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18173A - 元件供给装置以及表面安装机 - Google Patents

元件供给装置以及表面安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18173A
CN101518173A CNA2007800351203A CN200780035120A CN101518173A CN 101518173 A CN101518173 A CN 101518173A CN A2007800351203 A CNA2007800351203 A CN A2007800351203A CN 200780035120 A CN200780035120 A CN 200780035120A CN 101518173 A CN101518173 A CN 101518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l
component supplying
main body
supplying apparatus
body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3512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光正典
大贯友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18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181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52Mounting machines or li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ools for guiding different components to the same mounting pla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53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 Y10T29/53539Means to assemble or disassemble including work convey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如下的结构:在不进行元件的供给时,能够对元件供给装置和卷盘容易地进行一体化管理,在对元件供给装置和卷盘不进行一体化管理时,能够紧凑地构成元件供给装置。本发明的元件供给装置(50),能装卸地安装在表面安装机(10)上,具有装置主体部(53),该装置主体部(53)包括将以一定间隔保持有元件的料带(TP)从卷盘(80)引出并送至规定的元件供给位置上的送出装置(52)、和安装有所述送出装置(52)的主体构架(500)。该元件供给装置(50)中,设置有安装在装置主体部(53)上,在保持所述卷盘(80)的保持位置和不保持所述卷盘(80)的收纳位置之间变位的作为卷盘保持机构的卡合部(100)。

Description

元件供给装置以及表面安装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元件供给装置以及表面安装机。
背景技术
自以往,作为安装在表面安装机上而供给安装用元件的装置之一,公开有叫做带式送料器的元件供给装置。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75200号所公开的元件供给装置具有如下结构:从安装在该元件供给装置上的卷盘中,引出以一定间隔收纳有多个元件的料带,并将其送至送料器前方的元件取出位置,在该位置,通过设置在表面安装机上的安装用头部,进行元件的取出。
在表面安装机中,为了尽量减少换产调整作业,提高表面安装机的生产率,要求在一台表面安装机上尽可能排列多的元件供给装置。于是,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元件供给装置趋向于薄型化,表面安装机上的元件供给装置的设置间隔趋向于窄间距化。
若如上述那样,使元件供给装置本身薄型化,使元件供给装置的设置间隔窄间距化,就能够将多种元件供给装置设置在狭窄的区域内,有效地进行换产调整作业。然而,若如此缩窄元件供给装置的设置间隔,在使用宽度大的卷盘时就会出现问题。即,如专利文献1所述,当采用在进行料带送出时通过元件供给装置保持卷盘的结构时,如果元件供给装置的宽度较窄,卷盘便会在宽度方向上超出该元件供给装置,因而该卷盘会干扰相互邻接的元件供给装置。因此,就产生了不在邻接的空间上设置元件供给装置或者利用不干扰邻接的元件供给装置的特别的结构来保持卷盘这样的要求。
对于上述那样的问题,作为在使用宽度稍宽的卷盘的情况下也能够以狭窄的间距排列元件供给装置的方法,可以考虑将设置卷盘的部分与元件供给装置分体设置的结构。通过如此设置与元件供给装置分体的卷盘保持架,即使以狭窄的间距设置元件供给装置,由于在卷盘保持架侧能够以较高的自由度采用卷盘不产生干扰的设置结构,因而能够良好地进行料带的供给。然而,若如上述那样使用与元件供给装置分体的卷盘保持架,当不进行元件的供给时(例如,在安装到表面安装机之前后,或者进行维护时等),难以对元件供给装置和卷盘进行一体化管理,尤其是在使元件供给装置移动时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结构:在不进行元件的供给时,能够对元件供给装置和卷盘容易地进行一体化管理,在对元件供给装置和卷盘不进行一体化管理时,能够紧凑地构成元件供给装置。
本发明的元件供给装置或者具备该元件供给装置的表面安装机中,所述元件供给装置,能装卸地安装在表面安装机上,并且具有装置主体部,该装置主体部,包括将以一定间隔保持有元件的料带从卷盘引出并送至规定的元件供给位置上的送出机构、和保持所述送出机构的主体构架,所述元件供给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部上,在保持所述卷盘的保持位置和不保持所述卷盘的收纳位置之间变位的卷盘保持机构。
