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0644A - 管接头 - Google Patents

管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0644A
CN107250644A CN201680010546.2A CN201680010546A CN107250644A CN 107250644 A CN107250644 A CN 107250644A CN 201680010546 A CN201680010546 A CN 201680010546A CN 107250644 A CN107250644 A CN 1072506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wed
retainer
pipe joint
adapter body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054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50644B (zh
Inventor
伊林诚
吉田善纪
德多加志
猪谷崇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meiliche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506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06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506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06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24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with parts screwed directly on or into the ho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26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ses of met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5/00Constructive types of pipe joi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16L13/00 - F16L23/00 ; Details of pipe joi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electrically conducting or insulating means
    • F16L25/0036Joints for corrugated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22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with means not mentioned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gripping the hose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parts
    • F16L33/227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with means not mentioned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for gripping the hose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parts the hose being introduced into or onto the connecting member and automatically lock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ts That Cut Off Fluids, And Hose Joints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管接头包括:中空的接头主体;螺母,被拧入到接头主体;密封构件,装配在接头主体的内部;以及保持器,配置在接头主体与所述螺母之间,并具有爪部和保持器卡止部,在连结状态下,爪部卡合于金属挠性管的谷部,在连结状态下,保持器卡止部卡止在接头主体内。

Description

管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对使城市燃气等流体流动的金属挠性管连接的管接头。
背景技术
城市燃气等的配管广泛地使用对外形形成为折皱状的金属管施加了软质氯乙烯等的树脂包覆而得到的金属挠性管。在将金属挠性管在屋内进行配管的情况下,例如燃气炉等燃气设备与金属挠性管经由金属挠性管用的管接头来连接。金属挠性管用的管接头存在如下的(1)、(2)所示的两个方式。
(1)螺纹连接方式:具备螺母、接头主体和防脱构件并通过拧入螺母和接头主体而将金属挠性管与管接头连结的管接头
(2)单触连接方式:仅通过向管接头插入金属挠性管而将金属挠性管与管接头连结的管接头
螺纹连接方式的管接头存在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结构、图5所示的结构。图5所示的管接头1A具备中空的接头主体2A、被拧入接头主体2A的端部的螺母3A、以供金属挠性管P的端部抵碰的方式装配于接头主体2A的密封构件4A以及装配在接头主体2A与螺母3A之间的保持器6A。通过将螺母3A拧入接头主体2A而使保持器6A的直径缩小,保持器6A所具有的爪部容纳于金属挠性管P的谷部,通过保持器6A的端面将挠性管P的前端按压于密封构件4A而将管接头1A与金属挠性管P连结。该类型的管接头由于部件个数较少且结构简单,因此价格低廉。另一方面,与螺纹连接方式的管接头相比,单触连接方式的管接头由于部件个数增多,因此价格高,但是仅通过将金属挠性管插入到管接头的作业就能够将金属挠性管与管接头连接,施工性非常优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512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图5所示的螺纹连接方式的管接头如上所述地通过将螺母拧入到接头主体而与金属挠性管连结,但是,如果拧松螺母,则利用保持器进行的防脱被解除而能够容易地解除金属挠性管的连结。换言之,无论是谁都能够通过简单的操作而容易地解除金属挠性管与管接头的连结,因此在维持燃气配管的安全方面可能会造成问题。因此,期望一种在完成金属挠性管的连结之后无法容易地解除连结的管接头。
本发明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接头,在螺纹连接方式的管接头中,在完成金属挠性管与管接头的连结之后无法容易地解除连结的状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管接头能够以如下的方式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与金属挠性管连结的管接头。该管接头包括:中空的接头主体;螺母,被拧入到所述接头主体;密封构件,装配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部;以及保持器,配置在所述接头主体与所述螺母之间,并具有爪部和保持器卡止部,在通过将所述螺母进一步拧入到所述接头主体而将所述管接头与所述金属挠性管连结的连结状态下,所述爪部卡合于所述金属挠性管的谷部,在所述连结状态下,所述保持器卡止部卡止在所述接头主体内。
根据该方式的管接头,保持器具有在连结状态下卡止在接头主体内的保持器卡止部,因此在连结状态下能够将保持器与接头主体卡止,与以往的管接头相比更切实地连结。而且,一旦完成金属挠性管与管接头的连结,则保持器卡止部卡止在接头主体内,因此,即使万一螺母松弛,也能够维持保持器与接头主体的卡止,金属挠性管与管接头的连结不会解除。“金属挠性管的谷部”是指在金属挠性管中与外径最大的部分(山部)连续且外径比山部小的部分整体。而且,“与谷部卡合”是指与上述的谷部卡合。
在上述方式的管接头中,也可以是,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周面形成有卡止槽部,所述保持器卡止部构成为在所述连结状态下卡止于所述卡止槽部的凸状部。
根据该方式的管接头,在连结状态下,形成在保持器的外表面的凸状部即保持器卡止部卡止于在接头主体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卡止槽部,从而保持器固定于接头主体而切实地维持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状态。另外,凸状部可以在整周上形成在保持器的外表面,也可以沿着保持器的外表面的圆周方向形成多个。
