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29876B - 牙刷 - Google Patents

牙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529876B
CN107529876B CN201680024946.9A CN201680024946A CN107529876B CN 107529876 B CN107529876 B CN 107529876B CN 201680024946 A CN201680024946 A CN 201680024946A CN 107529876 B CN107529876 B CN 1075298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ft
tufts
toothbrush
bristles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2494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529876A (zh
Inventor
阿部徹弥
蜂须贺良祐
木村笃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on Corp filed Critical L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529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9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529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5298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3/00Brus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bristles are fixed or joined in or on the brush body or carrier
    • A46B3/16Brus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the bristles are fixed or joined in or on the brush body or carrier by wires or other anchoring means, specially for U-shaped bristle tuf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9/00Arrangements of the bristles in the brush body
    • A46B9/02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bristles in relation to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e.g. inclined, in rows, in groups
    • A46B9/04Arranged like in or for toothbrus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9/00Arrangements of the bristles in the brush body
    • A46B9/02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bristles in relation to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e.g. inclined, in rows, in groups
    • A46B9/026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bristles in relation to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e.g. inclined, in rows, in groups where the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or carrier is not in one plane, e.g. not flat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2200/00Brushe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functions, uses or applications
    • A46B2200/10For human or animal care
    • A46B2200/1066Toothbrush for cleaning the teeth or denture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牙刷(10),其具有在植毛面(3a)上植入多束毛束(A、B)的刷头部(3)和从所述刷头部(3)延伸的手柄体(2);所述刷头部(3)在与所述手柄体(2)的延伸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13mm以上;所述刷头部(3)具有:由任意高度的刷毛形成的外侧毛束(A)、和具有在一束毛束内的最高高度的刷毛比具有在所述外侧毛束(A)内的最高高度的刷毛的高度低的内侧毛束(B);围绕多束所述内侧毛束(B)的周围设置有多束所述外侧毛束(A),所述外侧毛束(A)和所述内侧毛束(B)中的至少任一方具有毛长彼此不同的2个半毛束部(a1、a2)(b1、b2)。

Description

牙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刷。
本申请要求基于2015年4月28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5-092333号的优先权,并在这里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现在,牙刷的刷头部尺寸根据使用者的嗜好及目的而存在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从口腔卫生角度考虑,“能细致地刷每颗牙齿”的紧凑型刷头通常是适宜的,但是对于刷法技术不足的人、重视能在短时间内高效刷牙的人而言,可以同时刷牙颈部、牙缝及牙面、刷头部为宽幅的“宽刷头型”牙刷有时是适宜的。
该“宽刷头型”的牙刷的课题在于:由于能够同时刷扫多个清扫部位,因此清扫效率性高,但在各部位的“清扫精度”,特别是牙缝及牙颈部等缝隙部分的清扫,则容易低劣。这是由于:牙刷的毛尖也会无意地碰到想要刷扫的地方以外的周边部位,容易引起物理干涉。
为此,有人提出了这样一种方案(专利文献1):在已有的通常大小的牙刷中,为了提高清扫效率,而在刷子内的毛尖上设置高低差。该方案具有以下优点:由于中央的植毛的高度短于周围的植毛的高度,因此可以横跨牙列刷牙。即,可以同时刷扫1颗牙的上表面及两侧面这3个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31428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专利文献1这样的通常大小的牙刷中,难以同时刷扫牙颈部、牙缝及牙面,无法满足重视在短时间内高效刷扫多个清扫部位的人。另外,由于并不重视牙刷整体的缓冲性,故而无法说对牙龈的接触感良好。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通过宽刷头规格,可以同时刷扫多个清扫部位,即使对于各缝隙形状,也能够提供高清扫性及温柔的接触感。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牙刷的特征在于,具有在植毛面上植入有多束毛束的刷头部和从所述刷头部延伸的手柄体;所述刷头部在与所述手柄体的延伸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13mm以上,所述刷头部具有:由任意高度的刷毛形成的外侧毛束,和具有在一束毛束内的最高高度的刷毛比具有在所述外侧毛束内的最高高度的刷毛的高度低的内侧毛束;围绕多束所述内侧毛束的周围设置有多束所述外侧毛束;所述外侧毛束和所述内侧毛束中的至少任一方具有毛长彼此不同的2个半毛束部。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牙刷中,可以具有在所述刷头部的长度方向上将所述多束内侧毛束分成两部分的多束中央毛束,所述中央毛束的毛长与所述外侧毛束的毛长相等。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牙刷中,所述外侧毛束的一方的半毛束部与所述内侧毛束的一方的半毛束部可以为相同的毛长。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牙刷中,所述外侧毛束的各半毛束部和所述内侧毛束的各半毛束部的毛长可全部不同。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牙刷中,所述外侧毛束的各半毛束部互相之间的差、所述内侧毛束的各半毛束部互相之间的差可分别在1mm以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牙刷中,构成所述刷头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1列的毛束的数目可在5束以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牙刷中,所述外侧毛束和所述内侧毛束中的至少任一方可包含毛尖被尖锐化的多根刷毛。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牙刷中,所述外侧毛束和所述内侧毛束可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夹在一折为二的毛束之间的扁平线(flat plate)通过嵌入到所述植毛面上形成的植毛孔中而被植入,2个所述半毛束部夹着所述扁平线。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牙刷中,存在于所述刷头部宽度方向两侧最外侧的2个所述植毛孔中,外侧孔缘间的距离可在10mm以上。
