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50121A - 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50121A
CN107450121A CN201710387478.8A CN201710387478A CN107450121A CN 107450121 A CN107450121 A CN 107450121A CN 201710387478 A CN201710387478 A CN 201710387478A CN 107450121 A CN107450121 A CN 107450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er
notch
polarization plates
width
datum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874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前田智久
西幸二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048649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7450121(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450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5012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偏振片的切口部能够抑制起因于温度变化的裂纹的偏振板。本发明的偏振板(1A)具备膜状的偏振片(7),凹状的切口部(7C)形成于偏振片(7)的端部(7e),将基准线L定义为将位于切口部(7C)的两端的一对角部(7C1、7C2)连接的直线时,基准线L不与偏振片7的吸收轴线A正交,Wc为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切口部(7C)的宽度,W为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整个偏振片(7)的宽度,Wc/W为0.05以上且小于1.0。

Description

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偏振板为构成液晶电视、有机EL电视或智能手机等图像显示装置的光学部件之一。偏振板具备膜状的偏振片和与偏振片重叠的光学膜(例如保护膜)。由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设计上的理由,有时在偏振片的端部形成切口部(cut-out portion)。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了在偏振片的端部形成切口部作为液晶的注入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553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偏振片会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膨胀或收缩。本发明人等的研究的结果明确了:起因于随着温度变化的偏振片的收缩,会在切口部形成裂纹(crack)。特别是由于热冲击(急剧的温度变化),容易形成裂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偏振片的切口部能够抑制起因于温度变化的裂纹的偏振板、包含该偏振板的图像显示装置、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偏振板具备膜状的偏振片,凹状的切口部形成于偏振片的端部,将基准线L定义为将位于切口部的两端的一对角部连接的直线时,基准线L不与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正交,Wc为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切口部的宽度,W为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整个偏振片的宽度,Wc/W为0.05以上且小于1.0。换言之,基准线L与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θ为0°以上且小于90°。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偏振片可以具有第一端部和位于第一端部的相对侧的第二端部,切口部可以形成于第一端部,切口部可以从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延伸,切口部延伸的方向E可以不与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平行。换言之,切口部延伸的方向E与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α可以为大于0°且为90°以下。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具备:制作第一层叠体的工序,所述第一层叠体包含偏振片膜和与偏振片膜重叠的至少一个光学膜;对第一层叠体进行加工,形成具有不与偏振片膜的吸收轴线A正交的第一端部的第二层叠体的工序;以及在第二层叠体的所述第一端部形成凹状的切口部的工序,将基准线L定义为将位于切口部的两端的一对角部连接的直线时,Wc为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切口部的宽度,W为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整个偏振片的宽度,将Wc/W调整为0.05以上且小于1.0。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中,第二层叠体可以具有位于第一端部的相对侧的第二端部,可以使切口部从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并且可以将切口部延伸的方向E调整为不与所述吸收轴线A平行的方向。换言之,可以将切口部延伸的方向E与偏振片膜(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α调整为大于0°且为90°以下。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偏振板具备膜状的偏振片,偏振片具有第一端部和位于第一端部的相对侧的第二端部,凹状的切口部形成于第一端部,切口部从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延伸,切口部延伸的方向E不与所述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平行,Wc为与第一端部平行的方向上的切口部的宽度,W为与第一端部平行的方向上的整个偏振片的宽度,Wc/W为0.05以上且小于1.0。换言之,对于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偏振板,切口部延伸的方向E与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α大于0°且为90°以下。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具备:制作第一层叠体的工序,所述第一层叠体包含偏振片膜和与偏振片膜重叠的至少一个光学膜;对第一层叠体进行加工,制作第二层叠体的工序,所述第二层叠体具有第一端部和位于第一端部的相对侧的第二端部;以及在第一端部形成凹状的切口部的工序,使切口部从第一端部向第二端部延伸,并且将切口部延伸的方向E调整为不与吸收轴线A平行的方向,Wc为与第一端部平行的方向上的切口部的宽度,W为与第一端部平行的方向上的整个偏振片的宽度,将Wc/W调整为0.05以上且小于1.0。换言之,将切口部延伸的方向E与偏振片膜(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α调整为大于0°且为90°以下。
本发明的上述方面的任一项中,可以在偏振片的两表面密合有保护膜或保护层。
本发明的上述方面的任一项中,偏振片的两表面之中,可以仅在一个表面密合有保护膜或保护层。在本发明的上述方面中的任一项中,切口部的深部可以做成倒角。
本发明的上述方面的任一项中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包含上述偏振板。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在偏振片的切口部能够抑制起因于温度变化的裂纹的偏振板、包含该偏振板的图像显示装置、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板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中的(a)为图1所示的偏振板具备的偏振片的俯视图,图2中的(b)为图2中的(a)所示的偏振片的变形例。
图3为图1所示的偏振板具备的偏振片的俯视图,为图2中的(a)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板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7中的(a)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板具备的偏振片的俯视图,图7中的(b)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板具备的偏振片的俯视图,图7中的(c)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板具备的偏振片的俯视图。
