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07180A - 用于在纺纱生产线的粗纱机与细纱机之间传输筒管和管件的集成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纺纱生产线的粗纱机与细纱机之间传输筒管和管件的集成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07180A
CN107207180A CN201580063974.7A CN201580063974A CN107207180A CN 107207180 A CN107207180 A CN 107207180A CN 201580063974 A CN201580063974 A CN 201580063974A CN 107207180 A CN107207180 A CN 1072071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fitting
supporting plate
bobbin
integrating device
dir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639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卡·索利亚尼
安东尼奥·格雷戈里
马尔科·法基内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zoli SpA
Marzoli Machines Textile SRL
Original Assignee
Marzoli Sp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rzoli SpA filed Critical Marzoli SpA
Priority to CN20201052448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75042B/zh
Publication of CN1072071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071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9/00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 D01H9/18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for supply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to, or transporting from,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Arrangements to prevent unwinding of roving from roving bobbins
    • D01H9/182Overhead convey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3/00Stripping waste material from cores or formers, e.g. to permit their re-u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集成装置(50),所述集成装置执行:从细纱机(8)的辅助传输装置(26)拾捡污管件(12)并从粗纱机(6)的主传输装置(22)拾捡筒管(10),清洁污管件(12)以获得空管件(14),将筒管(10)与空管件(14)进行交换,以及将筒管(10)释放至辅助传输装置(26)并将空管件(14)释放至主传输装置(22)。纺纱生产线工作方法避免了在拾捡污管件(12)与释放关联的空管件(14)之间进一步释放污管件(12)或空管件(14)。

Description

用于在纺纱生产线的粗纱机与细纱机之间传输筒管和管件的 集成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纺纱生产线(spinning line)的粗纱机与细纱机之间传输筒管(bobbin)和管件(tube)的系统用集成装置。
众所周知,在粗纱机形成的筒管(其由管件组成,管件上卷绕有粗纱机拉伸的粗纱)会传输至细纱机。正进行处理的筒管悬挂于细纱机的机架上,待在细纱机加工的粗纱从筒管上脱离。当正进行处理的筒管用完时,来自粗纱机的筒管会取代该管筒。
用完的筒管由完全无粗纱的管件(称为“空管件”)或剩余若干圈粗纱的管件(称为“污管件”)组成。
污管件(有时是空管件)会在被称为“清洁器”的特殊装置内进行清洁,该特殊装置会将剩余的粗纱除去,得到空管件。
来自清洁器的空管件以及从细纱机取得的空管件被带回粗纱机,并在粗纱机处代替同时形成的筒管,以继续形成新筒管。
这些步骤手动执行或使用完全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机械化的系统执行。
在自动化系统的情况下,粗纱机与细纱机之间设有自动导轨传输系统。在粗纱机附近,传输系统与用于将待发送至细纱机的筒管与来自细纱机的管件进行交换的交换构件配合。此外,所述传输系统还与清洁构件配合,该清洁构件用于在将污管件提供给粗纱机之前除去污管件上的粗纱残留物。
很明显,虽然自动化程度很高,但执行这些操作仍需要一些时间,考虑到有大量筒管和管件需要管理,这些执行时间会对整个工厂的经济特征产生显著影响。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粗纱机与细纱机之间传输筒管和管件的系统用集成装置,该集成装置能够减少清洁和交换步骤的总执行时间。
