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67806B - 线放电加工机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自动接线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放电加工机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自动接线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67806B
CN109967806B CN201811619381.6A CN201811619381A CN109967806B CN 109967806 B CN109967806 B CN 109967806B CN 201811619381 A CN201811619381 A CN 201811619381A CN 109967806 B CN109967806 B CN 109967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electrode
insertion hole
compressed air
wire
def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61938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67806A (zh
Inventor
牧野良则
宋世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u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nu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uc Corp filed Critical Fanu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967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7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67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678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02Wire-cutting
    • B23H7/08Wire electrodes
    • B23H7/10Supporting, winding 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wire-electrode
    • B23H7/105Wire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11/00Auxiliary apparatus or detai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02Wire-cut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02Wire-cutting
    • B23H7/08Wire electrodes
    • B23H7/10Supporting, winding 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wire-electro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02Wire-cutting
    • B23H7/08Wire electrodes
    • B23H7/10Supporting, winding 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of wire-electrode
    • B23H7/102Automatic wire threa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HWORKING OF METAL BY THE ACTION OF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ELECTRIC CURRENT ON A WORKPIECE USING AN ELECTRODE WHICH TAKES THE PLACE OF A TOOL; SUCH WORKING COMBINED WITH OTHER FORMS OF WORKING OF METAL
    • B23H7/00Processes or apparatus applicable to both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and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 B23H7/26Apparatus for moving or positioning electrode relatively to workpiece; Mounting of electr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DFLUID DYNAMICS, i.e. METHODS OR MEANS FOR INFLUENCING THE FLOW OF GASES OR LIQUIDS
    • F15D1/00Influencing flow of fluids
    • F15D1/02Influencing flow of fluids in pipes or condu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放电加工机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自动接线方法。线放电加工机(10)具有:作为引导部件的引导管(22),其设置于从送出辊(20)朝向加工对象物(W)送出线电极(12)的路径,形成有供线电极(12)插通的插通孔(22a);气流产生装置(42),其在插通孔(22a)产生压缩空气的流动,能够将在插通孔(22a)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顺方向和逆方向;挠曲检测器(44),其对线电极(12)的挠曲进行检测;以及控制装置(48),控制气流产生装置(42),以便当自动接线时,在插通孔(22a)产生压缩空气的顺方向的流动,在通过挠曲检测器(44)检测到挠曲的情况下,将在插通孔(22a)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逆方之向后切换为顺方向。