采用本发明,由于设置有在保持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变位的卷盘保持机构,因而在不进行元件的供给时,通过卷盘保持机构保持卷盘,能够对元件供给装置和卷盘进行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在对卷盘和元件供给装置不进行一体化管理时,通过将卷盘保持机构收纳在收纳位置从而能够紧凑地构成元件供给装置。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较为理想的是,采用下述结构。
所述装置主体部上设有引导所述料带的引导路,所述卷盘保持机构,以所述卷盘配置在所述引导路的侧方或下方的状态保持该卷盘。
采用该结构,利用引导路的侧方或者下方的空间能够保持卷盘。而且,由于卷盘保持在引导路的侧方或者下方,因而元件供给装置的体积不会向前后方或者上方增大,容易将元件供给装置和卷盘一同搬运。
另外,所述送出机构,仅从保持在与所述装置主体部分体的卷盘保持架上的所述卷盘中送出所述料带。
采用该结构,在进行元件的供给时,无需由装置主体部保持卷盘,因而能够使装置主体部的结构更加紧凑且简单。而且,在如此进行元件的供给时即使必须要分体设置主体部和卷盘,也能够在不进行元件的供给的移动时等,简单地使元件供给装置和卷盘成为一体,能够有效地实现管理的容易化。
另外,所述卷盘保持机构具有在所述保持位置与所述卷盘卡合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在位于所述保持位置的情况下突出在所述装置主体部的宽度方向外侧,在位于所述收纳位置的情况下收纳在所述装置主体部的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
采用该结构,在装置主体部的宽度方向外侧能够容易且适当地保持卷盘,在保持状态下体积不会向宽度方向以外的方向增大。
此时,所述卡合部,在位于所述保持位置的情况下越过所述装置主体部而向侧方侧以大于该装置主体部的宽度的幅度突出。
采用该结构,在保持位置,能够稳定地保持宽度大于装置主体部的宽度的卷盘。
另外,所述装置主体部包括覆盖所述送出机构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的侧壁部,所述卷盘保持机构包括:在位于所述保持位置的情况下向沿所述侧壁部的方向延伸,在位于所述收纳位置的情况下折叠在所述装置主体部的内部区域或者与所述装置主体部邻接的位置的臂部;从所述臂部突出,在位于所述保持位置的情况下支撑所述卷盘的支撑部。
采用该结构,在沿装置主体部的侧壁部的位置上,能够简单且适当地保持卷盘,在保持状态下体积不会向宽度方向增大。
另外,所述元件供给装置,还包括赋予所述卷盘保持机构从所述保持位置向所述收纳位置的势能的赋予势能装置。
采用该结构,在不保持卷盘时,能够将卷盘保持机构维持在收纳位置。
采用本发明,由于设置有在保持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变位的卷盘保持机构,因而在不进行元件的供给时,通过卷盘保持机构保持卷盘,能够对元件供给装置和卷盘进行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在对卷盘和元件供给装置不进行一体化管理时,通过将卷盘保持机构收纳在收纳位置从而能够紧凑地构成元件供给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面安装机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表面安装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在图1的表面安装机中,元件供给装置安装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说明在图1的表面安装机中,安装了元件供给装置以及料带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图3的元件供给装置的卡合部附近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从背侧表示在图3的元件供给装置中,通过卡合部保持卷盘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从背侧表示在图3的元件供给装置中,卡合部被收纳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元件供给装置安装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上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说明在图8的元件供给装置中,卷盘保持部处于保持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整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面安装机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表面安装机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元件供给装置50安装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是用于说明表面安装机10上安装有多个元件供给装置50以及料带80的状态的说明图。另外,在图3中,省略了一侧的侧壁部522(参照图5)。
如图1、图2所示,表面安装机10,包括:设置在基座11上,用于搬送印刷基板P的传送装置20、20;设置在该传送装置20、20的两侧的元件供给部30;设置在基座11的上方的电子元件安装用的头部组件40。
头部组件40,可在元件供给部30和基板P上的安装位置之间的区域上进行移动,以便从元件供给部30取出电子元件并将其安装在基板P上。具体而言,头部组件40,在X轴方向(传送装置20搬送基板的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在沿X轴方向延伸的头部组件支撑部件42上,该头部组件支撑部件42,通过其两端部,在Y轴方向(在水平面内与X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撑在沿Y轴方向延伸的导轨43、43上。而且,该头部组件40,基于X轴电动机44的驱动,通过滚珠丝杠轴45,沿X轴方向进行移动。头部组件支撑部件42,基于Y轴电动机46的驱动,通过滚珠丝杠轴47,沿Y轴方向进行移动。
