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84406A - 成形装置及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形装置及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84406A
CN107484406A CN201710422588.3A CN201710422588A CN107484406A CN 107484406 A CN107484406 A CN 107484406A CN 201710422588 A CN201710422588 A CN 201710422588A CN 107484406 A CN107484406 A CN 107484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flat cable
shaped member
pair
suction n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42258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84406B (zh
Inventor
小林仁
高桥雅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u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ki Corp filed Critical Ju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84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44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844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844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04Pick-and-place heads or apparatus, e.g. with jaws
    • H05K13/0408Incorporating a pick-up too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015Orientation; Alignment; Positio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简易且廉价的结构将板状部件成形。成形装置(40)具有:基座(41),其将扁平线缆以横向姿态支撑;以及可动块(42),其与扁平线缆(FC)的两端的至少一方抵接,在基座上滑动以使扁平线缆FC的两端接近,该成形装置(40)构成为,通过使横向姿态的扁平线缆的两端接近,从而以使扁平线缆的两端成为纵向的方式将该扁平线缆成形为拱形形状。

Description

成形装置及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挠性的板状部件成形的成形装置及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使用安装装置进行的电子部件的安装动作的自动化不断发展。以往,作为此种安装装置,已知下述安装装置,即,将从供给器供给的电子部件通过安装头安装于基板的规定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安装装置,将引线型电子部件高效且高精度地安装。引线型电子部件具有与电子部件主体连结的引线。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79190号公报
另外,并不限定于能够通过吸附吸嘴安装于基板的电场电容器等刚性的部件,也会安装诸如扁平线缆等具有柔软性的板状部件。在该情况下,必须将在供给时为扁平形状的板状部件在向基板安装时成形为拱形形状。如果在通过手动作业将板状部件成形之后,将板状部件向基板安装,则人工费等成本增大。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使用多轴的机器人臂将板状部件成形而向基板安装,但存在机器人臂的引入成本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该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简易且廉价的结构将板状部件成形的成形装置及安装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成形装置,以使板状部件的两端成为纵向的方式对所述板状部件进行成形,该成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支撑部,其将所述板状部件以横向姿态支撑;以及变形机构,其以使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接近的方式,使所述板状部件变形。根据该结构,通过使横向姿态的板状部件的两端接近,从而以使板状部件的两端成为纵向的方式对板状部件进行成形。由此,无需引入高价的机器人臂,能够通过简易且廉价的结构将板状部件成形。
在上述的成形装置中,所述支撑部是将所述板状部件以横向姿态支撑的基座,所述变形机构是可动块,该可动块与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的至少一方抵接,在所述基座上滑动以使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接近。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基座上的可动块的滑动而将板状部件成形。
在上述的成形装置中,具有可动引导部,该可动引导部抵接于与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正交的该板状部件的侧面,在所述基座上滑动以使所述板状部件的朝向与所述可动块的滑动方向一致。根据该结构,通过可动引导部与板状部件的侧面抵接,由此使板状部件的朝向一律与滑动方向一致。由此,只要在基座上板状部件的朝向大体一致,就能够使板状部件的朝向一致,因此无需以将板状部件的位置和朝向准确地定位的状态设置于基座。
