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90831A - 线放电加工机 - Google Patents

线放电加工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90831A
CN107790831A CN201710749560.0A CN201710749560A CN107790831A CN 107790831 A CN107790831 A CN 107790831A CN 201710749560 A CN201710749560 A CN 201710749560A CN 107790831 A CN107790831 A CN 107790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 zone
failure
line electrode
automatic connection
electric dischar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7495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90831B (zh
Inventor
山根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u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nu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uc Corp filed Critical Fanu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790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08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908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908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1/00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i.e. removing metal with a series of rapidly recurring electrical discharges between an electrode and a workpiece in the presence of a fluid dielectric
    • B23H1/02Electr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power supply, control, preventing short circuits or other abnormal discharges
    • B23H1/024Detection of, and response to, abnormal gap conditions, e.g. short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02Wire-cut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11/00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3/00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i.e. removing metal by passing current between an electrode and a workpiece in the presence of an electrolyte
    • B23H3/02Electr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power supply, control, preventing short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02Wire-cutting
    • B23H7/08Wire electrodes
    • B23H7/10Supporting, winding 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wire-electrode
    • B23H7/102Automatic wire threa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14Electr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power supply
    • B23H7/20Electric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power supply for programme-control, e.g. adapti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2500/00Holding and positioning of tool electrodes
    • B23H2500/20Methods or devices for detecting wire or workpiece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2600/00Machining conditions
    • B23H2600/10Switching of machining conditions during mach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放电加工机,所述线放电加工机(10)具有:存储器(M),其被设定分割自动接线机构(14)的线电极(12)的移动路径(C)而得的多个分割区域(A),并存储有每个分割区域(A)的自动接线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此外,线放电加工机(10)检测自动接线的失败,并且识别失败时的线电极(12)的前端位置,控制装置(36)根据识别出的前端位置和每个分割区域(A)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判定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

Description

线放电加工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放出线电极并进行自动接线的线放电加工机。
背景技术
线放电加工机通过从插入到被加工物的孔、槽的线电极进行放电来加工被加工物。另外,这种线放电加工机具备自动接线机构,暂时切断回收用于放电的线电极并且放出新的线电极,来进行插入到被加工物的孔、槽的自动接线。
在自动接线中,线电极被自动接线机构的结构、被加工物卡住等而有时发生失败。因此,线放电加工机如日本特开平02-160422号公报所述,构成为即使自动接线失败也反复试行自动接线。然后,当试行了上限次数自动接线未完成时,停止驱动机械,进行通知以便确认线电极、移动路径。
发明内容
可是,在自动接线机构的线电极的移动路径中存在线电极容易通过(自动接线的难易度低)的位置和难以通过(自动接线的难易度高)的位置。然而,以往,与线电极的移动路径上的难易度无关地对失败进行计数。因此,在通过多次试行通过了难易度高的位置后,在难易度低的位置发生失败,而导致失败次数到达上限值,即使好不容易通过了难易度高的位置,也会停止自动接线或者移至将线电极退回到初始位置等的动作。由此,产生降低接线的成功率、加工整体的工作效率的缺陷。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自动接线失败时根据线电极的位置来判定是否对自动接线进行再试行,由此提高接线的成功率以及加工整体的工作效率的线放电加工机。
为了达到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放电加工机,其输送线电极来实施所述线电极的自动接线,该线放电加工机的特征在于,具有:输送装置,其沿着移动路径输送所述线电极;失败检测部,其能够检测出所述自动接线的失败;位置检测部,其能够检测出所述移动路径上的所述线电极的前端位置;存储介质,其被设定分割所述移动路径而得的多个分割区域,并存储有每个所述分割区域的所述自动接线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以及控制装置,其根据所述失败检测部以及所述位置检测部的检测信号,识别所述自动接线失败时的所述线电极的前端位置,并根据所述前端位置和每个所述分割区域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来判定所述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
