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709728B - 电动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709728B
CN107709728B CN201680035005.5A CN201680035005A CN107709728B CN 107709728 B CN107709728 B CN 107709728B CN 201680035005 A CN201680035005 A CN 201680035005A CN 107709728 B CN107709728 B CN 1077097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hell
electric actuator
gear
output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350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709728A (zh
Inventor
山中哲尔
河野尚明
岛田广树
柳田悦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7097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7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7097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7097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4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 F16K31/047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otor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means between the motor and the valve, e.g. lost motion means reducing backlash, clutches, brakes or retur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37/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of pumps driven at least for part of the time by exhaust
    • F02B37/12Control of the pumps
    • F02B37/18Control of the pumps by bypassing exhaust from the inlet to the outlet of turbine or to the atmosphere
    • F02B37/183Arrangements of bypass valves or actuators therefor
    • F02B37/186Arrangements of actuators or linkage for bypass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9/00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 F16H19/001Gearings comprising essentially only toothed gears or friction members and not capable of conveying indefinitely-continuing rotary motion for conveying reciprocating or limited rotary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1/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 F16H21/1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all movement being in, or parallel to, a single plane
    • F16H21/44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links or levers, with or without slides all movement being in, or parallel to, a single plane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31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characterised by covers or lids for gearbox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24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ression or reduction of noise or vib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4Gearboxes combined or connected with electric machin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2Measuring direction or magnitude of magnetic fields or magnetic flux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6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Supercharger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壳体(20)具备朝一个方向开口的开口部(α)。在进行组装时,使壳体(20)的开口部(α)朝上。并且,从上方将波形垫圈(38)、电动马达(21)、马达固定用的螺钉进行组装,将第1中间轴杆(31)、第2中间轴杆压入,将下轴承、输出轴杆、第2中间齿轮、第1中间齿轮(27)进行组装。接着,从上方将罩(24)向壳体(20)安装。接着,从上方将致动器操作杆(13)结合到输出轴杆(23)的前端。这样,能够不使壳体(20)反转地进行电动致动器(11)的组装,从而能够提高生产性。

Description

电动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5年6月1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122960号,本公开将其内容公开于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涡轮增压器用的电动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涡轮增压器用的电动致动器的一例,已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电动马达、齿轮减速机、操作杆(lever)、下罩、上罩等组装于将部件进行组装的壳体的电动致动器。
关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动致动器,向壳体组装的部件的组装方向不是固定的。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动致动器中,存在许多使壳体反转而组装的部件。
