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11563A - 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元件安装机、换产调整辅助方法 - Google Patents

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元件安装机、换产调整辅助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11563A
CN107211563A CN201580074374.0A CN201580074374A CN107211563A CN 107211563 A CN107211563 A CN 107211563A CN 201580074374 A CN201580074374 A CN 201580074374A CN 107211563 A CN107211563 A CN 1072115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loader
control unit
tape feeder
production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743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211563B (zh
Inventor
道添聪浩
花村直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72115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15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2115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115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04Pick-and-place heads or apparatus, e.g. with jaws
    • H05K13/0408Incorporating a pick-up too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6Supply management, e.g. supply of components or of substr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当作业者针对带式供料器(5)执行将带(TP)插入于插入口(A1)、(A2)的带插入作业时,该带式供料器(5)检测向插入口(A1)、(A2)插入的带(TP)。进而,基于表示作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带式供料器(5)的作业对象信息(911),确认检测出带(TP)的带式供料器(5)是否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并且,在能够确认出带式供料器(5)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情况下,使带式供料器(5)执行装载或者等待。如此一来,在确认出由作业者执行了带插入作业的带式供料器(5)为该作业的对象之后,使带式供料器(5)执行装载或者等待,能够应对带(TP)向带式供料器(5)的误插入的问题。

Description

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元件安装机、换产调整辅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辅助将收容元件的带装配于供料器的换产调整作业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在通过安装头将元件安装于基板的元件安装机中,广泛地使用有通过送出收容元件的带而将元件依次向安装头供给的供料器。该供料器构成为能够根据元件用尽等适当地执行装配新的带的换产调整作业。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供料器具有供带插入的供给带插入部和向安装头供给元件的吸附位置。并且,当作业者向供给带插入部插入带时,设于供料器的带齿卷盘将带从带插入部送至吸附位置。如此一来,新的带被装配于供料器。
然而,在元件安装机中使用有多个供料器。因此,在换产调整作业中,可能产生有向错误的供料器插入带这样的误插入。于是,在专利文献1中,设置对供给带插入部进行开闭的门,在打开作为带的插入对象的供料器的门的同时,关闭不作为带的插入对象的供料器的门,从而抑制误插入的产生。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0770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需要在供料器设置门,因此供料器的机械结构复杂化。进而,伴随着这样的结构的复杂化,也假设有门的开闭机构发生故障的情况。并且,在门的开闭机构发生故障这样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地抑制误插入的产生。由此,存在有专利文献1的手法未必有效的情况。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应对带向供料器的误插入的问题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具备:存储部,存储作业对象信息,该作业对象信息表示多个供料器中的作为插入收容有元件的带的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供料器;以及控制部,判断对供料器所执行的带插入作业是否合适,供料器具有:带插入部,供带插入;元件供给部,供给收容于带的元件;搬运部,执行将插入于带插入部的带朝向元件供给部引入至预定位置的装载;以及检测部,检测向带插入部插入的带,控制部在基于作业对象信息确认出多个供料器中的检测出插入于带插入部的带的一个供料器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情况下,使一个供料器执行装载或者执行在装载之前使带暂时待机的等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元件安装机具备:存储部,存储作业对象信息,该作业对象信息表示多个供料器中的作为插入收容有元件的带的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供料器;以及控制部,判断对供料器所执行的带插入作业是否合适,供料器具有:带插入部,能够插入带;元件供给部,供给收容于带的元件;搬运部,执行将插入于带插入部的带朝向元件供给部引入至预定位置的装载;以及检测部,检测向带插入部插入的带,控制部在基于作业对象信息确认出多个供料器中的检测出插入于带插入部的带的一个供料器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情况下,使一个供料器执行装载或者执行在装载之前使带暂时待机的等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换产调整辅助方法具备如下工序:确认具有带插入部及元件供给部的多个供料器中的检测出插入于带插入部的带的供料器,所述带插入部供收容有元件的带插入,所述元件供给部供给带所收容的元件;以及基于作业对象信息来判断对供料器所执行的带插入作业是否合适,所述作业对象信息表示作为插入带的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供料器,在基于作业对象信息确认出多个供料器中的检测出插入于带插入部的带的一个供料器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情况下,使一个供料器执行将插入于带插入部的带朝向元件供给部引入至预定位置的装载或者执行在装载之前使带暂时待机的等待。
在这样构成的本发明(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元件安装机、换产调整辅助方法)中,当作业者对一个供料器执行将带插入于带插入部的带插入作业时,检测该一个供料器向带插入部插入的带。进而,基于表示作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供料器的作业对象信息,确认检测出带的一个供料器是否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并且,在能够确认出一个供料器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情况下,使一个供料器执行装载或者执行在装载之前使带暂时待机的等待。如此一来,在确认出由作业者执行了带插入作业的一个供料器为该作业的对象之后,使一个供料器执行装载或者等待,能够应对带向供料器的误插入的问题。
