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01384A - 柔性管及其制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管及其制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01384A
CN107801384A CN201680004502.9A CN201680004502A CN107801384A CN 107801384 A CN107801384 A CN 107801384A CN 201680004502 A CN201680004502 A CN 201680004502A CN 107801384 A CN107801384 A CN 107801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supply
valve
opening portion
flexibl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045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01384B (zh
Inventor
菊泽良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la Gik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la Gik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la Gik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la Gike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801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1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01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01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0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09Making of catheters or other medical or surgical tubes
    • A61M25/0012Making of catheters or other medical or surgical tubes with embedded structures, e.g. coils, braids, meshes, strands or radiopaque co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09Articles with cross-sections having partially or fully enclosed cavities, e.g. pipes or chan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15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extrus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 B29C48/151Coating hollow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16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 B29C48/18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being layers
    • B29C48/21Article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mponents, e.g. co-extruded layers the components being layers the layers being joined at their surfa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255Flow control means, e.g. valves
    • B29C48/2556Flow control means, e.g. valves provided in or in the proximity of 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0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 B29C48/32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with annular openings, e.g. for forming tubular articles
    • B29C48/34Cross-head annular extrusion nozzles, i.e. for simultaneously receiving moulding material and the preform to be co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nozzle or die
    • B29C48/49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nozzle or die using two or more extruders to feed one die or nozz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6Means for plasticising or homogeni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or forcing it through the nozzle or die
    • B29C48/50Details of extruders
    • B29C48/695Flow dividers, e.g. breaker plates
    • B29C48/70Flow dividers, e.g. breaker plates comprising means for dividing, distributing and recombining melt flow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009Making of catheters or other medical or surgical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K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B29B, B29C OR B29D, RELATING TO MOULDING MATERIALS OR TO MATERIALS FOR MOULDS,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K2705/00Use of metals, their alloys or their compounds, for preformed parts, e.g. for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9/00Layered produ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23/00Tubular articles
    • B29L2023/005Hoses, i.e. flexible
    • B29L2023/007Medical tubes other than cathe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53Medical equipment;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L2031/7542Cath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 Materials For Medical Use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制造使硬度沿着长度方向自然地变化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在混合阀(4)设置有将第一树脂分配给树脂供给路以及树脂排出路的第一阀、以及将第二树脂分配给树脂供给路以及树脂排出路的第二阀。在混合阀(4)中,在将向模具(2)供给的第一树脂以及第二树脂的供给量的合计维持为恒定的状态下,使第一阀中的第一树脂的分配比与第二阀中的第二树脂的分配比变化,由此伴随着柔性管的成形而增加或减少第一树脂与第二树脂的混合比例。

Description

柔性管及其制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树脂覆盖编织件的外表面而成的柔性管及其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单位,为了向患者的生物体内的规定部位注入药液或造影剂等、或者抽出生物体内的体液等,使用被称作导管的管状的医疗器具。该导管由于要穿过弯曲的血管等而插入到生物体内,因此对插入前端部要求柔软性,以使得在不对血管等造成损伤的状态下容易沿着血管等的弯曲部分发生弯曲。另一方面,对导管中的未插入到生物体内的部分要求适当的刚性,以使得容易进行导管的操作。对此,提出了以前端部柔软且手边侧坚硬的方式使硬度沿着长度方向阶段性地变化的各种导管。
图19是示出用于制造使硬度沿着长度方向阶段性地变化的导管轴的通常的制造方法的简要工序图。需要说明的是,导管轴是指将成为导管的管切出前的状态的导管,而非导管的成品本身。
首先,如图19(a)所示,在金属的芯线81的表面上准备编织线80,该编织线80依次设置有树脂制的内层管82以及将金属细线编织为筒状而成的编织件83。接下来,如图19(b)所示,在编织线80的外表面上安装另外成形的树脂制的外层管84a~84c。外层管84a~84c是使用硬度分别不同的树脂通过挤出成形而成形的,例如外层管84a、84b、84c的硬度依次变高。
接下来,如图19(c)所示,将组装有外层管84a~84c的编织线80插入到另外成形的树脂制的收缩管85。收缩管85是将如下的管进行再加热而扩大直径后得到的,上述管使用通过加热进行收缩的树脂材料并通过挤出成形而成形。接下来,如图19(d)所示,在将组装有外层管84a~84c的编织线插入到收缩管85的状态下对整体均匀地进行加热,使收缩管85收缩至接近成型时的尺寸(接近通过再加热而扩径前的尺寸)。外层管84a~84c在收缩管85内熔融而成为一根管,并且也紧贴于编织件83以及内层管82。
然后,将收缩管85剥离并拉出芯线81,由此完成一根导管轴86。
