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430238A - 圆偏振片以及可弯曲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圆偏振片以及可弯曲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430238A
CN107430238A CN201680019718.2A CN201680019718A CN107430238A CN 107430238 A CN107430238 A CN 107430238A CN 201680019718 A CN201680019718 A CN 201680019718A CN 107430238 A CN107430238 A CN 107430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display device
circular polarizing
plate
polarizing dis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971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430238B (zh
Inventor
丸山辉
高桥勇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7430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0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430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4302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16Polarising elements involving passive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1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 H05B33/22Light sources with substantially two-dimensional radiating surfac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hemical or physical composition or the arrangement of auxiliary dielectric or reflective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降低了反射率以及反射色调的可弯曲的显示装置且耐弯曲性优异的圆偏振片,以及具备圆偏振片的显示装置。本发明的圆偏振片用于可弯曲的显示装置,具备偏振器和配置于偏振器的一侧的相位差膜,相位差膜包含λ/2板以及λ/4板,λ/2板以及λ/4板分别包含液晶化合物,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被调整为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规定75~105度的角度。

Description

圆偏振片以及可弯曲的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偏振片以及包含圆偏振片的可弯曲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为了抑制由外光反射引起的不良影响,将圆偏振片用于显示装置。
另一方面,近几年,对以有机电致发光(EL)元件为代表的图像显示元件可挠化(可弯曲化)的要求增强。而且,不仅仅是可挠化,还要求以非常小的曲率半径实现可挠化。
但是,若使有机EL显示装置以非常小的曲率半径弯曲,则对圆偏振片中的相位差膜施加较大的力(对一部分施加拉伸力,对一部分施加压缩力),导致其局部的相位差发生变化。
在专利文献1中,针对如上述问题,提供了包含显示规定的光学特性的相位差膜且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被调整为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规定20~70度的角度的圆偏振片。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显示规定的光学特性的相位差膜,使用了PURE-ACEWR(聚碳酸酯树脂膜)等树脂膜。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702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另一方面,近几年要求进一步提高显示装置的可见性,要求进一步降低使可弯曲的显示装置弯曲时的弯曲部中的反射率以及反射色调。
并且,适用于可弯曲的显示装置的圆偏振片需要追随显示装置的弯曲部,还要求在圆偏振片弯曲时不易产生龟裂,即,耐弯曲性优异。尤其是,即使在将圆偏振片卷绕于曲率半径小的棒的情况下,也优选具备优异的耐弯曲性(不易产生龟裂)。
本发明人等对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圆偏振片的特性进行了研究,无法同时全部满足上述要求,需要进一步改良。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降低了反射率以及反射色调的可弯曲的显示装置且耐弯曲性优异的圆偏振片。
并且,本发明又一课题在于具备上述圆偏振片的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对以往技术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发现,通过使用包含液晶化合物的相位差膜,并且将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和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以成为规定的角度的方式进行调整,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即,发现了能够通过以下结构实现上述目的。
(1)一种圆偏振片,其用于可弯曲的显示装置,
其具备偏振器和配置于偏振器的一侧的相位差膜,
相位差膜包含λ/2板以及λ/4板,
λ/2板以及λ/4板分别包含液晶化合物,
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被调整为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规定75~105度的角度。
(2)根据(1)所述的圆偏振片,其中,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被调整为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规定80~100度的角度。
(3)根据(1)或(2)所述的圆偏振片,其中,相位差膜还包含550nm的波长处的厚度方向的延迟是-150~-50nm的正C板。
(4)根据(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圆偏振片,其中,显示装置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5)一种可弯曲的显示装置,其包含(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圆偏振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降低了反射率以及反射色调的可弯曲的显示装置且耐弯曲性优异的圆偏振片。
并且,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备上述圆偏振片的显示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圆偏振片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A是对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3B是对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3C是对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3D是对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式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在实施例1中制成的显示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表示45度反射率以及反射色调的评价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记载的构成要素的说明有时根据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而进行,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种实施方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来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记载于“~”前后的数值作为下限值以及上限值而包含的范围。
并且,关于角度,“正交”以及“平行”是指严格的角度±10度的范围,而且关于角度,“相同”以及“不同”能够以其差是否小于5度为基准进行判断。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可见光”是指380~780nm。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在关于测定波长无特别附注时,测定波长为550nm。
