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86355B - 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86355B
CN107386355B CN201710300253.4A CN201710300253A CN107386355B CN 107386355 B CN107386355 B CN 107386355B CN 201710300253 A CN201710300253 A CN 201710300253A CN 107386355 B CN107386355 B CN 1073863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plate
opening
vertical plate
out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0025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86355A (zh
Inventor
伊藤卓
田中雅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386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86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86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86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02F9/163Structures to protect drivers, e.g. cabins, doors for cabins; Falling object protection structure [FOPS]; Roll over protection structure [RO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工程机械。侧面板(14)具有外侧板(26)和内侧板(27),其中,外侧板(26)在沿着连接销的轴向观察时具有与连接销重叠且形成在右梁(22)的上方的开口(33),内侧板(27)在封闭开口(33)的状态下固定在外侧板(26)的与左纵板相反的一侧的内侧面上。内侧板(27)具有:呈覆盖开口(33)的形状的板体(34)、以及从板体(34)的水平方向两端部沿着与该板体(34)相交的方向向外侧板26侧延伸的一对延伸部(35、36)。板体(34)和延伸部(35、36)的下端面(27a)在与右梁(22)的上表面(22a)接触的状态下与右梁(22)接合,并且延伸部(35、36)的远端面在与外侧板(26)的内侧面接触的状态下与外侧板(26)接合。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其具有底架、以相对于底架能够转动的方式受到支撑的附属装置、以及设置在底架上的驾驶室。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工程机械,目前已知有例如国际公开第2014/133002号公报所记载的液压挖掘机。
该液压挖掘机具备:底架(回转框架)、以沿左右方向相对的方式竖立设置在底架上的一对纵板、具有安装到各纵板上的端部的连接销、以通过连接销而以可转动的方式被支撑的附属装置、以及设置在底架上的驾驶室。
驾驶室设置在两块纵板的左侧。而且,驾驶室经由防震材料等被支撑在底架上,由此允许驾驶室能够相对于该底架进行摆动。
另一方面,连接销的左端部从左边的纵板向驾驶室侧(左侧)突出。
因此,当驾驶室摆动时,该驾驶室的右侧面有可能与连接销的左端部接触。
因而,国际公开第2014/133002号公报所记载的液压挖掘机中,在驾驶室的右侧面形成有用于避免与连接销的左端部接触的凹部。
具体而言,驾驶室具有:被支撑在底架上的支撑架(底部框架)、竖立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柱子以及安装在柱子上的侧面板。
侧面板具有与左边的纵板相对的外侧板、设置在外侧板的左侧的内侧板。
外侧板具有:下侧部分(大径部位)、在下侧部分之上相比于该下侧部分更远离左边的纵板配置的上侧部分(玻璃安装架的一部分)、以及连接下侧部分和上侧部分的台阶部。外侧板的上侧部分具有与连接销相对的部分,这一部分被用作为用于避免与连接销接触的凹部。
另一方面,内侧板具有沿着外侧板的上侧部分配置且固定安装在该上侧部分的固定部分。
然而,国际公开第2014/133002号公报所记在的液压挖掘机中,侧面板上被用作为凹部的部分由彼此紧贴的2片平坦的板材(外侧板的上侧部分及沿着该上侧部分配置的内侧板的固定部分)形成。