在图19所示的制造方法中,使用收缩管85将预先成形的硬度不同的外层管84a~84c形成为一体,由此能够得到使硬度沿着长度方向呈三个阶段地变化的导管轴,但存在所需工序数量以及制造装置较多这样的问题。作为解决该问题的技术,例如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挤出成形装置具备:三台挤出机,其通过直接挤出树脂而使导管轴在编织线的表面上挤出成形,且使硬度不同的树脂热熔融后挤出,该编织线通过向芯线的表面设置内层管和编织件而成;模具,其将从各挤出机供给的树脂向编织线的表面挤出;以及三个开闭阀,其能够分别开闭使各挤出机与模具连通的三条树脂通路的中途部。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挤出成形装置中,在依次使开闭阀开闭来切换从三台挤出机供给的树脂的种类的同时进行挤出成形。根据该挤出成形装置,能够通过一次挤出成形工序来制造使硬度沿着长边方向阶段性地变化的导管轴,因此,与图19所示的制造方法相比,能够大幅削减所需工序数量以及制造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0888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挤出成形装置中,通过切换向模具供给的树脂的种类而使导管轴的硬度阶段性地变化,因此,利用任一种树脂进行了挤出成形的部分的硬度恒定,在切换向模具供给的树脂的种类的前后,硬度急剧地变化。对此,进一步优选使硬度沿着导管的长度方向更加自然地变化,而非阶段性地变化。
对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制造使硬度沿着长度方向自然地变化的柔性管的柔性管制造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硬度沿着长度方向自然地变化的柔性管。
解决方案
本发明涉及向原材料管的表面挤出树脂而使柔性管成形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本发明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具备:模具,其具有供原材料管穿过的插通孔、以及向通过插通孔的原材料管挤出树脂的挤出口;第一挤出机,其以恒定速度喷出第一树脂;第二挤出机,其以恒定速度喷出与第一树脂不同的第二树脂;以及混合阀,其具有用于向模具供给树脂的树脂供给路、以及用于向外部排出树脂的树脂排出路,该混合阀能够将从第一挤出机以及第二挤出机喷出的树脂混合后通过树脂供给路向模具供给。混合阀包括:第一阀,其将从第一挤出机供给来的第一树脂分配给树脂供给路以及树脂排出路;以及第二阀,其将从第二挤出机供给来的第二树脂分配给树脂供给路以及树脂排出路,混合阀在将从第一阀向树脂供给路供给的第一树脂的供给量与从第二阀向树脂供给路供给的第二树脂的供给量的合计维持为恒定量的状态下,使第一阀中的第一树脂的分配比与第二阀中的第二树脂的分配比变化,由此伴随着柔性管的成形而使第一树脂与第二树脂的混合比例增加或减少。
另外,本发明涉及向原材料管的表面挤出树脂而使柔性管成形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本发明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具备:模具,其具有供原材料管穿过的插通孔、以及向通过插通孔的原材料管挤出树脂的挤出口;第一挤出机,其以恒定速度喷出第一树脂;第二挤出机,其以恒定速度喷出与第一树脂不同的第二树脂;以及混合阀,其具有用于向模具供给树脂的树脂供给路、以及用于向外部排出树脂的树脂排出路,该混合阀能够将从第一挤出机以及第二挤出机喷出的树脂混合后通过树脂供给路向模具供给。混合阀包括:第一阀,其将从第一挤出机供给来的第一树脂分配给树脂供给路以及树脂排出路;以及第二阀,其将从第二挤出机供给来的第二树脂分配给树脂供给路以及树脂排出路,混合阀在使从第一阀向树脂供给路供给的第一树脂的供给量与从第二阀向树脂供给路供给的第二树脂的供给量的合计增加或减少的同时,使第一阀中的第一树脂的分配比与第二阀中的第二树脂的分配比变化,由此伴随着柔性管的成形而使第一树脂与第二树脂的混合比例增加或减少。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树脂层覆盖编织件的表面而成的柔性管,其中,所述树脂层由相互不同的两种树脂构成,构成所述树脂层的所述两种树脂的混合比从所述柔性管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地变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可制造使硬度沿着长度方向自然地变化的柔性管的柔性管制造装置。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使硬度沿着长度方向自然地变化的柔性管。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导管轴制造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从图1所示的III-III线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第一工作缸的主视图。
图5是从图4所示的V-V线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6是从图4所示的VI-VI线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7是从图4所示的VII-VII线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8是图3所示的第二工作缸的主视图。
图9是从图8所示的X-X线观察到的剖视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第二工作缸的外表面的展开图。
图1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混合阀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使用图11所示的混合阀来调整树脂混合比率的方法的说明图。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的剖视图。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的剖视图。
图15是沿着图14所示的XV-XV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的剖视图。
图17是沿着图16所示的XVII-XVII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8是沿着图16所示的XVIII-XVIII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19是示出用于制造使硬度沿着长度方向阶段性地变化的导管轴的通常的制造方法的简要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使树脂在编织件(网管)的表面挤出成形而成的导管轴的制造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然而,导管轴只不过是柔性管的一例,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其他用途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
(第一实施方式)
<导管轴制造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导管轴制造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从图1所示的III-III线观察到的剖视图。
导管轴制造装置100具备模具2、第一挤出机3a、第二挤出机3b以及混合阀4。需要说明的是,导管轴制造装置100经由台座17而固定于规定的架台等之上。另外,在导管轴制造装置100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适当设置有用于向导管轴制造装置100供给编织线5的供给装置、抽出挤出成形后的导管轴6的抽出装置等,对此省略图示。
如图3所示,模具2具备外模10以及设置有供芯线5穿过的插通孔7的内模9。在内模9的外表面与外模10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用于供树脂流动的间隙,在抽出穿过插通孔7的芯线5的同时,从外模10的挤出口8挤出供给到该间隙的树脂,由此,由树脂覆盖了芯线5的外表面的导管轴6被成形。
第一挤出机3a以及第二挤出机3b例如是螺杆挤出机,且使树脂的粒料熔融并以恒定速度将熔融后的树脂从前端的喷出口挤出。向第一挤出机3a以及第二挤出机3b供给不同的树脂。从第一挤出机3a以及第二挤出机3b喷出的熔融树脂被供给至后述的混合阀4,在混合阀4内以规定的混合比混合之后向模具2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挤出机3a的喷出轴与第二挤出机3b的喷出轴呈锐角地配置,从而减少配置第一挤出机3a以及第二挤出机3b所需的空间。但是,第一挤出机3a以及第二挤出机3b的配置并不局限于图2的例子,可以任意配置。例如,也可以将第一挤出机3a以及第二挤出机3b配置为使喷出轴彼此正交,还可以对置地配置第一挤出机3a以及第二挤出机3b。
混合阀4将从第一挤出机喷出量以及第二挤出机3b挤出的两种树脂混合后供给至模具2。本实施方式的混合阀4具备:具有能够以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圆柱形状的阀体13;以及将阀体13收容为能够旋转的阀壳体14。如图3所示,阀体13包括:中空状的第一工作缸11、收容在第一工作缸11内的第二工作缸12、以及固定第一工作缸11及第二工作缸12的轴体28。需要说明的是,后述第一工作缸11以及第二工作缸12的详细结构。在阀壳体14的内部设置有与阀体的外径大体为相同形状的圆柱形状的空间,在该空间内收容有阀体13。阀体13在收容于阀壳体14的内部的状态下,一边使阀体13的外周面与阀壳体14的内周面滑动,一边能够以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
另外,如图3所示,在阀壳体14的上部设置有致动器等驱动机构16。该驱动机构16与阀体13连接,并按照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控制,使阀体13以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
<混合阀的详细结构>
以下说明混合阀4的详细结构。
图4是图3所示的第一工作缸的主视图。图5是从图4所示的V-V线观察到的剖视图,图6是从图4所示的VI-VI线观察到的剖视图,图7是从图4所示的VII-VII线观察到的剖视图。
第一工作缸11是一端(图4中的下端)开放且另一端闭合的圆筒形状的构件,通过在内部设置与第二工作缸12的外形大体为相同形状的圆柱形状的空间20而形成有周壁部19。第一工作缸11例如通过金属的切削加工而形成。
在第一工作缸11设置有沿径向贯穿周壁部19的多个贯通孔21a~21j、22a~22j、23a~23j以及24a~24j。
如图4以及5所示,贯通孔21a~21j以及22a~22j具有相同的形状以及相同的内径,且各自的中心轴位于距第一工作缸11的下端为高度h1的位置,并且以各自的中心轴呈恒定的角度的方式沿着第一工作缸11的周向隔开恒定间距地间断设置。向这些贯通孔21a~21j以及22a~22j供给从第一挤出机3a喷出的树脂(以下称作“树脂A”)。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贯通孔21a~21j以及22a~22j而形成于周壁部19的外周面的开口部相当于“第一开口部”。