而且,在头部组件40上,安装有沿着X轴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头部41。各个头部41,通过以Z轴电动机为驱动源的升降机构的驱动,沿上下方向(Z轴方向)进行移动,并且通过以R轴电动机为驱动源的转动驱动机构的驱动,沿转动方向(R轴方向)进行转动。
在各个头部41的先端,设置有用于吸附电子元件并将该电子元件安装到基板上的吸嘴。各个吸嘴,在吸附电子元件时,通过负压装置(未图示)设定为负压,利用该负压产生的吸引力吸附电子元件从而取出该电子元件。
另外,在图2中,符号12表示照相机,该照相机12,拍摄头部组件40所吸附的电子元件的状态,从而能检测电子元件的相对于吸嘴41的位置偏移等。
元件供给部30,分别设置在传送装置20、20的正面侧和背面侧的上游部以及下游部共4处位置上。在各个元件供给部30上,设置有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而该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上,可排列安装多个带式送料器等元件供给装置50。各个元件供给装置50,相对于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向与排列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滑动,从而安装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
本实施方式中,在各个元件供给部30,安装有相对于安装机10的主体装卸自如的元件供给装置安装台车39,而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设置在各个元件供给装置安装台车39上。
2.元件供给装置
接着,对元件供给装置50,进行详述。如图1、图3所示,设置在表面安装机10的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具备送料器盘(feederplate)61,而该送料器盘61上,排列安装有多个元件供给装置50。而且,各个元件供给装置50,可装卸地安装在该送料器盘61上。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元件供给装置50的“宽度方向”,是指该元件供给装置50的厚度方向。元件供给装置50的后侧,是指安装有卷盘(reel)80的一侧,前侧,是指料带自卷盘80移动前往的一侧。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元件供给装置50,由电动式带式送料器构成,并且通过设置在装置主体部53内部的送出装置52,将以一定间隔保持有元件的料带TP送出,由此,如图1、图4所示,从保持在卷盘保持架139上的卷盘80依次拉引出料带TP。另外,在本发明,“装置主体部”,是指元件供给装置的除了卷盘保持机构以外的主体部分,在图3的例子中,从元件供给装置50去除了卡合部110的部分相当于装置主体部53。
如图3所示,送出装置52(送出装置52,相当于送出机构的一个例子),用于将收纳于料带TP上的元件向规定的元件供给位置(元件取出部51的位置)送出,其包括驱动用电动机501、被该驱动用电动机501驱动的齿轮511、通过与该齿轮511的齿轮传动而被驱动的齿轮512、被该齿轮512驱动的链轮(sprocket)503。链轮503,在元件取出部51的前侧位置与从卷盘80送出的料带TP卡合,并且通过驱动用电动机501的驱动进行转动,由此将料带TP送往前方。另外,在料带TP上,以规定间距形成有卡合孔(未图示),而形成在链轮503的外周部上的各个突起插入到该卡合孔内,由此,料带TP和链轮503彼此卡合。
料带TP,按每一规定间隔收纳有IC或晶体管等小片状元件,并且具有用于收纳元件的载带CA和用于覆盖该载带CA的盖带CV相互重叠的两层结构。该料带TP,通过上述送出装置52,从卷盘80间歇地送出,由此,收纳于料带TP上的元件依次被搬送到元件取出部51。
盖带CV,在元件取出部51的后侧位置从载带CA剥离,并且向后侧折回,与链轮504卡合。由于盖带CV在元件取出部51的后侧位置剥离,因而收纳于载带CA中的元件在元件取出位置51暴露在外,而该暴露的元件被图1、图2所示的头部组件40取出。
驱动用电动机502的驱动力经由齿轮514传递到用于输送盖带CV的链轮504,而形成在该链轮504的外周部上的各个突起分别与形成在盖带上的相隔规定间距的卡合孔卡合。该链轮504,对应于链轮503对料带TP进行的送出(更加详细而言,载带CA的送出),仅将盖带CV输送到设置在后侧的回收箱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链轮503送出料带TP的速度(载带CA的送出速度)和链轮504送出盖带CA的速度几乎相同。
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下部,设置有驱动控制驱动用电动机501、502等的控制器505。在控制器505的前方,设置有将该控制器505和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侧的控制部682电性连接的连接器(connector)58。该连接器58,通过在将元件供给装置50安装到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上时的滑动操作,插入到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侧的连接器68中,从而进行电性连接。元件供给装置50,通过如此与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电性连接,接收来自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侧的用于驱动用电动机501、502的驱动电力,并且与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之间进行用于驱动上述驱动用电动机501、502等的控制信号的收发。
