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2691B - 记录介质具备不同的输送速度的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记录介质具备不同的输送速度的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2691B
CN107792691B CN201710766103.2A CN201710766103A CN107792691B CN 107792691 B CN107792691 B CN 107792691B CN 201710766103 A CN201710766103 A CN 201710766103A CN 107792691 B CN107792691 B CN 1077926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delivery section
feed drive
drive portion
transport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661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92691A (zh
Inventor
原昌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so Kagaku Corp
Original Assignee
Riso Kagaku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so Kagaku Corp filed Critical Riso Kagaku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7926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26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926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26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41J11/425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for a variable printing material feed amou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6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printing on both faces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2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1Dimensional aspect of article or web
    • B65H2701/113Size
    • B65H2701/1131Size of she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56Control of copy medium fee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 Ink Jet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介质具备不同的输送速度的打印机。打印机具备:第一输送部,其基于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打印条件,来以第一输送速度输送正在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记录介质;第二输送部,其以比所述第一输送速度快的第二输送速度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第三输送部,其设置于输送路径上的所述第一输送部与所述第二输送部之间。所述第三输送部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后端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之后使所述记录介质开始加速,并使所述记录介质加速成至少在所述记录介质前端到达所述第二输送部时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变为所述第二输送速度。

Description

记录介质具备不同的输送速度的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机。
背景技术
存在如下一种打印机:基于打印作业从供纸盘供给纸张,在一边利用输送带输送所供给的纸张一边由打印部对所供给的纸张进行打印之后,利用多个输送辊输送打印后的纸张并最终由出纸辊将该纸张排出到出纸盘。
在此,根据打印速度决定输送带输送纸张的输送速度。根据向出纸盘排出纸张的出纸速度决定利用出纸辊输送的纸张的输送速度。通常,利用出纸辊输送的纸张的输送速度比输送带输送纸张的输送速度快。
因此,多个输送辊中的靠上流侧(距输送带近的一侧)的输送辊的输送速度被设定为与输送带的输送速度相同,多个输送辊中的靠下游侧(距出纸辊近的一侧)的输送辊的输送速度被设定为与出纸辊的输送速度相同、即比输送带的输送速度快。
由此,在所输送的纸张到达下游侧的输送辊时,利用上流侧的输送辊输送的纸张被下游侧的输送辊牵拉。
这样,当纸张被下游侧的输送辊牵拉时,上流侧的输送辊发生打滑,从而有时因该打滑而发生墨在纸张上的再次转印、由于因上流侧的输送辊磨损导致的输送不良而发生打印质量的劣化。
日本特开2009-46303号公报记载了一种双面打印机,在纸张的输送路径上,在等速区段L1以输送速度Vg输送纸张,在等速区段L2以比输送速度Vg快的循环输送速度Vr输送纸张。
发明内容
另外,在日本特开2009-46303号公报所记载的双面打印机中,在纸张的输送路径上,在等速区段L1以输送速度Vg输送纸张,在等速区段L2以比输送速度Vg快的循环输送速度Vr输送纸张,因此在以循环输送速度Vr输送纸张时,发生纸张的牵拉。
因此,输送辊发生打滑,从而有时因该打滑而发生墨在纸张上的再次转印、由于因上流侧的输送辊磨损导致的输送不良而发生打印质量的劣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打印质量的打印机。
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机具备:输送路径;图像形成部,其将图像形成于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的记录介质;第一输送部,其基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打印条件,来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以第一输送速度输送正在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第二输送部,其以比所述第一输送速度快的第二输送速度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第三输送部,其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第一输送部与所述第二输送部之间来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后端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之后,所述第三输送部开始所述记录介质的加速,并使所述记录介质加速成至少在所述记录介质前端到达所述第二输送部时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变为所述第二输送速度;以及驱动控制部,其对所述第三输送部开始进行加速的定时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结构,对第三输送部进行控制,以使输送速度从第一输送速度加速至第二输送速度来输送记录介质,因此在记录介质到达第二输送部时记录介质的速度已达到第二输送速度,因此不会发生第二输送部对记录介质的牵拉。
由此,能够防止第三输送部打滑,从而能够防止因该打滑而产生的墨在纸张上的再次转印、由于因第三输送部磨损导致的输送不良而发生的打印质量的劣化。另外,在根据记录介质的尺寸来控制第三输送部开始加速的定时的情况下,在所要打印的记录介质的尺寸存在多种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尺寸相应地稳定地输送。例如,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尺寸越短,则越早通过以第一输送速度进行输送的区段,因此能够在早的定时使输送速度从第一输送速度加速至第二输送速度。由此,记录介质在输送方向上的尺寸越短,则能够越稳定地输送。