此外,作为装载中的带的引入目的地的预定位置只要比带插入部靠元件供给部侧即可。由此,在将带插入部侧设为后方、将元件供给部侧设为前方的情况下,能够将该预定位置设为例如比元件供给部靠前、元件供给部或者比元件供给部靠后的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应对带向供料器的误插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性地表示元件安装机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带式供料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表示带式供料器所执行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能够安装多个带式供料器的台车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台车以及辅助换产调整作业的服务器PC所具有的电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6是表示在换产调整作业中向台车装配带式供料器的作业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概略性地表示元件安装机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此外,在该图中,示出将铅垂方向设为Z轴方向的XYZ直角坐标轴。在元件安装机1中,在基台11上配置有基板搬运机构2,能够将基板3沿预定的X轴方向(搬运方向)搬运。更加详细地说,基板搬运机构2具有在基台11上将基板3从图1的右侧向左侧搬运的一对输送机21、21。输送机21、21使搬入的基板3在预定的安装作业位置(该图所示的基板3的位置)停止。并且,这样搬运来的基板3被省略图示的保持装置固定保持。接着,从元件收容部4的带式供料器5供给的电子元件(图示省略)被头单元6移载到固定保持于安装作业位置的基板3。这样,当头单元6在元件收容部4的上方与基板3的上方之间多次往复而应安装于基板3的全部元件完成安装处理时,基板搬运机构2搬出基板3。
在基板搬运机构2的两侧配置有上述元件收容部4。这些元件收容部4具备将多个带式供料器5沿X轴方向排列而成的结构。另外,将卷绕了收纳/保持有电子元件的带的带盘(图示省略)配置于各带式供料器5,将从带盘拉出的带装配于带式供料器5。并且,带式供料器5通过向设于头单元6侧的顶端部分的元件供给位置Ls抽出装配的带而间歇地将该带内的电子元件向元件供给位置Ls供给。由此,头单元6能够使用吸嘴61在元件供给位置Ls进行元件的拾取。此外,关于带式供料器5,后文进行详细叙述。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除了基板搬运机构2以外,还设有头驱动机构7。该头驱动机构7是用于使头单元6在遍及基台11的预定范围内沿X轴方向以及Y轴方向(与X轴方向以及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的机构。并且,通过头单元6的移动而将被吸嘴61吸附的电子元件从元件收容部4的上方位置向基板3的上方位置搬运。即,头驱动机构7具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头支撑部件71,该头支撑部件71将头单元6支撑为能够沿X轴移动。另外,头支撑部件71的两端部被位于基板搬运机构2的上方的Y轴方向的固定导轨72支撑,从而该头支撑部件71能够沿该固定导轨72在Y轴方向上移动。进而,头驱动机构7具有:相当于驱动源的X轴伺服马达73,将头单元6沿X轴方向驱动;以及相当于驱动源的Y轴伺服马达74,将头单元6沿Y轴方向驱动。马达73与滚珠丝杠75连结,通过使马达73工作而经由滚珠丝杠75将头单元6沿X轴方向驱动。另一方面,马达74与滚珠丝杠76连结,通过使马达74工作而经由滚珠丝杠76将头支撑部件71朝向Y轴方向驱动。
头单元6通过头驱动机构7在利用吸嘴吸附保持了电子元件的状态下将该电子元件向基板3搬运,并且搭载于搭载部位。即,在该头单元6中,8根沿Z轴方向延伸配置并上下移动自如的未图示的安装头等间隔地沿X轴方向列状配置。在安装头各自的顶端部装配有吸嘴61。并且,头单元6通过头驱动机构7向元件收容部4的上方移动,并且吸嘴61的顶端部以恰当的姿势抵接于从元件收容部4供给的电子元件并进行吸附保持。此时,吸嘴61在下降至电子元件之后,吸附该电子元件并上升。如此一来,头单元6在利用吸嘴61吸附保持了电子元件的状态下将该电子元件向基板3的上方搬运,并在搭载部位将电子元件搭载于基板3。
以上是元件安装机1的整体结构的概略。接着,详细叙述带式供料器5。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带式供料器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局部侧视图。在该图以及后文所示的图中,适当地表示带式供料器5抽出带TP的抽出方向Dv以及Z轴方向,并且,以虚线适当地表示隐藏于其它部件的部分。另外,将抽出方向Dv的箭头侧作为前侧,将与抽出方向Dv的箭头相反的一侧作为后侧。进而,以下,适当地使用参照的侧视图中的“顺时针”、“逆时针”的表现来表示部件的旋转方向。
带式供料器5具备在Y轴方向上长条的供料器主体50。在供料器主体50内,沿抽出方向Dv设有能够插入带TP的两条带插入路P1、P2。即,在供料器主体50的抽出方向Dv的后端,空置有沿Z轴方向上下并排的两个插入口A1、A2。带插入路P1从插入口A1起自该插入口A1直线地延伸至抽出方向Dv的前方的合流点J,带插入路P2从插入口A2起中途朝向上方弯曲并延伸至该合流点J。各带插入路P1、P2在合流点J合流之后,成为带供给路P0并朝向抽出方向Dv直线地延伸,继而到达设于供料器主体50的抽出方向Dv的顶端的排出口A0。
并且,作业者能够从装配于元件安装机1的带式供料器5的插入口A1、A2沿带插入路P1、P2将带TP插入到供料器主体50内。另一方面,在供料器主体50内的插入口A1、A2的附近配置有带引入机构51,插入到带插入路P1、P2的带TP被带引入机构51以朝向元件供给位置Ls的方式引入到供料器主体50内。
该带引入机构51具有:引入辊52,具有圆滑的圆周状的周面;单个引入马达53,设于比引入辊52靠抽出方向Dv的前方处;以及减速机54,对引入马达53所产生的驱动力进行减速并向引入辊52传递。减速机54具有设为与引入辊52同轴并与该引入辊52一体化(即,一体地旋转)的从动齿轮540,通过齿轮列连接引入马达53的输出轴531与从动齿轮540,从而将引入马达53的驱动力向从动齿轮540传递。
进而,带引入机构51具有:单向带齿卷盘55a,从上方夹着带插入路P1而与引入辊52相向;以及单向带齿卷盘55b,从下方夹着带插入路P2而与引入辊52相向。在单向带齿卷盘55a的旋转轴安装有仅能够向图2的逆时针旋转而无法向顺时针旋转的单向离合器(未图示)。因此,单向带齿卷盘55a仅能够向逆时针旋转,无法向顺时针旋转。另一方面,在单向带齿卷盘55b的旋转轴安装有仅能够向顺时针旋转而无法向逆时针旋转的单向离合器(未图示)。因此,单向带齿卷盘55b仅能够向顺时针旋转,无法向逆时针旋转。
在各单向带齿卷盘55a、55b的周面,沿周向并排有多个突起551。这些突起551以与设于带TP的多个孔的排列间距相同的间距设置,能够与插入到带插入路P1、P2的带TP的孔卡合。此外,突起551的高度形成为比带TP的孔的深度稍浅,在突起551与带TP的孔卡合的状态下,突起551的顶端不会从带TP的孔脱离。
另外,带引入机构51对应各单向带齿卷盘55a、55b具有杆561和施力部件562(弹簧等弹性部件)。杆561的一端被供料器主体50轴支撑为摆动自如,杆561的另一端经由施力部件562安装于供料器主体50。由此,杆561的中央部分(即,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部分)被向引入辊52侧施力。并且,各单向带齿卷盘55a、55b安装于对应的杆561的中央部分,并被向引入辊52侧施力。
具备这样的结构的带引入机构51将从插入口A1沿带插入路P1插入的带TP夹在单向带齿卷盘55a的周面与引入辊52的周面之间。该单向带齿卷盘55a通过施力部件562的作用力使带插入路P1的带TP压接(即,压靠)于引入辊52的周面。由此,在该带TP与引入辊52的周面之间产生有摩擦力。由此,当引入辊52受到向正向旋转的引入马达53的驱动力而向顺向D1(顺时针)旋转时,带插入路P1的带TP通过与引入辊52的周面之间的摩擦力而被以朝向抽出方向Dv的方式引入到供料器主体50内。此时,单向带齿卷盘55a从动于引入辊52而向逆时针旋转。即,单向带齿卷盘55a通过与被朝向抽出方向Dv引入到供料器主体50内的带TP之间的摩擦力和作用于从设于带TP的多个孔依次卡合的突起551的力,从动于向顺向D1旋转的引入辊52而旋转,从而根据插入到带插入路P1的带TP与引入辊52的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允许该带TP向抽出方向Dv引入。
