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3624B - 供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3624B
CN107253624B CN201710532522.XA CN201710532522A CN107253624B CN 107253624 B CN107253624 B CN 107253624B CN 201710532522 A CN201710532522 A CN 201710532522A CN 107253624 B CN107253624 B CN 1072536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arm
towards
feed roller
recording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5325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53624A (zh
Inventor
内野雄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s &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s &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s &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s &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536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36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536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36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34Article-retaining devices controlling the release of the articles to the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2Platens
    • B41J11/04Roller plat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00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 B65H1/02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piles from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separated adapted to support articles on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84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on moving support, e.g. pivoting, for bringing the roller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 into contact with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46Supplementary devices or measures to assist separation or prevent double feed
    • B65H3/54Pressing or hol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6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3Oscillating, pivoting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face of material, e.g. diver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9Other means designated for special purpose
    • B65H2404/693Retractable guiding means, i.e. between guiding and non guiding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2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 B65H2405/324Supports for sheets partially insertable - extractable, e.g. upon sliding movement, drawer between operative position and non operative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7/0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B65H2407/2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manual intervention of operator
    • B65H2407/21Manual fee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供送装置,能够降低产生片材重复供送的可能性。该供送装置(70)具备:沿供送朝向供送在旁路托盘(71)的面(45)上支撑的记录纸张的供送辊;在一个端部能够转动地支撑供送辊且能够转动的供送臂;设置在面(45)上的凹部;按压臂(73),按压臂的一端(49)与另一端(50)相比靠近供送朝向上游侧且远离面(45),能够以一端侧作为转动轴来转动,并在另一端进入凹部中的第一位置和另一端从凹部退出的第二位置转动;以及向第一位置侧对按压臂施力的扭簧。在按压臂位于第一位置时,面(53)位于比供送辊靠近供送朝向上游侧的位置。第二位置的按压臂的另一端位于比供送辊靠近供送朝向下游侧的位置。

Description

供送装置
本申请为2014年9月25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410497812.1的、发明名称为“供送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送在支撑部上支撑的片材的供送装置、及具备该供送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供送装置,构成为以倾斜状态的支撑部支撑层叠状态的多张片材且沿着支撑部的倾斜向斜下方朝向供送该片材(专利文献1)。在该供送装置中,利用供送辊的自重对在支撑部上支撑的多张片材施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063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供送装置的情况下,在倾斜状态的支撑部上支撑的多张片材因自重而连在一起,或当最上方位置的片材利用供送辊的转动而被供送时、和该最上方位置的片材抵接的片材因与该最上方位置的片材之间的摩擦力等原因而连在一起,从而使这些片材容易沿着支撑部的倾斜而移动。其结果是,担心容易发生片材的重复供送。而且,考虑其他原因,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供送装置的情况下,从作为分离部件的分离爪至供送辊具有一定程度的距离。因此,虽然多张片材在与供送辊抵接的位置上被支撑部施力,但从分离爪至供送辊的区间内,不被供送辊施力。由此,在重复片材的供送的期间,有时在多张片材之间形成间隙。在该情况下,因各张片材与分离爪的抵接角度变化,片材越过分离爪所需要的传送力对于每张片材均不同,因此担心产生片材的重复供送。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发生片材重复供送的可能性的技术方案。
