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471876B - 带式供料器 - Google Patents

带式供料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471876B
CN106471876B CN201480080172.2A CN201480080172A CN106471876B CN 106471876 B CN106471876 B CN 106471876B CN 201480080172 A CN201480080172 A CN 201480080172A CN 106471876 B CN106471876 B CN 1064718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p reel
maintaining part
main body
pair
loader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801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471876A (zh
Inventor
大桥广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6471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718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4718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4718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9/00Changing the web roll
    • B65H19/10Changing the web roll in unwinding mechanisms or in connection with unwinding operations
    • B65H19/12Lifting, transporting, or inserting the web roll; Removing empty co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带式供料器具备:带盘保持部;供料器主体;及可动机构,设于供料器主体与带盘保持部之间,并且容许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相对移动。可动机构使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位置能够在上侧位置与下侧位置之间变更,并且至少能够在上述下侧位置处在接近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变更。

Description

带式供料器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向基板作业机供给电子元件的带式供料器。
背景技术
带式供料器具备:带盘保持部,保持卷绕有带的带盘,该带保持电子元件;及供料器主体,将来自带盘的带向基板作业机送出。在基板作业机上,沿基板的搬运方向并列地搭载有多个带式供料器。通常,带盘保持部比供料器主体宽。因此,能够搭载于基板作业机的带式供料器的个数由带盘保持部的宽度所限制。
与装配于基板的电子元件的种类的增加相对应地,期望将更多的带式供料器搭载于基板作业机。日本特开2004-47951号公报所公开的带式供料器具备设于供料器主体与带盘保持部之间的可动机构。可动机构容许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相对移动。在该技术中,可动机构为了避免相邻的带式供料器之间的带盘保持部的接触而变更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位置。由此,能够搭载于基板作业机的带式供料器的个数由宽度较窄的供料器主体的宽度所限制,而不是由宽度较宽的带盘保持部的宽度所限制。这样,若带式供料器具备可动机构,则能够将更多的带式供料器搭载于基板作业机。
近年来,提出有带盘保持部保持两个带盘的带式供料器,在日本特开2014-82454号公报中公开有其中一例。这种带式供料器的供料器主体在来自一个带盘的带用完后自动地将来自另一个带盘的带向基板作业机送出。由此,能够省略迄今为止以手动作业进行的带的拼接作业,并且能够在持续生产的同时更换带用完了的带盘,因此基板作业机的生产效率提高。
发明内容
若在具备保持两个带盘的带盘保持部的带式供料器中应用可动机构,则基板作业机能够实现多种类的电子元件的装配和较高的生产效率。但是,在搭载有这样的带式供料器的空间中,从作业者方观测,一部分带盘保持部被其他带盘保持部遮挡,更换带用完了的带盘的作业性变差。本说明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这样的作业性变差的技术。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带式供料器的一实施方式构成为向基板作业机供给电子元件,具备带盘保持部、供料器主体及可动机构。带盘保持部将卷绕有保持电子元件的第一带的第一带盘及卷绕有保持电子元件的第二带的第二带盘保持在带盘保持面内的不同位置。供料器主体将来自第一带盘的第一带向基板作业机送出,并且在第一带用完后自动地将来自第二带盘的第二带向基板作业机送出。可动机构设于供料器主体与带盘保持部之间,容许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相对移动。可动机构使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位置能够在上侧位置与下侧位置之间变更。可动机构还能够使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位置至少能够在下侧位置处在接近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变更。