Description

线放电加工机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自动接线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自动对线电极进行接线的自动接线功能的线放电加工机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自动接线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线放电加工机具有自动接线功能,向贯穿设置于加工对象物(工件)的加工开始孔或者通过线放电加工而形成的加工槽自动地插通线电极,从而进行接线。
但是,存在线电极的前端不插通加工对象物的加工开始孔或者加工槽地与加工对象物抵碰而使线电极挠曲,导致自动接线失败的情况。因此,在日本特开2017-35744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检测到线电极的挠曲的情况下,执行在使输送线电极的辊倒卷后,再次送出辊的自动接线的重试处理。
发明内容
然而,驱动辊的马达由于需要从起动扭矩至成为额定扭矩的驱动时间,所以处于重试处理的处理时间增长的趋势,其结果,自动接线所需的时间增长成为担忧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短自动接线所需的时间的线放电加工机和线放电加工机的自动接线方法。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线放电加工机,具备:送出辊,其朝向加工对象物送出线电极;回收辊,其对通过了上述加工对象物的上述线电极进行回收;引导部件,其设置于从上述送出辊朝向上述加工对象物送出上述线电极的路径,形成有供上述线电极插通的插通孔;气流产生装置,其在上述插通孔产生压缩空气的流动,能够将在上述插通孔流动的上述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与上述线电极的送出方向相同的顺方向和与上述线电极的送出方向相反的逆方向;挠曲检测器,其对上述线电极的挠曲进行检测;以及控制装置,其对上述气流产生装置进行控制,以便在自动接线时,在上述插通孔产生上述压缩空气的上述顺方向的流动,在通过上述挠曲检测器检测到挠曲的情况下,将在上述插通孔流动的上述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上述逆方向之后切换为上述顺方向。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对线电极进行自动接线的线放电加工机的自动接线方法,上述线放电加工机具备:送出辊,其朝向加工对象物送出上述线电极;回收辊,其对通过了上述加工对象物的上述线电极进行回收;引导部件,其设置于从上述送出辊朝向上述加工对象物送出上述线电极的路径,形成有供上述线电极插通的插通孔;以及气流产生装置,其在上述插通孔产生压缩空气的流动,能够将在上述插通孔流动的上述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与上述线电极的送出方向相同的顺方向和与上述线电极的送出方向相反的逆方向,该线放电加工机的自动接线方法包括:第一步骤,以在上述插通孔产生上述压缩空气的上述顺方向的流动的方式对上述气流产生装置进行;第二步骤,对上述线电极的挠曲进行检测;以及第三步骤,以在检测到上述线电极的挠曲的情况下,将在上述插通孔流动的上述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上述逆方向之后切换为上述顺方向的方式对上述气流产生装置进行控制。
在本发明中,通过压缩空气而使线电极的前端不规则地进行微动,由此能够重试线电极相对于加工对象物的加工开始孔或者加工槽的插通。因此,在本发明中,与控制马达并交替地反复线电极的倒卷和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不需要从起动扭矩至成为额定扭矩的马达的驱动时间而进行重试。由此,根据本发明,能够缩短自动接线所需的时间。
通过参照附图说明的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会容易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线放电加工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线放电加工机的控制装置所执行的自动接线处理的流动的流程图。
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步骤S5的重试处理的流动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扩大了图1的一部分的变形例1的线放电加工机的图。
图5是表示湍流产生部的构成例的第一图。
图6是表示湍流产生部的构成例的第二图。
图7是表示湍流产生部的构成例的第三图。
图8是表示变形例2的线放电加工机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列举适当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以下对本发明的线放电加工机和线放电加工机的自动接线方法详细地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线放电加工机的结构]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线放电加工机1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线放电加工机10是通过在加工对象物W与线电极12之间产生的放电对加工对象物W进行加工的机床。
加工对象物W被未图示的工作台支撑。此外,加工对象物W也有称为工件的情况。加工对象物W的材质例如是铁系材料或者超硬材料等金属材料。线电极12的材质例如是钨系、铜合金系、黄铜系等金属材料。
线放电加工机10具有将线电极12供给至加工对象物W的供给系单元14、和回收因对加工对象物W的加工而消耗掉的线电极12的回收系单元16。
供给系单元14是将线电极12朝向加工对象物W送出的单元,设置于加工对象物W的上方。供给系单元14至少从线电极12的送出方向的上游侧按顺序具有未图示的绕线管、送出辊20、引导管22以及供给侧线引导件24。
送出辊20将从作为线电极12的供给源的未图示的绕线管所供给的线电极12向加工对象物W送出。该送出辊20通过从供给侧马达26所给予的扭矩进行旋转。
引导管22是将从送出辊20送出的线电极12朝向加工对象物W引导的引导部件。该引导管22设置于从送出辊20朝向加工对象物W送出线电极12的路径。在引导管22沿着送出方向(引导管22的轴向)形成有用于供线电极12通过的插通孔22a。
供给侧线引导件24对通过引导管22的插通孔22a朝向下游侧的线电极12进行引导。供给侧线引导件24具有供给侧冲模引导件24a。供给侧冲模引导件24a在加工对象物W的上方附近,对朝向加工对象物W送出的线电极12进行定位。
