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84231B - 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84231B
CN107284231B CN201610200610.5A CN201610200610A CN107284231B CN 107284231 B CN107284231 B CN 107284231B CN 201610200610 A CN201610200610 A CN 201610200610A CN 107284231 B CN107284231 B CN 1072842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spacer
piece
wall
hang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006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84231A (zh
Inventor
谭建
徐铁
韦宝侣
陈嘉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006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2842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842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842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84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842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7/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 B60K17/2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main drive shafting, e.g. cardan shaft
    • B60K17/24Arrangements of mountings for shaf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8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rubber springs ; with springs made of rubber and metal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橡胶挂件和轴承,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均呈半圆形并扣合设置,所述橡胶挂件呈环形,所述橡胶挂件的外环面卡接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扣合后所形成的圆形空间内,所述橡胶挂件的内环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轴承装配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橡胶挂件的内环面和外环面之间均匀设有凸起的筋条。本发明的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避免了由于传动轴及中间支承结构振动而加剧后桥及传动系、车身振动,且避免与路面激励耦合,在低速和高速段对整车振动噪声都有明显改善,以达到降低振动噪声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动轴的支承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前置后驱车,为了降低传动轴的振动,避免由于传动轴及中间支承振动加剧后桥及传动系、车身振动,且避免与路面激励耦合,以达到降低振动噪声的目的。往往需要提升中间支承的径向刚度及传动轴的刚体模态。
对于目前的中间支承结构,其刚度偏低。只能通过提高橡胶硬度来提升刚度。但是硬度提高后中间支承组件的很难装配,工艺上实现困难。
而在中间支承与安装支架连接的安装孔处结构目前的方案多采用纯金属设计,刚性连接,不利于减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
本发明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橡胶挂件和轴承,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均呈半圆形并扣合设置,所述橡胶挂件呈环形,所述橡胶挂件的外环面卡接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扣合后所形成的圆形空间内,所述橡胶挂件的内环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轴承装配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橡胶挂件的内环面和外环面之间均匀设有凸起的筋条。
本发明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橡胶挂件的外环面上设有朝向所述橡胶挂件的内环面方向开设的开口,所述开口沿圆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设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环形腔体。
所述上支架的两端部均设有水平延伸的上平台,所述下支架的两端部均设有水平延伸的下平台,所述上平台上设有上安装孔,所述下平台上设有下安装孔,所述上安装孔与所述下安装孔之间插设有隔套,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通过所述隔套和螺栓固定在车身底板上。
所述隔套的顶部设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底面与所述上平台相抵。
所述上支架和所述隔套之间紧密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顶部与所述法兰盘的底部相抵,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底部与所述上平台相抵。