根据上述,线放电加工机将线电极的移动路径分割为多个分割区域,从而可以对每个分割区域监控线电极的自动接线的状态。即,在自动接线失败时,控制装置通过参照每个分割区域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例如如果识别线电极很难通过,则可以允许失败次数的增加。由此,在线电极通过多次试行通过了难以通过的分割区域后,即使在难易度低的分割区域发生失败,控制装置也可以继续进行自动接线。其结果,线放电加工机可以提高接线的成功率以及加工整体的工作效率。
此时,每个所述分割区域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是如下的数据:在所述多个分割区域中,越是所述线电极难以通过的分割区域,越允许所述自动接线的失败次数的增加的信息。
如此,在失败评价参考数据中,包括越是线电极难以通过的分割区域,越允许自动接线的失败次数的增加的信息,由此在控制装置进行判定时,增加线电极难以通过的位置的再试行的次数。因此,自动接线更容易成功。
另外,所述控制装置可以根据识别出的所述前端位置和从所述存储介质取得的所述分割区域,对在每个所述分割区域实际发生的所述自动接线的失败次数进行计数。
如此,控制装置通过对每个分割区域的自动接线的失败次数进行计数,并根据该失败次数进行更加适当的判定。
并且,优选的是,每个所述分割区域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包括所述多个分割区域以及根据所述线电极的通过难度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设定的难易度的信息,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每个所述分割区域的所述难易度,计算出所计数的所述失败次数的评价值,比较每个所述分割区域的所述评价值的合计与存储在所述存储介质中的上限值,来判定所述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
如此,基于每个分割区域的难易度计算失败次数的评价值,从而该评价值中包括难易度。因此,控制装置可以根据难易度,更好地判定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
并且,优选的是,该线放电加工机具有:设定部,其通过作业者设定与所述失败评价参考数据有关的信息并存储至所述存储介质,所述设定部包括:失败上限设定部,其设定所述上限值;分割区域设定部,其设定所述移动路径上的所述多个分割区域的范围以及分割数;以及难易度设定部,其对由所述分割区域设定部设定的所述分割区域的每一个设定所述难易度。
如此,作为与失败评价参考数据有关的信息,通过由作业者设定上限值、分割区域以及难易度,可以根据实际的自动接线机构中的线电极的通过难度等更加详细地设定分割区域的状态。由此,可以提高线放电加工机的使用性。
另外,所述控制装置通过对所述失败次数至少除以所述难易度来计算出所述评价值。
如此,控制装置通过针对失败次数除以难易度,越是难易度高的分割区域越能够降低评价值。由此,即使在自动接线的难易度高的分割区域反复失败,也可以继续自动接线的试行,可以提高接线的成功率。
并且,每个所述分割区域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包括根据所述难易度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导入的分割区域上限值的信息,所述控制装置比较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计数的所述失败次数与每个所述分割区域的所述分割区域上限值,来判定所述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
如此,失败评价参考数据包含根据难易度导入的分割区域上限值的信息,由此根据作业者直观地设定难易度,可以简单地设定分割区域上限值。其结果,可以良好地进行基于分割区域上限值的处理。
此外,每个所述分割区域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包括根据所述难易度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导入的相加值的信息,所述控制装置计算出按照所述分割区域顺序对存储在所述存储介质中的上限值累积所述相加值而得的累积上限值,比较按照顺序将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计数的所述失败次数进行相加而得的累积失败次数与所述累积上限值,来判定所述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
如此,失败评价参考数据包含根据难易度导入的相加值的信息,由此根据作业者直观地设定难易度,可以简单地设定相加值。其结果,可以良好地进行基于相加值的处理。
或者,每个所述分割区域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包括所述多个分割区域以及根据所述线电极的通过难度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设定的分割区域上限值的信息,所述控制装置比较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计数的所述失败次数与每个所述分割区域的所述分割区域上限值,来判定所述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
如此,控制装置通过比较对每个分割区域计数的失败次数与分割区域上限值,也可以良好地判定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
另外,该线放电加工机具有:设定部,其通过作业者设定与所述失败评价参考数据有关的信息并存储至所述存储介质,所述设定部包括:分割区域设定部,其设定所述移动路径上的所述多个分割区域的范围以及分割数;以及分割区域上限设定部,其对由所述分割区域设定部设定的所述分割区域的每一个设定所述分割区域上限值。
如此,作为与失败评价参考数据有关的信息,通过由作业者设定分割区域以及分割区域上限值,可以根据实际的自动接线机构中的线电极的穿过难度等更加详细地设定分割区域的状态。
在这里,每个所述分割区域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包括所述多个分割区域以及根据所述线电极的通过难度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设定的相加值的信息,所述控制装置计算出按照所述分割区域顺序对存储在所述存储介质中的上限值累积所述相加值而得的累积上限值,比较按照顺序将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计数的所述失败次数进行相加而得的累积失败次数与所述累积上限值,来判定所述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
如此,控制装置通过比较按照分割区域顺序计数的累积失败次数与上限值加上每个分割区域的相加值而得的累积上限值,也可以良好地判定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
并且,该线放电加工机具有:设定部,其通过作业者设定与所述失败评价参考数据有关的信息并存储至所述存储介质,所述设定部包括:失败上限设定部,其设定所述上限值;分割区域设定部,其设定所述移动路径上的所述多个分割区域的范围以及分割数;以及相加值设定部,其对由所述分割区域设定部设定的所述分割区域的每一个设定所述相加值。
如此,作为与失败评价参考数据有关的信息,通过由作业者设定上限值、分割区域以及相加值,可以根据实际的自动接线机构中的线电极的穿过难度等更加详细地设定分割区域的状态。
根据本发明,线放电加工机根据在自动接线失败时线电极的位置来判定是否再试行自动接线,由此可以实现接线的成功率以及加工整体的工作效率的提高。
根据参照附图说明的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能够容易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放电加工机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将图1的自动接线机构中的线电极的移动路径放大并示出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模块的框图。