另外,如图4以及6所示,贯通孔23a~23j以及24a~24j具有与贯通孔21a~21j以及22a~22j相同的形状以及相同的内径,且各自的中心轴位于距第一工作缸11的下端为高度h2的位置,并且,以各自的中心轴呈恒定的角度的方式沿第一工作缸11的周向隔开恒定间距地设置。向这些贯通孔23a~23j以及24a~24j供给从第二挤出机3b喷出的树脂(以下称作“树脂B”)。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贯通孔23a~23j以及24a~24j而形成于周壁部19的外周面的开口部相当于“第二开口部”。
此外,如图4以及7所示,在第一工作缸11的外周面,以距第一工作缸11的下端为高度h3的位置为中心而形成有上下具有宽度的排出槽25。另外,在排出槽25的内部,形成有沿第一工作缸11的径向贯穿周壁部19的贯通孔26a以及26b。这些排出槽25、贯通孔26a以及26b用于将不向模具供给的不必要的树脂排出(废弃)到外部。
图8是图3所示的第二工作缸的主视图,图9是从图8所示的IX-IX线观察到的剖视图,图10是图8所示的第二工作缸的外表面的展开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中,在槽31~34的内部示出细线且较小的圆圈,但这些圆圈并非表示设于第二工作缸12的构造,而表示在将第二工作缸12插入到第一工作缸11的内部时,设于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1a~21j、22a~22j、23a~23j、24a~24j的内侧的开口部所对置配置的位置。
第二工作缸12是具有大体圆柱形状的构件。如图8以及9所示,在第二工作缸12的内部设置有沿着中心轴而从一端(图8中的下端)延伸至规定的高度的长孔35。长孔35作为用于向模具供给树脂的树脂供给路而发挥功能。另外,如图8以及10所示,在第二工作缸12的外周面设置有多个槽31~34。此外,如图8~10所示,在第二工作缸12设置有从槽32的内部到达长孔35的流入路36a、以及从槽33的内部到达长孔35的流入路36b。流入路36a是用于将供给至槽32的树脂A送入长孔35的流路,流入路36b是用于将供给至槽33的树脂B送入长孔35的流路。第二工作缸12例如也通过金属的切削加工而形成。
槽31具有如下两个部分:即,以距第二工作缸12的下端为高度h1的位置为中心而上下具有宽度且沿第二工作缸12的周向延伸的部分;以及沿第二工作缸12的轴向延伸且到达距第二工作缸12的下端为高度h3的位置为止的部分。在向第一工作缸11的内部的空间20插入了第二工作缸12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1a~21j的内侧的开口部与槽31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对置配置。另外,在向第一工作缸11的内部的空间20插入了第二工作缸12的状态下,槽31的沿轴向延伸的部分的下端与图4所示的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6a(参照图4)对置配置。
槽32包括以距第二工作缸12的下端为高度h1的位置为中心而上下具有宽度且沿第二工作缸12的周向延伸的部分。在向第一工作缸11的内部的空间20插入了第二工作缸12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2a~22j的内侧的开口部与槽32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对置配置。
在组合第一工作缸11以及第二工作缸12而构成阀体13的状态下,通过设于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1a~21j、22a~22j的任意的贯通孔而向形成于第二工作缸12的槽31以及32供给树脂A。具体地说,槽31作为树脂A的排出路而发挥功能,槽32作为树脂A的供给路而发挥功能。关于这一点后述。
槽33包括以距第二工作缸12的下端为高度h2的位置为中心而上下具有宽度且沿第二工作缸12的周向延伸的部分。在向第一工作缸11的内部的空间20插入了第二工作缸12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3a~23j的内侧的开口部与槽33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对置配置。
槽34具有如下两个部分:即,以距第二工作缸12的下端为高度h2的位置为中心而上下具有宽度且沿第二工作缸12的周向延伸的部分;以及沿第二工作缸12的轴向延伸且到达距第二工作缸12的下端为高度h3的位置为止的部分。在向第一工作缸11的内部的空间20插入了第二工作缸12的状态下,如图10所示,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4a~24j的内侧的开口部与槽34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对置配置。另外,在向第一工作缸11的内部的空间20插入了第二工作缸12的状态下,槽34的沿轴向延伸的部分的下端与图4所示的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6b(参照图4)对置配置。
在组合第一工作缸11以及第二工作缸12而构成阀体13的状态下,通过设于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3a~23j、24a~24j的任意的贯通孔而向形成于第二工作缸12的槽33以及34供给树脂B。具体地说,槽33作为树脂B的供给路而发挥功能,槽34作为树脂B的排出路而发挥功能。关于这一点后述。
图11是实施方式的混合阀的剖视图。更详细地说,图11(a)相当于沿着图3的A-A线的位置的剖视图,图11(b)相当于沿着图3的B-B线的位置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图示,适当省略了贯通孔的附图标记,但在图11(a)中,与图5同样地,在以轴AX为中心而绕逆时针的方向上排列有贯通孔21a~21j以及22a~22j,在图11(b)中,与图6同样地,在以轴AX为中心而绕逆时针的方向上排列有贯通孔23a~23j以及24a~24j。
图11所示的混合阀4是将阀体13插入到阀壳体14内部的收容空间而得到的,该阀体13构成为向第一工作缸11的内部插入第二工作缸12而固定两者的相对旋转。如上所述,阀壳体14内部的收容空间形成为与阀体13(第一工作缸11)的外周面大体相同的圆柱形状,阀体13一边使其外周面与阀壳体14的内周面滑动一边以轴AX为中心而旋转自如。
在阀体13的组装时,如图10所说明的那样,以如下方式对第二工作缸12相对于第一工作缸11的旋转位置进行定位:使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贯通孔22a~22j的内侧的开口部与第二工作缸12的槽32对置,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3a~23j的内侧的开口部与第二工作缸12的槽33对置,并且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4a~24j的内侧端部与第二工作缸12的槽33对置(参照图4~10)。在通过这样定位而固定第一工作缸11与第二工作缸12时,在阀体13形成以下的流路。
·树脂A向模具供给的树脂供给路:
从贯通孔22a~22j经由槽32、流入路36a而到达长孔35的流路。
·树脂A的树脂排出路:
从贯通孔21a~21j经由槽31、贯通孔26a而到达排出槽25的流路。
·树脂B向模具供给的树脂供给路:
从贯通孔23a~23j经由槽33、流入路36b而到达长孔35的流路。
·树脂B的树脂排出路:
从贯通孔24a~24j经由槽34、贯通孔26b而到达排出槽25的流路。
另一方面,如图11所示,在阀壳体14形成有供给路41a以及41b。供给路41a包括:在外周面具有开口部42a且从该开口部42a到达内周面的贯通孔;以及与该贯通孔连接且在内周面的周向的规定范围内延伸的槽。至少供给路41a的槽部分形成于在第一工作缸11的轴向上能够与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1a~21j以及22a~22j对置的位置。同样地,供给路41b包括:在外周面具有开口部42b且从该开口部42b到达内周面的贯通孔;以及与该贯通孔连接且在内周面的周向的规定范围内延伸的槽。至少供给路41b的槽部分形成于在第一工作缸11的轴向上能够与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3a~23j以及24a~24j对置的位置。从第一挤出机向开口部42a供给树脂A,从第二挤出机向开口部42b供给树脂B。
在阀壳体14的内周面设置的供给路41a以及41b的槽部分设定有周向的长度,以使得分别能够与数目相同的贯通孔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阀壳体14的内周面设置的供给路41a设定为,仅能够向贯通孔21a~21j以及22a~22j的合计一半的贯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个)供给树脂A的长度。同样地,在阀壳体14的内周面设置的供给路41b设定为,仅能够向贯通孔23a~23j以及24a~24j的合计一半的贯通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个)供给树脂B的长度。如图11所示,以如下方式设定各贯通孔以及供给路41a以及41b的以轴AX为中心的旋转方向的位置关系:即,在树脂A的供给路41a与贯通孔21a~21j分别连通时,使树脂B的供给路41b与贯通孔23a~23j分别连通。
在使阀体13以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时,供给路41a的槽部分与贯通孔21a~21j以及22a~22j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对此详细后述。如上所述,贯通孔21a~21j以及22a~22j的连接目的地被预先确定,贯通孔21a~21j与树脂排出路相连,贯通孔22a~22j与朝模具供给树脂的树脂供给路相连。因此,在供给路41a的槽部分与贯通孔21a~21j以及22a~22j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与供给路41a连通的贯通孔的数量不改变,但与供给路41a连通的贯通孔中的、与树脂排出路相连的数量和与树脂供给路相连的贯通孔的数量之比发生变化。换句话说,通过使阀体13旋转,能够使向外部排出的树脂A与向朝模具的树脂供给路供给的树脂A的分配比发生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路41a能够同时供给树脂A的贯通孔的数量、与树脂排出路相连的贯通孔21a~21j的数量、以及与树脂供给路相连的贯通孔22a~22j的数量均为10,因此,能够以11个阶段将向外部排出的树脂A与向朝模具的树脂供给路供给的树脂A的分配比控制在0∶10~10∶0的范围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同的阀体13上也设置有贯通孔23a~23j以及24a~24j,因此,当使阀体13以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时,供给路41b的槽部分与贯通孔23a~23j以及24a~24j的位置关系也发生变化。如上所述,贯通孔23a~23j与朝模具供给树脂的树脂供给路相连,贯通孔24a~24j与树脂排出路相连。因此,当供给路41b的槽部分与贯通孔23a~23j以及24a~24j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时,与供给路41b连通的贯通孔的数量不改变,但与供给路41b连通的贯通孔中的、与树脂供给路相连的数量和与树脂排出路相连的贯通孔的数量之比发生变化。换句话说,通过使阀体13旋转,能够使向朝模具的树脂供给路供给的树脂B与向外部排出的树脂B的分配比发生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路41b能够同时供给树脂B的贯通孔的数量、与树脂供给路相连的贯通孔23a~23j的数量、以及与树脂排出路相连的贯通孔24a~24j的数量均为10,因此,能够与上述的树脂A的分配同步地,以11个阶段将向朝模具的树脂供给路供给的树脂B与向外部排出的树脂B的分配比控制在10∶0~0∶10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设置有贯通孔21a~21j以及22a~22j的阀体13的一部分以及设置有供给路41a的阀壳体14的一部分构成向树脂供给路以及树脂排出路分配树脂A的第一阀。另外,由设置有贯通孔23a~23j以及24a~24j的阀体13的另一部分以及设置有供给路41b的阀壳体14的另一部分构成向树脂供给路以及树脂排出路分配树脂B的第二阀。这样,在第一阀以及第二阀这两者由相同的阀体13以及相同的阀壳体14构成的情况下,通过使阀体13以一个轴AX为中心进行旋转,能够同步地变更第一阀中的分配比与第二阀中的分配比,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树脂A以及B的混合比率的控制。