在上述方式的管接头中,也可以是,所述保持器卡止部在所述连结状态下卡止于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卡止槽部,所述保持器具有与所述接头主体共同的中心轴线,并具有环状的外观形状,所述环状的外观形状构成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的整周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保持器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前端部位于沿着所述螺母被拧入到所述接头主体时的拧入方向的前端侧,并具有所述爪部和所述保持器卡止部,所述后端部位于沿着所述拧入方向的后端侧,在所述保持器中,沿所述拧入方向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后端部之间且在外周面侧,在所述整周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以与所述拧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为深度方向的槽。
根据该方式的管接头,在保持器中,沿拧入方向在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且在外周面侧,在整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以与拧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为深度方向的槽,因此与未形成槽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的刚性。因此,即使在为了抑制金属挠性管从管接头脱出而进一步缩小爪部的内径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金属挠性管向管接头插入时的阻力。因此,能够抑制金属挠性管与管接头的连结被解除的情况,并且提高金属挠性管向管接头的插入性。
在上述方式的管接头中,也可以是,所述保持器卡止部在所述连结状态下卡止于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卡止槽部,所述保持器具有与所述接头主体共同的中心轴线,并具有环状的外观形状,所述环状的外观形状构成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的整周中的至少一部分,所述保持器具有前端部、后端部和连结部,所述前端部位于沿着所述螺母被拧入到所述接头主体时的拧入方向的前端侧,并具有所述爪部和所述保持器卡止部,所述后端部位于沿着所述拧入方向的后端侧,所述连结部沿所述拧入方向配置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后端部之间,并将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后端部连结,从所述中心轴线至所述前端部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比从所述中心轴线至所述后端部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长,在所述连结部中的沿着所述拧入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中心轴线至所述连结部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比从所述中心轴线至所述后端部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短。
根据该方式的管接头,在连结部中的沿着拧入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从中心轴线至连结部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比从中心轴线至后端部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短,因此与上述距离为从中心轴线至后端部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以上的情况相比,厚度减小(变薄),能够降低连结部的刚性。
在上述方式的管接头中,也可以是,所述连结部的沿着与所述拧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厚度沿着所述拧入方向形成为一致,所述连结部的内径随着沿所述拧入方向朝向前端侧而缩小。
根据该方式的管接头,连结部的沿着正交方向上的厚度沿着拧入方向形成为一致,因此能够抑制在金属挠性管与管接头连结时应力集中于连结部的特定的部位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保持器的损伤。而且,能够使连结部的正交方向的厚度形成为一致的、在能够加工的范围内最薄的厚度,能够使连结部的刚性在能够加工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
在上述方式的管接头中,也可以是,所述连结部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厚度与所述后端部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厚度一致。
根据该方式的管接头,连结部的正交方向上的厚度与后端部的正交方向上的厚度一致,因此在从后端部至连结部的范围内能够抑制在金属挠性管与管接头连结时应力集中于特定的部位,即,能够抑制在金属挠性管与管接头连结时应力集中于正交方向上的厚度比其他部分小的部位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保持器的损伤。
在上述方式的管接头中,也可以是,所述连结部的沿着所述拧入方向的前端与所述前端部中的沿着所述正交方向接近所述中心轴线的一侧的端部相连。
根据该方式的管接头,连结部的沿着拧入方向的前端与前端部中的沿着正交方向接近中心轴线的一侧的端部相连,因此,相比于连结部的沿着拧入方向的前端与前端部中的与沿着正交方向接近中心轴线的一侧的端部不同的部分相连的结构,在保持器中能够进一步增大沿拧入方向形成在前端部与后端部之间的槽的大小(容积)。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保持器的刚性。
在上述方式的管接头中,也可以是,所述保持器与所述螺母在所述螺母被进一步拧入到所述接头主体之前彼此组装而一体化。
根据该方式的管接头,保持器与螺母在向接头主体拧入螺母之前彼此组装而一体化,因此在向接头主体拧入螺母时使螺母的姿势变化等情况下能够抑制保持器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减轻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作业所花费的劳力和时间,并且能够缩短作业时间。此外,保持器与螺母在向接头主体拧入螺母之前彼此组装而一体化,因此能够抑制向接头主体拧入螺母时忘记装配保持器的情况及发生保持器的组装错误的请。
在上述方式的管接头中,也可以是,所述接头主体具有主体卡止部,所述螺母具有螺母卡止部,所述主体卡止部与所述螺母卡止部在所述连结状态下彼此卡止。
根据该方式的管接头,接头主体和螺母分别具有在连结状态下彼此卡止的主体卡止部和螺母卡止部,因此在连结状态下彼此卡止而牢固地固定。由此,螺母难以从接头主体松弛,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金属挠性管与管接头的连结被解除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向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插入金属挠性管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3A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步骤的剖视图。
图3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步骤的剖视图。
图3C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步骤的剖视图。
图3D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步骤的剖视图。