因此,用作为凹部的部分将难以充分确保侧面板的弯曲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其能使驾驶室的侧面板中用作为避免与连接销接触的凹部的部分确保足够的弯曲刚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工程机械具有:底架;第一纵板,竖立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第二纵板,与所述第一纵板相对地竖立设置在所述底架上;连接销,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所述连接销贯穿所述第一纵板并从该第一纵板向与所述第二纵板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端部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板上,所述第二端部安装在所述第二纵板上;附属装置,通过所述连接销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撑;以及驾驶室,在所述底架上以所述第一纵板为基准设置在与所述第二纵板相反的一侧,其中,所述驾驶室具有:被支撑在所述底架上的支撑架、竖立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柱子、安装在所述柱子上的侧面板、以及从所述柱子沿所述侧面板延伸而与所述支撑架连接的梁,所述侧面板具有外侧板和内侧板,所述外侧板设置在所述梁与所述第一纵板之间,在沿所述连接销的轴向进行观察时,该外侧板与所述连接销重叠且具有被形成在所述梁的上方的开口,所述内侧板在封闭所述开口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外侧板的与所述第一纵板相反的一侧的内侧面,所述内侧板具有板体和一对延伸部:在沿所述连接销的轴向进行观察时所述板体呈覆盖所述开口的形状,所述一对延伸部从所述板体的水平方向上的两端部沿着与所述板体相交的方向向所述外侧板侧延伸,所述板体及所述一对延伸部的下端面在与所述梁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与该梁接合,并且所述一对延伸部的远端面在与所述外侧板的内侧面接触的状态下与该外侧板接合。
根据本发明,能使驾驶室的侧面板中用作为避免与连接销接触的凹部的部分确保足够的弯曲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压挖掘机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驾驶室所设置的驾驶室框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驾驶室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将图3的局部放大表示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从附属装置侧观察图1所示的驾驶室时的侧视图。
图6是将图5的标号VI所示的部分放大表示的侧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图6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是图6的IX-IX线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与图8相当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与图9相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例子,并不是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限定。
参照图1,作为本发明的工程机械的一例的液压挖掘机1包括:具有履带2a的下部行走体2、设置在下部行走体上且能回转的上部回转体3、以及安装在上部回转体3上的附属装置4。
附属装置4包括:具有以相对于上部回转体3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的基端部的动臂5、具有以相对于动臂5的远端部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的基端部的斗杆6、以及以相对于斗杆6 的远端部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的铲斗7。
附属装置4还具有:使动臂5相对于上部回转体3转动的动臂缸8、使斗杆6相对于动臂5 转动的斗杆缸9、使铲斗7相对于斗杆6转动的铲斗缸10。
上部回转体3包括:以能回转的方式设置在下部行走体2上的底架11、竖立设置在底架 11上的左纵板(第一纵板,参照图9)11b、与左纵板11b相对地竖立设置在底架11上的右纵板(第二纵板)11a、贯穿两块纵板11a、11b的连接销5a、以及在底架11上以左纵板11b为基准设置在右纵板11a的相反侧(左侧)的驾驶室12。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方向以坐在驾驶室12内设置的未图示的驾驶座上的操作者看到的方向为基准。