<混合阀的动作>
图12是用于说明图11所示的混合阀的动作的说明图,图12(a)~(d)的上段的图示出与沿着图3的A-A线的位置相当的剖面,图12(a)~(d)的下段的图示出与沿着图3的B-B线的位置相当的剖面。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图示,适当省略了贯通孔的附图标记,但在图12(a)~(d)的上段的图中,与图5同样地,在以轴AX为中心而绕逆时针的方向上排列有贯通孔21a~21j以及22a~22j,在图12(a)~(d)的下段的图中,与图6同样地,在以轴AX为中心而绕逆时针的方向上排列有贯通孔23a~23j以及24a~24j。另外,在图12中,标注相同的阴影线的位置是指同一构件,适当省略附图标记的记载。
(状态a)
首先,图12(a)的上段的图示出树脂A的供给路41a与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1a~21j全部连通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开口部42a从第一挤出机供给的树脂A从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1a~21j向第二工作缸12的槽31流动,并通过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6a以及排出槽25(参照图4)向混合阀4的外部排出,未供给至模具。
在该状态下,如图12(a)的下段所示,树脂B的供给路41b与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3a~23j全部连通。因此,通过开口部42a从第二挤出机3b供给的全部树脂B从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3a~23j向第二工作缸12的槽33流动,并通过第二工作缸12的流入路36b以及长孔35(参照图8~10)供给至模具。
换句话说,在图12(a)所示的旋转位置存在阀体13的情况下,树脂A被全部排出,树脂B被全部供给至模具,因此,树脂A与B的混合比率成为0∶10。
(状态b)
接下来,图12(b)的上段的图示出使阀体13从图12(a)的状态起,在以轴AX为中心而绕图12中的顺时针的方向上旋转了与2个贯通孔的量相当的角度的状态。如上所述,供给路41a具有能够与在周向上连续的10个贯通孔连通的长度。因此,当旋转了与2个贯通孔的量相当的角度时,绕顺时针的方向的最前端的2个贯通孔21a以及21b与供给路41a的连通被解除,第一工作缸11的8个贯通孔21c~21j以及与该8个贯通孔21c~21j连续的2个贯通孔22a以及22b与树脂A的供给路41a连通。
在该状态下,通过开口部42a从第一挤出机3a供给的树脂A中的、供给至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1c~21j的一部分(所供给的树脂A的8/10)向第二工作缸12的槽31流动,然后向混合阀4的外部排出,但供给至贯通孔22a以及22b的剩余的一部分(所供给的树脂A的2/10)向第二工作缸12的槽32流动,并通过流入路36a流入长孔35。
此时,树脂B的供给路41b与阀体13的旋转位置也偏移2个贯通孔的量,因此如图12(b)的下段所示,树脂B的供给路41b与第一工作缸11的8个贯通孔23c~23j以及与该8个贯通孔23c~23j连续的2个贯通孔24a以及24b连通。通过开口部42b从第二挤出机3b供给的树脂B中的、供给至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3c~23j的一部分(所供给的树脂B的8/10)从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3c~23j向第二工作缸12的槽33流动,并通过第二工作缸的流入路36b而供给至长孔35。从开口部42b供给的树脂B中的、供给至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4a以及24b的剩余的一部分(所供给的树脂B的2/10)向第二工作缸12的槽34流动,并通过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6b以及排出槽25向混合阀4的外部排出。
换句话说,在图12(b)所示的旋转位置存在阀体13的情况下,供给至与供给路41a连通的10个贯通孔中的2个贯通孔的树脂A以及供给至与供给路41b连通的10个贯通孔中的8个贯通孔的树脂B被向第二工作缸12的长孔35供给,在长孔35内混合后供给至模具。所供给的剩余的树脂向外部排出。因此,在图12(b)所示的旋转位置存在阀体13的情况下的树脂A与B的混合比率成为2∶8。
(状态c)
接下来,图12(c)的上段的图示出使阀体13从图12(b)的状态起,在以轴AX为中心而绕图12中的顺时针的方向上旋转了与3个贯通孔的量相当的角度的状态。如上所述,供给路41a具有能够与在周向上连续的10个贯通孔连通的长度。因此,当旋转了与3个贯通孔的量相当的角度时,3个贯通孔21c~21e与供给路41a的连通被解除,第一工作缸11的5个贯通孔21f~21j以及与该5个贯通孔21f~21j连续的5个贯通孔22a~22e与树脂A的供给路41a连通。
在该状态下,通过开口部42a从第一挤出机3a供给的树脂A中的、供给至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1f~21j的一部分(所供给的树脂A的5/10)向第二工作缸12的槽31流动,然后向混合阀4的外部排出,但供给至贯通孔22a~22e的剩余的一部分(所供给的树脂A的5/10)向第二工作缸12的槽32流动,并通过流入路36a流入长孔35。
此时,树脂B的供给路41b与阀体13的旋转位置也偏移3个贯通孔3的量,因此,在树脂A的供给路41a与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1f~21j以及和该贯通孔21f~21j连续的5个贯通孔22a~22e连通的状态下,如图12(b)的下段所示,树脂B的供给路41b与第一工作缸11的5个贯通孔23f~23j以及和该5个贯通孔23f~23j连续的5个贯通孔24a~24e连通。通过开口部42b从第二挤出机3b供给的树脂B中的、供给至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3f~23j的一部分(所供给的树脂B的5/10)从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3f~23j司第二工作缸12的槽33流动,并通过第二工作缸的流入路36b供给至长孔35。从开口部42b供给的树脂B中的、供给至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4a~24e的剩余的一部分(所供给的树脂B的5/10)向第二工作缸12的槽34流动,并通过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6b以及排出槽25向混合阀4的外部排出。
换句话说,在图12(c)所示的旋转位置存在阀体13的情况下,供给至与供给路41a连通的10个贯通孔中的5个贯通孔的树脂A以及供给至与供给路41b连通的10个贯通孔中的5个贯通孔的树脂B被向第二工作缸12的长孔35供给,在长孔35内混合后供给至模具。所供给的剩余的树脂被排出。因此,在图12(c)所示的旋转范围存在阀体13的情况下的树脂A与B的混合比率成为5∶5。
(状态d)
接下来,图12(d)的上段的图示出使阀体13从图12(c)的状态起,在以轴AX为中心而绕图12的顺时针的方向上旋转了与5个贯通孔的量相当的角度的状态。如上所述,供给路41a具有能够与在周向上连续的10个贯通孔连通的长度。因此,当旋转了与5个贯通孔的量相当的角度时,贯通孔21f~21j与供给路41a的连通被解除,绕逆时针的方向的最前端的10个贯通孔22a~21j全部与树脂A的供给路41a连通。在该状态下,通过开口部42a从第一挤出机3a供给的树脂A从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2a~2dj向第二工作缸12的槽32流动,并通过第二工作缸12的流入路36a流入长孔35。
在该状态下,如图12(d)的下段所示,树脂B的供给路41b与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4a~24j全部连通。因此,通过开口部42a从第二挤出机3b供给的全部树脂B从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4a~24j向第二工作缸12的槽34流动,并通过第一工作缸11的贯通孔26b以及排出槽25向混合阀4的外部排出。
因此,在图12(d)所示的旋转位置存在阀体13的情况下,树脂A被全部供给至模具,树脂B被全部排出,因此,树脂A与B的混合比率成为10∶0。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2中,以树脂A与B的混合比率为0∶10、2:8、5∶5、10∶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根据阀体13的旋转位置,也能够以0∶10~10∶0之间的其他混合比率进行混合。另外,通过适当增减贯通孔的数量,能够将混合比率调整到任意的范围内。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100中,同树脂A的供给路41a连通的贯通孔中的、同树脂排出路连通的贯通孔的数量a与同用于向模具供给树脂的树脂供给路(长孔35)连通的贯通孔的数量b之比、以及同树脂B的供给路41b连通的贯通孔中的、同用于向模具供给树脂的树脂供给路(长孔35)连通的贯通孔的数量c与同树脂排出路连通的贯通孔的数量d之比相等(a、b、c、d为0以上的整数)。换言之,与阀体13的旋转角度无关地,在树脂A的供给中使用的贯通孔的数量与在树脂B的排出中使用的贯通孔的数量始终一致,在树脂A的排出中使用的贯通孔的数量与在树脂B的供给中使用的贯通孔的数量始终一致。另外,由于与树脂A的供给路41a连通的贯通孔的数量以及与树脂B的供给路41b连通的贯通孔的数量相等,因此,与树脂供给路(长孔35)连通的贯通孔的数量(即,上述的贯通孔的数量b与贯通孔的数量c之和)恒定。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通过阀体13的旋转角度来变更树脂A以及B的分配比时,树脂B的供给量减少了向长孔35供给的树脂A的供给量所增加的量,因此,能够调整树脂A以及树脂B的混合比例。在使阀体13旋转的前后的极短的期间内,向长孔35供给的树脂A以及B的混合比例急剧地变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阀体13旋转一个贯通孔的量,混合比例变化10%),但在从长孔35到模具的挤出口的树脂流路中残留有变更混合比例前的树脂,由于与该残留的树脂一起向模具进行供给,因此,从模具的挤出口挤出的树脂的混合比例不会急剧地变化,而是逐渐地变化。当一边使阀体13旋转一边将导管轴的外层管挤出成形时,伴随着导管轴的成形,能够使构成外层管的树脂A以及树脂B的混合比例连续地变化。若使用硬度不同的树脂作为树脂A以及B,则能够使外层管的硬度从导管轴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逐渐地增加或减少。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100,与以往的制造方法相比,能够制造使硬度沿着长度方向自然地变化的导管轴。