在本说明书中,“慢轴方向”是指在面内折射率成为最大的方向。另外,称作相位差膜的慢轴的情况是指相位差膜整体的慢轴。
除特别注明外,“圆偏振片”以包括长条状的圆偏振片以及裁剪成组装于显示装置的大小的圆偏振片这两者的含义使用。另外,在此所说的“裁剪”还包括“冲切”以及“剪切”等。
在本说明书中,“倾斜角”(还称作俯仰角)是指倾斜的液晶化合物与层平面形成的角度,是指在液晶化合物的折射率椭球体中最大折射率的方向与层平面形成的角度中的最大的角度。从而,在具有正的光学各向异性的棒状液晶化合物中,俯仰角是指棒状液晶化合物的长轴方向即指向矢方向与层平面形成的角度。并且,在本发明中,“平均俯仰角”是指相位差膜的上界面中的俯仰角至下界面为止的俯仰角的平均值。
在本说明书中,Re(λ)以及Rth(λ)分别表示波长λ处的面内的延迟以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e(λ)在KOBRA21ADH或WR(商品名,OjiScienti ficInstruments制造)中沿着膜的法线方向入射波长λnm的光来进行测定。
在被测定的膜是用单轴或双轴折射率椭球体表示的膜的情况下,通过以下方法计算出Rth(λ)。
Rth(λ)可通过如下方法计算:将面内的慢轴(根据KOBRA21ADH或WR判断)设为倾斜轴(旋转轴)(在无慢轴的情况下,将膜面内的任意方向设为旋转轴),相对于膜的法线方向,从法线方向至一侧50度为止以10度步骤分别从其倾斜的方向射入波长λnm的光,一共在6处测定Re(λ),并根据其测定出的延迟值、平均折射率的假设值以及被输入的膜厚值,根据KOBRA21ADH或WR进行计算。
上述中,在为从法线方向将面内的慢轴设为旋转轴而在某一倾斜角度处具有延迟值成为零的方向的膜的情况下,关于比其倾斜角度大的倾斜角度处的延迟值,在将其符号改成负之后,根据KOBRA21ADH或WR进行计算。
另外,还能够将慢轴设为倾斜轴(旋转轴)(在无慢轴的情况下,将膜面内的任意方向设为旋转轴),从倾斜的任意两个方向测定延迟值,根据其延迟值、平均折射率的假设值以及被输入的膜厚值,通过以下数式(1)以及数式(2)计算Rth。
[数1]
数式(1)
数式(2)
式中,Re(θ)表示从法线方向倾斜了角度θ的方向上的延迟值。nx表示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在面内与nx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与nx以及ny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d表示膜的膜厚。
在被测定的膜是无法用单轴或双轴折射率椭球体表现的所谓的无光学轴(OPTICAXIS)的膜的情况下,通过以下方法计算出Rth(λ)。
Rth(λ)可通过如下方法计算:将面内的慢轴(根据KOBRA21ADH或WR判断)设为倾斜轴(旋转轴),相对于膜的法线方向从-50度至+50度为止以10度步骤分别从其倾斜的方向射入波长λnm的光,在11处测定Re(λ),并根据其测定出的延迟值、平均折射率的假设值以及被输入的膜厚值,根据KOBRA21ADH或WR进行计算。
在上述测定中,平均折射率的假设值能够使用聚合物手册(JOHNWILEY&SONS,INC)、各种光学膜的产品目录的值。关于平均折射率的值未知的膜,能够用阿贝折射仪进行测定。以下例示主要的光学膜的平均折射率的值:纤维素酰化物(1.48)、环烯烃聚合物(1.52)、聚碳酸酯(1.59)、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49)、聚苯乙烯(1.59)。通过输入这些平均折射率的假设值和膜厚,在KOBRA21ADH或WR中计算nx、ny、nz。根据该计算出的nx、ny、nz,进一步计算Nz=(nx-nz)/(nx-ny)。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如下定义C板。
C板有正C板(正的C板)和负C板(负的C板)这两种,正C板满足式(C1)的关系,负C板满足式(C2)的关系。另外,正C板的Rth表示负的值,负C板的Rth表示正的值。
式(C1):nz>nx≈ny
式(C2):nz<nx≈ny
另外,上述“≈”不仅包括两者完全相同的情况,而且还包括两者实质上相同的情况。关于“实质上相同”,例如(nx-ny)×d(其中,d是膜的厚度)为0~10nm、优选0~5nm的情况也包括在“nx≈ny”中。
作为本发明的特征点,列举如下一点:利用具有包含液晶化合物的λ/2板以及包含液晶化合物的λ/4板的相位差膜,对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和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进行控制。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内容:优选使用以聚碳酸酯树脂膜为代表的树脂膜,且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和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是规定的角度(20~70度)。
另一方面,在本发明中,使用了包含液晶化合物的相位差膜。本发明人等进行研究之后得出了如下见解:在使用包含上述液晶化合物的相位差膜的情况下,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之间的关系在与上述专利文献1不同的范围内能够获得更加优异的效果。其详细的理由不明确,但可以推测源于构成相位差膜的材料的不同或相位差膜的层结构的不同。
另外,具备包含液晶化合物的相位差膜的圆偏振片的耐弯曲性(即使在弯曲时,也不易产生龟裂的性质)也优异。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圆偏振片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中表示本发明的圆偏振片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另外,本发明中的附图是示意图,各层的厚度关系和位置关系等并非必须与实际一致。以下附图也相同。
圆偏振片10包含偏振器12和配置于偏振器12的一个面上的相位差膜14,相位差膜14从偏振器12侧包含λ/2板16以及λ/4板18。即,圆偏振片10依次包含偏振器12、λ/2板16以及λ/4板18。相位差膜14在整体上具有所谓的λ/4板(相对于各波长的光显现其1/4的相位差值的相位差膜)的特性。并且,在将圆偏振片10配置于显示元件上时,以偏振器12成为视觉辨认侧的方式配置。
以下,首先对圆偏振片中所包含的各部件进行详细叙述。
<偏振器>
偏振器只要是具有将光转换为特定的直线偏振光的功能的部件(直线偏振器)即可,主要能够利用吸收型偏振器。
作为吸收型偏振器,使用碘系偏振器、利用了二色性染料的染料系偏振器以及多烯系偏振器等。碘系偏振器以及染料系偏振器有涂布型偏振器和拉伸型偏振器,均可适用。其中,优选为使碘或二色性染料吸附于聚乙烯醇并拉伸而制成的偏振器。
并且,作为在将聚乙烯醇层形成于基材上而成的层叠膜的状态下实施拉伸以及染色来获得偏振器的方法,能够列举日本专利第5048120号公报、日本专利第5143918号公报、日本专利第5048120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691205号公报、日本专利第4751481号公报以及日本专利第4751486号公报,与这些偏振器有关的公知的技术也能够适宜地利用。
其中,从操作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包含聚乙烯醇类树脂(优选为选自包含将-CH2-CHOH-作为重复单元而包含的聚合物、尤其是聚乙烯醇以及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组中的至少一个)的偏振器。
偏振器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但是从操作性优异且光学特性也优异的观点来看,优选35μm以下,更优选3~25μm。只要是上述厚度,则能够对应显示装置的薄型化。
<λ/2板>
λ/2板是相位差膜中所包含的层,如在后段中详细叙述那样,是位于偏振器与显示元件之间的层。
λ/2板是指特定波长λnm处的面内延迟Re(λ)满足Re(λ)=λ/2的光学各向异性层。该式只要在可见光区域的任一波长(例如550nm)处实现即可。其中,优选550nm的波长处的面内延迟Re(550)满足以下关系。
210nm≤Re(550)≤300nm
其中,更优选满足220nm≤Re(550)≤290nm。
λ/2板的慢轴和偏振器的透射轴形成的角度优选为15±10度的范围,更优选为15±8度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15±5度的范围。
另外,上述角度是指从偏振器表面的法线方向视觉辨认时的λ/2板的慢轴和偏振器的透射轴形成的角度。
从本发明效果更加优异的观点来看,作为在550nm的波长处测定的λ/2板的厚度方向的延迟值的Rth(550)优选为-150~150nm,更优选为-100~100nm。
λ/2板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但是从薄型化的观看来看,优选0.5~10μm,更优选0.5~5μm。
另外,上述厚度是指平均厚度,是测定λ/2板的任意5处的厚度并对这些厚度进行算术平均而得的厚度。
λ/2板包含液晶化合物。
液晶化合物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制,根据其形状能够分类成棒状类型(棒状液晶化合物)和圆盘状类型(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盘状液晶化合物)。而且,分别有低分子类型和高分子类型。高分子一般指聚合度为100以上的高分子(高分子物理·相变动力学,土井正男著,2页,岩波书店,1992)。在本发明中,还能使用任一液晶化合物。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的棒状液晶化合物、两种以上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或棒状液晶化合物与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混合物。
