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362818A - 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析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析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362818A
CN107362818A CN201710567323.2A CN201710567323A CN107362818A CN 107362818 A CN107362818 A CN 107362818A CN 201710567323 A CN201710567323 A CN 201710567323A CN 107362818 A CN107362818 A CN 107362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nitrogen phosphorus
diphosphide
nitrogen
cataly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673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362818B (zh
Inventor
木士春
蒲宗华
寇宗魁
王敏
刘少君
钱盛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171056732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62818B/zh
Publication of CN107362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2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3628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3628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7/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r compounds of halogens, sulfur, selenium, tellurium, phosphorus or nitrogen; Catalysts comprising carbon compounds
    • B01J27/24Nitrogen compou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3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7/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activation of catalysts
    • B01J37/08Heat 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02Hydrogen or oxygen
    • C25B1/04Hydrogen or oxygen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1/00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25B11/04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C25B11/051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 C25B11/073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atalyst material
    • C25B11/091Electrodes formed of electrocatalysts on a substrate or carrier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atalyst material consisting of at least one catalytic element and at least one catalytic compound; consisting of two or more catalytic elements or catalytic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析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氮磷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式为MP2@NPC,具有过渡金属二磷化物MP2为核、氮磷双掺杂碳NPC为壳的核壳结构;二磷化物呈纳米粒子结构、粒径小于50纳米、具有较好的结晶性。本发明复合催化剂具有与商业铂碳相媲美的电催化析氢活性及优于商业催化剂的稳定性。显示出该催化剂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析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的制备技术领域,更确切的讲,涉及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析氢催化剂及其作为高效、稳定的催化剂用于电解水制氢。
背景技术
化石燃料的使用不仅加速了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而且其本身面临着枯竭的威胁。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清洁和可持续的新能源。氢能是一种丰富且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被认为是未来替代化石燃料的理想选择。电解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制氢方法,但目前电解水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电能消耗大,使得生产成本偏高,而高的析氢过电位是其中的一个原因,虽然使用贵金属铂基催化剂能够降低过电位,但贵金属铂既昂贵又稀少,因此,开发新型、高效、廉价、稳定的析氢催化剂,其催化活性达到甚至超越铂基催化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过渡金属磷化物作为一种金属间隙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及导电性(Carenco et al.,Chem.Rev.2013,113,7981)。是一种新型的析氢催化材料(Shi etal.,Chem.Soc.Rev.2016,45,1529)。过渡金属二磷化物作为一类富磷的过渡金属磷化物,其催化析氢活性高于富金属的过渡金属磷化物。因此,设计富磷的过渡金属磷化物并将其用于电催化析氢有利于降低过电位,进而降低电能的消耗。传统的制备过渡金属磷化物的几种方法如下:通过金属单质在高温下直接与红磷进行反应;脱卤硅烷反应;液相置换反应;金属盐前驱体在有机溶剂中热分解方法;利用高温下在还原性气氛中还原磷酸盐的方法;溶剂热反应。然而,这些传统的制备过渡金属磷化物的方法,其制备过程不仅需要高温高压等苛刻条件,而且所用的磷源多为赤磷、红磷、次亚磷酸盐及剧毒的PH3,导致反应过程极度危险,且会造成环境污染,(Sun et al.Adv.Energy Mater.2016,6,1600087;Popczunet al.J.Am.Chem.Soc.2013,135,9267;Pu et al.ACS Appl.Mater.Interfaces 2014,6,21874)。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过渡金属二磷化物催化剂的一些缺陷,提供一种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催化剂,及一种安全、绿色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结构式为MP2@NPC,具有过渡金属二磷化物(MP2)为核、氮磷双掺杂碳(NPC)为壳的核壳结构;二磷化物呈纳米粒子结构、粒径小于50纳米、具有较好的结晶性。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层具有一定的结晶性、厚度小于等于10纳米。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M选自Fe,Co,Ni,Cu,Mo,W,Cr,Ti,V,Ta,Nb,Mn,Pd,Pt,Ir,Ru,Rh,Ag,Au,Os或Zr或稀土金属。具体地,所述的二磷化物为:二磷化钌、二磷化铑、二磷化钯、二磷化饿、二磷化铱、二磷化铂、二磷化铜、二磷化银、二磷化金、二磷化铁、二磷化钴、二磷化镍、二磷化钽、二磷化钛、二磷化钒、二磷化钨、二磷化钼、二磷化锰、二磷化锆、二磷化铌、二磷化铬及稀土金属磷化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金属元素组成的多元二磷化物。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氮磷双掺杂碳层(NPC)在二磷化物(MP2)表面是部分或者完全包覆。
上述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湿化学法将金属盐、磷源、碳氮源混合蒸干得到固体粉末;其次在高温炉中利用惰性气氛对该固体粉末进行退火处理,得到过渡金属二磷化物表面被氮磷双掺杂碳层所包覆的复合材料,形成具有过渡金属二磷化物为核及氮磷双掺杂碳为壳的核壳结构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复合材料。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退火处理温度为600-1200℃,保温时间1-8h。
按上述方案,金属盐、磷源、碳氮源混合蒸干得到固体粉末方法为: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金属盐、磷源加水,在室温条件下搅拌获得澄清透明的溶液。
2)向将步骤1)中的澄清透明溶液加入碳氮源,继续在室温下搅拌得到均匀的混合物溶液。
3)将步骤2)中的混合溶液转移到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按上述方案,步骤1)和2)中金属盐、磷源、碳氮源的摩尔份数比是金属盐:1-5、磷源:1-20、碳氮源:1-60,且磷源按过渡金属二磷化物MP2计量比计算为过量。
按上述方案,步骤1)的磁力搅拌时间为1-5h;步骤2)中的搅拌时间为1-24h;步骤3)的干燥温度为60-100℃。
按上述方案,本发明中提到的碳氮源为三聚氰胺、二氰二胺、单氰胺、双氰胺、尿素。
按上述方案,本发明中提到的磷源为植酸、植酸钠、磷酸二氢盐、磷酸氢二盐、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按上述方案,本发明中提到的金属盐为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盐、铵盐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按上述方案,本发明中的惰性气氛为氮气、氩气和氮氩混合气中的一种或几种。
