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87380B - 车辆用前发动机罩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前发动机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87380B
CN107487380B CN201710352048.2A CN201710352048A CN107487380B CN 107487380 B CN107487380 B CN 107487380B CN 201710352048 A CN201710352048 A CN 201710352048A CN 107487380 B CN107487380 B CN 1074873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plate main
inner panel
bonnet inner
convenient 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520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87380A (zh
Inventor
铃木仁志
桑原和秀
武藤法泰
河村和夫
播野充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87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7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87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7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2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0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 B62D25/105Bonnets or lids, e.g. for trucks, tractors, busses, work vehicles for motor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021/343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using deformable body panel, bodywork or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34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 B60R2021/346Protecting non-occupants of a vehicle, e.g. pedestrians means outside vehicle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前发动机罩(1),其配备有:发动机罩外板(2);发动机罩内板(3),其安装于发动机罩外板(2);以及中间构件(4),其布置在发动机罩外板(2)和发动机罩内板(3)之间。中间构件(4)具有:板主体(5),其与发动机罩外板(2)相对;前固定腿(6),其将板主体(5)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缘(5a)固定到发动机罩内板(3);以及侧固定腿(7),其将板主体(5)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各个侧缘(5b)固定到发动机罩内板(3)。板主体(5)仅通过前固定腿(6)和侧固定腿(7)固定到发动机罩内板(3)。

Description

车辆用前发动机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前发动机罩。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减小车辆与行人之间的碰撞对行人的冲击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的车辆发动机盖(vehicular bonnet)结构(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5-089782号公报)。
如图9所示,日本特开2015-089782号公报中公开的车辆发动机盖结构101配备有:发动机盖外壳102;发动机盖外壳103,其与发动机罩外壳102一起形成在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的空间;以及加强件105,其具有腿104,用于确保足够的发动机盖外壳102的板刚性并且将向下的冲击载荷传递到发动机盖外壳103。
加强件105配备有:顶板106,其与发动机盖外壳102的背面接触;以及一对(前后)腿104,其从顶板106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向下延伸并且被发动机盖外壳103支撑。该对腿104包括:一对上腿107,其分别从顶板106的前端部和后端部向下延伸;以及一对下腿108,其支撑对应的上腿107。当加强件105的顶板106向下移位一定的距离时,上腿107脱离下腿108并且由此能够独立于下腿108向下移动。
发明内容