回收系单元16是回收通过加工对象物W向下方送出的线电极12的单元,设置于加工对象物W的下方。回收系单元16至少从线电极12的送出方向的上游侧按顺序具有回收侧线引导件30、回收辊32以及回收使用结束的线电极12的未图示的料斗。
回收侧线引导件30对通过加工对象物W的加工开始孔wa或者加工槽wb朝向回收辊32的线电极12进行引导。回收侧线引导件30具有回收侧冲模引导件30a。就回收侧冲模引导件30a而言,在加工对象物W的下方附近,对通过了加工对象物W的线电极12进行定位。通过回收侧冲模引导件30a与供给侧冲模引导件24a来支撑线电极12。
回收辊32设置于回收侧线引导件30的下方,回收使用完毕的线电极12。该回收辊32通过从回收侧马达34接受的扭矩而进行旋转。被回收辊32回收的线电极12由未图示的料斗进行回收。
上述的送出辊20、引导管22、供给侧线引导件24、回收侧线引导件30、回收辊32沿着上下方向(重力发挥作用的铅垂方向)配置在直线上。因此,从送出辊20送出直至被回收辊32回收的线电极12沿着铅垂方向被送出。若线电极12被回收辊32回收,则对该线电极12赋予规定的张力。
线放电加工机10进一步具备线切断装置40、气流产生装置42、挠曲检测器44、张力检测器46以及控制装置48。
线切断装置40例如设置于引导管22与供给侧线引导件24之间,切断线电极12。该线切断装置40也可以由控制装置48进行控制。此外,在图1中,例示了使用切割工具切断线电极12的线切断装置40,但线切断装置40的切断方法也可以是其他的切断方法。例如,也可以使用如下切断方法:通过向切断线电极12的位置局部地施加电流而施加热并实施退火处理,之后通过对线电极12施加扭矩而切断被实施了退火处理的位置。
气流产生装置42是在引导管22的插通孔22a产生压缩空气的流动的装置,具有空压机50、供给管52以及三通阀54。空压机50生成压缩空气,将所生成的压缩空气向供给管52排出。
供给管52将从空压机50排出的压缩空气导向引导管22的插通孔22a。该供给管52具有连通空压机50与三通阀54的主管52a、连通三通阀54与引导管22的上侧空气口23a的第一支管52b以及连通三通阀54与引导管22的下侧空气口23b的第二支管52c。
上侧空气口23a形成于插通孔22a的线电极12的入口侧,位于与该线电极12的入口不同的部位,并且与插通孔22a连通。下侧空气口23b形成于插通孔22a的线电极12的出口侧,位于与该线电极12的出口不同的部位,并且与插通孔22a连通。
三通阀54连通主管52a与第一支管52b或者第二支管52c,由控制装置48进行控制。在三通阀54连通主管52a与第一支管52b的情况下,空压机50生成的压缩空气从引导管22的上侧空气口23a注入插通孔22a。插通孔22a的比上侧空气口23a靠上侧的部位相比上侧空气口23a与下侧空气口23b之间变窄,与上侧空气口23a的下侧相比,上侧的空气阻力变高。因此,压缩空气沿着与线电极12的送出方向相同的顺方向在插通孔22a流动。
与此相对,在三通阀54连通主管52a与第二支管52c的情况下,空压机50生成的压缩空气从引导管22的下侧空气口23b注入插通孔22a。插通孔22a的比下侧空气口23b靠下侧的部位相比下侧空气口23b与上侧空气口23a之间变窄,与下侧空气口23b的上侧相比,下侧的空气阻力变高。因此,压缩空气沿着与线电极12的送出方向相反的逆方向在插通孔22a流动。
这样,气流产生装置42能够将在引导管22的插通孔22a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顺方向与逆方向。
挠曲检测器44对线电极12的挠曲进行检测。该挠曲检测器44在图1中设置于送出辊20与引导管22之间,但也可以设置于其他的位置。挠曲检测器44检测出的检测结果输出至控制装置48。
张力检测器46对接线的线电极12的张力进行检测。该张力检测器46在图1中设置于送出辊20的上游侧,但也可以设置于其他的位置。张力检测器46检测出的检测结果输出至控制装置48。
控制装置48具有CPU等的处理器与存储程序的存储器等,该处理器执行存储于存储器的程序,由此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控制装置48发挥功能。控制装置48是适当地控制线放电加工机10的各个部分(供给侧马达26、回收侧马达34以及气流产生装置42)的计算机。
控制装置48在加工开始时或者基于线切断装置40的线电极12的切断时以后开始自动接线处理。即,控制装置48控制气流产生装置42,在引导管22的插通孔22a产生压缩空气的顺方向的流动。具体而言,控制装置48在控制三通阀54而使主管52a与第一支管52b连通后,驱动空压机50,由此能够在引导管22的插通孔22a产生压缩空气的顺方向的流动。
在这种状态下,控制装置48控制供给侧马达26而使送出辊20旋转,由此对加工对象物W送出从绕线管供给的线电极12。
这样,控制装置48一边产生在引导管22的插通孔22a沿顺方向流动的压缩空气,一边向加工对象物W送出线电极12。由此,控制装置48能够通过压缩空气一边抑制线电极12的松弛一边使线电极12行进。因此,容易将线电极12插通于加工对象物W的加工开始孔wa或者加工槽wb。
此外,为了回收通过加工对象物W的加工开始孔wa或者加工槽wb的线电极12,控制装置48在被送出辊20送出的线电极12到达回收辊32之前,控制回收侧马达34,使回收辊32旋转。
另外,就控制装置48而言,在开始了自动接线处理的情况下,基于挠曲检测器44和张力检测器46的输出,监视自动接线时的线电极12的挠曲和张力。“在自动接线时”是指,从为了开始线电极12的自动接线而送出辊20将线电极12向下方送出的开始时机至线电极12被送出预定长度的时机的时间。预定长度是至少从送出辊20至回收辊32的距离的长度。若将线电极12向下方送出至少从送出辊20至回收辊32的距离的长度,则线电极12被回收辊32回收,并对线电极12赋予规定的张力。因此,控制装置48能够基于张力检测器46的输出来判断自动接线已成功。
具体而言,在线电极12被送出规定长度的期间,在由挠曲检测器44未检测到线电极12的挠曲的状态下且由张力检测器46检测到阈值以上的张力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8判断为自动接线已成功。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48使气流产生装置42、供给侧马达26和回收侧马达34停止,由此使自动接线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线电极12被送出规定长度的期间,在由挠曲检测器44检测到线电极12的挠曲的情况下,因线电极12未插通于加工对象物W的加工开始孔wa或者加工槽wb等的重要因素,而使线电极12的前端与加工对象物W等物体抵碰。在该情况下,控制装置48开始重试处理。
即,控制装置48控制供给侧马达26和回收侧马达34,使送出辊20和回收辊32停止。在这种状态下,控制装置48控制气流产生装置42,将在引导管22的插通孔22a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方向交替地切换为逆方向与顺方向。
具体而言,控制装置48控制三通阀54而将与供给管52的主管52a连通的支管交替地切换为第二支管52c与第一支管52b,由此能够将在引导管22的插通孔22a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方向交替地切换为逆方向与顺方向。此外,该切换动作例如在1秒内进行多次。