另一方面,带引入机构51将从插入口A2沿带插入路P2插入的带TP夹在单向带齿卷盘55b的周面与引入辊52的周面之间。该单向带齿卷盘55b通过施力部件562的作用力使带插入路P2的带TP压接于引入辊52的周面。由此,在该带TP与引入辊52的周面之间产生有摩擦力。由此,当引入辊52受到向负向(上述正向的反方向)旋转的引入马达53的驱动力而向逆向D2(逆时针)旋转时,带插入路P2的带TP通过与引入辊52的周面之间的摩擦力而被朝向抽出方向Dv引入到供料器主体50内。此时,单向带齿卷盘55b通过与被朝向抽出方向Dv引入到供料器主体50内的带TP之间的摩擦力和作用于从设于带TP的多个孔依次卡合的突起551的力,从动于引入辊52而向顺时针旋转。即,单向带齿卷盘55b从动于向逆向D2旋转的引入辊52而旋转,从而根据插入到带插入路P2的带TP与引入辊52的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允许该带TP向抽出方向Dv引入。
然而,当引入辊52为了引入带插入路P1的带TP而向顺向D1旋转时,也假设在带插入路P2存在有带TP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优选能够限制带插入路P2的带TP因与引入辊52之间的摩擦力而向抽出方向Dv的相反方向移动。于是,如上所述,单向带齿卷盘55b构成为无法向逆时针旋转。即,在引入辊52向顺向D1旋转时,单向带齿卷盘55b通过突起551与插入到带插入路P2的带TP的孔卡合,克服作用于与引入辊52之间的摩擦力而支撑该带TP。由此,单向带齿卷盘55b能够限制带插入路P2的带TP根据与向顺向D1旋转的引入辊52之间的摩擦力而向抽出方向Dv的相反方向移动。
出于相同的理由,单向带齿卷盘55a构成为无法向顺时针旋转。即,在引入辊52向逆向D2旋转时,单向带齿卷盘55a通过突起551与插入到带插入路P1的带TP的孔卡合,克服作用于与引入辊52之间的摩擦力而支撑该带TP。由此,单向带齿卷盘55a能够限制带插入路P1的带TP根据与向逆向D2旋转的引入辊52之间的摩擦力而向抽出方向Dv的相反方向移动。
沿带插入路P1、P2引入的带TP从带插入路P1、P2通过合流点J到达带供给路P0。另一方面,在供料器主体50内,与带供给路P0相向地配置有供给带齿卷盘57。在该供给带齿卷盘57的周面,沿周向并排有多个突起571。这些突起571以与设于带TP的多个孔的排列间距相同的间距设置。由此,供给带齿卷盘57的突起571与在带供给路P0中前进并到达供给带齿卷盘57的带TP的孔卡合。并且,供给带齿卷盘57通过内置于供料器主体50的供给马达(未图示)而向顺时针旋转,从而将带TP向抽出方向Dv抽出。由此,带TP在通过元件供给位置Ls之后被从排出口A0向供料器主体50外排出,并向配置于排出口A0下的废弃箱(未图示)废弃。
然而,带TP由载带和贴附于该载带的上封带构成。载带具有隔开固定间隔地向上方开口的凹部,并在各凹部收纳元件。并且,与上述各带齿卷盘55a、55b、57卡合的多个孔沿长度方向(抽出方向Dv)并排设于载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一边。另一方面,上封带通过该宽度方向上的两边与载带的上表面粘合,连续地覆盖载带的开口。如此一来,收纳于带TP的元件以被上封带覆盖的状态保持在载带的凹部内。
由此,吸嘴61为了在元件供给位置Ls拾取元件,需要在到达元件供给位置Ls之前使收纳于带TP的元件露出。使元件露出的手法能够使用公知的各种手法。具体地说,可以在使上封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一边与载带粘合的状态下,沿抽出方向Dv从载带剥离上封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边并卷起,从而使元件露出。或者,可以沿抽出方向Dv划开上封带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并将该划痕向两侧卷起,从而使元件露出。在基于这些手法的情况下,在元件在元件供给位置Ls被拾取之后,上封带与载带一起被从排出口A0排出,并向废弃箱中废弃。
进而,为了在供料器主体50内控制带式供料器5的各部,设有控制装置500和各种传感器I1、I2、O1、O2。控制装置500是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构成的计算机,统一地控制构成带式供料器5的各部的动作。带插入传感器I1与带插入路P1相向地配置于插入口A1与引入辊52之间,检测带插入路P1的插入口A1的附近的带TP的有无。带插入传感器I2与带插入路P2相向地配置于插入口A2与引入辊52之间,检测带插入路P2的插入口A2的附近的带TP的有无。带用尽传感器O1与带插入路P1相向地配置于引入辊52与合流点J之间,检测带插入路P1的合流点J的附近的带TP的有无。带用尽传感器O2与带插入路P2相向地配置于引入辊52与合流点J之间,检测带插入路P2的合流点J的附近的带TP的有无。各种传感器I1、I2、O1、O2例如由光学式的传感器(微光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构成,在检测出带TP时向控制装置500输出高电平的信号,在未检测出带TP时向控制装置500输出低电平的信号。并且,控制装置500基于各种传感器I1、I2、O1、O2的检测结果,控制引入马达53以及与供给带齿卷盘57连接的马达,从而例如如图3所示地控制带TP的抽出。
图3是表示带式供料器所执行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图。在该图中,传感器I1、I2、O1、O2对应各状态示出引入辊52以及供给带齿卷盘57等功能部的动作。顺带一提,在该图中,下划线表示各功能部的动作伴随着状态的转移而发生变化。另外,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高电平,附图标记“×”表示相应的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为低电平。
在图3中,将从装配于元件安装机1的带式供料器5的带插入路P1、P2均未插入有带TP的状态向带插入路P1插入带TP并向带式供料器5装配带TP的情况下的动作与状态1~5建立关联并示出。最初,在两条带插入路P1、P2中未插入有带TP,传感器I1、I2、O1、O2的输出信号均为低电平,引入辊52以及供给带齿卷盘57均停止(关闭)(状态1)。当作业者从该状态1将带TP插入到带插入路P1时,带插入传感器I1检测出带插入路P1的带TP并输出高电平的信号(状态2)。
进而,以带插入传感器I1的带TP的检测为契机,引入辊52开始向顺向D1旋转(状态2)。由此,插入到带插入路P1的带TP被沿带插入路P1向抽出方向Dv引入。当带TP的顶端到达带用尽传感器O1的相向位置时,带用尽传感器O1的输出信号变化为高电平(状态3)。此时,引入辊52在状态2时以比通常速度快的快进速度旋转,在转移至状态3之后,减缓旋转速度,以通常速度旋转。
当带用尽传感器O1的输出信号变化为高电平后,经过时间T1,带TP的顶端到达供给带齿卷盘57的附近时,供给带齿卷盘57开始向顺时针旋转(状态4)。然后,当经过时间T2,带TP的顶端与供给带齿卷盘57卡合时,引入辊52的旋转停止(状态5)。
这样,在状态1~状态5中,执行将插入到带插入路P1的带TP朝向元件供给位置Ls引入至与供给带齿卷盘57卡合的位置(预定位置)的装载,向带插入路P1插入的带TP向带式供料器5的装配完成。此外,带TP的顶端与供给带齿卷盘57卡合之后的带TP向抽出方向Dv的抽出主要由供给带齿卷盘57实施。此时,单向带齿卷盘55a以借助带TP而被供给带齿卷盘57拉动的形态向逆时针旋转,从而允许基于供给带齿卷盘57的带TP向抽出方向Dv的抽出。
接着,在图3中,将从带TP仅插入到带插入路P1的状态开始将带TP插入到带插入路P2,并将带TP向带式供料器5装配的情况下的动作与状态6~9建立关联并示出。即,当作业者将带TP插入到带插入路P2时,带插入传感器I2检测出带插入路P2的带TP,输出高电平的信号(状态6)。进而,以带插入传感器I2检测出带TP为契机,引入辊52开始以快进速度向逆向D2旋转(状态6)。由此,插入到带插入路P2的带TP被沿带插入路P2向抽出方向Dv引入。
顺带一提,在引入辊52开始向逆向D2旋转的时刻,在带插入路P1的单向带齿卷盘55a与引入辊52之间夹着带TP。然而,由于单向带齿卷盘55a通过与带插入路P1的带TP的孔卡合的突起而克服与向逆向D2旋转的引入辊52之间的摩擦力,支撑带插入路P1的带TP,因此该带TP不会向抽出方向Dv的相反方向移动,而是被供给带齿卷盘57向抽出方向Dv抽出。
并且,当插入到带插入路P2的带TP的顶端到达带用尽传感器O2,带用尽传感器O2的输出信号变为高电平时,引入辊52向逆向D2的旋转停止(状态7)。如此一来,插入到带插入路P2的带TP在前进至带用尽传感器O2的位置静止。即,在带TP的顶端到达带用尽传感器O2检测出带TP的位置的状态下,执行使插入到带插入路P2的带TP待机的等待。