按上述方案,上述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作析氢催化剂电解水制氢的应用。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析氢催化剂于酸性、中性、碱性电解液中高效水电解制氢。
本发明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催化剂应用于电解水制氢,同时对其他技术领域耐久性催化剂的设计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突出的优势:
(1)首次得到氮磷双掺杂碳为壳、过渡金二属磷化物为核,具有过渡金属二磷化物为核及氮磷双掺杂碳为壳的核壳结构的材料,且形成的二磷化物粒径通常小于50纳米、结晶性好。氮磷双掺杂碳包覆层具有一定的结晶性、且厚度小于10纳米。该复合材料可以大大减少催化剂颗粒的迁移团聚,而且由于氮磷双掺杂碳的包覆可提高该类析氢催化剂的电化学稳定性,同时,氮磷双掺杂碳层能够进一步通过协同作用提升渡金属二磷化物催化剂的析氢催化活性,使得复合催化剂具有与商业铂碳相媲美的电催化析氢活性及优于商业催化剂的稳定性。显示出该催化剂的广阔的应用前景。
(2)本发明的催化剂可用于宽pH值范围电化学析氢(pH值从强酸性0到强碱性14),且均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及高的稳定性。其中制备得到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二磷化铱,在酸性实现电流密度为10mA cm-2的电流密度仅需8mV的过电位,甚至优于商业铂碳催化剂(18mV)。同时,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催化活性可以和商业铂碳媲美。
(3)本发明催化剂可通过一步煅烧前驱体粉末,原位形成核壳结构。与传统的方法(先形成核结构,再通过包覆形成表面壳层),该合成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包覆不均匀、耗时、耗能及多步的缺点;
制备氮磷双掺杂碳为壳过渡金二属磷化物析氢催化剂的原料选择范围广、廉价、无毒无害,金属盐可选择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盐、铵盐,磷源可选择植酸、植酸钠、磷酸二氢盐、磷酸氢二盐、磷酸盐,碳氮源可选择三聚氰胺、二氰二胺、单氰胺、双氰胺、尿素;
(4)制备过程中无需使用有机溶剂或者其他有毒试剂,制备方法简便、环境友好、绿色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钌的X射线衍射图(XRD)及透射电镜图(TEM)。从XRD图可以看出,该材料形成具有单一晶型的二磷化钌。从TEM图可以看出,二磷化钌纳米粒子成功的被碳层所包覆。形成二磷化钌为核氮磷双掺杂碳为壳的核壳结构。
图2为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氮磷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钌复合材料的X射线电子能谱图(XPS)。从XPS图可以分析得到该材料中含有氮、磷、钌、碳元素,且该材料的碳层被氮磷元素双掺杂。
图3为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钌复合材料在酸性条件下的电化学析氢性能图。图3A、3B、3C分别为氮磷双掺杂碳、二磷化钌纳米粒子、商业铂碳及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钌复合材料在酸性条件下的阴极极化曲线(3A)、一定电流密度对应的过电位(3B)、塔菲尔斜率(3C)。图3D、3E、3F为该复合材料及商业铂碳的稳定性曲线图。图3G为该复合材料的法拉第效率测试图。
图4为实施例1中制备得到的氮磷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钌复合材料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的电化学性能图。图4A、4B为氮磷双掺杂碳、二磷化钌、商业铂碳及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钌复合材料在中性及碱性条件下的阴极极化曲线。图4C、4D为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钌复合材料的稳定性。
图5为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铱复合材料的XRD图。
图6为实施例2中制备得到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铱复合材料在酸性条件下的性能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例1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0.02g三氯化钌水合物、1.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二氰二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瓷舟中,振荡使其均匀地平铺在瓷舟中。装有样品的磁舟放入带石英管高温炉的正中央,密封,通入一段时间氩气排除石英管中空气,置于800℃退火8h,随后继续通入惰性气体,待高温炉温度降至室温后。
4.取出步骤3中的产品。
图1是复合材料的XRD及TEM图谱。从XRD图上可以看出,与标准的卡片对比,所得到的产物为二磷化钌。从TEM图上可以看出该二磷化钌纳米材料被碳层包覆。进一步通过XPS(图2)证明该材料中含有P-C,C=N键,说明碳层被氮磷元素均匀的掺杂。表明已成功制备出了氮磷双掺杂的二磷化钌复合材料。
5.将步骤4所得的氮磷双掺杂的二磷化钌复合材料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测试其电催化析氢性能。结果表明在酸性(图3)、中性(图4)、碱性(图4)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2
1.向烧杯中加入10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三氯化铱水合物、2.0g磷酸铵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9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6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
4.取出步骤3中的产品。
图5是复合材料的XRD图谱。
从XRD图上可以看出,与标准的卡片对比,所得到的产物为二磷化铱。
5.将步骤4所得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铱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在酸性(图6)条件下其催化活性超过了铂碳催化剂,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3
1.向烧杯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三氯化铑水合物、1.0g磷酸二氢钾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4.0g单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7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4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产品。
4.取出步骤3中的产品。所得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4
1.向烧杯中加入20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钯水合物、1.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1.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10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1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钯。
4.将所得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钯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5
1.向烧杯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硝酸化银、1.0g磷酸氢二钠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8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2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银。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银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6
1.向烧杯中加入3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四氯化铂、1.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8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2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铂。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铂,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7
1.向烧杯中加入7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饿、1.0g磷酸钾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8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2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饿。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饿,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8
1.向烧杯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金、1.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8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2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金。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金,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9