在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牙刷中,将位于所述刷头部最外侧的多个所述植毛孔的各孔缘连接而围成的植毛区域可在1.5cm2以上。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牙刷,其以宽刷头规格可以同时刷扫多个清扫部位,即使对于各缝隙形状,也能够具有高清扫性及温柔的接触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牙刷的整体构造的侧面图。
图2是显示毛束的排列图案的刷头部的平面图。
图3是显示扁平线直毛式中的毛束的示意图。
图4A是沿着图2的A-A’线的截面图,是示意性地显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
图4B是图4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
图5A是示意性地显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
图5B是图5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
图6A是示意性地显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
图6B是图6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
图7A是示意性地显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
图7B是图7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
图8A是示意性地显示第5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
图8B是图8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
图9是显示第6实施方式的牙刷的刷头部中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10A是沿着图9的B-B’线的截面图,是示意性地显示第6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
图10B是图10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
图11A是沿着图9的A-A’线的截面图。
图11B是图11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
图12A是示意性地显示第7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
图12B是图12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
图13A是示意性地显示第8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
图13B是图13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
图14A是示意性地显示第9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
图14B是图14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
[符号说明]
2:手柄体;3:刷头部;3a:植毛面;4:刷子;5、6:植毛孔;7:扁平线;A:外侧毛束;B:内侧毛束;C:中央毛束;10、20、30、40、50、60、70、80、90、D1~D9、E1~E4:牙刷;t(a1)、t(a2)、t(b1)、t(b2)、t(c1)、t(c2):毛长;a1、a2、b1、b2、c1、c2:半毛束部;M1、M2:毛长差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将对本发明涉及的第1实施方式的牙刷进行说明。
图1是显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牙刷的整体构造的侧面图。图2是显示毛束的排列图案的刷头部的平面图。图3是显示扁平线直毛式中的毛束的示意图。图4A是沿着图2的A-A’线的截面图,是示意性地显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图4B是部分扩大显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刷子构造的图。另外,图4B是图4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此处,刷头部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的一个方向(沿着半毛束部a1、a2、b1、b2…的排列顺序的方向))定为+X方向,另一方向定为-X方向。即,图4B中,显示位于图4A上的刷头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方向侧(-X侧)的毛束。
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0如图1所示,由手柄体2与延伸设置在手柄体2上的刷头部3一体成形而成。本实施方式的牙刷是刷头部3为宽幅的“宽刷头规格”的牙刷。“宽刷头规格”的牙刷是指,刷头部3在与手柄体2的延伸方向(Y方向)交叉的方向(X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以下,简称为刷头宽度。)在13mm以上、16mm以下的牙刷。此处,“刷头宽度(=宽度尺寸)”是表示X方向上的刷头部3的最大宽度。刷头宽度包括从位于最在手柄体2一侧的毛束的毛际到刷头部3的前端的区域。本实施方式中,定为从设于刷头部3与手柄体2的交界处的级差部分到刷头部3的前端的区域。
通常的牙刷的刷头宽度为9mm~11mm,是与这个相比刷头宽度更宽的刷子。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刷头部3,其刷头宽度为13mm,刷头长度为25mm。如前所述,宽刷头规格的牙刷中,刷头宽度为13mm以上,例如为13mm~16mm。更具体地,进一步优选在14mm以上、16mm以下。
另一方面,刷头长度例如为15mm~26mm。另外,“刷头长度”表示Y方向上的刷头部3的最大宽度。如果刷头部3过长,则在口腔内的操作性容易受到损害,如果过短,则植毛的毛束的数目过于减少,清扫效果容易受到损害。因此,刷头部3的长度尺寸设定在所述范围内。
刷头部3的厚度越薄,则越能提高口腔内的操作性,但是如果过薄,则刷头部3的强度容易变得不充分。因此,刷头部3的厚度可以考量手柄体2的材质等而决定,例如优选为1.5mm~5mm,更优选为2mm~3mm。
如图2所示,刷头部3的一面侧为植毛面3a,植入有多束毛束。刷头部3的平面视角中的大小与植毛面3a的面积大致一致。本实施方式的刷头部3的植毛面3a上设置有刷子4,该刷子4通过设置有3个高低差的毛束而构成。
刷头部3的刷子4由下述级差状毛束构成,该级差状毛束由由任意高度的刷毛形成的多束外侧毛束A、和具有在一束毛束内的最高高度的刷毛比具有在外侧毛束A内的最高高度的刷毛的高度低的内侧毛束B形成。另外,内侧毛束B中,在一束毛束内的最低高度的刷毛比在外侧毛束A内的最低高度的刷毛的高度更低。
多束外侧毛束A,通过被植入设置在植毛面3a的周边(最外周)的各植毛孔5中,围绕内侧毛束群12的周围而设置,构成外侧毛束群11。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外侧毛束群11虽然通过设置在植毛面3a的最外周的多束外侧毛束A而构成,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包括设置在比最外周更靠内侧的多束外侧毛束A。
多束内侧毛束B被植入于设置在植毛面3a的中央一侧的多个植毛孔6中,构成内侧毛束群12。本实施方式中,植毛孔5、6以格子状的等间距间隔排列。以“格子状”排列是指,在X方向及Y方向上,相邻的直毛孔5、6互相之间在位置X方向及Y方向上相互位置错位的排列,也可以是指在X方向及Y方向中的任一方向上,相互位置一致的排列。另外,多个直毛孔5、6的配置间隔优选为等间距,但也可以部分不同。
宽刷头规格的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0中,存在于刷头部3的宽度方向两侧上最外侧的2个植毛孔5、5中的、外侧的孔缘~孔缘间的距离L定为11mm或其以上。优选在12mm以上、16mm以下。上述刷头宽度为,位于X方向上最外侧的2个植毛孔5、5中、包括一方的植毛孔5的X方向外侧的孔缘、与另一方的植毛孔5的X方向外侧的孔缘之间的距离的长度。
另外,将设置在刷头部3的周边的多个植毛孔5的各孔缘的外侧连接而围成的植毛区域定为1.5cm2或其以上。优选在2.0cm2以上、2.8cm2以下,进一步优选在2.1cm2以上、2.6cm2以下。植毛区域小于1.5cm2的情况下,无法获得以广范围对清扫部分进行刷扫的效果。
1束外侧毛束A具有互相毛长不同的半毛束部a1及半毛束部a2。半毛束部a1比半毛束部a2的毛长更长。1束内侧毛束B中,也具有毛长彼此不同的半毛束部b1及半毛束部b2。半毛束部b1的毛长比半毛束部b2的毛长更长。
此处,“毛长”是指,从植毛面3a到刷毛的前端的长度。另外,由多根刷毛形成的半毛束部a1、a2、b1、b2的毛长是鉴于因直毛误差而伴有的各刷毛的毛长偏差而分别平均化所得者。