(1)本发明涉及的供送装置具备:支撑部,具有支撑片材的支撑面;供送辊,沿供送朝向供送在所述支撑面上支撑的片材;第一臂,所述供送辊能够转动地支撑在该第一臂的一个端部,所述第一臂能够将另一个端部作为转动轴而转动;凹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面上;第二臂,该第二臂的一端与另一端相比靠近所述供送朝向上游侧且远离所述支撑面,能够以一端侧作为转动轴且以另一端侧作为前端侧而转动,并在另一端进入所述凹部中的第一位置和另一端从所述凹部退出的第二位置转动;以及施力部件,向所述第一位置侧对所述第二臂施力,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第二臂中,作为未进入所述凹部的部分且与所述支撑面相对的引导面位于比所述供送辊靠近所述供送朝向上游侧的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第二臂中,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位于比所述供送辊靠近所述供送朝向下游侧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在支撑部上未支撑有片材的状态下,第二臂被施力部件施力而位于第一位置。在该状态下,在使一张或多张片材从供送朝向下游侧进入供送装置中并支撑于支撑部的情况下,该片材首先与第二臂的引导面抵接。即,该片材首先不与供送辊抵接。此处,由于供送辊大多由橡胶构成辊面,因此与该辊面接触的记录纸张容易折曲。即,在本结构中,由于该片材首先不与供送辊抵接,因此能够降低进入到供送装置的片材折曲的可能性。
接下来,进入供送装置的片材沿着第二臂的引导面被引导至供送朝向下游侧。此时,第二臂通过被片材按压,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由此,能够将片材引导引导至供送辊和支撑部的支撑面之间。
而且,第二位置的第二臂的另一端位于比供送辊靠近供送朝向下游侧的位置。即,被第二臂引导并通过供送辊和支撑部的支撑面之间的片材成为被第二臂的另一端按压的状态。即,根据本结构,能够在比供送辊靠近供送朝向下游侧按压片材。由此,与片材仅被供送辊按压的状态相比,能够降低片材重复供送的可能性。
(2)所述第二臂设置有一对,在与所述供送朝向正交且沿着所述支撑面的方向上隔着所述供送辊而配置。
由于仅在与供送朝向正交且沿着支撑面的方向上的供送辊的一侧施加压力而在另一侧不施加压力,片材容易倾斜行进,但是根据本结构,由于片材在供送辊的两侧都被第二臂按压,因此能够降低上述这种片材的倾斜行进的可能性。
(3)本发明涉及的供送装置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对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的所述第二臂进行检测。
根据本结构,在支撑部上未支撑有片材的状态下,第二臂被施力部件施力而位于第一位置。而且,在片材支撑于支撑部的状态下,第二臂通过被片材按压而位于第二位置。即,检测部基于第二臂的位置来检测支撑部是否支撑片材。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将第二臂作为为了检测是否支撑有片材而被检测部检测的被检测部件,因此在供送装置中无需设置用于检测片材的专用被检测部件。
(4)所述第一臂和所述第二臂的转动轴的中心相同且能彼此独立地转动。
根据本结构,无需分别设置第一臂和第二臂的转动轴,因此能够简化第一臂和第二臂的结构。
(5)所述第二臂的转动轴配置在比所述第一臂的转动轴靠近所述供送朝向上游侧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第二臂的转动轴相对于第一臂的转动轴越是靠近供送朝向上游侧,则越能够使进入供送装置内的片材尽早与第二臂的引导面抵接。而且,能够缓和第二臂相对于支撑部的支撑面的倾斜角度。
(6)所述第二臂的另一端弯曲。
根据本结构,由于第二臂的另一端弯曲,因此能够降低进入到供送装置中的片材在比第二臂靠近供送朝向下游侧脱出时、与第二臂的另一端抵接而弯曲的可能性。
(7)本发明还能够被理解为一种图像记录装置,具备:所述供送装置;以及在通过所述供送辊供送的片材上记录图像的记录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比供送辊靠近供送朝向下游侧按压在支撑部上支撑的片材,因此能够降低产生片材重复供送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可动部186立起状态的复合机10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打印部11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可动部186倒伏状态的旁路托盘71的立体图。
图4是拆下可动部186后的状态的复合机10的后表面侧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复合机10的纵剖视图,表示按压臂73位于第一位置的状态。
图6是图5的虚线的矩形框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复合机10的纵剖视图,表示按压臂73位于第二位置的状态。
图8是图7的虚线的矩形框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复合机10的后视图。
图10是图5的虚线的矩形框部分的放大图,表示记录纸张的插入前端与按压臂73的面53抵接的状态。
图11是图7的虚线的矩形框部分的放大图,表示记录纸张的插入前端位于供送辊75和支撑面188之间的状态。
图12是图7的虚线的矩形框部分的放大图,表示记录纸张的插入前端与分离片72抵接的状态。
图13是表示变形例中的供送装置70的供送臂76和按压臂73周围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复合机10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例,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当然能够适当地改变实施方式。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箭头的起点朝向终点的行进方向表达为朝向,将连接箭头的起点和终点的直线上的往返表达为方向。而且,在以下说明中,以复合机10被设置为能够使用的状态(图1的状态)为基准来定义上下方向7,将设置有开口13的一侧作为近前侧(前表面)来定义前后方向8,从近前侧(前表面)观察复合机10来定义左右方向9。
〈复合机10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复合机10大致形成为长方体,并具备以喷墨记录方式在记录纸张等片材上记录图像的打印部11。复合机10具有复印功能和打印功能等各种功能。
打印部11具有在前表面形成有开口13的框体14。而且,能够容纳各种尺寸的记录纸张的供送托盘20和排出托盘21能够沿前后方向8从开口13插拔。框体14的底面与设置有复合机10的载置面抵接。
如图2所示,打印部11具备从供送托盘20供送记录纸张的供送部15、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的记录部24、第一传送辊对59和第二传送辊对180等。