由此,控制装置48能够使线电极12的前端不规则地进行微动。因此,即使线电极12的前端因线电极12未插通于加工对象物W的加工开始孔wa或者加工槽wb等的重要因素而与加工对象物W等的物体抵碰,也容易使线电极12插通于加工开始孔wa或者加工槽wb。
在由挠曲检测器44未检测到挠曲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8控制气流产生装置42而使在引导管22的插通孔22a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方向维持为顺方向,由此结束重试处理。之后,控制装置48控制供给侧马达26而使送出辊20再次旋转,重新送出线电极12,由此重新进行自动接线处理。
另一方面,即使将压缩空气的方向交替地切换为逆方向与顺方向的切换数超过预定次数,在由挠曲检测器44一直能够检测到线电极12的挠曲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8判断为自动接线已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48使气流产生装置42停止,由此结束重试处理和自动接线处理。此外,在自动接线已失败的情况下,通过线切断装置40来切断线电极12,根据需要再次执行自动接线处理。
[自动接线方法]
接下来,对线放电加工机10的自动接线方法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线放电加工机10的控制装置48执行的自动接线处理的流动的流程图。
在步骤S1中,控制装置48以在引导管22的插通孔22a产生压缩空气的顺方向的流动的方式控制气流产生装置42,进入步骤S2。在步骤S2中,控制装置48控制供给侧马达26而使送出辊20旋转,由此开始送出线电极12。另外,控制装置48控制回收侧马达34而使回收辊32旋转,进入步骤S3。
在步骤S3中,控制装置48判定是否由挠曲检测器44检测到线电极12的挠曲,在未检测到线电极12的挠曲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
在步骤S4中,控制装置48判定自动接线是否已成功。这里,在线电极12以未挠曲的状态被回收辊32回收且由张力检测器46检测到阈值以上的张力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8判定为自动接线已成功。与此相对,在线电极12仍未被回收辊32回收且未检测到阈值以上的张力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8判定为自动接线仍未成功,返回步骤S3,基于挠曲检测器44的输出监视线电极12的挠曲。
在步骤S3中,控制装置48在检测到线电极12的挠曲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而执行重试处理。该重试处理的动作后述。控制装置48在通过执行重试处理而未检测出线电极12的挠曲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在即使执行重试处理,在一直能够检测出线电极12的挠曲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6。
在步骤S6中,控制装置48使气流产生装置42停止并进入步骤S7,在步骤S7中,控制供给侧马达26而使送出辊20停止,由此停止送出线电极12。由此,结束自动接线处理。
接下来,对重试处理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步骤S5的重试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在步骤S11中,控制装置48控制供给侧马达26和回收侧马达34,使送出辊20和回收辊32停止,由此停止送出线电极12,进入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控制装置48以压缩空气在引导管22的插通孔22a向逆方向流动的方式控制气流产生装置42,在步骤S13中,以压缩空气在该插通孔22a向顺方向流动的方式控制气流产生装置42。之后,控制装置48进入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控制装置48判定是否由挠曲检测器44未检测到的线电极12的挠曲,在未检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5。在步骤S15中,控制装置48控制供给侧马达26和回收侧马达34,使送出辊20和回收辊32再次旋转,由此重新送出线电极12。由此,控制装置48结束重试处理,进入步骤S4(参照图2)。
另一方面,在步骤S14中,在一直能够检测到线电极12的挠曲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8进入步骤S16,判定重试动作是否超过预定次数。此外,重试动作是通过步骤S12和步骤S13的处理将在插通孔22a产生的压缩空气的流动切换为逆方向与顺方向的动作,步骤S12和步骤S13的处理相当于一次重试动作。
在重试动作未超过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8返回步骤S12,依次执行步骤S12和步骤S13,由此将压缩空气的方向交替地切换为顺方向与逆方向。与此相对,在重试动作超过了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8判断为自动接线已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48结束重试处理,进入步骤S6(参照图2)。
[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气流产生装置42进行如下控制:在自动接线时检测到线电极12的挠曲的情况下,停止送出线电极12,将在引导管22的插通孔22a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逆方向之后切换为顺方向。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压缩空气使线电极12的前端不规则地进行微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压缩空气来重试使因从加工开始孔wa或者加工槽wb脱落等的重要因素而与加工对象物W等物体抵碰并挠曲的线电极12插通于该加工开始孔wa或者加工槽wb。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控制供给侧马达26并交替地反复线电极12的倒卷和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不需要从起动扭矩至成为额定扭矩的马达的驱动时间而进行重试。其结果,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缩短自动接线所需的时间。