连接销5a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支撑所述附属装置4(动臂5)的基端部使其能转动。
另外,如图9所示,连接销5a还具有:在贯穿左纵板11b并从该左纵板11b向右纵板11a 的相反侧(左侧)突出的状态下安装在左纵板11b上的左端部(省略其标号)、以及在贯穿右纵板11a并从该右纵板11a向左纵板11b的相反侧(右侧)突出的状态下安装在右纵板11a上的右端部(省略其标号)。
由此,连接销5a的左端部在从左纵板11b向驾驶室12侧(左侧)突出的状态下安装在纵板11a、11b上,驾驶室12经由未图示的防震支架等以能够摆动的状态被支撑在底架11上。
因此,当驾驶室12摆动时,该驾驶室12的右侧面可能会与连接销5a的左端部接触,从而在驾驶室12设有用于避免该接触的凹部(图9的开口33内的空间)。
下面,参照图2~图5,对驾驶室12进行说明。
驾驶室12包括:构成该驾驶室12的基本骨架的驾驶室框架13、安装在驾驶室框架13右侧的侧面板14、以及安装在侧面板14上的窗15。驾驶室框架13的左侧和后侧也设有侧面板,左侧的侧面板及驾驶室框架13的前侧设有窗,但省略对这些结构的图示和说明。
驾驶室框架13具备:经由防震支架等被支撑在底架11上的支撑架16、竖立设置在支撑架16的右前部上的右前柱(柱子的一例)17、竖立设置在支撑架16的左前部上的左前柱18 、竖立设置在支撑架16的右后部上的右后柱(柱子的一例)19、以及竖立设置在支撑架16的左后部上的左后柱20。
支撑架16形成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形。具体而言,支撑架16具有在底架11的前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前部16a、从前部16a的右端部向后延伸的右部16c、从前部16a的左端部向后延伸的左部16d、以及与右部16c的后端部及左部16d的后端部相连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后部16b。
右前柱17具有从驾驶室框架13稍稍向后倾斜且向上延伸的纵部17a、及从纵部17a的上端部向后延伸的横部17b。
左前柱18具有从驾驶室框架13稍稍向后倾斜且向上延伸的纵部18a、及从纵部18a的上端部向后延伸的横部18b。
右后柱19具有从驾驶室框架13向上延伸并且与右前柱17的横部17b的后端部相连的上端部。
左后柱20具有从驾驶室框架13向上延伸并且与左前柱18的横部18b的后端部相连的上端部。
驾驶室框架13还具有:竖立设置在支撑框16的左后柱20的稍许前方的部分上并且具有与柱18的横部18b相连的上端部的左中间柱21、连接左中间柱21与左后柱20的左梁23、以及从右后柱19沿着侧面板14延伸与支撑架16相连的右梁22。
左梁23连接左中间柱21与左后柱20,从而限制这两道梁20、21相对于支撑架16的倾斜动作。
右梁22从右后柱19的途中部斜向下(向前)延伸并与支撑架16(右部16c的途中部)接合。具体而言,右梁22的后端面在与右后柱19的前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与该右后柱19接合。而右梁22的下端面在与支撑架16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与该支撑架16接合。从而,右梁 22限制右后柱19相对于支撑架16的倾斜动作。
驾驶室框架13还具有将两个前柱17、18的纵部17a、18a的上端部相互连接的前梁24、以及将两个后柱19、20的上端部相互连接的后梁25。
如图3~图5所示,侧面板14以覆盖整根右梁22的方式从驾驶室框架13的右侧安装在该驾驶室框架13上。侧面板14被设置在从右前柱17到右后柱19的前后方向范围内,并且被设置在从支撑架16到右前柱17及右后柱19的大致一半高度位置的上下方向范围内。在驾驶室框架13的侧面板14上方,从该驾驶室框架13的右侧安装有窗15。
具体而言,侧面板14具有设置在右梁22与左纵板11b(参照图9)之间的外侧板26、以及固定在外侧板26的与左纵板11b相反的一侧的内侧面(左侧面)上的内侧板27。
外侧板26与支撑架16、右前柱17、右后柱19接合。外侧板26具有板下部30、设置在板下部30上方且配置在比板下部30更远离左纵板11b的位置(左侧的位置)上的板上部31、以及设置在板下部30与板上部31之间的台阶部32。
板下部30沿着右梁22的右侧面(前后及上下方向的面)从右前柱17延伸至右后柱19。板下部30如图7和图8所示,在其左侧面与右梁22的朝向左纵板11b侧的面(右侧面)接触的状态下与该右梁22接合。
板上部31与板下部30大致平行地延伸。
台阶部32连接板下部30的上端部与板上部31的下端部。具体而言,台阶部32从板下部 30的上端部向板上部31的下端部稍稍向上倾斜。从而,能够抑制雨水等积留在台阶部32上。
受台阶部32所限的板下部30与板上部31之间的左右方向间隔被设定为与窗15的厚度相等或大于窗15的厚度。而且,窗15的下端部配置在台阶部32上。从而,能够防止窗15的左纵板11b侧的面从外侧板26的板下部30突出,能够使外观美化。标号40是指设置在窗15的下端部与侧面板14(后述的外侧板26)之间的密封构件。