另外,作为棒状液晶化合物,例如能够适宜地使用日本特表平11-513019号公报的权利要求1或日本特开2005-289980号公报的[0026]~[0098]段中记载的棒状液晶化合物,作为圆盘状液晶化合物,例如能够适宜地使用日本特开2007-108732号公报的[0020]~[0067]段或日本特开2010-244038号公报的[0013]~[0108]段中记载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
从能够减小光学特性的温度变化和/或湿度变化的观点来看,更优选λ/2板利用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液晶化合物(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而形成。液晶化合物可以是两种类以上的混合物,在该情况下,优选至少一个具有两个以上的聚合性基团。
即,优选λ/2板是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具有聚合性基团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通过聚合而固定形成的层,在该情况下,成为层之后,不再需要显示液晶性。
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中所包含的聚合性基团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制,优选为能够进行加成聚合反应的官能团,优选为聚合性乙烯性不饱和基团或环聚合性基团。更具体而言,适宜地列举(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苯乙烯基以及烯丙基等,更优选(甲基)丙烯酰基。另外,(甲基)丙烯酰基是包含甲基丙烯酰基以及丙烯酰基这两者的概念。
λ/2板的形成方法并无特别限制,能够列举公知的方法。
例如,在规定的基板(包含临时基板)涂布包含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液晶化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层形成用组合物(以后,还简称为“组合物”)而形成涂膜,并对所获得的涂膜实施固化处理(紫外线的照射(光照射处理)或加热处理),由此能够制造λ/2板。另外,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后述取向层。
作为上述组合物的涂布,能够通过公知的方法(例如,线棒涂布法、挤出涂布法、直接凹版涂布法、逆向凹版涂布法以及模涂法)实施。
上述组合物中也可以包含上述液晶化合物以外的成分。
例如,组合物中也可以包含聚合引发剂。所使用的聚合引发剂按照聚合反应的形式而选择,例如能够列举热聚合引发剂以及光聚合引发剂。例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能够列举α-羰基化合物、偶姻醚、α-烃取代芳香族偶姻化合物、多核醌化合物以及三芳基咪唑二聚物与对氨基苯基酮的组合等。
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组合物的总固体成分优选为0.01~20质量%,更优选为0.5~5质量%。
并且,从涂布膜的均匀性以及膜的强度的观点来看,组合物中也可以包含聚合性单体。
作为聚合性单体,能够列举自由基聚合性或阳离子聚合性的化合物,优选为多官能性自由基聚合性单体。另外,作为聚合性单体,优选与上述含聚合性基团的液晶化合物呈共聚性。例如,能够列举日本特开2002-296423号公报中的[0018]~[0020]段中记载的聚合性单体。
聚合性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液晶化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1~50质量%,更优选为2~30质量%。
并且,从涂布膜的均匀性以及膜的强度的观点来看,组合物中也可以包含表面活性剂。
作为表面活性剂,能够列举以往公知的化合物,但是尤其优选氟类化合物。具体而言,例如能够列举日本特开2001-330725号公报中的[0028]~[0056]段中记载的化合物以及日本专利申请2003-295212号说明书中的[0069]~[0126]段中记载的化合物。
并且,组合物中也可以包含溶剂,能够适宜地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例如能够列举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亚砜(例如二甲基亚砜)、杂环化合物(例如吡啶)、烃(例如苯、己烷)、卤代烷(例如氯仿、二氯甲烷)、酯(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酮(例如丙酮、甲乙酮)、醚(例如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其中,优选卤代烷以及酮。也可以并用两种类以上的有机溶剂。
并且,组合物中也可以包含偏振器界面侧垂直取向剂以及空气界面侧垂直取向剂等垂直取向促进剂、以及偏振器界面侧水平取向剂以及空气界面侧水平取向剂等水平取向促进剂等各种取向剂。
而且,组合物中除了包含上述成分以外,还可以包含密合改良剂、增塑剂或聚合物等。
<λ/4板(λ/4波长板)>
λ/4板是相位差膜中所包含的层,是位于偏振器与显示元件之间的层。
λ/4板(具有λ/4功能的板)是具有将某一特定波长的直线偏振光转换为圆偏振光(或者将圆偏振光转换为直线偏振光)的功能的板。更具体而言是规定波长λnm处的面内延迟值表示Re(λ)=λ/4(或其奇数倍)的板。该式只要在可见光区域的任一波长(例如550nm)处实现即可,但是优选550nm的波长处的面内延迟Re(550)满足以下关系。
100nm≤Re(550)≤160nm
其中,更优选满足110nm≤Re(550)≤150nm。
λ/4板的慢轴和λ/2板的慢轴形成的角度θ优选为60±10度的范围,更优选为60±8度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60±5度的范围。
另外,上述角度是指在从偏振器表面的法线方向视觉辨认时的λ/4板的慢轴和λ/2板的慢轴形成的角度。
从本发明效果更加优异的观点来看,作为在550nm的波长处测定的λ/4板的厚度方向的延迟值的Rth(550)优选为-120~120nm,更优选为-80~80nm。
λ/4板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但是从薄型化的观点来看,优选0.5~10μm,更优选0.5~5μm。
另外,上述厚度是指平均厚度,是测定λ/4板的任意5处的厚度并对这些测定值进行算术平均而得的厚度。
λ/4板包含液晶化合物。液晶化合物的定义如上所述。其中,λ/4板优选为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液晶化合物(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通过聚合等而固定形成的层,在该情况下,成为层之后,不再需要显示液晶性。
<其他层>
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上述圆偏振片也可以具备除了偏振器以及相位差膜以外的其他层。
并且,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相位差膜中也可以包含除了λ/2板以及λ/4板以外的其他层。以下对任意的层进行详细叙述。
(正C板(还称作光学各向异性层C))
相位差膜(或圆偏振片)也可以还包含550nm的波长处的厚度方向的延迟(Rth(550))为-150~-50nm的正C板。通过包含正C板,能够更加抑制显示装置的反射率以及反射色调。
正C板的550nm的波长处的厚度方向的延迟(Rth(550))是-150~-50nm,优选-130~-70nm,更优选-120~-80nm。
正C板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但是从薄型化的观点来看,优选0.5~10μm,更优选0.5~5μm。
另外,上述厚度是指平均厚度,是测定正C板的任意5处的厚度并对这些测定值进行算术平均而得的厚度。
构成正C板的材料并无特别限制,但是优选包含液晶化合物。液晶化合物的定义如上所述。其中,正C板优选为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液晶化合物(棒状液晶化合物或圆盘状液晶化合物)通过聚合等而固定形成的层,在该情况下,成为层之后,不再需要显示液晶性。
(取向层)
相位差膜中也可以包含具有规定液晶化合物的取向方向的功能的取向膜。
取向膜一般以聚合物为主要成分。作为取向膜用聚合物材料,在大量文献中有记载,能够获取大量的市售品。所利用的聚合物材料优选聚乙烯醇或聚酰亚胺及其衍生物。尤其优选改性或未改性的聚乙烯醇。关于能够用于本发明的取向膜,能够参考WO01/88574A1号公报的43页24行~49页8行以及日本专利第3907735号公报的[0071]~[0095]段中记载的改性聚乙烯醇。另外,对取向膜通常实施公知的摩擦处理。即,优选取向膜为通常进行了摩擦处理的摩擦取向膜。
取向膜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但是大多情况为20μm以下,其中,优选为0.01~10μm,更优选为0.01~5μm,进一步优选为0.01~1μm。
(偏振器保护膜)
在偏振器的表面上也可以配置有偏振器保护膜。偏振器保护膜可以只配置于偏振器的单面上(与相位差膜侧相反的一侧的表面上),也可以配置于偏振器的双面上。
偏振器保护膜的结构并无特别限制,例如可以是所谓的透明支承体或硬涂层,也可以是透明支承体与硬涂层的层叠体。
作为硬涂层,能够使用公知的层,例如也可以是将多官能单体进行聚合固化而获得的层。
并且,作为透明支承体,能够使用公知的透明支承体,例如作为形成透明支承体的材料,能够使用以三乙酰纤维素为代表的纤维素类聚合物(以下,称作纤维素酰化物)、热塑性降冰片烯类树脂(ZeonCorporation制造的ZEONEX、ZEONOR、JSRCorporation制造的ARTON等)、丙烯酸类树脂以及聚酯类树脂。
偏振器保护膜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但是从能够减小偏振片的厚度等理由来看,优选40μm以下,更优选25μm以下。
