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50601B -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50601B
CN107250601B CN201680010154.6A CN201680010154A CN107250601B CN 107250601 B CN107250601 B CN 107250601B CN 201680010154 A CN201680010154 A CN 201680010154A CN 107250601 B CN107250601 B CN 1072506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support
fluid
riveting
damping device
vibration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015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50601A (zh
Inventor
小宫康宏
林贵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i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50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0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50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506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能够通过削减部件数量而实现构造的简化,并能够确保流体室的流体密封性,且还能够实现优异的防振性能。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0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8将内安装部件16和模塑成形的外托架14相互弹性连结,并且,设置有壁部的一部分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8构成、且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的流体室84,材质与外托架14的材质不同的铆接部件56以突出状态而固定于外托架14,并且,利用铆接部件56对构成流体室84的壁部的另一部分的盖部件66、78进行铆接固定而将该盖部件66、78安装于外托架14。

Description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利用了基于封入于内部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流动作用等的防振效果。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夹装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部件之间并将这些部件相互防振连结的防振装置的一种,公知有发挥基于封入于内部的流体的流动作用等的防振效果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该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应用于汽车的发动机支架等。如日本特许第4199379号公报(专利文献1)等公开的那样,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具有如下构造: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将内安装部件和外安装部件弹性连结,并且设置有由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壁部的一部分、且在内部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的流体室,其中,所述内安装部件安装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一方的部件,所述外安装部件安装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另一方的部件。而且,内安装部件经由内托架而安装于振动传递系统的构成部件的一方,并且,外安装部件经由外托架而安装于振动传递系统的构成部件的另一方。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中,将构成流体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的挠性膜铆接固定于外安装部件,由此,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划分出流体室。
可是,以构造的简化、轻量化等为目的,在日本特许第3929927号公报(专利文献2)等中还提出了如下构造:将外安装部件省略,将主体橡胶弹性体直接硫化粘接于专利文献1中经由外安装部件而安装的外托架。
但是,在专利文献2这样的省略了外安装部件的构造中,无法将挠性膜等划分出流体室的盖部件如专利文献1那样铆接固定于外安装部件,因此,需要用于将盖部件铆接固定的构造。特别是在如专利文献2那样由合成树脂等形成外托架的情况下,还难以通过外托架而实现专利文献1那样的铆接构造。除此之外,为了实现高刚性,一般将外托架设为通过模塑成形而形成的较厚的大型部件,因此,还难以使较薄的铆接片与外托架一体形成。
此外,虽然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用于安装挠性膜等的铆接部件硫化粘接于主体橡胶弹性体的构造,但是在该构造中,由于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变形而使得铆接部件能够相对于外托架相对地移位,因此,难以使铆接部件以足够的精度相对于外托架定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993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9299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形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该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能够通过削减部件数量而实现构造的简化,且能够确保流体室的流体密封性,并且还能够实现优异的防振性能。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下面,对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记载。此外,可以尽可能地以任意组合的方式而采用以下记载的各方式中所采用的构成要素。