本实施方式的刷子4中,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2的毛长与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1的毛长互相相等,整体上设置3个阶段的毛长差。如上所述,在外侧毛束群11及内侧毛束群12中的任一者中,通过使在一束毛束内的毛长不同,即由于半毛束部a1这一方比半毛束部b1的毛长更长,故而总的来说,形成朝着中央一侧、向刷头部3的一面侧凹陷的凹部形状。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B所示,具有:由朝着排列方向中央侧依次变短的半毛束部a1、a2、b1、b2而构成凹部形状的部分、和虽然在排列方向上的半毛束部的长度并没有渐渐变短但是由外侧毛束A与具有比外侧毛束A的毛长更短的半毛束部b2的内侧毛束B而构成凹部形状的部分。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及图3所示,外侧毛束A由在分别夹着扁平线7的一方的半毛束部a1与另一方的半毛束部a2上设置高低差而植入的刷毛构成。另外,多束内侧毛束B中,也由在分别夹着扁平线7的一方的半毛束部b1与另一方的半毛束部b2上设置高低差而植入的刷毛构成。
具体地,通过在一折为二的毛束之间挟入扁平线7、将该扁平线7嵌入到植毛孔5(植毛孔6)中,毛束被植入刷头部3的植毛面3a上。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全部的扁平线7以相对于刷头部3的长度方向以规定的角度倾斜的状态,被嵌入到植毛孔5(植毛孔6)中。统一各扁平线7的方向。
扁平线7的角度并没有特别限定,相对于刷头长度方向,优选在0度以上、45度以下。45度以上的情况下,刷头部3难以从刷头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形成凹陷形状的细小级差。
内侧毛束B中,一折为二的毛束中,扁平线7为边界时的一方定为半毛束部b1,另一方定为半毛束部b2(图3)。半毛束部b1及半毛束部b2夹着扁平线7而形成。如前所述,半毛束部b1与半毛束部b2互相的毛长不同,半毛束部b1的毛长比半毛束部b2的毛长更长(图4A及图4B)。
外侧毛束A中,一折为二的毛束中,扁平线7为边界时的一方定为半毛束部a1,另一方定为半毛束部a2(图3)。半毛束部a1及半毛束部a2夹着扁平线7而形成。如前所述,半毛束部a1与半毛束部a2互相的毛长不同,半毛束部a1的毛长比半毛束部a2的毛长更长(图4A及图4B)。
构成内侧毛束B的刷毛为8.5mil的两端ST毛(朝向毛尖,直径逐渐变细的锥型刷毛),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为10.5mm,半毛束部b2的毛长t(b2)为9.5mm。
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优选在8mm~12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9mm~11mm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10.5mm。半毛束部b2的毛长t(b2)优选设置与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相差在0.5~3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与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的毛长差为1~2mm。
构成内侧毛束B的刷毛的粗度优选在6mil~10mil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7mil~9mil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8.5mil。但是,其为“一般”的硬度的牙刷的情况、“柔软”的牙刷的情况不限于此。
构成外侧毛束A的刷毛为7.5mil的两端ST毛,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为11.5mm,半毛束部a2的毛长t(a2)为10.5mm。
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优选在9mm~13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0mm~12mm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11.5mm。半毛束部a2的毛长t(a2)优选设置与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相差在0.5~3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与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的毛长差为1~2mm。
构成外侧毛束A的刷毛的粗度优选在4mil~8mil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6mil~8mil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7.5mil。但是,其为“一般”的硬度的牙刷的情况、“柔软”的牙刷的情况不限于此。
内侧毛束B及外侧毛束A中的各半毛束部a1、a2、b1、b2的毛长的关系满足t(a1)>t(a2)=t(b1)>t(b2),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2与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1的毛长相等。
如图2所示,包括外侧毛束A及内侧毛束B的全部毛束,在植毛区域内中,以格子状(包括X方向及Y方向上相邻的毛束的位置分别不同的配置)的等间距间隔被植入,刷头部3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排列6列毛束,长度方向(Y方向)上排列9列毛束
此处,上述刷头宽度为,位于Y方向上最外侧的2个植毛孔5、5中、包括一方的植毛孔5的X方向外侧的孔缘、与另一方的植毛孔5的X方向外侧的孔缘之间的距离的长度。
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宽刷头规格的牙刷10,其设定为,构成位于刷头部3的最外周的外侧毛束A的刷毛的一部分(半毛束部a1)的毛长比构成内侧毛束B的刷毛的一部分(半毛束部b1)的毛长更长,外侧毛束A这一方总的来说比构成内侧毛束B的刷毛的毛长更长。据此,相比外侧毛束A,刷子4的内侧的毛束以凹部状呈凹陷形状,其结果是,在刷牙时,用刷子整体包围牙齿。因此,变为刷子4的毛尖容易到达牙缝等缝隙间的规格。
具体地,植毛于刷头部3的毛束中,外侧毛束群11中,在刷头长度方向排列的部分15(图2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部分)负责牙颈部的清扫,外侧毛束群11的刷头宽度方向上排列的部分14(图2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部分)负责牙缝部的清扫。另一方面,内侧毛束群12支撑牙齿,负责牙面清扫的任务。
这种宽刷头规格的牙刷10中,通过对构成刷子4的毛束的毛长设置3个阶段的高低差,不单单使毛束大范围地接触口腔内的清扫部位,而且也可以确保对各自的清扫部位的高清扫性。
与刷子4内的毛长差为2个阶段的构成的情况相比,即与外侧毛束A及内侧毛束B分别由通常的“等分折”的毛束构成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0由于刷子4内的毛长差被设定为3个阶段,故而在更光滑且具有对压力的缓冲性的同时,还可以做成使刷子4的内侧的毛束凹陷的形状。因此,可以获得更温柔的接触感,同时还可以赋予对于清扫部位细小的凹凸的毛尖吻合性。
通常的宽刷头规格的牙刷,由于毛束也接触到想要刷牙的场所以外的周边部位,故而在一个刷头部3内容易引起物理干涉,难以使毛尖同时碰到形状不同的邻接的多个缝隙。
而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0,可以宽刷头规格同时刷扫多个清扫部位,同时对于口腔内的清扫部位的各种各样的缝隙形状的毛尖吻合性高,可以获得高清扫性。
如上所述,牙刷10的功能性特征是以下方面:由于刷子4的毛束大范围地碰到口腔内的清扫部位,故而“清扫效率性”均整的同时,还可精度良好地磨扫牙缝、牙颈部的缝隙。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构成内侧毛束B的刷毛,使用比外侧毛束A粗的刷毛。这是因为,由于内侧毛束B优先碰触牙齿表面,故而需要牢固地支撑植毛部分。另一方面,外侧毛束A,由于具有更柔软性,需要使毛尖到达于清扫部位中的缝隙,故而使用比内侧毛束B更细的刷毛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刷头部3的植毛面3a上,虽然设置有通过设置了3个阶段的高低差的毛束而构成的刷子4,但不限于此。只要在植毛面3a上植入设置有至少3个高低差的毛束即可,还也可设置4个阶段以上的高低差。
另外,植毛孔5、6的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正圆或椭圆等圆形、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多边形等。另外,刷头部3的整体上的植毛孔5、6的孔数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40孔~60孔。但是,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刷头部3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的1列的最大孔数为6个,构成刷头部3的宽度方向(Y方向)上的1列的最大孔数为9个。
即,在刷头部3的长度方向(Y方向)上,构成刷子4的毛束列(由刷头部3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存在的多个植毛孔5、6构成的毛束列)中的大部分,是在刷头部3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具有5个以上(图2中为6个)的孔数的排列。这些多个植毛孔5、6可以不在刷头部3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呈直线状排列。