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装置和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工作方法实现。各项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用于实施所述方法的装置的变型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根据以下通过非限制性实例给出的描述,本发明的集成装置和工作方法的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设有粗纱机、多个细纱机、传输系统以及集成装置的纺纱生产线的一部分。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集成装置。
-图3a和图3b分别图示了清洁构件处于静止位置和清洁构件处于工作位置的集成装置。
-图4a至图4m示出了集成装置的工作方法的步骤。
-图5示出了清洁构件的与污管件并用的辅助清洁构件。
参考附图,附图标记1整体表示纺纱生产线的一部分,纺纱生产线包括:套筒罐区域2,该区域内容纳有多个套筒罐4,每一个套筒罐内装有一卷粗纱;粗纱机6,其与套筒罐区域2邻接以便从套筒罐区域向粗纱机供给粗纱;和例如彼此平行布置的多个细纱机8。
粗纱机6拉伸来自套筒罐4的粗纱并将其卷绕在空管件上,形成待传输至细纱机的筒管。为此,使得筒管10可被提供给粗纱机6的托架20。
传输系统包括通常被称为“平板(plank)”的主传输装置22,主传输装置适于从托架20拾捡筒管10并通常通过主导轨22'以悬挂方式将其移动至预定高度。主传输装置22还适于将空管件14装载在托架20上。
传输系统还包括辅助传输装置26,辅助传输装置适于将筒管10移动至细纱机8以及将污管件12(或有时为空管件)移动至粗纱机6。
例如,辅助传输装置26具有闭合环形状且包括轨道26',轨道的部段8'不中断地与细纱机8平行延伸。
纺纱生产线1包括集成装置50,集成装置适于与服务于粗纱机6的主传输装置22以及服务于细纱机8的辅助传输装置26配合,以从辅助传输装置26执行污管件12的拾取并从主传输装置22执行筒管10的拾取,清洁污管件12以获得空管件14,将筒管10与空管件14进行交换,并将筒管10释放至辅助传输装置26以及将空管件14释放至主传输装置22。
因此,集成装置50的意义是指所有上述功能均由同一装置局部进行。
根据例如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集成装置50与服务于细纱机8的辅助传输装置26的轨道26'的端部部分26'以及服务于粗纱机6的主传输装置22的传输轨道22'的端部部分22”配合。
例如,轨道22'的端部部分22”沿与轨道26'的端部部分26”垂直的方向延伸。
优选地,集成装置50包括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可沿水平平移方向X在相反方向上水平平移,以使这两个板(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位于轨道22'的端部部分22”以及轨道26'的端部部分26”下方。
换言之,所述集成装置50包括水平平移构件,该水平平移构件适于根据命令对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施加水平平移;优选地,所述水平平移构件包括一对平移致动器53,例如气动致动。替代地,致动为电动或液压致动。
每个板52a、52b均设有适于插入管件下方并将其保持至板52a、52b的管件支架54a、54b。
此外,集成装置50包括布置在第一支撑板52a与第二支撑板52b之间的竖直旋转轴线Z;所述板52a、52b适于绕所述旋转轴线Z旋转以改变位置。
换言之,所述集成装置50包括旋转构件,该旋转构件适于根据命令对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施加所述旋转。
优选地,所述旋转构件包括旋转致动器55(例如,气动致动)和齿条,以交替地提供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替代地,致动为电动或液压致动。
根据实施方式,所述旋转构件包括中心体56,中心体56支撑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并设置在二者之间。中心体56旋转地束缚至一对竖直杆57a、57b,进而固定至与齿条啮合的传动元件59。
根据进一步的变型实施方式,旋转仅是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
此外,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可沿平行于旋转轴线Z的竖直平移轴线Y竖直平移,以从下降位置(高度较低)移动至升起位置(高度较高),其中由所述板(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支撑的筒管10或污管件12与轨道26'的端部部分26”或与导轨22'的端部部分22”相互作用。
换言之,所述集成装置50包括竖直平移构件,该竖直平移构件适于根据命令对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施加竖直平移。
例如,所述竖直平移构件包括竖直平移致动器60,该竖直平移致动器接合在中心体56与传动元件59之间,并适于因杆57a、57b与中心体56滑动接合而使所述中心体56上升/下降。