即,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一种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其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将内安装部件和模塑成形的外托架相互弹性连结,并且,设置有壁部的一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且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的流体室,所述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特征在于,材质与所述外托架的材质不同的铆接部件以突出状态而固定于该外托架,并且,利用该铆接部件对构成所述流体室的壁部的另一部分的盖部件进行铆接固定而将该盖部件安装于该外托架。
根据形成为依照这样的第一方式的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外托架直接固接于主体橡胶弹性体,因此,与外托架经由固接于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外安装部件而安装于主体橡胶弹性体的构造相比,实现了部件数量的削减和与之相伴的构造的简化。
另外,通过将不同材质的铆接部件以突出状态而固定于外托架,即使外托架由例如合成树脂、铝合金等不适合于铆接固定的材料形成,也能够利用铆接部件将盖部件铆接固定、且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划分出流体室。而且,通过将铆接部件固定于硬质的外托架,能够高精度地将铆接部件定位于外托架,从而能够将利用铆接部件而铆接固定的盖部件相对于外托架稳定地安装于适当的位置。
进一步,能够通过模塑成形而形成大型且高刚性的外托架,并且,使难以通过模塑成形而形成的较薄的铆接部件与外托架分体地形成、且将该铆接部件固定于外托架,由此能够容易地获得具备作为目的的铆接部件的外托架。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在第一方式所记载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基础上,所述外托架由合成树脂制成。
根据第二方式,能够以较大的形状自由度而形成轻量的外托架。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记载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铆接部件以局部埋设的状态而固定于所述外托架。
根据第三方式,能够将铆接部件牢固地固定于外托架,从而能避免铆接部件从外托架脱落、错位等。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所记载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基础上,所述铆接部件卡止固定于所述外托架。
根据第四方式,能够简单地将铆接部件安装于外托架。而且,在制造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时,例如在利用铆接部件对盖部件进行铆接固定的工序中,若使得铆接部件卡止于外托架,则能够以较少的制造工序数而将铆接部件安装于外托架。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在第一方式~第四方式中任一方式所记载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基础上,所述盖部件构成为包括挠性膜,并且,在所述流体室配设有将该流体室分隔的分隔部件,在隔着该分隔部件的两侧形成有受压室和平衡室,还形成有将所述受压室和平衡室相互连通的节流通路,其中,所述受压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所述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所述平衡室的壁部的一部分由该挠性膜构成。
根据第五方式,能够由省略了外安装部件的简单的构造而实现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所述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因受压室和平衡室的相对的压力变动而产生节流通路的流体流动而发挥优异的防振性能。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省略了外安装部件而将外托架固接于主体橡胶弹性体上,因此,实现了部件数量的削减和与之相伴的构造的简化。进一步,将盖部件铆接固定的铆接部件的材质设为与外托架的材质不同、且将该铆接部件固定于外托架,因此,能够分别高水平地实现针对外托架而要求的性能和针对铆接部件而要求的性能。更进一步,通过将分体的铆接部件固定于难以制作适合于铆接加工的较薄部分的模塑成形的外托架,而能够针对外托架设置作为目的的铆接构造,并且,能够高精度地将铆接部件定位于外托架。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主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仰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右视图。
图5是图1的V-V剖视图。
图6是构成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一体硫化成形品的主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一体硫化成形品的俯视图。
图8是图6所示的一体硫化成形品的仰视图。
图9是图6所示的一体硫化成形品的右视图。
图10是将外托架固接于图6所示的一体硫化成形品后的主视图。
图11是将外托架固接于图6所示的一体硫化成形品后的仰视图。
图12是将外托架固接于图6所示的一体硫化成形品后的右视图。