另外,上述打印机也可以还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第一输送部与所述第三输送部之间,用于检测所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所述第三输送部也可以具备: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位于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的下游;以及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位于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的下游。也可以是,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在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为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后端的驱动位置至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的第一长度以下的情况下,当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所述记录介质通过了所述第一输送部的后端的驱动位置时,所述驱动控制部利用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记录介质开始加速,来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加速至所述第二输送速度,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为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后端的驱动位置至所述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的第二长度以下且比所述第一长度长的情况下,当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所述记录介质通过了所述第一输送部的后端的驱动位置时,所述驱动控制部利用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和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记录介质开始加速,来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加速至所述第二输送速度,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为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后端的驱动位置至所述第二输送部的第三长度以下且比所述第二长度长的情况下,当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所述记录介质通过了所述第一输送部的后端的驱动位置时,所述驱动控制部利用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以及所述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记录介质开始加速,来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加速至所述第二输送速度。
根据上述结构,不会产生由第一输送部输送的记录介质的牵拉,因此不会发生第一输送部的打滑。因此,能够防止墨在记录介质上的再次转印、由于因皮带磨损导致的输送不良而发生的打印质量的劣化。
另外,上述打印机也可以还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第一输送部与所述第三输送部之间,用于检测所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所述第三输送部也可以具备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位于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的下游;以及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位于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的下游。也可以是,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在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为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后端至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的第四长度以下的情况下,当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所述记录介质通过了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后端时,所述驱动控制部利用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记录介质开始加速,来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加速至所述第二输送速度,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为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后端至所述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的第五长度以下且比所述第四长度长的情况下,当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所述记录介质通过了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后端时,所述驱动控制部利用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和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记录介质开始加速,来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加速至所述第二输送速度,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为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后端至所述第二输送部的第六长度以下且比所述第五长度长的情况下,当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所述记录介质通过了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后端时,所述驱动控制部利用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以及所述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记录介质开始加速,来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加速至所述第二输送速度。
根据上述结构,在记录介质通过了图像形成部的时间点,记录介质开始加速,因此记录介质能够更早地达到第二输送速度,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性。
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输送部具备输送带,所述第二输送部具备辊和输送带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三输送部具备辊和输送带中的至少一个。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打印纸张输送路径的概要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供纸系统输送路径和循环系统输送路径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图4A是用于说明输送短尺寸的打印纸张时的加速输送的图。
图4B是用于说明输送中尺寸的打印纸张时的加速输送的图。
图4C是用于说明输送长尺寸的打印纸张时的加速输送的图。
图5是示出输送短尺寸的打印纸张时的加速输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6是示出输送中尺寸的打印纸张时的加速输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图7是示出输送长尺寸的打印纸张时的加速输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叙述中,为了说明而叙述了很多具体的细节,以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透彻理解。尽管如此,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的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在其他情况下,为了简化附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公知的结构和装置。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对附图中的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或组件标注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或简化对这些部分或组件的说明。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附图是示意图,与实际有所不同。