如图1所示,在打印部11的上部设置有扫描部12。扫描部12的框体16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上的尺寸与打印部11的框体14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上的尺寸相同。因此,打印部11的框体14和扫描部12的框体16成为一体,形成复合机10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形。扫描部12是平台式扫描仪。另外,由于平床扫描仪的结构是公知的,在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在扫描部12内也可以设置有将多张原稿逐张地分离并传送的自动原稿传送装置(ADF)。
〔打印部11〕
以下,说明打印部11的详细结构。打印部11是图像记录装置的一例。
〔供送托盘20〕
图1和图2所示的供送托盘20具有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的长度比在上下方向7的长度长的外形,还具有在上表面敞开的箱型的形状。在供送托盘20的上表面前侧设置有排出托盘21。通过利用支撑面支撑从例如基于日本工业标准的A4尺寸到在照相记录中使用的L版等大小的各种尺寸的记录纸张,供送托盘20能够容纳记录纸张。供送托盘20自由装卸地被安装在框体14的与开口13连通的内部空间中。该供送托盘20能够沿前后方向8通过开口13相对于框体14进退。
〔供送部15〕
如图2所示,供送部15具备供送辊25、供送臂26、驱动传递机构27和分离衬垫181。供送部15被设置在供送托盘20的上方且记录部24的下方。供送辊25可转动地被轴支撑在供送臂26的前端部上。供送臂26以设置在基端部上的转动轴28为中心沿箭头29的方向转动。由此,供送辊25能够与供送托盘20的支撑面抵接和分离。因此,在供送托盘20容纳记录纸张且被安装在框体14内时,供送辊25能够与容纳在供送托盘20中的记录纸张抵接。在未容纳记录纸张的供送托盘20被安装在框体14内时,在供送托盘20的支撑面上,在与供送辊25抵接的位置上设置有分离衬垫181。分离衬垫181由相对于记录纸张的摩擦系数比供送托盘20的支撑面相对于记录用纸的摩擦系数大的材料形成。
电动机(未图示)的驱动力通过驱动传递机构27被传递至供送辊25。驱动传递机构27利用环状带将被传递至转动轴28的转动向供送辊25的轴传递。通过供送辊25在与被支撑在供送托盘20的支撑面上的记录纸张中的最上侧的记录纸张抵接的状态下转动,向传送路径65供送该记录纸张。在记录纸张向传送路径65供送时,记录纸张的前端与设置在供送托盘20的前后方向8的后侧的分离部件197抵接。其结果是,仅最上侧的记录纸张从下侧的记录纸张分离并被传送。而且,最上侧的记录纸张的下侧的记录纸张不被最上侧的记录纸张拉拽而保持被容纳在供送托盘20内的状态。
〔传送路径65〕
如图2所示,在框体14的内部空间中设置的传送路径65以从供送托盘20的后侧向上方呈U形回转的方式弯曲延伸,进而,在从打印部11的后侧向前侧弯曲后,再朝向前侧大致笔直地延伸至排出托盘21。传送路径65可大致划分为U形回转的弯曲路径65A和笔直的直线路径65B。
弯曲路径65A由隔开记录纸张能够通过的空间而相对的外侧引导部件18、内侧引导部件19和引导部件31进行规定。直线路径65B由隔开记录纸张能够通过的空间而相对的记录部24、压盘42及引导部件34和引导部件33进行规定。
供送托盘20中的、被供送辊25沿着传送路径65供送的记录纸张沿着弯曲路径65A从下方朝向上方被传送且传送朝向翻转,并在传送朝向不翻转的情况下沿着直线路径65B从后方朝向前方传送。
外侧引导部件18是沿着弯曲路径65A传送记录纸张时构成外侧引导面的部件。内侧引导部件19是沿着弯曲路径65A传送记录纸张时构成内侧引导面的部件。另外,各个引导面可以由一个面构成,也可以构成为多个肋部的前端面的组。
引导部件31在第一传送辊对59的正上游(后侧)被配置在内侧引导部件19的上方。外侧引导部件18和引导部件31是规定后述旁路路径182的部件。
〔后表面盖22〕
如图2所示,后表面盖22是支撑外侧引导部件18且构成框体14的后表面的一部分的部件。后表面盖22相对于框体14可转动地轴支撑在下侧的左右两端。通过后表面盖22以绕沿着下侧的左右方向9的转动轴而从上侧向后倒伏的方式转动,传送路径65的一部分和后述旁路路径182的一部分在框体14的外方敞开(露出)。
与后表面盖22相同地,外侧引导部件18也相对于框体14可转动地轴支撑在下侧的左右两端。在后表面盖22以向后倒伏的方式转动的状态下,外侧引导部件18也能够以绕沿着下侧的左右方向9的转动轴而从上侧向后倒伏的方式转动。通过外侧引导部件18以向后倒伏的方式转动,弯曲路径65A的至少一部分敞开(露出)。如图2所示,当后表面盖22以成为立起状态的方式被关闭时,外侧引导部件18被后表面盖22从后方支撑并维持立起状态,与内侧引导部件19相对并规定弯曲路径65A。
〔第一传送辊对59和第二传送辊对180〕
如图2所示,在传送路径65中的比记录部24靠近传送朝向(前后方向8的前朝向)的上游侧设置有第一传送辊对59。第一传送辊对59具有第一传送辊60和夹送辊61。在传送路径65中,在比记录部24靠近传送朝向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二传送辊对180。第二传送辊对180具有第二传送辊62和齿盘辊63。第一传送辊60和第二传送辊62被电动机(未图示)传递转动而转动。在将记录纸张夹持在分别构成第一传送辊对59和第二传送辊对180的各辊之间的状态下,第一传送辊对59和第二传送辊对180通过第一传送辊60和第二传送辊62转动来传送记录纸张。
〔记录部24〕
如图2所示,在第一传送辊对59和第二传送辊对180之间设置有记录部24。记录部24具备滑架40和记录头39。滑架40被在压盘42的后侧和前侧设置的导轨43、44支撑为能够沿左右方向9往复运动。在导轨44上设置有公知的带机构。滑架40与带机构的环状带连接,并利用环状带的转动而沿着导轨43、44在左右方向9上往复运动。在滑架40和记录头39隔开空间与压盘42相对时,滑架40、记录头39和压盘42规定直线路径65B的一部分。
记录头39被搭载在滑架40上。在记录头39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喷嘴(未图示)。从墨盒(未图示)向记录头39供送油墨。记录头39从多个喷嘴将油墨作为微小墨滴选择性地喷出。在滑架40向左右方向9移动时,从喷嘴向被压盘42支撑的记录纸张喷出墨滴。通过被喷出的墨滴附着在压盘42上的记录纸张上,在记录纸张上记录图像。
〔旁路路径182〕
如图2所示,在框体14的后表面,在后表面盖22的上方设置有开口184。在框体14的内部形成有从开口184向第一传送辊对59延伸的旁路路径182。旁路路径182是在框体14的内部从前后方向8的后方朝向前方且朝向斜下方延伸的路径。旁路路径182被引导部件31、外侧引导部件18和后表面盖22规定。引导部件31是沿着旁路路径182传送记录纸张时构成上侧的引导面的部件。外侧引导部件18和后表面盖22是沿着旁路路径182传送记录纸张时构成下侧的引导面的部件。传送路径65的弯曲路径65A和直线路径65B都被配置在旁路路径182的下方。通过外侧引导部件18和后表面盖22以上侧向后方倒伏的方式转动,传送路径65的一部分和旁路路径182的一部分在框体14的外方敞开(露出)。
容纳在后述旁路托盘71中的记录纸张沿着旁路路径182向斜下方被引导。该记录纸张沿着传送路径65的直线路径65B被引导,并通过第一传送辊对59进行传送。该记录纸张还通过记录部24来进行图像记录,并向排出托盘21排出。这样一来,容纳在旁路托盘71中的记录纸张沿着大致直线形状的路径(记录纸张的表面和背面在上下方向上不翻转的路径)被传送。
〔供送装置70〕
如图5和图6所示,打印部11具备供送装置70。供送装置70具备旁路托盘71(本发明的支撑部的一例)、供送辊75(本发明的供送辊的一例)、供送臂76(本发明的第一臂部的一例)、未图示的供送用电动机、驱动传递机构79、按压臂73(本发明的第二臂的一例)、扭簧52(本发明的施力部件的一例)、片材传感器54(本发明的检测部的一例)以及分离片72。
〔旁路托盘71〕
如图1和图5所示,在复合机10的后表面侧设置有旁路托盘71。旁路托盘71与供送托盘20彼此独立并容纳记录纸张。
如图1和图4所示,在扫描部12的框体16的后表面侧设置有以覆盖开口184(参照图2)的方式向下方延伸的固定部185。固定部185构成旁路托盘71的传送朝向下游侧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可动部186能够相对于固定部185转动地设置在固定部185的上侧。由固定部185和可动部186构成旁路托盘71。