传统的车辆发动机盖结构101以如下方式构造:当出现向下的冲击载荷时,上腿107与下腿108脱离。因此,例如,当行人从车辆行驶方向的前侧与车辆用前发动机罩相撞时,上腿107难以从下腿108脱离。即,可能会发生如下情况:传统的车辆发动机盖结构101没有充分地发挥其减小对行人的头部的冲击(头部伤害值(head injury criterion))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前发动机罩,其能够在确保足够的发动机罩外板的刚性的同时减小伤害值。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前发动机罩,其包括:发动机罩外板;发动机罩内板,其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以及中间构件,其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罩外板和所述发动机罩内板之间,其中,所述中间构件包括:板主体,其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相对;前固定腿,其从所述板主体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缘延伸至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并且将所述板主体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以及侧固定腿,其从所述板主体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侧缘延伸至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并且将所述板主体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并且所述板主体仅通过所述前固定腿和所述侧固定腿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
本发明能够在确保足够的发动机罩外板的刚性的同时,减小行人与车辆碰撞时对行人的伤害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的车辆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的立体图。
图3A和图3B分别是图1所示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的发动机罩外板和发动机罩内板的平面图。
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对应于图2的、在省略了发动机罩外板的状态下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沿着图2中的线II-II截取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对应于图6的平面图。
图8是图7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平面图。
图9是示出传统的车辆发动机盖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动机罩(车辆用前发动机罩)
2:发动机罩外板
3:发动机罩内板
4:中间构件
5:中间板主体(板主体)
5a:板主体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缘
5b:板主体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侧缘
6:前固定腿
7:侧固定腿
71:侧腿主体(腿主体)
72:侧接合部(接合部)
73:侧重叠部(重叠部)
74:侧固定部(固定部)
76:弯曲部(易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方案1中所述的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用前发动机罩,其包括:发动机罩外板;发动机罩内板,其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以及中间构件,其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罩外板和所述发动机罩内板之间。所述中间构件包括:板主体,其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相对;前固定腿,其从所述板主体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缘延伸至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并且将所述板主体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以及侧固定腿,其从所述板主体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侧缘延伸至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并且将所述板主体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所述板主体仅通过所述前固定腿和所述侧固定腿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利用这种构造,能够在确保足够的发动机罩外板的刚性的同时,减小行人与车辆碰撞时对行人的伤害值。
[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1至图8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1。图1是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1(以下简称为“发动机罩1”)的车辆B的立体图。在图1和其它附图中,用字符“前”和“后”分别表示车辆B的前进方向和后退方向,用字符“右”和“左”分别表示从驾驶席观察的向右方向和向左方向,并且用字符“上”和“下”分别表示垂直于向右和向左方向且是铅直方向的向上方向和向下方向。
图1所示的车辆B在车室R的前方配备有发动机室ER。利用能够打开的发动机罩1覆盖发动机室ER的顶部开口。发动机罩1能够通过安装于发动机罩1后缘部的铰链机构(未示出)的作用而竖直地摆动从而打开和关闭发动机室ER的顶部开口。
如图2所示,发动机罩1配备有:发动机罩外板2(在图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其为外装构件;发动机罩内板3,其安装于发动机罩外板2;以及中间构件4,其布置在发动机罩外板2和发动机罩内板3之间。在图2中,为了便于理解,用双点划线表示发动机罩外板2,就好像被透视一样。
如图3A所示,发动机罩外板2包括:大致矩形的外板主体20,其在左右方向上长;以及周壁21,其从外板主体20的前缘20a(位于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侧)和左、右侧缘20b斜向下延伸。通过冲压钢板(金属板)形成发动机罩外板2。