在上述的成形装置中,所述支撑部是对所述板状部件的中央进行吸附而将所述板状部件以横向姿态支撑的吸附部,所述变形机构是一对可动块,它们与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抵接,并且能够彼此接近而使得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接近,在所述一对可动块的相对面形成有引导面,该引导面对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进行引导,以使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成为纵向。根据该结构,随着一对可动块的接近而使板状部件的两端沿各可动块的引导面滑动,由此能够将板状部件成形。
在上述的成形装置中,所述一对可动块的引导面弯曲为,从上方朝向下方相对间隔变宽。根据该结构,板状部件的两端沿引导面从上方向下方滑动,由此能够使板状部件的两端成为纵向而接近。
在上述的成形装置中,所述支撑部是利用沿成形形状的支撑面而对所述板状部件的中央进行吸附,将所述板状部件以横向姿态支撑的支撑台,所述变形机构是利用沿成形形状的保持面对成形后的所述板状部件进行保持的抓持吸嘴,使所述支撑台和所述抓持吸嘴相对地接近,利用所述支撑台的支撑面从内侧对所述板状部件的变形进行引导,并且利用所述抓持吸嘴的保持面从外侧对所述板状部件的变形进行引导。根据该结构,通过支撑台的支撑面和抓持吸嘴的保持面而将板状部件夹入,通过支撑面和保持面从内侧和外侧对板状部件的变形进行引导,由此能够将板状部件成形。另外,能够通过抓持吸嘴将板状部件成形,并且通过抓持吸嘴对板状部件进行输送。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的成形装置;以及抓持吸嘴,其利用沿成形形状的保持面对成形后的所述板状部件进行保持,将由成形装置成形后的所述板状部件向基板安装。根据该结构,能够将板状部件保持成形形状不变而通过抓持吸嘴进行输送,将板状部件向基板安装。
在上述的安装装置中,所述抓持吸嘴具有开闭型的一对臂,通过使所述一对臂闭合,从而形成沿成形形状的所述保持面,通过使所述一对臂打开,从而使所述保持面从所述板状部件分离。根据该结构,能够使一对臂闭合而对成形后的板状部件进行保持,使一对臂打开而将成形后的板状部件放开。
在上述的安装装置中,所述抓持吸嘴具有固定型的一对臂、和能够沿所述一对臂滑动的滑块,在所述一对臂形成沿成形形状的保持面,通过使所述滑块进行滑动,从而将所述板状部件从所述保持面推出。根据该结构,能够对在一对臂的内侧成形后的板状部件进行保持,通过滑块将成形后的板状部件推出而从一对臂放开。
在上述的安装装置中,所述板状部件是将一对分割基板连结的扁平线缆。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简易且廉价的结构而将一对分割基板利用扁平线缆连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成形装置以使板状部件的两端接近的方式使板状部件变形,从而将板状部件成形。由此,无需引入高价的机器人臂,能够通过简易且廉价的结构将板状部件成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扁平线缆的斜视图。
图2是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扁平线缆连结的分割基板的斜视图。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安装装置的斜视图。
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成形后的扁平线缆的说明图。
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的成形动作的说明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抓持吸嘴的斜视图。
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抓持吸嘴的安装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通过变形例的抓持吸嘴实现的安装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的成形动作的说明图。
图10是第3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的成形动作的说明图。
图11是第4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的斜视图。
图12是第4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的成形动作的说明图。
标号的说明
1 安装装置
40 第1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
41 基座(支撑部)
42 可动块(变形机构)
50 开闭式的抓持吸嘴
60 插入式的抓持吸嘴
70 第2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
71 基座(支撑部)
72 可动块(变形机构)
73 可动引导部
80 第3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
81 吸附部(支撑部)
82 可动块(变形机构)
83 可动块的引导面
90 第4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
91 支撑台(支撑部)
92 抓持吸嘴(变形机构)
93 支撑台的支撑面
98 抓持吸嘴的保持面
FC 扁平线缆(板状部件)
L 引线(板状部件的两端)
W 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扁平线缆的斜视图。图2是通过本实施方式的扁平线缆连结的分割基板的斜视图。在下面的说明中,作为板状部件而例示扁平线缆,对通过扁平线缆将分割基板连结的结构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
如图1所示,扁平线缆(板状部件)FC是从长条状的线缆主体5的两端使引线(板状部件的两端)L凸出而构成的。线缆主体5通过绝缘树脂层将多个导线覆盖而形成为带状。扁平线缆FC具有受到长边方向的外力而能够从扁平形状变形为拱形形状(U字形状)的挠性,并且具有随着外力的消失而能够从拱形形状恢复为扁平形状的弹性。此外,线缆主体5可以通过将被树脂膜覆盖的多个导线熔接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将多个导线由树脂板夹入而形成。
如图2所示,扁平线缆FC例如以成形后的状态用于一对分割基板W的连结。在该情况下,以扁平线缆FC的两端成为纵向的方式成形为拱形形状,扁平线缆FC的一端的引线L(参照图1)插入至一方的分割基板W的通孔,扁平线缆FC的另一端的引线L插入至另一方的分割基板W的通孔。通常,在对该扁平线缆FC进行安装时,必须通过手动作业将扁平线缆FC成形为拱形形状而向基板W安装。