1.向烧杯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铁、1.0g磷酸二氢钾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8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1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铁。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铁,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10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钴、1.0g植酸钠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8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2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钴。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钴,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11
1.向烧杯中加入10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镍、1.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8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2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镍。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镍,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12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铜、1.0g磷酸钠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8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2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铜。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铜,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13
1.向烧杯中加入8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钼、1.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8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2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钼。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钼,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14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钨、1.0g磷酸二氢铵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4.0g单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10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2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钨。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钨,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15
1.向烧杯中加入9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铬、1.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3.0g尿素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8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6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铬。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铬,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16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锰、1.0g植酸钠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双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6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2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锰。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锰,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17
1.向烧杯中加入3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钒、1.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尿素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8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8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钒。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钒,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18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铌、1.0g磷酸钾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8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8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铌。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铌,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19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钽、1.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单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7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5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钽。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钽,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20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钛、1.0g磷酸氢二钾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双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7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2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钛。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钛,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21
1.向烧杯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锆、1.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单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6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1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锆。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锆,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22
1.向烧杯中加入15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三氯化铑、1.0g磷酸二氢钠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6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8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23
1.向烧杯中加入20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三氯化铑、1.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尿素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7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2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24
1.向烧杯中加入12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锰、1.0g植酸钠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9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8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锰。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锰,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25