并且,为了确保各层之间的密合性,也可以在各层之间配置粘合层或粘接层。而且,也可以在各层之间配置透明支承体。
<圆偏振片>
本发明的圆偏振片具有上述偏振器以及相位差膜。
圆偏振片的厚度(整体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但是从薄型化的观点来看,优选200μm以下,更优选1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120μm。下限并无特别限制,但是大多情况下通常为20μm以上。
圆偏振片的厚度利用接触式膜厚测定仪(ANRITSUCORPORATION制造)进行测定,使用了将厚度以等间隔测定5处的值的平均值。
如在后段中详细叙述那样,圆偏振片中的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和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满足规定的角度关系。
另外,相位差膜的慢轴是指相位差膜整体的慢轴,例如在相位差膜包括λ/2板以及λ/4板这两个层的情况下,是指这两个层的层叠体的慢轴。
在相位差膜中包含除了λ/2板以及λ/4板以外的其他层(例如,正C板、取向膜)等的情况下,是指包含这些其他层的相位差膜整体的慢轴。
<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圆偏振片用于可弯曲的显示装置。
作为可弯曲的显示装置的具体例,能够列举有机EL显示装置、利用了圆偏振光的液晶显示装置(典型的为VA(垂直取向,VirticalAlignment)模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及MEMS(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显示器等。尤其适宜地使用本发明的圆偏振片的可弯曲的显示装置是有机EL显示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优选方式之一,能够列举有机EL显示装置。图2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具体而言是有机EL显示装置的剖视图。有机EL显示装置100具备有机EL元件20和配置于有机EL元件20的视觉辨认侧的圆偏振片10。圆偏振片是上述说明的本发明的圆偏振片。圆偏振片以相位差膜14成为有机EL元件侧的方式(以偏振器12成为视觉辨认侧的方式)层叠。
在该方式的情况下,外光通过偏振器而成为直线偏振光,接下来,透过相位差膜而成为圆偏振光。该圆偏振光由有机EL元件的金属电极等反射时,圆偏振光状态反转,在再次透过相位差膜时,成为从入射时倾斜90度的直线偏振光,并到达偏振器而被吸收。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外光的影响。
另外,在制造圆偏振片时,例如优选包含将偏振器和相位差膜分别以长条状的状态连续层叠的工序。长条状的圆偏振片对准所使用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的大小而裁剪。
并且,可弯曲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详细内容例如在日本专利第4601463号或日本专利第4707996号中有记载。这些记载作为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另外,上述中对使用了有机EL元件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方式,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只要是具备显示元件(例如,有机EL元件、液晶显示元件)和配置于显示元件的视觉辨认侧的圆偏振片的方式即可。并且,如在后段中详细叙述那样,在显示装置中,圆偏振片中的相位差膜的慢轴相对于显示装置(显示元件)的弯曲方向满足规定的角度关系。
并且,如后述图3A~图3D所示,作为本发明的显示装置,还包含弯曲了的状态的显示装置(弯曲被固定的显示装置)。
即,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只要具备(向一个方向)弯曲的显示元件(例如,有机EL元件、液晶显示元件)和配置于显示元件的视觉辨认侧的圆偏振片,且圆偏振片中的相位差膜的慢轴相对于显示装置(显示元件)的弯曲方向满足后述规定的关系即可。
显示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以优选为10mm以下、更优选为8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mm以下的曲率半径(弯曲半径)弯曲。在以这种非常小的曲率半径弯曲的状态的显示装置中,降低了反射率以及反射色调。更详细地说,显示装置能够在任意适当的部分弯曲。例如,显示装置可以如折叠式显示装置那样在中央部弯曲(例如,图3A以及图3B),从最大限度地确保设计性和显示画面的观点来看,也可以在端部弯曲(例如,图3C以及图3D)。而且,如图3A~图3D所示,显示装置可以沿着其长度方向弯曲,也可以沿着其短边方向弯曲。根据用途,当然只要弯曲显示装置的特定部分(例如,朝向倾斜方向弯曲四角的一部分或全部)即可。
如图3A~图3D所示,弯曲方向表示显示装置弯曲的方向。关于弯曲方向,利用图4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如图4所示,显示装置200至少具有平面部22和经由(隔着)直线状的弯曲开始线L(边界线)与平面部22相连的弯曲部24。在图4中,还可以说弯曲方向相当于在从平面部22的法线方向(图4中的z方向)观察显示装置200时与直线状的弯曲开始线L正交的方向(图4中的y方向)。即,在至少具有平面部和经由(隔着)直线状的弯曲开始线(边界线)相连的弯曲部的显示装置中,与弯曲开始线正交的方向相当于弯曲方向。
另外,直线状的弯曲开始线L位于平面部22的端部,表示弯曲开始的位置。
如图3A~图3D所示,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被调整为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规定角度α。从而,在显示装置中,圆偏振片以圆偏振片中的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相对于显示元件的弯曲方向呈上述角度α的方式配置于显示元件上。
角度α是75~105度,优选为80~100度。通过以角度α成为这种范围的方式调整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能够抑制由弯曲引起的颜色变化。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的角度α,在从偏振器侧朝向相位差膜侧观察显示装置时,以弯曲方向为基准(0度)用正的角度表示逆时针旋转。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的特征进行进一步具体说明。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则以下实施例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处理内容、处理步骤等能够适当地变更。从而,本发明的范围不应通过以下所示的具体例被限定性地解释。
(1)光学各向异性层A的制成
(纤维素酯溶液A-1的制备)
将下述组合物投入混合罐中,一边加热,一边搅拌组合物,使各成分溶解,制备了纤维素酯溶液A-1。
纤维素酯溶液A-1的组成
(消光剂分散液B-1的制备)
将下述组合物投入分散机中,搅拌并使各成分溶解,制备了消光剂分散液B-1。
消光剂分散液B-1的组成
(紫外线吸收剂溶液C-1的制备)
将下述组合物投入另一混合罐中,一边加热,一边搅拌组合物,使各成分溶解,制备了紫外线吸收剂溶液C-1。
紫外线吸收剂溶液C-1的组成
[化学式1]
(纤维素酯膜的制成)
在混合94.6质量份纤维素酯溶液A-1以及1.3质量份消光剂分散液B-1而获得的混合物中,以每100质量份纤维素酰化物计而紫外线吸收剂(UV-1)以及紫外线吸收剂(UV-2)分别成为1.0质量份的方式,加入了紫外线吸收剂溶液C-1。之后,一边加热,一边充分搅拌混合物,使各成分溶解,制备了胶浆。将所获得的胶浆加温至30℃,通过流延模具,在作为直径为3m的滚筒的镜面不锈钢支承体上流延被加热的胶浆。镜面不锈钢支承体的表面温度设定为-5℃,涂布宽度设为1470mm。通过在滚筒上以150m3/分钟吹送34℃的干燥风来干燥通过胶浆的流延而形成的膜(胶浆膜),且在膜中的剩余溶剂为150%的状态下,从滚筒中剥离膜。剥离膜时,沿着膜的输送方向(长度方向)进行了膜的15%的拉伸。之后,一边用针板拉幅机(日本特开平4-1009号公报的图3中记载的针板拉幅机)把持膜的宽度方向(与流延方向正交的方向)的两端,一边输送,在膜的宽度方向上未进行拉伸处理。而且,通过将所获得的膜在热处理装置的辊之间输送而进一步干燥,制造了纤维素酰化物膜(T1)。制成的长条状的纤维素酰化物膜(T1)的剩余溶剂量是0.2%,厚度是40μm,在550nm处的Re和Rth分别是0.8nm、40nm。
(碱皂化处理)
使前述纤维素酰化物膜(T1)通过60℃温度的介电式加热辊,将纤维素酰化物膜的表面温度升高至40℃。之后,利用棒式涂布机,将下述所示的组成的碱溶液以14ml/m2的涂布量涂布到纤维素酰化物膜的带面。接下来,将涂布有碱溶液的纤维素酰化物膜向加热至110℃的NORITAKECO.,LIMITED制造的蒸汽型远红外加热器的下方输送10秒钟。其后,以相同的方式,利用棒式涂布机将纯水以3ml/m2涂布到所获得的纤维素酰化物膜上。接着,重复三次通过喷注式涂布机水洗所获得的纤维素酰化物膜并用气刀脱水的动作。之后,将所获得的纤维素酰化物膜向70℃的干燥区输送10秒钟并干燥,制成了碱皂化处理的纤维素酰化物膜。
碱溶液组成
(取向膜的形成)
利用#14线棒,将下述组成的取向膜涂布液(A)连续涂布到纤维素酰化物膜(T1)的进行了碱皂化处理的面。之后,用60℃的温风将涂布有取向膜涂布液(A)的纤维素酰化物膜干燥60秒钟,再用100℃的温风干燥120秒钟,形成了取向膜。
取向膜涂布液(A)的组成
[化学式2]
(光学各向异性层A的形成)