在该情况下,考虑下述结构,即,取代手动作业而使用机器人臂将扁平线缆FC向基板W安装。但是,如上所述,扁平线缆FC具有弹性,因此难以在维持成形后的拱形形状不变的情况下,将扁平线缆FC向基板W安装。为了使机器人臂进行与手动作业同样的动作,机器人臂的构造变得复杂,存在机器人臂的引入成本增加的问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取代机器人臂,引入专门用于扁平线缆FC等板状部件的成形的简易构造的成形装置。
下面,参照图3,对第1实施方式的安装装置进行说明。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安装装置的斜视图。此外,图3为了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进行了简化,假设具备安装装置通常所具有的结构。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在这里关于向其他基板安装扁平线缆的例子进行了图示,而不是向分割基板。
如图3所示,安装装置1构成为,将从供给盒(供给机)10供给的扁平线缆FC在通过成形装置40成形之后向基板W安装。扁平线缆FC由吸附吸嘴20从供给盒10朝向成形装置40输送,在该扁平线缆FC的输送中从下方利用拍摄装置30对扁平线缆FC的朝向、吸附位置等进行拍摄。成形后的扁平线缆FC在通过抓持吸嘴50维持拱形形状不变的情况下,从成形装置40朝向基板W输送。
供给盒10形成为上方开放、底较浅的箱型,大量扁平线缆FC散乱地被收容。供给盒10的底面倾斜为从一端朝向另一端而变低,在供给盒10的另一端侧,将扁平线缆FC向吸附吸嘴20供给的供给区域11平坦地形成。在供给盒10的下方设置有振动装置(未图示),通过振动装置对供给盒10施加振动,由此供给盒10内的大量扁平线缆FC沿斜面滑下而朝向供给区域11移动。
在扁平线缆FC到达至供给盒10的供给区域11的期间,通过供给盒10的侧面等对扁平线缆FC的位置、朝向大致进行定位。在供给盒10的供给区域11,吸附吸嘴20定位于任意的位置,通过吸附吸嘴20将扁平线缆FC拾取。此时,通过吸附吸嘴20的负压的变动等而判断扁平线缆FC的吸附,在对扁平线缆FC吸附失败的情况下,吸附吸嘴20在供给区域11内定位于其他位置而重试拾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供给机而例示出供给盒10,但供给机只要能够将扁平线缆FC向吸附吸嘴20供给即可,无论以哪种方式构成均可。例如,供给机可以是碗式供给器,通过对碗施加振动,从而沿在碗的内周面设置的螺旋状的输送路径而将扁平线缆FC依次输送。另外,供给机也可以是盘式供给机,对将多个扁平线缆FC进行排列后的盘进行供给。由于在盘内对扁平线缆FC进行了排列,因此能够使吸附吸嘴20以定位状态对扁平线缆FC进行拾取。
在供给盒10中,虽然扁平线缆FC的位置、朝向大致被定位,但扁平线缆FC并没有以准确的位置、朝向定位。由此,通过吸附吸嘴20从供给盒10拾取到的扁平线缆FC的位置、朝向并不统一。因此,通过拍摄装置30对输送中的扁平线缆FC进行拍摄而识别出扁平线缆FC的位置、朝向。基于拍摄装置30的识别结果而通过吸附吸嘴20对扁平线缆FC的位置和朝向进行校正,相对于成形装置40以准确的位置和朝向对扁平线缆FC进行设置。
在成形装置40中,扁平线缆FC成形为拱形形状,成形后的扁平线缆FC通过抓持吸嘴50而被拾取。成形后的扁平线缆FC通过抓持吸嘴50而被输送至基板W上,通过抓持吸嘴50而安装于基板W的规定位置。此时,如果扁平线缆FC的拱形形状走样,则无法针对基板W安装扁平线缆FC,因此在成形装置40中要求准确的成形,在抓持吸嘴50中要求维持成形形状的输送。此外,对说明进行了省略,但在安装装置1的安装头设置有吸附吸嘴20、抓持吸嘴50,安装头被支撑为在水平方向可自由移动。
在这里,参照图4至图7,对成形装置及抓持吸嘴详细地进行说明。图4是第1实施方式的成形后的扁平线缆的说明图。图5是第1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的成形动作的说明图。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抓持吸嘴的斜视图。图7是第1实施方式的抓持吸嘴的安装动作的说明图。
如图4A所示,为了将扁平线缆FC向基板W(参照图3)安装,需要以扁平线缆FC的两端成为纵向的方式成形为拱形形状。此时,扁平线缆FC的两端的引线前端高度、扁平线缆FC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面必须一致。例如,如图4B所示,如果扁平线缆FC的两端的引线前端高度不同、或扁平线缆FC扭转,则无法将扁平线缆FC的两端的引线L插入至在基板W形成的通孔。
如图5A所示,成形装置40构成为,通过在基座41上使可动块(变形机构)42滑动,从而将支撑于基座(支撑部)41的扁平线缆FC成形为拱形形状。在基座41的上表面形成有长条状的凹部44,该凹部44将扁平线缆FC以横向姿态支撑。凹部44的一端被切去而配置可动块42,在凹部44的另一端形成有与扁平线缆FC的引线L抵接的抵接面45。另外,在凹部44的短边方向的两端形成有对扁平线缆FC的两侧面进行引导的一对引导面46。
在凹部44的底面形成有对扁平线缆FC的中央进行吸引的吸引口47,通过吸引口47对扁平线缆FC的翘曲、挠曲等进行抑制。吸引口47的吸引在扁平线缆FC开始变形的定时被解除,以使得不会对成形造成影响。可动块42能够沿长条状的凹部44滑动地设置在基座41上,一边将扁平线缆FC的一端推压、一边滑动至基座41的大致中央为止。由此,扁平线缆FC的两端被凹部44的抵接面45和可动块42夹入,扁平线缆FC成形为拱形形状。
如图5B所示,具体地说,扁平线缆FC以定位状态载置于基座41的凹部44。此时,通过凹部44的吸引口47对扁平线缆FC的挠曲进行抑制,支撑为扁平线缆FC的下表面不从凹部44的底面浮起。从该初始状态起可动块42在基座41上滑动,可动块42与扁平线缆FC的一端抵接,并且扁平线缆FC的另一端与凹部44的抵接面45抵接。在该定时将吸引口47的吸引解除而容许扁平线缆FC的变形。
如图5C所示,如果可动块42进一步在基座41上滑动,则扁平线缆FC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被推压,扁平线缆FC开始变形成拱形形状。此时,扁平线缆FC的两侧面被凹部44的一对引导面46(参照图5A)引导,因此扁平线缆FC不会在宽度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地变形。而且,可动块42将扁平线缆FC的一端推压至基座41的大致中央为止,由此扁平线缆FC的两端成为纵向而成形为拱形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下述结构,即,可动块42与扁平线缆FC的一端抵接,可动块42在基座41上滑动,以使扁平线缆FC的两端接近,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可动块42只要能够与扁平线缆FC的两端的至少一方抵接即可。例如,也可以在基座41上设置一对可动块,通过一对可动块而与扁平线缆FC的两端抵接,在基座41上滑动以使扁平线缆FC的两端接近。另外,只要能够将扁平线缆FC成形,也可以不在基座41设置凹部44、吸引口47。