图8中的(a)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板具备的偏振片的俯视图,图8中的(b)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板具备的偏振片的俯视图,图8中的(c)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涉及的偏振板具备的偏振片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板具备的偏振片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板具备的偏振片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比较例所涉及的偏振板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偏振板具备的偏振片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所涉及的偏振板具备的偏振片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1Aa、1Ab、1B、1Ba、1Bb、1C…偏振板、3…第三保护膜、5...第一保护膜、7…偏振片、7C…切口部、7C1、7C2…位于切口部7C的两端的一对角部、7e…偏振片的端部(第一端部)、7cr…裂纹、9...第二保护膜、7Cd…切口部7C的深部、10…液晶单元、11…粘合层、13…脱模膜、17e…偏振片的第二端部、20A,20B…液晶面板、30A,30B…液晶显示装置(图像显示装置)、L...基准线、A…吸收轴线、E…切口部7C延伸的方向、S…将一对角部7C1、7C2连结的线段、Sc…线段S的中点、θ…基准线L与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α…切口部C延伸的方向E与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合适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中,对同等的构成要素标记同等的符号。本发明不限定于下述实施方式。各图中示出的X、Y及Z是指彼此正交的3个坐标轴。各坐标轴表示的方向在全部图中是共通的。
(第一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2的(a)、图2的(b)及图3,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板1A具备膜状的偏振片7和与偏振片7重叠的多个光学膜(3、5、9、13)。偏振片7和多个光学膜(3、5、9、13)均为四边形。“光学膜”是指构成偏振板的膜状的构件(不包括偏振片自身。)。光学膜可以换言之为层或光学层。光学膜例如为保护膜及脱模膜的意思。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多个光学膜(3、5、9、13)是指第一保护膜5、第二保护膜9、第三保护膜3、及脱模膜13(间隔件)。即,偏振板1A具备偏振片7、第一保护膜5、第二保护膜9、第三保护膜3及脱模膜13。偏振板1A还具备位于第二保护膜9与脱模膜13之间的粘合层11。在偏振片7的一个表面上重叠有第一保护膜5,在偏振片7的另一个表面上重叠有第二保护膜9。即,在偏振片7的两表面密合有保护膜(保护层)。第三保护膜3重叠于第一保护膜5上。即,第一保护膜5位于偏振片7与第三保护膜3之间。脱模膜13借助粘合层11重叠于第二保护膜9。换言之,第二保护膜9位于偏振片7与粘合层11之间。
在偏振片7的端部(第一端部7e)形成有凹状的切口部7C(concave cut-outportion)。该切口部7C在偏振片7、光学膜(3、5、9、13)及粘合层11的层叠方向(Z轴方向)上贯通偏振片7及光学膜(3、5、9、13)及粘合层11的全部。即,在偏振板1A的端面,形成共通于构成偏振板1A的偏振片7、光学膜(3、5、9、13)及粘合层11全部的凹状的切口部。从层叠方向(Z轴方向)看到的偏振片7的切口部7C的形状可以与从层叠方向看到的偏振板1A的切口部的形状相同或相似。可以将从层叠方向看到的偏振板1A的切口部的形状视为从层叠方向看到的偏振片7的切口部7C的形状。以下,有时不仅将偏振片7的切口部7C标记为“切口部7C”,也将包含切口部7C的偏振板1A的切口部标记为“切口部7C”。切口部7C例如为长方形。
将基准线L定义为将位于切口部7C的两端的一对角部7C1及7C2连接的直线。基准线L可以换言之为在与上述的层叠方向(Z轴方向)垂直的方向将一对角部7C1及7C2连接的直线。该基准线L不与偏振片7的吸收轴线A正交。换言之,切口部7C的基准线L与偏振片7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θ为0°以上且小于90°。吸收轴线A例如可以换言之为与偏振片7中的聚乙烯醇(PVA)分子的取向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吸收轴线A例如也可以换言之为与在偏振片7中吸附于聚乙烯醇的色素分子(例如聚碘或有机染料)的取向方向大致平行的直线。可以说构成一个PVA分子的多个碳原子通过沿吸收轴线A的共价键(C-C键)彼此键合。另一方面,在与吸收轴线A大致垂直的方向,PVA分子彼此通过借助了交联剂(例如硼酸)的交联结合而结合。换言之,在与吸收轴线A大致垂直的方向,各PVA分子所具有的羟基与位于PVA分子间的硼酸形成氢键或氧-硼间键合(O-B键),从而PVA分子彼此交联。沿吸收轴线A形成的C-C键比沿与吸收轴线A大致垂直的方向形成的交联结合牢固。因此,与吸收轴线A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的偏振片7的机械强度,比与吸收轴线A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偏振片7的机械强度高。换言之,相较于与吸收轴线A大致垂直的方向上的偏振片7的热收缩,与吸收轴线A大致平行的方向上的偏振片7的热收缩难以引起裂纹。
如图11及图12所示的以往的偏振板1C那样,在基准线L与吸收轴线A正交的情况下(角度θ为90°的情况下),在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形成有比PVA分子内的C-C键弱的交联结合。因此,在基准线L与吸收轴线A正交的情况下,切口部7C的深部(里部)在与基准线L大致平行的方向发生收缩时,在切口部7C的深部容易形成裂纹7cr。
另一方面,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基准线L不与偏振片7的吸收轴线A正交。换言之,基准线L与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θ为0°以上且小于90°。因此,比PVA分子间的交联结合牢固的PVA分子内的C-C键,会使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偏振片7的机械强度提高。其结果,即使切口部7C的深部在与基准线L大致平行的方向发生了收缩,在切口部7C的深部也难以形成裂纹7cr。特别是,在基准线L与吸收轴线A平行的情况下(角度θ为0°的情况下),构成偏振片7的绝大部分PVA分子内的C-C键沿吸收轴线A形成。因此,在基准线L与吸收轴线A平行的情况下,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偏振片7的机械强度显著提高,显著抑制切口部7C的裂纹7cr的形成。
基准线L与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θ越小,越难以在切口部7C形成裂纹7cr。角度θ可以为0°以上且75°以下、或0°以上且60°以下。
偏振片7具有形成有切口部7C的第一端部7e和位于第一端部7e的相对侧的第二端部17e。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部7e及第二端部17e均为直线状,第一端部7e与第二端部17e平行。切口部7C从第一端部7e向第二端部17e延伸。切口部7C延伸的方向E不与偏振片7的吸收轴线A平行。换言之,切口部7C延伸的方向E与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α大于0°且为90°以下。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角度α为90°。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切口部7C延伸的方向E等于切口部7C的长度方向。即,切口部7C的长度方向沿着切口部7C延伸的方向E。
由于切口部7C延伸的方向E不与偏振片7的吸收轴线A平行,因此比PVA分子间的交联结合牢固的PVA分子内的C-C键,使与方向E垂直的方向上的偏振片7的机械强度提高。其结果,即使切口部7C的深部在与方向E大致垂直的方向发生收缩,在切口部7C的深部也难以形成裂纹7cr。方向E与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α越大,越难在切口部7C形成裂纹7cr。特别是,在方向E与吸收轴线A垂直的情况下(角度α为90°的情况下),构成偏振片7的绝大部分PVA分子内的C-C键相对于方向E垂直地形成。因此,在方向E与吸收轴线A垂直的情况下,与方向E垂直的方向上的偏振片7的机械强度显著提高,显著抑制切口部7C的裂纹7cr的形成。
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切口部7C的宽度Wc例如可以为2mm以上且小于600mm、或5mm以上且30mm以下。宽度Wc可以换言之为与偏振片7的端部(第一端部7e)平行的方向上的切口部7C的宽度。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整个偏振片7的宽度W例如可以为30mm以上且600mm以下。整个偏振片7的宽度W可以换言之为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整个偏振板1A的宽度。宽度W也可以换言之为与第一端部7e平行的方向上的整个偏振片7的宽度。切口部7C的宽度Wc例如只要小于整个偏振片7的宽度W即可。切口部7C的宽度Wc为5mm以上且30mm以下的情况下,整个偏振片7的宽度W(整个偏振板1A的宽度)可以为大于20mm且160mm以下、优选为大于25mm且130mm以下、更优选为大于30mm且10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大于30mm且70mm以下(其中,Wc<W)。切口部7C的宽度Wc与整个偏振片7的宽度W的比Wc/W为0.05以上且小于1.0。比Wc/W可以为0.08以上且小于1.0、0.10以上且小于1.0、或0.13以上且小于1.0,优选0.15以上且小于1.0、或0.17以上且小于1.0,更优选0.20以上且小于1.0、或0.22以上且小于1.0,进一步优选0.30以上且小于1.0、0.33以上且小于1.0、或0.40以上且小于1.0。比Wc/W也可以为0.05以上且0.90以下、0.05以上且0.80以下、0.05以上且0.78以下、或0.05以上且0.45以下。比Wc/W可以换言之为切口部7C的宽度Wc与整个偏振板1A的宽度W的比。比值Wc/W处于上述范围的情况下,容易抑制切口部7C的裂纹。其理由如下。切口部7C的宽度Wc越比整个偏振片7的宽度W小,由于随着温度变化的整个偏振片7的收缩,越容易产生使切口部7C的宽度Wc扩大的力,容易在切口部7C产生裂纹。即Wc/W越小,越容易在切口部7C产生裂纹。另一方面,Wc/W越大(整个偏振片7的宽度W越小),随着温度变化的整个偏振片7的收缩量越减少。即,整个偏振片7的宽度W越小,偏振片7的整个宽度W的变化量的绝对值越减少。由于随着温度变化的整个偏振片7的收缩量减少,从而难以产生使切口部7C的宽度Wc扩大的力,容易抑制切口部7C的裂纹。