打印机的结构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备循环系统输送路径CR的打印机100的打印纸张输送路径的概要的图。如图1所示,打印机100具备露出到壳体侧面的外部的侧供纸台120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多个供纸盘(130a、130b、130c、130d),来作为供给打印纸张等记录介质的供纸机构。另外,具备出纸口140来作为用于排出打印完成的打印纸张的出纸机构。此外,打印纸张不限定于纸,也可以是合成树脂等其它材质。
打印机100是以行为单位进行打印的喷墨方式的行式彩色打印机。喷墨方式的行式彩色打印机具备多个打印头来作为打印机构,通过从各个打印头喷出黑色或彩色的墨来进行打印,该打印头在与纸张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形成有很多喷嘴。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方式,能够应用于其它打印方式的打印机。例如,也可以是串行喷墨方式、激光方式等的打印机。另外,本发明不仅能够应用于进行基于从主计算机发送的打印数据的打印的打印机,还能够应用于进行复印打印、传真打印以及其它各种打印处理的打印机。
从侧供纸台120和供纸盘130中的任意供纸机构逐张地供给的打印纸张通过辊等驱动机构沿着壳体内的供纸系统输送路径FR被输送并被引导至校准部Rg。在此,校准部Rg是为了进行打印纸张的前端的位置对准和歪斜修正而设置的,构成为具备一对校准辊。被供给的打印纸张在校准部Rg暂时停止,在规定的定时向打印机构方向输送。
在校准部Rg的更靠输送方向下游的一侧设置有组装有多个打印头的头单元110。被供给的打印纸张被设置于头单元110的相向面的环状的输送带160真空吸附,一边以根据打印条件决定的速度输送,一边利用从头单元110的打印头喷出的墨以行为单位形成图像。
打印完成的打印纸张被辊等驱动机构在壳体内进一步输送。在只对打印纸张的单侧的面进行打印的单面打印的情况下,打印纸张直接被引导至出纸口140而被排出,以打印面朝下的方式堆叠在作为出纸口140的接收台而设置的出纸台150上。出纸台150呈从壳体突出的托盘形状,具有某种程度的厚度。出纸台150是倾斜的,从出纸口140排出并沿着倾斜滑落的打印纸张通过形成于倾斜的下部位置的壁而自然地整齐地重叠。
在对打印纸张的双面进行打印的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正面(将最初打印的面设为“正面”,将之后打印的面设为“反面”)打印结束时,打印纸张在壳体内被进一步输送而不被引导至出纸口140。因此,打印机100具备用于将输送路径切换为反面打印用的输送路径的切换机构(翻转部:flipper)170。没有被排出的打印纸张被切换机构170拉入方向改变路径SR进行方向改变,相对于输送路径正反面反转。然后,被辊等驱动机构再次引导至校准部Rg并暂时停止。之后,在规定的定时向打印机构方向输送,按与正面打印同样的过程进行反面的打印。被进行反面的打印而在双面形成图像后的打印纸张被引导至出纸口140后排出,并堆叠在作为出纸口140的接收台而设置的出纸台150上。
在打印机100中,利用设置于出纸台150内的空间进行双面打印时的方向改变。设置于出纸台150内的空间构成为,在方向改变时覆盖打印纸张使得无法从外部取出打印纸张。由此,能够防止使用者误将方向改变动作中的打印纸张牵拉。另外,出纸台150原本就设置于打印机100,利用出纸台150内的空间进行方向改变,由此不需要在打印机100内另行设置用于方向改变的空间。因而,能够防止壳体的尺寸增大。并且,不将出纸口与方向改变路径并用,因此能够并行进行方向改变处理和其它打印纸张的排出。
在打印机100中,在双面打印时,单面打印完成的打印纸张也被输送至成为所供给的打印纸张的前端部分的基准位置的校准部Rg。因此,紧接在校准部Rg之前的部分存在合流地点,该合流地点是被供给的打印纸张的输送路径与循环输送反面打印的纸张的路径合流的地点。将以该合流地点为基准靠供纸机构侧的路径称为供纸系统输送路径FR,将除此以外的路径称为循环系统输送路径CR。此外,将方向改变路径SR作为循环系统输送路径CR的一部分来处理。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供纸系统输送路径FR和循环系统输送路径CR的图。为了简化而适当省略了构成驱动部的辊的个数。供纸系统输送路径FR上具备用于从侧供纸台120进行供纸的侧供纸驱动部220、用于从供纸盘(130a、130b、130c、130d)进行供纸的托盘1驱动部230a、托盘2驱动部230b…。每个驱动部都具备由多个辊等构成的驱动机构,逐张地取入堆叠在供纸台或供纸盘的打印纸张并向校准部Rg方向输送。各驱动部能够独立地驱动,根据进行供纸的供纸机构进行所需要的驱动部的动作。
循环系统输送路径CR上具备:校准驱动部240,其包含校准辊;皮带驱动部250(第一输送部),其驱动设置于头单元110的相向面的输送带160;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及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这些驱动部在输送方向侧依次配置,根据打印纸张的尺寸进行加速输送;等速输送驱动部265(第二输送部),其以等速输送打印纸张;出纸输送驱动部270,其将打印完成的纸张引导至出纸口140;以及方向改变路径驱动部280,其将打印纸张引入方向改变路径SR来反转为反面打印用打印纸张后引导至合流地点。各驱动部能够独立地驱动,根据打印纸张的输送状况进行所需要的驱动部的动作。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以及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构成加速输送部(第三输送部)。如上述那样,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在循环系统输送路径CR中位于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的下游,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在循环系统输送路径CR中位于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的下游。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以及等速输送驱动部265包含用于输送打印纸张的至少一对辊,但不限定于此。例如,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以及等速输送驱动部265也可以分别是一个辊、辊与输送带的组合、只有输送带、或能够输送打印纸张的其它驱动机构。
打印机100并不是在供给某张打印纸张之后等待该打印纸张被实施打印并被排出后再供给下一打印纸张,而是在先前的打印纸张被排出之前供给后续的打印纸张,从而能够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地进行打印。
另外,在循环系统输送路径CR上的皮带驱动部250与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之间设置有检测纸张的纸张传感器259。此外,虽然没有图示,但除此以外,还在供纸系统输送路径FR和循环系统输送路径CR上配置有未图示的多个翻转部传感器、纸张传感器(出纸传感器等),能够在配置的位置检测有无纸张,并且检测供纸错误、输送卡纸、出纸错误等。
图3是示出打印机100的功能结构的框图。打印机100具备主控制部300。主控制部300构成为具备包括CPU、RAM、ROM、硬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的存储部等。存储部存储有当由CPU等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进行以下所说明的处理的指令。CPU通过按照存储部中保存的程序(指令)进行动作等而构成打印控制部301、驱动控制部302。
打印机100具备接收双面/单面打印、纸张尺寸、分辨率等打印条件的设定的打印条件设定部310、显示与打印机有关的信息的显示部320、以及用于与计算机网络等连接的通信处理部330。打印条件设定部310例如根据从经由计算机网络而连接的计算机发送的打印数据、用户借助未图示的输入面板进行的指示来接收打印条件的设定。该打印数据包含用于对纸张记录的区域的信息(记录区域)。
打印控制部301按照由打印条件设定部310接收到的打印条件来生成图像数据,对由打印头等打印机构构成的打印执行部340中的打印处理进行控制。驱动控制部302在打印控制部301的控制下使上述的各驱动部进行动作来输送打印纸张。
打印机的作用
在循环系统输送路径CR上,打印纸张并不是始终以固定速度被输送,而是如图2所示那样存在以等速输送的区段以及进行加减速的区段。这是为了如后述那样防止打印纸张被牵拉。此外,在图2中,以打印纸张的行进方向上的前端位置为基准来标记与输送路径对应的箭头。
从校准驱动部240至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为止,为了通过喷墨进行图像形成而需要将速度保持固定,因此打印纸张以打印输送速度(第一输送速度)Vg被等速输送。该打印输送速度Vg是通过从头单元110喷墨进行图像形成时所要求的速度,是根据每个像素的最大墨滴数、分辨率等打印条件决定的。
因而,如果决定了打印条件,则无论是单面打印还是双面打印,都能够根据打印机100的打印机构特别是打印头的墨喷出机构的性能、墨的特性等唯一地决定打印输送速度Vg的最大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打印机100的打印机构的性能充分发挥,以打印机构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输送打印纸张,将此时的输送速度设为打印输送速度Vg。但是,打印输送速度Vg不需要为物理最高速度,能够设为考虑了规定的余量等所得到的运用上的最高速度。如图示那样,将以该打印输送速度Vg等速输送的区段设为等速区段L0。等速区段L0是与从校准驱动部240的校准辊至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距离相等的固定距离。