另外,刷头部3的长度方向(Y方向)上,构成刷子4的多个毛束列中的大部分,在刷头部3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构成1列的最大孔数连同植毛孔5、6,更优选在6个以上、8个以下。另外,刷头部3的长度方向(Y方向)上构成1列的最大孔数更优选在7个以上、11个以下。本实施方式中,在刷头部3的长度方向(Y方向)上,连同植毛孔5、6设置有9个。这些多个植毛孔5、6可以不在刷头部3的长度方向(Y方向)上呈直线状排列。
构成刷头部3在宽度方向(X方向)上1列的最大孔数在4个以下的列在刷头部3中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外侧毛束A与内侧毛束B的职责变得不明确。
另外,植毛孔5、6的直径根据所要求的毛束的粗度来决定,例如可为1mm~3mm。
另外,植毛孔5、6的排列图案不限于前述的排列图案。只要是可以构成在刷头部3上具有凹部形状的刷子4的排列图案即可。
如图2及图4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在刷头宽度方向-X侧,毛长相等的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2、与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1虽然被设为相向的排列图案,但是只要能保证外侧毛束A的一方的半毛束部a1的毛长比内侧毛束B的一方的半毛束部b1的毛长更长,就不限于此。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排列图案除了上述以外,还另外存在3种。例如,可以使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1与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1相向,也可以使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1与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2相向,还可以使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2与外侧毛束的半毛束部a2相向。
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1及半毛束部a2、与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1及半毛束部b2之中,可以适当选择使任一方的半毛束部a1、a2、b1、b2互相之间相向。
关于上述4个的排列图案,由于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1的毛长比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1的毛长更长,故而从宏观上看,在牙刷的刷头宽度方向上变为中央部分凹陷的形状,在刷牙时用刷子整体包覆牙齿,能确保毛尖容易到达缝隙间的特征。因此,在衍生图案互相之间的使用性及机能方面上,不存在明显差异。
另外,植毛孔的孔径(毛束径)没有特别限定。然而,外侧毛束A由于需要对缝隙有高侵入性,故而优选将植毛孔的直径定为1.0mm~1.6mm。另外,内侧毛束B由于在承担牙面清扫的同时还需要支撑牙齿,故而优选将植毛孔的直径定为1.4mm~2.0mm。
各毛束的刷毛径没有特别限定,但外侧毛束A由于需要对缝隙有高侵入性,故而优选为能确保柔软性的4mil~8mil。另外,内侧毛束B由于需要牙面清扫及支撑牙齿,故而优选为更能确保刚度的6mil~10mil。
另外,优选地,同一毛束内的级差为0.5mm~3mm,更优选为1mm~2mm。如果级差过少,则缓冲性降低,难以获得对牙龈的温柔的接触感。如果级差过大,则难以确保进入缝隙间的毛尖的刚度,清扫性降低。
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1与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1的毛长差优选为0.5mm~2mm。毛长差如果过少,则从刷头部3的外周直到中央的凹部形成变浅,无法包覆牙齿、使外侧毛束A的毛尖到达缝隙间。另一方面,如果半毛束部a1与半毛束部b1的毛长差过大,则凹部形成过度变深,沿着牙齿形状的毛尖吻合感降低。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涉及的第2实施方式的牙刷进行说明。
如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牙刷20的基本构造虽然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在刷子的高低差被定为4个阶段这点上不同。因此,以下说明中,将对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省略共通地方的说明。另外,说明中使用的各附图中,在与图1~图4A及图4B共通的构成要素上标记相同的符号。
图5A是示意性地显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图5B是图5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显示位于刷头部的宽度方向一方侧(-X侧)的毛束。
如图5A及图5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牙刷20被设定为:构成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1及半毛束部a2与构成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1及半毛束部b2的毛长全部不同。本实施方式中,各半毛束部a1、a2、b1、b2的毛长t(a1)、t(a2)、t(b1)、t(b2)满足t(a1)>t(a2)>t(b1)>t(b2)的关系。
构成外侧毛束A的刷毛为7.5mil的两端ST毛,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为11.5mm,半毛束部a2的毛长t(a2)为10.5mm。
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优选在9mm~13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0mm~12mm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11.5mm。半毛束部a2的毛长t(a2)优选设置为与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相差在0.5~3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与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的毛长差为1~2mm。
构成外侧毛束A的刷毛的粗度优选在4mil~8mil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6mil~8mil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7.5mil。但是,其为“一般”的硬度的牙刷的情况、“柔软”的牙刷的情况不限于此。
构成内侧毛束B的刷毛为8.5mil的两端ST毛(朝向毛尖,直径逐渐变细的锥型刷毛),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为9.5mm,半毛束部b2的毛长t(b2)为8.5mm。
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优选在8mm~12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9mm~11mm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9.5mm。
半毛束部b2的毛长t(b2)优选设置与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相差在0.5~3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与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的毛长差为1~2mm。
构成内侧毛束B的刷毛的粗度优选在6mil~10mil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7mil~9mil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8.5mil。但是,其为“一般”的硬度的牙刷的情况、“柔软”的牙刷的情况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半毛束部a1、a2、b1、b2间的毛长差M1、M2、M3均相等,此处为1mm的毛长差。毛长差M1、M2、M3优选在0.5mm~1.5mm的范围内,最优选具有1mm的差。
通过使构成外侧毛束A及内侧毛束B的全部的半毛束部a1、a2、b1、b2中的毛长不同,可获得与先前的第1实施方式的牙刷20相比,对压力负荷的缓冲性增加,接触感更温柔的牙刷10。
另外,由在一束毛束内设有级差的交错排列(off-set)植毛而构成的刷子4的级差,变得越多级的话,则越提高缓冲性。因此,构成各毛束的刷毛的毛尖与清扫部位的形状即使不吻合,利用刷子4毛尖的移动自由度与缓冲性,也可以在刷牙时使毛尖柔软地吻合。
[第3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涉及的第3实施方式的牙刷进行说明。