与基准线L垂直的方向上的切口部7C的长度Dc例如可以为1mm以上且30mm以下。长度Dc可以换言之为与基准线L垂直的方向上的切口部7C的深度。与基准线L垂直的方向上的整个偏振片7的长度D例如可以为30mm以上且600mm以下。整个偏振片7的长度D可以换言之为与基准线L垂直的方向上的整个偏振板1A的长度。偏振板1A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0μm以上且1200μm以下、10μm以上且500μm以下、1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或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偏振板1A的制造方法至少具备贴合步骤和加工步骤。在贴合步骤中,将长条的带状的偏振片膜和长条的带状的多个光学膜贴合来制作层叠体(第一层叠体)。长条的带状的偏振片膜是指加工、成形前的偏振片7。偏振片膜的吸收轴线可以与加工、成形后的偏振片7的吸收轴线A相同。长条的带状的多个光学膜是指加工、成形前的光学膜(3、5、9、13)。在接下来的加工步骤中,对第一层叠体进行加工,制作具有期望的尺寸及形状的多个层叠体(第二层叠体)。该第二层叠体与上述的偏振板1A同样地,具有不与偏振片膜(偏振片7)的吸收轴线A正交的第一端部7e和位于第一端部7e的相对侧的第二端部17e。在加工步骤中,例如,可以在不与偏振片膜的吸收轴线A正交的方向,将第一层叠体切断,形成不与吸收轴线A正交的第一端部。在加工步骤中,例如可以通过用刃具将第一层叠体切断来制作第二层叠体。在加工步骤中,例如,可以通过第一层叠体的冲切加工来制作第二层叠体。在加工步骤中,例如,可以通过用激光将第一层叠体切断来制作第二层叠体。激光例如可以为CO2激光或准分子激光。在加工步骤中,例如可以组合使用上述刃具的切断、冲切加工、及使用激光的切断来制作第二层叠体。也可以通过利用上述加工方法对第一层叠体进行加工而将第一层叠体的尺寸调整为大于规定的尺寸后,用铣刀对第一层叠体的端部进行切削、研磨来制作第二层叠体。
在加工步骤中,例如,可以通过冲切加工、或使用刃具或者激光的切断,从而在第二层叠体的第一端部7e形成凹状的切口部7C。在加工步骤中形成切口部7C的情况下,使切口部7C从第一端部7e向第二端部17e延伸,并且将切口部7C延伸的方向E调整为不与吸收轴线A平行的方向。在加工步骤中制作了形成有切口部7C的第二层叠体后,可以进行端部加工步骤。在端部加工步骤中,例如可以使用端铣刀(end mill)对包含切口部7C的第二层叠体的端面进行切削、研磨。端铣刀为切削加工用的铣刀的一种。端铣刀例如以位于与其旋转轴大致平行的侧面的刃,对包含切口部7C的第二层叠体的端面进行切削、研磨。其结果,包含切口部7C的第二层叠体的端面被加工得平滑。通过使用该端铣刀,能以短时间使第二层叠体成型为具有期望的形状及尺寸的偏振板1A。即,偏振板1A的生产率提高。可以在加工步骤中比以往更大量地对第一层叠体进行冲切而制作第二层叠体,在接下来的端部加工步骤中用端铣刀对第二层叠体的端面进行切削、研磨。其结果,在端部加工步骤中,从第二层叠体去除的端部的边缘(margin)减少,抑制端部加工步骤中的研磨屑等异物的产生,抑制异物混入制品(偏振板1A)。
可以在加工步骤中不形成切口部7C,而是在接着加工步骤的端部加工步骤中,在第二层叠体的第一端部7e形成凹状的切口部7C。在端部加工步骤中形成切口部7C的情况下,也使切口部7C从第一端部7e向第二端部17e延伸,并且将切口部7C延伸的方向E调整为不与吸收轴线A平行的方向。在端部加工步骤中,例如可以通过对第二层叠体的端部照射上述激光而将端部的一部分或全部切断,从而在第二层叠体形成切口部7C。也可以通过使用了上述端铣刀的端部加工步骤,在第二层叠体形成切口部7C。并且,在上述加工步骤或端部加工步骤中的任一者中,将Wc/W调整为0.05以上且小于1.0。
在加工步骤及端部加工步骤时已经把握了第二层叠体中所含的偏振片7的吸收轴线A的方向。因此,例如,如上所述,通过调整第一层叠体的冲切或切断的方向,将第二层叠体的第一端部7e与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调整为0°以上且小于90°,从而能够将基准线L与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θ自由地控制在0°以上且小于90°的范围。另外,如上所述,在第二层叠体的第一端部7e形成切口部7C时,通过调整切口部7C的朝向,也能够将方向E与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α自由地控制在大于0°且90°以下的范围。如上所述,基准线L与吸收轴线A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第一层叠体的冲切或切断的方向、及在第二层叠体中形成切口部7C的位置来控制。方向E与吸收轴线A的相对位置关系,通过在第二层叠体中形成切口部7C的位置及切口部7C的朝向来控制。偏振片膜(偏振片7)的吸收轴线A的方向自身,通过在加工步骤及端部加工步骤之前进行的PVA膜的拉伸的方向及拉伸倍率来调整、控制。
偏振片7可以为通过拉伸、染色及交联等工序制作的膜状的聚乙烯醇系树脂(PVA膜)。偏振片7的详细情况如下。
例如,首先,将PVA膜沿单轴方向或双轴方向拉伸。有沿单轴方向拉伸的偏振片7的二色性比高的倾向。在拉伸后接着使用染色液,利用碘、二色性色素(聚碘)或有机染料对PVA膜进行染色。染色液可以包含硼酸、硫酸锌、或氯化锌。可以在染色前对PVA膜进行水洗。通过水洗,将污物及防粘连剂从PVA膜的表面去除。另外,通过水洗,PVA膜会溶胀,结果容易抑制染色的不均匀(不均匀的染色)。为了交联,将染色后的PVA膜用交联剂的溶液(例如,硼酸的水溶液)进行处理。基于交联剂的处理后,对PVA膜进行水洗,接着进行干燥。经以上的步骤,可得到偏振片7。对于聚乙烯醇系树脂,通过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可获得。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例如可以为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或乙酸乙烯酯与其它单体的共聚物(例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对于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它单体,除了乙烯以外,还可以为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或具有铵基的丙烯酰胺类。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用醛类进行改性。经改性的聚乙烯醇系树脂例如可以为部分缩醛化聚乙烯醇、聚乙烯基缩醛、或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为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或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多烯系取向膜。可以在拉伸前进行染色,也可以在染色液中进行拉伸。经拉伸的偏振片7的长度例如可以为拉伸前的长度的3~7倍。
偏振片7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μm以上且50μm以下、1μm以上且10μm以下、1μm以上且8μm以下、1μm以上且7μm以下、或4μm以上且30μm以下。偏振片7越薄,越抑制随着温度变化的偏振片7自身的收缩,从而抑制偏振片7自身的尺寸的变化。其结果,应力难以作用于偏振片7,容易抑制偏振片7的裂纹。
第一保护膜5及第二保护膜9只要是具有透光性的热塑性树脂即可,可以为光学透明的热塑性树脂。构成第一保护膜5及第二保护膜9的树脂例如可以为链状聚烯烃系树脂、环状烯烃聚合物系树脂(COP系树脂)、纤维素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或共聚物。第一保护膜5的组成可以与第二保护膜9的组成完全相同。第一保护膜5的组成也可以与第二保护膜9的组成不同。
链状聚烯烃系树脂例如可以为聚乙烯树脂或聚丙烯树脂那样的链状烯烃的均聚物。链状聚烯烃系树脂也可以为由二种以上链状烯烃形成的共聚物。
环状烯烃聚合物系树脂(环状聚烯烃系树脂)例如可以为环状烯烃的开环(共)聚合物、或环状烯烃的加成聚合物。环状烯烃聚合物系树脂例如可以为环状烯烃与链状烯烃的共聚物(例如无规共聚物)。构成共聚物的链状烯烃例如可以为乙烯或丙烯。环状烯烃聚合物系树脂可以为用不饱和羧酸或其衍生物对上述的聚合物进行改性而得到的接枝聚合物、或它们的氢化物。环状烯烃聚合物系树脂例如可以为使用了降冰片烯或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等降冰片烯系单体的降冰片烯系树脂。
纤维素酯系树脂例如可以为纤维素三乙酸酯(三乙酸纤维素(TAC))、纤维素二乙酸酯、纤维素三丙酸酯或纤维素二丙酸酯。可以使用它们的共聚物。也可以使用羟基的一部分被其它取代基修饰的纤维素酯系树脂。
也可以使用除纤维素酯系树脂以外的聚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例如可以为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与多元醇的缩聚物。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可以为二羧酸或其衍生物。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例如可以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或萘二羧酸二甲酯。多元醇例如可以为二元醇。多元醇例如可以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或环己烷二甲醇。
聚酯系树脂例如可以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丙二醇酯、聚环己烷二甲醇对苯二甲酸酯、或聚环己烷二甲醇萘二甲酸酯。
聚碳酸酯系树脂为聚合单元(单体)借助碳酸酯基结合而得到的聚合物。聚碳酸酯系树脂可以为具有经修饰的聚合物骨架的改性聚碳酸酯,也可以为共聚聚碳酸酯。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例如可以为聚(甲基)丙烯酸酯(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例如MS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具有脂环族烃基的化合物的共聚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酯共聚物等)。
夹住偏振片7的一对光学膜(第一保护膜5及第二保护膜9)之中至少一个光学膜可以包含三乙酸纤维素(TAC)。夹住偏振片7的一对光学膜(第一保护膜5及第二保护膜9)之中至少一个光学膜可以包含环状烯烃聚合物系树脂(COP系树脂)。夹住偏振片7的一对光学膜(第一保护膜5及第二保护膜9)之中至少一个光学膜可以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也可以是夹住偏振片7的一对光学膜(第一保护膜5及第二保护膜9)这两者包含三乙酸纤维素。也可以是夹住偏振片7的一对光学膜(第一保护膜5及第二保护膜9)之中的一个膜包含三乙酸纤维素,而夹住偏振片7的一对光学膜之中的另一个膜包含环状烯烃聚合物。也可以是夹住偏振片7的一对光学膜(第一保护膜5及第二保护膜9)之中的一个膜包含三乙酸纤维素,而夹住偏振片7的一对光学膜之中的另一个膜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可以是夹住偏振片7的一对光学膜(第一保护膜5及第二保护膜9)之中的一个膜包含环状烯烃聚合物系树脂,而夹住偏振片7的一对光学膜之中的另一个膜包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在偏振片7被一对光学膜(第一保护膜5及第二保护膜9)夹住的情况下,光学膜(保护膜)与偏振片7密合,抑制随着温度变化的偏振片7的膨胀或收缩,因此偏振片7的裂纹难以产生。例如,在偏振片7被由TAC形成的第一保护膜5和由COP系树脂形成的第二保护膜9夹住的情况下,偏振片7的裂纹难以产生。