因此,在电动致动器的组装中途,需要使壳体反转1次甚至几次,电动致动器的组装变得复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496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组装性良好的涡轮增压器用的电动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公开,提供具备壳体、电动马达、平行轴式的齿轮减速机、输出轴杆、罩以及致动器操作杆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壳体具有朝一个方向开口的开口部。电动马达组装于壳体。齿轮减速机被组装于壳体,将电动马达产生的旋转力减速。输出轴杆被组装于壳体,由被齿轮减速机减速后的旋转力进行驱动。罩被组装于壳体,在与该壳体之间形成容纳电动马达和齿轮减速机的空间,使输出轴杆的前端露出到外部。致动器操作杆被固定于露出到罩的外部的输出轴杆的前端,将设置于涡轮增压器的阀进行驱动。在将开口部开口的方向设为上的情况下,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内部组装工序,将电动马达、齿轮减速机以及输出轴杆从上方组装到开口部的内侧;罩组装工序,接续于内部组装工序,将罩从上方组装到壳体;操作杆组装工序,接续于罩组装工序,将致动器操作杆从上方固定到输出轴杆的前端。通过采用本公开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能够不使壳体反转地进行涡轮增压器用的电动致动器的组装。因此,能够提高涡轮增压器用的电动致动器的组装性。
进而,根据本公开,提供通过该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电动致动器。通过该电动致动器,能够实现相对于壳体的部件的单方向组装。因此,能够提供组装性良好的涡轮增压器用的电动致动器。
进而,根据本公开,提供具备壳体、电动马达、平行轴式的齿轮减速机、输出轴杆、罩以及致动器操作杆的电动致动器。壳体具备朝一个方向开口的开口部。电动马达组装于壳体。齿轮减速机组装于壳体,将电动马达产生的旋转力减速。输出轴杆组装于壳体,由被齿轮减速机减速后的旋转力驱动。罩组装于壳体,在与壳体之间形成容纳电动马达和齿轮减速机的空间,使输出轴杆的前端露出到外部。致动器操作杆固定于露出到罩的外部的输出轴杆的前端,将设于涡轮增压器的阀进行驱动。电动马达、齿轮减速机以及输出轴杆通过壳体的开口部而在输出轴杆的轴向上被组装在壳体内,罩将组装有电动马达、齿轮减速机以及输出轴杆的壳体的开口部封闭。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发动机吸排气装置的概略图。
图2是基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涡轮增压器的说明图。
图3是基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俯视图。
图4是基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侧视图。
图5是基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仰视图。
图6是沿图3的VI-VI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3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3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3的IX-IX线的剖视图。
图10A是固定有形成末级齿轮的树脂部件的输出轴杆的立体图,图10B是在树脂部件中被模塑的磁通产生部的立体图,图10C是将输出轴杆从轴向观察的图。
图11是基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尺寸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用于实施公开的实施方式。另外,以下公开的实施方式用于公开一例,本公开当然不限于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基于图1~图10C说明实施方式1。
在搭载于汽车的行驶用的发动机1,设有将吸气向发动机1的汽缸内引导的吸气通路2、和将在汽缸内产生的排放气体向大气中排出的排气通路3。
在吸气通路2的中途,设有涡轮增压器T的吸气压缩机4、和进行向发动机1供给的吸气量的调整的节流阀(throttle valve)5。
在排气通路3的中途,设有涡轮增压器T的排气涡轮6、和进行排放气体的净化的催化剂7。另外,催化剂7是采用整体式(monolithic)构造的周知的三效催化剂(three-waycatalyst),通过升温到活化温度而利用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净化排放气体中含有的有害物质。
排气涡轮6具备通过从发动机1排出的排放气体而被旋转驱动的涡轮叶轮(turbine wheel)6a、和容纳该涡轮叶轮6a的漩涡形状的涡轮壳体6b。
吸气压缩机4具备受到涡轮叶轮6a的旋转力而旋转的压缩机叶轮(compressorwheel)4a、和容纳该压缩机叶轮4a的漩涡形状的压缩机壳体4b。
在涡轮壳体6b,设有使排放气体绕过涡轮叶轮6a而流动的旁通通路8。
旁通通路8将流入到涡轮壳体6b的排放气体直接向涡轮壳体6b的排气出口引导。该旁通通路8设置为能够利用排气旁通阀(wastegate valve)9而开闭。
排气旁通阀9是在涡轮壳体6b的内部被可转动地支承的回转阀(swing valve)。具体而言,排气旁通阀9经由相对于涡轮壳体6b旋转自如地被支承的阀轴10而被转动操作。
该排气旁通阀9在发动机1高速旋转时等调整旁通通路8的开度而控制涡轮增压器T的增压压力(boost pressure)。
此外,排气旁通阀9在刚刚冷启动后等、催化剂7的温度没有达到活化温度时,使旁通通路8全开而进行催化剂7的预热。由此,能够将没有被涡轮叶轮6a夺走热的高温的排放气体向催化剂7引导,能够实施催化剂7的早期预热。
作为将排气旁通阀9转动操作的机构,涡轮增压器T具备电动致动器11。该电动致动器11被进行发动机控制的ECU12通电控制。
电动致动器11以避免排放气体的热影响为目的,被搭载于从排气涡轮6远离的吸气压缩机4。这样,电动致动器11被搭载于从排气旁通阀9远离的位置。因此,在涡轮增压器T,设有用于将电动致动器11的输出向排气旁通阀9传递的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是所谓的四连杆(four-bar linkage),具备被电动致动器11转动操作的致动器操作杆13(actuator lever)、与阀轴10结合的阀操作杆14、和将被施加于致动器操作杆13的转矩向阀操作杆14传递的杆(rod)15。
对电动致动器11进行说明。
电动致动器11构成为,具备安装于吸气压缩机4的壳体20、组装于该壳体20的电动马达21、齿轮减速机22、输出轴杆23、罩24、以及固定于输出轴杆23的前端的致动器操作杆13。
壳体20具备朝一方开口的开口部α。
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将在壳体20中开口部α开口的方向设为上、将反方向设为下进行说明。当然,该上下方向并不限定搭载方向。另外,图3中表示的符号20a是将电动致动器11向吸气压缩机4组装时使用的螺栓插通孔。
壳体20例如由铝等压铸而制造,是无接缝而一体形成的一体品。在该壳体20的上部,安装有罩24,将壳体20的开口部α封闭。
并且,在形成在壳体20与罩24之间的空间β,配置电动马达21、齿轮减速机22等。
电动马达21组装于壳体20。具体而言,电动马达21在被插入到在壳体20的马达插入部20b内形成的马达插入室γ后,通过螺钉等固定于壳体20。包含马达插入部20b的壳体20的外表面直接露出到周围的大气中,能够将由电动马达21产生的热效率良好地向大气散热。电动马达21并没有限定,例如可以是周知的直流马达,也可以是周知的步进马达。
齿轮减速机22组装于壳体20。该齿轮减速机22是平行轴式的,将电动马达21产生的旋转力减速。
具体而言,齿轮减速机22具备被电动马达21驱动的小齿轮(pinion gear)26、被该小齿轮26旋转驱动的第1中间齿轮27、被该第1中间齿轮27旋转驱动的第2中间齿轮28、以及被该第2中间齿轮28旋转驱动的末级齿轮29。小齿轮26、第1中间齿轮27、第2中间齿轮28以及末级齿轮29各自的轴心相互平行地配置。