如图4所示,外板主体20的前端部20A倾斜成随着位置越向前去而越向下。如图3A和图4所示,周壁21包括:前周壁21A,其与外板主体20的前缘20a相连;以及侧周壁21B(参见图3A),其与外板主体20的对应的侧缘20b相连。
如图3B所示,发动机罩内板3是在左右方向上长的大致矩形,其尺寸设定成与发动机罩外板2的外板主体20相对并且能够嵌入周壁21。发动机罩内板3通过冲压钢板(金属板)形成并且在适当的位置具有凹凸形状。这些凹凸形状用于在受到来自发动机罩外板2的载荷时变形并且由此吸收冲击。
如图4所示,发动机罩内板3在与外板主体20的前端部20A相对的位置处具有后倾斜壁31和前倾斜壁32。后倾斜壁31倾斜成随着位置越向前去而越向上。前倾斜壁32倾斜成随着位置越向前去而越向下。中间构件4的侧固定腿7固定到对应的后倾斜壁31,前固定腿6固定到前倾斜壁32。前倾斜壁32具有与发动机罩外板2的前周壁21A近似相同的倾斜度,并且比后倾斜壁32倾斜地更陡。
图4至图6中所示的中间构件4通过冲压钢板(金属板)形成。中间构件4布置成与外板主体20的前端部20A相对,中间构件4是用于在确保足够的发动机罩外板2的刚性的同时在与例如行人碰撞时发生变形并由此减小对行人的冲击的构件。中间构件4用于为发动机罩外板2提供如下程度的刚性:在由于交通事故之外的原因而使发动机罩外板2受到载荷时,发动机罩外板2不会下沉太多以致不能恢复原始形状。
如图4所示,中间构件4具有中间板主体5(板主体)、前固定腿6以及一对侧固定腿7。中间板主体5与外板主体20的前端部20A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相对并且分隔开。前固定腿6用于将中间板主体5的前缘5a固定到发动机罩内板3。该对侧固定腿7用于将中间板主体5的左、右侧缘5b固定到发动机罩内板3。即,中间构件4仅通过前固定腿6和一对侧固定腿7固定到发动机罩内板3,并且中间板主体5的后缘5c未固定到发动机罩内板3。
如图2所示,中间构件4形成为:使得其左右尺寸L(即,一对侧固定腿7的末端之间的距离)近似等于外板主体20的相对应的长度的1/2。尽管在实施方式中以这种方式设置了尺寸L,但可以适当地将其设定为其它值。
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中间板主体5与外板主体20相对并且间隔开,但中间板主体5可以布置成与外板主体20相对并且接触。
如图4和图5所示,中间构件4具有从中间板主体5的边缘5a、5b和5c延伸出的周缘部50。周缘部50包括:顶部6A,其为前固定腿6的一部分;顶部7A,其分别为各侧固定腿7的一部分;以及连接部51,其连接顶部6A和顶部7A。
如图2和图5所示,中间板主体5是在左右方向上长并且形状近似于矩形的板。中间板主体5包括:矩形凹状体52,其位于中间板主体5的中央部并且在左右方向上长;以及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在图5中仅示出了两个)筋条53,其沿前后方向延伸跨过凹状体52。圆形的通孔54(图5中仅示出了一个)形成为穿过左侧和右侧处的凹状体52。在中间板主体5中,凹状体52、三个筋条53以及一对圆形的通孔54布置成相对于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穿过中间板主体5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的直线对称。
如图2所示,三个矩形通孔55(55A、55B和55C)形成为贯穿凹状体52的底壁,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直线排列。三个矩形通孔55A、55B和55C具有近似相同的前后尺寸。两个(即,左和右)矩形通孔55A和55C在左右方向上(即,在它们的纵向上)比中间的矩形通孔55B长。
如图2和图5所示,筋条53均沿着相关联的矩形通孔55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线延伸,并到达中间板主体5的前缘和后缘。即,筋条53均沿跨过相关联的矩形通孔55的方向延伸。筋条53形成于中间板主体5的左端和右端之间,并且彼此隔开近似相同的间隔。
筋条53均以如下方式形成:当载荷从发动机罩外板2作用于中间板主体5时,各筋条53的左、右缘彼此靠近地变形。在以下说明中,三个筋条53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参见图2)称为第一筋条53A、第二筋条53B和第三筋条53C。
如上所述,中间板主体5由筋条53和矩形通孔55以如下方式形成:矩形通孔55均与相关联的筋条53的延伸方向交叉。利用这种结构,当载荷从发动机罩外板2作用于中间板主体5时,中间板主体5以如下方式变形:中间板主体5的前缘5a和后缘5c彼此靠近,中间板主体5的左、右缘5b彼此靠近。
如图5所示,前固定腿6包括:前腿主体61,其与中间板主体5的前缘5a连续并且包括顶部6A;以及前接合部62,其与前腿主体61连续并且与发动机罩内板3重合且接合。
前接合部62包括:前重叠部63,其与发动机罩内板3的前倾斜壁32重合;以及多个(在图示示例中为六个)前固定部64,在前固定部64处以前重叠部63重合于前倾斜壁32的状态将前重叠部63固定到前倾斜壁32。前固定腿6在前腿主体61和前重叠部63之间的边界(图4中所示的折叠部6a)处折叠,并且在前固定部64处将重合于前倾斜壁32的前重叠部63焊接至前倾斜壁32。
如图2所示,前固定腿6延伸成从第一筋条53A的形成位置到在第三筋条53C的形成位置右边的位置与中间板主体5的前缘5a连续。
如图4所示,前腿主体61形成为平坦的板状,其从中间板主体5的前缘5a延伸至折叠部6a并且近似垂直于中间板主体5地延伸。
如图2所示,六个前固定部64沿着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排列。即,在多个位置(在图示示例中为六个位置)、也就是在前固定部64处将前重叠部63固定到发动机罩内板3。如图5所示,在六个前固定部64中:一个前固定部64布置在与中间板主体5的在第一筋条53A和第二筋条53B之间的部分相邻的位置;三个前固定部64布置在与中间板主体5的在第二筋条53B和第三筋条53C之间的部分相邻的位置;剩下的两个前固定部64布置在与中间板主体5的在第三筋条53C和中间板主体5的右端之间的部分相邻的位置。
如图4至图6所示,侧固定腿7均包括:侧腿主体71(腿主体),其与中间板主体5的侧缘5b连续;以及侧接合部72(接合部),其与侧腿主体71连续并且与发动机罩内板3重合且接合在一起。侧腿主体71包括顶部7A。
如图6所示,侧固定腿7均以如下方式形成:从中间板主体5的侧缘5b(即,侧腿主体71的根部)到侧接合部7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L1大于从中间板主体5的侧缘5b到发动机罩内板3的在垂直于中间板主体5的表面的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尺寸L2(L1>L2)。