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环形的第一安装板和环形的第一橡胶件,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壁和所述第一橡胶件的内壁均与所述隔套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安装板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一橡胶件的上部,所述第一橡胶件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橡胶体,所述第一橡胶体插设在所述上平台与所述隔套之间,所述第一橡胶件的底部与所述上平台相抵,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面与所述法兰盘的底面相抵,所述第一橡胶件的内壁设有朝向内部的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隔套的外壁紧密配合。
所述下支架和所述隔套之间紧密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的顶部与所述下平台相抵,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底部与所述隔套的底部固定。
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环形的第二安装板和环形的第二橡胶件,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壁和所述第二橡胶件的内壁均与所述隔套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安装板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二橡胶件的下部,所述第二橡胶件的顶部设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橡胶体,所述第二橡胶体插设在所述下平台与所述隔套之间,所述第二橡胶件的顶部与所述下平台相抵,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面与与所述隔套的底部固定。
所述第二橡胶件的内壁设有朝向内部的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与所述隔套的外壁紧密配合。
所述隔套的下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环卡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隔套的底部设有向上凹进而形成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隔套固定。
本发明的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橡胶挂件和轴承,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均呈半圆形并扣合设置,所述橡胶挂件呈环形,所述橡胶挂件的外环面卡接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扣合后所形成的圆形空间内,所述橡胶挂件的内环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轴承装配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橡胶挂件的内环面和外环面之间均匀设有凸起的筋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轴承装配在第一凹槽内,这样与轴承装配的传动轴在运动中所产生的振动,可以通过第一凹槽得到缓冲,并将振动向橡胶挂件的各个部分传递出去,以减少了传动轴的振动问题。同时,当轴承受到来自传动轴的径向作用力时,压迫中间的橡胶挂件径向运动时,橡胶挂件的内环面和外环面之间均匀设有凸起的筋条可以合理地降低橡胶挂件的径向变形,即提升整体的径向刚度,继而提升传动轴的刚体模态值。避免由于传动轴及中间支承结构振动而加剧后桥及传动系、车身振动,且避免与路面激励耦合,在低速和高速段对整车振动噪声都有明显改善,以达到降低振动噪声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的橡胶挂件的截面剖视图;
图3本发明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的橡胶挂件的主视图;
图4本发明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的隔套的剖视图;
图5本发明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的第一密封件的剖视图;
图6本发明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的第二密封件的剖视图;
图7本发明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在上支架、下支架与隔套连接处的结构剖视图;
图号说明
1…上支架 2…下支架 3…橡胶挂件 4…轴承 5…筋条 6…开口 7…环形腔体8…第一凹槽 9…第一安装板 10…第一橡胶件 11…第一橡胶体 12…第一凸环13…第二安装板 14…第二橡胶件 15…第二橡胶体 16…第二凸环 17…隔套 18…法兰盘 19…第二凹槽 20…第二端面 21…上平台 22…下平台 23…工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7所示,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包括上支架1、下支架2、橡胶挂件3和轴承4,所述上支架1和所述下支架2均呈半圆形并扣合设置,所述橡胶挂件3呈环形,所述橡胶挂件3的外环面卡接在所述上支架1和所述下支架2扣合后所形成的圆形空间内,所述橡胶挂件3的内环面设有第一凹槽8,所述轴承4装配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8内,所述橡胶挂件3的内环面和外环面之间均匀设有凸起的筋条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轴承4装配在第一凹槽8内,并将橡胶挂件3装配在上支架1和下支架2扣合后所形成的圆形空间内,这样,当传动轴装配轴承4后,上支架1、下支架2和橡胶挂件3整体上对传动轴起到了支承的作用,并且,上支架1、下支架2与轴承4之间设置橡胶挂件3,能够通过橡胶挂件3的柔性对传动轴在运动中的振动起到缓冲和吸收的作用。具体地,将轴承4装配在第一凹槽8内,这样与轴承4装配的传动轴在运动中所产生的振动,可以通过第一凹槽8得到缓冲,并将振动向橡胶挂件3的各个部分传递出去,以减少了传动轴的振动问题。同时,当轴承4受到来自传动轴的径向作用力时,压迫中间的橡胶挂件3径向运动时,橡胶挂件3的内环面和外环面之间均匀设有凸起的筋条5可以合理地降低橡胶挂件3的径向变形,即提升整体的径向刚度,继而提升传动轴的刚体模态值。避免由于传动轴及中间支承结构振动而加剧后桥及传动系、车身振动,且避免与路面激励耦合,在低速和高速段对整车振动噪声都有明显改善,以达到降低振动噪声的目的。