当在带插入路P1中带TP的后端通过带用尽传感器O1,带用尽传感器O1的输出信号变化为低电平时(换言之,当检测出之前装配于带插入路P1的带TP即将用尽时),引入辊52开始与供给带齿卷盘57的带插入路P1的带输送同步地以通常速度向逆向D2旋转(状态8)。由此,在带插入路P2中待机的带TP以紧随向抽出方向Dv移动的带插入路P1的带TP之后的方式进而朝向供给带齿卷盘57向抽出方向Dv引入。然后,当经过时间T3,插入到带插入路P2的带TP的顶端与供给带齿卷盘57的突起571卡合时,引入辊52的旋转停止(状态9)。
这样,在状态6~9下,将插入到带插入路P2的带TP引入至带用尽传感器O2检测出带TP的位置并使其待机(等待)。然后,根据之前插入到带插入路P1的带TP的元件用尽的时机,以朝向元件供给位置Ls的方式将在带插入路P2中待机的带TP引入(装载)至与供给带齿卷盘57卡合的位置(预定位置)。如此一来,向带插入路P2插入的带TP向带式供料器5的装配完成。
即,在这里所示出的例子中,装载是将带TP的顶端引入至比插入口A1、A2靠元件供给位置Ls侧的第一位置的动作,等待是将带TP的顶端引入至插入口A1、A2与第一位置之间且比合流点J靠插入口A1、A2侧的第二位置并使带TP停止的动作。并且,根据之前插入的带TP的有无切换针对带TP实施的动作(装载·等待)。
接着,在图3中,将从带TP仅插入到带插入路P2的状态开始将带TP插入到带插入路P1并将带TP向带式供料器5装配的情况下的动作与状态10~13建立关联并示出。该带TP的装配能够通过针对带插入路P1进行与在状态6~9下针对带插入路P2进行的动作相同的动作来执行。并且,之后通过交替执行状态6~9的处理与状态10~13的处理,能够依次将带TP向带式供料器5装配。
然而,在图1所示的元件安装机1中,多个带式供料器5设置于元件收容部4。此时,将多个带式供料器5朝向元件安装机1设置的换产调整作业能够通过将多个带式供料器5装配于台车8(图4、图5)并将该台车8安装于元件安装机1的元件收容部4来一并执行。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通过服务器PC9(图5)来辅助使用了台车8的换产调整作业。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能够安装多个带式供料器的台车的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台车以及辅助换产调整作业的服务器PC所具有的电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台车8除了图4所示的机械结构以外,还具有图5所示的控制部80。台车8的控制部80是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等构成的计算机。另一方面,服务器PC9具有: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以及存储器构成的控制部90;由硬盘构成的存储部91;以及由显示器构成的显示部92。并且,服务器PC9的控制部90一边在与台车8的控制部80之间针对信息、指令进行通信,一边统一执行换产调整作业的辅助所需的控制动作。
台车8具备能够沿排列方向Da并排支撑多个带式供料器5并且安装于元件安装机1的元件收容部4的结构。此外,排列方向Da是与装配于台车8的带式供料器5的抽出方向Dv以及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具体地说,台车8在其前方部具有支撑多个带式供料器5的供料器支撑部件81。在供料器支撑部件81中,多个装配部位82沿排列方向Da并排,能够在各装配位置Lf装卸自如地装配带式供料器5。
在供料器支撑部件81的各装配部位82设有与带式供料器5卡合分离自如的连接器83。并且,装配于装配部位82的带式供料器5与该装配部位82的连接器83卡合而与台车8电连接,台车8能够针对与连接器83卡合的带式供料器5执行电力的供给、通信。
另外,台车8在其后方部具有第一带盘保持部861以及第二带盘保持部862。第一带盘保持部861以及第二带盘保持部862在带式供料器5的装配部位82的后方沿前后方向相互错开地配置,第一带盘保持部861配置于比第二带盘保持部862靠后方处。第一带盘保持部861能够沿排列方向Da并排保持多个第一带盘R1,第二带盘保持部862能够沿排列方向Da并排保持多个第二带盘R2。
对第一带盘R1以及第二带盘R2的配设方式进行了各种考虑。在此,示例第一带盘R1以及第二带盘R2分别设于各装配部位82,从第一带盘R1拉出的带TP插入到装配于一个装配部位82的带式供料器5的插入口A1,从第二带盘R2拉出的带TP插入到装配于该一个装配部位82的带式供料器5的插入口A2的情况。
在第一带盘R1以及第二带盘R2分别附有条形码IDr,在各条形码IDr中记录有用于识别收纳于对应的带盘R1、R2所保持的带TP的元件的种类的元件ID(IdentificationData)。进而,在带式供料器5附有条形码IDf,在该条形码IDf中记录有用于分别识别带式供料器5的供料器ID。并且,在服务器PC9设有读取器98,服务器PC9基于读取器98读取条形码IDr、IDf所得的结果,辅助换产调整作业。
图6是表示在换产调整作业中向台车装配带式供料器的作业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步骤S101中,作业者通过读取器98读取预定朝向台车8的供料器支撑部件81装配的带式供料器5所附的条形码IDf,控制部90根据该读取结果取得记录于条形码IDf中的供料器ID。进而,控制部90将取得的供料器ID登录于存储在存储部91的作业对象信息911中。由此,控制部90将与登录于作业对象信息911中的供料器ID相对应的带式供料器5识别为作业者的作业对象。
在步骤S102中,作业者在读取器98中读取保持插入到作业对象的带式供料器5的带TP的带盘R1、R2的条形码IDr,控制部90根据该读取结果,取得记录于条形码IDr中的元件ID。进而,控制部90将取得的元件ID登录于作业对象信息911中。由此,控制部90将与登录于作业对象信息911中的元件ID相对应的带TP识别为作业者的作业对象。
然后,在步骤S103中,控制部90判断登录于作业对象信息911的供料器ID与元件ID的组合是否恰当。即,在存储部91中存储有示出了通过元件安装机1向基板3安装元件的顺序的安装程序912。然后,带式供料器5和应由该带式供料器5供给的元件的组合被安装程序912所规定。于是,控制部90判断供料器ID与元件ID的组合是否适合被安装程序规定的组合。然后,在这些组合不适合,供料器ID与元件ID的组合不恰当的情况(在步骤S103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90将表示该主旨的错误显示于显示部92(步骤S104)。另一方面,在这些组合适合、供料器ID与元件ID的组合恰当的情况(在步骤S103中为“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5。
在步骤S105中,当作业者将带式供料器5装配于装配部位82时,控制部90取得作为带式供料器5的装配对象的装配部位82。即,伴随着带式供料器5装配于装配部位82,能够进行借助连接器83的向带式供料器5的电力供给。于是,台车8的控制部80从多个装配部位82中检测出能够进行电力供给的装配部位82,并向服务器PC9的控制部90发送。
然后,在步骤S106中,控制部90判断取得的装配部位82是否恰当。即,应装配于各装配部位82的带式供料器5与应由该带式供料器5供给的元件的组合被安装程序912所规定。由此,根据登录于作业对象信息911的供料器ID与元件ID的组合,从多个装配部位82中决定应装配带式供料器5的装配部位82。于是,控制部90判断与登录于作业对象信息911的供料器ID和元件ID的组合相对应的装配部位82与检测出带式供料器5的装配的装配部位82是否适合。并且,在这些不适合、装配有带式供料器5的装配部位82不恰当的情况(在步骤S106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90将表示该主旨的错误显示于显示部92(步骤S107)。另一方面,在这些适合、装配有带式供料器5的装配部位82恰当的情况(在步骤S106中为“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08。
在步骤S108中,当作业者执行将带TP插入于带式供料器5的插入口A1、A2的带插入作业时,控制部90检测作为带插入动作的执行对象的带式供料器5。具体地说,台车8的控制部80监视被供料器支撑部件81支撑的各带式供料器5的带插入传感器I1、I2的输出电平。并且,控制部80将带插入传感器I1、I2的输出电平从低到高变化的带式供料器5的装配部位82向服务器PC9的控制部90发送。