小齿轮26是小径的外齿轮(external gear),被固定于电动马达21的旋转轴。
第1中间齿轮27是将第1大径齿轮27a和第1小径齿轮27b同芯地设置而成的2重齿轮。该第1中间齿轮27被固定于壳体20的第1中间轴杆31旋转自如地支承。并且,第1大径齿轮27a始终与小齿轮26啮合。
第2中间齿轮28与第1中间齿轮27同样,是将第2大径齿轮28a和第2小径齿轮28b同芯地设置而成的2重齿轮。该第2中间齿轮28被固定于壳体20的第2中间轴杆32旋转自如地支承。并且,第2大径齿轮28a始终与第1小径齿轮27b啮合,第2小径齿轮28b始终与末级齿轮29啮合。
末级齿轮29是固定于输出轴杆23的大径的外齿轮。该末级齿轮29仅设置在规定的转动范围。
另外,输出轴杆23被组装于壳体20的下轴承33和组装于罩24的上轴承34旋转自如地支承。
电动致动器11具备旋转角传感器35,该旋转角传感器35通过检测输出轴杆23的旋转角度而检测输出操作杆13的驱动角度,从而检测排气旁通阀9的开度。
旋转角传感器35为非接触型,具备与输出轴杆23一体地转动的磁通产生部36、和安装于罩24或壳体20的一方而检测磁通产生部36产生的磁通的磁检测部37。并且,由旋转角传感器35检测出的输出轴杆23的旋转角度被向ECU12输出。另外,该旋转角传感器35的详情后述。
ECU12是搭载微型计算机的发动机控制单元,具备将电动致动器11进行通电控制的控制程序。
具体而言,ECU12根据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计算适合于发动机1的运转状态的排气旁通阀9的目标开度。并且,将电动致动器11反馈控制,以使计算出的目标开度与由旋转角传感器35检测出的检测开度一致。当然,该增压压力控制是一例,并不是限定的。
此外,ECU12在刚刚冷启动之后等、催化剂7的实际温度或预测温度没有达到活化温度时,实施催化剂7的早期预热。具体而言,ECU12在进行催化剂7的早期预热时,将排气旁通阀9设定为规定的开度。由此,能够防止排放气体的热被排气旁通阀9夺走。当然,该催化剂7的早期预热控制是一例,不是限定的。
(特征技术1)
对电动致动器1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壳体20,设有朝上方开口的开口部α。在该开口部α的内侧,除了上述的马达插入室γ以外,还设有齿轮减速机22、输出轴杆23等的组装空间。并且,关于直接组装于壳体20的全部的部件,包括电动马达21、齿轮减速机22、输出轴杆23、罩24在内而全部从上方朝向下方组装于壳体20。
对此具体进行说明。
在进行电动致动器11的组装时,以使开口部α朝向上方的方式配置壳体20,实施内部组装工序、罩组装工序以及操作杆组装工序。
内部组装工序是将电动马达21、齿轮减速机22、输出轴杆23从上方向开口部α的内侧进行组装的工序。通过该工序,电动马达21、齿轮减速机22以及输出轴杆23通过壳体20的开口部α而在输出轴杆23的轴向上被组装到壳体20内。
对内部组装工序的详情进行说明。
从上方向马达插入室γ的底部将波形垫圈(wave washer)38装入。该波形垫圈38在马达插入室γ的底部与电动马达21之间被压缩,用于抑制电动马达21的振动。
接着,从上方向马达插入室γ插入电动马达21。
接着,从上方将多个螺钉等螺合于壳体20,将电动马达21固定于壳体20。
从上方将第1中间轴杆31和第2中间轴杆32向壳体20压入。具体而言,在开口部α的内侧的底面,预先形成有用于将第1中间轴杆31压入的第1压入孔39、和用于将第2中间轴杆32压入的第2压入孔40。
并且,向第1压入孔39将第1中间轴杆31压入,并且向第2压入孔40将第2中间轴杆32压入。
从上方将下轴承33向壳体20压入。具体而言,在壳体20,预先形成有用于将下轴承33压入的下轴承孔41。并且,向该下轴承孔41将下轴承33压入。
从上方将输出轴杆23向下轴承33的内侧压入。具体而言,在输出轴杆23,设有末级齿轮29和磁通产生部36。因此,通过将输出轴杆23向下轴承33的内侧压入,末级齿轮29和磁通产生部36也被组装于壳体20。
接着,向第2中间轴杆32组装第2中间齿轮28。接着,向第1中间轴杆31组装第1中间齿轮27。
通过以上,结束内部组装工序。
接着,实施罩组装工序。
罩组装工序是将罩24向壳体20进行组装的工序。
具体而言,从上方将罩24安装于壳体20。此时,向被压入到罩24中的上轴承34的内侧将输出轴杆23压入。
接着,从上方将多个螺栓42螺合于壳体20,将罩24固定于壳体20。
另外,在罩24,设有与电动马达21及磁检测部37进行电连接的连接器43,并且设有磁检测部37。因此,通过将罩24向壳体20进行组装,连接器43与磁检测部37的组装也完成。
通过以上,结束罩组装工序。
接着,实施操作杆组装工序。
操作杆组装工序是从上方将致动器操作杆13固定到输出轴杆23的前端的工序。输出轴杆23与致动器操作杆13的固定技术没有限定,可通过敛缝或焊接来固定。另外,在附图中,表示通过将输出轴杆23的前端敛缝而将致动器操作杆13固定于输出轴杆23的例子。
在致动器操作杆13的转动端,设有与输出轴杆23平行的销44。该销44转动自如地与杆15的端部连结,是将致动器操作杆13的转矩向杆15传递的部件。另外,销44通过敛缝或焊接等结合技术而与致动器操作杆13事先结合。
通过以上,结束操作杆组装工序,电动致动器11的组装完成。
(效果)
本实施方式如上述那样,能够不使壳体20反转地进行用于涡轮增压器T的电动致动器11的组装。
因此,能够提高电动致动器11的组装性,能够抑制电动致动器11的制造成本。
此外,不同于以往技术,能够去除反转组装的部件,因此能够减少电动致动器11的部件个数。通过该部件个数的减少,也能够抑制电动致动器11的成本。
(特征技术2)
在壳体20,如上述那样,设有用于组装电动马达21的马达插入室γ。
在马达插入室γ的上端,设有将插入口γa扩径而成的形状的扩径孔45。该扩径孔45呈与马达插入室γ的轴芯同轴的圆孔形状。
并且,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固定于电动马达21的马达凸缘46嵌入到扩径孔45的内侧,进行电动马达21相对于壳体20的定位。
(效果)
将电动马达21的旋转轴与第1中间轴杆31的轴间间距、第1中间轴杆31与第2中间轴杆32的轴间间距、第2中间轴杆32与输出轴杆23的轴间间距全部由壳体20规定。
因此,能够提高齿轮减速机22的啮合精度。即,能够提高电动致动器11的机械精度。另外,轴间间距是2个轴中心的间隔距离。
(特征技术3)
齿轮减速机22具备将第1大径齿轮27a和第1小径齿轮27b同轴地设置而成的第1中间齿轮27,并具备将第2大径齿轮28a和第2小径齿轮28b同轴地设置而成的第2中间齿轮28。
并且,第1中间齿轮27中,第1小径齿轮27b配置在比第1大径齿轮27a靠下方。同样地,第2中间齿轮28中,第2小径齿轮28b配置在比第2大径齿轮28a靠下方。
(效果)
能够将齿轮减速机22的全部齿轮的轴向尺寸H2限制在电动马达21的轴向的尺寸H1内。由此,能够抑制电动致动器11的轴向尺寸。
此外,齿轮减速机22将电动马达21的输出转矩向下方传递。因此,能够使齿轮减速机22的重心位置与电动马达21的重心位置接近。由此,能够抑制电动致动器11的振幅,能够提高电动致动器11的耐振性。
(特征技术3的关联技术)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树脂设置第1中间齿轮27、第2中间齿轮28、末级齿轮29。
由此,实现齿轮减速机22的轻量化,并能够抑制齿轮减速机22的制造成本。
此外,能够随着齿轮减速机22的轻量化而使电动致动器11轻量化。通过使电动致动器11轻量化,能够进一步提高电动致动器11的耐振性。
(特征技术4)
在壳体20,一体地设有环状的壁47。该壁47形成开口部α的周缘,在壁47的上端组装罩24。
(效果)
形成开口部α的周缘的壁47起到加强肋的作用。因此,能够确保壳体20的强度并实现壳体20的薄壁化。
(特征技术5)
罩24通过树脂材料设置。并且,形成罩24的树脂材料将向电动马达21提供电力的马达端子51进行模塑,并且形成用于进行与外部设备的连接的连接器43。
具体而言,除了马达端子51之外,罩24还将以下部件进行模塑,即:与电动马达21的通电端子21b结合而进行电连接的中继端子52、磁检测部37、与该磁检测部37电连接的传感器端子53、螺栓42所插通的多个金属制的轴环54(collar)、上轴承34被压入的金属制的轴承保持件55。
另外,马达端子51的端部以及传感器端子53的端部在连接器43的内部露出配置。当然,中继端子52的一部分在罩24的背面露出,通过将罩24组装于壳体20,中继端子52与电动马达21的通电端子电连接。