如图4所示,在固定部185的上表面形成有沿着左右方向9延伸的狭缝形状的开口187。在旁路托盘71中形成有从该开口187到达旁路路径182(参照图2)的通路。如图3所示,在固定部185设置有具有支撑面188的支撑部件189。支撑面188向斜下方延伸至旁路路径182(参照图2)。支撑部件189的下端形成对沿着旁路路径182传送的记录纸张进行引导的引导面的一部分。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固定部185中的支撑部件189的下方设置有分离片72。分离片72在上下方向7上位于与开口184大致相同的高度。分离片72的上表面是与在旁路托盘71上支撑的记录纸张的前端抵接的面。在分离片72的上表面,多个齿沿着前后方向8排列并从上表面向上方突出。通过齿整理在旁路托盘71上支撑的多张记录纸张的前端。另外,在图3中,齿被省略。
如图3所示,在支撑部件189的上端侧且支撑面188的上方设置有将供送臂76的转动轴66(参照图6)支撑为能够转动的加强部件183。通过驱动力从未图示的供送用电动机经由驱动传递机构79而传递至被加强部件183支撑的转动轴66,供送辊75转动。
如图4所示,在固定部185的左右方向9的右侧设置有由多个小齿轮构成的驱动传递机构79。驱动力从设置在打印部11的框体14内部的供送用电动机(未图示)传递至驱动传递机构79。转动轴66沿左右方向9延伸,其一端与构成驱动传递机构79的小齿轮啮合。转动轴66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部185的左右方向9的中央为止。
供送臂76可转动地支撑在转动轴66上。即,供送臂76绕转动轴66自由转动。供送辊75可转动地支撑在该供送臂76的转动前端侧。供送臂76从转动轴66朝向支撑部件189的支撑面188向下方延伸。供送臂76被配置在固定部185的左右方向9的中央。关于供送臂76的结构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供送辊75利用未图示的环形带与转动轴66连接。通过环形带将转动轴66的转动传递至供送辊75,供送辊75转动。通过供送辊75在与被支撑面188支撑的记录纸张中最上侧的记录纸张抵接的状态下转动,该最上侧的记录纸张沿着旁路路径182向供送朝向87(参照图6)进行供送。该最上侧的记录纸张的下侧的记录纸张通过分离片72进行整理,在不被最上侧的记录纸张拉拽的情况下被保持在旁路托盘71内。这样一来,由供送辊75、转动轴66和供送臂76构成的供送部被配置在框体14的外侧且支撑面188上方的空间内。关于供送辊75的结构在后面详细地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可动部186以能够相对于固定部185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固定部185的上侧。可动部186能够在图1所示的沿上下方向7立起的立起状态、和图5所示的相对于上下方向7倾斜的倒伏状态之间转动。
立起状态是指用于减少框体14后表面侧的、用于可动部186的空间的状态,是旁路托盘71的未使用状态。立起状态的可动部186的后表面与框体14的后表面大致平行。立起状态的可动部186的转动前端位于转动基端的上方。倒伏状态是指,通过使可动部186朝向框体14的外侧且向斜上方倾斜而使倾斜的支撑面188、193实质上成为一个平面的状态,是旁路托盘71的可使用状态。倒伏状态的可动部186的转动前端与转动基端相比远离框体14的后表面。用户可通过任意地操作来选择将可动部186设为立起状态或倒伏状态。
如图3所示,在可动部186的左右方向9的两端设置有侧壁190、191。侧壁190、191覆盖固定部185的左右方向9的两侧的一部分。在固定部185的左右方向9的右侧设置的驱动传递机构79被可动部186的侧壁190覆盖。
如图3所示,横跨可动部186的侧壁190、191之间设置有支撑部件192。在倒伏状态下,设置在支撑部件192的上表面的支撑面193与支撑面188实质上构成同一个平面。即,在旁路托盘71中,由支撑部件189的支撑面188和支撑部件192的支撑面193所形成的面45(本发明的支撑面的一例)支撑记录纸张。在立起状态下,支撑面193与复合机10的载置面正交,即成为沿着上下方向7和左右方向9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有复合机10的载置面是沿着左右方向9和前后方向8扩张的面。此处,“实质上一个平面(同一个平面)”是指,即使在两个面之间具有微小的台阶,被支撑的记录纸张也不变形或弯曲的平面,即,以利用上述分离片72能够发挥稳定的分离性能的方式来支撑记录纸张的平面。
如图3所示,在支撑部件192上设置有一对侧引导件194。一对侧引导件194沿左右方向9分离而设置,并从支撑面193向上方突出。侧引导件194具有沿着旁路托盘71的传送朝向延伸的引导面195。当支撑面193上的记录纸张被传送时,记录纸张的沿着传送朝向的端缘被引导面195引导。
侧引导件194具有沿着支撑部件192的支撑面193的支撑面196。即,侧引导件194构成引导面195和支撑面196正交的L字形状。虽然支撑面196与支撑面193具有微小的台阶,但是实质上构成同一个平面,并与支撑面188、193一起支撑记录纸张。一对侧引导件194沿着左右方向9分离的距离是可变的。由此,能够利用侧引导件194的引导面195对在支撑面193、196上支撑的各种尺寸的记录纸张的端缘进行引导。
如图6和图9所示,在旁路托盘71的面45(支撑部件189的支撑面188)上设置有两个凹部46。后述按压臂73的另一端50插入到凹部46。两个凹部46在供送朝向87上被设置在相同的位置。而且,两个凹部46在左右方向9上被设置在供送辊75的右侧和左侧。即,两个凹部46以隔着供送辊75的方式设置有一对。
如图6所示,各凹部46具备第一倾斜面47和第二倾斜面48。第一倾斜面47构成各个凹部46的供送朝向87上游侧。第一倾斜面47以随着朝向供送朝向87下游侧而从支撑面188分离的方式倾斜。第一倾斜面47的倾斜角度与后述按压臂73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倾斜角度大致相同。
第二倾斜面48构成各个凹部46的供送朝向87下游侧。第二倾斜面48与第一倾斜面47的供送朝向87下游端连续,以随着朝向供送朝向87下游侧而接近支撑面188的方式倾斜。
另外,凹部46的形状以能够供按压臂73的另一端50插入为条件,并不限定于由上述第一倾斜面47和第二倾斜面48划分的形状。例如,凹部46也能够呈矩形形状地凹陷。
〔供送辊75和供送臂76〕
如图6所示,供送辊75被配置在旁路托盘71的前方。供送辊75能够与支撑部件189的支撑面188抵接。供送辊75的转动轴83沿左右方向9延伸。如图9所示,虽然沿左右方向9隔开间隔而设置有两个供送辊75,但是供送辊75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
供送臂76从一个端部朝向供送朝向87上游侧且沿从旁路托盘71的面45分离的朝向延伸。供送辊75被可转动地支撑在供送臂76的一个端部上。转动轴66插通于在供送臂76的供送朝向87的上游端部、即供送臂76的另一端部设置的孔。由此,供送臂76以转动轴66为中心沿箭头67、68的方向转动。即,供送臂76能够以另一端部为转动轴来转动。其结果是,供送辊75能够相对于支撑部件189的支撑面188或在该支撑面188上支撑的记录纸张抵接和分离。另外,转动轴66如上所述的那样可转动地支撑于加强部件183。
供送臂76和转动轴66由扭簧(未图示)连接。由此,通过扭簧沿箭头67的朝向对供送臂76施力。另外,沿箭头67的朝向对供送臂76施力的结构并不限于基于扭簧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供送臂76的前方配置一端与供送臂76连接且另一端与打印部11的框架连接的螺旋弹簧。而且,也可以是,通过螺旋弹簧沿箭头67的朝向对供送臂76施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送臂76能够通过从连接分离机构赋予驱动力而转动。此处,关于连接分离机构的结构,只要能使供送臂76沿箭头67、68的朝向转动,也可以采用公知的结构。在执行在旁路托盘71上支撑的记录纸张的供送时,连接分离机构以供送辊75与被面45支撑的记录纸张抵接的方式使供送臂76沿箭头67的朝向转动。另一方面,在不执行在旁路托盘71上支撑的记录纸张的供送时,连接分离机构以供送辊75从支撑部件189的支撑面188分离的方式使供送臂76沿箭头68的朝向转动。另外,在图6~图13中,供送辊75通过连接分离机构而从支撑面188分离。