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下侧,设置有用于将元件供给装置50固定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的固定装置70。该固定装置70,包括与形成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的后板66上的固定凹部661卡合的卡合滚筒701、安装有该卡合滚筒701的切换操作部件702、赋予势能弹簧(biasing spring)703。切换操作部件702,从侧面看呈L字形状,而设置在弯曲的中间部的中间轴704,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构架500上。赋予势能弹簧703,卷绕在切换操作部件702的中间轴704上,其一端固定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构架500,另一端赋予切换操作部件702向将卡合滚筒701推向固定凹部661侧的方向(上方)的势能。
该固定装置70,当元件供给装置50安装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时,卡合滚筒701被赋予势能弹簧703推向固定凹部661,与固定凹部661卡合,由此,呈元件供给装置50固定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60的固定状态。而且,通过使切换操作部件702抵抗赋予势能弹簧703的作用力而进行转动操作,由此推下卡合滚筒701,从而呈解除与固定凹部661的卡合的解除状态。
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上侧,作为将固定装置70在固定状态和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的操作装置,设置有操作杆71。该操作杆71,其抓持部711的根部712,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构架500上。
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一侧部,设置有两端分别与操作杆71和固定装置70连接的联接板72。该联接板72,用于将输入到操作杆71的操作力传递给固定装置70,其从正视方向看在长度方向的多个位置上弯曲,且由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排列方向上具有厚度的金属板构成。该联接板72,将用于转动操作杆70的操作力,主要作为作用于联接板72的轴向力进行传递,使切换操作部件702进行转动,从而使卡合滚筒701卡合/解除。
接着,对相当于卷盘保持机构之一例的卡合部100进行说明。另外,图5是表示元件供给装置50的卡合部100附近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从元件供给装置50的背面侧表示用卡合部100保持卷盘80的状态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卡合部100被收纳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元件供给装置50,设置有图3等所示的卡合部100,该卡合部100,具有在不进行元件的供给时使卷盘80和元件供给装置50成为一体的功能。即,如图3、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元件供给装置50的送出装置52,仅从保持在与装置主体部53分体的卷盘保持架139上的卷盘80中送出料带TP(即,送出时,不是通过装置主体部53保持卷盘80),而在不进行元件的供给时,使卡合部100变位到保持位置,从而通过卡合部100保持卷盘80(参照图6),由此,能够对两者进行一体化管理。
另外,如图4所示,在卷盘保持架139上,能够交错排列多个卷盘80,在如此进行元件的供给时,通过分体的卷盘保持架139可转动地保持卷盘80,由此,即使使用比元件供给装置50的装置宽度宽的卷盘,也能够将元件供给装置50以小的间距进行设置(例如,如图4所示,几乎不留间隔地将各元件供给装置50进行设置)。另外,在图4中,举例说明了卷盘保持架139与元件供给装置安装台车39形成为一体的结构,但是,毋庸置疑,也可以采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台车39和卷盘保持架139为分体的结构。
如图3、图5至图7所示,卡合部100,包括圆柱形的轴部101和形成在该轴部101的先端的凸缘状的凸缘部102,可变位地安装在构成装置主体部53的一部分的后侧构架520上。后侧构架520,与前侧构架519一起构成主体构架500,而形成在该后侧构架520的后端部下方的朝向下方的凸部523上,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槽部110。而且在该槽部110内,可转动地支撑有轴部101的与凸缘部102相反侧的端部。
图5、图6表示卡合部100在保持卷盘80的保持位置时的状态,图7表示卡合部100在不保持卷盘80的收纳位置时的状态。在图5、图6所示的保持位置,卡合部100向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更加详细而言,如图6所示,在保持位置,其越过装置主体部53向侧方侧以大于该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W1的幅度突出(即,以突出侧的侧壁部522的壁面作为基准的突出长度W2大于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W1)。如此突出的卡合部100,在保持位置,插入到形成在卷盘80中央的中央孔(未图示)中,由此,如图6所示,与卷盘80卡合以保持该卷盘80。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卡合部100,由于处于保持位置的轴部101的从装置主体部53突出的长度(具体而言,处于保持位置时从侧壁部522的壁面突出的长度)W3大于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W1,因而即使卷盘80的宽度W4与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W1相同或比其稍大,卷盘80的宽度也会收纳在轴部101的突出区域内。因此,即使卷盘80的宽度比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W1大,只要其宽度小于轴部101的突出长度W3,就可以收纳在轴部101的突出区域内。此时,通过凸缘部102卡止卷盘80的中央孔的开口端部附近,能够良好地防止脱落。