图13是说明图10所示的外托架的制造工序的纵剖视图,且是将一体硫化成形品和铆接部件设置于成形用模具的图。
图14是构成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铆接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5中,作为形成为依照本发明的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而示出了汽车用的发动机支架10。发动机支架10具有在一体硫化成形品12固接有外托架14的构造。在下面的说明中,原则上,分别地,上下方向是指图1中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是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左右方向是指图2中的上下方向。
更详细而言,如图6~图9所示,一体硫化成形品12形成为在内安装部件16硫化粘接有主体橡胶弹性体18的构造。内安装部件16是由铁、铝合金等形成的高刚性的部件,其具备:近似角部倒圆的矩形筒状的嵌合安装部20,其沿左右方向延伸;以及凹状的固接部22,其朝向上方开口,固接部22一体形成于嵌合安装部20的下壁部的中央部分、且朝下方突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内安装部件16由冲压材料形成。
主体橡胶弹性体18具有大径的近似四棱锥台形状,并在小径侧的端部硫化粘接有内安装部件16。在本实施方式中,固接部22以埋设状态而硫化粘接于主体橡胶弹性体18,另一方面,嵌合安装部20的内周面由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8一体形成的覆盖橡胶层24覆盖,并且,嵌合安装部20的外周面由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8一体形成的止动橡胶26覆盖。本实施方式中的止动橡胶26的厚度尺寸在上侧部分和前后两侧部分的大致中央处局部地增大。
进一步,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8形成有在大径侧的端面开口的大径凹部28。大径凹部28是随着趋向上方而缩小的近似四棱锥台状的凹部,其设为未到达内安装部件16的固接部22的深度。该大径凹部28形成于主体橡胶弹性体18的下部,从而使得主体橡胶弹性体18的下部的内周面和外周面的双方朝向下方而朝外周倾斜。
如图10~图12所示,在形成为这样的构造的一体硫化成形品12固接有外托架14。外托架14由纤维增强合成树脂、铝合金等轻金属等形成,并一体地具备:近似角部倒圆的四方筒形状的装配筒部30;前后的安装腿部32、32,它们在装配筒部30的前后对边部分朝下方突出;以及门形止动部34,其相对于前后的安装腿部32、32朝上方延伸、且跨越装配筒部30的上方。
装配筒部30形成为将角部倒圆后的近似四方筒状,其内周面形成为带台阶筒状面,上部内侧尺寸大于下部内侧尺寸,并且,内周面的上部具有朝向上方张开的锥状形状。进一步,在装配筒部30,在左右对边的一方设置有朝外周侧突出的止动支承部40,在止动支承部40处,装配筒部30在周向上的局部较厚地形成。
安装腿部32朝前后外侧突出,并且朝下方延伸,且在下端朝前后方向的外侧延伸。在该安装腿部32的下端部,通过嵌件成形且以局部埋设的状态而配置有螺母44,并设置有在内周面形成有螺纹牙、且上下贯通的螺孔46。此外,前后的安装腿部32、32相互形成为大致前后对称的构造。
门形止动部34一体地具备:前后的竖壁部48、48,它们从装配筒部30朝上方延伸;以及顶壁部50,其设置为将竖壁部48、48的上端相互连接,该门形止动部34整体形成为大致门形。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的竖壁部48、48的上部与下部相比更朝前后方向的内侧突出而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为厚壁。
而且,一体地具备装配筒部30、前后的安装腿部32、32以及门形止动部34的外托架14,通过使用图13所示那样的成形用模具52的模塑成形而形成。即,在将一体硫化成形品12、螺母44等设置于将多个分割模具组合而成的成形用模具52的型腔54的状态下,向型腔54注射填充外托架14的形成材料,由此,以固接于一体硫化成形品12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8的状态而形成外托架14。由此,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8将内安装部件16和外托架14相互弹性连结。
此处,在外托架14安装有左右一对铆接部件56、56。铆接部件56由与外托架14不同的铁等材料、以与外托架14分体的方式而形成,从而形成为能够实现后述的铆接固定的、塑性加工性优异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铁制的冲压金属件、且较薄地形成,从而使得厚度方向上的弯曲加工变得容易。如图14所示,将铆接部件56的上端部设为基部58。基部58形成为前后延伸的近似矩形板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卡止孔60、60。
进一步,在基部58一体形成有朝下方突出的板状的两个突片62、62。两个突片62、62前后隔开规定距离地配置,并在基板58的前后端部朝下方突出。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了相互独立的左右一对铆接部件56、56,但是也可以将铆接部件形成为一个部件,例如,使得所述铆接部件的基部在轴向上观察时形成为U字形状、且在周向上连续,在该基部的左右对置部分分别一体形成两个突片62、62,由此在左右两侧分别具备两个突片62、62。
而且,一对铆接部件56、56在左右方向上相互对置配置,如图13所示,在外托架14的成形时设置于成形用模具52的型腔54、并嵌入于外托架14。由此,各基部58以埋设状态固接于外托架14的装配筒部30,并且,各突片62至少在前端部分从外托架14的装配筒部30朝下方突出,铆接部件56、56以各突片62朝下方突出的局部埋设状态而固接于外托架14。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基部58的整体埋设于外托架14的装配筒部30,在设置于各基部58的突片62、62的前后之间,基部58的下方由外托架14覆盖而防止铆接部件56从外托架14脱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托架14的成形时,在形成于基部58的卡止孔60中填充形成材料,由此外托架14的一部分插通卡止于卡止孔60而防止铆接部件56从外托架14脱落。
利用该铆接部件56将分隔部件64和挠性膜66安装于一体硫化成形品12以及外托架14。