关于如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牙刷30的基本构造,虽然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同样地,刷子的高低差为4个阶段,但是在以下点上不同:相比于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2,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1这一方的毛长更长,一束毛束内的毛长差被定为2mm。因此,以下说明中,将对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省略共通地方的说明。另外,说明中使用的各图中,在与图1~图4A及图4B共通的构成要素上标记相同的符号。
图6A是示意性地显示第3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图6B是图6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显示位于刷头部的宽度方向一方侧(-X侧)的毛束。
在先前的第2实施方式的牙刷中,外侧毛束内及内侧毛束内的毛长差分别被设定为1mm,相对于此,本实施方式的牙刷30中,各毛束内的毛长差分别为2mm差。
如图6A及图6B所示,总的来说,虽然相比于外侧毛束A,内侧毛束B这一方的毛长更短,但是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1比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2更长,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2比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2更短。即,各半毛束部a1、a2、b1、b2的毛长t(a1)、t(b1)、t(a2)、t(b2)满足t(a1)>t(b1)>t(a2)>t(b2)的关系。
构成外侧毛束A的刷毛为7.5mil的两端ST毛,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为11.5mm,半毛束部a2的毛长t(a2)为9.5mm。
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优选在9mm~13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0mm~12mm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11.5mm。半毛束部a2的毛长t(a2)优选设置与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相差在0.5~3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与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的毛长差为1~2mm。
构成外侧毛束A的刷毛的粗度优选在4mil~8mil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6mil~8mil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7.5mil。但是,其为“一般”的硬度的牙刷的情况、“柔软”的牙刷的情况不限于此。
构成内侧毛束B的刷毛为8.5mil的两端ST毛(朝向毛尖,直径逐渐变细的锥型刷毛),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为10.5mm,半毛束部b2的毛长t(b2)为8.5mm。
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优选在8mm~12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9mm~11mm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10.5mm。半毛束部b2的毛长t(b2)优选设置与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相差在0.5~3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与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的毛长差为1~2mm。
构成内侧毛束B的刷毛的粗度优选在6mil~10mil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7mil~9mil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8.5mil。但是,其为“一般”的硬度的牙刷的情况、“柔软”的牙刷的情况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1、a2互相之间的毛长差M1为2mm,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1、b2互相之间的毛长差M2也为2mm。虽然全部的半毛束部a1、a2、b1、b2互相之间毛长不同这点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在一束毛束内的高低差长达2mm。
据此,由于外侧毛束A内的半毛束部a1、a2互相之间、内侧毛束B内的半毛束部b1、b2互相之间的突出量大,故而在刷子4整体中,毛尖移动的自由度与缓冲性增加,对缝隙的清扫性及温柔的接触感提高。
[第4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涉及的第4实施方式的牙刷进行说明。
关于如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牙刷的基本构造,虽然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同样地,刷子的高低差为3个阶段,但是在外侧毛束的毛长全部相等的点上不同。因此,以下说明中,将对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省略共通地方的说明。另外,说明中使用的各图中,在与图1~图4A及图4B共通的构成要素上标记相同的符号。
图7A是示意性地显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图7B是图7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显示位于刷头部的宽度方向一方侧(-X侧)的毛束。如图7A及图7B所示,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牙刷40,构成外侧毛束A的全部的刷毛的毛长相等,半毛束部a1、a2的毛长相同。即,毛束以等分折被植入。具体地,各半毛束部a1、a2、b1、b2的毛长t(a1)、t(a2)、t(b1)、t(b2)满足t(a1)=t(a2)>t(b1)>t(b2)的关系。
构成外侧毛束A的刷毛为7.5mil的两端ST毛,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及半毛束部a2的毛长t(a2)均为11.5mm。
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及半毛束部a2的毛长t(a2)均优选在9mm~13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0mm~12mm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11.5mm。
构成外侧毛束A的刷毛的粗度优选在4mil~8mil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6mil~8mil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7.5mil。但是,其为“一般”的硬度的牙刷的情况、“柔软”的牙刷的情况不限于此。
构成内侧毛束B的刷毛为8.5mil的两端ST毛(朝向毛尖,直径逐渐变细的锥型刷毛),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为10.5mm,半毛束部b2的毛长t(b2)为9.5mm。
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优选在8mm~12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9mm~11mm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10.5mm。半毛束部b2的毛长t(b2)优选设置与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相差在0.5~3mm的范围内,优选与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的毛长差为1~2mm。
构成内侧毛束B的刷毛的粗度优选在6mil~10mil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7mil~9mil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8.5mil。但是,其为“一般”的硬度的牙刷的情况、“柔软”的牙刷的情况不限于此。
如上所述,关于牙刷40,刷头部3的外侧毛束A虽然由直毛构成,但是由于外侧毛束A的各半毛束部a1、a2比内侧毛束B的各半毛束部b1、b2更长,故而宏观上看,在刷头宽度方向上,变为中央部分凹陷的形状。因此,在刷牙时,用刷子4整体包围牙齿,能够确保毛尖容易到达缝隙间的特征。
[第5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涉及的第5实施方式的牙刷进行说明。
关于如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牙刷的基本构造,虽然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刷子的高低差为3个阶段,但是在内侧毛束的毛长全部相等这点上不同。因此,以下说明中,将对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省略共通地方的说明。另外,说明中使用的各图中,在与图1~图4A及图4B共通的构成要素上标记相同的符号。