对在上述中制成的取向膜连续实施摩擦处理。此时,长条状的膜的长度方向与输送方向平行,膜的长度方向(输送方向)和摩擦辊的旋转轴形成的角度设为75度(若将膜的长度方向(输送方向)设为90度,从取向膜侧观察时,以膜的宽度方向为基准(0度),用正的值表示逆时针旋转方向,则摩擦辊的旋转轴位于-15度。换言之,摩擦辊的旋转轴的位置是以膜的长度方向为基准向逆时针方向旋转75度的位置。)。
利用#5.0线棒,将包含下述组成的盘状液晶(DLC)化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层涂布液(A)连续涂布到实施了上述摩擦处理的取向膜上。膜的输送速度(V)设为26m/min。为了涂布液的溶剂的干燥以及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熟化,用115℃的温风,将涂布有光学各向异性层涂布液(A)的膜加热90秒钟,其后,用80℃的温风加热60秒钟。之后,在80℃下对所获得的膜进行UV(紫外线)照射(曝光量:70mJ/cm2),使液晶化合物的取向固定化。光学各向异性层A的厚度是2.0μm。确认了DLC化合物的圆盘面相对于膜面的平均倾斜角是90度,DLC化合物相对于膜面垂直地取向。并且,慢轴的角度与摩擦辊的旋转轴平行,若将膜的长度方向设为90度(将膜的宽度方向设为0度,从取向膜侧观察时,以膜的宽度方向为基准(0度),用正的值表示逆时针旋转方向。),则为-15度。所获得的光学各向异性层A相当于λ/2板,Re(550)是235nm。
光学各向异性层涂布液(A)的组成
[化学式3]
(聚合物A)
[化学式4]
(聚合物B)
[化学式5]
上述a表示90,b表示10。
(聚合物C)
(2)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制成
(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形成)
按照与上述(光学各向异性层A的制成)相同的步骤,在纤维素酰化物膜(T1)上形成取向膜,对取向膜连续实施摩擦处理。此时,长条状的膜的长度方向与输送方向平行,膜的长度方向(输送方向)和摩擦辊的旋转轴形成的角度设为105度(若将膜的长度方向(输送方向)设为90度,从取向膜侧观察时,以膜的宽度方向为基准,用正的值表示逆时针旋转方向,则摩擦辊的旋转轴是15度,换言之,摩擦辊的旋转轴的位置是以膜的长度方向为基准向逆时针方向旋转105度的位置。)。
利用#2.8线棒,将包含下述组成的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层涂布液(B)连续涂布到摩擦处理之后的取向膜上。膜的输送速度(V)设为26m/min。为了涂布液的溶剂的干燥以及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熟化,用60℃的温风,将涂布有光学各向异性层涂布液(B)的膜加热60秒钟。之后,在60℃下对所获得的膜进行UV照射,使盘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固定化。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厚度是0.8μm。确认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长轴相对于膜面的平均倾斜角是90度,盘状液晶化合物相对于膜面垂直地取向。并且,慢轴的角度与摩擦辊的旋转轴正交,若将膜的长度方向设为90度(将膜的宽度方向设为0度,从取向膜侧观察时,以膜的宽度方向为基准(0度),用正的值表示逆时针旋转方向。),则为-75度。所获得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相当于λ/4板,Re(550)是117.5nm。
光学各向异性层涂布液(B)的组成
(3)正C板(光学各向异性层C)的制成
(剥离性支承体的制成)
对纤维素酰化物膜不进行碱皂化处理,而是如下制成取向膜,制成了剥离性支承体。
(取向膜的形成)
利用#14线棒,将下述组成的取向膜涂布液(B)连续涂布到纤维素酰化物膜。之后,用60℃的温风,将涂布有取向膜涂布液(B)的纤维素酰化物膜干燥60秒钟,再用100℃的温风干燥120秒钟,形成了取向膜。
取向膜涂布液(B)的组成
[改性聚乙烯醇-2]
[化学式6]
利用#5.0线棒,将包含下述组成的棒状液晶化合物的光学各向异性层涂布液(C)连续涂布到上述制成的取向膜上。膜的输送速度(V)设为26m/min。为了涂布液的溶剂的干燥以及棒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熟化,用60℃的温风,将涂布有光学各向异性层涂布液(C)的膜加热60秒钟。之后,在60℃下对所获得的膜进行UV照射,使棒状液晶化合物的取向固定化,制成了正C板。
另外,在制成正C板时,改变正C板的厚度而制成了三种正C板。
首先,第1正C板的厚度是0.5μm,Rth(550)是-50nm。
第2正C板的厚度是1.0μm,Rth(550)是-100nm。
第3正C板的厚度是2.0μm,Rth(550)是-150nm。
光学各向异性层涂布液(C)的组成
[棒状液晶化合物-1]
[化学式7]
[棒状液晶化合物-2]
[化学式8]
[含氟化合物(FP-2)]
[化学式9]
(4)偏振器的制成
将厚度为80μm的聚乙烯醇(PVA)膜在碘浓度为0.05质量%的碘水溶液中以30℃浸渍60秒钟而进行染色。接着,将染色后的PVA膜在硼酸浓度为4质量%浓度的硼酸水溶液中浸渍60秒钟,在此期间,纵向拉伸至原来长度的5倍之后,使所获得的膜在50℃下干燥4分钟,获得了厚度为20μm的偏振器。
准备市售的纤维素酰化物类膜“TD40UC”(FUJIFILMCo.,Ltd.制造),将纤维素酰化物类膜浸渍于1.5摩尔/升且5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之后,用水充分冲洗纤维素酰化物类膜上的氢氧化钠。之后,将所获得的纤维素酰化物类膜在0.005摩尔/升且35℃的稀硫酸水溶液中浸渍1分钟之后,浸渍于水中,并充分冲洗稀硫酸水溶液。之后,使所获得的纤维素酰化物类膜在120℃下充分干燥,制成了偏振器保护膜。
用聚乙烯醇类粘接剂,将在上述中制成的偏振器保护膜贴合于在上述中制成的偏振器的两面,制成了包含偏振器和配置于偏振器的两面的偏振器保护膜的偏振片。
<实施例1>
在上述制成的偏振片中的偏振器保护膜上涂布粘合剂(SK-2057、SokenChe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形成了粘合剂层。接下来,将配置有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和具有上述制成的纤维素酰化物膜、取向膜以及光学各向异性层A的膜以粘合剂层与光学各向异性层A密合的方式进行贴合。之后,从所获得的贴合物剥离纤维素酰化物膜以及取向膜,并获得了层叠体。
然后,在所获得的层叠体中的光学各向异性层A上涂布粘合剂(SK-2057、SokenChe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形成了粘合剂层。接下来,将配置有粘合剂层的层叠体和具有上述制成的纤维素酰化物膜、取向膜以及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膜以粘合剂层与光学各向异性层B密合的方式进行贴合。之后,从所获得的贴合物剥离纤维素酰化物膜以及取向膜。
通过上述步骤,制成了依次配置有偏振器、光学各向异性层A(λ/2板)以及光学各向异性层B(λ/4板)的圆偏振片X。另外,在从偏振器侧观察时,若以偏振器的透射轴为基准(0度),用正的值表示逆时针旋转,则λ/2板的慢轴的角度是-15度,λ/4板的慢轴的角度是-75度。
即,光学各向异性层A(λ/2板)的慢轴和偏振器的透射轴形成的角度是15度,光学各向异性层A(λ/2板)的慢轴和光学各向异性层B(λ/4板)的慢轴形成的角是60度。
如图5所示,将上述制成的圆偏振片以圆偏振片10中的偏振器成为视觉辨认侧、光学各向异性层B成为有机EL元件20侧的方式经由SK2057(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贴合于曲率半径d=7mm的有机EL元件20上,制成了显示装置300。
另外,在上述中制成的显示装置中,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呈90度。另外,相位差膜的慢轴是指包含光学各向异性层A以及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相位差膜整体中的慢轴。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用KOBRA21ADH进行了测定。
<评价>
(45度反射率以及反射色调的评价)
如图6所示,相对于在上述中制成的显示装置300的弯曲部24倾斜45度而固定SR-3(TOPCON制造)32,测定了荧光灯30下的反射率以及色调(a*/b*)。根据所获得的色调(a*/b*)通过下述式(1)定义了反射色调(RC)。
RC={(a*)2+(b*)2}0.5……(式1)
RC表示色坐标空间中的与原点之间的距离,RC的值越小,则反射光的色调越少,表示黑色再现性较高。将结果示于表1。
另外,在实用上,反射率优选6.0%以下,反射色调优选9以下。
(耐弯曲性的评价)
依照JIS-K5600-5-1中记载的圆筒形心轴试验Type2(将样品卷绕于金属制圆柱的试验),将在上述中制成的圆偏振片X缠绕于圆柱棒,对未产生龟裂的圆柱棒的最小直径(mm)进行了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将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从90度改为75度,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成显示装置,并实施了各种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将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的角度从90度改为85度,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成显示装置,并实施了各种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将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从90度改为95度,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成显示装置,并实施了各种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将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从90度改为105度,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成显示装置,并实施了各种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代替圆偏振片X而使用了按照以下步骤制成的圆偏振片Y,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成显示装置,并实施了各种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圆偏振片Y的制成)