上述实施方式的可动机构为了避免相邻的带式供料器之间的带盘保持部的接触而使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位置能够在上侧位置与下侧位置之间变更。由此,能够在基板作业机搭载更多的带式供料器。而且,上述实施方式的可动机构使配置于下侧位置的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位置能够在接近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变更。由此,当将配置于下侧位置的带盘保持部置于分离位置时,该带盘保持部从配置于上侧位置的带盘保持部露出,因此能够容易地更换保持于该带盘保持部的带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电子元件安装机和搭载于该电子元件安装机的电子元件供给机的结构的概略的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带式供料器的结构的概略的图,是表示带盘保持部配置于上侧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带式供料器的结构的概略的图,是表示带盘保持部配置于下侧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带盘保持部的第二保持部在通常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的样态的图。
图5A是示意性地表示引导臂的后端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的图,是表示一对辊未嵌入到一对槽中的状态的图。
图5B是示意性地表示引导臂的后端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的图,是表示一对辊嵌入到一对槽中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电子元件安装机和搭载于该电子元件安装机的电子元件供给机的结构的概略的图,是表示位于下侧位置的带盘保持部配置于分离位置时的样态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带式供料器的结构的概略的图,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形例的可动机构的概略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带式供料器的一实施方式可以构成为向基板作业机供给电子元件,且具备带盘保持部、供料器主体及可动机构。带盘保持部可以将卷绕有保持电子元件的第一带的第一带盘及卷绕有保持电子元件的第二带的第二带盘保持在带盘保持面内的不同的位置。保持于第一带盘的电子元件与保持于第二带盘的电子元件既可以为同一种类,也可以为不同的种类。带盘保持部也可以根据需要保持三个以上的带盘。供料器主体可以将来自第一带盘的第一带向基板作业机送出,并且在第一带用完后自动地将来自第二带盘的第二带向基板作业机送出。这样,带式供料器能够自动地进行带的拼接作业。可动机构可以设于供料器主体与带盘保持部之间,且容许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相对移动。可动机构可以使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位置能够在上侧位置与下侧位置之间变更。而且,可动机构可以使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位置至少能够在下侧位置处在接近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变更。
也可以是,可动机构具有引导臂,该引导臂包括与带盘保持面平行地延伸的引导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带盘保持部构成为,能够沿引导部在接近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滑动。根据该方式,作业者能够容易地使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位置至少在下侧位置处在接近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变更。
也可以是,引导臂构成为,能够在带盘保持部配置于上侧位置时的位置与带盘保持部配置于下侧位置时的位置之间平行移动。根据该方式,作业者能够容易地使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位置在上侧位置与下侧位置之间变更。
也可以是,可动机构具有可选择性地装卸引导臂的第一装卸部和第二装卸部。在该情况下,当引导臂安装于第一装卸部时,带盘保持部配置于上侧位置。当引导臂安装于第二装卸部时,带盘保持部配置于下侧位置。根据该方式,可动机构的形态被简化,可动机构的耐破损能力增强。
也可以是,在引导臂形成有沿带盘保持部的滑动方向延伸的开口,作为引导部。也可以是,在开口形成有一对槽,该一对槽包括形成于界定开口的下缘的下槽和形成于界定开口的上缘的上槽。也可以是,带盘保持部具有插入于引导臂的开口的一对辊。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位置在一对辊中的一个辊嵌入到下槽中并且另一辊嵌入到上槽中时被固定。根据该方式,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实现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滑动方向上的定位。