图4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的一例的说明图,图4B是表示对每个分割区域计数了实际的失败次数的一例的说明图,图4C是表示每个分割区域的失败评价值及其合计值的说明图。
图5A是表示第1变形例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的一例的说明图,图5B是表示对每个分割区域计数实际的失败次数,并与失败评价参考数据进行比较的一例的说明图。
图6A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的一例的说明图,图6B是表示按照分割区域的顺序累积实际的失败次数,比较按照分割区域的顺序的相加值的累积与试行上限值的合计即累积上限值进行的一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线放电加工机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线放电加工机10是通过线电极12在与被加工物W之间产生放电,来加工被加工物W的机床。线放电加工机10具备在中间夹着被加工物W而设置的未图示的一对加工用电极(阳极、阴极)。一对加工用电极通过接线作业对插入到被加工物W的线电极12提供加工用电力,来对被加工物W进行放电加工。
另外,线放电加工机10具备沿着预定的移动路径C输送线电极12的自动接线机构14(输送装置)。自动接线机构14例如在发生了线电极12的断线或加工位置的变更、被加工物W的更换等的情况下,进行使线电极12自动通过的接线作业。在接线作业中,切断使用过的线电极12,回收切断下游侧的线电极12,并且重新输送切断上游侧的线电极12。此时,切断游侧的线电极12通过自动接线机构14的各结构,并且被插入到被加工物W的孔Wh、槽中,由此以沿着移动路径C的方式再次进行配置(即,自动接线)。
以下,对该线放电加工机10的自动接线机构14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自动接线”的表达不仅用于线电极12被配置在移动路径C整体的情况,还用于线电极12分别通过移动路径C上的自动接线机构14的各结构(后记的分割区域A)时。
自动接线机构14按照从上游侧向下游侧的顺序,具备卷线筒(wire bobbin)16、多个辊子18、制动辊(brake roller)20、上管22、切断电极24、上线引导件26、固定夹具28、下线引导件30、下管32、进给辊(feed roller)34。此外,线放电加工机10还具备控制机器整体的动作的控制装置36、用于作业者对线放电加工机10进行指示、设定等的输入装置38、用于由线放电加工机10向作业者提供装置状态、动作内容、报错(error)等的输出装置40。
卷线筒16卷绕有连续的长的线电极12。该卷线筒16被安装在自动接线机构14的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上,从而在控制装置36的控制下,向移动路径C的下游侧供给线电极12。线放电加工机10所使用的线电极12的材料例如列举有钨系、铜合金系、黄铜系等的金属材料。
多个辊子18被设置为在预定位置自由旋转,从而例如改变线电极12的方向等并输送线电极12。
制动辊20通过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进行旋转,并把向预定方向输送的线电极12向下送出。另外,制动辊20在与切断电极24协作来切断线电极12时,对线电极12赋予张力(拉起线电极12)。并且,制动辊20使线电极12不滑动地移动。由此,线放电加工机10根据制动辊20的旋转量,可以高精度地识别线电极12的送出量。
上管22被设置在制动辊20的下方位置,在其内部贯通形成有使线电极12通过的挿通孔22a。上管22通过使线电极12穿过挿通孔22a,沿着下方向(重力方向)直线状地引导线电极12。另外,上管22的上部具备未图示的冷却介质供给装置,对挿通孔22a供给冷却介质(例如,冷却空气),从而与切断电极24协作来切断线电极12。
切断电极24由设置在上管22的上方的上电极24a和设置在上管22的下方的下电极24b构成。例如,上电极24a以及下电极24b在输送线电极12时呈打开状态,在控制装置36的控制下同时成为闭合状态,而构成为夹持线电极12的夹子(gripper)。然后,上电极24a以及下电极24b夹持线电极12,并在该期间流过电流,由此通过焦耳热(Joule heat)来加热线电极12。
在加热时,如果冷却介质供给装置使冷却空气流过上管22的挿通孔22a,则管上部侧的线电极12因冷却空气而被冷却,管下部侧的线电极12的温度与上部侧相比变高。即,线电极12在距离冷却空气吹出口最远的下电极24b附近温度最高,若制动辊20拉起切断上游的线电极12,则总是在下电极24b附近进行被切断。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上线引导件26被设置在切断电极24(下电极24b)的下方且被设置在被加工物W的上方,来进行线电极12的输送以及支撑,并且,具有对被加工物W喷射加工液的功能。该上线引导件26包括上引导块42、上模具引导件(upper die guide)44和上喷嘴46。
上引导块42在内部具有上模块孔42a,引导朝向被加工物W的线电极12。另外,上引导块42也可以具备在线电极12的接线作业中对上模块孔42a、上模具引导件44供给引导用流体的未图示的流体供给部。通过该引导用流体,促使线电极12朝着下方向线性移动。
上模具引导件44被安装在上引导块42的下部,在被加工物W的上方进行向被加工物W输送的线电极12的定位。在该上模具引导件44的内部,形成有与上模块孔42a连通,并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上模具孔44a。上模具孔44a被设计为相对于线电极12的外径稍大的直径。因此,若线电极12贯通上模具孔44a,则可以规定线电极12相对于被加工物W的相对位置。
在侧面剖视图中,上喷嘴46形成为向下变细的锥状,以包围上模具引导件44的方式被安装在上引导块42的下部。上喷嘴46在上模具引导件44的下方位置具有上喷嘴孔46a,并向被加工物W喷射由未图示的加工液供给装置所供给的加工液。该上喷嘴孔46a形成为比上模具孔44a大的直径,输送线电极12,或者,根据加工液供给装置的供给定时来喷射加工液。
固定夹具28定位固定被加工物W。并且,在被加工物W的放电加工中,通过未图示的变位机构,改变线电极12与被加工物W的相对位置。例如,固定线电极12使被加工物W在XY平面上移动,或者,固定被加工物W使线电极12在XY平面上移动,又或者,使线电极12在XY平面上的一方向移动,使被加工物W在与一方向正交的其他方向移动。
被固定夹具28固定的被加工物W可以应用各种形状体。在对被加工物W进行放电加工时,通过在预先形成的孔Wh、槽中配置线电极12或者从被加工物W的外侧切入线电极12,来将线电极12引导至加工预定位置。预先形成的孔Wh、槽是指,例如在放电加工前在其他的工序中所形成的孔或槽,或者,通过线电极12的放电加工形成的孔或槽等。另外,作为被加工物W的材料,例如列举有铁系材料或者超硬材料等金属材料。
下线引导件30被设置在固定夹具28的下方,与上线引导件26同样地,进行线电极12的输送以及支撑,并且,具有对被加工物W喷射加工液的功能。下导线件30包括下引导块48、下模具引导件(lower die guide)50、下喷嘴52和下导辊54。
下引导块48形成为向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延伸的L字形状。另外,在下引导块48的内部,设置有使通过了被加工物W的孔Wh或者槽的线电极12引导为朝向进给辊34的下模块孔49。下模块孔49由以下部分构成:从下引导块48的上端(L字形状的一端)向下方向延伸的上游侧下模块孔49a、设有下导辊54而从上游侧下模块孔49a弯曲的弯曲下模块孔49b、从弯曲下模块孔49b到达向水平方向延伸的L字形状的另一端的下游侧下模块孔49c。
下模具引导件50在被加工物W的下方进行通过了被加工物W的线电极12的定位。即,线电极12由上模具引导件44和下模具引导件50所支撑。在下模具引导件50的内部,形成有与下模块孔49连通,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下模具孔50a。下模具孔50a被设计为相对于线电极12的外径稍大的直径,如果线电极12贯通,则规定相对于被加工物W的线电极12的相对位置。
在侧面剖视中,下喷嘴52被形成为向上方变细的锥状,以包围下模具引导件50的方式被安装在下引导块48的上部。该下喷嘴52在下模具引导件50的上方位置具有下喷嘴孔52a,并向上方的被加工物W喷射由未图示的加工液供给装置供给的加工液。
下导辊54被设置为在L字形状的下引导块48内的弯曲部分自由旋转。该下导辊54使在下导辊54的上游侧向下方向输送的线电极12在下导辊54的下游侧朝向水平方向。
下管32被连接固定在下引导块48的侧面,在其内部贯通形成有使线电极12通过的挿通孔32a。下管32连接下引导块48与进给辊34,并向水平方向线性引导线电极12。