将光学各向异性层A的慢轴方向从-15度改成15度,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成了光学各向异性层A1。
接下来,在上述制成的偏振片中的偏振器保护膜上涂布粘合剂(SK-2057、SokenChe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形成了粘合剂层。接下来,将配置有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和具有上述制成的纤维素酰化物膜、取向膜以及光学各向异性层A1的膜以粘合剂层与纤维素酰化物膜密合的方式进行贴合,并获得了层叠体。
然后,在层叠体中的光学各向异性层A1上涂布粘合剂(SK-2057、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形成了粘合剂层。接下来,将配置有粘合剂层的层叠体和具有上述制成的纤维素酰化物膜、取向膜以及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膜以粘合剂层与光学各向异性层B密合的方式进行了贴合。之后,从所获得的贴合物剥离了纤维素酰化物膜以及取向膜。
通过上述步骤,制成了依次配置有偏振器、光学各向异性层A1(λ/2板)以及光学各向异性层B(λ/4板)的圆偏振片Y。另外,在圆偏振片Y中,在偏振器与光学各向异性层A1之间包含纤维素酰化物膜。并且,圆偏振片Y中的偏振器的透射轴、光学各向异性层A1的慢轴以及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慢轴之间的关系与圆偏振片X相同。
<实施例7>
代替圆偏振片X而使用了按照以下步骤制成的圆偏振片Z,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成显示装置,并实施了各种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圆偏振片Z的制成)
将光学各向异性层A的慢轴方向从-15度改成15度,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成了光学各向异性层A1。
并且,将光学各向异性层B的慢轴方向从-75度改成75度,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成了光学各向异性层B1。
接下来,在上述制成的偏振片中的偏振器保护膜上涂布粘合剂(SK-2057、SokenChe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形成了粘合剂层。接下来,将配置有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和具有上述制成的纤维素酰化物膜、取向膜以及光学各向异性层A1的膜以粘合剂层与纤维素酰化物膜密合的方式进行贴合,并获得了层叠体。
而且,在层叠体中的光学各向异性层A1上涂布粘合剂(SK-2057、Soken Che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形成了粘合剂层。接下来,将配置有粘合剂层的层叠体和具有上述制成的纤维素酰化物膜、取向膜以及光学各向异性层B1的膜以粘合剂层与纤维素酰化物膜密合的方式进行了贴合。
通过上述步骤,制成了依次配置有偏振器、光学各向异性层A1(λ/2板)以及光学各向异性层B1(λ/4板)的圆偏振片Z。另外,在圆偏振片Z中,在偏振器与光学各向异性层A1之间以及光学各向异性层A1与光学各向异性层B1之间包含纤维素酰化物膜。并且,圆偏振片Z中的偏振器的透射轴、光学各向异性层A1的慢轴、光学各向异性层B1的慢轴之间的关系与圆偏振片X相同。
<实施例8>
代替圆偏振片X而使用了按照以下步骤制成的圆偏振片V,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成显示装置,并实施了各种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圆偏振片V的制成)
在圆偏振片X中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上涂布粘合剂(SK-2057、SokenChe 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形成了粘合剂层。接下来,将配置有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和具有上述制成的纤维素酰化物膜以及第1正C板的膜以粘合剂层与第1正C板密合的方式进行了贴合。之后,从所获得的贴合物剥离纤维素酰化物膜,制成了圆偏振片V。
<实施例9>
代替圆偏振片X而使用了按照以下步骤制成的圆偏振片W,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成显示装置,并实施了各种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圆偏振片W的制成)
在圆偏振片X中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上涂布粘合剂(SK-2057、SokenChe 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形成了粘合剂层。接下来,将配置有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和具有上述制成的纤维素酰化物膜以及第2正C板的膜以粘合剂层与第2正C板密合的方式进行了贴合。之后,从所获得的贴合物剥离纤维素酰化物膜,制成了圆偏振片W。
<实施例10>
代替圆偏振片X而使用了按照以下步骤制成的圆偏振片P,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成显示装置,并实施了各种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圆偏振片P的制成)
在圆偏振片X中的光学各向异性层B上涂布粘合剂(SK-2057、SokenChe mical&EngineeringCo.,Ltd.制造),形成了粘合剂层。接下来,将配置有粘合剂层的偏振片和具有上述制成的纤维素酰化物膜以及第3正C板的膜以粘合剂层与第3正C板密合的方式进行了贴合。之后,从所获得的贴合物剥离纤维素酰化物膜,制成了圆偏振片P。
<比较例1>
将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从90度改为0度,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成显示装置,并实施了各种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将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从90度改为150度,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成显示装置,并实施了各种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3>
代替圆偏振片X而使用了日本特开2014-170221号公报的实施例2中记载的圆偏振片,将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从90度改为0度,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成显示装置,并实施了各种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另外,在表1中,“改性PC”是指“改性聚碳酸酯”。
<比较例4>
代替圆偏振片X而使用了日本特开2014-170221号公报的实施例2中记载的圆偏振片,将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从90度改为45度,除此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成显示装置,并实施了各种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在以下表1中,在“光学各向异性层A(或A1)”栏的“支承体”栏中,将在偏振器与光学各向异性层A(或A1)之间存在纤维素酰化物膜的情况表示为“有”,不存在的情况表示为“无”。
在表1中,在“光学各向异性层B(或B1)”栏的“支承体”栏中,将在光学各向异性层A(或A1)与光学各向异性层B(或B1)之间存在纤维素酰化物膜的情况表示为“有”,不存在的情况表示为“无”。
在表1中,“圆偏振片贴合角度”表示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的角度。
另外,如上所述,在实施例6以及7中使用了光学各向异性层A1,在实施例7中使用了光学各向异性层B1。
[表1]
如表1所示,本发明的圆偏振片显示了所希望的效果。
其中,由实施例1~5的比较而确认到,在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相对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呈80~100度的角度的情况下,获得更加优异的效果。
并且,由实施例1与实施例8~10的比较而确认到,在包含规定的正C板的情况下,反射率更加降低。