也可以是,一对槽分别形成于引导臂的开口的一侧的端部与另一侧的端部。当一对辊嵌入到形成于开口的一侧的端部的一对槽中时,带盘保持部配置于接近位置。当一对辊嵌入到形成于开口的另一侧的端部的一对槽中时,带盘保持部配置于分离位置。根据该方式,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实现带盘保持部相对于供料器主体的接近位置与分离位置的定位。
也可以是,带盘保持部具有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也可以是,第一保持部构成为保持第一带盘。也可以是,第二保持部构成为配置于与第一保持部相比远离供料器主体的一侧,且能够在通常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该通常位置是保持第二带盘的位置,该收纳位置是接近供料器主体并且不保持第二带盘的位置。根据该方式,当第二保持部不保持第二带盘时,能够通过使第二保持部向收纳位置移动而节省空间。
实施例
在图1中示出了电子元件装配线所使用的电子元件装配机1。在图1中,示出有两个电子元件装配机1,一个电子元件装配机1的外装板被以透视的状态示出。电子元件装配机1是向电路基板装配电子元件的装置,具备搬运装置2、搭载头3及移动装置4。搬运装置2为双输送机型,沿搬运方向(图示箭头方向)搬运电路基板。搭载头3与移动装置4连结,且具有吸附电子元件的吸嘴。移动装置4使搭载头3在与搬运的电路基板的表面平行的面内移动。在电子元件装配机1搭载有电子元件供给装置5。电子元件供给装置5具有沿电路基板的搬运方向并列的多个带式供料器10。这样,电子元件装配机1通过搭载头3的吸嘴吸附从电子元件供给装置5的带式供料器10供给的电子元件,并利用移动装置4使该搭载头3移动至电路基板,向电路基板的预定位置装配电子元件。
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带式供料器10的结构的概略。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带式供料器10中的方向,将纸面左侧(在搭载于电子元件装配机1时,电子元件装配机1存在的一侧)设为前侧,将纸面右侧设为后侧,将纸面上侧(在搭载于电子元件装配机1时,铅垂方向上的上侧)设为上侧,将纸面下侧设为下侧,将纸面进深方向设为电路基板的搬运方向。
如图2所示,带式供料器10具有供料器主体11、可动机构12及带盘保持部13。带式供料器10是被称为自动装载供料器的种类,保持两个带盘51、52。在第一带盘51卷绕有以一定的间距间隔保持电子元件的第一带(以下,称为送出带)。在第二带盘52卷绕有以一定的间距间隔保持电子元件的第二带(以下,称为待机带)。保持于送出带的电子元件与保持于待机带的电子元件为同一种类。第一带盘51及第二带盘52被保持在与电路基板的搬运方向正交的带盘保持面内的不同的位置。带盘保持面也是供料器主体11存在的面。
供料器主体11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电子元件供给装置5的框架进行装卸,且具有第一带齿卷盘21及第二带齿卷盘22。第一带齿卷盘21和第二带齿卷盘22构成为能够同步地旋转。第一带齿卷盘21和第二带齿卷盘22与形成于来自第一带盘51的送出带的输送孔卡合,沿带引导件(省略图示)将送出带朝元件吸附位置间距输送。来自第二带盘52的待机带的前端在第二带齿卷盘22的上方待机。供料器主体11在送出带用完后,使在第二带齿卷盘22的上方待机的待机带向下方移动,使第二带齿卷盘22与形成于待机带的输送孔卡合。这样,供料器主体11构成为在送出带用完后自动地将待机带向电子元件装配机1送出,能够省略迄今为止以手动作业进行的带的拼接作业。由此,作业者的操作效率提高,并且不会因忘记拼接作业或者作业失误而使生产停止,因此电子元件装配机1的生产效率提高。
可动机构12构成为容许带盘保持部13相对于供料器主体11的相对移动,具有支撑臂31、一对连杆32、33及引导臂34。关于支撑臂31,上端部固定于供料器主体11的后端部,且相对于带盘保持面平行地延伸,并从供料器主体11的后端部向下延伸。支撑臂31的下端部具有向后延伸的连结部31a。第一连杆32相对于带盘保持面平行地延伸,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支撑臂31的连结部31a连结,另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引导臂34的前端部连结。第二连杆33也相对于带盘保持面平行地延伸,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支撑臂31的连结部31a连结,另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引导臂34前端部连结。第一连杆32与第二连杆33在支撑臂31的连结部31a与引导臂34之间具有相同的长度。由此,引导臂34构成为能够在与带盘保持面平行的面内平行移动。
在图2及图3中示出引导臂34平行移动的样态。可动机构12利用一对连杆32、33使引导臂34平行移动,从而使带盘保持部13相对于供料器主体11的位置能够在上侧位置(参照图2)与下侧位置(图3参照)之间变更。如图2及图3所示,带盘保持部13及一对带盘51、52位于上侧位置时的存在范围不与带盘保持部13及一对带盘51、52位于下侧位置时的存在范围重复。因此,如图1所示,在多个带式供料器10搭载于电子元件装配机1时,若配置于上侧位置的带盘保持部13与配置于下侧位置的带盘保持部以沿搬运方向交替的方式被安设,则避免了相邻的带式供料器10之间的带盘保持部13的接触。由于带盘保持部13构成为比供料器主体11宽,因此通过避免带盘保持部13的接触,能够搭载于电子元件装配机1的带式供料器10的个数由宽度较窄的供料器主体11的宽度所限制,而不是由宽度较宽的带盘保持部13的宽度所限制。由此,能够在电子元件装配机1搭载更多的带式供料器10,因此电子元件装配机1能够将多种电子元件向电路基板装配。
如图2所示,带盘保持部13具有第一保持部41及第二保持部42。第一保持部41配置于与第二保持部42相比靠近供料器主体11的一侧。第一保持部41具有卡合销41a,且该卡合销41a与第一带盘51的旋转轴孔卡合而将第一带盘51保持为能够旋转。第二保持部42配置于与第一保持部41相比远离供料器主体11的一侧,由矩形状的板部件构成。第二保持部42以前端部能够相对于第一保持部件41转动的方式与第一保持部件41连结。第二保持部42在后端部也具有卡合销42a,该卡合销42a与第二带盘52的旋转轴孔卡合而将第二带盘52保持为能够旋转。