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固定腿7均以如下方式形成:从中间板主体5的侧缘5b(即,侧腿主体71的根部)到侧接合部7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L1大于从中间板主体5的侧缘5b到发动机罩内板3的在垂直于中间板主体5的表面的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尺寸L2(L1>L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该情况。可选地,侧固定腿7均可以按如下方式形成:从中间板主体5的侧缘5b(即,侧腿主体71的根部)到侧接合部7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L1近似等于从中间板主体5的侧缘5b到发动机罩内板3的在垂直于中间板主体5的表面的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尺寸L2
如图5所示,侧接合部72包括:侧重叠部73,其与发动机罩内板3的后倾斜壁31重合;以及多个(在图示示例中为两个)侧固定部74,在该侧固定部74处以侧重叠部73与后倾斜壁31重合的状态将侧重叠部73固定到后倾斜壁31。侧固定腿7在侧腿主体71和侧重叠部73之间的边界(折叠部7a)处折叠,并且在侧固定部74处将与后倾斜壁31重合的侧重叠部73焊接至后倾斜壁31。
如图5所示,侧腿主体71形成为:从中间板主体5的前端后方的位置到中间板主体5的后端与中间板主体5的侧缘5b连续,并且以近似恒定的宽度从中间板主体5的侧缘5b延伸到侧重叠部73。
如图6所示,侧腿主体71包括:第一倾斜部75,其包括顶部7A;弯曲部76,其与第一倾斜部75连续;以及三角形的第二倾斜部77,其与弯曲部76连续。第一倾斜部75和第二倾斜部77均为近似平坦的(不弯曲的)板状部。第一倾斜部75和中间板主体5形成大于或等于90°的角度。第二倾斜部77和中间板主体5形成更大的角度。
如图7所示,第二倾斜部77以如下方式形成:第二倾斜部77的三角形形状具有近似直角的顶点,并且作为与顶点相对的边的折叠部7a倾斜地延伸,即,随着位置越向后方去在而左右方向上越远离中间板主体5。
弯曲部76以预定的曲率半径弯曲。如图5和图6所示,弯曲部76形成为在垂直于中间板主体5的表面的方向上占据了在中间板主体5的作为侧腿主体71的根部的侧缘5b和侧接合部72之间的大致中间的范围。
如此形成的弯曲部76在受到来自发动机罩外板2的载荷时变形。即,弯曲部76具有易弯曲部的功能。弯曲部76(易弯曲部)是当载荷从发动机罩外板2作用于侧腿主体71时首先弯曲的部分。为了首先弯曲,弯曲部76是弯曲的板部并且被赋予弯曲的趋势。
如图5和图7所示,侧重叠部73的形状为在侧重叠部73的与折叠部7a连接的边的方向上长的矩形。即,对应于侧重叠部73的一对长边的折叠部7a和缘7b倾斜地延伸,并且随着位置越向后方去而在左右方向上越远离中间板主体5。
如图7所示,在侧固定腿7固定到发动机罩内板3的状态下,作为第二倾斜部77和侧重叠部73之间的边界的折叠部7a(对应于一条长边)与后倾斜壁31的下端部重合,并且侧重叠部73的另一条长边7b与后倾斜壁31的上端部重合。
如图8所示,两个侧固定部74(一对固定部)沿如下的倾斜方向排列:随着位置越向后方去而在左右方向上越远离中间板主体5。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侧固定部74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形成45°的直线排列。即,在与中间板主体5的表面平行的平面内,侧固定部74的排列方向和车辆前后方向形成的角度θ等于45°。
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侧固定部74沿着与车辆前后方向形成45°的直线排列,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情况。侧固定部74(固定部)沿着不与车辆前后方向平行的直线(即,甚至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略微倾斜)排列就足够了。优选的是,多个固定部沿着在与车辆前后方向形成40°至90°的直线排列。更优选的是,多个固定部沿着垂直于车辆前后方向的直线排列。
可以设置三个或更多个的侧固定部74(固定部)。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在这些固定部中,至少两个固定部的排列方向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更优选的是,每两个固定部的排列方向都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即,没有任何一对固定部是沿着车辆前后方向排列的。在设置三个以上的侧固定部74的情况下,优选地不将所有侧固定部74都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尽管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侧固定部74(固定部)沿随着位置越向后方去而在左右方向上越远离中间板主体5的倾斜方向排列,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情况。可以使两个侧固定部沿随着位置越向后方去而在左右方向上越靠近中间板主体5的倾斜方向排列。
在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当例如行人与前发动机罩1碰撞时,由于中间构件4的后缘5c没有被固定并且只固定了中间构件4的前固定腿6和侧固定腿7,所以产生的冲击使中间构件4的后部比其它部分更大程度地变形。由此通过中间构件4的后部的变形吸收由行人引起的冲击。因此,能够减小头部伤害值(对行人的头部的冲击的量化值)。
侧固定腿7均以如下方式形成:从中间板主体5的侧缘5b(即,侧腿主体71的根部)到侧接合部72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L1大于从中间板主体5的侧缘5b到发动机罩内板3的在垂直于中间板主体5的表面的方向(垂直方向)上的尺寸L2(L1>L2)。因此,当例如行人与车辆B的前发动机罩1碰撞时,中间构件4由于产生的冲击而充分地变形。