如图6A及图6B所示,抓持吸嘴50是通过沿成形形状(拱形形状)的保持面53对成形后的扁平线缆FC进行保持的结构,在安装头(未图示)的吸嘴轴自由装卸地安装。抓持吸嘴50通过θ轴电动机(未图示)绕铅垂轴以任意的角度旋转,通过升降电动机(未图示)升降移动。抓持吸嘴50在装载于吸嘴轴的装载部51的下部,安装将扁平线缆FC的拱形形状夹入的开闭型的一对臂52而构成。
通过将一对臂52闭合,从而形成沿成形形状的保持面53,通过将一对臂52打开,从而保持面53从扁平线缆FC分离。在各臂52的前端侧设置有引导部54,以使得扁平线缆FC在宽度方向不发生位置偏移。另外,一对臂52为闭合状态的保持面53的相对间隔L2(参照图7B),与成形后的扁平线缆FC的两端侧的外表面间隔L1(参照图7A)相比形成得较窄。因此,扁平线缆FC通过试图恢复的回弹力及摩擦阻力而保持于一对臂52的保持面53。
另外,如果扁平线缆FC保持于一对臂52的保持面53,则扁平线缆FC的两端侧的相对间隔L3(参照图7C)与基板W的通孔H的孔间隔L4(参照图7C)一致。在成形装置40中扁平线缆FC成形为拱形形状,但在该时刻扁平线缆FC的两端侧的相对间隔与通孔H的孔间隔相比稍微变宽。即,通过抓持吸嘴50对扁平线缆FC进行保持,由此扁平线缆FC成形为针对基板W的通孔H进行安装的完整的拱形形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一对臂52的前端侧设置有引导部54的结构,但只要引导部54能够防止扁平线缆FC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则设置于抓持吸嘴50的任意位置均可。例如,引导部54也可以设置于装载部51的下部。如上所述,抓持吸嘴50对在成形装置40(参照图5)中成形为拱形形状的扁平线缆FC进行保持,安装于基板W而不会使扁平线缆FC的拱形形状走样。由此,能够以与通过手动作业成形的情况相同的精度在基板W安装扁平线缆FC。
如图7A所示,具体地说如果在成形装置40中对扁平线缆FC进行了成形,则抓持吸嘴50一边将一对臂52打开、一边从正上方接近扁平线缆FC。如上所述,扁平线缆FC的两端侧的外表面间隔L1比将一对臂52闭合时的保持面53的相对间隔L2(参照图7B)宽,因此使得在将一对臂52打开的状态下接近扁平线缆FC而不会使扁平线缆FC的拱形形状走样。此外,如果扁平线缆FC的刚性足够,则也可以在将一对臂52闭合的状态下接近扁平线缆FC。
如图7B所示,如果抓持吸嘴50下降至扁平线缆FC的保持位置,则一对臂52闭合而从外侧将扁平线缆FC夹入并进行保持。此时,一对臂52的保持面53仿形于扁平线缆FC的拱形形状而形成,因此扁平线缆FC的拱形形状不会走样。另外,一对臂52的相对间隔L2比扁平线缆FC的外表面间隔L1窄,因此通过扁平线缆FC的回弹力、摩擦力而被保持于抓持吸嘴50。另外,通过一对臂52的引导部54而防止宽度方向的位置偏移。
如图7C所示,如果通过抓持吸嘴50将扁平线缆FC输送至基板W的规定位置,则扁平线缆FC的两端相对于基板W的通孔H进行定位。如上所述,如果扁平线缆FC保持于一对臂52,则扁平线缆FC的两端侧的相对间隔L3与基板W的通孔H的孔间隔L4一致。因此,通过抓持吸嘴50下降,从而将扁平线缆FC的两端的引线L插入至基板W的通孔H,对基板W安装扁平线缆FC。
如图7D所示,如果扁平线缆FC安装于基板W,则一对臂52打开而将扁平线缆FC放开。如上所述,从成形装置40(参照图7A)拾取到的扁平线缆FC保持拱形形状不变而针对基板W进行安装。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开闭式的抓持吸嘴50的一个例子进行了例示,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抓持吸嘴50只要是能够将扁平线缆FC保持拱形形状不变而向基板W安装的结构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插入式的抓持吸嘴60(参照图8)。
下面,参照图8,作为变形例而对插入式的抓持吸嘴进行说明。图8是变形例的抓持吸嘴的安装动作的说明图。此外,假设扁平线缆具有足够的刚性。
如图8A所示,变形例的抓持吸嘴60与第1实施方式的抓持吸嘴50的不同点在于,对插入至一对臂62的内侧的扁平线缆FC进行保持,从一对臂62将扁平线缆FC推出而放开。一对臂62形成为大致L字状,在安装头(未图示)的吸嘴轴装载的装载部61的下部进行了安装。在一对臂62的内侧,能够沿一对臂62滑动的滑块63经由气缸而安装于装载部61。滑块63的下表面64形成为沿扁平线缆FC的外表面形状的拱形形状。
通过一对臂62及滑块63而形成沿成形形状(拱形形状)的保持面65,滑块63沿一对臂62滑动,由此从保持面65将扁平线缆FC推出。在各臂62形成有对滑块63进行引导并且对扁平线缆FC进行引导的引导部66。另外,一对臂62的保持面65的相对间隔与成形后的扁平线缆FC的两端侧的外表面间隔相比形成得稍窄。因此,扁平线缆FC通过试图恢复的回弹力及摩擦阻力而保持于一对臂62的保持面65。
另外,如果扁平线缆FC被保持于一对臂62的保持面65,则扁平线缆FC的两端侧的相对间隔与基板W的通孔H的孔间隔一致。在按照以上方式构成的抓持吸嘴60中,通过相对于扁平线缆FC将一对臂62压入、或向一对臂62的内侧将扁平线缆FC压入,从而扁平线缆FC保持于抓持吸嘴60。通过抓持吸嘴60将扁平线缆FC输送至基板W,将扁平线缆FC的两端的引线L的前端插入至基板W的通孔H。
如图8B所示,滑块63沿一对臂62向下方滑动,将扁平线缆FC推出。由此,从抓持吸嘴60将扁平线缆FC放开,并且将扁平线缆FC的两端的引线L压入至基板W的通孔H的深处。由此,从成形装置40拾取到的扁平线缆FC保持拱形形状不变而针对基板W进行安装。此外,滑块63的下表面64只要形成为能够将扁平线缆FC推出即可,例如也可以平坦地形成。
如以上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安装装置1,在成形装置40中通过使横向姿态的扁平线缆FC的两端接近,从而以使扁平线缆FC的两端成为纵向的方式将扁平线缆FC成形为拱形形状。另外,通过抓持吸嘴50将扁平线缆FC保持成形形状不变地输送,因此能够将扁平线缆FC向基板W安装而不使成形形状走样。由此,无需引入高价的机器人臂,能够通过简易且廉价的结构将扁平线缆FC成形。