另外,作为使树脂的混合比例变化的方法,考虑通过改变第一挤出机以及第二挤出机的螺杆、齿轮泵的旋转速度来调整每单位时间的喷出量(体积)的方法。然而,即便使螺杆、齿轮泵的旋转速度变化,由于在流路和模具内存在树脂,因此树脂的压力(内压)也不会马上发生变化。因此,树脂的挤出速度相对于螺杆、齿轮泵的旋转速度变化的响应性差,难以高精度地控制树脂的混合比率以及从模具排出的排出量。因此,在通过调整第一挤出机以及第二挤出机各自的挤出速度来控制树脂的混合比率的情况下,存在所成形的外层管的硬度的变化比例以及外径尺寸的精度下降这样的问题。尤其是在如血管导管那样外径为0.5~1.8mm左右的导管中存在如下情况:当硬度、外径从设计值发生变动时,难以向血管内插入导管。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100中,通过改变树脂A以及B的分配比(供给量与排出量之比)来调整树脂A以及B的混合比率,因此,无需变更第一挤出机以及第二挤出机的挤出量。因此,即便变更了混合阀中的树脂A以及B的分配比,向模具供给的树脂A以及B的挤出量也不发生变化,而保持恒定。因此,能够抑制从喷出口挤出的树脂的体积变动,并且能够响应良好地控制树脂A以及树脂B的混合比,因此,能够高精度且恒定地维持所成形的导管轴的硬度以及外径。
(第二实施方式)
图1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的主视图。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在一个阀体13以及阀壳体14上一体地构成有第一阀和第二阀,但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阀与第二阀分体构成。以下,以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200具备:模具2、未图示的第一挤出机及第二挤出机、以及混合阀4。本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200也经由台座17固定于规定的架台等之上。另外,在导管轴制造装置200适当地设置有用于供给编织线5的供给装置、将挤出成形后的导管轴抽出的抽出装置等,对此省略图示。
本实施方式的混合阀4包括分体构成的第一阀50a以及第二阀50b。
第一阀50a包括阀体53a和阀壳体54a构成。阀体53a包括:中空状的第一工作缸51a、收容于第一工作缸51a内的第二工作缸52a、以及固定第一工作缸51a及第二工作缸52a的轴体。在阀壳体54a的内部设置有与阀体53a的外径大体相同形状的圆柱形状的空间,在该空间内收容有阀体53a。阀体53a在收容于阀壳体54a的内部的状态下,在使阀体53a的外周面与阀壳体54a的内周面滑动的同时,能够以轴AX1为中心进行旋转。
第一工作缸51a以及第二工作缸52a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工作缸11以及第二工作缸12大体相同。具体地说,第一工作缸51a与图4~7所示的第一工作缸11同样地设置有贯通孔21a~21j和贯通孔22a~22j,且省略了贯通孔23a~23j和贯通孔24a~24j第二工作缸52a与图8所示的第二工作缸12同样地设置有槽31及32以及流入路36a,且省略了槽33及34以及流入路36b。
阀壳体54a构成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阀壳体14大体相同。具体地说,阀壳体54a与图11所示的阀壳体14同样地,相对于设于第一工作缸51a的贯通孔21a~21j以及22a~22j的一半贯通孔,形成有供给从第一挤出机喷出的树脂A的供给路。该供给路的形状以及尺寸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供给路41a相同。需要说明的是,沿着图13的C-C线剖开的剖面与图11(a)所示的剖面相同。
第二阀50b包括阀体53b和阀壳体54b。阀体53b包括:中空状的第一工作缸51b、收容于第一工作缸51b内的第二工作缸52b、以及固定第一工作缸51b及第二工作缸52b的轴体。在阀壳体54b的内部设置有与阀体53b的外径大体相同形状的圆柱形状的空间,在该空间内收容有阀体53b。阀体53b在收容于阀壳体54b的内部的状态下,在使阀体53b的外周面与阀壳体54b的内周面滑动的同时,能够以轴AX2为中心进行旋转。
第一工作缸51b以及第二工作缸52b构成为与上述的第一工作缸51a以及第二工作缸52b相同。另外,阀壳体54b也构成为与上述的阀壳体54a相同,相对于设于第一工作缸51b的贯通孔的一半贯通孔,形成有供给从第一挤出机喷出的树脂B的供给路。需要说明的是,沿着图13的D-D线剖开的剖面与图11(b)所示的剖面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阀壳体54a以及54b的上部分别设置有致动器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按照未图示的控制装置的控制而使阀体53a以轴AX1为中心进行旋转,使阀体53b以轴AX2为中心进行旋转。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阀壳体54a以及54b形成为一体,但也可以彼此分离。
在此,对使用第一阀50a以及第二阀50b的树脂A以及B的混合比例的变更方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不变更从第一挤出机以及第二挤出机挤出的挤出量,而是通过变更第一阀50a中的树脂A的分配比与第二阀50b中的树脂B的分配比,使树脂A以及B的混合比例发生变化。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阀50a以及第二阀50b分体设置,因此在树脂A的供给中使用的贯通孔的数量与在树脂B的排出中使用的贯通孔的数量始终一致,在树脂A的排出中使用的贯通孔的数量与在树脂B的供给中使用的贯通孔的数量始终一致,且以使与树脂供给路(长孔35)连通的贯通孔的数量(即,上述的贯通孔的数量b与贯通孔的数量c之和)恒定的方式使阀体53a以及53b相互同步地旋转。
从第一阀50a供给至模具2的树脂A与从第二阀50b供给至模具的树脂B在与模具2相连的流路内混合,在模具2的内模9与外模10之间的树脂流路中流动,并在挤出口8被挤出到芯线5的表面,使导管轴6成形。
在本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200中,也通过阀体53a以及53b的旋转角度来变更树脂A以及B的分配比,若使树脂B的供给量减少向树脂供给路供给的树脂A的供给量所增加的量,则能够在将每单位时间内从模具2的挤出口8挤出的树脂的体积维持为恒定的状态下,使构成外层管的树脂A以及树脂B的混合比例连续地变化。另外,若使用硬度不同的树脂作为树脂A以及B,则能够使外层管的硬度从导管轴的一端侧到另一端侧逐渐地增加或减少。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200,与以往的制造方法相比,能够制造使硬度沿着长度方向自然地变化的导管轴。
另外,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独立地设置两个阀的情况下,当树脂A以及B的粘度、流动性等较大不同时,能够根据树脂的特性来变更第一阀以及第二阀的设计。
(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200能够独立地控制第一阀50a以及第二阀50b中的树脂的分配比,因此,也能够使向树脂供给路供给的树脂A的供给量与向树脂供给路供给的树脂B的供给量的合计增加或减少。具体地说,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变更树脂A以及B的配合比例的情况下,通过使一方的树脂的增加量与另一方的树脂的减少量一致而将合计的树脂供给量维持为恒定,但也能够通过有意识地使一方的树脂的增加量与另一方的树脂的减少量不同来形成锥形状的外层管。
通常,通过在将每单位时间内从模具的挤出口挤出的树脂的体积维持为恒定的状态下增加或减少抽出装置的抽出速度,从而形成具有锥形状的外层管的导管轴。然而,通过抽出速度的调整而形成的锥形状的锥角具有限度。
与此相对地,如本变形例那样,在一边增加或减少从第一阀50a向树脂供给路供给的树脂A的供给量与从第二阀50b向树脂供给路供给的树脂B的供给量的合计、一边使第一阀中的树脂A的分配比与第二阀中的树脂B的分配比发生变化时,伴随着导管轴的成形,能够一边增加或减少外层管的外径、一边增加或减少第一树脂与第二树脂的混合比例。根据本变形例的导管轴的制造装置,能够在外层管赋予锥形状的同时变更树脂的混合比例。例如,使用硬度不同的树脂作为两种树脂,能够制造前端部分细且柔软、朝向手边侧而外径逐渐地增加、手边侧部分粗且具有刚性的导管轴。
(第三实施方式)
图1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的剖视图,图15是沿着图14所示的XV-XV线剖开的剖视图。
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300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100的基础上还设置有树脂混合部60。需要说明的是,导管轴制造装置300中的、除了树脂混合部60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100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树脂混合部60设置于从树脂A以及树脂B的合流点到模具2之间的树脂流路中,是能动地混合树脂A以及树脂B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图15所示,树脂混合部60包括:设置在同混合阀4连接的流路61与同模具2连接的流路62之间的搅拌桶63、以及插入到搅拌桶63内的搅拌螺杆64。搅拌螺杆64与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连接,且通过驱动机构使其绕中心轴进行旋转,由此对从混合阀4通过流路61而供给至搅拌桶63的树脂A以及树脂B进行混合,并将混合后的树脂通过流路62而向模具2挤出。在此,对由单轴的搅拌螺杆64构成树脂混合部6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树脂混合部60只要是能够对从混合阀4供给的两种树脂A以及树脂B进行混合的结构,则不特别限定,也可以由揉压盘等双轴的螺杆挤出机构成树脂混合部60。