图3E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步骤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管接头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以往的管接头的剖视图。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所使用的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步骤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步骤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步骤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步骤的剖视图。
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所使用的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持器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步骤的剖视图。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步骤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步骤的剖视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步骤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
图1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步骤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步骤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步骤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A.第一实施方式:
A1.管接头的结构:
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结构及作用。本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与金属挠性管P连结而使用。如图1所示,管接头1包括:中空的接头主体2;螺母3,拧入到接头主体2;密封构件4,装配于接头主体内部,将金属挠性管P和接头主体2密封;耐火填料5以及保持器6,在管接头1与金属挠性管P连结的状态(以下,称为“连结状态”)下保持金属挠性管P。另外,图1所示的状态是连结状态之前的状态,换言之,是接头主体2与螺母3临时组装的状态。从图1所示的临时组装的状态开始,将螺母3进一步拧入接头主体2而成为连结状态。上述的接头主体2、螺母3、密封构件4、耐火填料5均是具有共同的中心轴线的筒状或环状的外观形状。而且,在管接头1与金属挠性管P连结的状态下,上述中心轴线也与金属挠性管P的中心轴线相同。
分别说明各部分的详细构成。接头主体2是在内部具有供流体流动的流路21的中空的构件。外周部形成有用于向设备等进行螺纹接合的外螺纹部2a、将拧入用的工具卡挂的工具卡挂部2b、圆筒部2c。另一方面,内周部从外螺纹部2a侧起依次形成有流路21、容纳各构件的大径部22。在大径部22形成有槽部23,该槽部23呈环状地刻入于被连结的金属挠性管P的端部所抵碰的底部。大径部22的内表面以内径从里侧呈台阶状地扩大的方式形成,在大径部22的里侧的台阶部形成有环状的卡止槽部24。而且,在接头主体2的内周朝向端部形成有内螺纹部25,在更靠端部侧形成有由呈环状地刻入的槽构成的主体卡止部26。
螺母3是供连结的挠性管P插入的中空的构件,拧入于接头主体而使用。在下文中,将螺母3的拧入方向即图1的从左向右的方向(从螺母3朝向接头主体2的方向)简称为“拧入方向”。在螺母3的拧入方向的端部形成有与中心轴线垂直的端面31和从端面31朝向主体侧而直径扩大的锥面32。在螺母3的外周从拧入方向的端部依次形成有外螺纹部33、台阶部34、工具卡挂部35。在台阶部34形成有以朝向拧入方向变得尖细的方式设置的凸状的螺母卡止部36。而且,在外螺纹部33与工具卡挂部35之间具有通过例如红色的涂料等实施了着色的指示部37。螺母3通过将外螺纹部33拧入接头主体2的内螺纹部25而组装。
密封构件4是由弹性构件构成的环状的板状的构件,嵌入并装配在接头主体2的槽部23内。密封构件4由具有弹性的材料(例如丁腈橡胶(NBR)等橡胶材料等)形成。
耐火填料5是截面为圆形的环状的构件,装配于接头主体2的卡止槽部24。耐火填料5由在因火灾等而达到高温时体积膨胀的材料(例如混合有膨胀石墨的丁腈橡胶(NBR))形成。
如图2所示,保持器6是圆周方向的一部分被切除的环状的构件。如图1所示,内表面形成有直径比金属挠性管P的外径大的直线部61和从直线部61朝向前端部而直径缩小的锥部62。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是指沿着螺母3的拧入方向即图1的从左向右的方向(从螺母3朝向接头主体2的方向)的前端。而且,前端部是指位于前端及其附近的部分。在保持器6的拧入方向的内径侧端部形成有爪部63,在连结状态下爪部63与金属挠性管P的谷部卡合。上述的“金属挠性管P的谷部”是指在金属挠性管P中与外径最大的部分(山部)连续且外径比山部小的部分整体。而且,“与谷部卡合”是指与上述的谷部卡合。在保持器6的外周部中拧入方向的前端部形成有环状的凸状部64。凸状部64的拧入方向侧形成为随着沿拧入方向朝向前端而变得尖细的锥状,在凸状部64的与锥形部分相反的一侧的部分形成有与径向垂直的台阶部。如图1所示,保持器6装配于接头主体2的大径部22。上述的凸状部64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保持器卡止部。
接下来,参照图3A~图3E,说明向管接头1连结金属挠性管P的步骤。
(1)管接头的准备
如图3A所示,准备组装有各构件的管接头1,向对金属挠性管P进行配管的部位(例如,未图示的燃气炉等燃气设备)安装。在本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情况下,向形成于燃气设备的内螺纹拧入接头主体2的外螺纹部2a来进行固定。
(2)金属挠性管的插入(金属挠性管的临时连结)
如图3B所示,将金属挠性管P在沿着螺母3的拧入方向的方向上从固定于燃气设备的管接头1的螺母3侧的外部插入到管接头1内。被插入的金属挠性管首先通过螺母3的内部,接下来前端的一个山部与保持器6的锥部62接触。当进一步压入金属挠性管P时,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的一个山部将保持器6的爪部63弹性地压开而越过爪部63。然后,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插入直到与接头主体2的底部抵碰为止。此时,通过感受前端的一个山部越过爪部63时的声音和手感,能够知晓金属挠性管P插入至管接头1内的所希望的临时连结位置的情况。而且,金属挠性管P由人手动插入,因此,为了使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的一个山部越过爪部63所需的插入力优选为50N~100N左右,为了满足该插入力的条件而通过实验等来适当地确定保持器6的爪部63的内径、锥部62的角度。在该阶段下,作业者为了确认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侧的山(上述的情况下为一个山部)越过爪部63而金属挠性管P以不会简单地从管接头1脱落的方式被插入的情况,也可以执行将金属挠性管P向与插入方向(拧入方向)相反的方向拉拽的作业(以下,称为“拉拽确认作业”)。
(3)金属挠性管的连结
在金属挠性管P被临时连结之后,将螺母3相对于接头主体2拧入而将金属挠性管P与接头连结。首先,如图3C所示,将螺母3拧入直到锥面32与保持器6接触为止。当进一步拧入螺母3时,如图3D所示,保持器6沿锥面32变形而直径缩小,爪部63与金属挠性管P的从前端起的第一个谷部卡合。进而,如图3E所示,将螺母3拧入直到与接头主体2的端面接触为止时,保持器6由螺母3的端面31朝向接头主体里侧压入。此时,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的一个山部由保持器6的行进方向侧的端面朝向密封构件4按压而被压扁。而且,如B部放大图所示,保持器6的形成于端部外周的凸状部64卡止于接头主体2的卡止槽部24。在保持器6卡止于卡止槽部24的状态下,即使螺母3从接头主体2脱出也能维持,因此一旦完成金属挠性管P的连结,就无法简单地解除金属挠性管P与管接头1的连结。
另外,如A部放大图所示,将螺母3拧入直到与接头主体2的端部接触为止而完成金属挠性管P的连结时,螺母3的螺母卡止部36与接头主体2的主体卡止部26彼此卡挂而卡止。由此,在完成金属挠性管P的连结之后,螺母3与接头主体2不会简单地分解。这样,通过设置保持器6与接头主体2的卡止构造和螺母3与接头主体2的卡止构造这两方,能够进一步降低在金属挠性管的连结之后发生连结被解除的情况的风险。