两个侧固定部74沿随着位置越向后方去而在左右方向上越远离中间板主体5的倾斜方向排列。即,该对侧固定部74(固定部)的排列方向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当例如行人与发动机罩外板2碰撞时,该措施使得作用于各个固定部的载荷之间的差能够小于多个固定部沿车辆前后方向排列的情况。此外,由于关闭发动机罩1时产生的冲击而产生的载荷以均匀分散的方式作用于侧固定部74。即,由于作用于各个固定部的载荷彼此靠近,所以当行人与发动机罩外板2碰撞时,中间构件4适当地变形。
侧腿主体71(腿主体)设置有弯曲部76(易弯曲部)。利用该措施,当载荷从发动机罩外板2作用于侧腿主体71时,弯曲部76首先变形。当例如行人与车辆B的前发动机罩1碰撞时,产生的冲击使包括弯曲部76的中间构件4充分地变形。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中间构件4的侧固定腿7从中间板主体5的各个侧缘5b延伸出,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情况。可以仅有一个侧固定腿7从中间板主体5的相关联的侧缘5b延伸出。
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弯曲部76起到易弯曲部的作用,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情况。例如,可以在第一倾斜部75和第二倾斜部77之间形成一个通孔或长孔以代替弯曲部76形成易弯曲部。或者,可以在第一倾斜部75和第二倾斜部77之间形成多个分离的通孔或长孔。
作为进一步可选择的方案,可以采用通过切去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而形成的收缩部作为在第一倾斜部75和第二倾斜部77之间的部分(对应于弯曲部76)。即,可以将比其它部分更脆弱的部分(脆弱部)形成为易弯曲部。为了使在第一倾斜部75和第二倾斜部77之间的部分易于弯曲,例如,可以通过冲压加工赋予该部分弯曲的趋势。
尽管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侧固定腿7均设置有弯曲部76(易弯曲部),而前固定腿6没有设置易弯曲部,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情况。前固定腿6可以设置有易弯曲部。易弯曲部可以设置于前固定腿6和各个侧固定腿7中的一方或者双方。
尽管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弯曲部76(易弯曲部)位于侧腿主体71的在垂直于中间板主体5的表面的方向上的大致中间的位置,但本发明不限于该情况。易弯曲部可以位于在中间板主体5的作为侧腿主体71的根部的侧缘5b和侧接合部72之间的任何位置。
上述的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优选的模式,本发明不限于此。即,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已知的知识进行各种变形。只要其采用了本发明的构思,本发明就可以包括结合了这些变形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

Claims (3)

1.一种车辆用前发动机罩,其包括:发动机罩外板;发动机罩内板,其安装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以及中间构件,其布置在所述发动机罩外板和所述发动机罩内板之间,所述车辆用前发动机罩的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构件包括:
板主体,其与所述发动机罩外板相对;
前固定腿,其从所述板主体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缘延伸至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并且将所述板主体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以及
侧固定腿,其从所述板主体的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侧缘延伸至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并且将所述板主体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并且
所述板主体仅通过所述前固定腿和所述侧固定腿固定到所述发动机罩内板,其中,
所述侧固定腿包括:腿主体,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越靠近所述发动机罩内板越远离所述板主体,形成为倾斜状;以及接合部,其与所述腿主体连续,并且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发动机罩内板重合且接合在一起;并且
所述侧固定腿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侧固定腿在垂直于所述板主体的表面的方向上的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合部包括:重叠部,其与所述发动机罩内板重合;以及多个固定部,在所述固定部处固定与所述发动机罩内板重合的所述重叠部;并且
在所述多个固定部中,至少一对所述固定部的排列方向与车辆前后方向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前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腿主体设置有易弯曲部。
CN201710352048.2A 2016-06-09 2017-05-18 车辆用前发动机罩 Active CN1074873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5170A JP6658320B2 (ja) 2016-06-09 2016-06-09 車両用フロントフード
JP2016-115170 2016-06-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7380A CN107487380A (zh) 2017-12-19
CN107487380B true CN107487380B (zh) 2019-09-17