然后,在步骤S109中,控制部90判断执行了带插入作业的带式供料器5恰当与否。即,应执行该带插入作业的带式供料器5为登录于作业对象信息911的供料器ID所显示的带式供料器5,即为装配于在步骤S105中取得的装配部位82的带式供料器5。于是,控制部90判断在步骤S105中检测出装配有带式供料器5的装配部位82与装配有在步骤S108中检测出插入带的带式供料器5的装配部位82是否适合。并且,例如,在因将带TP错误地插入到之前安装于供料器支撑部件81的其它带式供料器5等原因而导致这些不适合、执行了带插入作业的带式供料器5不恰当的情况(在步骤S109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90将表示该主旨的错误显示于显示部92(步骤S110),并将引导正确的带式供料器5的内容显示于显示部92(步骤S111)。具体地说,在步骤S111中,通过图或者文章等在显示部92显示装配于在步骤S105中检测出装配的装配部位82的带式供料器5是正确的。
另一方面,在检测出带式供料器5的装配的装配部位82与装配有检测出带插入的带式供料器5的装配部位82适合、执行了带插入作业的带式供料器5恰当的情况下,控制部90使该带式供料器5执行装载和等待中的任一方(步骤S112)。即,在检测出带TP的插入的带式供料器5中,在插入该带TP之前未装配有其它带TP的情况下,使该带式供料器5执行装载。另一方面,在检测出带TP的插入的带式供料器5中,从插入带TP之前开始就装配有其它带TP的情况下,使该带式供料器5执行等待。然后,当在步骤S112中执行装载或者执行等待时,结束图6的流程图。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作业者对带式供料器5执行将带TP插入于插入口A1、A2的带插入作业时,该带式供料器5检测向插入口A1、A2插入的带TP。进而,基于表示作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带式供料器5的作业对象信息911,确认检测出带TP的带式供料器5是否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并且,在能够确认出带式供料器5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情况下,使带式供料器5执行装载或者执行等待。如此一来,在确认出由作业者执行了带插入作业的带式供料器5为该作业的对象之后,使带式供料器5执行装载或者执行等待,从而能够应对带TP向带式供料器5的误插入的问题。
相反,当基于作业对象信息911确认出带式供料器5不是带插入作业的对象时,不使带式供料器5执行装载以及等待。由此,能够防止对错误插入的带TP执行装载、等待。
另外,当基于作业对象信息911确认出带式供料器5不是带插入作业的对象时,向作业者通知警告(步骤S110)。由此,作业者能够注意到将带TP插入到错误的带式供料器5这一情况。
另外,当基于作业对象信息911确认出带式供料器5不是带插入作业的对象时,向作业者通知作为作业对象信息911所表示的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带式供料器5(步骤S111)。由此,作业者能够容易地把握应插入带TP的带式供料器5。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带式供料器5执行装载或者等待的过程中,除了能够确认带式供料器5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这一条件以外,还设定了进一步的条件。
即,进一步设定有向带式供料器5插入的带TP与带式供料器5的组合恰当这样的条件。在该结构中,在使带式供料器5执行装载或者等待时不仅要求检测出带TP的带式供料器5是带插入作业的对象,且带TP与带式供料器5的组合恰当。由此,能够将相对于带式供料器5的组合恰当的带TP装配于带式供料器5。
此时,当确认出向带式供料器5插入的带TP与带式供料器5的组合不恰当时,向作业者通知警告(步骤S104)。由此,作业者能够注意到将错误的组合的带TP插入到带式供料器5这一情况。
另外,进一步设定了带式供料器5相对于供料器支撑部件81的装配部位82恰当这样的条件。在该结构中,在使带式供料器5执行装载或者等待时不仅要求检测出带TP的带式供料器5是带插入作业的对象,且带式供料器5相对于供料器支撑部件81的装配部位82恰当。由此,能够将带式供料器5装配于适当的装配部位82。
此时,当确认出带式供料器5相对于供料器支撑部件81的装配部位82不恰当时,向作业者通知警告(步骤S107)。由此,作业者能够注意到在错误的装配部位82装配了带式供料器5这一情况。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服务器PC9相当于本发明的“换产调整辅助装置”的一个例子,带式供料器5相当于本发明的“供料器”的一个例子,带TP相当于本发明的“带”的一个例子,插入口A1、A2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带插入部”的一个例子,元件供给位置Ls相当于本发明的“元件供给部”的一个例子,带TP与供给带齿卷盘57卡合的位置相当于本发明的“预定位置”的一个例子,带引入机构51相当于本发明的“搬运部”的一个例子,带插入传感器I1、I2分别相当于本发明的“检测部”的一个例子,作业对象信息911相当于本发明的“作业对象信息”的一个例子,存储部91相当于本发明的“存储部”的一个例子,控制部90相当于本发明的“控制部”的一个例子,读取器98相当于本发明的“读取器”的一个例子,供料器ID相当于本发明的“供料器识别码”的一个例子,元件ID相当于本发明的“元件识别码”的一个例子,供料器支撑部件81相当于本发明的“供料器支撑部件”的一个例子,装配部位82相当于本发明的“装配部位”的一个例子。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其主旨,则能够对上述内容施加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将服务器PC9所具有的控制部90以及存储部91的功能内置于元件安装机1。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元件安装机1相当于本发明的“元件安装机”的一个例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对台车8安装带式供料器5的状态下执行向带式供料器5的带插入作业的情况下适用本发明的例子。然而,在将带式供料器5安装于除台车8以外的部件例如在元件安装机1中设于元件收容部4的部件或者区别于元件收容部4而设置的换产调整作业用的部件的状态下执行向带式供料器5的带插入作业的情况下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另外,也可以适当地变更装载的具体动作内容。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执行将插入于带插入路P1的带TP引入到与供给带齿卷盘57卡合的位置(预定位置)并装载。然而,也可以适当地变更通过装载引入带TP的位置。例如在装载中,也可以将带TP的顶端引入至元件供给位置Ls,也可以将带TP的顶端引入至比元件供给位置Ls靠前或者靠后的位置。
另外,也可以适当地变更等待的具体动作内容。即,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带TP的顶端到达带用尽传感器O2检测带TP的位置的状态下使带TP待机并执行等待。然而,也可以适当地变更等待中的带TP的顶端的位置。例如,也可以使带TP在带TP的顶端部分与单向带齿卷盘55a、55b的突起551卡合的位置待机。或者,也可以如日本特开2014-27130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在具备限制后续带的行进的止动件机构的带式供料器5中,使带TP在带TP的顶端抵接于止动件机构的限制部的位置待机。
即,装载是使带TP的顶端位于预定位置的动作,而等待是在带TP的顶端位于比该预定位置靠抽出方向Dv的上游侧(换言之,插入口A1、A2侧)的位置的状态下使带TP待机的动作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基于由读取器98读取供料器IC的结果,确定作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带式供料器5。然而,考虑有各种确定作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带式供料器5的具体手法。例如,也能够使用设于服务器PC9的键盘、鼠标这样的输入单元将用户所指定的带式供料器5确定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
另外,基于比较元件ID与供料器ID而得到的结果,确定带TP与带式供料器5的组合。然而,考虑有各种确定带TP与带式供料器5的组合的具体手法。例如,也能够使用服务器PC9的上述输入单元,基于用户所输入的内容来进行确定。
另外,通过带插入传感器I1、I2来检测插入到插入口A1、A2的带TP。然而,也可以通过根据插入口A1、A2的插入来切换开启/关闭的开关来检测插入到插入口A1、A2的带TP。或者,考虑有各种检测插入到插入口A1、A2的带TP的具体手法。例如,也可以基于通过被插入到插入口A1、A1的带TP按压而产生于引入辊52或者单向带齿卷盘55a、55b这样的旋转部件的转矩,检测插入到插入口A1、A2的带TP。