图8A是示意性地显示第5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图8B是图8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显示位于刷头部的宽度方向一方侧(-X侧)的毛束。如图8A及图8B所示,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牙刷50,构成内侧毛束B的全部的刷毛的毛长相等,半毛束部b1、b2的毛长相同。即,毛束以等分折被植入。具体地,各半毛束部a1、a2、b1、b2的毛长t(a1)、t(a2)、t(b1)、t(b2)满足t(a1)>t(a2)>t(b1)=t(b2)的关系。
构成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及半毛束部b2的毛长t(b2)均为9.5mm。半毛束部b1的毛长t(b1)及半毛束部b2的毛长t(b2)优选在8mm~12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9mm~11mm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9.5mm。
构成内侧毛束B的刷毛的粗度优选在6mil~10mil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7mil~9mil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8.5mil。但是,其为“一般”的硬度的牙刷的情况、“柔软”的牙刷的情况不限于此。
构成外侧毛束A的刷毛为7.5mil的两端ST毛,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为11.5mm,半毛束部a2的毛长t(a2)为10.5mm。
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优选在9mm~13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0mm~12mm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11.5mm。
半毛束部a2的毛长t(a2)优选设置与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相差在0.5~3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与半毛束部a1的毛长t(a1)的毛长差为1~2mm。
构成外侧毛束A的刷毛的粗度优选在4mil~8mil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6mil~8mil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7.5mil。但是,其为“一般”的硬度的牙刷的情况、“柔软”的牙刷的情况不限于此。
关于牙刷50,由于外侧毛束A的各半毛束部a1、a2的毛长比内侧毛束B的各半毛束部b1、b2的毛长更长,故而宏观上看,在刷头宽度方向上,成为中央部分凹陷的形状。因此,在刷牙时,用刷子整体包覆牙齿,能够确保毛尖容易到达缝隙间的特征。
[第6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牙刷进行说明。
如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牙刷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的毛束的排列图案不同,在通过中央毛束群将内侧毛束群分成两部分这点上不同。因此,以下说明中,将对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省略共通地方的说明。另外,说明中使用的各图中,在与图1~图4A及图4B共通的构成要素中标记相同的符号。
图9是显示第6实施方式的牙刷的刷头部3中的构造的平面图。图10A是沿着图9的B-B’线的截面图,是示意性地显示第6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图10B是图10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显示位于刷头部的宽度方向一方侧(+Y侧)的毛束。另外,图10A虽然与沿着图9的B-B’线的正确的截面图有些许不同,但是图示的是容易判定外侧毛束及内侧毛束中的各半毛束部的关系(毛长差)的。
图11A是沿着图9的A-A’线的截面图;图11B是图11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显示位于刷头部的宽度方向一方侧(-X侧)的毛束。
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牙刷60具有在刷头部3的长度方向上将内侧毛束群12分成两部分的中央毛束群13。
刷头部3具有:排列于刷头部3的外周的外侧毛束群11、长度方向中央位置上横亘于刷头宽度方向上构成列的中央毛束群13、与通过外侧毛束群11及中央毛束群13而将周围包围的2个内侧毛束群12、12。外侧毛束A及内侧毛束B的毛束构造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中央毛束群13由形成与外侧毛束A相同的构造的多束中央毛束C构成,如图10A及图10B所示,半毛束部c1、c2的毛长t(c1)、t(c2)满足t(c1)>t(c2)的关系。具体地,中央毛束C的半毛束部c1的毛长t(c1)为11.5mm,半毛束部c2的毛长t(c2)为10.5mm。
构成中央毛束C的刷毛为7.5mil的两端ST毛,半毛束部c1的毛长t(c1)为11.5mm,半毛束部c2的毛长t(c2)为10.5mm。构成中央毛束C的刷毛的粗度优选在4mil~8mil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6mil~8mil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7.5mil。但是,其为“一般”的硬度的牙刷的情况、“柔软”的牙刷的情况不限于此。
半毛束部c1的毛长t(c1)优选在9mm~13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在10mm~12mm的范围内,最优选为上述11.5mm。半毛束部c2的毛长t(c2)优选设置与半毛束部c1的毛长t(c1)相差在0.5~3mm的范围内,进一步优选与半毛束部c1的毛长t(c1)的毛长差为1~2mm。
如上所述,通过中央毛束群13将位于刷头宽度方向的两外缘侧的2个外侧毛束A互相之间连接起来、在它们之间构成列,从而变成与内侧毛束群12、12的周围由外侧毛束群11包围这种情况相同。据此,在刷头部3的长度方向上,形成2个凹部状的凹陷。因此,在刷牙时,各凹陷部分包围1颗牙的周围而吻合。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多束中央毛束C成为在X方向上排成1列的构造,但是并不限于此,多束中央毛束C也可以是在X方向上排成多列(2列以上、3列以下)的构造。
另外,多束中央毛束C还可以不是直线状排列,相邻的中央毛束C可以为在Y方向上互相位置不同的配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牙刷60,不仅通过中央毛束群13,从而增加了负责牙缝清扫的毛束,此外,通过外侧毛束群11的凹陷区域缩短为约1颗牙的程度,从而对缝隙的毛尖吻合性进一步增加。
本实施方式中,由多束中央毛束C构成的毛束群虽然仅设置1列,但是也可以设置多列。
另外,具备本实施方式的中央毛束C的构造即使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适当应用。
[第7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牙刷进行说明。
关于如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牙刷的基本构造,虽然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地,构成外侧毛束的刷毛为ST毛,但是在构成内侧毛束的刷毛为直毛这点上不同。因此,以下说明中,将对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省略共通地方的说明。另外,说明中使用的各图中,在与图1~图3共通的构成要素上标记相同的符号。
图12A是示意性地显示第7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图12B是图12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显示位于刷头部的宽度方向一方侧(-X侧)的毛束。
如图12A及图12B所示,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牙刷70,虽然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使用朝向毛尖直径逐渐变细的锥型刷毛作为外侧毛束A,但是使用除毛尖的圆形部以外、直径大致相同的直毛作为内侧毛束B。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牙刷70,由于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1、b2均由直毛构成,故而毛尖对牙面的接触面积增加,牙面清扫性提高。
[第8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牙刷进行说明。