分隔部件64是具有较厚且大径的近似四边板形状的部件,其具有在分隔部件主体68安装有板金属件70的构造。分隔部件主体68具有较厚的近似四边板形状,在中央部分形成有在上表面开口的容纳凹部72,另一方面,在外周部分以不足一周的长度而形成有在上表面开口、且沿周向延伸的周向槽74。虽然在图中未示出,但在分隔部件主体68的容纳凹部72的底壁部分贯通形成有多个下通孔,并且,在周向槽74的一侧端部的底壁部形成有下连通孔。
板金属件70为较薄的近似四边板形状,与分隔部件主体68的上表面重叠而将容纳凹部72以及周向槽74的上开口覆盖。虽然在图中并不明确,但在板金属件70在将容纳凹部72覆盖的部分贯通形成有上通孔,并且,在将周向槽74的另一侧端部覆盖的部分形成有上连通孔。此外,板金属件70可以通过粘接、机械式卡合等而固定于分隔部件主体68,也可以通过非固接的方式与分隔部件主体68重叠地夹持于主体橡胶弹性体18和后述的挠性膜66之间等。
进一步,在由板金属件70覆盖的分隔部件主体68的容纳凹部72容纳有可动部件76。可动部件76是近似椭圆形截面的筒状体,并由橡胶弹性体形成。此外,作为可动部件76,可优选采用例如日本特开2013-14819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155817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210093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256980号公报、日本特开2013-256981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5857号公报、日本特开2014-31850号公报等公开的可动部件的构造。
配置有这样的可动部件76的分隔部件64插入于外托架14的装配筒部30,上表面外周端部从下方以抵接状态而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8重叠。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分隔部件64的外周面和外托架14的装配筒部30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间隙77,分隔部件64和装配筒部30不直接抵接。进一步,分隔部件64隔着挠性膜66而间接地与固定部件78抵接,并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8和挠性膜66弹性地支承。但是,分隔部件64也可以直接抵接安装于外托架14的装配筒部30、固定部件78。
另一方面,挠性膜66是具有较薄的近似圆板形状的橡胶膜,容易允许厚度方向上的变形,并且被赋予上下方向的松弛度。该挠性膜66通过将外周部分夹持于分隔部件64和固定部件78之间而安装成将主体橡胶弹性体18的下方覆盖,外托架14的下开口部由挠性膜66封闭。固定部件78是由铁等金属形成的高刚性的部件、且形成为环状,其外周端部形成为上下方向上较厚的外周铆接部80,并且,其内周部分形成为比外周铆接部80薄的内周夹持部82。
而且,固定部件78的外周铆接部80由铆接部件56的突片62铆接固定,挠性膜66的外周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夹持于内周夹持部82和分隔部件64之间,由此将挠性膜66安装于外托架14。更具体而言,在将分隔部件64、挠性膜66以及固定部件78插入于外托架14以及铆接部件56的状态下,对在上下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的近似平板形状的各突片62进行弯曲加工,使突片62弯曲成随着趋向下方而朝一对铆接部件56、56的对置方向内侧倾斜的锥状,使各突片62的对置内表面与固定部件78的下端外周缘抵接。由此,将固定部件78的外周铆接部80夹持于外托架14的装配筒部30和铆接部件56的各突片62的上下之间、并铆接固定于周向上的四处部位。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挠性膜66和固定部件78构成盖部件。
铆接部件只要能够以固定于外托架的状态设置、且能够通过铆接加工而直接或间接地将盖部件安装于外托架即可。铆接加工是用于将多个部件接合的加工方法之一,通过铆接部件的塑性加工而进行接合。故此,除了如实施方式那样基于弯曲加工的铆接固定之外,还可以采用基于圆筒状铆接部件的拉深加工的铆接固定、将从外托架突出的空心或者实心的铆接突部插通于盖部件并进行铆接加工的铆钉或孔眼构造的铆接固定、基于冲缘(burring)铆接或合型销(dowel)铆接等的铆接固定等。
通过这样安装挠性膜66,在主体橡胶弹性体18和挠性膜66的上下之间,以流体密封的方式划分出壁部的一部分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8构成的流体室84,在流体室84中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进一步,将分隔部件64配置于流体室84,利用分隔部件64将流体室84上下分隔,在分隔部件64的上方,利用大径凹部28形成受压室86,所述受压室86的壁部的一部分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8构成,另一方面,在分隔部件64的下方形成平衡室88,所述平衡室88的壁部的一部分由挠性膜66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挠性膜66在上下方向上夹入于分隔部件64和固定部件78之间,由此,在偏离由铆接部件56对固定部件78的铆接固定部分的内周侧设置有密封构造,而确保了流体室84的流体密封性。此外,封入于包括受压室86和平衡室88在内的流体室84的非压缩性流体并未特别限定,但优选为例如水、乙二醇、亚烷基二醇、聚亚烷基二醇、硅油、或者它们的混合液等液体,更优选采用0.1Pa·s以下的低粘性流体。
另外,周向槽74的上开口由板金属件70覆盖,由此形成隧道状的流路,该隧道状的流路的一侧的端部通过未图示的上连通孔而与受压室86连通,并且,周向槽74的另一侧的端部通过未图示的下连通孔而与平衡室88连通。由此,由周向槽74形成将受压室86和平衡室88相互连通的节流通路90。而且,通过向内安装部件16和外托架14之间输入上下方向的振动而使得受压室86的内压相对于平衡室88的内压相对地变动,由此通过节流通路90而在受压室86和平衡室88之间产生流体流动。由此,发挥基于流体的共振作用等流动作用的防振效果。此外,对于节流通路90,在考虑到流体室84的壁弹性刚性的同时,对通路截面积(A)相对于通路长度(L)的比(A/L)进行调节,由此适当地设定流动流体的共振频率即调谐频率,例如,调谐为与发动机抖动(engine shake)相当的10Hz左右的低频振动。