另外,使用具备两条带插入路P1、P2的带式供料器5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对具备一条带插入路的带式供料器5进行换产调整的作业中也能够适用本发明。
以上,如列举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那样,在本发明中,例如,也可以如下这样地构成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即,当控制部基于作业对象信息确认出一个供料器不是带插入作业的对象时,向作业者通知警告。由此,作业者能够注意到将带插入到错误的供料器这一情况。
另外,也可以如下这样地构成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即,当控制部基于作业对象信息确认出一个供料器不是带插入作业的对象时,向作业者通知作为作业对象信息所表示的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供料器。由此,作业者能够容易地把握应插入带的供料器。
顺带一提,考虑有各种确定作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供料器的具体手法。例如,也可以如下这样地构成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即,具备读取附于供料器的供料器识别码的读取器,控制部生成表示将与由读取器读取的供料器识别码相对应的供料器设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作业对象信息,并存储于存储部。
另外,在使一个供料器执行装载或者等待时,除了能够确认出一个供料器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这一条件以外,还能够设定进一步的条件。
于是,也可以如下构成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即,控制部在基于作业对象信息确认出一个供料器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情况并且向一个供料器插入的带与一个供料器的组合恰当的情况下,使一个供料器执行装载或者等待。在该结构中,在使一个供料器执行装载或者等待时,不仅要求检测出带的一个供料器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且带与一个供料器的组合也恰当。由此,能够将相对于供料器的组合适当的带装配于供料器。
进而,也可以如下构成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即,控制部当确认出向一个供料器插入的带与一个供料器的组合不恰当时,向作业者通知警告。由此,作业者能够注意到将错误的组合的带插入到供料器这一情况。
顺带一提,考虑有各种确定带与供料器的组合的具体结构。例如,也可以如下构成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即,控制部基于对识别带所收容的元件的元件识别码与附于供料器的供料器识别码进行比较而得到的结果,判断向一个供料器插入的带与一个供料器的组合是否合适。
或者,也可以如下构成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即,控制部在基于作业对象信息确认出一个供料器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情况并且一个供料器相对于预定的供料器支撑部件的装配位置恰当的情况下,使一个供料器执行装载或者等待。在该结构中,在使一个供料器执行装载或者等待时,不仅要求检测出带的一个供料器为带插入作业的对象,且一个供料器相对于供料器支撑部件的装配位置也恰当。由此,能够将供料器装配于适当的装配位置。
进而,也可以如下构成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即,控制部当确认出一个供料器相对于供料器支撑部件的装配位置不恰当时,向作业者通知警告。由此,作业者能够注意到将供料器装配于错误的装配位置这一情况。
顺带一提,考虑有各种检测插入到带插入部的带的具体结构。例如,也可以如下构成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即,搬运部具有旋转部件,该旋转部件与插入于带插入部的带卡合并伴随着装载中的带的搬运而旋转,检测部基于通过被插入于带插入部的带按压而产生于旋转部件的转矩,检测插入于带插入部的带。或者,也可以如下构成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即,检测部基于根据带向带插入部的插入而切换状态的开关或者光学传感器,检测插入于带插入部的带。
附图标记说明
5…带式供料器
51…带引入机构
A1、A2…插入口
I1、I2…带插入传感器
Ls…元件供给位置
TP…带
81…供料器支撑部件
82…装配部位
9…服务器PC
90…控制部
91…存储部
911…作业对象信息
98…读取器

Claims (13)

1.一种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具备:
存储部,存储作业对象信息,所述作业对象信息表示多个供料器中的作为插入收容有元件的带的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所述供料器;及
控制部,判断对所述供料器所执行的所述带插入作业是否合适,
所述供料器具有:
带插入部,供带插入;
元件供给部,供给收容于带的元件;
搬运部,执行将插入于所述带插入部的带朝向所述元件供给部引入至预定位置的装载;及
检测部,检测向所述带插入部插入的带,
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作业对象信息确认出所述多个供料器中的检测出插入于述带插入部的带的一个供料器为所述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情况下,使所述一个供料器执行所述装载或者执行在所述装载之前使带暂时待机的等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当基于所述作业对象信息确认出所述一个供料器不是所述带插入作业的对象时,向作业者通知警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当基于所述作业对象信息确认出所述一个供料器不是所述带插入作业的对象时,向作业者通知作为所述作业对象信息所表示的所述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所述供料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具备读取器,所述读取器读取附于所述供料器的供料器识别码,
所述控制部生成将与由所述读取器读取的所述供料器识别码相对应的所述供料器表示为是所述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所述作业对象信息,并存储于所述存储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作业对象信息确认出所述一个供料器为所述带插入作业的对象并且向所述一个供料器插入的带与所述一个供料器的组合恰当的情况下,使所述一个供料器执行所述装载或者执行所述等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当确认出向所述一个供料器插入的带与所述一个供料器的组合不恰当时,向作业者通知警告。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对识别所述带所收容的元件的元件识别码与附于所述供料器的供料器识别码进行比较而得到的结果,判断向所述一个供料器插入的带与所述一个供料器的组合是否合适。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作业对象信息确认出所述一个供料器为所述带插入作业的对象并且所述一个供料器相对于预定的供料器支撑部件的装配位置恰当的情况下,使所述一个供料器执行所述装载或者执行所述等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当确认出所述一个供料器相对于所述供料器支撑部件的装配位置不恰当时,向作业者通知警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搬运部具有旋转部件,所述旋转部件与插入于所述带插入部的带卡合并伴随着所述装载中的带的搬运而旋转,
所述检测部基于通过被插入于所述带插入部的带按压而产生于所述旋转部件的转矩,检测插入于所述带插入部的带。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其中,