从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至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为止,基于打印纸张的在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从打印输送速度Vg向循环输送速度(第二输送速度)Vr加速地进行输送。具体地说,在打印纸张的记录区域后端通过头单元110之后(此处是打印纸张通过了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时),打印纸张开始加速,加速输送该打印纸张,以使得至少在打印纸张的前端到达等速输送驱动部265时变为循环输送速度Vr。此外,“记录区域后端通过头单元110之后”包括“输送方向的纸张后端通过之后”、“从输送方向的纸张后端部除去所需要的余白后的位置通过之后”、或者“该印面上的所有打印处理结束之后”等,并不限定于“记录区域后端通过头单元110之后”,也可以是,将头单元110改为皮带驱动部250,设为“记录区域后端通过皮带驱动部250之后”。
基于再次向头单元110供纸的定时等,将循环输送速度Vr决定为打印输送速度Vg以上的速度。将从该打印输送速度Vg加速至循环输送速度Vr地进行输送的区段设为加速区段L1。
从等速输送驱动部265起以通过后述的处理决定的循环输送速度Vr进行等速输送。在此,为了避免循环系统输送路径CR内的打印纸张彼此冲突而将循环输送速度Vr设为打印输送速度Vg以上的速度。将以该循环输送速度Vr等速输送的区段设为等速区段L2。在加速区段L1中,打印纸张从打印输送速度Vg加速至循环输送速度Vr,因此不产生打印纸张的牵拉地将该打印纸张交接到等速区段L2。
之后,使打印纸张停止,以进行方向改变动作。此时,如果使打印纸张瞬时停止,则对方向改变路径驱动部280施加的负荷变大,因此使打印纸张从循环输送速度Vr以固定的加速度减速到速度0。将该区段设为减速区段L3。但是,打印纸张的停止位置根据打印纸张的尺寸不同而不同,以避免打印纸张的端部从辊偏离。因此,减速区段L3的长度变化。等速区段L2的长度也与此对应地变化。
之后,打印纸张向相反方向从速度0加速至循环输送速度Vr。由于行进方向反转,因此打印纸张的基准位置成为与作为反转前的基准位置的端部相反的端部。此时也使打印纸张以固定的加速度加速而不是瞬时变化,以防止对方向改变路径驱动部280施加负荷。将该区段设为加速区段L4。
当加速至循环输送速度Vr时,再次以循环输送速度Vr等速输送。将以该循环输送速度Vr等速输送的区段设为等速区段L5。之后,为了使打印纸张在校准部Rg停止而从循环输送速度Vr减速至速度0。此时也使打印纸张以固定的加速度减速而不是瞬时停止,以防止对方向改变路径驱动部280施加负荷。将该区段设为减速区段L6。
关于各加速区段和减速区段的加速度的控制,由于处理变得繁杂,因此此处设为同一固定值。即,以固定的加速度进行加减速。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双面打印时也使打印机100的打印机构的性能充分发挥,将容易调整的打印纸张的循环输送速度Vr设为控制对象。由此减轻循环输送时的处理负荷。但是,也可以根据许多条件变更加速度,也可以将各加速区段的加速度和减速区段的加速度设为互不相同的大小。
接着,参照图4A~图4C来详细叙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以及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的加速输送。
图4A是用于说明输送短尺寸的打印纸张时的加速输送的图,图4B是用于说明输送中尺寸的打印纸张时的加速输送的图,图4C是用于说明输送长尺寸的打印纸张时的加速输送的图。此外,在图4A~图4C中,黑色粗线表示打印纸张。
如图4A所示,利用纸张传感器259检测通过了等速区段L0的打印纸张的前端。然后,在由打印条件设定部310获取到的打印纸张的尺寸为短尺寸的打印纸张的情况下,即,在打印纸张的在输送路径方向(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为从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至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的第一长度以下的情况下,当基于纸张传感器259的打印纸张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打印纸张通过了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时,驱动控制部302只使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及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中的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开始加速,来使打印纸张从打印输送速度Vg加速至循环输送速度Vr。
图5是示出输送短尺寸的打印纸张时的加速输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如图5所示,当在t1时间点纸张传感器259检测出打印纸张的前端时,驱动控制部302基于由打印条件设定部310获取到的打印纸张的尺寸和打印输送速度Vg来估计打印纸张通过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的t2时间点。此外,在t1时间点之前,预先将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的速度设为打印输送速度Vg。另外,在t1时间点之前,预先将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的速度、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的速度、等速输送驱动部265的速度以及出纸输送驱动部270(出纸的情况)的速度设为循环输送速度Vr。
然后,在打印纸张通过了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的t2时间点,驱动控制部302使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开始加速来使打印纸张从打印输送速度Vg加速至输送速度Vr。由此,不会产生利用皮带驱动部250输送的打印纸张的牵拉,因此不发生打滑。另外,在打印纸张到达等速输送驱动部265时达到了循环输送速度Vr,因此能够防止等速输送驱动部265对打印纸张的牵拉。因此,能够防止墨在纸张上的再次转印、由于因皮带磨损导致的输送不良而发生打印质量的劣化。
然后,当在t3时间点纸张传感器259检测出打印纸张的后端时,基于由打印条件设定部310获取到的打印纸张的尺寸和循环输送速度Vr,来估计打印纸张通过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的t4时间点。
然后,在打印纸张通过了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的t4时间点,驱动控制部302开始使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减速。
另外,如图4B所示,在由打印条件设定部310获取到的打印纸张的尺寸为中尺寸的打印纸张的情况下,即在打印纸张的在输送路径方向上的尺寸为从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至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的第二长度以下且比第一长度长的情况下,当基于纸张传感器259的打印纸张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打印纸张通过了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时,驱动控制部302使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及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中的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和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开始加速,来使打印纸张从打印输送速度Vg加速至循环输送速度Vr。
图6是示出输送中尺寸的打印纸张时的加速输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如图6所示,当在t11时间点纸张传感器259检测出打印纸张的前端时,驱动控制部302基于由打印条件设定部310获取到的打印纸张的尺寸和打印输送速度Vg,来估计打印纸张通过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的t12时间点。此外,在t11时间点之前,预先将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的速度和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的速度设为打印输送速度Vg。另外,在t11时间点之前,预先将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的速度、等速输送驱动部265的速度以及出纸输送驱动部270(出纸的情况)的速度设为循环输送速度Vr。
然后,在打印纸张通过了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的t12时间点,驱动控制部302使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和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开始加速,来从打印输送速度Vg加速至循环输送速度Vr。由此,不会产生利用皮带驱动部250输送的打印纸张的牵拉,因此不发生打滑。另外,在打印纸张到达等速输送驱动部265时达到了循环输送速度Vr,因此能够防止等速输送驱动部265对打印纸张的牵拉。因此,能够防止墨在纸张上的再次转印、由于因皮带磨损导致的输送不良而发生打印质量的劣化。