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300中,树脂混合部60能动地对两种树脂A以及树脂B进行混合,因此,能够使树脂A以及树脂B的混合更加均匀,从而抑制混合不均。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300,通过抑制两种树脂A以及树脂B的混合不均,能够使树脂的硬度在导管轴的长度方向上更加平滑地变化。另外,虽然根据所使用的树脂A以及树脂B的种类、等级而存在不易混合的情况,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300,即便在为不易混合的两种树脂A以及树脂B的组合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树脂的混合均匀化。
(第四实施方式)
图1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的剖视图,图17是沿着图16所示的XVII-XVII线剖开的剖视图,图18是沿着图16所示的XVIII-XVIII线剖开的剖视图。
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400在图13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200的基础上还设置有树脂混合部65。需要说明的是,导管轴制造装置300中的、除了树脂混合部65以外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100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说明。
树脂混合部65设置于树脂A以及树脂B的合流点,是能动地混合树脂A以及树脂B的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7以及18所示,树脂混合部65包括:搅拌桶69,其设置在合流点与同模具2连接的流路68之间,该合流点是同第一阀50a连接的流路66以及同第二阀50b连接的流路67的合流点;以及搅拌螺杆70,其被插入到搅拌桶69内。搅拌螺杆70与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连接,通过驱动机构使其绕中心轴旋转,由此对通过流路66以及67供给至搅拌桶69的树脂A以及树脂B进行混合,并将混合后的树脂通过流路68而向模具2挤出。在此,对由单轴的搅拌螺杆70构成树脂混合部65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树脂混合部65只要是能够对供给的两种树脂A以及树脂B进行混合的结构,则不特别限定,也可以由揉压盘等双轴的螺杆挤出机构成树脂混合部65。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400中,树脂混合部65能动地对两种树脂A以及树脂B进行混合,因此,能够使树脂A以及树脂B的混合更加均匀,从而抑制混合不均。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400,通过抑制两种树脂A以及树脂B的混合不均,能够使树脂的硬度在导管轴的长度方向上更加平滑地变化。另外,虽然根据所使用的树脂A以及树脂B的种类、等级而存在不易混合的情况,但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导管轴制造装置400,即便在为不易混合的两种树脂A以及树脂B的组合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树脂的混合均匀化。
(其他变形例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柔性管制造装置应用本发明的例子,但本发明的混合阀以及制造装置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内窥镜用管等其他用途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硬度不同的树脂作为两种不同的树脂而使导管轴挤出成形的例子,但作为两种树脂,不局限于硬度不同,只要使用某种特性不同的树脂即可。例如,也能够使用颜色不同的树脂作为两种树脂,来制造颜色从前端朝向手边侧逐渐地变化的外层管。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阀壳体也可以构成为适当地分割为多个块,以使得能够容易地进行槽、流路的形成。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用于向第一工作缸供给树脂A的贯通孔(第一开口部)以及用于向第一工作缸供给树脂B的贯通孔(第二开口部)分别设置有合计20个的例子,但贯通孔的数量未特别限定,为N个(N为自然数)即可。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用于向第一工作缸供给树脂A的贯通孔(第一开口部)以及用于向第一工作缸供给树脂B的贯通孔(第二开口部)各自的一半贯通孔与树脂供给路连通,且剩余的一半贯通孔与树脂排出路连通的例子,但不局限于此。在将用于向第一工作缸供给树脂A的贯通孔(第一开口部)的数量设为N个(N为自然数)的情况下,m个(其中,m为比N小的自然数)贯通孔与树脂供给路连通,剩余的(N-m)个与树脂排出路连通即可。在该情况下,用于向第二工作缸供给树脂B的N个贯通孔(第二开口部)中的m个贯通孔与树脂排出路连通,剩余的(N-m)个与树脂供给路连通即可。在N为偶数且m为N/2的情况下,与树脂供给路连通的贯通孔的数量以及与树脂排出路连通的贯通孔的数量相等,因此,能够在0~100%的范围内调节树脂的混合率。但是,在m不为N/2的情况下,混合比例的可调整范围变窄,但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调整混合比例。例如,在树脂A的供给用的贯通孔为10个且排出用的贯通孔为5个、树脂B的供给用的贯通孔为5个且排出用的贯通孔为10个的情况下,能够在10∶0~5∶5的范围内调整树脂A以及B的混合比例。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设于阀壳体的供给路构成为能够与用于向第一工作缸供给树脂A的贯通孔(第一开口部)以及用于向第一工作缸供给树脂B的贯通孔(第二开口部)各自的一半贯通孔连通的长度,但不局限于此。在用于向第一工作缸供给树脂A的贯通孔(第一开口部)以及用于向第一工作缸供给树脂B的贯通孔(第二开口部)分别合计为N个(N为自然数)的情况下,阀壳体的供给路能够供给树脂贯通孔的数量小于N即可。
另外,通过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制造装置得到的柔性管具有由树脂层覆盖了编织件的表面的构造,覆盖编织件的树脂层由相互不同的两种树脂的混合物构成。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中,通过控制两种树脂各自的分配比(向混合阀供给的树脂量与废弃的树脂量之比),能够使混合比逐渐地变化,因此,构成树脂层的两种树脂的混合比从柔性管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地变化,而非阶段性地变化。因此,在通过本发明的制造装置得到的柔性管中,能够伴随着树脂比率的变更不使硬度急剧地变化,而使高度逐渐地变化。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作在医疗用的导管的制作中使用的导管轴、以及在内窥镜中使用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
附图标记说明:
2 模具;
3a 第一挤出机;
3b 第二挤出机;
4 混合阀;
5 编织线;
6 导管轴;
7 插通孔;
8 挤出口
11 第一工作缸;
12 第二工作缸;
13 阀体;
14 阀壳体;
21a~21j 贯通孔(树脂A排出用);
22a~22j 贯通孔(树脂A供给用);
23a~23j 贯通孔(树脂B供给用);
24a~24j 贯通孔(树脂A排出用);
25 排出槽;
26 贯通孔;
31~34 槽;
35 长孔;
36a、36b 流入路;
41a、41b 供给路;
100 导管轴制造装置;
200 导管轴制造装置;
300 导管轴制造装置;
400 导管轴制造装置。

Claims (13)

1.一种柔性管的制造装置,其向原材料管的表面挤出树脂而使柔性管成形,其中,
所述柔性管的制造装置具备:
模具,其具有供所述原材料管穿过的插通孔、以及向通过所述插通孔的所述原材料管挤出树脂的挤出口;
第一挤出机,其以恒定速度喷出第一树脂;
第二挤出机,其以恒定速度喷出与所述第一树脂不同的第二树脂;以及
混合阀,其具有用于向所述模具供给树脂的树脂供给路、以及用于向外部排出树脂的树脂排出路,该混合阀能够将从所述第一挤出机以及所述第二挤出机喷出的树脂混合后通过所述树脂供给路向所述模具供给,
所述混合阀包括:
第一阀,其将从所述第一挤出机供给来的所述第一树脂分配给所述树脂供给路以及所述树脂排出路;以及
第二阀,其将从所述第二挤出机供给来的所述第二树脂分配给所述树脂供给路以及所述树脂排出路,
所述混合阀在将从所述第一阀向所述树脂供给路供给的所述第一树脂的供给量与从所述第二阀向所述树脂供给路供给的所述第二树脂的供给量的合计维持为恒定量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阀中的所述第一树脂的分配比与所述第二阀中的所述第二树脂的分配比变化,由此伴随着所述柔性管的成形而使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第二树脂的混合比例增加或减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其中,
在从所述第一阀向所述模具供给所述第一树脂的流路与从所述第二阀向所述模具供给所述第二树脂的流路的合流点或者比该合流点靠所述模具侧的位置处,还具备对所述第一树脂以及所述第二树脂进行混合的树脂混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混合阀是单一的阀,且具有:
圆柱形状的阀体,其能够绕中心轴进行旋转;以及
壳体,其具有能够与所述阀体的外周面滑动的内周面,且将所述阀体以能够滑动旋转的方式收容于该内周面的内侧,
所述第一阀以及所述第二阀这两者由相同的所述阀体以及壳体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其中,
在所述阀体的一部分,设置有在周向上等角度地配置于所述阀体的外周面的N个第一开口部,其中,N为自然数,
在所述阀体的另一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相同形状的N个第二开口部,该N个第二开口部在周向上等角度地配置于所述阀体的外周面,
所述第一开口部中的、在周向上连续的m个第一开口部与所述树脂供给路连通,并且与该m个第一开口部连续的N-m个第一开口部与所述树脂排出路连通,其中,m为比N小的自然数,
所述第二开口部中的、在周向上连续的m个第二开口部与所述树脂排出路连通,并且与该m个第一开口部连续的N-m个第二开口部与所述树脂供给路连通,
在所述壳体设置有:
第一供给部,其能够向n个所述第一开口部供给从所述第一挤出机喷出的所述第一树脂,其中,n为比N小的自然数;以及
第二供给部,其能够向n个所述第二开口部供给从所述第二挤出机喷出的所述第二树脂,
与所述第一供给部及所述树脂供给路这两者连通的第一开口部的数量以及与所述第二供给部及所述树脂供给路这两者连通的第二开口部的数量之和为n。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其中,