参见附图1-7,本发明的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是:所述橡胶挂件3的外环面上设有朝向所述橡胶挂件3的内环面方向开设的开口6,所述开口6沿圆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开口6与所述第一凹槽8之间设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环形腔体7。这样,中空的环形腔体7起到了传递和缓冲传动轴所受到的径向力的作用。传动轴受到的振动由第一凹槽8向着环形腔体7的侧壁方向传递,并由开口6的位置传递出去。而开口6的设置使得环形腔体7形成了半封闭式的结构,可以将振动传递到外界,与传统的封闭式结构相比,可以减少由于封闭式结构而振动传递不出去而引起的橡胶挂件3的共振现象,从而进一步减少了传动轴的振动和由于振动而引起的噪音。同时,通过设置了开口6,而且采用中空的环形腔体7,并不会增加橡胶挂件3的硬度,可以将橡胶挂件3控制在耐久性能最好的范围内,从而可以解决因硬度大导致的装配难等工艺无法实现的问题。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上支架1的两端部均设有水平延伸的上平台21,所述下支架2的两端部均设有水平延伸的下平台22,所述上平台21上设有上安装孔,所述下平台22上设有下安装孔,所述上安装孔与所述下安装孔之间插设有隔套17,所述上支架1和所述下支架2通过所述隔套17和螺栓固定在车身底板上。这样,在将中间支承结构与车身底板连接时,螺栓穿过隔套17,将上支架1和下支架2固定在车身底板上。隔套17可以调节螺栓安装的游隙和预压,可以使螺栓压紧上支架1和下支架2的圆孔内圈的力比较均匀,也可以保护上支架1和下支架2不受损伤,安装时也比较有充裕空间,操作方便。优选地,上支架1和下支架2为整体冲压成型,其圆弧内侧与橡胶挂件3匹配,圆弧部分设计有工艺孔23,便于传动轴总成作动平衡检测时使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隔套17的顶部设有法兰盘18,所述法兰盘18的底面与所述上平台21相抵。这样,法兰盘18可以作为螺栓头的安装面,提高了螺栓连接的连接刚度。
参见附图1-7,本发明的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是:所述上支架1和所述隔套17之间紧密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顶部与所述法兰盘18的底部相抵,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底部与所述上平台21相抵。这样,当传动轴产生振动后,振动沿着上支架1向车身底板传递时,上支架1与隔套17之间的第一密封件对振动起到阻尼的作用,即第一密封件可以缓冲和吸收上支架1与车身底板之间的振动,有较好的减振作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环形的第一安装板9和环形的第一橡胶件10,所述第一安装板9的内壁和所述第一橡胶件10的内壁均与所述隔套17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安装板9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一橡胶件10的上部,所述第一橡胶件10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橡胶体11,所述第一橡胶体11插设在所述上平台21与所述隔套17之间,所述第一橡胶件10的底部与所述上平台21相抵,所述第一安装板9的顶面与所述法兰盘18的底面相抵,所述第一橡胶件10的内壁设有第一凸环12,所述第一凸环12与所述隔套17的外壁紧密配合。这样,第一安装板9的内壁和第一橡胶件10的内壁紧密贴合在隔套17的外壁,第一橡胶体11插设在上平台21与隔套17之间,有效地隔绝了对隔套17与上支架1之间的碰撞;同时,第一凸环12的设置能够使得隔套17与第一橡胶件10贴合更加紧密,进而对振动起到缓冲作用。优选地,第一安装板9和第一橡胶件10硫化而成,并且第一安装板9由金属制成,采用柔性连接与刚性连接相结合,在不降低整体强度的前提下更有利于减震。
参见附图1-7,本发明的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是:所述下支架2和所述隔套17之间紧密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的顶部与所述下平台22相抵,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底部与所述隔套17的底部固定。这样,当传动轴产生振动后,振动沿着下支架2向车身底板传递时,下支架2与隔套17之间的第二密封件对振动起到阻尼的作用,即第二密封件可以缓冲和吸收下支架2与车身底板之间的振动,有较好的减振作用。优选地,第二安装板13和第二橡胶件14硫化而成,并且第二安装板13由金属制成,采用柔性连接与刚性连接相结合,在不降低整体强度的前提下更有利于减震。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环形的第二安装板13和环形的第二橡胶件14,所述第二安装板13的内壁和所述第二橡胶件14的内壁均与所述隔套17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安装板13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二橡胶件14的下部,所述第二橡胶件14的顶部设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橡胶体15,所述第二橡胶体15插设在所述下平台22与所述隔套17之间,所述第二橡胶件14的顶部与所述下平台22相抵,所述第二安装板13的底面与与所述隔套17的底部固定。同理,第二安装板13的内壁和第二橡胶件14的内壁紧密贴合在隔套17的外壁,第二橡胶体15插设在下平台22与隔套17之间,有效地隔绝了对隔套17与下支架2之间的碰撞,有效起到缓冲振动的作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二橡胶件14的内壁设有第二凸环16,所述第二凸环16与所述隔套17的外壁紧密配合。这样,第二凸环16的设置能够使得隔套17与第二橡胶件14贴合更加紧密,进而对振动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所述隔套17的下部设有第二凹槽19,所述第二凸环16卡设在所述第二凹槽19内,所述隔套17的底部设有向上凹进而形成的第二端面20,所述第二安装板13通过所述第二端面20与所述隔套17固定。这样,第二安装板13的顶面与第二端面20贴合,并且,可以用铆接的方式把二者加固连接;同时,将第二凸环16卡设在第二凹槽19内,减少了将第二橡胶件14装配到隔套17上的装配干涉,也便于将第二橡胶件14与隔套17装配固定。