1.向烧杯中加入16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三氯化铑、1.0g植酸钠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单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10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8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26
1.向烧杯中加入3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三氯化铑、1.0g磷酸二氢盐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双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11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5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27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氯化钽、0.5g磷酸氢二盐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12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2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钽。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28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1.5g三氯化铑、4.0g植酸钠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4.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9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5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29
1.向烧杯中加入100mL去离子水,加入0.5g三氯化铑、1.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1.0g二氰二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9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2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30
1.向烧杯中加入60mL去离子水,加入0.10g三氯化铑、2.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0.5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9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8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31
1.向烧杯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加入0.15g三氯化铑、0.5g磷酸氢二铵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4.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12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4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32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0.15g三氯化铑、2.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单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10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1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33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0.7g三氯化铑、0.5g植酸钠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8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5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34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0.15g氯化钨、2.0g磷酸二氢盐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3.5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6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1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钨。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钨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35
1.向烧杯中加入70mL去离子水,加入0.15g三氯化铑、4..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4.0g双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7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1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钨,将其末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36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0.55g三氯化铱、1.5g植酸钠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9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8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铱。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铱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37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0.15g三氯化铑、3.5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0.5g尿素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10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1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38
1.向烧杯中加入90mL去离子水,加入0.05g三氯化铑、1.0g植酸钠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4.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7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1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铑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39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0.15g氯化铜、1.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0.5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12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6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铜。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铜,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40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0.6g三氯化铁、8.0g磷酸二氢铵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12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6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铁。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铁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41
1.向烧杯中加入130mL去离子水,加入0.6g硝酸铜、8.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2.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10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2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铜。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铜,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42