下面,对第2实施方式的安装装置进行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安装装置中,仅成形装置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而省略说明,仅对成形装置进行说明。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的成形动作的说明图。
如图9A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70,除了在基座(支撑部)71上滑动以使扁平线缆FC的两端接近的可动块72,还具有使扁平线缆FC的朝向与可动块(变形机构)72的滑动方向一致的长条的可动引导部73。在基座71的上表面,形成有对可动块72及可动引导部73进行了收容的凹部74,通过凹部74而形成有可动块72和可动引导部73的正交的滑动区域。另外,在凹部74中确保了以大体的位置、朝向一致的状态将扁平线缆FC搬入,但扁平线缆FC不会溢出的面积。
在该成形装置70中,如果在凹部74载置扁平线缆FC,则可动引导部73在基座71上滑动,扁平线缆FC的一侧面与可动引导部73抵接,并且扁平线缆FC的另一侧面与凹部74的内侧面75抵接。由此,扁平线缆FC的朝向一律与可动块72的滑动方向一致。另外,如果扁平线缆FC的朝向一致,则可动引导部73的滑动停止,通过可动引导部73和凹部74的内侧面75而形成对扁平线缆FC的两侧面进行引导的引导面。
接下来,如图9B所示,可动块72沿与可动引导部73正交的方向而在基座71上滑动,扁平线缆FC的一端与可动块72抵接,并且扁平线缆FC的另一端与凹部74的内侧面76抵接。如果可动块72在基座71上进一步滑动,则扁平线缆FC的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被推压,扁平线缆FC开始变形成拱形形状。此时,扁平线缆FC的两侧面被可动引导部73和凹部74的内侧面75引导,因此扁平线缆FC变形而不会在宽度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移。
而且,可动块72滑动至凹部74的角落附近,将扁平线缆FC的一端推压,由此扁平线缆FC的两端成为纵向而成形为完整的拱形形状。如上所述,只要在基座71上扁平线缆FC的朝向大体一致,就能够使扁平线缆FC的朝向一致,因此无需以将扁平线缆FC的位置和朝向准确地定位的状态设置于基座71。由此,不需要如图3所示的在安装装置1中对扁平线缆FC的位置和朝向的校正,因此能够将拍摄装置30省略而将装置结构简化。
如以上所述,在第2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70中,也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无需引入高价的机器人臂,能够通过简易且廉价的结构将扁平线缆FC成形。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可动块72只要能够与扁平线缆FC的两端的至少一方抵接即可,例如,也可以准备一对可动块而与扁平线缆FC的两端抵接。另外,可动引导部73只要能够与扁平线缆FC的两侧面的至少一方抵接即可,例如,也可以准备一对可动引导部而与扁平线缆FC的两侧面抵接。
接下来,对第3实施方式的安装装置进行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的安装装置中,仅成形装置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而省略说明,仅对成形装置进行说明。图10是第3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的成形动作的说明图。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对朝下翘曲的扁平线缆例示而进行说明,但朝上翘曲的扁平线缆也同样地成形。
如图10A所示,第3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80构成为,通过一对可动块(变形机构)82的接近,将由橡胶制的吸附部(支撑部)81支撑的扁平线缆FC成形为拱形形状。吸附部81与省略图示的真空源连通,对扁平线缆FC的中央进行吸附而将扁平线缆FC以横向姿态支撑,吸附部81与使扁平线缆FC的支撑位置升降的升降机构(未图示)连结。一对可动块82配置为将扁平线缆FC的两端夹着而相对,与使可动块82向相互分离方向及接近方向移动的移动机构(未图示)连结。
一对可动块82的相对面被切去而形成为凹状,在凹状的相对面形成有引导面83,该引导面83对扁平线缆FC的两端进行引导,以使得通过可动块82的接近而使扁平线缆FC的两端成为纵向而接近。一对可动块82的引导面83以从上方朝向下方相对间隔变宽的方式弯曲为R状。因此,如果一对可动块82接近,扁平线缆FC的两端与各可动块82的引导面83抵接,则扁平线缆FC的两端沿引导面83滑动,扁平线缆FC成形为拱形形状。
另外,一对可动块82接近至规定距离,由此扁平线缆FC的两端从引导面83脱离,因此在一对可动块82的相对面的上侧形成有按压面84,该按压面84将从引导面83脱离的扁平线缆FC推压。另外,在一对可动块82的相对面的下侧设置有支撑部85,该支撑部85从下方对从引导面83脱离的扁平线缆FC的两端进行支撑。如上所述,在成形动作的前半阶段通过引导面83对扁平线缆FC的成形进行引导,在成形动作的后半阶段通过按压面84及支撑部85对扁平线缆FC的成形进行引导。
具体地说,扁平线缆FC的中心在定位的状态下被吸附保持于吸附部81。此时,扁平线缆FC朝下翘曲,但橡胶制的吸附部81的垫面仿形于扁平线缆FC的翘曲而变形,因此在吸附部81不会发生空气泄漏。在该初始状态下吸附部81定位于下降位置,定位于扁平线缆FC的两端能够向一对可动块82的凹状的相对面进入的高度。另外,一对可动块82相互接近,定位于扁平线缆FC的两端附近。
如图10B所示,从该初始状态起吸附部81上升至上升位置,扁平线缆FC的两端定位于一对可动块82的引导面83的上端附近。而且,一对可动块82与扁平线缆FC的两端抵接,相互接近以使扁平线缆FC的两端接近。由此,扁平线缆FC的两端沿引导面83从上方向下方滑动,扁平线缆FC开始变形成拱形形状。在该定时将吸附部81的吸引解除而容许扁平线缆FC的变形。另外,扁平线缆FC的两端通过弯曲的引导面83而从上方被按压,因此扁平线缆FC不会从一对可动块82脱离。
如图10C所示,如果一对可动块82进一步相互接近,扁平线缆FC的两端从一对可动块82的引导面83脱离,则通过支撑部85从下方对扁平线缆FC的两端进行支撑。而且,通过一对可动块82的按压面84将从引导面83脱离的扁平线缆FC推压,由此扁平线缆FC的两端成为纵向而成形为完整的拱形形状。如上所述,扁平线缆FC的变形通过一对可动块82的引导面83而被引导,因此无论翘曲的朝向如何,都能够使扁平线缆FC适当地变形。