另一方面,在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与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不满足规定的关系的比较例1以及2、以及使用了在专利文献1中使用的相位差膜的比较例3以及4中,未获得规定的效果。
符号说明
10-圆偏振片,12-偏振器,14-相位差膜,16-λ/2板,18-λ/4板,20-有机EL元件,22-平面部,24-弯曲部,30-荧光灯,32-SR-3(TOPCON制造),100、200、300-显示装置,L-边界线。

Claims (5)

1.一种圆偏振片,其用于可弯曲的显示装置,
所述圆偏振片具备偏振器和配置于所述偏振器的一侧的相位差膜,
所述相位差膜包含λ/2板以及λ/4板,
所述λ/2板以及所述λ/4板分别包含液晶化合物,
所述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被调整为相对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成为75~105度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偏振片,其中,
所述相位差膜的慢轴方向被调整为相对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弯曲方向成为80~100度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偏振片,其中,
所述相位差膜还包含550nm的波长处的厚度方向的延迟是-150~-50nm的正C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圆偏振片,其中,
所述显示装置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5.一种可弯曲的显示装置,其包含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圆偏振片。
CN201680019718.2A 2015-03-31 2016-03-10 圆偏振片以及可弯曲的显示装置 Active CN1074302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74056 2015-03-31
JP2015074056 2015-03-31
PCT/JP2016/057635 WO2016158300A1 (ja) 2015-03-31 2016-03-10 円偏光板、および、屈曲可能な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0238A true CN107430238A (zh) 2017-12-01
CN107430238B CN107430238B (zh) 2020-03-03

Family

ID=57007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9718.2A Active CN107430238B (zh) 2015-03-31 2016-03-10 圆偏振片以及可弯曲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403857B2 (zh)
JP (1) JP6554536B2 (zh)
KR (1) KR102082200B1 (zh)
CN (1) CN107430238B (zh)
WO (1) WO2016158300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4985A (zh) * 2018-08-30 2020-03-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设备
CN113167958A (zh) * 2018-12-03 2021-07-2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以及使用了该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WO2023103029A1 (zh) * 2021-12-10 2023-06-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02443A (ja) 2015-11-20 2017-06-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該光学積層体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表示装置
CN111948742B (zh) * 2015-11-20 2023-04-2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层叠体及使用了该光学层叠体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EP3531176A4 (en) * 2016-10-24 2019-12-11 LG Chem, Ltd. ANTI-REFLECTIVE OPTICAL FILTER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JP2018072663A (ja) * 2016-11-01 2018-05-10 東洋紡株式会社 折りたたみ型ディスプレイ及び携帯端末機器
KR102480968B1 (ko) * 2017-04-17 2022-12-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CN110959307B (zh) * 2017-07-26 2022-08-2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JP6589033B2 (ja) * 2017-11-10 2019-10-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19091023A (ja) * 2017-11-10 2019-06-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
WO2019093476A1 (ja) * 2017-11-10 2019-05-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WO2019093501A1 (ja) * 2017-11-10 2019-05-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6605682B2 (ja) * 2017-11-10 2019-11-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
WO2019093474A1 (ja) * 2017-11-10 2019-05-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及び表示装置
JP7293600B2 (ja) * 2018-01-11 2023-06-20 東洋紡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KR20200133786A (ko) * 2018-03-23 2020-11-30 도요보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일렉트로루미네선스 표시 장치
KR102143271B1 (ko) 2018-06-05 2020-08-1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적층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JP2020024364A (ja) * 2018-06-11 2020-02-13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
KR102399187B1 (ko) * 2018-07-13 2022-05-18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폴더블 편광판 및 이의 용도
CN109065570A (zh) * 2018-07-18 2018-12-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0052365A (ja) * 2018-09-28 2020-04-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複合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0076938A (ja) * 2018-10-15 2020-05-2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位相差層付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US11933998B2 (en) 2019-12-26 2024-03-1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ilm stacks for thin circular polarizers
CN115244439A (zh) 2020-03-10 2022-10-2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层叠片及其制造方法