第二保持部42在其长边方向与前后方向平行的位置,换言之,在卡合销42a最远离第一保持部41的卡合销41a的位置时,稳定地保持第二带盘52。另一方面,如图4所示,例如,在生产的电路基板所需的电子元件的个数较少且第一带盘51的电子元件足够的情况下,第二保持部42向第一保持部41侧折叠而被收纳在第一保持部41的侧方。由此,带式供料器10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变短,因此节省了电子元件供给装置5的空间。
如图2所示,第一保持部41具有一对辊41b、41c。一对辊41a、41b以电路基板的搬运方向为旋转轴,且插入到形成于引导臂34的开口34a。引导臂34的开口34a沿前后方向延伸。一对辊41a、41b被引导臂34的开口34a引导而移动。由此,带盘保持部13构成为能够沿引导臂34在前后方向上滑动,且构成为能够在接近供料器主体11的接近位置与远离供料器主体11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在图5A中示意性地示出引导臂34的后端部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在引导臂34的开口34a形成有一对槽35、36,该一对槽35、36包括形成于界定开口34a的上缘的上槽35及形成于界定开口34a的下缘的下槽36。上槽35形成于比下槽36靠前方的位置。由于带盘保持部13形成为从一对辊41a、41b向后方延伸,因此在带盘保持部13,以一对辊41a、41b为旋转轴而产生有顺时针的自重转矩。由此,如图5B所示,当一对辊41a、41b中的前方辊41b嵌入到上槽35中并且后方辊41c嵌入到下槽36中时,带盘保持部13被固定于分离位置。相同的构造的一对槽也形成于引导臂34的开口34a的前端部,由此,带盘保持部13被固定于接近位置。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带式供料器10能够在来自第一带盘51的送出带用完后自动地将来自第二带盘52的待机带向电子元件装配机1供给。而且,作业者在来自第二带盘52的待机带用完之前,将送出带用完了的第一带盘51从第一保持部41取出,并使第二带盘52向第一保持部41移动而在第二保持部42补给新的带盘。由此,无需为了带盘更换而停止生产,因此电子元件装配机1的生产效率提高。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带式供料器10以配置于上侧位置的带盘保持部13与配置于下侧位置的带盘保持部13沿电路基板的搬运方向交替的方式被安设。因此,特别是从作业者方观测,配置于下侧位置的带盘保持部13的第一保持部41被配置于上侧位置的带盘保持部13遮挡。在本实施例的带式供料器10中,带盘保持部13构成为能够在接近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移动。由此,当将配置于下侧位置的带盘保持部13置于分离位置时,该带盘保持部13从配置于上侧位置的带盘保持部13露出,因此能够容易地更换保持于该带盘保持部13的带盘。
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利用一对连杆32、33使引导臂34在上侧位置与下侧位置之间平行移动的例子。如图7所示,也可以取代上述实施例,利用装卸机构使引导臂34在上侧位置与下侧位置之间移动。该例子的支撑臂31具有一对上侧卡合钩37a及一对下侧卡合钩37b。而且,引导臂34具有形成于前端部的一对卡合销38。引导臂34在一对卡合销38与上侧卡合钩37a卡合时配置于上侧位置,在一对卡合销38与下侧卡合钩37b卡合时配置于下侧位置。这样的装卸机构具有形态简化且耐破损能力较强这样的特征。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例,但是这些仅为示例,并未限定权利要求书。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中也包括对以上示例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和变更而得到的结构。
本说明书或者附图所说明的技术要素以独立或者各种组合的方式具有技术有效性,并未限定于申请时的权利要求所记载的组合。另外,本说明书或者附图所示例的技术能够同时实现多个目的,并且实现其中一个目的其本身就具有技术有效性。
附图标记说明
10:带式供料器
11:供料器主体
12:可动机构
13:带盘保持部
21:第一带齿卷盘
22:第二带齿卷盘
31:支撑臂
32:第一连杆
33:第二连杆
34:引导臂
41:第一保持部
42:第二保持部
51:第一带盘
52:第二带盘

Claims (7)

1.一种带式供料器,用于向基板作业机供给电子元件,
所述带式供料器具备:
带盘保持部,将卷绕有保持电子元件的第一带的第一带盘及卷绕有保持电子元件的第二带的第二带盘保持在带盘保持面内的不同的位置;
供料器主体,将来自所述第一带盘的所述第一带向所述基板作业机送出,并且在所述第一带用完后自动地将来自所述第二带盘的所述第二带向所述基板作业机送出;及
可动机构,设于所述带盘保持部与所述供料器主体之间,容许所述带盘保持部相对于所述供料器主体的相对移动,
所述可动机构使所述带盘保持部相对于所述供料器主体的位置能够在上侧位置与下侧位置之间变更,并且至少能够在所述下侧位置处在接近位置与分离位置之间变更,
所述可动机构具有引导臂,所述引导臂包括与所述带盘保持面平行地延伸的引导部,
所述带盘保持部构成为,能够沿所述引导部在所述接近位置与所述分离位置之间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中,
所述引导臂构成为,能够在所述带盘保持部配置于所述上侧位置时的位置与所述带盘保持部配置于所述下侧位置时的位置之间平行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中,
所述可动机构具有可选择性地装卸所述引导臂的第一装卸部和第二装卸部,