第一保护膜5或第二保护膜9可以包含选自润滑剂、增塑剂、分散剂、热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红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及抗氧化剂中的至少一种添加剂。
第一保护膜5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μm以上且90μm以下、5μm以上且80μm以下、或5μm以上且50μm以下。第二保护膜9的厚度也可以为例如5μm以上且90μm以下、5μm以上且80μm以下、或5μm以上且50μm以下。
第一保护膜5或第二保护膜9可以为如位相差膜或亮度提高膜那样具有光学功能的膜。例如,通过将由上述热塑性树脂形成的膜拉伸、或在该膜上形成液晶层等,可获得赋予了任意位相差值的位相差膜。
第一保护膜5可以借助粘接层贴合于偏振片7。第二保护膜9也可以借助粘接层贴合于偏振片7。粘接层可以包含聚乙烯醇等水系粘接剂,也可以包含后述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是通过照射活性能量射线而发生固化的树脂。活性能量射线例如可以为紫外线、可见光、电子射线、或X射线。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可以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可以为一种树脂,也可以包含多种树脂。例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可以包含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或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可以包含用于引发上述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反应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或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为环氧系化合物(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环氧基的化合物)、或氧杂环丁烷系化合物(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为(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分子内具有至少一个(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也可以为具有自由基聚合性的双键的乙烯基系化合物。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根据需要可以包含阳离子聚合促进剂、离子捕捉剂、抗氧化剂、链转移剂、增粘剂、热塑性树脂、填充剂、流动调节剂、增塑剂、消泡剂、抗静电剂、流平剂、或溶剂等。
粘合层11例如可以包含丙烯酸系压敏型粘接剂、橡胶系压敏型粘接剂、有机硅系压敏型粘接剂、或氨基甲酸酯系压敏型粘接剂等压敏型粘接剂。粘合层11的厚度例如可以为2μm以上且500μm以下、2μm以上且200μm以下、或2μm以上且50μm以下。
构成第三保护膜3的树脂可以与作为构成第一保护膜5或第二保护膜9的树脂而列举出的上述的树脂相同。第三保护膜3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构成脱模膜13的树脂可以与作为构成第一保护膜5或第二保护膜9的树脂而列举出的上述的树脂相同。脱模膜13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显示装置例如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或有机EL显示装置等。例如,如图4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30A具备液晶单元10、与液晶单元10的一个表面(第一表面)重叠的偏振板1Aa(第一偏振板)、以及与液晶单元10的另一个表面(第二表面)重叠的另一偏振板1Ab(第二偏振板)。第二表面可以换言之为第一表面的背面。图4所示的偏振板1Aa及1Ab除了不具备脱模膜13及第三保护膜3这点以外,与图1中示出的偏振板1A均相同。偏振板1Aa(第一偏振板)借助粘合层11贴附于液晶单元10的第一表面。偏振板1Aa(第一偏振板)具有与液晶单元10的第一表面重叠的粘合层11、与粘合层11重叠的第二保护膜9、与第二保护膜9重叠的偏振片7、以及与偏振片7重叠的第一保护膜5。另一偏振板1Ab(第二偏振板)借助粘合层11贴附于液晶单元10的第二表面。另一偏振板1Ab(第二偏振板)具有与液晶单元10的第二表面重叠的粘合层11、与粘合层11重叠的第二保护膜9、与第二保护膜9重叠的偏振片7、以及与偏振片7重叠的第一保护膜5。液晶单元10与一对偏振板1Aa及1Ab构成液晶面板20A。液晶面板20A与背光灯(面光源装置)以及其他构件构成液晶显示装置30A。背光灯及其他构件在图4中省略。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图5及图6所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是通过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的机理,在偏振片的切口部能够抑制随着温度变化的裂纹。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中特有的事项(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在以下未说明的事项,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是共通的。
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板1B具备第三保护膜3、第一保护膜5、偏振片7、粘合层11及脱模膜13。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偏振片7的两表面之中,在一个表面密合有第一保护膜5,在第一保护膜5重叠有第三保护膜3。在偏振片7的另一个表面,直接密合有粘合层11而不是第二保护膜9。即,粘合层11被偏振片7和脱模膜13夹住。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板1B在不具备第二保护膜9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板1A不同。换言之,仅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板1B所具备的偏振片7的单面被第一保护膜5(保护层)保护,偏振片7的另一面不被保护膜(保护层)保护。通常,与两表面被保护膜(保护层)保护的偏振片相比,对于仅单面被保护膜(保护层)保护的偏振片,在切口部容易形成起因于温度变化的裂纹。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由于基准线L不与吸收轴线A正交,因此会抑制切口部7C的裂纹7cr的形成。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由于切口部7C延伸的方向E不与吸收轴线A平行,因此容易抑制切口部7C的裂纹7cr的形成。
如图6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晶显示装置30B具备液晶单元10、与液晶单元10的一个表面(第一表面)重叠的偏振板1Ba(第一偏振板)、以及与液晶单元10的另一个表面(第二表面)重叠的另一偏振板1Bb(第二偏振板)。图6中示出偏振板1Ba及1Bb除了不具备脱模膜13及第三保护膜3这点以外,与图5中示出的偏振板1B均相同。偏振板1Ba(第一偏振板)借助粘合层11贴附于液晶单元10的第一表面。偏振板1Ba(第一偏振板)具有与液晶单元10的第一表面重叠的粘合层11、与粘合层11重叠的偏振片7、以及与偏振片7重叠的第一保护膜5。另一偏振板1Bb(第二偏振板)借助粘合层11贴附于液晶单元10的第二表面。另一偏振板1Bb(第二偏振板)具有与液晶单元10的第二表面重叠的粘合层11、与粘合层11重叠的偏振片7、以及与偏振片7重叠的第一保护膜5。液晶单元10与一对偏振板1Ba及1Bb构成液晶面板20B。液晶面板20B与背光灯(面光源装置)及其他构件构成液晶显示装置30B。背光灯及其他构件在图6中省略。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只要将位于各切口部的两端的一对角部连接的基准线L不与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正交,就可以在偏振板上形成多个切口部。
偏振板及切口部各自的形状可以根据用途为各种形状。例如,如图7中的(a)所示,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切口部7C的宽度可以比与基准线L垂直的方向上的切口部的深度大。如图7中的(b)所示,切口部7C的形状可以为半圆。如图7中的(c)所示,切口部7C的形状可以为三角形。切口部7C的形状也可以为除四边形及三角形以外的其他多边形。图7中的(a)、图7中的(b)及图7中的(c)所示的偏振片7各自的形状可以视为具备各自的偏振片7的偏振板的形状。换言之,在图7中的(a)、图7中的(b)及图7中的(c)所示的各偏振片7形成的切口部7C的形状可以视为在具备各偏振片7的偏振板形成的切口部的形状。
如图8中的(a)所示,偏振片7的外缘(第一端部7e及第二端部17e)可以为圆形。如图8中的(b)所示,在切口部7C的深部(角落)可以形成倒角部(chamfered part)7C3及倒角部7C4。位于切口部7C两端的角部7C1及角部7C2也可以做成倒角。在位于切口部7C的两端的角部7C1及角部7C2做成倒角的情况下,基准线L可以换言之为将角部7C1及角部7C2连接的直线。位于偏振片7的外缘的外角部(outside corner)CR1、外角部CR2、外角部CR3及外角部CR4也可以做成倒角。上述倒角例如可以通过使用了端铣刀的切口部及外缘的切削、研磨来实现。图8中的(a)、图8中的(b)及图8中的(c)所示的偏振片7各自的形状可以视为具备各自的偏振片7的偏振板的形状。换言之,在图8中的(a)、图8中的(b)及图8中的(c)所示的各偏振片7形成的切口部7C的形状,可以视为在具备各偏振片7的偏振板形成的切口部的形状。如图13所示,可以在三角形状的切口部7C的深部(最里部)形成倒角部7C3。在图13所示的偏振片7形成的切口部7C的形状,可以视为在具备偏振片7的偏振板形成的切口部的形状。如图8中的(b)及图13所示,通过将切口部7C的深部做成倒角,从而容易抑制切口部7C的裂纹。图8中的(b)所示的倒角部7C3及倒角部7C4可以换言之为切口部的曲面状的深部(角落)。图13所示的倒角部7C3也可以换言之为切口部的曲面状的深部(角落)。切口部7C的曲面状的深部(角落)的曲率半径越大,越容易抑制切口部7C的裂纹。例如,通过使切口部7C的曲面状的深部(角落)的曲率半径为0.07mm以上,会容易抑制切口部7C的裂纹。切口部C的曲面状的深部(角落)的曲率半径例如可以为0.07mm以上且30mm以下、或0.07mm以上且10mm以下,优选为0.09mm以上且30mm以下、或0.09mm以上且10mm以下。