所述检测部基于根据带向所述带插入部的插入而切换状态的开关或者光学传感器,检测插入于所述带插入部的带。
12.一种元件安装机,具备:
存储部,存储作业对象信息,所述作业对象信息表示多个供料器中的作为插入收容有元件的带的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所述供料器;及
控制部,判断对所述供料器所执行的所述带插入作业是否合适,
所述供料器具有:
带插入部,能够插入带;
元件供给部,供给收容于带的元件;
搬运部,执行将插入于所述带插入部的带朝向所述元件供给部引入至预定位置的装载;及
检测部,检测向所述带插入部插入的带,
所述控制部在基于所述作业对象信息确认出所述多个供料器中的检测出插入于所述带插入部的带的一个供料器为所述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情况下,使所述一个供料器执行所述装载或者执行在所述装载之前使带暂时待机的等待。
13.一种换产调整辅助方法,具备如下工序:
确认具有带插入部及元件供给部的多个供料器中的检测出插入于所述带插入部的带的供料器,所述带插入部供收容有元件的带插入,所述元件供给部供给带所收容的元件;及
基于作业对象信息,判断对所述供料器所执行的所述带插入作业是否合适,所述作业对象信息表示作为插入带的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所述供料器,
在基于所述作业对象信息确认出所述多个供料器中的检测出插入于所述带插入部的带的一个供料器为所述带插入作业的对象的情况下,使所述一个供料器执行将插入于所述带插入部的带朝向所述元件供给部引入至预定位置的装载或者执行在所述装载之前使带暂时待机的等待。
CN201580074374.0A 2015-04-03 2015-04-03 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元件安装机、换产调整辅助方法 Active CN10721156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60574 WO2016157515A1 (ja) 2015-04-03 2015-04-03 段取り支援装置、部品実装機、段取り支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11563A true CN107211563A (zh) 2017-09-26
CN107211563B CN107211563B (zh) 2020-01-21

Family

ID=57005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74374.0A Active CN107211563B (zh) 2015-04-03 2015-04-03 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元件安装机、换产调整辅助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912240B2 (zh)
JP (1) JP6467496B2 (zh)
KR (1) KR102061155B1 (zh)
CN (1) CN107211563B (zh)
DE (1) DE112015006412T5 (zh)
WO (1) WO201615751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7881A (zh) * 2017-10-31 2020-06-0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通知装置及通知方法
CN112772013A (zh) * 2018-10-11 2021-05-07 株式会社富士 供料器适合判断装置及供料器适合判断方法
CN113038816A (zh) * 2017-12-06 2021-06-2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安装机、元件供给带盘驱动方法
CN115152336A (zh) * 2020-03-31 2022-10-04 株式会社富士 带装填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3318B (zh) * 2015-11-30 2020-06-30 株式会社富士 元件供给装置的电源控制装置及电源控制方法
US10321620B2 (en) * 2015-12-25 2019-06-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mponent supplying device and component supplying method
JP6603881B2 (ja) * 2016-09-28 2019-11-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管理方法
CN110024505B (zh) * 2016-11-17 2021-01-15 株式会社富士 调整支援装置
US10929970B2 (en) * 2018-01-22 2021-02-23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and trace data acquisition method
JP7029596B2 (ja) * 2018-03-30 2022-03-0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リールの配置決定方法および部品リールの配置決定装置
JP7133643B2 (ja) * 2018-11-20 2022-09-08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補給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補給方法
US20230171934A1 (en) 2020-04-06 2023-06-01 Fuji Corporation Tape feeder
JPWO2023106402A1 (zh) * 2021-12-10 2023-06-15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15384A (zh) * 2006-07-26 2008-01-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供料器管理系统
CN101146437A (zh) * 2006-09-12 2008-03-19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安装机及电子部件供给装置
CN101167417A (zh) * 2005-05-23 2008-04-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元件载带封装及电子元件馈送设备
CN104170540A (zh) * 2012-03-13 2014-11-26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元件安装机的供料器管理系统
JP2014236126A (ja) * 2013-06-03 2014-12-15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サプレッサ、フィーダ、フィーダ制御方法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2778A (ja) * 1993-07-05 1995-01-24 Nippon Avionics Co Ltd チップ実装機の部品管理方式
JPH1065399A (ja) 1996-07-05 1998-03-06 Pekin Kaho Keito Kotei Yugenkoshi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へのパーツフィーダ誤挿入防止装置
US6332536B2 (en) * 1999-11-03 2001-12-25 Solectron Corporation Component tape including a printed component count
US7220095B2 (en) * 2001-05-24 2007-05-22 Lyndaker David W Self-threading component tape feeder