此外,在控制供给侧马达26并交替地反复线电极12的倒卷和送出的情况下,线电极12容易在相同的位置规则地上下移动。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线电极12的前端因压缩空气的粘性而在不同的位置不规则地进行微动。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与控制供给侧马达26并交替地反复线电极12的倒卷和送出的情况相比,容易相对于加工开始孔wa或者加工槽wb插通线电极12。
另外,与控制供给侧马达26并交替地反复线电极12的倒卷和送出的情况相比,处于线电极12的前端微动时的移动宽度较小的趋势。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以使线电极12的前端进行微振动的方式使线电极12的前端在短时间内细微且不规则地进行微动,由此一边缩短自动接线所需的时间,一边容易将线电极12插通于加工开始孔wa或者加工槽wb。
〔变形例〕
以上,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例子,说明了上述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当然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施加多样的变更或者改进。施加了上述的变更或者改进的形态也能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的情况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明确。
[变形例1]
图4是表示扩大了图1的一部分的变形例1的线放电加工机的图。此外,与在上述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变形例1的线放电加工机10的气流产生装置42进一步具有湍流产生部56。湍流产生部56使压缩空气的流动紊乱,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于引导管22的下侧空气口23b。
图5是表示湍流产生部56的构成例的第一图。图5所示的湍流产生部56具有大致卵形弧状的主体部56a和形成于该主体部56a的流路部56b。流路部56b是在主体部56a的短径侧凹陷的部位。在主体部56a的长径侧的表面形成有螺纹槽56c。该螺纹槽56c与形成于包围下侧空气口23b的引导管22的壁的螺纹牙对应。
因此,图5所示的湍流产生部56能够螺纹固定于包围下侧空气口23b的引导管22的壁。在这种状态下,在包围下侧空气口23b的引导管22的壁与设置于该下侧空气口23b的湍流产生部56的流路部56b之间形成有空隙,压缩空气通过该空隙。此外,流路部56b通过沿着螺纹槽56c使主体部56a移动,由此能够位移。
代替图5所示的湍流产生部56,也能够应用图6所示的湍流产生部56或者图7所示的湍流产生部56。图6和图7所示的湍流产生部56具有圆柱状的主体部56d和形成于该主体部56d的流路部56e。
主体部56d能够在包围下侧空气口23b的引导管22的壁滑动,并且以这种状态嵌入于下侧空气口23b。因此,能够通过使主体部56d滑动而使流路部56e位移。该流路部56e是从主体部56d的一端面贯通至另一端面的部位。就该部位的剖面形状而言,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呈圆形状,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呈扇状,但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另外,流路部56e的数量在图6和图7所示的例子中为三个,但可以为三个以外的多个,也可以为单个。
在变形例1的线放电加工机10中,将湍流产生部56设置于引导管22的下侧空气口23b,由此能够以分散的方式扰乱从空压机50经由第二支管52c流入下侧空气口23b的压缩空气,从而产生湍流。因此,能够利用通过湍流产生部56的流路部56b向引导管22的插通孔22a流动的压缩空气,使线电极12的前端更加不规则地进行微动。
此外,湍流产生部56例如也可以是从包围下侧空气口23b的引导管22的壁朝向下侧空气口23b的内部突出的突起等图5~图7所示的结构以外的结构。
另外,湍流产生部56设置于引导管22的下侧空气口23b,但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支管52c。总之,湍流产生部56只要设置于压缩空气从插通孔22a的线电极12的出口侧被注入之前供压缩空气流动的流路上即可。具体而言,该流路是从空压机50至下侧空气口23b的流路。但是,为了使线电极12的前端更加不规则地进行微动,优选设置于下侧空气口23b。
[变形例2]
图8是表示变形例2的线放电加工机10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此外,与在上述说明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适当地省略重复的说明。
变形例2的线放电加工机10具有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气流产生装置42不同的气流产生装置42A。在该气流产生装置42A上追加有喷射器60。该喷射器60经由第二支管52c与三通阀54连通,经由连通管60a与第一支管52b连通。
在该气流产生装置42A中,在三通阀54连通主管52a与第一支管52b的情况下,空压机50所生成的压缩空气从引导管22的上侧空气口23a注入插通孔22a。因此,压缩空气沿着与线电极12的送出方向相同的顺方向在插通孔22a流动。
与此相对,在三通阀54连通主管52a与第二支管52c的情况下,空压机50所生成的压缩空气经由喷射器60向外部排出。伴随着这种排出,引导管22的空气(压缩空气)向逆方向在插通孔22a流动,从上侧空气口23a经由连通管60a被喷射器60吸引。
这样,变形例2的气流产生装置42A以压缩空气在插通孔22a向逆方向流动的方式从该插通孔22a的线电极12的入口侧吸引插通孔22a的内部的空气。
因此,变形例2的气流产生装置42A能够与从插通孔22a的线电极12的出口侧注入压缩空气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气流产生装置42相同地,将在插通孔22a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顺方向和逆方向的任一个。
[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送出辊20、引导管22、供给侧线引导件24、回收侧线引导件30以及回收辊32从线送出方向的上游侧按顺序沿着重力发挥作用的铅垂方向配置于直线上。但是,送出辊20、引导管22、供给侧线引导件24、回收侧线引导件30以及回收辊32也可以从线送出方向的上游侧按顺序沿着与重力发挥作用的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于直线上。