如图3~图6所示,外侧板26还具有开口33,其在沿着连接销5a的轴向观察(沿左右方向观察,以下简称为侧视)时,与该连接销5a重叠且形成在右梁22的上方。开口33经由台阶部32而形成在板下部30和板上部31上。
具体而言,开口33具有由以下定义的形状:沿着右梁22的上表面22a延伸的底边部、从底边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沿着与上表面22a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一对侧边部、以及将两个侧边部的上端部彼此相连的圆弧形的上边部。由此,开口33具有其下端部(底边部)沿着右梁22的上表面22a延伸的形状。而且,开口33的底边部靠近右梁22配置。
内侧板27在封闭了开口33的状态下固定于外侧板26的与左纵板11b相反的一侧(左侧 )的内侧面。下面,参照图4、图6~9,对内侧板27进行说明。
内侧板27具有:侧视时呈覆盖开口33的形状的板体34、从板体34的水平方向(前后方向)的两端部沿着与板体34相交的方向向外侧板26侧(右侧)延伸的一对延伸部35、36。
板体34具有由以下定义的形状:沿着右梁22的上表面延伸的底边部、从底边部的前端和后端分别沿着与上表面22a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一对侧边部、以及将两个侧边部的上端部彼此相连的圆弧形的上边部。
一对延伸部35、36分别沿着与板体34正交的方向延伸(参照图9)。
而且,板体34及延伸部35、36的下端面27a如图4、图7和图8所示那样在与右梁22的上表面22a接触的状态下通过焊接与该右梁22接合。此外,延伸部35、36的远端面(右端面 )35a、36a如图4和图9所示那样在分别与外侧板26的内侧面(板下部30的内侧面)、即外侧板26的开口33前后的边缘部33b相接触的状态下与外侧板26接合。
从而,如图7~图9所示,侧面板14中为了避免与连接销5a的左端部接触而用作为凹部的部分(具有开口33的部分)能够通过沿多个方向延伸的面状材料(板体34、一对延伸部 35、36及外侧板26)而形成为箱状。而且,通过板体34及两个延伸部35]36的下表面与右梁22的上表面22a相接合,能够可靠地保持板体34和延伸部35、36的形状。因此,能够提高侧面板14的弯曲刚性。
如图4~图8所示,内侧板27还具有上端部34a,其延伸至延伸部35、36的上端的更上方且安装于板上部31中开口33的上缘部33c的内侧面。
具体而言,侧面板14还具有设置于内侧板27的上端部34a与外侧板26的开口33的上缘部33c之间的间隔件28。间隔件28如图7和图8所示,其上端部在比内侧板27的上端部34a更向上突出的状态下与该上端部34a重叠,且在外侧板26的板上部31的上端部比间隔件28的上端部更突出的状态下与该板上部31的上端部重叠。即,间隔件28具有能够实现上述配置的宽度尺寸D1。
而且,在间隔件28的上端面与板上部31的内侧面之间的部位W1处,间隔件28与板上部 31被实施角焊。在内侧板27的上端部34a的上端面与间隔件28的内侧面之间的部位W2处,内侧板27与间隔件28被实施角焊。
如图6所示,间隔件28在其下端部经由开口33向外侧开放的状态下与外侧板26及内侧板27接合。
如上所述,在内侧板27的板体34及延伸部35、36与右梁22的上表面22a接合的状态下,在开口33内形成被延伸部35、36及右梁22划分而成的口袋,在该口袋中有可能会积留雨水等。
因此,如图6~图9所示,驾驶室12还具备防水部件29,防水部件29包括被接合部29a 和除水部29b,被接合部29a与外侧板26的朝向左纵板11b侧的外侧面上的开口33的下缘部接合的被接合部29a,除水部29b从被接合部29a的上端朝着越向上则越靠近内侧板27的板体34的方向延伸,并与该板体34接触。
被接合部29a延伸至开口33的下缘部的前后方向整个范围。
除水部29b从上方覆盖开口33内位于延伸部35、36之间的右梁22的上表面22a的前后方向整个范围。
直接进入开口33的雨水等、以及沿着内侧板27的板体34的外侧面流下来的雨水等接触除水部29b,沿着该除水部29b的外侧面被引导至被接合部29a即外侧板26的外侧。从而,能够防止雨水积留在开口33内被板体34、延伸部35、36所划分而成的口袋中。
如图7和图8所示,说明了内侧板27的板体34的上端部34a经由间隔件28与外侧板26的开口33的上缘部33c接合的例子,但也可以省略间隔件28。
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也可以使板体34的上端部34a向右侧(外侧)弯曲并且与开口33的上缘部33c的内侧面接触的状态下,将该上端部34a与上缘部33c接合。
反之,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使外侧板26的开口33的上缘部33c向内侧弯曲来与上端部34a接合。
另外,如图10所示,说明了延伸部35、36沿着与板体34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内侧板27,但延伸部35、36只要沿着与板体34相交的方向延伸即可。