关于如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牙刷的基本构造,虽然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在外侧毛束由直毛及ST毛的混合毛构成、内侧毛束由直毛构成这点上不同。因此,以下说明中,将对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省略共通地方的说明。另外,说明中使用的各图中,在与图1~图3共通的构成要素上标记相同的符号。
图13A是示意性地显示第8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图13B是图13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显示位于刷头部的宽度方向一方侧(-X侧)的毛束。
如图13A及图13B所示,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牙刷80,构成刷子4的毛束中,仅将毛长最长的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1设为ST毛,除此之外的半毛束部a2、b1、b2为直毛。即,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1及半毛束部b2均由直毛构成。关于外侧毛束A,仅在单侧将在各刷毛的毛尖被尖锐化的单端ST毛一折为二、夹着扁平线7而植入。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牙刷80,通过毛长最长的半毛束部a1的毛尖在各刷毛的毛尖被尖锐化,从而能确保高的缝隙清扫性。另一方面,由于除此之外的半毛束部a2、b1、b2均为直毛,故而对牙面的接触面积增加,牙面的清扫效率提高。
[第9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牙刷进行说明。
关于如下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牙刷的基本构造,虽然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在构成刷子的全部的毛束由直毛构成这点上不同。因此,以下说明中,将对不同点进行详细说明,省略共通地方的说明。另外,说明中使用的各图中,在与图1~图3共通的构成要素上标记相同的符号。
图14A是示意性地显示第9实施方式中的刷头部的构造的图。图14B是图14A中的用虚线包围起来的区域的扩大图,显示位于刷头部的宽度方向一方侧(-X侧)的毛束。
如图14A及图14B所示,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牙刷90,构成刷子4的全部的毛束被设定为直毛,外侧毛束A的各半毛束部a1、a2及内侧毛束B的各半毛束部b1、b2均由直毛构成。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牙刷90,由于外侧毛束A及内侧毛束B中的全部的半毛束部a1、a2、b1、b2均由直毛构成,故而对牙面的接触面积增加,牙面的清扫效率进一步提高。另外,关于牙刷90,从宏观上看,由于为中央部分凹陷的形状,故而在刷牙时,用刷子整体包覆牙齿,能确保毛尖容易到达缝隙间的特征。
如上所述,根据各实施方式中的宽刷头规格的牙刷,由于能够用大部分的毛束刷扫多个清扫部位,故而清扫效率优异,同时还可以获得对牙龈的温柔的接触感。
[实施例]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发明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被以下记载所限定。
(实施例1~9、以及比较例1~4的牙刷的制作)
按照表1所示的规格,制作以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9实施方式为基础的实施例1~9的牙刷D1~D9。此处,各实施例中,准备毛束的排列图案各不相同的、2种~4种的牙刷D1(1)~D9(4)。
另外,按照表2所示的规格,制作比较例1~5的牙刷E1~E4。比较例中,也准备1种或者多种的牙刷E1(1)~E4(4)。
[表1]
Figure BDA0001449809480000181
[表2]
Figure BDA0001449809480000191
如表2所示,关于比较例1的牙刷E1,其外侧毛束A及内侧毛束B均被设定为11.5mm的相同的毛长。
关于比较例2的牙刷E2,其内侧毛束B具有比外侧毛束A更短的毛长,毛束A、B中任一方均在同一毛束内由毛长相等的刷毛构成。具体地,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1、a2分别为11.5mm,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1、b2分别为10.5mm。
关于比较例3的牙刷E3,其外侧毛束A及内侧毛束B设定为相同的构成,一方的半毛束部a1、b1为11.5mm,另一方的半毛束部a2、b2为10.5mm。
关于比较例4的牙刷E4,其以实施例1(1)的构成为基本,刷头宽度为12mm,在刷头宽度方向上配置有4列毛束,在刷头长度方向上配置有9列毛束。
此处,分别对实施例1~9的牙刷D1~D9、以及比较例1~4的牙刷D1~D4中的牙缝及牙颈部的清扫性、对牙龈的温柔的接触感进行评价。
关于评价,10位评论员使用各例的牙刷清扫口腔内,按照下述基准对此时的评价进行评价。
10位评论员的平均分在6.0以上为◎+、平均分在5.5以上为◎、平均分在5.0以上为○+、平均分在4.5以上为○、平均分在4.0以上为○-、平均分在3.5以上为△、平均分在3.0以上为△-、平均分小于3.0为×。评价基准如下所示。
对与比较例1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的“牙缝·牙颈部的污渍脱落的感觉”进行评价。
7分:非常强烈感觉到、6分:强烈感觉到、5分:感觉到、4分:同等、3分:不大感觉到、2分:没有感觉到、1分:完全没有感觉到(其它评价中也相同)
其结果如表1及表2所示。
如表1所示,如果为实施例1所示的条件,则关于牙缝及牙颈部的清扫性、对牙龈的温柔的接触感,为比比较例更良好的评价。图案(1)~(4),如果均从宏观上看,由于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1的毛长(>半毛束部a2的毛长)比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1、b2的毛长更长,故而在刷头宽度方向上,为中央部分凹陷的形状。因此,在刷牙时,用刷子整体包覆牙齿,能确保毛尖容易到达缝隙间这样的特征。因此,不产生在各衍生图案间的使用性及机能方面上的明显差异。
在实施例2所示的条件下,牙缝及牙颈部的清扫性变良好,对牙龈的接触感有利获得良好的结果。关于实施例2的牙刷D2,全部的半毛束部a1、a2、b1、b2间毛长不同,据此,与实施例1相比,对压力负荷的缓冲性增加,温柔的接触感提高。不产生在实施例2中的各衍生图案间的使用性及机能方面上的明显差异。
在实施例3所示的条件下,关于牙缝及牙颈部的清扫性,能获得特别良好的结果。另外,即使关于对牙龈的温柔的接触感,也能获得良好的结果。
关于实施例3的牙刷D3,虽然全部的半毛束部a1、a2、b1、b2间毛长不同这点与实施例2相同,但是在半毛束部b1的毛长比半毛束部a2的毛长更长、进一步在同一毛束内的高低面的差异长至2mm这点上不同。特别是后者,在使用面及机能面上给予差异,半毛束部的突出量大,故而毛尖移动的自由度与缓冲性增加,对缝隙的清扫性、及温柔的接触感提高。
在实施例4及实施例5所示的条件下,关于牙缝及牙颈部的清扫性、对牙龈的温柔的接触感,能获得比比较例更良好的结果。
关于牙刷D4、D5,其外侧毛束A及内侧毛束B中的任一方以“等分折”被植入,成为在各毛束内无级差的构造。
刷子整体中,如果从宏观上看,由于半毛束部a1的毛长(>半毛束部a2的毛长)这一方比半毛束部b1、b2的毛长更长,故而在刷头宽度方向上,为中央部分凹陷的形状。
因此,在刷牙时,用刷子整体包围牙齿,能够确保毛尖容易到达缝隙间的特征。
在实施例6所示的条件下,牙缝及牙颈部的清扫性变得特别良好,即使关于对牙龈的温柔的接触感,也能获得良好的结果。
牙刷D6除了具有外侧毛束A及内侧毛束B之外,还具有中央毛束C。通过中央毛束C,从而负责牙缝清扫的毛束增加。另外,通过在刷头长度方向上被截断为2的内侧毛束B的凹陷区域缩短至约1颗牙的程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缝隙的毛尖吻合性。
在实施例7所示的条件下,虽然牙缝及牙颈部的清扫性良好,但是对牙龈的接触感略有降低。关于牙刷D7,虽然其内侧毛束B由两端直毛构成,但是通过交错排列的植毛在刷子内设有级差,另外所述毛束是负责牙面清扫的部分,故而相比于比较例,更能确保对牙龈的温柔的接触感。
在实施例8所示的条件下,虽然牙缝及牙颈部的清扫性良好,但是对牙龈的接触感也略有降低。关于牙刷D8,仅其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1为ST毛,其它的半毛束部a2及内侧毛束B的半毛束部b1、b2均被设定为直毛。因此,与全部的毛尖由ST毛构成的其它的实施例的牙刷相比,对缝隙的进入性及对牙龈的温柔的接触感劣化。然而,通过具有最长毛长的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1的毛尖被尖锐化,与比较例1~4相比,对缝隙的进入性更高。
在实施例9所示的条件下,以实施例1的条件为基础,由于外侧毛束A及内侧毛束B中的全部的半毛束部a1、a2、b1、b2由直毛构成,故而清洗期间的清扫性降低。然而,关于牙刷D9,如果从宏观上看,由于为中央部分凹陷的形状,故而在刷牙时,用刷整体包覆牙齿,能确保毛尖容易到达缝隙间的特征。
在比较例1所示的条件下,由于外侧毛束A及内侧毛束B的毛长相等,故而得到牙缝及牙颈部的清扫性、对牙龈的温柔的接触感比实施例差的评价。
在比较例2所示的条件下,虽然外侧毛束A及内侧毛束B互相的毛长不同,但是由于它们分别以等分折被植入,故而刷子整体的级差形成为2个阶段。因此,虽然与比较例1相比,缝隙清扫性及对牙龈的接触感得到改善,但是获得比上述各实施例更差的结果。
在比较例3所示的条件下,由于外侧毛束A及内侧毛束B的毛束构成相同,相互的半毛束部互相之间以相同的级差宽被植入,故而刷子整体的级差形状为2个阶段。因此,内侧毛束群中,凹部形成变得不充分,虽然与比较例1相比,缝隙清扫性及对牙龈的接触感得到改善,但是获得比上述各实施例更差的结果。