然后,当在t14时间点纸张传感器259检测出打印纸张的后端时,基于由打印条件设定部310获取到的打印纸张的尺寸和循环输送速度Vr,来估计打印纸张通过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的t15时间点以及打印纸张通过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的t16时间点。
然后,在打印纸张通过了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的t15时间点,驱动控制部302使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开始减速,在打印纸张通过了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的t16时间点,驱动控制部302使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开始减速。
另外,如图4C所示,在由打印条件设定部310获取到的打印纸张的尺寸为长尺寸的打印纸张的情况下,即在打印纸张的在输送路径方向上的尺寸为从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至等速输送驱动部265的第三长度以下且比第二长度长的情况下,当基于纸张传感器259的打印纸张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打印纸张通过了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时,驱动控制部302使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以及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开始加速,来使打印纸张从打印输送速度Vg加速至循环输送速度Vr。
由此,在打印纸张的尺寸长的情况下,由于使用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中的所有驱动部进行加速,因此也能够可靠地使打印纸张加速至循环输送速度Vr。
图7是示出输送长尺寸的打印纸张时的加速输送的定时的时序图。
如图7所示,当在t21时间点纸张传感器259检测出打印纸张的前端时,驱动控制部302基于由打印条件设定部310获取到的打印纸张的尺寸和打印输送速度Vg,来估计打印纸张通过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的t22时间点。此外,在t21时间点之前,预先将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的速度、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的速度以及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的速度设为打印输送速度Vg。另外,在t21时间点之前,预先将等速输送驱动部265的速度和出纸输送驱动部270(出纸的情况)的速度设为循环输送速度Vr。
然后,在打印纸张通过了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的t22时间点,驱动控制部302使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以及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开始加速,来从打印输送速度Vg加速至循环输送速度Vr。由此,不会发生利用皮带驱动部250输送的打印纸张的牵拉,因此不发生打滑。另外,在打印纸张到达等速输送驱动部265时达到了循环输送速度Vr,因此能够防止等速输送驱动部265对打印纸张的牵拉。因此,能够防止墨在纸张上的再次转印、由于因皮带磨损导致的输送不良而发生打印质量的劣化。
然后,当在t23时间点纸张传感器259检测出打印纸张的后端时,驱动控制部302基于由打印条件设定部310获取到的打印纸张的尺寸和循环输送速度Vr,来估计打印纸张通过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的t24时间点、打印纸张通过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的t25时间点、以及打印纸张通过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的t26时间点。
然后,在打印纸张通过了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的t24时间点,驱动控制部302使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开始减速,在打印纸张通过了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的t25时间点,驱动控制部302使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开始减速,在打印纸张通过了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的t26时间点,驱动控制部302使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开始减速。
这样,驱动控制部302根据被输送的打印纸张的在输送路径方向上的尺寸来控制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以及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以变更至少使打印纸张开始加速的定时。
如以上那样,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以及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在打印纸张的记录区域后端通过头单元110之后开始加速,加速输送打印纸张,以使得至少在打印纸张的前端到达等速输送驱动部265时速度变为循环输送速度Vr,驱动控制部302根据被输送的打印纸张的在输送路径方向上的尺寸来控制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以及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以变更至少使打印纸张开始加速的定时,因此能够防止始终以循环输送速度Vr进行等速输送的等速输送驱动部265的牵拉。由此,能够防止因牵拉而发生的墨在纸张上的再次转印、由于各输送驱动部的输送辊磨损导致的输送不良,其结果,能够防止打印质量劣化。
另外,能够防止打印纸张的牵拉,因此能够防止牵拉时冲击声的产生。
并且,通过防止打印纸张牵拉,能够减少打滑,从而能够降低打印纸张的卡纸的发生概率。因此,能够使被输送的打印纸张的纸间隔缩短至极限,因此能够提高生产性。
另外,需要设置单向制动器(one-way clutch),以避免在打印纸张被牵拉的情况下被牵拉的输送驱动部发生故障。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防止打印纸张的牵拉,因此不需要对各输送驱动部设置单向制动器,因此能够降低这一部分的制造成本。
此外,如上述的那样,在对打印纸张的双面进行打印的双面打印的情况下,打印纸张被引入到方向改变路径SR,相对于输送路径正反面反转,在通过与正面打印的过程同样的过程进行反面的打印之后,被引导至出纸口140而被排出。
因此,在双面打印中,也可以变更定时使得在与皮带160相接触的打印完成的正面的记录区域后端通过输送带160之后使打印纸张开始加速,以避免在打印反面时打印完成的正面的图像再次转印到输送带160。
变形例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纸张为短尺寸的情况下,当基于纸张传感器259的打印纸张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打印纸张通过了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时,驱动控制部302只使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开始加速来使打印纸张从打印输送速度Vg加速至循环输送速度Vr。在打印纸张为中尺寸的情况下,当基于纸张传感器259的打印纸张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打印纸张通过了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时,驱动控制部302使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和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开始加速来使打印纸张从打印输送速度Vg加速至循环输送速度Vr。在打印纸张为长尺寸的情况下,当基于纸张传感器259的打印纸张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打印纸张通过了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时,驱动控制部302使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以及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开始加速来使打印纸张从打印输送速度Vg加速至输送速度Vr。