(效果)
在形成罩24的树脂材料中,包含马达端子51在内而将各种电气部件模塑。通过将罩24组装于壳体20,各种电气部件的组装完成。因此,能够提高电动致动器11的组装性。
此外,由构成罩24的树脂形成连接器43。因此,能够抑制构成电动致动器11的部件的数量。
(特征技术5的关联技术)
在罩24,与罩24的成型同时地形成有将垫片(gasket)56组装的垫片槽。另外,垫片56是将壳体20与罩24的抵接部位密封的环状的橡胶件。
(特征技术6)
在形成罩24的树脂材料中,将螺栓42所插通的呈筒状的多个金属制的轴环54模塑。
并且,连接器43设在多个轴环54中的2个轴环54之间。即,在相邻的2个轴环54的中间部位设置连接器43。
(效果)
连接器43被支承在紧固于壳体20的2个螺栓42之间。因此,能够抑制连接器43的振动。由此,即使长期受到车辆振动、发动机振动,也能够避免连接器43的根部等的破损。
(特征技术7)
齿轮减速机22具备平行于输出轴杆23的第1中间轴杆31和第2中间轴杆32。
第1中间轴杆31的下方通过压入而固定于壳体20。此外,第1中间轴杆31的上方被嵌入到形成于罩24的第1凹部61的内侧。
同样,第2中间轴杆32的下方通过压入而固定于壳体20。此外,第2中间轴杆32的上方被嵌入到形成于罩24的第2凹部62的内侧。
另外,第1凹部61和第2凹部62是在罩24的下表面朝下方开口的凹陷部,与罩24的成形同时地形成。
(效果)
能够通过第1凹部61防止第1中间轴杆31的倾倒。同样,能够通过第2凹部62防止第2中间轴杆32的倾倒。即,即使在对齿轮减速机22施加了负载载荷的状态下,也能够保持电动马达21的旋转轴、第1中间轴杆31、第2中间轴杆32、输出轴杆23的轴间间距。由此,即使在施加了负载载荷的状态下,也能够保持齿轮减速机22的啮合性。
此外,由于能够通过第1凹部61防止第1中间轴杆31的倾倒,因此能够将第1中间轴杆31设计为两端被支承的轴。因此,能够使第1中间轴杆31小径化,能够有利于电动致动器11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同样,由于能够通过第2凹部62防止第2中间轴杆32的倾倒,因此能够将第2中间轴杆32设计为两端被支承的轴。因此,能够使第2中间轴杆32小径化,能够有利于电动致动器11的小型化及轻量化。
(特征技术8)
输出轴杆23被组装于壳体20的下轴承33、和组装于罩24的上轴承34旋转自如地支承。
下轴承33和上轴承34分别如图9所示那样,采用通过由橡胶件设置的密封件63c将内座圈(inner race)63a与外座圈(outer race)63b之间密封的球轴承(ball bearing)63。
下轴承33的外周面被压入壳体20。此外,在下轴承33的内周,输出轴杆23被压入。
上轴承34的外周面被压入罩24。详细而言,上轴承34的外周面被压入到模塑在罩24中的轴承保持件55。此外,在上轴承34的内周,输出轴杆23被压入。
(效果)
通过这样设计,能够确保电动致动器11的防水性。具体而言,即使上轴承34或下轴承33沾水,也能够通过上轴承34或下轴承33来避免水浸入到致动器的内部中的不良情况。
(特征技术9)
在壳体20中将下轴承33压入的下轴承孔41处,设有限制下轴承33向下方的移动的下凸边41a。
该下凸边41a是将下轴承孔41的下端缩径而成的阶差部,与壳体20一体地设置。
同样,在罩24中将上轴承34压入的上轴承孔64处,也设有限制上轴承34向上方的移动的上凸边64a。
本实施方式中,上轴承34被压入的对象物是被模塑在罩24中的轴承保持件55。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上轴承孔64设于轴承保持件55。并且,上凸边64a是对将上轴承34压入的上轴承孔64的上端进行缩径而成的阶差部,与轴承保持件55一体地设置。
(效果)
通过在壳体20设置下凸边41a,下轴承33的定位变得容易。
同样,通过在轴承保持件55设置上凸边64a,上轴承34的定位变得容易。
由此,能够提高下轴承33和上轴承34的组装性。
(特征技术10)
在下轴承孔41的内周面,形成有限制被压入到壳体20中的下轴承33向上方的移动的多个下部分敛缝部41b。
同样,在上轴承孔64的内周面,形成有限制被压入到轴承保持件55中的上轴承34向下方的移动的多个上部分敛缝部64b。
下部分敛缝部41b及上部分敛缝部64b是使形成壳体20或轴承保持件55的金属的一部分局部地塑性变形而形成突起的技术。
对壳体20完成组装的下轴承33被下凸边41a和下部分敛缝部41b固定。
同样,对罩24完成组装的上轴承34被上凸边64a和下部分敛缝部64b固定。
因此,即使在输出轴杆23上施加了轴向的载荷,也能够防止下轴承33和上轴承34的轴向的错位,能够防止输出轴杆23的轴向的错位。
(特征技术11)
形成于罩24的上轴承34的上轴承孔64被致动器操作杆13覆盖。即,上凸边64a的内侧被致动器操作杆13保护。
具体而言,在致动器操作杆13,设有供输出轴杆23插入的贯通孔13a。另一方面,致动器操作杆13具备呈与贯通孔13a同芯的圆弧的外缘。并且,该圆弧的直径设计得比上凸边64a的内径尺寸大。
通过这样设计,上凸边64a和上轴承34被致动器操作杆13覆盖。换言之,上凸边64a的内缘在将电动致动器11从上方观察的情况下被致动器操作杆13遮蔽。
(效果)
考虑通过高压清洗等而高压的水接触到电动致动器11的上表面的情况。该情况下,致动器操作杆13保护水的浸入路径,因此即使高压的水接触也能够避免水浸入到电动致动器11的内部中的不良情况。
(特征技术12)
在致动器操作杆13的转动端,设有与输出轴杆23平行的销44。该销44向致动器操作杆13的上方延伸。并且,销44和杆15在致动器操作杆13的上侧被连结。
这里,将致动器操作杆13的上表面的设有销44的部位设为销端面A。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将销端面A设在比输出轴杆23的上端B靠上的位置。
具体而言,在致动器操作杆13的径向的中间部位,设有相对于与输出轴杆23结合的根侧使销端面A成为上方的阶差部C。
(效果)
通过这样设置,杆15不干扰输出轴杆23。即,无论将杆15相对于销44配置在哪个方向,也不会有杆15触碰到输出轴杆23的不良情况。
因此,能够提高电动致动器11对涡轮增压器T的搭载性。
(特征技术13)
电动致动器11具备对输出轴杆23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旋转角传感器35。
该旋转角传感器35具备与输出轴杆23一体地转动的磁通产生部36、以及安装于罩24或壳体20的一方而检测磁通产生部36产生的磁通的磁检测部37。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将磁检测部37设于罩24的例子。
(特征技术14)
在输出轴杆23的周围,分别存在设置齿轮减速机22的末级齿轮29的齿轮范围θ1、和设置磁通产生部36的检测范围θ2。
齿轮范围θ1和检测范围θ2在输出轴杆23的周围的径向(radial)方向上设在分别不同的范围。即,齿轮范围θ1和检测范围θ2以在径向方向上不重合的方式设置。
(效果)
近年来,伴随排放气体的限制强化,要求监视在涡轮增压器T中使用的阀类的开度。具体而言,要求监视本实施方式的排气旁通阀9的开度、或不同于本实施方式的可变流量式的喷嘴阀及切换阀的动作状态。因此,需要向电动致动器11搭载旋转角传感器35。
但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内容中,没有搭载旋转角传感器35。因此,当对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搭载旋转角传感器35,会导致电动致动器11的大型化。
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11在从输出轴杆23的轴芯偏离的位置配置旋转角传感器35。由此,不在输出轴杆23的轴端配置旋转角传感器35也可以。因此,即使对电动致动器11搭载旋转角传感器35,也不会导致电动致动器11的轴向的增大。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利用不设置末级齿轮29的转动空间来配置磁通产生部36。由此,不会导致电动致动器11的大型化而能够对电动致动器11搭载旋转角传感器35。
(特征技术15)
相比于齿轮范围θ1,检测范围θ2在径向方向上较大地设置。
另外,检测范围θ2是磁检测部37在磁通产生部36产生的磁通的作用下输出的信号相对于输出轴杆23的角度变化单调增减的范围。