1.向烧杯中加入110mL去离子水,加入0.6g硫酸镍、2.0g植酸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4.0g三聚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8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6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镍。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镍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43
1.向烧杯中加入160mL去离子水,加入0.6g硫酸镍、2.0g磷酸二氢钾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4.0g二氰二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9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6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镍。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镍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44
1.向烧杯中加入110mL去离子水,加入0.6g硝酸钴、2.0g磷酸氢二钠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1.0g单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9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6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钴。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钴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45
1.向烧杯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加入0.6g氯化钼、2.0g植酸钠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4.0g尿素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9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6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钼。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钼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46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0.6g氯化钯、1.0g磷酸二氢铵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1.0g单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12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1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钯。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钯,将其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47
1.向烧杯中加入80mL去离子水,加入0.6g氯化钒、1.0g磷酸氢二铵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1.0g尿素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6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1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钒。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钒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实例48
1.向烧杯中加入40mL去离子水,加入2.0g氯化锆、3.0g磷酸氢二铵搅拌一段时间,随后加入3.0g单氰胺搅拌得到均匀混合物。
2.将步骤1中混合物至于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3.将步骤2中的固体粉末放置于700℃的高温炉中在氩气的氛围下退火1h,随后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锆。
4.取出步骤3中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的二磷化锆配成10mg mL-1的水、醇混合溶液,超声处理30分钟后,取10微升滴在玻碳电极、碳布、导电玻璃、钛片等导电基地上,待干燥后作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为参比电极,石墨棒为对电极,电解液为0.5M H2SO4、1.0M磷酸缓冲溶液、1.0M KOH溶液;其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表明,在酸性、中性、碱性条件下其催化活性和商业铂碳(Pt/C)催化剂接近,且该催化剂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商业铂碳。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Claims (10)

1.氮磷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其特征在于:结构式为MP2@NPC,具有过渡金属二磷化物MP2为核、氮磷双掺杂碳NPC为壳的核壳结构;二磷化物呈纳米粒子结构、粒径小于50纳米、结晶性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磷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层具有一定的结晶性、厚度小于等于10纳米;所述的氮磷双掺杂碳层NPC在二磷化物MP2表面是部分或者完全包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磷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M选自Fe,Co,Ni,Cu,Mo,W,Cr,Ti,V,Ta,Nb,Mn,Pd,Pt,Ir,Ru,Rh,Ag,Au,Os或Zr或稀土金属。
4.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磷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利用湿化学法将金属盐、磷源、碳氮源混合蒸干得到固体粉末;其次在高温炉中利用惰性气氛对该固体粉末进行退火处理,得到过渡金属二磷化物表面被氮磷双掺杂碳层所包覆的复合材料,形成具有过渡金属二磷化物为核及氮磷双掺杂碳为壳的核壳结构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复合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盐、磷源、碳氮源混合蒸干得到固体粉末的方法为:1)金属盐、磷源加水,在室温条件下搅拌获得澄清透明的溶液;2)向将步骤1)中的澄清透明溶液加入碳氮源,继续在室温下搅拌得到均匀的混合物溶液;3)将步骤2)中的混合溶液转移到干燥箱中,干燥得到固体粉末;
所述的退火处理温度为600-1200℃,保温时间1-8h。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2)中金属盐、磷源、碳氮源的摩尔份数比是金属盐:1-5、磷源:1-20、碳氮源:1-60,且磷源按过渡金属二磷化物MP2计量比计算为过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磁力搅拌时间为1-5h;步骤2)中的搅拌时间为1-24h;步骤3)的干燥温度为60-10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本发明中提到的碳氮源为三聚氰胺、二氰二胺、单氰胺、双氰胺、尿素。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磷源为植酸、植酸钠、磷酸二氢盐、磷酸氢二盐、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
金属盐为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盐、铵盐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惰性气氛为氮气、氩气和氮氩混合气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作析氢催化剂电解水制氢的应用。
CN201710567323.2A 2017-07-12 2017-07-12 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析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3628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67323.2A CN107362818B (zh) 2017-07-12 2017-07-12 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析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567323.2A CN107362818B (zh) 2017-07-12 2017-07-12 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析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2818A true CN107362818A (zh) 2017-11-21
CN107362818B CN107362818B (zh) 2020-08-25

Family

ID=60306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56732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7362818B (zh) 2017-07-12 2017-07-12 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析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62818B (zh)