可以是偏振片的外缘的一部分为直线状、偏振片的外缘的剩余部分为曲线状。也可以是偏振片的第一端部的一部分为直线状、偏振片的第一端部的剩余部分为曲线状。偏振片的第一端部可以仅由一条以上的直线(一个以上的边)形成。偏振板的第一端部也可以仅由曲线形成。可以是偏振片的第二端部的一部分为直线状、偏振片的第二端部的剩余部分为曲线状。偏振片的第二端部可以仅由一条以上的直线(一个以上的边)形成。偏振板的第二端部也可以仅由曲线形成。偏振片及偏振板各自的形状可以为除四边形以外的多边形。偏振片及偏振板各自的形状例如可以为椭圆形。各光学膜(3、5、9、13)各自的形状可以与偏振片7的形状大致相同。
如图9所示,形成有切口部7C的第一端部7e可以不与第二端部17e平行。如图9所示,在第一端部7e不与第二端部17e平行、并且切口部7C的深部7Cd(底部)为直线状的情况下,“切口部7C的延伸方向E”可以定义为与将连结一对角部7C1、7C2的线段S二等分、并且将切口部7C的直线状的深部7Cd二等分的直线平行的方向。在一对角部7C1、7C2做成倒角的情况下,线段S可以为连结一对角部7C1、7C2这两者的线段。如图10所示,在第一端部7e不与第二端部17e平行、并且切口部7C的深部7Cd为曲线状的情况下,“切口部7C延伸的方向E”可以定义为与将切口部7C的深部7Cd(最深部)和线段S的中点Sc连接的直线平行的方向。假设,曲线状的切口部7C的深部7Cd分支为多个的情况下,“切口部7C的延方向E”可以定义为与将切口部7C的多个的深部(最深部)各自和线段S的中点Sc连接的直线平行的方向。与切口部7C的多个深部(最深部)分别对应的方向E不与吸收轴线A平行,从而抑制各深部的裂纹。
对构成偏振板的光学膜的种类、数量及层叠的顺序没有限定。例如,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板的变形例可以具备第三保护膜3、偏振片7、第二保护膜9、粘合层11及脱模膜13。即,在偏振片7的两表面之中的一个表面,可以密合有第三保护膜3,而不是第一保护膜5。可以在偏振片7的另一个表面密合有第二保护膜9,可以在第二保护膜9借助粘合层11重叠有脱模膜13。如上所述,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板的变形例可以在不具备第一保护膜5、而具备第二保护膜9这点上与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板1B不同。
偏振板具备的光学膜的张数可以为1张。例如,图1中示出的偏振板1A的变形例可以不具备第一保护膜5及第二保护膜9这两者。例如,图4中示出的偏振板1Aa(第一偏振板)及偏振板1b(第二偏振板)之中,任意一者或两者可以不具备第一保护膜5和/或第二保护膜9。
偏振板1A可以不具备第三保护膜3及脱模膜13中的一者或两者。例如,第三保护膜3可以在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从偏振板1A剥离而去除。即,第三保护膜3可以为暂时的保护膜。脱模膜13也可以在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过程中从偏振板1A剥离而去除。
也可以将更薄的保护层直接重叠于偏振片来代替第一保护膜5或第二保护膜9。例如,在偏振片的表面形成包含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的涂膜,并通过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将涂膜固化时,则会在偏振片的表面直接形成比以往的保护膜更薄的保护层。换言之,可以由在偏振片与保护膜的粘接中使用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树脂本身形成薄的保护层。
脱模膜也可以借助粘合层配置于偏振板的两面。
偏振板具备的光学膜可以为反射型偏光膜、带防眩功能的膜、带防表面反射功能的膜、反射膜、半透过反射膜、视角补偿膜、光学补偿层、触摸传感器层、抗静电层或防污层。
偏振板可以还具备硬涂层。例如,图1所示的偏振板1A的变形例中,第一保护膜5可以位于硬涂层与偏振片7之间,硬涂层可以位于第一保护膜5与第三保护膜3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保护膜5可以包含三乙酸纤维素。
硬涂层例如为在表面设置有微细的凹凸形状的由丙烯酸系树脂膜构成的层。硬涂层例如可以由包含有机微粒或无机微粒的涂膜形成。可以使用将该涂膜按压于具有凹凸形状的辊的方法(例如压花法等)。也可以使用在形成不含有有机微粒或无机微粒的涂膜后、将该涂膜按压于具有凹凸形状的辊的方法。无机微粒例如可以为二氧化硅、胶态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铝溶胶、铝硅酸盐(Aluminosilicate)、氧化铝-二氧化硅复合氧化物、高岭土、滑石、云母、碳酸钙、磷酸钙等。另外,有机微粒(树脂微粒)例如可以为交联聚丙烯酸微粒、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微粒、交联聚苯乙烯微粒、交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粒、有机硅树脂微粒、聚酰亚胺微粒等。用于使无机微粒或有机微粒分散的粘结剂成分可以从呈高硬度(硬涂)的材料中进行选定。粘结剂成分例如可以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电子射线固化性树脂等。从生产率、硬度等观点出发,作为粘结剂成分,优选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树脂。硬涂层的厚度例如可以为2μm以上且30μm以下、或3μm以上且30μm以下。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制作由偏振片膜(切断前的偏振片7)、4张光学膜(3、5、9、13)和压敏型的粘合层11构成的长方形状的第一层叠体。第一层叠体具备脱模膜13、与脱模膜13重叠的粘合层11、与粘合层11重叠的第二保护膜9、与第二保护膜9重叠的偏振片膜(7)、与偏振片膜(7)重叠的第一保护膜5、以及与第一保护膜5重叠的第三保护膜3。作为偏振片膜(7),使用经拉伸并且染色的膜状的聚乙烯醇。作为第一保护膜5,使用三乙酸纤维素(TAC)膜。作为第二保护膜9,使用由环状烯烃聚合物系树脂(COP系树脂)构成的膜。作为第三保护膜3,使用PET保护膜。作为脱模膜13,使用PET隔膜。脱模膜13的厚度为38μm。粘合层11的厚度为20μm。第二保护膜9的厚度为13μm。偏振片7的厚度为7μm。第一保护膜5的厚度为25μm。第三保护膜3的厚度为58μm。
用切割机将上述第一层叠体切断,制作横边的长度为170mm、纵边的长度为100mm的第二层叠体。对第一层叠体进行切断时,通过调整第一层叠体的切断方向,从而将第二层叠体的横边(第一端部)与偏振片7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θ调整为下述表1中记载的角度。需要说明的是,偏振片7的吸收轴线A与偏振片膜(7)的延伸方向平行。
使第二层叠体吸附固定于工作台。对经固定的第二层叠体的外缘照射CO2激光,由此在第二层叠体的横边(第一端部)形成凹状的切口部。经以上的工序,得到实施例1的偏振板。CO2激光的输出设定为20W。CO2激光的振荡波长为10.4μm。
得到的偏振板的形状与图8中的(c)所示的偏振片7的形状相同。即,图8中的(c)所示的偏振片7为通过上述的步骤制作的偏振板所具备的偏振片。形成于偏振片7的第一端部7e(第二层叠体的横边)的切口部7C的形状大致为半圆。将基准线L定义为将位于切口部7C的两端的角部7C1及角部7C2连接的直线时,基准线L与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等于上述的角度θ。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切口部7C的宽度Wc为20mm。即,角部7C1与角部7C2的距离为20mm。与基准线L垂直的方向上的切口部7C的深度为10mm。形成有切口部7C的偏振片7的第一端部7e的宽度W为150mm。即,偏振板的横边的长度(偏振板的横向宽度W)为150mm。偏振板的纵边的长度(偏振板的纵向宽度)为80mm。Wc/W为20mm/150mm,即为0.13。
将脱模膜13从偏振板的粘合层11剥离,借助粘合层11将偏振板贴合于玻璃板。进而,将第三保护膜3从偏振板剥离。通过这样的步骤,准备由玻璃板和贴合于玻璃板的偏振板形成的样品。使用该样品,进行加热循环试验。在加热循环试验中,重复由下述的步骤1和接着步骤1的步骤2形成的循环。
步骤1:将样品在85℃的气氛中加热30分钟的步骤。
步骤2:将样品在-40℃的气氛中冷却30分钟的步骤。
在重复下述表1中示出的规定的次数的上述循环的各时刻,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形成于样品所具备的偏振片7的切口部7C。
(实施例2~8、比较例1)
将第二层叠体的横边(第一端部)与偏振片7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θ调整为下述表1中记载的角度,除此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分别制作实施例2~8及比较例1的各个偏振板。即,在实施例2~8及比较例1的各个偏振板的制作中,将基准线L与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θ调整为下述表1中记载的角度。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进行了使用了实施例2~8及比较例1的各个偏振板的加热循环试验。
将实施例1~8及比较例1的各自的加热循环试验的结果示于下述表1。表中的“A”是指在偏振片7的切口部7C没有裂纹。“B”是指在偏振片7的切口部7C形成了微小的裂纹。“C”是指在偏振片7的切口部7C中形成了比“B”的情况大的裂纹。比较例1的行中记载的“B”是指形成了长度为约1mm的裂纹。实施例1的行中记载的“B”是指形成了长度为约10mm的裂纹。
[表1]
(实施例9、10、比较例2)
除了改变切口部7C的形状及角度θ这点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分别制作实施例9、10、及比较例2的各自的偏振板。