进一步地,集成装置50包括清洁构件70,清洁构件适于对污管件12进行操作以将其上残留的粗纱线圈R吸走。
根据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清洁构件包括:适于根据命令形成受迫的(forced)吸引流的抽吸构件80,例如包括风扇;和设有直线功能部段72'的清洁器管72,直线功能部段72'具有沿平行于旋转轴线Z的竖直吸引轴线W延伸的延伸部。清洁器管72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抽吸构件,以便当致动时,管72内部,尤其是功能部段72'内部产生吸引流。
优选地,所述吸引轴线W布置在旋转轴线Z与轨道26'的端部部分26”之间,即相对于旋转轴线Z位于服务于细纱机8的辅助传输装置26的一侧。
此外,所述清洁构件70包括移动构件85,该移动构件适于使清洁器管72的至少一个功能部段72'在静止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其可操作地与污管件接合以吸走粗纱残留物。
换言之,在清洁器管72的功能部段72'的工作位置,残留粗纱线圈R会受到吸引气流的吸引作用,该吸引作用会例如扯下这些粗纱线圈,使污管件变为空管件。
根据实施方式,所述移动构件包括洗管器72的可延伸部段72”,可延伸部段72”设置在功能部段72'的上游,且适于伸长以使功能部段72'处于工作位置(图3b)并适于自身缩短以使功能部段72'处于静止位置(图3a)。
此外,所述移动构件包括与管72的功能部段72'可操作地连接的清洁器致动器87(例如,气动致动)。在进一步的变型中,致动为电动或液压致动。
此外,优选地,清洁构件70包括辅助清洁构件89,该辅助清洁构件适于局部地朝污管件12引导压缩空气喷流(图5),以尤其是除去粘合带91(一般为Velcro(维可劳))上的其它粗纱残留物R',为管件提供粘合带91是为了粘附头部以及前几圈粗纱。
例如,所述辅助清洁构件89包括适于生成压缩空气喷流的吹风构件,和例如两个耦接体93a、93b形式的吹风组93,该吹风组可操作地连接至吹风构件。
吹风组93例如以凸缘的形式应用于管72的例如自由端。
吹风组93具有吹管95,吹管95为例如环形的,吹管优选由底部至顶部倾斜,朝向管72的内部开口,压缩空气喷流从该开口离开。
在第一构造(图4a)中,导轨22'的端部部分22”携载悬挂的筒管10,筒管10由卷绕有粗纱的管件组成,通过粗纱机侧的钩挂/释放装置90'(一般称为“往返件(commuter)”)悬挂于端部部分22”;筒管10和关联的钩挂/释放装置90'限定了粗纱机侧的钩挂/释放轴线J。
此外,在该构造中,轨道26'的端部部分26”通过细纱机侧的另一钩挂/释放装置90”携载悬挂的污管件12,污管件12上有若干圈粗纱R;污管件12和关联的细纱机侧钩挂/释放装置90”限定了细纱机侧的钩挂/释放轴线K。
可选择地,在集成装置50的第一构造中,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处于收缩位置,即接近旋转轴线Z。
在后续构造(图4b)中,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由于水平平移构件的致动而沿水平平移方向X水平平移,使得由第一支撑板52a携载的支架54a对准至筒管10,即与粗纱机侧的钩挂/释放轴线J同轴,且使得由第二支撑板52b携载的支架54b与污管件12对准,即与细纱机侧的钩挂/释放轴线K同轴,从而从收缩位置移动至前进位置。
在后续构造(图4c)中,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由于竖直平移构件的致动而沿竖直平移方向Y竖直平移,且尤其是从降低位置上升至升起位置,在该升起位置处,支架54a、54b分别与筒管10的管件和污管件12接合。
继续竖直上升平移超过支架54a、54b与管件的接合处,使得筒管和污管件略微上升,并随之脱离钩挂/释放装置90'、90”。
在再后续的构造(图4d)中,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由于竖直平移构件的致动而沿竖直平移方向Y竖直平移,且尤其是从升起位置下降至降低位置,由于筒管10和污管件12已脱离钩挂/释放装置90'、90”,因此其携载筒管10和污管件12随其一起下降。
因此,对筒管10和污管件12的拾捡逐一进行,即每一次循环拾捡一个筒管和一个污管件。
在进一步的后续构造(图4e)中,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由于水平平移构件的致动而沿水平平移方向X在前进位置与收缩吸引位置之间水平平移,在此期间两个板总是分别携载筒管10和污管件12。
在所述收缩位置,污管件12与清洁器管72的功能部段72'对准,尤其是支架54b与吸引轴线W同轴。
优选地,所述收缩吸引位置与初始收缩位置重合。
在后续构造(图4f)中,所述清洁构件70对污管件12进行清洁。
具体而言,在所述构造中,清洁器管72的功能部段72'由于移动构件85的致动而从静止位置到达工作位置,在工作位置处其可操作地与由板52b支撑的正受吸引的污管件12接合。例如,功能部段72'由于可延伸部分72”的延长而平移,从而适配在污管件12上并覆盖(优选完全覆盖)污管件12。
与此同时,抽吸构件80的致动使得污管件12上的粗纱残留物R被扯下,从而获得空管件14。
在后续构造(图4g)中,抽吸构件80的致动已结束,功能部段72'从工作位置到达静止位置,将空管件14留在板52b上,同时,筒管10保持在另一个板52a上,优选总是处于相同位置。
优选地,在使管72上升的步骤期间,抽吸构件仍工作,且此外,辅助清洁构件89被致动以除去粘合带91上的其它粗纱残留物R'。