在下管32的侧面设有上下一对进给辊34。一对进给辊34夹着使用完毕的线电极12拉向前进方向。被进给辊34拉着的线电极12被回收至未图示的框(bucket)中。一对进给辊34被安装在自动接线机构14的未图示的旋转驱动机构中,在控制装置36的控制下旋转,从而以适当的速度引入线电极12。
另外,自动接线机构14具备编码器57,该编码器57检测制动辊20的旋转量、旋转速度,并输出旋转信号Se(脉冲信号等)。控制装置36接收该编码器57的旋转信号Se,对卷线筒16的旋转速度进行反馈控制。并且,控制装置36使编码器57作为自动接线的判定时的位置检测部来发挥作用,计算线电极12的送出量,识别切断上游侧的线电极12的前端位置。另外,自动接线机构14中,卷线筒16也可以具备检测旋转量、旋转速度的编码器,用于前端位置的识别。
并且,自动接线机构14还具备挠曲传感器58(失败检测部),该挠曲传感器58检测是否在切断上游侧的线电极12中发生了挠曲。挠曲传感器58例如可以应用环状的接触传感器,被设置在制动辊20与切断电极24(上电极24a)之间,并在环内使线电极12挿通。在接线作业时,如果线电极12因被自动接线机构14的结构等卡住而发生挠曲接触到挠曲传感器58的内侧,则该挠曲传感器58输出挠曲检测信号Sf。由此,控制装置36可以识别线电极12的自动接线的失败。另外,自动接线的失败检测方法列举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光学检测线电极12的挠曲的方法等。
另外,作为线放电加工机10的输入装置38,列举有物理操作按钮、键盘、鼠标等作业者可操作的已知的结构,作为输出装置40,列举有监视器、扬声器、通知灯等作业者可识别的已知的结构。输入装置38以及输出装置40也可以是如触摸屏等那样的一体化的装置。
另一方面,控制装置36可以应用具有未图示的输入输出接口、处理器、存储器M(存储介质:参照图3)的已知的计算机。该控制装置36在存储器M中具备未图示的控制程序,处理器读出并执行控制程序,来管理以及控制线放电加工机10的作业整体。特别是,控制装置36被编程为在接线作业中即使自动接线失败也进行多次试行。
在这里,在线电极12的接线作业中,由于不通过上述自动接线机构14的各结构、被加工物W的孔Wh,而线电极12被卡住而挠曲,因此自动接线会失败。控制装置36若检测出自动接线的失败,则使线电极12多次返回至上游侧之后,使线电极12重新进出,重新试行自动接线。并且,控制装置36还对自动接线的失败次数进行计数,并反复进行自动接线的试行直到该失败次数超过上限值为止。
并且,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36构成为在接线作业时,将线电极12的移动路径C分割为多个区域(分割区域A),对每个分割区域A监视线电极12的自动接线的成功或者失败。由此,可以在每个分割区域A中识别线电极12的自动接线的失败。
例如,移动路径C被区分为10个分割区域A。以下,按照从移动路径C的上游侧向下游侧的顺序被称为第1~第10分割区域A1~A10。另外,移动路径C的分割数、分割区域A的范围除了是如下所述的作业者可以任意设计的结构外,也可以是在出厂时等被预先设定且不可变更。
例如,第1分割区域A1是从切断电极24到上线引导件26的范围,第2分割区域A2是上线引导件26的设置范围,第3分割区域A3是从上线引导件26到下线引导件30的范围(被加工物W正在待机的范围),第4分割区域A4是下线引导件30的下模具引导件50以及下喷嘴52的设置范围,第5分割区域A5是下引导块48的上游侧下模块孔49a的形成范围,第6分割区域A6是下引导块48内的下导辊54存在的弯曲下模块孔49b的范围,第7分割区域A7是下引导块48的下游侧下模块孔49c的形成范围,第8分割区域A8是从下管32的挿通孔32a的上游端到轴方向中间部的范围,第9分割区域A9是从下管32的挿通孔32a的轴方向中间部到下游端的范围,第10分割区域A10是进给辊34的设置范围。
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36伴随着由处理器进行的控制程序的执行,构筑评价上述的第1~第10分割区域A1~A10的每一个的自动接线的失败的功能模块。具体而言,具有:识别部60,其识别自动接线的失败;设定部70,其设定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并保存至存储器M;以及判定处理部80,其根据来自识别部60的失败信息以及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判定线电极12的自动接线整体是否正常。另外,控制装置36具备控制自动接线机构14的各驱动机构的驱动控制部90。
识别部60检测线电极12的自动接线的失败,并且检测其失败位置。因此,识别部60具备失败检测部61、线位置管理部62以及失败信息生成部63。
失败检测部61接收来自挠曲传感器58的挠曲检测信号Sf,例如,如果挠曲检测信号Sf在某段期间超过预定的阈值,则检测线电极12的自动接线的失败。
线位置管理部62接收基于切断电极24的线电极12的切断定时,识别切割上游侧的线电极12的前端。然后,不间断地接收编码器57的旋转信号Se计算线电极12的送出量,来确定线电极12在移动路径C上的前端位置。
失败信息生成部63接收来自失败检测部61的检测结果以及线位置管理部62的线电极12的前端的位置,生成失败信息Ff。失败信息Ff包括自动接线失败的意思的信息和线电极12的前端位置的信息。即,确定线电极12的前端在哪个位置被卡住(失败)。失败信息生成部63若生成失败信息Ff,则输出至判定处理部80以及驱动控制部90。由此,驱动控制部90伴随失败信息的接收停止卷线筒16、制动辊20的旋转,停止线电极12的送出。
设定部70是设定线电极12的自动接线试行时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的功能部。该设定部70具备分割区域设定部71、试行上限设定部72(失败上限设定部)、难易度设定部73以及数据生成部74。
分割区域设定部71由作业者设定线电极12的移动路径C中的分割区域A的数量以及范围。例如,分割区域设定部71在输出装置40的监视器中显示设定分割区域A的输入画面,并将作业者通过输入装置38输入的信息作为分割区域信息Af存储至存储器M的存储区域Ad。
试行上限设定部72与分割区域设定部71同样地,显示输入画面等并由作业者设定自动接线的失败次数的上限值,并将该上限值信息Uf存储至存储器M的存储区域Ud。本实施方式中的“上限值”是指,自动接线机构14试行自动接线时的整体的失败次数的极限(limit),例如,可以设定20作为值。另外,也可以根据机器预先设定失败次数的上限值。
难易度设定部73分别对由分割区域设定部71设定的第1~第10分割区域A1~A10设定自动接线的难易度。如上所述,在移动路径C中存在自动接线的难易度低的位置和自动接线的难易度高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多个分割区域A的每一个设定难易度,可以根据每个分割区域A的难易度进行自动接线的失败评价。
例如以从难易度低的1到难易度高的10的10级数值设定该“难易度”。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由难易度设定部73设定的难易度作为用于除以实际的失败次数的数值。针对使用了该难易度的失败评价会在后面进行详细描述。
作为一例,如图2以及图4A所示,第1分割区域A1中,没有阻碍线电极12的移动的结构,因此设定难易度=1。第2分割区域A2中,由于线电极12通过上线引导件26内,因此可以说是比较容易被卡住,设定难易度=5。第3分割区域A3中,线电极12通过被加工物W的孔Wh,因此可以说是最容易被卡住,设定难易度=8。第4分割区域A4中,线电极12通过下喷嘴52、下模具引导件50,因此可以说是比较容易被卡住,设定难易度=6。第5分割区域A5中,通过下引导块48的上游侧下模块孔49a,因此可以说是有可能被卡住,设定难易度=3。同样地,第6分割区域A6中通过弯曲下模块孔49b,第7分割区域A7中通过下游侧下模块孔49c,因此可以说是有可能被卡住,分别设定难易度=3。第8分割区域A8以及第9分割区域A9只是穿过下管32的挿通孔32a内,因此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可能被卡住,设定难易度=1。第10分割区域A10中,进给辊34直接线性拉出从下管32输送的线电极12,因此设定难易度=1。
另一方面,数据生成部74以判定处理部80易于参考的方式在关联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中生成由各设定部设定的分割区域A、失败次数的上限值以及每个分割区域A的难易度,并存储至存储器M的存储区域Dd。例如如图4A所示,也可以将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生成为关联第1~第10分割区域A1~A10与各难易度的映射。
