JP5900207B2 (ja) * 2012-07-11 2016-04-06 日東紡績株式会社 止水テー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421755B2 (ja) * 2013-09-09 2018-11-14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プリプレグ、金属箔張積層板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JP5936726B2 (ja) * 2015-02-04 2016-06-22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ガラスクロス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9398A (zh) * 2002-02-28 2005-07-13 吉维迪意大利有限公司 利用扁平玻璃纤维织成的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JP2005054293A (ja) * 2003-07-31 2005-03-03 Unitika Glass Fiber Co Ltd 超軽量ガラスクロス
JP2005213656A (ja) * 2004-01-27 2005-08-11 Asahi Schwebel Co Ltd ガラスクロス
CN200961174Y (zh) * 2006-05-08 2007-10-17 德宏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纤维布结构
CN102482809A (zh) * 2009-08-26 2012-05-30 旭化成电子材料株式会社 印刷电路板用玻璃纤维布
JP2012001855A (ja) * 2010-06-18 2012-01-05 Nitto Boseki Co Ltd ガラス繊維織物の製造方法、ガラス繊維織物及びプリプレ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7871A (zh) * 2018-06-21 2018-12-28 北京点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玻璃纤维制备阻燃布的方法
WO2020125813A1 (zh) * 2018-12-18 2020-06-25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玻璃纤维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6470A (zh) 2017-02-16
CN107849760B (zh) 2019-03-05
KR101890384B1 (ko) 2018-08-21
JP2017036527A (ja) 2017-02-16
TWI680214B (zh) 2019-12-21
HK1248288B (zh) 2019-12-06
KR20170030091A (ko) 2017-03-16
JP5831665B1 (ja) 2015-12-09
WO2017018088A1 (ja) 2017-0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49760B (zh) 玻璃纤维织物
CN107896498B (zh) 玻璃布
TWI414655B (zh) Printed wiring board with glass cloth
CN110494602A (zh) 玻璃布、预浸料以及玻璃纤维强化树脂成型品
CN102733039A (zh) 一种高性能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及制造方法
TWI729597B (zh) 玻璃布之製造方法及玻璃紗
CN106637598B (zh) 独幅logo色织小提花面料
CN104328577A (zh) 一种天丝小提花织物的生产方法
CN102493086A (zh) 再生涤纶长丝与莫棉交织成的高档衬衫面料的生产方法
CN111379063B (zh) 玻璃布的制造方法和玻璃纱
CN101532229A (zh) 电子级玻璃纤维布扁平化后处理工艺
JP6874924B1 (ja) ガラスクロス、プリプレグ、及び、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ITMI941498A1 (it) Tessuto di vetro prodotto con filato a zero torsioni
CN108754743A (zh) 一种同时制造多种幅宽玻璃纤维布的方法
CN113423564B (zh) 由具有增强基质的复合材料制成的部件的制造方法及其实施装置
JP6536764B1 (ja) ガラスクロス、プリプレグ、及び、ガラス繊維強化樹脂成形品
CN106149151A (zh) 一种棉感细旦织物
KR20240078683A (ko) 레피어 직기를 이용한 마이크로미터급 세섬도 유리섬유 박지 직물 제직방법
JP7425393B1 (ja) ガラスクロス、プリプレグ、及び、プリント配線板
CN201581197U (zh) 用淀粉型纱生产电绝缘板用玻璃纤维布
CN117904775A (zh) 玻璃布、预浸料及印刷布线板
CN103614837A (zh) 15旦超细旦经线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4828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