当所述引导臂安装于所述第一装卸部时,所述带盘保持部配置于所述上侧位置,
当所述引导臂安装于所述第二装卸部时,所述带盘保持部配置于所述下侧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中,
在所述引导臂形成有沿所述带盘保持部的滑动方向延伸的开口,作为所述引导部,
在所述开口形成有一对槽,所述一对槽包括形成于界定所述开口的下缘的下槽和形成于界定所述开口的上缘的上槽,
所述带盘保持部具有插入于所述引导臂的所述开口的一对辊,
所述带盘保持部相对于所述供料器主体的位置在所述一对辊中的一个辊嵌入到所述下槽中并且另一辊嵌入到所述上槽中时被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中,
所述一对槽分别形成于所述引导臂的所述开口的一侧的端部和另一侧的端部,
当所述一对辊嵌入到形成于所述开口的一侧的端部的所述一对槽中时,所述带盘保持部配置于所述接近位置,
当所述一对辊嵌入到形成于所述开口的另一侧的端部的所述一对槽中时,所述带盘保持部配置于所述分离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3、5中任一项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中,
所述带盘保持部具有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
所述第一保持部构成为保持所述第一带盘,
所述第二保持部构成为配置于与所述第一保持部相比远离所述供料器主体的一侧,且能够在通常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通常位置是保持所述第二带盘的位置,所述收纳位置是接近所述供料器主体并且不保持所述第二带盘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式供料器,其中,
所述带盘保持部具有第一保持部和第二保持部,
所述第一保持部构成为保持所述第一带盘,
所述第二保持部构成为配置于与所述第一保持部相比远离所述供料器主体的一侧,且能够在通常位置与收纳位置之间移动,所述通常位置是保持所述第二带盘的位置,所述收纳位置是接近所述供料器主体并且不保持所述第二带盘的位置。
CN201480080172.2A 2014-07-04 2014-07-04 带式供料器 Active CN1064718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4/067979 WO2016002085A1 (ja) 2014-07-04 2014-07-04 テープフィー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471876A CN106471876A (zh) 2017-03-01
CN106471876B true CN106471876B (zh) 2019-04-23

Family

ID=55018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80172.2A Active CN106471876B (zh) 2014-07-04 2014-07-04 带式供料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375868B2 (zh)
EP (1) EP3166376B1 (zh)
JP (1) JP6545677B2 (zh)
CN (1) CN106471876B (zh)
WO (1) WO20160020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1563B (zh) * 2015-04-03 2020-01-2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换产调整辅助装置、元件安装机、换产调整辅助方法
CN110583106B (zh) * 2017-05-11 2020-12-0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给台车及元件安装装置
JP7129610B2 (ja) * 2018-03-30 2022-09-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ユニットの配置決定方法および部品供給ユニットの配置決定装置
WO2020003424A1 (ja) * 2018-06-27 2020-01-0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JP6806743B2 (ja) * 2018-08-24 2021-01-0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リールホルダ、テープ供給装置、ロボットハンド、ロボットおよ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WO2020084663A1 (ja) 2018-10-22 2020-04-30 株式会社Fuji 電気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電気部品供給方法
JPWO2022219715A1 (zh) * 2021-04-13 2022-10-20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47951A (ja) * 2002-05-24 2004-02-12 Fuji Mach Mfg Co 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電子部品供給システム
CN101835370B (zh) * 2009-03-09 2012-10-24 金光植 用于贴片机的载带供料器
CN203015377U (zh) * 2012-01-19 2013-06-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带式馈送器及元件安装装置