Cited B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5544A (zh) * 2018-01-31 2018-07-27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三元Cu-Co-P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355699A (zh) * 2018-03-01 2018-08-03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碳负载镍铜二元氮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90048A (zh) * 2018-04-10 2018-08-10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氮磷共掺杂碳包覆MoO3-x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82806A (zh) * 2018-04-26 2018-10-19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碳负载硫硒的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45401A (zh) * 2018-06-06 2018-11-06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氮磷掺杂的多孔碳-磷化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772089A (zh) * 2018-05-25 2018-11-09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神经式网络结构的氮掺杂、碳连接磷化钼高性能析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8889331A (zh) * 2018-08-10 2018-11-27 运城学院 一种电催化析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7094A (zh) * 2018-10-19 2019-01-25 温州大学 一种杂原子掺杂多孔碳/磷化铁复合材料
CN109306499A (zh) * 2018-10-31 2019-02-0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多孔空心的RuP@PNC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569683A (zh) * 2018-10-19 2019-04-05 郑州大学 一种氮磷共掺杂的多孔碳片/过渡金属磷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092855A (zh) * 2019-05-20 2019-08-06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稀土配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双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0404577A (zh) * 2019-08-30 2019-11-05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碳基磷化钼纳米颗粒析氢电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479332A (zh) * 2019-07-04 2019-11-22 南方科技大学 多孔片状磷化钼/碳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05131A (zh) * 2019-05-07 2019-12-24 韦萍洁 三维氮掺杂碳基材料负载双金属磷化物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13338A (zh) * 2019-09-30 2020-02-21 南方科技大学 纳米磷化钨/碳或氮化钨/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04468A (zh) * 2019-12-05 2020-03-24 河北大学 一种铈掺杂磷化钨亚微米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937668A (zh) * 2019-12-03 2020-03-31 中南大学 一种氮磷原子共掺杂的cdi活性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1039268A (zh) * 2019-12-19 2020-04-21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一种CoP/C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以及用途
CN111185193A (zh) * 2020-01-14 2020-05-22 江苏海洋大学 一种铂/氧化亚铜薄膜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244483A (zh) * 2020-01-15 2020-06-05 朱旭烈 一种N-P共掺杂多孔碳包覆NiCo2O4的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法
CN111495399A (zh) * 2020-05-08 2020-08-07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s掺杂wp2纳米片阵列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10860A (zh) * 2020-06-29 2020-09-25 山东大学 一种磷化钴钼颗粒修饰的氮磷共掺杂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108165A (zh) * 2020-09-24 2020-12-22 陕西科技大学 氮和磷双掺杂碳包覆磷化钼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2501631A (zh) * 2020-10-14 2021-03-16 温州大学 一种贵金属铑析氢电催化剂及应用
CN112609205A (zh) * 2020-11-30 2021-04-06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氮掺杂碳纤维负载锆诱导的过渡金属磷化物及制备方法
CN112708906A (zh) * 2020-12-24 2021-04-27 宁波大学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包裹的镍钴双金属磷化物纳米棒阵列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12795947A (zh) * 2020-12-21 2021-05-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氮磷掺杂碳包裹的金属磷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938935A (zh) * 2021-01-28 2021-06-11 四川轻化工大学 一种多孔碳纳米球负载碳包覆磷化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86548A (zh) * 2021-04-30 2021-07-30 云南大学 一种氮和磷共掺杂碳层包裹磷化二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58083A (zh) * 2021-03-24 2021-08-13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CoXP纳米颗粒嵌入氮和磷掺杂碳的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84502A (zh) * 2021-07-28 2021-11-02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磷化钼-磷化二钌双金属磷化物的制备及应用
CN113755875A (zh) * 2021-09-09 2021-12-07 河北大学 碳包覆磷化钨纳米线自支撑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16067A (zh) * 2021-12-03 2022-02-08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自支撑双功能电解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4272902A (zh) * 2021-12-14 2022-04-05 江苏载彤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去除酸性废水中金属铜离子的复合材料及其制法与用途
CN114452999A (zh) * 2022-02-17 2022-05-10 广州大学 一种用于净化抗生素类废水的Fe2P/NPGC催化剂制备方法
CN114497542A (zh) * 2022-01-28 2022-05-1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呈葡萄干布丁模型的纳米磷化钴嵌入氮磷共掺杂多孔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52979A (zh) * 2022-04-26 2022-08-0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磷化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318316A (zh) * 2022-08-30 2022-11-11 超美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oRuP负载碳纳米带的制法、MoRuP负载碳纳米带及应用
AU2020252206B2 (en) * 2019-04-02 2023-03-23 EnerVenue Holdings, Ltd. pH-universal aqueous rechargeable hydrogen batteries
CN115845897A (zh) * 2022-11-17 2023-03-28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氮磷共掺杂无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17638120A (zh) * 2024-01-23 2024-03-01 清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2654A (zh) * 2016-11-04 2017-04-0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碳包覆过渡金属磷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析氧反应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52654A (zh) * 2016-11-04 2017-04-05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碳包覆过渡金属磷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析氧反应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ZONGHUA PU ET AL.: "RuP2-Based Catalysts with Platinum-like Activity and Higher Durability for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at All pH Values", 《ANGEW. CHEM. INT. ED.》 *