与所述树脂供给路连通的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数量、与所述树脂排出路连通的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数量、以及供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所述第一树脂的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数量相等,
与所述树脂供给路连通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数量、与所述树脂排出路连通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数量、以及供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所述第二树脂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数量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其中,
所述混合阀包括:
圆柱形状的第一阀体,其能够绕中心轴进行旋转;
第一壳体,其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阀体的外周面滑动的内周面,且将所述第一阀体以能够滑动旋转的方式收容于该内周面的内侧;
圆柱形状的第二阀体,其能够绕中心轴进行旋转;以及
第二壳体,其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二阀体的外周面滑动的内周面,且将所述第二阀体以能够滑动旋转的方式收容于该内周面的内侧,
所述第一阀由所述第一阀体以及所述第一壳体阀构成,所述第二阀由所述第二阀体以及所述第二壳体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有在周向上等角度地配置于所述第一阀体的外周面的N个第一开口部,其中,N为自然数,
在所述第二阀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相同形状的N个第二开口部,该N个第二开口部在周向上等角度地配置于所述第二阀体的外周面,
所述第一开口部中的、在周向上连续的m个第一开口部与所述树脂供给路连通,并且,与该m个第一开口部连续的N-m个第一开口部与所述树脂排出路连通,其中,m为比N小的自然数,
所述第二开口部中的、在周向上连续的m个第二开口部与所述树脂排出路连通,并且,与该m个第一开口部连续的N-m个第二开口部与所述树脂供给路连通,
在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供给部,该第一供给部能够向n个所述第一开口部供给从所述第一挤出机喷出的所述第一树脂,其中,n为比N小的自然数,
在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二供给部,该第二供给部能够向n个所述第二开口部供给从所述第二挤出机喷出的所述第二树脂,
与所述第一供给部及所述树脂供给路这两者连通的第一开口部的数量以及与所述第二供给部及所述树脂供给路这两者连通的第二开口部的数量之和为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其中,
与所述树脂供给路连通的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数量、与所述树脂排出路连通的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数量、以及供所述第一供给部供给所述第一树脂的所述第一开口部的数量相等,
与所述树脂供给路连通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数量、与所述树脂排出路连通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数量、以及供所述第二供给部供给所述第二树脂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数量相等。
9.一种柔性管的制造装置,其向原材料管的表面挤出树脂而使柔性管成形,其中,
所述柔性管的制造装置具备:
模具,其具有供所述原材料管穿过的插通孔、以及向通过所述插通孔的所述原材料管挤出树脂的挤出口;
第一挤出机,其以恒定速度喷出第一树脂;
第二挤出机,其以恒定速度喷出与所述第一树脂不同的第二树脂;以及
混合阀,其具有用于向所述模具供给树脂的树脂供给路、以及用于向外部排出树脂的树脂排出路,该混合阀能够将从所述第一挤出机以及所述第二挤出机喷出的树脂混合后通过所述树脂供给路向所述模具供给,
所述混合阀包括:
第一阀,其将从所述第一挤出机供给来的所述第一树脂分配给所述树脂供给路以及所述树脂排出路;以及
第二阀,其将从所述第二挤出机供给来的所述第二树脂分配给所述树脂供给路以及所述树脂排出路,
所述混合阀在使从所述第一阀向所述树脂供给路供给的所述第一树脂的供给量与从所述第二阀向所述树脂供给路供给的所述第二树脂的供给量的合计增加或减少的同时,使所述第一阀中的所述第一树脂的分配比与所述第二阀中的所述第二树脂的分配比变化,由此伴随着所述导管轴的成形而使所述第一树脂与所述第二树脂的混合比例增加或减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管的制造装置,其中,
在从所述第一阀向所述模具供给所述第一树脂的流路与从所述第二阀向所述模具供给所述第二树脂的流路的合流点或者比该合流点靠所述模具侧的位置处,还具备对所述第一树脂以及所述第二树脂进行混合的树脂混合部。
11.一种柔性管,其通过树脂层覆盖编织件的表面而成,其中,
所述树脂层由相互不同的两种树脂构成,构成所述树脂层的所述两种树脂的混合比从所述柔性管的一端到另一端连续地变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柔性管,其中,
所述柔性管是导管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柔性管,其中,
所述柔性管是内窥镜用管。
CN201680004502.9A 2016-06-28 2016-12-28 柔性管的制造装置 Active CN1078013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28003 2016-06-28
JP2016128003 2016-06-28
PCT/JP2016/005256 WO2018002975A1 (ja) 2016-06-28 2016-12-28 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01384A true CN107801384A (zh) 2018-03-13
CN107801384B CN107801384B (zh) 2019-09-06

Family

ID=60413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04502.9A Active CN107801384B (zh) 2016-06-28 2016-12-28 柔性管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3281764B1 (zh)
JP (1) JP6310119B2 (zh)
KR (1) KR102010678B1 (zh)
CN (1) CN107801384B (zh)
PL (1) PL3281764T3 (zh)
TW (2) TWI623410B (zh)
WO (1) WO201800297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1905A (zh) * 2018-10-22 2019-04-05 河北新欧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汽车密封条挤出机头及成型模具
CN110355969A (zh) * 2019-08-01 2019-10-22 嵊州软岩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耐高温四氟管的制备机器
CN110673281A (zh) * 2019-09-10 2020-01-1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437488A (zh) * 2019-01-17 2020-07-24 北京普益盛济科技有限公司 多节段不同硬度树脂材料挤出包覆制作微导管管体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765136B2 (ja) * 2019-03-12 2020-10-07 株式会社プラ技研 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の製造装置
JP6454803B1 (ja) * 2018-03-13 2019-01-16 株式会社プラ技研 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の製造装置
WO2019177018A1 (ja) * 2018-03-13 2019-09-19 株式会社プラ技研 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の製造装置
WO2020230857A1 (ja) * 2019-05-14 2020-11-19 株式会社プラ技研 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の製造装置
TWI788679B (zh) * 2019-06-26 2023-01-01 日商Pla技研股份有限公司 軟管之製造裝置
JP6916564B2 (ja) * 2019-08-02 2021-08-11 株式会社プラ技研 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製造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2617A (en) * 1969-10-13 1973-08-14 Sherwood Medical Ind Inc Apparatus for extruding products of plural components of varied proportions with scrap reclamation
US4164956A (en) * 1976-02-20 1979-08-21 Ihara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Switching valves
JPH0857035A (ja) * 1994-08-24 1996-03-05 Terumo Corp カテーテルチューブ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030371A (en) * 1996-08-23 2000-02-29 Pursley; Matt D. Catheters and method for nonextrusion manufacturing of catheters
JP2001269411A (ja) * 2000-03-27 2001-10-02 Jiima Kk カテーテル用チューブ
CN101098778A (zh) * 2005-01-12 2008-01-02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复合树脂的挤压供给装置以及复合树脂块