另外,在螺母3拧入直到与接头主体2的端部接触为止而完成金属挠性管P的连结时,螺母3的指示部37完全进入到接头主体2的内部而无法从管接头1的外部观察到。作业者能够通过确认完全无法观察到指示部37而确认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完成。除了在拧入时进入到接头主体内的螺母的外表面的涂料之外,指示部37也可以是图4所示的方式。
A2.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4所示的管接头1’在被拧入时进入到接头主体内的螺母3’的外周部装配有O形环37’。O形环37’的颜色设定为容易从外部确认的颜色(例如红色等)。在通过管接头1’将金属挠性管P连结的情况下,当将螺母3’拧入直到与接头主体2’抵碰为止时,O形环37’进入到接头主体2’的内部而无法从接头主体2’的外部观察到。因此,作业者能够通过确认是否能从接头外部观察到O形环37’而确认金属挠性管的连结的完成。
B.第二实施方式:
B1.保持器的结构:
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所使用的保持器160的立体图。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60的剖视图。在图7中,示出保持器160的包含中心轴线CX1的上半部分的剖面。另外,保持器160的中心轴线CX1与拧入方向DI平行。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在使用保持器160以代替保持器6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不同。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中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保持器160具备:前端部166,位于拧入方向DI的前端;后端部161,位于拧入方向DI的后端;以及连结部162,沿拧入方向DI配置在前端部166与后端部161之间,并将前端部166与后端部161连结。
如图7所示,前端部166具备保持器卡止部164、爪部163和立设部165。保持器卡止部164在前端部166中位于最外周侧(最远离中心轴线CX1的一侧),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凸状部64同样的作用。爪部163在前端部166中位于最内周侧(最接近中心轴线CX1的一侧),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爪部63同样的作用。立设部165沿着与拧入方向DI垂直的方向延伸设置,并将保持器卡止部164与爪部163连结。
后端部161在最后端具有锥面169。该锥面169在螺母3拧入时与螺母3的锥面32抵接。在后端部161中除去形成有上述的锥面169的部分之外的部分与拧入方向DI平行地延伸设置,该部分的与拧入方向DI正交的方向(以下,称为“正交方向”)的厚度沿着拧入方向DI形成为一致的厚度d1。
连结部162的内径及外径随着沿拧入方向DI朝向前端侧而减小。连结部162的正交方向的厚度沿着拧入方向DI形成为一致的厚度d2。在本实施方式中,连结部162的厚度d2与后端部161的厚度d1相等。连结部162的前端与前端部166中的沿着正交方向接近中心轴线CX1的一侧的端部即爪部163相连。
在此,从中心轴线CX1至前端部166的外径方向的端部(以下,称为“外径端”)即保持器卡止部164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r3比从中心轴线CX1至后端部161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r1长。而且,连结部162中的除去与后端部161相连的部分之外的其他部分的外径端与中心轴线CX1之间的距离r2比从中心轴线CX1至后端部161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r1短。
基于上述的前端部166、后端部161及连结部162的结构,保持器160的结构能够以如下方式换种方式表达。即,在保持器160中,沿着拧入方向DI在前端部166与后端部161之间,在以中心轴线CX1为中心的整周中的一部分形成有以与拧入方向DI相交的方向为深度方向的槽167。
图7所示的前端部166的内径即爪部163的内径r4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爪部63的内径小。因此,爪部163与金属挠性管P的卡挂余量(在拧入方向DI上观察时金属挠性管P的山部与保持器160重叠的区域的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的长度)比第一实施方式大。因此,在执行上述的拉拽确认作业时,能够抑制金属挠性管P的脱落。另一方面,在保持器160形成有以与拧入方向DI相交的方向为深度方向的槽167,因此,与未形成上述槽167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保持器160的刚性。因此,能够降低金属挠性管P向管接头插入时的阻力,能够抑制金属挠性管P的插入性的下降。
B2.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步骤:
参照图8~图11来说明将金属挠性管P连结到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步骤。图8示出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A的状态。而且,图9示出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B的状态,图10示出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C的状态,图11示出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3E的状态。以下,仅详细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步骤,关于其他步骤,省略或简化说明。
如图8所示,准备组装有各构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00,在接头主体2侧安装对金属挠性管P进行配管的装置。
如图9所示,金属挠性管P从螺母3侧插入到管接头100的内部。在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的一个山部与爪部163接触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爪部163与金属挠性管P(山部)的卡挂余量较大,但是由于槽167的存在而使保持器160的刚性降低,因此爪部163被弹性地压开。因此,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的一个山部越过爪部163而向拧入方向DI的前端侧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图9所示的状态执行拉拽确认作业。在上述的作业中,以比插入金属挠性管P时施加的力小的力将金属挠性管P向与拧入方向DI相反的方向拉拽。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爪部163与金属挠性管P(山部)的卡挂余量较大,因此,即使将金属挠性管P向与拧入方向DI相反的方向拉拽,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的一个山部也无法越过爪部163,抑制金属挠性管P从管接头100脱出(脱落)。
然后,如图10所示,螺母3被拧入到接头主体2,保持器160(后端部161)沿着螺母3的锥面32变形而直径缩小,并且爪部163与金属挠性管P的从前端起的第一个谷部卡合。当进一步拧入螺母3而完成连结时(成为连结状态时),如图11所示,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的一个山部被保持器160压扁。而且,前端部166的保持器卡止部164卡止于接头主体2的卡止槽部24,成为金属挠性管P与管接头100的连结不会被简单地解除的状态。
在以上说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00中,沿拧入方向DI在前端部166与后端部161之间且在外周面侧,在整周方向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以与拧入方向DI相交的方向为深度方向的槽167,因此与未形成该槽167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前端部166与后端部161之间的刚性。因此,即使在为了抑制金属挠性管P从管接头100脱出而进一步减小爪部163的内径r4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金属挠性管P向管接头100插入时的阻力。因此,能够抑制金属挠性管P与管接头100的连结被解除,并且提高金属挠性管P向管接头100的插入性。