实施例9、10及比较例2的各自的偏振片的形状与图13所示的偏振片7的形状相同。即,实施例9、10、及比较例2的情况下,形成于偏振片7的第一端部7e(第二层叠体的横边)的切口部7C的形状大致为三角形。实施例9、10及比较例2的各自的偏振板的形状与图13所示的偏振片7的形状相同。实施例9、10及比较例2的情况下,将角度θ调整为下述表2中记载的值。
实施例9、10及比较例2的情况下,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切口部7C的宽度Wc为20mm。即,角部7C1与角部7C2的距离为20mm。实施例9、10及比较例2的情况下,与基准线L垂直的方向上的切口部7C的长度Dc(深度)为10mm。实施例9、10及比较例2的情况下,在切口部7C的深部(角落)形成了倒角部7C3。切口部7C的倒角部7C3的曲率半径为0.1mm。实施例9、10及比较例2的情况下,形成有切口部7C的偏振片7的第一端部7e的宽度W为150mm。即,偏振板的横边的长度(偏振板的横向宽度W)为150mm。实施例9、10及比较例2的情况下,偏振板的纵边的长度(偏振板的纵向宽度)为80mm。Wc/W为20mm/150mm,即为0.13。
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进行使用了实施例9、10及比较例2的各自的偏振板的加热循环试验。将实施例9、10及比较例2的各自的加热循环试验的结果示于下述表2。
[表2]
(实施例11~17)
在实施例11~17的各自的偏振板的制作中,将角度θ调整为45°。
实施例11~17的各自的偏振片的形状与图13所示的偏振片7的形状相同。即,实施例11~17的情况下,形成于偏振片7的第一端部7e(第二层叠体的横边)的切口部7C的形状大致为三角形。实施例11~17的各自的偏振板的形状与图13所示的偏振片7的形状相同。
实施例11~17的情况下,将形成有切口部7C的偏振片7的第一端部7e的宽度W调整为下述表3所示的值。宽度W可以换言之为偏振板的横边的长度(偏振板的横向宽度)。
实施例11~17的情况下,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切口部7C的宽度Wc为20mm。即,角部7C1与角部7C2的距离为20mm。实施例11~17的情况下,Wc/W为下述表3所示的值。实施例11~17的情况下,与基准线L垂直的方向上的切口部7C的长度Dc(深度)为10mm。实施例11~17的情况下,在切口部7C的深部(角落)形成倒角部7C3。切口部7C的倒角部7C3的曲率半径为0.1mm。实施例11~17的情况下,偏振板的纵边的长度(偏振板的纵向宽度)为70mm。
除以上事项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分别制作实施例11~17的各自的偏振板。
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进行使用了实施例11~17的各自的偏振板的加热循环试验。在实施例11~17的各自的加热循环试验中,偏振片7的一个表面被第二保护膜9(由COP系树脂构成的膜)覆盖,偏振片7的另一个表面被第一保护膜5(TAC膜)覆盖。将实施例11~17的各自的加热循环试验的结果示于下述表3。
(实施例18~20)
在实施例18~20的第一层叠体的制作中,不使用第一保护膜5(TAC膜),而将第三保护膜3(PET保护膜)直接重叠于偏振片7。
在实施例18~20的各自的偏振板的制作中,将角度θ调整为45°。
实施例18~20的各自的偏振片的形状与图13所示的偏振片7的形状相同。即,实施例18~20的情况下,形成于偏振片7的第一端部7e(第二层叠体的横边)的切口部7C的形状大致为三角形。实施例18~20的各自的偏振板的形状与图13所示的偏振片7的形状相同。
实施例18~20的情况下,将形成有切口部7C的偏振片7的第一端部7e的宽度W调整为下述表3所示的值。宽度W可以换言之为偏振板的横边的长度(偏振板的横向宽度)。
实施例18~20的情况下,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切口部7C的宽度Wc为20mm。即,角部7C1与角部7C2的距离为20mm。实施例18~20的情况下,Wc/W为下述表3所示的值。实施例18~20的情况下,与基准线L垂直的方向上的切口部7C的长度Dc(深度)为10mm。实施例18~20的情况下,在切口部7C的深部(角落)形成倒角部7C3。切口部7C的倒角部7C3的曲率半径为0.1mm。实施例18~20的情况下,偏振板的纵边的长度(偏振板的纵向宽度)为70mm。
除以上事项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分别制作实施例18~20的各自的偏振板。
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进行使用了实施例18~20的各自的偏振板的加热循环试验。如上所述,实施例18~20的各自的偏振板不具备第一保护膜5(TAC膜)。因此,在实施例18~20的各自的加热循环试验中,偏振片7的一个表面被第二保护膜9(由COP系树脂构成的膜)覆盖,而偏振片7的另一个表面未被第一保护膜5(TAC膜)覆盖而露出。将实施例18~20的各自的加热循环试验的结果示于下述表3。
[表3]
(实施例21~23、比较例3)
在实施例21~23和比较例3的各自的偏振板的制作中,将角度θ调整为45°。
实施例21~23和比较例3的各自的偏振片的形状,除了整个偏振片7的横向宽度W比整个偏振片7的纵向宽度D长以外,与图3所示的偏振片7的形状相同。
整个偏振片7的横向宽度W换言之为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整个偏振片7的宽度。整个偏振片7的横向宽度W也可以换言之为与第一端部7e平行的方向上的整个偏振片7的宽度。在实施例21~23和比较例3的情况中,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整个偏振片7的宽度W均为170mm。整个偏振片7的纵向宽度D换言之为与基准线L垂直的方向上的整个偏振片7的宽度。在实施例21~23和比较例3的情况中,与基准线L垂直的方向上的整个偏振片7的宽度D均为100mm。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21~23和比较例3中的任意情况中,在偏振片7的第一端部7e(第二层叠体的横边)形成的切口部7C的形状均为长方形。在实施例21~23和比较例3的情况中,与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切口部7C的宽度Wc为下表4所示的值。在实施例21~23和比较例3的情况中,Wc/W为下表4所示的值。在实施例21~23和比较例3的情况中,与基准线L垂直的方向上的切口部7C的长度Dc(深度)均为5mm。
除以上事项以外,通过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分别制作实施例21~23和比较例3的各自的偏振板。
与实施例1的情况同样地,进行使用了实施例21~23和比较例3的各自的偏振板的加热循环试验。在实施例21~23和比较例3的各自的加热循环试验中,偏振片7的一个表面被第二保护膜9(由COP系树脂构成的膜)覆盖,偏振片7的另一个表面被第一保护膜5(TAC膜)覆盖。将实施例21~23和比较例3的各自的加热循环试验的结果示于下表4。
[表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偏振板例如贴附于液晶单元或有机EL装置等,适合用作构成液晶电视、有机EL电视或智能手机等图像显示装置的光学部件。

Claims (27)

1.一种偏振板,其具备膜状的偏振片,
凹状的切口部形成于所述偏振片的端部,
将基准线L定义为将位于所述切口部的两端的一对角部连接的直线时,所述基准线L不与所述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正交,
Wc为与所述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所述切口部的宽度,
W为与所述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整个所述偏振片的宽度,
Wc/W为0.05以上且小于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偏振片具有第一端部和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对侧的第二端部,
所述切口部形成于所述第一端部,
所述切口部从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
所述切口部延伸的方向E不与所述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平行。
3.一种偏振板,其具备膜状的偏振片,
所述偏振片具有第一端部和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对侧的第二端部,
凹状的切口部形成于所述第一端部,
所述切口部从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
所述切口部延伸的方向E不与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平行,
Wc为与所述第一端部平行的方向上的所述切口部的宽度,
W为与所述第一端部平行的方向上的整个所述偏振片的宽度,
Wc/W为0.05以上且小于1.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在所述偏振片的两表面密合有保护膜或保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偏振片的两表面之中,仅在一个表面密合有保护膜或保护层。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在所述切口部的深部形成倒角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倒角部的曲率半径为0.07mm以上且30m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基准线L与所述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θ为0°以上且小于90°。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板,其中,将基准线L定义为将位于所述切口部的两端的一对角部连接的直线时,所述基准线L与所述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θ为0°以上且小于9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基准线L与所述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θ为0°以上且75°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板,其中,将基准线L定义为将位于所述切口部的两端的一对角部连接的直线时,所述基准线L与所述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θ为0°以上且75°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偏振片具有第一端部和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对侧的第二端部,