[变形例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自动接线的成功或者失败的判定方法,采用线电极12是否以不挠曲的状态被回收辊32回收且由张力检测器46检测到阈值以上的张力进行判定的方法。但是,作为自动接线的成功或者失败的判定方法,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
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判定方法:在通过设置于比回收辊32更靠线送出方向的下游侧的检测板检测到线电极12的接触的情况下,判定为自动接线成功,在通过该检测板未检测到线电极12的接触的情况下,判定为自动接线失败。此外,也可以并用该判定方法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判定方法。
[变形例5]
也可以将上述变形例1~4在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任意地组合。
〔技术思想〕
以下,记载能够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掌握的技术思想。
[第一技术思想]
线放电加工机10具备:送出辊20,其朝向加工对象物W送出线电极12;回收辊32,其对通过了加工对象物W的线电极12进行回收;引导部件22,其设置于从送出辊20朝向加工对象物W送出线电极12的路径,形成有供线电极12插通的插通孔22a;气流产生装置42、42A,其在插通孔22a产生压缩空气的流动,能够将在插通孔22a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与线电极12的送出方向相同的顺方向和与线电极12的送出方向相反的逆方向;挠曲检测器44,其对线电极12的挠曲进行检测;以及控制装置48,其对气流产生装置42、42A进行控制,以便当自动接线时,在插通孔22a产生压缩空气的顺方向的流动,在通过挠曲检测器44检测到挠曲的情况下,将在插通孔22a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逆方向之后切换为顺方向。
由此,通过压缩空气使线电极12的前端不规则地进行微动,由此能够重试线电极12相对于加工对象物W的加工开始孔wa或者加工槽wb的插通。因此,与控制马达并交替地反复线电极12的倒卷和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不需要从起动扭矩至成为额定扭矩的马达的驱动时间而进行重试。其结果,能够缩短自动接线所需的时间。
在通过挠曲检测器44检测到挠曲的情况下,控制装置48也可以将在插通孔22a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方向交替地切换为逆方向和顺方向,直至挠曲检测器44检测不到的挠曲为止。由此,即使切换次数较多,与控制马达并交替地反复线电极12的倒卷和送出的情况相比,也能够缩短自动接线所需的时间。
气流产生装置42、42A也可以以使压缩空气在插通孔22a向逆方向流动的方式从插通孔22a的线电极12的出口侧注入压缩空气。
气流产生装置42也可以具有湍流产生部56,该湍流产生部56设置于压缩空气从插通孔22a的线电极12的出口侧被注入之前压缩空气所流动的流路上,使压缩空气紊乱。这样,能够使线电极12的前端更加不规则地进行微动。
湍流产生部56也可以在插通孔22a的线电极12的出口侧设置于形成在与线电极12的出口不同的位置的空气口23b。这样,能够使线电极12的前端更加不规则地进行微动。
气流产生装置42A也可以以使压缩空气在插通孔22a朝向逆方向流动的方式从插通孔22a的线电极12的入口侧吸引插通孔22a的内部的空气。
[第二技术思想]
自动接线方法是对线电极12进行自动接线的线放电加工机10的自动接线方法。线放电加工机10具备:送出辊20,其朝向加工对象物W送出线电极12;回收辊32,其对通过了加工对象物W的线电极12进行回收;引导部件22,其设置于从送出辊20朝向加工对象物W送出线电极12的路径,形成有供线电极12插通的插通孔22a;以及气流产生装置42、42A,其在插通孔22a产生压缩空气的流动,能够将在插通孔22a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与线电极12的送出方向相同的顺方向和与线电极12的送出方向相反的逆方向。自动接线方法包括:第一步骤S1,以在插通孔22a产生压缩空气的顺方向的流动的方式控制气流产生装置42、42A;第二步骤S3,对线电极12的挠曲进行检测;以及第三步骤S5,在检测到线电极12的挠曲的情况下,以将在插通孔22a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逆方向之后切换为顺方向的方式对气流产生装置42、42A进行控制。
据此,通过压缩空气使线电极12的前端不规则地进行微动,由此能够重试线电极12插通于加工对象物W的加工开始孔wa或者加工槽wb。因此,与控制马达并交替地反复线电极12的倒卷和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不需要从起动扭矩至成为额定扭矩的马达的驱动时间而进行重试。其结果,能够缩短自动接线所需的时间。
第三步骤S5也可以在由挠曲检测器44检测到挠曲的情况下,将在插通孔22a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方向交替地切换为逆方向和顺方向,直至挠曲检测器44检测不到的挠曲为止。由此,即使切换次数较多,与控制马达并交替地反复线电极12的倒卷和送出的情况相比,也能够缩短自动接线所需的时间。
气流产生装置42、42A也可以以压缩空气在插通孔22a向逆方向流动的方式从插通孔22a的线电极12的出口侧注入压缩空气。
气流产生装置42也可以具有湍流产生部56,该湍流产生部56设置于压缩空气从插通孔22a的线电极12的出口侧被注入之前压缩空气所流动的流路上,使压缩空气紊乱。这样一来,能够使线电极12的前端更加不规则地进行微动。
湍流产生部56也可以在插通孔22a的线电极12的出口侧设置于形成在与线电极12的出口不同的位置的空气口23b。这样一来,能够使线电极12的前端更加不规则地进行微动。
气流产生装置42A也可以以压缩空气在插通孔22a向逆方向流动的方式从插通孔22a的线电极12的入口侧吸引插通孔22a的内部的空气。

Claims (6)

1.一种线放电加工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送出辊,其朝向加工对象物送出线电极;
回收辊,其对通过了所述加工对象物的所述线电极进行回收;
引导部件,其设置于从所述送出辊朝向所述加工对象物送出所述线电极的路径,形成有供所述线电极插通的插通孔;
气流产生装置,其在所述插通孔产生压缩空气的流动,能够将在所述插通孔流动的所述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与所述线电极的送出方向相同的顺方向和与所述线电极的送出方向相反的逆方向;