上述仅对本发明中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发明中的设计精神所做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橡胶挂件和轴承,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均呈半圆形并扣合设置,所述橡胶挂件呈环形,所述橡胶挂件的外环面卡接在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扣合后所形成的圆形空间内,所述橡胶挂件的内环面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轴承装配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橡胶挂件的内环面和外环面之间均匀设有凸起的筋条,
所述橡胶挂件的外环面上设有朝向所述橡胶挂件的内环面方向开设的开口,所述开口沿圆周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凹槽之间设有沿圆周方向延伸的环形腔体,
所述上支架的两端部均设有水平延伸的上平台,所述下支架的两端部均设有水平延伸的下平台,所述上平台上设有上安装孔,所述下平台上设有下安装孔,所述上安装孔与所述下安装孔之间插设有隔套,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通过所述隔套和螺栓固定在车身底板上,
所述隔套的顶部设有法兰盘,所述法兰盘的底面与所述上平台相抵,
所述上支架和所述隔套之间紧密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的顶部与所述法兰盘的底部相抵,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底部与所述上平台相抵,
当轴承受到来自传动轴的径向作用力时,压迫中间的橡胶挂件径向运动时,橡胶挂件的内环面和外环面之间均匀设有凸起的筋条可以合理地降低橡胶挂件的径向变形,
环形腔体起到了传递和缓冲传动轴所受到的径向力的作用,传动轴受到的振动由第一凹槽向着环形腔体的侧壁方向传递,并由开口的位置传递出去,
上支架和下支架为整体冲压成型,其圆弧内侧与橡胶挂件匹配,圆弧部分设计有工艺孔,
当传动轴产生振动后,振动沿着上支架向车身底板传递时,上支架与隔套之间的第一密封件对振动起到阻尼的作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环形的第一安装板和环形的第一橡胶件,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内壁和所述第一橡胶件的内壁均与所述隔套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一安装板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一橡胶件的上部,所述第一橡胶件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橡胶体,所述第一橡胶体插设在所述上平台与所述隔套之间,所述第一橡胶件的底部与所述上平台相抵,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面与所述法兰盘的底面相抵,所述第一橡胶件的内壁设有朝向内部的第一凸环,所述第一凸环与所述隔套的外壁紧密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和所述隔套之间紧密设有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的顶部与所述下平台相抵,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底部与所述隔套的底部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包括环形的第二安装板和环形的第二橡胶件,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内壁和所述第二橡胶件的内壁均与所述隔套的外壁紧密贴合,所述第二安装板镶嵌设置在所述第二橡胶件的下部,所述第二橡胶件的顶部设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橡胶体,所述第二橡胶体插设在所述下平台与所述隔套之间,所述第二橡胶件的顶部与所述下平台相抵,所述第二安装板的底面与与所述隔套的底部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橡胶件的内壁设有朝向内部的第二凸环,所述第二凸环与所述隔套的外壁紧密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套的下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环卡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套的底部设有向上凹进而形成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隔套固定。
CN201610200610.5A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 Active CN1072842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0610.5A CN107284231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00610.5A CN107284231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84231A CN107284231A (zh) 2017-10-24
CN107284231B true CN107284231B (zh) 2023-11-17

Family

ID=60087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00610.5A Active CN107284231B (zh) 2016-03-31 2016-03-31 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842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50856B (zh) * 2019-09-23 2024-04-26 博戈橡胶金属(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底盘的上座架