所述切口部形成于所述第一端部,
所述切口部从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
所述切口部延伸的方向E与所述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α为大于0°且90°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切口部延伸的方向E与所述偏振片的吸收轴线A所成的角度α为大于0°且90°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Wc/W为0.10以上且小于1.0。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Wc/W为0.10以上且小于1.0。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板,其中,与所述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所述切口部的宽度Wc为2mm以上且小于600mm,
与所述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整个所述偏振片的宽度W为30mm以上且600mm以下,
所述切口部的宽度Wc小于整个所述偏振片的宽度W。
1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板,其中,与所述第一端部平行的方向上的所述切口部的宽度Wc为2mm以上且小于600mm,
与所述第一端部平行的方向上的整个所述偏振片的宽度W为30mm以上且600mm以下,
所述切口部的宽度Wc小于整个所述偏振片的宽度W。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偏振板,其中,与所述基准线L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切口部的长度Dc为1mm以上且30mm以下。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偏振板,其中,将基准线L定义为将位于所述切口部的两端的一对角部连接的直线时,与所述基准线L垂直的方向上的所述切口部的长度Dc为1mm以上且30mm以下。
2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其中,所述偏振片的厚度为1μm以上且10μm以下。
2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板,其中,在所述偏振片的两表面密合的保护膜或保护层中,至少一个保护膜或保护层包含三乙酸纤维素。
2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板,其中,在所述偏振片的两表面密合的保护膜或保护层中,至少一个保护膜或保护层包含环状烯烃聚合物系树脂。
2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偏振板,其中,在所述偏振片的两表面密合的保护膜或保护层中,至少一个保护膜或保护层包含(甲基)丙烯酸系树脂。
24.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包含权利要求1~23中任一项所述的偏振板。
25.一种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其具备:
制作第一层叠体的工序,所述第一层叠体包含偏振片膜和与所述偏振片膜重叠的至少一个光学膜;
对所述第一层叠体进行加工,制作具有不与所述偏振片膜的吸收轴线A正交的第一端部的第二层叠体的工序;以及
在所述第一端部形成凹状的切口部的工序,
将基准线L定义为将位于所述切口部的两端的一对角部连接的直线时,
Wc为与所述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所述切口部的宽度,
W为与所述基准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整个所述偏振片的宽度,
将Wc/W调整为0.05以上且小于1.0。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层叠体具有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对侧的第二端部,
使所述切口部从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并且将所述切口部延伸的方向E调整为不与所述吸收轴线A平行的方向。
27.一种偏振板的制造方法,其具备:
制作第一层叠体的工序,所述第一层叠体包含偏振片膜和与所述偏振片膜重叠的至少一个光学膜;
对所述第一层叠体进行加工,制作第二层叠体的工序,所述第二层叠体具有第一端部和位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相对侧的第二端部;以及
在所述第一端部形成凹状的切口部的工序,
使所述切口部从所述第一端部向所述第二端部延伸,并且将所述切口部延伸的方向E调整为不与偏振片膜的吸收轴线A平行的方向,
Wc为与所述第一端部平行的方向上的所述切口部的宽度,
W为与所述第一端部平行的方向上的整个所述偏振片的宽度,
将Wc/W调整为0.05以上且小于1.0。
CN201710387478.8A 2016-05-30 2017-05-26 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745012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07478 2016-05-30
JP2016107478 2016-05-30
JP2016-235259 2016-12-02
JP2016235259 2016-12-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50121A true CN107450121A (zh) 2017-12-08

Family

ID=604864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03716.XU Active CN206920638U (zh) 2016-05-30 2017-05-26 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N201710387478.8A Pending CN107450121A (zh) 2016-05-30 2017-05-26 偏振板、图像显示装置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03716.XU Active CN206920638U (zh) 2016-05-30 2017-05-26 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6495374B2 (zh)
KR (1) KR102377345B1 (zh)
CN (2) CN206920638U (zh)
TW (1) TWI735579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7965A (zh) * 2018-02-07 2018-08-10 深圳市鸿展光电有限公司 应用于异形屏的偏光片的加工方法
CN111257987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夏普株式会社 偏光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JP2020101679A (ja) * 2018-12-21 2020-07-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積層体、及び、偏光板の積層方法
CN112236259A (zh) * 2018-06-21 2021-01-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切削用端铣刀及使用该端铣刀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12526664A (zh) * 2019-09-19 2021-03-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以及偏振片
CN112969938A (zh) * 2018-11-06 2021-06-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
CN114170904A (zh) * 2021-12-06 2022-03-1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5374B2 (ja) * 2016-05-30 2019-04-0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用の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用の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2019219528A (ja) * 2018-06-20 2019-12-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き偏光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9219527A (ja) * 2018-06-20 2019-12-2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191578B2 (ja) * 2018-08-01 2022-12-1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子、偏光板、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0091064A1 (ja) * 2018-11-02 2020-05-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性光学機能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これに用いる偏光フィルム