Cited By (5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25544A (zh) * 2018-01-31 2018-07-27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三元Cu-Co-P纳米棒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355699A (zh) * 2018-03-01 2018-08-03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一种碳负载镍铜二元氮化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390048B (zh) * 2018-04-10 2020-10-30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氮磷共掺杂碳包覆MoO3-x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90048A (zh) * 2018-04-10 2018-08-10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氮磷共掺杂碳包覆MoO3-x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82806A (zh) * 2018-04-26 2018-10-19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碳负载硫硒的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72089A (zh) * 2018-05-25 2018-11-09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神经式网络结构的氮掺杂、碳连接磷化钼高性能析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8772089B (zh) * 2018-05-25 2021-06-01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神经式网络结构的氮掺杂、碳连接磷化钼高性能析氢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8745401A (zh) * 2018-06-06 2018-11-06 安徽师范大学 一种氮磷掺杂的多孔碳-磷化铑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889331B (zh) * 2018-08-10 2021-07-06 运城学院 一种电催化析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89331A (zh) * 2018-08-10 2018-11-27 运城学院 一种电催化析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569683A (zh) * 2018-10-19 2019-04-05 郑州大学 一种氮磷共掺杂的多孔碳片/过渡金属磷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569683B (zh) * 2018-10-19 2021-11-26 郑州大学 一种氮磷共掺杂的多孔碳片/过渡金属磷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9267094A (zh) * 2018-10-19 2019-01-25 温州大学 一种杂原子掺杂多孔碳/磷化铁复合材料
CN109306499A (zh) * 2018-10-31 2019-02-0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多孔空心的RuP@PNC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U2020252206B2 (en) * 2019-04-02 2023-03-23 EnerVenue Holdings, Ltd. pH-universal aqueous rechargeable hydrogen batteries
CN110605131A (zh) * 2019-05-07 2019-12-24 韦萍洁 三维氮掺杂碳基材料负载双金属磷化物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092855A (zh) * 2019-05-20 2019-08-06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稀土配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双烯烃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0479332A (zh) * 2019-07-04 2019-11-22 南方科技大学 多孔片状磷化钼/碳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04577A (zh) * 2019-08-30 2019-11-05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碳基磷化钼纳米颗粒析氢电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813338A (zh) * 2019-09-30 2020-02-21 南方科技大学 纳米磷化钨/碳或氮化钨/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37668A (zh) * 2019-12-03 2020-03-31 中南大学 一种氮磷原子共掺杂的cdi活性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10904468B (zh) * 2019-12-05 2021-07-13 河北大学 一种铈掺杂磷化钨亚微米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904468A (zh) * 2019-12-05 2020-03-24 河北大学 一种铈掺杂磷化钨亚微米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039268A (zh) * 2019-12-19 2020-04-21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一种CoP/C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以及用途
CN111185193A (zh) * 2020-01-14 2020-05-22 江苏海洋大学 一种铂/氧化亚铜薄膜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1244483B (zh) * 2020-01-15 2021-06-15 先进能源产业研究院(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N-P共掺杂多孔碳包覆NiCo2O4的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法
CN111244483A (zh) * 2020-01-15 2020-06-05 朱旭烈 一种N-P共掺杂多孔碳包覆NiCo2O4的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法
CN111495399B (zh) * 2020-05-08 2023-04-07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s掺杂wp2纳米片阵列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95399A (zh) * 2020-05-08 2020-08-07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s掺杂wp2纳米片阵列电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10860A (zh) * 2020-06-29 2020-09-25 山东大学 一种磷化钴钼颗粒修饰的氮磷共掺杂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710860B (zh) * 2020-06-29 2022-08-23 山东大学 一种磷化钴钼颗粒修饰的氮磷共掺杂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108165A (zh) * 2020-09-24 2020-12-22 陕西科技大学 氮和磷双掺杂碳包覆磷化钼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2501631A (zh) * 2020-10-14 2021-03-16 温州大学 一种贵金属铑析氢电催化剂及应用
CN112609205A (zh) * 2020-11-30 2021-04-06 陕西科技大学 一种氮掺杂碳纤维负载锆诱导的过渡金属磷化物及制备方法
CN112795947A (zh) * 2020-12-21 2021-05-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氮磷掺杂碳包裹的金属磷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95947B (zh) * 2020-12-21 2021-11-1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氮磷掺杂碳包裹的金属磷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08906B (zh) * 2020-12-24 2022-01-14 宁波大学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包裹的镍钴双金属磷化物纳米棒阵列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12708906A (zh) * 2020-12-24 2021-04-27 宁波大学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包裹的镍钴双金属磷化物纳米棒阵列电极的制备方法