挠曲检测器,其对所述线电极的挠曲进行检测;以及
控制装置,其对所述气流产生装置进行控制,以便当自动接线时,在所述插通孔产生所述压缩空气的所述顺方向的流动,在通过所述挠曲检测器检测到挠曲的情况下,将在所述插通孔流动的所述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所述逆方向之后切换为所述顺方向,
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在将流经所述插通孔的所述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所述逆方向的情况下从所述插通孔的线电极的出口侧注入所述压缩空气,该气流产生装置具有湍流产生部,所述湍流产生部设置于所述压缩空气从所述插通孔的线电极的出口侧被注入之前所述压缩空气所流动的流路上,使所述压缩空气紊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在通过所述挠曲检测器检测到挠曲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将在所述插通孔流动的所述压缩空气的方向交替地切换为所述逆方向和所述顺方向,直至所述挠曲检测器检测不到挠曲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湍流产生部在所述插通孔的线电极的出口侧设置于形成在与所述线电极的出口不同的位置的空气口。
4.一种线放电加工机的自动接线方法,对线电极进行自动接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放电加工机具备:
送出辊,其朝向加工对象物送出所述线电极;
回收辊,其对通过了所述加工对象物的所述线电极进行回收;
引导部件,其设置于从所述送出辊朝向所述加工对象物送出所述线电极的路径,形成有供所述线电极插通的插通孔;以及
气流产生装置,其在所述插通孔产生压缩空气的流动,能够将在所述插通孔流动的所述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与所述线电极的送出方向相同的顺方向和与所述线电极的送出方向相反的逆方向,
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在将流经所述插通孔的所述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所述逆方向的情况下从所述插通孔的线电极的出口侧注入所述压缩空气,该气流产生装置具有湍流产生部,所述湍流产生部设置于所述压缩空气从所述插通孔的线电极的出口侧被注入之前所述压缩空气所流动的流路上,使所述压缩空气紊乱,
所述线放电加工机的自动接线方法包括:
第一步骤,以在所述插通孔产生所述压缩空气的所述顺方向的流动的方式控制所述气流产生装置;
第二步骤,对所述线电极的挠曲进行检测;以及
第三步骤,在检测到所述线电极的挠曲的情况下,以将在所述插通孔流动的所述压缩空气的方向切换为所述逆方向之后切换为所述顺方向的方式对所述气流产生装置进行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的自动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就所述第三步骤而言,在检测到所述线电极的挠曲的情况下,将在所述插通孔流动的所述压缩空气的方向交替地切换为所述逆方向和所述顺方向,直至检测不到所述线电极的挠曲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线放电加工机的自动接线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湍流产生部在所述插通孔的线电极的出口侧设置于形成在与所述线电极的出口不同的位置的空气口。
CN201811619381.6A 2017-12-28 2018-12-28 线放电加工机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自动接线方法 Active CN1099678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52888A JP6687593B2 (ja) 2017-12-28 2017-12-28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および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の自動結線方法
JP2017-252888 2017-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67806A CN109967806A (zh) 2019-07-05
CN109967806B true CN109967806B (zh) 2021-05-04

Family

ID=65010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619381.6A Active CN109967806B (zh) 2017-12-28 2018-12-28 线放电加工机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自动接线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74331B2 (zh)
EP (1) EP3505285A1 (zh)
JP (1) JP6687593B2 (zh)
KR (1) KR102147072B1 (zh)
CN (1) CN109967806B (zh)
TW (1) TWI70681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34415B (zh) * 2019-08-13 2021-08-3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辅助平行电极的线切割弯丝检测方法
CN111014859B (zh) * 2019-11-29 2021-02-12 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寿命收丝系统自动穿丝检测结构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9856A (en) * 1982-11-08 1986-12-16 Inoue-Japax Research Incorporated Traveling-wire backing support EDM method and apparatus
JPH01127225A (ja) * 1987-11-10 1989-05-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ワイヤ放電加工装置
US5045662A (en) * 1989-02-23 1991-09-0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wire fee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discharge machining