进一步,通过上通孔而使受压室86的压力作用于可动部件76的上表面,并且,通过下通孔而使平衡室88的压力作用于可动部件76的下表面,因此,因受压室86和平衡室88的相对的压力变动而使可动部件76在容纳凹部72内上下地移位,由此实现基于液压吸收作用的低弹性化。特别是针对频率比节流通路90的调谐频率高的小振幅振动的输入而有效地发挥基于可动部件76的液压吸收作用,在基于反共振的节流通路90的实质的阻断状态下,避免显著的高动态弹性化,而发挥作为目的的振动绝缘效果。另一方面,对于作为低频大振幅振动的发动机抖动的输入,可动部件76的位移因与分隔部件的抵接而受到限制,因此有效地引起受压室86的内压变动,从而有效地产生从调谐为低频的节流通路90通过的流体流动。
这样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发动机支架10,将隔着橡胶而嵌入于内安装部件16的嵌合安装部20的未图示的内托架安装于同样未图示的动力单元,并且,利用螺合安装于螺母44、44的未图示的螺栓而将外托架14的安装腿部32、32安装于同样未图示的车辆车身。
在这样的相对于车辆的装配状态下,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10中构成上下以及前后的止动件。即,内安装部件16的嵌合安装部20和外托架14的门形止动部34经由止动橡胶26而抵接,由此构成对内安装部件16相对于外托架14在前后方向上以及朝向上方的相对位移量进行限制的止动件(前后止动件以及反弹止动件)。进一步,固定于内安装部件16的内托架经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8的一部分而与外托架14的装配筒部30的止动支承部40抵接,由此构成对内安装部件16相对于外托架14朝向下方的相对位移量进行限制的止动件(弹跳止动件)。
根据形成为依照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构造的发动机支架10,主体橡胶弹性体18的外周面直接固接于外托架14,因此,与外托架14经由外安装部件而间接地安装于主体橡胶弹性体18的构造相比,因省略了外安装部件而实现了结构的简化、轻量化等。
另外,用于安装挠性膜66、分隔部件64的铆接部件56形成为材质与外托架14的材质不同的其他部件,并在外托架14的成形时固定于外托架14。由此,能够在由合成树脂、铝合金等轻量材料形成外托架14而实现进一步的轻量化的同时,能够利用铆接部件56而实现挠性膜66、分隔部件64的简单的安装。特别是既有利于通过模塑成形而形成要求高刚性的外托架14,又能够将难以通过模塑成形而形成的较薄、且弯曲加工性优异的突片62突出设置于外托架14。这样,能够兼顾且分别高水平地实现针对外托架14而要求的高刚性、轻量化等特性、以及针对铆接部件56的铆接固定而要求的加工性、较薄情况下的足够的强度等特性。
进一步,以埋设状态将铆接部件56的基部58固接于外托架14,由此能够将铆接部件56牢固地安装于外托架14。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外托架14的一部分以插通的状态而固接于基部58的卡止孔60、60,从而更有利于防止铆接部件56从外托架14脱落。除此之外,在外托架14的成形时,铆接部件56以局部埋设的状态而固接于外托架14,因此,在外托架14的成形时,通过将铆接部件56安装于成形用模具52而不需要铆接部件56的特别的安装工序。
更进一步,通过将铆接部件56固定于硬质的外托架14,能够高精度地将铆接部件56定位于外托架14。其结果是,能够经由铆接部件56而将在外托架14安装的挠性膜66、分隔部件64相对于外托架14稳定地安装于适当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一对铆接部件56、56相互独立地设置,因此,与铆接部件遍及整周地连续的情况相比,因外托架14成形时的热收缩等而引起的铆接部件56的变形、损伤难以构成问题。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叙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具体的记载。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在轴向上观察时呈近似角部倒圆的四边形状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8,但是,例如也可以采用在轴向上观察时呈近似圆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8。在该情况下,关于内安装部件16的固接部22、分隔部件64、挠性膜66、固定部件78、外托架14的装配筒部30等,也可以采用与主体橡胶弹性体18对应的在轴向上观察时的圆形、椭圆形等其他形状。
另外,例如,在挠性膜的外周端部硫化粘接的筒状的固定部件还可以采用利用铆接部件56的突片62进行铆接固定的构造等。在这样的构造中,例如,将密封橡胶层设置于铆接部件56的突片62和固定部件之间等而在铆接部分设置密封构造,由此确保流体室84的流体密封性。
外托架14优选采用合成树脂、铝合金这样的轻金属等,但形成材料并未特别限定,只要满足针对外托架14而要求的性能即可。更优选由比重比铆接部件56的比重小的材料形成外托架14。
另外,还可以预先准备安装有铆接部件56的外托架14,将外托架14设置于主体橡胶弹性体18的成形用模具,并通过主体橡胶弹性体18的硫化成形而将外托架14硫化粘接于主体橡胶弹性体18。
另外,基部58以及突片62的形状、突片62的数量、配置等的铆接部件56的具体构造并未特别限定,可以适当地变更。具体而言,例如,可以采用将基部形成为在周向上连续的U字状或者环状的构造、多个突片62在基部未连接而是相互独立的构造、在前后方向上设置有突片62的构造等任意构造。
另外,铆接部件并非必须以局部埋设的状态固接安装于外托架,例如,也可以将铆接部件卡止固定于外托架。具体而言,例如,在铆接部件的基部设置朝外周侧突出的卡止爪,并且,在外托架的固接筒部的内周面设置与卡止爪对应的槽状或者凹状的卡止凹部。而且,可以将铆接部件朝外托架的固定筒部插入、且使卡止爪嵌入于卡止凹部,由此使卡止爪和卡止凹部卡止而将铆接部件安装于外托架。在采用这样的基于卡止的铆接部件的外托架的安装构造的情况下,例如,通过采用在周向上连续的筒状的基部、或者将分隔部件插入于铆接部件的基部而限制基部朝内周的变形量,由此还能够防止卡止爪和卡止凹部的卡止被解除。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应用于汽车用的发动机支架的例子,但是,例如,除了用于汽车之外,还能够应用于摩托车、铁路用车辆、产业用车辆等。进一步,本发明所涉及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不仅可以应用于发动机支架,只要是在需要进行防振连结的振动传递系统的构成部件之间配置的防振装置,还可以应用于差速器支架、车身支架等。