(效果)
对应于排气旁通阀9所要求的动作角而设定齿轮范围θ1。因此,排气旁通阀9的动作范围被限定在齿轮范围θ1。
因此,通过将检测范围θ2设置得比齿轮范围θ1大,能够可靠地通过旋转角传感器35来检测排气旁通阀9的动作角的整个范围。
(特征技术16)
将输出轴杆23的轴芯延伸的方向设为轴向。
将磁通产生部36的轴向的厚度尺寸设为磁通部厚度H3。
将末级齿轮29的轴向的厚度尺寸设为末级厚度H4。
本实施方式中,磁通部厚度H3设置在末级厚度H4的范围内。
(效果)
由此,不具有磁通产生部36使电动致动器11的轴向尺寸增大的不良情况。即,不会导致电动致动器11的大型化而能够对电动致动器11搭载旋转角传感器35。
(特征技术17)
磁通部厚度H3的轴向的中心H3C设在末级厚度H4的轴向的中心H4C之下。
(效果)
由此,能够使磁通产生部36接近于壳体20的开口部α的底面。即,能够使磁通产生部36接近于输出轴杆23的下侧的支承部位。
因此,即使输出轴杆23以下轴承33的中心为起点而晃动,也能够抑制磁通产生部36的晃动。因此,能够提高旋转角传感器35的角度检测精度,能够提高可靠性。
(特征技术18)
末级厚度H4的中心H4C设在下轴承33与上轴承34的轴向的距离H5的中心H5C之下。
(效果)
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使末级齿轮(输出齿轮)29接近于壳体20中的开口部α的底面。即,能够使末级齿轮29接近于下轴承33。
由此,能够使输出轴杆23难以因作用于末级齿轮29的转矩而挠曲。通过抑制输出轴杆23的挠曲,能够抑制由输出轴杆23的挠曲带来的磁通产生部36的晃动。因此,能够提高旋转角传感器35的角度检测精度,能够提高可靠性。
(特征技术19)
磁通产生部36的半径方向的尺寸即传感器半径r1被设置为,与末级齿轮29的半径方向的尺寸即齿轮半径r2相同,或比齿轮半径r2小。即,设为r1≤r2的关系。
(效果)
在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那样将磁通产生部36配置在输出轴杆23的周围的情况下,通过使传感器半径r1较大,能够提高磁检测部37的位置的检测精度。但是,当超过齿轮半径r2而增大传感器半径r1,则电动致动器11的体积增大。
相对于此,通过设置成使传感器半径r1与齿轮半径r2相同或使传感器半径r1比齿轮半径r2小,能够避免电动致动器11的大型化。即,能够不导致电动致动器11的大型化而向电动致动器11搭载旋转角传感器35。
特别是,通过将传感器半径r1设置为与齿轮半径r2相同,能够实现电动致动器11的小型化并且使磁检测部37的检测精度最大。
(特征技术20)
磁通产生部36被模塑在形成末级齿轮的树脂部件中,将2个永磁铁71和2个磁性体金属制的磁轭72组合而形成闭磁路。2个磁轭72将呈曲率半径不同的圆弧形状的2个磁轭72组合而设置。
永磁铁71的种类没有限定,例如可以是稀土类磁铁,也可以是铁氧体磁铁。
2个磁轭72呈曲率半径不同的圆弧形状,例如通过将铁的薄板冲压得到的零件而设置。并且,2个磁轭72在其两端各夹着1个永磁铁71。
在2个磁轭72之间,形成供磁检测部37插入的圆弧状的圆弧间隙δ。该圆弧间隙δ是与输出轴杆23的轴中心同芯的圆弧。2个磁轭72的对置宽度在径向方向上被设置成固定值。并且,圆弧间隙δ设置为,即使伴随输出轴杆23的转动而磁通产生部36转动,也相对于磁检测部37保持非接触的状态。
2个永磁铁71各自的极性相反地配置。具体而言,一方的永磁铁71的S极朝向输出轴杆23而配置。此外,另一方的永磁铁71的N极朝向输出轴杆23而配置。通过这样设置,形成在一方的永磁铁71→外侧的磁轭72→另一方的永磁铁71→内侧的磁轭72中穿过磁通的闭磁路。
磁通产生部36中产生的磁通的一部分穿过被插入到圆弧间隙δ中的磁检测部37。具体而言,一方的磁轭72的磁通的一部分经由磁检测部37流向另一方的磁轭72。在该磁检测部37,设有产生与穿过的磁通对应的信号的霍尔IC。因此,当伴随输出轴杆23的转动而磁通产生部36转动,则穿过霍尔IC的磁通量变化,磁检测部37的输出信号变化。并且,ECU12根据从磁检测部37输入的信号,读取输出轴杆23的角度即致动器操作杆13的驱动角度。
(效果)
通过使用形成闭磁路的磁通产生部36,能够使得难以受到磁噪声等从外部带来的磁影响。因此,能够提高旋转角传感器35对输出轴杆23的检测精度。
(特征技术21)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11通过上述的制造方法制造。即,通过上述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电动致动器11能够实现相对于壳体20的各部件的单方向组装,制造成本得以抑制。
此外,由于具备上述的特征技术1~20的结构,所以能够提供廉价且小型的高性能的电动致动器11。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排气旁通阀9驱动的电动致动器11,但电动致动器11的驱动对象物不限于排气旁通阀9。
如果公开具体的一例,则可以通过电动致动器11驱动进行设于涡轮壳体6b的第2排气涡管(scroll)的开闭的切换阀。当然,也可以通过电动致动器11对排气旁通阀9和切换阀双方进行操作。
或者,也可以将本公开适用于进行使用可变喷嘴机构的涡轮增压器T的喷嘴阀(阀的一例)的操作的电动致动器11。
或者,在使用2台涡轮增压器T的2级涡轮中,可以将本公开适用于进行2台涡轮增压器T的切换等的电动致动器11。
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小齿轮26与末级齿轮29之间设置第1中间齿轮27和第2中间齿轮28的例子,但不是限定的。即,也可以在小齿轮26与末级齿轮29之间设置1个中间齿轮,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的中间齿轮。

Claims (24)

1.一种电动致动器(11)的制造方法,该电动致动器具备:
壳体(20),具有朝一个方向开口的开口部(α);
电动马达(21),组装于上述壳体(20);
平行轴式的齿轮减速机(22),组装于上述壳体(20),将上述电动马达(21)产生的旋转力减速;
输出轴杆(23),组装于上述壳体(20),由被上述齿轮减速机(22)减速后的旋转力驱动;
罩(24),组装于上述壳体(20),在与上述壳体(20)之间形成容纳上述电动马达(21)和上述齿轮减速机(22)的空间(β),并使上述输出轴杆(23)的前端露出到外部;以及
致动器操作杆(13),固定于露出到上述罩(24)的外部的上述输出轴杆(23)的前端,将设于涡轮增压器(T)的阀(9)进行驱动;
上述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将上述开口部(α)开口的方向设为上的情况下,具备以下工序:
内部组装工序,将上述电动马达(21)、上述齿轮减速机(22)以及上述输出轴杆(23)从上方组装到上述开口部(α)的内侧;
罩组装工序,接续于上述内部组装工序,将上述罩(24)从上方组装到上述壳体(20);以及
操作杆组装工序,接续于上述罩组装工序,将上述致动器操作杆(13)从上方固定到上述输出轴杆(23)的前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20),设有供上述电动马达(21)插入的马达插入室(γ);
在上述马达插入室(γ)中的上述电动马达(21)的插入口(γa),设有将该插入口(γa)扩径而成的形状的扩径孔(45);
将固定于上述电动马达(21)的马达凸缘(46)嵌入到上述扩径孔(45)的内侧而进行上述电动马达(21)的定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齿轮减速机(22)具备同轴地设置有径大的大径齿轮(27a,28a)和径小的小径齿轮(27b,28b)的中间齿轮(27,28);
上述中间齿轮(27,28)中,相比于上述大径齿轮(27a,28a),上述小径齿轮(27b,28b)配置在下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20),一体地设有环状的壁(47),上述罩(24)被组装到该壁(47)的上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24)由树脂材料制成;