判定处理部80根据存储在存储器M中的分割区域信息Af、上限值信息Uf、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从识别部60发送的失败信息Ff来进行线电极12的自动接线的失败时的处理。该判定处理部80具备失败次数计算部81、试行结果判定部82以及通知处理部83。
失败次数计算部81根据分割区域信息Af来识别分割区域A以及包含在失败信息Ff中的线电极12的前端的失败位置。然后,判断在哪个分割区域A自动接线失败,对判断为失败的分割区域A的失败次数进行计数,并将其计数信息Cf发送至试行结果判定部82。此外,失败次数计算部81将每个分割区域A的计数结果存储至存储器M,在发送下次的失败信息Ff时使用计数结果。
试行结果判定部82根据失败次数计算部81的计数信息Cf,判定线电极12的自动接线的继续。具体而言,使用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和计数信息Cf,将实际的失败次数除以对每个分割区域A设定的难易度,也就是说,根据失败评价值Ev=(计数信息Cf)/(难易度D)的数学式,计算出失败评价值Ev。
之后,试行结果判定部82对每个分割区域A的失败评价值Ev进行合算,并将合计的失败评价值Ev与失败次数的上限值(上限值信息Uf)。然后,如果失败评价值Ev为上限值信息Uf以下,则判定自动接线的再试行,反之,如果失败评价值Ev超过上限值信息Uf,则判定自动接线的试行停止。
在由试行结果判定部82判定出自动接线的试行停止时,通知处理部83生成作业员应获知的通知内容Al,并使输出装置40工作来适当进行通知(监视器的显示、扬声器发出警告、通知灯的亮灯等)。
另外,在由试行结果判定部82判定出自动接线的试行停止时,判定处理部80也对驱动控制部90通知判定结果,并对驱动控制部90进行指示,以便进行试行停止时的动作。例如,在试行停止中,驱动控制部90将切断上游侧的线电极12回卷,使自动接线机构14的各结构驱动停止,或者通过切断电极24实施切断线电极12的前端等的动作。即,“自动接线的试行停止”是指,停止到目前为止想要通过移动路径C的线电极12的接线作业。
另一方面,在判定了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时,驱动控制部90使卷线筒16以及制动辊20重新旋转,并进行把由于自动接线的失败而暂时拉向上游侧的线电极12重新放出至下游侧的动作。即,“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是指,继续到目前为止想要通过移动路径C的线电极12的接线作业。
本实施方式的线放电加工机10基本上是如上所述构成的,以下针对其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线放电加工机10的自动接线机构14在发生线电极12的断线、加工位置的变更、被加工物W的更换等时,在控制装置36的控制下实施接线作业。在接线作业中,自动接线机构14通过切断电极24进行线电极12的切断。由此,切断上游侧的线电极12的前端位于下电极24b的上方并且附近的位置。
接着,自动接线机构14使进给辊34旋转,并回收切断下游侧的线电极12。另外,自动接线机构14使卷线筒16、制动辊20旋转,并使切断上游侧的线电极12的前端向着比切断电极24下游侧的移动路径C移动。由此,线电极12进入上引导块42的上模块孔42a,并按顺序穿过上模具引导件44的上模具孔44a、上喷嘴46的上喷嘴孔46a、被加工物W的孔Wh、下喷嘴52的下喷嘴孔52a、下模具引导件50的下模具孔50a、下引导块48的下模块孔49、下管32的挿通孔32a以及一对进给辊34之间。此时,识别部60的线位置管理部62根据编码器57的旋转信号Se,识别移动路径C上的线电极12的前端位置。
然后,在移动中,在某分割区域A线电极12被卡住时,控制装置36通过挠曲传感器58检测线电极12的挠曲。控制装置36的失败检测部61从挠曲传感器58接收挠曲检测信号Sf,如果该信号满足必要条件则检测自动接线的失败。失败信息生成部63如果根据自动接线的失败的检测和来自线位置管理部62的线电极12的前端位置,生成失败信息Ff并发送至判定处理部80。
判定处理部80的失败次数计算部81如果接收失败信息Ff,则将失败信息Ff中包含的线电极12的前端位置用于分割区域信息Af,对发生失败的分割区域A的失败次数进行计数,并将其计数信息Cf发送至试行结果判定部82。
试行结果判定部82根据该计数信息Cf和存储在存储器M中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计算出失败评价值Ev。例如,当顺利通过第1分割区域A1而在第2分割区域A2中检测出6次自动接线的失败时,如图4C所示,除以第2分割区域A2的难易度5,得出6/5=1.2的失败评价值Ev。同样地,当在第3分割区域A3中检测出12次自动接线的失败时,得出12/8=1.5的失败评价值Ev。当在第4分割区域A4中检测出3次自动接线的失败时,得出3/6=0.5的失败评价值Ev。由此,直到第4分割区域A4为止的失败评价值Ev的合计是3.2,变得足够低。
在这里,现有的线放电加工机与分割区域A的难易度无关地,只是单纯地对移动路径C中产生的自动接线的失败进行计数,因此如图4B所示,如果对第4分割区域A4为止的失败次数进行合计,则到达21次。因此,以往如果将失败次数的上限值设为20,则回卷前进至第4分割区域A4的线电极12,停止自动接线机构14的动作。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线放电加工机10如上所述考虑每个分割区域A的难易度来计算失败评价值Ev。然后,比较失败评价值Ev的合计值与线电极12的上限值信息Uf来判定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因此,即使在难易度高的分割区域A中进行多次试行失败评价值Ev下降,即使在通过了难易度高的区域之后自动接线失败,也可以抑制进行线电极12的接线作业的试行停止。
如上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放电加工机10通过将线电极12的移动路径C分割为多个分割区域A,可以对每个分割区域A监视线电极12的自动接线的状态。即,在自动接线失败时,判定处理部80可以参照分割区域A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对难易度高的分割区域A允许失败次数的增加。由此,自动接线机构14在通过多次试行穿过了难易度高的分割区域A之后,即使在难易度低的分割区域A中发生失败,也可以继续进行自动接线。其结果,线放电加工机10可以实现接线的成功率以及加工整体的工作效率的提高。
此时,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对越是线电极12难以通过的分割区域A,越允许自动接线的失败次数的增加,即,通过提高难易度,在由判定处理部80进行判定时,可以增加难易度高的分割区域A的再试行的次数。由此,自动接线更加容易成功。另外,判定处理部80通过在判定时对每个分割区域A的自动接线的失败次数进行计数,可以根据该失败次数,进行更加适当的判定。并且,作为与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有关的信息,通过由作业者设定失败上限值Uf(上限值信息)、分割区域A以及难易度,根据实际的自动接线机构14中的线电极12的通过难度等,更加详细地设定分割区域A的状态。由此,可以提高线放电加工机10的使用性。
此外,进一步地,判定处理部80根据每个分割区域A的难易度计算失败评价值Ev,因此该失败评价值Ev包含难易度的信息。由此,判定处理部80可以更好地判定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此时,判定处理部80针对失败次数除以难易度,因此越是难易度高的分割区域A越可以降低失败评价值Ev。由此,即使在自动接线的难易度高的分割区域A中反复失败,也可以继续进行自动接线,并可以提高接线的成功率。
另外,线放电加工机10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变形例。例如,试行结果判定部82不仅可以针对计数信息Cf直接除以参考了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的难易度,也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作为具体例,可以对失败评价值Ev=(计数信息Cf)/(难易度)乘以预定的常数X,将由难易度相除的值最大限制在1/2左右。例如,如果难易度是10级,则作为常数X乘以5即可,在上述的失败次数的例子中,第2分割区域A2的失败评价值Ev为6/5×5=6、第3分割区域A3的失败评价值Ev为12/8×5=7.5、第4分割区域A4的失败评价值Ev为3/6×5=2.5,失败评价值Ev的合计为16。
另外,通过将难易度设定为未满1的值,实际的失败次数<新的失败次数,当在原本不发生失败的位置发生失败时,迅速到达试行的上限值。由此,可以提早移至线放电加工机10的维护、线电极12的重新切断等接下来的工序。因此,提高作为线放电加工机10整体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线放电加工机10的驱动控制部90可以根据每个分割区域A的难易度来调整线电极12的移动控制。例如,在难易度高的分割区域A中,通过进行减缓线电极12的移动速度等的控制,可以期待提高接线的成功率。