另外,如图3、图5至图7所示,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装置主体部53中,从主体构架50的后端部到前端侧的规定位置的范围上设置有引导料带TP的引导路55,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引导路55的侧方的区域作为卷盘80的保持空间予以利用。即,如图6所示,卡合部100,可变位地设置在形成引导路55的部分的附近,并且在保持位置,越过形成引导路55的区域向侧方侧突出。于是,以卷盘80位于引导路55的侧方的状态,保持该卷盘80。
在收纳位置,卡合部100以轴部101沿槽部110设置的状态折叠,卡合部100的长度方向(轴向)以向着元件供给装置50的前后方向的状态收纳。如图7所示,在该收纳状态下,整个卡合部100收纳于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方向内侧区域中,因而卡合部100不会越过侧壁部521、522而突出在外侧,如图4所示,即使邻接设置元件供给装置50,卡合部100也不会干扰其它装置。另外,凸缘部102的直径设定为与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W1相同或比其稍小,因而即使在图7所示那样的收纳状态下凸缘部102也不会突出在两侧。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元件供给装置50上设置有在保持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变位的卡合部101(卷盘保持机构),因而在不进行元件的供给时,通过该卡合部101能够保持卷盘80,因此,能够对元件供给装置和卷盘80进行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对卷盘80和元件供给装置50不进行一体化管理时,通过将卡合部100收纳在收纳位置能够紧凑地构成元件供给装置50。
而且,在装置主体部53,设置有引导料带TP的引导路55,卡合部100,以卷盘80位于引导路55的侧面的状态保持该卷盘80。因此,利用引导路55侧方的空间能保持卷盘80。而且,由于卷盘80保持在引导路55的侧方,因而元件供给装置50的体积不会向前后方或者上方增大,并且在保持状态下,容易将元件供给装置50和卷盘80一同搬运。
而且,元件供给装置50构成为,仅从保持在与装置主体部53分体的卷盘保持架139上的卷盘80送出料带TP。采用该结构,在进行元件的供给时,无需由装置主体部53保持卷盘80,因而能够使装置主体部53的结构更加紧凑且简单。另一方面,在如此进行元件的供给时,即使不得不分体装置主体部53和卷盘80,也能够在不进行元件的供给的移动时等,简单地使元件供给装置50和卷盘80成为一体,能够有效地实现管理的容易化。
另外,卷盘保持机构,包括在保持位置与卷盘80卡合的卡合部100,该卡合部100,在保持位置时,突出在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方向外侧,在收纳位置时,收纳在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因此,在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方向外侧能够容易且适当地保持卷盘80,在保持状态下体积不会向宽度方向以外的方向(例如,前后方向等)增大。
另外,在保持位置,卡合部100越过装置主体部53而向侧方侧以大于该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W1的幅度突出。因此,在保持位置,能够稳定地保持宽度大于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W1的卷盘80。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就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在第2实施方式中,元件供给装置安装在元件供给装置安装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9是说明在图8的元件供给装置中,卷盘保持部20处于保持位置的状态的说明图。第2实施方式,除了卷盘保持机构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外,其它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即,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省略了图3的卡合部100及其附近结构,取而代之,附加了图8的卷盘保持部200及其附近结构,其它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以下重点说明不同的部分,对于相同的部分,标上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且省略其详细说明。
如图8所示,在元件供给装置50的装置主体部53,送出装置52,其宽度方向的一侧被前侧构架519的侧壁部518所覆盖,而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则被与该侧壁部518面对的侧壁部(未图示)所覆盖。