具体而言,吹风构件被致动,使得压缩空气喷流可以一定的入射角撞击粗纱残留物R';因此,除去的残留物被吸引流带走。
优选地,上升步骤连续进行,直至到达管72的静止位置;根据变型实施方式,在上升步骤期间,管72在一定高度处暂停预定时间间隔,以便压缩空气喷流可有效地对粘合带91上的粗纱残留物R'进行处理。
因此,清洁步骤逐一进行,即每一次循环对一个污管件进行清洁。
在后续构造(图4h)中,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由于旋转构件的致动而绕旋转轴线Z旋转,从而交换位置;如此,由板52a支撑的筒管10便布置在服务于细纱机8的辅助传输装置26的轨道26'侧,而空管件14布置在服务于粗纱机6的主传输装置22的导轨22'侧。
在再后续的构造(图4i)中,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14b由于水平平移构件的致动而沿水平平移方向X水平平移,使得由板52b携载的支架54b且因此空管件14对准至粗纱机侧的钩挂/释放装置90,且尤其是与粗纱机侧的钩挂/释放轴线J同轴,且使得另一支架54a且因此筒管10对准至细纱机侧的钩挂/释放装置90”,且尤其是与细纱机侧的钩挂/释放轴线K同轴,从而从收缩位置到达前进位置。
在后续构造(图4l)中,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14b由于竖直平移构件的致动而沿竖直平移方向Y竖直平移,且尤其是从降低位置上升至升起位置,使得空管件14和筒管10与相应的钩挂/释放装置90'、90”配合,以能够保持悬挂于导轨22'和辅助轨道26'上。
因此,释放筒管和空管件的步骤逐一进行,即每一次循环释放一个筒管和一个空管件。
在再后续的构造(图4m)中,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由于竖直平移构件的致动而沿竖直平移方向Y竖直平移,且尤其是从降低位置上升至升起位置,从而释放分别保持悬挂于导轨22'和辅助轨道26'的空管件14和筒管10。
可选择地,集成装置50返回初始构造,在初始构造中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处于收缩位置(图4a)。
由于主传输装置22的致动,另一个筒管10被提供至集成装置50,且由于辅助传输装置26的致动,另一个污管件12被提供至集成装置50。
换言之,按照根据本发明的纺纱生产线工作方法,在清洁污管件12与释放空管件14之间,所述空管件14或污管件不会再被释放然后被拾捡。
就创新性而言,由于上述集成装置减少了交换筒管与管件以及清洁污管件所需的总时间,因此该集成装置满足了以上参考现有技术所述的需要。
事实上,根据本发明,清洁污管件基本上与交换筒管和污管件的位置同时发生。
此外,有利的是,由于限制了用于钩挂和释放空管件的往返件的使用,因此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集成装置的纺纱生产线特别可靠。
众所周知,往返件,即筒管和管件(无论是空管件还是污管件)的钩挂/释放装置,是粗纱机与细纱机之间的传输系统最精密易坏的组件,因此为了减少故障和失常次数,必须尽可能减少其使用。
正是出于此目的,根据本发明的集成装置通过直接作用于服务粗纱机的导轨而允许拾捡筒管并提供空管件,并通过直接作用于服务细纱机的轨道而允许拾捡污管件并提供筒管,从而避免了中间步骤以及不必要的往返件使用。
在以上描述的实施方式中,清洁污管件的步骤在携载污管件的板的收缩清洁位置进行。
根据进一步的变型实施方式,清洁步骤在携载管件的板相对于上述收缩位置进一步旋转例如90°之后进行。
根据更进一步的变型实施方式,清洁步骤在交换污管件与筒管位置的步骤之后进行。
根据进一步的变型实施方式,清洁器管的功能部段为可延伸的端部部分,例如波纹管,以便其伸长部将污管件覆盖。
根据更进一步的变型实施方式,清洁构件的移动构件适于移动整个清洁器管。
很明显,为了满足应急需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对上述集成装置和方法进行改变,所有改变均包含在由以下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集成装置(50),所述集成装置适于与服务于粗纱机(6)的主传输装置(22)以及服务于至少一个细纱机(8)的辅助传输装置(26)配合作用,所述集成装置(50)适于从所述辅助传输装置(26)拾捡污管件(12)并适于从所述主传输装置(22)拾捡筒管(10),并适于清洁所述污管件(12)以获得空管件(14)、将所述筒管(10)与所述空管件(14)进行交换、并将所述筒管(10)释放至所述辅助传输装置(26)以及将所述空管件(14)释放至所述主传输装置(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装置,所述集成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板(52a)和第二支撑板(52b),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均适于支撑所述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装置,所述集成装置包括水平平移构件,所述水平平移构件适于根据命令对所述第一支撑板(52a)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2b)施加平移,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沿水平平移方向(X)在所述主传输装置(22)的导轨(22')的端部部分(22”)下方以及在所述辅助传输装置(26