另外,在连结部162中的沿着拧入方向DI的至少一部分(除去与后端部161接触的部分之外的其他部分),从中心轴线CX1至连结部162的外径端的距离r2比从中心轴线CX1至后端部161的外径端的距离r1短,因此与上述的距离r2为距离r1以上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连结部162的刚性。
另外,连结部162的正交方向的厚度d2沿着拧入方向DI形成为一致,因此能够抑制在金属挠性管P与管接头100连结时应力集中于连结部162的特定的部位的情况。因此,能够抑制保持器160的损伤。而且,连结部162的正交方向的厚度d2形成为一致的、在能够加工的范围内且能够实现能够将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侧的一个山部压扁的刚性的范围内最薄的厚度,能够使连结部162的刚性在能够加工的范围内且能够实现上述刚性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
另外,连结部162的正交方向的厚度d2与后端部161的正交方向的厚度d1相等,因此在从后端部161至连结部162的范围内能够抑制在金属挠性管P与管接头100连结时应力集中于特定的部位,即,能够抑制在金属挠性管P与管接头100连结时应力集中于正交方向的厚度比其他部分小的部位。因此,能够抑制保持器160的损伤。
另外,连结部162的前端与前端部166中的沿着正交方向接近中心轴线CX1的一侧的端部即爪部163相连,因此,相比于连结部162的前端与前端部166中的与沿着正交方向接近中心轴线CX1的一侧的端部不同的部分相连的结构,在保持器160中能够进一步增大沿拧入方向DI形成于前端部166与后端部161之间的槽167的大小(容积)。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保持器160的刚性。
C.第三实施方式:
C1.保持器的结构:
图12是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所使用的保持器260的立体图。图13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持器260的剖视图。在图13中,示出保持器260的包含中心轴线CX2的上半部分的剖面。另外,保持器260的中心轴线CX2与拧入方向DI平行。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在使用保持器260以代替保持器160这一点上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00不同。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00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结构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保持器260具备:前端部266,位于拧入方向DI的前端侧;后端部261,位于拧入方向DI的后端侧;以及连结部262,沿拧入方向DI配置在前端部266与后端部261之间,并将前端部266与后端部261连结。
前端部266具备保持器卡止部264、爪部263、立设部265。保持器卡止部264起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持器卡止部164同样的作用。同样地,爪部263起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爪部163同样的作用,立设部265起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立设部165同样的作用。
第三实施方式的后端部261在位于比锥面271靠前端侧处的部分的大小较小这一点上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后端部161不同。第三实施方式的后端部261的正交方向的厚度的拧入方向DI的平均值d11比第二实施方式的后端部161的厚度d1大。
第三实施方式的连结部262在如下的两点上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结部162不同,其他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连结部162相同,这两点是,在前端侧的内周侧形成有与爪部263的内周面连续的锥面272这一点、以及除去形成有上述锥面272的部分之外的其他部分的内径及外径一致这一点。形成在连结部262的前端侧的内周侧的锥面272是内径随着沿拧入方向DI朝向前端而逐渐减小的面。除去上述锥面272之外的连结部262的其他部分的正交方向的厚度d12比后端部261的正交方向的平均厚度d11小。
从中心轴线CX2至后端部261、连结部262及前端部266各自的外径端的距离的关系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即,从中心轴线CX2至前端部266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r13比从中心轴线CX2至后端部261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r11长。而且,从中心轴线CX2至连结部262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r12比从中心轴线CX2至后端部261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r11短。
基于上述的前端部266、后端部261及连结部262的结构,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保持器160同样地,第三实施方式的保持器260的结构能够以如下方式换种方式表达。即,在保持器260中,沿拧入方向DI在前端部266与后端部261之间且在外周面侧,在以中心轴线CX2为中心的整周中的一部分形成有以与拧入方向DI相交的方向为深度方向的槽267。
图13所示的前端部266的内径即爪部263的内径r14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爪部63的内径小。因此,爪部263与金属挠性管P的卡挂余量比第一实施方式大。因此,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执行拉拽确认作业时,能够进一步抑制金属挠性管P的脱出。而且,由于在保持器260形成有以与拧入方向DI相交的方向为深度方向的槽267,因此厚度较小(薄),与未形成该槽267的结构相比,能够降低保持器260的刚性。因此,即使在卡挂余量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金属挠性管P向管接头插入时的阻力,能够抑制金属挠性管P的插入性的下降。
C2.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步骤:
参照图14~图17来说明将金属挠性管P连结到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步骤。图14示出相当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8的状态。而且,图15示出相当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9的状态,图16示出相当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0的状态,图17示出相当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1的状态。以下,省略或简化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步骤相同的步骤而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准备组装有各构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200,在接头主体2侧安装对金属挠性管P进行配管的装置。
如图15所示,金属挠性管P从螺母3侧插入到管接头200的内部。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抵碰于保持器260的锥面272,之后沿锥面272向拧入方向DI插入。此时,保持器260从金属挠性管P朝向径向外侧承受力,因此保持器260的直径扩大。在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的一个山部与爪部263接触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爪部263与金属挠性管P(山部)的卡挂余量较大,但是由于槽267的存在而使保持器260的刚性降低,因此爪部263被弹性地压开。因此,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的一个山部越过爪部263而向拧入方向DI的前端侧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图15所示的状态执行拉拽确认作业。在该作业中,以比插入金属挠性管P时施加的力小的力将金属挠性管P向与拧入方向DI相反的方向拉拽。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爪部263与金属挠性管P(山部)的卡挂余量较大,因此,即使将金属挠性管P向与拧入方向DI相反的方向拉拽,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的一个山部也无法越过爪部263,抑制金属挠性管P从管接头200脱出。