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卷盘保持机构的卷盘保持部200,其整体呈长形,并且以沿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转动轴207为中心进行转动。具体而言,卷盘保持部200,包括臂部(arm)205和、从该臂部205向宽度方向突出的支撑部201,而且,对应于臂部205的转动,在图8的实线所示的保持位置和二点划线所示的收纳位置之间变位。
臂部205,可转动地安装在构成主体构架500的一部分的后侧构架520上,而且,在保持位置时,如图8、图9所示,向沿侧壁部518(图8)的方向(更加详细而言,装置主体部53的下侧)延伸,在收纳位置时,如图8所示,折叠到与装置主体部53邻接的位置。
如图8、图9所示,支撑部201,包括固定在臂部205且向与该臂部205正交的方向突出的轴部202和、与该轴部202的先端侧连接的凸缘部203,而且,从整体上看,从臂部205向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方向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处于保持位置的卷盘保持部200的支撑部201,插入到设置在卷盘80上的中央孔(未图示)中,由此,卷盘80,与支撑部201卡合而支撑在图8所示的装置主体部53的下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赋予卷盘保持部200从保持位置向收纳位置的势能的作为赋予势能装置的扭力螺旋弹簧210。该扭力螺旋弹簧210,设置在可转动地支撑臂部205的转动轴207周围,其一端与臂部205卡合,另一端与后侧构架520卡合,从而产生弹力,以使位于图8所示的保持位置的臂部205向二点划线所示的收纳位置侧移动。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卷盘保持机构的卷盘保持部200,包括:在保持位置时向沿侧壁部521的方向延伸,而在收纳位置时折叠在与装置主体部53邻接的位置的臂部205;从臂部205突出,且在保持位置,支撑卷盘80的支撑部201。因此,在沿装置主体部53的侧壁部的位置上,能够简单且适当地保持卷盘80,在保持状态下体积不会向宽度方向增大。
而且,上述元件供给装置中,包括赋予保持机构从保持位置向收纳位置的势能的赋予势能装置。因此,在不保持卷盘80时,能够将卷盘保持部200维持在收纳位置,因而操作性极其优异。
以上,根据第1、第2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只限于上述结构,如同下述,可以进行适当的变更。
在第1实施方式中,卡合部100,在收纳位置时,收纳在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但是,在收纳位置时,卡合部也可以向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方向外侧稍微突出。
在第1实施方式中,卡合部100,在保持位置时,越过装置主体部53向侧方侧以大于该装置主体部53的宽度的幅度突出,但是,其突出的长度,也可以与装置主体部相同,或者比装置主体部的宽度稍小。
另外,仅在第2实施方式中,设置有赋予势能装置,但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相同的赋予势能装置,以赋予卡合部100向收纳位置的势能。而且,作为赋予势能装置,不只限于扭力螺旋弹簧,也可以使用压缩弹簧等各种弹簧部件。
在第2实施方式中,具备有臂部205和支撑部201的卷盘保持部200,向装置主体部53的下侧延伸,但是,也可以向此外的方向延伸。例如,也可以使具备有臂部和支撑部的卷盘保持部向后侧延伸。
在第1、第2实施方式中,卷盘保持机构通过转动进行变位,但是,也可以让卷盘保持机构通过滑动进行变位。
在第2实施方式中,卷盘保持部200,在收纳位置时,折叠在与装置主体部53邻接的位置,但是,卷盘保持部也可以收纳在装置主体部的内部区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送出机构具备有电动机的所谓电动机式元件供给装置,但是,元件供给装置也可以通过电动机以外的驱动装置进行驱动(例如,所谓机械式元件供给装置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仅从保持在与装置主体部53分体的卷盘保持架139上的卷盘80送出料带TP,但是,也可以从保持在保持位置的卷盘中送出料带。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表面安装机10中仅在一部分的元件供给部30上设置了卷盘保持架,但是,也可以在所有元件供给部30上设置卷盘保持架139。

Claims (8)

1.一种元件供给装置,能装卸地安装在表面安装机上,并且具有装置主体部,所述装置主体部,包括将以一定间隔保持有元件的料带从卷盘引出并送至规定的元件供给位置上的送出机构、和保持所述送出机构的主体构架,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部上,在保持所述卷盘的保持位置和不保持所述卷盘的收纳位置之间变位的卷盘保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主体部上设有引导所述料带的引导路,
所述卷盘保持机构,以所述卷盘配置在所述引导路的侧方或下方的状态保持该卷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出机构,仅从保持在与所述装置主体部分体的卷盘保持架上的所述卷盘中送出所述料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盘保持机构具有在所述保持位置与所述卷盘卡合的卡合部,
所述卡合部,在位于所述保持位置的情况下突出在所述装置主体部的宽度方向外侧,在位于所述收纳位置的情况下收纳在所述装置主体部的宽度方向内侧的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在位于所述保持位置的情况下越过所述装置主体部而向侧方侧以大于该装置主体部的宽度的幅度突出。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主体部包括覆盖所述送出机构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的侧壁部,