以下,针对线放电加工机10的其他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之后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线放电加工机10具有相同的结构或者相同的功能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第1变形例〕
如图3以及图5A所示,第1变形例的控制装置36A与上述控制装置36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2,对在移动路径C上设定的每个分割区域A,关联作为自动接线的失败次数的上限值的分割区域上限值Uv。因此,在控制装置36A的设定部70中,设置有可以设定每个分割区域A的分割区域上限值Uv的分割区域上限设定部75。
此时,分割区域上限设定部75显示输入画面等使作业者设定每个分割区域A的分割区域上限值Uv,来生成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2并存储至存储器M的存储区域Dd。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2例如如图5A所示,可以生成为关联第1~第10分割区域A1~A10与分割区域上限值Uv的映射。
在这里,分割区域上限值Uv可以获得对应于每个分割区域A的自动接线的难易度的值。由此,如果难易度低则降低分割区域上限值Uv,如果难易度高则提高分割区域上限值Uv。例如,如图5A所示,在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2中,设第1分割区域A1的分割区域上限值Uv为1、第2分割区域A2的分割区域上限值Uv为10、第3分割区域A3的分割区域上限值Uv为15、第4分割区域A4的分割区域上限值Uv为10、第5分割区域A5~第7分割区域A7的分割区域上限值Uv为2、第8分割区域A8~第10分割区域A10的分割区域上限值Uv为1。
另一方面,试行结果判定部82比较失败次数计算部81的计数信息Cf与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2,针对每个分割区域A的分割区域上限值Uv,判定是否超过了实际的失败次数。然后,如果每个分割区域A的失败次数为分割区域上限值Uv以下,则判定再试行自动接线,反之,如果失败次数在每个分割区域A中超过了分割区域上限值Uv,则判定自动接线的试行停止。如图5B所示,当实际的失败次数低于分割区域上限值Uv时,判定处理部80将失败标记保持为下降状态(保持为0),当实际的失败次数为分割区域上限值Uv以上时,可以提高失败标记(设为1)。
另外,设试行结果判定部82将每个分割区域A的失败次数仅应用于该分割区域A,并且设为不考虑通过了分割区域A之后的情况。例如,当在第2分割区域A2中的实际的失败次数为6次时,试行结果判定部82根据相比低于第2分割区域A2的分割区域上限值Uv=10,判定自动接线的继续。然后,在接下来的第3分割区域A3中,设为不论其他的分割区域A的分割区域上限值Uv,将第3分割区域A3的分割区域上限值Uv=15与实际的失败次数进行比较。
如此,第1变形例的控制装置36A通过针对各分割区域A分别设置自动接线的分割区域上限值Uv,可以划分为失败次数多的位置和少的位置,判断自动接线的继续或者停止。因此,可以良好地判定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作为结果,可以实现接线作业的效率化、接线的成功率的提高。
另外,在第1变形例的控制装置36A中,使在原本不发生失败的位置的分割区域上限值Uv变小,从而在发生了失败时迅速到达分割区域上限值Uv。由此,可以提早移至线放电加工机10的维护、线电极12的重新切断等接下来的工序。
另外,控制装置36A的分割区域上限设定部75也可以构成为,通过难易度设定部73根据作业者所输入的难易度来导出分割区域上限值Uv。例如,分割区域上限设定部75可以采用以下结构:难易度设定部73读出存储至存储器M的难易度,并根据难易度的比率自动计算分割区域上限值Uv。由此,线放电加工机10可以根据作业者直观地设定难易度,简单地设定分割区域上限值Uv,可以简单地实施第1变形例的处理。
〔第2变形例〕
如图3以及图6A所示,第2变形例的控制装置36B与上述控制装置36、36A的不同之处在于,作为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3,对在线电极12的移动路径C上设定的每个分割区域A关联自动接线的失败次数的相加值Av。因此,在控制装置36B的设定部70中,设置有可以设定每个分割区域A的相加值Av的相加值设定部76。
此时,相加值设定部76显示输入画面等并由作业者设定每个分割区域A的失败次数的相加值Av,来生成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3并存储至存储器M的存储区域Dd。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3例如如图6A所示,可以生成为使第1~第10分割区域A1~A10与相加值Av对应的映射。
在这里,相加值Av是指,针对线电极12的移动路径C整体的上限值信息Uf(例如20)追加与每个分割区域A的自动接线的难易度相应的值而得的值。例如,在图6A所示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3中,设第1分割区域A1的相加值Av为0、第2分割区域A2的相加值Av为2、第3分割区域A3的相加值Av为3、第4分割区域A4的相加值Av为2、第5分割区域A5~第7分割区域A7的相加值Av为1、第8分割区域A8~第10分割区域A10的相加值Av为0。因此,如果对线电极12的失败上限值Uf(上限值信息)与各分割区域A的相加值Av进行相加,则难易度变大与失败次数对应的量。此外,在图示例中,相加值Av的合计值为10,失败上限值Uf为20,因此整体的上限合计值为30。
另一方面,试行结果判定部82比较失败次数计算部81的计数信息Cf与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3。此时,试行结果判定部82计算按照分割区域A的顺序累积实际的失败次数而得的累积失败次数,还按照分割区域A的顺序累积相加值Av并加上失败上限值Uf而得的累积上限值。然后,沿着线电极12移动的分割区域A的顺序来判定累积失败次数是否超过了累积上限值。此时,如果累积失败次数在累积上限值以下,则判定自动接线的再试行,反之,累积失败次数如果超过累积上限值,则判定自动接线的试行停止。
例如,如图6B所示,在第4分割区域A4中累积失败次数为21,由此如果是以往则到达失败次数的上限值(参照图4B)。然而,本变形例的控制装置36B在通过了第4分割区域A4的时间点有第1~第4分割区域A1~A4的相加值Av的合计值7的相加,因此累积上限值为27。因此,在第5分割区域A5之后,即使自动接线失败也不会立即到达累积上限值,可以继续进行接线作业。
如此,第2变形例的控制装置36B可以针对各分割区域A单独设定相加值Av,也可以在很难进行自动接线的分割区域A中多次发生失败时继续进行接线。因此,可以良好地判定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其结果,可以实现接线作业的高效化、接线的成功率的提高。
另外,在第2变形例的控制装置36B中,也可以将相加值Av设为负值,从而可以在原本不发生失败的位置发生失败时发挥作用,以便减少试行上限值。由此,迅速到达试行上限值,因此可以提早移至线放电加工机10的维护、线电极12的重新切断等接下来的工序。
另外,控制装置36B的相加值设定部76也与第1变形例同样地,可以设为由难易度设定部73根据作业者输入的难易度来导出相加值Av。例如,可以采用以下结构:相加值设定部76读出难易度设定部73存储至存储器M的难易度,并根据难易度的比率自动计算相加值Av。由此,线放电加工机10根据作业者直观地设定难易度,可以简单地设定相加值Av,可以简单地实施第2变形例的处理。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范围中,不言而喻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改变。

Claims (12)

1.一种线放电加工机(10),其输送线电极(12)来实施所述线电极(12)的自动接线,该线放电加工机的特征在于,具有:
输送装置(14),其沿着移动路径输送所述线电极(12);
失败检测部(58),其能够检测出所述自动接线的失败;
位置检测部(57),其能够检测出所述移动路径上的所述线电极(12)的前端位置;