形成上述罩(24)的树脂材料将对上述电动马达(21)提供电力的马达端子(51)进行模塑,并且形成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的连接器(4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形成上述罩(24)的树脂材料将供螺栓(42)插通的多个金属制的轴环(54)进行模塑,上述螺栓用于将上述罩(24)紧固于上述壳体(20);
上述连接器(43)设置在多个上述轴环(54)中的2个上述轴环(54)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齿轮减速机(22)具备平行于上述输出轴杆(23)的中间轴杆(31,32);
上述中间轴杆(31,32)的下方通过压入而被固定于上述壳体(20);
上述中间轴杆(31,32)的上方被嵌入到形成于上述罩(24)的凹部(61,62)的内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输出轴杆(23)被组装于上述壳体(20)的下轴承(33)和组装于上述罩(24)的上轴承(34)旋转自如地支承;
上述下轴承(33)和上述上轴承(34)分别使用将内座圈(63a)与外座圈(63b)之间用由橡胶件设置的密封件(63c)密封的球轴承(6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壳体(20)中,在将上述下轴承(33)压入的下轴承孔(41),设有限制上述下轴承(33)向下方的移动的下凸边(41a);
在上述罩(24)中,在将上述上轴承(34)压入的上轴承孔(64),设有限制上述上轴承(34)向上方的移动的上凸边(64a)。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下轴承孔(41)的内周面,形成有限制上述下轴承(33)向上方的移动的多个下部分敛缝部(41b),
在上述上轴承孔(64)的内周面,形成有限制上述上轴承(34)向下方的移动的多个上部分敛缝部(64b)。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凸边(64a)被上述致动器操作杆(13)覆盖。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致动器操作杆(13)具备与上述输出轴杆(23)平行的销(44);
将上述致动器操作杆(13)的上表面的、设有上述销(44)的部位设为销端面(A)的情况下,相比于上述输出轴杆(23)的上端(B),上述销端面(A)被设在上方。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动致动器(11)具备检测上述输出轴杆(23)的旋转角度的旋转角传感器(35);
上述旋转角传感器(35)具备与上述输出轴杆(23)一体地转动的磁通产生部(36)、和安装于上述罩(24)或上述壳体(20)的一方并检测上述磁通产生部(36)产生的磁通的磁检测部(37);
在上述输出轴杆(23)的周围,分别设有设置上述齿轮减速机(22)的末级齿轮(29)的齿轮范围(θ1)、和设置上述磁通产生部(36)的检测范围(θ2)。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齿轮范围(θ1)和上述检测范围(θ2)在上述输出轴杆(23)的周围的径向方向上设在相互不同的范围。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检测范围(θ2)大于上述齿轮范围(θ1)。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输出轴杆(23)的轴芯延伸的方向设为轴向的情况下,
上述磁通产生部(36)的轴向的厚度尺寸即磁通部厚度(H3)设置在上述末级齿轮(29)的轴向的厚度尺寸即末级厚度(H4)的范围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通部厚度(H3)的轴向的中心(H3C)设置在上述末级厚度(H4)的轴向的中心(H4C)之下。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末级厚度(H4)的轴向的中心(H4C)设置在组装于上述罩(24)的上轴承(34)与组装于上述壳体(20)的下轴承(33)的轴向的距离(H5)的中心(H5C)之下。
19.如权利要求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通产生部(36)的半径方向的尺寸即传感器半径(r1)设置为,与上述末级齿轮(29)的半径方向的尺寸即齿轮半径(r2)相同,或小于上述齿轮半径(r2)。
20.如权利要求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通产生部(36)将2个永磁铁(71)和2个磁性体金属制的磁轭(72)组合而形成闭磁路。
21.如权利要求13~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24)由树脂材料制成;
形成上述罩(24)的树脂材料将上述磁检测部(37)和与该磁检测部(37)电连接的传感器端子(53)模塑。
22.一种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通过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致动器的制造方法来制造。
23.一种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壳体(20),具有朝一个方向开口的开口部(α);
电动马达(21),组装于上述壳体(20);
平行轴式的齿轮减速机(22),组装于上述壳体(20),将上述电动马达(21)产生的旋转力减速;
输出轴杆(23),组装于上述壳体(20),由被上述齿轮减速机(22)减速后的旋转力驱动;
罩(24),组装于上述壳体(20),在与上述壳体(20)之间形成容纳上述电动马达(21)和上述齿轮减速机(22)的空间(β),使上述输出轴杆(23)的前端露出到外部;以及
致动器操作杆(13),固定于露出到上述罩(24)的外部的上述输出轴杆(23)的前端,将设于涡轮增压器(T)的阀(9)进行驱动;
上述电动马达(21)、上述齿轮减速机(22)以及上述输出轴杆(23)通过上述壳体(20)的上述开口部(α)而在上述输出轴杆(23)的轴向上被组装在上述壳体(20)内;
上述罩(24)将组装有上述电动马达(21)、上述齿轮减速机(22)以及上述输出轴杆(23)的上述壳体(20)的上述开口部(α)封闭。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壳体(20)是无接缝而一体形成的一体品,上述电动马达(21)被插入到在上述壳体(20)的马达插入部(20b)内设置的马达插入室(γ),上述马达插入部(20b)的外表面直接露出到周围的大气中。
CN201680035005.5A 2015-06-18 2016-06-07 电动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77097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22960 2015-06-18
JP2015122960A JP6418076B2 (ja) 2015-06-18 2015-06-18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CT/JP2016/002745 WO2016203733A1 (ja) 2015-06-18 2016-06-07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9728A CN107709728A (zh) 2018-02-16
CN107709728B true CN107709728B (zh) 2019-10-11

Family

ID=57545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35005.5A Active CN107709728B (zh) 2015-06-18 2016-06-07 电动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591079B2 (zh)
JP (1) JP6418076B2 (zh)
CN (1) CN107709728B (zh)
DE (1) DE112016002737B4 (zh)