CN102233463A (zh) * 2010-04-27 2011-11-09 王丕文 线切割加工机之绕线系统及其供线方法
JP2012130973A (ja) * 2010-12-20 2012-07-12 Sodick Co Ltd ワイヤカット放電加工装置
CN103442836A (zh) * 2011-03-23 2013-12-11 株式会社沙迪克 线放电加工装置
CN106029275A (zh) * 2014-02-20 2016-10-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线放电加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1306241C (en) * 1988-08-11 1992-08-11 Nobuo Araki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serting thread into tube
DE19963416C1 (de) 1999-12-28 2001-10-25 Agie Sa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inführen einer Bearbeitungselektrode in ein Elektrodenlaufsystem einer Funkenerosionsmaschine
JP4550614B2 (ja) 2005-02-22 2010-09-22 株式会社ソディック ワイヤ電極の挿通方法および自動結線装置
JP5783653B1 (ja) 2014-07-25 2015-09-24 株式会社ソディック ワイヤカット放電加工装置
JP2017035744A (ja) 2015-08-07 2017-02-1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自動結線時にワイヤ電極のたわみを検出するワイヤ放電加工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9856A (en) * 1982-11-08 1986-12-16 Inoue-Japax Research Incorporated Traveling-wire backing support EDM method and apparatus
JPH01127225A (ja) * 1987-11-10 1989-05-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ワイヤ放電加工装置
US5045662A (en) * 1989-02-23 1991-09-0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Automatic wire fee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odischarge machining
CN102233463A (zh) * 2010-04-27 2011-11-09 王丕文 线切割加工机之绕线系统及其供线方法
JP2012130973A (ja) * 2010-12-20 2012-07-12 Sodick Co Ltd ワイヤカット放電加工装置
CN103442836A (zh) * 2011-03-23 2013-12-11 株式会社沙迪克 线放电加工装置
CN106029275A (zh) * 2014-02-20 2016-10-1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线放电加工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90080775A (ko) 2019-07-08
US20190201994A1 (en) 2019-07-04
US10974331B2 (en) 2021-04-13
JP6687593B2 (ja) 2020-04-22
TW201929988A (zh) 2019-08-01
TWI706819B (zh) 2020-10-11
KR102147072B1 (ko) 2020-08-24
CN109967806A (zh) 2019-07-05
EP3505285A1 (en) 2019-07-03
JP2019118960A (ja) 2019-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67806B (zh) 线放电加工机以及线放电加工机的自动接线方法
JP3882751B2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装置のワイヤ電極自動供給装置
US11110532B2 (en) Wire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e and auto wire feeding method
JP5622981B1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装置
JPH0796168B2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装置のワイヤ自動供給装置
TW201919800A (zh) 自動接線方法及金屬線放電加工機
US11033975B2 (en) Wire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e and machining condition adjustment method
CN106029274B (zh) 线放电加工装置
CN107790831B (zh) 线放电加工机
JP5479421B2 (ja) ワイヤ電極切断装置
JP3623363B2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におけるワイヤ送り装置
CN112296461A (zh) 线放电加工机以及控制方法
JP2003103418A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ワイヤ放電加工機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ワイヤ放電加工機制御用プログラム
CN115666837B (zh) 线电极回收装置及线放电加工装置
JPS60236980A (ja) 糸検査機における糸条供給装置
JP2005329526A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
JPH07328848A (ja) 放電加工機
JP2005329524A (ja) ワイヤ放電加工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