)的轨道(26')的端部部分(26”)下方从向后位置平移至向前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集成装置,所述集成装置包括旋转构件,所述旋转构件适于根据命令对所述第一支撑板(52a)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2b)施加围绕竖直旋转轴线(Z)的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装置,所述集成装置包括竖直平移构件,所述竖直平移构件适于根据命令对所述第一支撑板(52a)和所述第二支撑板(52b)施加竖直平移,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从降低位置平移至升起位置,在所述升起位置,所述筒管(10)、所述污管件(12)或所述空管件(14)与所述主传输装置(22)或所述辅助传输装置(26)相互作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装置,所述集成装置包括清洁构件(70),所述清洁构件适于作用于污管件(12)以从所述污管件吸引残留的粗纱线圈(R),从而清洁所述污管件(12)并获得空管件(1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装置,其中,所述清洁构件(70)包括:抽吸构件(80),适于根据命令形成受迫的吸引;和清洁器管(72),适于装配于污管件(12)并能操作地连接至所述抽吸构件(8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装置,其中,所述清洁构件(70)包括适于在静止位置与工作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清洁器管(72)的至少一个功能部段(72')的移动构件(85),其中,所述功能部段(72')能操作地与污管件接合以吸引粗纱残留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装置,其中,所述移动构件包括所述清洁器管(72)的可延伸部段(72”),所述可延伸部段适于缩短和延长以到达所述工作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装置,其中,所述清洁构件(70)包括适于从所述污管件(12)的粘合带(91)除去其它粗纱残留物(R')的辅助清洁构件。
11.一种纺纱生产线(1),包括:
-粗纱机(6),设有用于支撑筒管(10)的托架(20);
-主传输装置(22),与所述粗纱机(6)的所述托架(20)配合作用以拾捡所述筒管(10);
-至少一个细纱机(8),用于处理所述筒管(10),从而产生污管件(12);
-辅助传输装置(26),与所述细纱机(8)配合作用以拾捡所述污管件(12);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装置(50),所述集成装置与所述主传输装置(22)和所述辅助传输装置(26)配合作用。
12.一种纺纱生产线的操作方法,所述操作方法通过集成装置执行以下操作:从服务于细纱机(8)的辅助传输装置(26)拾捡污管件(12)并从与粗纱机(6)的托架(20)配合作用的主传输装置(22)拾捡筒管(10);清洁所述污管件(12)以获得关联的空管件(14);将所述筒管(10)与所述空管件(14)进行交换;以及将所述筒管(10)释放至所述辅助传输装置(26)并将所述空管件(14)释放至所述主传输装置(22),其中,在拾捡所述污管件(12)的操作与释放关联的所述空管件(14)的操作之间,不再释放所述污管件(12)或空管件(14)。
CN201580063974.7A 2014-11-25 2015-11-17 用于在纺纱生产线的粗纱机与细纱机之间传输筒管和管件的集成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072071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4485.XA CN111675042B (zh) 2014-11-25 2015-11-17 集成装置、系统、纺纱生产线和纺纱生产线的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ITBS20140196 2014-11-25
ITBS2014A000196 2014-11-25
PCT/IB2015/058893 WO2016083944A1 (en) 2014-11-25 2015-11-17 Integrated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bobbins and tubes between a roving frame and a spinning frame of a spinning line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4485.XA Division CN111675042B (zh) 2014-11-25 2015-11-17 集成装置、系统、纺纱生产线和纺纱生产线的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07180A true CN107207180A (zh) 2017-09-26

Family

ID=524443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4485.XA Active CN111675042B (zh) 2014-11-25 2015-11-17 集成装置、系统、纺纱生产线和纺纱生产线的操作方法