JP2005203655A (ja) * 2004-01-19 2005-07-28 Kunio Oe 回路基板の搬送方法および電子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JP2011077096A (ja) 2009-09-29 2011-04-14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JP5373564B2 (ja) 2009-11-19 2013-12-18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電子部品外段取り装置及び電子部品外段取り方法
JP5877314B2 (ja) * 2012-05-08 2016-03-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6026796B2 (ja) 2012-06-29 2016-11-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KR101694226B1 (ko) * 2012-06-29 2017-01-09 야마하하쓰도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피더와 피더 제어 방법 및 전자 부품 장착 장치
JP6019393B2 (ja) 2012-07-27 2016-11-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6241838B2 (ja) 2012-10-12 2017-12-06 東亞合成株式会社 粘着付与剤及び粘着剤組成物、並びにその用途
US9549493B2 (en) * 2013-03-15 2017-01-17 John S. Youngquist Passive feeder cartridge driven by pickup head
EP3065521B1 (en) * 2013-10-30 2019-04-10 FUJI Corporation Component mounting line management device
JP6097938B2 (ja) 2014-01-27 2017-03-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照合方法および部品照合システム
JP6097937B2 (ja) * 2014-01-27 2017-03-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照合方法および部品照合システム
CN106471876B (zh) * 2014-07-04 2019-04-23 株式会社富士 带式供料器
CN107432109B (zh) * 2015-03-09 2019-08-06 株式会社富士 供料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7417A (zh) * 2005-05-23 2008-04-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子元件载带封装及电子元件馈送设备
CN101115384A (zh) * 2006-07-26 2008-01-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供料器管理系统
CN101146437A (zh) * 2006-09-12 2008-03-19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电子部件安装机及电子部件供给装置
CN104170540A (zh) * 2012-03-13 2014-11-26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元件安装机的供料器管理系统
JP2014236126A (ja) * 2013-06-03 2014-12-15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サプレッサ、フィーダ、フィーダ制御方法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7881A (zh) * 2017-10-31 2020-06-0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通知装置及通知方法
CN111247881B (zh) * 2017-10-31 2021-03-1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通知装置及通知方法
US11304348B2 (en) 2017-10-31 2022-04-1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urface mounting device and an informing method
CN113038816A (zh) * 2017-12-06 2021-06-25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安装机、元件供给带盘驱动方法
CN113038816B (zh) * 2017-12-06 2022-08-09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安装机、元件供给带盘驱动方法
CN112772013A (zh) * 2018-10-11 2021-05-07 株式会社富士 供料器适合判断装置及供料器适合判断方法
CN115152336A (zh) * 2020-03-31 2022-10-04 株式会社富士 带装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5006412T5 (de) 2017-12-21
WO2016157515A1 (ja) 2016-10-06
US10912240B2 (en) 2021-02-02
JP6467496B2 (ja) 2019-02-13
US20180049353A1 (en) 2018-02-15
JPWO2016157515A1 (ja) 2017-09-14
CN107211563B (zh) 2020-01-21
KR20170088413A (ko) 2017-08-01
KR102061155B1 (ko) 2019-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11563A (zh) 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元件安装机、换产调整辅助方法
US10257970B2 (en) Feeder for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CN104170540B (zh) 元件安装机的供料器管理系统
JP5410337B2 (ja) フィーダ、供給テープの移動制御方法または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CN105474770B (zh) 供料器
DK169530B1 (da) Apparat til ud- og indlæsning af information fra et magnet- og/eller IC-kort som ekstern hukommelse
CN104025731B (zh) 带式供料器
US9674995B2 (en) Component supply unit
CN104025733B (zh) 带式供料器
CN104837749A (zh) 拉链拉头供给装置
JP5010340B2 (ja) カード発行装置
CN109963453B (zh) 卷轴保持装置及卷轴按压构件
JP7048222B2 (ja) カード発行装置
CN105580030B (zh) 读卡器
JPWO2015162762A1 (ja) キャリアテープ検出装置および検知方法
CN109906673B (zh) 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
CN105325069B (zh) 供料器控制装置
CN109923956B (zh) 元件核对系统
US10842059B2 (en)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JP6802782B2 (ja)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部品供給方法
JP6334690B2 (ja) フィーダ
JP2017117922A (ja) フィーダ
JP2001155399A (ja) 磁気テープライブラリ装置
JP6901933B2 (ja) 搬送機構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媒体処理装置、並びに搬送方法
WO2016175002A1 (ja) カード挿入排出機構およびカード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