所述卷盘保持机构包括:在位于所述保持位置的情况下向沿所述侧壁部的方向延伸,在位于所述收纳位置的情况下折叠在所述装置主体部的内部区域或者与所述装置主体部邻接的位置的臂部;从所述臂部突出,在位于所述保持位置的情况下支撑所述卷盘的支撑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赋予所述卷盘保持机构从所述保持位置向所述收纳位置的势能的赋予势能装置。
8.一种表面安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
CNA2007800351203A 2006-09-21 2007-09-21 元件供给装置以及表面安装机 Pending CN1015181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56240A JP4804296B2 (ja) 2006-09-21 2006-09-21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表面実装機
JP256240/2006 2006-09-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18173A true CN101518173A (zh) 2009-08-26

Family

ID=39200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800351203A Pending CN101518173A (zh) 2006-09-21 2007-09-21 元件供给装置以及表面安装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171620B2 (zh)
EP (1) EP2066165B1 (zh)
JP (1) JP4804296B2 (zh)
CN (1) CN101518173A (zh)
WO (1) WO2008035764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1116A (zh) * 2012-03-12 2017-08-11 麦克罗尼克迈达塔有限责任公司 组装印刷电路板的方法及用于带卷盘存储设备的smd包装件
CN109257919A (zh) * 2017-07-14 2019-01-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卷轴保持装置
CN110325026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卷盘的配置决定方法以及部件卷盘的配置决定装置
CN110431931A (zh) * 2017-03-24 2019-11-0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应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元件安装机
CN111386026A (zh) * 2018-12-26 2020-07-07 发那科株式会社 卷盘保持装置以及具备卷盘保持装置的机器人系统
CN112868277A (zh) * 2018-10-22 2021-05-28 株式会社富士 电气元件供给装置以及电气元件供给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78184B2 (ja) * 2009-06-12 2013-09-04 ソニー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部品供給方法
JP5753984B2 (ja) * 2012-10-15 2015-07-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JP5895149B2 (ja) * 2012-12-06 2016-03-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04924082B (zh) * 2014-03-20 2018-05-15 上海拜骋电器有限公司 成型加工工装
WO2016079785A1 (ja) 2014-11-17 2016-05-26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及び部品実装機
JP6679598B2 (ja) * 2015-09-09 2020-04-15 株式会社Fuji 別置形リール保持装置
WO2018008144A1 (ja) * 2016-07-08 2018-01-11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フィーダ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50650A (en) * 1990-10-09 1991-09-24 Gregory W. Holcomb Axial lead electrical component feeder
JP4235859B2 (ja) * 1999-05-19 2009-03-1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システム
JP4325056B2 (ja) * 2000-02-24 2009-09-0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におけるテープ供給リールのハンドリング方法およびテープ供給リールの把持冶具
JP4530608B2 (ja) * 2002-09-30 2010-08-25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4360894B2 (ja) 2003-12-11 2009-11-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及び部品実装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41116A (zh) * 2012-03-12 2017-08-11 麦克罗尼克迈达塔有限责任公司 组装印刷电路板的方法及用于带卷盘存储设备的smd包装件