之后,如图16所示,螺母3被拧入到接头主体2,保持器260(后端部261)沿螺母3的锥面32变形而直径缩小,并且爪部263与金属挠性管P的从前端起的第一个谷部卡合。当进一步拧入螺母3而完成连结时(成为连结状态时),如图17所示,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的一个山部被保持器260压扁。而且,前端部266的保持器卡止部264卡止于接头主体2的卡止槽部24,成为金属挠性管P与管接头200的连结不会简单地解除的状态。而且,在该状态下,在连结部262的前端侧且内周侧形成的锥面272与金属挠性管P的山部的斜面不接触。换言之,形成在连结部262的前端侧且内周面侧的锥面272的角度被设定为在完成金属挠性管P向管接头200的连结的状态下不会与金属挠性管P的山部的倾斜发生干涉的角度。
以上说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200起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00同样的效果。
D.第四实施方式:
D1.管接头的结构:
图1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概略结构的剖视图。在图18中,为了简便起见而示出保持器260的包含中心轴线CX2的管接头300的剖面中的上半部分。而且,在图18中,示出与金属挠性管P连结之前的管接头300的状态。第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300在具备螺母3a以代替螺母3这一点上以及保持器260与螺母3a在螺母3a拧入到接头主体2之前彼此组装而一体化这一点上,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200不同。第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300的其他结构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200相同,因此对于相同构成要素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18所示,在螺母3a的前端的内周侧形成有卡合部331。卡合部331相对于锥面32配置在前端侧且外径端侧,并朝向拧入方向DI突出。而且,与卡合部331的基端部相比,卡合部331的末端部形成得在正交方向上的厚度较大。因此,在卡合部331的基端部形成有以正交方向为深度方向的环状的槽。在图18所示的状态下,保持器260的后端部261卡合于该槽。
D2.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的连结步骤:
参照图19~21及上述的图18来说明将金属挠性管P连结到第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步骤。图18示出相当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14的状态。而且,图19示出相当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15的状态,图20示出相当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16的状态,图21示出相当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图17的状态。以下,省略或简化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步骤相同的步骤而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准备安装有各构件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300,在接头主体2侧安装对金属挠性管P进行配管的装置。在此,在图18所示的状态之前,即,在向接头主体2拧入螺母3a之前,保持器260的后端部261预先卡合于螺母3a的卡合部331。因此,在向接头主体2拧入螺母3a时及图18所示的状态下,即便在使管接头300的姿势变化时,例如,从图18所示的状态旋转90度而使管接头300的姿势变化以使中心轴线CX2与竖直方向平行时,也能够抑制保持器260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减轻管接头300与金属挠性管P的连结作业所花费的劳力和时间,并且能够缩短作业时间。此外,在向接头主体2拧入螺母3a之前,保持器260的后端部261预先卡合于螺母3a的卡合部331,换言之,在向接头主体2拧入螺母3a之前,保持器260与螺母3a彼此组装而一体化,因此,能够抑制向接头主体2拧入螺母3a时忘记装配保持器260的情况以及发生保持器260的组装错误的情况。
如图19所示,将金属挠性管P从螺母3侧插入到管接头300的内部。在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的一个山部与爪部263接触时,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爪部263与金属挠性管P(山部)的卡挂余量较大,但是由于槽268的存在而使保持器260的刚性降低,因此爪部263被弹性地压开。因此,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的一个山部越过爪部263而向拧入方向DI的前端侧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图19所示的状态执行拉拽确认作业。在上述作业中,以比插入金属挠性管P时施加的力小的力将金属挠性管P向与拧入方向DI相反的方向拉拽。在本实施方式中也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爪部263与金属挠性管P(山部)的卡挂余量较大,因此即使将金属挠性管P向与拧入方向DI相反的方向拉拽,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的一个山部也无法越过爪部263,抑制金属挠性管P从管接头300脱出。
之后,如图20所示,将螺母3拧入到接头主体2,保持器260(后端部261)沿螺母3的锥面32变形而直径缩小,并且爪部263与金属挠性管P的从前端起的第一个谷部卡合。当进一步拧入螺母3而完成连结时(成为连结状态时),如图21所示,金属挠性管P的前端的一个山部被保持器260压扁。而且,前端部266的保持器卡止部264卡止于接头主体2的卡止槽部24,成为金属挠性管P与管接头300的连结不会简单地被解除的状态。
以上说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管接头300起到与第三实施方式的管接头200同样的效果。此外,在向接头主体2拧入螺母3a之前,保持器260的后端部261预先卡合于螺母3a的卡合部331。换言之,在向接头主体2拧入螺母3a之前,保持器260与螺母3a彼此组装而一体化。因此,在向接头主体2拧入螺母3a时及螺母3a被拧入后的状态下,即使在使管接头300的姿势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保持器260的位置偏移,能够减轻管接头300与金属挠性管P的连结作业所花费的劳力和时间,并且能够缩短作业时间。而且,能够抑制向接头主体2拧入螺母3a时忘记装配保持器260的情况以及发生保持器260的组装错误的情况。
E.变形例:
E.变形例1:
在各实施方式中,保持器6、160、260都具有周向的整周中的一部分被切除的外观形状,但也可以代替于此而形成为不具有被切除的部分的完全的环状的外观形状。即,通常,本发明的管接头能够适用具备如下的保持器的管接头:该保持器具有与接头主体2共同的中心轴线,并且具有构成以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的整周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环状的外观形状。
E2.变形例2: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连结部162的前端与前端部166的沿着正交方向接近中心轴线CX1的一侧的端部即爪部163相连,但也可以与立设部165相连以代替与爪部163相连。