CN201580063974.7A Pending CN107207180A (zh) 2014-11-25 2015-11-17 用于在纺纱生产线的粗纱机与细纱机之间传输筒管和管件的集成装置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4485.XA Active CN111675042B (zh) 2014-11-25 2015-11-17 集成装置、系统、纺纱生产线和纺纱生产线的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3224171B1 (zh)
JP (1) JP6727223B2 (zh)
CN (2) CN111675042B (zh)
BR (1) BR112017011013B8 (zh)
ES (1) ES2791278T3 (zh)
WO (1) WO2016083944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31483A (zh) * 2019-06-27 2019-10-15 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全流程智能纺纱生产线
CN112088137A (zh) * 2018-05-08 2020-12-15 达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绕线筒清洁单元
CN113423880A (zh) * 2019-02-13 2021-09-21 马佐里机器纺织股份公司 模块化粗纱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201700037751A1 (it) 2017-04-06 2018-10-06 Marzoli Machines Textile Srl Apparato e metodo per il trasporto di bobine e tubetti fra banco fusi e filatoio di una linea di filatura
IT201700116280A1 (it) * 2017-10-16 2019-04-16 Marzoli Machines Textile Srl Dispositivo e metodo per lo scambio fra bobine e tubetti in una linea di filatura
IT201700116289A1 (it) * 2017-10-16 2019-04-16 Marzoli Machines Textile Srl Dispositivo di scambio fra bobine e tubetti per una linea di filatura
CN113337928A (zh) * 2021-06-11 2021-09-03 徐州天虹时代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超长细纱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01828A1 (en) * 1989-06-09 1990-12-12 Kabushiki Kaisha Murao and Company Roving Bobbin Carrier System including a Residual Roving Removing Device
DE4445809A1 (de) * 1994-12-21 1996-06-27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Vorrichtung zum Umsetzen voller Spulen und/oder leeren Hülsen
DE19518091A1 (de) * 1995-05-17 1996-11-21 Rieter Ag Maschf Verfahren zum Wechseln von Vorgarnspulen
CN1176217A (zh) * 1996-07-11 1998-03-18 特鲁菲舍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用于纺纱准备机的在可旋转条筒底盘上的条筒的设备
JPH1121020A (ja) * 1997-07-07 1999-01-26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粗糸ボビン搬送方法及び粗糸ボビン搬送システム
WO2005115897A1 (de) * 2004-05-17 2005-12-08 Saurer Gmbh & Co. Kg Entfernen von vorgarnresten von klettbändern an vorgarnspul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464A (ja) * 1982-07-19 1984-01-28 Murata Mach Ltd 異種管糸の搬送システム
US4949442A (en) * 1985-01-22 1990-08-21 Trias Jose R Device for removing yarn residue from textile tubes
CH684413A5 (de) * 1990-12-21 1994-09-15 Rieter Ag Maschf Verfahren zum Spulenaustausch im Gatter einer doppelseitigen Textilmaschine.