〔按压臂73〕
如图6所示,与供送臂76相同地,按压臂73从一端49朝向供送朝向87下游侧且沿接近支撑部件189的支撑面188的朝向延伸。即,按压臂73的一端49与另一端50相比靠近供送朝向87的上游侧且远离面45。转动轴66插通于在按压臂73的供送朝向87上游端侧即一端49侧所设置的孔51。由此,与供送臂76相同地,按压臂73以转动轴66为中心沿箭头67、68的方向转动。即,按压臂73能够以一端49侧为转动轴且以另一端50侧作为前端侧而转动。其结果是,按压臂73的前端侧能够相对于支撑面188或在支撑面188上支撑的记录纸张抵接和分离。
如上所述,转动轴66插通于供送臂76和按压臂73。因此,供送臂76和按压臂73的转动轴的中心相同。而且,供送臂76和按压臂73能彼此独立地转动。
如图6所示,按压臂73的另一端50以在从左侧或右侧(与纸面垂直的方向)观察时朝向供送朝向87下游侧凸出的方式弯曲。
按压臂73的数量与被设置在支撑部件189的支撑面188上的凹部46的数量相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一对按压臂73。在供送辊75的左方和右方各设置有一个按压臂73。两个按压臂73各自与两个凹部46各自对应。如图9所示,按压臂73在与供送朝向87正交且沿着支撑面88的左右方向9上隔着供送辊75而配置。
如图9所示,左右方向9上的、按压臂73的另一端50侧的宽度比对应的凹部46的宽度短。由此,如图6所示,按压臂73的另一端50能够进入凹部46。此时的按压臂73的位置、即图6所示的状态下按压臂73的位置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位置。另一方面,如图8所示,通过按压臂73从第一位置沿箭头68的朝向转动,按压臂73的另一端50能够从凹部46退避。此时的按压臂73的位置、即图8所示的状态下按压臂73的位置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位置。如上所述,按压臂73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转动。
如图6所示,当按压臂73位于第一位置时,按压臂73的供送朝向87上游侧的面中的未进入到凹部46内的部分即面53(本发明的引导面的一例)位于比供送辊75靠近供送朝向87上游侧的位置。
如图8所示,当按压臂73位于第二位置时,按压臂73的另一端50位于比供送辊75靠近供送朝向87下游侧的位置。
按压臂73和转动轴66由扭簧52连接。由此,通过扭簧52对按压臂73沿箭头67的朝向施力,即向第一位置侧施力。另外,沿箭头67的朝向对按压臂73施力的结构并不限于基于扭簧52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按压臂73的前方配置有一端与按压臂73连接且另一端与打印部11的框架连接的螺旋弹簧。而且,也可以是,通过螺旋弹簧沿箭头67的朝向对按压臂73施力。
〔片材传感器54〕
如图9所示,在旁路托盘71的左方设置有片材传感器54。片材传感器54具备:延伸部55,从左侧的按压臂73向左方延伸;检测件56,从延伸部55的左端部向与按压臂73相同的方向突出;以及光学传感器35,具有发光元件57和接收从该发光元件57发出的光的感光元件58。
当左侧的按压臂73转动时,检测件56以延伸部55为中心与左侧的按压臂73一体地转动。
当按压臂73位于第一位置时,如图9所示,检测件56的突出前端进入到光学传感器35的发光元件57和感光元件58之间,即进入到光学传感器35的从发光元件57到感光元件58的光路中。由此,通过该光路的光被隔断。此时,从光学传感器35向控制复合机10的动作的控制部(未图示)输出低电平信号。另一方面,当按压臂73位于第二位置时,检测件56的突出前端从上述光路中退避。由此,光通过上述光路。此时,从光学传感器35向上述控制部输出高电平信号。如上所述,片材传感器54能够通过检测出检测件56是否位于上述光路中来使控制部检测按压臂73的位置(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另外,检测件56的突出方向也可以是与按压臂73不同的方向。而且,检测件56的突出前端也可以与上述相反地,当按压臂73位于第二位置时进入上述光路,当按压臂73位于第一位置时从上述光路退避。
而且,片材传感器54也可以设置在按压臂73的右方。此时,延伸部55从右侧的按压臂73向右方延伸。
〔供送装置70的动作〕
以下,说明记录纸张支撑于旁路托盘71的过程中的传送装置70的动作。对供送装置70中的按压臂73的动作特别详细地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记录纸张未支撑在旁路托盘71的面45上的状态下,按压臂73利用扭簧52的作用力而位于第一位置。此时,按压臂73的另一端50进入到凹部46内。而且,按压臂73的另一端50侧与构成凹部46的第一倾斜面47抵接。
在该状态下,当复合机10的用户等从开口187(参照图4)向供送朝向87插入记录纸张S时,如图10所示,该记录纸张S的插入前端与第一位置的按压臂73的面53抵接。
在图10的状态下,当用户等向供送朝向87进一步插入记录纸张S时,按压臂73通过被记录纸张S按压,克服扭簧52的作用力而沿箭头68的朝向转动。即,按压臂73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由此,按压臂73的另一端侧50侧从第一倾斜面47分离。
另一方面,由用户等向供送朝向87进一步插入的记录纸张S向上按压按压臂73,并且沿着按压臂73的面53向供送朝向87下游侧被引导。由此,记录纸张S的插入前端沿着面53向按压臂73的另一端50移动。其结果是,如图11所示,记录纸张S的插入前端被引导至供送辊75和支撑部件189的支撑面188之间。
另外,在图11所示的状态时,如上述那样,供送臂76通过连接分离机构而沿箭头68的朝向转动,供送辊75从支撑面188分离,因此记录纸张S的插入前端能够在不与供送辊75接触的情况下通过供送辊75和支撑面188之间。
在图11的状态下,当用户等向供送朝向87进一步插入记录纸张S时,记录纸张S的插入前端经过按压臂73的另一端50。由此,按压臂73从凹部46退避而到达第二位置。此后,如图12所示,记录纸张S的插入前端与分离片72抵接。此时,在比供送辊75靠近分离片72的位置上,通过按压臂73朝向支撑部件189的支撑面188按压记录纸张S。
在图12的状态下,当通过用户操作被设置在复合机10上的操作部(未图示)而指示针对记录纸张S的图像记录时,控制部控制连接分离机构,使供送臂76沿箭头67的朝向转动。由此,供送辊75与在旁路托盘71的面45上支撑的记录纸张S抵接。而且,控制部控制供送用电动机,经由动力传递机构79将驱动力赋予供送辊75。由此,供送辊75转动,记录纸张S沿供送朝向87被供送。其结果是,记录纸张S经由旁路路径182进入到直线路径65B。而且,记录纸张S利用记录部24进行图像记录,并通过第二传送辊对180向排出托盘21上排出。
〔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记录纸张未支撑于旁路托盘71的面45的状态下,按压臂73利用扭簧52的作用力而位于第一位置。在该状态下,在使一张或多张记录纸张从供送朝向87下游侧进入供送装置70而支撑于面45的情况下,该记录纸张首先与按压臂73的面53抵接。即,该记录纸张首先不与供送辊75抵接。此处,由于供送辊75大多由橡胶构成辊面,因此与该辊面接触的记录纸张容易折曲。即,在本结构中,由于该记录纸张首先不与供送辊75抵接,因此能够降低进入到供送装置70的记录纸张折曲的可能性。
接下来,进入到供送装置70中的记录纸张沿着按压臂73的面53被引导至供送朝向87下游侧。此时,按压臂73通过被记录纸张按压,克服扭簧52的作用力而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由此,能够将记录纸张引导至供送辊75和支撑部件189的支撑面188之间。