如以上所述,在第3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80中,通过一对可动块82的接近而使扁平线缆FC的两端沿各可动块82的引导面83滑动,由此能够将扁平线缆FC成形。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无需引入高价的机器人臂,能够通过简易且廉价的结构将扁平线缆FC成形。
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只要能够使吸附部81和一对可动块82相对地升降即可,可以使可动块82相对于吸附部81升降,也可以使吸附部81及可动块82同时移动。
另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一对可动块82的引导面83弯曲地形成,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可动块82的引导面83只要能够对扁平线缆FC的两端进行引导,以使得扁平线缆FC的两端成为纵向即可。例如,一对可动块82的引导面83也可以形成为从上方朝向下方而相对间隔变宽的斜面。
接下来,对第4实施方式的安装装置进行说明。在第4实施方式的安装装置中,仅成形装置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因此,关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而省略说明,仅对成形装置进行说明。图11是第4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的斜视图。图12是第4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的成形动作的说明图。此外,第4实施方式的抓持吸嘴由于是与第1实施方式的抓持吸嘴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说明。
如图11所示,第4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90构成为,通过抓持吸嘴(变形机构)92和支撑台(支撑部)91将扁平线缆FC夹入,由此将扁平线缆FC成形为拱形形状。支撑台91通过沿成形形状的支撑面93而对扁平线缆FC的中央进行吸附,将扁平线缆FC以横向姿态支撑,支撑台91与使扁平线缆FC的支撑位置升降的升降机构(未图示)连结。另外,在支撑台91的两侧方,设置有从下方对扁平线缆FC的两端进行支撑的一对支撑块94(参照图12)。
支撑台91的支撑面93的上表面平坦地形成,在该平坦面形成有将扁平线缆FC吸引保持的吸引口95。另外,在支撑台91设置有引导部96,该引导部96进行引导以使得在平坦的上表面扁平线缆FC在宽度方向不发生位置偏移。支撑台91的支撑面93的两侧面,与抓持吸嘴92的一对臂97同样地沿成形形状弯曲。因此,扁平线缆FC被支撑台91和抓持吸嘴92夹入,由此扁平线缆FC通过支撑台91的支撑面93和抓持吸嘴92的保持面98而成形。
此时,支撑台91的支撑面93的两侧面间隔L5(参照图12A)与成形后的扁平线缆FC的两端侧的内面间隔L6(参照图12B)相比形成得较窄。另一方面,抓持吸嘴92的一对臂97闭合的状态下的保持面98的相对间隔L7(参照图12A)与成形后的扁平线缆FC的两端侧的外表面间隔L8(参照图12B)相比形成得较窄。因此,在对扁平线缆FC进行拾取时支撑台91的两侧面不会钩挂扁平线缆FC,扁平线缆FC通过试图恢复的回弹力及摩擦阻力而保持于一对臂97的保持面98。
如图12A所示,具体地说,扁平线缆FC的中心在定位的状态下被吸附保持于支撑台91,在支撑台91的侧方的支撑块94上对扁平线缆FC的两端进行支撑。此时,抓持吸嘴92在将一对臂97闭合的状态下定位于支撑台91的正上方。从该初始状态起使支撑台91上升,将支撑于支撑台91的扁平线缆FC向抓持吸嘴92的一对臂97推压。由此,扁平线缆FC仿形于抓持吸嘴92的保持面98而开始变形成拱形形状。在该定时将吸引口95的吸引解除而容许扁平线缆FC的变形。
如图12B所示,如果支撑台91和抓持吸嘴92进一步相互接近,则通过支撑台91的支撑面93(参照图11)从内侧对扁平线缆FC的变形进行引导,并且通过抓持吸嘴92的保持面98从外侧对扁平线缆FC的变形进行引导。而且,支撑台91完全进入至一对臂97的内侧,由此扁平线缆FC的两端成为纵向而成形为完整的拱形形状。如上所述,在通过抓持吸嘴92使扁平线缆FC变形的同时,将扁平线缆FC保持于抓持吸嘴92。
如以上所述,在第4实施方式的成形装置90中,通过支撑台91的支撑面93和抓持吸嘴92的保持面98将扁平线缆FC夹入,通过支撑面93和保持面98从内侧和外侧对扁平线缆FC的变形进行引导,由此能够将扁平线缆FC成形。另外,在通过抓持吸嘴92将扁平线缆FC成形的同时,能够通过抓持吸嘴92对扁平线缆FC进行输送。由此,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无需引入高价的机器人臂,能够通过简易且廉价的结构将扁平线缆FC成形。
此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只要支撑台91和抓持吸嘴92能够相对地接近即可,可以使抓持吸嘴92相对于支撑台91接近,也可以使支撑台91和抓持吸嘴92同时移动而接近。在使抓持吸嘴92相对于支撑台91接近的情况下,使一对支撑块94退避至不与成形中的扁平线缆FC干涉的位置。
另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设为在支撑台91和抓持吸嘴92的两方设置引导部96、99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也可以仅在支撑台91及抓持吸嘴92的一方设置引导部。另外,在支撑台91及抓持吸嘴92中引导部的位置并不特别受到限定。