Family

ID=60420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52048.2A Active CN107487380B (zh) 2016-06-09 2017-05-18 车辆用前发动机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58320B2 (zh)
CN (1) CN107487380B (zh)
DE (1) DE102017004379B4 (zh)
FR (1) FR3052428B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40609A1 (fr) * 2022-10-05 2024-04-12 Psa Automobiles Sa Doublure de capot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21185U (zh) * 1990-03-26 1991-12-11
DE10136898A1 (de) * 2001-07-28 2003-02-20 Opel Adam Ag Vorderbau eines Kraftfahrzeuges mit einer bei einem Kopfaufprall sich nachgiebig verhaltenden Fronthaube
JP4658624B2 (ja) * 2005-01-21 2011-03-2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装置
JP2008068729A (ja) * 2006-09-14 2008-03-2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4235842B2 (ja) * 2007-02-07 2009-03-11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フード装置
CN202225922U (zh) 2011-08-25 2012-05-23 众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罩锁扣固定板加强板
JP6107347B2 (ja) * 2013-04-09 2017-04-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5820453B2 (ja) * 2013-11-07 2015-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前部車体構造
JP6136863B2 (ja) * 2013-11-07 2017-05-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のボンネット構造
JP2015171857A (ja) * 2014-03-12 2015-10-01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自動車用アウタ補強材
DE102014010633A1 (de) * 2014-07-17 2016-01-21 Audi Ag Klappe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15014327A1 (de) * 2015-11-05 2016-05-12 Daimler Ag Fronthaube für einen Kraftwagen, insbesondere einen Personenkraftwage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58320B2 (ja) 2020-03-04
FR3052428A1 (fr) 2017-12-15
DE102017004379B4 (de) 2023-03-23
DE102017004379A1 (de) 2017-12-14
FR3052428B1 (fr) 2021-10-01
CN107487380A (zh) 2017-12-19
JP2017218060A (ja) 2017-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70607B2 (ja)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JP6718726B2 (ja) 車両用フード
JP6443469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KR101376024B1 (ko) 차량용 후드
CN103204111B (zh) 车辆门饰板
CN107074301B (zh) 车身构造
JP4758875B2 (ja) 車両用フード構造
CN107472187A (zh) 前部车体构造
EP2815952A1 (en) Structure for lower part of vehicle body of vehicle
JP2011098671A (ja) トーイングトラクタ
JP6708070B2 (ja) 車両のフード
CN107487380B (zh) 车辆用前发动机罩
CN106560380B (zh) 车辆框架结构
JP4905898B2 (ja) 車輌用インナパネル
JP5741204B2 (ja) 車両用フードの前部構造
JP4962167B2 (ja) 自動車のカウルルーバ
JP4042129B2 (ja) フード構造
JP6524436B2 (ja) フード
JP4036219B2 (ja) 自動車のエンジンフード構造
JP2015091712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6558384B2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JP564363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701592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7017700B2 (ja)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シートフレームおよび乗物用シート
JP2000006845A (ja) フード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