例如,如图11所示,延伸部35、36也可以按照与板体34之间的角度为钝角的方式从板体34开始延伸,虽然省略了图示,但也可以按照与板体34之间的角度为锐角的方式从板体 34开始延伸。
如上所述,沿着与板体34相交的方向延伸的一对延伸部35、36的远端面35a、36a在与外侧板26的内侧面接触的状态下与该外侧板26接合。因此,侧面板14中为了避免与连接销 5a的第一端部接触而用作为凹部的部分(具有开口33的部分)能够通过沿多个方向延伸的面状材料(板体34、一对延伸部35、36及外侧板26)而形成为箱状。因此,与国际公开第2014/133002号公报记载的用2块平坦的板来构成用作为凹部的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侧面板14中被用作为凹部的部分的弯曲刚性。
而且,板体34和延伸部35、36的下端面在与右梁22的上表面22a接触的状态下与该右梁22接合,从而能够可靠地保持板体34和延伸部35、36的形状,也能增强弯曲刚性的提高效果。
因此,能够确保驾驶室12的侧面板14中为了避免与连接销5a接触而用作为凹部的部分具有足够的弯曲刚性。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实现如下的效果。
沿着与板下部30及板上部31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台阶部32设置在板下部30与板上部31 之间,因此可提高外侧板26的弯曲刚性。
而且,板上部31设置在比板下部30更远离左纵板11b的位置、即更靠近内侧板27的位置,因此,通过将延伸部35、36与板下部30的内侧面接合,能够容易地将与该板下部30离开一定距离的板体34的上端部34a安装到外侧板26上。
通过将外侧板26的台阶部32作为供窗15的下端部嵌入的部分来利用,能够使该窗15的外侧面与板下部30的外侧面对齐,从而可美化外观。
由于能够提高外侧板26中的开口33的下侧部分的弯曲刚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侧面板14的弯曲刚性。
通过采用从右后柱19的途中部斜向下延伸并与支撑架16接合的右梁22,能够利用该右梁22来限制右后柱19相对于支撑架16的倾斜动作。
而且,开口33形成为下端沿着右梁22的上表面22a延伸的形状,从而能使该开口33与梁靠近,因此能够在弯曲刚性较弱的开口33附近提高外侧板26的弯曲刚性。
从上方进入由板体34、延伸部35、36及右梁22所划分而成的口袋的雨水等能够沿着除水部29b被引导至口袋的外侧(被接合部29a侧)。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例如以下的方式。
将左纵板11b作为第一纵板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在驾驶室12设置于右纵板11a的右侧的情况下,使用右纵板11a作为第一纵板。
右梁22不限于向下倾斜,只要是从右后柱19沿着侧面板14延伸并与支撑架16连接即可。例如,也可以采用从右后柱19向前延伸并弯曲再向下延伸而与支撑架16连接的梁。
开口33的形状不限于其下端沿着右梁22的上表面22a延伸的形状。例如,开口33也可以具有其下端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
工程机械并不局限于液压挖掘机,也可以是起重机及拆楼机,也可以是混合动力式的工程机械。
本发明提供的工程机械具有:底架;第一纵板,竖立设置在所述底架上;第二纵板,与所述第一纵板相对地竖立设置在所述底架上;连接销,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所述连接销贯穿所述第一纵板并从该第一纵板向与所述第二纵板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端部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板上,所述第二端部安装在所述第二纵板上;附属装置,通过所述连接销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撑;以及驾驶室,在所述底架上以所述第一纵板为基准设置在与所述第二纵板相反的一侧,其中,所述驾驶室具有:被支撑在所述底架上的支撑架、竖立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柱子、安装在所述柱子上的侧面板、以及从所述柱子沿所述侧面板延伸而与所述支撑架连接的梁,所述侧面板具有外侧板和内侧板,所述外侧板设置在所述梁与所述第一纵板之间,在沿所述连接销的轴向进行观察时,该外侧板与所述连接销重叠且具有被形成在所述梁的上方的开口,所述内侧板在封闭所述开口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外侧板的与所述第一纵板相反的一侧的内侧面,所述内侧板具有板体和一对延伸部:在沿所述连接销的轴向进行观察时所述板体呈覆盖所述开口的形状,所述一对延伸部从所述板体的水平方向上的两端部沿着与所述板体相交的方向向所述外侧板侧延伸,所述板体及所述一对延伸部的下端面在与所述梁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与该梁接合,并且所述一对延伸部的远端面在与所述外侧板的内侧面接触的状态下与该外侧板接合。