JP6979432B2 (ja) * 2018-11-29 2021-12-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JP6737932B1 (ja) * 2019-03-05 2020-08-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切削加工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20181184A (ja) 2019-03-14 2020-11-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JP7481101B2 (ja) 2019-03-20 2024-05-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パネル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7387361B2 (ja) * 2019-09-27 2023-11-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1100610A1 (ja) * 2019-11-21 2021-05-2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該偏光板または該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7256149B2 (ja) * 2020-06-09 2023-04-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画像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7369A (ja) * 2005-03-23 2006-10-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300854A (ja) * 2008-06-16 2009-12-24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電子機器及び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206920638U (zh) * 2016-05-30 2018-01-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70362A (en) * 1972-01-21 1976-07-20 American Optical Corporation Process of producing polarizing optical devices and product thereof
JPS5320939A (en) * 1976-08-11 1978-02-25 Seiko Instr & Electronics Ltd Polarized plate which shows direction of polarized axis
JP3259899B2 (ja) * 1996-11-14 2002-02-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晶表示素子
JP2000155325A (ja) * 1998-11-19 2000-06-06 Ricoh Co Ltd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95034A (ja) * 2001-12-25 2003-07-0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342851B2 (ja) * 2002-07-04 2009-10-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貼合方法及び装置
JP2006078847A (ja) * 2004-09-10 2006-03-23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偏光板、偏光板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JP2008058599A (ja) * 2006-08-31 2008-03-13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複合偏光板製品チップの製造方法
JP2008083210A (ja) * 2006-09-26 2008-04-10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液晶装置、偏光板の剥離方法、液晶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4691205B1 (ja) * 2010-09-03 2011-06-0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薄型高機能偏光膜を含む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5814018B2 (ja) * 2011-07-08 2015-11-1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JP6175717B2 (ja) * 2011-08-19 2017-08-09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偏光板
JP6105314B2 (ja) * 2013-02-15 2017-03-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系またはシクロオレフィン系偏光フィルム用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粘着剤層付アクリル系またはシクロオレフィン系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49674B2 (ja) * 2014-06-26 2020-02-19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光アイソレータ用偏光ガラス板セット及び光アイソレータ用光学素子の製造方法
JP6077618B2 (ja) * 2014-09-30 2017-02-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片保護偏光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連続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67369A (ja) * 2005-03-23 2006-10-0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300854A (ja) * 2008-06-16 2009-12-24 Hitachi Displays Ltd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電子機器及び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206920638U (zh) * 2016-05-30 2018-01-2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7965A (zh) * 2018-02-07 2018-08-10 深圳市鸿展光电有限公司 应用于异形屏的偏光片的加工方法
CN112236259A (zh) * 2018-06-21 2021-01-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切削用端铣刀及使用该端铣刀的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
CN112969938A (zh) * 2018-11-06 2021-06-1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板
CN111257987A (zh) * 2018-11-30 2020-06-09 夏普株式会社 偏光板、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JP2020101679A (ja) * 2018-12-21 2020-07-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積層体、及び、偏光板の積層方法
CN112526664A (zh) * 2019-09-19 2021-03-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振片的制造方法以及偏振片
CN114170904A (zh) * 2021-12-06 2022-03-1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809747A (zh) 2018-03-16
KR102377345B1 (ko) 2022-03-21
JP6495374B2 (ja) 2019-04-03
JP2018092147A (ja) 2018-06-14
CN206920638U (zh) 2018-01-23
TWI735579B (zh) 2021-08-11
KR20170135723A (ko) 2017-12-08
JP6861140B2 (ja) 2021-04-21
JP2018092119A (ja) 2018-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20638U (zh) 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KR102377352B1 (ko)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JP5952505B2 (ja) 偏光板
CN105467492B (zh) 偏振板
KR102510750B1 (ko) 프로텍트 필름 부착 편광판 및 액정 패널
CN109870756A (zh) 光学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TWI722114B (zh) 偏光板及影像顯示裝置
TWI828816B (zh) 偏光板
CN109277613A (zh) 切削装置及偏振板的制造方法
JP6381334B2 (ja) 端面加工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WO2021029172A1 (ja) 偏光板
WO2020095579A1 (ja) 偏光板
TW202120973A (zh) 偏光板的製造方法及偏光板
CN107031079A (zh) 层叠光学膜的制造方法
KR20210095623A (ko) 편광판
WO2022191246A1 (ja)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6917781A (zh) 偏振板及其制造方法
JP2022140346A (ja) 偏光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4402238A (zh) 带有粘合剂层的偏振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