JP2014082454A (ja) * 2012-09-25 2014-05-08 Fuji Mach Mfg Co Ltd フィーダ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3691A (en) * 1995-05-11 1999-02-23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Electronic-component supplying system
JP4375193B2 (ja) 2004-10-06 2009-12-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US8678065B2 (en) * 2010-03-30 2014-03-25 Sts Co., Ltd. Carrier tape feeder
JP5891353B2 (ja) * 2012-01-19 2016-03-2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JP6114509B2 (ja) * 2012-06-28 2017-04-1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WO2017042902A1 (ja) * 2015-09-09 2017-03-16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別置形リール保持装置
JP6714016B2 (ja) * 2015-11-30 2020-06-24 株式会社Fuji 部品供給装置の電源制御装置および電源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47951A (ja) * 2002-05-24 2004-02-12 Fuji Mach Mfg Co 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電子部品供給システム
CN101835370B (zh) * 2009-03-09 2012-10-24 金光植 用于贴片机的载带供料器
CN203015377U (zh) * 2012-01-19 2013-06-19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带式馈送器及元件安装装置
JP2014082454A (ja) * 2012-09-25 2014-05-08 Fuji Mach Mfg Co Ltd フィー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66376A4 (en) 2017-07-19
CN106471876A (zh) 2017-03-01
US10375868B2 (en) 2019-08-06
JP6545677B2 (ja) 2019-07-17
US20170142873A1 (en) 2017-05-18
EP3166376B1 (en) 2019-11-27
JPWO2016002085A1 (ja) 2017-04-27
EP3166376A1 (en) 2017-05-10
WO2016002085A1 (ja) 2016-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71876B (zh) 带式供料器
CN107950085B (zh) 另置式带盘保持装置
CN108605428A (zh) 作业装置及生产线
CN101518173A (zh) 元件供给装置以及表面安装机
CN106465574A (zh) 引脚元件安装机及引脚元件安装方法
JP2013043775A5 (zh)
CN107950083A (zh) 追加型带盘保持装置
JP6600185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08781527A (zh) 元件供给装置
KR20140009861A (ko) 연료탱크 지지 밴드 제조장치
CN110073734A (zh) 元件供料器
JPWO2016147381A1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WO2016067407A1 (ja) 屈曲装置
JP6777792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2014170871A (ja) 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CN109257919B (zh) 卷轴保持装置
CN110741745A (zh) 电子元件安装机
JP6001394B2 (ja) フィーダカート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7047041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08605429A (zh) 元件供给装置、元件供给方法及表面安装机
JP5563751B2 (ja)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KR100627060B1 (ko) 테이프 피이더
EP3484257B1 (en) Feeder
JP6827101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6374963B2 (ja) 生産機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Applicant after: Fuji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Aichi Japan vertical city

Applicant before: Fuji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