符号说明
10:发动机支架(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4:外托架;16:内安装部件;18:主体橡胶弹性体;56:铆接部件;64:分隔部件;66:挠性膜(盖部件);78:固定部件(盖部件);84:流体室;86:受压室;88:平衡室;90:节流通路

Claims (5)

1.一种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0),其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8)将内安装部件(16)和模塑成形的外托架(14)相互弹性连接,并且,设置有壁部的一部分由该主体橡胶弹性体(18)构成、且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的流体室(84),
所述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0)的特征在于,
材质与所述外托架(14)的材质不同的铆接部件(56)具有彼此分离突出的多个突片(62),以使该多个突片(62)从该外托架(14)突出的状态将该铆接部件(56)固定于该外托架(14),并且,
通过对该铆接部件(56)的该突片(62)进行弯曲加工来对构成所述流体室(84)的壁部的另一部分的盖部件(66、78)进行铆接固定而将该盖部件(66、78)安装于该外托架(14),
多个所述铆接部件(56)设置为彼此独立且相互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托架(14)由合成树脂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铆接部件(56)以局部埋设的状态而固定于所述外托架(14)。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铆接部件(56)卡止固定于所述外托架(1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部件(66、78)构成为包括挠性膜(66),并且,在所述流体室(84)配置有将该流体室(84)分隔的分隔部件(64),在隔着该分隔部件(64)的两侧形成有受压室(86)和平衡室(88),还形成有将所述受压室(86)和平衡室(88)相互连通的节流通路(90),其中,所述受压室(86)的壁部的一部分由所述主体橡胶弹性体(18)构成,所述平衡室(88)的壁部的一部分由该挠性膜(66)构成。
CN201680010154.6A 2015-08-24 2016-06-03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Active CN1072506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165294 2015-08-24
JP2015165294A JP6546477B2 (ja) 2015-08-24 2015-08-24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PCT/JP2016/066580 WO2017033522A1 (ja) 2015-08-24 2016-06-03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50601A CN107250601A (zh) 2017-10-13
CN107250601B true CN107250601B (zh) 2019-09-27

Family

ID=58099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0154.6A Active CN107250601B (zh) 2015-08-24 2016-06-03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6280B2 (zh)
JP (1) JP6546477B2 (zh)
CN (1) CN107250601B (zh)
WO (1) WO201703352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54007B2 (ja) 2015-09-29 2019-07-31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6813998B2 (ja) * 2016-09-06 2021-01-13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6449385B1 (ja) * 2017-07-07 2019-01-09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6909655B2 (ja) * 2017-07-07 2021-07-28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7000243B2 (ja) * 2018-04-26 2022-01-19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KR20210153256A (ko) * 2020-06-10 2021-12-1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트랜스미션 마운트
FR3119654B1 (fr) * 2021-02-09 2023-05-26 Hutchinson Support antivibratoire et véhicule comportant un tel support antivibratoi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87188A3 (de) * 1984-12-08 1988-09-28 Audi Ag Zugbegrenzer
US5704598A (en) * 1995-09-12 1998-01-0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Vibration isolating apparatus
JPH09177866A (ja) * 1995-12-28 1997-07-11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防振装置
JP4275791B2 (ja) * 1999-02-10 2009-06-10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液封マウント