WO (1) WO20162037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30850B2 (ja) * 2015-06-18 2018-05-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11657B2 (ja) 2015-06-18 2018-04-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304139B2 (ja) 2015-06-18 2018-04-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8167068A (zh) * 2017-01-06 2018-06-15 苏州意驱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涡轮增压器电子执行器标定方法及系统
CN108167066A (zh) * 2017-01-06 2018-06-15 苏州意驱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涡轮增压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以及发动机
US10443487B2 (en) * 2017-04-20 2019-10-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on-circular gears for rotary wastegate actuator
JP6930362B2 (ja) * 2017-10-20 2021-09-0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897486B2 (ja) 2017-10-20 2021-06-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7039363B2 (ja) * 2018-03-30 2022-03-2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
US10738866B2 (en) * 2018-04-19 2020-08-11 Robert Bosch Mexico Sistemas Automotrices S.A. de C.V. Modular actuator for providing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two points
CN108979832A (zh) * 2018-07-13 2018-12-11 芜湖力锐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驱动执行器
CN111106698A (zh) 2018-10-29 2020-05-0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以及减速装置
JP2020112048A (ja) * 2019-01-09 2020-07-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7156039B2 (ja) 2019-01-09 2022-10-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20112177A (ja) * 2019-01-09 2020-07-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20112178A (ja) * 2019-01-09 2020-07-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20112050A (ja) * 2019-01-09 2020-07-2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0206638B (zh) * 2019-06-19 2020-11-17 菲斯达排放控制装置(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执行器
KR102187918B1 (ko) * 2019-06-20 2020-12-08 주식회사 인팩 기어열 배치구조를 최적화한 차량용 액츄에이터
FR3103978A1 (fr) * 2019-12-03 2021-06-04 Faurecia Systemes D'echappement Actionneur électrique, ensemble, ligne d’échappement et vé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actionneur
JP7347259B2 (ja) * 2020-02-24 2023-09-2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21134801A (ja) * 2020-02-24 2021-09-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21134803A (ja) * 2020-02-24 2021-09-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15699529A (zh) * 2020-06-02 2023-02-03 索尤若驱动有限及两合公司 具有壳体、适配板和护罩的驱动装置
CN111997740A (zh) * 2020-07-27 2020-11-27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可变涡轮几何形状涡轮增压器的执行器
US11777361B2 (en) * 2021-11-29 2023-10-03 AISIN Technical Center of America, Inc. Water blocking motor cover for a sunroof system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35169B1 (en) * 2000-03-17 2002-08-20 Borgwarner Inc. Integrated motor and controller for turbochargers, EGR valves and the like
JP2002349641A (ja) * 2001-05-30 2002-12-04 Jidosha Denki Kogyo Co Ltd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3343701A (ja) * 2002-05-31 2003-12-03 Sayama Precision Ind Co ギヤードモータ
JP2004153914A (ja) * 2002-10-30 2004-05-27 Denso Corp モータ弾性支持固定装置
JP2004187378A (ja) * 2002-12-02 2004-07-02 Kokusan Denki Co Ltd 減速機付き電動機
JP2007002846A (ja) * 2005-06-20 2007-01-11 Robert Bosch Gmbh 作動機構に用いられる作動器
JP2008312433A (ja) * 2007-05-17 2008-12-25 Nsk Ltd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0136587A (ja) * 2008-12-08 2010-06-17 Mitsuba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1861486A (zh) * 2007-11-16 2010-10-13 博世马勒涡轮系统有限两合公司 双向致动器用伺服驱动装置
CN102330619A (zh) * 2010-05-31 2012-01-25 株式会社电装 阀驱动装置
JP2012139017A (ja) * 2010-12-27 2012-07-19 Nidec Sankyo Corp ギヤードモータ、弁体駆動装置、および、ギヤードモータの調整方法