CN107041116B (zh) * 2012-03-12 2020-02-07 麦克罗尼克迈达塔有限责任公司 组装印刷电路板的方法及用于带卷盘存储设备的smd包装件
US11191199B2 (en) 2012-03-12 2021-11-30 Mycronic AB Method and device for automatic storage of tape guides
CN110431931A (zh) * 2017-03-24 2019-11-0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应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元件安装机
CN110431931B (zh) * 2017-03-24 2021-02-26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元件供应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元件安装机
US11096321B2 (en) 2017-03-24 2021-08-1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and component mounting machine equipped with same
CN109257919A (zh) * 2017-07-14 2019-01-2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卷轴保持装置
CN110325026A (zh) * 2018-03-30 2019-10-11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部件卷盘的配置决定方法以及部件卷盘的配置决定装置
CN112868277A (zh) * 2018-10-22 2021-05-28 株式会社富士 电气元件供给装置以及电气元件供给方法
CN112868277B (zh) * 2018-10-22 2022-06-14 株式会社富士 电气元件供给装置以及电气元件供给方法
CN111386026A (zh) * 2018-12-26 2020-07-07 发那科株式会社 卷盘保持装置以及具备卷盘保持装置的机器人系统
US11564341B2 (en) 2018-12-26 2023-01-24 Fanuc Corporation Reel holding device arranged in component mounting machine and robot system including reel hold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66165A4 (en) 2010-08-04
US20100071204A1 (en) 2010-03-25
JP2008078413A (ja) 2008-04-03
EP2066165A1 (en) 2009-06-03
WO2008035764A1 (fr) 2008-03-27
JP4804296B2 (ja) 2011-11-02
EP2066165B1 (en) 2014-04-23
US8171620B2 (en) 2012-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18173A (zh) 元件供给装置以及表面安装机
JP2010212681A (ja) 部品実装機用キャリアテープ自動供給装置
JP4852383B2 (ja) 部品供給装置、表面実装機、及び部品供給装置におけるリールの保持方法
CN107950085B (zh) 另置式带盘保持装置
JP5781686B2 (ja) 作業ヘッド、および、トップテープ剥離装置
JP5213117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08605428A (zh) 作业装置及生产线
JP6759457B2 (ja) 部品供給台車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JP2011071257A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と空テープガイドの配置構造、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台車
WO2017042901A1 (ja) 追加形リール保持装置
JP2009266990A (ja) 一括交換台車および表面実装機
CN101296610B (zh) 用于芯片安装机的带供给器
CN102026538B (zh) 电子部件安装装置
JP4661711B2 (ja)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JP5085390B2 (ja)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面実装機
JP4853261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JP5184197B2 (ja)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面実装機
KR101133789B1 (ko) 부품실장기용 테이프 자동공급장치의 테이프 가이드
JP6890230B2 (ja) リール保持装置
KR101511565B1 (ko) 테이프 피더
JP4029825B2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
CN112106458B (zh) 元件供给装置
WO2019097581A1 (ja)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KR101632264B1 (ko) 부품 장착 장치
CN113498312B (zh) 带盘保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9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