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短尺寸设为打印纸张的在输送路径方向上的尺寸为从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至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将中尺寸设为打印纸张的在输送路径方向上的尺寸为从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至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将长尺寸设为打印纸张的在输送路径方向上的尺寸为从皮带驱动部250的后端的驱动位置至等速输送驱动部265,但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从头单元110的后端至各驱动部的尺寸分别设为短尺寸、中尺寸、长尺寸。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在打印纸张的在输送路径方向(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为从头单元110的后端至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的第四长度以下的情况下,当基于纸张传感器259的打印纸张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打印纸张通过了头单元110的后端时,驱动控制部302只使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开始加速来使打印纸张从打印输送速度Vg加速至循环输送速度Vr。在打印纸张的在输送路径方向(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为从头单元110的后端至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的第五长度以下且比第四长度长的情况下,当基于纸张传感器259的打印纸张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打印纸张通过了头单元110的后端时,驱动控制部302使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和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开始加速来使打印纸张从打印输送速度Vg加速至循环输送速度Vr。在打印纸张的在输送路径方向(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为从头单元110的后端至等速输送驱动部265的第六长度以下且比第五长度长的情况下,当基于纸张传感器259的打印纸张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打印纸张通过了头单元110的后端时,驱动控制部302使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以及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开始加速来使打印纸张从打印输送速度Vg加速至循环输送速度Vr。
由此,在打印纸张通过了头单元110的时间点,打印纸张开始加速,因此打印纸张能够更早地达到循环输送速度Vr,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性。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打印纸张进行循环输送来进行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对最初的面打印后的输送控制,但也可以应用于对剩下的面打印后的输送控制。在该情况下,能够将循环输送速度Vr考虑为用于使用出纸输送驱动部270排出打印纸张的出纸输送速度(第二输送速度)Vr。另外,在对打印纸张进行单面打印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上述实施方式的输送控制,能够将循环输送速度Vr考虑为用于使用出纸输送驱动部270排出打印纸张的出纸输送速度(第二输送速度)Vr。此外,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了循环输送速度和出纸输送速度,但两者也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值。但是,出纸输送速度Vr也设为打印输送速度Vg以上的速度,以避免循环系统输送路径CR内的打印纸张彼此冲突。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使打印纸张加速的机构,设为了具备三个机构、也就是说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260、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261以及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263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用于使打印纸张加速的机构既可以设置仅一个,也可以设置四个以上。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打印机100,将以行为单位进行打印的喷墨方式的行式彩色打印机作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孔版打印机、激光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也是对打印纸张进行打印,因此同样能够应用本发明。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和本质特征的情况下可以以其它具体形式来实现本发明。因此,应当认为,当前的实施方式在各方面均为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体现,而不是由前述说明所体现的,并且,在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效果只是本发明所实现的最佳效果中的几个。因此,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效果。

Claims (6)

1.一种打印机,具备:
输送路径;
图像形成部,其将图像形成于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的记录介质;
第一输送部,其基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打印条件,来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以第一输送速度输送正在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
第二输送部,其以比所述第一输送速度快的第二输送速度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第三输送部,其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第一输送部与所述第二输送部之间来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所述打印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后端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之后,所述第三输送部开始所述记录介质的加速,并使所述记录介质加速成至少在所述记录介质前端到达所述第二输送部时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变为所述第二输送速度,
所述第三输送部具备:
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
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位于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的下游;以及
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位于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的下游,
所述打印机还具备驱动控制部,其对所述第三输送部的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以及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各自开始进行所述记录介质的加速的定时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部具备输送带,
所述第二输送部具备辊和输送带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三输送部具备辊和输送带中的至少一个。
3.一种打印机,具备:
输送路径;
图像形成部,其将图像形成于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的记录介质;
第一输送部,其基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打印条件,来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以第一输送速度输送正在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