E3.变形例3: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连结部162的正交方向的厚度沿着拧入方向DI形成为一致,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厚度随着沿拧入方向DI朝向前端侧而逐渐减小。而且,还可以与此相反地,厚度随着沿拧入方向DI朝向前端侧而逐渐增大。
标号说明
1:管接头;
2:接头主体,2a:外螺纹部,2b:工具卡挂部,2c:圆筒部,21:流路,22:大径部,23:槽部,24:卡止槽部,25:内螺纹部,26:主体卡止部;
3:螺母,31:端面,32:锥面,33:外螺纹部,34:台阶部,35:工具卡挂部,36:螺母卡止部,37:指示部;
4:密封构件;
5:耐火填料;
6:保持器,61:直线部,62:锥部,63:爪部,64:凸状部;
100:管接头,160:保持器,161:后端部,162:连结部,163:爪部,164:保持器卡止部,165:立设部,166:前端部,167:槽,169:锥面;
200:管接头;
260:保持器,261:后端部,262:连结部,263:爪部,264:保持器卡止部,265:立设部,266:前端部,267:槽,271:锥面,272:锥面;
300:管接头;
3a:螺母;
CX1:中心轴线,CX2:中心轴线;
DI:拧入方向;
P:金属挠性管。

Claims (9)

1.一种管接头,与金属挠性管连结,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的接头主体;
螺母,被拧入到所述接头主体;
密封构件,装配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部;以及
保持器,配置在所述接头主体与所述螺母之间,并具有爪部和保持器卡止部,在通过将所述螺母进一步拧入到所述接头主体而将所述管接头与所述金属挠性管连结的连结状态下,所述爪部卡合于所述金属挠性管的谷部,在所述连结状态下,所述保持器卡止部卡止在所述接头主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中,
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周面形成有卡止槽部,
所述保持器卡止部构成为在所述连结状态下卡止于所述卡止槽部的凸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接头,其中,
所述保持器卡止部在所述连结状态下卡止于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卡止槽部,
所述保持器具有与所述接头主体共同的中心轴线,并具有环状的外观形状,所述环状的外观形状构成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的整周中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保持器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前端部位于沿着所述螺母被拧入到所述接头主体时的拧入方向的前端侧,并具有所述爪部和所述保持器卡止部,所述后端部位于沿着所述拧入方向的后端侧,
在所述保持器中,沿所述拧入方向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后端部之间且在外周面侧,在所述整周中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以与所述拧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为深度方向的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接头,其中,
所述保持器卡止部在所述连结状态下卡止于在所述接头主体的内表面上形成的卡止槽部,
所述保持器具有与所述接头主体共同的中心轴线,并具有环状的外观形状,所述环状的外观形状构成以所述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周向的整周中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保持器具有前端部、后端部和连结部,所述前端部位于沿着所述螺母被拧入到所述接头主体时的拧入方向的前端侧,并具有所述爪部和所述保持器卡止部,所述后端部位于沿着所述拧入方向的后端侧,所述连结部沿所述拧入方向配置在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后端部之间,并将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后端部连结,
从所述中心轴线至所述前端部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比从所述中心轴线至所述后端部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长,
在所述连结部中的沿着所述拧入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中心轴线至所述连结部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比从所述中心轴线至所述后端部的外径端为止的距离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接头,其中,
所述连结部的沿着与所述拧入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厚度沿着所述拧入方向形成为一致,
所述连结部的内径随着沿所述拧入方向朝向前端侧而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接头,其中,
所述连结部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厚度与所述后端部的所述正交方向上的厚度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管接头,其中,
所述连结部的沿着所述拧入方向的前端与所述前端部中的沿着所述正交方向接近所述中心轴线的一侧的端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中,
所述保持器与所述螺母在所述螺母被进一步拧入到所述接头主体之前彼此组装而一体化。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中,
所述接头主体具有主体卡止部,
所述螺母具有螺母卡止部,
所述主体卡止部与所述螺母卡止部在所述连结状态下彼此卡止。
CN201680010546.2A 2015-02-19 2016-02-19 管接头 Active CN10725064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31089 2015-02-19
JP2015031089 2015-02-19
PCT/JP2016/000893 WO2016132745A1 (ja) 2015-02-19 2016-02-19 管継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0644A true CN107250644A (zh) 2017-10-13
CN107250644B CN107250644B (zh) 2019-09-20

Family

ID=56692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0546.2A Active CN107250644B (zh) 2015-02-19 2016-02-19 管接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1215B2 (zh)
JP (1) JP6733653B2 (zh)
CN (1) CN107250644B (zh)
WO (1) WO20161327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65919B2 (en) * 2017-02-06 2020-12-15 Ward Manufacturing LLC Termination for sheathed tubing with leak containment and detection provisions
EP3635285A1 (en) * 2017-06-09 2020-04-15 BJV Research, S.R.O. Hose ending, mainly as connecting element
JP6958193B2 (ja) * 2017-09-29 2021-11-02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管継手
MX2020006737A (es) * 2018-01-19 2020-08-24 Omega Flex Inc Sistema de tuberia medica corrugada que tiene un accesorio de ajuste con manguito anti-manipulacion.