JP4199379B2 (ja) 1999-08-05 2008-12-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3590904B2 (ja) * 2001-04-16 2004-11-17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3929927B2 (ja) * 2003-04-14 2007-06-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封入マウント装置
FR2880581B1 (fr) * 2005-01-12 2007-04-13 Hutchinson Sa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dispositif antivibratoire et dispositif antivibratoire pouvant etre obtenu par ce procede
DE102007058191B4 (de) * 2006-12-05 2016-04-07 Honda Motor Co., Ltd. Flüssigkeitseinschließende Schwingungs-Isoliervorrichtung
WO2009096378A1 (ja) * 2008-01-28 2009-08-0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防振装置
US9188191B2 (en) * 2009-06-10 2015-11-17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Vibrationproof device
JP5506572B2 (ja) * 2010-06-30 2014-05-28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樹脂ブラケット付き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3890443B (zh) 2011-12-27 2015-11-2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JP5846939B2 (ja) 2012-01-31 2016-01-20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CN104364554B (zh) 2012-06-12 2016-05-11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JP5926149B2 (ja) 2012-08-06 2016-05-2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6154243B2 (ja) * 2013-08-14 2017-06-28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液封マウント
CN204239597U (zh) * 2014-11-04 2015-04-01 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液压悬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36280B2 (en) 2019-10-08
US20180023655A1 (en) 2018-01-25
JP6546477B2 (ja) 2019-07-17
JP2017044227A (ja) 2017-03-02
CN107250601A (zh) 2017-10-13
WO2017033522A1 (ja) 2017-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50601B (zh)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CN107401578B (zh)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CN102705428B (zh)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9253206B (zh) 液压发动机悬置
EP2435269B1 (en) Main rubber element for hydraulic engine mounts
CN108603560A (zh)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6214893B2 (ja) 流体封入型マウント
CN104040212B (zh) 隔振装置
JP2007205571A (ja) 油圧防振サポ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079116A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932849A (zh)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CN106641085A (zh) 带托架的隔振装置
CN104105902B (zh)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CN104343887A (zh) 隔振装置用安装构件以及使用该安装构件的隔振装置
CN103174790A (zh) 隔振装置
KR20190138000A (ko) 차량용 마운트 어셈블리
CN103363013B (zh)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EP3620682B1 (en) Mr mount with a dual hardness rubber decoupler
JP4241478B2 (ja) 流体封入式の防振連結ロッド
JP2012207708A (ja) 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防振装置
JP6554007B2 (ja) 防振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282662A (ja) 液体封入式マウント
KR20190138001A (ko) 차량용 마운트 어셈블리
JP2005220992A (ja) 液体封入式マウント
JP2005291447A (ja) 流体封入式の防振連結ロッ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