根据本发明,沿着与板体相交的方向延伸的一对延伸部的远端面在与外侧板的内侧面接触的状态下与该外侧板接合。因此,侧面板中为了避免与连接销的第一端部接触而用作为凹部的部分(具有开口的部分)能够通过沿多个方向延伸的面状材料(板体、一对延伸部及外侧板)而形成为箱状。因此,与国际公开第2014/133002号公报记载的用2块平坦的板来构成用作为凹部的部分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侧面板中被用作为凹部的部分的弯曲刚性。
而且,板体和延伸部的下端面在与梁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与该梁接合,从而能够可靠地保持板体和延伸部的形状,也能增强弯曲刚性的提高效果。
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确保驾驶室的侧面板中为了避免与连接销接触而用作为凹部的部分具有足够的弯曲刚性。
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外侧板具有板下部、板上部以及台阶部,所述板上部设置在所述板下部之上且配置在比所述板下部更远离所述第一纵板的位置上,所述台阶部设置在所述板下部与所述板上部之间,所述开口经由所述台阶部而设置在所述板下部和所述板上部上,所述内侧板的延伸部分别与所述板下部的内侧面接合,所述内侧板的板体具有上端部,该上端部延伸至所述一对延伸部的上端的更上方且安装于所述板上部中的所述开口的上缘部。
根据上述结构,沿着与板下部及板上部不同的方向延伸的台阶部设置在板下部与板上部之间,因此可提高外侧板的弯曲刚性。
而且,板上部设置在比板下部更远离左纵板的位置、即更靠近内侧板的位置,因此,通过使延伸部与板下部的内侧面接合,能够容易地使远离该板下部的板体的上端部安装到外侧板上。
较为理想的是,所述驾驶室还具有窗,该窗具备配置在所述外侧板的台阶部上的下端部。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外侧板的台阶部作为供窗的下端部嵌入的部分来利用,能够使该窗的外侧面与板下部的外侧面对齐,从而可美化外观。
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外侧板的内侧面在与所述梁的朝向所述第一纵板侧的面接触的状态下与该梁接合。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能够提高外侧板中的开口的下侧部分的弯曲刚性,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侧面板的弯曲刚性。
在此,通过采用从柱子的途中部斜向下延伸并与支撑架接合的梁,能够利用该梁来限制柱子相对于支撑架的倾斜动作。
此时,开口也可形成为开口的下端不沿梁的上表面延伸的形状,但若是这样,开口与梁难以靠近。因此,不得不在相对离开口较远的位置上使外侧板与梁接合,难以在弯曲刚性较弱的开口附近提高外侧板的弯曲刚性。
因此,较为理想的是,所述梁从所述柱子的途中部斜向下延伸而与所述支撑架接合,所述开口具有让所述开口的下端沿所述梁的上表面延伸的形状。
根据上述结构,开口形成为下端沿着梁的上表面延伸的形状,从而能使该开口与梁靠近,因此能够在弯曲刚性较弱的开口附近提高外侧板的弯曲刚性。
如上所述,在板体及延伸部的下端面与梁的上表面接合时,在开口内形成被延伸部及梁划分而成的口袋,在该口袋中有可能会积留雨水等。
因此,上述工程机械中,较为理想的是,所述驾驶室还具备防水部件,所述防水部件包括被接合部和除水部,所述被接合部与所述外侧板的朝向所述第一纵板侧的外侧面中的所述开口的下缘部接合,所述除水部从所述被接合部的上端朝着越向上则越靠近所述内侧板的板体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板体接触。
根据上述结构,从上方进入由板体、延伸部及梁所划分而成的口袋的雨水等能够沿着除水部被引导至口袋的外侧(被接合部侧)。

Claims (6)

1.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架;
第一纵板,竖立设置在所述底架上;
第二纵板,与所述第一纵板相对地竖立设置在所述底架上;
连接销,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所述连接销贯穿所述第一纵板并从该第一纵板向与所述第二纵板相反的一侧突出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端部安装在所述第一纵板上,所述第二端部安装在所述第二纵板上;
附属装置,通过所述连接销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撑;以及
驾驶室,在所述底架上以所述第一纵板为基准设置在与所述第二纵板相反的一侧,其中,