CN113404763A (zh) * 2020-03-16 2021-09-17 无锡苏嘉法斯特汽车零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沙滩车用传动轴管
CN112431880A (zh) * 2020-11-19 2021-03-0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隔振垫结构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24938A (ko) * 2005-08-31 2007-03-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프로펠러샤프트 마운팅부 하중 분산구조
JP2010173590A (ja) * 2009-02-02 2010-08-12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の支持装置
CN202402555U (zh) * 2011-11-21 2012-08-2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带减振的附件安装结构
CN103832272A (zh) * 2014-03-12 2014-06-04 湖北省丹江口丹传汽车传动轴有限公司 重型车传动轴中间支承总成
KR101528783B1 (ko) * 2014-02-14 2015-06-15 주식회사 현대포리텍 차량 현가장치의 스트러트 인슐레이터 어셈블리
CN204458862U (zh) * 2015-02-16 2015-07-08 重庆赛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总成
CN105128660A (zh) * 2015-08-28 2015-12-09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
CN105365560A (zh) * 2015-12-10 2016-03-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中间支承的车辆两段式传动轴总成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24938A (ko) * 2005-08-31 2007-03-08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 프로펠러샤프트 마운팅부 하중 분산구조
JP2010173590A (ja) * 2009-02-02 2010-08-12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プロペラシャフトの支持装置
CN202402555U (zh) * 2011-11-21 2012-08-29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发动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带减振的附件安装结构
KR101528783B1 (ko) * 2014-02-14 2015-06-15 주식회사 현대포리텍 차량 현가장치의 스트러트 인슐레이터 어셈블리
CN103832272A (zh) * 2014-03-12 2014-06-04 湖北省丹江口丹传汽车传动轴有限公司 重型车传动轴中间支承总成
CN204458862U (zh) * 2015-02-16 2015-07-08 重庆赛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总成
CN105128660A (zh) * 2015-08-28 2015-12-09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撑总成
CN105365560A (zh) * 2015-12-10 2016-03-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中间支承的车辆两段式传动轴总成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振动、冲击环境下支架减振器刚度优化设计;王东升;周桐;李健;;航天器环境工程(第02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84231A (zh) 2017-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74448B (zh) 动力总成抗扭悬置结构
CN101786410A (zh) 一种汽车动力总成系统的悬置软垫总成
CN107284231B (zh) 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
CN101850712A (zh) 一种具有吸振功能的汽车动力总成悬置软垫
CN109866568B (zh) 一种后减振器的连接装置及汽车
CN202491683U (zh) 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装置
CN104843135A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结构
CN205573629U (zh) 一种提升刚度及减震的中间支承结构
CN201895701U (zh) 一种后副车架缓冲结构
CN209666759U (zh) 悬架前下摆臂液压衬套及悬架总成
CN107284168B (zh) 一种高效汽车下摆臂
CN202389186U (zh) 一种新型发动机悬置支架
CN204458980U (zh) 一种缓震组件
CN214564444U (zh) 悬架缓冲块
CN214267775U (zh) 一种非承载车身货运汽车上用车身与车架悬置结构
CN211684563U (zh) 拉杆总成
KR100622505B1 (ko) 반경방향 고강성 부시 조립체
KR102264730B1 (ko) 쇽업소버 마운트의 제조방법 및 쇽업소버 마운트
CN210128035U (zh) 一种汽车底盘传动轴减震器装置
CN204659948U (zh)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前悬挂结构
CN215244307U (zh) 一种橡胶衬套及悬置机构
CN220262525U (zh) 一种后减震器上支撑结构
CN212028401U (zh) 一种外轴承式三通道前减振器上支撑结构
CN219096802U (zh) 一种转向器缓冲结构
CN217814765U (zh) 一种具有内置减震结构的传动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