而且,第二位置的按压臂73的另一端50位于比供送辊75靠近供送朝向87下游侧的位置。即,被按压臂73引导并通过供送辊75和支撑面188之间的记录纸张处于被按压臂73的另一端50按压的状态。即,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比供送辊75靠近供送朝向87下游侧按压记录纸张。由此,与记录纸张仅被供送辊75按压的状态相比,能够降低记录纸张重复供送的可能性。
而且,假设在按压臂73仅被设置在供送辊75的右方或左方中的一方的情况下,由于仅在左右方向9中的供送辊75的一侧施加压力而在另一侧不施加压力,记录纸张容易倾斜行进,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记录纸张在供送辊75的两侧都被按压臂73按压,因此能够降低上述这种记录纸张的倾斜行进的可能性。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记录纸张未支撑在旁路托盘71上的状态下,按压臂73利用扭簧52的作用力而位于第一位置。而且,在记录纸张支撑于旁路托盘71的状态下,按压臂73通过被记录纸张按压而位于第二位置。即,片材传感器54能够根据按压臂73的位置检测在旁路托盘71中是否支撑有记录纸张。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能够将按压臂73作为在片材传感器54中用于检测是否支撑片材的检测件56,因此在供送装置70中无需设置用于检测记录纸张的专用检测件。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供送臂76和按压臂73的转动轴的中心相同,无需分别设置供送臂76和按压臂73的转动轴。因此,能够简化供送臂76和按压臂73的结构。
而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按压臂73的另一端50弯曲,因此能够降低进入到供送装置70内的记录纸张在比按压臂73靠近供送朝向87下游侧脱出时、与按压臂73的另一端50抵接而弯曲的可能性。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送臂76和按压臂73的转动轴的中心相同,但是,如图13所示,按压臂73的转动轴也可以配置在比供送臂76的转动轴靠近供送朝向87上游侧的位置。
根据图13所示的结构,按压臂73的转动轴相对于供送臂76的转动轴越是靠近供送朝向87上游侧,则越能够使进入供送装置70的记录纸张尽早与按压臂73的面53抵接。而且,能够缓和按压臂73相对于旁路托盘71的面45的倾斜角度。因此,能够容易地沿着面53对记录纸张引导。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凹部46的数量是两个,但是凹部46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例如,也可以是,在旁路托盘71的面45中的供送辊75的右侧设置一个凹部46。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压臂73的数量是两个,但是按压臂73的数量并不限于两个。例如,在设置一个凹部46的情况下,与一个凹部46对应而设置一个按压臂73。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送装置70是对在旁路托盘71上支撑的记录纸张进行供送的装置,但是供送装置70也可以是用于对在供送托盘20上支撑的记录纸张进行供送的装置。即,也可以是,供送装置70具备供送托盘20、供送部15、按压臂73和片材传感器54。在该情况下,凹部46被设置在供送托盘20的支撑面上。而且,按压臂73在供送托盘20的上方与凹部46相对设置。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供送装置70被设置在打印部11中,但是具备供送装置70的装置并不限于打印部11。例如,供送装置70也可以设置在扫描部12内。在该情况下,供送装置70向扫描器12的内部供送通过扫描器12读取图像的纸张。

Claims (6)

1.一种供送装置,具备:
支撑部,具有支撑片材的支撑面;
供送辊,沿供送朝向供送在所述支撑面上支撑的片材;
供送臂,所述供送辊能够转动地支撑在该供送臂的一个端部,所述供送臂能够将另一个端部作为转动轴而转动;
插入部,设置在所述支撑面上;
抵接臂,该抵接臂的一端与另一端相比靠近所述供送朝向上游侧且远离所述支撑面,能够以一端侧作为转动轴且以另一端侧作为前端侧而转动,并被支撑为在前端进入所述插入部中的第一位置和前端从所述插入部退出的第二位置转动;以及
施力部件,向所述第一位置侧对所述抵接臂施力,
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抵接臂中,作为未进入所述插入部的部分且与所述支撑面相对的引导面位于比所述供送辊靠近所述供送朝向上游侧的位置,
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抵接臂的前端在所述供送朝向上的所述供送辊的下游侧与在所述支撑面上支撑的片材的上表面抵接,
在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抵接臂中,进入到所述支撑面上的片材的前端在与所述供送辊抵接之前与未进入到所述插入部的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送装置,
具备检测部,该检测部对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中的任一个位置的所述抵接臂进行检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送装置,
所述抵接臂的转动轴配置在比所述供送辊的旋转轴靠所述供送朝向上游侧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送装置,
所述抵接臂的另一端朝向所述供送朝向下游侧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送装置,
所述抵接臂设置有一对,在与所述供送朝向正交且沿着所述支撑面的方向上隔着所述供送辊而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供送装置,
具备记录部,该记录部在通过所述供送辊供送的片材上记录图像。
CN201710532522.XA 2013-12-11 2014-09-25 供送装置 Active CN1072536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55911 2013-12-11
JP2013255911A JP6060885B2 (ja) 2013-12-11 2013-12-11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CN201410497812.1A CN104709739B (zh) 2013-12-11 2014-09-25 供送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7812.1A Division CN104709739B (zh) 2013-12-11 2014-09-25 供送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3624A CN107253624A (zh) 2017-10-17
CN107253624B true CN107253624B (zh) 2019-11-05

Family

ID=5327043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7812.1A Active CN104709739B (zh) 2013-12-11 2014-09-25 供送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
CN201710532522.XA Active CN107253624B (zh) 2013-12-11 2014-09-25 供送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7812.1A Active CN104709739B (zh) 2013-12-11 2014-09-25 供送装置及图像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637334B2 (zh)