JP2019203532A (ja) * 2018-05-22 2019-11-28 光陽産業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管用継手
US10941805B2 (en) 2018-10-08 2021-03-09 Caterpillar Inc. Wing nut
WO2020203778A1 (ja) * 2019-03-29 2020-10-08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リテーナ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管継手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55775A (ja) * 2000-06-13 2001-12-26 Fujii Gokin Seisakusho Co Ltd 可撓管継手
JP2004003535A (ja) * 2002-05-31 2004-01-08 Osaka Gas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用継手
CN101382220A (zh) * 2007-09-07 2009-03-1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波纹管用接头
CN101576186A (zh) * 2008-05-09 2009-11-11 株式会社三兴 波纹管接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0292U (zh) * 1985-07-22 1987-02-06
GB2197409B (en) * 1986-10-31 1990-08-22 Kitz Corp Pipe joint
JP2605316Y2 (ja) * 1992-12-17 2000-07-10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管用継手
US5423578A (en) * 1993-03-08 1995-06-13 Tokyo Gas Co., Ltd. Coupling for corrugated pipe
JPH07145894A (ja) * 1993-10-01 1995-06-06 Tokyo Gas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管用継手
JP2686237B2 (ja) 1993-10-01 1997-12-08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コルゲイト管を接続するための継手
JPH10246373A (ja) * 1997-03-07 1998-09-14 Minato Seisakusho:Kk 配管継手構造
US6502866B1 (en) * 1999-05-26 2003-01-07 Osaka Gas Co., Ltd. One-touch joint for flexible tube
US7690693B2 (en) * 2005-08-04 2010-04-06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Pre-assemblable, push-in fitting connection for corrugated tubing
JP5400145B2 (ja) * 2009-05-11 2014-01-2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管継手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55775A (ja) * 2000-06-13 2001-12-26 Fujii Gokin Seisakusho Co Ltd 可撓管継手
JP2004003535A (ja) * 2002-05-31 2004-01-08 Osaka Gas Co Ltd フレキシブルチューブ用継手
CN101382220A (zh) * 2007-09-07 2009-03-11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波纹管用接头
CN101576186A (zh) * 2008-05-09 2009-11-11 株式会社三兴 波纹管接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132745A1 (ja) 2017-11-30
US11181215B2 (en) 2021-11-23
JP6733653B2 (ja) 2020-08-05
WO2016132745A1 (ja) 2016-08-25
US20180038533A1 (en) 2018-02-08
CN107250644B (zh) 2019-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0644A (zh) 管接头
US7096584B2 (en) Flexible connector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8368731A (zh) 包括中间突肩的螺纹接头
CN1103150A (zh) 刚性管的快速插接头
CN109364350A (zh) 密闭系统的导管组装件
JP2006242375A (ja) 2重の機能を有する保持リングを備えた流体カップリング
CN104321565A (zh) 用于高压接头的复合滑动垫圈
JPH05506491A (ja) 管継手
CN108291672A (zh) 钢管用螺纹接头
CN107110406A (zh) 用于连接至管形件、管路连接的接头以及用于将接头连接至管形件的方法
DE10347927B4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Rohrpressverbindung an einer Steckverbindung
EP1977862A3 (de) Werkzeug zur Demontage eines Kugelgelenkverbinders
US7140648B2 (en) Flexible connector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205534727U (zh) 金属管道连接装置
CN203477710U (zh) 防漏管接头
KR100668706B1 (ko) 금속 플렉시블 가스 연결관 연결부재 및 연결방법
CN204780886U (zh) 用于卡接式连接件的插接头
CN105156447B (zh) 拉铆螺母和加工灯具壳体上的防水接头的方法以及方法中使用的压块
CN203823410U (zh) 管接头
WO2017016095A1 (zh) 正压免针注射t型接头装置
CN209790610U (zh) 一种无需焊接的无针输液接头
WO2009078405A1 (ja) 接続頭部を有する高圧燃料噴射管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9638610U (zh) 一种金属管接头快插组件
JP6429000B2 (ja) ホース接続体の製造方法
DE102019205662A1 (de) Tropfkammeranordnung für ein medizinisches Infus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olchen Tropfkammeranordnu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Bomeiliche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METALS, 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