第二输送部,其以比所述第一输送速度快的第二输送速度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第三输送部,其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第一输送部与所述第二输送部之间来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所述打印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后端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之后,所述第三输送部开始所述记录介质的加速,并使所述记录介质加速成至少在所述记录介质前端到达所述第二输送部时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变为所述第二输送速度,
所述打印机还具备:
驱动控制部,其对所述第三输送部开始进行加速的定时进行控制;以及
检测部,其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第一输送部与所述第三输送部之间,用于检测所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
所述第三输送部具备:
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
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位于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的下游;以及
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位于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的下游,
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在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为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后端的驱动位置至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的第一长度以下的情况下,当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所述记录介质通过了所述第一输送部的后端的驱动位置时,所述驱动控制部利用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记录介质开始加速,来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加速至所述第二输送速度,
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为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后端的驱动位置至所述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的第二长度以下且比所述第一长度长的情况下,当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所述记录介质通过了所述第一输送部的后端的驱动位置时,所述驱动控制部利用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和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记录介质开始加速,来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加速至所述第二输送速度,
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为从所述第一输送部的后端的驱动位置至所述第二输送部的第三长度以下且比所述第二长度长的情况下,当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所述记录介质通过了所述第一输送部的后端的驱动位置时,所述驱动控制部利用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以及所述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记录介质开始加速,来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加速至所述第二输送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部具备输送带,
所述第二输送部具备辊和输送带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三输送部具备辊和输送带中的至少一个。
5.一种打印机,具备:
输送路径;
图像形成部,其将图像形成于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的记录介质;
第一输送部,其基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打印条件,来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以第一输送速度输送正在由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
第二输送部,其以比所述第一输送速度快的第二输送速度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
第三输送部,其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第一输送部与所述第二输送部之间来在所述输送路径上输送所述记录介质,
所述打印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记录介质的记录区域后端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之后,所述第三输送部开始所述记录介质的加速,并使所述记录介质加速成至少在所述记录介质前端到达所述第二输送部时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变为所述第二输送速度,
所述打印机还具备:
驱动控制部,其对所述第三输送部开始进行加速的定时进行控制;以及检测部,其设置于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第一输送部与所述第三输送部之间,用于检测所输送的所述记录介质,
所述第三输送部具备:
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
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位于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的下游;以及
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其在所述输送路径上位于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的下游,
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在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为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后端至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的第四长度以下的情况下,当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所述记录介质通过了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后端时,所述驱动控制部利用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记录介质开始加速,来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加速至所述第二输送速度,
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为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后端至所述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的第五长度以下且比所述第四长度长的情况下,当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所述记录介质通过了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后端时,所述驱动控制部利用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和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记录介质开始加速,来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加速至所述第二输送速度,