CN103171146A (zh) * 2011-12-22 2013-06-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管状体的制造装置及管状体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88818A (zh) 1973-12-10 1975-07-16
JPH02280765A (ja) * 1989-04-24 1990-11-16 Hitachi Cable Ltd カテーテル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JPH0523398A (ja) * 1991-07-22 1993-02-02 Nippon Zeon Co Ltd カテーテル
US5542937A (en) * 1994-06-24 1996-08-06 Target Therapeutics, Inc. Multilumen extruded catheter
JP2001293770A (ja) * 2000-04-12 2001-10-23 Jiima Kk 押出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製造装置
US6808380B1 (en) * 2000-05-26 2004-10-26 Gma Co., Ltd. Hardness taper tube and production method and device therefor
US6648024B2 (en) * 2001-02-26 2003-11-18 James C. Wang Tubular product
US7261105B2 (en) * 2001-09-24 2007-08-28 F-Concepts Llc Breathing circuits having unconventional respiratory conduit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timizing utilization of fresh gases
WO2005120804A1 (ja) * 2004-06-10 2005-12-22 Pla Giken Co., Ltd. カテーテル成形装置
JP4486417B2 (ja) * 2004-06-16 2010-06-23 株式会社オーディオテクニカ 耳掛けイヤホン
TWM277222U (en) * 2005-05-26 2005-10-01 Av Leader Corp Ear-hooked earphone microphone
US7885419B2 (en) * 2006-02-06 2011-02-08 Vocollect, Inc. Headset terminal with speech functionality
US20080044002A1 (en) * 2006-07-19 2008-02-21 Bevirt Joeben Wireless headset with extendable microphone
JP5088818B2 (ja) 2007-09-25 2012-12-05 株式会社プラ技研 樹脂多重管の押出成形装置
JP2009105554A (ja) * 2007-10-22 2009-05-14 Sony Corp ヘッドホン
JP4424690B2 (ja) * 2008-02-01 2010-03-03 北京富納特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同軸ケーブル
KR100962720B1 (ko) * 2008-08-29 2010-06-11 (주)머티리얼솔루션테크놀로지 근거리 무선통신용 헤드셋
CN101998200A (zh) * 2009-08-25 2011-03-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线及具有该耳机线的耳机
WO2011025163A2 (ko) * 2009-08-31 2011-03-03 Pack Eui-Bong 귀걸이형 무선스피커장치
CN102063959B (zh) * 2010-11-18 2013-02-13 清华大学 线缆
CN103692634B (zh) * 2013-12-10 2015-09-09 山西青科恒安矿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管材挤出模具及利用该模具制造的管材和软管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52617A (en) * 1969-10-13 1973-08-14 Sherwood Medical Ind Inc Apparatus for extruding products of plural components of varied proportions with scrap reclamation
US4164956A (en) * 1976-02-20 1979-08-21 Ihara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Switching valves
JPH0857035A (ja) * 1994-08-24 1996-03-05 Terumo Corp カテーテルチューブ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030371A (en) * 1996-08-23 2000-02-29 Pursley; Matt D. Catheters and method for nonextrusion manufacturing of catheters
JP2001269411A (ja) * 2000-03-27 2001-10-02 Jiima Kk カテーテル用チューブ
CN101098778A (zh) * 2005-01-12 2008-01-02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复合树脂的挤压供给装置以及复合树脂块
CN103171146A (zh) * 2011-12-22 2013-06-2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管状体的制造装置及管状体的制造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1905A (zh) * 2018-10-22 2019-04-05 河北新欧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汽车密封条挤出机头及成型模具
CN111437488A (zh) * 2019-01-17 2020-07-24 北京普益盛济科技有限公司 多节段不同硬度树脂材料挤出包覆制作微导管管体的方法
CN110355969A (zh) * 2019-08-01 2019-10-22 嵊州软岩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耐高温四氟管的制备机器
CN110673281A (zh) * 2019-09-10 2020-01-10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673281B (zh) * 2019-09-10 2020-07-31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光纤带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010678B1 (ko) 2019-08-13
EP3281764A1 (en) 2018-02-14
KR20180011455A (ko) 2018-02-01
TWI656010B (zh) 2019-04-11
EP3281764B1 (en) 2020-01-15
JP6310119B2 (ja) 2018-04-11
TW201827199A (zh) 2018-08-01
WO2018002975A1 (ja) 2018-01-04
PL3281764T3 (pl) 2020-06-29
TWI623410B (zh) 2018-05-11
JP2018000945A (ja) 2018-01-11
TW201800211A (zh) 2018-01-01
EP3281764A4 (en) 2018-04-18
CN107801384B (zh) 2019-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01384A (zh) 柔性管及其制造装置
US11439171B2 (en) Edible 3D printer filament
TWI353275B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spiral extrusion
CN102883620B (zh) 用于制造产品的设备和方法
JP5693258B2 (ja) 押出成形金型、押出成形装置、及び、医療用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CN110536744A (zh) 用于给糊状产品充气并用于与其它产品相混合的设备
CN110475654A (zh) 柔性管的制造装置
JP6144862B1 (ja) 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の製造装置
RU2576453C2 (ru) Съедобные продукты,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ы для их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102821616A (zh) 可食物及其生产方法
JP2007516100A (ja) 管状の押出生成物を生成するプロセスおよび押出機ノズル
CN204697842U (zh) 冰淇淋的螺旋线成型装置
TWI702970B (zh) 軟管之製造裝置
JP3559247B2 (ja) 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JP6454803B1 (ja) 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の製造装置
JP6296756B2 (ja) 線状の模様を有する複合食品生地片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KR20060036485A (ko) 수지제 튜브의 압출 성형 장치
CN109875117B (zh) 一种烟用爆珠二相流滴头装置及烟用爆珠加工设备
CN109875115B (zh) 一种烟用爆珠二相流滴头装置及烟用爆珠加工设备
CN107427024A (zh) 用于挤出糖食产品的系统和方法
JP4287323B2 (ja) ジャーキー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ジャーキー製造用ダイス
TW201000022A (en) Co-extrusion die assembly, method of producing a co-extruded food product and co-extruded food product
WO2020230857A1 (ja) 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の製造装置
JP2009118811A (ja) ゼラチン含有食品及びカプセル体
CN104939789B (zh) 内窥镜用挠性管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