JP (1) JP6060885B2 (zh)
CN (2) CN1047097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60885B2 (ja) 2013-12-11 2017-01-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176173B2 (ja) * 2014-03-31 2017-08-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WO2018165169A1 (en) 2017-03-07 2018-09-13 Kodak Alaris Inc. Document scanner with automated document alignment system
CN109703996B (zh) * 2017-10-26 2020-10-09 无锡华润安盛科技有限公司 料盘上料异常检测的安装结构、检测装置和料盘传送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9465A (en) * 1988-12-28 1993-05-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CN1254865A (zh) * 1998-10-14 2000-05-31 佳能株式会社 送纸装置、具有该送纸装置的成像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CN1364726A (zh) * 2001-01-12 2002-08-21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文件喂入装置的纸张拾取机构
US7857303B2 (en) * 2005-12-26 2010-12-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442561A (zh) * 2010-10-05 2012-05-09 株式会社理光 输纸装置和包括该输纸装置的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40524A (en) * 1969-06-30 1972-02-08 Bell & Howell Co Sheet-separating apparatus
JPS6127841A (ja) 1984-07-17 1986-02-07 Seiko Epson Corp 自動給紙装置
JP2614296B2 (ja) * 1988-12-29 1997-05-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自動供給装置
JP2856935B2 (ja) 1991-04-19 1999-02-10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JPH04358668A (ja) 1991-06-06 1992-12-11 Toshiba Corp 紙葉類搬送装置
JP3290796B2 (ja) 1994-01-28 2002-06-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原稿読取装置
JP3190247B2 (ja) * 1996-03-13 2001-07-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材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483233B2 (ja) 1996-05-13 2004-0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用紙搬送装置
JP3595689B2 (ja) 1998-08-04 2004-12-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354584B1 (en) 1998-10-14 2002-03-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1199578A (ja) * 2000-01-19 2001-07-24 Canon Inc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375183B1 (en) 1999-04-08 2002-04-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with inclined separation plan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ame
JP4477652B2 (ja) 1999-05-21 2010-06-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具備した画像読取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080759A (ja) 1999-09-17 2001-03-27 Matsushita Graph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記録装置
JP2001106346A (ja) 1999-10-08 2001-04-17 Canon Inc シート供給装置とこの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TW477748B (en) 2000-02-18 2002-03-01 Acer Peripherals Inc Feeding paper system having taking paper and distributing paper mechanism
JP4392983B2 (ja) 2000-12-06 2010-01-06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KR100362389B1 (ko) 2000-12-29 2002-11-2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기의 용지 픽업장치
JP2002226086A (ja) 2001-01-31 2002-08-14 Brother Ind Ltd シート検出装置、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6804474B2 (en) 2001-07-24 2004-10-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740442B2 (ja) 2001-07-24 2006-02-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693044B2 (ja) 2002-07-18 2005-09-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
KR100428548B1 (ko) 2002-08-07 2004-04-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스윙기어를 이용한 용지이송기구 및 제어방법
JP3984564B2 (ja) * 2003-05-30 2007-10-03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用紙搬送装置
JP3807625B2 (ja) 2004-04-28 2006-08-09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熱転写プリンタ
JP3885806B2 (ja) 2004-04-28 2007-02-28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熱転写プリンタ