另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作为抓持吸嘴,对使用图6所示的开闭式的抓持吸嘴的结构进行了例示,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作为抓持吸嘴,也可以使用图8所示的插入式的抓持吸嘴。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将成形装置40、70、80、90设置在与供给盒10不同的位置,但也可以将成形装置40、70、80、90设置在供给盒10的供给区域。通过该结构,能够省略从供给盒10向成形装置40、70、80、90的输送,能够设为简易的装置结构。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板状部件而例示扁平线缆FC并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板状部件只要能够进行成形即可,可以是液晶薄膜、有机EL等薄膜显示器、其他板状的电子器件。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支撑部而例示出基座41、71、吸附部81、支撑台91,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支撑部只要是能够将板状部件以横向姿态支撑的结构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变形机构而例示出可动块42、72、82、抓持吸嘴92,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变形机构只要是以使板状部件的两端接近的方式进行变形的结构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对将成形后的扁平线缆FC向基板W安装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只要是对成形后的板状部件进行安装的安装对象即可,并不特别限定于基板W。
另外,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作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整体地或局部地组合。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主旨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变更、置换、变形。并且,如果能够通过技术的进步或派生出的其他技术,以其他方式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则也可以使用其方法而实施。因此,权利要求书对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所能够包含的全部实施方式进行了覆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基板的生产线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能够应用于可降低系统整体的负荷的物品的生产系统。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成形装置以使板状部件FC的两端成为纵向的方式成形,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板状部件以横向姿态支撑的支撑部41、71、81、和以使板状部件的两端接近的方式变形的变形机构72、83、92。根据该结构,使横向姿态的板状部件的两端接近,从而以板状部件的两端成为纵向的方式成形。由此,无需引入高价的机器人臂,能够通过简易且廉价的结构将板状部件成形。
工业实用性
如以上说明所述,本发明具有能够通过简易且廉价的结构将板状部件成形的效果,特别是对将扁平线缆成形的成形装置及安装装置有效。

Claims (10)

1.一种成形装置,其以使板状部件的两端成为纵向的方式对所述板状部件进行成形,
该成形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支撑部,其将所述板状部件以横向姿态支撑;以及
变形机构,其以使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接近的方式,使所述板状部件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是将所述板状部件以横向姿态支撑的基座,
所述变形机构是可动块,该可动块与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的至少一方抵接,在所述基座上滑动以使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接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可动引导部,该可动引导部抵接于与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正交的该板状部件的侧面,在所述基座上滑动以使所述板状部件的朝向与所述可动块的滑动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是对所述板状部件的中央进行吸附而将所述板状部件以横向姿态支撑的吸附部,
所述变形机构是一对可动块,它们与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抵接,并且能够彼此接近而使得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接近,
在所述一对可动块的相对面形成有引导面,该引导面对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进行引导,以使所述板状部件的两端成为纵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可动块的引导面弯曲为,从上方朝向下方相对间隔变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是利用沿成形形状的支撑面对所述板状部件的中央进行吸附,将所述板状部件以横向姿态支撑的支撑台,
所述变形机构是利用沿成形形状的保持面对成形后的所述板状部件进行保持的抓持吸嘴,
使所述支撑台和所述抓持吸嘴相对地接近,利用所述支撑台的支撑面从内侧对所述板状部件的变形进行引导,并且利用所述抓持吸嘴的保持面从外侧对所述板状部件的变形进行引导。
7.一种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装置;以及
抓持吸嘴,其利用沿成形形状的保持面对成形后的所述板状部件进行保持,
将由成形装置成形后的所述板状部件向基板安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抓持吸嘴具有开闭型的一对臂,
通过使所述一对臂闭合,从而形成沿成形形状的所述保持面,通过使所述一对臂打开,从而使所述保持面从所述板状部件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抓持吸嘴具有固定型的一对臂、和能够沿所述一对臂滑动的滑块,
在所述一对臂形成沿成形形状的保持面,通过使所述滑块进行滑动,从而将所述板状部件从所述保持面推出。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件是将一对分割基板连结的扁平线缆。