所述驾驶室具有:被支撑在所述底架上的支撑架、竖立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柱子、安装在所述柱子上的侧面板、以及从所述柱子沿所述侧面板延伸而与所述支撑架连接的梁,
所述侧面板具有外侧板和内侧板,所述外侧板设置在所述梁与所述第一纵板之间,在沿所述连接销的轴向进行观察时,该外侧板与所述连接销重叠且具有被形成在所述梁的上方的开口,所述内侧板在封闭所述开口的状态下固定于所述外侧板的与所述第一纵板相反的一侧的内侧面,
所述内侧板具有板体和一对延伸部:在沿所述连接销的轴向进行观察时所述板体呈覆盖所述开口的形状,所述一对延伸部从所述板体的水平方向上的两端部沿着与所述板体相交的方向向所述外侧板侧延伸,
所述板体及所述一对延伸部的下端面在与所述梁的上表面接触的状态下与该梁接合,并且所述一对延伸部的远端面在与所述外侧板的内侧面接触的状态下与该外侧板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板具有板下部、板上部以及台阶部,所述板上部设置在所述板下部之上且配置在比所述板下部更远离所述第一纵板的位置上,所述台阶部设置在所述板下部与所述板上部之间,
所述开口经由所述台阶部而设置在所述板下部和所述板上部上,
所述内侧板的延伸部分别与所述板下部的内侧面接合,
所述内侧板的板体具有上端部,该上端部延伸至所述一对延伸部的上端的更上方且安装于所述板上部中的所述开口的上缘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驾驶室还具有窗,该窗具备配置在所述外侧板的台阶部上的下端部。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侧板的内侧面在与所述梁的面接触的状态下与该梁接合,所述梁的面朝向所述第一纵板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子具有位于其途中的途中部,
所述梁从所述柱子的所述途中部斜向下延伸而与所述支撑架接合,
所述开口具有让所述开口的下端沿所述梁的上表面延伸的形状。
6.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驾驶室还具备防水部件,所述防水部件包括被接合部和除水部,所述被接合部与所述外侧板的朝向所述第一纵板侧的外侧面中的所述开口的下缘部接合,所述除水部从所述被接合部的上端朝着越向上则越靠近所述内侧板的板体的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板体接触。
CN201710300253.4A 2016-04-28 2017-04-28 工程机械 Active CN1073863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90723 2016-04-28
JP2016090723A JP6332325B2 (ja) 2016-04-28 2016-04-28 建設機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86355A CN107386355A (zh) 2017-11-24
CN107386355B true CN107386355B (zh) 2021-04-09

Family

ID=60239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0253.4A Active CN107386355B (zh) 2016-04-28 2017-04-28 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32325B2 (zh)
CN (1) CN107386355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7466A (ja) * 2001-04-20 2002-10-31 Komatsu Ltd 作業車両のキャブ構造
JP2003094938A (ja) * 2001-09-27 2003-04-03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キャブの樹脂製窓
CN203094204U (zh) * 2013-03-06 2013-07-3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 驾驶室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CN103261538A (zh) * 2010-12-23 2013-08-21 沃尔沃建造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固定施工机械的警告灯的装置
JP2013241751A (ja) * 2012-05-18 2013-12-05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建設機械