在比较例4所示的条件下,以实施例1的条件为基础,仅缩小刷头宽度。具体地,将刷头宽度方向的毛束定为4列,刷头宽度定为12mm。这种情况下,由于毛束数少,故而无法提高清扫效率。另外,缓冲性也变低。因此,相比上述各实施例,缝隙的清扫性、对牙龈的接触感变为相当差的结果。
以上,在结合附图的同时,对本发明涉及的适宜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涉及的例子这是自不必言的。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专利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就能够显而易见地想到各种的变形例或修改例,也可以将它们理解为理所当然地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外侧毛束A与内侧毛束B的孔排列(格子·千鸟)也并未特别限定。
另外,外侧毛束A不限于1列,只要刷头宽度有富余,在调整毛束径之后,也可以设定为多列(例如2列)的构成。
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了两端ST毛、单端ST毛·两端直毛,但是也可以使两端ST毛中的各两端的毛尖径互相不同。另外,毛尖形状也不限于此,除了毛长最高的外侧毛束A的半毛束部a1以外,还可以使用分支毛尖毛。
刷毛的截面形状也不限于圆形。

Claims (8)

1.一种牙刷,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植毛面上植入有多束毛束的刷头部和从所述刷头部延伸的手柄体,
所述刷头部在与所述手柄体的延伸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13mm以上,
所述刷头部具有:由任意高度的刷毛形成的外侧毛束,和具有在一束毛束内的最高高度的刷毛比具有在所述外侧毛束内的最高高度的刷毛的高度低的内侧毛束,
围绕多束所述内侧毛束的周围设置有多束所述外侧毛束,
所述外侧毛束和所述内侧毛束具有毛长彼此不同的2个半毛束部,
在所述外侧毛束和所述内侧毛束的同一毛束内,分别存在1mm~3mm的级差,
所述外侧毛束和所述内侧毛束包含毛尖被尖锐化的多根刷毛,
外侧毛束的长毛长的半毛束部(a1)与内侧毛束的长毛长的半毛束部(b1)的毛长差为1mm~2mm,
构成刷头部的宽度方向的1列的毛束的数目在6束以上、8束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所述刷头部的长度方向上将所述多束内侧毛束分成两部分的多束中央毛束,
所述中央毛束的毛长与所述外侧毛束的毛长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毛束的一方的半毛束部与所述内侧毛束的一方的半毛束部为相同的毛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毛束的各半毛束部和所述内侧毛束的各半毛束部的毛长全部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毛束和所述内侧毛束中的至少任一方的较长半毛束的毛尖被尖锐化,较短半毛束的毛尖未被尖锐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毛束和所述内侧毛束通过以下方式而形成:夹在一折为二的毛束之间的扁平线通过嵌入到所述植毛面上形成的植毛孔中而被植入,2个所述半毛束部夹着所述扁平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存在于所述刷头部宽度方向两侧最外侧的2个所述植毛孔中,外侧孔缘间的距离在10mm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
将位于所述刷头部最外侧的多个所述植毛孔的各孔缘连接而围成的植毛区域在1.5cm2以上。
CN201680024946.9A 2015-04-28 2016-04-28 牙刷 Active CN1075298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2333 2015-04-28
JP2015092333A JP6712120B2 (ja) 2015-04-28 2015-04-28 歯ブラシ
PCT/JP2016/063412 WO2016175304A1 (ja) 2015-04-28 2016-04-28 歯ブラ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29876A CN107529876A (zh) 2018-01-02
CN107529876B true CN107529876B (zh) 2021-01-08

Family

ID=571992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4946.9A Active CN107529876B (zh) 2015-04-28 2016-04-28 牙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6712120B2 (zh)
KR (1) KR20170141190A (zh)
CN (1) CN107529876B (zh)
MY (1) MY192139A (zh)
WO (1) WO20161753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61103B2 (ja) * 2018-08-24 2024-04-03 小林製薬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
WO2020215306A1 (zh) * 2019-04-26 2020-10-29 龙昌日用品工业(南宁)有限公司 牙刷
JP2021083937A (ja) 2019-11-29 2021-06-03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
JP7413010B2 (ja) * 2019-12-26 2024-01-15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
JPWO2021131527A1 (zh) * 2019-12-26 2021-07-01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49779U (zh) * 1975-05-23 1976-11-30
JPS63172330U (zh) * 1987-04-30 1988-11-09
JPH0289925U (zh) * 1988-12-28 1990-07-17
WO1997025898A1 (en) * 1996-01-19 1997-07-24 Theo Gotjamanos Toothbrush
JP2000014451A (ja) * 1998-06-30 2000-01-18 Lion Corp 歯ブラシ
JP2000296024A (ja) * 1999-04-13 2000-10-24 Taihei Kogyo Kk 歯ブラシ
JP2003009953A (ja) * 2001-06-28 2003-01-14 Taihei Kogyo Kk 歯ブラシの製造方法
JP4143982B2 (ja) * 2006-10-17 2008-09-03 利夫 西野 歯列を跨いで磨く歯ブラシ
KR101478862B1 (ko) * 2007-12-27 2015-01-02 라이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칫솔
GB0822855D0 (en) * 2008-12-15 2009-01-21 Glaxosmithkline Consumer Health Novel device
KR200462916Y1 (ko) * 2011-05-11 2012-10-10 박상선 칫솔 헤드
KR102235228B1 (ko) * 2013-04-01 2021-04-02 라이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칫솔
JP2015036042A (ja) * 2013-08-12 2015-02-23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歯ブラ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6175304A1 (ja) 2016-11-03
MY192139A (en) 2022-07-29
CN107529876A (zh) 2018-01-02
JP6712120B2 (ja) 2020-06-17
KR20170141190A (ko) 2017-12-22
JP2016209016A (ja) 2016-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29876B (zh) 牙刷
AU2015349915B2 (en) Head for an oral care implement
JP3528378B2 (ja) 歯ブラシ
WO2012017923A1 (ja) 歯ブラシ
JPS63503438A (ja) 歯ブラシ
CN107635432B (zh) 牙刷
US10537169B2 (en) Head for an oral care implement
CN110169647B (zh) 牙刷
JP5779413B2 (ja) 歯ブラシ
US9788642B2 (en) Toothbrush
KR101165264B1 (ko) 칫솔
JP5690523B2 (ja) 歯ブラシ
JP5851115B2 (ja) 歯ブラシ
JP6827096B2 (ja) 歯ブラシ
JP2020168465A (ja) 歯ブラシ
CN109152470B (zh) 牙刷
CN219229172U (zh) 牙刷
CN112203559B (zh) 牙刷
CN214127439U (zh) 牙刷
KR102622532B1 (ko) 칫솔
CN209965576U (zh) 一种牙刷头
JP2012040247A (ja) 歯ブラシ
JP2021178114A (ja) 歯ブラシ
JP6452220B2 (ja) 歯ブラシ
JP2021178113A (ja) 歯ブラ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