CN201710422588.3A 2016-06-07 2017-06-07 成形装置及安装装置 Active CN1074844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13493A JP6764696B2 (ja) 2016-06-07 2016-06-07 フォーミング装置及び実装装置
JP2016-113493 2016-06-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84406A true CN107484406A (zh) 2017-12-15
CN107484406B CN107484406B (zh) 2021-06-08

Family

ID=605948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22588.3A Active CN107484406B (zh) 2016-06-07 2017-06-07 成形装置及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764696B2 (zh)
CN (1) CN10748440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4193A (ja) * 1992-11-27 1994-06-10 Nippondenso Co Ltd フラットワイヤの実装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11252737A (ja) * 1998-03-02 1999-09-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平型ケーブルの折り曲げ治具
JP2014096224A (ja) * 2012-11-07 2014-05-22 Icrex Kk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CN105025697A (zh) * 2014-04-29 2015-11-04 Juki株式会社 引线加工机构、部件供给装置、部件安装装置以及引线加工方法
CN105101772A (zh) * 2014-05-08 2015-11-25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33376A (ja) * 2009-07-30 2011-02-17 Seiko Epson Corp 試験装置、試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164193A (ja) * 1992-11-27 1994-06-10 Nippondenso Co Ltd フラットワイヤの実装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H11252737A (ja) * 1998-03-02 1999-09-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平型ケーブルの折り曲げ治具
JP2014096224A (ja) * 2012-11-07 2014-05-22 Icrex Kk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
CN105025697A (zh) * 2014-04-29 2015-11-04 Juki株式会社 引线加工机构、部件供给装置、部件安装装置以及引线加工方法
CN105101772A (zh) * 2014-05-08 2015-11-25 Juki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64696B2 (ja) 2020-10-07
CN107484406B (zh) 2021-06-08
JP2017220552A (ja) 2017-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8393B2 (en) Substrate fix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working apparatus
CN106182726B (zh) 图案形成装置及图案形成方法
TWI604953B (zh)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JP7122690B2 (ja) ロボットハンド装置、ロボットハンドシステム及び保持方法
JP4490238B2 (ja) パネル組み立て装置及びパネル組み立て方法
JP2014078580A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基板位置決め方法
US9780514B2 (en)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US9896277B2 (en)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EP2914079B1 (en) Component supply apparatus
CN107484406A (zh) 成形装置及安装装置
JP2014184998A (ja) 板状被搬送物の受渡方法、受渡装置およびパターン形成装置
TWI668789B (zh) 接合裝置
JP6208000B2 (ja) パターン形成装置および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2021027174A (ja) 基板浮上搬送装置及び基板浮上搬送装置の基板位置補正方法
TWI756517B (zh) 安裝裝置
JP3879469B2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JPH11314618A (ja) 物品および紙片の載置装置
JP3555985B2 (ja)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5293438B2 (ja) 部品位置決め装置
US10952358B2 (en) Component pickup method
JP6578005B2 (ja) 部品実装装置
CN106239079B (zh) 用于安装挠性板的机器人及控制方法
JPH04373200A (ja) 電子部品の実装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4335950A (ja) 基板搬送装置及び回路体形成装置
KR102433597B1 (ko) 기판 지지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