存储介质(M),其被设定分割所述移动路径而得的多个分割区域(A),并存储有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的所述自动接线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D3),以及
控制装置(36、36A、36B),其根据所述失败检测部(58)以及所述位置检测部(57)的检测信号,识别所述自动接线失败时的所述线电极(12)的前端位置,并根据所述前端位置和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D3),来判定所述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D3)是如下的数据:在所述多个分割区域(A)中,越是所述线电极(12)难以通过的分割区域(A),越允许所述自动接线的失败次数的增加的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36、36A、36B)根据识别出的所述前端位置和从所述存储介质(M)取得的所述分割区域(A),对在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实际发生的所述自动接线的失败次数进行计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包括所述多个分割区域(A)以及根据所述线电极(12)的通过难度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设定的难易度的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36)根据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的所述难易度,计算出所计数的所述失败次数的评价值(Ev),比较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的所述评价值(Ev)的合计与存储在所述存储介质(M)中的上限值(Uf),来判定所述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其特征在于,
该线放电加工机(10)具有:设定部(70),其通过作业者设定与所述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1~D3)有关的信息并存储至所述存储介质(M),
所述设定部(70)包括:
失败上限设定部(72),其设定所述上限值(Uf);
分割区域设定部(71),其设定所述移动路径上的所述多个分割区域(A)的范围以及分割数;以及
难易度设定部(73),其对由所述分割区域设定部(71)设定的所述分割区域(A)的每一个设定所述难易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36)通过对所述失败次数至少除以所述难易度来计算出所述评价值(Ev)。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2)包括根据所述难易度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导入的分割区域上限值(Uv)的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36A)比较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计数的所述失败次数与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的所述分割区域上限值(Uv),来判定所述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3)包括根据所述难易度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导入的相加值(Av)的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36B)计算出按照所述分割区域(A)顺序对存储在所述存储介质(M)中的上限值(Uf)累积所述相加值(Av)而得的累积上限值,比较按照顺序将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计数的所述失败次数进行相加而得的累积失败次数与所述累积上限值,来判定所述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2)包括所述多个分割区域(A)以及根据所述线电极(12)的通过难度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设定的分割区域上限值(Uv)的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36A)比较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计数的所述失败次数与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的所述分割区域上限值(Uv),来判定所述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其特征在于,
该线放电加工机(10)具有:设定部(70),其通过作业者设定与所述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2)有关的信息并存储至所述存储介质(M),
所述设定部(70)包括:
分割区域设定部(71),其设定所述移动路径上的所述多个分割区域(A)的范围以及分割数;以及
分割区域上限设定部(75),其对由所述分割区域设定部(71)设定的所述分割区域(A)的每一个设定所述分割区域上限值(Uv)。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的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3)包括所述多个分割区域(A)以及根据所述线电极(12)的通过难度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设定的相加值(Av)的信息,
所述控制装置(36B)计算出按照所述分割区域(A)顺序对存储在所述存储介质(M)中的上限值(Uf)累积所述相加值(Av)而得的累积上限值,比较按照顺序将对每个所述分割区域(A)计数的所述失败次数进行相加而得的累积失败次数与所述累积上限值,来判定所述自动接线的再试行或者试行停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10),其特征在于,
该线放电加工机(10)具有:设定部(70),其通过作业者设定与所述失败评价参考数据(D3)有关的信息并存储至所述存储介质(M),
所述设定部(70)包括:
失败上限设定部(72),其设定所述上限值(Uf);
分割区域设定部(71),其设定所述移动路径上的所述多个分割区域(A)的范围以及分割数;以及
相加值设定部(76),其对由所述分割区域设定部(71)设定的所述分割区域(A)的每一个设定所述相加值(Av)。
CN201710749560.0A 2016-08-31 2017-08-28 线放电加工机 Active CN1077908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69820A JP6603188B2 (ja) 2016-08-31 2016-08-31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
JP2016-169820 2016-08-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90831A true CN107790831A (zh) 2018-03-13
CN107790831B CN107790831B (zh) 2020-09-01

Family

ID=59745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749560.0A Active CN107790831B (zh) 2016-08-31 2017-08-28 线放电加工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92743B2 (zh)
EP (1) EP3290141B1 (zh)
JP (1) JP6603188B2 (zh)
KR (1) KR20180025258A (zh)
CN (1) CN1077908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18348A (ja) * 2017-01-26 2018-08-02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の制御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7234A (ja) * 1982-04-07 1983-10-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ワイヤカツト放電加工装置におけるワイヤ自動供給方法