TWI251542B (en) * 2005-06-14 2006-03-21 Benq Corp Printer with pick wheel protection mechanism
JP2008213959A (ja) 2007-02-28 2008-09-18 Brother Ind Ltd シート供給装置、及び該シート供給装置を具備する画像記録装置
US7549622B2 (en) 2007-04-27 2009-06-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Document feeder and method of preventing skew in a document feeder
JP4877125B2 (ja) * 2007-07-24 2012-02-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
JP4985424B2 (ja) 2008-01-24 2012-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給送装置、記録装置
JP4521455B2 (ja) * 2008-07-04 2010-08-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322708B2 (en) 2009-05-22 2012-12-04 Kinpo Electronics, Inc. Paper stopper mechanism for paper-feeding apparatus
JP5229266B2 (ja) 2010-04-28 2013-07-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及び記録機器
JP2011236054A (ja) 2010-05-07 2011-11-24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給紙方法
TWI381949B (zh) 2010-06-18 2013-01-1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自動饋紙裝置
US8052139B1 (en) * 2010-09-03 2011-11-08 Foxlink Image Technology Co., Ltd. Document feeding mechanism having stopper means
JP2012218938A (ja) 2011-04-14 2012-11-12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原稿給紙装置
JP5917876B2 (ja) * 2011-10-07 2016-05-1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シート収納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8644782B2 (en) 2011-11-14 2014-02-04 Apple Inc. Agile clocking with receiver PLL management
JP6060885B2 (ja) 2013-12-11 2017-01-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146299B2 (ja) 2013-12-27 2017-06-14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6176173B2 (ja) 2014-03-31 2017-08-0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9465A (en) * 1988-12-28 1993-05-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CN1254865A (zh) * 1998-10-14 2000-05-31 佳能株式会社 送纸装置、具有该送纸装置的成像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
CN1364726A (zh) * 2001-01-12 2002-08-21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文件喂入装置的纸张拾取机构
US7857303B2 (en) * 2005-12-26 2010-12-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fee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442561A (zh) * 2010-10-05 2012-05-09 株式会社理光 输纸装置和包括该输纸装置的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3624A (zh) 2017-10-17
US10882707B2 (en) 2021-01-05
JP2015113194A (ja) 2015-06-22
CN104709739B (zh) 2017-07-28
US9637334B2 (en) 2017-05-02
US20170217700A1 (en) 2017-08-03
JP6060885B2 (ja) 2017-01-18
CN104709739A (zh) 2015-06-17
US20150158684A1 (en) 2015-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3624B (zh) 供送装置
CN104070844B (zh) 片材输送设备和图像记录设备
US8958136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8474809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8840112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5796506B2 (ja) 原稿読取装置
JP6119587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06395440B (zh) 进给装置以及包括进给装置的成像系统
US8955844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US20140061992A1 (en) Sheet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JP7375436B2 (ja) 記録装置
JPH069064A (ja) シートサイズ検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71791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6488558B2 (ja)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291976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CN104943409A (zh) 输送装置
JP2018165220A (ja)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17048058A (ja) 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136905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5783713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50033A (ja) 画像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