WO2014133002A1 (ja) * 2013-03-01 2014-09-0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66268B2 (ja) * 1993-12-24 1999-10-25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用運転室の天窓開閉構造
JP3651053B2 (ja) * 1995-04-17 2005-05-25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車体構造
JP2001115491A (ja) * 1999-10-20 2001-04-24 Hitachi Constr Mach Co Ltd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US6572179B2 (en) * 2001-10-12 2003-06-03 Clark Equipment Company Side panel assembly for wheeled work machine
ITMO20130161A1 (it) * 2013-06-04 2014-12-05 Cnh Italia Spa Cabina per un veicolo.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17466A (ja) * 2001-04-20 2002-10-31 Komatsu Ltd 作業車両のキャブ構造
JP2003094938A (ja) * 2001-09-27 2003-04-03 Shin Caterpillar Mitsubishi Ltd キャブの樹脂製窓
CN103261538A (zh) * 2010-12-23 2013-08-21 沃尔沃建造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固定施工机械的警告灯的装置
JP2013241751A (ja) * 2012-05-18 2013-12-05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建設機械
WO2014133002A1 (ja) * 2013-03-01 2014-09-04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
CN203094204U (zh) * 2013-03-06 2013-07-31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渭南分公司 驾驶室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7198007A (ja) 2017-11-02
JP6332325B2 (ja) 2018-05-30
CN107386355A (zh) 2017-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01126B2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
KR101081836B1 (ko) 건설 기계의 캡 구조
JP4686565B2 (ja) 作業機の上部構造
US9399854B2 (en) Cab and work vehicle
JPWO2018179322A1 (ja) 作業車両
KR102178694B1 (ko) 시트 스탠드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작업 기계
WO2010007870A1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
KR101837220B1 (ko) 건설 기계의 선회 프레임
WO2012172966A1 (ja) 建設機械
CN107386355B (zh) 工程机械
JP6012845B2 (ja) 建設機械
JP2014105499A (ja) 建設機械のアッパーフレーム
JP2007069724A (ja) キャブ用保護部材、キャブおよび作業機械
JP6974000B2 (ja) ショベル
CN102677729B (zh) 施工机械
KR102627878B1 (ko) 작업 차량
JP7237036B2 (ja) 建設機械
JP4327658B2 (ja)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5158013B2 (ja) 建設機械
JP2020179996A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ビン構造
JP5991350B2 (ja)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
JP4883725B2 (ja) 建設機械におけるキャブ
JP2006007929A (ja) キャブおよび作業機械
JP2001140283A (ja) 建設機械用キャブ
JPH1037244A (ja) 建設機械の旋回フレー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