CN112938935A (zh) * 2021-01-28 2021-06-11 四川轻化工大学 一种多孔碳纳米球负载碳包覆磷化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58083A (zh) * 2021-03-24 2021-08-13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CoXP纳米颗粒嵌入氮和磷掺杂碳的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58083B (zh) * 2021-03-24 2022-09-06 宁波工程学院 一种CoXP纳米颗粒嵌入氮和磷掺杂碳的双功能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86548A (zh) * 2021-04-30 2021-07-30 云南大学 一种氮和磷共掺杂碳层包裹磷化二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86548B (zh) * 2021-04-30 2022-10-04 云南大学 一种氮和磷共掺杂碳层包裹磷化二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584502A (zh) * 2021-07-28 2021-11-02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磷化钼-磷化二钌双金属磷化物的制备及应用
CN113584502B (zh) * 2021-07-28 2022-07-01 青岛科技大学 一种磷化钼-磷化二钌双金属磷化物的制备及应用
CN113755875A (zh) * 2021-09-09 2021-12-07 河北大学 碳包覆磷化钨纳米线自支撑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016067B (zh) * 2021-12-03 2022-11-18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自支撑双功能电解水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CN114016067A (zh) * 2021-12-03 2022-02-08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自支撑双功能电解水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14272902A (zh) * 2021-12-14 2022-04-05 江苏载彤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去除酸性废水中金属铜离子的复合材料及其制法与用途
CN114272902B (zh) * 2021-12-14 2023-12-15 江苏载彤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去除酸性废水中金属铜离子的复合材料及其制法与用途
CN114497542A (zh) * 2022-01-28 2022-05-1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呈葡萄干布丁模型的纳米磷化钴嵌入氮磷共掺杂多孔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97542B (zh) * 2022-01-28 2023-04-25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一种呈葡萄干布丁模型的纳米磷化钴嵌入氮磷共掺杂多孔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52999A (zh) * 2022-02-17 2022-05-10 广州大学 一种用于净化抗生素类废水的Fe2P/NPGC催化剂制备方法
CN114452999B (zh) * 2022-02-17 2023-11-24 广州大学 一种用于净化抗生素类废水的Fe2P/NPGC催化剂制备方法
CN114852979A (zh) * 2022-04-26 2022-08-0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磷化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318316A (zh) * 2022-08-30 2022-11-11 超美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MoRuP负载碳纳米带的制法、MoRuP负载碳纳米带及应用
CN115845897A (zh) * 2022-11-17 2023-03-28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氮磷共掺杂无金属催化剂及其应用
CN117638120A (zh) * 2024-01-23 2024-03-01 清氢(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362818B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62818A (zh) 氮磷双掺杂碳包覆过渡金属二磷化物析氢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Yang et al. Iron-doped nickel disulfide nanoarray: A highly efficient and stable electrocatalyst for water splitting
Yu et al. A perovskite La 2 Ti 2 O 7 nanosheet as an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 for artificial N 2 fixation to NH 3 in acidic media
Kundu et al. Ni-Doped CuS as an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Lv et al. Encapsulating vanadium nitride nanodots into N, S-codoped graphitized carbon for synergistic 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and aqueous Zn-N2 battery
Wu et al. Biomass-derived oxygen-doped hollow carbon microtubes for electrocatalytic N 2-to-NH 3 fixation under ambient conditions
Lin et al. An iron-doped cobalt phosphide nano-electrocatalyst derived from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water splitting
Dong et al. Ni/Ni 3 C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encapsulated in N-doped bamboo-like carbon nanotubes towards efficient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Li et al. One step in-situ synthesis of Co@ N, S co-doped CNTs composite with excellent HER and ORR b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s
Zhang et al. A bimetallic Co 4 Mo 8 cluster built from Mo 8 oxothiomolybdate capped by a Co 4-thiacalix [4] arene unit: the observation of the Co–Mo synergistic effect for binder-free electrocatalysts
CN107352527B (zh) 一种磷氮共掺杂的碳纳米管材料制备工艺
CN109701545A (zh) 一种负载钒钴合金纳米颗粒的电催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Rh/RhO x nanosheets as pH-universal bifunctional catalysts for hydrazine oxidation and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s
Martínez-Lázaro et al. Microfluidic water splitting cell using 3D NiFe2O4 hollow spheres
CN104176724A (zh) 一种掺氮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CN111036247B (zh) 一种钴铁氧化物-磷酸钴电催化析氧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2419093B1 (ko) 층상 이중수산화물 복합체, 이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산소 발생 반응용 촉매
Yesudoss et al. Accelerated N2 reduction kinetics in hybrid interfaces of nbtio4 and nitrogen-doped carbon nanorod via synergistic electronic coupling effect
Hu et al. Boosting hydrogen generation by anodic oxidation of iodide over Ni–Co (OH) 2 nanosheet arrays
Wu et al. N, S co-doped carbon with embedment of FeNi alloy as bifunctional oxygen electrocatalysts for rechargeable Zinc-air batteries
Li et al. Evaluation of A-Site Ba 2+-Deficient Ba Co 0.4 Fe 0.4 Zr 0.1 Y 0.1 O Oxides as Electrocatalysts fo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Teng et al. Boron nitride quantum dots coupled with CoP nanosheet arrays grown on carbon cloth for efficient nitrogen reduction reaction
Xu et al. One-pot synthesis nickel sulfide/amorphous molybdenum sulfide nanosheets array on nickel foam as a robust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electrocatalyst
Zhang et al. In-situ integration of nickel-iron Prussian blue analog heterostructure on Ni foam by chemical corrosion and partial conversion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Xu et al. Semi‐metal 1T′ phase MoS2 nanosheets for promoted electrocatalytic nitrogen red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825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