JPH07112328A (ja) * 1993-10-14 1995-05-02 Fanuc Ltd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の自動結線状態表示装置
EP0664179A1 (en) * 1993-07-13 1995-07-26 Fanuc Ltd. Display device for indicating wire connecting condition
EP0664177A1 (en) * 1993-07-13 1995-07-26 Fanuc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positions where wire failure occurs in wire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e
JP2680368B2 (ja) * 1988-08-29 1997-11-19 株式会社アマダ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の結線作業時のワイヤ電極の座屈検出装置
CN1216710C (zh) * 2001-01-16 2005-08-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线电极自动供丝装置
CN102806391A (zh) * 2011-05-30 2012-12-05 发那科株式会社 具备电极丝切断功能的电火花线切割机
CN103170691A (zh) * 2011-12-22 2013-06-26 发那科株式会社 具有自动接线参数的自动选择功能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41322A (ja) * 1990-09-28 1992-05-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ワイヤ放電加工装置のワイヤ電極断線修復方法
JP3330780B2 (ja) * 1995-05-11 2002-09-30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における断線修復装置
JP5383213B2 (ja) 2009-01-14 2014-01-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保全システム、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の保全方法、及びワイヤ放電加工機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177234A (ja) * 1982-04-07 1983-10-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ワイヤカツト放電加工装置におけるワイヤ自動供給方法
JP2680368B2 (ja) * 1988-08-29 1997-11-19 株式会社アマダ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の結線作業時のワイヤ電極の座屈検出装置
EP0664179A1 (en) * 1993-07-13 1995-07-26 Fanuc Ltd. Display device for indicating wire connecting condition
EP0664177A1 (en) * 1993-07-13 1995-07-26 Fanuc Ltd.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positions where wire failure occurs in wire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e
JPH07112328A (ja) * 1993-10-14 1995-05-02 Fanuc Ltd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の自動結線状態表示装置
CN1216710C (zh) * 2001-01-16 2005-08-3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线电极放电加工装置的线电极自动供丝装置
CN102806391A (zh) * 2011-05-30 2012-12-05 发那科株式会社 具备电极丝切断功能的电火花线切割机
CN103170691A (zh) * 2011-12-22 2013-06-26 发那科株式会社 具有自动接线参数的自动选择功能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90141A1 (en) 2018-03-07
US20180056418A1 (en) 2018-03-01
EP3290141B1 (en) 2021-06-16
JP6603188B2 (ja) 2019-11-06
CN107790831B (zh) 2020-09-01
US10792743B2 (en) 2020-10-06
KR20180025258A (ko) 2018-03-08
JP2018034260A (ja) 2018-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2689B (zh) 具有断线修复单元的线放电加工机
US11110532B2 (en) Wire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e and auto wire feeding method
CN103042280B (zh) 根据加工状态调节加工液量的线放电加工机
JPH0796168B2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装置のワイヤ自動供給装置
CN109482988A (zh) 自动接线方法以及线电极电火花加工机
JP2009050926A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におけるワイヤ送り方法
CN107790831A (zh) 线放电加工机
CN106319785A (zh) 模板机的底线监控方法及系统和模板机
US20180210889A1 (en) Controller for wire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e
US10189101B2 (en) Wire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e with automatic wire connecting function
CN107961985A (zh) 物料分选方法及物料分选系统
US9993888B2 (en) Wire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e
CN113727928B (zh) 在纱线制造纺织机的工作站处对纱线进行非接触式光学检测的方法、纱线光学传感器和纺织机
CN205852002U (zh) 一种自动攻牙机
CN109967806B (zh) 线放电加工机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自动接线方法
CN107617797A (zh) 线放电加工机
CN103934531B (zh) 数控电加工小孔机通孔检测装置
JP2662682B2 (ja) ワイヤ電極自動供給装置
JP5639912B2 (ja)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スプライシング作業確認方法
CN104328546B (zh) 一种无捻纱的在线检测方法
CN107238870A (zh) 一种套管鼓包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5858349B (zh) 络筒机锭位效率计量设备及方法
CN107530807A (zh) 线放电加工装置及初始孔加工方法
JP2002028825A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における自動ワイヤ供給装置
CN118756412A (zh) 一种提花机错针监视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