JP5349696B2 (ja) * 2010-08-20 2013-1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制アクチュエー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297142B2 (en) 2007-03-22 2012-10-30 Nsk Ltd. Actuator
JP2009150252A (ja) * 2007-12-19 2009-07-09 Mikuni Corp バルブ開度検知装置及びバルブ開閉装置
JP5429080B2 (ja) * 2010-07-01 2014-02-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ロットル装置
KR20120054410A (ko) * 2010-11-19 2012-05-30 주식회사 만도 터보차저의 전기식 웨이스트 게이트 엑츄에이터
KR101254232B1 (ko) 2010-12-07 2013-04-18 주식회사 만도 터보차저의 전기식 웨이스트 게이트 엑츄에이터
DE102011087189A1 (de) * 2010-12-09 2012-06-14 Denso Corporation Abgasrückführungssystem
DE102011054958A1 (de) * 2011-10-31 2013-05-02 Minebea Co., Ltd. Gehäuse eines Stellantriebs zur Aufnahme eines Elektromotors und Baueinheit
JP5440596B2 (ja) * 2011-12-05 2014-03-1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を備えた制御弁
JP2013143808A (ja) * 2012-01-10 2013-07-22 Denso Corp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5927078B2 (ja) * 2012-08-08 2016-05-2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ギアードモータ
JP2014126457A (ja) 2012-12-26 2014-07-07 Panasonic Corp 静電容量式検出装置
JP6330850B2 (ja) 2015-06-18 2018-05-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11657B2 (ja) 2015-06-18 2018-04-1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304139B2 (ja) 2015-06-18 2018-04-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WO2016203736A1 (ja) 2015-06-18 2016-12-22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35169B1 (en) * 2000-03-17 2002-08-20 Borgwarner Inc. Integrated motor and controller for turbochargers, EGR valves and the like
JP2002349641A (ja) * 2001-05-30 2002-12-04 Jidosha Denki Kogyo Co Ltd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03343701A (ja) * 2002-05-31 2003-12-03 Sayama Precision Ind Co ギヤードモータ
JP2004153914A (ja) * 2002-10-30 2004-05-27 Denso Corp モータ弾性支持固定装置
JP2004187378A (ja) * 2002-12-02 2004-07-02 Kokusan Denki Co Ltd 減速機付き電動機
JP2007002846A (ja) * 2005-06-20 2007-01-11 Robert Bosch Gmbh 作動機構に用いられる作動器
JP2008312433A (ja) * 2007-05-17 2008-12-25 Nsk Ltd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1861486A (zh) * 2007-11-16 2010-10-13 博世马勒涡轮系统有限两合公司 双向致动器用伺服驱动装置
JP2010136587A (ja) * 2008-12-08 2010-06-17 Mitsuba Corp アクチュエータ
CN102330619A (zh) * 2010-05-31 2012-01-25 株式会社电装 阀驱动装置
JP5349696B2 (ja) * 2010-08-20 2013-1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制アクチュエータ
JP2012139017A (ja) * 2010-12-27 2012-07-19 Nidec Sankyo Corp ギヤードモータ、弁体駆動装置、および、ギヤードモータの調整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709728A (zh) 2018-02-16
JP2017008757A (ja) 2017-01-12
US20180187791A1 (en) 2018-07-05
DE112016002737T5 (de) 2018-03-29
DE112016002737B4 (de) 2022-06-23
JP6418076B2 (ja) 2018-11-07
US10591079B2 (en) 2020-03-17
WO2016203733A1 (ja) 2016-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09728B (zh) 电动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
JP6311657B2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064594B2 (ja) 回転駆動装置
JP5299479B2 (ja) バルブ制御装置
JP6079618B2 (ja) 回転駆動装置
CN107709727B (zh) 电动致动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709840B (zh) 电动致动器
CN111425563A (zh) 致动器
JP6915495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US11085507B2 (en) Control device and associated production method
US11319869B2 (en) Actuator
WO2016203736A1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52261B2 (ja) バルブ制御装置
WO2019078260A1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JP6614309B2 (ja) 電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JP5943007B2 (ja) センサモジュール
CN109058557A (zh) 一种电子执行器
JP2001303979A (ja) 内燃機関の吸気量制御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10851720B2 (en) Actuator
CN209054145U (zh) 一种电子执行器
WO2021177058A1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