在所述记录介质的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尺寸为从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后端至所述第二输送部的第六长度以下且比所述第五长度长的情况下,当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为所述记录介质通过了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后端时,所述驱动控制部利用所述第一加速输送驱动部、所述第二加速输送驱动部以及所述第三加速输送驱动部使所述记录介质开始加速,来使所述记录介质的速度加速至所述第二输送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输送部具备输送带,
所述第二输送部具备辊和输送带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第三输送部具备辊和输送带中的至少一个。
CN201710766103.2A 2016-08-30 2017-08-30 记录介质具备不同的输送速度的打印机 Active CN1077926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7809 2016-08-30
JP2016167809A JP6782584B2 (ja) 2016-08-30 2016-08-30 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2691A CN107792691A (zh) 2018-03-13
CN107792691B true CN107792691B (zh) 2019-09-17

Family

ID=59558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66103.2A Active CN107792691B (zh) 2016-08-30 2017-08-30 记录介质具备不同的输送速度的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131164B2 (zh)
EP (1) EP3290215B1 (zh)
JP (1) JP6782584B2 (zh)
CN (1) CN1077926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5260B (zh) * 2019-09-27 2023-09-15 富士通先端科技株式会社 打印装置
JP7351695B2 (ja) 2019-09-30 2023-09-27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媒体反転装置
US11613135B2 (en) 2019-11-11 2023-03-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apparatus
JP7395333B2 (ja) * 2019-11-27 2023-12-1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CN114772334A (zh) * 2021-01-22 2022-07-22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介质供给机构
CN113942320B (zh) * 2021-09-08 2022-11-18 厦门汉印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及其走纸速度切换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3919A (zh) * 2005-03-14 2007-04-25 株式会社理光 打印介质输送设备和打印介质输送方法
JP5366428B2 (ja) 2007-07-23 2013-12-1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両面印刷装置
WO2009014033A1 (ja) 2007-07-23 2009-01-29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両面印刷装置
EP2184165B1 (en) * 2007-08-31 2012-12-05 Komori Corporation Sheet-fed printing press
JP2009173367A (ja) * 2008-01-22 2009-08-06 Riso Kagaku Corp 印刷装置
JP5081752B2 (ja) 2008-07-15 2012-11-28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5627380B2 (ja) * 2010-10-07 2014-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31127A (ja) * 2010-12-22 2012-07-12 Riso Kagaku Corp 印刷装置
CN103057989B (zh) * 2011-10-24 2016-09-28 夏普株式会社 记录纸搬运装置、原稿传送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4181086A (ja) * 2013-03-18 2014-09-29 Riso Kagaku Corp 印刷装置
JP2016102011A (ja) 2014-11-28 2016-06-0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6472241B2 (ja) 2014-12-26 2019-02-20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574586B2 (ja) 2015-03-20 2019-09-11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571957B2 (ja) 2015-03-20 2019-09-04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581832B2 (ja) 2015-07-29 2019-09-25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6630594B2 (ja) 2016-03-01 2020-01-15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82584B2 (ja) 2020-11-11
JP2018034926A (ja) 2018-03-08
CN107792691A (zh) 2018-03-13
EP3290215A1 (en) 2018-03-07
US20180056677A1 (en) 2018-03-01
EP3290215B1 (en) 2020-07-01
US10131164B2 (en) 201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2691B (zh) 记录介质具备不同的输送速度的打印机
KR100739736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및 이에 적용되는 급지방법
KR20150105911A (ko) 인쇄 장치, 인쇄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저장 매체
JP2011037070A (ja) 印刷装置の吐出制御機構及び吐出制御方法
KR20150105914A (ko) 인쇄 장치, 그 제어 방법 및 저장 매체
US20100327516A1 (en) Sheet conveyanc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17084B2 (ja) 記録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232526B2 (ja) 印刷装置
JP2009173367A (ja) 印刷装置
JP201112122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1051747A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媒体の端部検出方法
JP572152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13365A (ja) シート状媒体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シート状媒体搬送方法
JP2010089912A (ja) 印刷装置の給紙機構
CN10779740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7124890A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及び媒体仕分け方法
JP200919676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83662A (ja) 印刷装置の搬送制御機構及び搬送制御方法
JP2006056643A (ja) 記録媒体の給送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JP636157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記録媒体端部位置検出方法
US1110616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veyance control method
JP7438799B2 (ja) 給紙装置
JP5193812B2 (ja) 印刷装置の給紙機構
JP2019130789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22077923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