KR20220149510A (ko) 2020-03-16 2022-11-08 수미토모 케미칼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적층 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21179599A (ja) * 2020-05-11 2021-11-18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円偏光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58268A (ja) * 2001-02-28 2002-09-11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322857A (ja) * 2002-02-26 2003-11-14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113338A1 (en) * 2009-07-17 2012-05-10 Jnc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retardation film formed of liquid crystalline polyimide having photoreactive group
CN103250077A (zh) * 2010-12-06 2013-08-1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相位差膜、偏振片及显示面板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14092B1 (ko) * 2002-11-18 2011-02-14 소니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I308659B (en) 2004-09-27 2009-04-11 Far Eastern Textile Ltd Process for orienting rod-like liquid crystal molecules, and optical elements produced by using the same
JP2006163343A (ja) 2004-11-15 2006-06-22 Nitto Denko Corp 楕円偏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4786248B2 (ja) * 2005-08-09 2011-10-05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ストレージシステムの構成管理装置及び構成管理方法
JP5213407B2 (ja) * 2007-10-10 2013-06-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有機el表示装置
US9443085B2 (en) * 2011-07-19 2016-09-13 Elwha Llc Intrusion detection using taint accumulation
WO2014049954A1 (ja) * 2012-09-26 2014-04-0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位相差フィルム、該位相差フィルムを用いて作製した長尺円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JP2014170221A (ja) 2013-02-07 2014-09-18 Nitto Denko Corp 円偏光板および屈曲可能な表示装置
JP6231804B2 (ja) * 2013-07-30 2017-1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0254459B2 (en) * 2014-09-17 2019-04-09 Zeon Corporation Circular polarizing plate, wideband lambda/4 plat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58268A (ja) * 2001-02-28 2002-09-11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3322857A (ja) * 2002-02-26 2003-11-14 Sony Corp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113338A1 (en) * 2009-07-17 2012-05-10 Jnc Petrochemical Corporati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retardation film formed of liquid crystalline polyimide having photoreactive group
CN103250077A (zh) * 2010-12-06 2013-08-1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相位差膜、偏振片及显示面板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4985A (zh) * 2018-08-30 2020-03-10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设备
CN110874985B (zh) * 2018-08-30 2023-08-1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设备
CN113167958A (zh) * 2018-12-03 2021-07-23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以及使用了该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的图像显示装置
WO2023103029A1 (zh) * 2021-12-10 2023-06-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006275A1 (en) 2018-01-04
WO2016158300A1 (ja) 2016-10-06
JPWO2016158300A1 (ja) 2017-12-28
US10403857B2 (en) 2019-09-03
CN107430238B (zh) 2020-03-03
JP6554536B2 (ja) 2019-07-31
KR102082200B1 (ko) 2020-02-27
KR20170118805A (ko) 2017-10-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0238A (zh) 圆偏振片以及可弯曲的显示装置
JP6276393B2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JP6259925B2 (ja) 円偏光板、表示装置
CN104170525B (zh) 具有光学层叠体的有机el显示元件
CN117706671A (zh) 带相位差层的偏振片及有机el显示装置
CN100529808C (zh) 附有光学补偿层的偏振板及使用该偏振板的图像显示装置
CN101548205A (zh) 层叠光学薄膜、使用层叠光学薄膜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2296424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偏光フィルムの視野角改良方法
JP2014142618A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14157079A1 (ja) 円偏光板、円偏光板用位相差板、有機el表示装置
CN106575010A (zh) 光学层叠体、偏振片及有机el显示装置
US11834600B2 (en) Liquid crystal composition, optical film, circularly polarizing plate for organic EL displa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optically anisotropic layer
WO2014157182A1 (ja) 積層偏光板及び水平配向型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072213A (ja) 垂直配向型液晶表示装置用視野角補償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垂直配向型液晶表示装置
CN114514451B (zh) 光学膜、圆偏振片、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CN101133347A (zh) 光学薄膜的制造方法、和使用由这样的制造方法制得的光学薄膜的图像显示装置
JP2020148882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該画像表示装置に用いられる円偏光板
JP2008139806A (ja)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1699652B1 (ko) 광학 필름 재료, 광학 필름,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및 편광판
TWI356212B (en) Optical compensation film, liquid crystal display
TWI293373B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hase difference plate and phase difference plate produced by the process
JP4761395B2 (ja) 積層光学フィルム、積層光学フィルムを用いた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18164045A1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位相差フィルム、円偏光板
TW201326990A (zh) 液晶顯示裝置
JP7232939B2 (ja) 光学フィルム、円偏光板、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