DE19505225C2 (de) * 1995-02-16 1997-01-16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Vorspinnmaschine mit einer maschineninternen Transporteinrichtung zum Fördern voller Spulen und leerer Hülsen
JP3572747B2 (ja) * 1995-09-08 2004-10-06 村田機械株式会社 残糸処理装置
CN201033815Y (zh) * 2006-12-29 2008-03-12 苏拉有限及两合公司 用于传送缠满的粗纱筒管或空的粗纱管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01828A1 (en) * 1989-06-09 1990-12-12 Kabushiki Kaisha Murao and Company Roving Bobbin Carrier System including a Residual Roving Removing Device
DE4445809A1 (de) * 1994-12-21 1996-06-27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Vorrichtung zum Umsetzen voller Spulen und/oder leeren Hülsen
US5628174A (en) * 1994-12-21 1997-05-13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Bobbin-changing apparatus
DE19518091A1 (de) * 1995-05-17 1996-11-21 Rieter Ag Maschf Verfahren zum Wechseln von Vorgarnspulen
CN1176217A (zh) * 1996-07-11 1998-03-18 特鲁菲舍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两合公司 用于纺纱准备机的在可旋转条筒底盘上的条筒的设备
JPH1121020A (ja) * 1997-07-07 1999-01-26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粗糸ボビン搬送方法及び粗糸ボビン搬送システム
WO2005115897A1 (de) * 2004-05-17 2005-12-08 Saurer Gmbh & Co. Kg Entfernen von vorgarnresten von klettbändern an vorgarnspulen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8137A (zh) * 2018-05-08 2020-12-15 达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绕线筒清洁单元
CN112088137B (zh) * 2018-05-08 2022-07-29 达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绕线筒清洁单元
CN113423880A (zh) * 2019-02-13 2021-09-21 马佐里机器纺织股份公司 模块化粗纱机
CN110331483A (zh) * 2019-06-27 2019-10-15 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全流程智能纺纱生产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7011013A2 (pt) 2018-02-14
ES2791278T3 (es) 2020-11-03
CN111675042A (zh) 2020-09-18
JP6727223B2 (ja) 2020-07-22
EP3224171B1 (en) 2020-02-19
BR112017011013B1 (pt) 2022-02-08
EP3224171A1 (en) 2017-10-04
JP2018503005A (ja) 2018-02-01
WO2016083944A1 (en) 2016-06-02
BR112017011013B8 (pt) 2022-02-22
CN111675042B (zh) 2022-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07180A (zh) 用于在纺纱生产线的粗纱机与细纱机之间传输筒管和管件的集成装置和方法
CN104963039B (zh) 一种落纱机的放管装置
CN203526127U (zh) 物料盒自动清洗机
CN103640217B (zh) 一种3d打印机平台及其构成的打印机
CN106455898A (zh) 具有自动化除渣系统的器皿清洗机
JP2007145448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清掃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昇降路内に付着した塵埃を清掃する清掃方法
CN104526314A (zh) 汽车点火线圈护套自动组装设备
CN107755152A (zh) 一种具有粉末回收结构的喷房系统
CN106110604A (zh) 半自动羽毛球收集发球机
CN107020274A (zh) 一种待检测件顶面除尘系统
CN108689242B (zh) 用于纺纱线的设备及纺纱线的工作方法
JP2009109421A (ja) 原子力発電所の使用済燃料プール内の清掃方法と清掃装置
US20130174880A1 (en) Multi-functional cleaning robot
CN102626575A (zh) 一种滤袋内部灌灰负压吸取清理装置
CN208928762U (zh) 电路板单面二次自动清洁设备
CN209077802U (zh) 镂空式机床物料清洁接料装置
CN205134950U (zh) 3d建筑打印机的自动旋转打印头
CN105502095B (zh) 一种纱管尾纱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CN209506972U (zh) 回料装置
WO2015029216A1 (ja) 部品実装機
CN207756587U (zh) 一种具有防卡料功能的pr前清洗机
CN109666997A (zh) 用于纺纱生产线的线轴和管的更换装置及其组件
CN207462905U (zh) 一种拉丝机除尘装置
CN108580931A (zh) 镂空式机床物料清洁接料装置
CN220341171U (zh) 一种晶圆的解键合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